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晨读宪法心得体会(精选9篇)
在12月4日国家宪法日当天,继续组织开展全国中小学生“宪法晨读”活动,十多万所学校、千万师生通过现场和网络直播同步参与、共同诵读,组织优秀选手进行展演,营造仪式感,让青少年感受宪法的尊严。
宪法是国家根本大法,它在整个法律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了解、学习自己国家的宪法,严格遵守宪法,自觉维护宪法的尊严,是一个公民最基本的素质要求。每一个公民学习宪法的意义在于:一是,学习宪法可以使我们清晰地知道:我们是什么国家?我们的国家基本制度有哪些?为何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我们为什么要遵守和维护宪法权威,从而坚定自己的爱国主义情怀?二是,学习宪法有助于公民了解自身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从而使公民树立正确的权利和义务相一致的观点,明白既没有脱离权利的义务,也没有脱离义务的权利,更好地运用宪法维护自身的合法利益。三是,学习宪法还有助于每个公民积极投身到推进国家的民主政治建设和法制建设的进程中去,为实现依宪治国的目标,端正自己的宪法观和权利观,牢固树立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理念。
在我心中,宪法是神圣的,它像是一块盾牌,可以用来保护自己,使自己不受伤害。它使重男轻女的父母们明白了人人平等的重要性;它让遭受虐待的儿童可以保护自己;它使年迈的老人不至于孤苦无依;它使失学的儿童可以重回学校······通过“宪法晨读活动”,我从各位演讲者的演讲中对宪法有了更加具象的认识,也更加明白了宪法存在的重要性、必要性与意义。
以前一说起宪法,我总觉得离自己很遥远,可是在各位小学组演讲者的演讲中,我却发现宪法就在我们的身边,她时刻用自己的身躯保护着我们,也约束着我们的行为,让我们不至于走错路,走歪路。
法律就像远航的船上的帆,指引我们正确的方向,不让我们在“社会”这片大海上迷茫。法律又是一盏灯,为我们照亮前方的路,我们了解法律,并明白该如何使用法律,我们就不会走在漆黑的道路上,无法回头。
那是一个秋天,挺拔的树上挂着薄薄的“黄蝴蝶”。丝丝阳光懒洋洋地洒下来。我的朋友骑着自行车来找我,她朝我笑笑,说:“咱们去马路上玩吧,马路上很宽,骑自行车更好玩。”我也笑了笑说:“不了,要是让爸妈知道我去马路上玩,”我在她的面前晃了晃我的小拳头,“不把我‘收拾’得半死才怪!”说完,我又朝她吐了吐舌头。“走吧,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只要我不说,别人也不会知道,对吧?”“不去!马路这么危险!你还在马路上面骑自行车!不去!”我做了个鬼脸,笑嘻嘻的说。看我这么坚持,她耸了耸肩,甩了甩手,一脸无奈和遗憾:“算了,不去了。”我开心的笑了,笑的是我遵守了身边的法律――不在马路上玩耍。
在这个法治社会,我们的“规矩”就显得十分重要。如果没有“法”,这个社会会变成什么样?我们细想一下:自由自在?无拘无束?我认为,给人们带来的是烧杀抢夺,国家也不闻不问,坐视不理。所以,法像一层透明的保护层,将我们笼罩在安全范围内,若不小心穿透这层“膜”,迎接你的将是法律的制裁。
法治在生活中并不陌生:小到“上下楼梯靠右走”,大到“宪法”的“贪污罪”、“故意伤害罪”……
不管是大法规还是小法规,生活的轨迹始终掌握在自己手上。
宪法沿着中国丰富多彩的改革之路不断演进,到今天国家宪法日的设立,谈及其意义,无不彰显出我们执政党依宪治国的坚定决心。网友们纷纷点赞,为这一草案拍手叫好。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宪法日的到来,让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在公众心中烙上烙印,生根发芽,无论是各党执政者、社会团体还是普通群众,都必须尊重宪法、尊重法律。有一句话说得特别好:重在执行,贵在恒。实实在在的执行宪法,违宪行为必须坚决被惩处,才能让宪法落到实处。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宪法日的到来,真是人心向往的好事。
“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而这个“制度的笼子”则首先是“宪法的笼子”,各级公务人员、政府机构的行政作为,必须在宪法框架内活动,只有政府依法行事了,公众才更愿意积极跟进,加快法治进程。通过国家宪法日,更可以给广大公众上一堂生动而必要的宪法课,让公民的各种合法权益得到程度的保障,让《宪法》成为公众保护自我的最根本的法律武器。
偶然的一次经历让我心里有种莫名的痛恨现在这个社会!为什么?!法与情不可以并从呢,难道这个社会真那么惨无人道?
悲催的音乐把我拉回那个场景——苏爷爷沧桑的面容,那双深深凹陷的眼眶,古铜色的皮肤,鬓边已经花白了的头发?——他的一生只为了那个捡来的孩子,苏花儿。那个女孩天真的笑容,稚嫩的脸庞,也深深在我的脑海,我的心。
偶尔的不注意酿成了一场悲催的命运——花儿出车祸了......苏爷爷原本沧桑的脸显得更加衰老不堪,那个肇事者是个腰缠万贯的老总答应给苏爷爷六万元补偿。但苏爷爷的心默默不语。
这是孩子的父母出现了——她们?他们的出现让这场情理的纠纷显得更加扑朔迷离。呵!只是为了那六万块钱?逼到苏爷爷家门口?值得破口大骂?值得在花儿的葬礼上大闹一场?他们若是还有一丝一毫父母的情谊就不会这样。在花儿出车祸时?他们人呢!人呢!
看到的只有在医院焦急等待的爷爷,听到那句话“对不起!我无能为力!”手里的玩具撒了一地,包里的零钱也撒了一地.....那大大小小的硬币,沾染了多少心血,沾染了多少世俗的纠纷......
但法律却不能维护正义,只为了那一份所谓的亲子鉴定?所谓的依据?没人能帮到爷爷......我好想帮他却无能为力,只有撕心裂肺的痛,只有恨!
本次团日活动由班级团支部书记孙燕同学主持,她从“十九大引领依法治国新时代”、“国家宪法日暨全国法制宣传日”、“设立国家宪法日的意义”以及“国家宪法日系列宣传活动”四个方面向同学们阐述了她所理解的宪法精神。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大法,规定拥有法律效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于1954年9月20日、1975年1月17日、1978年3月5日和1982年12月4日通过四个宪法,现行宪法为1982年宪法,并历经1988年、1993年、、四次修订。,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将我国现行宪法实施日12月4日,作为每年的全国法制宣传日。在这一天中,在全国普遍开展宪法教育,弘扬宪法精神,建立宪法宣誓制度。
2020宪法晨读活动观后感1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作为我国的根本大法,它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依法治国”方略的根本依据,它不仅对公民权力进行了确认和保障,同时对国家权力的设置和行使进行了规范,它是保持公共权力与公民权利的协调与平衡的根本规范。
《宪法》所规定的公民权利与国家权力是相互作用的。首先,公民权利是国家权力的来源。公民权利是经过宪法确认的,而国家权力是人民通过的宪法所赋予的。其次,公民权利是国家权力的目的。国家权力的设置是以公民权利为对象,以维护公民权利为目标的。再者,国家权力是公民权利的有效保障。通过有组织的国家权力,维护社会的正常秩序,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才能得到有效保护。
国家权力是一柄双刃剑,它既有维护公民权利的作用,如果行使不当,又会侵害公民的正当权利。为了既发挥国家权力在保护公民权利方面的作用,又防止权力行使不当造成对权利的侵害,必须保持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之间的协调与平衡。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之间的协调与平衡是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安居乐业的基本条件。如果权力过于膨胀,权利则必然萎缩;权力空间过大,权利空间则必然狭小;反之,如果权利过于膨胀,没有足够的权力空间,导致无政府状态,社会失去秩序,最终损害的仍然是公民权利。因此,既要防止国家之权被滥用,侵犯公民之权,以维护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也要防止公民之权被滥用,以维护国家和社会的正常秩序,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宪法》的第三十三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这就明确了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的地位是平等的,享有平等的权利,同时要履行应尽的义务,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没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这是公民在法律面前的公平权的明确规范。对于国家行政管理部门而言,要想更好地维护公民权利,除了做到不侵害公民权利之外,更重要的是认真履行职责,严厉打击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在具体执行行政管理法律法规时,要做到依法行政,违法必究,努力做到不让违法份子有漏网之鱼。这样才能保持社会秩序的良好运作,保护社会公平正义的良好环境。公民在法律上的平等权能够得到有效保障,也是宪法在保护公民权利这一精神内涵的重要体现。
总之,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就必须保持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的协调与平衡。作为行政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我们必须始终牢记宪法保护公民权利的精神,牢记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我们只有为人民服务的义务,没有凌驾于人民之上的特权;只有为人民谋取幸福和安宁的义务,没有侵犯公民权利的特权。这是我们神圣的宪法责任,也应是我们对人民的庄严承诺。
2020宪法晨读活动观后感2
宪法修改集中体现了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的重大成果,体现了以党中央治国理政、与时俱进的战略高度和责任担当。我们坚决拥护、完全赞成、严格遵守、认真执行。工作实践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思想指引下,奋力谱写秦皇岛教育发展新篇章,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贡献应有力量。
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法,作为国家治理的总章程,必须顺应时代发展,符合国情需要。本次宪法修改根据中国改革、建设和发展的新需要,将思想载入宪法,充分体现了理论自信。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这次宪法修正案的高票通过反映了人民的所思所想,体现了民心所向,顺应了时代发展要求,真正做到了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这次修订宪法也使我国宪法更加成熟,更能保障国家和人民利益,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
宪法修改是民之所盼,得民心、顺民意,是时代发展需要,更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在今后的教育管理工作中,要加强引导广大师生提升法律意识,自觉维护党中央,在政治上、思想上和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定理想信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扬帆起航。
作为一名党员,我也积极学习了这次宪法修正的具体内容,深刻感受到此次修订宪法的深刻意义。从我国历次宪法修正的内容来看,我国宪法依据的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与发展,是一个探索实践和不断完善的过程。此次宪法修正,更是顺应了时代要求,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
2020宪法晨读活动观后感3
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了宪法修正案和监察法,确立了监察委员会作为国家机构的法律地位,标志着我国在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道路上迈出了极其重要的一步,同时为开创全面从严治党新局面、夺取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提供坚强的法治保障。
一、充分认识修改宪法、制定监察法的重大意义
修改宪法、制定监察法、设立监察委员会,是以党中央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和战略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也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举措,是社会发展客观需要。实现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监察全覆盖,奠定坚实的宪法基础、产生重大深远影响,具有极其重要的政治意义、法治意义和历史意义。
我们党全面领导、长期执政,面临的挑战是对权力的监督。这迫切要求探索出一条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实现自我净化的有效路径,这关乎党和国家事业成败,关乎我们能否跳出历史周期率。建立高效的监督体系,提升反腐败机构的,集中反腐败的力量,丰富反腐败的手段措施,是对公权力进行监督的客观需要。
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是强化党和国家自我监督、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的重大决策部署。制定监察法的目的,是坚持和加强党对反腐败工作集中统一领导,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惩治腐败。这是我国政治制度、法律制度建设中的一件大事,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监察法就是反腐败国家立法。成立监察委员会作为专门的反腐败工作机构,与党的纪律检查机关合署办公,对行使公权力的党员干部、公职人员进行监督,对违纪的进行查处,对涉嫌违法犯罪的进行调查处置,这是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加强党的领导的重要体现,是完善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体制机制的重要举措。
二、以学习贯彻宪法和监察法为契机,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作为一级地方党委,我们要将学习贯彻宪法和监察法纳入全面从严治党的全过程,引导党员干部站在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修改宪法和制定监察法的重大意义,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要将学习宪法、监察法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与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紧密结合起来,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切实树牢宪法意识和法治信仰,成为宪法法律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宪法和监察法,全面掌握监察法的规定与内涵,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引导党员干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四个服从”,坚决维护以党中央的和集中统一领导,增强推动宪法实施、强化国家监察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作为党员干部,要带头维护宪法和监察法,自觉成为法治建设的推动者和实践者。
2020宪法晨读活动观后感4
每个公民都应该学习社会主义法律知识。有人认为学法是一件无所谓有也无所谓无的事。其实,这种观念是不正确的。当今我们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以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法。我们身边的学多问题都要依法解决。所以,一个合格的公民必须是一个知法,懂法,且要守法的公民。要有法制观念,要懂法律知识,养成依法办事的习惯。
知法,守法是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我们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人民的希望。祖国和人民盼望我们健康成长,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为了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我们青少年学生不仅要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现代科学文化知识,而且要有法律知识和守法观念,懂得合法与非法,违法与犯罪等道理,自觉依法办事。这样才能抵制各种不良影响,促进自己健康成长。
为了我们更好的成长,国家制定了像《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来规范人们对青少年儿童的教育和保护。有了这些法律还不够,我们应该好好地学习它们。让这些法律法规不沦落为空话套话,而是,实实在在地在我们的生活中起到真正的作用。下面我来给大家讲一个身边的小故事吧。
15岁的小张家境优越,父母都是做服装生意的。当他因为诈骗罪被公安机关逮捕时,他的父母百思不得其解:儿子有吃有喝,从不缺钱,可是他为什么要到同学家去诈骗呢?儿子在监狱给妈妈写了一封信,描绘了这样一个场景:每天晚上,你跟爸爸两个人都在家讨论赚钱的事,吹嘘自己把衣服卖出了高价,把冒牌服装当卖出去了,我听你们讲了这么多,觉得这事特别有吸引力,特别刺激。我想如果他的家人都是知法守法的公民,小张也知道一些法律知识的话,这样的惨剧就不会发生了。
离我们生活最近的法律我想就是交通法了。交通事故时时刻刻都会发生,它就像一颗威力十足的炸弹,一时大意,这颗埋伏的炸弹就会爆炸,炸得家庭破碎,炸得人心苦悲。所以我们要遵守交通规则,红灯停绿灯行,不能酒后驾车,不能超速行驶,不能随意横穿马路,没有满12周岁的小学生是不能骑自行车上马路的。就是这些简单的交通规则保护了我们的安全,但是总有些人不懂,不顾,肆意破坏它们,最后给自己带来的确实非常惨痛的后果。
爸爸妈妈和我说了这么一个故事,有一个小孩他的爷爷来接她放学回家,在马路边等红灯的时候,他看到他的妈妈就在马路对面。于是挣脱了爷爷的手像马路对面冲去。被左边驶来的一辆大货车撞压致死了。一个幼小的生命就这样离开了人世。如果每个人都能遵守法律法规,这样由鲜血酿就的惨剧就不会发生了。
为了祖国的明天,也为了我们自己,去学法、了解法,让我们每一个人都做一个知法守法的合格公民吧!
2020宪法晨读活动观后感5
经过紧张的投票表决,我国宪法发展的一座重要里程碑,《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被高票通过。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在我们党治国理政活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从我国第一部宪法诞生至今,我国宪法一直处在探索实践和不断完善过程中。通过不断地修改,我国宪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与时俱进,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根本法治保障。
宪法以国家根本法的形式肯定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指导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科学理论、正确路线和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为坚持和运用党领导人民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中取得的成功经验,提供了法律保障。进一步学习和贯彻实施宪法,对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这次宪法的修改,始终贯穿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精神和原则,是我们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带头守法的生动实践,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的生动体现。还根据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形势新任务,把党的十九大确定的重大理论观点和重大方针政策载入国家根本法,把党和人民在实践中取得的重大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成果上升为宪法规定,体现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新成就、新经验、新要求。这是时代大势所趋、事业发展所需、党心民心所向,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举措,对更好发挥宪法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重大作用,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宪法集中反映了我国各族人民长期奋斗的成果,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以及国家生活中最重要的原则,具有至高无上的和法律效力,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居核心地位。体现了宪法的稳定性与适应性的统一,反映了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意愿,使宪法更加完善,更加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要求,更加能够发挥宪法作为国家根本大法的作用。
宪法只有不断适应新形势、吸纳新经验、确认新成果,才能具有持久生命力。我们要把学习新宪法同实践科学发展观、群众路线重要思想,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大兴求真务实之风结合起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面发展。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宪法的也在于实施。只有更加自觉地恪守宪法原则、弘扬宪法精神、履行宪法使命,把实施宪法摆在全面依法治国的突出位置,才能推动党和国家事业顺利发展。
今年12月4日是第4个国家宪法日,也是全国法制宣传日,学校组织观看了2017年国家宪法日教育系统宪法晨读活动,通过这次“宪法伴我们成长”的活动让我对宪法有了很多的了解。前不久,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关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中提出了要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其中所说的根本大法就是宪法。
作为新时代的初中生,要为全面依法治国贡献力量就先得了解宪法,因为它是保证我们每一个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权益的根本大法。宪法规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每一位公民的基本权利义务,是保障我们每一名中华儿女权益的坚强基石,在我们的生活中必不可少。如果没有宪法,人们怎么去认识事物,判断它的对错;如果没有宪法,人们只会无拘无束,任意妄为;如果没有宪法,只会让更多的人在法律面前恣意妄为。没有宪法,国家会变得如何,将不堪设想。我国宪法第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在充分通过宪法保障自己权益之前,认真学习宪法、全面了解宪法,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20 世纪上半叶中国的宪法变迁史简直不堪回首。它以“君权宣言”开始,以破坏宪政的“临时条款”结束,历时41 年,期间共出台宪法 10 部,除破坏宪法的“临时条款”以及政府组织的条款、国民党党治的条款得到实行外,凡涉及真正现代宪政原则的几乎从未兑现。所以,可以说,在全国范围内生效的宪法一天也没有过。 1949 年新中国成立,开始了新中国自己的立宪工作。但实际上早在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就搞了一些地方性的宪法,如:1934 年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但事 实上,这些文件都由于各种原因而无法实现。直到1949 年秋,解放战争取得了基本胜利,新中国即将诞生。于9月21日召开了具有广泛代表性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了新中国的国家制度、社会制度以及其他方面的重要国策和总任务等。由于当时人民革命战争还在进行,土地制度改革在广大新解放区尚未进行,人民群众尚未充分组织起来,所以不具备召开普选的人民代表大会并制定宪法的条件,只能以《共同纲领》作为全国人民共同遵守的最高准 则。因此《共同纲领》在新中国成立初期起着临时宪法的作用。此后,我国先后完成了全国大陆的统一,完成了土地改革以及其他的民主改革运动。
1954 年 9 月 15 日至 28 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举行,刘少奇作了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的报告》,大会以无记名投票方式一致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建国后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1982 年的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举行全体会议,表决并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部宪法是建国以来最好的一部宪法,它正确总结了 100 多年来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历史经验以及建国后 30 多年来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并注意吸收了国际上的有益经验。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深入发展, 一些新情况、新问题的不断出现,宪法的某些规定已经同发展了的我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现实情况不相适应,需要根据形势的变化加以修改,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1988 年、1993 年、 年、 年,我国对宪法的部分内容进行了修改。 20 世纪下半叶,也可以说是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共通过宪法 5 部(含《共同纲领》),正式的宪法修正案 5 个,共有 10 次立宪、修宪行为,平均每五年一次。而特别是在 改革开放以来的 20 年中,共制定宪法 2 部、通过修宪案 5个,平均每 3 年一次立宪修宪行为,这些都对中国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然而,频繁的立宪修宪行为,在一个统一、稳定的大国中是罕见的。 中国宪法的百年变迁显示出了明显的民族特色。
古人云:“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充分利用早晨的时间,让学生多读书大有益处,既能训练学生的朗读技巧,提高学生读的素质,又能使学生积累更多的知识,而且小学生正处于记忆力较好,能储存大量知识的阶段,所以,充分利用好晨读尤为重要。
自我班升入六年级,我校开展了“晨读”和“午算”两项活动,同学们受益匪浅。单说“晨读”:第一节课前十分钟,同学们把准备好的或唐诗,或宋词,或元曲或现代诗歌有感情的大声朗读,老师或给诗歌配音,或讲解其意思。大家情趣盎然。为了能激发其学生的兴趣,学校安排每周五的上午第二节课间,体操结束后进行朗读比赛,自三年级至六年级,
每周五的第二节课间操后,学校进行朗读比赛,搞活晨读气氛,使学生在晨读中快乐地渡过,从而产生晨读兴趣,培养喜欢晨读的习惯。
【小学晨读宪法心得体会】推荐阅读:
国家宪法日宪法晨读活动学习心得09-27
全国中小学生宪法晨读活动心得体会11-11
宪法晨读05-27
学宪法讲宪法小学06-02
小学学习宪法活动总结11-11
小学生宪法主题演讲稿09-21
小学“国家宪法日宣传及法制教育”活动总结11-12
第八个国家宪法日学宪法讲宪法心得体会05-25
党员学习:学习宪法体会09-26
宪法学习心得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