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的初步认识优秀的教学设计(精选17篇)
《乘法的初步认识》一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46~48页的内容。本节课是乘法部分的起始课,是学生进一步学习乘法口诀的基础。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要使学生亲身经历乘法产生的过程,初步感知乘法的含义;培养团结合作精神,并在合作探索乘法算式的过程中,能够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认识乘号,知道乘法算式的读法;最后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验乘法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本课引入新课时采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并且配合课件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游乐场的情景引入,不但达到了数学生活化的目的,还让学生充分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学生的学习动机强烈,学习效果增强。
大多数学生对乘法的认识是陌生的。同时也有个别学生在家长的指导下会背诵几句乘法口诀,但这部分学生对乘法的意义是不理解的。所以理解乘法的意义是这节课的重点。因此,应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学生所熟悉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学生自主动手操作、观察、探究、思考,对乘法产生亲切感,逐步体会乘法的意义。在练习上,通过拍手游戏、我会连、我会填、星级大比拼等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初步掌握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还可以用乘法计算,并能正确写出乘法算式。这些巩固性、多样性、层次性的练习,符合二年级小朋友的心理特征。同学们在动中学,玩中学,游戏中学,他们对新知的认识升华一步,进而形成技能。
一、充分利用教材资源, 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教材第44页提供学生比较熟悉的公园里的一些娱乐活动素材, 为认识乘法做准备。课前教师要仔细分析主题图, 充分理解其要义:引出同数相加。在此基础上, 目的明确地指导学生观察参与各种游乐活动的人数, 如每张圆桌周围的椅子数, 过山车上有多少人, 小火车上有多少人, 缆车上有多少人。要简洁算出各自有多少人, 就要启发学生观察在坐法上有什么规律, 比如每张圆桌周围可以坐三人, 过山车每两人坐一厢, 小火车每三人乘一节车厢, 缆车每节吊厢坐四人等, 初步渗透同数相加的数学思想。小朋友一般都有跟爸爸、妈妈去游乐园里坐小火车等的经验, 教师可及时利用这一“资源”组织学生讨论, 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教师再根据学生的提问进一步引导如何筛选出数学问题, 想一想解决“同数相加”的问题有些什么方法, 为引出乘法意义做好铺垫。
二、创设情境, 动手操作感知同数相加
在学生感知相同加数加法的基础上, 让学生用小棒 (课前准备20~30根) 摆自己喜欢的图形, 如摆小树、小伞、亭子、房子……想摆什么就摆什么。摆好后,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展示, 说说都摆了哪些图形, 用了多少根小棒。说的时候要求学生说完整的话, 例如摆了4把小伞, 每把伞用4根小棒, 一共用16根小棒。然后再请各组把加数相同的算式分别写在黑板上。如:10+10+10=30, 4+4+4+4=16, 3+3+3+3+3+3=18……
三、引导概括, 初步理解乘法意义
引导学生观察黑板上的各个等式, 找出它们的共同特点:每个算式中的加数都相同。教师说明:计算几个相同数连加, 除了用加法外, 还可以用另外的方法简便计算。如:3+3+3+3+3+3=18, 这个算式表示的是6个3连加, 求6个3相加是多少, 我们可以用乘法计算, 写作3×6=18, 也可以写作6×3=18。接着指导学生看书, 让学生认识乘号, 并学习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读乘法算式。6×3=18读作:6乘3等于18, 3×6=18, 读作:3乘6等于18。开始学习乘法时要让学生弄清相同加数是几, 有几个相同加数。如:9+9+9+9+9=45改写成9×5=45 (5个9相加) , 在此前提下, 也可以写成5×9=45。
四、抓紧训练, 深化理解
掌握乘法意义是学习乘法口诀及用乘法解决问题的重要基础。因此, 在学生初步了解乘法与加法的关系后, 教师要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 采用多种形式进一步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及动口说中体会乘法的意义, 掌握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教学目标:
1.结合数数的具体情境,经历相同加数连加算式的抽象过程,感受这种运算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体会学习乘法的必要性。
2.会用两种不同的方法数方阵排列的物体的个数,并列出相应的两个不同的连加算式。
3.知道用乘法算式表示相同加数连加比较简便,为进一步学习乘法奠定基础。
教学重点:根据具体情境列连加算式。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相同加数及个数的含义。
教具准备:作业纸、黄花图、五角星图、方格图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找找规律涂一涂。想一想,每题分别是几个几个地数。
设计意图:唤起学生原有的跳着数数经验与技能,为学习新知做准备。
二、新授教学
1.今天我们要学习数一数。那么,今天学习的数一数,跟以前学习的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呢?
2.教学黄花图(每行5朵,3行)
(1)请你数一数,一共有多少朵黄花?
(2)学生展示,教师借机提炼出横着数,竖着数。
(3)写出加法算式。3+3+3+3+3+3=15 5+5+5=15
(4)教师小结:看来,不同的数法,会有不同的加法算式,按不同的角度观察(横着看、竖着看)同一幅图,算式不同,但结果相同。
3.教学五角星图(每行9颗,2行)
(1)你能用加法算式表示你是怎么数的吗?
(2)在板书(9个2相加)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用简练的语言表达:
9个2相加等于18。
引导学生用语言表达5个3相加等于15。
(3)用行与列叙述
利用加法算式得出:横着看,每排9个,有2排。
竖着看,每列2个,有9列。
同理,用排和列来表达黄花图。
(4)小结:像这样的方阵。
可以横着看,每排有几个,有这样的几排。
可以竖着看,每列有几个,有这样的几列。
4.教学方格图(每行10格,3行)
(1)数一数,一共有多少个小方格?用算式来表示。
(2)根据算式,猜一猜他是怎么数的?
设计意图:给出不同的情境,要求学生写出相应的算式,通过3个不同层次的实践活动,逐步引导学生简化语言,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能力。
5.大家来表演
(1)请出4个学生,张开手掌。看着他们的手,数一数。写出算式。比比谁写得多。
预设:8个5相加等于40个手指。 4个10相加等于40个手指。
4个2相加等于8只手。 4个1相加等于4双手。
(2)引导学生根据算式说出意思。
(3)小结,同一幅图,因为观察点的不同,所得的算式也会不同。
(4)展开:如果有这样10个小朋友。算一算,共有几只手。咱们全班有几个人,共有几只手?要有几个2相加?如果要算100个人,1000个人共有几只手,用加法算式来表示的话,你认为会怎么样?你有什么感觉?
(5)我们能用一句话,把这个长长的算式,说得清楚明白。数学也有语言,这么长长的一个算式,一定会有一种数学的方法,让它写起来很简单,你知道这是什么办法吗?
设计意图:通过有趣的活动和开放的问题设计,让学生体会数学就在身边,培养学生的求异、创新思维。巧设悬念,激发学生学习简洁的好奇心。
三、回顾总结
回想一下,这节课,你都学到了什么?
四、课堂作业
1.24个圆形的排列成不同的方阵图。(12×2、8×3、6×4)
○○○○○○○○○○○○
○○○○○○○○○○○○
横着看,每排_____个,有_____排。算式_________________( )个( )相加等于( )
竖着看,每列_____个,有_____列。算式_________________( )个( )相加等于( )
(1)学生独立练习后校对。
(2)观察比较,你有什么发现?
同样是24个圆形,因为排列成了不同的方阵,所以出现了不同的加法算式
贾营小学 李小敏
教学内容:教材第46—48页练习九的第1—3题。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几个相同的数相加可以用乘法计算的认识过程,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初步体会乘法和加法的内在联系。
2.能正确地读、写乘法算式,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并且根据加法算式能改写成乘法算式。
3.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综合、概括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养成认真探索、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能通过看图或加法算式列出相应乘法算式,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体会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初步理解乘法算式与加法算式之间的对应关系。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听算比赛: 2+2+2+2+2=10,5个2相加,板书算式。2.依次听算:3+3+3+3=12, 4个3相加;4+4+4=12,3个4相加;10+10+10+10+10+10=60,6个10相加。板书算式。
3.4+4+4+4+4……加100个4,怎么办呢?我们有没有更简单的方法可以表示100个4连加的算式呢?板书:乘法的初步认识。
4.观察算式:这些加法算式有什么共同点?像这种加数相同的加法,还可以用乘法来表示。(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听算,让学生在观察中了解几个几相加的算式的特点,从而认识到加数相同的加法可以乘法来表示,初步认识乘法的意义。)
二、探究新知
1.板书乘法算式:2×5=10 介绍乘号,读作:2乘5等于10; 或 5×2=10 读作:5乘2等于10。
2.板书乘法算式:3×4=12,4×3=12 和 4×3=12,3×4=12,让学生观察乘法算式,你发现了什么?再比较加法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通过观察比较让学生进一步理解3个4相加可以写成3×4=12,4×3=12;3×4=12可以表示4个3相加,也可以表示3个4相加。)
3.学生试一试写出6个10相加的乘法算式,并说出这个乘法算式表示的意义。
4.教学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5.试着写一写100个4相加,怎样用乘法表示出来?
(设计意图:通过感受乘法是相同加数相加的简便算法,进一步理解加法和乘法之间的关系。)
三、巩固练习
1.出示第47的图片,学生说图意,写出相应的乘法算式。2.看图填空,写出相应的乘法算式。3.判断对错,说说理由。4.根据加法算式写乘法算式。
(设计意图: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身边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一步促进对乘法意义的理解。不同类型的练习题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同时也让学生体会数学的价值,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四、课堂小结:本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板书设计:
乘法的初步认识 + 2 + 2 + 2 + 2=10,3 + 3 + 3 + 3 = 12, 44 + 4 + 4 = 12,310+10+10+10+10+10=60,个2相加,或 5个3相加,个4相加,个10相加,×5=10读作:2乘5等于10;
×2=10 读作:5乘2等于10
×4=12或4×3=12 ×3=12 或3×4=12,10×6=60或6×10=60
教师:顶云街道办顶云小学
卢瑚瑚
教学内容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材46—47)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和问题,经历由加法算式抽象出乘法算式的过程。
2、了解乘法的意义,认识符号“×”会读、写乘法算式,会把连加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3、通过生动有趣的情景,激发学生学习乘法的兴趣。学情分析
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时,学生已学习了加法的相关知识,并且也学习了找规律、分类等一些数学认知策略,具备了一些知识经验。学生在生活中有一组一组数的经验,通过一年级的学习,学生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为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奠定基础。有些学生在生活中听说过乘法,有的学生甚至还会背乘法口诀,但不知其所以然,教师若能很好地把学生带入学习乘法的数学园地,一定能激发学生探究乘法的欲望。重点难点 重点: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
难点:通过直观认识,从相同加数相加引出乘法,理解乘法的含义。教具学具 小棒、课件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去游乐园玩吗?
生:喜欢
师:其他的小朋友和你们一样也喜欢去游乐园玩,我们和他们一起去游乐园玩好吗?
生:好的
师:出示课件,请同学们看看游乐园里有哪些游乐项目?请同学们仔细观察。
生1:小飞机
生2:小火车
生3:过山车
生4:旋转木马、快乐便利店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认真,说得很好。到底先玩什么呢?多数学生可能都会回答,小飞机。小飞机是多数小朋友喜欢坐的,根据学生的回答,提出要探究的问题:既然同学们都喜欢玩小飞机,那就先来看看玩小飞机的规则。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学会先观察,找出信息,根据信息提出问题。
二、自主探究
1、教学例1 师:出示小飞机的课件,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每架小飞机里坐几人?有几架小飞机?
生:5架小飞机,每架小飞机坐3人
师:同学们根据信息你能提出一个问题吗?
生:小飞机里共有几人?
师:怎样列式呢?
生:3+3+3+3+3=15 板书时,要有意地把算式多写或少写一个3(设计意图是让学生明白是5个3相加)
师:我们是怎样探究出这个问题的:“小飞机里共有几人?”
师生:通过观察—找到信息—根据信息提出问题
师:我们用同样的方法去探究小火车,你们有信心吗? 生:有
师:出示小火车的课件,让学生开始探研。
师:同学们探究出什么问题?个别提问
生:小火车里共坐几人?
师:很好,你是怎样探研的? 生:先通过观察,找到信息,提出这个问题
师:很好,找到了探究问题的方法,同学们看看怎样列式
生:6+6+6+6=24 板书时同样有意多写或少写一个6(设计意图是让学生明白是4个6相加)
师:探究问题真简单,我们用这样的方法去探究其它的游乐项目,你们有信心吗?
生:有
师:请把你们手中的项目卡拿出来,对你喜欢的项目进行探究。
师:巡视,并提问:探究好了吗?
生:好了
师:请探究旋转木马的小朋友举手,你们根据旋转木探研出什么问题了?抽查。
生:旋转木马上共有几人?
师:怎样列式?
生:3+3+3+2=11 师:同学们,你们同意他的问题和算式吗?请同学们观察这三个算式有什么不同?
生:上面两个算式的加数相同,下面这个算的加数不相同。师:同学们真会观察找出了他们的不同之处。
板书:加数相同的加法式
(设计意图:让学生找出加数相同的算式,是为后面把加法算式改成乘法算式作铺垫)
师:你们真棒!既会提问题又会列算式。下面请探究过山车的小朋友举手,你们又探究出什么问题了?谁愿意来说说。
生:过山里一共有几人?列式是:2+2+2+2+2+2+2=14 师:有意让学生说慢点,这么多的加数我写不清楚,到底要写多少个2呀!
(让学生明白有几个2相加)
生:7个2 师:听你这么一说,我清楚了要写几个2,我们一起来数一数老师写够了没?
师:这个算式好长啊,谁能找到一个比较简便的方法呢?此时可能就会有个别或几个同学说出乘法?
生:乘法
师:你能上来写给同学和老师看吗?
生:2×7=14 师:这就是乘法
板书:乘法 师:加法到底和乘法有什么关系呢?请同学们观察?引导学生找到乘法算式里的2是加法算式里其中的一个加数,7表示是个数。这个乘法算式还可以这样写:7×2=14,并在这个乘法算式里引导学生认识“×”。认读乘法算式,认识乘法算式里各部份的名名称,让学生总结出:加法算式与乘法算式比较,乘法算式比较简便。
板书:比较简便
师:同学们你们会把3+3+3+3+3=15和6+6+6+6=24写成乘法算式吗?
生:会
师:巡视,写好了吗?
生:写好了
师:把学生回答的乘法算式板书出来。并和学生一起归纳总结“加数相同的加法算式用乘法比较简便”。板书:用乘法
2、教学例2(当作课堂练习)
师:同学们真棒,研究了这些游乐项目,现在我们去快乐的便利店逛逛吧!出示气球课件
师:同学们观察,每束有多少气球?
生:三个
师:老师想提一个数学问题让大家做行吗? 生:行 师:一共有多少个气球?开始列式。教师巡视,做好了吗?
生:做好了
师:出示算式:5+5+5=15,这样列式的小朋友请举手,紧接着出3×5=15同样叫学生举手,最后出示5×3=15也叫学生举手。
(这样设计的意图是了解学生学掌握所学知识的情况)
师:三个算式都能解决这个问题,但用乘法要简便一些。
三、课堂练习
师:同学们玩累了吧,下面我们摆小棒吧,但要听老师的规则。一次出2根小棒,请出示4次,怎样摆让老师一眼就看出有4次,每次摆了2根。
生:摆好了
师:看看你一共摆了多少根小棒?用本子列式算一算,学生算老师巡视。
师:请把你们算式说一说
生1: 2+2+2+2=8 生2: 2×4=8 生3: 4×2=8 师:这次列乘法的算式更多了,如果我再增加摆一次你会列算式吗?
生:会 师:开始摆和列式
师:两次呢?
生:会
学生摆好后出示摆6次小棒的算式:2+2+2+2+2+2=10(设计意图检测本节课所学的知识)
四、课堂小结
五、课后廷伸
同学们这个算式“3+3+3+2=11”能写成乘法式吗?如果能该怎样写呢?想好后下结课告诉我好吗? 板书设记
乘法
加数相同的加法式用乘法比较简便
5个3 3+3+3+3+3=15 3×5=15 5×3=15 4个6 6+6+6+6=24 4×6=24 6×4=24 7个2 2+2+2+2+2+2+2=14 2×7=14 7 × 2=14 读作:7乘2等于14
............乘 乘 积
数 号
通过对《乘法的初步认识》的第一次执教,在教后反思如下: 反思一:注重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动手操作中亲身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及形成过程。
让学生在直观感悟、充分体验、自主探究、主动构建乘法的意义。学生对乘法的认识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难到易。在民主、平等宽松、和谐、对话的教学氛围中,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发挥了学生的创造性,从教学过程、教学反馈来看,学生参与度商,目标达成度高、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增强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反思二:新课标指出:“动手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在教学中我注重了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的有益尝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如让学生在摆一摆,看一看,数一数,说说,写一写,读一读等数学活动中探究乘法的意义。
反思三:如何充分有效,用好用足教材主题图资源。
初次教学时只注意引入游乐园一角,但让学生在交流看到什么时,对过上车、摩天轮、小火车的叙述一带而过,忽略了其中的有价值的数学信息,同数连加的初次体验。错过了一次宝贵的机会。因此在修改时,我将这部分内容加进去了。反思四:如何正确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在第一次设计时、特别注重学生探究学习、自主学习的能力的培养,在学生探究怎样将3+3+3+3+3+3+3+3+3+3+3这个算式变短些,太过理想的预设,在教学实践中能否自然生成?设计中明显忽视面临学生探究受阻,探究无果的教学现实时教师又该怎样适度点拨,适时指导的精细设计。在教学后的再度设计,考虑了这一点。
反思五:如何把把握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在初次设计中提间的语句太长,间题太密这些都与低段学生年龄小好动爱玩、注意力的范围有限、集中力和稳定性弱都不相适应,在再度设计时,我对提问设计时作了适当调整。
“角的初步认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38~39页的内容, 这一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教材从校园生活情境中引出并抽象出角, 使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观察世界, 对进一步学习几何图形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基于学情分析的设计理念: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角, 本节课把教学内容设计成一连串的活动, 将观察、操作、演示、实验、自学讨论等有机地贯穿于教学各环节中, 在引导学生感知的基础上抽象概括, 充分遵循了 (从) 感知→ (经) 表象→ (到) 概念这一认知规律, 采取看一看、找一找、折一折、做一做、比一比、摸一摸、画一画、想一想、说一说等教学形式, 让学生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掌握知识并形成能力。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 初步认识角, 会判断角, 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结合作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课件出示: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
如果把三角形抹去一条边, 你还认识它吗? (角)
这就是今天要学习的“角的初步认识” (板书课题) 。
二、探究新知
1.感知角。
老师带来了一些物品, 请同学们看看角在哪里?
(课件出示:剪刀、带吸管的易拉罐、弯曲的水管、钟。)
2.找角。
其实, 角就在我们身边, 现在我们找一找教室里的角!找到的同学说给同桌听一听。
3.指角。
学生一般都能找到三角板上的角。教师示范指角:先指角的顶点, 再指角边。画一个角, 同桌互指, 教师请同学指角, 共同订正。
学生看课件, 指一指、说一说角各部分的名称。
观察回答: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
4.判断角。
引导学生看教材第42页第1题。全班读题后按要求做、指名订正。
接着独立完成第2题。集体订正。
5.画角。
怎么画角呢?看书第39页例2。画角应该先画什么?再画什么? (指名回答) 说明为什么要先画顶点, 再用直尺画两条边。学生各自画一个角。
6.比较角的大小。
活动一:观察做角。
课件出示做角情景, 学生观察并回答问题。
小淘气是怎么做出这个角的?把分针拉动了几格?
小淘气为我们做了三个角, 它们都有1个顶点和2条边。它们有什么不同吗? (同桌商量, 请学生说说这3个角有什么不同。)
哪个角最大?哪个角最小?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活动二:动手做角。
老师为学生准备了活动角。请同学自己做角。看一看, 谁做的角大谁做的角小, 你们是怎样比较的?
教师和学生同做角, 并有意将角边做长。 (引导学生说出角的大小与角的边的长短无关。)
活动三:找角。
课件出示一些在图上交叉出现的角。
这图里有几个角, 并分别指指它们的顶点和边。说一说这些角一样大吗?哪个大?哪个小?
联系方式:胡小勇:曲岸,huxiaoy@hotmail.com;QQ:472275060
教学设计概述
设计思路概述
“角的初步认识”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数学第三册的内容,而角的知识又是几何课程中非常重要的基础性知识,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为进一步学习角的度量、角的分类等其他知识打下基础。在学习这节课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并通过对周围事物的感知,具备了有关角的感性知识。
本节课通过应用“创设情境、初步感知——自主探索、理解知识——运用网络、巩固知识——拓展延伸、发展能力”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多媒体网络技术的作用,利用课件中生动有趣的动画情境把抽象的几何知识直观化、形象化,把教学难点(比较角的大小)简单化,并借助网络资源进行拓展延伸,把几何知识生活化,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1.学习目标
(1)知识和技能:使学生经历从生活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并初步建立角的概念,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尺子画角,体会角的大小,感悟角的大小只与角的两边叉开的程度有关。
(2)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交流、实践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体验几何知识的建构过程。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体会到身边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体验网络环境下的学习几何知识的优越性。
2.教学重点
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比较角的大小,会画标准的角。
3.教学难点
比较角的大小,领悟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而是与角的两边叉开的程度有关。
所需教学环境及资源材料
1.教学环境
多媒体网络教室。
2.教学资源
(1)多媒体网络课件(具有用动态网页对学生进行测评的功能)。
(2)学具:学生每人4根小棒、1个三角板、1个活动角、剪刀、彩色纸。
教学结构流程(如图)
教学过程
本节课设有7个教学环节,详见表1。
教学评价
乘法的本质是一种特殊的加法,它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而乘法的初步认识这一教学内容是二年级学生对乘法的第一次系统的了解和认识。我在设计这节课时,通过出示学生熟悉和喜爱的游乐场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比较,以学生的活动情况呈现出几个相同加数求和的情况,引出乘法运算。
华应龙老师曾说过:“数学教学就是让学生心中有数,让学生觉得数学好玩,数中有趣吸引人,数中有味吸引人。”秉承这一思想,我让学生在观察连加算式的过程时,都参与“相同加数”“相同加数的个数”“几个几”“乘法算式”等数学知识的再创造活动中,积极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
反思这节课,有几点不足。第一:在教学时候,突破难点“几个几相加”,学生只是概括性说了说。这一环节,应该丰富课堂形式,让孩子用小棒、磁珠摆一摆、说一说,加深对乘法含义的理解。第二:学生在比较加法和乘法算式,只是在理论上看出乘法简便,并没有实际体验。在今后的数学教学中,我要多创设一些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的学习活动。
在上了汇报课《乘法的初步认识》后,我的心情很沉重。这节课我感觉很难教,教学设计也花了很长的时间,从试教到修改,我一直都是很用心。这节课我的思路是由嘉年华的情境图引入,让学生在情境图中找到一些加数相同的加法算式,然后提出一个10个4相加的问题,让学生感受到加法算式的书写麻烦,而引出乘法,说明乘法是相同加数连加的一种简便算法。接着是本节课的重点,教学乘法,我讲解如何把加法算式写成乘法算式,在我讲完后让学生自己改写。接着进行练习巩固,我出示了教科书46页做一做的图,让学生汇报他们的发现并写出相应的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然后再一起订正。又出示了49页第七题,让学生自己做。
课后自己总结了一下,我觉得我的重点,难点没有把握好,在讲把加法改写成乘法时,我没有及时引导学生说出几和几的意义,导致有些学生在做题时根本不知道怎么做,虽然在发现这个问题时我讲了一下,但是没有反复强调。在做46页做一做时,也没有去发掘学生各种各样的想法,其实在开始我的教学设计中,有一个这样的内容,我设计了两个能写出相同乘法算式的加法算式,让学生写出,并让他们去观察、发现两个加法算式的乘法算式是一样的,在加以讲授一个乘法算式可以写出两个乘法算式,但是意义不同。但是我后来想了一下,觉得可以把这些东西放在下节课在讲。但是我没有考虑到习题过于难了点,没有讲清楚乘法的意义就让学生做49页第七题,确实难为了孩子们。
在下午的数学教研会上,各位大师也对我的课进行了点评,我觉得真的很到位。申老师:对教材一定要透彻,通读、解读和熟读,根据习题来设计教学,重难点一定要突出,板书也很重要,教材上板书的一定要在黑板上板书,而且要注意书写格式,重点内容要强调出来,学会预测学生,要关注所有学生,学会组织学生,评价学生。宋老师:教低年级的孩子应多多激发学生的兴趣,多多鼓励孩子,可以适当的在课堂上让学生实践操作,亲身去体验相同数相加可用乘法去表示,要充分利用教材上的例一,在讲解荡秋千那个题目时,可以引导学生去发现乘法的不同意义,两个加法算式都可以用乘法算式表示,但是意义不同。刘老师:练习设计,内容可以更丰富:设计读的题,判断题等,更活泼:写出一道乘法算式,让学生画一画,你会怎样来表示它,更层次分明,由易慢慢到难。谭老师:练习时一定要对教材把握到位,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可以多用图形来吸引他们……非常感谢各位老师的点评,真的很深入,很透彻。正如楼老师说的:“有反思才会有进步。”其实,是有各位老师的点评才会让我知道自己的不足,才会让我成长,让我进步。我很幸运和这么多亲切、智慧的伙伴一起作战,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更努力的做好,各位老师的指导、关心与帮助我都深刻地记在了心里,谢谢你们。我自己也会更坚强的。
知识与技能:
1.会认、读、写小数,初步感知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
2.结合具体情境认识小数的现实意义,懂得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
过程与方法:
通过合作探究,借助米尺,想一想、分一分、指一指、说一说,理解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的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
正确读、写小数,通过具体的长度表示理解一位小数、两位小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理解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的数,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的数。
【教学准备】
1.老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案。
2.学生准备:复习长度单位与分数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
师:同学们,知识渊博的慢羊羊村长来我们这做客,它有两个問题要考考大家,希望同学们能积极发言!首先来看第一个问题: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呢?
(生说课件出示)
师:说得真不错,又快又准确!慢羊羊村长现在要带领大家和杨勋的小羊们一起去学习新的数学知识,让我们一起走进家居中的数学!(出示情境图)
仔细观察情境图,你都找到了哪些数学信息?(课件)仔细观察信息中的这些数,和我们以前学过的整数一样吗?有什么不同?
师:对,这些数就是小数。中间的小圆点就是小数点,所以,我们为这些数起名为小数。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学习小数的知识。(板书课题:小数的初步认识)生齐读一遍。
二、探究新知
1.读写小数
师:你会读这些小数吗?(找生读,课件出示,有误的及时纠正)
想一想,怎样读小数呢?(生说读法,然后教师课件总结:读小数时要注意:小数点前的数和整数的读法相同,小数点读作点,小数点后的数字要按顺序依次读出)
师:大家学得真快!你已经会读小数了,那你会写吗?请你快速写出下面的两个小数。(找一生上台板演)
师:你能说说你是怎么写小数的?(板演生说方法)
师:写得很好,说得也不错!掌声送给他!(课件总结写法:在写小数的时候,我们要先写小数点前的数,再写小数点,小数点要写成圆点,并写在靠下的位置,最后依次写出小数点后的数字。)
师:小数在生活中有很多的应用,你都在哪里见过小数呢?(生举例)
老师也搜集了一些生活中的小数,谁能为大家读一读?(课件出示)
2.认识一位小数
师:在参观家居装修时,细心好学的喜羊羊发现了踢脚线的宽度为0.1米,他就在想0.1米是多长呢?还是快去问问村长吧!
(课件出示0.1米是多长,并讲解)
师:现在请小朋友们小组内完成合作探究。
小组交流讨论
师:哪个小组愿意来展示?2组的同学坐得最端正,速度最快。先给他们加1分。
小组汇报:(生边指边说)
师:这个小组的讲解既详细又清楚,给你们小组加2颗星。现在我们一起看看喜羊羊的讲解:
这是一把1米长的尺子,这样1分米1分米地分,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一份就是1分米,用分数表示就是1/10米,也就是(0.1)米(填小数),那么0.1米=1/10米=( 1 )分米。4份是(4)分米,写成分数是十分之四米,就是(0.4)米(填小数);5份是(5)分米,写成分数是十分之五米,就是(0.5)米;7份是(7)分米,写成分数是7/10米,就是(0.7)米。
仔细观察就会发现,等于号前的数都是十分之几的分数,等于号后的小数小数点后有一位数,我们把这样的小数叫做一位小数。因为像0.1,0.4,0.5,0.7这样的一位小数都表示把1米的尺子平均分成10份,取其中的几份,也就是表示十分之几;反过来,十分之几的分数都可以用一位小数来表示。
师:听了刚才喜羊羊和这两位同学的讲解,你明白了吧?请大家一起说一遍!好,现在让我们接着去参观吧?嗯?电视柜的高度是0.55米,0.55米是多长呢?
3.认识两位小数
自己独立完成,再小组内交流。
班级展示:
师:哪个小组愿意汇报你们的发现?
预设:(1)如果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1厘米,写成分数是百分之一米,也就是0.01米。
(2)其中的55份就是55厘米,也就是百分之五十五米,写成小数就是0.55米。所以0.55米就是55/100米,也就是55厘米。
组长:我们汇报完了,哪个小组有不同意见或补充?
师:你们配合得真默契,讲解得真细致!加3分。
师小结:我们来看村长的解释:我们是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电脑演示平均分过程)其中的一份就是(生说:1/100米=0.01米)
……
师:你能再说几个吗?
师总结:像0.55,0.73,0.29……这样的小数小数点后面有两位数,这样的小数你来给他起个名字!生:两位小数。
师:两位小数都表示平均分成100份中的几份,也就是百分之几;反过来百分之几的小数都可以写成两位小数。我们一起来说一遍。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新的知识呢?
四、达标测评
师:看到同学们的精彩表现,老师看到了大家的智慧!请同学们认真读题,完成达标测评。(①我会读写。②填一填。③我会表示:小视频讲解元、角、分转化)
师小结:本节课我们认识了小数,知道了一位小数、两位小数分别表示十分之几和百分之几。你知道小数中的小数点是怎么来的吗?让我们一起看一下!(课件出示视频)
关于小数的知识还有很多,后面我们还要继续学习!下课!
五、板书设计
小数的初步认识
0.1米=1/10米=1分米 一位小数 十分之几
0.01米=1/100米=1厘米 两位小数 百分之几
通过多年的教学经验和个人对于古诗词的感悟, 笔者认为目前对于古诗词的教学要兼顾两个方面, 一方面, 要通过疏言来解决学生认知上的困难;另一方面, 要加大对古诗词的鉴赏教学比重, 让学生熟练掌握古诗词的鉴赏方法, 使其在学习中感受古诗词的魅力, 培养个人情操。具体到初中学生的古诗词教学, 要注意到初中学生的理解和感悟能力, 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 在这个教学思想的指导下酌情开展古诗词的教学活动。在教学实践中, 主要抓住以下四个方面入手来达成古诗词的教学目标。
一、诵读
文章不厌百回读, 熟读深思子自知。古诗词诵读主要有两个方面的重要作用, 首先, 通过诵读, 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古诗词语言高度凝练含蓄, 话有留白, 不但讲究格律和声韵, 还讲究意思的余味悠长, 不像现在的白话文平铺直叙、语言直白。这种古今语言表述上的差异增加了学生学习时认知上的困难, 特别是对于初中生来说, 古诗词里话语中间的委婉和意境理解起来比较困难, 诵读则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途径。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通过学生反复的诵读, 诗词中的意思便会在学生心目中形成一个大概的意象。其次, 诗言志, 古诗词是古人情感的高度浓缩, 通过诗词, 古人尽情表达了自己的欢喜、惆怅、忧愁、豪放、哀伤等情感, 如李清照的《武陵春》里写道“物是人非事事休, 欲语泪先流”, 尽情地表达了自己的哀伤和忧愁;苏轼在《江城子》里说“老夫聊发少年狂, 左牵黄, 右擎苍, 锦帽貂裘, 千骑卷平冈”, 字里话间透露出意气风发、豪迈雄壮的气势, 可是在《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里, 词人又写道“纵使相逢应不识, 尘满面, 鬓如霜”、“相顾无言, 唯有泪千行”, 传达了生死离别的缠绵和哀伤。这些感情丰沛的词句在古诗词中屡见不鲜, 有的诗词即便话语上没有直白的抒发胸臆, 整个诗词读下来也是深深的别样思绪, “白头宫女在, 闲话说玄宗”, 看似是描述, 反复诵读便可以感受到作者深深的叹息。最后, 感受美感, 古诗词一般讲究声韵格律, 是文字艺术和音乐艺术的高度统一, 柳永的词在坊间被广泛传唱就是鲜明的例子, 朗朗上口的诗词在意境和节奏方面充分传递了和谐的美感, 学生只有诵读才能感受到这种语言的美感。所以, 从语感、美感和情感三方面看, 诵读对于古诗词学习有着极大的帮助, 教学中要充分发挥诵读的作用。
二、疏言
古诗词中不仅包括古今字的字义差别, 字的读音和词语的结构运用等和现代文都有很大的区别。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对字词进行分析和理解, 认识古诗词中常用的写作手法, 可以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古诗词基础知识, 也可以使学生尽快掌握古诗词的意思。在目前的古诗词教学中, 疏言是语文教师比较偏重的教学部分, 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需要注意的是, 教师可以提倡学生在预习的时候加强这一部分的资料准备工作, 增加学生的参与性, 上课时再由教师全面讲述, 前后对照加深学生对诗词的记忆。
三、作者
诗言志, 古诗词所传达的情感与作者和其生活的背景有着紧密的关系, 要真正理解古诗词表达的情感和诗词中所要抒发的胸臆, 就一定要了解作者本人和其生活的历史背景。如杜甫的诗歌更多地传达了忧国忧民的情感, 与其生活的时代有很大关系, 当时唐由盛转衰, 吏治腐败, 民不聊生, 诗人在诗歌中充分表达了自己的这种担忧“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如果学生不了解作者及其生活的时代背景, 就无法理解作者创作的情感。柳宗元写《江雪》时, 被朝廷贬斥永州, 作者便通过这首小诗, 表达了自己清高而孤傲的情感, 如果不了解当时作者的处境, 这首小诗也就只是一首描境叙事诗。所以不了解作者不了解作者生活的时代, 对于古诗词的认识就只能是无源之水。在初中生的古诗词教学中, 一定要注意强调这一点。
四、品味
古诗词经过了历史长河的长久洗刷, 历久弥新, 犹如老酒, 绵长悠远。所以教师对于古诗词的教学活动中, 要让学生像品酒一样学会鉴赏品味古诗词。古诗词词句凝练含蓄, 古人常曰“炼字”, 贾岛曾说“两句三年得, 一吟双泪流”, 这些话语充分体现了古人在写下这些传世绝句时所下的功夫。所以对古诗词的字词句学习中, 也要逆向思维, 对于古诗词进行反复推敲, 体味其中的意境。对古诗词意象、意境的体味领悟, 主要不是靠人的理性解析推断能力, 而主要是靠人的想象力和联想力。
对于古诗词的鉴赏切入, 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或从语言着手, 或从意境着手, 或从写作方法着手。方法有多种, 主要是教师自身对于古诗词如何领悟, 只有教师自己对于古诗词已经深入理解透彻, 学生才能从教师的教学活动中获得较好的认知, 进而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和联想, 深入理解诗词。
初中语文的古诗词教学对于学生初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有着重要的意义, 也是初中生人文教育和语言文字学习的高度统一。初中语文教师在古诗词的教学过程中, 要从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学生情操的培养出发, 开展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 顺利达成初中学生的语文学习目标。
摘要:初中语文的古诗词教学对于学生初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具有启发性的意义, 同时也是帮助初中生实现接受人文教育和语言文字学习的高度统一与密切协同。初中语文教师在古诗词的教学过程中, 要从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学生情操的培养出发, 开展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 顺利达成初中学生的语文学习目标。
单位:重庆市万州区中加友谊小学 姓名:谭冬蕾 学段:小学 学科:数学 电话:***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44——46页及练习九第1、3、4、9题。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初步懂得把相同加数求和的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
2.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比较、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语言表达、合作交流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乘法的意义。教具学具:
教科书第44页游乐场情景挂图,每个学生准备20—30根小棒。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谈话引入,观察主题图。
师:今天老师带大家去游乐场,高兴吗? 生:高兴.(出示主题图)师: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1:我看到游乐场有小火车,每排坐2人,有6排。生2:我看到了摩天轮,每个坐4人,有5个。
生3:我发现了过山车, 每节车厢坐3人,有4节车厢。生4:我看到了桌椅,每张桌子放了三把椅子,有三张桌子。„„
2.提出问题,自主解决.师:你能根据你看到的这些情景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吗? 生1:坐过山车的一共有多少人? 生2:坐小火车的有多少人? 生3:坐摩天轮的有多少人? 生4:一共有多少把椅子? „„
师:刚才同学们真棒,提出了这么多数学问题,你们能解答吗? 生:能.师:请一大组求坐过山车的一共有多少人? 请二大组求坐小火车的有多少人?
请三大组求做摩天轮的有多少人?
请四大组的求一共有多少把椅子?(生独立解决)
师:谁愿意来说说你求的是什么?算式怎么列的?(听学生汇报,并有选择的板书)
2+2+2+2+2+2=12 3+3+3+3=12 4+4+4+4+4=20 3+3+3=9
二、实际操作,感受新知.师:同学们做得真不错,接下来我们又到游乐场的一角去看看,(出示例1主题图)同学们正在玩拼图游戏,你能试着像他们那样用小棒摆出几个自己喜欢的图形吗? 生:能。
(学生操作,老师巡视)
师:谁愿意说说你摆的是什么图形,每个图形用了几根小棒,摆了几个,一共用了多少根?算式是什么?
生1:我摆的伞,每把伞用了4根小棒,摆了3把,一共用了12根,算式是:4+4+4=12 师:我们把一把小伞用了4根,看成1个4,那摆了3把就是几个4呢? 生1:3个4。
师:谁愿意接着象这样完整的说说你是怎么摆的?
生2:我摆的三角形,每个三角形用了3根小棒,摆了6个三角形,就是6个3根,一共用了18根,算式是3+3+3+3+3+3=18 生3:我摆的是五角星,每个五角星用了10根,摆了2个,就是2个10根,一共用了20根,算式是10+10=20 生4:我摆的是一个房子和一棵树,一个房子用了13根,一棵树用了7根,一共用了20根,算式是:13+7=20 „„(引导学生把话说完整)
师选择一些加数相同的算式写在左边,把加数不同的算式写在右边。(接着前面的算式有选择地板书,把加数不同的算式写在有边去。)
三、引导探索,学习新知.1.寻找算式异同点.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黑板上左边的这些算式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生1:都是加法, 生2:加数都相同,师小结: 是的,同学们真会观察,每个算式里都有相同的加数.(师板书:相同加数)师:你能编一道像这样加数相同的加法吗?(口头编)生1:7+7+7+7+7 生2:6+6+6+6+6+6 生3:15+15+15+15 „„
2.教学几个几相加.师:那我们先来看看2+2+2+2+2+2=12有几个2相加?(引导学生一个2一个2地数)
生:一个2,两个2,三个2,四个2,五个2,六个2.(师板书:6个2相加)(用同样的方法数其他几个算式有几个几相加)3.导出分歧,引入课题.师:刚才同学们编的很好,老师也编了一道,想请你们帮忙把算式写下来,好吗? 生:好.师:100个3相加.(生边写边嘀咕.)师:这样写下去,同学们有意见吗? 生1:有,这样写太慢了, 生2: 太费时间了, 师:同学们.为了方便书写和计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种更能简便地表示多个相同加数连加的计算方法──乘法(板书:乘法的初步认识)4.理解乘法的意义。
师:像刚才这道2+2+2+2+2+2=12是6个2相加,我们就可以用这个算式来表示: 板书:6x2=12 或 2x6=12 师:你知道2表示的是什么吗? 生:相同加数.师:6又表示什么呢? 生:相同加数的个数.板书:相同加数 的个数 相同加数 ↑ ↑ x 2=12 或 2 x 6=12 5.读、写乘法算式.师:”x”是乘号,和我们的加号、减号一样,也是一种运算符号.它的写法是先写往左斜的一笔,在写往右斜的一笔.请大家用手跟我们写一次.师: 6x2=12读作:6乘2等于12 2x6=12读作:2乘6等于12(请生齐读一遍)6.基础训练。
师:你们能把另外几个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吗? 生:能.(学生独立完成)师:谁来汇报你改写的算式? 生1:.3+3+3+3=12改写成3x4=12 4x3=12(板书在黑板上)师:你能说说你的想法吗?3和4各表示什么吗? 生1: 因为有4个3相加,就用3x4=12 4x3=12表示,3表示相同加数,4表示相同加数的个数.(其余几道算式也同样汇报并板书.)
师小结:像这样几个几相加就可以改写成几乘几。师:那9个5用乘法怎样表示? 生:9乘5或5乘9。师:6个10用乘法怎样表示? 生:6乘10或10乘6。
师:现在你知道100个3相加.用乘法怎么表示了吗? 生:知道了,100x3 或 3x100 7.理解加数不同不能改写成乘法。
师:下面请同学们观察黑板上右边的这个算式,它可以改写成乘法吗? 你是怎么想的?(让生充分谈谈自己的想法)生1:不可以,他们是不同的两个数相加,生2:不能,因为它的加数不相同,不能改写成乘法。
„„
师小结:也就是说,加数相同的连加可以改写成乘法,而加数不同就不能改写成乘法。
四、巩固练习,发展思维。
师:同学们,以前我们学习了用加法、减法解决身边的问题,那你能试着用今天所学的乘法去解决一些问题吗? 生:能。1. 练习九第1题。
师:你能根据画面提供的信息和提供的问题写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吗? 生:能。(生独立解决)
师:谁来说说你的算式,并说出你的想法?
生1:每个跷跷板上坐4个小朋友,有两个跷跷板,就有两个4,所以加法算式是4+4=8,乘法算式是2x4=8 生2:一个跷跷板的一端坐2人,两个跷跷板就是四个2,加法算式是2+2+2+2=8,乘法算式是4x2=8 2.练习九第3题。
师:同学们观察地真仔细,从不同的角度解决了刚才的问题,那你能把同数相加的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吗?(生:能。)
(生独立解决,师巡视指导。)
师:谁能说说你是怎么改写的?为什么这样做?
生1:我把4+4+4改写成3x4,因为相同加数是4,相同加数的个数是3,就是3个4。
生2:我把6+6+6+6改写成4x6,因为相同加数是6,相同加数的个数是4,就是4个6。
生3:我把2+2+2+2+2改写成5x2,因为相同加数是2,相同加数的个数是5,就是5个2。3.练习九第4题。
师:同学们真棒,很容易的就把同数相加的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咱们接着看下一题,认真看图,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每堆有2只熊猫,有3堆,就是6只熊猫。师:你能按照书上的要求填空吗?(能)
生汇报:有3个2,算式是3x2,读作3乘2;或者2x3,读作2乘3。4.练习九第9题。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找到图中的数学信息和问题,和同桌互相说说。师:根据你的发现列出算式。
(对有困难的学生可以先写出加法算式)5.拓展提高。
出示:O OO OOO
师: 这里有几个纽扣,你能用加法算式表示吗? 生:1+2+3=6 师:它能改写成乘法吗?(不能)
师:你能移动一粒扣子使它能用乘法表示吗?
(请生动动脑筋,然后和小组的同学交流,看哪组的方法最多。)
五、归纳总结,发展评价。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乘法,同学们可以说说你具体学到了什么知识?你觉得自己表现得怎么样? 六.板书设计
乘法的初步认识
相同加数 的个数 相同加数
↑ ↑
2+2+2+2+2+2=12 6个2相加 6 x 2=12 或 2x6=12 3+3+3+3=12 4个3相加 4 x 3=12 或 3x4=12 13+7=20 4+4+4+4+4=20 5个4相加 5 x 4=20 或 4x5=20 5+5+5+5=20 4个5相加 4 x 5=20 或 5x4=20
教学反思:
人教版的《乘法的初步认识》是在学生理解了100以内的加减法的意义及掌握了10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编排的,这节课是乘法的启始课,也是后面学习乘法口诀的基础。本课的重难点是要步理解乘法的意义,而要理解这个意义,就要让学生去经历乘法产生的整个过程。下面结合自身的教学设计,下面谈谈几点体会: 一: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感知相同加数。
由于这节课是乘法的开始,同学们没有乘法的概念,因此在教学安排上,我认为整个教学设计过程还是比较贴近学生的已有认知水平的,我注重让学生实际操作,首先通过学生熟悉且感兴趣的游乐场的生活情景,并抓住学生强烈的解答已有经验问题的意愿,充分的感受几个加数相同的算式:接着让学生摆一摆、算一算来进一步感知加数相同: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加数相同的算式,能归纳其相同点,由具体来抽象出相同加数这个概念。
二、学生经历过程,体会乘法的意义。
我认为理解乘法的意义,其重点就是要让学生理解求“求几个相同的数连加”,而难就难在学生如何真正理解“几个几”。为此在教学设计时,我没有盲目地让学生胡乱探索乘法的意义,而是一直让学生一个几、两个几、三个几„„地这样数,正是在这个数的过程中,学生理解并掌握了几个几相加,很自然的就引导学生理解了几个几相加可以用乘法几乘几来表示。以后同学们也就很容易地用数几个几的方法来看图列乘法算式。实际上也是理解了几个就是相同加数的个数,几就是相同加数这个概念。
三、引导对比,巩固乘法的意义。
在教学时,我故意将同学们摆出的图形相同的和不同的算式板书在左右各两边,充分信任学生,给其一定的空间归纳对比,通过合作交流,同学们总结出求几个相同加数可以用乘法来表示,而摆的图形不同,也就是加数就不同,也不能用几个几表示,因此不能改写成乘法。这样一来,学生们进一步巩固了乘法的意义。
认识“几个几”,是认识乘法的直接基础,也是以后解决“几个几”是多少实际问题的重要前提,因此认识“几个几”对于乘法学习十分重要,也影响以后的除法学习。但在学生的认识和经验里,对“几个几”的概念基本没有或十分缺乏,这是因为学生在生活里很少接触或注意过这种“几个几”的具体情境,这是学生建立乘法概念和解决乘法简单实际问题的主要障碍之一。因此,创设的情境里让学生观察兔有几个2只,鸡有几个3只,接着边指图边依次数一数,具体感受“几个几”,对于认识“几个几”就有了重要的支点。接着,通过情境图引导学生列出加法算式,有“几个几”,把直观认识的“几个几”抽象成同数连加算式。所以认识乘法第一步,就是要学会数“几个几”,理解“几个几相加”得多少的含义,这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乘法概念的建立和以后乘法应用的学习。
教学过程中,我还通过摆一摆、数一数、填一填的活动,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几个几”和“几个几相加”;让学生看,再说说怎样列算式,强化“几个几”的表象,深化认识,感受它们的特点,使接下来的认识乘法具有知识与经验的支撑。
最后在认识乘法的设计中,我把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进行了对比,使孩子们的兴趣越来越浓厚。为了让孩子产生强烈的主动学习乘法的愿望,我又设计了让孩子们讨论“加法和乘法,你更喜欢用哪种方法?”。通过讨论,孩子们实实在在地看到了用乘法来表示“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确实比加法快,想学习乘法的热情就会自然地迸发出来。这样,就有利于提高数学的有效性,让孩子对乘法的感受更深刻。
新课标指出: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计算机、多媒体、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的工具,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在《角的初步认识》这节课中,授课教师充分发挥网络教室功能,实现师生互动和多向反馈,并获得了佛山市精品课例评选活动一等奖。
与文科相比,理科的信息化资源相对比较贫乏,数学学科的信息化资源更是如此,能找到的可利用资源比较少,这给数学教师带来较大的不便,这也是数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困难之一。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似乎所有的操作都在计算机上完成了,而实际上,计算机课件中的模拟操作效果有时并不如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效果好,尤其是一些抽象性很高的几何课程。学生在多媒体网络教室进行数学学习,由于受条件限制,学生利用学具动手操作的机会要少,教师如何进行取舍,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呢?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案例,结合网络教室功能,较好地体现了将学生动手实践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相结合的益处,教师通过制作学生感兴趣的Flash动画课件,把抽象知识直观化,把教学重点(角的画法)和教学难点(角的大小比较)用动画的方式呈现,使学生很轻松地掌握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最后的拓展延伸,充分发挥网络优势,上网浏览建筑群、欣赏图案,让学生进一步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实现了师生的互动和多向反馈,提高了学习效率,而且学生也根据所学的知识,利用电脑软件绘制出了漂亮的图形作品,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特色点评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感受数学和生活的联系
华罗庚曾经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是对数学与生活关系的精彩描述。数学课程标准中也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要求“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情中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这就强化了数学教学的生活性和实用性。本节课,授课教师通过课件演示,创设出生活情境,让学生观察自己最熟悉的校园里哪些地方有角,从而将学生视野拓展到他们所熟悉的生活空间,让学生带着数学走进生活,去理解生活中的数学,去体会数学的价值。
深入浅出,活用教材,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角的初步认识》这部分内容,看似浅显,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做到深入浅出,并且使用的语言要科学、准确。比如关于角的画法,在教材中只是简单的一句话“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线,就画成一个角”,而教师备课时则应深入理解它,从一个点开始,向同不同方向画两条线,可以画出锐角、直角、钝角、平角等不同大小的角。由于钝角学生见得少,平角在教材中根本就没出现过,因此,教师必须通过实践进一步深化学生对角的认识,先画一个锐角,再画钝角、平角,然后让学生讨论是不是角,体验角有不同大小,从而避免学生认为尖尖的角(锐角)才是角的片面认识,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但在上课时要用学生易懂的语言进行描述,才能做到既不超纲又恰到好处。
勤于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体验成功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节课授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多次给学生提供了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机会,如离开座位去找角、折角、拼角、画角,小组讨论角的大小比较等,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合作交流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依托网络,巧用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师:彭涛
通过数学组教师的交流与讨论后,由我来执教这一节课,我觉得也是给我一次煅练的机会。经过这次的教学后,感受颇多,现反思如下: “乘法的初步认识”是乘法部分的起始课,是学生进一步学习乘法口诀的基础。这个内容的教学与以往的相比有很大的区别,老教材特别强调被乘数和乘数的位置,要求列出的乘法算式,只能把每份数当做被乘数,把份数当做乘数,位置不能颠倒。而新教材则着重使学生亲身经历乘法产生的过程,感悟乘法的意义。“乘法的初步认识”是一节概念课,内容比较抽象。在设计方案时,我思考如何实现新课程标准所明确指出的“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因此,让学生亲身经历乘法的产生过程是有其必要性的。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充分利用学生所熟悉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学生自主动手操作,观察,探究,思考,对乘法产生亲切感,逐步体会乘法的意义呢
一,创设情境,参与活动,激发学习兴趣。
利用学生感兴趣的动画片来进行导入,并提出问题,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进行学习,产生学习新知的需要。
二,发现问题,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这是本节课的中心环节。通过观察加法算式,引导学生进行比较,让学生认识相同加数。在说与写长长的同数连加算式的活动中,使学生亲身体验到相同加数连加用加法算式表述确确实实很麻烦,从而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思考,怎样读简便 再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自主探究出一种比较简单的表示方法。教师根据学生的展示汇报情况,适时地引出乘法。这样学生可以亲身经历乘法产生的过程。乘法的知识并不是教师硬塞给学生的,而是学生在体验了简化的加法,有了自己的简化方法之后才呈现出来的。这样的教学不再是教师机械讲解,学生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学生在不断思考,探索和创新中到新发现,获得新知识,感受成功体验的过程。
三,应用新知,自主练习,解决生活问题。
这是本节课的练习环节。先通过观察公园游乐场的情景图,提出数学问题,让学生在这些问题中自主选择,并用今天学习的乘法知识解决问题。再呈现一些巩固练习,让学生进一步地体会到乘法的意义,乘法与加法之间的关系。最后一道开放题。放手让学生思考,讨论,交流,促使学生发现不同的方法,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体现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的教学思想。在活动中练习,在练习中交流巩固,双基得到了很好的落,开阔了思维,培养了能力。
四,学生小结,畅谈收获,前后呼应。
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引导学生自己对知识进行梳理,从而培养他们的归纳能力。
但课无完课,在教学中,有的环节点得不够多,不够透。特别是在说乘法意义的环节中,学生对于几个几的理解还没有到位。还有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的评价与练习的处理上不够到位,特别是第
一节试教时,练习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有点走过场的味道。在第二次教学时虽然注意到了这一点,但处理得还是有点仓促。在时间的安排上也需要一定地调整,分配得不是很贴切。
坪寨小学2012年秋季学期
达 标 课 教 学 反 思
教师:彭涛日期:
年10月日
设计者:明 莉
第一部分:教学目标设计 课程标准要求:
知识技能:结合具体情境,体会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
数学思考:学会独立思考,体会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思维方式。
问题解决: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
情感态度: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了解数学可以描述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有密切联系
课标解读:“结合具体情境” 要求给小学生提供大量的具体素材,让学生对这些素材的进行分析比较,获取感性认识。行为动词“体会”是指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主动认识或验证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经验。核心词“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在这里指乘法的意义。由此看来课标对这部分知识的要求可以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要求学生经历获取知识的过程,要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探索空间和思考空间,让学生自主地去讨论,去研究,去分析、去比较,然后通过充分的交流,体会乘法的意义,理解几个几,知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第二个层次就是根据乘法的意义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材简析:乘法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表内乘法
(一)》中的内容,本节课是一节起始课,也是一节概念课。乘法的意义是小学数学中的重要知识,在整套教材中占十分重要的地位。这部分教材结合具体的活动,使学生明白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进行计算,并且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因为低年级学生思维正处在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并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因此,教材以学生喜欢的游乐园场景为主题图,激发学生的兴趣,并通过直观教学与学生的实践活动理解乘法的意义,认识乘法运算。
学情分析: 学生已学习了加法,知道了求几部分的和用加法计算,并能正确列出加法算式,这为学习乘法意义奠定了基础,同时对帮助学生理解乘 法的意义有很大的帮助。同时大部分学生假期在家长的帮助下,对乘法计算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有多数学生甚至会背乘法口诀,但对乘法的意义、乘法与加法的关系学生不了解。因此,如何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亲身感受乘法的简洁,是建立起乘法概念的关键。同时班里还有一部分学生虽在学习前对乘法有了一些认识,但缺少系统的学习,还有一部分学生从未接触过乘法算式。因此在课堂上既要照顾有乘法基础的孩子的发展,又要照照顾无基础的孩子的初步学习。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1)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表示比较简便;(2)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
2、过程性目标:
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体验探究的乐趣,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分析、推理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2)知道数学知识来源于实践,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乘法的意义,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难点:理解乘法的意义。
下面的教学活动(模式)设计,主要借鉴的是“讨论式”教学模式,这种模式的结构是:导入新课——通过情景活动讨论发现提出问题、初学新知──通过讨论和探讨新知识及其规律,掌握和解决数学问题、巩固新知──由学生讨论巩固知识的方法,选定习题进行练习、总结学习方法——讨论总结学习方法和教学规律,我借鉴这种教学模式的意图是:通过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激励学生发现问题、大胆提出问题、进而讨论解决问题,充分体现 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让学生主动参与乘法知识的探索过程,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主动去发现问题,共同解决问题。在讨论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直至培养创新思维能力。教师的作用主要是引导学习的方向,帮助学生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由于是全体学生的积极参与,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共同的提高;由于是由学生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掌握了学习的方法,提高了教学的整体效益。
第二部分: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激趣导入
1、口算。2+3+5=
3+3=
5+5+5=
2+2+2+2=
2、看图列加法算式。
()+()+()=()
3、出示情境图。
同学们都喜欢到游乐场参加各种游乐活动吧!(出示第46页场景图),请你仔细观察都有哪些游乐项目?各种游乐活动各有多少人玩?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设计意图:先复习相同数(不同数)相加,让学生通过“列加法算式”体悟遇到这种情况用加法真的很麻烦,学生有了这种体悟后,引导他们去想更好办法,就有了很大激情、动力。为引出乘法做铺垫,然后用生动有趣的公园的一角为背景引出乘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与求知欲。)
二、讨论交流、探索新知(一)学习例1。
1、摆图形游戏。请拿出准备好的小棒,摆出你喜欢的图形,如小伞、小树、小房子、五角星等等,想摆什么就摆什么。
2、小组交流操作过程,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摆的是什么,用了多少根小棒。
3、请各组把每个加数都相同的等式写在黑板上。(设计意图:摆小棒是学生熟悉和喜爱的操作活动,教师借助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创设了公园里小朋友们做摆小棒游戏的情境,引出“你们会用小棒摆什么?”,使学生产生强烈的主动参与活动的兴趣和愿望,为激活进一步探究所需的先前经验而设计了恰当的学习活动。)
板书课题:乘法
4、初学理解。
(1)请同学们观察黑板上的等式,找出它们的共同点。
(2)几个相同数连加,除了用加法外,还可以用另一种方法——乘法表示。(3)以3+3+3+3+3=15为例学习乘法算式的写法、读法。数一数这个连加算式有()个3。
求5个3连加的和是我多少,可以用乘法计算。写作5×3=15,算式中的“×”叫做乘号。乘号与加号、减号一样,都是一种运算符号。读作:五乘三等于十五。也可以写作3×5=15.这个算式怎样读?
设计意图:在摆摆说说中让学生体会乘法的含义,以及与加法的联系,直观而形象。你能把黑板上的其他加法算式写成乘法算式吗? 6+6+6+6=
2+2+2+2+2+2+2=(二)学习例2。
1、一个一个地出示气球图:1个5、2个5、3个5,要求3个5是多少?
2、用加法算式怎样列式?用乘法怎样写?怎样列3个5是多少?
5×3=5或3×5=15,在这两个乘法算式中,3和5叫乘数,15叫做它们的积。(设计意图:本环节从解决游乐园情境中提出的问题入手,层层深入地展开探究,设计自主观察、小组合作、比较分析、讨论交流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经历从直观到抽象的过程,突出了乘法意义的本质,促使学生对乘法意义的认识逐步从感性上升到理性。结合对乘法的理解,引导学生列出乘法算式,在乘法算式的基础上直接学习乘法各部分的名称。)
三、巩固练习、应用新知
第48页做一做。学生先独立完成,再在小组交流。写出乘法算式。
3个2相加
5个4相加
3和4相乘
(设计意图:练习题的设计形式多样层层深入,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有利于全员参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乘法的意义,深化理解乘法与加法之间的联系。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灵活地解决问题,体会乘法的简洁性和学习乘法的价值,都在本节课上有所收获。)
四、课堂小结、总结反思
今天我们游玩了游乐园,你们开心吗?你有哪些收获?
(设计意图:通过谈收获让学生享受学习成功的快乐,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让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回忆、梳理、反思和质疑,再次展示自已的所学所得,加深对新知的理解。促进知识建构,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实现知情共融,并学会正确评价自己、评价别人,这对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第三部分:教学评价设计(思想)
1、学习过程评价
自评、小组评判为主,随时进行,教师点拨:关注的是学生的情绪、交往、思维状态——当学习出现小问题时,迅速判断原因,及时指导;当学习出现思维障碍时,要特别注意,可能需要补充知识(搭脚手架)或调整学习方式。
2、学习结果的评价
目标达成度:教师设计检测题目与要求。
学生总结学习收获:获得的知识、技能与思想,学习方式的变化等。
3、课外学习
作业:课内解决,不留作业。
拓展学习:关注个别差异,课堂学习的巩固(基础性目标——保底)、课堂学习的应用(发展性目标——提升)。
附:板书设计 乘法的初步认识 加法:3+3+3+3+3=15 乘法:3×5=15
读作:3乘5等于15
5×3=15
读作:5乘3等于15
【乘法的初步认识优秀的教学设计】推荐阅读:
《圆的初步认识》的教学反思12-02
数学《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06-02
分数的初步认识_《分数的初步认识》判断题06-04
三年级数学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12-10
二年级数学上册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10-29
小数的初步认识复习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