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幼儿的自信心

2024-10-0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如何提高幼儿的自信心(精选9篇)

如何提高幼儿的自信心 篇1

摘要:自信心既是个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必要途径。当前幼儿缺乏自信的原因有很多,想要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必须树立正确的育儿观,尊重幼儿;相信幼儿的能力;对幼儿的保护要适度;懂得勉励幼儿;创设机会,培养成功意识;重视幼儿的每一个成绩;以适当的标准,正确评价幼儿。

【关键词】建立自信心;培养自信心;茁壮成长;行为;锻炼;承受力

自信心是一个人对自身力量的认识和充分估计,是一种良好的心理品质,也是一个人克服困难、自强不息、取得成功的内在动力。自信心是在实践活动中通过各种亲身体验及适当的教育形成的。只有通过各种活动,在实践中积累成功或失败的体验,才能对自己的能力有所认识。一个完整的人必然是自信的,而有自信的人,才有可能获得成功的机会。自信心是一个人成人、成材、成长所必备的良好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个性品质,因此,自信心的培养对于孩子的成长尤其重要。

一、自信心对幼儿成长的重要性

今天的幼儿将是21世纪的主人,时代对未来人才的需要是学前教育不可回避的挑战。只有具有自信心和其他良好心理素质的人,才可能适应社会的发展。自信心对一个人一生的发展所起的作用,无论在智力上还是在体力上,或是在处事能力上,都有着基石性的支持作用。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范德瓦尔斯,原本是荷兰的一个贫家子弟。父母勉为其难地供他上中学,但因经济困难,不得不中途辍学。面对困难,他曾一度消沉,动摇。他的父母虽在物质上难以进行帮助,但在精神上都能给予极大的支持。范德瓦尔斯在父母的激励下,振作精神,自信自强,奋斗不止,终有建树。自信心将范德瓦尔斯引上了191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领奖台。正如一句箴言所说:“成就事业的人,只不过比别人多了一份自信和决心而已”。信心就像人的能力催化剂,将人的一切潜能都调动起来,将各部分的功能推到最佳状态,在自信中获取成功。在幼儿时期,自我意识逐步形成,不断发展,是自信心形成的关键时期,培养幼儿自信而且自强不息,无疑会对孩子的人生发展带来很大的益处,可见自信心对孩子的成长是多么重要。

二、自信心缺乏的原因

1、过度保护。现今社会,由于计划生育的关系,每个家庭也基本上只有一个儿女,也正因为如此,不少父母也就对这位“掌上明珠”使之以最大的保护,并竭尽全力地为其排忧解难,以为这样就做到了关心子女的责任。就好像幼儿说要自己穿衣,吃饭什么的,父母常常都抢着说:“来,妈妈帮你!”等等,就是这种“帮”,而使到了孩子又少了一个学习的机会。这种过度的照顾和过分的保护,实际上剥夺了孩子锻炼的机会,使孩子不仅缺乏必要的生活自理能力,而且缺乏独立活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不善于与人交往,事事依赖他人,而一旦遇到困难便不知所措,因而更易遭受挫折、失败,并形成自卑心理。

2、过高要求。一直以来,父母间都存在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现在也不例外。也就由于这种思想的熏陶,有些父母甚至不曾考虑孩子的兴趣爱好及其实际能力,更没有征得子女的意愿,就要求子女学这学那,盲目地要求孩子按照他们所编排的道路成长。这样,孩子学得好的还好,能受到父母的赞赏;但并不是个个幼儿都能承受如此大的压力,一些达不到父母过高要求的幼儿,会因此而受到父母的否定。这样长期以往会使幼儿产生持续失败的挫折感,积累“我不行”的消极情感体验,从而由经常的自我怀疑转为自卑。

3、消极评价。当孩子慢慢懂事以后,他就会开始注意别人,尤其是父母和老师对自己的评价。因为幼儿的自我认识很模糊,其自信心最初是建立在别人对他的反应上。他们总是通过别人的眼睛来认识自己,依靠自己心目中的权威人物来评价自己。而有的望子成龙心切的父母常常盼望自己的孩子处处强过别人,惯于横向比较,喜欢拿其他孩子的优点和自己孩子的缺点比。父母的评价是幼儿认识自己的重要依据。父母消极、否定的评价,会使孩子产生“己不如人”的感觉,认为自己真的很笨、很差。这种拿自己孩子的短处与别人孩子的长处相比的做法,比掉的恰恰是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4、缺乏锻炼。很多父母由于平时工作、应酬繁忙,真正与孩子相处的时间很少,也不太注意营造合适幼儿的客观环境,使孩子没有机会去做自己想做的事,也就没有机会去培养自己应付挑战的能力,幼儿缺乏锻炼机会,因此在遇到困难时就感到害怕,不敢面对挑战,不认为自己有能力解决问题。更不能体验成功的快乐,也影响其自信心的树立。

三、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1.在日常生活中为幼儿建立良好的自信心

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逐渐增强自信。如小班的孩子刚入园,由于他们年纪小刚离开家,为让他们尽快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在许多方面我们都要求幼儿按照集体要求活动,如自己吃点心、吃饭;自己漱口、挂毛巾;自己收拾玩具、摆放小椅子等等。另外,我们还在班级的墙上设置了“我是红花幼儿”、“我最棒”、“今日小明星”等园地,及时表扬好的幼儿,不知不觉建立了孩子的自信心。

2.在幼儿日常学习中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幼儿园教育纲要》中提出,要为每个幼儿提供表现自己和获得成功的机会,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发挥和展示自己的特长,体验成功感和树立自信心。如:在日常学习活动中,我们坚持让幼儿多提建议主张,活动结束让幼儿先总结评价,对能力强的幼儿,就提更高的要求;对能力差的孩子哪怕有点滴的进步,我们都给予充分的肯定。另外我们还开展多种活动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如“我是歌唱家”、“我是故事大王”、“我是运动小健将”等等,学期结束,我们也感到不同层次的幼儿都获得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3.开展丰富多彩的角色游戏,使自信心幼苗茁壮成长

角色游戏活动是幼儿自由放松不受约束的一段时间,是孩子们很喜欢的活动,在学期初我们就制定了计划,安排了丰富多彩的角色游戏。如:“Baby 屋”、“佳佳超市”、“星星理发店”、“丫丫面馆”等等,在组织开展角色游戏活动时,我们注重多用肯定的鼓励的语言与幼儿交流,多用点头、微笑、爱抚的眼神及手势等方式表扬幼儿的行为。尤其对能力弱的幼儿,在语言和情感上给予更多的鼓励和支持,不轻易加以否定或批评,让幼儿带着轻松愉快的情绪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游戏中,这样幼儿的自信心渐渐地增强了。

4.正确评价幼儿行为,锻炼幼儿的自信心

幼儿的是非观念比较模糊,不会正确评价自己,只能通过成人的评价了解自己,我们在评价时,通常采取多鼓励少批评,经常以肯定的口吻对幼儿说:“你肯定行”、“老师相信你能做好”等等,让孩子在老师肯定的态度中获得前进推动力,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另外,对能力强的幼儿表扬也要适当,过高地表扬会助长他们的自傲心,对能力弱品德好的幼儿也要适当地多给予表扬,增强他们的信心,淡化能力上缺乏自信心的消极情绪;对有不良行为习惯的幼儿要积极评价他们优点,指出他们的不足,锻炼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5.增强孩子对失败的承受力,重新扬起自信的风帆

一个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的。当孩子失败时,我们不要对孩子讲:“你怎么搞的?”“怎么把事情弄得这么糟”“你怎么变糊涂了?”等等,失败也是学习到最终成功的一个过程,我们应教育幼儿鼓起勇气面对失败,从失败中总结经验和教训,敢于继续尝试。这样,既指出了幼儿的错误,对其提出建议,又没伤幼儿的自尊心,不会使幼儿对犯错误产生恐慌感,让幼儿有勇气犯错误,更有信心承认、改正错误。

如何提高幼儿的自信心 篇2

一、相信幼儿,提供展示机会

著名的学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凡是儿童自己能做的,应当让他们自己做,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当让他们自己去想。我们要努力为幼儿营造活动空间,提供展示才能的机会。

要想培养幼儿的自信心,首先要坚信每个幼儿都有一颗向上的心,都希望做个好孩子,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信任和喜爱。这一认识很重要,它能使父母和教师在教育时始终持积极的心态,去支持、鼓励幼儿,从而使幼儿在发展中一直保持乐观、向上的情绪,充满信心地面对各种困难和挫折。

其次要相信每个幼儿都有巨大的学习和发展潜力,放手让幼儿自己去观察、操作、体验、自我服务,不代替幼儿做任何他自己可以做和愿意做的事。如果幼儿有机会去表现,有机会通过自己的探索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将有利于其身体和各种能力的发展,并由此产生对环境和自身的控制感,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自信。

即使孩子们偶尔做错了事或答错了问题,我们也应该给予他们足够的鼓励与帮助,不可说出“你真笨!”“你怎么连这个都不会!”之类的话,而应注意方式方法,善于抓住他们的某些特长和闪光点进行激励和引导,以免伤害幼儿的自尊,从而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二、赏识幼儿,给予优秀评价

有位教育家说过:赏识带来愉快,愉快导致兴趣,兴趣带来干劲,干劲带来成就,成就带来自信,自信带来更大的成就。

幼儿园的孩子年龄小,缺乏自我评价的能力,常常会以成人的评价来衡量自己、认识自己,因而成人的赏识和积极的评价对孩子产生自信心至关重要。他们需要成人的赏识,尤其是老师的赏识,老师一句表扬的话、一个赞许的眼光,足以让孩子高兴一整天。

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善于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学会赏识孩子,用欣赏、信任、期待的眼光看待每个孩子,给孩子以鼓励和力量,使孩子敢于相信自己的能力,大胆地进行创造、想象。同时,也应及时肯定、鼓励孩子的每个进步和优点,哪怕在成人眼中是微小足道的,也不要轻易地放过,因为老师的鼓励和积极的评价是孩子获得自信心的重要途径。

人们常说“失败是成功之母”,但对孩子来说“成功是成功之母”,越是有过成功经历的孩子,自信心越强。教师和孩子们相处时,应经常对他们进行赞扬和鼓励,可以是满怀笑意的目光,可以是充满赞赏的话语,可以是亲切温柔的抚摸,也可以是一件小小的奖品,这样就能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的愿望,从而更主动、积极地去学习。

三、建构游戏,提升自信感受

《纲要》指出:“儿童是主动学习者,在科学教育活动中,他们是主动的探索者、研究者和发现者,知识经验的建构者。教师是儿童的探究活动的支持者和引导者。”在设计游戏时,幼儿的自信感受来源于成人对孩子的尊重与认可。在每次活动中,我都用真诚的爱心接纳理解和帮助他们。游戏时,总留出时间身处他们中间,给予身体的接触,如抱一抱孩子或蹲下来弯腰和他们面对面地交谈,并不时用目光来交流师生间的情感;用微笑来缩短师生间的距离;用鼓掌来传递师生间的信任。

我们应从外部帮助幼儿建立自信心,使幼儿逐步形成一种积极、客观的自我意识,但这仅仅是治“标”,治“本”的途径在于使幼儿获得能力和体验成功,形成良好的自我价值感。为此,我让幼儿体验主人感,并充分发挥幼儿群体的力量和强带弱的优势,帮助胆小自卑的幼儿找能干幼儿做朋友,使能力强的幼儿在同伴的赞扬中增强自信,激发他去构思、创造新的建构,能力弱的幼儿在同伴的成功中消除自卑,激发他去尝试、参与建构,就这样,孩子们无意中沿着老师用信任铺就的轨道,达到了预定目标。渐渐地,孩子们不用老师提醒就会主动参与游戏了。

成功是自信的法宝,孩子正是在一次次的成功体验中克服了胆怯,开始以主人翁的姿态投入到建构游戏之中。

四、正确评价,引导成功体验

每一个人的智力都有自己独特的表现方式,不存在笨孩子,每一个人都有自己智力的优势领域和弱势领域,每一个人的成长都是建立在弱势上的。因此,培养幼儿的自信心,成人要根据孩子的不同特点,以适当标准,正确认识,正确评价与激励幼儿。

幼儿教师要认识到幼儿发展的阶段性和个别差异性,更多关注和及时肯定幼儿所付出的努力,而不是事情的结果。宽容、平静地对待幼儿的过失,使幼儿感到自己可以通过再努力取得成功;还要耐心地帮助幼儿分析失败的原因和自身存在的有利条件,使幼儿在实践中树立起自信心。

对于能力较差、胆子小、不善于表现自己的小朋友,切不可说“你真笨”、“你怎么连这个都不会”之类的刺激性语言,要多份关心、爱心和耐心。对他们充满信心,相信他们慢慢来一定能行的。同时,要逐步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各项活动,鼓励他们大胆地表现自己,树立自信心。对于部分胆子大、外向的小朋友来说,他们往往会有些异想天开的想法和做法,有时还会做错事情。老师不可随意地加以指责、批评,而应该注意方式方法,善于抓住他们的某些特长和闪光点进行激励和引导,以免伤害孩子的自尊,从而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如何在幼儿教育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篇3

自信是每个人对自身力量的充分认识和估计。是其自我评价形成。发展乃至成熟的主要标志。培养孩子的自信对其身心发展有着尤为重要的影响。是其未来获得成功的必要心理素质。孩子有了自信。就能大胆尝试。不怕失败。最终获得成功。帮助幼儿树立自信。是幼儿形成健康人格的关键。因此,幼儿园的各项教育活动要根据幼儿的个别差异,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做到因材施教。對不同的幼儿提出不同的要求,为不同的幼儿制订不同的学习计划,让每个幼儿都感受到成功得快乐。进而增强其自信心,促进其身心的健康发展。体验自己的存在的价值。坚信自己有获得成功的信心。敢于表达自己的意愿。勇于实现自己的愿望。

一、孩子自信不足的原因

幼儿教育首先要从理解幼儿入手。认真地去关注每一位幼儿。走进孩子的童心世界。把握教育的契机。通过对众多幼儿的分析发现。自信不足主要来自下面几方面原因:1)性格本身比较内向。孩子不爱说话。不愿与人交往。2)生活环境单一。孩子小时由保姆或老人带。很少出去玩或与同龄的孩子接触或由于保姆方言问题。使孩子缺少语言交流的机会和经验。表达能力差。性格内向。3)孩子对幼儿园的班级环境和老师比较陌生的。陌生的环境里难免会产生心理的压力。4)由于父母或保姆照料过于周到。孩子自己动手能力较差。自理能力相对较弱。形成孩子胆小、软弱。遇事缩手缩脚、优柔寡断的性格。不利于培养她勇敢坚强的个性。5)专制家庭父母威信占绝对地位。孩子完全按父母的意志生活。家长对孩子的所作所为经常采取不信任的态度。久而久之。使孩子形成自卑心理。做事无主见。习惯于依赖父母。不敢亲自尝试、探索。6)溺爱不利于孩子自信心的培养。冷漠的家庭也是同样。由于父母离异、不和睦、过分忙于自身事业追求而与孩子接触时间少。亲子之间缺乏应有的情感交流。在这种家庭中。孩子的行为得不到成人恰当地指导。孩子的探索与成功得不到成人及时地鼓励和肯定。因而同样不能形成必要的自信心。

二、家庭教育对孩子自信心培养的作用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学校。孩子自信心的形成。与家庭的教养方式有着很大的关系。经过对比发现。民主型家庭最利于孩子充满自信。在这样的家庭里父母把孩子看作是一个独立的人。尊重孩子。与孩子保持平等的关系。知道并允许孩子享有自己的权利。其次。对孩子的发展有正确的估计。并对孩子提出适宜的要求。家长常主动和孩子谈话。了解孩子感兴趣的事或经历过的事。他们还为孩子创设良好的环境。给孩子提供探索、玩耍的机会和条件。给孩子必要的帮助。及时肯定和鼓励孩子的成功。那怕是微小的进步。使孩子经常获得成功的经验和感受。对孩子的不良行为家长也能有理有据地批评指正。这些家长往往都能注意提高自身修养。做到情绪稳定。豁达大度。积极乐观。对孩子起榜样作用。调查与实践表明。这样的家庭最有利于幼儿自信心的培养。另一方面。家长还应积极配合老师的工作。和老师及时沟通反馈孩子在家里的情况。对于自信不足的孩子。家长要配合地放手让幼儿去做一些小事情:好像自己穿衣服。自己来收拾自己的玩具。帮爸爸妈妈去拿一些小东西。帮妈妈擦桌子等。对于孩子做到的事情家长可以给予一定的鼓励以增强孩子的自信。并在家中经常与幼儿交谈。让孩子讲讲幼儿园里发生的事。并多为他们创设与人交家长在家里可以问问孩子“今天你在幼儿园里都做了些什么?”在教室里你最喜欢做什么?“今天谁和你一起手拉手排队的?”等等。要注意多带孩子外出。多带孩子去公园。动物园玩。让幼儿和其他的小朋友多多交谈交往。让孩子多认识外界事物。这在表面上好像与交往的关系不大。而实际上。多外出的孩子性格开朗。好奇心强。喜欢探索。自然也就容易加入到别的小朋友的活动中。这样有利于幼儿语言的发展还有交往能力及自信心的培养。

三、幼儿园教育对孩子自信培养的作用

对于自信不足的孩子。教师要详细了解孩子的各方面情况。包括身体状况、性格、生活习惯、兴趣爱好。一方面多接近。多给予鼓励。注意发现孩子的“闪光点”。鼓励其大胆地表现自己。树立自信心。及时给予帮助。使孩子能获得成功的体验。不断提高孩子的自信。另一方面。要对孩子课上多提问。请他当值日生、负责人。通过提供更多锻炼的机会。使孩子在实践中增强自信心。但要注意的是对这样的孩子要提出切合实际的期望。不能过高、过难。而超越他的能力范围。不然会使孩子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产生我不如人的自卑心理。应避免其自卑心理的产生。其次。还要多与孩子说话。及时排忧解难。提高孩子对老师的信任。从而愿意与老师交往。以减轻孩子在陌生环境中由于能力弱而造成的压力。最后。应该增强孩子对失败的承受力。扬起自信的风帆。当他遭受失败的时候。重要的是把事情本身和他分开。不要讲:“这次你把事情弄糟了。你怎么搞的?你忘了怎么做吗?”这种说法是很没有水平的。价值也因此减少。我们应当教育他有勇气面对不完善的结果。敢于尝试。并从错误中学习到经验和教训。而不会因犯了错误而使自信心受到损伤。不要惩罚或嘲笑他胆小。这样只会让情况变得更糟。除了上面的几点。还有一个有效的方法。就是发动班上能力强的孩子。主动邀请他参加活动。积极与他交流。让他从被动到主动。愿意参加集体活动。逐渐适应这个新的集体班级。四恰当做好赏识教育无论是幼儿园还是家庭中。赏识教育在孩子自信教育方面是最值得提倡的一种方式。从而被广泛使用。这就出现了两种现象:第一种是适当地进行赏识教育。会使孩子心胸宽阔、超越挫折、超越自己;第二种是过度的鼓励和表扬。这种教育下的孩子。一般都受不了批评。如果家长为了维护孩子的自尊心。在有意去替他开脱。就会滋长他们的骄娇之气和心灵的脆弱。会使他们对于自己的失败总有推托的理由。不能面对挫折。不能面对自己。更不能面对失败。这种氛围下教育出来的孩子一般会在成绩面前虚荣、骄傲;在失败面前脆弱、自卑;在困难面前退缩。没有责任心;在集体中经常表现为心胸狭窄、爱嫉妒。搞不好群体关系。从心理学角度上讲“渴望赏识与关注”是每一个幼儿的心理需求。幼儿只有得到赏识。才能拥有自信。拥有了自信。才有利于激发幼儿潜在能量的发挥。对于幼小的孩子可以采用亲吻、拥抱、翘大拇指等肢体语言和“真能干”“你真棒”等语言进行精神鼓励。随着孩子的长大。可以逐渐变为摸摸头、拍拍肩等肢体语言。另外。对孩子进行表扬是要有分寸。对于内向和不够自信的孩子。表扬强度要大;对外向和容易产生骄傲情绪的孩子。表扬强度要小。

浅谈如何培养幼儿自信心 篇4

浅谈如何培养幼儿自信心

内容摘要:自信心是人坚信自己有能力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意志品质。在工作中我的做法是;①适当表扬,培养幼儿自信。②适时锻炼,培养幼儿的自信。③从成功到自信。此外,在日常生活活动中,开展各种活动,使幼儿发挥自己的能力的同时,获得自信心。

关键词:培养幼儿自信心

自信心是人坚信自己有能力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意志品质。在幼教工作中目前,大多数父母只重视培养幼儿智力而不重视心理素质的培养,其实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对幼儿一生的发展都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绝不能忽视这方面工作。我的做法是:

一、适当表扬,培养幼儿自信

幼儿是非观念模糊,不会正确评价自己,只能通过成人的评价了解自己的情况,特别是父母、家人和教师对他的评价至关重要。因此,我们要善于发现幼儿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使幼儿认识自己的长处,相信自己的能力,以激发幼儿的荣誉感,强化成功感。这样,幼儿就会自信地参与各项活动,在日常生活中,教师的言行对幼儿自信的程度有很大的影响。因此,教师首先应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尊重信任幼儿,采取多鼓励少批评的方法,经常以肯定的口吻,对幼儿说:“我相信你能做好,”“你肯定行”等等,孩子们就从成人肯定的态度中获得巨大推动力,并转化为自身的内躯力.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克服他们生活上.学习中的困难,使信心得到增强。

二、适时锻炼,培养幼儿的自信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提出:要为每个幼儿提供表现自己长处和获得成功的机会,增强其自尊心和自信心。集体是锻炼幼儿最好环境,使幼儿能够在集体中经常获得成功的体验。不同层次的幼儿对成功的体验存在个体差异。因此,教师要在各项教育活动中兼顾不同层次的幼儿使其增强自信心。如在美术活动中,对待能力差的幼儿,教师可协助其共同完成;对待能力一般的幼儿,教师只需要在难点处帮助一下;对待能力强的幼儿,教师可提出更高的要求,建议其丰富画面等。这样,三个层次的幼儿都获得了成功感。同时集体生活也是锻

学科:姓名:张艳玲单位:泗阳县幼儿园

炼幼儿的好时机,让每个幼儿在全园或班集体面前展示特长和优势,可以满足和发展他们的表现欲,提高他们的能力,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因此,所有的活动就应面向全体幼儿,让每个幼儿都有参与的机会。对能力差的幼儿更要多给予关注。要让每个幼儿都能在活动中得到锻炼。

三、从成功到自信

能力强的幼儿往往比较自信,在教师和同伴面前善于表现自己敢说敢唱,相比之下,能力差的幼儿就容易产生自卑胆怯的心理。因此,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必须与培养幼儿的多种能力,多种兴趣结合起来,使幼儿的自信心建立在实实在在的基础上。人们常说:“失败是成功之母”,而对幼儿来说则可能是“成功是成功之母,失败是失败之母”。有过成功体验幼儿才有自信的本钱。成功的实践活动可以使幼儿获得自信,特别是曾经听了一位教授的演讲,我深受启发:一个孩子在班里学习成绩一直倒数,每次考试后不是爸爸打就是妈妈骂,有时候还来个男女混合双打。后来,这位爸爸反思,是不是方式不当,有一天他看到孩子考试得了三十六名(全班共有三十六名学生)的时候,他想该换一种方式试试,轻轻地坐下来对儿子说:“孩子,你考的不错,再也没有人能超过你了,”当时儿子的眼泪哗哗的流。又过的一段时间,儿子考试得了三十五名,爸爸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鼓励儿子说:“孩子祝贺你比上次有进步了,”再后来„„儿子考试得了全班第九名,爸爸又鼓励儿子说:“孩子你是最棒的”这位父亲让孩子找到了自信。成功的实践活动可以使幼儿获得自信,失败的实践活动则可能给幼儿失败的教训,如果说自信心与能力是密切相关的,那么,知识是获得能力的源泉之一,在幼儿一日活动中,我启发幼儿多想多问,鼓励幼儿能在全班小朋友面前大胆表现,逐步增强自信心。我们让幼儿表现主要是要让他从成功的喜悦中增强自信,我们还不断对幼儿提出难易程度不同的任务和要求,让每个幼儿在原有的水平上经过努力都能获得成功。

此外,在日常生活活动中,开展各种活动,如:故事大王.今日小明星.小能手.小画家.等,请有不同专长的幼儿进行表演.示范,还可以通过幼儿独立完成一件手工.美术作品等,使幼儿发挥自己的能力的同时,获得自信心。

如何提高小班幼儿的绘画水平 篇5

画画几乎是所有孩子与生俱来的兴趣,因为这是孩子表达自己愿望的最直接的方法。但是,对于小班孩子来说,刚开始接触绘画多少会有些畏难情绪,各种各样的现象都有可能发生,要不就是不愿意自己动手,等着老师来帮忙,要不就是乱涂乱画。此外,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专注性还不够,易受外界影响,绘画持续时间短。如果没有正确的引导,长此以往,孩子对绘画的兴趣将被慢慢地消磨掉。

因此,要提高小班孩子的绘画水平,必须要从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出发,以激发孩子兴趣作为切入点,在绘画活动中,创设故事情境导入或者根据内容需要加入儿歌等,将枯燥的绘画活动变得生动有趣,激发小班孩子对绘画活动的积极性,鼓励孩子自己动手,同时对孩子作品给予肯定的评价,增强孩子的对绘画的兴趣。不单让孩子对画画感兴趣,更要让孩子体会到画画的乐趣

(一)创设故事情境导入,激发幼儿对绘画的欲望。

一节课,即使是绘画活动,导入环节也是必不可少的。它是教学活动得以开展的热身操,是整个活动的基础部分,不论是以什么样的形式导入,其目的都是为了引起孩子们的兴趣,使活动的主题得以顺利展开。

但是,在绘画的教学活动中,如果教师只是直奔主题或者简简单单地导入,并没有引起孩子们对画画的欲望,有些孩子可能就会觉得这只是要求他任务式地完成作品,而以一种应付式的态度去对待。到下一次作画时,他就会以一种“又要画画”的心态来对待,本来一副好的作品可能就会变成乱涂乱画了。

因此,想要提高孩子的绘画水平,在绘画教学活动中,“导入”环节必须要让孩子有“眼前一亮”的感觉。因为我习惯在餐后给孩子们讲故事,孩子们对于故事很感兴趣,所以我们班在绘画活动的时候,利用故事导入是一个很好的法子。比如《花裙子》这节绘画活动,目的是给一条裙子涂色,我会用音乐稳定幼儿情绪之后,以自编的故事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今天啊,小狗豆豆来了,邀请小兔乖乖去参加他后天的生日party,乖乖很高兴地答应了,可是没一会乖乖却犯难了,她不知道穿什么衣服去小狗家。兔妈 妈买菜回来,看到乖乖皱着眉头,一问才知道,原来乖乖今年长高了不少,去年的裙子都穿不下了,兔妈 妈听了以后,笑呵呵地说:“别担心,乖乖这么听话,我们小六班的小朋友们的小手可巧了,他们会做一条漂亮的裙子送你的。”我趁机问孩子们“你们能给小兔做一条漂亮的花裙子吗?”孩子们答应后,我出示要涂色的裙子说:“这条裙子没有颜色,好看吗?我们来把它变成一条漂亮的花裙子送小兔好不好?”孩子们齐声说好的同时,孩子们已经跃跃欲试了,这时候给孩子们讲解涂色的方法技巧,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拿到画纸蜡笔的时候都迫不及待了。这样的一节课,孩子们既能学到方法技巧,又能完成一副有质量的作品,最重要的是培养了孩子们对画画的兴趣。

(二)在绘画活动的过程中加入儿歌,提升孩子的绘画技能。

从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来看,在绘画活动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传授孩子关于绘画方面的技巧,个人觉得相对于单纯地对孩子强调画画的方法,不如根据活动的内容,创编一些儿歌渗透在教学活动中,利用一些富有趣味性的语言将这些绘画技巧编成几句琅琅上口的儿歌或者顺口溜,更能帮助他们逐步掌握绘画的技能。比如画《葡萄》,我把它编成“弯弯藤蔓结葡萄,一串串,圆又圆,青葡萄,紫葡萄,酸酸甜甜味道好”,用儿歌的形式将葡萄的样子描述出来,这样一来,孩子们易于记忆,又能了解葡萄的形状颜色等特征。以这样的形式,生动形象,孩子的记忆力、想象力和语言能力都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又有利于孩子理解运用,在提升孩子绘画技能之时不失对绘画的兴趣,何乐不为呢?

(三)适当肯定的赞美和鼓励,是兴趣持续的保鲜剂。

有研究表明:适当的赞美孩子,能给与孩子所需要的价值感、信任感和自信心。成年人对参与活动中的孩子取得的成果表示适当的赞美,可以强化孩子获得成功的情绪体验,使孩子自我感觉良好,激发他继续尝试的兴趣,并为维持这种赞美而努力。所以,在作画的过程中,我喜欢巡回地指导孩子们作画,也便于对每个孩子的作品做正确的评价,如果发现某位孩子画得很好,我会在表扬她的同时,也告诉全班的小朋友为什么她的画会得到表扬,这样做的期望就是,激发了这个小朋友对画画的兴趣,再接再厉的同时,其他小朋友也能从中得益。

浅谈如何提高幼儿的语言交流能力 篇6

语言交流是交往的基本平台,语言交流技能是人际交往的基本技能。幼儿在入园时,虽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但他们的语言交流能力受制于前期家庭环境的影响,在很多方面还有待于发展。目前我们幼儿园的语言交往教育还存在很多的不足,我们教师应在活动中有意识地帮助幼儿提高语言交流的技能,从而促进幼儿语言交流水平的提高。那么幼儿园应如何对幼儿进行语言交往能力的培养,真正提高幼儿的语言交流水平呢?

首先,我们先来分析一下幼儿语言交流能力发展的现状以及存在这些现象的原因。在现实生活中,有不少幼儿的语言交流能力表现较差,如对老师提出的交流主题不感兴趣,不想讲也不想听,或者被动交流;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不善于主动与他人交淡,表达自己的想法与态度;没有掌握平等交流的规则等等。这些原因我认为主要是由于幼儿语言交往教育的缺失造成的,体现在如下方面:

第一、教师对幼儿语言交流缺乏关注。在组织集体活动时,教师更多地习惯完成活动设计,并未充公关注幼儿的交流需要。孩子发言时,老师的目光游离于孩子之外,不是提醒其他幼儿注意听,就是想着下一环节如何组织;在抛出问题后,不给足够的时间思考,在交流时急于寻求“正确答案”,没有给有“非正确答案”的幼儿以表达机会。

第二、教师对幼儿的语言交流缺乏有效引导。很多教师的提问频繁、笼统、枯燥,激发不了幼儿交流的欲望。在幼儿操作中和操作后,老是常要求幼儿说说做什么、是怎么做的、发现了什么;在欣赏完故事后,老师总要求幼儿回忆故事里有谁、说了什么、做了什么。这种模式化的提问方式,不仅不利于激发幼儿的语言交流兴趣,而且某种程度上会对幼儿的思维与操作造成干扰。另外,在课堂交流活动中,很多交流常常流于形式。如有幼儿集中交流时,常常是老师问幼儿答,而且教师一提出问题就急于表明自己的观点或进入下一环节,幼儿想说的欲望没能得到充分满足。长此以往,幼儿对课堂交流逐渐失去兴趣,交流被幼儿认为是在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从而在根本上阻碍了语言交流教育功能的发挥。

第三、没有为幼儿提供充足的交流时间。在幼儿一日活动的过渡环节或者区域活动时间里,孩子是相对自由的。他们有着自主交流的欲望,这也是幼儿与同伴自主交流的最好时机。然而现实中,恰恰是在自由活动时间,老师总是要求孩子安静的活动或休息,一般不允许或者会相对限制孩子自由交谈。我们常常会听到老师的这么一句话:请安静一点,不要说话了,太吵了„„

那么我们应如何改进幼儿语言交往教育中的这些不足呢?下面是我在实践中的一些体会及做法,与同行们共同交流探讨。

一、创设环境帮助幼儿树立语言的信心。

树立幼儿语言交往的自信心对于激励幼儿主动地与他人交流至关重要。而要做到这一点,关键是要让幼儿感觉到教师对自身的重视和期待,具体包括以下做法:

1、给孩子创设说的环境。如在开学时把教室布置成“高高兴兴上幼儿园”、“我的家”等情景;在活动室、盥洗室周围贴上一些简单的标签,让孩子有说的欲望;尽量在各种各样的环境里给幼儿提供说话的机会,并对他们的表现给予及时肯定。如,“我很喜欢听××小朋友每天早上和我说‘老师早!’你的声音真好听。”

2、认真倾听并有效地挖掘幼儿想说的话。如我们在与幼儿个别交谈时可以蹲下来,用简单的表情和动作配合语言,对他们的话作出回应。“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这样做会让幼儿觉得自己被尊重、被关爱,愿意把他的心事说给你听。此外,教师可以通过多问一些为什么等话语,引导幼儿说出想说的话,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意愿。

3、以宽容的态度对待幼儿语言表述时的错误,给予幼儿适当提示,引导幼儿明白原有表述和思路存在的问题,帮助幼儿从成功的语言交流过程中获得说话的信心,我们很多老师都有这种经历,刚入园的幼儿常常会出现你、我、他分不清,闹出一些笑话,但老师不能笑,要耐心地分析原因,帮助幼儿分清。

4、避免对幼儿语言交流提出刻板的要求,如强调“说完整”“发音正确”等,这些固然重要,但我们老师要知道幼儿的言语水平存在个体差异,要尊重幼儿的语言发展规律和差异,遵循“流畅先于正确的原则”,以接纳的态度容许幼儿的言语错误。

二、以幼儿感兴趣的内容和有趣的形式激发幼儿表达的欲望

激发幼儿主动表达和交流的兴趣是促进幼儿言语能力发展的根本。为此,教师需要观察幼儿的日常活动,倾听他们的谈话,以此发现幼儿所关心的话题,寻找引发幼儿言语交流的契机,进而创设能激发说话的活动和游戏情境。一般来说,幼儿比较感兴趣的话题包括:在家的生活和学习情况、正在做的游戏和玩的玩具、来园途中的新发现、身边发生的有意思的事情、喜欢看的动画片、喜欢玩的和喜欢吃的东西、自己的朋友和爸爸妈妈等等。因此教师可以有目的地根据这些话题组织相应的主题谈话活动,以一些幼儿感兴趣的开放性题目为引导,在晨间或一日生活中的其他空闲时间组织幼儿集体交流和讨论。如去年“十一”放假回来,有一个孩子对我说:“老师你知道我国庆节去哪里玩吗?”我说:“不知道。”“你猜猜看。”为了引他多说话,就故意猜了一些城市,其他几个孩子也跟我一起猜,他都说不对,最后他觉得我们实在猜不出来非常开心地大笑着说:“哈哈,猜不出来了吧!是大儒名城„„”笑过之后他的话题也引起其他幼儿说的欲望,于是我就让幼儿一起来说说国庆节一些有趣的事,幼儿非常的兴趣,话题内容自然也就丰富了。

三、为幼儿提供充足的言语交流时间和机会

与孩子说话,应不放过任何机会,随时进行。除去正式的集体教学活动时间,老师还可以充分利用幼儿早晨入园、午睡前后、自由游戏、离园等时间段,有意识地为幼儿提供交流的机会。在这些时间段,可以是师生交谈,也可以是幼儿间的自由交谈;可以是个别的,也可以是集体的。这种分散在正式教学时间外的言语交流活动,对幼儿来说更为自然和宝贵。幼儿可以在轻松自由的氛围中无拘无束、畅所欲言,在使零散的时间段得到充分利用的同时,在平等、轻松的环境下自由发泄心中的感受,消除压抑、紧张、胆怯的心理,促进幼儿语言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如在幼儿午睡前,教师讲一些通俗易懂的睡前小故事;吃点心时,引导幼儿说出香喷喷的面包、圆圆的包子、五颜六色的八宝饭、甜甜的蛋糕等;午睡起床以后叽叽喳喳讲个不停,有的互相模仿,有的呼唤同伴,有的小声念儿歌,有的求老师帮助,也有的向同伴或老师讲述某个问题,表现出积极说话的态度。这时候老师不要去强行阻止,要知道这种自发生成的谈话活动和同伴间的自发模仿和相互交谈会给孩子带来许多乐趣,提供相互间语言交往和学习的机会。

四、在教学活动中提高交流的有效性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进行集体教育活动,设计这类活动的出发点是提高本班孩子语言发展的一般水平,欲达到的语言发展目标是大多数孩子力所能及的。要重视幼儿在真实的、具体的情景中交流。幼儿的交流需要凭借具体直观的操作材料,因此老师应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幼儿在真实的、具体的情景中自由交流。如在看图讲述活动中,教师应给幼儿提供可操作的小图片,以利于开展小组交流,对于幼儿的操作探索成果,集中交流时老师宜创造条件让幼儿面向这些成果进行交流,借助具体的物品唤起幼儿表达、交流的欲望,丰富其表达、交流的内容。还要创造有利于交流的环境。教师要明确交流的目的在于分享经验、沟通情感,把交流看作幼儿内在需要的一种互动,能根据情况灵活采用交流的形式,并积极提倡小组交流。因为小组交流人数少、空间距离短,便于幼儿相互交流;小组成员的自由组合,能让有共同关注点、兴趣点的幼儿围坐在一起交流,有利于每个幼儿畅谈自己的感受、体验和发现。此外,要从幼儿的兴趣点和生活经验出发,精心地设计提问,提出的问题应该是幼儿感兴趣的,有一定生活经验能听懂的,有利于引发幼儿讨论、交流,尽量保证每个幼儿有机会参与交流。还可以采用集中交流与自由交流相结合的办法,既面向全体又关注个别,使每个幼儿都有思考、表达与交流的机会。

如何提高幼儿的自信心 篇7

一、生活自理能力与自信心的关系

生活自理能力简单来说就是自我服务,自己照顾自己,它是一个人应当具有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而自信心是一种反映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成功地完成某项活动信任程度的心理特性,其是一种积极、有效地表达自我价值、自我尊重、自我理解的意识特征和心理状态。但一些教师和家长单纯地认为孩子的自信心是通过鼓励、赞扬、肯定的话语等外在影响来获得的,却忽视了幼儿自身发展的需要,以及幼儿在成长过程中自我认同感的建立。其实各国的专家学者很早就提出了有关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形成有助于其自信心提高的论述。如,美国著名的医学专家埃里克森认为:“家长要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做各种力所能及的生活小事,培养他们独立生活的能力,让他们体验依靠自己的力量完成和解决问题的喜悦感和自豪感,从而树立自信心,养成独立精神。”大量的研究也表明:使幼儿掌握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能够有效地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二、生活自理能力的获得是幼儿自主性发展的需要

幼儿第一反抗期在2、3岁左右,同时其也是幼儿独立性和自主性发展的重要时期。此时的幼儿通常会说:“我自己做”、“我能行”等,凡事都要尝试,这是幼儿心理发展的内在需要。但由于幼儿肢体配合的能力发展还不完善,身体的协调性和灵活性还很差,这就需要教师和家长给予幼儿以支持与鼓励,并提供机会和条件促进幼儿自身得到发展,提高幼儿的自信心,而不应剥夺幼儿自我发展的机会和权利,否则幼儿的表现就会从最初的“我自己做,我能行”变为“我不会,我不行”。

三、生活自理能力的发展能够帮助幼儿建立自我认同感

当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形成后,他们能够通过亲自尝试与体验,对自己形成一定的认识,并不断地用实际行动证实自己的能力,同时也透过每一项活动来审视自己,认识自己,探究到底自己能做哪些事情,尤其是多次成功的体验会使幼儿逐步建立起自我认同感,这是自信心建立的基础。如,刚出生的婴儿就会吃奶,一定时间后,则逐步学会使用勺子、筷子等工具,解决自己吃饭的问题。在此阶段,若幼儿熟练地掌握了使用勺子、筷子吃饭的技巧,他们便向独立性迈进了一步。反之,幼儿吃饭处于等待状态,或由家人哄骗、追逐着喂饭,这样的幼儿在离开家人或熟悉的环境后,则会缺乏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样也缺乏自信心。

四、扩展活动空间是幼儿自信心发展的基础

生活自理能力的形成能够提高幼儿的自信心,他们可以通过实际的行动实现自己的想法,不经由成人的帮助和鼓励,也会变得越来越大胆,对周围的世界则更加好奇,愿意主动探究。随着对自我认识的加深,他们会不断地探索新的事物,克服困难的决心和能力则变得日益强大,其活动范围也在不知不觉中扩大,涉及的内容也从自我照顾到关注环境,从徒手到使用工具,从大肌肉动作的练习到小肌肉动作的协调,同时还会表现出良好的交往意愿,能主动与别人进行交往,善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且产生了合作的意识。我们会看到此时的幼儿犹如战无不胜的将军,勇往直前,充满自信。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篇8

关键词:幼儿;培养;自信心

我认为,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对幼儿一生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教师必须坚持不懈地在幼儿园日常工作中利用各种途径和方法激发和引导幼儿自信心的成长,使他们从小树立自信心。

一、尊重幼儿,激发自信

人类本身具有对自尊、自重和来自他人的尊重的需要,幼儿的尊重需要更是幼儿健康成长的前提和保证。我们都知道,幼儿阶段是个体人格建立的关键期,尊重和需要的满足可使幼儿树立成功的信心。教师要在幼儿园的生活中,根据不同个性的幼儿,因人而异地培养幼儿自信心。

一般教师应重视两类幼儿:一类是比较内向、胆怯的幼儿,他们通常不给老师添麻烦,往往得不到老师的重视。对于这类孩子,教师要以热情、平等的态度来对待。孩子是很敏感的,他们对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很在意,如果孩子感到老师喜欢自己,他们就会积极地去表现自己,只要老师平时经常鼓励他们与小朋友一起操作玩具,提高动手能力和交往能力,就能逐渐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其原因是教师在无形中尊重了孩子的人格。对于一部分调皮捣蛋的孩子,他们看起来和小朋友相处时暴跳如雷,实际上心存自卑感,往往动手和交往的能力比较差。对于这些经常表现出格的孩子,教师要下功夫去发现他们的长处,帮助他们发扬优点,克服缺点,树立自信心。

二、创设激励的氛围,使幼儿获得成功的体验

幼儿的自我评价较差,大多是靠他人对自己的态度来进行的,尤其是教师的语言对幼儿自信的程度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在幼儿园日常生活中,教师应有意识地为幼儿创设一些充满激励精神的活动环境,应充分地信任幼儿,采用少批评、多鼓励的语言,经常以肯定的口吻,如“我相信你能做好”“你肯定行”“你真聪明”等语言。孩子从成人肯定信任的态度中获得强大的推动力,并转化为自发的内驱力,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各种活动,克服他们在生活中、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使自信心得到增强。反之,则会使他们产生自卑感,渐渐地失去自信。

教师了解幼儿,信任幼儿,放手让幼儿大胆地去想象、创造,这是培养幼儿建立自信心的手段,而信任则是培养幼儿自信心的基础,使幼儿经常得到成功的体验是培养幼儿自信心的重要条件。

三、通过解决疑难,在锻炼中树立自信心

每个幼儿在成长过程中,都不可避免地会遇到种种困难,能否敢于面对现实,克服困難是幼儿是否具有自信心的重要标志。教师要经常提一些有难度的课题,让他们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能力,进行思考和操作。只有敢于克服困难,才能树立自信心。

四、丰富幼儿知识,培养能力,增强自信心

自信心与知识、能力是密切相关的,能力强的幼儿往往比较自信,这是获得知识能力的源泉之一。能力强、知识范围较广的幼儿比较勇敢,在教师和伙伴面前敢说、敢唱、敢表演。相比之下,能力差的幼儿就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因此,教师在培养幼儿的自信心时务必要培养幼儿的多种能力,将兴趣和丰富知识结合起来,使幼儿的自信心建立在实实在在的基础上。因此,教师除了在课堂上增长幼儿的知识外,在课外也应多丰富幼儿的知识面,启发幼儿多想、多问,引导幼儿多看书、听故事、听朗诵,逐步培养爱好文学的好习惯,使幼儿从书籍中学到更多的知识技能,这有助于幼儿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管馨,叶锦霞.通过科学启蒙培养幼儿的自信心[J].教育导刊,1999(12).

如何提高幼儿学习兴趣 篇9

一、与幼儿成为朋友

教育是充满情感和爱的事业。在教学活动,作为老师的我们要与幼儿多多交流,和他们做知心的朋友。对他们一视同仁,做他们的良师益友。无论是上课时还是课间休息时,都要让幼儿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怀,这样才能让幼儿喜欢上你,也会对你的教学内容感兴趣。

二、以幼儿为中心,倾听孩子的看法。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在组织活动中,教师应善于倾听孩子们对某事的不同看法。发掘他们的感兴趣的一面,并沿着孩子的这一兴趣出发去引导孩子们进行更近一步的探究。有一次在班级里喝牛奶的时候,突然一只小动物吸引了孩子们的眼球。孩子们大叫了起来,“小鳄鱼”,接着就马上冲了上去,拥挤在一起。于是,几个孩子就在那讨论,“咦,他怎么尾巴断了呢?肯定是想逃跑”孩子们讨论着,此时我正忙着给幼儿倒牛奶,结果大部分孩子都去看他们眼中所谓的“小鳄鱼”。这时我十分着急,就嚷嚷着说:“快点到座位上去喝牛奶,别挤在一块了。”可没有几个孩子听见老师说的。如果这时能够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倾听孩子们的谈话,很快会发现孩子们的兴趣点。从中引出很多有探究意义的课题。当孩子讨论“小鳄鱼”,其实就是壁虎怎么会断尾巴时,教师就可以以幼儿为中心,从他们感兴趣的一面出发,倾听孩子们看法。这样不仅有益于激发幼儿的原有经验,集中他们注意力,而且可以衍生新的教学主题。如:壁虎为什么会断尾巴?动物的自我保护方法以及延伸到人类的自我保护方法”等教育活动。

在实践活动中,幼儿对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会表现出异常激动和专注的神色,而对自己不喜欢的活动往往注意力不集中。因此在活动中,教师应积极关注孩子们的表情,洞察孩子的心思和动机,引领他们去寻找活动的兴趣。如开展体育活动时,老师发现孩子们对玩纸飞机没有刚开始时那么兴趣,有的还把这撕了扔了,缺少点什么呢?这时教师可结合飞机特技表演设置穿越障碍,提出飞机着落的远近距离为胜负时,并给予奖励,那一定能引起幼儿的兴趣。

三、跟踪孩子的行为,捕捉“生成”教育的契机。

每个孩子都有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纲要》中也指出科学领域的目标要对周围的事物感兴趣,要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活动中,教师可采用延伸幼儿兴趣而生成教育,在追踪幼儿行为时,教师对幼儿的一些不易理解的行为保持审慎的态度,注意对其先前和后继的行为进行追踪,在这个过程中,有时会意想不到把捕捉“生成”教育的契机。有一次中午吃过午饭,我带领幼儿到操场上去散步。可是当我们要走的时候,有几个男孩子就围在一颗大树旁迟迟不肯离开。作为教师的我们,不应该剥夺孩子的这份好奇心与求知欲。在保证孩子安全的的情况下,我们可以静下心来与幼儿共同观察,引导幼儿把有关的活动继续深入地开展下去,生成昆虫的种类名称、生活习性、收集昆虫标本、昆虫图片资料等等活动。

四、巧妙导入,激发兴趣。

每个教学活动都有导入部分。巧妙的导入,才能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例如:大班语言活动《狼大叔的红焖鸡》的导入环节,就是以“狼”、“鸡”这两个字导入,引发幼儿想象狼跟鸡之间到底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呢?这样简单的导入,就把孩子吸引到了这个故事的情境中。

五、在尝试、练习中引发幼儿的好奇心

操作是幼儿获得知识的主要途径,也是教学有效手段之一。幼儿年龄小,好奇心强,也爱动手操作。通过实践证明,动手操作能够促进幼儿的思维发展,也能让幼儿从中获得意想不到的的知识。所以我们要让幼儿在尝试中,多画一画、剪一剪、比一比、猜一猜、摆一摆,从而体现出幼儿是学习的主人,对学习更加充满兴趣。

六、根据幼儿年龄特点,提供丰富的能引起幼儿兴趣的材料

《纲要》中强调:“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条件”。幼儿来自不同的家庭,他的兴趣、爱好、动手能力各不相同,所以教师提供的材料必须是丰富的,能引起幼儿兴趣的。就像幼儿看到玩具就想玩一样,幼儿看到自己感兴趣的材料就会产生摸一摸,摆一摆,拼一拼,分一分……的动手愿望。如:学习8的分成时,我为每两名幼儿提供一盒电动小鱼(正好8只),每人一只钓鱼竿。不用说按上电池,在转盘里转动的小鱼,嘴巴一张一合的去咬钓鱼钩是多么的有意思,单是看着这些五颜六色的小鱼,孩子们便兴奋得手舞足蹈。当我讲完游戏规则和操作办法,孩子们便迫不及待的“钓起鱼”来。8条小鱼被伙伴钓走了几条,自己钓了几条,在愉快的“钓鱼”活动中幼儿学会了8的分成。

七、开展丰富的游戏活动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我们要让孩子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教师要以游戏者的身份,参与其中,与幼儿一起玩。这样可以把一些分散注意力的孩子的注意力集中起来,达到很好的效果。如:在综合活动《漂亮的服装》中,我发现孩子们每天谈论着自己的衣服,从谈论中他们惊喜地发现:有不同职业的衣服,有不同民族的衣服,有不同季节的衣服,有不同材料的衣服,有不同时代的衣服……各种各样的衣服吸引着孩子们。我为他们准备了许多材料:旧报纸、挂历纸、树叶、皱纹纸、亮片、彩珠、其他各种纸,还有针线、剪刀、双面胶等,有些废旧物品成了我们大家的的宝贝。同时,我也鼓励孩子自己收集材料,觉得什么东西可以用,就可以带来。结果,材料比我想象的多。于是我设计了这样一次综合的半日活动。活动在幼儿的谈话中拉开序幕,幼儿兴致勃勃地讨论着自己的衣服,到模仿模特儿表演时掀起了一个高潮。从而激发了自己想设计服装的愿望。

八、多一些鼓励、表扬,少一些批评

每个孩子的能力是不同的,作为老师我们应该多一些鼓励,多表扬幼儿,及时捕捉他们的学习动态,对完成较好的幼儿进行表扬,但对较差的幼儿,不要加大批评,鼓励不要气馁,并要有耐心,对他进行辅导帮助,解决其中的问题,使幼儿重新找回自信和兴趣。哪怕是一点点的进步,作为老师也应该表扬他。这样的教学,幼儿很喜欢,他们的学习兴趣也浓了课堂气氛也活跃了,上课效果也好了。

九、以竞争效应激发兴趣。

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他们的竞争意识不断增强。对带有竞争性的活动有较大的兴趣,而且乐此不疲。因此,我们设计一些带有竞争性的活动或材料,能够满足幼儿竞争心理的发展,从而间接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例如,“挂钩”这一材料,我把运算卡片分成两等份,然后两个孩子比赛,计算卡片的算式,看谁先把自己的颜色卡片挂满相应的小钩上为胜,孩子玩得特别高兴,计算速度也有很大提高。

上一篇:大班语言活动:秋天的颜色下一篇:思考的段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