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小学创建甘肃省“快乐校园示范学校”的实施方案

2024-06-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实验小学创建甘肃省“快乐校园示范学校”的实施方案(精选5篇)

实验小学创建甘肃省“快乐校园示范学校”的实施方案 篇1

关于创建甘肃省“快乐校园示范学校”的

自评报告

教育局:

根据上级各类文件精神和教育局直接指导,我校组织成立了创建甘肃省“快乐校园示范学校”领导小组,对照《甘肃省“快乐校园示范学校”评估办法》和细则,认真地进行了自查自评,自评得分96分,现将自评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庄浪县实验小学位于庄浪县水洛镇何马村,地处洛河河畔,是全县六所县属小学之一,校园占地面积75亩,现有建筑面积

22000平方米。现有教学班33个,在校学生1468人。教师94人,有党员25人,教师学历合格率100%。在县教育党工委的坚强领导和教育局的正确指导下,以全新的办学理念,先进的教育模式,培养合格+特长的小学生。以办人民满意的学校为目标,以构建和谐校园、打造高效课堂为基础、以学生快乐成长为中心,以素质教育为导向,以提升质量为核心,把创建快乐校园与实施学校精细化管理和课堂教学改革相结合,与校园文化建设和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相结合,与培养学生兴趣爱好和健康活泼的性格结合起来,与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相结合,按照一切为了学生发展、发展为了一切学生的工作思路,创设快乐育人工作环境,建立学生快乐成长工作机制,落实快乐校园建设工作措施,不断丰富学校发展内涵,努力打造办学特色,全面提升学校办学水平。

一年来,学校加强了校园文化的深层内化建设,完成了课题引路人、课改先锋、名优学子、体育明星、艺术新秀、优胜团队、德育案例等楼道文化建设,设立学科专栏,定期更换富有学科特点的内容,学校总体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先后被县委县政府评为“教育质量先进单位”,市教育局评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先进学校”、“班班通教学大赛优胜学校”、“毒品预防教育示范学校”,被省教育厅评为“省级防震减灾科技示范学校”。在县第四届运动会中

获男子组足球第一名,被教育局评为优秀组织奖,获县经典诵读大赛获团体一等奖,纪念“五四”运动文艺演出优秀组织奖,课本剧《金色的鱼钩》获市语言类节目大赛表演三等奖,国家级足球特色学校2017年市级锦标赛获小学男子组第二名、女子组第三名,同时学校被教育部确定为“中国好老师”公益行动计划基地校,立项、结题市级课题4项,省级课题2项,编撰出版了《庄浪县实验小学年鉴》。

二、主要做法和成绩

(一)加强组织领导,努力创设条件

1.建立健全了创建组。为了保证快乐校园创建活动的正常开展,学校成立了由校长杨平平任组长,副校长陈拴明任副组长,班子成员及教研组长陈示统、张志文、王华、陈丁丁、梁存文魏小兵、罗喜洲、陈岩为成员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同时分别成立了以低年级为师范级组的快乐文化建设专班和快乐活动实施专班。创建工作组织领导机构建立后,明确了职责,强化了责任,细化了工作要求,为创建工作奠定了良好的组织基础。

2.制定了可行性方案。凡事预则谋,不预则废。为了使创建工作目标具体,任务明确,措施得力,我们在建立健全组织领导的同时,制定了详细可行的创建方案,分阶段设置了具体的创建目标,确定了具体的创建措施,方案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可评估性。

3.努力创设条件,为快乐校园建设提供基本保证。学校接通了光纤,开通了校园网,购置微机、打印机、一体机等办公设施,安装了校园监控摄像系统。学校现有交互式白版多媒体室13个,篮球架4副、乒乓球台10座、少先队鼓号类器材48件、彩扇50把,彩旗50面、自制跳绳100余根、毽子100多个,同时,我们因地制宜、因陋就简,在活动区内配置了肋木、单双杠等活动设施;在运动区内除了篮球场和田径运动场地设施外,我们还发动师生,自制各种游戏类器材,弥补设施的不足。同时,我们还添置了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山羊、跑鞋等部分体育器材及用品,添置了150余件套文艺演出服装。各个功能室建设到位,建有图书室、阅览室、实验室、仪器保管室、多媒体教室、远程教育教室,这些功能室均能很好地满足教学与活动的需要,通过配置各类学生喜闻乐见、形式多样、数量充足的文体活动设施和器材,有力地保证了快乐活动的正常开展。

(二)着力构建校园文化环境,在环境氛围中感受快乐。1.发展教师,成就学生。通过学习型单位创建和教师素质提升工程的实施,不断增强教师专业素养,提高教师驾驭课堂的基本能力,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感到快乐,形成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让课堂成为学生汲取知识、快乐成长的主阵地,严格控制学生在校时间,坚决反对和纠正一切以加重学生课业负担、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教学行为,杜绝一切形式的体罚和变相体罚行为,营造融洽和谐的教育氛围,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增强学生主人翁意识,尽最大努力发展和成就每一个学生。学校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开全开齐了所有课程,抓好教学管理和课程计划的落实。落实主体参与式学科教学模式,在教学设计、课堂教学中体现课改思想,落实课程标准,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手段,面向全体学生,做到因材施教,运用启发、引导、创设情境的方法,鼓励学生自主探索,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运用电子白板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提高教学效率。班级管理体现人本化和民主化,班主任善于做学生教育工作,营造和谐向上的班集体。建立以“等级+特长+鼓励性评语”为主体的 学生评价办法,采取学生自我评价、家长评价、同学评价和教师评价多种方式相结合的办法,对学生实行全程跟踪管理,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2.建设校园文化,创设成长乐园。把校园建设成为学生快乐成长的乐园,让校园成为学生最喜欢的地方。加强校园文化

建设,实施绿化、美化、亮化、净化工程,创造雅致优美校园环境,建设干净、文明、和谐、快乐校园,形成富有书香气息、文化气息的教育氛围。用优秀的校园文化打造有灵魂的教育,以环境文化熏陶人,以精神文化引导人,以制度文化规范人,以活动文化培养人,创设文化教育环境,促进儿童健康成长。创设课题引路人、课改先锋、名优学子、体育明星、艺术新秀、优胜团队、德育案例等楼道文化,设立语文、数学、英语、科学学科专栏。校门内适当位置布置安全教育、养成教育、语言文字、教学管理、文化标语等宣传教育内容,装裱学生书法、绘画、剪纸、制作等艺术作品,制作了宣传文化墙,教室内建有三角(班务角、图书角、卫生角),布置具有两性两化(教育性、创造性;儿童化、简洁化)特色的学习园地,建立德育积分和好人好事登记管理办法。各功能室、办公室都做到了精心布置,营造出浓郁和谐的教育氛围。科学谋划,合理布局,让每一面墙壁都成为教育的无声语言,让每一棵花草都成为师生精神的体现。

(三)努力打造艺术教育课堂,在锻炼成长中体验快乐。

1.突出学校办学特色。把“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作为特色学校创建的主要目标,以创建甘肃省“快乐校园”活动为契机,以打造特色艺术教育课堂为核心,以学生的终身

学习、终身发展为宗旨,积极推进花样跳绳、韵律操教学进体育课堂,让学生在早操时间做广播体操、课间操时间做韵律操、课外活动时间玩耍花样跳绳,不同时段展现学生异样的运动风采,感受同样的快乐与满足。依托于课堂,全面普及小器乐教学,在四、五、六年级开展葫芦丝教学,在二、三年级开展口风琴教学,在一年级开展排箫教学,使全体学生掌握两种以上以强身健体凸显个性为目的的运动技能,学会一种以上以丰富生活情趣培养音乐兴趣为目的的小器乐演奏特长。在此基础上,开发具有我校特色的校本课程,由分管副校长总负责,成立校本教材编写委员会,组织教师研发了《“礼”文化手册》,校本教材《守望精神家园》中、低、高年级版和《快乐足球》校本教材。这些课程及训练科目在我校开展已有相当一段时间,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因此,编排这些校本课程是有一定实践基础的。目前,这些校本课程正在紧张的整理编篡过程中,秋季开学之前将印制成册。

2.突出兴趣爱好,丰富校园生活,创建快乐课堂兴趣小组。学校围绕名校培育和快乐校园建设总目标,以学生兴趣培养和素质教育为抓手,组建了舞蹈、葫芦丝、口风琴、计算机、演讲与口才、篮球、乒乓球、足球、棋类、阅读和写作、书法、美工等十多个第二课堂兴趣小组,按照全员参与的活动计划,让每一个学生选报一项自己喜欢并适合自己的兴趣小组,把每一名具有相应专业特长的老师确定为指导教师和协助教师。从第十一周开始,每周星期四下午3:40——5:00在固定地点集中开展活动。学校制作了统一的第二课堂兴趣小组门牌,指导教师制定了具体详细的工作计划,对每次兴趣小组活动都做到精心设计、有效组织、记录详实。目前,这项活动正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有声有色的开展,一些小组已取得明显的阶段性效果。

3.学校高度重视艺体特色教学。选配专任教师,每个年级开足开齐了音乐、体育、美术等艺体课程,重视并坚持做好每天早上的广播体操、眼保健操和大课间时的学生韵律操,严格控制学生在校时间,保证学生每天阳光锻炼不少于一小时。读书学习与艺体锻炼相结合,重视坐立走等生活习惯养成教育,学生近视率为3.5%,按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项目和要求,对全校学生的体质状况统一测试,并完成数据的上报。

(四)大力推进名校培育计划,在素质教育中快乐成长。今年,我校以“精细管理,特色办学,培育名师,成就名生,建设名校”为目标,着力培养一定数量的省级骨干教师、教学能手,市县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学能手和教学新秀;培育一大批健康活泼、具有独立个性和创新精神、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着眼学校发展内涵,彰显学校办学特色,努力把我校建设成理念先进、管理精细、质量一流、环境雅致、文化厚重、人民满意的一流学校。以打造“五个文化”(高效课堂文化、培养名师文化、魅力校园文化、特色教育文化、行为规范文化)为工作目标,实行“1235”的学校工作思路(一个目标,两个着力点,三大抓手,五项重点工作),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着力抓师德师风建设,着力抓教育教学研究;以端正校风、教风、学风为抓手,推动党的建设、常规管理、德育工作、教学改革、学校安全五项重点工作全面提升,全力推动学校各项工作进位争先,争创辉煌的教育教学业绩。近期,学校完成了校园文化环境的补充建设、语文、数学、英语、科学四门学科主体参与楼道文化建设的布置,第二课堂兴趣小组的组建及实施,学校利用国旗下讲话、主题班会、晨会、值周管理、家长会、法治教育会、教育实践等活动,不断加强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完成《小荷—三年级4班作文集》的组稿校对、编辑出版,由13名中级职称骨干教师和30名助理级年轻教师组成的“青蓝工程”名师培养计划正在落实中。

学校坚持活动育人,举行全校田径运动会、趣味运动会、体操韵律操比赛、经典诵读、赠书读书活动、汉字听写大赛、英语口语演讲比赛、作文(数学)比赛、参观教育实践活动等,在这各种活动中,锻炼了才能,开阔了视野,活跃了性情、磨

练了意志,体验到快乐,感受到美的存在。同时,也丰富了校园文化,展现了校园文化活力和艺术教育新成果。

三、存在的问题

我校根据甘肃省快乐校园评估办法,多方创造条件,积极申报,在很多方面取得了卓著效果。但由于新建学校欠账大,在仅有的经费中即要维持学校常规工作运转,又要支付大额欠账,仅依靠公用经费难以维系学校高标准的建设,资金缺口成了制约学校发展的瓶颈,学校亟待经费支持。

甘肃省“快乐校园示范学校”不仅是一个光荣称号,更是提升学校内涵发展的不竭动力,是实施素质教育、实现学校发展特色的必由之路。为使我们的校园成为一个让教师幸福、学生快乐的校园,我们将创造一切条件,动员全校师生为之不懈努力,力争把学校办成县域内一流的窗口性教育名校。

实验小学创建甘肃省“快乐校园示范学校”的实施方案 篇2

改进校园文化氛围 创建快乐校园环境

为了给广大师生营造一个舒适优美、健康向上、积极愉悦的育人氛围, 西关小学把学校的绿化、美化当成一件常规工作提上学校的议事日程, 精心设计学校的每个角落。“我们想, 与新校园相对称的应该是新思想、新文化、新境界, 从开学初我们就对新校园文化进行了周密地思考, 进行了安排部署。”校长焦辉告诉记者。

西关小学将“追求幸福教育, 享受教育幸福”的幸福理念做成蓝色大字悬挂于楼上, 醒目显眼, 时刻激励着师生, 帮助师生树立正确的幸福观, 培养师生理解幸福、体验幸福、创造幸福、享受幸福。

焦辉说, 对于学校的绿化、美化布局, 学校每学年都会派专人负责, 投入大量资金, 不断增植各种花草树木。几年下来, 学校的绿化、美化建设初具规模, 校园的每个角落都变成了温馨的育人阵地。置身校园, 绿树环绕、百花争艳, 让广大师生神清气爽。

在做好绿化、美化建设的同时, 西关小学更重视校园人文景观的建设。据了解, 学校每年都要开展“书画香校园”主题活动, 并请来著名书画家现场挥毫泼墨, 还将书画家们的作品、学生的优秀习作装裱装框悬挂在教室、楼道及走廊处, 并精心设计了各种励志教育标语张贴在学校的各个醒目处, 而且每天还利用学校的电子屏滚动播出各种名人名言, 创建校园广播, 保证校园内天天能听到歌声、好的文章、故事寓言朗诵等。学校用名人的感悟启迪师生, 用深刻的道理指引师生。通过种种举措, 营造了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起到了怡情励志的作用。

促进教师华丽转身 激励学生乐学会学

实施快乐校园工程,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是教师, 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教学方式的变革是促进学生乐学会学的根本。为此, 西关小学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工作。

为了深入推进新课程改革, 西关小学要求教师以实践“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为主线, 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学习方法为重点, 以“学生动起来, 课堂活起来, 效果好起来”为基本方向, 积极打造“自然课堂、真实课堂、生成课堂、高效课堂”, 全面落实学生主体地位, 实现“三维”教学目标, 大幅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全力实现学生“学中乐、乐中学”的课堂教学效果。

“我们提倡教师们尝试转变教学方式, 动员一部分教师在几个班级先做试点, 然后将成功的教学方法再推及到别的班级, 这样其他的教师就不用再重复参与改革。比如, 对于分层教学, 只需要占用20 分钟的时间就够了, 也不会影响教学的正常进行, 效率很高。”

近年来多次开展的“同课异构”、“让学生走上讲台, 让老师走下讲台”等教学活动, 使得学生学得更积极、更自信、更快乐了。

焦辉回忆说, 以前教师的教学模式、教学方式单一统一, 没有创新。但自实施新课改后, 这样的状况改善了很多。

学校还要求教师在管理班级上体现人本化和民主化, 善于处理学生矛盾和学生问题。提倡教师要热爱、尊重、关心、信任每一个学生, 师生关系应该平等、融洽。

“自实施以来, 学校没有出现过一例打骂体罚现象, 到本学期为止, 各班逐步形成了以学生的自主管理为主的班级管理模式。”

据介绍, 为了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 西关小学还专门制定了一套属于本校特色的针对低高年级的“弹性作业”:对于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 教师不布置书面作业, 而是开展“五个一”活动, 即让学生每周读一本好小书, 学讲一个小故事, 办一张手抄报, 搞一件小制作, 学做一样家务活。

而对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 实行弹性作业制, 让学生在完成基础性作业的前提下, 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自主选择发展性作业。教师会对学生的书面作业实行全批全改, 如果有问题突出的学生, 教师会与学生面对面交流, 帮助学生改正错误, 并激励学生树立自信心。

焦辉说, 班队会、体育、音乐、美术等学科均是学生非常喜爱的活动和课程, 但是过去部分教师为了提高教学成绩而经常挤占这些课, 扼制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而现在, 学校全面抓好并落实这些科目, 并对学生的课堂学习表现、平日品行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学科考试成绩、个性与特长发展等, 用“等级+特长+鼓励性评语”的学业评价办法进行评价, 这样的评价取代了学科成绩百分制的评价办法, 极大地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积极开展第二课堂 培养学生兴趣和特长

西关小学始终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让学生在活动中“唱主角”。

学校围绕办学目标, 边实践、边总结, 由点到面打造第二课堂。学生主要以自己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 在自愿参加的前提下选定活动项目。

据了解, 根据各年级学生不同的年龄特点, 西关小学坚持“六定”, 即定活动课程、定活动目标、定活动时间、定活动内容、定活动地点。于每周周二、周三、周四第六节课增设了一至四年级的学校课程, 如书法、国学经典、棋类、礼仪等。

在一年级学校课程教室内开设了语文补差、数学补差、阅读、国学经典、书法、棋类、礼仪以及体育;在二年级学校课程教室内开设了语文补差、数学补差、舞蹈、声乐、美术、国学经典、书法、棋类、体育、礼仪与阅读;在三年级学校课程教室内开设了语文补差、数学补差、舞蹈、声乐、美术、国学经典、书法、棋类、体育、礼仪与阅读;在四年级学校课程教室内开设了语文补差、数学补差、舞蹈、声乐、美术、国学经典、书法、棋类、体育、礼仪与阅读。

还成立了五个兴趣小组, 每周二、周三、周四每年级上一节, 语文兴趣小组与数学兴趣小组每班抽出5 名学生参加, 同样每班抽出5 名学生参加美术兴趣小组与舞蹈兴趣小组, 声乐兴趣小组由每班抽出15 名学生参加。

“我校相继成立的体育队、合唱队、乒乓球队、绘画班、书法班以及各学科兴趣小组都是根据自己的资源优势、师资优势而设置的。这项举措丰富了广大学生的课外生活, 提高了他们的休闲质量。”焦辉告诉记者。

“在这些活动中, 使学生们获得了成功的喜悦, 也使他们在活动中自我领悟、自我创新, 学生中再没有被另眼看待的‘差生’, 校园里也再没有‘被遗忘的角落’。”

学校开展的以唐诗宋词、道德经为主的《经典诵读》, 使得每位学生积累的唐诗宋词不下于30 首, 提高了学生的文化涵养。学校举行的全校性“首届汉字听写大赛”、“校园文化艺术节”、“小书虫”、“小书迷”、“藏书家”等读书活动, “优秀作业展览”, 以“感恩”为主题的优秀习作展, “手工制作展览”等多次大型活动, 还有“六一”文艺汇演、“六一”书画展等等, 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帮助学生获得了很大的成就感。“这些让学生感悟了时代精神, 可谓意义深远。”

另一个方面, 学校也利用有限的校园空间和地理环境设计并制作了一批能激发学生活动兴趣与热情, 对学生具有较强的吸引力的“土”设施, 建设了一个具有乡土气息的课间活动“快乐园”。

在西关小学, 有一道靓丽的风景———那就是楼顶上搭建的一排排板房。焦校长很自豪地说, 为了给学生们提供一个尽可能可能大的活动场所, 他想出了一个办法———在楼顶上建板房!

说干就干, 为了节省钱, 一分钱分当两分用, 老师们齐心协力自己设计, 自己从厂里拉材料, 160 多平的阶梯教室就这样搭成了!“学校确实地方太小, 我们只能尽力全部充分发挥作用。”焦校长介绍说。

这样学生可以活动的地方又扩大了, 学校举办各种大型活动也方便了很多!

西关小学确实做到了“让学生在玩中乐, 在乐中玩, 在乐中学”。“自活动开展以来, 学生的行为习惯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校园中听不到一句脏话, 看不到一次打架斗殴, 无一学生逃学。”焦校长自豪地说, “可惜你们采访的时候正好赶上学生放暑假, 不然真应该在现场感受感受整个校园热闹的氛围和孩子们快乐的心情!”

通过努力, 西关小学取得了傲人的成绩。学校连续多年都被评为教育工作先进单位。2014 年, 还被陇南市教育局授予市级示范学校称号, 同年被甘肃省授予“快乐校园示范校”的称号。

实验小学创建甘肃省“快乐校园示范学校”的实施方案 篇3

——实验小学创建“养成教育达标(示范)学校”汇报材料

养成教育是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德育工作的灵魂和核心,也是我校德育工作的根本任务和主要内容。我校进一步强化了养成教育的领导与管理,树立了“养成无小事,处处皆教育”的思想,并将养成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各项工作之中,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目的,以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为出发点,抓住一个“实”字,突出一个“精”字,强调一个“严”字,提倡一个“扬”字,从细处着手,科学、规范、有步骤的推进养成教育工作,使养成教育落到实处。现将我校养成教育工作汇报如下:

一、成立专班,强化领导。

为了突显养成教育在学生德育中的先导性、基础性作用,切实把养成教育摆在学生德育建设的重要位置,我校建立了以校长潘学武为组长,以副校长张新、侯晓红为副组长,政教处、教导处为主要成员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分工合作,职责明确,定期开展养成教育研究工作,以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指导我校的养成教育工作。我校积极建构了三结合育人网络,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开展各项养成教育实践活动,并经常通过家长学校对学生家长进行养成教育的具体指导,并聘请社会监督员对学校养成教育情况进行及时反馈。我校通过健全的组织结构、完善的德育网络、具体的工作措施、详细的活动方案,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及年龄思想特点,积极开展了各项养成教育活动,切实提高了我校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文明修养,着力推进了校风校纪建设,努力创建“文明规范”的育人环境。

二、健全制度,保障实施。

1、学校制定了详细的养成教育实施方案,对学生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卫生习惯等作出了明确的要求,并提出了具体的措施加以保障和实施,形成了以政教处和教导处为首的全员参与,共同管理的制度,确保了每项养成教育常规活动有专人负责,力求精益求精。工作中我们通过“四个规范”(语言、行为、仪表、环境)、“三股力量”(科室、班主任、各任科教师)、“三条渠道”(学校、家庭、社会)齐抓共管,本着“立规矩、勤督促、抓反复”的原则,确保抓好“三个常规”(卫生常规、两操常规、路队常规)的“日检查、周汇总、月评比、年考核”工作,通过各项措施进行规范和约束,体现时时、事事、处处育人。

2、养成教育的实施最主要依靠班主任的具体实施与管理,为此学校制定了《实验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安全责任书》、《实验小学班级(班主任)考评细则》等,规范了班级活动计划、记录表、班务日志等常规记载,持续实行了班主任例会制度、优秀班主任评选制度等,并将养成教育评价机制持续落实在班级各项日常活动之中,逐步改革和完善了班级量化考核方案,努力调动起我校班主任育人的积极性,使得养成教育工作得以顺利推行和实施。

3、建立了养成教育定期培训与交流制度。政教处每月定期召开优秀班主任养成教育经验交流及工作培训会。我校的优秀班主任分期分批在会上进行了交流,阐述了自己对养成教育工作的理解,并结合实例介绍了自己在班级管理及学生行为习惯培养等方面的方法和经验。学校建立了对教师的指导培训制度,积极鼓励和推荐教师外出学习,将外界优秀的养成教育经验和理论知识在校本培训中进行传播,使得我校教师在一定层次上对养成教育工作贮备了知识,提高了能力和方法。

4、建立了少先队学生干部值日制。我校通过层层推荐、现场选拔,成立了少先队大队组织,并分设了礼仪部、卫生部、文体部和宣传部。礼仪部学生担任文明劝导、礼仪执勤、大型集会检查等任务;卫生部针对我校校园卫生及各班清洁区状况进行督促和检查,并对学生中乱扔乱丢行为进行制止和劝导;文体部每天对各班学生的眼保健操和广播操情况进行督查,及时表扬和鼓励先进班级;宣传部学生每天通过校园广播宣扬真善美,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每个部门都指定了专门的辅导员,学生干部每天参与全校的各项养成教育常规检查活动,将养成教育考核评比工作真正落到了实处。政教处各位辅导员定期从小干部工作的方法、态度等方面进行分层分类的培训,逐步提高了学生干部参与管理的能力和热情,发挥了学生干部在养成教育活动中的榜样示范力量,并积极体现出我校学生的自主管理和自我教育的思想和意识。

三、抓住核心,落实常规。

1、将养成教育落实在一日常规之中,从细节入手,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努力促进我校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我校通过以查促行,激励进取的方法,本着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公平公开、激励为主的原则,凡扣分必先核实,再反馈,后通报,认真落实了“日检查、周汇总、月评比、年考核”工作。值日教师、大队干部、值日学生等每天对各班学生日常活动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内容涉及卫生、眼保健操、课间操、路队、文明礼仪等情况,并根据实际情况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和细节,使我校的养成教育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如:在卫生检查方面由原来的“教师一人查”改为由卫生部学生集体“每天两查”,克服了“面情思想”,使得检查更加及时、公正;针对学生集会纪律差等问题,政教处从每周的升旗礼仪入手,从服装、队列、唱歌、纪律四方面对学生进行了培训,并制定了检查评比细则,由礼仪部学生展开全面检查,做好及时通报,并将各班学生行为以分数形式量化,融入到班级周评比之中,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在卫生保洁方面,我校由无清洁区打扫任务的三年级学生担任校园操场卫生保洁值周工作,各班轮流每天两次在放学前对校园内丢弃的废弃物进行捡拾,并成立“卫生监督岗”,针对有乱扔行为的学生进行劝止,并登记到班级进行通报扣分处理,一方面制止了乱扔行为,一方面培养了学生良好的保洁意识。

2、激励评价,持之以恒。我校每天对各班学生的行为习惯进行量化评分,每周汇总公示,每月根据班级积分情况对学生养成教育进行考核评比,评选出养成教育文明班集体,并授以锦旗,持之以恒,从无间断,有效的促进了养成教育的开展。我校各项活动努力以激励性评价为主,每天都有不同的班级在各项活动中获得表扬与鼓励,并在每月一次的养成教育文明班集体评选中由各位校长亲自为各班授锦旗,在活动中增强学生的纪律意识,团队合作意识,增强班级凝聚力,营造了积极向上的良好行为风气,同时通过不断改进的方法及持续不断的激励与评价,促使了我校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进一步养成。

3、多举措并行,努力培养学生安全意识与自护习惯。安全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必须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我校在开学初组织班主任学习并签订了《学生安全责任书》,张贴在各年级办公室醒目位置,同时在学期初与学期末与家长签订了《预防溺水责任书》、《暑期安全责任告家长书》等,提醒了家长应注意的安全事项,明确了责任与义务,确保了校内外无重大安全事故发生;在常规活动中,我校合理规划了学生上操、散会等行走路线及先后顺序,进一步加强了课间活动、上下楼梯及放学路队等学生集会的管理;积极开展了数次全校师生的应急疏散演练及防震应急疏散演练活动,切实提高了全校师生在意外发生时能安全、快速、合理的进行疏散撤离的技能,强化了师生自我保护的意识;充分利用每周的主题升旗仪式、班队会、红领巾广播站等对学生进行各种安全知识的普及与培训活动,多举措并行,确保了我校学生健康平安的成长。

4、积极开展“文明礼仪伴我行”系列主题活动。2015年春我校全面启动了“大手小手互牵共促,传承经典文明礼仪,培育核心价值观”活动,实行“文明礼仪养成教育”长效机制。此项活动以《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指导纲要》为指导,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为目的,发挥家长教育作用,形成教育合力,把讲文明、守道德、改陋习、树新风牢记心中,从身边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争做优雅大方、豁达乐观、明礼诚信的好学生,全面提升我校学生的文明礼仪素养。活动中,我校通过每学期的大型启动仪式、家长培训等多种形式,结合我市的“五城联创”工作对学生及家长进行了系列教育;各班主任利用每周一的班队会时间,结合政教处上传的《文明礼仪》教材、《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短片》等,系统地指导学生学习礼仪知识,让我们的学生了解文明礼仪的基本内容,掌握基本个人礼仪、交往礼仪;教导处积极开展了“朝读经典”活动,通过诵读国学经典,传承华夏文明,弘扬民族精神;少队部通过校园广播宣扬文明礼仪基本要求并成立了礼仪部,每个年级有4名文明礼仪巡查员,对学生中存在的不良行为习惯进行劝阻,不定期巡查并通报;本学期末学校还将开展文明礼仪先进班集体和文明礼仪小标兵的评选和表彰活动。通过一系列举措,努力提高我校师生的文明礼仪素养,营造积极向上、文明礼貌的校园文化氛围,进一步优化我校的育人环境。

四、以活动为主线,多渠道践行育人宗旨。

本着“有主线,月月有主题,天天是活动,处处受教育”的原则,我校积极开展了各项养成教育实践活动,努力抓住良机,营造氛围,创造性地规划学生德育活动的内容,让学生在活动中,知识得到进一步扩充,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行为得到进一步规范。

(1)积极围绕爱国主义教育、行为养成教育、安全教育等内容,抓住重要节日、重大活动、校园典礼等契机积极开展每周一次的“同升一面旗,共育爱国心”活动,确保每次活动有主题、有计划、有成效。

(2)认真办好每天开播的“红领巾广播站”,精心挑选了播音员,录用优秀学生稿件,紧紧围绕学校各项养成教育活动,做好了校园文化宣传,从理论上、实践上为学生带来美的享受,努力使之成为学生心灵之声。

(3)认真组织开展了每周的班(队)会——养成教育。确保每周班(队)会有主题,有计划,有内容,政教处定期对班队会开展情况进行了检查和通报,有效的促进了班(队)会开展的规范性和实效性;

(4)为了进一步增强我校学生保护环境的观念,树立节约资源的意识,养成垃圾分类及资源回收的观念及习惯,减少校园垃圾产生量,我校筹建了“红领巾再生资源回收站”,统计并核算了各班“再生资源回收”的各项数据,以双倍返还班费的形式促进了各班积极参与,同时以此项长期性活动来促进我校学生形成观念,养成习惯,践行生态环保的生活方式,共建绿色、文明、和谐的家园;

(5)筹建了“红领巾失物招领处”,让遗失的物品有“家”可归,同时在“拾起”和“领回”的过程中考验和培养了我校学生的诚信意识和行为,我校学生诚信做人,拾物交公,在社会上获得了广泛的好评;

(6)开展了“弘扬雷锋精神,争当美德少年”系列活动。举行了数次专题升旗仪式和班队会;多次组织学生代表走上街头,开展打扫卫生活动;表扬和鼓励了像“王道宇、钟书悦、陈乙元”等一批在社会产生了一定影响力的学生代表,用实际行动践行雷锋精神;

(7)结合具体节假日及上级文件精神,一年多来积极开展了各项丰富多彩的德育实践活动,如“缅怀英烈,励志成长”专题活动、“丹江口市十大不文明行为”筛选活动、“四清行动·我们都是护水人”系列活动、博物馆参观、微文化进校园评比活动、清明节扫墓活动、“践行绿色生活”环保实践教育活动、“实验小学第十五届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班级文化建设评比”、“做诚信学生,创诚信校园”等系列活动,努力通过各项活动将学校养成教育内容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让学生在参与活动中收到启发和教育,增强学生的纪律意识,团队合作意识,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五、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积极营造良好育人氛围。

环境对学生的思想品德、道德情操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校园建设既要重视显性环境的建设,更要重视隐性环境的建设,使其成为学生教育乐园。我校十分注重校园文化建设,不断丰富充实校园文化内容,不断净化校园环境,用优美的氛围陶冶情操,把校园环境的净化、美化、作为养成教育不可缺少的途径之一。一年多以来,我校充分挖掘校园人文资源,以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以学生发展为根本,推动校园文化建设,以师生校园生活为背景,大力开展了系列化、校本化、人文化的校园文化建设活动,使有形无形的文化自然流淌,让校园内的一草一木、一角一景,一墙一窗,都入眼、入耳、入脑、入心,做到处处景点会说话,面面墙壁能育人,努力营造健康、和谐、高雅的校园文化。

六、畅通家校联系渠道,构建三结合育人网络。

为充分发挥广大家长在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努力建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育人体系,我校成立了家长委员会,明确了工作职责,并定期召开家长会,每学期至少召开1—2次。通过家长开放日、《给家长的一封信》、“课外访万家”、班级QQ交流群等形式,同家长保持经常性的联系,让家长了解学校的教育教学动态,提高学校、教师在家长心目中的地位,让家长能够主动自觉地与学校、老师保持密切的联系。同时每学期认真组织好各班家长会,从学习、生活、心理多方面加强指导,交流科学育子经验,让我们的家长能多途径地与子女进行心灵的沟通,让我们的孩子快乐健康地成长。为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扩宽学生视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校根据实际情况建立了校外德育基地,制订了详细的建设方案,定期聘请相关人士共同研究积极开展德育活动,近一年多以来,我校学生先后到市博物馆、烈士陵园、农夫山泉等地开展了实践活动,并分别聘请均州路派出所、司法所、消防队、地震局的辅导员参与学生应急疏散演练并为我校学生做相关安全知识讲座。学校努力通过一系列的努力,逐步建构起了三结合的育人网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对学生的养成教育的持续、深入的开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七、不足之处:

1、由于社会环境、家庭状况等各方面的影响,我校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培养仍需加强,部分学生校内、校外表现不一致。学生的礼仪教养、良好行为习惯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养成的,而是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长期地进行培养与提示,促进学生逐步养成好的行为习惯。

2、学生养成教育的培养是一个长期性、反复性、复杂性的教育过程,需要我们继续加强学习,积极探索养成教育工作的艺术和方法,进一步创新工作思路,逐渐形成具有我校德育特色的文化。

总之,一年多以来,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学校领导班子高度重视,全体教师齐抓共管,我校养成教育成果丰硕,学生遵纪守法观念不断增强,自护意识不断提高,良好学习习惯逐步成型,文明行为习惯基本养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教育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培养良好的习惯是素质教育的归宿,素质作为习惯,才能成为终身受用不尽的财富。小学阶段是形成孩子良好习惯的关键期,我们只有通过反复训练才能形成自然的、一贯的、稳定的动力定型。习惯成自然,做人有了根基,才能更好的学做人,会做人,做好人,做强人。养成教育亦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深感任重而道远,今后,我校将更进一步抓好学生各项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工作,提高办学品味和特色,努力把我校办成一所学生喜欢、家长放心、人民满意的的学校。给孩子一方舞台,许世界一个未来。

实验小学创建甘肃省“快乐校园示范学校”的实施方案 篇4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论述,以宣传普及交通安全法规和文明交通知识,提高安全交通、文明交通意识为基础,广泛组织全校师生积极参与“文明交通示范学校”创建活动,切实提高广大师生的交通遵法率,为建设安全、有序、文明、畅通的道路交通环境做贡献。

二、创建目的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大力营造宣传氛围,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教育活动,进一步提高广大师生的交通安全意识和文明交通素质,引导师生自觉遵守交通法律法规,为创建 “平安校园”做出新的贡献。

二、创建时间

2011年3月——2011年12月

三、工作内容

(一)加强领导、建章立制,确保文明交通示范学校创建工作顺利进行。为切实加强交通安全工作的领导和管理,做好“文明交通示范学校”的创建工作,经研究学校成立了以校长黄汉林任组长,副校长韦正耀、五中队交警陈孚银任副组长的领导小组,具体负责“交通安全示范学校”创建工作的组织实施和督促检查。

为确保创建工作顺利开展,领导小组研究制定《小学生文明交通行为规范》、《文明交通学校宣传教育计划》、《“小学生文明交通卡”佩戴标准》等一系列交通安全规章制度,使交通安全学校创建工作切实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二)寓教于乐、形式多样,扎实有效地开展宣传教育活动。

1、学校聘请五中队交警定期到学校上交通安全课。根据小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采取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宣传教育方式,寓教育于娱乐之中,把交通法规、交通常识编成《交通安全“三字经”》儿歌,引导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交通

习惯,并组织开展“人人争当小交警”活动。

2、充分利用晨会、班会、队会、板报、文艺演出、升国旗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向学生进行交通安全方面的教育,培养良好的交通安全意识。其次开展“交通安全知识”竞赛,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上网等途径,多方搜集交通安全知识,从而达到深刻宣传教育的目的。

3、通过在校内院墙、楼道走廊张贴道路交通标志、标识、标牌、标语,印发《小学生文明交通行为规范》、《交通安全公约》、《致同学们的一封信》等,达到每人一份,让交通安全知识深入到每个学生心中,营造浓厚的交通安全教育宣传氛围,从而达到教育师生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的目的。

(三)积极探索、勇于尝试,狠抓交通安全工作的落实。

1、开展“小交警争戴文明交通卡”活动。学校和交警部门共同协商制定《关于“小学生文明交通卡”的管理方案》,由交警和学校共同对学生及其家长的交通违章行为进行记录,将交通安全法制教育辐射到每一个家庭和社会,从而形成“小手拉大手”、“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的良好局面。

2、成立小交警值勤监督岗。每天上学、放学时间在学校大门口和主要交通路口安排少先队员监督岗协助值班人员指挥交通,从而杜绝学生上学时间其家长在校门口违章占道、随意停车、各行其道的现象,规范学校门口交通秩序。

3、开展文明交通系列活动竞赛。首先,学校全体少先队员向家长发出了“珍爱生命、文明出行”的倡议书。队员们以自己的所见所闻告诉父母,为了亲人和他人的家庭幸福一定要遵守交通规则、拒绝违章。其次,举办以“交通安全”为主题的作文比赛、绘画展、书法展、知识竞赛等活动,开展了“少年儿童平安回家”、争当“文明小乘客”系列活动。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既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又提高他们的交通安全知识,使交通安全常识得到全面普及。

4、学习推广小交警韵律操。学校利用课余时间带领学生学做小交警韵律操,学生不但要掌握交警操的动作要领,而且要理解每一个指挥动作的含义,同时体会交警叔叔的辛苦。这项活动的开展,不但能宣传交通安全规则,而且能使学生掌握交通安全常识,提高遵守交通法规的自觉性。

5、开展“红领巾心语”活动。通过一系列交通安全活动的开展,不但使学生的交通安全知识得到了很好的普及,而且还深深体会到交通警察的重要与艰

辛。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又可以不失时机地开展“红领巾心语——给交警叔叔的一封信、一句话”活动,学生从不同角度赞扬了交警工作的伟大与辛苦。

四、工作要求

1、领导小组要充分发挥领导作用,协调好各部门的工作,齐心协力抓好创建工作。各部门要通力合作,确保本部门工作的顺利完成。

2、全体教职工要发挥榜样作用,积极宣传文明交通,遵章守纪,从我做起。

3、每月对学校创建活动开展情况进行一次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4、学校将及时总结创建活动中的好经验、好做法,进行宣传、交流。

实验小学创建甘肃省“快乐校园示范学校”的实施方案 篇5

“四在学校•幸福校园”创建工作推荐报告

六枝特区新华镇小学始建于1968年,原校址位于新华镇新平村张家寨,后搬迁到新华街上,学校几经改扩建,现学校占地面积20266平方米,建筑面积7802.25平方米,学生活动场地2400平方米。我校现有教师 55人,学生1403人,教学班18个,图书29800册,计算机99台,电子备课系统1套,班班通18套,“乡村学校少年宫”1个(其中含音乐室、舞蹈室、书画室、科技创作室、心语室、棋艺室、文明礼仪室、经典朗诵室)。学校始终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优化教育过程,培养素质特长,促进全面发展”的教育原则,把“求知、创新、发展”作为学生培养目标,逐步形成了以“面向全体,培优辅差,人人成才”为主要特色的教学模式,秉持“读书改变命运,习惯成就人生”的校训和“文雅、活泼、勤奋、创新”的校风,促使优等生更加优秀,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学生都得到转化、提高和发展。充分把“乡村学校少年宫”资源与学校资源进行整合,既让少年宫各项活动有了更好的依托,同时又拓展了师生教学视野。

新华镇小学被纳入2017年“四在学校幸福校园”创建学校系列,但学校基础薄弱,工作难度太大,在上级领导的关怀和帮助下,自2016年12月开始,学校制定了工作推进方案,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倾力打造“四在学校·幸福校园”建设,让我校学生“吃在学校解食忧、住在学校受关爱、学在学校长知识、乐在学校感幸福”,让学生在校“吃得放心、住得安心、学得用心、乐得开心”,是办好让人民满意教育的必然要求,是一项实实在在的民心工程、民生工程、德政工程,为了搞好这一建设工作,全校上下献策出力,现已初具雏形。

一、吃在学校解食忧

1.加大资金投入,完善供餐设施设备。我校学生食堂于2012年3月投入使用,总建筑面积320平方米,烹饪间、冷藏间、存贮间等各类功能室设置科学合理;炒菜锅、蒸饭机、消毒柜、绞肉机、冰箱、留样柜等设施设备配备基本齐全。新购的30套餐桌能够满足240名学生的就餐。

2.配齐人员力量,确保安全正常供餐。学校共配备了13名专职食堂员工。工人培训合格证、健康证等证件齐全。同时为食堂配备2名专职管理员,为学生的集中供餐、安全供餐提供人力保障。

3.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加强学校膳食管理。严格贯彻执行《食品卫生法》,加强饮食卫生管理,办好学生食堂,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全面落实学生食堂工作校长责任制,严格执行《食品卫生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食堂卫生检查制度》等管理、安全工作制度,完善《学校食堂食品安全应急预案》等各类应急预案。

4.强化流程管理。学校严格按照上级要求,由配送公司配送食材,学校安排食堂管理人员负责验货;做好留样,每餐每个班级均安排有教师负责陪餐;把好分餐关,严格按食品卫生安全要求做到“三防”(即:一防食物酸变,腐烂,变质及污染食品;二防他人投毒;三防疾病流行传染。)

二、住在学校受关爱

由于学生宿舍2016年9月方完工,卫生间水不通不能使用,各类配套设施刚采购到位,学校教师缺编(按照师生比尚缺12名教师),因此,在没有配备学生专职宿管人员的情况下,我校无法安排学生进入学校寄宿。为保证专职宿管人员一到位,学生可立即入住,学校已经抓好了学生入住的前期工作。

1.加大资金投入,完善设施设备。按照每间寝室8名学生的标准,256个学生床位均安排完毕。32个学生宿舍均已全部通电,各寝室门牌、寝室名片、寝室管理制度等已装订上墙。各类安全隐患已全面排查,学生入住的条件已全部具备。

2.加强领导,完善制度。成立领导机构,明确专职分管领导。通过广泛征求意见,形成学校的《学校寄宿生管理办法》,健全《寄宿生管理制度》、《住校生安全管理制度》、《宿舍卫生管理制度》等日常管理制度。拟定了与学生及家长签订的《住宿安全协议书》。

三、学在学校长知识

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为保证学生在学校有效地增长知识,学校、教导处坚持以课题研究为主线,以校本教研为载体,着力推行教育教学精细化管理。

1.学校严格按照新课程标准、计划设置课程,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健全完善的教学常规管理制度。每期组织对各学科教学质量进行统一检测,并认真进行教学质量分析,总结,及时抓差补缺。各教研组期初都要认真拟定教研工作计划,利用每周二、周三、周四下午分别组织相关老师开展教研活动,每次活动做到四个定:定时间、地点、人数、主题,有效保证每周教研活动真正落实。

2.成立毕业班工作领导小组,学校每期组织召开毕业班教师教学研讨会,研究分析学生学习现状,查找问题,分析对策,采取措施,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加强学习方法指导,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和主动学习习惯,培育、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充分挖掘我校教学资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到轻松愉快、趣味无穷,学起来事半功倍。

四、乐在学校感幸福

我校依托新华镇万亩茶叶基地着力打造以茶文化为主题的校园文化,将少年宫资源与教学充分整合,开设炒茶、制茶兴趣小组,充分利用教师的特长以及学生的兴趣和爱好,结合我校的办学特色,陆续组建了合唱团、舞蹈社、经典朗诵社、象棋社、手工制作社团、七巧科技社团、书画写生社团、墨香书韵社团等10个社团。

为丰富学生课余生活,为学生每天能有体育锻炼时间创造良好的条件,增强学生的体质,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和道德素质,促使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我校在国家体育总局对大课间活动的相关要求下,开展了阳光大课间活动,我校大课间分为课间操、古诗韵律操及体育小游戏三部分。

上一篇:外委工程管理标准下一篇:怎样当好政治辅导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