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公共基础知识真题

2024-11-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真题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真题 篇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人类教育的高级形态是()。

A.非形式化教育

B.形式化教育

C.非制度化教育

D.制度化教育

2.在世界教育史上被公认为是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的是()。

A.《大教学论》

B.《爱弥儿》

C.《普通教育学》

D.《实验教育学》

3.提出“教育即生长”思想的是()。

A.苏格拉底

B.杜威

C.康德

D.斯宾塞

4.学生是以系统学习()为主。

A.直接经验

B.间接经验

C.生活经验

D.实践经验

5.我国古代的“六艺”和古希腊的“七艺”都可以说是最早的()。

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显性课程

D.隐性课程

6.教师和学生从事教育活动和学校管理活动的基本单位是()。

A.正式组织

B.非正式组织

C.班级组织

D.集体

7.教师的专业能力是指教师的()。

A.班级管理能力

B.终身学习能力

C.学生管理能力

D.教育教学能力

8.学校教育最基本的组织形式是()。

A.课堂教学

B.个别教学

C.小组教学

D.活动教学

9.把“人社会自然”的和谐发展作为教育目的选择确立的根本价值取向的依据是(。)

A.综合发展的理念

B.优先发展的理念

C.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D.快速发展的理念

10.教师对学生体罚或变相体罚,反映了教育()。

A.对个体发展的正向功能

B.对个体发展的负向功能

C.对社会发展的正向功能

D.对社会发展的负向功能

11.提出“教学做合一”思想的是()。

A.梁启超

B.蔡元培

C.陈鹤琴

D.陶行知

12.个体心理发展遵循着颇为一致的规律.表现出与他人一致的共同性,但又表现出相对特殊性。这体现了个体心理发展的()。

A.阶段性和连续性

B.方向性和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个别差异性

13.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认为,7—12岁儿童的认知发展处于()。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14.人类学习与动物学习的生要区别之一是()。

A.学习使人类获得了经验

B.学习使人类行为发生了持久的变化

C.人类学习以语言为中介

D.在人类的整个活动中都贯穿着学习

15.“学习知识的最佳方式是发现学习”,持这一观点的心理学家是()。

A.布鲁纳

B.奥苏贝尔

C.布卢姆

D.加涅

16.下列说法中,不属于学习迁移现象的是()。

A.举一反三

B.触类旁通

C.由此及彼

D.由表及里

17.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最早研究了遗忘现象,提出了著名的遗忘曲线。根据遗忘曲线所揭示的遗忘规律,学生的复习应做到()。

A.及时复习

B.短时复习

C.过度复习

D.集中复习

18.学生品德形成的基础是()。

A.掌握道德知识

B.陶冶道德情感

C.锻炼道德意志

D.训练道德行为

19.在认知风格研究中,威特金认为,具有场依存型认知风格的学生更可能选择的学科是()。

A.语言学

B.建筑学

C.艺术

D.数学

20.在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关系的研究中发现,要使学习效果最佳,一般而言,动机应该维持在()。

A.最高水平

B.较高水平

C.中等水平

D.较低水平

21.处于基本法地位的教育总法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22.与道德和宗教相比较,现代法律以什么为本位?()

A.权力

B.约束力

C.权利

D.义务

2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二十五条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举办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这条规定属于()。

A.禁止性规范

B.义务性规范

C.权利性规范

D.强制性规范

24.教育法规的调整对象是()。

A.教育活动

B.教育行为

C.教育关系

D.教育法律责任

25.教师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学校有权对有违法行为的教师()。

A.追究民事责任

B.追究刑事责任

C.进行行政处罚

D.给予行政处分

26.十周岁以上的未成年公民属于()。

A.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B.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C.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D.有民事行为能力人

27.在学术著作中对教育法规所做的解释是()。

A.司法解释

B.行政解释

C.地方解释

D.学理解释

28.《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立法权在()。

A.国务院

B.教育部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D.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29.从教育法律关系上来看,教师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允许或要求的限度行使教育职权属于()。

A.调整性教育法律关系

B.保护性教育法律关系

C.隶属型教育法律关系

D.平权型教育法律关系

30.“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这是《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中哪项要求的具体体现?()

A.爱国守法

B.爱岗敬业

C.教书育人

D.为人师表

二、判断分析题。请判断每小题的正误,在答题卡题号后的括号内,正确的打“√”,错误的打“×”。无论正误,均说明理由。(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31.教师是教育过程的主体。

32.义务教育的享有具有非自愿性。

33.技能是通过感知而自动化的动作或智力活动方式。

34.学校对学生负有监护责任。

35.教师职业道德的影响比其他职业道德的影响更具深广性。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36.简述班级管理的内容。

37.简述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基本观点。(至少列举三个)

38.什么是遗忘?遗忘的原因有哪些?

39.简述在教师的权利与义务实现过程中道德因素的影响。

40.简述学校事故的基本内涵。

41.简述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含义。

四、论述题(10分)

42.联系实际谈谈影响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因素有哪些。

五、分析说明题(10分)

43.老师问:“由两个1组成的最大数字是多少?”学生答:“11。”老师又问:“由三个1组成的最大数字是多少?”学生答:“111。”老师再问:“由四个1组成的最大数字是多少?”学生答:“1111。”第三个回答显然是错的,因为11的11次方要比1111大得多。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真题 篇2

如果高等教育是科技发展的基础, 科技是兴国之本的话, 基础教育则是高等教育的基础。基础教育是国家教育的基石, 是整个教育体系的关键部分。基础教育直接关系着社会进步和国民素质的提高。

基础教育, 指对国民进行的普通文化教育。它是一个有着既定目标、多层次、多因素、多功能的立体机构。从广义来说, 基础教育是指人们生存、生活和发展的基本知识和能力的教育, 包括家庭教育、中小学校教育和必要的社会生活知识教育等。狭义的基础教育指义务教育。中国的基础教育是由儿童早期教育、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三个主要阶段组成的。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对基础教育作过一个定义性的论证, 认为:基础教育是向每个人提供并为一切人所共有的最低限度的知识、观点、社会准则和经验, 其目的是使每个人都能发挥自己的潜力、创造性和批判精神, 以实现自我的抱负和幸福, 并成为一个有益的公民和生产者, 对所属的社会发展贡献力量。因此, 基础教育可以说是人生之本、民族之本、国家之本、也是教育之本。

二二、我国基础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30多年来, 我国基础教育事业发展十分迅速。在人口众多、资源不足的条件下, 今天的中国已经全面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 义务教育全面纳入了公共财政保障范围, 在城乡实现了免费义务教育。全国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提高到99.5%;初中毛入学率达到98%;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从不到10%提高到66%;学前毛入园率从很低的起步水平达到44.6%等等。但我们也非常清楚, 与发达国家相比, 中国的教育并不发达。我们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了教育的历史性跨越, 但在社会深刻变化和教育快速发展的过程中, 各种挑战和矛盾也相对集中。如基础教育发展不均衡, 基础教育质量不高, 教育乱收费等等。

教育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其失调的差异发展必将严重制约其他方面的和谐与可持续发展。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我国基础教育的教育资源配置并不平衡, 存在着严重的区域差异、城乡差异、阶层差异和校际差异。

我国有着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基础教育, 受教育人口超过2亿人, 基础教育的任务很重。如果不能迅速有效提高基础教育质量, 我们的义务教育只能说在形式上普及了而实际上并未普及, 基础教育追求的使全体学生都全面发展以及公平的原则就很难落实。若从看重掌握知识的教育质量观出发, 以往的中国基础教育的质量不可谓不高。中国学生在校时间或每天用以学习时间之长、听课之多、练习之多、考试之多、学习内容之难之深等, 有目共睹。因为我国长期的中考、高考“唯分数论”考试评价体制, 让很多的家长在孩子有限的休息时间里尽可能多地参加各种各样的辅导班, 这使得素质教育偏离了最初的目的。学校对教师的评价也基本上把学生的及格率、优秀率、平均分等作为衡量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指标, 在这一评价标准下, 教师也无暇顾及推进素质教育。在这种情况下, 学生除了背负沉重的课业负担, 还产生了考试诚信的问题。

在一些地方将举办学前教育的主要责任推向了市场, 学前教育资源总体规模不足与结构不均衡, 造成“入园难、入园贵”的现象的同时, 一个更不能忽视的现象是, 幼儿园的小学化特别严重。有相当多的幼儿园的卖点就是某些小学的升学率, 而其他幼儿园也争相效仿, 并办起学前班。

三三、影响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因素

生产力发展水平落后,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低且不平衡是我国教育不均衡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我国基础教育和地方高等教育的投资主要由地方政府负责, 由国家负责和管理的院校的布局又不合理, 造成城乡之间、地域之间教育的差别很大。

义务教育作为公共产品, 主要由政府负责, 因此公共教育经费是一个国家教育发展的重要保证。公共教育经费能够代表一个国家教育基本条件和水平。基础教育不仅直接关系到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村现代化, 更直接关系到广大农民的最根本利益和福利。面对基础教育非均衡发展的问题, 多年来, 我国各级政府在农村人力资本投资上重视不够, 基础教育投入严重不足。据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统计, 2009年全国国内生产总值 (GDP) 为340507亿元, 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仅为3.59%。与之相比, 目前世界平均水平为7%左右, 其中发达国家达到了9%左右, 经济欠发达的国家也达到了4.1%。

虽然素质教育已经实施了多年, 但不可否认的是现行教育中确实相当普遍地存在着“应试教育”的弊端。素质是更为深层次的、长久起作用的人的品质。考试成绩与学生素质有关系, 但考试成绩并不能体现学生的素质水平。家长对一个学校的评价是盯着每一次孩子的考分, 给学校施加压力, 导致“应试教育”单纯重视暂时的、表面的教育效果, 也就是考试成绩。部分学校顺应甚至迎合这些家长的非正常需求, 把为教育负责, 为孩子负责简化成为家长负责。教育目标的短视由此可见一斑。

许多国家都在致力于改革教育结构、体制和方法, 从新的发展概念来重新认识教育的作用。然而我国几十年的素质教育实践, 不是减少了教育行政部门对教育活动的干预, 而是赋予了教育行政部门更多的干预权力。由于长期形成的高度集权的计划管理体制, 政府权力过于集中、统得过多、管得过死的弊端仍然比较明显, 教育对内、对外的开放不足。教育管理体制不适应大教育、终身教育、学习型社会的发展。同时教育行政部门以学校的升学率作为衡量中小学的工作成绩和办学质量的核心标准。

基础教育中的政策性不公平也较为严重。我国的基础教育可以说是在高考的指挥下进行的, 所以高考招生政策直接影响到我国的基础教育。高考本是以公平为存在理由, 但由于大城市集中较多高校, 教育资源丰富, 划片招生使大城市的学生400多分就可考上大学, 而农村则要500多甚至600多分。

教育环境与城市规划产生冲突, 导致教育环境不良因素增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现代化国家, 离不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但城市化进程给社会面貌带来革新与改善的同时, 给我国的教育环境净化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教育环境与城市规划产生冲突。中小学学校周边的网吧、家教学校等随处可见。而农村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则使相当一部分孩子因距离、费用、时间等影响就学。在部分地区, 许多乡连一所初中都没有, 小学也仅有一所。

四四、促进我国基础教育良性发展的对策

基础教育首先应该注重教育公平。联合国驻华机构2004年评论中国教育改革执行情况时谈到:中国的经济改革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成果, 但与此同时, 这些政策中的经济自由化, 权力下放和放开人口流动等也给环境、公平性和性别平等带来了一些始料未及的负面影响。现在的任务是调整政策以消除这些负面影响, 并且在政府、私营部门和公民社会之间形成强有力的伙伴关系。这样的伙伴关系有助于决策者找出关键问题, 制定政策。只有取得人民的理解和支持, 才能保证政策的成功实施、公平和可持续性。国外教育公平的实施是一个渐进的过程。第一步是让尽可能多的人受尽可能多的教育;第二步是让所有人受基本教育, 让更多人受更多教育;第三步是让所有人受尽可能多的教育。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教育政策的基本价值取向, 政府担负着促进教育公平的重大责任。政府会拿出更多的钱支持教育事业。但是公民一生多样化的学习选择, 不可能全由政府包揽, 政府既不能推卸法定责任, 又要避免承诺没有足够能力保障的教育公平。按照世界银行的报告:全球范围内政府对公共服务的干预, 大致应该分为三种类型:监管、付费、直接提供;对非公共服务就是监管。而公共服务的基础是公共财政制度, 不同地区会有不同特点。公共资源配置的方式, 需要因时因地的制度设计和体系构建, 而公共服务的内容、水平与外部适应性需要模式变化和结构调整, 同时作为公共服务及其他服务选择——专门的、选择性资源配置, 需要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随着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化, 政府必须全面负担基本公共服务 (尤其是针对义务教育、弱势群体) 、国防建设、重大工程等并选择资助基础学科、边远艰苦行业、市场不好调节的公共服务作为重点。对于特色教育等非基本公共服务, 政府可以通过委托授权、托管、购买等非直接方式提供。而对部分非大众型公共服务应该适当引入市场机制, 仅制定规则或适当监管, 从而完成该部分政府职能的企业化运作。作为民族素质奠基工程的基础教育更需要政府分门别类地提供相匹配的公共服务。

如果教育公平是基础教育的基石, 那么全民教育则是做好基础教育的重要手段。按照党的十七大报告确定的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 2020年我国将力争做到“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更加完善, 终身教育体系基本形成, 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而要完成这一目标, 营造学习型社会, 推进全民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阶段的全民教育是根本性手段。首先进一步实现有质量的全民教育关键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确保公共财政拨款到位, 扩大免费范围, 实行学校建设标准化, 校长师资定期轮换, 淡化取消重点学校。其次在教育目标设定上偏重技能, 如“保障全民的基本技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 职业学校应该大有作为, 普通学校也应该可有所为。教育的目标里, “传道”位列第一, 而“授业”紧随其后。由此可见人人享有一技之长是亘古以来的国家教育目标。把职业生涯设计与素质教育协调统一在德国与俄罗斯等国已发展得相当成熟。再其次全民教育目标的完成应有较高水准, 而不仅仅是数字的完成。如经合组织国家确认的“全民终身教育”, 需要较为完备的现代化教育体系, 更需要很强的经济支撑能力和完善的公共财政制度。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先行。我国义务教育从区域内逐步到区域之间的均衡发展, 也是在巩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朝着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迈出的坚实步伐。

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 也是一项关系全局和涉及社会各方面的系统工程。宏观上, 在国家政策框架内首先应明确政府的责任即明确素质教育与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的关系;其次应明确教育系统使命即明确素质教育与人才培养模式变革的关系;再其次应明确素质教育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 学校教育者、家长和全社会都要树立全新的人才质量观。纵观大学发展的三个阶段, 他们都有着共同的理念, 即需要有系统知识、有道德观念、有人文精神、有正确价值观、有历史责任感、能推动社会进步的全面发展的人。在此基础上, 进行研究、创新性和专门性教育, 使受教育者成为知识创造和社会建设的人。显然这与现代素质教育是一致的。

素质教育作为一项系统工程离不开课程系统的支持。课程系统是教育政策的具体化, 又集中反映教育政策的变化。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政策的改革与发展是多种矛盾关系辩证统一的变化过程。然而我国的基础教育政策几乎都是围绕高考而制定的, 高考制度是制约我国基础教育阶段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因素。受高考指挥棒的影响, 小学生的书包从二三十年前的单肩军用挎包到现在的双肩包以致拉杆行李式书包, 可见课程、教材建设繁荣背景下的学习之沉重。2012年全国政协委员俞敏洪在提案中谈到了教育课程改革。他说, 我们的英语教育从幼儿园开始到大学毕业参加工作了还要考职称英语, 这与取得的成效和由此推进的国际化进程是不相符的。美国的高三数学仅相当于我们的初三水平却产生了大量的数学家。美国的幼儿园或小学课程里要求孩子必须学一门乐器或手工课。在大学课程设置上也要求必须选修一些与所学专业不相关的课程。由此可以看出, 在相当多的国家, 课程系统都是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支撑来对待的。我们应该改革课程体系, 改革教育评价体系使其与素质教育目标相一致。

基础教育是关系民族整体素质的事业, 是教育发展的基础, 也是国家发展的基础, 基础教育作为造就人才和提高国民素质的奠基工程, 在世界各国的教育改革中占有重要地位。基础教育要打好基础, 必须确立科学的基础观。科学的基础观必须面向创新、瞄着创新打基础, 重视打好有利于创新的基础, 必须全面、适度、真正为学生的未来和一生着想;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完善师资经费等资源配置、规范教育秩序、创新教育政策;必须符合规律, 严格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

参考文献

[1]钟鸣.当前我国基础教育的热点问题[J].辽宁教育, 2009 (11) .

[2]吴美燕.解读中国基础教育[J].教学与管理.2006 (1) .

[3]刘吉林.我国基础教育发展观的历史嬗变[J].河北师范大学报, 2008 (9) .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真题 篇3

关键词:大学 公共基础教学 专业基础教育 专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12(b)-0-01

高校的教育以课程教育为特点,由公共基础教育、专业基础教育和专业教育三个部分组成。公共基础教育内容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外语教育、体育科目、对理工科的学生还需要数学教育及物理教育。基础是重中之重,如何让公共基础课的教学得到充分有效的结果,为培养出有创造力的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一直是许多教育工作者追求的目标[1-3]。目前全国的大部分大学都是在前1年半进行公共基础课教学,这里称为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后2年半进行专业基础及专业课的教育与毕业实践与毕业论文即专业教育。

学生在大学中的各种文化素养的形成是素质教育的目的,其实前1年半的素质教育并未完成全部的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应该贯穿于大学四年间,进行专业教育的同时,总结性的实践性的学习对于学生的专业素质教育更充实有效。如美国的大学,大学课程的素质教育中,基本的素质教育占据一定的地位,但也包含丰富的专业基础及专业教育。对人文、社会科学而言,公共基础教育的课程设置与专业教育和基础教育的课程差异不大,但是对理工学科而言,则距差异很大。作者认为公共基础教育课程的设置应满足以下的诸条件的设计为最好。

第一,把培养学生素质作为主要目的的公共基础教育,不应仅被限制在公共基础教育中,也应包含在四年的大学基础教育与专业教育中,更应该包含在研究生的教育中,在专业基础教育与专业教育中,综合性地安排一些公共基础课程中的内容,对于不同学科的学生,延展公共基础课程的内容,平衡设置填补人文、社会、自然科学三个主要的学科的课程,使得学生们能够在大学基础阶段学到完整平衡的基础知识很重要。例如通过合理制定构成科目,包含专业基础课用来连接没有一定基础的学生并使得他们能够积极地学习相关的内容和研究方法。如为人文、社会系的学生安排培养其科学素质的专业基础课科目,为人文系、理工科的学生设置培养其社会科学的素质的内容,为理工科、社会科学系的学生安排有意义的人文素质科目,进行全方面的培养。

第二,在公共基础课中设置保健体育与艺术鉴赏教育。公共基础教育中包含着体育教育,这里强调健康教育,不同于一般的体育课程,而是通过一些自选出来的项目锻炼自身的活动能力、维持身心健康,拥有一定的体育技能,从而让学生认识到保健体育的意义,理解身体与自然和生活方式等的关系。与此同时通过保健体育可以结交各方面的朋友。另外,基础教育学习与艺术活动也应关联在一起的,公共基础课程中也应包含有关于艺术教育的课时,因为学生的非语言表现能力与沟通能力的形成很重要。学识学问主要是借助语言捉住事物、现象的本质的进行思考,并挖掘出深层次表现的活动。如保健体育和艺术,以包括感情、意识和感性的东西为主,在体育和艺术活动中的自我表现的作用在于自我发现和找到适合自我发展的契机。另外,通过体育的集体活动和艺术欣赏活动,可以找到与别人具有同感、合作与交流对话的契机,从而培育出一定的活动能力与同人交往的能力,培养出优秀的人格。进一步而言,在日常生活中,表情、姿态和行为方法等的非语言要素及丰富的对话的开展和人际关系的处理、集体活动中的个人能力的培养都很重要。由此可见,设置和保健体育、艺术鉴赏相关联的科目,丰富教育内容至关重要。

第三,在公共基础课中安排包含本国语教育在内的语言教育。①本国语的使用能力,是培养所有领域的素质(科学的素质、社会科学的素质、人文学的素质等等)的基础,还是使所学知识的应用成为可能的基础,也是与别人交流、丰富日常生活的基础。同时语言更是参与各种各样的职业及研究活动、从公共基础教育向专业教育里加速融入的关键与基础。②在全球化迅速发展的当代,充分地进行作为国际通用语的英语的教育教学也至关重要。为了促进与不同的语言文化的人的交流与协作,大学的英语教育,从来就区别于其他的外国语得到了重视,但是仅仅具备良好的口头沟通能力与人文知识还不行,在外语学习中充分地融入对科学知识的教育、多方面的阅读能力的培养及能够用英语多方面展示自我的素质教育也很重要。③让学生能够选学到其他外国语的科目可很重要。学生通过学习可以认识到世界的多样性,促进其对异国文化的了解,对比本国的语言文化,在了解本国文化特点的同时,发现不同文化的差别,从而为丰富本国的文化打下基础。

第四,大学公共基础教育中合理安排各种活动课时。学生并不仅仅通过正规的学校的全部课程和授课科目来学习知识。许多知识来源于学生参与的兴趣小组的活动、大学生创新活动、参加志愿者活动及勤工俭学等各种活动,来源于同学们和教师们及他人的交流中、校园内外的多种多样的交流经验里、教室内外的多种多样的朋友的交往中。学生们通过参与活动结交朋友,就与别人和社会保持了一定的联系,这为学生提高自身的各种能力,培育自身的素质,形成具有一定特点的自我,打下了基础。为了丰富学习内容和促进积极自我的形成,在公共基础课里安排丰富的校园活动、提供给学生们更多的获得校外活动的机会是必须的。

以上的四点是公共教育课程设置时需要注意的问题的一些思考。当代世界的变化日新月异,知识大爆炸,这自然而然地使得教育界也产生一些相应的问题,需要教育者去思考如何对应,这些问题互相交叉着存在。思考如何设置大学课程,让学生们如何拥有能够支持其未来很好地适应工作、生活的素质相当重要。通过公共基础课的学习,学生们能够合理地批判分析、讨论包括常见的诸现象在内的基础知识,能够正确处理社会中的各种各样的基本问题,适当地参加校内外活动和参与项目协做,对于学生们日后开展专业知识的学习都是非常必要的。希望这里提出的一些观点,为教育工作者制定公共基础课程的科目时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参考文献

[1]邹晓燕.高校公共基础课程促进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路径研究[J].湖北社会科学,2012(5):170-173.

[2]宋秋前,潘爱珍.高校公共基础课教学有效性调查与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09(5):18-21.

[3]程敬恭.高校公共基础课教师队伍建设刍议[J].中国高教研究,2002(11):

公共基础知识历年真题及答案 篇4

A、正确 B、错误

2、随事之体,贵于精重意少一字则乙炔,句长一言则辞妨。这句话主要标明公文写作要求。

A、简练规范 B、可定有文 C、庄重大方 D、合乎逻辑

3、“三严三实”的“三严”是指,严以修身,严以养德,严以用权。

A、正确 B、错误

4、李某外出时在自己的住宅为安放了防卫装置,某日,张某撬门侵入李某的住宅后被防卫装置打为轻伤,李某的行为属于( )。

A、故意伤害 B、正当防卫 C、防卫不适时 D、刑事侵权

5、依据我国《继承法》,法定继承在效力上优先于遗嘱效力继承。( )

A、正确 B、错误

6、“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依据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的实践,紧紧把握我国社会生活和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对( )作出了科学判断。

A、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依靠力量 B、党的历史地位

C、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 D、世界政治经济形势

7、二维码是一种比一维码更高级的条码格式,它能存储汉字、数字、图片等信息。( )

A、正确 B、错误

8、我们党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形成的三大优良作用不包括( )。

A、独立自主 B、理论联系实际

C、群众路线 D、批评与自我批评

9、在岸边看到水中鱼的位置就是鱼在水里的实际位置。( )

A、正确 B、错误

10、下列句子中,加粗的传统礼貌用语使用正确的是( )。

A、咱们分别时你送我的礼物,我一直惠存着。

B、你的文稿,我已看了,对其中不妥当的几处,我斗胆加以斧正。

C、大作已拜读,唯几处有疑,特制函垂询。

D、拙作奉上,自己总觉得惶恐不安,望哂笑之余,不吝赐教。

11、货币供应是包括现金和存款两部分,现金是商业银行的负债,存款是中央银行的负债。( )

A、正确 B、错误

12、初唐四杰是唐初文学家王勃、杨炯、骆宾王和( )的合称。

A、卢照邻 B、李白 C、杜甫 D、白居易

公共基础知识历年真题及答案参考答案与解析

1、【答案】A。 三权分立亦称三权分治,是西方民主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的建制原则。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在其代表作《论法的精神》中提出著名的“三权分立”理论。他在《论法的精神》中,将国家权力分为三种: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所谓三权分立是通过法律规定,将三种权力分别交给三个不同的国家机关管辖,既保持各自的权限,又要相互制约保持平衡。

2、【答案】A。 公文写作要求简练规范,不可语句繁冗,言不达意。题干体现的是简练规范要求。BCD项排除。故本题选A。

3、【答案】B。 3月9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安徽代表团参加审议时,关于推进作风建设的讲话中,提到“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的重要论述,称为“三严三实”讲话。

4、【答案】B。 《刑法》第20条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本案中,事先安放防卫装置是正当行为,制止张某撬门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5、【答案】B。 《继承法》第五条规定,“继承开始后,按照法定继承办理;有遗嘱的,按照遗嘱继承或者遗赠办理;有遗赠扶养协议的,按照协议办理。”因此,遗嘱继承优先于法定继承。故,本题说法错误。

6、【答案】B。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党的历史地位做出了科学判断,指出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 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 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其余选项不符题意。故本题选B。

7、【答案】D。 二维码是一种比一维码更高级的条码格式,一维码只能由数字和字母组成,而能存储汉字、数字、图片等信息。故本题说法正确。

8、【答案】A。 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概括了我党的三大优良作风: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不包括独立自主。故本题选A。

9、【答案】B。 由于光的折射,在岸边看到水中鱼的位置比鱼在水里的实际位置要浅。故本题说法错误。

10、【答案】D。 A选项“惠存”是敬辞,表示请对方保存;B选项“斧正”是敬辞,表示请别人修改文章;C选项“垂询”也是敬辞,表示别人(一般是长辈或上级)询问自己;D选项“赐教” 敬词,表示请求对方给予指教。A选项、B选项、C选项项的主语都是“我”,而非“别人”应用谦辞;D选项固定搭配。故本题答案为D。

11、【答案】B。 央行发行货币就相当于拿了人民创造的财富,不给国民相当于欠人民的债务,但是央行是发行现金的,所以说现金是中央银行的负债。

人民把钱存到商业银行相当于商业银行借了人民的钱,商业银行不发行货币只接受存款,所以可以说存款是商业银行的负债。因此,现金是中央银行的负债,存款是商业银行的负债。故本题说法错误。

银行从业公共基础知识真题及答案 篇5

一、判断题

第1题 重要信息是指不会改变或影响使用者的评估或决策的信息。( )

A.正确

B.错误

您的答案:A正确答案:B解析: 重要信息是指会改变或影响使用者的评估或决策的信息。

第2题 1988年,《巴塞尔资本协议》的出台,标志着国际银行业的全面风险管理原则体系基本形成。( )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A解析: 1988年,《巴塞尔资本协议》的出台,标志着国际银行业的全面风险管理原则体系基本完成。

第3题 公允价值是指交易时资产或债权的市场价值。( )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B解析: 公允价值是指交易双方在公平交易中可接受的资产或债权价值

第4题 商业银行在进行行业风险因素分析时,常常会采用行业盈亏系数这一衡量行业风险程度的关键指标,这一指标的数值越低则说明行业风险越小。( )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A解析: 商业银行在进行行业风险因素分析时,常常会采用行业盈亏系数这一衡量行业风险程度的关键指标,这一指标的数值越低则说明行业风险越小。

第5题 损失反映的是风险时间发生后所造成的实际结果,风险反映的是损失发生前的事物发展状态( )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A解析: 损失反映的是风险时间发生后所造成的实际成果,风险反映的是损失发生前的事物发展状态。

二、单项选择题

第1题 因市场价格的不利变动而使银行表内和表外业务发生损失的风险是( )风险。

A.价格

B.市场

C.信用

D.操作

正确答案:B解析: 这是市场风险的定义

第2题 银监会提出的良好银行监管标准不包括( )。

A.促进金融稳定和金融创新共同发展

B.努力提升我国银行业在国际金融服务中的竞争力

C.确保银行业金融机构不破产

D.对各类监管设限做到科学合理,有所为有所不为,减少一切不必要的限制

正确答案:C解析: 确保银行业金融机构不破产不属于良好银行监管标准

第3题 巴塞尔委员会建议计算风险价值时使用的置信水平( )。

A.95%

B.96.8%

C.98.5%

D.99%

正确答案:D解析: 巴塞尔委员会建议计算风险价值时使用的置信水平99%。

第4题 商业银行在流动性风险管理实践中,下列做法不恰当的是( )。

A.通过金融市场控制风险

B.建立多层次的流动性屏障

C.提高资产的稳定性和负债的流动性

D.提高流动性管理的预见性

正确答案:C解析: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核心是要尽可能地提高资产的流动性和负债的稳定性,并在两者之间寻求最佳的风险一收益平衡点。

第5题 在商业银行中处于有效风险管理的最前端的.是( )。

A.最高风险管理委员会

B.监事会

C.财务控制部门

D.风险管理部门

正确答案:C解析: 现代商业银行的财务控制部门通常采取每日参照市场定价的方法,及时捕捉市场价格/价值的变化,因此所提供的数据最为真实、准确,这无疑使财务控制部门处在有效风险管理的最前端。

三、多项选择题

第1题 关键风险指标法中选择关键风险指标的基本原则包括( )。

A.相关性

B.可靠性

C.可计量性

D.风险敏感性

E.实用性

正确答案:A,C,D,E解析: 不包括可靠性

第2题 以下关于风险预警方法的说法,错误的有( )。

A.黑色预警法不引进警兆自变量

B.蓝色预警法重视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结合

C.红色预警法可分为指数预警法和统计预警法

D.指数预警法是指利用警兆指标合成的风险指数进行预警

E.红色预警法侧重定量分析

正确答案:B,C,E解析: 蓝色预警法侧重定量分析;蓝色预警法可分为指数预警法和统计预警法;红色预警法重视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结合

第3题 贷款风险迁徙率指标主要包括( )。

A.正常类贷款迁徙率

B.关注类贷款迁徙率

C.可疑类贷款迁徙率

D.次级类贷款迁徙率

E.损失类贷款迁徙率

正确答案:A,B,C,D解析: 此外还包括正常贷款迁徙率

存在损失类贷款迁徙率。

第4题 中国银监会下发的《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明确了商业银行交易账户包括的内容有( )

A.商业银行账户提供的贷款业务

B.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

C.商业银行从事自营而短期持有并旨在E1后出售或计划从买卖的实际或预期价差、其他价格及利率变动中获利的金融工具头寸

D.为执行客户买卖委托及做市而持有的头寸

E.为避免交易账户其他项目的风险而持有的头寸

正确答案:C,D,E解析: 为了督促商业银行设立交易账户,加强市场风险管理和市场风险资本监管,中国银监会下发的《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第29条规定了交易账户的三项内容。本题中C、D、E是正确选项。

第5题 违约风险暴露包括( )。

A.公司风险暴露

B.零售风险暴露

C.主权风险暴露

D.金融机构风险暴露

E.股权风险暴露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真题 篇6

C.将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向城市转移D.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正确答案】:C

第2题紧缩性财政政策对经济的影响是()A.缓和了经济萧条但增加了政府债务。命令和指示,如有不适合民族自治地方实际情况的,自治机关可以报经该上级国家机关批准()。A.中止执行B.变通执行C.拒绝执行D.退回上级国家机关 【正确答案】:B

第8题“促春遘时雨,始雷发东隅,众蛰各潜骇,草木纵横舒。”这首诗描述的是二十四节气中的()。于非可再生资源的是()。A.生物资源B.土地资源C.气候资源

D.矿产资源【正确答案】:D 第15题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提出来的。A.毛泽东B.邓小平C.江泽民D.胡锦涛【答案】:D

第16题国务院设置的政策研究室是()。A.领导机构B.办公机构C.办事机构D.B.缓和了经济萧条也减轻了政府债务C.加剧了通货膨胀也增加了政府债务

D.缓和了通货膨胀也减轻了政府债务【正确答案】:D 第3题我们日常的主食基本上属于什么食物?()A.酸性食物B.碱性食物 C.中性食物

D.半酸半碱食物 【正确答案】:A

第4题下列关于法律关系的论述正确的是()。A.法律关系是法律规范产生的前提,法律规范是法律关系的实现形式B.权利义务主体之间存在的关系即为法律关系

C.法律关系是特殊的思想关系D.法律关系主体是指法律关系中权利的享有者 【正确答案】:C

第5题皮包公司甲没有履约能力,但它却与乙公司签订了合同,则该合同属于下列选项中的哪种性质?()A.采用欺诈手段订立的合同B.超越经营范围的合同

C.违反国家法律的合同D.违反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合同 【正确答案】:A

第6题现代避雷针的发明者是()。A.富兰克林B.爱迪生

C.伏打D.莫尔斯 【正确答案】:A

第7题根据我国宪法和法律,民族自治地方有自治权,上级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A.谷雨B.清明C.惊蛰 D.春分【正确答案】:C 第9题下列公文中属于指挥性公文的是()。A.公告B.决定C.函D.报告 【正确答案】:B

第10题五四运动以前的历次革命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A.没有先进阶级的科学革命理论作指导B.没有充分发动群众,依靠群众C.没有分清谁是真正的敌人,谁是真正的朋友D.没有实行革命的统一战线【正确答案】:A

第11题2011年3月,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里氏9.0级地震并引发海啸,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日本位于()交界的地震带上。A.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 B.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 C.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 D.美洲板块和亚欧板块【答】:C

第12题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为重点。A.无私奉献B.爱岗敬业C.诚实守信D.遵纪守法【正确答案】:C

第13题中国的行政领导体制属于()。A.首长负责制B.委员会制C.党委领导下的行政首长负责制D.混合制 【正确答案】:C

第14题下列自然资源中,属

职能机构【正确答案】:C 第17题近年来,随着现代化工农业生产的迅猛发展,沿海地区人口的增多,大量工农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人海洋,赤潮现象在我国沿海地区频频发生,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近海海面形成赤潮的主要原因是()。A.水生动物数量减少B.海水温度过低C.海水盐度过低D.海水富营养化【答】:D 第18题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保障人民的参与权、知情权、(),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

A.表达权、结社出版权B.结社出版权、选举权C.选举权、监督权D.监督权、表达权 【答案】:D

第19题下列文种组合中既属于行政机关公文又属于党的机关公文的是()。A.通知与通报B.函与公告C.意见与公报D.请示与指示 【正确答案】:A

第20题下列哪位航海家的船队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的首次环球航行?()A.麦哲伦B.达?迦马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真题 篇7

1 实验说明

2015 年3 月至6 月,该实验研究以软件2013 级甲班35 人、乙班32人、丙班33人为样本。这三个班级的整体学生水平(包括智力水平、基础成绩等)基本一致,没有明显的所谓的优班或差班之说。公共基础课程的周课时为4(共计约3小时)。本次实验的教学单元包括:线性表、树与二叉树、查找与排序。在甲、乙、丙三个班级,传统教学模式、现代教学模式和混合教学模式都被轮流实施。每一次教学单元结束都要对三个班级进行教学评估测试。在此,作者将该研究分成以下三个阶段。

实验前阶段(Pre-experimental stage):该阶段主要是确定好每个教学单元实施后学生应该具备的知识和能力,也可称作准备阶段。

“线性表”单元在甲班执行传统模式,乙班执行现代模式,丙班执行混合模式。“树与二叉树”单元在甲班执行现代模式,乙班执行混合模式,丙班执行传统模式。“查找与排序”单元在甲班执行混合模式,乙班执行传统模式,丙班执行现代模式。见表1。这样设计使得每种教学模式都在三个班级里执行过,便于比较三种模式下的学生学习成效。为了比较和研究教学模式对于班级的影响,该阶段下,作者对三个班级的学生进行了这些尚未教学的单元的内容和能力测试。本文中将教学实施前进行的这次测试统称为初始测试。

实验阶段(Experimental stage):该阶段下,每个单元的教学过程真实发生。因此,该阶段也可称为教学阶段。按照事先设定的每个班级每个教学单元下的教学模式,遵循教学计划,开展教学活动。在每个教学单元结束时,学生都要接受教学评估测试,最终形成各班的测试成绩数据库。

实验后阶段(Post-experimental stage):该阶段主要分析学生测试成绩,也可称为分析阶段。通过比较三个教学单元在三个班级的成绩,结合教学模式的选择,得出相关结论。

2 实验目标

2.1 总体目标

1)确定传统教学模式和现代教学模式下的实践意义、教学实效,以及学生的探索能力水平和自主学习的积极性等。

2)实现传统模式、现代模式和混合模式下的教学实践模型,通过比较这些模式下的教学测试成绩,确定三种模式的实效。

3)通过累积性测试成绩,确定教学模式的实效,量化和比较学生们的表现。

2.2具体目标

1)重点观察传统教学模式和现代教学模式下的二年级学生的表现和教学成效。

2)通过教学实践,详尽说明传统模式、现代模式和混合模式下的教学项目的模型。

3)比较同一课程不同教学单元下的传统模式、现代模式和混合模式的学生成绩。

4)根据教学评估测试成绩的分析与观察,包括学生的典型错误,确定补救措施。根据班级实际情况,选择教学模式,指导教学实践,切实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3 研究假说

1相比较传统教学模式和教师传播知识的状况下,让学生参与教学评估过程,学生的表现会更好。

2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融入更加积极主动的角色,可以提升学生的表现和学习的主动性。

为了实现预设目标和上述假说,作者采用的教学策略包括:观察法(观察学生行为)、对话、问题意识、记录学生学习进步的测试法、个人评论和讨论组等。在甲、乙、丙三个班级的三个单元的教学实践中,作者采用了传统、现代和混合的教学模式。

4 实验过程与结果

实验前阶段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对于三个班级学生的初始测试。初始测试建立在学生们先前基础之上,测试内容是即将要进行教学的三个单元的内容。初始测试的成绩见表2。该表可以反映出三个班级的平均知识水平和学习习惯。在实验前,三个班级的整体学生情况相差无几。

在实验阶段,学生们先后学习了三个单元的课程内容,收获了新的学习习惯和对于计算机公共基础知识的认知,以及学习策略上的进步。在教学实践中,三种教学模式都选取了相应的教学策略。

1)对于传统教学模式,主要教学策略包括:系统介绍、知识点讲解、问答式对话、练习、引导观察等。这些教学策略的应用着重于一下几个方面。

(1)教师用心讲解,学生努力听讲。

(2)教师提出正确观点和概念,学生努力接受。

(3)对于作业或学习疑问,学生们经常复制或直接采纳教师传播的知识。

2)对于现代教学模式,主要教学策略包括:探索学习法、启发式对话、问题意识、案例研究、对比法、韦恩图、期待引导与概念图等。现代教学模式下,教师起主导作用,指导学生,解释概念、过程和术语,引导学生团队协作,经常提问,表达或支持某种观点,并尽力完成任务。

3)混合教学模式主要采用的教学策略包括:系统介绍、练习、探索学习法、启发式对话、问题意识和韦恩图等。在课堂上采用这些策略时,学生经常会直接采纳教师教学中提供的信息。此外,学生们也会联合他人解决问题,继而形成自己的观点、能力、知识和对于计算机公共基础的认知。

实验后阶段主要是对于三个班级评估测试结果的数据应用。教学评估测试的题目类型主要包括:配对连线、填空、单项选择、思考题和结构化论述等。三个班级的成绩情况可参考表3~表5和图1~图3。

为了分析三个教学单元的不同教学模式下学生成绩变化,作者进行了同一个班级的三个教学单元的成绩比较。同一个班级的三个教学单元的成绩情况可参考表6~表8和图4~图6。

由上述图表可以看出,现代交互式教学模式下,各个班级的教学评估测试成绩都明显更好。为了进一步分析,作者设计了一个三维比较图,可以更加清晰地看出三个班级在各个单元测试的成绩情况。见图7。

5 结论

通过实验前和实验后的评估测试结果,可分析得出如下结论要点。

1)实验前测试中,三个班级进行了皆未教学的初始测试,平均分极其接近,说明这三个班级在实验前的知识水平、学习习惯、学习方式和能力都旗鼓相当。

2)在实验的教学单元评估测试中,三个班级的平均分数高于各自的初始测试分数,而且根据教学模式的不同有所差异。

(1)甲班的初始测试平均分为62.7,在传统教学模式中的平均分升为64.5,在紧接着的结合传统与现代混合的教学模式中,平均分为71.5,在以互动教学为主的现代模式中的平均分为79.5。这说明对于公共基础知识课程内容的传统教学模式并非足够有效。对于知识点,学生有一般概念,但还不具备应用这些知识的能力。

(2)乙班的初始测试平均分为64.0,在传统教学模式中的平均分升为72.5,在混合模式中,平均分为81.5,在现代模式中平均分为85.5。这说明现代教学模式的高效性。学生们被鼓励探索他们需要的信息,通过分析和综合运用这些信息,解决了实际问题。

(3)丙班的初始测试平均分为65.5,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平均分为68.0,在混合模式中平均分为74.0,在现代模式中平均分为86.5。这结果更说明现代交互式教学可以克服传统教学模式的缺点,而两者的结合也可能取得相对传统教学模式更好的成绩。

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验证研究之初设定的假说。。从最终结果可见,学生参与教学过程较多的模式下,取得的成绩和表现明显高于以一味介绍或解释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而且,当传统模式下给予教师一个主动的角色,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整体表现也会明显提高。

此外,对于寻求问题的解决方案,分析某个知识点的原理,,运用已有认知和信息环境来升级个人知识储备,并使学生主动或喜欢上学习的有效方法之一就是让学生更多地参与教学过程。这样,迫使学生学习就变成了引导学生探索他们需要的知识。通过团队获取新知,和学生自主学习获取新知,交互式教学策略都是较好的方法。所以,对于学生独自或团队式地面对教师提出的问题,既可灵活运用自有知识,也可众多过往解决方案中寻找答案,从而归纳出自己的观点;既可与团队成员讨论,也可独立思考,并主动适应和理解师生之间或同学之间的观点变化,从而学习到更多的知识与技能。

通过比较三个班级的成绩,作者的假说被证明成立。即交互式为主的现代教学模式可以提升学生们的学习成绩,也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学生们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并塑造他们真诚、独立且乐于沟通与团队协作的价值观。

参考文献

[1]张大均.教与学的策略[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真题 篇8

公共知识分子,有着特殊的定义和作用。而“公共知识分子思潮”的出现,则是对公共知识分子在现代社会作用的反思。公共知识分子在现代社会有着重要作用,当然他们的言论也会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应当对他们的作用有新的认识与理解。

一、公共知识分子的概念

提起知识分子,人们一般都会有这样的印象,“坐在书斋里,不问世事”。但是,事实远非如此。知识分子(intelligentsia)一词,最早来源于波兰文,后又传到俄国、法国。十九世纪俄国民粹派最先使用它。民粹派是一群接受了西方教育的人,他们痛感本国落后的社会制度,产生了一种对现行秩序强烈的背叛意识。“这样一批与主流社会有着疏离感、具有强烈的精神、特别是道德批判意识的群体,当时就被称为知识分子。”作为欧陆启蒙思想家在苦难俄罗斯的忠实后裔,他们的知识,是用来对公众说话的,他们所期望的,不是“书斋里的革命”,而是公共生活的激烈变化。这表明知识分子从诞生初始即处于一种独立的、批判性的、反抗的、离经叛道式的存在状态。

1894年,法国发生了著名的德雷福斯事件。以左拉、雨果为首的一批具有正义感与社会良知的文人表达了对德雷福斯事件的义愤,他们在报刊上刊登抗议书,要求重审德雷福斯案件,他们也因此被他们的敌对分子蔑称为“知识分子”,尽管该词实际上一开始是贬义的,但是它同时也指那些受过教育、具有批判意识和社会良知的一群人。这份抗议书被称为“知识分子的宣言”,被认为是现代知识分子作为一种对社会公共事务发挥重要重用的社会力量登上历史舞台的标志。这样一批文人、作家经常坐在咖啡馆里就社会和政治等公共问题高谈阔论,形成了哈贝马斯(Juergrn Habermas)所谓的“公共领域”。而“公共领域”的主体正是这样一批知识分子。“他们是完全独立的,除了自己的良知之外,没有任何的阶级背景。”从词源学角度来看,“现代意义的知识分子也就是指那些以独立的身份、借助知识和精神的力量,对社会表现出强烈的公共关怀,体现出一种公共良知、有社会参与意识的一群文化人。”可以看出,知识分子从来源上多少是带有“公共性”的。

二、“公共知识分子思潮”的兴起

对“知识分子”的研究,在西方也一直是“显学”。而“公共知识分子”问题,从概念到基本观点,都源于西方知识分子理论。其最早的提出是在拉塞尔·雅各比(Russell Jacoby)1987年出版的《最后的知识分子》一书中。随后,利奥塔、布尔迪厄、萨义德等人对公共知识分子问题进行了进一步研究与阐释。这也就是后来所称的西方公共知识分子思潮。他们对公共知识分子的概念认识或有差异,但从基本上来看,主张知识分子应在专业的背景与优势之下,积极担当社会责任、代言社会正义,在公共意识领域坚守守护者与看守人的职责,是他们对公共知识分子共同的认识。然而,在雅各比看来,二十世纪20年代出身的一代知识分子,却成为最后的公共知识分子。

雅各比等人认为,随着大学教育的普及,社会进入了学院化、专业化时代,与此直接相关的是,技术专家和大学教授成了知识分子的主题,自由身份的作家、艺术家退居后台,技术专家和大学教授们仅为专业读者写作,知识分子公共性的存在成了问题,随之,“公共知识分子”就消亡了。雅各比等人在这里提出的公共知识分子“消亡论”,实际上是表达了他们对知识分子的“公共特性”能否在现代社会保存下来的一种担忧。他们其实还是希望知识分子能继续保持他们的独立性、批判性,以及对这个世界敏锐的认识。雅各比等人也正是发挥了知识分子独特的视角和批判性,给广大知识分子敲响了警钟。同样的话,波斯纳(Richard A.Posner)可能说得更为直接。

波斯纳在《公共知识分子:衰落之研究》中,几乎批判了书中列举的546位著名知识分子,以至于远在中国的朱苏力教授作为公共知识分子在阅读此书时也不禁“提心吊胆。生怕有什么被波斯纳给捅破了”。波斯纳说道,“公共知识分子作品正在变得越来越缺乏特色、兴趣索然、以及无关紧要。”公共知识分子们“对社会争议高谈阔论”,对社会现状的不满超过了改革的努力,其评论质量低下,倾向于“武断性、判定性,有时显得谦逊,但大多表现为尖刻讥讽。他们是喜好论辩之人,倾向于提出极端的主张……通常以一种自我意识、有时甚至是被激怒的知识分子的优越性之腔调而挥毫泼墨。对于事实,公共知识分子常常有些粗枝大叶,在预测方面又显得有些草率莽撞。”在波斯纳看来,公共知识分子主要是以需求和供给为特征的市场中的一个职业。公共知识分子向大众贩卖的是知识,在这个市场中,由于公众缺乏必要的知识,使得知识分子的言论缺少必要的监督,这样一来,不少知识分子常常为了证明自己的学说正确而歪曲了事实。

这一方面是由于现代大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知识分子获得了舒服的有保障的学术职位,被吸引到学术队伍中去,学术公共知识分子开始支配公共知识分子的供给,他们不再像过去的独立公共知识分子一样,全力投入公共知识分子事业。而只是在有保障的、舒适的学术职业之外“客串”公共知识分子觖乏足够的动力和风险刺激,并且他们的专业化也使他们恰恰越来越不适合切实地讨论社会政治问题。

另一方面同样是由于专业化的发展,普通教育的社会公众碎裂成了不同部门的专门家,摧毁了公共知识文化,故而使得公共知识分子作品的读者没有鉴别力。由于联结专业知识分子与普通教育的社会公众的普适文化的消失,与公共知识分子市场上学术供应商的粗糙化相对应的是公共知识分子市场上的大众顾客的粗糙化。公共知识分子作品的质量日渐衰落,比知识分子自身解答公共能力问题萎缩更根本的原因也许是公众并不关心他们说些什么,因而对于公共知识分子意见的准确性和谨慎性几乎没有施加什么市场压力。

实际上,无论是雅各比还是波斯纳,他们理想中的公共知识分子,首先是面向公众发言;其次是要为了公众而思考,即从公共立场和公共利益、而非从私人立场和个人利益出发;再次是所涉及的通常是公共社会中的公共事务或重大问题。然而,正如许纪霖先生所指出:的在现代社会,公共知识分子要做到上面的要求是需要很大的勇气的,也是很困难的。这是由于:一方面,商业社会给公共知识分子带来了冲击,使他们要保持独立性与理性的思考越来越困难;另一方面,现代科学革命加深了公众对科学的“迷信”,从而使得公共知识分子的地位下降。公共知识分子思潮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兴起的,它的出现代表了西方知识分子对自身的反省与忧思,同时也明确表达了公共知识分子对于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三、对公共知识分子与“公共知识分子思潮”的思考

在今天,公共知识分子也面临着危机。市场化、商品化使得公共知识分子出现“世俗化”的趋势,这就有为“媚俗”而丧失知识分子所独有的批判性的危险。另一方面,社会文化科学的进步,使公众对公共知识分子产生怀疑,进而使得知识

分子有丧失其“公共领域”的危险,“大众为一种自发的经济兴趣所左右,追求着官能的满足,拒绝了知识分子的‘谆谆教诲,下课的钟声已经敲响,知识分子的‘导师身份已经自行消解。”人们发现,在当代,科技知识分子往往比人文知识分子更有权威、对公众生活更有指导意义,他们可以针对公众提出的具体问题,给出唯一的、正确的答案,且这一答案可以明确地得到验证并以实用的方式返还给公众。而相反,人文知识分子在当代公众的心里则留下了这样的印象:就一些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进行无休止的口水战,而这些争论在他们看来往往多是没有意义的——起码这些问题解决不解决对公众的生活短期内不会带来多大的影响与改变,更多的被人们看作是人文知识分子的一种炒作,为了争论而争论,进而促使公众怀疑这些知识分子的真理和正义的代言者、社会良心等身份的合理性。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公共知识分子是随着中国改革的发展不断前行的。也正因为如此,尽管面临重重问题,公共知识分子还是会随着改革的深入,继续他们对社会的敏锐观察和批判。这也正是“公共知识分子”思潮在今天的中国引起了--大讨论的原因。公共知识分子作为知识分子群中一个相对来说将公共情怀突出地加以发挥的群体,其身份特征表现在方方面面,但若从生活在现实中的知识人的角度来看,考察的方向无非有:一是治学,二是人世。这两方面在界定公共知识分子时都是不可或缺的。毕竟,纯粹为学术而学术的知识分子只能算得上是严格意义上的学者,甚至可以说,是学究。即便这个学术本身是以公共生活为直接对象的,但站在旁观者立场、将问题经过若干次的间接阉割,再经过学斋式的理论润色之后,还期望自己能成为公共声音的代言者也许有点不切实际。反过来,忙碌在公共生活领域的各色知识分子,我们冠之以宣传家、行为领袖等等称呼也许会更为贴切。行动的激情盖过思想的快乐,不是理性的行为,而是冲动的呐喊、鼓动甚至身体力行,其初衷虽可嘉,但最终的结果是社会的谴责和知识分子的伤心失志。对公共知识分子的谴责之声最终还是源于对他们或过度沉迷社会生活、全力介入政治乃至丢弃了治学这一第一天职;或成了强势阶层的传声筒;或流于追逐名利之徒等等行为的不满。

公共知识分子的公共关注应当是一种自然的情怀,其最终目的并不是建议具体的生活道路,若能保持这样一种品格——热心投入社会生活而不丧失其非功利性精神的远见卓识,至少在精神上就已经具备了公共知识分子的身份特质。由此看来,若能将二者结合,即便是能力有限不能做到两全其美,但从性质上来说,起码是具备了真正的公共知识分子的身份特征。

而社会也应当对公共知识分子保持宽容的态度,公共知识分子对于社会问题的批判,只要于社会稳定无碍,还是应该虚心听之,毕竟知识分子是有着忧国忧民的情怀的。那种上纲上线的批判“公共知识分子”思潮的做法,实际上并不可取。应该承认公共知识分子在当下中国有着重要意义。同时也应当警惕那种不负责任的言论给中国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这才是对待“公共知识分子”思潮的应然态度。

参考文献:

[1]许纪霖著,中国知识分子十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2]许纪霖主编,知识分子论丛[M],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

[3]田立年,市场、政治、波斯纳之箭——评波斯纳,公共知识分子:衰落之研究[J],社会学研究,2005(4)。

[4]波斯纳著,公共知识分子:衰落之研究[M],徐昕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

上一篇:我的自传作文450字下一篇:让青春焕发光彩青年节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