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份工作意味着什么?

2024-11-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一份工作意味着什么?

第一份工作意味着什么? 篇1

第一份工作意味着什么?

一份关于最适合应届毕业生第一份工作的场所的调查表示,截止到2172份样本,其中参与调查的学生和职场新人的比例占总调查人数的83.15%,调查显示,大家对第一份工作的态度很在意,认为是踏入社会的第一块敲门砖的人数占到总调查人数的45.44%;在对待第一份工作的心态这个问题上,选择为自 己的将来积累资历的人数比毕业总得有份工作的人数比例多出两倍还多,占到总人数的58.75%。

如何选择第一工作场所?

第一,不在于是否经常有出国接受教育的机会,而在于你接受的培训是否能让你锻炼优势,或者能帮助你弥补致命的短板,

第二,不在于你是否会犯错,而在于能教会你下一次不再犯同样的.错。

第三,不在于企业是否是全球500强,而在于如果你有再一次选择工作的机会时,此次的工作经历是否能为你的履历加分。

第四,不在于是否会教给你圆滑世故的处世方式,而在于有一个相对简单的人际关系可以让你专心去做事。

第五,不在于这份工作本身是否趣味无穷,而在于它是否能让你感受到工作激情并勇于向未知挑战。

第六,不在于能让你立刻赚到很多钱,而在于能让你学到可以赚钱的过硬本领。

第七,不在于你能通过这份工作结识多少达官贵族,而在于通过这份工作你是否能积累工作人脉,并学会与人打交道的方式。

第一份工作意味着什么? 篇2

高薪, 好福利, 清闲, 不加班, 热爱, 能施展自己的才华, 出差机会能环游世界……人人都想要, 但是这样的条件却不可能出现在同一份工作上。刚刚毕业的学生, 究竟该看中哪些, 来选择自己的第一份工作?

最好选择自己兴趣所在的行业和公司

工作是每个人每天都要投入八小时甚至以上的地方, 即使你的工作会给你很多钱, 很好的福利, 很多的优厚的待遇, 如果你打心眼里不喜欢, 没兴趣, 那就是一种折磨, 再多的钱到手, 心头并无畅快。倒是秃顶、压抑来的更快一些。

举“四大” (普华永道、毕马威、德勤和安永) 的例子来讲, 据说“四大”招生是不分专业, 不计较学校的, 且每月五千到六千的工资和加班费也很让人心动, 为此很多同学争相竞聘。我有几个同学在茫然中进入了“四大”。总的来讲, 刚开始还是不错的, 工资薪水高, 福利也不错, 但是渐渐问题就暴露出来。比如到2年—3年的时候, 如果不考CPA (注册会计师资格证) , 未来可能就无法升职, 也没法在行业里继续往前走;但是如果考, 一来拿下此证并非易事, 二来很多原本不是这个专业的同学, 去考行业里很专业的证, 没有底子, 更没有兴趣, 真真是一件很痛苦的事。

肯定有同学会问, 如果无法那么恰好的进入自己喜欢的行业或者公司, 该怎么办?比如自己想去外企, 但是学校背景不够好, 这样的情况要怎么面对, 又该如何选择呢?

事实上, 如果无法恰好的找到一个自己所爱的公司和行业, 可以选择一个相关的“邻居”行业。比如你想要去公司里的市场部, 宝洁、联合利华、玛氏可能暂时去不了, 那不妨转投公关公司、活动公司、广告公司、营销公司等, 三到五年壮大了自己的实力之后再跳槽进入心仪的企业就会容易得多, 且薪水比直升还要高。如果想去外企, 可以先去同行业的国内公司, 经过一段时间的历练, 并在这段时间里加强外语等自己的弱势项目, 积累些许资本和经验之后, 再进入自己心仪的公司就会容易的多, 而且能让自己变成主动方, 有更多的机会来挑选自己喜欢的岗位。

选择能学到东西的正规公司, 尽管最开始的薪水会低一些

每个同学毕业时候都是一张白纸, 一张白纸上能画什么画, 取决于自己对未来的选择。毕业前三年, 能在一个好的团队, 有好的领导和同事帮助你成长, 并且能够让你学习到正规的职场规范与社会准则尤为重要。切勿在前三年因为贪恋薪水、回扣等物质让自己进入到一个不正规、或者学不到什么东西的环境中去, 三年后跳槽的时候你才会发现, 自己丢失掉了怎样的核心竞争力。

刚毕业的同学经常会陷入攀比的怪圈当中去, 认为毕业时候的薪水越高, 自己就越有面子, 有时候跟了不太靠谱的团队, 甚至是不正规的公司也浑然不知。薪水、回扣、自由散漫的风气, 你刚开始会觉得非常自由舒适, 攀比起来特别带劲。但是时间久了, 特别是跳槽的时候, 才会发现自己的竞争力日渐低下, 但是此时自己已经不是一张白纸, 也很难静下心来踏实的进行学习, 这样就很容易进入一个恶性循环当中, 让自己在未来渐渐失去有力的竞争力, 是最大的得不偿失。

而至于能学到东西的领导和团队, 自己也要留些心眼。我有些小师妹小师弟, 刚进入公司遇见没有规划性的上级, 只会讲自己要什么, 却不会教刚入职的新人如何去做, 也是一件极其郁闷的事情, 只会把你逼得压力越来越大, 甚至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能力太差。虽然都说刚开始要沉下心来学习, 不能太挑剔, 但是跟一个处事利落, 有思想的领导还是非常必要的。如果有他们的引导, 吃多少苦都值得留下来去历练。

选择能解决你基本温饱以上的公司

总会有那么一些公司, 给毕业生开出很低廉的价格, 比如一个月1000元的试用期 (实习生不在这个行列中) 。先不说这样的工资是否可以满足生活所需, 很多类似的公司会打着这样的旗号, 声称三个月或者六个月试用期后再决定薪水的高低, 但是很可能几个月后你会发现被对方随便找个理由辞退掉了, 他们开始换新的一批迷茫不知的人来继续进行一个月1000元的试用, 以此行骗。要知道, 一个真正懂得尊重人才的公司, 都会给应聘者一份能够基本温饱的工资, 比如租一个简单房子的钱, 一个月不奢侈的饭钱, 普通基本交通费, 总是要保证的。如果公司本身没什么信誉, 说试用期后看表现, 这样的公司还是最好别去了, 就算试用期后留下来了恐怕也不会加多高的工资。

这时候肯定会有同学问, 多少是一个基本温饱的工资?5千?8千?在北京、上海、广州这样的城市, 听说8千仅仅是保持基本生活的数字, 这还怎么选呢?其实基本生活的工资, 不是让你过小资生活的工资, 以我自己比较熟悉的北京来看, 毕业生如果找个合租的单间, 价格基本在1000元左右, 如果能两个要好的朋友一起合作一间屋子, 那么价格只需要600元左右, 网络煤气水电一个月150元左右。吃饭按照一天30元来计算, 一个月900元;交通每天四块钱地铁来讲, 一个月120元, 打点富裕200元;再加上日常杂七杂八的零花钱1000元来算, 总共加起来3500元是一个比较保底的数字, 如果能找到合租房子或者自己做饭的话, 这个价格可以更加低一点。总之一定要是一个能让自己基本过活, 不至于让父母月月倒贴钱的工作。

选择一个前方3-5年, 不慌张, 不头疼的工作

我也有过随大流去网申的经历, 尽管那时候我已经拿到了offer, 但是总觉得自己不这么做一把显得很遗憾似的, 于是也申请了一些当时看起来很牛的公司, 有一家很著名的基金公司, 大概是因为我的硬件条件都很不错, 于是给了我一次面试机会。其实我对基金一无所知, 甚至对金融一无所知, 不道德的来讲, 我就是来捣乱的, 以让自己不那么遗憾吧。面试中, 面试官用英文问我对私募基金有什么想法, 我用中文问他, 什么是私募基金?简直就是一场完败的面试。面试官显然看出来我的问题, 但是很感谢他, 当时问了我一句:“你知道做金融每天的生活是怎样的吗?”然后他跟我讲了一些简单的内容, 我就开始慌张起来。不是因为不会, 而是因为完全没有兴趣, 我不知道我该抱着如何的心态去面对每一天。我假想了一下, 倘若我进入这家公司, 每天做我没有兴趣的工作内容, 不用说三五年的职场路线规划, 就第二天要做什么我都不愿意去想, 甚至每天早晨醒来都不愿意起床, 真的是好难过的一件事。

这场面试给了我很大的提醒, 让我突然间醒悟了, 总说要选择自己喜欢的有兴趣等工作, 但是什么是有兴趣的工作呢?就是一个想起来未来3年—5年的路, 愿意去晋升, 愿意为之免费加班, 愿意为之辛苦探索的工作或者岗位。前方的路太艰险, 只有“愿意”是唯一的光亮, 如果连唯一的光亮都要放弃掉, 那这样的日子不过三五个月就会让人挠墙揪头发, 而更可怕的是让自己失去对社会的勇气以及对自己的信心。

有同学会问, 我怎么知道未来3年—5年会是怎样的日子呢?这里顺便提一句, 这是个很重要的话题。一旦我们对某个行业产生了兴趣, 之后要想办法找一些相关行业的师兄师姐问问看, 或者能够找一些在这些行业里有一些实习经验的同学问问看。如果实在没有这样的人脉, 就去混迹一些相关的论坛, 比如公关行业有17PR.com;广告行业有“广告圈”等等, 或者在微博上找一些相关的前辈来咨询或者从他们的日常微博内容中挖掘一些蛛丝马迹, 相信会帮助不少。

完善的培训制度是很有力的

我以前很不注重培训的, 觉得都是洗脑的游戏而已, 虽然公司有很多完善的培训内容, 但是从未参加过几次。最近几次是强迫参加的, 却从骨子里觉得这可真是个宝库。如果说每天的工作内容是日复一日的繁琐, 那么培训就好像是精华——无数领导和前辈总结出来的经验教训集合起来的精华, 这个一定要有, 一定要用, 一定要去参加。如果你的公司能有这样一些内容, 不管是面对面的培训还是网络在线培训, 请一定要重视起来!

其实进入职场初期, 很多同学都抱有自己的一个目的, 有的人想要进国企, 有的人想要解决户口, 有的人想要编制, 有的人想要高薪, 但是不管要什么, 首先要问明白自己的内心, 未来的3年—5年, 你想拥有一个什么样的生活, 虽然人生并不是现在这一次选择所决定的, 但是一定程度上未来换行业的代价也是有的。特别是越来年纪大, 工作时间久以后, 换行业基本是很难的事情了。这个世界上没有那么完美的事情, 高薪、福利、兴趣、完美的培训等你想要的都那么恰好的给你, 但也别觉得自己一穷二白就放低自己的身价和要求, 你总要选一个能满足自己某一方面需求的工作, 这样的未来才会更有勇气, 更有希望, 更有干劲!

毕业生如果能够客观评价自己职业胜任力, 就能如鱼得水, 如虎添翼, 大显身手, 游刃有余。

第一份工作意味着什么? 篇3

选项看来很多,但按照麦可思人力资源信息管理咨询公司副总裁张景岫的说法,可以简单概括成一个坐标,横轴是安全性,纵轴是发展性。安全和稳定,是所有人在择业时候的两个考虑方向。而安全性和稳定性发散开来,是由以下元素支撑的。

要生活方面有安全性,就在乎“薪酬多”、“福利好”、“公司环境舒服”“同事合作愉快”;职位方面的安全性,则主要看“公司的规模”,“发展势头”“所处行业特征”等等,这决定了企业有没有大规模裁员,甚至倒闭的危险,以及员工个人能不能适应企业的要求。企业内外竞争的态势等等。

而大家都最看重的“未来有发展”。实际还包括企业内部的“未来”以及离开企业之后可能发展的“未来”。不过根据IBM、优兴咨询(Universum)、Egon Zehnder联合发布的《Gen-Y给HR管理带来的挑战及应对策略》白皮书(下称《Gen-Y》)中的调查,94%的被访者倾向于首先在公司内部寻求多元化的工作经历,比如晋升(37.8%)、在不同部门中调整工作(30.3%)、在现有工作基础上增加工作职责(18.0%)、在同一个部门中调整工作(8.3%),而只有5.6%的人选择跳槽,这也是“工作平台大”排名靠前的原因。

实际上,一家企业内部的发展空间,取决于企业的文化、晋升机制、内部的培训机制,落实到个人所得上,就是他在企业内部将获得怎样的知识、经验和技能方面提升,同时还有薪水和职位的提升。而在企业外部有没有发展,一部分取决于你在这家企业学到的知识、经验,养成的态度。还取决于你在公司能承担多大的责任。你第一家公司在行业中所处的地位,或者说是影响力。

我们可以看到,由于经济环境的影响,大家对“第一工作场所”的选择在“发展第一”的总指导原则下,更多往“稳定”“安全”的方向趋近,也体现了在经历一个经济高速发展周期后,人们对缩减的机会入口带来的发展真空感到的焦虑。在今年的调查中,“一起工作的人是不是我喜欢的”“老板是不是我喜欢的”“公司是不是我喜欢的”成为备受冷落的选项,大家普遍既对未来抱有更高的期望,同时开始为未来担忧。

第一份工作美文摘抄 篇4

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王小丫,曾经做客北师大。她用自己的切身经历,为即将走上工作岗位或面临就业选择的大学生们,讲述了工作的“经验之谈”。

她就读于四川大学经济系,毕业后被分到一家经济类报社当记者。可她万万没有想到,报社领导把她分配到通联部去抄信封。整整三个月,她都是在桌案上与信封为伴。

当时,她感到很失望,甚至是绝望,大学毕业怎么就干这个谁都能干的写信封的工作啊?虽说一时有些想不通,可她还是照样好好干。三个月之后,她写信封写得又快又好,一个人能完成三个人的.工作量。

领导看她表现十分突出,就主动地问:“想不想干点什么其他工作?”

从此以后,她先后成了文摘版、理论版和副刊的编辑……

优秀散文赏析:第一份工作 篇5

我在那个工厂里干了不到三个月,车间里是流水工序,我几乎学会了所有的活。其实,我只需干好一道工序,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那么勤奋的学那些活有什么用,就一样一样认认真真的学下来。车间里大多是一些三十多岁的妇女,也都很喜欢我。有一位马师傅,时年38岁,上班时,总带一个小布兜,里边放着线团和毛衣针,一有空就织毛活,毛衣针在手里上下翻飞,眼睛看着别处,嘴巴跟别人说着家长里短。我常拿个凳子坐在她旁边出神的看她翻动的毛衣针,她偶尔停下和别人聊着的话题,专注的看着我说:“我要是早结婚,也会有这么大的姑娘了。”旁边的张师傅就顺势说:“那就认下这个女儿吧。”我的脸就红起来,赶紧退到一边去,生怕再亲近就被认成干女儿了。车间里有好几个跟我同龄的女孩也和我一样是干临时工的,马师傅待我总比别人好。她老公经常出差,有好几次,她就把我带到她家去住(我下班后都是骑自行车赶10几公里回家)。我同着她的十岁的女儿,七岁的儿子一起围着小饭桌坐着等她一碗碗把饭盛好,喝着稀饭,就着一碟淋了香油的腌萝卜条,那种感觉真的好温馨,好温暖。晚上,我们四个人就挤在一张大木床上。我们一直也没有认成干母女,但马师傅就真的把我当成了女儿一样了。

还有一位于师傅,她拿手的是勾线活,左右手翘了手指挂住线,右手捏了银钩针也是上上下下的翻飞,几天就够勾成一件小物什。她勾的东西并不是自己用,谁要就给谁了。我眼见得她勾的镂空的披肩被王敏抢了去,还有小手袋,小孩衣裤,沙发盖巾等等,还手把手的教我给母亲勾了一套帽子围巾。她有求必应,也不计较自己付出了辛苦,一双纤细白皙的巧手一刻不停的勾。她唯一的一次向我要东西,那时候应该是霜降过后,忽然问我:“你家种胡萝卜了么?霜后萝卜苗可好吃了。要是种了,回家给我带点来。”我回家跟母亲说了,母亲说:“哎呀,这怎么拿得出手。”但我们家里穷,其实也根本没有拿得出手的东西,母亲就仔细摘了些嫩点的萝卜苗让我带给于师傅。于师傅隔天把萝卜苗拌上面加了些作料上锅蒸了拿到车间让我们吃,真的很好吃。于师傅是我见过的最心灵手巧的女人,在那时,我曾暗暗告诉自己,将来要做一个像于师傅一样的女人。

车间里还有一位魏师傅,当时也已经是两个男孩的母亲。魏师傅上班的时候也带一个小布兜,但不是手工活,而是书,厚厚的小说。一闲下来,她就拿出书来看,基本上不参与别人的话题,偶尔说话,也是说一些不一般的话,好像是书上的什么名句,很有哲理,很深奥的样子。她一直让我觉得她很神秘,想探究,却总觉得被一面墙给挡着。但是,别人并不赞同她,特别是那些做了母亲的师傅们,觉得她不务正业。张师傅有一次跟我坐在一起吃饭的时候就悄悄的告诉我说,魏师傅,家务活料理的不好,男人,婆婆都不满意,孩子也照顾的不好。然后,张师傅告诫我,可不能做魏师傅那样的女人,钻进书里出不来。我还是敬慕魏师傅,觉得她不一般。不久以后,魏师傅离婚了。从她的脸上也看不出什么来,好像所有的人都认为她罪有应得。她仍然看小说,很认真,很投入的看。魏师傅也喜欢我,她对我说,你一定要多读书,书是人最好的朋友。多年以后,我看到一本自传性小说,一看作者竟然跟魏师傅同名,不敢确定是不是魏师傅。买了一本来读,主人公不幸的生活境遇和婚姻生活令人扼腕,我就想起了魏师傅,觉得就是她了,有着那么多说也说不出来的苦。

小凡比我晚来一个月,算得上我最要好的同龄朋友了。小凡是城市户口,当时叫待业青年,人长得白净秀气,穿的也洋气。小凡在我们的大车间里被男工们叫卫生球。小凡刚来厂里,哪儿都不熟,我就领着她去厕所,去食堂,跟她说话儿。我是因为自己刚来的时候没有人理会,又羞又窘,就不忍小凡也跟我一般。小凡因此把我当做好朋友。她把我的辫子从脑后散开,用小手指头从耳朵两边勾起头发,用橡皮圈扎一个小辫,散下来的头发直直梳下来,这样看起来,我也比原来秀气不少。我们形影不离,常常上厕所的时候,一方不憋便也会陪着站在厕边说话。我们总是有好多话说,现在是一句也想不起来了。不久以后,小凡经招工考试离开了。她把饭票,菜票全掏给我,伤感的说:“也许,我这辈子,再也遇不到你这么好的朋友了。”说的我也很伤感,算起来,我们在一起也不过有一个月的时间。从那以后,我真的就没有小凡的丝毫音信。

那时,车间里的王敏有21岁,正是谈恋爱的年龄。她不屑与做了妈妈的师傅们为伍,也不屑与我们这些黄毛丫头做伴。她时尚而孤傲,独来独往。我到了一个月以后才看出来车间的男工张磊在追她。张磊长了一头自来卷的头发,高鼻梁,一双充满抑郁的大眼睛,看起来蛮帅气的大男孩。他爱唱歌,有《冬天里的一把火》《爱情的小秘密》等。唱歌的时候,歪着脑袋,眼睛迷茫的看着一个地方。我到现在还记得他写给王敏的诗:啊,亲爱的,你是我冬天的棉袄,你是我夏天的冰糕,你是我饥饿中的面包,你是我黑暗中的电灯泡。后来,还送给王敏一只银戒指,王敏看出戒指怎么一头粗一头细,张磊老实供出,那是他偷了他妈一只耳环。王敏气的把那物什扔进了臭水沟。我那时觉得张磊很可怜,又觉得王敏很过分,告诫自己将来谈恋爱可不能这么粗野。到我离开,张磊,王敏时好时坏,也不知道最终可成眷属。

那个工厂是我第一次做工的地方,我在那里领到的第一笔薪水是七块六毛钱,我从中拿出两块五毛钱给自己买了一块电子手表。那个工厂是我走向社会的第一站,我总是忘不了那些人,也忘不了那些事。

作者:康素玲

珍惜第一份工作的价值 篇6

时下,正值又一批年轻学子走上工作岗位。看着“新人”们的入行,职场“白叟”们不禁回忆起昔时的自己,过往的经验让他们重新审视自己的第一份工作。

近日,据媒体报道,前程无忧网所做的“第一份工作”的网上调查显示,对第一份工作不满已成为职场常态——65%的职场人对于第一份工作不满意,薪酬不符排在不满因素的第一位,2年之内(包括2年)跳槽者的比例高达66%。然而,职场专家和过来人却提示职场新人:轻易放弃第一份工作并非明智之举,第一份工作是职场磨合期,新人遇到挫折很正常,新人要珍惜和挖掘第一份工作的价值。

作为职场过来人,小瞿回忆了自己的第一份工作,2004年在北京化工大学的毕业生双选会上,化学专业毕业生小瞿和国有企业吉林化工集团签订了就业协议书,毕业后小瞿来到了吉林市上班,然而,不到一年,小瞿就选择了离开,“那里没有以前熟悉的朋友,而且工作环境我接受不了,几乎一直在车间,”对于基层工作环境不适应的小瞿,又重新回到了熟悉的大城市北京寻找新工作。

和小瞿类似的还有赵博,在湖南一所普通本科学校毕业后,学习通讯专业的赵博第一份工作是去一家国际代工企业

做储备干部。第一天,赵博来到位于东莞高埗镇的工厂厂区,就直接被派到了生产一线,赵博下午就收拾行李离开了这里,“和理想差距太大。”

毕业生们放弃第一份工作的原因也不尽然相同。

小宁离开自己工作了一年的第一份工作的原因则是实在坚持不下去了。“老板给的任务高,而且要求极其严格,经常完不成任务就斥责我,”最后搭上了不菲的违约金,小宁毅然离开了公司,3年后的今天,小宁感慨,“其实职场都差不多,当时是自己刚从学校出来,一直被老师捧着,心理优越感太强了,太脆弱了。”

在此次调查中,35%的职场人表示,自己的第一份工作与理想中的工作基本吻合,而65%的人则表示“相差甚远”。薪酬、环境、行业、兴趣、职位成为大家对第一份工作不满的5大因素。

而由中国职业规划师协会联合向阳生涯职业咨询机构,日前针对工作年限在3年以内的325位大学生开展的、名为“快乐工作指数大调查”的调研显示,有73%的大学生不满意当前工作,更有81%的大学生表示当前的工作并不快乐。

对一份工作的不满意,直接导致的后果就是职场新人们跳槽频繁。

在此次前程无忧网的调查中,调查同时显示,2年之内

(包括2年)跳槽者的比例高达66%;而第一份工作能坚持3年以上的,仅占8%。

为何一份自己不满意的工作,当初还要选择呢?

此次调查同时显示,39%的受访者表示,自己当初选择第一份工作的原因是“有份工作就行了”;“受家人影响”的因素也占到了8%;“专业对口”、“公司品牌和规模”的选择比例也相对较多。

李嘉的想法代表了部分人的心理,“毕业的时候根本不清楚自己想做什么,就看着这个公司的名气和规模,父母也都赞成去,根本没有仔细考虑是否适合自己。”李嘉研究生毕业后,进入中关村一家知名IT企业做企业文化工作,新闻专业毕业的她本以为这和自己的专业相差不多,公司给的职位和薪水都令人满意,可是,在实际工作不久,她发现不仅存在很大的差别,而且自己更喜欢做记者,于是,她迅速选择了辞职重新寻找工作。

作为在校大学生,2011年6月马上就要毕业的李燕则说,尽管学校提供了一些实习的机会,就业指导课也上过,可是自己对未来的工作判断仍然模糊,“大公司大城市是首选吧,高收入的工作也不错。”

“能在第一次工作就找到心仪的职业方向的人确实不多。”刘菁一直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并多次负责所在企业的招聘工作,她发现:首先是高校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压力

大,不少人的首要选择是一份可以养活自己的工作,并非追求事业。其次是对自己职业方向及个人实际状况不了解。“许多人对未来的职业方向没有清晰的认识,同时也不能完全了解个人优势及不足,在选择就业方向时存在很大的盲从性。”

刘菁认为,随着工作经验的积累,个人对工作回报的要求逐渐提高也是许多人放弃第一份工作的原因。

和许多80后、90后不一样,陈晨十分珍惜自己的第一份工作,并且反对频繁跳槽。2006年,名牌大学保险专业毕业后,陈晨进入了一家还处于起步阶段的保险公司工作。其间,很多和他一起进入这家公司的人都跳槽了,也不断有公司用更高的薪水来“挖角”,陈晨也获得了很多这样的机会,“但是我还是没跳槽,”陈晨认为,去别的公司,虽然薪水上涨,但是职位没有太多提高,工作内容相对重复,对个人提升没有明显好处。“我比较相信这个公司的潜力,而且我能和公司一起成长,公司肯定会重视我,重用我。”

工作了4年的陈晨感慨,实际上,这份工作不仅仅是让他获得了足够的专业技能和职场经验。“实际我在公司也换过不同的部门,这才找到了更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陈晨说,坚持让自己逐渐明白了更多职场道理,“我更多的为公司和客户创造价值,才能给自身创造更多的价值,积累这些认识,这也是我职业生涯的一次小小的转型。”

事实上,能够这样长远考虑的人并不多,更多的人在放弃第一份工作的时候坦言,“自己并没有想太多”。

长期积累的招聘经验让刘菁并不建议青年人轻易放弃第一份工作,她说,轻易跳槽的经历,可能会给你下一次就业带来障碍,企业可能怀疑你个人的忠诚度而放弃录用你。而没有获得足够的职场经验和专业知识的人,也很难再寻找到一份更好的工作。“越跳越糟的例子比比皆是。”

刘菁认为,事实上,第一份工作,是一个人从学校到社会的一个“心理断奶期”。这期间的不适应、遇到挫折是很正常的。“过快否定并且打退堂鼓不是上策,不如挖掘它的可取之处,寻找自己的价值,这样反而你可能会受益匪浅”。

她建议,在第一份工作中,首先要逐渐体会工作与学校之间的巨大差异,了解工作环境对每一位员工的要求,使自己能完成由学校到职场的一个心理上的转变。其次,通过第一份工作,更全面、客观地认识自己,发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认真思考目前所从事的工作与自己追寻的方向及个人综合条件是否相适应,在工作中确定一个职业方向或目标。

第一份工作就要有含金量 篇7

我在加拿大的兼职, 就是找机会去银行、大公司做事, 为重要的会议做服务工作。哪怕收入很少, 甚至做义工翻译, 只要能进入商务中心的圈子, 接触毕业后期望从事的业务, 为以后的发展积累经验和经历, 我觉得就够了。

这就是我留学期间的找工作经历。我当时的想法就是:人生的时间和机会成本有限, 要成功进行职业策划, 就必须把握最核心的事物, 做最有效能、最有价值的职业积累。洗盘子的收入再高, 也无法写进简历, 无法为以后的事业发展做铺垫。

因此, 等我在国外读完书时, 个人履历已经非常丰富:在中国对外经贸部工作过, 在加拿大帝国商业银行实习过, 在加拿大城市联合会做过翻译, 在几家跨国公司短期实习过, 其间还去日本给大公司做过培训讲师……因为这些有价值而不重复的工作经历, 使我毕业时有了七个很不错的工作机会, 经过慎重考虑, 我顺利地进入了全世界最大的工程管理国际咨询公司之一SNC—Lavalin公司。有了这个高起点之后, 我很快就建立了自己的个人品牌, 成为加拿大驻中国香港领事团的首席商务经济参赞, 接着到另一家大型跨国公司做副总裁, 成为海外最早一批担任跨国公司高管的大陆留学生, 后来还做过GE、西门子、三菱、阿尔斯通等大公司的高级顾问。

我经常会在身边听到这样或那样的抱怨:“我没有一个有钱或有权的爸爸, 所以我那么穷困。”“我没有成功, 是因为运气不好。”“我没有找到好工作, 是因为企业太过功利。”“名牌高校毕业生怎么会不被重用?是因为领导戴着有色眼镜。”……其实, 许多人的职业生涯之所以失败, 是因为后天缺乏主动的策划, 无法弥补先天的家庭背景、学历、天赋的不足, 因此总被命运和生活所奴役。

还有一些人, 是有策划却没有执行策划的延续性。譬如大学时根据爱好选择文学专业, 毕业后现实起来选择广告行业, 再过一年感觉不适合做销售, 第三年换在某某网站上班, 这种职业策划毫无延续性, 每一步都要抛弃过去的基础和积累。所以, 他们可能工作5年、8年甚至10年, 变化都不大。

林肯有句名言:“我走得很慢, 但是我从来不会后退。”

优秀的职业策划都善于在正确的方向上, 把握最核心关键的要素, 并且一步一个台阶, 互为基础而非重复性的职业积累。只有当你的起点越来越高, 平台越来越大, 业绩越来越出色, 个人品牌越来越为业界所承认, 你才能掌握职业生涯的主动, 让好工作主动找上你。我在创作《当代中国海归》一书时, 曾归纳300个海归成功创业的案例, 发现他们的创业成功有许多共性, 其中有一条就是他们创业前平均都有5年左右的工作经验, 并且他们的职业积累与后来创业的方向有惊人的一致性。

如UT斯达康的创立者吴鹰在贝尔实验室工作五年, 百度的创立者李彦宏在道·琼斯公司和Infoseek公司做搜索技术的工作也有五年, 携程网的创始人沈南鹏曾在华尔街三家投资银行工作过八年。相反, 那些出国前没有什么工作经验, 出国只拿了一个学位就归国的海归, 因为缺乏职业积累, 不但创业难以成功, 甚至连找到一个好的工作都很困难, 以至于成为“海待”。

我的第一份工作 篇8

Even though we struggled to make ends meet, my parents stressed1) to me and my four brothers and sisters how fortunate we were to live in a great country with limitless opportunities. They imbued2) in us the concepts of family, faith and patriotism.

I got my first real job when I was ten. My dad, Benjamin, injured his back working in a cardboard-box factory and was retrained as a hairstylist. He rented space in a little mall and gave his shop the fancy name of Mr. Ben's Coiffure3).

The owner of the shopping center gave Dad a discount on his rent for cleaning the parking lot three nights a week, which meant getting up at 3 a.m. To pick up trash, Dad used a little machine that looked like a lawn mower. Mom and I emptied garbage cans and picked up litter4) by hand. It took two to three hours to clean the lot. I'd sleep in the car on the way home.

I did this for two years, but the lessons I learned have lasted a lifetime. I acquired5) discipline and a strong work ethic6), and learned at an early age the importance of balancing life's competing interests7) — in my case8), school, homework and a job. This really helped during my senior year of high school, when I worked 40 hours a week flipping9) burgers at a fast-food joint10) while taking a full load of precollege courses.

The hard work paid off11). I attended12) the U.S. Military Academy and went on to receive graduate degrees in law and business from Harvard. Later, I joined a big Los Angeles law firm and was elected to the California state assembly. In these jobs and in everything else I've done, I have never forgotten those days in the parking lot. The experience taught me that there is dignity13) in all work and that if people are working to provide for themselves and their families that is something we should honor.

我的父母都来自墨西哥的小镇。我出生于得克萨斯州的埃尔帕索城。我四岁时,全家搬到了东洛杉矶的一处低收入住宅区。

尽管我们当时要做到收支平衡都很困难,但父母仍对我和四个兄弟姐妹强调说,能在这样一个充满无限机遇的国家里落户,我们是多么幸运啊!他们给我们灌输了家庭、信仰以及爱国主义的观念。

十岁的时候,我得到了人生第一份真正的工作。我的爸爸本杰明在纸箱厂工作时背部受了伤。经过再培训,他成了一名发型师。他在一个规模不大的商业区租下了一个摊位,并给他的店取了个奇妙的名字:“本先生的发型”。

商业中心的老板在租金上给爸爸打了个折扣,但条件是每周打扫三次停车场,这意味着凌晨三点就要起床干活。爸爸用一个看起来像除草机的小机器来收捡垃圾,而我和妈妈则要清空垃圾桶并用手拾捡散落的垃圾。打扫这个停车场要用两到三个小时。我总是在回家时的车里就睡着了。

这份工作我干了两年,但从中学到的东西却让我受用终生。我学会了自律,建立了很强的职业道德。从小我就懂得了平衡生活中各种利益冲突的重要性——对我而言,就是上学、作业和工作。这在我高二那年真是很有用处。那时,我在一家快餐连锁店制作汉堡包,每周工作四十个小时,同时还肩负着沉重的大学预科课程的学习任务。

辛勤的工作终见回报。我考入了美国军事学院,接着又获得了哈佛大学的法律和商业硕士学位。后来,我进入洛杉矶一家著名的律师事务所并被选为加州议会参议员。在做这些工作和其他所有事情的过程中,我从未忘记过在停车场辛勤工作的那些日子。那段经历使我懂得工作无贵贱, 靠自食其力来供养自己和家人就值得人们敬佩。

Vocabulary

1.stress [stres] v. 强调,着重

2.imbue [Im5bju:] v. 灌输,深深影响

3.coiffure [kwB:5fjuE] n. 发式

4.litter [5lItE] n. 废弃物,被胡乱扔掉的东西(尤指废纸等杂物)

5.acquire [E5kwaIE] vt. 获得,学到

6.work ethic: 职业道德

7.interest [5IntrIst] n. 利益,利害关系

8.in one's case: 就某人的情况而言

9.flip [flIp] vt. 使翻转

10.joint [dVCInt] n. 连接,结合,本文中指连锁店

11.pay off: 得到好结果,取得成功

12.attend [E5tend] vt. 上(大学等)

第一份正式工作的辞职过程 篇9

在经过几个月的面试我终于找到了我认为是理想的工作

上班时间 休假 工作内容 都是我喜欢的 也很适合我

通过初试复试 终于通过了很开心 但三天以后...却完全不是那样的心情

第一天报到 没有分配工作位置询问原因含糊其辞

这天看了一整天内部资料结束今天工作

第二天仍然没有属于自己的工作位置询问原因继续含糊其辞

我也大概看出了个端倪但没多想

大概说了我的工作位置可能在A大厦而我的部门在B大厦

这天做了一些行政方面的工作没出差错顺利完成

第三天我的上级主管休假回来原本"借坐”的位置都没有了

询问工作内容 继续含糊其辞 面试时所讨论的工作内容绝口不提

经一离职同事处了解到原来我就是一个全能打杂+总部经理助理

该经理对员工要求甚高 因为长时间招不到合适的人

就采取“曲线救国”措施 被骗感觉油然而生

毅然辞职理由:本人对此工作能力不强 不能胜任

总结: 1. 面试的时候尽量提出自己的问题多了解公司

不要为了一份工作而什么都不顾

2. 面试表格上若有待遇要求 一定要实事求是不要过分谦虚

也不要过分提高你能接受什么样的待遇要求 就写什么薪酬

要是过分谦虚薪酬过低 对被录用后的发展不利

3. 面试时 尽量了解具体的工作内容 不要到入职后才恍然大悟

最后一句话总结:现实比理想残酷 从象牙塔出来的我们 迟早都要接受社会的洗礼

菜鸟如何找到第一份UI设计工作 篇10

1.初级设计师应拿到设计这行的“门票”还是铁饭碗

之所以该问题是开篇第一问,主要因为这是初学设计师在找工作时最应该想清楚的问题,也是最基础的问题,如果这问题没有想清楚,其他几条建议也没有多大意义。

绝大部分初学者应先拿到设计这行的门票;脚踏实地切忌好高鹜远,你瞧得上别人,别人未必看得上你

很多刚刚转行的或毕业生等新手目前最大的问题就是作品少,能拿得出手或成熟的作品更少,在面试的道路上也总是开启碰壁模式。而且遇到最多是问埋不是对方要求高自己能力达 不到,就是对方给个1000来块的工资我还看不上。所以总是徘徊不定,不知道如何抉择。很多设计师在大学怀揣进腾讯、百度、甚至苹果等大公司的梦想,卽是铁饭碗又是世界级,但是现实是公司给你1800,爱干不干我还瞧不上。

既然如此,初学设计师更应该脚踏实地一步步做起。所谓大公司学做事小公司学做人。大公司人际关系复杂,勾心斗角的事儿常用,部门与部门的混战就可能导致你是炮灰,小公司事情多而杂,一个人当3个人使喚,颇有一夫当关万夫萁幵之势。但是因为高不成低不就这样 的状态导致很多人迷茫。

与其如此还不如先拿到设计这样的门票再说,可以先找个公司安定 下来,熟悉设计这行的基本工作和运作方式,然后再发愤图强作新的打算。而且第一步找工 切忌看工资,因为从初学设计师的水准来说确实给公司创造不了多么大的价值,公司反而要培养你。所以初学设计师不要乱七八糟的东想西想脚踏实地才是,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除非你有非常明确的目标非五百强企业不进,那自当别论。

2、初学设计师面试作品最应注意什么?

很多初次找工作的设计师急于表现自己,所以放了很多与招聘内容不相符合的作品。曾经招聘过一个大学应届毕业生,本来我们招聘的ft平面设计师,要求投递平面作品,结果该设计师投递过来的作品中平面作品有,大学作业的立体构成、雕塑作品,获奖证书、毕业证等等 都存放其中,简直是五花八门。给我们的感觉就ft——乱七八糟没有重点,虽然有些作品不错 ,但无关紧要且不成熟的作品让我们对整体印象大打折扣。

面试作品切忌鱼目混珠、杂乱无章,作品印象的好坏取决于最差的那张作品(参见木桶理论)

所以,新手面试一定不要放无关紧要的作品,如果整体的作品都非常好,那当然会增加面试 通过的几率,但如果有箜作品好,有箜不好就会拉低面试者对作品整体的印象。

一只木桶想盛满水,必須每块木坂都一样平齐且无破损,如果这只桶的木扳中有一块不齐或者某块木扳下面有破洞,这只桶就无法盛满水•一只木捅能盛多少水,并不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木桶理论

3、初级设计师投简历时应该规范作品图片

第一、围片设置的尺寸不宜太

在很多初学设计师印象中,设计公司就应该是现代化室内办公,苹果电脑齐刷刷的摆满整间屋子的理想状态。但现实是绝大部分公司稀稀拉拉的摆着大小不一的PC。所以就目前来说绝大部分设计公司的电脑显示器都是21寸至24寸之间的显示器,但这到底与应聘者的作品 要求有什么关系呢。当然有很大的关系,(上图中)作品如果尺寸太大,会显得作品“箱”的想 货,而“小”“精”“美”是展现作品最好的一种方式◊因为可以掩饰你作品某些部分的不完美。

第二、图片大小控制在合理范围

图片质置如果太大,会影响浏览速度,我曾经见过面试者做过一张长50米乘以宽2.8米的地 产广告,一张图片的文件有1、2G大,电脑变慢不说,浏览放大也要花很多很多时间。电猫好 点的勉a打得开,稍微塞一点根本打不开。这样不仅浪费了面试者的时间和精力,也会让面试人感觉你的不专此和逗比。所以图片文件的大小尽量控制在1M以内。(包括以后给客户看 文件时候也应该这么做,这是一个好习惯)

第三,图片色彩横式设置

作为设计师如果还不知道CMYK与RGB的区别就赶快去补课吧,不过这里我简单提一下,CMYK是印刷色,而RGB是光的三原色。而我们的显示器就是采用的RGB模式,所以设计师在 导ffi的过程中要采用RGB横式才是正解。但J1CDR软件会存在CMYK的颜色横式导出RGB后 存在颜色变灰或不鲜艳的差別,这时就必须通过PS软件再把颜色处理一下,使其鲜艳。

4、临摹的作品到底算不算作品?可不可以应聘?

初学设计师找工作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作品,但是又往往渴望能够尽早的进入设计行业,所以往往会把平时做的一些PS或AI教程练习稿等相关临摹作品拿去找工作。我曾经就遇到过几个没设计基础的人过来找工作,作品确实不少。而且为了证明ft自己设计的还打开源文件给我看。我当时一眼就看出来是临摹作品,主要原因就是作品不完整,例如一个网站有5个一级或二级菜单,而该应聘者总是少几张菜单。询问是怎么回事,他就顾左右而言他。后来实话 告诉我是临摹作品,可想而知没用录用。

临摹作品只是练习稿!骗得一时,骗不了一世!所以,临摹作品千万不要放!

所以作为初学者或刚刚毕业的小伙伴们,千万不要拿临摹的一横一样的作品去应聘工作,稍微有点水准的公司一眼即知。就算临摹作品也不要做的一模一样,至少要求新求变。所以我平时多鼓励设计新手多出点举一反三的作品,做的再烂起码也是经过自己大脑的作品,招聘方也知道该把你放在什么样的位置。归根结底,这是一种诚信问题,这与拿別人的作品面试设有任何区别,尽管有时可能会骗过别人的眼睛,但是路遥知马力,大家自然会通过实际工作看到你的真实水平。

5、初学设计师该不该拿作品源文件去应聘?

我曾经不止一次遇到初级设计师和大学毕此生拿源文件来面试,为了证明是Ta设计的,先开源文件绐我看,幸好公司电脑跑的快,花了将近10多分钟打开了。简单单单的一张图就丢了上百个素材压在图层下面。花了半个小时之后看了几张设计稿,我就早早的叫Ta收拾东西回家了。

该设计师水平与拿源文件面试的奇葩行为相比,更让面试者失去看下去的耐心,所以初学设计切忌放源文件应聘,既显得不专业又没有职业素养。对子一个稍微有点眼光的 设计公司来说设计师对作品的整理及其相关的规范能看出设计师的水准和职业年龄。

6、初学者面试,U盘为什么只能有一个文件?

很多人面试的时候通常是随带携带U盘拷贝给面试者看作品的。所以无论这个U盘拷了多少 无关紧要的问题只要找到自己能看的那个命名文件夹即可,别人看懂看不懂也就无关紧要。我也经常遇到面试人的U盘里面文件乱七八糟的,找了半天自己也不知道作品放哪了。

所以提醒各位面试新手,在你面试的U盘或硬盘里面千万不霣放与面试毫无关系的文件夹和其他文件。U盘或硬盘里面职能有一个文——就是你的作品。这样也能给你的面试者留下好印象,也避免了一隹不必要的尴尬。(话说谁的u盘硬盘里没有的私密)

7、初学设计师应该怎么做才能増加被录用的机会?

在前几篇帖子中我向初学者建议应该主动出击的找工作,而不是投个简历就高枕无忧了。因为很多公司的面试作品先是HR看,HR看完了之后才是设计总监或其他主管审査。但是HR看作品的视角和总监看是有区别的,HR先是关心你是不是按照他发的招聘要求投的。

例如设计经验3年、本科毕此、会橾作 苹果电脑,熟悉软件AUPS等異体的要求。如果你不符合这些,肯定是会被筛迭掉的。其次才会看你的作品等等。但是任何条条框框都是一把双刃剑,这样的好处是能够找到综合素质较 好的设计师,但是也会把没有达到要求的才华设计师拒之门外。所以,面试应该主动给招聘方打电话沟通,约好时间地点主动上门面试。但是问题是,很多公司会要求你先投递作品到 邮箱,完了再通知你。所以,很多初学设计师到这一步就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其实你可以先査请该公司的地址和基本信息,主动上门去面试。这一招是先斩后奏,因为绝大部分公司是不会哄走上门面试的应试者的,哪怕你设有按对方的要求做。

9、初学设计师,这些暗示语言你懂吗?

有过面试经验的人可能不只一次的听到招聘方要你回去等消息,于是你就傻傻分不清楚等啊等啊等。后来才知道原来是自己没有通过面试;所以招聘方叫你回去等消患意思很明显——你不行,没通过!当然,有些招聘方叫你回去等消息后来还是录用了自己,但是这样的情况很少。

如果出现这样的情況就是说明招聘方对你的能力还持有保留意见,但是可能招不到最好的先充数这样的情况也是有的,又或者应聘你的人没有绝对的权力,还需要一层层的审批通过,然后通知你二轮三轮的复试。当然正规的大公司都是要经过几轮复试才决定是否要你。不过绝大部分设计公司都是一锤定音,只要作品不错其他方面也符合要求,基本上当场都可以签入职协议了。所以现在又回到了找工作的原点,优秀的作品才是找工作最好敲门砖!

当然,设计师略懂基本的行业语言还是有必要的,例如:

10、面试最重要的是什么?

抛开上面几条所说的之外,面试者最为重要的是诚信。以前工作过的几家设计公司不止一次的听HR抱怨,给面试者电话通知过来,面试可就是没来,而且面试者也答应了要过来。当然,我相信也不只是设计行业有这样的情况,其他行业的HR也遇到过这样的问题。

CEO的第一份工作 篇11

史蒂夫·鲍尔默

目前职位:微软CEO

首份工作:宝洁公司销售员

鲍尔默毕业于哈佛大学,获得了数学和经济学学士学位。大学期间,他曾担任校足球队队长,并为哈佛的文学杂志工作过。大学毕业后,鲍尔默前往宝洁公司任职,担任了经理助理,其实就是个销售员,第一个任务就是协助销售一款点心制造机,从小甜点到电脑屏幕,什么都卖。

鲍尔默是个很有个性魅力的人,他热情洋溢、有幽默感、喜欢用煽情的语调表达自己,并有极强的社交能力。鲍尔默说,不要看轻你的工作伙伴,因为当年在宝洁与他共享办公室同一隔间的同事,正是现今的通用电气的CEO伊梅特。

个人近况:2009年初接任微软执行长后,鲍尔默推出了新的搜索引擎Bing。

卡萝·巴茨

目前职位:雅虎CEO

首份工作:销售银行软硬件

相比其他人,巴茨的童年灰暗了许多。父亲在一家饲料磨坊工作,贫寒的家境让她很小就学会了独立。8岁那年,母亲去世,巴茨跟随祖母生活,并开始靠打工完成学业。

1966年,18岁的卡萝·巴茨走進了大学校门,攻读数学专业。但她的兴趣很快转向了计算机。于是,她成了计算机专业仅有的两名女学生之一。“同学们都说我是在浪费时间。现在他们又说我有先见之明,其实我不过是做了自己喜欢做的事情。”30多年后,卡萝·巴茨依然对计算机一往情深。大学毕业后,巴茨在银行负责向中西部的小客户推销计算机化的服务设施。巴茨一度还在高级俱乐部担任女侍,并将当时学的应对技巧应用在后来的营销上。

个人近况:2009年接下雅虎执行长一职,对内要拉抬雅虎下滑的业绩,对外要面对网络搜索劲敌Google的挑战。

李嘉诚

目前职务:长江实业集团CEO

首份工作:茶楼跑堂

14岁那年,父亲因病去世,李嘉诚被迫离开学校,毅然挑起赡养慈母、抚育弟妹的重担。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在钟表公司当学徒,其实就是泡茶扫地打打杂。在这里,他学到的第一个功夫就是察言观色,见机行事。辛苦的3年过去之后,李嘉诚开始在一家制造厂当推销员,人家做8个小时,他就做16个小时。渐渐地,李嘉诚发现自己不仅推销有术,而且大有潜力。他总是能凭直觉看出客户是什么类型的人物,并且能马上了解客户的心理和性格,从而定好相应的推销策略。很快,李嘉诚成了全公司的佼佼者。

李嘉诚生性腼腆、内向而不喜主动交谈。数十年后的今天,李嘉诚出席高贵场合,他仍不是个滔滔不绝、谈锋犀利的人。他认为一生最好的经商锻炼,是做推销员。

个人近况:2009年12月,4G/LTE网络在瑞典进行全球首次正式启用。李嘉诚加入瑞典4G战团,旗下的和记黄埔有限公司为瑞典子公司提供百亿港元的融资担保。

范敏

目前职位:携程旅行网CEO

首份工作:接发传真

从上海交大研究生毕业后,范敏做的第一份工作是在旅行社接发传真。尽管如此,他对自己所做的每项工作都非常认真踏实。通过这些工作,他看到了很多细节,也学到了很多。从最基层的岗位干起,他始终保持着平和的心态。做服务工作,细节很重要,耳濡目染,他也逐步学会了从小事做起,从每一天做起,做好每一件事。如今,身为网站首席执行官的范敏说:“如果能做好每一件事,你就不会永远只是一个文员。”

个人近况:目前,携程已经拥有了8000名员工。2009年,携程网与支付宝达成合作。

能量收集意味着什么? 篇12

能量收集WSN

我们周围有丰富的环境能源, 传统的能量收集方法一直采用太阳能电池板和风力发电机。不过, 新的收集工具允许我们利用多种环境能源产生电能。此外, 重要的不是电路的能量转换效率, 而是“平均收集到”可用来给电路供电的能量之多少。例如, 热电发生器将热 (或冷) 转换成电, 压电组件转换机械振动, 光伏组件转换太阳光 (或任何光源) , 通过化学作用产生电流的组件转换潮气为能量。这使得有可能给远程传感器供电, 或者给电容器、薄膜电池等存储器件供电, 这样就能给地处偏僻的微处理器或发送器供电, 而无需本地电源。

一般而言, 在非传统能源市场使用的IC必须具备的性能特点如下:

●很小的备用静态电流:一般情况下低于6µA, 最低可低至450n A。

●很低的启动电压:低至20m V。

●很强的输入电压能力:高达34V连续电压和40V瞬态电压。

●能够处理AC输入。

●多输出能力和自主的系统电源管理。

●自动极性工作。

●面向太阳能输入的最大功率点控制 (MPPC) 。

●能够从低至1℃的温度变化中收集能量。

●外部组件最少和占板面积紧凑的解决方案。

WSN (无线传感网) 基本上是自含式系统, 由某种换能器组成, 以将环境能源转换成电信号, 其后通常跟随的是DC/DC转换器和管理器, 以用合适的电压和电流给下游电子组件供电。下游电子组件通常由微控制器、传感器和收发器组成。

在尝试实现WSN时, 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是:需要多少功率才能使该WSN运行?理论上, 这个问题似乎相当简单;然而, 现实情况是, 由于一些因素使这问题有点难以回答。例如, 获取读数的频度有多高?或者, 更重要的是, 数据包会有多大?数据需要传送多远?这是因为, 就获取一次传感器读数而言, 收发器大约消耗系统所用能量的50%。有几种因素会影响WSN能量收集系统的功耗特性。参见表1。

当然, 能量收集能源提供的能量取决于该能源能存在多长时间。因此, 比较能量收集能源的主要衡量标准是功率密度, 而不是能量密度。收集能量时一般会遇到很小、可变和不可预测的可用功率, 因此常常采用混合结构, 即连接收集器和辅助电力储存库的结构。收集器由于能量供应无限 (但功率不足) 而成为系统的能源。辅助电力储存库 (或者是电池或者是电容器) 能产生更高的输出功率, 但是存储的能量较少, 从而在需要时供电, 否则定期接收来自收集器的电荷。因此, 在没有环境能源可供收集能量的情况下, 必须用辅助电力储存库给WSN供电。当然, 从系统设计师的角度看, 这进一步增大了复杂程度, 因为他们必须考虑, 辅助电力储存库必须存储多少能量才能补偿环境能源的不足。而仅是需要储存多少能量这个问题, 就取决于几种因素, 包括:

●在多长时间内没有环境能源可用;

●WSN的占空比 (即必须读取和传输数据的频度) ;

●辅助存储库 (电容器、超级电容器或电池) 的大小和类型;

●是否有足够的环境能源可用, 既能充当主能源, 又有充足的能量余留下来, 以当主电源在一段时间内不可用时, 给辅助存储库充电。

环境能源包括光、热量差、振动波束、所发送的RF信号或者其他任何能够通过换能器产生电荷的能源。表2说明了不同能源能够产生之能量的多少。

在很多应用中, 这样的功率值对系统部署都是有意义的。例如, 汽车调光窗、桥梁监视器、楼宇自动化、电量计、气体传感器、健康监视器、HVAC控制、电灯开关、远程管道监视器、水表。

毫微功率IC解决方案

显然, WSN只有非常少的能量可用。这又意味着, 系统中所用组件必须能够应对这么低的功率水平。尽管收发器和微控制器已经解决了这个问题, 但是在电源转换方面, 仍然存在空白。不过, 专门为了满足这种需求, 凌力尔特推出了LTC3330。

大学生如何找好第一份工作 篇13

第一,盲目选择行业。大学生们找工作的时候,会看到一些很吸引人的行业。尤其是见到某些人在这一行业做得顺风顺水的时候,就会有一种盲目跟从的想法。这样的时候,他们就忽略了自身的能力。等到他们真正从事这个行业的时候,就会发现自己并不适合这个行业。继而选择换一份工作,这样一来,不仅时间浪费了,心理上也会产生一定的压力。第二,不停地换工作。不停的离职就职,在大学生身边是一种很正常的事情。他们会以工作不适合自己,或者自己不适合工作为由而拒绝工作。而实际上这是一种自我逃避的方式,工作的时候难免遇到困难,如果因为这个而辞职,那就是自身的原因了。有人说过,一个行业是否适合自己,起码有五年的工作经验才能去说。而大学生的所谓不适合只不过是把自己的不适应给扩大化,来作为自己的逃避理由而已。

第三,眼高手低,盲目自大。对于名牌大学毕业的学生来说,这种现象是极为常见的。他们所抱有的心理一般是,我是名牌大学的,所以我的工作应该是高职位,高待遇,高姿态的。这样的盲目自大,源于他们没有正确的认识到自身的能力,我们肯定了他们的理论知识,然而实践才是第一,并且就业单位所需要的是一个能做的,而不是一个能说的。

第四,宁缺毋滥。有一些大学生,因为长期的找不到工作,而产生一种将就的心理。因此当他们看到一份工作,也不顾自己适合不适合就会将自己的简历投递过去。这样一来就会很容易出现第一种情况的发生。所以,再找一份工作的时候,切记不能因为时间长而后退,适合自己的工作永远是存在的。

第一份工作意味着什么? 篇14

朗天童装/文吴笛

晚上吃饱饭,习惯性地往外散步。看见刚下班的人们抱着疲倦的表情,机械性地上着公交、下着公交、上着公交、下着公交

数了一会“绵羊”,电话突然响起,是哥们来的电话,纠结接了!“嘿,无敌兄吃饭了没,今天给你的电话有联系下吧?”电话那头的语气急于寻找答案的声音令我欲言又止,沉默了会对他说:“又是一个要经验的主啊,我很真诚地介绍自己了啦,成不成看HR的意思了,我觉得希望不大吧。”“这样啊?要不这样吧,我公司现在准备招人,要不你过两天来我这面试吧,我和上司打一下招呼肯定能成的。”哥们真的是好人帮到底,我也不好意思拒绝了。“那好吧,过两天我去你公司面试下吧,总不能让自己闲着的。”

我同意了哥们的意见,接受了房地产销售这份工作(当初找工作的时候没碰过房地产这行)。“那先这样,我待会还有客户来,我准备一下,明天我再发信息给你时间地点,拜拜!”,挂了电话,走在大街上,已经8点多了,下班的人,还在不断地努力着奔跑向回家的公交,而我这时是多羡慕他们能有班上。

第二天早上9点多,又是这个时间,哥们给发了信息来:准备好个人简历,带上证件,上网了解下房地产的资信,明天早上9点正来中山八路XX地产。以前在学校的时候,到中午吃饭的时间,这哥们任你怎么叫怎么踢他也不愿意起床的,现在可早了,真是工作后完全不同一个人啊。好了,自己也要把明天面试的资料、信息准备下,以免又出娄子,这下要是害了哥们那真的千万个对不起啊!得认真些,专注些了。我也不是吃素的货,我就不信不能拿下一个工作。“朗天童装不招我,XX地产你自来!”哈哈,稍微阿Q精神激励了下自己,好吧,忙碌一天下来,该早点休息明天应对明天早上的面试了!我要让哥们相信他没有看错人的。

做任何事都好,不要去惧怕,如果你不踏出第一步,你永远都不知道你能不能成功。

如何做好第一份工作 篇15

时光一晃而过,转眼我已毕业四年有余。我从一个刚毕业的学生,历经职场菜鸟期的磨砺,成长为单位的业务骨干,一路有欢声笑语,也有沧桑慨叹,稍经回顾便是思绪万千。然而回忆中意犹未尽的,永远是自己第一份工作时收获的点点滴滴。

2008年,所有中国人都不会忘记的一年。5月汶川国殇,在摇晃的图书馆中,我写完毕业论文、答辩、离校;8月国耀奥运,我踏着运动员进行曲的节奏,进入西北一家大型食品企业的企划部担任产品科职员。

产品科是隶属于企划部的一个幕僚核心组织,负责公司年度产品策略、营销费用、产品损益、新产品上市及产供销协调,同时也要为销售和营业推广部门提供新产品推广方向的指导和培训。我们的业务范围比较繁杂,每天的工作都和表格相关,我们也因此被其他部门的同事戏称为“表哥表妹”。

从学校毕业后,我还是很茫然,甚至对工作一词都没有自己的定义。刚到办公室的时候,我被庞大的组织体系和安静整洁的办公环境压抑得大气不敢出,说话都在嗓子眼里。在老同事看来非常简单的工作,让我做起来往往都需要大半天的时间。先不提工作内容,仅打印机、扫描仪、传真机、针式票据打印机、内部电话、转接电话这些办公设备就让我凌乱了许久。设备说明书是不会找到了,我只能跟着老同事死记硬背,看他们按哪个键,下次就照做。慢慢和同事相互熟悉了,我就大胆起来,遇到事情也敢放手做了。半年后,公司的打印机和内部电话出现问题都是我协助网络技术员一起解决。

对各项办公设备熟悉后,我接手的第一份工作是营销费用处理并兼职企划部经理的行政助理。费用处理这类工作对当事人的数据处理能力要求很高,所幸我上学时辅修了部分财务课程,对办公表格和会计科目已经比较熟悉了。每个月初,我都会收到半米高的费用审核报告,这些报告需要在当月发货之前进行费用分类并录入ERP系统,是一份劳心劳力的工作。面对大量数据和表格要求细心冷静,一个字的错误可能将导致整个链接表格的错误,给公司财务造成损失,让很多关联岗位的同事返工。

培养我的老同事非常尽职尽责,虽然很严厉,但事后还帮我处理错误点。因为我给自己的压力比较大,第一次独立工作时,我用了整整一个晚上进行数据维护并反复检查正确性,第二天又继续上班。有时候执着是件好事情,因为我那一次的通宵加班,领导对我以后的工作都非常支持,甚至还给我很多培训学习的机会。也正是因为这些培训,让我之后的工作更加富有激情。

当时科室比较缺人,我做费用处理的同时,又兼任着企划经理的行政助理工作。这是一项新人必经的工作,也是最繁杂的工作,琐碎到办公用品也要数清数量按需发给同事,每天收发文件、每月核算企划部的考勤、办公及差旅费初审,拟定各类通知和文件。后来因为我在影音软件方面的特长,领导又突发奇想,安排我定期拍摄记录企划相关工作的视频,做成短片分享给同事。

刚开始,这些琐碎的工作让我顾此失彼,每一个老同事都有权给我指令,每个指令我都要听,自己也是硬着头皮跑来跑去尽力应对每一项工作。因为我对部门制度及其他相关联部门的流程不熟悉,很多沟通方面的工作很难一次完成,加班几乎已经成为一种常态,不加班反而觉得不太正常了。

没有头绪的忙碌了几个月后,我在公司BBS里看到一个培训教材,是有关于时间管理和事项管理的内容。看完这个教材后,我对目前的工作有了更清醒的认识,至今“轻重缓急”和“28原则”的两项办事方针我一直都在使用。从那以后,我也学会了路线优化和婉言拒绝,对可能干扰自己正在进行工作的事情先搁置或告明原因拒绝掉,工作也渐渐做得有条不紊了。

满一年后,经过系统的产品管理培训,我开始承接产品职员的项目,把费用管理和行政助理的工作交接给新来的同事,还算圆满地结束了自己的第一份工作。

第一份工作往往决定一个人今后的工作状态和行为方式。我们在学校学的是学习方法,在工作时我们需要学习的是处事方法,第一份工作将教会我们如何办事,如何处理工作关系,也教会我们怎样建立和秉持自己的职业道德。我们对待第一份工作的态度,就像早起的心情决定一天的状态一样重要,第一份工作的状态和学习过程也将决定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自己的职业发展。

如今又是一个毕业季,很多单位都将迎来新人报道,大学毕业生也将离开象牙塔迎接自己的第一份工作。我们暂且不论第一份工作对将来职业发展的影响,既然你选择了这份工作,那就应认真对待。下面是我总结的对待第一份工作的心得:

1.及时转变心态,快速适应环境。

做第一份工作时我们都会紧张,尤其是之前没有做过兼职的同学,更会感到环境压抑。为了能快速胜任工作,我们要用最短的时间来适应工作环境,让自己的心态从学生调整为在职人员,大胆去尝试自己不会的基础工作。此外,多和老同事交流是最好也是最快的成长路径。

2.耐心做好本职工作,不要盲目抱怨。

新入职后的第一份工作往往都是非核心的,我们会感觉自己在大学学到的知识没有用武之地,甚至开始抱怨领导没有用人之贤。如果想要做好第一份工作,这种想法请立刻摒弃!很多公司都会拿最繁琐和看似简单的工作对新人进行考验,看他是否具备耐压能力,是否具有责任心和对公司拥有足够的忠诚。如果你的第一份工作是琐碎的,那么恭喜你,其实这才是证明你自己能力的最好机会。

3.尊重老同事,主动给予帮助。

老同事对新人施以指令,这类事情哪怕在权责非常明晰的大型公司也会出现。新人面对新的环境需要适应,不要把这样的指令看做是在欺负新人。其实你认真想想,他们给你安排的事情会让你更快速地了解基层工作,接触到更多的同事,甚至接触到自己岗位之外的业务职能,而快速熟悉这些人脉和技能对以后的工作将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我们要学会尊重老同事和主动给予帮助。

4.坚持学习。

离开学校不意味着离开学习,我们工作后依然要坚持学习新知识,只有不断丰富和扩展自己的知识面,才能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学习的途径不能限制在书本,网络、公司内部BBS、老同事的课件等都是我们可以学习的途径。

5.积极利用特长提供创新点。

对一个部门或科室来说,新人的进入是融入了新鲜血液,也意味着一场创新和变革的开始。我们要充分利用好自己入职的第一年,把自己的特长尽力展现在工作内外。当然,发挥特长也是有条件的,要尽量和工作及大多数同事的兴趣相关,如果科室的人都不喜欢足球,那你对欧冠高深解说的特长就暂时隐藏吧!

雏鹰总要有自己跃下山崖振翅而飞的一刻,这需要无比的胆量和前期的历练,当它鼓足勇气完成这一跳,今后再高的山峰它也将无所畏惧。对待自己的第一份工作,我们一样需要有勇气。历练,就请在接到报道通知单的那一刻开始吧!

(编辑:吴明 housy0116@126.com)

无论你是多么大牌高校的毕业生,无论你在学校是多么风光,初入职场你都只是一个新人,要懂得放低姿态。

毕业生如何找准自己的第一份工作 篇16

文/ 王舒婧

每个毕业生都难免会得一次毕业焦虑症, 无论你此刻面对离校的心情是迫不及待还是紧张不安--就好像过山车已经慢慢爬升到了那个转折性的顶端, 你知道在接下来的那么几秒之后就会进入一个飞速运转的轨道, 而你不知道自己是否已经做好了足够的准备来应对接下来的改变。

假设职场就是一架高速运转中的过山车, 难道我们能做的就是被迫感受? 闭着眼睛, 大脑一片空白, 以惊声尖叫来阻挡周围发生的一切, 只希望这可怕的乾坤大挪移赶快停止?

然而职场的运转永远不会停滞, 任何情况下的忘记和迷失都意味着陷入被动。所以对于毕业生来说, 最要紧的并不是急于在千军万马涌入的“过山车”上求得一个座位, 而是先找到自己。

这个寻找自己的过程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一是了解当下职场中关于“第一份工作”这个话题的现状、热点和趋势, 这是毕业生找准自己的基础;二是认清自己的长板和个人发展的方向, 这是在职场中找到自己位置的指南针。

第一份工作意味着什么?

《职场》联合新浪教育频道推出了一份关于“最适合应届毕业生第一份工作的场所”的调查, 截止到记者发稿日已收回2172份样本, 其中参与调查的学生和职场新人的比例占总调查人数的83.15%。调查显示, 大家对第一份工作的态度很在意, 认为“是踏入社会的第一块敲门砖”的人数占到总调查人数的45.44%;在对待第一份工作的心态这个问题上, 选择“为自己的将来积累资历”的人数比“毕业总得有份工作”的人数比例多出两倍还多, 占到总人数的58.75%。

这意味着第一份工作只是为了“混口饭吃”的时代已经离我们渐远, 希望通过“第一份工作习得知识”的愿望已经成为大多数学生和职场新人在面对该话题时最看重的需求。在“薪水福利高”和“能学到知识”的PK 中,前者比后者低了8.76个百分点。甚至在福利待遇这个话题里, 最被看重的也已经不是带薪假期的长短或工资的高低, 而是“有许多出国培训和在职培训的机会”,调查数据表明, 选择该项的人数占总人数的52.15%。

可见, 大家对“第一工作场所”的期待是一种知识期待而非资本期待。对于毕业生来讲, 这更像是一处补课的场所, 补习我们在学校中缺失的诸如团队协作课、人际关系课、工作入门课--为什么总有人说学校和企业之间有断档, 无论专业对口与否, 学校习得知识到了工作中总觉得差一截儿, 其实这是因为学校和企业这两个平台之间的对接高度有天然落差, 要想补平这些落差, 就要选对第一份工作。

如何选择第一工作场所?

“一个具有很高知名度、薪酬福利好、工作环境奢华、能很快获得晋升, 并且可以交到很多好朋友, 其中不乏达官贵族的工作场所就是好的工作场所。”我不能说以上描述不对, 或者说这样的工作场所不够完美, 但它真的适合你吗, 我的毕业生们?

可口可乐公司前大中华区人力资源总监郭明在写给《无领到白领》一书的序言中, 提到了几点给应聘学生的建议:“了解自己, 发现自己的独特优势;尽早确定自己的职业生涯目标;不要把某种对生活方式的追求等同于职业生涯目标。”这些建议很好地印证了我们提出的“找准自己”这个过程中的第二方面: 了解你的优势长板, 并确定你的发展方向。这是我们建立所有寻找最佳工作场所标准的基点。

因为对于应届毕业生来说, 极易犯的一个错误就是对自己缺乏认知, 同时对工作饥不择食。宝洁的人力资源总监许有俊(Raymond T.Co)从其招聘学生的大量经验中总结出了毕业生找工作的几个特点:“大部分学生并不清楚自己将来要进入哪一行, 不清楚自己感兴趣的工作或者岗位是什么, 甚至不清楚自己究竟喜欢什么样的公司。”在这些所有的“不清楚”背后, 是对自己的优势和发展方向的模糊,这也直接导致了第一份工作的高离职率现象, 以及企业对于应届毕业生在某种程度上的信任缺失。

带着大脑来选择第一工作场所--这是我们给毕业生的首要建议。先问清自己“我的优势在哪里? 我将来想在哪个领域获得发展?”然后在这个基础上为自己圈定一些行业和企业, 你不要指望能一步登天, 马上就进入你想发展的行业和企业, 以及你想做的工作。不能一步到位并不意味着你将永远失去在那个领域那个岗位上发展的机会--就像下跳棋, 只要大方向正确, 每一小步都在把你和目标之间的距离缩短。

如果说认清自己是对主体做出衡量, 那么认清企业就是对客体做出合理的判断和评价。在这里, 我们根据大量的调查和数据评估为毕业生准备了10 条评判企业的标准, 只要符合当中的任何一条(如果符合多条就更完美了), 那么这个企业就是一个适合应届毕业生工作的最佳场所。这10 条标准是:

第一, 不在于是否经常有出国接受教育的机会, 而在于你接受的培训是否能让你锻炼优势, 或者能帮助你弥补致命的短板。

第二, 不在于你是否会犯错, 而在于能教会你下一次不再犯同样的错。

第三, 不在于企业是否是全球500 强, 而在于如果你有再一次选择工作的机会时, 此次的工作经历是否能为你的履历加分。

第六, 不在于是否会教给你圆滑世故的处世方式, 而在于有一个相对简单的人际关系可以让你专心去做事。

第七, 不在于这份工作本身是否趣味无穷, 而在于它是否能让你感受到工作激情并勇于向未知挑战。

第八, 不在于能让你立刻赚到很多钱, 而在于能让你学到可以赚钱的过硬本领。

第九, 不在于你能通过这份工作结识多少达官贵族, 而在于通过这份工作你是否能积累工作人脉, 并学会与人打交道的方式。

第十, 不在于工作环境是否足够奢华, 而在于工作氛围是否让你舒服,是否能让你感觉到应有的尊重以及心灵的自由。

学会用毕业生的眼光反省

选择第一工作场所的标准其实不仅仅针对毕业生, 同样也适用于已经工作数年的“职场老人”--你能保证自己当初的第一选择完全正确? 你能确定自己现在的选择或者即将做出的改选真的适合自己? 你是否在一种错误的选择中迷糊了很多年? 你难道不想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工作场所? 请把你现在的工作状况与我们的十条标准做一个对照, 这不仅仅是对你工作环境做出的参考。

上一篇:关于坚持正确观点的名言下一篇:我喜欢小狗200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