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喜欢动物二年级作文(精选13篇)
我最喜欢的动物是我老家的小狗。它的身子胖嘟嘟的,有一双不长不短的耳朵,还有一个灵敏的鼻子,因为它的毛是棕黄色的,所以我们都叫他小黄。
小黄喜欢吃肉骨头。有一次,叔叔丢给小黄一根肉骨头,但是被邻居家的大狗阿黑看见了,它冲到我们家抢肉骨头吃。小黄看见了立刻火冒三丈地“汪汪”大叫着,好像在说:“我和你无冤无仇,你为什么要抢我主人给我的食物?”阿黑也“汪汪”大叫着,好像在说:“我就看你不顺眼怎么了?”两只狗叫着叫着就打了起来,阿黑力气比小黄大,小黄被咬了一口,小黄也不甘势弱,迅速地跑到阿黑的后面咬了它好几口。还好小黄速度快,不然早就没命了。
这是一次读写结合的练笔。具体训练要求是:古怪的猫、可爱的雪猴、善解人意的小鸟……这些动物在本组课文里之所以写得如此生动形象,是因为作者悉心观察。同它们结下了深厚的感情。选择一个你喜欢的动物,可以写它的外形、脾气等特点,也可以写它怎样捕食、怎样嬉戏、怎样休息等习性,还可以写你和它之间所发生的事情。将这些内容按一定顺序写下来,注意写出对它的喜爱之情。写完以后多读几遍,看看有没有不通顺、不清楚、写错字的地方,如果有,认真改一改。
设计理念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对小学生,特别是低中学段的小学生来说,写作方法和写作能力的获得,起初多数是通过选择性模仿实现的。小学生必须通过学习,从成人那里,从书本上获得表情达意的语言模式和写作方法,并将这些储存在大脑里,当提笔时。其中的某些语言模式和写作方法就会自然地涌向笔端。这就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加快写作能力的形成。
教学目标
1.通过这次习作训练,使学生初步掌握按一定顺序把喜欢的动物写具体的方法。
2.通过指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细致地说出一种自己喜欢的动物,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使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渗透爱护动物、保护动物的教育理念。
3.通过学生独立习作,培养创造能力,提高写作能力。
课前准备
1.《翠鸟》、《猫》课文动画、插图和录音。
2.学生准备喜欢动物的图片资料:照片或图画。
3.学生完成《我喜欢的动物调查表》。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引导审题。
1.同学们平时喜欢动物吗?说说你喜欢的动物叫什么名字?
2.让学生说自己喜欢的动物。
3.教师小结:刚才同学们说到,你喜欢在水中自由自在游动的金鱼,素有老鼠天敌之称的猫,善解人意的哈巴狗……今天我们的习作课要写的就是这些可爱的小动物。
3.引导学生审题,读懂习作提示:按一定顺序写出你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可以写它的外形、脾气、生活习性及和你之间发生的事情。写完以后多读几遍。认真修改不通顺、不清楚、写错字的地方。本习作的重点是围绕“喜欢”去写,写出真情实感。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是为了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明确习作任务,拓展习作思路。]
二、回顾《翠鸟》《猫》的写法,总结本次习作的写作方法。
1.多媒体课件展示《翠鸟》课文动画、插图、录音。学生看、听、想、说:课文是从哪些方面来写翠鸟的?(外形、声音、停歇、捕鱼和栖息地。)
2.多媒体课件展示《猫》课文动画、插图、录音。学生看、听、想、说:我们家的猫有什么特点?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我”喜欢“我们家的猫”?(性格古怪、淘气。)
3.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写小动物,要表达喜爱之情,可以用哪些方法?
4.根据交流,总结写法。
写小动物,表达喜爱之情有四种方法:一是描写它的外形特征;二是写它的生活习性;三是根据特点加以联想;四是直接抒情,渲染一种气氛,把自己的感情和小动物的描写融合在一起,从而引起读者的共鸣。用这种方法表达感情,更有感染力。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是为了唤起相关表象,加工习作材料,开拓学生习作思路。]
三、小组交流,师生互动,整理思路。
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出示准备好的动物图片,根据调查表内的材料,在小组内充分交流后,选出代表在全班交流:为什么喜欢这个动物朋友?它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它有哪些生活习性?你和它之间发生过哪些有趣的事情?
教师相机指点,引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介绍自己喜欢的动物。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是为了唤起:相关表象,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突出形象思维训练,进一步开拓学生的习作思路。]
四、自主习作,因材施教。
1.学生按照习作要求,参考《翠鸟》《猫》的写法,按一定的顺序写出自己喜欢的一种动物。
2.教师对班级的习作情况有的放矢地了解之后,因材施教,适时地对有困难的同学进行个别点拨与指导。对在当堂内完成习作初稿的学生给予表扬,有针对性地选择典型的习作引导评价、提高。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发挥创造力。]
五、评议修改习作。
1.小组内把自己的习作读给同学听,自评自赏,互评互赏。
评议标准:
(1)是否把内容按一定顺序写清楚。
(2)语句是否通顺、连贯,遣词造句是否贴切、准确。
(3)是否表达了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2.全班推选三至五篇优秀习作进行展评。
教师利用实物投影仪引导学生对习作进行口头修改补充。
3.学生把修改后的习作工整抄写在习作本上。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是让学生对习作进行二次加工,培养学生修改习作的能力。]
六、习作拓展延伸。
组织举办习作展、喜欢动物图片展,让学生在实际应用中获得习作的成功感。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是进一步激发学生的习作热情。]
[总评]
本教学设计反映出设计者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对作文教学改革的一些问题的深刻思考的结果。学生的习作过程,是运用自己的知识和能力的过程。也是情感积极参与的过程。设计主要有以下特点:
1.教师充分尊重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形成了新型的师生角色,从而有效提高了学生对学习的自主程度,促进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与发展,提高了学习效率与效果。
2.教学设计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自己解决“写什么、怎么写和如何改”的问题。使学生体验到自主学习和创造的乐趣。树立“我能写、我会写、我会改”的自信心,培养了学生的习作能力。
我妈妈在路边摊买了金鱼。它全身通红,鼓鼓的眼睛像小灯泡,尾巴像漂亮的小喇叭裙。
每天下午放学,我都会给小金鱼喂鱼食。我喂的时候会说:“小金鱼,吃吧!”小金鱼好像听懂了我说的话,纷纷游了上来。我把鱼食一点一点撒在水面上,小金鱼一边铲一边吃一边吐泡泡。
吃完喝完,小金鱼在水里游来游去。有时候,我会把一根手指伸进水里,它们就会游到石头后面。这就像和我玩捉迷藏。有时候,小金鱼探出头来看看危险是否已经过去,这很聪明。这时我也把手拿开了,可爱的小金鱼大胆安全的游了出来。
小鸡长着一身黄绒绒的毛,一对小眼睛,加上那竹叶似得爪子,凑成了可爱、美丽的小鸡。
刚来的小鸡很怕生。我给它们喂食,它不吃。我走了,回来的时候,食物一点也不剩了。我问妈妈,妈妈说:“可能小鸡刚来怕生。”所以,我慢慢和小鸡交上了朋友,我来它们照样吃食物。小鸡可爱吃虫子呢!它可帮我家大忙了!爷爷天天用手捉虫给小鸡,都不用撒农药了。看!小鸡就是“园丁”。每到秋季,我家的蔬菜总是大丰收!
这三只小螃蟹很有攻击性。有一次,两只小螃蟹为了繁衍后代,不顾以前的友情,展开了激烈的争斗。首先,双方都摆出一副满不在乎的姿态,企图麻痹对方。突然,一只小螃蟹突然袭击,用钳子夹住了对方。另一只螃蟹不甘示弱,钳住对方的钳子,开始了它的“反击”。突然“咔嚓”一声,一只强壮的小螃蟹折断了对手的一只钳子,但受伤的小螃蟹不服输,继续冲上去,狠狠地咬住了对方的腿。只听到又是“咔嚓”一声,钳子断了的小螃蟹咬断了另一边的一条腿,使得另一边走路不方便,但它还是和母螃蟹愉快地繁殖着。断腿的螃蟹见潮水没了,只好退出识趣,伤心地哭了。我赶紧把它提起来,放在另一个桶里疗伤。
几个月过去了,桶里又多了红色的流沙。我拿着放大镜仔细观察,哇!原来桶里有很多小螃蟹的时候我都不知道。我要把这些婴儿放回河里。
生活中,你一定见过很多动物,如天上的飞鸟、地上的爬虫、水里的游鱼、家里养的小猫和小狗等。你最喜欢哪种动物呢?这次习作我们就一起来写一写自己喜欢的动物。要写出动物的特点,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写完以后,多读几遍,修改自己不满意的地方。
【互动空间】
小豆豆:老师,我天天和小动物打交道,可就是写不好。怎样才能写好小动物呢?
老师:写小动物,关键是要善于观察。只有在观察细致的基础上,才能写好它们。观察一般从外形特征、活动特性、和动物之间发生的有趣的事情等几个方面有顺序地进行。
天天:我写的小动物好像小木偶,怎么让小动物在我的作文中变得活灵活现呢?
贝贝:我们可以通过外貌描写和动作描写让动物在纸上“活”起来。
老师:是的。每一种动物都有其独特的外形特征,我们要仔细观察,抓住其特点来写。如写小白兔的耳朵是长长的,眼睛是红色的。此外,还要通过描写小动物的活动,如小动物怎样觅食、嬉戏等,让小动物“动”起来,这样才能使读者形象地感受到小动物的特征,使文章更形象、生动。
佳乐:我们可以从小动物的动作、叫声中去体会、想象它们的“情绪”变化。
丽丽:恰当地运用拟人修辞,写出的小动物会更活泼可爱。
方方:为了体现自己和小动物之间的友好关系,我们还可以把自己与小动物之间发生的故事讲给大家听,让大家更喜欢它。
老师:大家说得太好了!写作时我们可以按照从外形到活动的顺序,有条理、有层次地观察和描写。首先要描写它的外形:头部、尾部、毛色、四肢是什么样的。然后再写它的生活习性:怎样吃东西、怎样嬉戏、睡觉、活动等。注意把自己的喜爱之情融在里面,也可以用简略的话直抒情感,还可以两种方法兼用。写完以后,多读几遍,将文章修改得更加精彩。
金金的全身金灿灿的,站在远处看像一个下山的太阳,走近一看像一个穿着红色泳衣的小女孩在水中游泳。金金的头好似一块披萨。它一直不眨眼睛,嘴一张一合,身体椭圆形的,身体的两侧有纹路,上面和下面有鱼鳞,尾巴在水里一摇一摆,两侧有十条纹路。
金金什么也不吃,只吃它的鱼食。每一次吃食物,它都是急急忙忙的,怕别的鱼来抢,它吃食的时候,都要观察四周。吃完了鱼食就迅速游到左上角躲起来,过了几天我在鱼缸里放了几块石头,它就天天躲在石头下面。
金金每次睡觉都在石头底下睡,每天都按时起床,一起就活蹦乱跳地游来游去。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跟作文打过交道吧,作文要求篇章结构完整,一定要避免无结尾作文的出现。你写作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我喜欢动物二年级作文300字3篇,欢迎大家分享。
我喜欢动物二年级作文300字 篇1我喜欢威武霸气的狮子,我喜欢洁白美丽的小白兔,我喜欢慢慢的小乌龟,但是,我更喜欢的是我家的小狗菲菲公主!
它长着一双圆溜溜的大眼睛,一个黑乎乎的大鼻子,别看它长的胖乎乎的,其实,它的四肢十分灵活哦!只要有人想抓它,它就会像闪电一般的速度逃走了!它高兴的时候,就会翘起它的小尾巴左右摇摆。它全身都是棕色的,显得格外漂亮哦!
它吃东西的时候总是先看周边有没有人,有人靠近它的时候,它会很凶的发出“哼哼哼”的声音,好像在说:“不准吃我的东西”!
它会玩捉迷藏和赛跑。玩捉迷藏的时候,妈妈先抱着它,不准它偷看,我就去躲起来,躲好了,妈妈就放菲菲来找我。因为它鼻子非常灵敏,一会儿就抓到我了!是不是很聪明呀?你们肯定会想,为什么狗还会玩捉迷藏呢?我来告诉你们吧!最先是妈妈抱着它来找我,后面它就会了!
和我跑步也是挺好玩的,只要妈妈发出:“预备,跑!”它就跟我一起比赛起来!
狗狗是我们人类最亲密的伙伴,我一个人在家的时候,都是菲菲陪着我!你爱它,它也能保护你的!我喜欢你,菲菲公主!
我喜欢动物二年级作文300字 篇2我家有一只顽皮的小兔。
我家的小兔叫“白雪”,它全身雪白雪白的,两只长长的耳时而竖起,时而垂下,两眼圆溜溜的,小嘴红红的,犹如樱桃般大小,四条腿上的爪子微尖。自从它来我家的第一天,我就对它爱不释手。它也非常淘气。
记得有一次,爸爸妈妈都去上班了,我和姐姐也去上学了,家里只有那只小白兔,小兔的笼子关得十分紧,我们料定“白雪”不会跑出去。没想到,等我们回来的时候,白雪已经不知去向了。我正心急火燎地找着它,终于,我们在爸爸的`床底下找到了它,它还在床底下拉了几泡尿、屎,可是,怎么让它出来呢?姐姐就学着它的叫声,总算把它弄出来了。我把它重新放回笼子里了。
这就是我们家的那只又好气,又好笑的小兔白雪,是不是很可爱呢?
我喜欢动物二年级作文300字 篇3我最喜欢的小动物有很多,有小猫,小猫和小鸭,可是,我最喜欢的动物就数小鸭了。
它的眼睛黑黑的,就像两颗银光闪闪的黑珍珠,它的鼻子扁扁的,上面有两颗像沙粒般的小孔。小鸭子总是身穿奶黄色的衣裳,肚子底下有一双红色的小脚蹼,走起路来大摇大摆,就像打过胜仗的将军似的神气!
小鸭子吃饭的时候可好笑了,因为它的脖子长的太长了,每次吃饭的时候都得先低头,夹几粒米饭,再把头伸的老高老高的。有时候,它饱了,它的肚子也会变胖,有时候它连走路也走地摇摇摆摆,像装了一个汤圆,逗得我哈哈大笑!
小鸭子吃饱饭就要去游泳,它天生就是游泳高手,别看它年纪小,它游起来速度可快了,它能在盆子里游十来圈,它总是把头埋在水里,东瞧西看真有趣!
关键词:二年级学生;数学教学;合作学习;方法;策略
小组合作学习是通过教师的积极引导,以学生为主体进行小组形式的分析讨论,从而达到解决问题、获得知识的目的。对于二年级学生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方法的探究是每一位教师的必修课,也是我们将重点解决的教学课题。现根据数学的教学实践经验和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对小组合作学习方法做出如下的分析讨论:
一、明确教学目标,紧密联系教材内容
小组合作学习要有目的性,不能盲目地进行,更不能为了完成学校要求的学习任务而进行,而应该有明确的目标,合理的分工,这样才能使合作学习有条不紊地进行,才能使学生的数学成绩有所提高。因此,在合作学习之前,教师应积极备课,充分理解教材内容,有效把握合作学习的核心。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绝对不能本末倒置,要密切联系教材内容,把握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不能偏离教学的目的和国家统一规定的教学标准。因此,教师在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时,要明确地分配给组长和组员一定的学习任务,这样能有效帮助合作学习有条不紊的实施。
二、优选教学内容,密切联系生活实际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其重点是理论联系实际,将生活中的经验与书本知识进行有效结合。对于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过程,教师应该尽可能选择社会小学生发展特点的讨论课题,并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全部教学内容都应该符合我国相关规定与标准。这样一来,对学生学习能力与积极性的提高都有激励作用。除此之外,对于小学阶段的孩子而言,要克服数学学科特有的抽象性,理论联系实际可以让教学活动更深刻、更直观、更易于理解。教学内容的难度应该适中。如果难度过高则会使讨论难以进行、学生面面相觑,从而产生畏难心理,起到与预计完全相反的作用,如果教师所选择的小组讨论内容过于简单,学生不仅不能对数学学习加以重视,更不能对讨论产生兴趣,否则无异于浪费时间。由此可见,选择小组讨论的具体内容的重要性。
三、及时指导,综合评价
小组学习效果的发挥,及时有效的指导是关键。只要保证小组合作学习正确发展方向的前提下,才能突破教学瓶颈,提升教学有效性。小组合作学习虽然是以学生为主体,但教师同样发挥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发挥引导作用帮助学生。引导学生的讨论过程不偏离教材内容的标准。及时地对小组讨论的过程作出综合的评价,使学生及时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加以改正,同时鼓励学生,指出他们存在的优点和讨论合作中的可取之处,还可以通过发小红花或者是其他奖励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意识。在分析评价过程中应综合地进行总结,切不可断章取义,更不能以偏概全,要注重学生德、智、体、美、劳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这是开展小组讨论的核心内容。将学生与老师的作用有效结合,才能够将小组学习的效果发挥到极致,进而提升小学生数学的学习能力,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
以上为笔者根据数学教学方法和小学数学的问题现状所总结的关于小组合作学习方法的探究。有目的、有计划、有方法的组织小组学习是提高数学成绩的一剂良药。教师要掌握正确的教學方法,积极引导、对症下药,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刘兼,孙晓天.数学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作者单位 四川省宜宾市江北实验小学校)
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我买回几条小金鱼,它真可爱,我看着那鼓鼓的眼睛,圆圆的小嘴儿,胖胖的身子,它让我爱不释手。这些金鱼的尾巴像小扇子,它们自由自在地在水里游荡。小金鱼穿着各式各样的“衣裳”,有红的、白的、黑的、橙色的还有黑白相间的。
我正仔细看小金鱼如何自由自在地游时,可令我失望的是小金鱼却不如在宠物店里游的那么欢快了,似乎不太满意它的新家。过了一会,我洒了一些鱼食缸里,它们熟悉了环境似的,又聚合在一起摇头摆尾尽情地游着。小金鱼三五成群地结伴游玩,一会儿游来游去,一会儿挤在一起,好像在窃窃私语地说着什么呢!
小金鱼有时高兴就漾起水花撒在地上;有时难过就慢悠悠地游,好像在流泪。到了晚上,我发现金鱼真的如同书上所说鱼是睁着眼睛睡觉的,而且小金鱼一但没了尾巴就会失去平衡。
世界上的动物很多,有的我们很熟悉,因为它们就生活在我们身边;有的我们很陌生,因为它们离我们很遥远。动物的形态各种各样,大小不一,有的是庞然大物,有的则小巧玲珑。作文要求我们写“小”动物,写“自己喜欢的”小动物。要选熟悉的写,只有熟悉它,了解它,喜欢它,我们才有话可写。
怎样才能写好动物呢?
第一、按顺序,写外形
动笔前,先仔细观察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再把它的外形讲给同伴听,说一说,自己观察了哪种小动物,它的外形有什么特点。
写外形时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描写,一般是从头到尾或从上到下,也可以先整体后局部,比如:皮毛——眼睛——四肢——尾巴。写外形不必面面俱到,不必每个部位都细致描写,抓住最具特色的几个部位重点介绍就行了,比如,小兔的长耳朵、三瓣嘴;小猫会说话的眼睛、翘胡须等。
第二、抓特点,写习性
先说说小动物最爱吃什么,它怎样吃的,它的脾气、活动情况怎样,你和它之间有没有什么故事。
写生活习性时,要抓特点,也要有条理,比如:进食——嬉戏——休息,也可以采用先总述后分述的表达方式,先概括地写动物的脾气,再从几个方面具体描述。
有条理地将小动物外形、生活习性方面的特点描写出来,才能将一个活泼可爱的小动物形象展现在读者面前。
第三、表达真情实感
它的皮肤白白的,就像天上白白的小云朵;它有一对水汪汪的眼睛,它还有鲜红的鼻子,好像一个小樱桃;它的嘴巴好像一个小月亮。
以前,我买了一只茶杯狗,我给它取名叫小月。每次它饿了的时候,都会叫我把杯子拿下来,把狗粮放进杯子里,每天四次,前三次每次十克,最后一次三克。每天它吃完一次,都会来找我一起玩;它每次脏了的时候,我会都帮它把水放好,把它抱到脸盆里洗澡;我写作业的时候,它总想看我写作业。
在我看来,人们只有一视同仁地坚持要英国结束在印度不受欢迎的统治,才能去谴责发生在波兰、南斯拉夫等国的犯罪。我属于左派,因而必须在左派内部工作,尽管我十分憎恨俄罗斯的极权主义及其在我们国家的恶劣影响。(奥威尔:《致阿索尔女公爵》)
《动物农场》是奥威尔的代表作,现在已被译成六十多种文字,销量超过四千万册。出版前,他就担心,此书可能正中保守派的下怀。情况果然如此。它的出版,立刻引起了丘吉尔的极大兴趣,英国女王也马上派人买书。
这本书,很敏感。冷战时期,英美夸,苏联骂,骂和夸,都是拿它当“反共宣言”。一九五一至一九五四年,英国人改编,美国中央情报局掏钱,拍成动画片《动物农场》,故事的结尾被篡改:“人猪大团圆”,人去掉,光剩猪,完全变味儿。冷战氛围下的阅读趣味,决定了奥威尔的命运。他是被保守主义捧起来的。
苏联和前东欧,还有咱们中国,大家初读此书,都很震撼。很多人都问自己:他怎么比我们还理解我们。正因为有强烈共鸣,读者很容易相信,甚至比西方读者更容易相信,这是一部反苏反共的右翼作品。
但他们读错了,不管有意无意,他们只是读出了他们想听的东西,而不是奥威尔想说的东西。
一、奥威尔是左翼
欲知民主,先知左右。传统意义上的右翼是西方议会中的保守派,左翼是西方议会中的民主派和激进派。右翼多半和遗老遗少、王公贵族和宗教势力有关,而左翼则代表新兴势力,如各种民主派、社会主义和无政府主义。自由主义,夹处激进、保守之间,往往是中间派。种族主义和法西斯主义是极右翼,托派和无政府主义是极左翼。这是大致的划分,情况经常变。现在,左右两翼不断分化,有所谓新左新右。很多玩经济、玩选举、玩战争的,都是右翼的变种。很多玩理论、玩环保、玩人权的(还有后殖民主义、东方主义、女权、同性恋等等),都是左翼的变种。现在的左翼,避实就虚,避重就轻,一盘散沙,经常往右转。
奥威尔的立场是左翼民主派的社会主义,他既恨德国的法西斯主义,又恨苏联的斯大林主义。英国的保守派,他也反对。
阅读此书,知人论世很重要。
乔治·奥威尔(George Orwell,一九○三—— 一九五○)是英国左翼作家。他的特点是痛恨暴政,同情弱者。他始终同情劳苦大众和被压迫民族,对英国式的傲慢与偏见有深刻反省。他既反对英国的资本主义和德国的法西斯主义,也反对苏联的斯大林主义。可惜,现在的读者只记住了他的最后一反,却忘记了他的初衷:他是为反对资本主义和法西斯主义才批判斯大林主义,批判斯大林主义是为了捍卫社会主义。他理解的社会主义,是为被压迫者和受害者说话。
奥威尔是个瘦骨嶙峋,腼腆敏感,喜欢自讨苦吃,喜欢冷眼旁观,为生活写作,为写作生活的人。临死前,他立下遗嘱:死后不要给他写传记。为什么不要?因为他很重视生活体验,也很追求文字完美。既要真,也要美。他的小说,大多取自亲身经历。但他对自己的生活很不满意(“我这辈子大部分时间过得很糟糕”),绝不想自其丑(“自传只有在披露了某些丢脸之事时才可信”)。他追求的真是一种夸张的逼真,既有写实性,又有文学性,亦真亦幻。他宁愿把他的书当自己的传记。
他的早期作品,本身就是自传或半自传性的东西。《缅甸岁月》(一九三四)是取自他在缅甸当警察的经历。他对英国在印缅地区的统治充满负罪感,因此辞职不干,放弃优厚的薪水,立志当作家。回到英国后,他深入社会底层,当了流浪汉。《巴黎伦敦落魄记》(一九三三)就是写他和流浪汉、乞丐、罪犯、娼妓相处的“赤贫之乐”。《牧师的女儿》(一九三五)和《保持叶兰茂盛》(一九三六)是他在伦敦当中学老师和书店店员时所写,主题是“穷”,大写金钱的压力。最后,他还到英国北部调查煤矿工人的生活,写成《通往威冈码头之路》(一九三七)。他在大英帝国治下的殖民地生活过,在英国社会的底层生活过,目睹大萧条下的社会贫困,使他从一个无政府主义者变成一个社会主义者。起码在感情上,他是个社会主义者。
他的书就是他的传记。这个人很复杂,也很简单。
第一,他不是理论家,只是文学家,按他自己的说法是政治文学家。他从不讳言自己的政治立场,宣称自己的文学是纯文学。虽然,在《一九八四》中,他也使用过当下时髦的“做爱解构政治”的手法(“腰部以下的叛逆”),但他绝不把这叫做“纯文学”,像港台的文学评论家那样。通常所谓的“奥威尔风格”就是政治与文学的完美结合。他是凭生活经验和直接感受,用最简洁明快的语言说出大实话的人,并不在乎读者的好恶。这种语言很有穿透力,有所谓“窗玻璃”之誉。
第二,他是左翼,但不是共产党员。左翼派别很多,大致有三种:社会民主主义、共产主义和无政府主义。有人说他是托派分子,不对;说他是无政府主义者,也不对。他是无党派的社会主义者。要说接近,也是社会民主主义。他是英国独立工党的支持者,是接近工党立场的社会主义者。当时,左翼走红,入党很时髦。特别是法国和意大利,多少大学者、大文学家、大艺术家,纷纷加入共产党。共产党是左翼中流,但左翼不等于共产党。他对追随苏共的左翼,总是冷嘲热讽,是个非常孤立的人。
第三,他只活了四十六岁,生当二十世纪上半叶。第一次世界大战,他还小。第二次世界大战打完,一九五○年,他就走了。他是个前冷战时期的人物。真正的冷战,他只看到个头。但他预言了冷战时期。他的影响,生前不如身后。当时的右翼,有普通右翼(如英国的保守党)和极右翼(如德、意法西斯和西班牙的佛朗哥)。他不属于这个阵营。他骂苏联,是骂苏联变质,勾结英国保守党,跟德国和日本示好,背叛本国革命、出卖他国革命(如出卖西班牙革命),不是骂社会主义。
他是左翼,不是右翼,这点毫无疑问。
二、当左翼,不容易
奥威尔的书,是左翼批左翼。左翼批左翼,右翼当然高兴。但他毕竟是左翼。
革命是件高尚的事,也是件残酷的事。鲁迅译过《毁灭》。他早就讲过,革命都是沾血带污。
当左翼,不容易。穷人,没钱,没文化,没有军事训练和政治经验,相当激进,相当暴烈,不怕凶,就怕穷。左翼知识分子相反,最怕最怕,是个人不自由,还有破坏文化(海涅和杰克·伦敦都有这种恐惧)。他们和穷人闹革命,难免格格不入。这是左翼的最大困惑。
历史上的造反起义,经常都是腹背受敌,前怕狼,后怕虎,“杀敌一千,自杀三千”,很多人都死在自己人的手里。参加革命,这也是考验。
奥威尔曾向往革命,但革命对他很遥远。在英国这样的国家,在美国这样的国家,远离欧洲大陆,远离真正的革命,要想体会革命,难。
但奥威尔的时代,正是战争与革命的时代,整个欧洲,到处充满火药味。他还是体验过革命。
西班牙内战是二次大战的序幕,也是欧洲各派政治势力殊死搏斗的缩影。即使最保守的估计,也是死了五十多万人。这是二次大战的彩排。右翼背后有德、意法西斯,左翼背后有苏联,英、美看热闹。这场战争,不仅包括左右翼之间的斗争,也包括左翼内部的斗争。
一九三七年,奥威尔投身西班牙内战,站在共和军一方,同法西斯作战(海明威和白求恩也参加了)。他本以为,战争会带来伟大的社会变革,但结果却是一场悲剧。革命被革命出卖,自己人杀自己人,输掉了这场战争。
当时的左翼,主流是苏共支持的共和派。他想加入国际纵队的正规军,被拒绝,因而参加马统工党(POUM)领导下的民兵组织。可怜的奥威尔,他吃过法西斯的枪子,却被当做托派同情者,被苏共下令追杀。为了讨好英、美,马统工党被苏共取缔和追杀。他的很多战友被关被杀,自己是死里逃生。他的《向加泰罗尼亚致敬》(一九三八)就是写这一段。
他目睹了左翼杀左翼的残酷场面,体会了自己人背后开枪的滋味。这是他一生最大的心理创伤。他没到过苏联,但体会过自己人杀自己人。
我们的前辈,有类似经历。
一九六六年冬,在大别山区,有位解甲归田的老红军跟我讲过鄂豫皖苏区的肃反。我还记得,他是坐在一间黑咕隆咚的老屋中,烧树墩取暖,满屋都是烟,什么都看不清。我第一次听说,那么多的革命者都是死在革命的刀下。
这两年,我到湖北监利县和洪湖市跑过,调查湘鄂西苏区的四次肃反。我到过当年杀害红军将士的地点,参观过当地的博物馆。展馆中陈放着地下出土的遗物:纽扣、绳索、手铐和银元。那里有长长的烈士名单:段德昌、段玉林、王鹤、王一鸣、孙德清、旷继勋、柳直荀、李剑如……红六军和红三军的将领,几乎所有,全被夏曦他们杀掉了(旷继勋是在长征途中被张国焘杀害)。
在洪湖市的瞿家湾,我看到了段德昌的烈士证。他是洪湖苏区的创始人,却惨死于自己人的手里。证书是一九五二年八月三日毛泽东签发,“中央字零零零壹号”,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个烈士证:
查段德昌同志在革命斗争中光荣牺牲,丰功伟绩永垂不朽……
“革命”加在“烈士”前面,二字很沉重。
三、革命的悲剧
一九三八至一九三九年,奥威尔在摩洛哥养病,写成《上来透口气》。他很压抑,怀念过去(童年时代的英国),不满现在,预感到战争即将来临,对未来充满恐惧。
第二次世界大战(一九三九—— 一九四五),是当时的“三国演义”。英美、苏联和德国是世界的三极,就像中国的抗战,国民党、共产党和日本,也是三极。三极变两极,都是敌人之中选朋友。这就是政治。
奥威尔的选择是什么?
最初,奥威尔是个和平主义者,不希望英、德交战,然而,战争一爆发,他立刻成了一个爱国主义者,反抗纳粹没商量。
战争期间,奥威尔在英国广播公司(BBC)的东方部工作,服务于英国的战时宣传。这期间,他写过不少评论和随笔。有人说,他的文章比书更漂亮。战争结束前,一九四三年十一月至一九四四年二月,他写了《动物农场》。
这本书,说出了作者最深的忧虑。
奥威尔相信,自由资本主义已经到了末日,但法西斯主义不是出路,苏联的极权主义也不是出路。他害怕,德国战败后,左翼风潮席卷欧洲,苏联模式将控制世界。尽管很多左翼人士认为,他不应该在苏军攻克柏林取得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时刻出版此书(此书出版于一九四五年八月,德国投降在一九四五年五月);英国有战时的媒体管制,他们顾及与苏联的同盟关系,也给他施压。但他却说,恰恰是这一时刻,他要警告大家。
作者的寓言,为我们揭露了苏联变质的全过程。
这一过程是围绕着“七戒”的改变。
什么是“七戒”?请看小说第二章:
一曰“凡用两条腿走路的都是敌人”,二曰“凡用四条腿走路或者有翅膀的都是朋友”,三曰“一切动物都不许穿衣裳”,四曰“一切动物都不许睡床铺”,五曰“一切动物都不许喝酒”,六曰“一切动物都不许杀害其他动物”,七曰“所有动物都是平等的”。
头两条,很关键。动物中的傻瓜,背不下这两条,雪球把它简化为“四条腿好,两条腿坏”。最后,这两条被修正成“四条腿好,两条腿更好”(第十章)。
第三至第五条,动物为了防止部分动物搞特殊化,宁肯拒绝人类的遗产。但奶牛的乳房涨了、树上的苹果熟了怎么办?总得有人吃喝。猪不但霸占了牛奶和苹果,还搬进琼斯的豪宅,睡在琼斯的床上,穿琼斯夫妇留下的衣裳,甚至在留给动物老同志养老的专用牧地上种大麦,准备酿酒,还到人类的农场买酒,自个儿偷着喝。他们把第四条改成“任何动物不许在铺被单的床上睡觉”(第六章),把第五条改成“一切动物都不许喝酒过量”(第八章)。
第六条,禁止动物杀害动物,也被改成“一切动物都不许无缘无故杀害其他动物”(第八章)。
第七条,所有动物平等,也被改成“所有动物都是平等的,但有些动物比其他动物更平等”(第十章)。
小说开头,老少校说,人类剥削动物,压迫动物,不合理,动物要翻身,造反是唯一出路。他的说法很合理。
但问题是,他们赶走人类,人类的遗产将如何处置?如果同人决裂,岂不是又回到了畜牲?如果同自己决裂,又由谁来当畜牲(不管本国,还是他国,总得有人当畜牲)?
所以,造反的结果是,只有一部分动物先富起来。革命把猪变成人,其他动物还是过着悲惨的生活。
读《动物农场》,要看一头一尾,特别是结尾。
小说结尾,动物与人类握手言欢,这是悲剧还是喜剧?
答案很清楚,这是悲剧。
四、奥威尔的恐惧
《一九八四》和《动物农场》是什么关系?附带说一下。
《一九八四》是《动物农场》的续作。“一九八四”是把一九四八年的“四八”倒过来读,即从我出生那一年,展望三四十年后的情景。他所预言的时代恰恰就是我们这一代人亲身经历的时代,即所谓冷战时期。冷战时期,欧美是围剿的一方,苏联、中国是被围剿的一方。
很多社会主义国家的人读这本书,都会有一种自然而然的联想,觉得这就是早期的《古拉格群岛》。他们更喜欢《一九八四》,以为此书后出,更能代表奥威尔的思想,故事还是讽刺苏联,这个理解并不对。
很多奥威尔的评论家都认为,从文学角度讲,此书不如《动物农场》。奥威尔本人也承认,过度渲染折磨场景,是此书的缺点。
《一九八四》分三部分,从真理部到旧货铺到友爱部,写的是无奈—做爱—出卖。我印象最深是第二部的最后一章。这章的短歌,非常感伤,掩卷遐思,总是盘旋在心头。
事实上,奥威尔的恐惧是从《动物农场》发端,问题集中在动物农场。《一九八四》只是其恐惧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放大。他的害怕,当然和苏联有关,但故事的场景却不在苏联,而在英国。他害怕的是苏联模式席卷欧美,英国工党和其他社会主义政党也染上这种病,引起整个欧洲乃至全球的极权化(即右翼所谓的“赤化”),他的祖国也不能幸免。
奥威尔在《一九八四》中采用的不是寓言,而是预言(很多作家都想象过未来的强权社会,如杰克·伦敦的《铁蹄》,奥威尔只是其中之一),恐怖气氛很突出,读起来令人压抑。《动物农场》是写苏联,《一九八四》是写英国和以英国为叙事中心的整个世界。
故事把一九八四至 一九九四年的世界分成三个超级大国——欧亚国、大洋国和东亚国。欧亚国是俄国(苏联)吞并欧洲的结果,范围是欧亚大陆的整个北部,一九八四年时已经存在。与它并存的大洋国是美国吞并英国和大英帝国殖民地的结果,范围是南北美、英伦三岛、大洋洲和南部非洲。东亚国是“又经过十年混战以后出现的”,比前两个超级大国要晚十年,范围是中国、日本、蒙古和东南亚。北非、西亚、中亚和南亚是争夺地带。
这三个国家,都有核武器,拉一派打一派,彼此冲突不断,但并不真打,只是成心折磨这个可怜的世界。这是写什么?这是写冷战。
奥威尔笔下的大洋国,是由“英社”(Ingsoc,意思是“英格兰社会主义”)控制的极权国家。它的权力机构下设四个部:真理部管宣传,仁爱部管司法,和平部管军事,富足部管经济。党的口号全是指鹿为马:战争即和平,自由即奴役,无知即力量。
这个社会是金字塔结构,顶端坐着的是老大哥(Big Brother,简称BB,不可理解为我们常说的“苏联老大哥”),老大哥下面是核心党,核心党下面是外围党,外围党下面是无产者。
原书说,上等人(核心党)也可能被中等人(外围党)赶走,中等人有可能变成“新的上等人”,但受苦的永远是下等人。作者是站在下等人一边。
他批判大国之间的冷战(“战争即和平”),批判种族歧视、等级特权和不平等(“自由即奴役”),批判用谎言篡改历史(“无知即力量”)。他不相信“党”,无论是核心党,还是外围党,但他相信“未来属于无产者”,“希望在无产者身上”。“无产者”的概念,是他的道义所在——尽管在他死后,英国的“无产者”已经面目全非,对其他国家的人民来说,他们也成了“上等人”,战争与革命,工业与污染,动乱与贫穷,全都送到了落后地区,但“下等人”的概念,还是到处存在。
即使在《一九八四》中,奥威尔反对的也不是社会主义,而是他痛恨的伪社会主义。
“他们说时间能治愈一切创伤/他们说你总能把它忘得精光/但是这些年来的笑容和泪痕/却仍使我心痛像刀割一样。”
“鸟儿歌唱,无产者歌唱,但党却不歌唱。”
在奥威尔的感伤词句中,我们看到的是“那个结实的不可打垮的身影”——在全世界各地。
“他们的觉醒终有一天会来到。可能要等一千年。”
难道我们还没有读出他心中的“社会主义”吗?
奥威尔的预言,有些是对的,比如美、苏称霸的两极世界,还有年代稍晚的东亚崛起(他在世时已略见端倪),但有些并不如此,比如苏联吞并欧洲,英、美成为苏联式的国家。他说,他并不相信,小说中的社会一定会到来;这部小说的地点放在英国,只是为了强调英语民族并不先天优越,同样可能面临极权主义的威胁。
大洋国究竟像谁?左翼、右翼有争论,有趣的是,很多左翼都认为,这明明就是自己的国家。更何况,先富的“上等人”欺负后富的“下等人”,还是以富国为源头。
这里有趣的是,故事反复提到“电屏”,也就是老大哥监视整个社会的那个无所不在的设备。这个发明,现在使用很普遍。监视器、摄像头,哪儿哪儿都安——除了厕所(有人甚至提议,特殊情况也可安,比如有人在厕所里交换毒品,经公安部门批准),特别是在“自由世界”,特别是在反恐战争愈演愈烈的现在。
学者多已指出,奥威尔是把他在BBC的工作经历写进了这部小说。他很清楚,战争宣传总是充满谎言(后来的冷战也不例外),他想讲真话。故事中的真理部,原型是什么?很多读者想不到,其实就是BBC的东方部。那是一个蜂窝式的办公场所。BBC的名称本身,也使我联想,它就是老大哥(BB)的公司(C)。
福柯曾把“监视”当做“规训”(社会对人的强制驯化)的一环。老板监视员工,校长监视教员,警察监视犯罪分子嫌疑人,“电屏”很有用。反过来,不可能。反恐提高了“电屏”的地位。
工程,可以用直升机监视。天上还有卫星,可以监视一切。有人吹,卫星可以看见地面上的一张报纸。还有臭名昭著的麦卡锡时代,那时的窃听,也转回来了。对恐怖分子可不可以拷打,也被布什拿出来讨论(其实已经用了,据说“很有用”)。
说起办公室,我会想起托夫勒。上世纪八十年代,各单位组织大家学《第三次浪潮》。老托说,革命是工业时代的产物,变成古董。我们已进入信息时代,技术万能。不但革命不可能,就连足球也将消亡,你回你的花果山,我回我的高老庄——全都散伙。当时,有个朋友办了份报纸。我问他,你们的办公地点在哪里?他说,哎呀!你真老土,连这都不知道,人家托夫勒说了,有了电脑,就不用上班。现在怎么样?电脑倒是有了,更得上班。都不上班,老板怎么当?
即使民主社会,民主也不是至高无上。国家,上有上帝,下有老板。老板可以世袭,有如君主。
打卡,格子间加电脑,这是标准的办公场所。
我们是这样“走向未来”(当时有套丛书叫这个名)。
五、创作灵感:小孩和马
一九四七年三月,奥威尔为《动物农场》的乌克兰文版写了个序言。他向俄语读者讲了自己的经历,讲了自己的政治立场,讲了此书的创作缘起。
第一,他说,他是一个社会主义者。这不是出于什么理论上的考虑,而是出于自己的亲身经历,出于对被压迫人民的同情。他是目睹了缅甸的殖民地生活才痛恨帝国主义,目睹了英国北部矿工的困苦无告才拥护社会主义。当时,他还没有明确的政治观点。
第二,他说,他反对苏联的极权主义,也不是无中生有,而是出于自己的亲身经历。他在西班牙内战中是被苏共当托派分子追杀,很多朋友被关押和枪决,罪名是与法西斯主义者共谋。这一大搜捕与苏联国内的大清洗是同时发生,是大清洗的补充。当时,苏共是左翼中流,很多知识分子都相信苏共的谎言,他认为,作为幸存者,他必须揭露这类谎言。
第三,他说,他从没有去过俄罗斯,他对苏联的了解是通过书报的介绍,仅仅是个旁观者。“即使我有这力量,我也不想干涉苏联内部事务:我不会仅仅因为斯大林和他的同事的野蛮和不民主的手段而谴责他们,很有可能,即使有最好的用心,在当时当地的情况下,他们恐怕也只能如此行事”(最后这段话,值得玩味)。
奥威尔说,“在过去十年中,我一直坚信,如果我们要振兴社会主义运动,打破苏联神话是必要的”。他从西班牙回到英国,一直想用一个故事来实现这一目的。有一天,在他居住的乡间(沃灵顿),他“看到一个男孩,大概十岁,赶着一匹拉车的大马在一条狭窄的小道上走,那匹马一想转弯,那孩子就用鞭子抽它,这使我想起,如果这些牲口知道它们自己的力量,我们就无法控制它们,人类剥削牲口就像富人剥削无产阶级一样”。
很多年前,我也想过这类问题,买过点讲动物的书,想写《畜牲人类学》。我觉得,古今统治术,全靠驯化——人类驯化人类。基于生物学原理的奴隶制和种姓制,并不纯粹是古代的事情。正如共产主义可以回溯到原始社会,整个人类文明也可追到奴隶制。从此,人和人的差别,要比人和动物的差别还大。这是真正的分岔口(美洲,晚到十九世纪末才废奴。印度,至今仍有种姓)。
《动物农场》是以动物与人类决裂始,动物与人类和解终。在这篇序言的结尾,奥威尔特别指出:“许多读者在读完本书之后可能有这样的印象:它以猪和人的完全修好收场。这不是我的原意;相反,我原来是要在一种很不谐和的高音符上结束,因为我是在德黑兰会议以后马上写的,大家都认为该会议为苏联和西方建立了可能范围内最好的关系。我个人并不认为这种良好关系会维持很久,而事实证明,我没有错到哪里去……”
在奥威尔的笔下,“和解”并不是好词。
二次大战前,苏联为了向英、美示好,宁肯放弃西班牙革命;为了自身的安全,也曾修好德、日。二次大战后,苏联和英、美瓜分世界,也与它的安全战略有关。
这些都受到奥威尔的谴责,让他觉得,和帝国主义没两样。
但是,如果我们从苏联的角度考虑一下,苏联不这么办,又有什么选择?
弱肉强食:强者欺人,不强被人欺,是列强的游戏规则。
不被人欺,也不欺负人,难。
六、矛盾的奥威尔
很多左派,都是叶公好龙,既盼望革命又害怕革命,既同情受压迫的劳苦大众,又害怕他们的愚昧和暴烈。更何况,他们面对的政治环境,往往都是“洪洞县里无好人”。
上面说过,奥威尔生活的时代,有三股政治势力,资本主义(或帝国主义)、法西斯主义和社会主义。落实到国家,就是英美、德国和苏联。它们都是互相利用,互相拆台,握手翻脸随时来。
反对决定立场:有些人,因为苏联发生了斯大林的大清洗,宁肯和法西斯主义合作;有些人,因为害怕法西斯主义暴政,也不去谴责苏联的不义。只有奥威尔说,他都反对。
奥威尔的早年,一九二二至 一九三七年,主要是痛恨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特别是大英帝国的殖民主义。一九三七年,他参加西班牙内战,回国后为英国广播电台服务,则是反抗法西斯主义。一九四五年,同盟国的反法西斯战争即将结束,他又害怕极权主义会控制世界。
他是个“三反分子”,什么都反。但他所反,互相都反,主要矛盾里面有主要矛盾方面,你到底以哪个为主?毋庸讳言,奥威尔的晚年,他的心病,主要是苏联的极权主义,确切地说,是斯大林主义。
斯大林主义吓跑了西方的左翼。
奥威尔辞世前,曾出过一个“黑名单事件”。他有一位女友,西莉娅·佩吉,在英国外交部的情报研究处(IRD)工作。这个部门设立于一九四八年,目标是全球性的反苏反共宣传。一九四九年三月,情报研究处派西莉娅看望奥威尔,想请他为他们写东西或推荐他人写东西。他有个笔记本,上面有一百三十五个人的名字,包括演员、记者和作家。他向西莉娅提供了其中的三十五个人(其中有卓别林、萧伯纳等人),说明哪些人是共产党的同路人或支持者,“不应被委以宣传之任”。一九九一年,这个名单被部分公布,引起很大争议。有人指责他是告密者,也有人替他辩解,说他只是不同意请这些人写东西,并没有叫当局抓这些人。
不管怎么说,我们还是可以看出,奥威尔的天平毕竟是倾向于英、美,他很难掩饰自己对苏共的恐惧。这是后来左翼纷纷向右转的原因(注意:现在的西方左翼,在很多问题上比右翼还右)。
在《动物农场》的乌克兰文版的序言中,他把苏联和英国做了对比。他说:
英国并不是完全民主的。它也是个资本主义国家,存在着极大的阶级特权和(即使在现在,在一场可能使人人平等的战争之后)极大的贫富悬殊。但是尽管如此,它还是一个人民生活了好几百年而没有发生内战的国家,法律相对来说是公正的,官方的新闻和统计数字可以几乎一概信任,最后,但同样重要的是,持有和发表少数派意见并不会带来生命的危险。在这样的气氛中,像集中营、大规模强制迁移、未经审判就逮捕、新闻检查等事情,普通人是没有真正了解的……
奥威尔是个社会主义者,但在他的价值体系中,自由和民主压倒了一切。我在前面已经提到,他是个民主社会主义者。
他反对法西斯主义,西方主流社会也反;他反对极权主义,西方主流社会也反。自由民主是欧洲走出中世纪反教权、反君权的产物,这是西方主流社会的核心价值观,也是社会主义的历史遗产。苏联抛弃这份遗产,他无法接受。
那么,他又怎样区别于他反对的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呢?
【关于我喜欢动物二年级作文】推荐阅读:
一年级小作文我喜欢的动物10-24
关于喜欢什么的作文:我喜欢07-05
小狗是我喜欢的动物作文10-29
期末作文:我喜欢的小动物06-09
我喜欢的动物朋友作文200字06-25
我喜欢的动物的作文300字06-28
描写动物作文:我喜欢的小螃蟹10-13
小学我喜欢的小动物作文200字06-07
我喜欢的动物作文:我家的小白兔09-28
我喜欢的一种动物作文_四单元作文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