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阅读与写作一体化教学训练模式研究(共10篇)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及意义
新《语文课程标准》把培养教育学生的人文素养放在语文教育首位,主张语文教学要体现问题意识、个性化学习、主体性学习,开放性教学,建构性教学,为主体性发展指明了方向。它在“阅读与鉴赏”方面,提出要注重“个性化的阅读”、“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发展“想像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而针对“表达与交流”,则倡导“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针对不同情境,学会运用各种表达方式,完善语言表达能力,尤其对于作文,“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新课标强调不但要重视学习的结果,而且要重视学习的过程,要研究和关注学生在什么样的过程中,用什么样的方法进行学习,给学生学习的自主权。那就要让学生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内化知识,在自主写作的过程中发挥创造性思维。功利性的阅读教学严重制约了阅读本身应有的自主性和多样性,学生自身在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会、见解以及感情态度得不到重视,学习过程中只有被动的接受,理解、表达的能力逐步退化,而作为表达能力的重点的写作教学的突出弊端之一也在于压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条条框框,自然让学生缺乏“写”的欲望和能力,这样的教学不仅使学生丧失了独立学习的能力,而且熄灭了探索的动力与兴趣,最终扼杀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读写教学日渐倾向应试需求的情况下,学生总体阅读积累不够,阅读经验浮浅直接影响了表达水平特别是作文能力,所以学生需要不断地通过阅读获得间接经验,进行知识积累,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并全面打通提高写作能力的路径,因此研究“高中语文读写一体化”这一课题是尊重学生这一学习主体,以人为本,全体发展的需要,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针对以上情况,本课题就是要关注学生读写的现状,找到读写结合的契合点,探索学生读写能力的发展方向,研究读写结合的最优方法,帮助学生彻底改善读写质量,从而全方位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使语文教学真正地适应新课程提出的学生个体发展的要求。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现代信息论指出,阅读过程是一个信息获取的过程,而表达是一个信息输出的过程。研究读写一体化,就是旨在寻找有机整合两种能力的科学有效的途径与方法。它的科学性体现在它符合客观认知规律,呈现为一种互补渐进的过程。
2.根据现代阅读认知理论,读者通过阅读使自己的知识储备产生与获得的知识趋同和趋异两种结果,它们分别促使读者的认知结构更趋牢固或形成更高级的认知结构;而依据相同要素说的关于学习情境和迁移情境相互关系的理论,也能得出相似的结论。这对我们顺利找到并把握读写二元的结合处,科学安排读写教学和训练有很好的理论支持。
3.主体学生观则认为,学习不仅仅是一个认识过程,还是学生主动探索,学为所用的过程。苏霍姆林斯基说:“在我看来,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知识去获取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之所在。”对于读写一体化来说,读无疑是“学”的过程,而写则是“用”的过程。语文里的读与写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能截然分开的。
三、课题界定
读写一体化是以系统科学中的整体性理论为指导,以听说读写互载、互为、互动为主旋律,以“读写一体化”为核心构建的一体化语文教育观。它是以我国古今读写结合的理论与经验为借鉴,对操作层面的读写结合作出一种扬弃与整合而发展成的一种全新意义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
读写一体化概念认为,文章是人们对客观事物认识的产物,也是客观事物呈现的载体。我们倡导用听说读写互载、互为、互动的理念,强化读写一体化意识,用一体化读写的方式、方法,重新整合两者关系。更重要的是,作为一种教学思想、教学理念,读写一体化从工具式的训练型教学走向依靠学生的主体性学习,将成为研究性学习的一种重要活动方式。
四、研究目标
通过课题实验,预期达到以下几个目标:
(1)探索质疑,能动发展
探索质疑指培养学生的读书能力,使其爱读书,善读书。学生通过阅读文本,赏析文本,从文本中吸取营养,懂得吸取营养的方法和途径,并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能动发展指通过读写一体的训练,由首先培养自己带有较强的目标意识进行阅读欣赏、写作技巧分析、处理各种现存的语言信息,并作相关的表达训练进行强化,进而发展到主动自觉地将读的过程转换为写的过程。
(2)展示个性,创新发展
语文读写一体化教学要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在日常生活和以往各种形式的学习中已经形成了有关的知识经验,他们对任何事情都有自己的看法,但由于经验背景的差异的不可避免,学生对问题的看法和理解也是千差万别的,而这些差异本身就是一种宝贵的现象资源。正是由于这些差异的存在,才有了探讨的空间,在探讨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或亮点,并以此为据引导学生丰富或调整自己的认识。
五、研究的内容
本课题研究的主题,就是依托新课程教学理论的支撑,探索有别于传统教学读写分离状况的读写结合的新模式,紧紧围绕“一体化”的理念,科学、系统、合理地设计、实现读写互补互促的关系,在实践中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教师的主导性和授受的互动性,并且在实验活动中印证、确立相关的理念。具体为:
1、设计系列读写教学训练的目标和计划
2、探索构建读写一体化课堂教学模式
3、科学设置课外阅读的定量定性指标,并订立相关指导与促进落实的措施。
4、设计多样化、富于创造性的的活动,研究它们对学生提高读写兴趣的意义。
六、操作要点和方法
1、问题教学法
——注意“重述”、“关联”和“实现”三个学习阶层;认真合理设计各种问题。
2、语感教学法——培养对学生的有意注意(语文意识),架构阅读写作桥
梁。
3、“引导——发现语文教学法”——引导学生自己读懂课文,自己从字里行间探索问题答案,使学生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活跃状态中。”
七、研究过程
课题研究主要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理论学习阶段。(2011年9月——10月)
本阶段进一步开展理论学习,密切结合新课程改革的相关理念,树立全新的语文教学读写一体化理念。本阶段主要任务是定期整理网络、杂志、报刊中的相关论述,及时学习,形成更为全面的理论系统。课题成员每人每周要负责收集一篇以上的相关论述,并认真学习,在课题中及时交流。
第二阶段:实践与研究阶段。(2011年11月——2012年5月)
本阶段主要是通过语文教学实践开展研究。在常规教学中,特别注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兴趣性,并在课堂形成一种读写氛围,充分调动他们的读写欲望;或以边读边写的方式,创设氛围,调动学生当场操作,并给予适时适度的指导。同时课题成员之间要及时交流总结,形成课后反思。
有计划地开展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与积累方面的工作,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语文读写一体化资料的收集、积累上来,实现会读会写和提升读写水平。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2年6月——2013年10月)
本阶段主要任务是,在学校教科室的指导下课题老师总结、完善课题结题报告,整理研究成果,总结经验教训,于7月份完成全部的研究。
八、完成本课题研究任务的保证条件
1、组织保证。
在学校教科室的领导下,科学管理、精心组织课题组成员有计划、有步骤地完成研究任务。打算任务到人、责任到位、定期验收,邀请专家适时指导,保证研究质量。
2、制度保证。
制订课题管理条例,规范学习、研究制度,使课题研究制度化、规范化。运用激励机制,重奖科研成果,对研究成员评优、晋级等政策倾斜,激励教师参与课题研究。
3、师资保证。
本课题负责人及课题组成员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均为本科以及本科以上学历,平均年龄35岁,担任一轮或多轮高中的循环教学,是学校的教学骨干,有较好的科研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
4、经费保证。
学校设立专项课题研究经费,保证研究过程中各项经费的使用,所需物品的供应,教师研究成果的奖励等,确保课题研究活动正常开展。
九、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
1、教学实践成果:通过本课题研究,以科研促教学,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化,制作一批教学课件,推出一些实施教学的典型课例,编写一套语文读写一体化练习
2、理论研究成果:撰写课题研究的总结和实验报告,汇总并发表一定数量的高质量的学术论文。
3、队伍建设成果:增强教师的教科研意识,提高教师的教学素养,更新
教师的教学观念,使 80%的老师能独立顺利开展读写一体化教学,并在全校推广普及,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
十、课题组成员
课题组长:周井岐
为了扭转这样的局面, 在学生初进高一时, 我和备课组老师便开始琢磨可行之策, 即寻求一种能将阅读和写作有机结合在一起的教学模式, 经过一番探讨和尝试, 我们开始了大胆尝试, 把这个模式称为:快乐写作从“悦”读开始。
一、模式设想
学生刚上高一, 其作文总让语文老师头疼:书写凌乱, 立意浅显, 文章空而无物。于是便想着:得让学生读书。事实是哪一位语文老师不强调读书呢? 但强调之后, 又有多少学生能踏踏实实地落到实处呢? 那么, 语文教师到底应该怎样监督学生读书并检验其读书效果呢?
当时我们所带的学生是贵州省实行新课改的第一届学生, 那么, 何不以此为契机, 大胆进行一番尝试呢? 于是我们有了这样的设想:教师号召学生读书, 鼓励他们读书;学生根据自身喜好选择书目阅读。当然, 作为检测和监督, 学生需要按时在班上进行有关读书汇报交流, 老师再将学生读的作品以总结形式与学生的作文教学融合在一起, 带动他们实际操作, 让他们体会到读书对作文的实用性, 长此以往, 便能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二、具体措施
有了设想以后, 我们便着手实施了。实施分为两个板块:“悦”读和快乐写作。
1.“悦”读
“悦”读, 不仅要求学生阅读 , 而且要他们自觉地、快乐地阅读。对于一线语文教师而言, 学生的现实想法我们是心知肚明的。他们进入高中后, 很大一部分同学都是重理轻文, 功利心相当明显。宁肯花大量时间解题、背语法, 也不愿意读书, 因为他们觉得读书既浪费时间, 又看不到效果, 没有解题时的“成就感”, 所以, 既要阅读又要“悦”读, 于学生而言 , 太难 , 说“难于上青天”也不过分。但是我们不能忽略阅读, 或者说, 让我们稍感欣慰和难得的是, 一个班里边, 仍有几个或者十几个是喜欢读书, 并且能坚持读书的同学, 我们需要借助他们的力量感染和带动班里其他同学渐渐加入到这个队伍中。
首先, 老师应该在教学中经常鼓励大家读书, 不必刻意为之, 只需在教学过程中穿插介绍一些好书即可。比如, 我在上人教版必修一的《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这篇课文时, 为了让他们感受集中营中人们的生活情形, 挑选林达的《像自由一样美丽》推荐给大家, 结果同学们深受感染。当然, 老师也可以将自己最近读的一些作品告知学生, 鼓励学生一起读, 一起探讨, 以此让学生产生阅读兴趣。
接下来, 便是监督和检验学生读书的环节。老师应按时请热爱读书的同学在班上做读书汇报交流活动, 以此带动其他同学进行自主阅读。曾有一个班主任说过这样一句话:赞美一个学生的作用往往比批评一个学生大得多。同学们反感老师的说教, 却在老师表扬其他同学时暗暗较劲。所以当有一个同学进行读书交流时, 同学就想着:“我也能做得好! ”若真有这样的良性竞争, 那么我们的目的就达到了。
当然, 这毕竟不是立竿见影的事, 需要长期坚持, 我们安排的读书交流一般两周进行一次 (高三因复习降至四周一次) , 每次安排两位同学给大家交流读书成果。
2.快乐写作
“悦”读的习惯养成后, 其实教师已经将“听”、“说”、“读 ”三大能力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 但千万不能忘记, 还需与“写”相结合。怎样结合呢? 我做了这样一些尝试。
首先, 充分利用学生的读书交流, 及时归纳学生选择的读书主题。比如, 有同学讲史铁生的《我与地坛》, 那么我在总结时便指出, 可以把它用于写生死或直面人生等主题的作文中。如此让学生明白, 积累语言是作文的基础, 占有材料是作文的关键。多实践和引导几次, 学生便会自动对所读的书进行归类总结, 写作时就不会再为文思闭塞而苦恼了。
其次, 将学生读书交流的思路与作文布局结合在一起, 培养并锻炼学生无论说话, 还是写作, 都理清思路, 分层次进行的能力, 如此对规范学生写作是大有裨益的。
另外, 学生所写的作文往常都是交由老师一人批阅, 其实可以大胆一些, 采取多样化作文评改方式, 即由学生互评和师评两部分组成, 学生交作文之前, 先让同学评改, 加注评语, 再交老师评改, 如此学生之间可互取所长, 又“悦”读了一番。教师亦可对学生作文进行全面评价。
再次,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 教师评改后, 将作文发还给学生时, 可以根据该次作文的具体情况, 安排学生对作文相关片段进行再次修改 (修改整篇文章过于耗时) , 如可以改开头, 改结尾, 或者修改材料, 即可以使学生有针对性地对作文进行修改。最好当堂修改, 因为老师面对面的改, 更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学生修改后, 教师可将改得较好的文章分享给同学, 让大家彼此借鉴, 体会批改前后的差异。
最后, 借助集体力量进行评改。语文教师评作文是讲究个人风格的, 所以备课组以年级为单位, 统一安排学生作文 (一般每学期三到四次) , 由本备课组的语文老师轮流批改, 这样学生可以有一个横向比较, 教师也可以掌握到比自己所带班级更多的作文反馈信息, 从而更方便地开展作文教学。
三、结语
至今, “快乐写作从‘悦’读开始”这一教学模式经过了一届学生的验证, 得出了经验:学生习惯了“悦”读之后, 其作文会发生较明显的变化, 书写也会有所改善, 层次更清晰, 内容不再空洞无物, 虽然材料论述方面还有许多地方需要再加工, 但这种尝试还是取得了好的效果。
一、以教材为基础,培养学生的写作构思能力
写作既涉及遣词造句,又涉及对语篇结构的分析,既有语言训练又有思维训练。在教授阅读课时,应有意识地要求学生列出文章的提纲来训练学生提炼观点、分析文章结构和谋篇布局的能力。例如,在教学Book 1A Unit 3中的写作部分时,笔者引导学生仔细阅读了Project中的阅读材料,使学生明确书信的写作格式;接着让学生归纳每段的大意;然后组织学生讨论段落之间的联系,并提醒学生注意上下文的连接用语;最后,让学生模仿阅读材料的结构,写一封感谢信。
二、围绕课文练句型,重复述,巧改写,激起学生写作兴趣
书面表达要求文句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文理通顺,语言准确得当,条理清晰。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理解并熟练地掌握英语中常用的表达句式,挑出优美的句子或段落来赏析和背诵,这有利于学生学习地道的英语表达法,减少中式英语的使用。
在Book 1A Unit 1 Reading的教学中,在学生阅读并理解了课文内容后,笔者将文章中关于对友谊的看法的优美句子进行分析并引导学生背诵这些优美句子。除此以外,笔者在课堂上设计了“记者招待会”的拓展环节:Chuck 从荒岛上回来,众多记者询问他在荒岛上的经历和对友谊的看法。学生以答记者问的方式筛选和改编文本语言,复述了Chuck的荒岛生活经历,学生对这篇文章主题的理解更深刻了。然后,笔者让学生以Chuck的语气将他在荒岛上的经历和对友谊的看法写下来。
三、阅读课文后仿写,降低写作难度,增强学生写作信心
写的过程实际上是模拟读者阅读的过程,而阅读也是模拟写作的行为。学生学完一篇文章后,可以结合自身实际,完成类似话题的仿写任务。仿写既可以针对全篇课文,也可以针对片段进行练习,包括对句式表达、段落构成、开头结尾或过渡照应等方面的仿写。通过仿写,学生能在模仿中迁移,在模仿中创新。
如Book 1B Unit 2 Reading的第一段描写方位的词句非常优美,因此在学生整体阅读该文,了解文章结构后,笔者先要求学生边大声朗读该段边划出文中的优美词句(lie off the coast of, be made up of, surrounded, the same size as...),然后让学生用这些词句,从geography,climate, natural beauty以及history等方面描写我国宝岛台湾的地理位置。笔者欣喜地发现学生不但能模仿文章的结构,而且能灵活地套用文章的部分有用的短语和句型,这也体现了写作的实用性和交际性。
四、借助阅读进行拓展写作,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SEFC教材各单元的阅读课文所选的文章内容丰富,涉及面广,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教材中有许多鲜活的人和事也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根据文章内容,结合学生的兴趣、接受能力和表达能力,选择与阅读文章主题相关的切入点,进行拓展写作训练。
例如,在Book 2A Unit 4 Reading的教学中,笔者在导入环节中呈现了几幅艾滋病儿童的图片,画面中孩子无助的表情和皮包骨头的身影,可怕而又不可治愈的疾病等深深地震撼了学生的心灵。带着这样的情感,学生读完了课文,详尽地了解了主人公的经历及其乐观的生活态度。笔者设计了这样的写作任务:Suppose you are Xiaohua. You are to deliver a speech to the children who are infected with HIV, sharing with them your experiences and encourage them to fight against the disease.
该活动不仅让学生重组和拓展了阅读文本的语言,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更重要的是促使学生形成了对待艾滋病及其患者的正确态度,从而升华了本课的主题。
书面表达反映了学习者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但书面表达能力的提高并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如果教师坚持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指导,结合教材的内容对学生进行锲而不舍的写作训练,实现阅读和写作的统一,那么学生的综合写作能力一定能逐步地提高。
十里中心学校通过同步阅读扩大低年级学生识字量的策略研究
开题报告书
一、课题研究背景
(一)当前小学生阅读量普遍不足
课外阅读是课堂的延伸和拓展,低年级是学生课外阅读的起步阶段。现在低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却不令人满意。
低年级阅读的开展是建立在识字教学的基础之上。《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目标上十分强调语言积累,而且进行了量化。在第一学段识字与写字目标上,要求学生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其中会写800-1000个。在阅读目标上,要求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现行的北师大版教材在第一学段阅读总量上无法达到《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很难让低年级学生通过教材的学习完成新课标提出的阅读总量。
(二)学生阅读能力差、阅读品味低的现状亟待改变
当前,学生拥有的课外书籍少、品质低,课外用于有效阅读时间少的现状,严重制约着低年级段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阅读品味的改善。2008年12月21 日《人民日报海外版》报道:今天孩子们手上的课外书已经名不符实了。调查结果显示83%的孩子有阅读课外书的愿望,但现在孩子们手中“课外书”76%都是考试类书籍。这说明课内知识的学习占据了学生大部分的时间,成为其主要压力。应试教育下学生不堪重负,没时间阅读课外书已成了不争的事实。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里就提出教
师应该引导学生靠阅读扩充知识,阅读是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
智育的重要手段。新教育理念的倡导者朱永新教授也曾呼吁“真正的阅读要从儿童开始。”
二、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一)课题研究的目标
通过运用具有安徽特色的同步阅读,建构语文教科书与《同步阅
读》一体化阅读教学模式,在满足儿童阅读量的基础上,实现课内外
阅读的互动,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整体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一方
面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改进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扩充
学生的知识面,将课内课外知识有机的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
趣;另一方面,加强课外阅读的专项策略研究和指导,不仅能扩大低
年级学生的课外识字量,增加阅读量,而且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
读习惯,提高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从而改变学生阅读现状。
(二)课题研究的重点、难点
1、相关理论学习:以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为支撑,开展课题研究。
如:新课程理论、教育学、儿童心理学、语言学、语文教育学、阅读
学概论、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实践等等。
2、整体构建低年级段语文阅读教学目标体系:以课堂为主阵地,以
培养学生阅读兴趣为起点,以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为突破口,扩大学生
识字量,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3、《同步阅读》指导策略研究:将教材与《同步阅读》作为一个整体
来研究。在学校开设的课外阅读课上,教师开展带有地方特色的不同
形式的专题阅读活动,如:“小英雄”主题读书会、成语故事会、经
典诵读、课外阅读方法指导以及读书心得交流会等等。另外,还可以
引导学生阅读浅近的童话和寓言,诵读儿歌和歌谣,以写绘的形式在师生间交流自己的情感体验。力图以此强化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变
革传统的学习方式,从而形成阅读的良性循环。
三、课题研究的意义和特点:通过课程资源研究,使语文教科书资源
和语文教学方式更加丰富和生动;使阅读的时空和读书的策略更加拓
展和多样;为低年级段教师优化、提高阅读教学和阅读指导的质效提
供新的实践思路。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以行动研究为主,辅以调查法、观察法、文献法、课例研究法等。
五、课题进度安排
六、课题组研究单位、成员及分工
1、课题领导小组:
组长:杨吉根
副组长:程卫明、曹忠、张彬、方龙喜
成员:宋巧巧、徐冬丽、邵惠群、许润华、甘玲蓉、方阳春
2、课题研究成员单位:
十里中心学校、长江小学、五里小学、茅岭小学、3、课题组分工:
程卫明、曹忠负责课题规划、人员培训、专题指导等工作。张彬、方龙喜负责课题活动调研、协调、进度督促等工作;徐冬丽负责课题
研究资料的收集、整理和汇编工作,撰写课题开题报告书、阶段性总
结及结题报告书。各课题组成员承担子课题研究情况如下:
(1)通过同步阅读,构建低年级段阅读目标体系策略研究方龙喜
(2)通过诵读经典拓展同步阅读、扩大学生识字量的策略研究宋巧巧
(3)通过写绘方式丰富同步阅读内涵、扩大学生识字量的策略研究
徐冬丽
(4)通过课外同步阅读指导扩大学生识字量的策略研究邵惠群
(5)通过课堂《同步阅读》指导扩大学生识字量的策略研究许润华
(6)通过同步阅读扩大学生识字量的个案追踪研究甘玲蓉、方阳春
十里中心学校
一、为什么选择网上阅读与写作训练研究课题?
概括地说,是网上阅读与写作的物化条件以及语文能力养成的客观规律的完美结合,使网上阅读与写作训练成为可能。1、本校两个电脑教学室120台电脑全部与因特网连接,中文网页信息资源浩如烟海,取之无穷。
2、网上阅读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第一、新颖性。方尺荧屏,现天地本相;鼠标一点,驱中外古今。网上信息,与时代同步,共生活呼吸,可以激发学习者对天下事的热情,引起对社会人生的关注;学习如何立身处世,学会如何竞争求存。由于新颖,也大大激发了阅读兴趣。第二、广博性。网络资源广博;即使是为学习者能有效地阅读而提出一些范围方面的要求,可供阅读的材料仍然是十分广博的。正因为如此,学习者可以有选择地阅读,扩大视野,积累素材,作文时才言之有物。第三、沟通性。纸质印刷品读物,其不足之一是时空的阻隔造成读者与作者之间、读者与读者之间隔膜。而用电脑进行网上阅读,学习者可以利用计算机技术作各种沟通,研讨论辨,置疑释疑,交流心得,从而促进智慧的生成和发展。第四、创造性。每一个网上阅读者,面对林林总总万象皆备的信息,必须拿出个人的主见,对于每一个材料的取舍判断都得由自己作出,而不能依靠教师或者教学参考书。这对于高一的学生来说,具有极大的挑战性与创新性。学习者必须一改以往课堂教学中教材阅读时的被动局面,采取积极主动的姿态去进行创造性阅读,从阅读中发现并摄取“于我有用”的信息。第五、便捷性。利用粘贴等技术,学习者可以非常便捷地存储和利用信息,凡是有价值的信息,都可以在无需繁复抄录的情况下,存储到个人的信息库里去(或引用到自己的文章中来)。具备这种能力,就能适应当今社会信息迅猛增长的趋势。以往那种“半部《论语》治天下”、“熟读唐诗三百首”的低效率的学习法是越来越落后于时代了。二、教师在网上阅读与写作教学中的地位传统的语文教学,语文教师起的是“传道、授业、解惑”的作用,所以,一本在手,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摇头晃脑,“子曰诗云”。教师是全面知识与价值的垄断者与传播者。在网上阅读与写作教学中,教师的地位受到挑战:在七彩斑斓、瞬息万变的电子图文面前,教师只能做学生与信息系统间的组织者、指导者、研究者、服务者和协调人。教师的主要作用将定位于教材开发,教学研究和评价,定位于挖掘学习者的聪明才智,帮助学习者掌握创造思维的方法,提高学习者生存能力。正因为如此,教师必须接受现代科学教育价值观,以促进人的自由、和谐、全面的发展为依皈,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借鉴先进的教法,牢牢把握网上资源丰富与学习者语文能力养成的客观规律,创设异彩纷呈的学习情景,组织学生高效率地开展网上阅读与写作训练活动。
三、教师怎样设计并实施教学活动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教学活动,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教师工作的强度也会加大,每一个教学环节都得作周密的调查研究。第一、备课。首先,教师必须根据学生语文能力建构的阶段性特点,确定各次网上阅读与写作训练的能力培养目标。就某一次教学活动而言,网上阅读与写作虽然是一种综合能力的训练,但教者应该有所侧重,不应该眉毛胡须一把抓。其次,教师必须了解网页上相关资源的分布情况,以利于在上课时能指导学生迅捷地找到信息源。否则,学生在得不到教师的指点时,一上网,就如同初次出海的渔夫到了汪洋大海之上,不知道到哪儿撒网才可以捕上自己要捕的鱼。又其次,教师必须考虑课堂情境的设置,充分发挥计算机诸多媒体的作用,利用声音、图像等媒介,创造生动活泼的可以激起学习兴趣的情境。再次,教师必须对整个训练程序作出预测,诸如时间的灵活分配,学生知识与能力方面可能出现的障碍,媒体操作方面可能出现的故障等等,都得有缜密的考虑,预备应急措施。比如网上“塞车”现象的消除,我们常常采取如下措施:一是尽量考虑信息源的广泛性,如果几乎所有的网页都有可供阅读的材料,那么,就不会出现太大的“塞车”现象。二是购买相关的光盘。三是将某些网页可以下载的信息移置到校园网上。第二、课堂。教师得充分利用监控平台,有效地启发、诱导学生进行阅读和写作。或者进行评价与总结分析。学生在自主学习之前教师通过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出训练能力目标,指示获取有效信息的途径,即指明相关网址,利于学生快速上网。学生进入阅读阶段,教师应随时调阅学生阅读情况,及时帮助学生纠正不良的学习态度,比如在网上阅读与教学活动无关的不太健康的图文。学生在网上写作时,教师更应频频调阅学生习作,了解整个的写作情况及个别典型,以便写作后的评价。进入评价阶段,先可以由学生互评,教师得讲清互评的要求,如果要进行网上讨论,教师得课前帮助学生开辟讨论园地,如建立聊天室,电子邮箱,留言簿等。这一阶段,教师要快速进入每个聊天室了解讨论的情况,把握成功讨论的群体的情况,禁止利用网上讨论而搞下三流的行为。这一系列的活动,教师都得发挥监控平台的作用。第三、课后。教师利用办公室上网的电脑和家中上网的电脑,对学生的写作进行比较详细的调查,然后在网上作出评价分析。然后,构思下一轮训练。
四、语文网上阅读与写作训练的一般模式
1、设置情境,教师谈话;&nbs
,p;
2、学生讨论,确定目标;
3、网上阅读,摄取信息;
4、信息重组,网上表达;
5、师生评价,分析总结。,语文多媒体网上阅读与写作训练责任编辑:飞雪 阅读:人次
山西省浑源中学高中语文组郑立嘉
【内容摘要】:本文针对目前高中语文教学中忽视阅读教学对写作的指导作用这一现实,提出几点意见,并结合具体教学过程,阐述阅读教学与写作有机结合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阅读教学与写作相结合著名特级教师陆志平明确提出:“学校的语文教育要突出重点,就是要重视读、写。”对中学语文颇感兴趣的北京大学中文系著名的教授钱理群说“强调要以读、写为重点是有道理的,这或许对改变日前语文教育要求不合实际,过分繁琐,学生学业负担过重的现状,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可见,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确定阅读对写作在语文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不仅合理,而且意义非同寻常。
长期以来,众多语文教师忽视两者的统一性,仅靠作文课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这是不科学的一种做法。
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同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彼此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同等重要,不能偏颇。写作教学应指导学生如何写好文章,培养学生养成积累运用语言的良好习惯,形成正确运用语言表达自己观点认识的能力;阅读教学,不仅仅是为了培养学生理解书面语言的能力,它与写作教学也有着密切的联系,为写作教学服务,抓住语文课本其实就是抓住写作的宝藏。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有不少的同学,印象中很少有几篇课文曾经给他的写作提供较大的帮助。在写作时能有意识地借鉴教材中的课文。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获取写作范例的重要途径,而模仿是人类学习、掌握技能的重要方法之一。模仿的特点在于针对性强,有法可循,既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又会收到明显的效果。语文课本是许多语文学科专家们投注极大的努力、苦心孤诣了几年的成果,文章内容又有着经久不衰的生命力,他涉及到的是社会、生活、人文、科学、为人、处世等等的方方面面;选取的又是各种各样的文学样式,是我们作文教学中最好的蓝本,谁放弃了书本,实在是对语文教学极大的讽刺,基于这一点,我就始终想努力从那里攫取写作的激发点,激发学生们匪夷所思的想象能力、摧枯拉朽的突破能力和灵感勃发的构思能力。由此改变阅读课教学与作文教学分离的现状,使得阅读教学有效地为写作服务。充分利用阅读文本能够对写作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
1、阅读教学可为作文教学提供借鉴的范例。
阅读教学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习并掌握运用教材范文的多种技法,提高写作能力。如下列课文就可以为我们写作提供借鉴:描写环境——《故都的秋》,写景抒情——《菏塘月色》等。当然,其他写作方法的训练,包括文章的谋篇布局、衔接过渡等同样也可以学习教材中范例。
2、阅读教学可以促进写作,不断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写作教学可以依托教材中有关知识例文。如议论文写作思路训练可以这样设计:首先,通过课内学习议论文例文,运用有关知识短文调整认知结构,使思路由混乱过渡到有条理——这是基础,使思维方式初步合理顺畅,有利于学生确立议论文观点,分析事物,提出论据;其次,通过课外一事生疑、一言启发等,用课内所学知识具体分析,形成观点,恰当说理——这是发展,意在实际训练中运用思维,使学生明确议论文写作中一事一理或多理、多事一理或多理的特点;再次,进一步运用课内知识,夯实认知结构,使看事析理能力均能深入——这一步是深化,让思维方式进一步合理,拓宽思路,学习议论文写作和表现手法等。
3.加强阅读指导,汲取写作养料
我们知道,由于学生的多数时间是在校园中度过的,接触的生活范围有限,再加上课堂教学和教材容量的限制,造成他们阅历少、见解低、知识面窄、语言贫乏,在写作能力提高上受到一定程度限制约。要想提高语文能力仅靠课堂学习是行不通的,必须靠课外大量阅读课外书,拓宽了他们的视野,增长他们的知识,使作文训练有了源泉,活水不断,进而提高写作能力。实际上,阅读是间接的生活积累,也是学生在文章写作前期获得生活素材和语言材料的重要途径。学生在阅读中质疑思考,明辩事理,增长见识,提高鉴赏能力,陶冶高尚情操,无疑会为他们写作能力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古人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在读书中积累,在写作中提高,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为此,我们教师必须做好阅读课的指导工作,让学生明确“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感悟是写作的生命,生活积累是写作的源泉”这一道理,使他们能够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把阅读和积累作为学习提高的自觉行动。真能如此,我们的作文教学将不断呈现可喜局面,同时,学生养成的良好阅读积累习惯将使其受用终身,为其今后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阅读教学与指导写作有机的结合会产生积极的意义。
1.阅读课教学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良性循环,改变了一般写作教学的盲目性及无效性。学生通过阅读文本,积累思想素材,从思维角度、分析问题的方式、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整体上的独创性等方面为学生提供范本,加强对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抽象思维和联想、想象等形象思维的能力的训练,提高学生透视生活现象的能力,解决学生不知“写什么”和“怎么写”的问题。教师通过阅读文本的开发与阅读指导不断深化对可阅读文本的“可示范性”的认识,解决教师不知学生“有能力读什么”“需要读什么”“喜欢读什么”的问题。
2.在写作技术层面,强化文本意识,强化表达意识,使学生熟知各种文体特点,有针对性地训练各种文体的写法,使其写作水平得到提高。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言:“写作的训练在乎多作,应用从阅读得到的写作知识,认真地作。写作和阅读比较起来,尤其偏于技术方面。凡是技术,没有不需要反复训练的。”
3.将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提供多样的语言形式和结构样板。改善学生写作语言平板、结构单一的现状,避免学生闭门造
车,写出的作文既无章法又无文采。
4.通过可阅读文本,为写作奠定坚实的基础,随时解决写作中出现的问题;反过来又可以通过写作实践,加强阅读中的理解,深化对阅读对象所蕴含的微妙精湛之处的体会,并将理解和体会再渗透于个人的写作实践中,从而形成阅读促进写作能力的发展,写作能力的发展又促进阅读水平的提高这样一种良性循环。
《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 (2003) (以下简称《课标》) 明确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语用能力。”故让学生在掌握一定基础知识的前提下, 发展听说读写技能, 无疑是高中英语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课标从写作本身和学生的实践出发, 指出真正意义上的“写”必须体现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 个性化 ; (2) 注重内容 ; (3) 交际化; (4) 表达形式多样化; (5) 强调学生自身责任。
从目前的高中英语课堂教学实际和历年高考结果看, 学生的听读技能在逐年提高, 而写作能力的提高却不甚明显。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不少师生的认识不到位, 尤其在如何通过阅读提高写作这一关键性的环节, 缺乏过程性的指导和训练, 阅读和写作两个环节常被孤立地进行。学生虽在阅读过程中被动地接收了不少语言知识, 但在具体写作运用中, 无法将自己学过的有关词汇、句型等, 从记忆的储藏室中有效地调出来, 出现了语言输入与输出的脱节现象。
二、阅读与写作的关系
长期以来, 许多语言学家都对阅读和写作的关系做了大量的研究。Stotsky在对阅读和写作的相关性做了大量的研究后发现, 阅读能力强的人比阅读能力弱的人写出的文章在词语运用和句法结构上更为成熟。Tsang于1996年运用对比实验法验证了外语学习环境中读写结合的写作教学效果远远高于单纯的写作教学。Smalzer (1996年) 指出, 教师在教学中不应将阅读与写作分离, 而应在适当的各个阶段把它们融于教学中。
三、例谈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联动教学模式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联动教学”就是以现有新课标教材的阅读材料为主, 将阅读与写作教学的内容进行重组, 在进行阅读教学的基础上, 进行同步的写作教学。同时, 以写作教学的效果, 即学生写作的文章, 作为对阅读理解教学效果的检验, 从而实现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联动, 促进学生综合语用能力的提高。
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英语教材 (NSEFC) 中的语言材料基本源自当代生活 , 体裁多样 , 题材广泛, 语言地道真实, 篇章结构严谨, 既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素材, 又不失为训练学生写作能力的好范本。下面笔者将结合Module6 Unit4 Reading“The Earth Is Becoming Warmer-But Does It Matter?”的教学实例, 谈谈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联动教学模式。
1.分 析 题 目 , 引 导 学 生 进行 读 前预 测 , 培养 学 生 的 合理 审题能力。
标题总是能从不同角度揭示文章的主题或者内容。在阅读教学之初, 引导学生根据标题大胆预测文章内容, 或者组织结构, 进行头脑风暴的训练, 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长期训练下来, 还能帮助学生形成合理审题的能力。
如针对“The Earth Is Becoming Warmer-But Does It Matter?”这一标题, 笔者提出:If you are the writer, how will you organize this passage? How many parts will you talk about? 在学生给出各种答案后, 提醒学生关注标题中“Does it matter? ”, 并进一步提问:Do you think it matters or not? Does everyone hold the same opinion? 从而帮助学生合理预测出文章大意和框架。
2.立 足 语 篇 , 展 开 精 泛 结合 的 阅 读 教 学 , 提高学 生 的 篇 章建构能力。
在此环节中, 教师在立足语篇的基础上, 指导学生进行略读、细读。通过略读, 学生把握全文脉络, 找出或归纳各段的中心句 (Topic sentence) , 并分析各段是通过何种方法围绕中心展开叙述的, 从而在段落写作中使用统一性原则。同时, 教师对不同的文章体裁特点进行适当的分析归纳, 使学生把握不同文体的基本特征。在把握全文大意的基础上, 教师可精选课文的段落, 引导学生分析句子之间的层次关系。如在议论文或者说明文的阅读教学中, 可让学生细读具有典型代表的段落, 分析主题句和展开句之间的关系, 及展开句是如何层层展开, 并相互衔接的。这样有助于学生进一步学习作者如何谋篇布局, 以便写作时灵活借鉴。
如在“The Earth Is Becoming Warmer-But Does It Matter?”的阅读教学中, 笔者设置下列问题: (1) What are the names of the three scientists mentioned in the article? (2) What do they think about global warming? (3) Do they agree with one another?让学生带着读前的合理预测, 以skimming的方式, 快速把握文章的主旨大意。再设置match the main idea的任务, 引导学生理清文章框架———第一部分阐述客观现象“the earth is becoming warmer”及造成全球温室效应的原因 , 第二部分列出两派科学家对此现象的截然相反的观点, 而文章的第三部分则提出开放式问题, 引发读者深思。
由于该文本的第六段在谋篇布局上极具可学性, 因此笔者选出此段落, 设置下列任务 (黑体部分为学生完成的内容) , 让学生以四人小组的形式合作完成。学生在深入理解文章内涵的基础上, 学习借鉴观点性文章的表达句式等。
3.有 的 放矢 , 有 效 进行 语 言 知识教 学 , 帮助 学 生内 化 输 入知识。
语言知识是文章生命力所在, 一篇好的文章总有许多值得学习的语言知识。但若教师面面俱到, 力求把所有的好词好句都呈现给学生, 反而会让不少学生囫囵吞枣, 对大部分语言知识, 只会停留在初级的认知程度上。教师一定要以有助于学生进行写作为原则, 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语篇特点, 大胆取舍教学的语言知识, 有针对性地选择核心句型和词汇等进行教学。通过形式多样的练习, 如句子改写、佳句仿写、背诵典型段落篇章、词汇串烧等, 帮助学生内化所学的语言知识。
如在完成课文阅读任务后, 笔者重点选择“There is no doubt that ...”这一句型 , 和文中反复出现的”It is... that...”强调句式, 创设语境让学生操练学习。此外, 针对第六段的特点, 笔者让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 自主学习此段落中表达观点的词汇和句型。通过讨论, 学生总结出下列值得借鉴的词汇或句式:
on the one hand... on the other hand; others who agree with her think...; there are those like...;who are opposed to this view and believe that...;predict, state.
4.趁 热 打 铁 , 进 行 缩 写 或 者 改 写 训练 , 锻炼 学 生 的 语 言 组织能力。
在完成阅读和语言知识的学习后, 教师就可安排学生在忠于原文的基础上, 对文章进行缩写或者改写。由于在前面的环节中, 学生已把握了文章的主旨、行文框架, 较好地完成了语言知识的输入, 从而水到渠成地完成本环节的任务。
如下为学生对“The Earth Is Becoming Warmer-But Does It Matter?”这篇文章的缩写实例。
There is no doubt that the earth is becoming warmer andwarmer. And it is proved that it is human activity that has causedthe phenomenon.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growth of populationand the development of technology, more and more green housgases, such as carbon dioxide, are put into the atmosphere, which traps the heat energy, causing the temperature to go up. Iarouse heated debate among scientists towards the consequence oglobal warming.
On the one hand, some scientists are confirmed that it couldbe very serious. They say that it will bring about a lot of negativeffects, such as severe storms, floods and the disappearance ospecies. On the other hand, there are some scientists who hold thopposite view. In their opinion, any warming will be mild with fewbad environmental consequences.They even predict that thglobal warming will make our life better.
However, it still remains unsolved whether the global warming matters or not.
5.以 生 为 本 , 进行 命 题 写 作 , 提高学 生 的 书 面 表达 能力 。
命题写作是阅读和写作联动教学的拓展与升华, 也是帮助学生全面实现从语言输入到自如输出的一个突破口。教师既不能拘泥于阅读教学的篇章, 又要选择与阅读教学有关联的体裁或者题材, 让学生在似曾相识的语境下谋篇布局, 组织调用语言知识, 提高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如在“The Earth Is Becoming Warmer-But Does It Matter?”的写作教学环节中, 笔者以本篇文章的行文框架和“观点性语言表达”为依托, 选择学生生活中熟悉的现象———“越来越多的学生在学校使用手机”为话题, 让学生对此现象的利与弊先进行分组讨论, 再进行写作, 列举正反两派观点, 并提出自己的看法。要求学生仿照本文篇章, 编排习作的框架, 并尽量使用阅读教学中学习的句型和表达观点的词汇短语等。
如下是学生的习作实例 (画线部分为学生在本课中所学习的语言知识) 。
There is no doubt that more and more students are carryincell phones to school It arouse a heated discussion among thclass. The attitudes towards it are completely different.
On the one hand, some of us think carrying phones to schoois a positive thing. When carrying phones to school, students cancontact with friends and family easily when we are going to schooor back home.Others who agree with this idea think mobilephones have changed our life greatly which means that it can makeour life colorful and joyful. Being unknown friends online throughthe mobile phone, students won’t feel embarrassed, which contributes to their free expressing thoughts. But on the other hand, there are some students who are opposed to this view and believethat bringing phones to school is a bad choice for students. Carrying phones may distract students’ attention from studies, What’seven worse, some students play phones during the class, therefore, their school performances are badly affected. Besides Somemobile phones are too expensive to buy, becoming a burden fortheir family.
Personally, it is not whether we carry phones, but how weproperly balance life between cyber and reality that really matters.
四、结语
阅读与写作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不可分割的。教师要坚持在语篇教学的基础上, 将英语的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融为一体, 把不同体裁和题材的语篇结构的分析、语言知识的学习和写作知识的传授, 以及写作技能的训练结合起来, 使之成为一个相得益彰的统一体, 进而达到增强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目的。
摘要:阅读与写作是不可分割的有机统一体。作者在分析英语阅读与写作教学现状的基础上, 结合教学实践, 初步提出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联动教学的模式, 旨在以读促写, 以写助读, 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关键词:英语阅读与写作,联动教学,语篇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 (实验) .教育部, 2003.
[2]谢薇娜.谈阅读与写作的交融性[J].外语教学, 1994 (4) .
[3]孙莉.“以读促写”提高英语写作能力的教学法的研究[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 2005.
[4]Tsang, W.K.Comparing the effects of reading&writing on writing performance[C].Applied Linguistic, 1998.
【关键词】阅读;写作;一体化教学
近年来,小学语文提倡学生进行探究性阅读、创造性阅读,同时,将阅读与写作有机结合,完成认知世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有利于提升学生对不同知识的迁移能力。但是目前来说,教学中仍存在将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分离的状况。若能抓住三点,实施阅读与写作一体化,可以很好地实现这一目标。
一、理清阅读与写作的关系是实施语文阅读与写作一体化教学的切入点
1.阅读为写作提供基础和前提
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说过:“阅读与写作,吸收和表达,一个是进,从外到内,一个是出,从内到外,当然与吸收有密切的关系。”由此可见,阅读对写作而言,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阅读是写作的前提和基础。学生通过阅读的过程,采集和获取一定的信息,通过写作,又完成了输出信息的过程。在小学的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做到重视阅读。一方面,教师要充分重视语文课本阅读。语文教材所选用的课文,都是名家精选的好文章,学生通过反复阅读,能够提升自身的审美鉴赏能力;另一方面,教师也要充分重视课外阅读。学生通过课外阅读,积累较多的名言警句、成语俗语,通过课外阅读,了解别人的生活阅历,了解别人的人生感悟,为自己认识世界打开了一扇窗户。
2.写作是阅读的深化
阅读为写作提供了知识的积累,写作的实践过程又促进了阅读能力的提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情感体验。通过阅读,完成学生与作者心灵与思想上的交流,这个交流的过程如果没有亲身经历的写作实践,是很难完成跨越文章通往心灵的桥梁的。
第二,提升语言表达能力。通过“阅读—写作—阅读”这样的循环的过程,学生逐渐加深对文字的理解和把握,深入理解其在锤炼作品语言时对字、词、句、段的理解,有助于学生更进一步把握文章主旨。
第三,提升思维能力。通过多次阅读和反复写作,达到循序渐进,学生的思想境界得意提升,思维水平得以提高。
二、把握教学实施原则是实施语文阅读与写作一体化教学的关键点
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一体化这一教学方法立足于教材本身,首先让教材成为读写结合的基本材料,在阅读和写作的教学过程中,引入教材课文的写作方法,引导和训练学生进行读写结合,既加深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又能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运用于写作之中。与传统的作文教学相比较,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消化、吸收课堂所学知识,并达到一举多得的教学效果。教学过程中关键把握好两个原则。
1.面向全体学生
阅读写作课程应该面向全体学生,只有让全体学生参与进来,才能保证在阅读的过程中有学生自己个性的阅读体会。教师在阅读写作课上,应该积极鼓励学生充分参与阅读写作课程,让学生积极、大胆回答问题。《白杨树》一文,当学生读到文尾“爸爸搂着孩子,望着窗外闪过去的白杨树,又陷入沉思。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这一段话意味深长,让学生们讨论为什么爸爸看见白杨树会微笑?高大的白杨树旁边小树正在成长有什么内涵和寓意呢?通过越来越多的学生参与到阅读中来,各抒己见,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也让学生从多角度理解了阅读材料。阅读铺垫充实,再以“爸爸的微笑”为题进行想象作文,自然水到渠成。
2.读写内容一体化
读写内容一体化是阅读写作一体化教学方法实施的前提条件,教师在引导过程中,应该有目的地选择与写作目标教学一致的阅读教学内容,完成从关联阅读内容,到写作教学的迁移。如引导学生学习“以景衬托人”写作方法进行习作中,引用《少年闰土》原文中的内容:“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通过生动地描绘了“蓝”、“绿”、“黄”三色交相辉映的一幅彩图,衬托一个勇敢的少年形象。然后引导学生进行迁移适当将衬托的方法运用于写作之中,在学生的习作中,有这样写道:“在一望无垠的大地上,我想起那个身影,那个身影正在安静的走,似乎时时刻刻在告诉我:梦想不老。”;“去清晨宁静的山村,听第一声鸟鸣;去黎明到来前的海边,看酝酿了一夜的日出……”读着这些令人欣喜的作品,使人感觉到学生的创造力是无限的,关键在于如何引导学生。
三、引导抒写真情是实施语文阅读与写作一体化教学的着力点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说的是读书与行路的关系,也可以理解为阅读与生活的关联,写作重在写真情、写真意,这种真情与真意不可能脱离现实,而是要建立在学生对生活的实实在在的体验之中。同时,通过阅读可以产生学生心理上的共鸣,也能让学生联想到自己身边发生人和事,通过自己生活中的亲身经历,同时又能拓展和丰富自己的阅读体验,如此将共鸣和拓展记录下来,无形之中促进了学生写作的材料素材和情感素材。
1.引导学生写好读后感
读后感是学生对阅读过的材料的一种认识和总结,只有通过深度认知、深度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意思,才能写出真切的读后感,鼓励学生写读后感的时候不要千篇一律,要注重自己的理解和感悟,要注重创新。如学习了《草船借箭》布置学生读《三国演义》写读书笔记,学生会从各自理解的角度去品读,或从人物分析着手,分析个别人物的个性特征,从《草船借箭》中看到妒忌心很强的周瑜,在《赤壁之战》中却有很高的指挥才能……或从《三国演义》中出现的诗词赏析入手,整理出不少的经典诗词、成语以及歇后语……然后整理打印出来给学生看,他们也是受益匪浅。
2.引导学生描写真实生活
阅读教学中有了对文章深切体会,要想做到作文创新,首先必须将作文描写的内容回归到真实的生活之中,因为只有源于生活的语言和案例,才能打动人心。在学习了《地震中的父与子》、《慈母情深》、《学会看病》一组课文后,为了进一步引导、教育学生懂得爱是相互的,要学会爱他人,学会感恩。课后带领学生们去体验生活,到当地一家敬老院,大部分学生也许是第一次来到敬老院,让他们跟老人们攀谈,了解老人的生活习惯和内心感受,帮老人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儿,帮老人梳头、洗衣等等。再让学生以《关爱老人》为题当堂作文,学生就再不会只是根据自己阅读的只言片语进行罗列,或者只是仅仅将目光聚集在自己家庭的长辈身上,而是提到了中国的养老问题,设计出了如何更进一步关爱老人的方法,提出了全社会应该更加关注老人的健康等等,都从实际生活为出发点。
一、目标要求:、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能力,激化学生阅读和写作的热情,2、注重基础积累、内容理解,拓宽学生的视野,活跃学生的思维,增长学生的知识,3、通过知识性阅读的练习,培养学生初步的思考问题、理解问题和回答问题的能力。
4、通过口语交际的专题训练,使学生比较系统、快捷地掌握口语交际的有关知识,提高听话、说话的能力。
5、激化学生阅读和写作的热情,掌握一定的阅读和写作知识和技巧。
二、具体活动时间和内容 阅读训练
(一)、口语交际、学会照样子续写儿歌 阅读训练
(一)、仿写儿歌 阅读训练
(二)、口语交际、写一首秋的小诗 阅读训练
(二)、写一首秋的小诗 阅读训练
(三)、口语交际、美丽的秋天 阅读训练
(三)、美丽的秋天 阅读训练
(四)、口语交际、童话故事《文具与主人的故事》 阅读训练
(四)、童话故事《凳子与桌子》 阅读训练
(五), 口语交际、习作《冬天》 阅读训练
(五)、习作《快乐的冬天》 阅读训练
(六)、口语交际、写一首保护环境的小诗 阅读训练
(六)、看图写话 阅读训练
(七)、口语交际、生活中聪明的我
曹凤伟
2017年9月21日
小学三年品德与社会上册《我懂事了》教学案例
教师总是希望学生回答自己想要的或者是课本上相同的答案,总希望学生提出自己预设中的问题,否则教师会十分着急,即使学生提出不同的观点或者有价值的问题,教师也不予理睬,顶多用 “ 你真聪明 ”、“ 这问题以后你会明白的 ” 之类的话来搪塞。这是因为教师为了完成所谓的 “ 知识 ”、“ 教学任务 ”,按预定的教案在教学,千方百计地把学生拉到自己的教学思路中来,不允许学生出 “ 格 ”,这样的课很难焕发生命的活力。新的课程标准强调“回归生活,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的理念。为此课的开始就让学生回忆一年前他们刚刚入校时的情况,再通过课件展示五彩斑斓的校园生活,引起了学生的共鸣,唤起了对一年来学校生活的美好回忆。我认为《品德与生活》课堂教学应坚持动态生成式的教学,这样才能使课堂充满生机。我联系《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实践,对小学小学品德与社会《我懂事了》一课进行案例分析,旨在更理性地关注动态生成,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
一、案例背景信息: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寻找自己成长的足迹和纪念物,引导孩子发现自己的成长与变化,结合自己的成长过程,比较全面地认识成长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积极参与与体验活动,提高体验能力、收集资料的能力。教具准备:小奖品(“进步树”、“能干花”、“开心果”)
二、教学过程设计
(一)、游戏导入,体验成长
1、课件创设情境,初步感知成长:展示张平的成长经历(照片、作品、证书),体验一个人成长的过程。今天我带来了一本《成长快乐》的相册,你们想看吗?先来看看相册的主人是谁吧? 为什么猜不出来?再来看看,是谁?哦,她在长大,样子变了。她在长大,我们呢?也在长大。)揭示课题(板书1:我懂事)
2、猜照片 挑一些班里同学的照片,让小朋友们猜猜照片上的人是谁?(学生事先不告诉别人哪一张是自己)(体验快乐)~ 1 / 4 ~
3、出示学生在校的各个场合的图片。(教室里、操场上)师:是呀,那时的你们既天真又不乏幼稚,还带点任性。但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下,你们渐渐地长大了,逐渐养成了许多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你们学会了学习、学会了生活。还交了许多好朋友。(只有贴近生活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空洞说教所不能比拟的。而教师的生活、学生家长的生活又不同于学生的生活,因此我们教师应该走进学生生活,找到他们生活中感兴趣的方面,加以积极的引导、适时的点拨,支持他们、激发他们对生活的兴趣。指导学生去热爱生活、不能死抠书本,在选择活动时要注意贴近学生的真实生活,既来源于生活还要注意高于生活,不能只是学生以往生活的简单再现,而要在已有的经验基础上经过感知、体验对生活有新的认识,并有所发展。)
(二)、交流讨论,感悟成长 A活动一:栽上“进步树”
1、口头汇报 师:同学们谁来说说在这一年中,你有什么变化?(学生汇报)过渡:对呀,老师知道何林小朋友能在课堂上专心听讲,能每天认真地做值日,还学会了跳绳呢!同学们你们在校有哪些进步呢?请说给你小组里的同学听一听吧。
2、小组内交流学生在校的表现。
3、反馈:请各小组派一位代表说说本组交流的情况。(给小组内各个成员栽上“进步树”)B活动二:开出“能干花” 过渡:同学们不仅在学校里进步了,而且在家里也带给了父母无尽的快乐。今天,我们就先走进郑琪小朋友的家庭,看看他是怎样把快乐带给他最亲近的人的。
1、图片显示孩子在家里的表现:
2、看了图片后,你们有什么感受?(合理地安排时间,做到学校和家里一个样;孝敬父母,做父母的好帮手。)
3、你在家又是如何做的呢?把你做的令你家人开心的事说一说吧。(指名学生说,并给交流的学生戴上“能干花”)过渡: 我们每个人都是父母亲的最爱。你的每一点一滴的进步带给他们的是无尽的快乐。请看这几位小朋友的家长是如何评价自己的孩子的。
4、师:这是钟莹妈妈写给老师的一封信,我选取其中的一段读给小朋友听吧(边放抒情的音乐)~ 2 / 4 ~ 师:听到这里,你们有什么话要说吗? 老师知道还有很多小朋友想告诉自己的家人,下面我们就用语言来表达自己对爸爸妈妈的爱吧!师根据学生在家的实际情况送上“能干花”。(家庭是我们的第一所学校。我们在家中得到家人的关爱,学到了知识、本领和做人的道理。学生从自己的生活中找到反映家庭中的点滴资料,在收集的过程中,就是一种生活体验。)C活动三:长出“开心果” 过渡:经过两年的学习,小朋友们还发展了兴趣爱好和特长,今天就趁这个机会把才艺展示给大家看看吧。
1、在音乐的伴奏下,多名学生分别展示铅笔字、画画、舞蹈等才艺。
2、采访我班的写字好的彩云同学: 问:你字写得这么好,有什么窍门吗? 生:没有,就是常常练习。
3、小结:漂亮的字迹、优美的舞姿、动人的旋律,这一切都离不开同学们的努力和勤奋。
4、小组交流并反馈。(给有各方面长处的学生送上“ 开心果”)[分析:
(一)关注学生的参与和实践,课堂上,通过设计“露一手”学习成果展示活动,创设情境,让学生个性才艺展示。通过展示自己的本领,让孩子在不经意间参与到学习中。在展示过程中,老师相机点拨,突出学习的乐趣,使学生明白自己的进步,同时学会欣赏自己和别人。
(二)关注课堂的生态,课堂是个动态的过程,它不是一层不变的。课堂上,教师注意引导和评价,进行师生互动和交流合作,注意活动的衔接和学习内容的拓展,学习内容联系生活。]
(三)小结明理,健康成长 你们就像一棵棵小树,在阳光雨露下茁壮地成长。学会了许多的知识,养成了好习惯,也能说明你们的长大,更重要的是知道去关心,体贴他人了,老师衷心地希望你们能更健康、更快乐地成长。
(四)课后延伸 孩子们,把我们的成长快乐记录下来吧,课后让我们来为自己设计一本“成长相册”,记录下你生活中每一个令人难忘的经历,更把它作为礼物送给爸爸妈妈吧!
三、课后反思 《品德与生活》的课程理念是:课程源于生活,生活是第一性的。孩子们从进入学校那一天起就离开父母过半独立的生活。两年他们能深刻地体会到自己的成长与进步。因此,我在设计的过程中,力图引导学生进入真实的生活世界,并对自己的真实生活进行观察、感受。让品德课真实起来,真正体现品德课回归生活的理念。~ 3 / 4 ~ 在《品德与生活》课程中, 教师不是知识的直接传授者,而是学生活动的指示者、支持者。教师不是“教”教材的人,而是为儿童的活动创造条件的人。如当有一个孩子说到回家帮妈妈洗碗、倒垃圾时,我就出示钟莹妈妈的一封信并声情并茂地朗读,这是很好的教育资源。我巧妙地利用了这一资源,使学生明白了要孝敬父母、团结同学。并有感而发地说出与同学团结友爱的好多事例。学校生活是学生生活的一部分。因此,我又把学校的生活拓展到了家庭生活。在“活动二”这个教学环节中,强化学生在学校外的生活、行为习惯;接着让学生走进自己的生活,夸一夸自己在家里的表现;再让孩子的父母通过录音和现场打电话等多种方式使学生的情感与行为体验不断丰富,自我认识不断加深,也在愉快的活动中树立起了自信心和上进心。
曹凤伟
年9月20日
(六)26.皇甫谧年二十始勤学
年二十,不好学,游荡无度,或以为痴。尝得瓜果,辄进叔母任氏①。任氏曰:“《孝....
经》云:‘三牲之养,犹为不孝②。’汝今年余二十,目不存教,心不入道③,无以慰我。”.因叹曰:“昔孟母三徙以成仁,曾父烹豕以存教,岂我居不卜④邻,教有所阙⑤,何尔鲁钝之甚也!修身笃学,自汝得之,于我何有!”因对之流涕。谧乃感激,就乡人席坦受书,勤力..不怠。
居贫,躬身稼穑,带经⑥而农,遂博综典籍⑦百家之言。沉静寡欲,始有高尚之志,以.著述为务,自号玄晏先生。著《礼乐》、《圣真》之论。.
选自《晋书·皇甫谧传》)
[注释]①叔母任氏:指抚养他的任姓叔母。②三牲之养,犹为不孝:意为即使每天给父母吃牛、羊、猪(三牲)肉,仍称不上是孝子。③道:正道。④卜:此指选择。⑤阙:同“缺”。⑥经:此指儒家经典著作。⑦博综典籍:博览儒家经典著作。
[文言知识]“感激”及其他。现代汉语中的“感激”指感谢,但在文言中它指“因感动而奋发”。上文“谧乃感激”,犹言因感动而奋发。又,《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形同而古今义异的词还有不少,如“卑鄙”,古指地位低微,见识浅陋;“交通”,古指互相往来;“妻子”,古指妻与子女;“烈士”指有志于功业的人。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度②或③辄④进⑤余⑥笃⑦涕⑧居⑨务
2.翻译:①目不存教②无以慰我③何尔鲁钝之甚也
④自汝得之,于我何有!
⑤躬身稼穑
3.“就乡人席坦受书”有以下理解,哪一项是正确的?
① 就在同乡人席坦那里读书;
②到同乡人席坦那里借书读;
③到同乡人席坦那里去读书。
4.理解:①“孟母三徙”的故事说明什么?
②曾父烹豕(同“猪”)的故事说明什么?
27.匡衡凿壁借光
匡衡①字稚圭(guī),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②,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③文不识④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
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⑤。衡能说《诗》,时人为之语曰:“无.
说《诗》,匡鼎来;匡说《诗》,解人颐⑥。”鼎,衡小名也。时人畏服之如是,闻者皆解颐欢笑。衡邑人有言《诗》者,衡从之与语质疑。邑人挫服倒屐而去。衡追之曰:“先生留听,更理前论⑦。”邑人曰:“穷矣。”遂去不返。
(选自晋·葛洪《西京杂记》)
[注释]①匡衡:汉朝人。②不逮:指烛光透不过来。③大姓:大户。④文不识:姓文,名不识。⑤大学:很有学问的人。⑥解人颐(yí):让人欢笑。⑦更理前论:再把前面说的梳理一番。
[文言知识]说“穷”。“穷”是个多义词。
一、指“困窘”。如孟子说“穷则独善其身”,意为处境艰难时只能自己管好自己。
二、指“尽”、“极”。上文“穷矣”,意为没什么可说了。成语有“无穷无尽”,其中“穷”与“尽”为同义。
三、指“贫困”。
四、指“寻求到尽头”。《桃花源记》:“欲穷其林。”其中的“穷”即为寻求到尽头。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邑②怪③资
2.翻译:①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②时人畏服之如是
③衡从之与语质疑
3.理解:“邑人挫服倒屐而去”中“倒屐而去”是用来形容“邑人”什么的?
28.青文胜为民请命
青文胜,字质夫,夔州①人。仕为龙阳典史④。龙阳濒洞庭④,岁罹水患,逋赋⑤数十万,敲扑死者相踵。文胜慨然诣阙⑥上疏⑦,为民请命。再上,皆不报⑧。叹曰:“何面目归见父老!”复具疏,击登闻鼓以进,遂自经于鼓下。帝闻大惊,悯其为民杀身,诏宽⑨龙阳租二万四千余石⑩,定为额。邑人建祠祀之。妻子贫不能归,养以公田百亩。万历⑾十四年诏有司⑿春秋致祭,名其祠曰“惠烈”。
(选自《明史》卷一百四十)
[注释] ①夔(kuí)州:古州名,在今四川境内。②龙阳:古县名,在今湖南境内。③典史:县令的属官。④洞庭:指洞庭湖。⑤逋赋:拖欠赋税。⑥阙(què):宫殿外的望楼。此指宫门外。⑦疏:给皇帝的奏章。⑧不报:不答复。⑨诏宽:皇帝下令宽贷。⑩石:古代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⑾万历:明神宗年号。⑿有司:官吏。
[文化常识]“登闻鼓”及其他。登闻鼓是古代统治者为了表示听取臣民谏议之言或怨抑之情,特在朝堂外悬鼓,让臣民击鼓以使里面的人听到。从县、府、州直至皇宫外,都设有“登闻鼓”。所谓“击鼓鸣怨”就是敲击登闻鼓喊冤枉。然而古代有几个青天大老爷呢?登闻鼓只是形式罢了,从上文看,青文胜击鼓后还不是因毫无作用转而自杀的吗?有句谚语叫“堂堂衙门八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古代百姓申怨还有一种方法,即拦住官员出行的马车,诉说
冤情,但效果也极小。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仕②濒③具④悯⑤邑⑥祀
2.选择:①“文胜慨然诣阙上疏”中的“诣”,解释为:(A)上告;(B)到;(C)登上;
(D)责骂。
②“妻子贫不能归”中的“归”,是指(A)回到娘家;(B)回到故乡;(c)没有住房;(D)不能耕种。
3.翻译:①岁罹水患
②死者相踵
③遂自经于鼓下
④养以公田百亩
4.理解:这则故事除赞扬青文胜为民请命外,还说明
29.金农与苍头
寿门①“所得苍头②,皆多艺。其一善攻砚,所规模甚高雅。寿门每得佳砚石,辄令治之。顾非饮之数斗,不肯下手。即强而可之,亦必不工。寿门不善饮,以苍头故,时酤酒。砚成,寿门铭其背,古气盎然,苍头浮白③
(选自清·全祖望《鲒琦亭集外编》
[注释]①寿门:清著名书画家金农的字。②苍头:仆人。③浮白:大杯喝酒。
[文言知识]说“攻”。“攻”是个多义词。一指“进攻”。如“攻其无备,出其不意”。二指“治”。上文“其一善攻砚”,意为其中一个苍头善于治砚。“治”在这句话中要灵活解释为“雕刻”。三指“研究”。《师说》:“术业有专攻。”意为学问有专门的研究。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辄②治③顾④以⑤铭
2翻译:所规模甚高雅
30.康德涵救李梦阳 康海①与太监刘瑾同乡,瑾以其文名,欲亲之,海不与通。瑾拘梦阳②狱,必死之。客曰:“念非康德涵,无可脱梦阳者。”梦阳曰:“死吾安之,何以累德涵?且德涵必不屈瑾。”客强梦阳致二语德涵:“德涵救我,惟德涵为能救我。”海得书喜曰:“我屈一瑾,而活良友,天下后世其许我!”即上马驰瑾门。明日辄赦出之。(选自清·查继佐《罪惟录·列传》)
[注释]①康海:字德涵。②梦阳:李梦阳,明代著名文学家。
[文化常识] 太监。太监早在殷商时代就有,最早叫“寺”,本是割势后在宫中侍奉帝王及嫔妃的男子。至唐朝,统称为宦官。太监因为亲近帝王,有的深得帝王宠爱,因此掌握大权。历史上出了名的太监有赵高、高力士、魏忠贤、李莲英等。刘瑾是明武宗朱厚照时期的权倾一时的太监。他掌握东厂、西厂特务机关,镇压异己,斥逐大臣,抢夺民间土地,是个无恶不作的家伙。
【高中语文阅读与写作一体化教学训练模式研究】推荐阅读: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与学生鉴赏能力的培养(教师中心稿)10-21
高中语文个性化阅读研究结题报告09-28
少教多学模式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论文09-29
《综合高中语文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实践》课题研究报告11-07
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性研究的论文10-09
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09-24
高中语文第三册作文训练系列06-21
高中语文古文阅读答题技巧10-24
高中语文小说的阅读方法11-09
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范增论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