预防食物中毒安全教育(通用13篇)
——苍梧中学安全教育专题内容
食物中毒案例
平凉市2011年4月7日发生食物中毒事件,39人因饮用同一家奶牛场提供的散装牛奶而中毒。3名两岁以下婴幼儿死亡。据了解,患者中毒直接原因是食用的散装牛奶中含有高浓度亚硝酸盐。此牛奶中毒事件已被确认为特大投毒事件。
2011年4月22日上午,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鱼河镇中心小学部分学生在饮用了统一配送的某知名品牌牛奶后出现集体中毒症状,251人在饮用牛奶后身体出现不适,其中16人有发烧、肚痛、腹泻头晕恶心等等明显中毒症状,据收治学生的星元医院副院长郭晓明介绍说,医院初步检查认为,学生们的症状属于细菌性食物中毒。
食物中毒预防措施
1、食物中毒其症状以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为主,往往伴有发烧。吐泻严重 的还能发生脱水、酸中毒,甚至休克、昏迷等症状。
2、一旦出现中毒症状,首先应立即停止食用可疑食物,同时,立即拨打中心120 呼救。
3、在急救车来到之前可先用手指、筷子等刺激舌根部的方法催吐,或让中毒者大量 饮用温开水并反复自行催吐,以减少毒素的吸收。如经大量温水催吐后,呕吐物已为较澄清液体时,可适量饮用牛奶以保护胃黏膜。如在呕吐物中发现血性液体,则提示可能出现了消化道或咽部出血,应暂时停止催吐。
4、如果病人吃下去的中毒食物时间较长(如超过两小时),而且精神较好,可采用服用泻药的方式进行导泻。
5、由于确定中毒物质对治疗来说至关重要,因此,在发生食物中毒后,要保存导致 中毒的食物样本,以方便医生确诊和救治。
为了我们的身体健康,学校要求学生应做到以下要求:
1、不买“三无”食品,不买小摊小贩食品,不叫外卖;
2.尽量选择新鲜的食品,不吃腐败、变质或霉变的食物以及未加热透的豆浆、菜豆和发芽的马铃薯等;
3.购买和食用定型包装食品时,请查看有无生产日期、保质期和生产单位,不要食用超过保质期的食品;
4、讲究个人卫生,水果要洗净去皮后食用,生食蔬菜要反复清洗干净。
1 系统结构与理论模型
系统结构框图如图1所示。首先利用光干涉法检测气体的浓度,然后利用支持向量机对数据进行分类处理,最后通过单片机分别对应控制空调换气功能,门窗开合与声光警报三种防护措施。
图中代码含义如下
1:激光发射器;2、3:相同的两个玻璃气体室;4:迈克尔逊干涉仪条纹自动计数装置(它的型号);5:LED显示器;6:声音提示装置
按照装置流程图,将单片机出口接入中央处理器TMS320LF2407中,可将单片机读出的数字信号传入中央处理器并对其进行处理,利用支持向量机(SVM算法)依据所建立的数据库对测量数据进行分类,将其分为一般危险、危险、非常危险三类。
在中央处理器的三个出口处分别接入三个AT89S5单片机,这三个AT89S5单片机分别对应控制空调或换气扇的开启、门窗开合和声光警报。当数据显示一般危险时,仅控制开启空调换气功能或换气扇,当显示危险时打开门窗,当数据显示非常危险即发出声光警报。下面以声光警报为例作具体说明。
首先采用有发光二极管和压电式蜂鸣器作为核心的声光报警电路,报警电路的功能是在AT89S52单片机的控制下实现声光报警或解除报警。当AT89S52单片机检测工作间隙超过规定的量值时,通过报警电路向报警器发出有效信号(高电平有效),声音报警电路接到有效电平后则自动发出预置的报警声,同时红色报警指示灯发出耀眼的红色信号。当P2.1为低电平时,三极管基极为0电平,发射极接地,三极管截止,集电极电流为0,发射极电流也为0,蜂鸣器不工作。当P2.0为低电平时,LED灯也没有电流通过,不工作。当P2.1和P2.0都为高电平时,LED灯有电流通过,正常工作,此时三极管的基极为高电平,三极管导通,蜂鸣器也工作,处于报警状态。报警电路如图2所示。
2 实验方法
使用光干涉气体检测仪来检测二氧化碳气体浓度。在装置中,将迈克尔逊干涉仪的一条光路用气室完全密封起来,而另一条光路裸露在空气中,若室内二氧化碳气体浓度变化△c,会引起空气折射率的变化△n(忽略气体压强等次要因素的影响),就会导致光成差增大,引起干涉条纹N个环的变化,设气室空气柱长为21,则:
N=21ë
3 结果与讨论
实验结果如表1所示。
根据以上实验结果可以将光干涉气体检测仪所测得的条纹变化数分为以下三种类型,如表2所示。然后即可依据表2对光干涉气体检测仪进行定标。
4 结语
该文采用光干涉法检测气体浓度,测得了二氧化碳气体浓度为50ppm、200ppm、400ppm时迈克尔逊干涉仪所对应的条纹变化数分别为21.0、68.4、123.3条;使用AT89S52单片机进行自动控制,设计了报警电路图。本系统灵敏度高,测量精确,使用方便且安全系数高,可用于室内检测二氧化碳浓度并预防二氧化碳中毒。
摘要:该文基于光干涉法检测气体浓度,提出一种预防室内二氧化碳中毒的安全系统。研究了二氧化碳气体浓度对迈克尔逊干涉仪条纹变化数的影响,使用支持向量机对数据进行分类,采用单片机控制空调换气功能或换气扇,开合门窗、声光警报三个功能。当危险度较低时仅开启空调换气功能或换气扇等装置,危险度较高时则自动打开门窗通风,若仍不能缓解危险就发出声光警报,人为采取措施。研究表明,系统具有报警准确、灵敏度高、使用方便、安全度高等优点。
关键词:光干涉,支持向量机,单片机
参考文献
[1]胡传镛.利用光电信号转换元件实现光干涉条纹转换的可行性研究[J].大学物理研究,1995.
[2]赵继文,何玉彬.传感器与应用电路设计[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1、什么是食物中毒
食物中毒是指吃入食物中的有毒物质引起身体的不良反应。有单发的也有群体的,轻者影响身体健康,重者甚至会危及生命。食物中毒包括细菌性食物中毒(如大肠杆菌食物中毒)、化学性食物中毒(如农药中毒)、动植物性食物中毒(如木薯、扁豆中毒)、真菌性食物中毒(毒蘑菇中毒)。
2、怎样预防食物中毒
中职生不仅要积极支持学校食堂的卫生工作,还要养成个人饮食卫生的良好习惯。例如,饭前、便后要洗手,认真用肥皂洗净,减少“病从口入”的可能。餐具要卫生,每人要有自己的专用餐具,饭后将餐具洗干净存放在一个干净的塑料袋内。
在食堂买饭莱不要过量,现吃现买,不要剩着下顿吃,隔夜变味的饭菜会让人食物中毒。在常温下已存放4~5个小时的食物极不安全,这是因为烹饪好的食品冷却至室温时,微生物就开始繁殖,放置的时间越长,危险性就越大,微生物繁殖到一定的数量或繁殖过程中产生的细菌可至进食者中毒,所以趁热进食刚煮好的食品可缩短微生物繁殖时间。夏天尽量不吃熟食、卤菜和凉拌菜。
在外就餐时,不在无证经营、卫生条件差的饮食摊点上吃喝,要去卫生条件好、管理严格的饭馆。就餐时如有异味要马上停止食用。
有些中职生爱吃零食,要注意不购买街头小摊贩出售的劣质食品、饮料,不购买无品名、无厂家、无生产日期的食品,不吃过期、变质的食品。此外,要抵御“好看”零食的诱惑,因为制造“好看”的食品往往用了过多的人工合成色素、香精、防腐剂等食物添加剂,会使人患病。
夏天用药物灭蚊蝇时,要先将食品盖好、放好,以免被药物污染。妥善使用、保管自己含有毒物的物品(如温度计、体温计等)。防止损坏导致毒物外泄。服用药品时一定要遵照医嘱服用,千万注意不要超剂量服用,以免造成药物中毒。药物同时服用要遵医嘱,避免混合产生副作用。
3、食物中毒如何自救
一旦吃过东西后胃里有不舒服的感觉,马上用手指或筷子等帮助催吐,并及时向急救中心呼救,去医院进行洗胃、导泻、灌肠。越早去医院越有利于抢救,如果超过两个小时,毒物被吸收到血液里就比较危险了。
1、加强通风,保证井下各通风地点有足够的新鲜空气,并将各种有害气体冲淡到安全浓度以下。为实现这个目标,矿井要完善通风系统,消灭的自然通风,坚持使用机械通风。有条件形成正规采煤面的,要保持一条通到进风巷,一条通到回风巷的二个安全出口。无法形成正规采煤面的采煤工作面和所有掘进巷边都要配备足够功率的局扇和相应的风茼,并加强局部通风的管理,不得随意停开局扇。
2、矿井通风系统要完整独立,不得与其它矿井共用。采空区以及报废巷道必须及时封闭,这样可有效防止其它矿井的灾害涉及自己矿井,同时提高通风效率。密闭使用不燃性材料建筑,严密不漏风,密闭内有水的设反水池或反水管。矿井应当具备完整的独立通风系统
3、加强通风设施管理。临时停工的地点,不得停风,否则必须切断电源、设置栅栏、揭示警标,禁止人员进入。控制风流的风门、风窗和风桥设置合理,墙体用不燃性材料建筑且严密不漏风,风门但不少于2道,并可自动关闭。
4、局部通风机要使用矿用型。压入式局部通风机和启动装置必须安装在进风巷道中,距回风口不得小于10m,不发生循环风,安放时必须垫高,离地面(轨面)高度大于0.3m。风茼出口风量和到工作面的距离符合作业规程的规定,一般不大于6米,吊挂要平直。导风茼要采用阻燃性材料制作。
5、爆破过程会产生大量的有毒有害气体,放炮后必须持续通风半小时以上,有毒有害气体浓度降到安全浓度后人员才可进入爆破地点。
6、长期停风的地点,有毒有害气体大量积聚,氧气严重不足。恢复这些地点的作业,事先必须编制专门的安全措施,报矿井的技术负责人批准,并严格执行。
7、严禁使用3台以上(含3台)的局部通风机同时向1个工作面供风。不得使用1台局部通风机同时向2个作业面供风。
8、加强测风测气工作,配备足够的专职瓦斯检查员和瓦斯检测仪器,实行瓦斯检查制度和矿长、技术负责人瓦斯汇报审查制度,矿井测风记录和瓦斯检查记录必须按规定认真填写,记录必须“三对口”(即板、记录本、报表数据要一致)。测风每旬测一次,瓦斯浓度在低瓦斯矿井每班至少测2次。发现异常情况,必须立即报告矿井主要负责人并采取撤出作业人员、断电等相应安全措施。
煤矿必须实行瓦斯检查制度和矿长、技术负责人瓦斯日报审查签字制度 矿井应当配备足够的专职瓦斯检查员和瓦斯检测器
9、煤层易自燃的矿井,要加强井下CO检测,一旦发现CO浓度超标,要查明原因,并采取相应安全措施。
10、未冒落的采空区一般都积聚大量的有毒有害气体,采煤面、掘进面贯通采空区时,要立即撤出作业人员,加强通风,经检测,有毒有害气体降到安全浓度后方可重新进入作业地点。
随着天气的逐渐寒冷,为了保证取暖用气安全,特向大家介绍预防煤气中毒小常识。冬天用煤炉取暖,因烟囱堵塞、倒烟或门窗紧闭等,致煤燃烧不完全,从而产生大量一氧化碳无法排出,聚集在室内,即可致使人发生一氧化碳中毒,也称煤气中毒。
■一氧化碳常在不知不觉中侵入人的呼吸道
煤气中毒通常指的是一氧化碳中毒。一氧化碳无色无味,常在意外情况下,特别是在睡眠中不知不觉侵入人的呼吸道,通过肺泡的气体交换进入血液,并散布全身,造成中毒。一氧化碳吸收入血液后,与血中红细胞结合,使红细胞不能再与氧气结合,血中含氧量明显下降,从而使人体缺氧。中枢神经系统对缺氧最敏感,故首先受累产生中毒症状。一氧化碳中毒的症状出现时间、中毒的严重程度等均与一氧化碳在室内浓度密切有关,亦与中毒者年龄有关。青年人较老年人敏感,孕妇、肥胖者和有慢性心肺疾病者亦易发生中毒。
■煤气中毒发生的原因
生活用煤不装烟筒或风斗,或是装了烟筒但却堵塞、漏气,会使室内一氧化碳浓度增高; 室内用煤炉取暖,由于门窗紧闭通风不良,容易造成一氧化碳停留时间过长; 火灾现场会产生大量一氧化碳; 冬天在门窗紧闭的小车内连续发动汽车,产生大量含一氧化碳的废气; 自制土暖气取暖,虽与煤炉分室而居,但发生泄漏、倒风引起煤气中毒;城区居民使用管道煤气,管道漏气、开关不紧或烧煮中火焰被扑灭后,煤气大量溢出,可造成中毒。
■煤气中毒的临床表现
轻度中毒会出现头痛头晕、心慌、恶心、呕吐症状,及时脱离中毒环境,吸入氧气或新鲜空气后会很快好转;
中度中毒上述症状可加重,并有面色潮红、口唇呈樱红色、多汗、烦躁不安、逐渐昏迷;
重度中毒病人神志不清,呼之不应,大小便失禁,四肢发凉,瞳孔散大,血压下降,呼吸微弱或停止,肢体僵硬或瘫软,心电图检查有心肌损害或心律失常,经积极抢救侥幸存活者常遗留严重后遗症,如瘫痪、痴呆、抽风、精神不正常等等。昏迷时间越长,所产生的后遗症亦越多、越重,因此;旦发生煤气中毒,应积极救治。
■煤气中毒的救护措施
1.立即打开门窗通风,迅速将患者转移至空气新鲜流通处,卧床休息,患者应安静休息,避免活动后加重心、肺负担及增加氧的消耗量。
2.确保患者呼吸道通畅,对神志不清者应将头部偏向一侧,以防呕吐物吸入呼吸道,导致窒息。
3.对有昏迷或抽搐者,可在头部置冰袋,以减轻脑水肿。
4.观察病人变化,对轻度中毒者,经数小时的通风观察后即可恢复;对中、重度中毒者应尽快向急救中心呼救,在转送医院的途中,一定要严密监测中毒者的神志、面色、呼吸、心率、血压等病情变化。
5.中毒者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
6.中毒者应尽早进行高压氧舱治疗,减少后遗症。此外,在现场抢救病员时,抢救者个人必须配戴有效的防护口罩或面具,以防自身不测。
■煤气中毒的预防
在安装炉具(含土暖气)时,要检查炉具是否完好,如发现有破损、锈蚀、漏气等问题,要及时更换并修补;要检查烟道是否畅通,有无堵塞物;烟囱的出风口要安装弯头,出口不能朝北,以防因大风造成煤气倒灌;烟囱接口处要顺茬儿接牢(粗口朝下、细口朝上),严防漏气;屋内必须安装风斗,要经常检查风斗、烟道是否堵塞,做到及时清理;每天晚上睡觉前要检查炉火是否封好、炉盖是否盖严、风门是否打开。
防范发生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安全常识
一氧化碳特性及对人体的危害
一氧化碳是无色、无臭、无味的可燃气体,日常生活中,常因燃料燃烧不充分而产生,吸入对人体有十分大的伤害。人工煤气的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因此,一氧化碳中毒常被称为煤气中毒。一氧化碳中毒会损伤人体中枢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产生头痛、头晕、失配、搅物模糊、耳鸣,恶心、呕吐、全身乏力,心动过速、短暂昏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昏迷和死亡。
一氧化碳中毒机理
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结合力比氧与血红蛋白的结合力大200-300倍,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结合生成碳氧血红蛋白比氧气与血红蛋白的结合更稳定,并且能置换氧合血红蛋白中的氧气,碳氧血红蛋白的解离速度只有氧合血红蛋白的1/3600。因此人体吸入一氧化碳,不仅减少了红细胞的携氧能力,而且抻制、减慢氧合血红蛋白的解离和氧的释放,使血液供氧能力大大降低,从而使人体组织缺氧而发生机能伤害。
血液中碳氧血红蛋自的浓度与空气中一氧化碳的浓度成正比。中毒置状取决于血中碳氧血红蛋白的浓度,血液中碳氧血红蛋白浓度大于2%时即可引起神经系统反应,达5%时,冠状动脉血流量显著增加,达10%时,冠状动脉血流量可增加25%,这是一种代偿功能。但冠状动脉硬化病人则没有这种中代偿能力。因而导致心肌缺氧、损伤。当血中碳氧血红蛋白为2.5%时就可缩短心绞痛病人的发作时间。血液中碳氧血红蛋白浓度是大气污染或室内空气污染生物材料监测的重要指标。
一氧化碳中毒症状
一氧化碳中毒症状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轻度中毒,患者可出现头痛、头晕,失眠、视物模糊、耳鸣、恶心、呕吐,全身乏力心动过速、短暂昏厥,血中碳氧血红蛋白含量达10%~20%。
2.中度中毒。除上述症状加重外,嘴程、指甲、皮肤粘膜出现樱桃红色,多汗,血压先升高后降低,心率加速,心律失常,烦躁,一时性感觉和运动分离(即尚有思维,但不能行动)。症状继续加重,可出现嗜睡、昏迷。血中碳氧血红蛋白约在30%-40%。经及时抢救,可较快清醒,一般无并发症和后遗症。
3.重度中毒,悲者迅速进入昏迷状态初期四肢肌张力增加,或有阵发性强直性痉挛;晚期肌张力显著降低,患者面色苍白成青紫,血压下降,瞳孔散大,最后因呼吸麻痹而死亡。经抢救有活者可有严重合并症及后遗症。
一氧化碳浓度、停留时间及危害(症状)
空气中的一氧化碳浓度不大于50ppm时,健康成年人可以承受8小时;空气中的一氧化碳浓度达到200ppm时,健康成年人2-3小时后,轻微头痛、乏力;空气中的一氧化碳浓度达到400ppm时,健康成年人1-2小时内前额痛,3小时后成胁生命;空气中的一氧化碳浓度到800ppm时,健康成年人45分钟内,眼花、恶心、痉挛,2小时内失去知觉,2-3小时内死亡;空气中的一氧化碳浓度达到1600ppm时,健康成年人20分钟内头痛、眼花、恶心,1小时内死亡;空气中的一氧化碳浓度达到3200ppm时,健康成中人5-10分钟内头痛、眼花、思心,25-30分钟内死亡;空气中的一氧化碳浓度达到6400ppm时,健康成年人1-2分钟内头痛、眼花、恶心,10—15分钟死亡;空气中的一氧化碳浓度达到12800ppm时,健康成年人1-3分钟内死亡。(ppm,气体体积浓度比例,百万分之一)
预防一氧化碳中毒措施:
燃料便用场所有充足新鲜空气,烟气应能及时排出生活场所之外。
1.冬春季在室内使用煤炭、木炭取暖火时应开启排风扇,门窗不得完全关闭。不得在无强时通风(至室外)条件的室内使用煤炭或木炭取暖。
2.不使用淘汰热水器,如国家明文规定禁止生产和销售的直排式燃气热水器(烟气排放在安装场所);不使用超期眼役热水器;燃气器具应由具有专业资质的单位安装,不得自行安装、拆除、改装燃具。烟道式燃气热水器(自然排气式,常因排烟管村料、安装不当或烟气倒灌面导致烟气不能完全排放到室外而引发中毒事故)、强排式(烟气通过排风管强制排放到室外)和平衡式(进风通过设备自配管道来自室外,烟气通过排风管直接排到室外)燃气热水器的烟气排放口应与室外大气直接相通,不得排放到室内烟道和封闭式走廊,防止烟气倒灌或通过采风口又进入室内;同理,燃气器具烟气排放口不得与空调进风口相邻。
3.开车时,不要让发动机长时间空转:车在停驶时,不要过久地使用空调:在行驶中,也应经常使用外循环,让车内外空气产生对流。驾驶或乘坐空调车如感到头晕、发沉、四肢无力时,应及时开窗呼吸新鲜空气,驾驶员感觉不适即停车休息。
4.有条件时,应在可能存在一氧化碳气体的生活场所安装一氧化碳浓度检测报警器。
一氧化碳中毒救治措施:
1.立即打开门窗通风。对神志仍然清醒的具有轻度一氧化碳中毒症状的悲者,应迅速将转移至空气新鲜流通处。可以卧床休息,保持安静并注意保暖。
2.对神志不清的惠者应确保呼吸道地畅,将头部偏向一侧,以防呕吐物吸入呼吸道引发息。
3.对有昏迷或抽搐者,可在头部放上冰袋,以减轻脑水肿。
4.对神志不清等具有深度一氧化碳中毒症状的惠者应迅速送往有高压氧治疗条件的医院,由专业国护人员通过对症药物和专业器材对患者进行救治。
—
END
防食物中毒安全教育
主讲人:李平
李凤召
化学性食物中毒
化学性食物中毒,主要指一些有毒的金属,非金属及其化合物,农药和亚硝酸盐等化学物质污染食物而引起的食物中毒。引起化学性食物中毒的原因,主要是误食有毒化学物质,或食入被化学物质污染的食物所致。化学性食物中毒的特征主要有:
(一)发病快。潜伏期较短,多在数分钟至数小时,少数也有超过一天的。
(二)中毒程度严重,病程比细菌性毒素中毒长,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
(三)季节性和地区性均不明显,中毒食品无特异性,多为误食或食入被化学物质污染的食品而引起,其偶然性较大。
细菌性食物中毒
细菌性食物中毒,是人们吃了含有大量活的细菌或细菌毒素的食物,而引起的食物中毒,是食物中毒中最常见的一类。这类食物中毒的特征主要有:
(一)通常有明显的季节性,多发生于气候炎热的季节,一般以 5-10 月份最多。一方面由于较高的气温为细菌繁殖创造了有利条件;另一方面,这一时期内人体防御能力有所降低,易感性增高,因而常发生细菌性食物中毒。
(二)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食品,主要是动物性食品,如肉,鱼,奶和蛋类等;少数是植物性食品,如余饭,糯米凉糕,面类发酵食品等。
(三)抵抗力降低的人,如病弱者,老人和儿童易发生细菌性食物中毒,发病率较高,急性胃肠炎症较严重,但此类食物中毒病死率较低,愈后良好。
食物中毒的表象与救护
① 凡是吃了被细菌(如沙门氏菌、葡萄球菌、大肠杆菌、肉毒杆菌等)和它的毒素污染的食物,或是进食了含有毒性的化学物质的食品,或是食物本身含有自然毒素(如河豚、毒蘑菇、发芽的土豆等),由这些原因引起的急性中毒性疾病,都叫食物中毒。食物中毒多发生在气温较高的夏秋季,可见个别发病也可见集体中毒(如发生在食堂及宴会上)。
② 食物中毒者最常见的症状是剧烈的呕吐、腹泻,同时伴有中上腹部疼痛。食物中毒者常会因上吐下泻而出现脱水症状,如口干、眼窝下陷、皮肤弹性消失、肢体冰凉、脉搏细弱、血压降低等,最后可致休克。故必须给患者补充水分,有条件的可输入生理盐水。症状轻者让其卧床休息。如果仅有胃部不适,多饮温开水或稀释的盐水,然后手伸进咽部催吐。.如果发觉中毒者有休克症状(如手足发凉、面色发青、血压下降等),就应立即平卧,双下肢尽量抬高并速请医生进行治疗。
③ 吃河豚者,食后 2 ~ 3 小时便会引起舌头或手足麻木。早些催吐,效果较好,并急送医院抢救。如耽误4小时以上便会形成呼吸麻痹而死亡。毒蘑菇中毒除了胃肠道症状外,还可见痉挛、流口水、出现幻觉、手发抖等症状。急救时先催吐,然后再送医院。
④如果是集体中毒,救护工作要有条理。还应迅速通知卫生检疫部门检疫。最好能保留吃剩下的食物,以利于诊断、治疗或检疫。
食物中毒的家庭急救
盛夏时节,容易引起食物中毒。在家中一旦有人出现上吐下泄、腹痛等食物中毒,千万不要惊慌失措,冷静地分析发病的原因,针对引起中毒的食物以及吃下去的时间长短,及时 1 采取如下三点应急措施:
催吐。如食物吃下去的时间在一至二小时内,可采取催吐的方法。立即取食盐二十克,加开水二百毫升,冷却后一次喝下。如不吐,可多喝几次,迅速促进呕吐。亦可用鲜生姜一百克,捣碎取汁用二百毫升温水冲服。如果吃下去的是变质的荤食品,则可服用十滴水来促进迅速呕吐。有的患者还可用筷子、手指或鹅毛等刺激咽喉,引发呕吐。
导泻。如果病人吃下去中毒的食物时间超过二小时,且精神尚好,则可服用些泻药,促使中毒食物尽快排出体外。一般用大黄三十克,一次煎服,老年患者可选用元明粉二十克,用开水冲服即可缓泻。老年体质较好者,也可采用番泻叶十五克,一次煎服,或用开水冲服,亦能达到导泻的目的。
解毒。如果是吃了变质的鱼、虾、蟹等引起的食物中毒,可取食醋一百毫升,加水二百毫升,稀释后一次服下。此外,还可采用紫苏三十克、生甘草十克一次煎服,若是误食了变质的饮料或防腐剂,最好的急救方法是用鲜牛奶或其它含蛋白质的饮料灌服。
如果经上述急救,病人的症状未见好转,或中毒较重者,应尽快送医院治疗。在治疗过程中,要给病人以良好的护理,尽量使其安静,避免精神紧张,注意休息,防止受凉,同时补充足量的淡盐开水。控制食物中毒的关键在于预防,搞好饮食卫生,防止 “病从口入”。
有毒动植物食物中毒
有些动物和植物,含有某种天然有毒成分,往往由于其形态与无毒的品种类似,是混淆而误食;或食用方法不当,食物贮存不当,形成有毒物质,食用后引起中毒。此类食物中毒的特征主要有:
(一)季节性和地区性较明显,这与有毒动物和植物的分布,生长成熟,采摘捕捉,饮食习惯等有关。
(二)散在性发生,偶然性大。
(三)潜伏期较短,大多在数十分钟至十多小时。少数也有超过一天的。
(四)发病率和病死率较高,但与有毒动物和植物种类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冰箱内事务也能引起食物中毒
冰箱并不是食品保鲜、储藏的保险柜。许多疾病正是来源于吃了冰箱内不新鲜的或是被污染的食品所致。人们在往冰箱中存放食物时常出现生熟食品的混放现象,以致食品污染或变质,造成食品再污染。
冰箱冷藏室的温度一般在 0—5℃ 左右,这温度对大多数的细菌的繁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是一些嗜冷菌,如大肠杆菌、伤寒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都依然很活跃。它们的大量繁殖自然会造成食品的变质。所以,食用这样的食物后,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头晕等全身症状。这就是人们所不知道的 “ 电冰箱食物中毒 ”。
要想防治 “ 电冰箱食物中毒 ” 其实也不难,只要做到以下几点即可:
(1)家庭可考虑选用-18℃的低温冷冻箱,它对于家庭食品保鲜和存储,以及减少食品再污染方面都具有较好的效果。(2)熟食在冰箱冷藏的时间不宜太长(食用前要经过加热处理),一般说来,细菌耐寒不耐热,在高温下很快死亡。(3)在电冰箱使用过程中,要长期保持电冰箱的内部清洁卫生,生、熟食要分开放,并且存放时间不能过长。
目前, 昆山外资企业有几千家, 部分企业员工用餐由集体用餐配送单位提供, 每天提供的外送快餐盒饭超过10万份。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在中央厨房加工菜肴, 然后运输至企业供员工食用。快餐加工环节多, 运输时间长。据统计, 2007—2009年, 集体用餐配送单位供餐引起的食物中毒占食物中毒发生总数的1/3以上, 而且发生规模大, 影响范围广。为了保证企业员工用餐卫生与安全, 构建企业和谐的生产生活环境, 开展集体用餐配送单位预防食物中毒的质量控制指标研究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本项目从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快餐加工的整个流程入手, 分析筛选出质量控制指标, 并进一步确定关键质量控制指标。通过本课题的研究, 将改变原有卫生监督模式, 对集体用餐配送单位的监管从主观指标向客观指标转变, 从定性指标向定量指标转变, 使质量控制指标更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从而建立集体用餐配送单位食物中毒预警机制, 积极防控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通过本项目的实施, 积极改变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发生食物中毒高风险的现状, 切实保证广大企业员工的用餐安全, 提高卫生监督的效率效能。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5家取得集体用餐配送卫生许可证单位。
1.2 研究方法
(1) 调查集体用餐配送单位盒饭加工、操作过程、温度、时间、分装、运输、卫生设施、从业人员个人卫生等。 (2) 运用危害分析关键控制点 (HACCP) 的研究, 对原料和生产工艺进行危害分析, 确定关键控制点, 制定控制限值和纠偏措施。对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危害分析进行分析, 见表1。
2 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环节研究
2.1 制订盒饭 (HACCP) 工作计划表
在调查的基础上对盒饭的整个加工过程可能产生的危害因素进行全面的分析, 目的是控制可能存在的有毒有害因素, 防止食源性疾病的发生。盒饭生产加工单位一般在当天早上根据生产计划由采购员到定点的市场采购新鲜的原料, 并按要求索取卫生证明, 仓库保管员按规定要求验收并作好记录。根据购买原料和生产加工的特点以及HACCP的原理进行分析, 列出危害分析工作表, 判断其危害程度, 判定其是否为关键控制点, 制订相应的控制措施。对盒饭生产加工单位主要使用的5大类食品7个环节分别进行危害分析[1], 确定盒饭从原料采购、验收、储存、热加工、餐具消毒、成品分装、送达至就餐等7个环节为盒饭生产的关键控制点, 并制订盒饭HACCP工作计划表, 确定相应控制限值, 建立监测系统, 制定纠偏措施和验证程序, 见表2。
根据简便、易行、可控的原则, 确立索证、原料新鲜度、温度和时间为监控指标, 根据《餐饮业和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卫生管理规范》的有关规定, 盒饭加工时的中心温度不得低于70℃, 食品原料采购时必须注意新鲜度, 索取卫生许可证、产品检验合格证和相关的质量证明, 盒饭从烧熟至食用常温下时间不得超过2h。
2.2 建立监测系统
关键控制点和关键控制限值确定以后, 建立简便有效的监测系统。首先建立监测机构和监测组织网络。由卫生技术人员任监测总负责人, 每个关键控制岗位落实专人负责监测工作, 配备直读式电子温度计, 实行全过程实时监控。当发现偏离情况发生时, 按照纠偏措施实行纠偏, 并执行报告制度。监测总负责人接到报告后, 立即赶赴现场, 监督检查纠偏措施的实施。
2.3 制定纠偏措施
对各关键控制点均制定切实可行的纠偏措施。采购阶段的纠偏, 一般采用拒绝购买, 拒绝使用或改用其他原料。食品储存过程的纠偏主要采用改用其他原料、改变加工方法、继续降低储存温度等措施。制定纠偏措施时, 要考虑到有效、可行、实施方便, 切实保证盒饭的卫生质量。
2.4 验证程序
HACCP系统运行是否有效, 纠偏措施是否能保证盒饭的质量, 必须要有验证。验证一般采用定期或不定期抽样的方法, 样品送专门检测机构检测。HACCP系统的所有实施过程, 均用文字形式记录下来, 形成文字档案。
2.5 规章、规范的制定
盒饭产业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 缺少相对规范的规章制度。盒饭生产单位的经营者大都凭经验管理, 缺少有针对性的管理办法。针对盒饭生产单位的实际情况, 根据危害分析结果, 我们对盒饭生产的每一个环节、每一道工序均制定了相应的规章制度和作业指导书, 使盒饭生产加工的全过程处于HACCP监控之下, 保证盒饭的卫生质量。
3 讨论
3.1 盒饭引发的食物中毒主要是生物性污染[2]
根据昆山市近年食物中毒流行病学调查资料, 盒饭中存在的主要危害因素为生物性污染因素, 占80%左右。化学性污染因素 (瘦肉精、农药、生物碱等) 虽不是主要的危害因素, 但也能造成一定数量的食物中毒事故。这些危害因素如果不加以有效控制, 将对食用者造成危害。尤其是生物性污染是造成食源性疾患的主要危险因素。因此, 保证盒饭安全的重点应放在减少盒饭中因各种原因造成的微生物污染。
3.2 致病微生物产生的途径及关键控制点
在盒饭的整个生产加工过程中, 原料的卫生质量、加工温度、操作的容器卫生、个人卫生、餐具清洗消毒等各个方面都可影响到盒饭的卫生质量。而通过HACCP的实施, 建立良好的操作规范可有效地控制微生物对盒饭卫生质量的影响。尤为重要的是, 盒饭从生产加工到食用的整个过程中的每一个操作环节通过HACCP的实施, 建立良好的操作规范, 可有效地控制微生物对盒饭卫生质量的影响。
3.3 温度和时间的控制
根据《餐饮业和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卫生管理规范》的有关规定, 盒饭加工以后到食用超过2h, 应当在高于60℃的条件下存放。如果加工过程中温度、时间不适当, 就为细菌的繁殖创造条件, 尤其是温度。我们选择了较为简便易行的以温度和时间为主要的监测手段, 在盒饭的整个热链过程中建立盒饭关键控制点监测系统。在盒饭的生产加工过程中我们确立了温度和时间的控制指标, 使盒饭的卫生质量得以保证。
3.4 实施HACCP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
HACCP实施前, 盒饭生产加工单位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食品卫生规范, 建立良好的制造加工 (GMP) , 在企业执行GMP的基础上实施HACCP效果较好。而现在的一些盒饭生产单位规模较小, 设施没有达到食品卫生规范的要求, 实施HACCP有一定的难度。在中小食品生产企业中实施HACCP需要进一步研究。在HACCP实施过程中, 建立HACCP工作小组, 制定盒饭生产加工流程, 确定关键控制点, 建立关键控制限值, 组建监控系统和纠偏措施, 建立验证程序, 建立文件和记录档案, 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 加强宣传和培训, 提高员工卫生法律法规知识是十分重要的。
参考文献
[1]许喜林, 朱琳.餐饮业HACCP体系建立的探讨[J].现代食品科技, 2008, 24 (5) :25-28.
沙门氏茵是肠杆菌科的一个菌属,分布很广。沙门氏菌食物中毒的症状因引起中毒的菌型不同而有差异,一般常见的有胃肠炎型、类伤寒型、类霍乱型、类感冒型及败血症型5 种。其中胃肠炎型最常见,主要症状是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发烧等。腹泻多为水样便,有时是粘液便或粘血便。
引起沙门氏菌食物中毒的常见食品是鱼、肉、禽、蛋和乳类食品,其中以肉类占多数。感染途径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摄取带沙门氏菌而又未经充分加热的肉、乳、蛋及其制品;另一方面是摄取受到患病、带菌动物或人粪便二次污染的食物。
沙门氏菌不耐热,加热到100摄氏度立即死亡,70摄氏度经5分钟、60摄氏度经15~30分钟可致死。因此食物充分的加热烹调后,一般很少能保存大量活菌。烹调后的食品若出现大量活沙门氏菌,常是食品二次污染或加热不彻底的残留菌在适宜条件下大量生长繁殖的结果。这是引起中毒的重要原因。沙门氏菌食物中毒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多发生于夏秋季,6~9月发病率最高。
预防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点:
1、严禁食用病、死畜禽及腐败变质的鱼、肉、乳等。
2、凉拌肉食品原则要新鲜;高温处理时,要使肉块中心熟透。
3、肉类食品要及时冷藏。因沙门氏菌低温残存率高,故从冰箱拿出的剩莱,特别是肉菜,食用前应充分加热。
4、注意饮食卫生,做到生熟食品分开,要防止老鼠、苍蝇、蟑螂等污染食品。
5、为了防止带菌者的污染,对食品加工及饮食行业的从业人员要定期进行带菌者检查。屠宰场及肉类加工厂要严格执行屠宰牲畜无害化处理的有关规定。
冬季来临,对于农村学生来说,家家户户大多是用煤炉取暖,晚上睡觉容易引发煤气中毒事件。针对这种情况,我校开展这次预防煤气中毒和中毒急救安全知识教育,目的是让同学们掌握如何预防煤气中毒,提高自护自救能力。
一、煤气中毒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煤气中毒即一氧化碳中毒。它为无色、无味、无刺激性的气体。常因使用煤炉漏气或采矿时通风不良而发病。一氧化碳吸入体内,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成碳氧血红蛋白。它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比氧大210倍,而它的解离速度是氧的1/2100。吸入后致使组织缺氧、痉挛和水肿等。当血液中的一氧化碳浓度达到0.02% 时,2-3小时即可出现神经系统损伤、缺氧等症状。当室内环境浓度达到0.08%,2小时即可昏迷。
二、怎样识别煤气中毒:
1、轻度中毒。中毒者会感觉到头晕、头痛、眼花、全身乏力,这时如能及时开窗通风,吸入新鲜空气,症状会很快减轻、消失。
2、中度中毒。中毒者可出现多汗、烦躁、走路不稳、皮肤苍白、意识模糊、老是感觉睡不醒、困倦乏力,如果采取有效措施,基本可以治愈,很少留下后遗症。
3、重度中毒。此时中毒者多已神志不清,牙关紧闭,全身抽动,大小便失禁,面色、口唇现樱红色,呼吸、脉搏增快,血压上升,心律不齐,肺部有罗音,体温可能上升。极度危重者可持续深度昏迷,脉细弱,不规则呼吸,血压下降,也可出现高热40摄氏度,此时生命垂危,死亡率高。即使有幸未亡,也会遗留严重后遗症。
三、煤气中毒的现场急救原则:
1、应尽快让患者离开中毒环境,并立即打开门窗,流通空气。
2、患者应安静休息,避免活动后加重心、肺负担,增加氧的消耗量。
3、给予中毒者充分的氧气。
4、神志不清的中毒患者必须尽快抬出中毒环境,在最短的时间内,检查病人呼吸、脉搏、血压情况,根据这些情况进行紧急处理。
5、中毒者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
6、呼叫120急救服务,急救医生到现场救治病人。
7、病情稳定后,将病人护送到医院进一步检查治疗。
8、中毒者应尽早进行高压氧舱治疗,减少后遗症。
四、如何预防煤气中毒?
1、平时严格检查煤气管道、阀门是否跑气,应及时检修,严格遵守使用规则。
2、烧煤者的厨房应有风斗,充分通风换气。
3、冬季用煤炉取暖必须要有伸出户外的烟囱,并检查烟囱接头处是否漏烟。
为了保障师生的生命安全,学校通过各种形式进行冬季防火和防煤气中毒等安全教育。
一是利用教师大会、宣传栏等形式,生动形象地给全校师生宣讲教室防火、用电、家中防火、用气的注意事项,各种安全抢救方法等安全知识;同时还讲了怎样防煤气中毒及中毒后的抢救方法,引导广大师生增强安全意识。
二是通过办一期安全知识手抄报、召开一次主题班会,开展一次安全知识教育国旗下讲话等活动,营造一个全校上下人人讲安全,处处是安全的良好氛围,为学生创建一个健康、安全的成长环境。
三是结合班会活动,宣传防火防煤气中毒安全知识,让学生深入自己家中宣传防火和防煤气中毒知识,在萧瑟的冬季为居民带来一抹亮丽。
通过系列活动,使师生在活动中掌握了安全知识,增强了安全防范意识,提高了自护自救能力,牢固树立“生命之上
安全第一”的思想,做到警钟长鸣,常抓不懈,确保校园平安。
7月,天气异常炎热。在某外企银行工作的刘小姐收到了昔日小姐妹的结婚请柬。想到夏天还要穿戴整齐赴婚宴,刘小姐很头痛,而最让她头痛的事情,还是去年吃喜宴时,“吃”出食物中毒,在医院里躺了5天。刘小姐和亲戚们高高兴兴地参加完亲友婚宴,回家后却开始上吐下泻、发热头晕。刘小姐和其他44位亲友疑似中了一场婚宴的“毒”(細菌性食物中毒)。虽然医治及时,最后身体也无大碍,但刘小姐还是心有余悸。
想到去年的“遭遇”,刘小姐很不甘心,她想,既然食物中毒大多数都是由细菌引起的,那么,自己在参加婚宴前,先服用一些抗生素,不就可以预防食物中毒吗?刘小姐很为自己的“金点子”而高兴。
抗生素真的能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
每至夏天,各种微生物生长繁殖旺盛,食品中的细菌数量较多,加速了其腐败变质加之人们贪凉,常食用未经充分加热的食物,细菌性食物中毒时有发生。尤其是夏季婚宴,不仅凉拌的瓜果蔬菜较多,食用冰镇海鲜、野味食品也较多,这些都为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发生创造了机会。
治疗:并非全用抗生素
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发病原因有两种:一是由细菌引起。由于细菌在肠道内大量繁殖引起的急性肠道感染。这类被细菌污染的食物,如果经过高温蒸煮,细菌多可被杀死,食入后可不引起中毒。另一原因是由细菌释放的肠毒素引起。细菌在食物中大量繁殖,释放出肠毒素,毒素被摄入肠道后,引起肠道分泌与蠕动功能异常,发生腹泻。被细菌毒素污染的食物,经高温处理后虽可杀死细菌,却不能破坏毒素,食入后仍可发生中毒。
食物中毒的主要表现是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往往同时伴有发热。吐泻严重者可发生脱水、酸中毒,甚至休克、昏迷等。通常,以细菌感染为表现的食物中毒可以短期使用抗生素,如喹诺酮类药物、广谱青霉素类等。但是,对由细菌毒素引起的食物中毒则主要是清除毒素、控制感染、尽快补液和对症治疗,并非都需要应用抗生素。
预防:抗生素无效
可以肯定的说,抗生素不能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就细菌性食物中毒而言,虽然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但这些细菌是自然环境中常见细菌,部分细菌在我们的食物中也存在,只是由于细菌数量较少或者细菌致病力弱而无法引起食物中毒。如果为了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常规性服用一些抗生素,不仅会造成肠道正常菌群失调,加重腹泻,还可能引起副作用,甚至导致细菌耐药性产生。如果细菌性食物中毒是由细菌毒素引起的,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更是有害无益。
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的主要手段
1、加强食品卫生管理,避免群体性食物中毒。尤其是在夏秋季节,对肉、鱼、蛋、菜、牛奶等的加工制作、运送、储存过程,都要特别精心,防止食物污染变质。
2、对从事食品工作的人员,应定期检查身体,若患有伤寒、痢疾、细菌性肠炎等消化道传染病时,应暂时调换其他工作,以免引发细菌性食物中毒。
3、病死牲畜应进行无害化处理,不能食用。动物食品中易受污染部分,如头、内脏、蹄等必须彻底清洗,经高温煮熟煮透后再吃。
4、家庭食物加工时,生熟食品必须分开加工,生食的蔬菜水果要彻底清洗。不食腐败变质食物。
5、剩菜剩饭应放冰箱保存,时间不能过久,吃前必须注意是否变质,尚未变质食物需加热处理后才能食用。
6、讲究个人饮食卫生,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良好个人卫生习惯。
1 中毒发生的种类
1.1 药物中毒
药物本身具有毒副作用, 尤其是杀虫剂、驱虫剂若使用不当。或误食毒性大的药物即会导致药物急性与慢性中毒。
1.2 食物中毒
毒素可分为两种:生物毒素型 (致病细菌) 和动物性毒素性。 (1) 生物毒素 (致病细菌) 食物中毒, 如犬吃了被沙门氏杆菌污染的食品后, 受到感染, 产生呕吐, 下痢腹痛和发热等症状, 其特征是从食入被污染物到发病时间很长。有的被污染物 (如受葡萄球菌所污染) 即使经过加热, 细菌仍然存活, 而且还会产生更多的毒素。此种毒素发病时间比较短, 一般1~6h内即可发病。 (2) 动物型食物中毒, 有的动物自身体内含大量的毒物 (如河豚鱼的血、肝、卵、皮等都含有毒素) , 犬食下这些含有毒素的动物性食物就会中毒。犬不能食用的食物有乌贼鱼、虾子、螃蟹等, 这些食物犬食后会出现下痢, 四肢无力, 体温下降等症状。
2 临床表现及急救
2.1 药物中毒
2.1.1 有机磷中毒
(1) 症状由于各种有机磷农药的毒性、摄入量、中毒途径及机体的健康状态不同, 中毒的临床表现和发展经过也多种多样。但大多数取急性经过, 病犬于吸入、食入或皮肤沾染后数小时内突然发病。病初精神兴奋不安, 肌肉痉挛, 一般从眼睑、颜面部肌肉开始, 很快扩延到颈部、躯干部乃至全身肌肉, 轻则震颤, 重则抽搐, 四肢肌肉阵挛时, 病犬频频踏步, 横卧时则做游泳样动作。瞳孔缩小, 严重时呈线状。病犬流涎, 食欲大减或废绝, 腹痛, 肠音高朗, 连绵不断, 不断排稀水样便, 甚至排便失禁。重症后期, 肠音减弱乃至消失。全身汗液淋漓, 尤以胸前、会阴部及阴囊周围严重。体温升高, 呼吸明显困难。心跳急速, 脉搏细弱, 结膜发绀, 最后由于窒息而死。
(2) 治疗应用硫酸阿托品静脉注射。用量可按1mg/kg·bw, 经1~2h后症状未见减轻时, 可重复用药。当犬出现口腔干燥、瞳孔散大、呼吸平稳、心跳加快, 即所谓“阿托品化”时, 可停止用药;由于阿托品不能使已与有机磷结合的胆碱酯酶复活, 故对严重病例, 最好与碘解磷定、氯解磷定配合使用。
2.1.2 灭鼠药中毒
(1) 安妥类灭鼠药中毒食入几分钟至数小时后, 呕吐、口吐白沫、继而腹泻、咳嗽、呼吸困难, 精神沉郁、可视粘膜发绀、鼻孔流出泡沫状血色粘液。一般摄入后10~12h出现昏迷嗜睡, 少数在摄入后2~4h内死亡。此中毒无特效解毒药, 可用催吐、洗胃、导泻和利尿的方法。
(2) 磷化锌类中毒患病犬腹痛、不食、呕吐不止、昏迷嗜睡、呼吸快而深。窒息、腹泻、粪中带血。治疗可灌服0.2%~0.5%的Cu SO4。溶液10~30m L, 以诱发呕吐, 排出胃内毒物。洗胃可用0.02%KMn O4溶液, 然后用15g Na2SO4导泻。静注高渗葡萄糖溶液利于保肝。
(3) 有机氟化物类灭鼠药中毒吃后2~3d病犬躁动不安、呕吐、胃肠机能亢进、乱跑、吠、全身阵发性痉挛, 持续约1min, 最后死亡。治疗可肌注解氟灵, 0.1~0.2g/kg·bw, 首次用量为全天量的1/2, 剩下的1/2量分成4份, 注射1次/2h。配合催吐和洗胃。给病犬喂食生鸡蛋清, 有利于保护消化道粘膜。静脉注射葡萄糖酸钙5~10m L是有益的。
2.2 食物中毒
2.2.1 腐败变质食物中毒
犬食入腐败变质的鱼、肉、酸奶和其他食物后, 由于这些变质的食物中含有较大数量的变形杆菌、葡萄球菌毒素、沙门氏菌肠毒素和肉毒梭菌毒素而引起中毒。
(1) 症状犬突然呕吐, 下痢, 呼吸困难, 鼻涕多, 瞳孔散大, 共济失调, 犬可能昏迷, 后躯麻痹, 体弱, 血尿, 粪便黑色。
(2) 治疗治疗腐败鱼肉中毒可以静脉或皮下注射葡萄糖、维生素C, 内服苯海拉明, 肌肉或皮下注射青毒素;肉毒梭菌中毒可注射抗毒素, 静脉或肌肉注射。对症治疗可用0.01%高锰酸钾溶液洗胃, 投服泻药或灌肠, 静脉输液, 肌肉注射青霉素;葡萄球菌毒素中毒治疗时采用催吐、补液和对症治疗。必要时可以洗胃、灌肠。
2.2.2 洋葱中毒
(1) 症状检查可见犬精神沉郁, 可视粘膜苍白, 牙龈苍白。做血液检查采血时, 血液稀薄, 血凝时间延长。该犬除上述病情外, 还有眼结膜、齿龈苍白, 鼻镜干燥。体温38.3℃, 心搏动增快, 喘气, 虚弱。
(2) 治疗患犬皮下注射安钠咖2m L强心;10%葡萄糖100m L, 维生素C 4m L, ATP 2m L, 肌苷2m L, 辅酶A10u, 肝泰乐4m L, 混合静脉滴注保肝;5%糖盐水250m L, 碳酸氢钠10m L, 静脉注射, 强力解毒敏5m L, 皮下注射;维生素B121m L, 皮下注射, 同时口服补铁口服液, 静脉输注白蛋白、氨基酸等。对于严重贫血的患犬建议输同型血, 以改善贫血状况。对于没有呕吐症状的患犬可口服维生素E 2片, 同时可口服补液盐水和维生素B等。
2.2.3 犬食盐中毒
(1) 症状病犬卧地不起, 四肢抽搐, 呕吐, 呕吐物为食物残渣, 心率加快, 呼吸急促, 腹泻, 喜饮水。一般若不及时救治, 病犬1~2d内死亡, 病程长的6~7d, 部分犬可能会出现癫痫症状。
教学目的:
1、让学生了解食品卫生安全知识,认识食物中毒特征,提高自我救护意识,预防发生食物中毒。
2、让学生了解游泳时或不小心溺水的预防。
3、在学校安全教育中,要认识道路安全标志,了解和遵守交通规则,做到行走安全、外出乘车安全。教学重难点:目标一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8周星期三(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入
1、陈述一些因食品卫生而出现问题的学生。(有腹泻、腹痛、呕吐等)
2、让学生说一说怎样区分问题食品,预防食品中毒。
二、重点讲述食物中毒的预防。
预防食物中毒,首先要讲究个人卫生,做到勤洗澡、勤洗衣服、勤剪指甲、勤理发,勤换床单和被盖(一月一次)。保持教室、宿舍及环境的清洁卫生,养成饭前便后洗手、不暴饮暴食的良好习惯。其次做到“六不吃”,不吃生冷食物、不吃不洁瓜果、不吃腐败变质食物、不吃未经高温处理的饭菜、不喝生水、不吃零食。再就是要从食品标签上注意识别食品质量,选择安全的食品是把住“病从口入”的第一关。
1、认识食物中毒特征。
潜伏期短:一般食后几分钟到几个小时发病 胃肠道症状:腹泻、腹痛,有的伴随呕吐、发热
2、提高自我救护意识
出现上述症状,应怀疑是否食物中毒,并及时到医院就诊,同时报告老师。
3、预防发生食物中毒
a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特别是饭前便后,用除菌香皂,洗手液洗手
b不吃生、冷、不清洁食物 c不吃变质剩饭菜
d少吃、不吃冷饮,少吃、不吃零食 e不要长期吃辛辣食品
f不要随便吃野果,吃水果后不要急于喝饮料特别是水。g剧烈运动后不要急于吃食品喝水。
h不到无证摊点购买油炸、烟熏食品,尽可能在学校食堂就餐。千万不要去无照经营摊点饭店购买食品或者就餐。
i不喝生水,建议喝标准的纯净水。从家里所带腌制品在校不能超过2天
j谨慎选购包装食品,认真查看包装标识、厂家厂址、电话、生产日期是否标示清楚、合格。查看市场准入标志(QS):为了保护人们饮食卫生安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局自2002年起,在全国范围内实施食品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对出厂食品,经过强制检验合格后,加贴市场准入标志,方便选购。2002年起,对小麦粉、大米、食用植物油、酱油、食醋等5类食品;2003年下半年,对方便面、膨化食品、罐头、冷饮等10类食品,实施了市场准入制度。
三、强调游泳时或不小心溺水的预防。
为了杜绝因游泳造成溺水,学校规定小学生不准下河、下塘、下溪等游泳。学生由于小,不小心溺水的可能性还是有的。发现青少年溺水,首先抓紧时间进行救护,不会游泳的,迅速取浮物抛入溺水者最近的水中,会游泳的,在确保安全下采取正确的方法进行施救。上岸后,就及时倒水,及时进行人工呼吸及心脏按摩。有运输条件的地方,可以在运输条件的地方,可以在运输工具上施行胸外心脏挤压和口对口人工呼吸,同时将病人送往就近的医疗急救单位。为了防止低年级孩子溺水,要注意以下几方面教育孩子:(1)要教育孩子不单独到井边、塘边等有水的地方玩耍,告诉其危险性;(2)有水缸的学校要在学校加盖。
四、讲讲道路交通安全
在学校安全教育中,首先我们要认识道路安全标志,了解和遵守交通规则,做到行走安全、外出乘车安全。行人必须遵守的规定,行人须在人行道内行走,没有人行道靠右边行走;穿越马路须走人行横道;通过有交通信号控制的人行横道,须遵守信号的规定;通过没有交通信号控制的人行道,要左顾右盼,注意车辆来往,不准追逐,奔跑;没有人行横道的,须直行通过,不准在车辆临近时突然横穿;有人行过街天桥或地道的,须走人行过街天桥或地道;不准爬马路边和路中的护栏、隔离栏,不准在道路上推扒车、追车、强行拦车或抛物击车。行走时不可以一心两用,边走边看书,或边走边想问题,或边走边聊天,边走边玩
五、让学生互相交流,谈谈体会。
六、总结
要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因为它关系到我们全体师生的身心健康问题。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要引起注意,如果忽略了这项,其后果不堪设想。教学板书:
预防食物中毒 食物中毒的特征: 自我救护方法: 怎么预防:
防溺水教育 交通安全教育 教学反思:
【预防食物中毒安全教育】推荐阅读:
疾控预防食物中毒总结01-10
煤气中毒预防教育06-25
预防煤气中毒安全教案03-26
预防煤气中毒方案11-12
预防煤气中毒班会02-21
预防煤气中毒基本常识02-01
小学防食物中毒安全01-21
预防煤气中毒教学设计07-09
食品安全:节日防食物中毒02-27
常见食物安全经验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