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模式课心得体会
利通二小
马超凤
开学以来,我在课堂上发现老师变非常注重与学生的交流和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动态信息交流。通过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同学们成为学习的主体和积极参与者。因此课堂上出现了轰轰烈烈的教学场景,我们忙于收集资料,课堂上积极参与探究活动。
我认为模式课让同学们的学习方式改变了,同学们学得主动了,大胆了。变成了学习的主人,变得主动而灵活,大家都抢着发言。学习由苦变乐,师生互动,学生间的互动变成了课堂上的主旋律。
模式课主要体现在:创设情景、生成问题、合作探究、产生新疑。它让同学们对学习更有兴趣,发言更积极。没有了“满堂灌”、“填鸭子”的教学方式,同学们在课堂上大显风采,我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学习热情高涨,使学习成为充满乐趣的事。教学方式的转变。教师课堂上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过程,同学们学习过程不仅要用脑子想而且要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说,用手操作。即用自己的亲身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教师要积极参与同学的学习过程。我们才能无拘无束的置身于其中,尝试学习,享受学习的乐趣。课堂才能焕发无限的生命力,同学们思维活跃,热情高涨,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角。老师还要给学生更多的选择权;更开放,向学生社会生活的更大时空开放;更有效,多一点探究、创新体验,多一些同伴互助协作。给我们一些权利,让我们自己去选择。给我们一些机会,让我们自己去体验。给我们一点困难,让我们自己去解决。给我们一个问题,让我们自己去找答案。给我们一片空间,让我们自己向前走。
关键词:合作学习,课程整合,信息技术课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目标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表现在:对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能力;对信息及信息活动的过程、方法、结果进行评价的能力;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并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遵守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 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
为了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对于学生的学习方式, 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是自主探究、分工合作地学习。一般而言, “合作学习是以学习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 系统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来促进学习, 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 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活动。”合作学习充分关注教学中的“人”的因素, 摒弃了认为学习是个体活动的传统教学观念, 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合作。这与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十分吻合, 但合作学习也存在一个难点:即学生的组织问题, 如何搭配、如何指导相互协作等等, 这些问题都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
一、教学实践
(一) 确定主题
在对新课标的解读中, 我们可以清楚地认识到要积极探索、应用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整合, 从学生的日常学习出发,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了做到这一点, 在确定活动主题时, 笔者选择了语文教学中“寻觅节日诗情”这一表达交流活动作为主题, 要求学生搜集表现中国传统节日的诗词, 以动画的形式展现出来, 并配之以背景图像、音乐、诗词的朗诵、作者介绍等, 制作出一个图文并茂, 具有诗情画意的动画作品。
(二) 合作学习
笔者根据大多数学生的爱好, 选择了Flash作为动画的制作工具。但是制作一件Flash作品需要掌握的操作技术较多, 如果全部都由教师来教, 不但要花费很长时间, 而且有些学生未必能全部学会。考虑到学生都有学习其它软件 (如Word、Power Point) 的经验, 可以指导学生把已有的软件学习经验有效地迁移到新的软件学习中。由学生合作学习具体创作过程的教学方式, 具体做法是:将学生按学习兴趣和能力进行分组, 给每个小组分配动画制作中的一项学习任务, 先由各个小组内部合作学习如何操作, 然后通过多媒体网络将自己学会的部分逐步教给其他组的同学。这样一来, 不仅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也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以发挥;由于要充当教师的角色, 所以各组学生学起来都特别认真;更有不少学生利用课外时间, 自学一些动画制作技术与技巧以便在教其他同学时能游刃有余, 技高一筹。结果, 估计按照正常教学进度要将近8个课时才能完成的教学任务, 只用了3个课时就完成了, 学生的学习效果也比较理想。
(三) 优化组合
在以小组合作方式进行的创作活动中, 明确的分工与和谐的合作, 使每一个组员都能积极投入、发挥作用, 对保证每位学生都经历信息技术过程的有效性是十分重要的, 为此在创作作品之前笔者又对学生分组情况进行了优化组合。
经过合作学习阶段, 每个学生都掌握了用Flash进行动画制作的基本操作, 不少学生还拥有了自己的“强项”。为了便于合作与交流, 笔者根据学生的专长和他们所选的主题内容, 在原有分组的基础上对各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同一组的学生有一个共同的主题;每组的各个学生有不同的专长 (如有人擅长处理文字动画, 有人擅长处理背景图片或音乐等) ;每个小组推选出一位组长, 负责组内协调和组间交流。
(四) 合作制作
有了技能的储备和合理化的分组, 各个小组的作品制作工作很快就有条不紊地开展起来:每个小组成员负责不同的工作, 他们各有侧重但又不完全独立, 在充分讨论、交流的基础上, 找到最佳的创作方案;为了使学生的方案更具有可行性和独创性, 在学生动手制作之前, 先由每个小组的组长向老师介绍本组各个的方案, 然后参考老师的意见、对比其它组的方案进行一定的改进。在学生小组合作进行创作的过程中, 笔者负责进行各个方面的指导, 并参于了一个小组的具体制作过程。
(五) 交流评价
将各组学生制作完成的作品, 通过网络收集到教师机上, 选择时间播放给全班同学观看、评价, 共同评选出各组中比较优秀的几件作品, 然后再安排部分作品的作者现场演示制作过程, 介绍制作思想、所用技巧等, 进行直观的经验交流。通过学生作品的相互交流与评价, 不但让学生欣赏到了同学中的优秀作品, 还学到了不少宝贵的经验, 进一步提高了制作水平。
二、教学体会
(一) 重视智力培养的多元化
合作学习的重要意义不仅在于能够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技能, 还体现了它在多元化培养学生智力方面具有突出的优势。在合作学习的每一个阶段都渗透着多元智力的培养, 我们在教学的组织中要注意到这些过程中的特点, 而不仅仅停留在合作学习、提高技能这个层次上。
(二) 防止分组的扩大化
采用合作学习, 分组时小组范围要小。如果小组的人数过多就会在合作过程中产生“离心力”, 互相推诿前期任务, 最后任务合成的时候也要相对较多的时间。而相反, 小组的成员较少时, 学生能够意识到自己的重要性, 这种主人翁的意识能充分调动他们学习与合作的积极性。
(三) 消除学生中的“个人英雄主义”
在合作学习中, 我们强调要让基础好的学生辅导基础差的学生实现共同提高。但在这个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个情况是:小组中个别成绩好的学生包揽了整个小组或小组中绝大部分工作, 而一些基础不好的同学无所事事, 有的甚至借机逃避学习的责任。要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方式就是加强任务的设计和课堂的组织。
(四) 避免合作学习的“形式主义”
一个任务布置下来, 学生做简单的分工, 然后就是学生“各自为战”, 在课堂结束的时候再让学生“合作”一个做个总结。这样的“合作学习”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课堂很安静, 纪律很好, 但这只是表面性的协作, 学生之间交流太少, 没有形成有效的探讨和交流。所以真正的合作要让学生与学生、小组与小组、包括学生与老师之间进行充分的交流, 让不同创作思想的火花产生碰撞, 这样合作才能“貌合”、“神合”。
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 我们必须使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更多体现信息社会知识发展的特征, 探讨课程整合方法解决新课标下信息技术的教学问题, 运用信息技术实现课程改革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钟柏昌.全日制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 (审定稿) .2003.
[2]陈至立.2000年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讲话.
【关键词】高中美术 鉴赏课 学习模式 革新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8-0210-02
一、小组合作学习,强化交流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与互动学习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相似性,为加强师生间、生生间的合作交流,引导学生运用知识,交流探索与运用实践,就需要引入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以小组学习为组织形式,结合学习内容,在小组集思广益下,共同参与学习、思考、探究。小组合作学习具有合作性、过程性、交流性与探索性等特点,学生知识与能力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同时,小组合作针对较为大型的课题作业、课后研究、实践作业效果较好,学生能够在相互配合下完成教学内容,实现教学目标,基于学习过程也强化学生综合能力与艺术素养。
例如:学习“中国民间艺术”,展开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围绕刺绣、年画、剪纸这三种最具代表的艺术样式,展开深入探究。通过收集文献资料、实物、视频资料等形式,引导学生分门别类将中国民间艺术进行归纳、总结与概括。并展开与其他小组的交流合作,通过系统知识的构建、交流与分享,强化学生交流能力。又如“探究建筑艺术的特点”这一内容的学习,展开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小组内成员实地考察,拍摄照片,查阅视频与文献资料,展开对中国建筑艺术的深入分析,同时与外国建筑进行类比,从人文气息、社会发展等方面分析我国建筑的发展以及各国建筑特色的融合。由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引导高中美术教学过程中,学生创新学习模式,强化各方面的能力。
二、实施分层教学,促进综合发展
分层教学是新课改教学理念中面向全体教育理念的体现,它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学习特点与认知基础,结合学生自身的知识、能力水平,展开合理分层,有效教学和科学引导。分层教学很好的与因材施教教学理念进行契合,并且践行了建构主义的理论思想,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发展需要基于已有认知基础,通过创设科学的教学情境,有效引导与科学点拨,使得学生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与能力,构建知识网络系统。实施分层教学,就是认真分析学生已有的知识与能力,对学生进行知识、技能与兴趣分层,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分层、分类学习,促进相得益彰、循序渐进与稳步进步。
例如:高中美术鉴赏课主要涉及到雕塑、绘画、工艺、建筑等方面的内容,大多数学生对绘画较为了解,而对其他内容的了解较少。实施分层教学,根据教材、要求与进度进行分层。以“对比陶器与瓷器的区别”为例,对于基层稍差的学生有A类要求“了解陶与瓷相关知识,对比分析它们的艺术特性,举一反三,提升学生鉴赏能力,发散思维、拓展创新”。对于基础属于中等的B类学生,要求“基于A类目标,区分陶与瓷的原材料、烧制温度、外观等的不同”。基于能力强且兴趣强的学生,要求为“深入了解瓷器的外观光亮,陶器不亮的原因(与上釉与否有关),陶器声音沉闷,瓷器声音清脆的原因(与质地有关)”。这是根据能力分层,还有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评价标准进行分层,根据实际情况,不断改进分层方案,提升教学效果。分层教学有利于降低学生的自卑心理,与相同爱好、水平与能力的同学一起合作学习,共同进步。但是也不利于学生产生奋进求取的思想,部分学生可能会安于现状,不思进取。
三、理论实践结合,完善知识方法
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更加深入的学习理论并反思理论的科学性,理论与实践这两者的关系好比唇与齿,唇齿相依。在理论的学习中,通过实践反思、总结与验证,在实践的践行中,以理论来指导、表达与交流,实践是理论的真实反应与应用,理论是实践的规范与表达。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不能仅停留在学生观赏、分析与交流层面,还应该加大学生实践力度,运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强化学生应用思维、实践能力。理论与实践结合,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到知识本质层面,探索知识的来源与发展,知晓学习的方法与技能,从鉴赏对象的情感、方法与技能强化学生的综合能力与艺术素养。
例如:凡高的《向日葵》表达了无限的生命力与律动感,在鉴赏课教学时,教师首先引入《向日葵》作品的绘画背景,讲述了关于凡高与高更的友谊,以及当时凡高的所思与所想。继而引导学生创设小故事,以“假如我遇到凡高”为主题,创编出学生自己与凡高之间的小故事,以调动学习积极性,发散学生思维。再次,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所思所想和生活实际,展开实践探索,绘画出自己心中的“向日葵”。在学生实践作品创作过程中,引导学生表现出自己所想、所思,以及对生活、对学习的态度。又如,毕加索《双手交叉的妇人》油画作品欣赏,塞尚的《窗帘、小罐和高脚盘》油画作品欣赏教学等,可以借助生活中的实物,再现艺术情境,或借助多媒体技术手段,再现生动的艺术作品。之后引导学生根据想象、联想,结合油画相关知识,绘画实践,表达出学生心中的“平凡事物”。
四、引入探究模式,提升艺术素养
探究学习模式是基于过程性的学习模式,它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表达、思考与实践,以个人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探究、班级合作探究等为组织形式,以课题研究、验证分析、实地考察、主题研究等为方式,展开探究式学习过程。探究式学习模式需要认真分析学生的认知水平与学习能力,还需要针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设定科学的探究主题、探究方案,落实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探究过程。探究式学习模式中,教师需要科学引导、介入与评价,有效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应用思维与综合能力。
例如:学习“艺术美与形式美”相关知识,设定探究主题“艺术美与形式美的基本原则与其在作品中的内在表现”。借助多媒体技术,展示《欧米艾尔》雕塑作品等。展开对新知识的探究,结合对比分析,了解艺术美与形式美的内在表现、构成与特色。继而以一件作品为代表,分析具体作品的艺术美、形态美之间的差异,并展开研究性学习过程,探讨如何把握形式美。又如,关于“中国古代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 ”的学习,通过展示秦始皇兵马俑相关图片,导入探究性课堂,实施小组合作,进行案例研究、分析与特点总结的综合性学习过程。通过有效引入探究模式,完善学生知识网络,提升艺术素养。
总结:在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中,需要认真分析新课改教学理念中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以革新学习模式为基础,实现对学生的科学教学、引导与组织。高中美术鉴赏课需要引导学生观察、欣赏、分析、思考、合作、交流与实践,结合小组合作学习、分层教学、理论与实践结合、探究式学习模式等学习模式,实现教学方式的革新,另外,还可以创设教学情境、展开师生互动、实施研究性学习等创新学习模式,引导学生感悟高中美术鉴赏课的独特魅力。践行新课改与建构主义思想,培养学生欣赏能力、感受能力、创造能力与实践能力,提升学生艺术修养,促进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陈丽华.高中美術鉴赏探究性教学模式的研究[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1(9):35-36.
[2]周迎峰、肖钢.关于高中美术鉴赏课学生自主课堂实施策略的研究[J].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14(1):60-63.
“微课程”由文字、音乐、画面三部分组成,它没有解说的声音,在优美的轻音乐中,静静地阅读文字,欣赏画面,进而引发思考。
一集“微课程”长度在5分钟左右,字数在300之间左右,语言简洁,通俗易懂。所谓“5分钟完成一次学习,300秒经历一次思考”,可最大限度地利用零时间学习。
“微课程”利用了网络传送的便捷与录影重复利用成本低的特性,使用方便,除了网上学习,还可利用手机、微博等方式学习,也可以用于学校例会、研讨会观看或讨论。
“微课程”主要针对教师专业发展,内容直接指向具体问题,关注“小现象、小故事、小策略”,主题突出,一课一事,层层剖析,有深度,能启发有思考。
微课程每一集内容相对独立,它可独立使用,也可嵌入学校任何课题,还可以独立成系统,综合使用。
一、微课程是什么
“微课程”是一种在线教学视频文件,主要用于教师学习与培训。
“微课程”由文字、音乐、画面三部分组成,它没有解说的声音,在优美的轻音乐中,静静地阅读文字,欣赏画面,进而引发思考。
一集“微课程”长度在5分钟左右,字数在300之间左右,语言简洁,通俗易懂。所谓“5分钟完成一次学习,300秒经历一次思考”,可最大限度地利用零时间学习。
“微课程”利用了网络传送的便捷与录影重复利用成本低的特性,使用方便,除了网上学习,还可利用手机、微博等方式学习,也可以用于学校例会、研讨会观看或讨论。
“微课程”主要针对教师专业发展,内容直接指向具体问题,关注“小现象、小故事、小策略”,主题突出,一课一事,层层剖析,有深度,能启发有思考。
微课程每一集内容相对独立,它可独立使用,也可嵌入学校任何课题,还可以独立成系统,综合使用。
“微课程”起点很低,基于PPT(幻灯片)技术,后期转为视频文件,人人可做,简单易学。
二、微课程有什么 “微课程”分从使用的对象,有教师课程(教师专业素养)、学科课程(学科教学内容)、学生课程(学生学习与欣赏)、家长课程(家长素养提升)。目前我们开发的重点放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教师课程”上。
微课程从素材来源上,主要从学校与教师实际出发,开发的实用成果 ·小现象课程:基于细节的深度剖析,引发教师的思考 ·策略课程:介绍小策略,帮助教师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 ·故事课程:讲述小故事,启迪教育实践 ·研究课程:介绍教研方法,提升学校研修质量 · 品牌课程:围绕学校品牌打造,介绍具体的方法。
除了教师自己的素材,微课程还有电影、图书碎片化处理,形成“电影课程”“精典图书课程”“精典文章课程”……多样的课程,可以有效的帮助教师解决最现实的问题
三、微课程怎么用
因为微课程时间短,制作简单、所以非常方便学习:(1)常态使用:
·网络学习:制作成网络课程,可与教师远程学习整合在一起,亦可鼓励教师自己利用零碎时间学习
·集体学习:学校可以利用例会等集体活动开始前五分钟播放,引起教师思考 ·研究课程:做为主题研修材料,组织教研组或课题活动。除此之外,还可以在家长会、课堂等场合播放。(2)精细使用
微课程因为主题小,每一节都相对独立,所以他可以有效地嵌入并帮助做强学校已有的系统,比如学校在做“合作学习”,《“合作学习”微课程系列》可以提升合作质量。
“微课程”可以做为学校成果再开发的一种方式,例如有学校已开始将教师的成果尝试用微课程进行再加工
四、微课程使用的几个原则
1.使用优先——从技术的角度,微课程基于PPT技术,起点很低,简单易学。但从技术的角度,微课程背后在对小现象的深度的追问、真问题的寻找、真策略的开发、故事波折的还原,所以有较大的难度。2.嵌入与建构—— 将微课程嵌入学校而非取代已有的系统,某集微课程也许对学校某个课题有帮助,可以将此纳入课题研究系统,实现有机结合。
3.防止“运动”——对微课程要有一个理性的期待,微课程只是众多研究方式的一种,它不是灵丹妙药,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如果一个单元能有一点点启发,也便非常不容易了,防止“轰轰烈烈”。
五、微课程怎么做
微课程制作大致分三个过程: 第一步:脚本的选择现再创造
第二步:制作PPT(参考《微课程制作几个基本技术指标》),设置播放速度、时间、加入音乐,加入版权页(主编、作者、制作、音乐、图片、系列等)
第三步:转为视频文件(可选)
六、关于微课程的问答 1.微课程的为什么受欢迎?
由于一部微课程仅5分钟左右、解决自己身边的实际问题、同时以视频多媒体的方式呈现,因此微课程受到每一个老师的喜爱。
具体如:①微课程是一种载体,记录了优秀教师们的经验和方法,许多开发好的微课程直接可以供一线教师学习,因为直接解决身边的小问题,老师们也十分关心,乐于去看去学。②微课程是一种研究方式,引导普通老师们开展适合自己的草根研究,转变教育教学科研的模式与观念。
2.为什么微课程时间就5分钟?
微课程关注的是一个具体的小问题点,内容表达简洁。成人工作繁忙,时间长了不愿意关注,只喜欢短小高效的内容。时间短了,门槛也低,更适合普通教师制作。有些更短的只有2分钟左右,同样非常精彩。
3.微课程怎么来的?
一线普通教师梳理总结自己的经验和方法,通过写脚本、制作PPT,完成一个又一个的微课程。还可以把周围优秀教师的好经验方法、书籍报刊杂志上的好方法、电影中的好方法进行转化,成为一部又一部精彩的微课程。
4.对老师有什么好处?
主要的好处有:①老师不愿意写论文,做科研门槛太高,程序繁杂,而制作微课程就是一个微研究的过程,一线教师发现身边小问题—想办法—解决—梳理—制成微课程。非常简单实用,解决教师身边最关心、最棘手的问题。人人可以做,人人都会做,人人都爱做。②做微课程,其实是一个反思的过程,在不断地反思中,教师能够不断地成长。③微课程便于传播,教师间可以相互学习好的经验方法。④优秀教师有许多好的经验,过去没的恰当的办法总结、传播,而微课程恰好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方式,固化经验、传播方法。
5.对单位有什么好处?
好处主要有:①过去没有好的样本研修方式,在微课程学习中,还要学到微研究、微策略、微讲座等一系列的好的校本研修方式。并且这些方式之间相辅相成,让教师由“消费者”成为“生产者”。改变培训方式,让培训研修受到教师们的喜爱。②由于学校可以组织教师开发微策略、微课程,一段时间后,全校、全县会积累许多好的微策略、微课程,成为自己的培训特色和培训资源。③用利这些资源今后还可以开展远程培训。④在全县、全校还可开展微策略、微课程的比赛,积发老师们的积极性。
6.参加微课程培训会不会很枯燥?
由于是边学边做,同时培训嵌入了团队文化、游戏活动的元素,整个培训生动活泼,成就感很强。
篇五:微课制作心得(677字)
微课程不仅是一种工具,更是一种教师成长的新范式,通过制作微课程,我们不断深入 反思,不断归纳总结,在不知不觉中成长。多媒体的呈现方式、五分钟的学习享受让更多的 学生爱上了微课。借助微课程这一工具,我们可以将一些重难点,易错易混点,拓展性知识 碎片化,显性化,形象化,传媒化、科研门槛草根化。
从微课制作方法上,目前我们常用的方法有录屏专家,课件加声音或背景音乐转化为视 频格式,手机录制视频。其中,录屏专家和手机录制都挺方便,课件加声音转为视频格式需 要安装2010版的 ppt,对电脑系统要求比较高。
从教师层面,通过微课制作,不仅提升了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更重要的是制作微课也是 教师专业成长和经验积累的一个过程,做微课程,其实是一个反思的过程,在不断地反思中,教师能够不断地成长。微课程便于传播,教师间可以相互学习好的经验方法。优秀教师有许 多好的经验,过去没有恰当的办法总结、传播,而微课程恰好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方式,固化 经验、传播方法,从而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成长。
从课堂操作方面,我校实行走班制教学,微课的应用弥补了走班过程中老师不能兼顾的 不足,对学道中的共性问题及一些难点,盲点进行针对性点拨和指导。从而保证走班教学的 课堂教学质量。
从学生层面,微课以一个个完整而独立的知识点呈现,学生不懂可以反复播放,针对性 的深入学习,利于学生落实重难点知识。避免了往日课堂学习之后学生似懂非懂吃夹生饭的 问题。
之前接触到微课的时候,对它很模糊,没有明确的认识,我们会认为微课是一次简短的课堂活动,或是记录课堂活动的一小段视频,或是将40分钟的一节课分解成多个课堂碎片等等。通过微课的培训学习,使我对微课有了进一步的了解,通过微课每个老师能把自己的教学经验的精华部分简洁快速的传授给别人。微课,是校本教研新形式的产物,微课是指基于教学设计思想,使用多媒体技术在五分钟以内就一个知识点进行针对性讲解的一段音频或视频。在教育教学中,微课所讲授的内容呈“点”状、碎片化,这些知识点,可以是教材解读、题型精讲、考点归纳;也可以是方法传授、教学经验等技能方面的知识讲解和展示。微课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形式,微课不仅适合于移动学习时代知识的传播、也适合学习者个性化、深度学习的需求。”
在新授课上微课的作用。课前复习,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新知识所需的衔接知识点设计制作好微课,可以让学生在课下先看此微课,为新课做好准备。新课导入,教师根据新课知识点设计新颖的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新课的讲解做好铺垫制作此微课。在开始上课后先让学生看此视频。知识理解,教师对本节重难点做点拨,典型例题引导学生探究规律。在学生自主探究或合作探究后一起看此视频。练习巩固,教师设计好少而精的习题并制作好微课,用于巩固本节知识。小结拓展,引导学生总结本节重点及规律,让学生将知识纳入已有的知识体系。再适当设计一些适应不同层次学生拓展延伸练习。此视频用于结束本课前放。微课是以阐释某一知识点为目标,以短小精悍的在线视频为表现形式,以学习或教学应用为目的的在线教学视频。它主要表现在短小精悍,“短”是指视频长度短;“小”是指主题小;“精”是指设计,制作,讲解精良;“悍”是指学习效果震撼令人难忘。
在这期间我也收获了不少。首先,本来开学以后的古诗考级,也以网络报名、老师视频考级的方式检查。当跟陈老师视频连线成功的时候,我心里扑腾扑腾的,脑子里一片空白,就连平时非常熟练的古诗都背得磕磕绊绊,陈老师鼓励我要放松,不用紧张,我才松弛了神经,一气呵成,最后顺利通过了。我晋级成为一名小考官后,我又负责给还没通过的同学们监考。这是我第一次当小考官,既新奇又有荣誉感。
星期二的晚上,我的英语老师突然发微信找妈妈,我心想:完了!我是不是又做错了什么事了?老师为什么会找家长?妈妈心里也犯嘀咕,斜眼瞅了我一下。我忐忑不安地等待着老师的信息,不一会儿,“叮”的信息声传来,我就断定我“死”定了。可谁知道妈妈看完竟然笑了,奥!原来老师是想让我在第二天早读的时候代替她检查同学们的课文背诵情况,真的是虚惊一场啊!
第二天早上,我一大早就起了床,在早读开始的前五分钟就发起了视频会议,可是到早读开始时才只有28个同学进入了视频会议,郗老师在昨天晚上都提前下通知了,但是还有十几个同学没来,不能让已经来的同学等太久,无奈之下我只好开始了早读。
我一一点名进入会议的同学开始课文背诵。有少数同学还没有背熟,郗老师可是在好几天前就要求把课文背熟的,这么多天过去了竟然还有人没背熟,我现在真的理解老师平时的心情了,也许这才是真正的感同身受吧!
理解了老师的辛苦,网课我都是认真上的,作业完成得也很好,老师经常表扬我呢!
关键词:游泳课,合作学习,小组,实施
1、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概述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在学习的过程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教师把学习任务进行分工,通过小组的共同努力来完成任务。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在分小组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分组合作方式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提高学习的效率。小组教学已经在教学过程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所以我们应该不断的完善小组教学模式,使其在游泳可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2、游泳课教学中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实施的策略
2.1、调查研究对象
通过进行调查学校某一年级学习体育游泳课程的男生60人,随机将60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各30人。
2.2、实验方法
(1)根据两组学生情况进行分小组设计。
在开展实验之前,首先对对照组和试验组两组学生进行身体素质以及游泳专项技术等基本项目进行测试。然后根据测试结果和学生平常表现以及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分组,根据游泳技术水平不同,将学生分成6个一个小组,每个大组里面有5个小组,其中每个小组中包括一个优等生、两个中等生和三个水平一般的学生。
(2)实验步骤。
在实验的过程中,对于对照组30名学生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即在开展课堂教学前,首先对所学的游泳课程内容进行详细讲解,然后由教师进行示范,最后让同学们进行练习。而对于实验组30名学生主要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实施合作学习模式开展教学,即对所学的游泳课程内容进行详细讲解,然后由教师进行示范,最后让同学们进行练习。在练习的过程中按照上述分组方式,将30名学生分成5个小组开展分组练习。在分组练习的过程中,小组成员推选出一个学生作为队长,在教师的指导和队长的带领下开展课程练习。
3、实验结果分析
3.1、实验前测试结果
实验前学生对游泳的兴趣以及游泳技术的了解和掌握情况,见图表一;实验前实验组和对照组基本情况差异比较,见图表二;对照组和试验组在身体素质测试以及心理素质测试等指标没有太大的差异。
3.2、试验后测试结果分析
通过实验证明,传统的游泳教学模式与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具有很大的差异,对照组和实验组之间无论是游泳达标测试还是理论知识测试,都具有很大的差异,见图表三和图表四,实践证明,实验组学生的理论知识测试情况、游泳技能水平达标情况以及学生身体综合素质情况测试结果都非常高,从测试结果中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游泳课程教学中实施,不仅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提高,而且还能够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身体素质。
4、总结
传统的游泳教学方式主要是以老师讲解为主,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小组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更多锻炼的机会。学生在课堂上不仅能够充分的练习,还可以互相讨论与分析。课堂气氛不再是死气沉沉的,而是充满活力与趣味的。同时在小组教学中,小组成员之间要不断的进行交流和讨论,这个过程能不断的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协作能力,而且还可以进一步的巩固所学知识。现代社会发展很注重团队的合作精神,在小组教学中可以不断的鼓励孤僻的学生与身边的同学多交流,改变以往上课只听老师讲的状态。鼓励学生勇于交流,在生动活泼的课堂环境中进行学习。
在小组教学中,教师充分发挥组长的领导作用,组长可以采取各种方法对学员的学习情况进行检测,例如:口头检查,试卷测试和教师抽查等。在检测后,小组长要及时的向老师进行汇报,以便老师能快速的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另外,老师也可以选取不同的小组进行比赛,由对方小组的成员进行监督。这种方法可以防止小组长包庇小组成员,在检测过程中作弊,并且以比赛的形式进行练习,还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小组检测向老师提出了要求,首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能力,根据学生的能力不同来进行针对性教学。其次要深入研究教学内容,在讲课的过程中灵活运用。最后要及时的检查验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分析与研究,及时发现教学过程中的问题,进行不断的改进。
综上所述,在游泳课教学中合作学习模式的应用,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意识,对实现学生相互学习、共同进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卢玉龙,郭鸿鸣.游泳课运用合作学习教学法的实验研究[J].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
一、自主合作学习模式的教学过程
自主合作学习模式的特点是突出合作,互助互动,全面发展。它强调生生合作,师生合作,全员参与,包含目标呈现——互动交流——点拨指导——反馈补救四个环节。
1.目标呈现。教师结合复习内容,呈现本节的学习目标和要求。教师呈现的学习目标和小组活动的内容一定要具体明确具有可操作性。任务与任务之间也应相互关联,由易到难,体现层层递进的关系。在难度上,内容的拓展上,能力的训练上,意义的启发上都应体现渐进性发展性。
2.互动交流。课堂目标呈现后,学生明确了自己的任务,然后分组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在小组中按照教师布置的复习任务进行学习,各组设小组长,小组长根据组员各自的特点,再把具体的分工分给小组成员,或者共同协作完成。小组成员在一起讨论问题,比对答案,相互纠正作业中的错误等,使人人参与,人人有事做。在自主合作学习中,成员的主要任务是掌握教师在目标呈现中布置的主要问题,并帮助同伴掌握。以同龄人的语言和思维引发同伴的思考和共鸣。通过小组互动学习,还可以使同学间相互发现优点,取长补短。同时小组之间的竞争也使各小组荣誉感,竞争意识增强,小组成员代表小组发言也使学生真切的感受到自己能够用所学的知识去做事,这种成就感会极大的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从而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3.点拨指导。当学生进行互动交流时,教师可以随机参与到各小组活动中,这一环节与学生的互动交流是同时进行的。也只有这样才能及时把握学生的讨论动向,对一些难点进行必要的点拨与指导;对讨论的误区及偏离主题的地方进行适时的引导,使学生的讨论高效有序的进行。在学生讨论时,教师也可在旁聆听,对一些好的观点和看法进行鼓励,有时教师会发现学生站在自己的思维高度和认知范围内对一个知识点的讲解和理解更容易被同伴接受,也是教师可以借鉴的地方,正所谓“教学相长”
4.反馈补救。教师在点拨指导环节已经对学生的学情有了基本的了解,再加上小组总结发言,可以发现问题对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及时的补救。它与课堂检测有质的区别,反馈补救要求教师精讲精练。教师精讲学生互动交流后自己理解仍达不到深度的地方,或讲学生讲不完整或者互教不会的地方,真正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讲解中,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据已经掌握的学情,激励意志,启发思维,精讲疑难,重在指点思路方法,让学生自己学会,会学,想通问题。使学生体验语言学习的成功,感悟成功的快乐,体验思维的奥妙,使每节课都意犹未尽。
二、自主合作学习模式应注意的问题
尽管自主合作学习模式是新课改理念下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把它用于复习课的教学,不仅能解决复习内容多与课时不够的矛盾,又能避免教师热剩饭,能有效的唤醒学生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但是,如果操作不便,重视不够,也会造成低效课堂。
1.小组内的一言堂。小组活动时教师应注意各小组成员的学习情况,优中差三个等次的学生比例应分配合理。随着新课标的实施,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思路被打破,合作学习被普遍使用,但小组中学生的能力有高低,思维敏捷能力强的学生往往被推举为小组长,他的表达往往决定了整个小组活动的方向与过程,形成了小组内的一言堂。在轰轰烈烈的讨论中,由于很多学生达不到教师设想的高度,在互动中并未真正的获得知识,从而降低了参与的积极性,所以教师应鼓励每个组员都能积极发言,或者规定每个成员一周至多发言几次,对小组成员的参与度也应作为小组活动优劣的依据。
2.热闹低效现象。课堂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对自主合作学习重视和研究的不够,就会使互动学习流于形式。表面上热闹激烈,实际上效率低下,不仅不能加大课堂容量,反而影响教学进度。因此,这就要求教师首先对内容的选择上把握好度。教师要课前认真选题,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能激发学生强烈探究欲望的内容。内容不能过易,也不能过难,学生在质疑争议中能以个人的力量完成最好。其次,教师应对学生的互动学习进行全程监控,跟踪指导,做好点拨指导这一环节,不能任务布置给学生就万事大吉了。要指导学生进行高效的,合作的,切题的讨论。
3.急于得出结论。学生的讨论几分钟后在教师的喊停中戛然而止。这时教师就会让各小组选派代表发言,然后自己归纳总结,整个过程就此结束,似乎很完美,实际上教师往往只注重合作的结论而忽视了合作的过程。造成如此局面的主要原因在于,教师过多的将合作学习落实在对某一问题的答案层面上,过多的将合作理解为对困难问题的讨论上,对此,学生的合作形成了一种讨论答疑的固定思维。合作不回避结论,但合作学习在于对结论的追求中所获得的方法与乐趣。学生在合作过程中,能主动地提出问题,自由地展开讨论和交流,敢于尝试,学会倾听以及学会自我反思。学生收获的不应只是形式上的结论,而应是一种方法与品质的形成,学生在互动学习中获得的是终生的学习能力。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自主合作学习逐渐被教师接纳并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对于高三复习课采用这种教学模式,不仅能有效的提高复习效率,还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及旧有知识,使复习课变得生动起来。教师应积极的为学生营造自主合作学习的环境,时刻把握以学生发展为本这根主线,使我们的课堂教学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高中的时候,喜欢看NBA等篮球比赛,无比佩服运动员在赛场上那股拼劲与坚忍不拔的精神,同时也对篮球运动产生了向往之情。这学期初,有幸选上了篮球这门课,开始很高兴,因为终于可以接触到梦寐以求的篮球。但当真正拿起篮球的那一刻,发现一切都不一样了。篮球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简单,它总是反着你的意愿。我觉得“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也实在不适合放在我身上了。
可能是天生就缺乏运动细胞,就算我再爱看篮球比赛,但到自己身上时,总是事与愿违。记得第一次投篮时,球连篮筐都没有碰到,当时很灰心,担心考试的时候会不及格。运球跑也是踉踉跄跄,追着球满体育馆跑。起初时,确实有些后悔选了篮球课,觉得自己根本不适合体育运动。但慢慢地,在与篮球一点一点地接触中,我发现篮球运动其实十分有趣,也没有刚接触时那么难了。
十几节课下来后,我已经学会基本的运球、传球、投篮及三步上篮,虽然我知道我学会的这些只是九牛中的一毛,但至少可以骄傲地和别人说我也会打一点点篮球了。篮球课只是教会我们一些基本的技能,在短时间内想练成运动员的水平是不可能的。我知道,有些女生在篮球课结束后,就不再玩了,因为不会再有考试了。但是我觉得,篮球是一项强身健体的运动,我们打篮球不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更重要的应该是给自己找一项既有趣又能锻炼的运动,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随时都可以玩,全当是给自己放松一下了。从小到大,我们都在厚厚的书本中苦苦挣扎,女生如果不是体育特长生,基本是不会有任何体育运动的。就连体育课,学校也会想法设法地帮我们减少,因为考试看的是文化课的分数,正所谓“分分是命根”。学校为了升学率,禁锢了孩子们对体育运动的兴趣。上了大学,有了很多自由的空间,我觉得我们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也应该把身体锻炼好。至少我现在会在没事的时候,找一些同学一起投投篮什么的了。篮球运动永远没有停止的时候,也就是说,体育课的结束,并不代表着你的篮球生涯结束。
其实我觉得人生很多事情都跟打篮球很像。很多事情,你总是想的很天真,但实际上,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轻松。现实生活中,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而遇到困难不要紧,关键是要迎难而上,充分发挥自己拼搏进取的精神。正所谓“勤能补拙”,任何事情只有做的时间长了才会熟练,打篮球亦是如此。要想打得好打得漂亮,不勤奋练习是绝对不行的。我相信那些国家队或者NBA的运动员们,也一定是付出了比常人多几倍的努力,才会取得今天的成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滴水石穿非一日之功。任何事情都贵在积累,贵在练习。只有经常去做,你才会从一次次地练习中取得经验,从而提升自己。
1、教学观念是集中反映人们对教学的认识和看法。教师的教学观念直接支配着自己的教学行为,有不同的教学观念,就必然有不同的教学态度和教学行为方式。教学观念是一定教学环境的主观反映,改革了教学现实又强化了教师牢固树立了现代教学观念。所以,要搞好课堂教学,教师首先要破除陈腐的教学观念,树立现代教学观念。在课堂教学中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能力为中心,发展为目标,突出教学效率,突出因材施教,突出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特点,发掘人的潜能,发展人的个性,发挥人的价值,提高学兴趣,激发主动学习的欲望,提高教学质量。
2、学识水平是教师综合素质中最主要的构成要素。因为学识水平既是个体受教育的结果,又是整体素质高低的标志,同时也是教师出色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的前提条件。学识渊博与学识浅薄对教学质量的不同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所以我们说,在课堂教学中,科学性是教学的生命,思想性是教学的灵魂。
教学内容相对于教学方法而言,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应该是头等重要的大事。如果仅有教学方法的科学性,而没有教学内容的科学性,那么就会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去传授错误的教学信息,势必会给学生带来灾难性的后果。为此,大师之学首先是大学问之学,没有大学问就不可能成为大师。也只有大师级的大学问家,才有可能培养出高层次的人才。
3、教学方法是师生相互作用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的手段和桥梁。教师能否正确运用教学方法,不仅直接影响具体教学任务的完成过程,而且还关系到教学质量的高低。所以,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既要体现科学性,又要具有艺术性。教师要依据具体的教学目的任务,学科的特点和具体的教学内容、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有的放矢地灵活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不是盲目、庸俗地以选择教学方法为目的,而应把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作为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的手段来看待。
4、教师的基本功,是指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时必须具备和熟练掌握的教育能力。教师所应具备的基本功,是对教师提出的最起码要求,是顺利完成教育任务的必备条件。教师的基本功是通过教育、教学过程表现出来的,具体体现在观、说、写、画、做、导、法、态、研究等诸多方面,即教师必须具有敏锐的观察能力;言语表达能力;组织教育、教学的能力’掌握和运用教材的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自我调控能力;教育评价能力;教育科研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教育创新能力;较高的教育机智;较强的自学能力。以
上所述的教师教育能力,是教师从事教育工作时所应具备的一种职业能力,其内容已超出了传统的“三笔(钢笔字、粉笔字、毛笔字)两话、画(普通话、简笔画)的初始要求,是新形势下对教师提出的一种更高层次的新要求。
5、教师对学生言传身教的过程,是一种人格塑造、精神升华的过程。“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者也。”苏霍姆林斯基曾提出:“你们不仅仅是教课的老师,也是培养人的教育者,是生活的导师和道德教员。”为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于学生的教育,就不单纯是知识教育和智力教育,还有思想品德教育和审美教育等内容。
课堂无小事,事事有教育,教师无小节,处处是榜样。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一招一式、一板一眼,都会直接或潜移默化地渗透于学生的心田。教师爱人如己,爱生如子的感情;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一丝不苟、严谨治学的态度;诚实正直、为人师表的品行,会植根于学生的精神世界,成为他享用一生的宝贵财富。正如同乌申斯基所言的那样“,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青年人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可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
6、激情是一种表现剧烈的情绪状态,通常在激情状态下自我投入的程度较深。课堂教学过程是人与人的沟通、心与心的碰撞、情与情的交流。所以,教师的教学过程必须要有情感的投入,所传授知识的过程要有感染力、震撼力、穿透力和号召力。教师要想感动学生,首先要先感动你自己,教师要想使学生陶醉,首先你自己要自我陶醉。教师的激情就是一种润滑剂或催化剂,他可以引燃学生智慧的火花,激活学生愉悦的细胞,焕发学生身心的潜能,使学生在课堂上不至于度日如年或如座针毡,而使他们感到听课是一种艺术的享受、激情的迸发和审美的回味。
7、师生关系是社会关系中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在学校中的教育、教学活动,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一种双边活动。学生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爱其生才能育其人。师生关系正常与否,势必影响教与学的积极性和教育质量的高低。
传统的师生关系是一种不平等的人格关系,师生之间不能在平等的水平上交流意见,讨论问题。
教师是真理的化身和绝对的权威,学生只有被动的无条件服从。现代师生关系是一种法律上、政治上、人格上的平等关系,师生双方要相互尊重、平等交流。教师要坚持以人为本位、以学生为主体、以创新为中心的原则,变强制为民主;变限制为选择;变灌输为开发;变让我学为我要学。做到尊师爱生、民主平等。
8、教学经验是教师长期教学实践的结果,是众多教师科研成果的结晶,是探索教育、教学规律过程中近乎理性化的认识。“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如果教师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就会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应对自如、处理得当,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反之则会应对失控、处理不当、事倍功半。当然,教学经验是对过去劳动成果的总结,对现实工作有一定的指导、借鉴作用。但我们也不能囿于教学经验的束缚,因为教学经验毕竟是个别人的认识成果或阶段性、局部性的工作总结,是否具有普遍的应用价值还需要进一步的理性探索。
【关键词】合作学习模式 英语听力 应用策略
随着社会的发展,英语的听说能力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教育部宣布的2004年版《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中提出:大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尤其是听说能力的培养,并且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和加强综合文化水平,是大学英语教学的目的。因此,大学英语老师应该使用符合发展的教学模式,改变教学方法,避免过去以阅读为重心的课堂教学方式,从而培养学生英语的听力和口语能力。探讨合作学习方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方式,希望学生可以了解英语听说能力的重要性,使学生的听说能力有所提升。
1 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
(1)心理学理论: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指出:学习是施展能力和自我实现的进程。合作学习可以降低英语课堂的忧虑感,学生在一个轻松并安全的学习氛围中能够实现自我,并自觉、踊跃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
(2)行为主义理论:行为主义者提出,学习者接收语言的方式是利用四周说话的人并准确的重复和模仿。由于周围人的存在,学习的人想要得到预期的学习目标,就应该与四周的人合作从而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
(3)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者主张,学习者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来理解和建构新的知识和信息,学习包含学习者之间的互相选择,效仿和激励。大家以其自身的经验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的选择、加工和处理,构建自己的理解。所以这样得到的理解来源于事物的不同方面,而不是对事物单一准确的理解。因此教学中就要合理利用合作学习,使学生能够发现与自己理解的不一样的信息。另外,在合作小组中与水平比自己高的组员交往,可以将本身发展的潜能变为现实发展的能力,并且可以取得更大的发展。
2 互助学习模式在英语视听当中的实际应用
2.1构造互助学习的环境氛围
老师为避免周围环境对行为的干扰必须想办法营造一个优质的学习氛围。首先优质的学习氛围要给人一个奋发向上的心理感觉,能够让学生形成主动参与的意识,勾起学生相互协作的兴趣。其次,需要组建一个团队,团队当中的人要相互信任对方并且能够形成团结协作,这时老师的任务就是指引学生养成协作的优良习惯,学会取长补短。最后,为了加强团队之间沟通和提高协作关系,可以改变物理环境,例如科学合理的编排座位。
2.2布置听力学习任务
听力时,布置的任务结合教学目的,具有针对性。并且根据按部就班的要求,听力的资料要由简到难,先是由初级的任务到高级的任务,再由高级的任务包含初级的任务。比如说,针对一个话题,先是短对话,相对长的对话,然后再到对应主题的短文,一般学生会比较容易接受这种逐步深入,慢慢加大难度的方法。布置科学并适当的任务,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一些对英语听力缺乏自信和兴趣的学生也投身听力学习中。老师应该用心准备,走创新之路,发掘学生的兴趣,设计与本课主题相关并能激发学生兴趣的课题任务,任务不宜过难,也不要太简单。听力好的学生可以贯穿整个讨论过程,提高自己的口语能力,听力不好的学生可以向听力好的同学学习一些听力技巧,从而来提升自己的听力水平。通过合作学习,学生获得了更多的学习方法,掌握了相应的知识,并且能够体验胜利的欢喜,得到团队的接纳,因此有助于促进学习的动力。
2.3加强锻炼听和说的结合
学习外语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两项根本技能就是听和说,听和说的有效结合能够让学习者更快地熟练语言、提高语言的听的能力。听和说的有效结合,学习者不但可以提升对听的理解力,还可以提升口语表达和语言能力
本文提供的方法为:在听完一段材料后,先由教师讲授在歌词中存在的一些难点,比如说较难的单词、主谓一致、各种从句等语法以及虚拟语气的运用。随后再让团队组员随便选择其中的一段歌词,每组合作学习的同学运用英语口语沟通交流,对每节内容的主题思想进行总结。这样做不仅练习了学生的口语,了解学生是否理解了所听的资料,而且对学生思维、逻辑能力和语言的表达能力都起了积极作用。并且这种合作讨论的方式,使大家在课堂上都可以练习口语,提高了课堂的活跃度。这样,学生不单是稳固了听力内容,练习了口语,还提升了阅读能力,如果课堂时间够用,还可以根据歌词内容总结出一个主题,将学生分成两大组来进行组织讨论。这样的方式,不但可以提升学生的口语,并且很好地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4老师的重要作用
老师在合作学习中需要扮演策划者、执行者、引导者、参与者和评价者等多种角色。在策划执行合作学习活动时,要时刻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地参加活动;活动中老师要时时刻刻地了解各个小组的进展,并且不断地进行引导,必要的时候老师可直接参加到活动中,这样可以更加直接的影响学生的学习。
综上所述,合作学习模式是一种具有科学性的教学模式,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应用合作学习,可以很好地减轻学生的忧虑感,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展现机会,使学生的英语交流能力得到了更好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王芳.大学英语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及策略分析[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0(2).
[2]杜亚静.合作学习原则及其大学英语课堂中的应用[J].教学改革与实践,2010(2).
【学习模式课心得体会】推荐阅读:
绩效增长模式学习体会09-22
开放教育模式下学习体会06-16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资料07-21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探讨09-18
生本教育学习模式09-27
简述为什么要学习设计模式10-04
“导学探究、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初探10-25
构建自主学习历史课堂的教学模式论文10-30
武宁中学历史学科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10-20
开展合作学习_构建语文课堂教学新模式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