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基层劳动保障公共服务工作意见

2024-11-0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加强基层劳动保障公共服务工作意见(通用11篇)

加强基层劳动保障公共服务工作意见 篇1

加强基层劳动保障公共服务工作意见

为进一步加强基层劳动保障工作,开展好劳动保障公共服务,加快统筹城乡就业和社会保险步伐,特提出以下意见:

一、加强机构建设,明确职能职责

各县市区要按规定在街道建立劳动保障服务站,社区、行政村设立劳动保障服务中心,业务工作隶属于县市区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管理。街道劳动保障服务站要根据辖区范围劳动保障服务工作量的大小,按照定编定员的要求,配备好专职工作人员,根据当前劳动保障工作开展的需要原则上不能少于

3人。社区劳动保障服务中心根据社区劳动保障服务工作量的大小,按照每6000人左右配备一名劳动保障协理员,行政村可根据劳动保障工作量大小或工作开展情况,聘用一名协理员,确保基层劳动保障工作的开展。

明确基层劳动保障工作平台的职能职责:一是宣传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方针、政策,提供劳动保障政策和业务咨询,落实劳动保障政策;二是开展人力资源调查统计,动态掌握辖区内劳动者的就业和失业情况,建立完善相关工作台帐;三是受理《就业失业登记证》的申请、办理、年审,开展就业登记和失业登记;四是建立就业困难人员和农村贫困户信息台帐,对就业困难人员和农村贫困户实施就业援助,建立就业援助长效机制;五是组织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和非农产业转移,引导有序流动,扶持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落实返乡创业优惠政策;六是发布职业供求信息和职业培训信息,开展职业指导和职业

介绍服务;七是开展创业促进就业工作,受理创业培训和小额担保贷款申请,并进行初审公示;八是协助上级劳动保障部门做好本辖区范围内社会保险征缴、扩面、发放、信息服务、政策宣传等工作;九是为辖区内失业人员提供档案托管、退休手续办理、职业培训组织等服务;十是协助劳动争议仲裁机构和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做好劳动争议调解和劳动维权工作;十一是负责做好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与服务工作,及时做好退休人员领取养老金的资格认证以及死亡退休人员的申报、相关费用的拨付工作;十二是承办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交办的其他工作。

二、加强基层就业,强化服务载体

建立城乡统一的基层劳动保障服务平台。在服务设施上力求做到五个统一,即:统一街道劳动保障服务站、社区劳动保障服务中心的标识;统一基层劳动保障服务平台服务指南的设置;统一电脑、电话、传真机、打印机的配置;

统一基层劳动保障宣传栏、意见箱的设置;统一公共服务办公场地的布局。规范基层劳动保障平台服务内容和标准,做到基础工作制度健全、统计台帐完整准确、信息服务及时有效、政策落实全面到位。

加强基层劳动保障信息化建设。按照实用高效、方便易行的原则,建立基层劳动保障信息网,先行选择街道劳动保障服务站、重点乡镇劳动保障服务站、社区劳动保障服务中心进行联网,争取在2011年底前实现全部联网。统一开发和使用基层劳动保障公共服务软件,推行网上办公服务,不断提升基层劳动保障服务信息化水平。

深入开展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工作,达到“五好”要求,即:就业目标完成好;就业创业开展好;社会保险服务好;基础工作管理好;群众认可评价好。那一世范文网

三、加大投入力度,拓宽经费来源

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人员工

资和工作经费足额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县级以上财政要加大扶持公共就业服务工作力度,合理安排就业专项资金,对街道、社区开展劳动保障工作和公共就业服务专项活动给予适当补助。省、市、区三级财政按5:3:2的比例分担,省、县二级财政按5:5的比例分担。具体控制标准为每个乡镇、社区每年不超过4万元,每个城市街道每年不超过3万元,资金使用重点保证就业服务、社会保险服务、退管服务、信息网络、人员培训等方面工作的开展。

四、加强队伍建设,建立长效机制

抓好基层劳动保障工作人员的培训,每年对基层劳动保障工作人员的政策业务培训市级不少于1次,县区不少于1-2次。认真开展基层劳动保障协理员的职业资格培训认定工作,做到持证上岗。

切实解决基层劳动保障工作人员的待遇。凡持证上岗人员,必须为其交纳法定的社会保险金,并确保工资按时

足额发放。符合公益性岗位援助条件的基层劳动保障协理员,其经费可从就业资金补助。对基层劳动保障工作人员的选用、交流、转岗等,各级人事、劳动保障部门要从工作的稳定性出发,加强指导,确保工作的有效开展。

加强基层劳动保障公共服务工作意见 篇2

乡镇水利站属于基层的水利机构, 其主要功能不仅仅是供水, 基层水利机构的工作性质十分复杂, 其内容包括农田水利工程、饮水工程、管理水资源与河道、规划水利工程、防汛抗旱、防止水土流失、调解农村水利纠纷等[1], 符合功能性和社会性的双重要求。新农村建设进程不断加快, 基层建设作为和谐社会的一部分, 人们对基层建设的关注度越来越高, 同时也提出了对基层水利服务机构更高的要求和期望, 现阶段基层水利服务机构还存在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 如农田水利薄弱、水资源污染、河流防洪能力低、供水成本高、资金困难、管理落后等[2]。会出现这些情况最主要的原因是由于不完善的水利机构体系、管理工作职责不明。基层水利服务是维系城乡、区域水利建设的重要纽带, 在国家水利政策的支持下, 通过建立完善的基层水利服务机构体系, 保障基层水利服务能力, 以实现农村经济的大力发展。

二、基层水利服务机构建设的现状

㈠基层水利服务体系不完善在基层水利机构改革的过程中, 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存在诸多不足, 其建设机构工作内容、工作形式、职责没有清晰的界定, 基层水利服务机构仅保证日常工作的顺利开展, 而不注重水利业务工作的投入, 致使农村水利建设的任务、计划及管理等环节得不到有效衔接, 从而严重制约了农村水利建设的发展。一些基层县镇有属于自己独立的水利站, 上级水利部门不以任何形式参与其管理, 仅对业务工作给予指导, 主要的管理工作还是依靠基层政府, 人员调配、界定工作职责等也属于基层政府的管理部分。由于基层单位还存在较多的人为因素干扰, 甚至将没有经验的工作人员安排到重要的职位上, 造成管理的混乱, 管理工作职责过于模糊, 一旦出现问题就会相互推卸责任, 致使管理失控。

㈡基层水利机构条件差大多数基层水利机构条件比较差, 有些基层水利单位甚至连办公场地都没有, 办公环境十分恶劣, 员工的福利待遇也低于其他行业。目前, 我国大部分基层水利机构职员的薪资比同地区人均薪资都要低。基层水利机构在职人员文化知识、技术都比较欠缺, 整体人员学历普遍较低, 缺乏高级职称人才。由于办公条件差、待遇低, 造成了大量的人才流失, 基层水利单位人员结构有待调整。

㈢基层水利机构管理体制混乱在基层水利机构改革后, 对其机构形式做出了较大的变动, 现在的基层水利机构包括基层水利站、水利工程服务、管理组织、施工组织、农民用水户协会等[3]。基层水利站作为基层水利服务的核心内容, 要注重其功能性与公益职能的作用发挥, 其主要的工作内容是防洪抗旱、水资源管理, 基层水利站的工作类别和上级水利行政管理工作有着相同的特性, 属于后者的延伸。而在基层水利站管理过程中, 大部分基层水利机构经费没有划分到财政预算行列, 甚至连日常支出都无法保证, 基层水利建设主要的资金来源是政府和村民的支持, 通过财政扶持和村民自筹的方法获得建设资金, 改革后基层水利服务机构由乡镇进行管理, 尚未建立完善的管理体制, 人员调配与管理还存在着较多问题。

三、提升基层水利服务能力的有效措施

㈠优化基层水利机构基层水利机构属于综合性服务机构的一种, 其主要的工作职责应该围绕管辖地区的水利建设, 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来制定适合的流域管理方案, 划分清晰的流域界限, 建立乡镇站、流域站或区域站。应考虑当地经济发展、水资源条件、地理条件等因素, 以管辖地区水系进行划分, 建立多形式的基层站, 将乡镇看做一个单元, 可独立设站也可多乡镇合并设站。

㈡国家财政对基层水利服务保障能力的支持国家通过有关政策的建立, 制定明确的基层水利站工作人员的薪资福利, 将其视作财政预算的一部分, 由国家公共财政支出。县财政应完善基层水利站相关职员的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待遇, 加大对经济发展较落后县市的扶持力度, 制定相应的扶持计划和标准, 将财政扶持工作落实到落后的基层单位。加强监管基层水利站的经费问题, 实行专款专用, 完善检查、审核、银行等单位的监督体系, 提升水利经费的有效利用率。

㈢建立人才保障机制我国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就业与发展, 这对于调整基层水利机构的人才结构有着重要的意义, 基层水利机构应当对此予以重视, 吸引更多的高素质人才到基层就业。提升现有工作人员的素质与能力, 通过开展学习小组的方式对其进行培训, 如专业知识、经营管理、水利法规政策等方面的理论学习, 为提高基层干部的管理能力, 可安排其到上级机关进行交流与学习。

㈣制定健全的农村水利法规健全的基层水利法规的制定, 对基层水利机构有着深远的意义, 便于在今后开展各项水利工作时, 如农村水利、农田水利等, 使其都能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循。国家一直都对基层工作予以高度关注, 健全的农村水利法规有利于农村水利工作质量与效果的提高。

四、结语

综上所述, 基层水利服务机构是否完善对其水利工程的效益有着重要的影响, 两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 同时也是保障群众利益的基本前提, 建设与完善基层水利机构是提高水利服务能力的关键内容, 具有深远的意义。因此, 只有通过制定健全的基层水利服务体系, 才能有效保证水利服务能力的提高, 它也是基层水利机构建设环节中的重中之重。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 新农村建设逐渐步入正轨, 人们的生活和质量得到了提高, 基层水利服务机构以满足群众需求而存在。本文对基层水利机构建设的重要性进行了阐述, 对水利服务保障能力现状展开了探讨, 并且根据探讨结果, 研究出提升基层水利服务保障能力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基层水利机构,建设水利服务,保障能力

参考文献

[1]曹冲, 杨建萍, 王会永, 党敏.加强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促进灌区节约用水[J].内蒙古水利, 2012, (02) .

[2]汪绍盛, 朱士权, 安立群, 韩磊.天津市农村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对策研究[J].海河水利, 2013, (04) .

加强基层劳动保障公共服务工作意见 篇3

一、各馆开展公共文化服务的内容、形式和对象

各馆开展公共文化服务工作情况:

主要包括四大类,即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向群众提供活动阵地、组织各类文化活动,开展基层辅导培训工作,组织文艺团队、培养业余文艺骨干等。开展文艺活动、培训、辅导、举办文艺团队等传统服务方式得到了各县文化馆的重视。文化馆应该成为当地文化活动中心和培训、辅导、调研中心,但各馆对于新的形式尝试和开展并不多,比如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展网上群众活动和远程培训等。

州群艺馆、各县文化馆2007年—2008年开展了达563次的文化活动。各馆均开展了113次以上的文化活动,开展较多的州群艺馆、同仁县、尖扎县文化馆有近439次。在这些活动中,由政府交办的平均为80次,最多的有350次,包括黄南州群艺馆、同仁县文化馆、尖扎县文化馆等。政府交办的比例平均值为71%,即约一半的活动是政府交办、指定的,其中最多的是同仁县,达到100%,最少的馆不到25%。政府交办以外的活动,主要包括与社会力量联合主办的、有赞助的、文化馆自己开展的下基层活动等,即公益性的活动。

州群艺馆及各县文化馆共有10支文艺团队。各文化馆至少有一支以上的团队,最多的同仁县文化馆有7支。同仁县文化馆、尖扎县文化馆多年来潜心打造地区文化品牌,注意文艺团队的建设,领导重视,措施得力,发挥文艺团队的“种文化”作用。2007—2008年各文艺团队的成绩为:平均开展192次演出活动,最多的同仁县有300次,最少的馆不到20次;平均举办了8次培训班,最多的是同仁县有20次,最少的馆不到1次;平均创作了73件作品,最多的黄南州群艺馆有50件作品,最少的河南县文化馆有0件。同仁县、尖扎县的文艺团队在自己的努力和有关方面的支持下活动开展得比较红火,成绩比较突出。

体现公益性是公共文化服务的一个基本特征。在调研中发现,州群艺馆、县文化馆对此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和努力。体现公益性主要包括免费提供活动场地和设施、免费下基层辅导培训、扶持文艺团队、组织开展不同层次的文化活动,同时还包括加强公益性宣传和讲座等。免费是各馆在落实公益性上谈的较多的一个话题。表示自己开展的文化活动已经可以达到100%免费的没有,达到80%—90%免费的有黄南州群艺馆、尖扎县文化馆、同仁县文化馆、河南县文化馆。收费项目中,包括少量的收费,在各馆平均占到20%,收费问题是体现文化馆公益性的一个重要指标,目前文化馆客观条件难以达到完全免费,少量收费是符合现实条件的。

文化馆各种活动和服务,其受益人口占当地人口的比例体现了文化馆的价值和地位,黄南州受益人口超过50%的有2个,其余10%—40%的有3个,虽然本项为文化馆自评,但仍可以看出文化馆注意吸引更多的群众来参加活动,接受服务,聚拢人气,创出名声。

各馆服务对象的年龄段构成。老年人比例超过30%的有黄南州、尖扎县两馆,平均为20%;中年人所占比例超过54%的有同仁县、河南县两馆,平均为36%;青少年所占比例32%,平均为30%。从数据中可以看出,黄南州群艺馆及各县文化馆的服务对象相对重视中年人群的文化服务。老年人群仍然是文化馆的重点服务对象,对于青少年的文化需求还需要更加重视。

加强中低收入人群的关注是文化馆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的一项重要责任。四馆中低收入人群占全体服务对象的比例平均为67%。各馆集中提到的中低收入人群包括在校学生、农牧民群众、下岗失业人员、退休人员以及农民工、城乡居民。采取的服务方式主要包括提供场地、免费租赁音响设备、下基层送文化等。各馆还提到了对困难群体参加活动要减免费用。

二、各馆的品牌建设及在当地的地位

黄南州群艺馆和几个县文化馆一直坚持开展对群众的各项文化服务活动,其中部分县已经拥有较高知名度的文化活动或文化服务,政府、当地有关单位和群众对于文化馆的认可度也很高,但在经费投入、场地设施等某些方面与当地其他文化事业单位相比较仍存在一定的不足。

各个文化馆均表示自己都有具有一定知名度的文化活动或文化服务。在黄南州及各县具有影响力的文化活动有:黄南州群艺馆每年4—9月份举办开展的广场文化活动、全省第四届藏族拉伊大赛、两届“热贡杯”藏族民间弹唱大赛;同仁县文化馆举办的热贡艺术博览会及曲库平乡将什加藏戏队、瓜什则香格里拉文艺队、浪加东格尔文艺队和保安老年秧歌队的三下乡演出活动在同仁县已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尖扎县文化馆以歌舞、文化产品展示为主,形成自己的品牌;河南县文化馆开展的夏季锅庄舞比赛和“五一、五四”棋类、书画展比赛已形成一定规模和档次。

总的来说,各馆都较重视打造品牌,但是文化馆活动内容仍主要以假日、纪念日、传统节日为契机,承办各级政府交办的庆典活动、文艺演出、街头表演、广场文艺演出和各类艺术比赛等。文化馆真正拥有全国影响力的品牌活动几乎没有,尤其具有创新意识的活动较少,同时适合中老年的活动还不多。因此,应该加强创新意识,扩大服务对象,更好地打造出属于自己的品牌。

80%的文化馆认为自己的认可度比较高。表现在政府会给予表彰、在经费上较支持、并交与承办一些大型群众文化活动等。作为文化馆就是要为群众服务,为政府攒劲,尤其是在元旦、春节、国庆节这样重大的节日里,文化馆会在政府的支持下,面向群众、面向基层组织安排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充实群众的节日文化生活。例如2007—2008年元旦、春节期间,黄南州、同仁县分别举办了庆两节大型广场歌舞演出、全州藏族弹唱比赛、民间藏戏表演;尖扎县举办正月十五大型文艺晚会及赴黄南州、化隆等地进行两节慰问演出等。由此可以看出政府对于各文化馆的认可度还是很高的,而文化馆也在弘扬主流文化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也有部分馆认为政府重视程度不够,主要表现为经费投入不足、人员调配不适,难以保证群众文化活动的顺利开展。

通过调查发现,文化馆在当地的地位还是比较高的,获得了一定的认同。在当地各企事业单位与群众的认可度上,80%表示比较认可,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也很高。各县文化馆不断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文化活动,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从而得到群众的普遍认可。同时应加大对困难群体的关注度,进一步巩固和提高群众对于文化馆的认可度。

文化馆与当地其他文化事业单位进行比较,优势上普遍认为表现在政府重视,全额拨款,在基础设施、馆设面积、人员配备、人才引进等方面逐步给予大力支持;劣势表现为设备老化、经费不足、办班较少、专业性不强等方面。大部分馆普遍认为既有优势也有劣势,主要还是需要政府在财政上大力支持,引进管理型人才,更新设备,保证各馆文化活动的顺利开展。

三、各馆的硬件条件与队伍建设

州群艺馆、县文化馆是国办文化在基层的主要执行力量,有责任为广大农牧民群众提供文化娱乐场所和丰富的文化产品,对于维护广大农牧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有着关键的作用。文化场所指的就是文化馆的硬件环境和基础设施,一般包括宿舍、阵地活动厅室、馆内的必要设备等。下面就黄南州群艺馆、同仁县文化馆、尖扎县文化馆、河南县文化馆、泽库县文化馆的硬件条件和队伍建设做一简单的分析。

建筑面积和建筑使用时间

黄南州四县文化馆馆舍建筑面积总计1940平方米,其中最大的是尖扎县文化馆,面积有1250平方米(文化馆、文管所、图书馆合置办公),其中文化馆占760平方米;2003年泽库县政府投资新建约300平方米的文化综合大楼,2005年正式交付使用(文化馆、图书馆合置办公);河南县政府1984年投资27万元所建文化综合楼总建筑面积1044平方米,文化馆占有760平方米(文化馆、图书馆合署办公);同仁县政府文化综合楼总建筑面积3600平方米,同仁县文化馆占有180平方米(文化馆、文管所合署办公);黄南州群艺馆根据州镇规划要求原有馆舍正在撤迁,现被搬迁到黄南州无线电管理委员会一楼临时办公。

活动厅室情况

面向公众提供服务厅室最多的是尖扎县文化馆,一共有四间;而黄南州群艺馆目前无一间活动厅室,最少的是同仁县文化馆的活动厅室只有1间;平均为1.6间。活动厅室面积最大的是尖扎县文化馆,有140平方米,占到全部面积的18%;活动厅室面积最小的是河南县文化馆的38.8平方米,只占全部面积的5%;活动厅室的平均面积为73.76平方米。

经费情况

黄南州群艺馆及各县文化馆均为全额拨款单位。年均需要人员经费最多的是60.48万元,最少的是15.12万元;平均为37.03万元。财政拨款占人员经费的比例平均为100%,各馆的人员经费财政拨款达到100%。

年均活动经费需要最多的是50万元,最少的是10万元,平均为24万元;财政拨款占活动经费的比例平均为70%。公用经费最多的黄南州群艺馆,人均每年2000元;最少的泽库县文化馆,人均每年200元。

可见,财政拨款基本可以满足馆内的人员经费要求,但在活动经费和公用经费上还存在着较大的缺口。

必要设备情况

设备总价值最多的是尖扎县馆的16万元,最少的是河南县馆的0.8万元,平均为8.4万元(泽库县文化馆无任何设备)。对一个县级文化馆来说,只有几件或无任何设备,势必对开展公共文化服务活动实现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

队伍情况

在员工人数中,最多的是州群艺馆14人,最少的是泽库县文化馆4人,平均为10人。

学历职称构成:黄南州群艺馆本科4人,大专6人,中专2人,高中以下2人;副研究馆员3人,馆员10人,助理馆员1人。同仁县文化馆大专10人,中专1人;馆员8人,助理馆员2人,管理员1人。尖扎县文化馆本科2人,大专8人,高中3人;馆员1人,助理馆员12人。河南县文化馆大专10人,中专1人;馆员2人,助理馆员9人。泽库县文化馆大专3人,初中1人;助理馆员4人。其中各馆本科以上学历占总人数的11.54%,大专学历占总人数的67.13%,中专学历占总人数的11.54%,高中以下占总人数的11.54%;副研究馆员占总人数的10%,馆员占总人数的40.38%,助理馆员占总人数的34.62%,管理员占总人数的2%。各馆提到尚缺专业人才较多的类别是:舞蹈编导、美术、摄影、市场营销、文学创作人才,这几项都是文化馆专业人才的大项。从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到文化馆的专业人员平均数可以达到一定的百分比,但也有个别馆存在着专业人员比例过少的问题。另外,文化馆的高学历、高职称人员的数量和专业素质还有待提高,一些类别的专业人才尚存在缺口。

以上就是对黄南州及各县文化馆的硬件和队伍建设的分析,在加强藏族聚居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文化馆的硬件建设需要放在首位。从调研结果可以看出,文化馆建筑面积达到三级文化馆标准的一个都没有,为公众提供活动厅室的数量更是少得可怜,这从根本上限制了藏族聚居群众文化活动的发展。经费不足、设备短缺,也形成了一个制约因素。在人员队伍方面,目前文化馆干部队伍素质偏低,知识结构不合理,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理论研究人才都很欠缺,可见队伍建设是一项长期的任务。

四、各馆的发展定位、优势与差距

通过前三部分的分析,我们已经对黄南州及各县文化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上的整体状况有了一定的认识。在总结经验、肯定成绩的同时,发展创新、谋划未来也是本次调研的重要目的。

文化馆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公益性。从前文的分析可以看出,文化馆的优势可以总结出多种,如历史的、现实的、品牌的、政策的等等。但归根结底,国办文化、公益性、非盈利性是我们的特性。尤其在“社会办文化”的大背景下,在文化馆提供的服务内容和形式不再具有唯一性的前提下,这一点更加重要。

公共文化服务属于公共产品的范畴,公共产品具有两个基本特征:非竞争性、非排他性,即惠及全体的,不预设门槛等筛除条件的,不为某些人所专有的。文化馆的功能定位与公共文化产品在很大程度上是相近的,特别是文化馆可以惠及到弱势群体的文化需求,有助于实现社会公平,这些商业文化、大众文化不愿涉及的领域是文化馆发挥作用的重要舞台。

找出差距与不足是继续前进的基础,重视客观差距,但也不应忽视主观差距。不可否认,我们的文化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上尚存在着一定的不足,离群众的要求还有比较大的差距。在调研中发现,各馆对自身差距有一定的认识,但并不清晰、完整。尤其是对自己的主观努力程度、机制建设、服务形式、内容、效果、范围、秉持公益性原则等方面的差距很少涉及。当然,“三缺”在某些方面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但是文化馆的困境仅仅归结于客观因素显然是不全面的。充分认识自身的差距和不足,也是一种应有的态度。

加强公益性是各文化馆对自己未来的定位。加强公益性是文化馆在未来定位中谈论较多的一个话题,各文化馆表示要把公益性当作自身建设的第一要务,“应大张旗鼓地高举公益性文化大旗”,这与党和政府对文化馆的要求是相一致的,也是发挥文化馆优势的必然选择。

其他方面,黄南州群艺馆提到文化馆要成为当地的文化旗帜,要成为当地政府的一张名片;尖扎县文化馆谈到,不仅仅限于政府交办的任务,要成为社会文化的推动者;同仁县文化馆提到要重心下移,贴近农牧民群众。这些都表现了文化馆对自身未来发展进行过一定的思考和梳理。

在调研数据中也发现,个别文化馆对发展定位的认识流于空泛,过于宏观,如只泛泛地谈要促进“文化大发展大

繁荣”等,具体怎样则语焉不详。另外,对自身各项制度建设和对创新的关注也还不够。

五、几点建议

第一,提高认识,摆正位置,把黄南州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目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第二,完善机制,加大投入,使黄南州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服务有足够的资金保证。

第三,发掘资源,多种样式,使黄南州公共文化服务活动具有独特的民族文化内涵。

第四,夯实人才队伍,提高服务能力。

第五,推进改革,激发活力,促使政府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积极为农牧民提供文化服务。

加强基层劳动保障公共服务工作意见 篇4

(试行)

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实施意见》(合发[2009]1号)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基层农业服务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农业服务组织的作用,根据省政府《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皖政[2007]69号),结合我市实际,提出以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

1、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建立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要求,围绕“整合资源、综合建站、统一协调、分块运作”及“三权归县、财政保障、双重管理、以县为主”的基本思路,在加强建设中增活力,在创新机制中求发展。强化公益性职能、放活经营性服务,加大基层农业服务体系建设力度,有效发挥其主导和带动作用;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农业社会化服务活动,为农业农村经济全面发展提供有效服务和技术支撑。

2、基本原则。坚持精干高效,科学设置机构,充实一线力量,优化队伍结构,合理配置农业技术推广资源;坚持政府主导,支持多元化发展,有效履行政府公益性职能,充分发挥各方面积极性;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鼓励进行探索和实践。

3、总体目标。着眼于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通过明确职能、理顺体制、优化布局、充实一线、创新机制等一系列建设,逐步构建起以县农业中心为龙头,区域性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为骨干,以服务对象为基础,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业科研、教育等单位、涉农企业和种植大户广泛参与,分工协作、功能完善、服务到位、充满活力,适应我市现代农业发展的高效化、现代化、多元化基层农业服务体系。

二、建设内容

(一)建立服务体系

1、基层农技服务体系。建立市、县、乡镇和村四级农技服务体系,即形成以市级为龙头,县级为骨干,区域性综合服务中心为依托,重点村为网点的基层农技服务网络构架。按照公开招聘、竞聘上岗、择优聘用的方式,实行科学的人事管理制度;根据工作职能确定岗位职责,推行农技推广责任制;建立农业服务首席专家制,设立首席农技推广专家、县级农技指导员和乡镇责任农技员;做到责权利相统一,推行绩效考核,建立一整套完整的农技人员考核评价体系。

2、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立健全市、县两级属地管理、权责一致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目标管理责任体系;围绕构建极强竞争力农业产业体系需要,加快农业标准化生产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标准生产体系;建立健全农产品产地准出与市场准入有机结合的农产品质量全程监控体系;建立健全布局合理、职能明确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立健全产地认定、产品认证与标准管理、档案管理有机结合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立健全市、县、乡镇、村级农业服务网点相联结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网络体系;建立健全 2 资源整合与层级负责有机结合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执法体系;建立健全政府与企业联手联动、反应快捷、运行高效的预警应急体系。

3、农业综合执法体系。按照“有编委批准的正式机构、有一支素质较高的执法队伍、有与执法相适应的执法手段、有完善的执法制度、有明显的执法效果”的“五有”标准,一是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健全执法队伍;二是按照农业综合执法体系建设的需要,配备相应的基础设施和执法装备,提高执法手段;三是坚持行政处罚职能与行政许可、检验检测职能相分离的原则,健全农业执法体系;四是建立健全行政执法人员行为、行政处罚程序、案件举报、案件处理、行政执法文书制作、行政处罚取证、行政执法公示、行政罚没款物收缴、案件统计、案卷评查等规范和制度,健全执法管理制度;五是建立执法协作机制、执法协调机制、执法信息共享机制、重大农业突发事故的应急处理机制、执法监督检查机制,完善执法工作运行机制。

4、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一是建立健全安全监督管理体系,构建市县有局、区域(乡镇)有站、村设有员的农机安全监督管理体系;二是建立安全责任体系,构建以源头管理、执法监督、宣传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农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三是建立农机服务组织体系,创建农机专业协会、农机合作社、股份(合作)制农机专业服务公司(队)等新型农机服务组织;四是建立健全农机科技推广体系,形成以农机化技术推广机构为指导,种植大户+养殖大户+农机大户+龙头企业的“3+1”农机推广服务新模式;五是建立健全农机政策法规保障体系,落实《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加强农机配套法规建设,研究制定农业 3 机械管理办法和加快农机化发展的意见;六是建立健全农业机械化信息网络体系。

5、农村沼气服务体系。按照“政府投入引导、多元参与发展、运作方式多样”和“服务专业化、运作市场化、管理物业化”的思路,建立以市级农村沼敢服务站为主导、县级农村沼气服务站为骨干、乡村农村沼气服务网点为基础的三级农村沼气服务网络,不断推进沼气服务机制创新,服务能力提升,促进农村沼气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6、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完善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健全完善市、县(区)、乡(镇)、村四级信息服务网络,构建全市“三农”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推广以“三电合一”为重点的农业综合信息服务模式。建设农业基础数据分析统计系统、新农村“十镇百村”示范综合管理系统、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农村土地流转管理与服务信息平台系统、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网络服务平台系统、农业自然灾害预警系统、农产品价格应急预警及监测系统。提升农业信息服务水平,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7、区域性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市统一制定全市区域性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建设标准,包括人员配备标准、基础设施建设标准、交通、通讯、办公设备标准、区域性农业试验示范基地建设标准、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室建设标准、运行管理制度建设标准等,统一编制合肥市区域性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建设方案,指导全市区域性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建设。

(二)大力加强农业服务功能建设。

1、积极推进县级农业综合服务,着力抓好植物新品种和关键技 4 术的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农业灾害等农情的监测、预报、防治和处置;农业技术指导、农业公共信息、农村能源建设指导服务及农民培训教育服务;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接受农民生产咨询,提供应急求助服务,协助处置农业突发事件;协调配合政策性农业保险、涉农政策补贴和农业各类扶持项目组织实施等公益性服务。

2、加强农业综合执法。整合现有的各项农业监管职能,成立农业综合执法大队。着力抓好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安全检测、监测和强制性检验;农业资源、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业投入品使用监测和监管。

3、加强区域性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县级农业主管部门着力抓好区域内植物新品种和关键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农业灾害等农情的监测、预报、防治和处置;农产品质量安全快速检验检测;协助对农业资源、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业投入品使用监管;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和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与服务;农业技术指导、农业公共信息、农村能源建设指导服务及农民培训教育服务;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建立区域农业试验示范基地;接受农民生产咨询,提供应急求助服务,协助处置农业突发事件;协调配合政策性农业保险、涉农政策补贴和农业各类扶持项目组织实施等公益性服务。

4、加强村级服务网点建设。以农村党员干部、农业科技示范户、农业生产大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为重点,每个行政村选配1-2名农民技术员,驻村服务,建立农业服务“网底工程”。农业的经营性服务由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承担。

(三)加强农业服务能力建设。

1、加强县级农业服务机构设施建设。对县级农业服务机构现有资源要素进行整合,配备相应的办公设施设备;建立具有能开展各类培训的多功能培训室;配备开展土壤成份和种类检测、粮油经蔬等作物成份分析、农产品农药残留测试的试验检测室等办公场所和仪器设备;建立配备农业综合执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植物检疫的办案设备;建立农作物病虫观测圃和试验示范基地;建立农业信息服务平台;配置一台农残速测车;配齐交通工具。根据开展工作需要,保证每年人均工作经费。

2、加强区域性农业综合服务中心设施建设。每个区域服务中心拥有800平方以上的综合办公楼,包括办公用房与农村服务大厅、农民培训教室、检测与设备室;购置农药残留速测仪、土壤(肥料)养分速测仪、土壤墒情速测仪等仪器设备;购置投影仪、电脑等培训和办公设备;购置科技入户直通车等交通工具;建立区域性农业试验示范基地,购置相关农机设备。

(四)加强农业服务队伍建设。

1、科学配备人员。县级农业服务机构应确保在一线从事农业服务人员不低于全县区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总编制的2/3,专业农业技术人员占总编制的比例不低于80%,并注意保持各种专业人员之间的合理比例。不得存在人员在编不在岗位,不得与经营性服务人员混岗混编。

2、完善人员管理。推进基层农业服务机构用人制度改革,人员的进、管、出要严格按照规定程序和人事管理权限办理。实行人员聘用制度,实现由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6 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采取公开招聘、竞聘上岗、择优聘用的方式,选拔有真才实学的专业技术人员进入基层农业技术推广队伍。同等条件下,要优先聘用在编在岗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完善考评制度,探索建立县级业务主管部门、乡镇政府、服务对象三方共同考核一线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新机制,将其工作量和进村入户推广技术的实绩作为主要考核指标,将农民群众对其评价作为重要考核内容。改革分配制度,将农业技术人员的收入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挂钩。

3、理顺管理体制。区域性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的人、财、物由县级业务主管部门统一管理,其人员的调配、考评和晋升,要充分听取所在服务区域乡镇政府的意见。

(五)创新服务方式。

建立农业服务首席专家制和科技特派员制,逐步形成首席专家带科技特派员、科技特派员抓科技示范户、科技示范户联普通农户的科技进村入户机制。充分利用农民万事通“12316”新农村服务热线、“三电合一”等现代电子信息技术,推进农业信息服务现代化。利用农业科技示范场(基地、户)搞好新技术、新品种的展示与示范。利用科普赶集、科技下乡、流动科技服务等,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农业技术推广活动。

三、保障措施

加强基层劳动保障公共服务工作意见 篇5

一、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基层基础工作的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

1、从1991年以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在全国普遍推开,取得了很大成绩,对维护社会治安和社会稳定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各地和有关部门在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基层组织建设和基础工作方面做了许多工作,总结出一些行之有效的经验。但是就全局而言,目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基层基础建设仍然比较薄弱,突出的问题是:有的地方和部门的领导同志对基层组织建设不够重视,基层组织不健全,工作无人抓;有的基层组织工作开展不力,有的部门参与意识不强,齐抓共管的局面尚未形成;有的地方动员和组织社会力量不够,广大群众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一些工作措施的落实还缺乏组织、机制、物质等方面的有效保障。

2、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基层基础建设,有利于促进党的建设和国家政权建设,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维护社会的长治久安。基层组织建设好了,基础工作做扎实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各项措施才能落实到城乡基层单位,为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都要高度重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基层基础建设,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进一步做好这项工作。

3、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基层基础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针,全面贯彻落实“两个决定”;以实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为龙头,坚持“打防并举,标本兼治,重在治本”,坚持“谁主管谁负责”,坚持专门机关与群众路线相结合;坚持人力、物力、财力向基层倾斜,在基层建立起维护社会治安的工作机制,真正做到层层有人领导,层层有人办事,层层真抓实干。

4、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基层基础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加强乡镇、街道、村(居)委会、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领导和工作力量,动员和组织社会各方面和人民群众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密治安管理和防范措施,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推进依法治理和民主管理,全面提高基层预防、发现、控制、打击犯罪的能力,把影响社会治安的因素最大限度地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

二、建立健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基层组织

1、配齐配强乡镇、街道专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副职,有条件的乡镇、街道可配专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党委副书记。乡镇、街道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机构应由党政主要领导同志负责。乡镇、街道综治办要加强自身建设,明确职责任务,把工作的基点放在组织有关部门齐抓共管、动员广大群众积极参与上,不要行使有关职能部门的执法权力(乡镇、街道综治办的职责任务附后)。乡镇、街道公安派出所、人民法庭等政法基层组织要按照有关规定尽快建立、健全。人员编制除上级机关下拨外可由地方根据基层实际需要调剂解决。要保证政法基层组织的工作经费,配备必要的装备,提供一定的办公条件。

2、大力加强以基层党支部为核心的配套组织建设。县(市、区)、乡(镇、街道)党委、政府对治安问题比较多的村(居)委会要加强领导,对软弱涣散、不起作用的领导班子要及时进行整顿,选配好党支部一班人,特别是要选好支部书记。基层党支部要有人分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及时研究解决本地社会治安中的突出问题;要教育、组织党员积极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并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村(居)委会要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作为重要工作来抓。要加强治保会、调解会的建设,按照中央有关部门的规定,做到组织、人员、工作、报酬四落实。村(居)委会要建立治安防范组织、法制教育队伍,开辟常年的法制教育阵地。共青团、妇联、民兵组织要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3、+群防群治队伍是维护社会治安必不可少的重要力量。乡镇、街道和有条件的村(居)委会、企事业单位要因地制宜建立治安巡逻、看楼护院组织,并严格管理,加强教育,不断提高人员素质。公安部门要加强对群防群治队伍的业务指导。集中执勤的群防群治队伍可参照民兵体制进行管理。要保障群防群治工作必需的经费,地方财政要给予一定的补贴,自筹经费的要坚持自愿、受益、适度、资金定向使用的原则,尽可能减轻群众的负担。对在群防群治工作中负伤、牺牲的人员,应给予相应的政治荣誉和一定的经济补偿。

三、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基础工作

1、严格执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县(市、区)和乡镇、街道要制定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的具体实施办法,明确责任,落实到人,加强监督检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机构和纪检、组织、人事、监察部门要建立健全相应的工作协调制度,及时通报情况,加强日常考核,共同检查落实,基层单位要进一步完目标管理责任制,严格考评,兑现奖惩。

2、认真贯彻依法从重从快严厉打击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刑事犯罪活动的方针,针对当地突出的治安问题,适时组织专项斗争;对治安混乱的地方,要组织力量进行重点治理,动员和组织群众与违法犯罪行为作坚决的斗争,尽快扭转治安混乱的局面。

3、大力开展各种形式的军警民治安联防工作,完善区域防范机制。要强化以公安干警为骨干,以治安室、治安岗亭为依托,以专职、义务巡逻队为主体的多层次治安联防网络,加强动态管理,严格社会面的控制。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在开展军民共建活动中,要配合当地政府,积极参与驻地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

4、强化重点行业、重点部位的治安管理和防范工作。要明确责任,理顺关系,特别要在落实经常性管理上狠下功夫。要坚持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增强投入,重视发挥科学技术在治安防范工作中的作用。继续开展铁路护路联防工作,加强护路队伍的管理、教育,全面推行铁路治安承包责任制,对治安混乱的区段进行重点治理。在公路、航道和通讯线路沿线逐步建立防护体系,有效地预防和打击破坏交通、军事设施,盗割通讯线路等犯罪活动。

5、强化居民住宅小区的治安防范工作。住宅小区要逐步实行封闲式管理,新建小区必须建设相应的治安防范设施。保险公司开办家庭财产保险业务,要积极支持居民住宅小区的治安防范工作。各种物业管理公司要把安全防范纳入工作范围,有效防范入室盗窃、偷盗自行车等多发性案件的发生。

6、强化人口管理,特别是加强重点人口和流动人口的管理。人口流入地要加强对暂住人口和出租房屋的管理。人口流出地的公安机关要掌握重点人口的去向。要加强对流动党员和流动团员的管理。

7、大力开展人民调解和法律服务工作。建立、完善村级民事和经济纠纷调解网络,特别是要加强相邻地区、流动人口聚居区调解组织的建设。要加强对人民调解组织的业务指导。基层法律服务机构要当好基层人民政府、群众自治组织和企事业单位的法律顾问,运用调解、代理等手段,明确权利义务关系,依法化解社会矛盾。

加强基层劳动保障公共服务工作意见 篇6

为全面贯彻2012年最新局工作分工会议精神,确保全局各项工作的可持续发展,结合实际,特制定以下实施办法。

一、成立后勤保障工作小组

为加强后勤保障工作,及时处理后勤工作中的问题,成立以郝琰、陈艳、王志强为成员的后勤保障工作小组。小组负责对局后勤保障情况进行检查,对办公用品、微机耗材、油料以及公务订餐等的采购和使用进行审核报批,负责其他监督工作。

二、健全和完善后勤服务规范和服务制度

1.办公物资申领采购程序。

局内办公用品、微机耗材、低值易耗品等的采购,需由使用人或使用科室提前1个工作日向后勤保障工作小组提出采购申请,经工作小组审核领导批准后进行采购;办公用品、物资、油料领用需进行登记(油料使用及贵重物资申领必须经领导审批),做到库存办公用品、物资、油料等账物核对一致。

2.废旧物资处理程序。

局内废旧物资处理需由使用人或使用科室向综合科说明情况,必要时需经后勤保障工作小组审核经领导批准后,并负责废旧物资的管理和处理工作。

3.固定资产低值易耗品的采购管理程序。

局内固定资产类(如办公家具用具、办公设备等)维修或更换需由使用人或使用科室向后勤保障工作小组提出申请,经审批后,由后勤保障工作小组负责办公家具用具、办公设备等固定资产的维修更换工作,相关配套易耗品的申领需提前2到3个工作日向综合科提出采购申请,经工作小组审核领导批准后进行采购,后勤保障工作小组对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4.公务用餐接待及餐卡充值。

后勤保障工作小组负责联络来宾就餐等接待工作,并每月对公务用餐情况及时汇总上报。负责局内工作人员的就餐卡充值等工作。

5.福利采购及发放。

后勤保障工作小组负责提前4到5个工作日向局领导提出申请,经领导审批后进行采购,并负责局内职工福利发放工作。

6.其他后勤工作。

综合科负责办理其他后勤工作。

加强基层劳动保障公共服务工作意见 篇7

在改革开放之前, 社会工作还是一个相对冷门的领域, 受行政束缚较多, 从业人员较少。通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提出, 人们对其的关注才逐渐升温。作者认为, 在我国, 现代意义上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才刚刚起步, 在很多方面亟需加强。

1、从业人员较少

2005年, 民政部统计的从事社会工作人员约有45.3万, 规划到2020年达到200万人, 这与我国庞大的待服务和潜在服务对象群体有着巨大不平衡。2010年全国城镇登记失业人口为908万, 城镇低保对象2300多万, 残疾人口8000多万, 此外, 中国社会老龄化趋势越来越严重, 仅“失独”家庭, 每年全国约增加7.6万个。这一系列十分惊人的数字, 是我们的社会工作者不得不去面对的问题。据统计, 发达国家和地区社工数量占总人口的比例基本都在2%以上, 与之相比, 我国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工作任重道远。

2、人才流失严重

在我国, 真正经历专业学习后到岗工作的社会工作人才不到3成, 有新发展后跳槽的也不在少数。人才流失的根本原因是经济待遇与社会地位问题。一方面, 社会工作者身处基层, 收入待遇普遍偏低, 无法与其所付出的艰辛劳动向匹配;另一方面, 社会工作还被很多人“不理解”, 认为基层工作没有实现价值的空间, 而且还具有一定的危险性, 合法权益难以得到保障。

3、专业化程度较低

社会工作是一项涉及面极广、专业性很强的工作, 但与国外较为成熟的社工考核体系不同, 我国的社会工作人员职业资格评定工作刚刚起步, 制度尚不完善, 绝大多数的社会工作人员没有接受过专业训练, 欠缺职业素养和应对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职业定位存在争议

在我国, 人们对于社会工作的理解还需要一个过程。社会工作是一个独立的职业, 有其专业性与组织性, 不能与一般机关事业单位业务和个人行为混为一谈。而目前, 不仅群众理解普遍存在误区, 即便是一些基层管理部门, 也没有真正认清社会工作的本质, 人员混用、随意轮岗、部门借调的情况比较普遍, 造成了人才资源的浪费。

5、职业分工尚不明确

社会工作行业作为一个专业的基层工作组织, 有其科学的领域分工。而在我国, 由于从业人员少、人员流动性大、专业化程度低, 社会工作人才往往都是身兼数职, 难以应对纷繁复杂的社会问题。

以上我们可以看出, 社会工作人才事业的发展面临着体制上的阻碍和观念上的误区, 要想从根本上改善其发展的现状, 就必须从机制转变入手, 多方着力, 多措并举, 全面协调, 整体推进。

二、发展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建议

1、大力发展教育培训体系

目前, 我国已有二百多所高等院校开设了社会工作专业, 每年毕业生在一万人左右, 社会工作的职业教育、研究生教育也发展迅速, 但仍与实际社会需求有着较大差距。在当前情况下, 一方面, 要进一步强化人才生成途径, 加强学科建设, 提升教学水平, 做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指导与思想预热工作;另一方面, 全面推进社会化的职业培训体系建设, 积极发展职业型的本科、研究生教育, 拓展人才的生成渠道。

2、加强组织领导, 完善管理体制

政府作为社会工作的主管部门, 一方面要加强对社会工作人才的组织指导, 以支持人才发展为根本目的, 形成由地方政府统一管理, 多部门综合协调, 基层社区具体实施的工作格局;另一方面要加强机构建设, 强化社会工作机构建设的体制保障与资金支持, 逐步实现社会工作机构能够全面深入社区、有效服务群众。

3、加快激励保障机制的建设

首先是完善社会工作人员的职业资格认定与职称技能评定, 落实工资制度改革措施, 保证薪酬发放合理及时;其次是结合其社会公益性与非营利性的工作特征, 制定合理的薪酬标准, 完善各项保险措施, 使社会工作人才的工资待遇略高于当地一般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标准;最后要建立有效的工作激励机制, 形成以政府为主体, 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激励体制, 激发人才的工作热情与创造活力。

4、加速社会工作的职业化进程

认真学习发达国家与地区的现代化社会工作管理理念, 做好与民生对接、与发展对接、与市场经济对接、与国际化对接的全方位系统工程。政府部门要减少对社会工作的行政干预, 重点做好指引与扶持, 尊重社会工作者从业的独立性, 维护他们合法开展业务的权力, 减少人员混用、随意指派等现象的发生。

5、积极营造开展社会工作的良好社会氛围

要利用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网络等媒体的平台, 广泛普及社会工作的意义与内容, 破除对社会工作的误区, 增强人们对社会工作人才的关注与认同。尊重他们的劳动成果, 肯定他们的奉献精神, 让社会工作不再是沉寂在基层的默默奉献, 而成为引导社会道德进步的一面旗帜。

三、小结

加强基层劳动保障公共服务工作意见 篇8

关键词:基层人口生计部门;党建工作;意义;措施

基层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中需要时刻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基层部门需要通过党建工作加强部门人员的思想统一。基层计生部门作为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的执行者需要切实的体现党的宗旨,同时体现出在党的培育下自身应具备的道德修养。计划生育已经进入全新的阶段,并且伴随着这一国策的深入执行,我国的人口已经实现了低增长,但是老龄化等人口问题在新时期下难度会逐渐增大,新矛盾也会不断凸显,这时基层计生部门的工作会面临新的挑战。只有不断推动党建工作的深入,实现工作人员思想上进一步的统一才能够保证基层计生部门工作的顺利开展,为基层民众提供更贴近实际的服务。

一、党建工作在基层计生部门中的重要作用

党建工作不仅仅是宣传的口号,更是一门科学,需要落实到工作之中,特别是,在新时期下计生工作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只有抓好党建工作,才能在琐碎的工作中实现凝心聚力,真正的促进计生工作的开展。

(一)党建工作可以提高计生部门领导层的认识层次。

人口计生部门需要党组的领导,而党建工作的好坏与领导层认识先进性与否紧密相关,只有增强党建工作的深入,才能够保证领导层的认识层次与党中央及时的保持高度一致,并落实到日常工作之中,真正增强领导层的带头引导作用。同时,将工作的质量与上级要求相统一,实现本部门的高效工作,并使思想在鱼龙混杂的环境中能够保持纯洁,为人口计生工作任务夯实思想基础,并借助思想实现工作中的精益求精。

(二)党建工作能够实现人口计生工作部门的廉洁从政。

在新时期下,由于网络的普及,人们的思想观念在受着不同程度的冲击,这时作为基层工作人员需要保证自身思想的纯洁性,实事求是,保证工作的廉洁性,特别是在涉及到人民的利益时需要谨慎处理,实现维护民众的利益,同时彰显部门人员的优良作风,敢于同徇私舞弊现象作斗争。党建工作能够确保办公人员锐意进取,信仰高尚,帮助办公人员抵制各种不良诱惑,更为关键的是实现廉洁奉公的基本要求。

(三)党建工作是人口计生工作切实为人民服务的保障。

党建工作在人口计生工作中能够确保真正的以人民为主,约束每个办公人员的行为,使工作人员在平常的点滴中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做到用心办事,在岗位上兢兢业业。党建工作不是在制度上强行规定员工的工作状态,而是通过固若金汤的思想屏障,使每个办公人员在精神层次上认识到为人民服务的重要性,在岗上就时时刻刻的以工作为主,做利国利民的事情,为可持续发展创造思想环境,同时以积极的工作态度响应党建的工作机制,实现人口的健康发展。

二、加强基层人口计生部门党建工作促进优质服务的措施

(一)对单位内部形成良好的班子建设,凝心聚力,在各方面提升单位的服务水平。

1.做好思想建设,注重学习,切实加强任务的执行力。

所谓,活到老,学到老,在基层人口计生部门同样适用。一方面,单位内部要组织相关的培训学习活动,通过统一的形式,实现员工素质的提高,学习的内容不能够脱离马克思主义,彰显中国特色主义理论,在教育内容中体现最新的科学发展观,通过组织学习将员工培育成能够了解最新的思想,同时具备踏实工作的毅力的人。另一方面,鼓励员工自我学习,有针对性的提高个人素养,特别是与人口计生相关的职业素养,办公人员需要学会自我总结学习经验,实现在工作中能够随机应变。总之,通过学习班子的建设,实现成员在思想、观念及行动等各个方面实现真正的统一,保证各项工作在众人一心下顺利开展。

2.促进成员之间的团结协作,通过和谐氛围的建立,实现员工之间的互帮互助。

单位员工需要正确的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遵循单位制定的制度,根据每个成员的特点,合理分工,确保每个职位的员工能够发挥最大效用。最为重要的事是实现员工之间的协作,特别是基层计生员工各个部门之间的工作人员,需要增加工作上的交流,确保工作之间的交接能够实现透明化,避免出现摩擦等不和谐现象。身为单位的员工不论身居何职,都需要以单位为中心,以维护单位的利益、人民的利益为工作的入手点,实现团结合作。

3.通过制度建设,增强党建工作的权威性。、

在进行党建工作时,需要制定合适的制度,确保党建工作能够落实到位。同时,规定各个部门的职责,实行绩效管理,确保每个部门都能够增强工作的积极性,对于工作懈怠,成果较差的部门,确定惩罚手段,并将责任具体到人。对于出现徇私舞弊现象的人员实行零容忍制度,确保工作内部的廉洁,为党建工作建立积极的环境。为防患于未然,建立廉政风险防控体系,并由单位负责党建的部门进行管理,同时开展倡廉活动,通过多样的方式实现廉政。在内部建立各项规章制度,并坚决执行到底,具体到人,在绩效管理时,确定合适的指标,实现对每个部门评价的公平性,同时增强制度的权威性,对违规人员从严处理,规范单位人员的行为,同时将制度上的约束力尽可能的转化为工作上的推动力。

(二)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实现党组的领导作用。

1.认真学习党的精神,贯彻人口计生工作的指导方针。

在新时期,由于计生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不但面临着实现稳定低生育任务,同时要求在工作中能够帮助民众提高素质,实现人口性别比例的均衡,及时对新生儿落户等,避免出现超生偷生现象。为了处理这些工作,单位人员需要认真钻研党的十八大精神,特别是单位内部的党员更需要时刻关注党的动态,实现自身思想的提高,并发挥带头作用,提高周边人员对工作的投入程度,弘扬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在日常工作中,理论指导不可偏废,需要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人口问题制定的工作方针,以实际行动响应党的号召,同时提高自身的工作效率,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实现工作上的突破。

2.加强自律力,完善工作作风建设。

基层计生部门人员需要具有主人翁意识,以树立单位良好形象为己任,增强自身的自律能力,凡事三省吾身,有利于民众,有利于单位的事情,坚决去做,即便会损失个人利益。只有将服务基层、扎根基层、奉献基层为工作的入手点,才能够确保单位内部有优良的作风,特别是执法中人员在处理问题时,需要增强自身的自律,确保能够以民众适应的形式进行工作,多换位思考,避免出现执法中蛮横跋扈等影响单位形象,挫败单位作风的问题。单位自身也需要加强自律,归单位管的事情需要坚持不懈的管到底,量力而行,避免出现僭越现象。

3.严格要求,加强监督,维持党风党纪。

基层人口计生部门党建工作人员对于基层党员干部必须要严格要求,切实做到“从严治党”,在对党员的思想教育中严格执行党的纪律。首先,计生部门内部要建立纪检工作组,专门对部门内部党员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进行监督、指导,并建立科学、合理的党员惩治以及预防腐败的机制。对于那些表现十分优秀、成绩突出的部门党员要予以表彰激励,使其能够更加的女里工作,提高积极性;对于那些没有履行党员义务,没有做好模范带头作用的党员,要给予一定的批评教育;对于那些违反规章纪律的党员,要给予严厉惩处。同时还要不定期的对党员进行有效的教育管理,使党员认识到自己的职责义务,使其不断增强党性,从而发挥出先锋带头的作用。其次,还要在基层人口计生部门设置信访接待室,并设立意见箱,自觉接受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使人口计生部门的党员干部能够切实做到以勤政服务于民,以廉政取信于民。

参考文献:

[1]余子刚.着力夯实党建工作基础助推人口计生跨越发展[J].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2013(02);

[2]黄克桐.人口计生部门推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要突出“四个注重”[J].人口与计划生育.2013(11);

加强基层劳动保障公共服务工作意见 篇9

当前制约信访工作的主要问题,一是信访渠道不够畅通;二是信访问题处理层层转送,只转不办,责任不清,效率低下;三是对处理信访事项的机关监督力度不够;四是对侵犯群众利益引发信访问题的违法行为缺乏明确的责任追究机制;五是对破坏信访秩序的行为缺乏必要的规范。而这些问题绝大多数取决于基层,因此,提出如下几点加强基层工作的建议:

(一)要强化初信初访办理工作。一是着力推进信访首办工作责任制,把解决信访问题的责任落实到机关职能部门,把好信访工作的第一道关口,防止把小问题拖成大问题。二是提高初信初访一次性办结率,努力减少重复信访、由信转访的情况。三是落实信访事项受理的告知、答复制度。四是确保机构、人员到位。所有县团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均设立专职信访工作机构和人员,使信访科(局)有效发挥协调处理群众信访工作的作用。

(二)不断加强对基层信访工作的支持。一要保障信访工作经费,使每一个县级以上的信访机构都做到人员齐、阵地实(要有接待室、谈话室、办信室、联席会议室、听证室等)、设施全(有充足的办公桌椅、文档柜、计算机、电话、专用或兼用交通工具等日常办公设备)、牌子硬(具有一定的督查、督办权和建议权,工作上可以独当一面)。二要对信访工作的管理实行一岗多责、一考多评的办法,将信访工作考核与各类评优挂钩,与政绩挂钩,增强各级领导干部信访工作责任心。三要重点加强最基层单位的信访工作队伍力量,建立基层乡镇(连队)信访站,并要求做到“六有”即:有房子、有牌子、有人员、有资料、有制度、有措施。四要赋予信访机构一定的干部任免考核权和工作建议权,加强信访工作的奖惩。五要始终坚持实行好信访问题定期排查、处理和通报、会办制度。六要各级党政机关、信访部门在解决信访问题过程中必须坚守原则,依法、依规办事,杜绝“小闹小解决,大闹大解决,不闹不解决”现象。

(三)实行信访案件终结制,不断提高信访案件办结质量。按照新修订的《信访条例》的规定,信访事项的办理,要在规定的时限内,经过调查、明确处理决定的依据和标准、办理机关的书面答复、说服解释、督促执行等几个主要环节,缺少任何一个环节,都影响案件的办结质量,各级组织必须落实责任,严格程序,严格做好调查、取证、处理,执行好终结制度,不断提高信访案件的查办质量。

加强基层劳动保障公共服务工作意见 篇10

公司成立以来,已基本完成了整合过渡阶段,按照总体工作安排意见2012年定为“管理年”。“管理年”活动即将启动,下一个阶段的工作正在精心策划、统筹安排,准备全面部署。为适应形式发展的要求,经研究,现对公司机关整顿劳动纪律、转变工作作风、规范工作秩序提出以下意见。

一、严格遵守作息时间。

1、工作时间:上午8:00------12:00

下午14:00------17:302、不准迟到早退,严格执行作息时间,有事按休息休假管理办法的规定办理请假手续。

3、严格考勤制度。

二、整顿劳动纪律

1、运用网络优化设备屏蔽与工作无关的操作,防止游戏和P2P下载占用网络空间。

2、不能在工作时间内从事与本公司无关的活动和业务。

3、在办公场所不准打闹、争吵、大声喧哗,确保肃静的工作环境。

4、工作时间不准串岗,需要业务联系的,迅速办结,避免占用对方不必要的时间和空间。

三、转变工作作风

1、机关各部门严格履行各自的工作职责,确保各项工作顺利进展。要以全新的姿态,创新以人为本、以安全生产为重点、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现代化建设为主线的科学发展理念。弘扬保利集团“团结、务实、创新、高效”的企业精神,围绕公司全年的工作目标,积极开展“管理年”活动,通过“大学习”、“大讨论”、“大转变”(观念),树立关心员工切身利益的观念;增强为基层服务的意识;强化为企业发展的着想的理念。

2、深入基层、深入现场、深入员工,经常进行调查研究,不断分析新情况、发现新问题,虚心听取基层和员工的意见,用发展的方法解决发展中遇到的新问题。

3、各部门对基层单位提出的需要协调解决的问题,不推诿、不拖拉、不懈怠,该汇报的汇报,该解决的解决,增强迅速反应能力。

4、对来机关办事的员工,态度要热情、办事要主动、解释要耐心、处事要公正、办结要迅速。

5、对发现的基层工作存在的问题,立即提出整改措施,并跟踪落实。

四、规范工作秩序

1、机关各部门对基层提出的问题,要按各自的工作职

责提出处理方案,经领导同意后迅速办结。要想基层所想、急基层所急、解基层所难,尽量避免因职能部门办事拖拉而影响生产经营的正常运转,基层单位直接向公司领导反映问题的情况。基层单位有问题需要公司解决的,职能部门不协调、不汇报属于失职行为,一旦发现严肃处理。

2、各基层单位遇到需要公司协调解决的问题,应书面报告公司业务主管部门,如遇到紧急情况也可以电话汇报。如发生职能部门不履行职责,存有不作为的现象,基层单位可直接向公司领导反映情况。对新增人员、购买材料、维修设备等增加费用的情况必须按责权对等的原则事前报告,不经主管部门委托而发生的费用公司不予承担,未按员工招聘程序而私招滥用社会人员,工资部门不得支付工资。事前未报告,未签订工程(含零工)合同的,主管部门不得签字付款。

五、成立整顿劳动纪律、转变工作作风领导小组。陈震同志任组长,卢立松同志任副组长,成员由曹庭校、田磊、齐宝太、凌文书、傅春阳、赵立军等同志组成。

领导小组负责劳动纪律、工作作风的不定时考核检查,发现违反劳动纪律者进行通报批评;对情节严重的或连续迟到早退的除通报批评外给予100元以上的罚款;对工作失职造成严重影响的给予行政处分,同时给予降低薪酬的处罚。

六、各部门接到本文后立即召开会议,传达到每名员

加强基层劳动保障公共服务工作意见 篇11

关于加强信访工作基层基础建设的实施意见

各镇党委、人民政府,各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盐城环保产业园、亭湖新区、新洋经济区、盐城农副产品加工交易园区党工委、管委会: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信访工作的意见》(中发„2007‟5号)精神,严格按照《信访条例》的要求办事,进一步加强信访工作基层基础建设,大力畅通信访渠道,规范信访秩序,把信访问题化解在基层,并经区信访联席会议研究结合区情实际,现就信访工作基层基础建设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指导思想: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以密切联系群众,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滨海为目标,以解决群众实际问题为根本,以控制和减少群众越级上访、集体上访、重复上访为重点,继续推进信访工作重心下移,全面强化基层基础工作,进一步畅通信访渠道,依法做好信访工作,努力提高信访工作水平,在全县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工作目标。经过二年的努力,全区基层基础信访工作水平有明显提高,全区各镇(区)、街道“四规范、一满意”(组织规范、制度规范、业务规范、接待场所规范,群众满意)率力争达到100%;社区(村)“六个有”(有一个组织、有一支队伍、有一套程序、有一间信访调解室、有一处宣传窗、有一本台帐)达到80%以上,切实为打造“平安亭湖”、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保障。

二、机构设置

(一)镇(区)、街道机构设置。整合镇(区)、街道信访、司法、综治等维稳资源,创建“政法综治信访办公室”,形成解决信访问题、服务群众的合力。硬件投入上,保证有电脑、电话、传真机、录音笔等必须的办公设施,确保正常工作需要;制度建设上,形成一套科学有效的工作运行机制,保证服务中心各项工作的各个环节都有章可循、规范操作;服务内容上,突出解决问题、法律援助、政策咨询等服务功能;日常管理上,实行“五统一”管理模式,即:统一管理、2

统一程序、统一标牌、统一归档、统一奖惩,规范工作行为,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二)村(社区)级机构设置。建立“一组两员”工作机构,即:村(社区)信访工作领导小组,村(社区)级信访员和村(社区)级信访联络员。

1、村(社区)信访工作领导小组。每个行政村(社区)成立信访工作领导小组,组长一般由党支部书记或民委主任担任,成员由分管治保、调解、纪检、信访的村(社区)支委或村(社区)民委干部担任。主要职责:做好村(社区)级信访工作的领导和居民信访件的联合调处工作。

2、村(社区)级信访工作人员。每村(社区)配备1—3名(小村1名,大村3名)信访工作人员。信访员一般由村(社区)干部或党员组成,要求有一定政治和文化素质,懂法律、精调解、善做群众思想工作。主要职责:负责村(社区)民信访的接待、记录、调查、汇报、联络及案件跟踪反馈等工作。

3、村(社区)级信访联络员。要求每自然村(社区)配备1名信访联络员,一般由本村(社区)群众代表或党员担任。主要职责:做好群众信访信息排摸并及时做好汇报工作。

三、基本要求

1、建好四个纪录。即:群众来信来访登记簿、不稳定因素排摸登记簿和信访问题会办纪录簿、信访事项处理意见登记簿。

2、做到四个必须。即:必须配备专门办公场所、必须随时有人接待、必须认真做好调查记录,必须按时答复反馈。

3、建好四项制度。即:信访工作职责、信访工作制度、信访接待日制度、信访工作流程等五项制度上墙。

4、建好信访档案。重点建好“六卡六档”。“六卡”即:来信来访登记卡,信访事项转办卡,领导接访登记卡,信访事项查询卡,信访事项督办卡,信访问题反馈卡。“六档”即:信访工作文件档案,矛盾纠纷排查档案,来信来访办理档案,领导批示调处档案,重大疑难复杂案件档案,信访听证和复查复核档案。

四、组织领导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为确保基层信访工作组织机构建设工作顺利进行,区信访联席会议决定成立基层信访工作组织机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祁新桐同志担任,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和督查组,办公室主任由区委办副主任、区政府办副主任、信访局局长夏明同志担任,督查组组长由县信访局副局长严东广同志担任,具体负责全区基层信访工作组织机构建设指导工作,各镇区也要成立相应的机构,责成专人负责此项工作。

(二)制定方案,典型推动。各镇区、街道要根据各自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根据本镇区、街道实际情况,在8月底前将组织机构建设落实到位,同时,要加大宣传力度,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宣传工具和宣传形式,引导信访人有序信访。

(三)督促检查,跟踪问责。为了确保这项活动取得预期效果,领导组下设的督查组,每月对基层信访工作组织机构建设情况进行一次专项督查,并形成督查通报,报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全力推进基层信访工作组织机构建设,确保条件具备的各镇区、街道在8月底前全部落实到位。

(四)考核评比,奖惩兑现。基层信访工作组织机构建设工作将作为各镇区、街道党政领导干部工作政绩、信访维稳工作考核重要依据。区信访联席办将对组织建设工作突出、成效明显的镇区、街道进行通报表扬,对工作任务不达标的单位给予通报批评。

二〇一一年三月 日

上一篇:学生军训800字心得体会下一篇:安全警示录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