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文言文学习心理分析

2024-10-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高中文言文学习心理分析(推荐15篇)

高中文言文学习心理分析 篇1

中学生由于年轻,思想尚不成熟,他们对学习需要的认识多种多样: 有为出国,为升学,为将来找个好工作;也有为了应付老师的检查考试;有被同学间的竞争所推动;有对学习活动或对某一学科发生兴趣;还有为了实现祖国四化、为社会做贡献等等。无论哪一类学习动机都直接或间接地与学生的个人成就相联系,因此,心理学家认为,学习动机的核心是成就动机。成就动机是指个人获得成就的一种需要,是个人愿意去做、去完成自认为重要或有价值的事,并力求达到尽善尽美的内在的推动力。”

从心理学的成就动机方面来分析,我们大体上可以找到厌学之学生的心理原因了,他们既缺少认识内驱力,又缺乏自我提高内驱力。以下我们从三方面来分析和探讨影响学生文言文学习成就动机的因素。首先,从文言文本身来看,文言文的语言和现代汉语距离较大,又缺少学习文言文的语言环境,所以学生在理解语言上困难较多。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任务过难或过易都容易降低学习的积极性。所以,由文言文本身特点而造成学生自信心不足是有据可循的。其次,正因为学生在理解语言上困难较多,所以多数教师在教学时又出现两种情况: 一种是注重讲解和指点,忽视唤起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自觉性,过低估计学生的水平,以致造成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惰性。另一种是,一些教师的教学动机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认为文言文备课容易,大有讲头,可在此方面大显身手。讲台上滔滔不绝,无形中给学生造成压力,认为文言文的学习高深莫测,只有教师才能达到一定水平。所以,有些学生疯狂购买译文丛书,买后又不细看,或为应付考试,或为应付教师的第二天提问。这样的效果就会适得其反。

高中文言文学习心理分析 篇2

首先是功利化的学习动机。高考要考文言文, 这是很多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初衷。一旦学习动机功利化, 文言文课堂就变得枯燥, 文言文学习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其次是不多的学习兴趣和消极的学习情绪。兴趣是积极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的活动, 并与肯定情感相联系的心理倾向;情绪是有机体的自然需要是否获得满足而产生的一种反应。学生对记叙类文本如《鸿门宴》《荆轲刺秦》等有故事情节、扣人心弦的文章, 表露出较强的学习兴趣;而如《逍遥游》《游褒禅山记》等议论和写景类的文言文, 由于远超出学生们的情感体验, 很难走进学生内心, 学生几乎不可能产生真正的兴趣。

最后是文言文学习的畏难和依赖心理。“文通则道显, 文滞则意曲, 意已曲, 道安在?”理解是学习文言文的关键, 但在初中阶段, 学生已经习惯了由老师带领理顺文意, 老师一旦放手, 学生便无法“独立行走”, 学生已慢慢丧失文言文学习的信心。

“少教多学”的内涵和核心意义正是以学习者为根本, 为中心, 为主体。面对文言文教学中的“功利化、兴趣缺失、畏难、依赖”等学习心理, 教师如何有效引导学生高效、自主地学习文言文呢?

一、激发学习兴趣, 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相结合

学生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发展是不平衡的, 学习动机也不相同, 针对这一点, 教师应该针对学习动机, 提供学习方案, 供不同学生自主选择。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如在高中起始年级, 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份文言文教学清单, 注明教学的篇目 (可重点圈住故事性强的文章作为推荐篇目) , 利用晨读、阅读课等时间提前进行自主式阅读, 选择自己喜欢的篇目, 先不布置阅读任务, 让学生充分享受阅读带给自己的放松惬意。接着在教学过程中, 对已经逐渐熟悉的文本, 教师可采取学生范读、自读、诵读、竞读等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理顺字词句, 以组为单位讨论, 全班交流来解决;无法顺畅翻译的地方, 教师适时点拨;疑难问题, 鼓励学生交换意见, 合作解疑。这一切都是为了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

二、方法指引, 培养习惯, 截断学生学习的依赖心理

教师串讲为主的满堂灌的教学方法, 沿用多年, 这种方法使学生忽略掉文言文学习的语境, 缺乏思维的锻炼过程。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做好指导工作, 教给方法, 培养习惯。第一, 教师要教给学生一些学习程序。准确运用注释, 学会运用上下文意思推断词义的方法。会查阅工具书, 帮助自己解决疑难问题。第二, 熟读成诵, 培养语感。如:培养学生诵读、背诵的习惯;准备字词句总结本, 加深印象, 扩大积累。第三, 向课本、教参、老师大胆质疑、小心求证, 更好地掌握新知识。

三、分层设计, 合理设置学习梯度, 解决学生畏难心理, 激发学习自信心

例如:在教授语文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时, 教师可以设置目标:读懂课文;理解军、若、鄙、微、去等字在文中的用法, 接触“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主谓结构;欣赏烛之武的谈判艺术。让不同的学生选择“积累词句、欣赏语言魅力、感受先秦散文之魅力”三个等级之一, 作为努力方向。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 不同层次的学生会在分目标教学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四、个性化解读文章, 大胆迁移, 调动学习情绪, 增强学生对文学经典的热爱之情

在教学中, 教师应该和学生一同探讨作品内涵, 可以尝试从自己的人生阅历出发, 解读经典。比如学习苏轼的《前赤壁赋》, 不仅关注作者屡遭贬谪时的豁达, 也要探讨作者身处逆境、消极无为的心态。中央电视台的百家讲坛, 无论是易中天还是于丹, 他们都个性化地解读了古代经典著作, 虽然有诸多争议, 但是却给我们开拓了思路。教师不妨鼓励学生个性化地解读文章, 联系生活实际发散思维。

高中文言文学习小妙招 篇3

关键词:文言文;高考;记忆方法;启发指导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1)12-227-01

文言文是现代汉语发展形成的源泉,博大精深,并且对现代汉语有着深远的影响。学好文言文不仅可以加深自己对现代汉语的理解,更可以增加文学积淀提高文学修养。语言的学习重在理解和积累。但并不意味着可以盲目记忆,看到什么就记什么,这样效率不高也难成系统,容易忘记。本篇根据高中学习特点和学习目标,总结出在文言文的学习过程中可以尝试的一些小妙招如下:

一、如数家珍,胸有成竹

在学习之前首先要明确基本知识结构,能够明确列数出来,这样才能胸有成竹以不变应万变。只有在明确了知识技能目标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有步骤地学习。文言文大体上可以分为词和句的学习。

1、词的学习又可以分为实词和虚词两类。

实词的研究主要包括四个方面:①古今异义。包括词义的扩大、缩小、转移、感情色彩的变化以及名称说法改变等;②一词多义;③通假字;④词类活用。

虚词中被列入考查范围内的有18个重要虚词,在阅读过程中运用广泛,出现平率颇高。由于实词的词类活用变化较多,共有15种常见词类活用,在此推荐运用菱形记忆法巧妙快速记忆,希望能达到印象深刻的效果:

形动名词为顶点,箭头方向要明辨。

动词名词为底边,双向箭头活用多。

使动意动很平常,动词可以为动用。

名词作状不一般,数词单独成一角。

数数箭头有几根,词类活用有几种。

划清句子的成分,词类活用自然明。

而18个文言虚词则推荐大家运用虚词口诀记忆法迅速掌握:何其若乃,因为所以,之乎者也,而且与于,则焉。

2、句的学习包括句式和断句两大方面。

(1)句子的句式大致可以分为五大类:倒装句、被动句、省略句、判断句、固定句式。其中倒装句可分为主谓倒装句、动宾倒装句、定语后置句和状语后置句。

(2)文言断句要三看:一看词性和语序,二看句式和格式,三看修辞和音韵。“白、云、对、曰、言、谓、道。”基本标志要记牢。句首句末关键词,千万记住别忘了。

以上记忆心得是抛砖引玉,希望能激发同学们的兴趣和才智,创造出更多更好更适合自己的记忆方法将知识掌握牢固。

二、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朗读可以直接反应出读者对文本的理解程度。在文言文学习过程中诵读是非常重要的。反复诵读是学好文言文的法宝,脱离语言环境,干巴巴地去记一些语法规则是很难达到效果的,最好是在阅读过程中,掌握词语的用法及重要的语法现象。要学会把精读和泛读结合,争取多背诵课堂所学的文言名篇,并且熟知名篇中的一些经典例句。课外可以尝试广泛阅读,巩固加深课堂所学的知识,培养语感,以达到能够熟练阅读其他古代作品的目的。放声的反复诵读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功之一,它可以使我们对文言文有丰富的感性知识。而且,古代的作品很讲究内在的韵律和节奏,反复阅读可以充分地领略古文的音乐美,增加学习的兴趣。

三、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由于高考文言文阅读考查重在理解,所以在清晰了解需要掌握的知识点以后,还是需要具体逐项实践和练习,在练习过程中加深理解和灵活运用。唯有如此才能让自己的知识体系更加完整和牢固,从而避免不知所措,杂乱无章的学习状况。以便随时自我反思,检查自己是否存在知识漏洞。有了以上准备,才算是进入了状态,可以尝试翻译文章。一篇文段的翻译以“信、达、雅”为标准,以“忠实原作、字字敲定、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为总原则。要结合词和句的文言语法常识进行具体的疏通,注意增删调整,并运用文学历史常识加以理解使翻译更为符合历史原貌,同时结合文体和具体情境融入理性的综合分析。

中华名族灿烂的文化将不断发展和延续,我们应当以更科学、严谨、机智的方法将其传承,做到一边实践,一边总结,重在理解和体味。

高中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篇4

二、正确断句。古人写文章没有标点符号可用,因此,如何断句直接影响着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断句须注意以下几点:理解关键词语,判断词与词之间关系;了解一定的古代文化赏识;掌握文中对话、转述、引用的规律;根据句首和句尾的词语以及句中的惯用语进行判断。

三、学会正确的翻译方法。翻译文言文的原则是:忠实原作,字字敲定,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翻译时应注意以下几点:补充省略的部分;调整语序;适当增减。

高中生学习文言文的态度 篇5

第一步:初读全文。指的是集中心思稳住神,浏览或跳读一遍。最近几年高考都有一篇考人物传记的,看这样的文章要知道记载几个人,有的人物关系简明,有的人物关系复杂。一般有主人公,主人公有正反好坏之分,在人物身上,表现一种特殊的品格和性格。这要求考生解读人物关系,体味出人物的特有的品格和性格。作者写人物传记 ,或出于某种政治需要,或出于个人目的,通过人物传记,表现作者的观点和态度,要求考生能分析传记的基本内容,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

内容上:材料所涉及的人与事或相夫教子、事亲至孝,弘扬民族传统美德;或古代贤臣良吏,勤政爱民、廉洁奉公、刚直抗上、执法如山等既符合于传统道德规范,又不失现实教育意义。

第一遍能懂六七成即可。往届有些考生在读文言语段时,对自己要求太高,第一遍没读懂就心急火燎,在个别语句上纠缠,非要字字句句弄个水落石出不可,结果反而难以明其大意。应该说,学生当中这种情况存在还是非常普遍的,其实你应该明白,高考作为选拔性的考试,它所选的文言语段一定不会容易到一看即懂的地步,第一遍看不大懂是很正常的。所以大可不必因此而紧张。

第二步:细读题目。在这一步骤当中,须一一落实要求答题的字、词、句、段在材料中的对应位置,一般来说,运用所学的知识,较易题可以在这一步基本完成。(充分利用所给选项,运用比较法、排除法根据是非准偏,选出正确项)同时这一步中特别要强调的是利用好几道题目,如实词解释,句子翻译,分析概括题等,因为在它们身上,你可以获得大量文段理解的信息。尤其是选择题(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或者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此题信息量非常大,虽然其中肯定有一项或几项不符题意,但错误的也往往只是些小问题。因此通过看最后一题,你对文意的把握必将会在第一步的基础上有个很大的提高。

第三步:重读全文。这一步是从更高的层次上认知全文。大致相当于精读研读的水平;既加深了对文意的理解,又能对前两步出现的偏误作纠正,因此是一个深入兼复核的过程 。通过这一步阅读之后解答一些综合性比较强的题目也就驾轻就熟了。

高中文言文学习心理分析 篇6

文言文是中华五千年文化的积淀,是传统文化的精华,是广大学生接触、了解、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然而,现在的中学生大部分不喜欢学习文言文,学生们说,语文我最怕,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文言文是学生的第一怕,但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语文教材中文言文所占的比例明显在提高,高考中文言文所占的分值也明显在增加,所以,语文教师认真思考学生学习文言文出现的问题,然后正确指导学生学习文言文,意义就不言而喻。

问题:

1、兴趣不多

2、诵读不多

3、拓展不多

4、方法不多

5、提升不多

原因:

教师方面:教学中教师总怕学生这也不知,那也不懂,因而对一篇文言文,很多老师从字词的解释到句子的翻译,再到思想内容的概括无所不讲,学生成了盛装知识的容器,学生在被动中接受老师的所谓知识的传播。

教材方面:由于文言文离学生的生活比较远,再加上古汉语语法与现代汉语语法的.差异,一些词语用法的不同,古汉语常识等,无形之中加深了学生的畏难情绪,视文言文为第二外语。

学生方面:许多中学生认为,文言文知识在现代社会中,已经没有什么实际意义,文言文学习、掌握与运用只会让别人看不起自己,说自个儿跟不上时代,是个古董。

高考方面:综观历年的高考试题,考的大多是文言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还是停留在字词句的层面上。高考如此,在课堂中,文言文教学自然也就是以字词教学为主,而要做到字字清楚,句句落实,串讲法应该是最好的。

习惯方面:由于文言文阅读面狭窄,接触到的文言材料有限,学生难以形成独立的阅读能力,往往对老师产生极大的依赖心理;而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点,再加上课时紧张,教师只好串讲、直译,这又直接养成了学生的惰性心理,自然更难形成阅读能力,如此恶性循环。

对策:

1、实施诵读策略

读书须百遍,其义即自见。大声朗读,口熟而成诵是文言文教学的特殊要求。因为文言文比现代文更讲究韵律,古人常采用吟唱的方式来诵读诗文,知识经济时代虽然我们并不提倡吟唱,但书读百遍仍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方法,要求学生读准字音,注意停顿,读出语气感情,诵读在学生理解文意、体味情感、感受作品的意境、提高语言感悟能力等方面的确大有裨益。

2、实施授渔策略

文言文教学教师的讲不能贪多求全。教师要讲的重点是常用词法、特殊句式(判断句、省略句、倒装句、被动句等)和古代文化常识三个方面,而不是从头到尾,一讲到底。叶圣陶曾说过:教是为了不教。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学法的指导。文言文阅读,作为一种能力,它的养成需要主体多读的实践,在感性经验不断积累、丰厚的基础上,经独立思考后自己悟出来。中国古代的文学理论家刘勰在《文心雕龙?知音》篇里这样说: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3、实施课改策略

《学记》曰:学贵在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此语道出了质疑的重要性。教师在课堂实践中,遇到的最大问题是学生在课堂上不够活跃。其所以如此,原因有两点:一是大部分学生习惯于课堂上充当被动接受的角色。从入校门开始,学生一直处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中,成为储存前人留下的知识的容器,对于互动教学难以适应。二是一些学生缺乏自信心,害怕在课堂上答错了问题。因此,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要有针对性地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创造出一种合作学习的环境,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4、实施迁移策略

学生是否具有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不是看他能否阅读已学过的文言文,而主要是看他能否运用已学过的文言文知识,形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根据课文教学要求,帮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知识积累点和能力训练点,然后将知识和能力所得作正向迁移,适当向课外延伸,让学生在知识的实际运用中提高阅读能力。

5、实施兴趣策略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本来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但因为我们没有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taste(品味)、欣赏、快乐,尤其是对祖国传统语言的欣赏,我们总是在对文言词、句字面意思的准确理解上施教,使文言文学习成了学生的负担。

高中文言文学习心理分析 篇7

关键词:高中文言文教学,四步走,学习模式

随着语文课改的不断深入, 文言文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如何在课堂上落实课程改革, 提高文言文教学质量是每位教育一线的语文老师应重视的课题。作为传统文化承载的文言文, 因时空变迁, 在思想内容、表达技巧等方面均和现代文相差甚远, 学生对文言文缺乏兴趣, 主动性不够, 畏难心理严重。从文言文教学现状来看, 文言文教学方式过于死板, “串讲式”教学使得学生缺乏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和能力, 逐渐丧失文言文学习兴趣, 严重制约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制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步伐, 严重制约这一传统文化的发展和传承。笔者认为, 文言文作为我国古典文化的精华, 肩负渗透德育、提升智育、优化美育等多重教育功能。正如北大教授林焘所说:“文言文教学有传承文化的作用, 它的重要性比过去的政治课还重要。它既可以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又能影响整个学生的思想。”改革文言文传统教学模式, 充分发挥文言文教学的多重功能, 势在必行。基于此, 笔者根据教学文言文的实践经验, 结合课改实际, 对文言文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有效探索, 得出了以诵读为主线的“四步走”学习模式。

一、初读感知

教师或范读, 或播放诵读音频, 让学生在听读过程中扫清文字障碍, 初步把握文意。教师采用个体朗读或学生质疑等方式, 发现学生解读文本时在停顿、语速、语气、情感等方面的不足, 并及时予以指导。再用自读的方式把握文情、文势、文序、文趣。如初读《蜀道难》, 体悟李白豪放的诗风;读《祭十二郎文》, 体会韩愈悲怆沉郁之情;读《寡人之于国也》, 了解孟子的善辩;读《报任安书》, 感悟司马迁的悲辛……

二、研读理解

笔者彻底摈除了“字字落实、句句清楚”的八字方针, 主张精讲重点段落。对精讲段落中的词法、句法、文言常识均做详尽的讲解, 引导学生举一反三, 触类旁通, 运用联想、对比等方法解读其他部分。例如在教学《劝学》一文时, 精讲了第3自然段。在分析了“若亡郑而有益于君”这一句式特点后, 让学生找出其他各段的状语后置句且总结翻译方法;在分析了“夫晋, 何厌之有”这一句式后, 让学生联想学习过的课文中宾语前置的例子, 并总结翻译方法;在理解“若舍郑以为东道主”的“若”字义时, 让学生联想“山有小口, 仿佛若有光” (《桃花源记》) 、“余悲之, 且曰, 若毒之乎” (《捕蛇者说》) 等句中“若”字的用法, 亦可以与现代汉语中“口若悬河”等比较, 古今对比, 加深理解。总之,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不应面面俱到, 可选取关键句段讲解, 授之以渔, 这样既节省了课堂教学时间, 增大了课堂教学容量, 又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 提高了学生的知识能力。

三、品读评价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 指导学生品读课文重点段落, 针对课文教学重难点, 有的放矢, 进行品读评价, 让学生完成对作品思想内容、篇章结构、语言艺术等内容的再学习。如教学《阿房宫赋》时, 可让学生品读第八自然段, 想象阿房宫的雄伟壮丽、规模空前、宫内美女如云、珍宝如石的浮华奢靡;教学《种树郭橐驼传》时, 让学生品读第四自然段, 理解作者以小见大、类比说理的写作手法;教学《项脊轩志》时, 让学生品读文章中的细节描写, 如祖母的动作“过余”体现对孙儿的关切, “以手阖门”体现不愿打扰其读书的良苦用心, “赠送象笏”表现出她望子成龙心切, 让学生感悟到生活中最能打动人的情感, 其实存在于那一件件家庭生活琐事的记叙中, 存在于一个个平凡场景的描绘中……这种品读评价是对文本的综合提升过程, 是师生共同完成对文本的再创造过程, 在文言文教学中不可或缺。

四、美读参悟

高中生文言文学习策略研究 篇8

关键词:高中 文言文 学习策略

文言文是高中语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考试的重点部分,如何更好地学习文言文是每个学生和教师关注的问题。文言文有其特殊性,其文言语法与我们现代语言有很多不同之处,其句法形式、语用特点也有各自的表现,因此,学习了解文言文是一个过程,需要学生投入更多的精力,也需要教师更好地总结方式方法,教给学生学习的技巧。本文就选择这样一个课题,通过对文言文学习策略的研究说明,为学生更好地学习文言文提供理论借鉴。

一、强化记忆,积累文言文知识

文言文的学习记忆是第一位的,也就是背诵,这并不是要求学生要死记硬背,而是在通读全文理解文章意思的基础上背诵。比如,在学习《兰亭集序》的时候,就是要求学生全文背诵的,这是提高学生文言文素养的方法,也是督促学生学习文言文的途径。从小学开始我们就接触文言文,我们能记住的可能是“停车坐爱枫林晚”这类我们背诵过的文言文,那些我们只是了解熟悉的文言文内容并没有出现在我们的脑海中。这种在我们头脑中没有记忆的文言文,对我们之后的学习也没有太多的帮助作用。而这些背诵过的句子,例如“坐”的含义,在之后文言文的学习中可能还会用到,就会对文言文的学习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这是其他学习方法不能达到的效果。背诵是很多学生不愿意接触的方式,但是,这却是学习文言文必须采用的方式。从古人的考试学习来看,很多文言文都是需要背诵的,这样才能提高古人的文化素养,提高他们的文化内涵。我们今天虽然不需要文言文提高我们的文化素养,但是,掌握文言文的学习方法对我们了解一些文献资料、古代典籍都是十分有帮助的。

二、系统总结,构建文言文知识框架

文言文的学习是庞杂的系统,文言文中包含不同的文化内容,学习文言文不仅要会读课文、会背课文、了解作者、了解思想感情,更重要的是了解文言文中包含的知识,学会之前的那些只是得到了“鱼”而学习之后的知识和方法却是得到了“渔”。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应该自己总结文言文的知识框架,将文言文放在一个系统中去了解。比如,在对通假字的学习的时候,学生要自己去观察通假字的特点。比如,有些通假字是读音相同的通假,“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其中的“庭”就是通假字,通“廷”,是朝廷上的意思。还有一些是声母相同的通假,一些是韵母相同的通假,更有一些是完全不同但是在写作上可能有些相似的通假。这些都需要学生自己去总结发现,然后在之后的学习中学生就有可能马上看到哪些字是通假字,代表的可能是什么意思,这对通读全文、理解全文都是十分有帮助的。从这一方面来看,学生要全面地掌握理解文言文,就应该在学习中自己学会总结,将相同用法、相同句法的词句加以总结,让自己可以更好地了解不同字词在不同文章中的意思,使得学生不仅可以自己读懂这一篇文章更要让学生自己学会读懂其他文言文。所以,这是文言文学习策略中学生应该很好采用的,主动学习主动构建,形成自己的学习风格,再之后的学习中就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注意在对比中记忆

文言文的表达方式与现代汉语有很大的不同,宾语前置、状语前置等都是存在的,这些不同于现代汉语表达方式的文言文需要通过对比才能更好地记忆其不同之处。比如,判断句“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这是文言文的说法,而转换成现代汉语就是我说菊花是一种隐逸的花,“者也”就提前到“菊”字之后,与原来的表述很不相同。再比如状语后置,“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翻译成现代汉语应该是我本是一介布衣,在南阳地区耕种,很明显在原文中“于南阳”是后置的。在文言文中,这样类似的特殊句式还有很多,而且文言文创作时间距离现在越远,这种特殊性表现得就越明显。在记忆这些与现在明显不同的内容的时候,应该注意与现代汉语内容对比学习,通过对比强化对文言文特殊内容的记忆,深化对这种句式词语的理解。这是文言文学习中应该注意使用的方式,通过对比突出一方,在突出的基础上着重记忆。

文言文与我们平时的用语有很大不同,所以,对文言文的学习需要一些方法和技巧。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说明了笔者的观点,笔者认为,学习文言文记忆是非常重要的,只有通过强化记忆才能在学习文言文的时候转变自己固有的思想而接受文言语法;系统总结非常重要,通假、词性转变这些都是文言文中经常出现的,只有能够总结才能在学习中形成系统积累;对比记忆是通过与现实的对比去发现不同,通过对比可以促进有意识记,更利于文言文的学习。文言文的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积累也需要方法,只有学生能够掌握一定的学习策略,文言文的学习才能有提高。

参考文献:

[1]李秀萍.文言文教学点滴[J].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08(3).

[2]邢培芝.中学文言文教学现状的分析和思考[J].成功(教育),2008(12).

[3]黄若芳.浅谈“形训”在文言文教学中的作用[J].科技创新导报,2008(6).

高中文言文学习心理分析 篇9

中期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1、文言文生涩难懂,不好学,几乎成了中学校园里师生的“共识”,而文言虚词又是其中的重要因素。若从文言虚词的学习对策方法与实际运用进行双向归纳总结,既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加深影响,收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从而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并在高考文言文阅读中取得理想的成绩。

2、学生学习的过程,实质上是一种探究的过程、选择的过程、创造的过程,也是学生科学精神、创新精神,乃至正确世界观逐步形成的过程。

二、课题的进展:

1.课题论证阶段(2011年11月—2012年1月)

(1)建立组织,学习文献,制定和完善实验设计。

(2)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明确分工和职责,制定课题的实施方案。

2.课题实施阶段(2012年2月—2013年9月)

第一阶段:高中文言文虚词学习现状调查(2012年2月-2012年7)

(1)召开培训会,对参加课题人员统一进行培训,学习。

(2)采用问卷调查,座谈走访,个别谈话等各种方式,进行分析归纳、研究评价。

(3)分析各种数据,汇集各种原始实验材料。

(4)撰写调查分析报告。

第二阶段:高中文言文虚词学习现状以及成因分析(2012年8月—2013年1月)

(1)学生文言虚词学习目的兴趣调查研究报告

(2)学生文言虚词学习途径与方式调查研究

(3)文言虚词学习中的得与失探讨

在研究的过程中,查阅了大量国内现有的文言文教学理论,整理出:文言虚词被排斥的因素,一些教师对文言虚词教学所选用的方法。

3、研究的部分成果

(1)经过这一个阶段的努力,达到了消除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心理障碍的目的,学生基本上不会感到太大的压力。

(2)经过几个轮回,诸如意动用法、使动用法等文言现象,学生基本能独立作出分析和判断。

(3)部分学生对文言虚词产生浓厚的兴趣,对古代的文学、古代的各种专门著作中蕴涵的历史文化等表现出强烈的向往。

三、课题中遇到的问题

1、由于水平有限,在研究中好多经验很难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网上的资料虽多但良莠不齐,希望的得到专家推荐的这方面的著作,通过学习,使自己的理论水平有所提高。

2、平时单元教学中文言文教学课时受到限制,加上学生对文言文课外活动课的认识不到位,未能大面积充分开展文言文课外活动。在后面的研究中应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活动的重要性,并对活动的组织方式,评比办法,点评等方面多加研究以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高中文言文学习心理分析 篇10

中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文言文是古代文化遗产,是古代文明传承的媒介。掌握了“文言”这一工具,就拥有了一把打开文化宝库的钥匙,有助于后人继承祖国的文化遗产,继往开来。

文言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对于文言文教学的要求是:“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

当前的文言文教学特别是农村初中文言文教学耗时多,效率低,从学生考试成绩和平时遇到的文言文章的阅读情况来看,农村初中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很不尽人意。农村初中学生接触文言文数量不多,对许多文言现象比较陌生,加上文言文与现代文差异较大,学生没有形成文言文语感,造成了农村初中生“谈文言文色变”,文言文简直成了第二门“外语”的现象。因此学生一般不喜欢学文言文,对文言文学习有很大程度的畏难情绪。

鉴于此,在农村初中开展提高文言文教学效果是一项非常重要而又非常迫切的任务。针对本次“农村初中文言文教学效果改善策略研究”这一课题的展开,我设计本次问卷调查,以期能全面、准确、具体地了解与掌握农村初中生的文言文学习现状,为本课题提供原始的第一手资料。

整体思路 一设计目的: 此次问卷调查目的是了解初中学生文言文学习的一般状况,包括学习兴趣、学习原因、学习方式、学习效果等方面。为“农村初中文言文教学效果改善策略研究”课题研究提供第一手材料,同时也为当前农村初中文言文教学提供可资借鉴的资料,减少农村初中文言文教学的盲目性、低效性,切实提高农村初中文言文教学效果。

二设计内容: 针对目前农村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情况设计了17个题目。涉及文言文学习兴趣、学习原因、学习方式、学习效果等方面

基本做法 一 问卷形式

本次问卷调查采用集中性不记名式调查。二 问卷结构

问卷包括问卷标题、样本资料、调查说明、调查题目四个部分。1.问卷标题 农村初中文言文学习情况调查问卷 2.样本资料

随机选取五通二中七年级至九年级一百五十名学生,包括各个层次的学生进行调查。3.调查说明

在调查问卷发放时以亲切、商量、平等的姿态,简要地说明确调查的主题, 说明调查的要求,同时在卷头印制答题说明。4.调查题目

17道客观选择题,一般设置了三个选项。包括多选题,目的是尽量使调查结果科学化、准确化。

三 调查取样

本次问卷调查的样本是五通二中七到九年级随机选取的一百五十名学生。需要说明的是:尽管我们是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统一答卷,并随堂收卷,但学生在答卷时,一些题目出现了无效答案或出现无效答卷,以致每个题目的答题总人次数不尽相同。所以,去除12份无效答卷,在算百分比的时候以138人为基数进行计算。

四 问卷分析: 百分比 百分比 百分比 选项及结 选 项 选 项 选 项 果 问卷内容

1、你喜欢学习文言文吗, A、喜欢 30,B、不喜欢 18,C、一般 52,2、你学习文言文是因为: A、老师影响 19, B、考试需要 61,C、自己喜欢 20,3、你认为文言文文章,A、有趣 48, B、没趣 12, C、谈不上喜 40, 欢与否

4、你学文言文的主要目的A、培养古文化阅读 46, B、古为今用,27, C、因为考试 27, 是: 能力,以便了解古代,有益于现代文要考,不得不

继承民族优良传统的学习学

5、你认为文言文学习有必A、有 82, B、没有 2, C、不能确定 16, 要吗,6、你想学好文言文吗, A、想学好并愿 52, B、不想学 12, C、想学好但 36, 为此努力 不想太累

7、你对现在的文言文课堂A、不满意 12, B、没什么特 28, C、感觉较好 60, 学习,殊感觉

8、你喜欢哪种学习文言文A、多让学生 50,B、逐字逐句 42, C、注重人文 28, 的方法(可多选)? 诵读 分析 内涵及文化的解读

9、阅读文言课文,在理解A、老师讲解 88,B、参考注释 28, C、以老师引 39, 字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 和工具书先 导为辅,以 容这一学习环节中,你所自己疏通,自己体验学 在班级老师的方法是(可老师讲解疑难习为主 多选): 你喜欢的教法是(可多A、老师讲解 66, B、参考注释和 58, C、以老师引 48, 选): 工具书先自己 导为辅,以 疏通,老师讲 自己体验学

解疑难习为主

10、对于文言实词,是:A、自己积累 18,B、教师检查 46, C、练习巩固 52,11、对于文言虚词,文言A、由易到难,52, B、老师讲透,39,C、加大训练,21, 句式的意义和用法这些知循序渐进 归纳总结 以求质变 识的学习,你认为最重要 的是:

12、你能背诵文言文片段A、5篇以下 32,B、5——10 篇 51,C、11——20 篇 26, 篇数:

13、你能全文背诵的文言A、2篇以下 55, B、2——5篇 46, C、5——10篇 11, 文篇目中,来自外的篇数: A、马上想法 59, B、暂时不管它 27, C、为它感到 14,14、在学习文言文遇到困

克服它 烦恼 难时,你的通常做法是

15、你会与老师或同学交A、多 41, B、有,但很少 27, C、没有 32, 流如何学习文言文吗,16、在学习和生活中,你A、会 12, B、会,但很少 70, C、不会 18, 是否有主动学习使用文言

文的情况?

17、你认为学习文言文与A、关系大 32,B、有一定关系 57,C、关系不大 11, 语文教师的关系是

调查结果分析:(一)学习动机和目的分析

1、文言文学习目的不明确

在问卷统计中,回答文言文学习目的“学习文言文是因为”老师影响有18%,为考试需要的有61%,回答自己喜欢的学生有20%。调查结果说明大多数同学学习文言文的目的是应试,这样的文言文学习就不是出于自身的需要,而是因为受到外部情景支配而不得不学。这种动机在心理学上应该称为外部动机,而非内部动机,是短暂、具体的动机初中学生对于文言文学习积极性普遍不高,且以应试及教师要求下被动学习者居多,学习欲望不强。究其原因:一是文言文本身的语言环境缺失及文言文本身难度较大。二是学生课业负担较重,用于文言文方面的时间相应不足。三是文言文教学习方法单一,没有更多考虑学生的学习心理,影响到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为此我们应考虑学生的心理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引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2、实现目标愿望较强烈

学生在回答“你想学好文言文吗”时回答“想学好并愿为此努力”有52%,回答“不想学”的有12%,回答“想学好但不想太累”的有36%。

有52%的学生愿意学好文言文,可见学生对学好文言文有期望。而另有12%的学生认为自己不想学好文言文,显示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抵触情绪或失望情绪存在。但36%的学生希望学好文言文又不愿太累,这就显示了多数学生在没有强烈自主学习动机的前提下,为此付出的努力也不多,这一点是与动机倾向成正比例的。或许他们只是将文言文当作一考试项目去对待,是为了考上高中或得到家长、教师的赞扬而去学习,内心并不愉悦,因此没有多大激情去钻研学习。

3、愿在文言文学习中付出努力,但努力的程度不高

调查中显示学生中有36%希望学好文言文又不愿太累,这就显示大部分学生学习文言文态度不是很积极。如果学习者学习语言是因为外来压力,那么内在的动机就会最小,而且学习态度就会消极,自然也就没有强烈的实现目标愿望。所有数据显示,大部分学生在没有强烈的动机前提下,努力实现目标的愿望也就不会那么强烈。综上所述,我们可知大多数中学生具有不太强烈的文言文学习动机和目的,也没有表现出对文言文的热爱和激情,当然也不愿付出相应的努力。笔者认为主要原因并不是认知能力不足,而是在现阶段初中学生对文言文没有特别的需要(文言文在学生现实生活中几乎就不用)学了,或者认为只是进高中的一块敲门砖,但就初中学生来讲,他们的认知能力,世界观还没有完全成形,身心都处于一种发展状态,这又注定其学习动机不是单一的而是复杂的。虽然大多数人并没有强烈的动机,但也有26%的学生学习文言文是出于自身的兴趣和爱好。这就说明,学生动机倾向的多样化。因此,怎样增强初中文言文教学的实效性和怎样激发大

部分学生的学习动机,把文言文变成广大中学生们的需要,是广大语文教师今后应该积极思考的一个问题。

(二)学习兴趣分析

调查显示:初中学生中认为“文言文文章”有趣的有48,,认为没趣的有12,,多达40%的学生谈不上喜欢与否。可见文言文选文(教材)本身对学生学习心理有较大影响,文言文中的一些优秀经典能打动初中学生的心,也有一些文言文选文不合学生的胃口。

另一方面,对文言文课堂学习感觉“不满意”的中学生有12%,“感觉较好”的有60%,而“没什么特殊感觉”的多达28%。以上数据可见学生学习过程中,对当前的课堂文言文学习满意度不高。因此,教师应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入手,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让学生乐于文言文的学习。

(三)学习习惯及方法分析

从调查数据可以看出,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方法不多,只是盲目跟着老师学习,没有总结更好更多的灵活方法学习。

不正确的学习方法,同时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学习效率低下。如果教师能引导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帮助学生理解为学生走进文本提供一个很好的平台,那么日后就容易被提取,并加以应用和迁移,文言文学习才能真正落到实处,起到陶冶情操、健全人格的

由此可见,在文言文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大胆进行交流,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做到学以致用。

(四)文言文学习效果分析

学习效果是检验学生通过文言文学习过程所达成的目标,按此结果估算,将有大部分学生对所学知识巩固不足,不能达到新课标的要求,可见文言文学习学习是语文教学的薄弱环节,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文言文的水平,兴趣是根本,方法是途径,同时必须在记诵的基础上注重体味过程,才能充分挖掘文言文中的人文因素,才能有效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一定范围内的问卷调查,试着从学生的角度来了解目前初中学生文言文学习的心理特征,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推进中学文言文教学改革。总的说来,据调查结果分析所得,目前初中学生没有较强烈的文言文学习需要,学习兴趣一般,意志品质较好,但学习习惯有待改变,学习方法有待教师进一步指导,以便学生做到学以致用。在此,希望我们广大的语文教育工作者,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不断激发初中学生的文言文学习动机和兴趣,勉励引导他们学好文言文,吸收民族文化精髓,提高传统文化素养,更好地传承中国文化

通过以上的调查分析可以看出:文言文学习的现状不容乐观。主要体现在初中生对于经文言文学习的兴趣不够浓厚,文言文课堂的魅力不大,学习方式方法过于僵化,有待进一步提高,使其趋于科学化、高效化。学习效果不够理想,缺少对经典文言文人文内涵的领悟,陶情、益智、审美目标达成率较低,学习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这些方面。“初中语文文言文学习的研究”这一课题的展开将注重以上方面并进行研究。

附调查表: 农村初中文言文学习情况调查问卷 学校: 班级: 各位同学:欢迎你参加此次的问卷调查,为了了解到本校初中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情况,深入

我们的中学文言文教学改革,我们设计了这一份调查问卷,希望你能支持和帮助我们,将你 的真实情况反映给我们。谢谢你的鼎力相助。

1、你喜欢学习文言文吗?()A、喜欢 B、不喜欢 C、一般

2、你学习文言文是因为()A、老师影响 B、考试需要 C、自己喜欢

3、你认为文言文文章,()A、有趣 B、没趣 C、谈不上喜欢与否

4、你学文言文的主要目的是:()A、培养古文化阅读能力,以便了解古代,继承民族优良传统 B、古为今用,有益于现代文的学习

C、因为考试要考,不得不学

5、你认为文言文学习有必要吗()A、有 B、没有 C、不能确定

6、你想学好文言文吗()A、想学好并愿为此努力 B、不想学 C、想学好但不想太累

7、你对现在的文言文课堂学习,()A、不满意 B、没什么特殊感觉 C、感觉较好

8、你喜欢哪种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可多选)A、多让学生学习B、逐字逐句分析

C、注重讲解文章内容和表达方式 D、注重人文内涵及文化的解读

9、阅读文言课文,在理解字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这一学习环节中,你所在班级老师的方法是:()你喜欢的教法是:()(可多选)A、老师讲解

B、参考注释和工具书先自己疏通,老师讲解疑难 C、以老师引导为辅,以自己体验学习为主

10、对于文言实词,是:()A、自己积累 B、教师检查 C、练习巩固

11、对于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和用法这些知识的学习,你认为最重要的是:()A、有易到难,循序渐进 B、老师讲透,归纳总结

C、加大训练,以求质变

12、你能背诵文言文片段篇数:()A、5篇以下 B、5——10篇 C、11——20篇 D、20篇以上

13、你能全文背诵的文言文篇目中,来自外的篇数:()A、2篇以下 B、2——5篇

C、5——10篇 D、10篇以上

14、在学习文言文遇到困难时,你的通常做法是()A、马上想法克服它 B、暂时不管它 C、为它感到烦恼

15、你会与老师或同学交流如何学习文言文吗()A、多 B、有,但很少 C、没有

16、在学习和生活中,你是否有主动学习使用文言文的情况?()A、会 B、会,但很少 C、不会

高中文言文学习心理分析 篇11

【关键词】 高中语文;文言文;自主学习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5-0-01

自主学习一直是我国教育学者探讨的热门话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深化高中语文文言文创新教学的发展趋势,同时也体现了我国素质教育发展的具体现状和社会发展的具体表现。文言文自主学习与传统刻板的教学模式相比,强调了主动、互动的学习态度和创新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阅读兴趣,对学生了解我国传统文化具有积极促进作用。

一、自主学习的必要性

新课标下的高中语文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具有明确的要求和方向,自主学习对培养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具有良好的推动作用。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信息网络化时代,学生需要学会转变学习方法和方向,要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提高对知识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实践能力。因此,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的必然趋势,也是我国教育体制深化改革的必然要求。

二、高中文言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厚

在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在方法上都存在一些弊端,认为文言文教学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应付各种考试,学生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学习文言文知识。因此,在这种教学方式下,高中语文文言文课堂是沉闷、枯燥的。学生的厌学情绪高涨,就会导致教师不能够达到教学目的,学生不能够达到学习目的。高中文言文与初中的相比要求学生掌握的层面更广、对语境的感知和理解能力要求更高,如果教师不改变传统枯燥乏味的教学模式,就很容易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学生课堂学习效率低下。由此可见,要想达到新课标对文言文教学的目的,教师需要改变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要转变学习方法,树立自主学习意识,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二)学生对文言文重视程度不高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文言文,在语文学习中占据重要地位。并且,文言文在高考试卷中所占的分值较高,所以文言文的得分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高考语文的成绩。新课标规定:“能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但是,信息化、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使学生将时间更多地花费在计算机网络游戏上,认为学习文言文在平常生活和工作中毫无意义。

要想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题的分数,就必须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和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兴趣的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就是让学生读懂文言文,学生连文章都读不懂,谈何兴趣。

三、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自主学习策略

(一)从教师的教学方法上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转变教学方法主要是站在教师和学生的角度改变文言文教学方式和学习方法。文言文学习的一个重要方法是朗读和背诵。读懂了一篇文言文,对文言文就从陌生到走近,再到融入,从生涩到流畅,再到韵味十足。加强文言文情感朗诵和记忆背诵方法训练,达到读懂文言文的效果,从而激发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兴趣。

1.引导学生自主朗诵和翻译课文。

朗诵课文是让学生对课文进行略读,在略读过程中教师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进行纠正和指导,然后引导学生自主朗诵。引导学生自主朗诵的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文言文字、词、句之间的意思,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整篇文章的段落结构,找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例如,在教学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中《祭十二郎文》一文时,教师就可以通过诵读教学法进行教学。其流程如下:

(1)介绍背景,激趣导入。

先介绍文章的写作背景,再利用赵与时在《宾退录》的评价和《古文观止》中对本文的评价,还可以强调本文被称为祭文中的“千古绝调”的评价,引导学生带着第一个问题:为什么这篇文章会有如此高的评价?进入文本学习。

(2)引导学生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的情感。

阅读课文的过程是学生与课文、与作者之间对话的过程,让学生默读。默读不只是了解课文写了什么,怎么写,有什么疑问,还唤起了学生的独特联想、体验、认知,从而对课文进行艺术再创造,使课文带上浓厚的阅读主体的个性色彩。

《祭十二郎文》是一篇以情感人的文章,让学生边默读,边结合课下的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并找出最能打动你的句子。

2.引导学生自主归纳文章段落结构。

在学生已经对文章进行“略读”、“熟读”、“精读”后,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对文章结构进行归纳和总结。

全文围绕一个“情”子来展开,写了?生离之情、死别之情、痛悼之情,根据这一线索,会了解全文的结构。

3.引导学生朗读,体会作者的情感。

引导学生朗读自认为最能打动人的句子,结合注释理解这些句子的意思,体会作者蕴含在字里行间的对十二郎的深深的悲痛之情。在读的这个环节中,一个句子可以有多个学生进行朗读,学生之间互相对比,找到最好的或是更好的朗读者,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自主学习策略

自主学习策略的主体是学生,学生要对文言文知识加强重视。只有学生充分重视文言文的知识,才能更积极主动地学习。作为提高高中文言文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的自我评价法,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手段,也是一个很好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自我评价的优越性体现在学生可以在阅读过程中进行自我激励、自我分析、自主解决问题。在自我激励中为学习增添动力,在自我分析中调整学习态度,在自主解决问题中提高阅读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学生在学习《阿房宫赋》一课时要对课文进行自我评价、自我分析问题和自主解决问题。《阿房宫赋》要确定什么样的评价标准呢?这就要考虑语文对文言文确定的阅读目标。《阿房宫赋》这篇文言文的体裁是“赋”,学生了解“赋”这种体裁的特点,还要掌握《阿房宫赋》的写作背景。因此,确定了文言文阅读评价标准后,学生就需要自我分析问题。“问题训练单”是一种有效的自我分析问题途径。课前,学生要通过设计一系列问题进行自我分析和判断。课后,学生通过查找资料,对历史上各个朝代的灭亡原因作出归纳。这样,一篇课文的学习基本上是学生自己完成的,教师只是起到引导作用,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增强对自己的能力的认识,对文言文的学习就更有兴趣和信心。

高中文言文学习心理分析 篇12

一、提升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自主探究性学习是一种积极主动接受学习的过程,它不是来自教师课外作业布置的推动,而是学生自我意识的觉醒,也就是学生自身兴趣使然,只有让学生产生对文言文学习的兴趣与热情,才能推动他们自主探究学习的进程。因此,在教学中就要寻找结合点,使自主探究性学习与文言文教学结合这一过程充满生动,不可消灭的兴趣,让学生产生内驱力,激发对文言文学习的探究欲。如教师讲“祸患常识于忽微”(《伶官传序》)一句中的“忽微”一词时,可让学生动手做三件事:一让学生查注释,弄懂“忽微”的意思;二让学生找出类似“祸患常积于忽微”一句意思的成语,俗语;三让学生举出生活中“祸患常积于忽微”的典型实例。这三件事,不仅极大提高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而且使学生真正弄懂了“祸患常积于忽微”一句所蕴含的深刻哲理。这样的教学实例给自主探究性学习找到了兴趣的结合点。

自主探究性学习是个实践性的活动,教师的引导非常关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目的地把课内和课外结合起来,挖掘学生的兴趣点。这里的课外包括所学课文涉及的文史知识、相关作家作品、秩事趣闻、常用的文言诗文工具书查阅等内容,教师或介绍内容,或推荐书文,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宽知识范围,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如高中许多文言文篇章的教学离不开背景介绍,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把握相关背景,在阅读中发现疑难问题,把课堂学习延伸到课外去,在课堂上尽量让学生自己讲述背景故事。可以在课前给学生介绍一些资料,甚至把学生不易借到的资料借给他们,有时还允许他们把一些资料带到课堂上“照本宣科”。以期在背景资料的学习中激起学生的兴趣,同时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学生的兴趣可增可减,关键在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做好引路人,使学生走上自主探究之路。兴趣这个结合点是前提,它是自主探究学习的基本,所以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点燃学生的热情,使之积极主动参与,文言文探究学习才有可能性。

二、引导学生提出有效的问题

由于时代的原因,文言文在长期教学中,少不了逐字逐句的讲解和翻译。许多教师生怕学生对文言文的字、词、句的“不知”和“不懂”,造成对课文内容理解的困难,大多采取两种方法:一种是“包办”政策,从字、词、句的理解翻译,到思想内容的概括无所不讲,学生成了盛装知识的容器,在被动中接受老师所谓的知识的传播。无法激起学生求知的兴趣,更谈不上自主探究学习。另一种教法目前较为盛行,教师习惯于自己先提出问题,然后要求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阅读,这种方式有时固然能引导学生思考,但教师的问题不一定就是学生的问题,很可能还会束缚学生的情感指向和思维路径,而自主探究性学习重点是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培养问题意识,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鼓励学生自由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完成对课文内容的深入探索。例如,针对学生中普遍常见文言文词句的解释问题,可要求学生在每篇课文授课前,借助注释及工具书去读、去悟、去积累归纳。自己发现难点,自己解决,在对全文有了基本的了解之后,一部分学生很可能对文章的个别翻译有些疑问,教师则可顺势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方法和见解,然后在全班讨论,充分肯定学生的勇气与合理部分,给学生提出问题创造机会。

问题的提出是自主探究性学习的开始,要使之与教学结合延伸化,还必须激活学生读后写作意识,抓住文章的主旨或某一方面的感受,抒发己见,是对问题探究的深化、创新。如学习了杜牧《阿房宫赋》之后,可让学生自主命题写读后感,揭示秦朝灭亡的历史教训,联系今天的社会现实,告诫人们勿忘节俭,居安思危。不仅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而且进一步提升学生对课文问题探究的再认识。

三、培养学生自主与合作的精神

自主探究性学习不但立足于自主探究,而且合作是必不可少的,在实施这一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应构建起人格互重、平等自主、共同合作的学习平台和运作机制,从而以主人的身份去完成自主探究教学任务,让每一个学生的创造精神得到最佳的发挥。如在一堂文言文课的最后环节,把学生分成小组来学习———理读文言文,有条理地整理课文知识,积累实词、虚词、佳句或讨论课后作业,小组的同学坐在一起,共同讨论、分析,甚至争论。疑难问题交由小组讨论,小组讨论解决不了,可由全班共同研讨,在教师指导下解决。学生积累的实词、虚词、由小组派代表写在黑板上,感知到名言佳句当堂诵读。这样既增加课堂自主合作学习的机会,又训练学法,而且在诵读中共同体验到文言佳句的艺术魅力。

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自主探究能力,教师在合作这一组织形式中,应重新定位,以平等的身份、民主的态度,充分尊重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调动每个学生的参与意识。比如在教文言文自读课时,可以尝试让学生当教师,让学生主动承担教学任务,由所在小组成员分工协作,共同探讨,完成对教学目的、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内容的设计,一篇文章通常让三至四个人共同承担。然后从中挑选表达能力较好的学生上台讲课。这样大大调动了学生自主参与的积极性,在探讨中促进学生的合作精神,敢于质疑、敢于提问、敢于发表不同的见解,树立学生的信心,开发了创新的智能。当然,在授课过程中,难免出现讲课的学生有时对教材的重难点把握不当,对同学提出的问题阐述不够清楚、全面等。教师在这一环节应起到引导、启发作用,指导他们尽量不偏离学习目标的轨道,应该意识到合作不仅是为了集思广益,相互切磋,提高学生学业成绩,而且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行为,形成良好的非认知品质,顺应教育社会化的需求,培养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高中文言文论文 篇13

一、兴趣的培养

高中阶段的文言文教学,语文老师不仅要详细研究文言文的每个字词、每句话的含义,也要分析语法,使学生不仅感受到文言文的深刻,也能激发他们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老师可以采取使学生吟诵文言文的方法激发学习积极性,造成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氛围,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素养。总而言之,老师必须带领学生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使文言文教学不再枯燥乏味,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使学生都自主参与到文言文的学习中,从而强化教育的效果。

二、转变教学理念,优化课堂氛围

教学的主要基地就在课堂,文言文教育一直是人们不愿意逾越的鸿沟。所以,当务之急就是强化学生语文学习的效果,尽可能强化课堂的功能。老师必须对自己进行释放,使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意识,使学生处于主动的状态。文言文教学进程中,老师要激励学生克服困难,使学生自主思索,自行寻找处理难题的方法,使学生结合想象和情绪并且能够置身于文言文内容之中,让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用文言文中的人物体会文言文表达的情感。老师在教授文言文涉及历史故事的时候,适当结合幽默的语言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对文言文内容感到更加亲和,对文章阐述的道理理解更加深刻,最终达到提高文言文教学质量的目的。老师在教学复习的时候与学生互动,不仅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也能适应变化多端的考试题型。

三、阅读的重要性

俗语道:“讲之功有限,习之功无已。”现在的文言文学习基本上脱离了置身情境之中的方法,使文言文学习遇到了很多难题。所以,在平常的文言文教学中,必须重视语感的强化。使学生能够形成优良的文言文学习方法,并且具有语言学习的能力,老师可以结合熟读的手段进行教学:老师将学生引进一个特定的环境,再对学生的阅读进行一定的指导和激励。高中阶段的文言文学习主要借助文言文阅读,文言文教学的关键就在于文言文朗读和学生的思维创造能力。使学生怀有疑问地朗读文言文,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刻地掌握文言文的知识点,也能使学生体会课文表达的情感。老师带领学生对文言文的内容进行研究、概述和总结,使文章内容饱满、丰富,也使学生的阅读能力显著提升。调动学生朗读文言文的积极性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文章的中心内容,不仅能够强化学生的价值观,也能使学生的心理得到发展,使学生面对生活更加积极、热情。朗朗上口的诵读、生动有趣的.故事、曲折的作者遭遇都能使学生置身于文言文的情境之中,从而调动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自主性。在老师的管理和引导下,学生结合自己的具体学习条件,对学习目的进行科学选择,主动学习文言文,结合作文或者其他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评定。适当且多样的阅读内容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学习效果。

四、结语

高中文言文主旨归纳 篇14

2、龚自珍《病梅馆记》:以梅喻人才,要疗救社会病态,拯救人才。

3、蒲松龄《促织》“故天子一跬步,皆关民命,不可忽也。”“一人飞升,仙及鸡犬。” —— 揭露官贪吏虐的社会黑暗,表达了对百姓的同情。第二册:

4、杜牧《阿房宫赋》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总结秦灭亡的原因。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规劝唐統治者切勿重蹈秦統治者的覆辙。

5、苏辙《黄州快哉亭记》:寄情山水之间,旷达乐观。

6、归有光《项脊轩志》“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多可喜——对项脊轩的眷恋之情。多可悲——家族衰败,亲人离逝。

7、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第三册:

8、《诸子喻山水》古代先哲由山水悟出的生命体验和人生哲理。

9、庄子《秋水》“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世界是无穷的,认识是无限的,故人不应该满足于已有的知识,要冲破局限,超越自我。

10、苏轼《前赤壁赋》“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借主客问答,抒发对历史人物、英雄业绩转瞬即逝的感慨,生发对人生短暂而渺小的感叹,表现出被贬谪后惆怅迷惘的心情。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尽,用之不竭,是造物者治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就眼前的江水、明月,阐述了自然界变与不变的道理,表现出作者豁达超脱、随遇而安的情怀。

11、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论述志、力、物之间的关系,强调“志”是成事的关键。

“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指出治学应深思而慎取。第四册:

12、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完璧归赵——表现蔺相如有智有勇,能言善辩。渑池之会——表现蔺相如的大智大勇。将相和欢——表现蔺相如宽厚待人,顾全大局。

13、魏征《谏太宗十思疏》“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居安思危”“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文武并用,垂拱而治。”

14、司马光《训俭示康》“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共,同也,言有德者皆由俭来也。”

15、贾谊《过秦论》“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指出秦王朝灭亡的原因

16、韩愈《师说》“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17、苏轼《石钟山记》“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可乎?”

18、荀子《劝学》“学不可以已”“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以正确的目的、态度、方法去学习。第五册:

19、《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征战苦、思乡

20、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悟以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对黑暗官场的厌恶与鄙视,表达归隐的决心以及听其自然、知天乐命的思想。

21、李密《陈情表》“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刘之日短也。”——尽孝道

22、《秦晋殽之战》揭示战争胜负的因果规律——贪暴轻狂必败,知己知彼方可百战不殆。

23、司马迁《鸿门宴》是刘邦、项羽两家为独霸农民起义的胜利果实而首次展开的一场惊心动魄的政治斗争:项羽由主动转为被动,刘邦由被动转为主动。“鸿门宴”后来成了潜藏着政治杀机的宴会。

24、班固《苏武传》“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苏武历经磨难而坚贞不屈,具有民族气节、爱国

25、欧阳修《伶官传序》“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国家的盛衰取决于人事。第六册:

26、《论语》七则:孔子在《论语》中主张“修己以安人”,即修身养性,爱他人。“修己”是前提,“安人”是目的。本文重在谈“修己”,在修己中提高自己的人格,使自己成为一个仁者。

27、《孟子》二章:《鱼我所欲也》论述了义重于生的道理,倡导舍生取义的立身处世原则。《我善养吾浩然之气》阐述一个重要的道德观念——浩然之气是一种道德体验,也是一种精神境界。

28、屈原《国殇》是追悼楚军阵亡将士的祭歌,赞扬他们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和宁死不屈的坚强意志——生为人杰,死为鬼雄,虽死犹生,英灵不朽。

29、文天祥《指南录》后序:记叙文天祥出使敌营、痛斥敌人的起情况和逃离敌营时经历的苦难历程,表现他的民族气节、爱国情怀。

30、方苞《左忠毅公逸事》:忠——勤于国事,发现和提拔人才 毅——身陷狱中,舍生重义,为国护才。

3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吾与点也。”——体现孔子以礼乐治国的政治主张和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

32、王羲之《兰亭集序》“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同道相聚,环境幽雅;置身于大自然中,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聚散匆匆,时光飞逝,人生短暂,对生命的眷恋与对造化不可抗拒的无奈。

33、白居易《琵琶行》“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抒发自己被贬的愤懑和愁苦。

34、欧阳修《秋声赋》“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对于人而言,人事忧劳的伤害,更甚于秋气对植物的摧残。

35、《文论十则》“古今之成大事业……阑珊处”

高中文言文学习心理分析 篇15

一、构建初高中文言文知识连贯体系, 在教学中做到温故知新

高中阶段文言文的学习是对初中文言文学习的提升与延伸, 引导学生归纳整理初中文言文的知识点, 构建初中文言文知识体系, 有助于学生实现对高中文言文知识的高效学习。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引导学生将初中阶段所学习的文言文知识根据特殊句式、词类活用、通假字和虚词等进行系统整理与归纳, 做到温故知新。比如初中文言文《陋室铭》其中的一个典型宾语前置句“何陋之有”和出自于高中教材《烛之武退秦师》中的一句“何厌之有”句型完全一致。通过构建知识体系, 学生学习起来才觉得这些知识点不陌生, 才乐于接受“愿意学”, 才能够实现初、高中文言文教学的顺利过渡。

二、合理控制课程安排节奏与梯度, 培养学生学会学习

新课改下初中文言文和高中文言文出现了脱节现象。很多学生认为上了高中文言文的学习难度加大, 具体表现为:阅读量增加, 要掌握的实词虚词量增加, 句式增加, 考题难度加大, 等等。他们对高中文言文的学习更加需要一个缓冲时间, 教师要注意为学生预留适当的适应期, 不可一味追求“快”而忽略“质”。缜密、庞大的知识体系的构建并非一日之功, 它需要时间的沉淀与积累, 因此, 语文教师在进行高一文言文教学时要合理控制课程安排节奏与梯度, 培养学生学会学习, 掌握高效的学习方法。比如在学习必修的三篇文言文课文《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和《鸿门宴》时, 在教学过程中要进行适当的节奏控制与梯度安排, 将课程过程分为三个步骤:第一步, 精讲精读精练《烛之武退秦师》, 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字词句的落实到位, 分别从注音、特殊句式、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等方面进行详细讲解, 在课程结束时要进行归纳知识点, 并在课后以小测验的形式展开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检验教学, 进行良好的教学反馈检测;第二步, 展开对《荆轲刺秦王》的讲解, 在开课之前教师就注意提醒学生回忆学习《烛之武退秦师》时归纳的那些知识点, 然后在课上要求学生结合上节课所学习的知识点进行自学, 同时教师要在旁边加以指导, 让学生通过自行整理课文中的知识点的方法形成适合自己的独特的学习习惯与方法;第三步, 展开对《鸿门宴》的学习, 这一步骤教师仍然要求学生按照上节课所形成的自学思路与自己摸索的学习方法进行学习, 归纳总结课文中的一些知识点, 进行自主学习。与上一步不同的是, 这一节课的末尾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相互核对、补充, 相互检查总结的知识点, 交流学习方法, 有异议的问题或者学习内容可以请教老师。最后, 在文言文单元的学习结束后, 教师要引导学生盘点相关知识点, 并利用相关测验手段检验教学效果。在实施教学实践的过程中, 笔者发现《烛之武退秦师》讲得最多, 但最后一篇的《鸿门宴》却是讲得最累的一篇文言文, 因为整堂课是在学生的各种问题中结束的, 检验结果证明, 学生收获最大的是《鸿门宴》。教学实践表明, 只有教会学生恰当的学习方法, 让学生通过自己分析、思考和归纳总结知识, 学习效果才最理想, 才能实现从初中文言文教学顺利过渡到高中文言文知识的学习, 由愿意学变为乐于学, 而且学得轻松。

三、加强对学习方法的有效指导

初中与高中学习文言文知识的侧重点不同, 初中更强调对知识的整体感知、积累与记诵, 较为宽泛。高中文言文的学习更系统化, 注重在文言文阅读中对学生举一反三学习能力的培养, 要求学生梳理并掌握较为常见的文言句式、文言虚词、文言实词等的具体用法和意义。初中、高中文言文学习的这种不同侧重点要求学生在日常学习中注重培养自主学习习惯, 做好对知识点的整理和归纳。笔者认为, 在具体的教学中, 教师需要遵循一课一归纳, 一单元一小结的教学原则。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会利用不同的圈点勾画文言文中的难易点, 进行分层次听讲、学习与复习。从成语典故、特殊句型、词类的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一词多义等方面开展文言文学习。要切实掌握文言文的学习特点, 在理解常见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基础上背诵。还要熟悉文言文的一些诸如状语后置、定语后置、宾语前置、省略句、被动句和判断句等特殊句式。学生只有从文言文的学习特征入手掌握切合自身学习状况的学习方法, 才能不断强化高中文言文的学习效果, 才能完成初高中文言文学习的顺利转换, 才会“学得好”。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教学过程中, 要教会学生学习知识的方法, 而不仅仅是教会学生知识。教师要注意帮助学生构建初中文言文知识体系, 合理控制课程安排节奏与梯度, 并加强对学习方法的有效指导, 才能实现初中文言文学习向高中文言文学习的顺利过渡。

摘要:文言文是中华民族伟大的民族传统文化, 学习文言文, 有助于传承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将我国传统文化发扬光大。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是培养学生提高阅读古代文献质量的主要方式, 承载了厚重的中华文化。因此, 学好文言文相当重要。本文在此背景下论述新课改下初高中文言文衔接学习的有效策略, 给予相关教育教学人士一些参考性意见或者建议。

关键词:新课改,初高中衔接学习,文言文

参考文献

[1]唐爱琴.高一文言文课堂教学的衔接与具体做法[J].苏州大学学报, 2010 (12) .

上一篇:后勤人员个人工作计划下一篇:《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