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小议

2024-12-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小议(通用10篇)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小议 篇1

【摘要】:以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教学手段,在今天的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以其直观、生动、形象、易懂、海量、快捷等优势,倍受广大师生的欢迎,且运用较为普遍。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既能充分激发学生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增强课堂活力;又能较好地解决疑难问题,深入浅出,把难懂的知识简单化;更能创设出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快乐中感受知识的无穷乐趣;同时可渗透于初中语文教学的各知识点,从而有效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益。

【关键词】:信息技术; 语文教学; 作用 【正文】:

科技是生产力,当今世界,是科技的天下。科技日新月异,信息技术随之迅速进入各领域。当然,教育事业受益匪浅,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越来越普遍。作为科技发展的新生产物,信息技术有它得天独厚的优势。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初中语文教学,不仅能够使课堂教学更加逼真、生动、活泼,而且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思维空间,初中语文教学老师满堂灌的讲述、学生倍感枯燥、沉闷的状况将彻底石沉大海,语文教学的曙光已冉冉升起。

一、只有兴趣才能让人专注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与学的统一性的起点,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趣味性是语文教学的灵魂。我们知道好学者不如乐学者,只有当学生有了浓厚的兴趣,然后才会带着求知欲望积极参与。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录像、投影、幻灯、计算机软件等现代教育技术媒体,展示出生动、逼真的画面,播放出优美、动听的音乐,再现语文情景,使语文教学内容更直观化、形象化,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突破教学重点,化解教学难点,进一步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效果。

比如教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十九课吴敬梓的《范进中举》时,我第一课时就向学生展示了“《范进中举》电影节选视频”,用六分半钟播放了“穷困潦倒的生活、胡屠户训斥女婿、赴试归来去卖鸡、知道中举发了疯、张乡绅前倨后恭、老岳父吹捧奉迎”覆盖全文的六个情节,很快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课堂气氛也随之活跃,学习效率大幅度提高。既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也提高了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用合适的方式把难懂的知识简单化

根据初中生心理、生理及认知特点,要使他们比较容易而且很好地、全面地接受所学知识,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只有把较难的知识简单化,用学生比较容易接受的方式呈现出来,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1、把知识点转化成一个个问题。根据语文学科特点和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师事先精心设计,将教学内容和知识点转化为各种形式的有价值的问题。在多媒体设备上呈现出来.使知识更直观化、具体化、形象化。

2、搭建自主合作探究平台。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获取基本知识后,由老师引导,围绕着相关的问题进行自我探究、小组讨论、课堂交流,教师以平等的姿态参与和引导学生的讨论交流,利用信息技术大容量的优势,尽可能地拓展知识面,让语文教学课堂在信息技术强大能量支撑下成为学生思维极度活跃、开放的阵地,充分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三、创设宽松快乐的学习氛围

信息技术是学生更有效地获取知识发展智能的一种工具,它应以服务学生的学习为中心任务。我们经常看到有的教师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去做一个课件,一节课热闹下来,学生什么收获都没有。教师的教学活动应以建构一个学生宽松快乐的情境为原则,因而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资源、创设情境,为他们学习营造愉悦的氛围,进而拓展学生思维,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特级教师于漪以情趣化的方式,让学生在审美体验中产生“乐学”的愉悦感。那么教师精心制作的课件通过多媒体(班班通)能达到激发学生情感的目的,用多媒体技术中的配画配音朗读、配画音乐、动画漫画,可以使静态的文字有立体感,使动态的图画像磁铁一样具有吸引力,学生入情入理。自如的声音、悦耳的语调、动情的语音传入耳鼓,加上优美真切的画面映入眼帘,学生定会怦然心动,激起情感。这种意境、情感与课文相通,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可以更有效的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例如教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十一课朱自清的《春》时,我利用多媒体(班班通)总体展示春天的画面,配上动听的音乐,让学生对春天的美景有个总的感受。再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官,不由自主地从大屏幕(电视机显示屏)上就会领悟到:嫩绿柔软的春草,娇艳繁密的春花,清爽柔和的春风,细密朦胧的春雨,欢乐勤劳的人们。这些画面就构成了一幅春光明媚、万物复苏、生机盎然、绚丽迷人的春天的画卷。通过这样的信息技术手段,不但达到“快乐学习”的效果,而且还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和培育他们积极向上、珍惜光阴的品格。

四、信息技术是阅读教学的好帮手

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不仅能做到互动教学与直观教学,还能增加教学过程中的灵活性与趣味性。

全息理论认为:事物的部分包含着映射整体特征的信息,这种能映射整体特征的部分称为全息元。初中语文阅读的全息性由语言的全息性决定。阅读材料中一些关键字词句段是阅读文本的全息元,它们对人物的刻画、气氛的渲染、道理的阐述、主旨的凸现起着关键性的作用。通过它们,学生就能琢磨出阅读文本的主题思想、情感内涵。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那些具有深刻含义且内容丰富的关键字、词、句、段,老师要引导学生细细品味,用心揣摩,做到咬文嚼字,让自己置身于文章内,思索这些字、词、句、段究竟有什么丰富的内涵,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要做到这些,教师可以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来完成。

1、用课件给学生再现部分文本。把文本中重要的字、词、句、段用不同的字体大小和字体颜色根据教学要求做出标记,学生能清楚获取老师将要给出的信息。

2、把问题放到具体的语境中去,引导启发学生思考。学生在具体语境中,感悟文本所要传达的主要信息,从而进一步探索研究。

3、指导学生相互交流,合作探究释疑。学生摆出问题后,教师指导他们从多角度思考,积极交流,思维经过多次的碰撞,定会理出最具价值的信息,以便全面解决问题。

4、提供相关信息,学生课后学习。对于一些较难的词句段,教师可展示一些相关的动画图片、文本文档、视频资料、配音配画,或者介绍专题网站,推荐相关阅读材料,帮助学生课后领悟理解。

五、信息技术是解决作文难题的法宝

作文教学一直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又是难点。许多学生常觉无材可选或选材困难而畏惧作文,利用多媒体进行作文教学,可以解决此问题。

1、素材丰富,情趣飞扬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个不停息”。兴趣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内在动力,有了兴趣,学生才能走进生活,去品其情趣,才会有写作的欲望,从而逐步养成动笔的习惯。作文课上学生最感苦恼的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硬着头皮写成的文章往往言之无物,内容空洞,没有时代感,其根本原因是学生没有走进生活,而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恰恰能弥补学生课堂上的这一“生活空白”。

某老师在进行作文的开头训练时,准备了大量的有关作文开头结尾的写法、实例及作用的资料,并读给学生听,结果多数学生只记住了其中的一部分,甚至有的听完了就忘了。鉴于此,老师就把这些内容制成课件,运用多媒体当堂进行演示,同时也上传共享,同学们可以随时观看,随时记忆,随时模仿。这样学生不但加深了印象,而且给学生以思考和消化的空间。

2、激活思维,启发灵感

黑格尔说得好:“最杰出的艺术才能就是想象”。多媒体教学通过声音、图像、文字、颜色、光彩,视听并举,身心投入,可以全方位地提供发散思维的材料,使学生在课堂上就可以身临自然、社会、历史的环境,从中寻找联想的起点、创作的灵感。

例如:在以“青春随想”为话题进行写作之前,利用课件,播放关于杨利伟的短片,用音乐《少年壮志不言愁》来创设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力,以此激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同时响起画外音:同学们,生命是一张没有归途的单程车票,青春也不是—张不老的容颜,伴着时光,美丽、善良、智慧、奋进、挫折、成功、失败,撞击着年轻而又充满梦想的心房,这就是成长;你们现在正值青春的大好年华,今天老师就和大家—起回味昨天,畅想明天,记下青春的步履,描绘一幅别人无法仿制的画卷,唱一首自己作词,自己谱曲的青春之歌„„

如果不使用信息技术,只是口头上引导学生加以想象和联想,那是纸上谈兵,少了形象上的直观引发,少了音乐的感染触动,当然学生的想象和联想面就狭窄多了。

3、全面剖析,灵活修改

优秀的文章,教师可以显示在文本中,再配以适合文章主题的背景图片、音乐,让学生自己朗读,那样的效果就不仅仅是一种美了,更会大大激发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我们也可以集体修改作文,需要修改的地方,用不同的颜色加以提醒,把文字直观地展示给学生,学生可以头脑清晰的进行增减删改。在集体讨论之后,立刻显示一篇修改后的习作,通过前后对比,效果截然不同。

由此看来,全面客观准确地认识了信息技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就能很好地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带着强烈的求知欲望积极参与,使课堂活跃、进度流畅,并把较难的知识简单化,变抽象为具体,通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让他们在快乐愉悦的课堂氛围中遨游,汲取无穷无尽的知识蜜汁,领略神奇美妙的语文世界,感受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

作者简介: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小议 篇2

所以, 作为教师, 要认真上好每一节课, 让学生扎扎实实学到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 这里, 笔者试就如何上好中学信息技术课谈一点个人的看法, 以期与广大同行交流。

一、努力提高自身的学科专业素质, 是上好信息技术课的前提和基础

俗话说:“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 自己要有一桶水。”这对信息技术教育同样很适用。信息技术内容十分广泛, 更新换代也十分之快, 信息技术课的任课教师尤其应该不断地“充电”。只有教师比学生懂得很多, 才能更好地承担起学科教学的责任。

二、巧妙设计教学任务, 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信息技术是一个操作性和应用性极强的学科, 单纯地讲解传授不利于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技能的学习和掌握。只有为学生创设一定的任务情境和某种需要, 在帮助和指导学生完成任务和满足需要的过程中, 相机传授给他们相应的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 才会有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让学生学会和掌握, 才能充分地调动和发挥他们学习信息技术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现有的信息技术教材编排体例来看, 基本上也是这样设计的, 这说明这是一个正确的方法, 同时也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式与教学策略。

三、必须坚持“教师为主导”的方针

别看学生对信息技术课很“热情”, 实际上, 他们并不是真正地想学习信息技术的知识技能, 而是为了享受上网聊天和打游戏之类娱乐活动, 当老师真正地展开教学时, 他们往往不太愿意学习。而且还出现这种情况, 教师指东他们偏搞西, 教师指南他们却偏向北。有时甚至干脆直接向教师提出违背教学安排和进程的要求。作为老师, 可不能由他们牵着鼻子转, 应该积极主动地调控课堂, 让整个课堂充分地围绕教材和课程目标任务来展开, 让学生切实学会和掌握必要的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与技能。

四、要充分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知识技能的热情和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尽可能地选择一些贴近生活的实例, 以引起学生的理解和共鸣。在信息技术教学中, 学生学习的知识类型多种多样, 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时, 往往喜欢上机操作课, 而不喜欢上理论课。在课堂教学中, 我们可尽量将枯燥的东西讲解得生动形象一点。教师在讲解时, 可用风趣的语言、贴切的比喻和身边的事件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议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评价 篇3

关键词:信息技术 教学 评价

随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被广泛开展,信息技术在教学中被人们从熟悉到熟练应用,教师和学生的信息素养随着这样的应用而不断提高,而信息技术课作为一门课程,怎样进行务实、客观的课堂教学评价一直是作為信息技术教师的我们在努力思考探索的问题。教学评价是指在一定课程与教学价值观的指导下,依据确定的课程与教学目标,通过使用一定的技术和方法,对所实施的关于教学的活动、过程、要素、结果进行科学判定,以期不断完善,达到价值增值的过程。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进行,课堂教学评价方式的改革成为了改革中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围绕着三维教学目标的实现,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单一评价方式,弱化评价的甄别、选拔功能,实现对学生的激励、诊断和促进作用是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信息技术课作为一门知识性与技能性的课程,不同于其他纯知识性课程的考核评价方式,更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同时,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技术,更多的是作为手段和方法去解决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一个及时、中肯的评价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形成是举足轻重的;一个准确、客观的评价对学生信息技术能力的鉴定是至关重要的。一种良好的评价方式,不仅能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能明确指出学生在发展过程中的闪光点,能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更能让学生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

如何进行更好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评价,下面结合我的一些作法谈谈点滴体会。学生是一堂课的主体,一节课学生有多少收获是这节课好坏的衡量标准,而收获的多少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学生做出什么样的作品,如何对这些作品进行合理、有效的评价就成为一节课的关键。

一、学生评价

1、引导学生以诤友的方式对他人的作品进行评价。作为一个诤友,你必须用友善的方式给出有价值的反馈。当给反馈的时候,你应该先从别人作品中让你喜欢的地方说起。可以用这样的句式:“你在哪些方面做得很棒!”,“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哪些”。这样的话让听者觉得你的夸奖是真诚的。在说完你喜欢别人作品的那些地方后,你可以很友好地说说不喜欢的地方。最好的做法是针对如何改进作品提出具体的建议和想法。最重要的是,在给出反馈的时候要保持友善。要设身处地得想想如果是你听到别人对你的作品如此评价你会怎么想。可以考虑用这样的句式:“我不知道我理解的对不对……”,“我想我大概明白你想干什么了,但是如果……是不是更好?”,“如果……我可能会更喜欢。”这样的意见显得诚恳,更容易让人接受。以一个诤友的方式对他人的作品进行评价不仅锻炼了评价人的分析、表达能力,更主要的是让被评价人体会到了自己的作品闪光点,同时能够很好的接受别人的建设性反馈,使学生在相互交流中都能得到提高。

2、自我评价,学生在把自己的作品进行展示之前,先要对作品进行自我评价,包括作品的原创性、必备要素、技术技能、表达能力以及合作性方面,还要思考:为什么要选择这个作品来和大家分享?你和你的同伴是如何合作完成这个作品的?在制作过程中你们学到了哪些新技能?举一个你们遇到的问题,说说你们是如何解决的?这样的思考过程是对自己作品的肯定和对所学知识总结的过程。在向大家展示完后,要诚恳的征求大家对自己作品的改进意见,要让评价人指出喜欢作品的哪一部分,态度要真诚,最好要起立,注视着对方,这样更能表现我们的诚意。

二、教师鼓励

在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过程中,教师是学习的促进者,是站在学生旁边的指导者,为学生提供应用所学技能、构建自己知识的机会。教师要做的不是指出学生的缺点,而是进行建立在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之上的教学活动,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作为一个助学者要与学生营造良好的关系,而且认识到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教师应该多给学生鼓励,而不是表扬,表扬强化了这样的观念,即除非获得表扬,否则工作就没有价值,而鼓励则不然,鼓励表示对学生能力的尊重与信任,赏识的是努力而并不是最后的结果。

对学生的鼓励可以应用以下几种策略:

1、采用肯定的,避免否定的语言:比如“我看见你在这个问题上已经研究很长时间了。”

2、强调优点,弱化缺点:比如“你画得非常精细。”

3、鼓励学生努力提高,而不是尽善尽美:比如“既然你不满意,那么你可以做哪些改进呢?”

4、特别注意辨别那些值得鼓励的行为:如“谢谢你的耐心。”

5、鼓励学生的努力:比如“看看你已经取得的进步!”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小议 篇4

2信息技术在林业产业中应用存在的问题

2.1思想认识不到位当前,林业系统的相关领导及有关部门已对信息技术的重要性有所了解,但在具体的工作中,认识不清、重视不足的现象仍普遍存在。部分领导干部对业绩过分重视,认为林业的发展关键在于做好种植管理工作,而信息技术则可有可无,这种观念上的误区,致使当前我国林业建设仍处于重林业种植、轻信息技术的局面,为现代林业的发展带来了极大阻力。

2.2资金不足现代林业的发展需要充足的资金做后盾,但就目前我国林业发展的情况来看,一些发展程度不高的地区由于受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林业建设的资金难以得到有效保证,在引入设备、技术或人才时,常常受到资金的限制,相关工作无法顺利开展。

2.3部分信息技术应用不足当前,遥感技术(RS)、地理信息系统(GIS)、决策支持系统(DSS)等技术发展日渐成熟,但在现代林业建设中的应用仍有待加强。在对濒危动植物保护以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遥感技术和红外监测技术具有无可匹敌的优势,其他的高新技术也各具特点和优势。因此,在林业建设中应加大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力度。

3信息化视阈下林业发展的对策

3.1提高对信息技术的认识及素质林业建设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具有难度高、周期长、要求杂的特点,需要社会的广泛支持和林业相关领导干部的共同努力。林业的有关领导应从思想上对信息建设加以重视。首先,要加强对信息技术的宣传力度,使广大员工认识到信息技术对于林业建设的重要性,了解信息技术对林业发展的保障性作用。其次,要将信息技术渗透到林业建设的各个层面。一方面,应培养林业管理人员信息化管理的理念,使其在工作中将政府工作思路与信息化管理理念相融合,更为科学、合理地指导林业信息化建设,为林业建设的有序开展提供有力保障;另一方面,在进行林业建设时,应提高信息技术的使用效率,如办公软件、档案管理系统、多媒体会议系统等,努力将信息技术与林业各层面相融合,提高信息技术的实用性,使其为林业建设提供更加广泛、更为深入的服务。最后,林业信息化建设需要对林业和信息技术都有所掌握的复合型人才,而我国尤其是基层林业,专门从事林业信息研究的专业性人才极度匮乏,因此应强化林业高等教育和高职教育,输出更多的林业高新人才,为现代林业建设提供人力上的保障。

3.2增加林业信息建设的资金投入面对信息建设政府资金投入不足、承包者支付能力有限的问题,可以采取拓宽筹资渠道的方法来解决。在筹款渠道拓宽的同时,仍应将政府作为投资的主体,立足于我国林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向政府争取更多的财政支持,使林业在无资金顾虑的情况下得以快速发展。

3.3加快林业信息网络建设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如何使信息技术与林业进行有效融合,将单

一、粗放的经营管理模式转变为灵活、精准的管理模式,是当前林业建设的主要任务。当前,我国林业信息化管理还未成体系,林业信息共享的平台还有待完善。基于此,我国应加强3S、3G技术在林业建设中的应用,与互联网系统相联系,打造一个满足林业发展需求的专家系统、DSS以及GIS等数据库,实现对林业进行实时、动态的管理。

4结束语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小议 篇5

摘要:

结合具体工程实例,对采用外粘钢板技术对钢筋混凝土构件进行加固的技术及施工工艺进行探讨。

关键词:粘钢;抗剪承载力;箍板;表面处理;固化

前言:

钢筋混凝土结构是目前常用的建筑结构形式,由于设计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或建筑超过使用年限等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结构承载力不足的现象屡见不鲜。为了保证结构的正常使用,必须对其进行补强加固。目前的加固方法有很多种,如加大构件截面、施加预应力、外粘钢板、粘贴碳纤维等。前两种方法的施工工艺复杂,工期较长,费用较高,加固期间不能正常使用。而粘钢加固技术是利用粘钢加固的钢板与原结构体共同作用的机理使构件的受弯、受剪、受扭、受压性能得到提高的一种加固方式。它既能保证加固质量,又不改变加固结构外形,而且可以在不停产的状态下进行加固施工,可谓简便易行。

下面以具体实例:某公司生产车间的现浇梁、板进行外粘钢板的.加固处理来分析此技术的应用机理。

1、工程情况。

(1)该工程为生产车间,在室内地坪某区域内,有一震源。在正常生产条件下,在夹层楼板上有明显震感。

(2)所检测梁、板的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为C25。

(3)经建筑工程质量检验测试中心检测,该工程混凝土强度不到20MPa,屋面横向梁中部及纵向梁中部多处存在一定深度的裂缝;由于抗剪承载力不足,纵向梁的端部有剪切型裂缝,屋面板也多处存在裂缝。

2、加固处理方案。

对现浇板进行双面粘钢加固,对梁受拉区采取粘钢加固。此时,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可根据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加固技术规范》的相关规定进行,其受压区高度可按下式计算:fyoASO+fayAa-f’yoA’so=fcmoboX。式中fya―原构件纵向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Aso―原构件纵向受拉钢筋截面面积;fay―加固钢板抗拉强度设计值;Aa―加固钢板截面截面积;f’yo―原构件纵向钢筋抗压强度设计值;A’so―原构件纵向受压钢筋截面面积;fcmo―原构件混凝土弯曲抗压强度设计值;X―混凝土受压区高度;bo―原构件的宽度。

当构件斜截面受剪承载力不足时,此时斜截面受剪承载力按下式计算:V≤VO+2fayAa1Lu/S。

同时,必须满足以下条件:Lu/S≥1.5,式中V―斜截面剪力设计值;VO―原构件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设计值;Aa1―单肢箍板截面面积;S―箍板轴线间距。

3、粘钢加固施工工艺。

(1)粘钢施工工艺流程被粘结砼及钢板表面处理→钢板涂敷结构胶→粘贴钢板→固定→加压→固化→检验。

(2)施工方法及要求

①用轻型水磨石机磨去混凝土粘结面浮浆,清理干净后,用棉布沾丙酮将表面擦干净,以保证胶层粘结在坚实的混凝土基材上。

②用角向磨光机对钢板粘结面进行除锈和去粗糙处理,打磨纹理方向与钢板受力方向重直,然后用棉布沾丙酮将粘结面擦干净,擦钢板是要顺着纹理擦,以增加钢板与结构胶层的粘结能力。

③严格按产品使用说明要求的比例,在现场计量配制胶结剂,并搅拌均匀。

④胶结剂配制完毕后,及时用抹刀涂敷在已处理的钢板表面,厚度以1――3mm为宜,中间厚边缘薄,然后将钢板粘贴于预定位置,并立即加压固定,以胶液刚从钢板边缘挤出为度。压钢板方木要包塑料薄膜,因结构胶不粘塑料,所以将来拆除方便。一般兼作钢板的永久附加锚固措施,其埋设孔洞应与钢板于涂胶前同时准备好。

⑤当胶结剂固化到70%左右强度(20℃一般24h)时,即可拆去加压工具,用小锤敲击钢板检验其有效粘结面积。锚固区有效粘结面积不应小于90%,非锚固区有效粘结面积不应小于70%。

⑥在钢板外涂2cm厚1:2水泥砂浆,以保护钢板。

⑦注意防火。

参考文献: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小议 篇6

【摘 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要性逐渐增强,在学生心智逐渐成熟的高中阶段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要性更加明显。信息技术教学工作者要与时俱进,更新观念,适应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努力做好信息技术教学工作。

【关键词】 现代 信息技术 教学

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要性逐渐增强,在学生心智逐渐成熟的高中阶段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要性更加明显。作为一门新兴课程,许多教育工作者都在探索和研究信息技术教学的模式和方法。如何对学生进行信息技术教育、培养他们的信息技术素养,我认为主要应重视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材方面:“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目前,很多教师不适应新课程教材,不知如何使用教材进行教学。我认为,我们应该集众家之所长,对多本教材再加工,然后再“发展”教材,要根据本校学生基础和学生生活的实际,及时调整、增减和整合教材内容进行最适合自己学生学习的教学设计。例如,在中图版高中选修内容《全景新视野》一节中,可将利用配套素材制作全景图改变为以事前教师拍摄校园美景作为素材,这样更贴近生活利于教学活动的进行。再例如,在中图版高中信息技术《音频素材加工》一课,可将使用的goldwave软件转变为更为直观形象的cooledit,而goldwave留给有兴趣的同学自主研究,这样有利于教学的实施。

教学内容是教学目标的具体化,尽管教材是具体的教学内容,但在实际教学中对教材内容进行调整不是随意进行的,要根据学科的特点、教学需要、学生实际等方面去考虑教学内容的详略,不能一概扩展内容,也不宜把教学内容完全局限于教材内容。

根据我对学生的了解,发现他们中间的绝大部分人都来自农村,初中的时候从未曾接触过计算机,而我们这两年的《高中信息技术》教材内容都是建立在学过《初中信息技术》教材基础之上的。所以刚开始学习的时候,我不得不针对绝大多数同学讲了两堂基础课,包括:开机、关机;窗品和桌面介绍等等。

总之,要立足实际对教材进行调整,使其更加适应教学实际。同时也不要矫枉过正,完全脱离教材,因为教材是专家编写的,有一定的权威性,教材的整体框架是非常科学的,我们还要“顺应”教材。

二、学生方面: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计算机课程中,学生往往对直接接触计算机兴趣很大,愿意动手操作;而对于学习计算机原理,兴趣就小多了。有鉴于此,我们在教学中尽量让学生通过自己操作机器来学习新知识,同时,努力改变目前教学中的被动学习为学生主动学习。

根据“Intel未来教育”的思想。课程的教学活动是以教师自己设计课题再作研究的形式,使教学活动从引导激发兴趣出发,通过让学生观察、归纳、猜测建立解决课题的各种假设方法,再通过上机实验,回答自己的假设,得到一种新的认识。进而从实践,到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如此螺旋式的上升,就可培养学生一种不断去探求未知的冲动和能力。例如上课前演示一个用Qbasic编写的动画程序实例,让学生马上动手制作,以满足他们的好奇心,5分钟后,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讲解程序实现的原理和该程序中用到的基本的函数,指出哪些同学找对了 哪些路子,再让学生自己各显神通,采用不同的方法去实现,然后教师再总结归纳……,同时这种方法也能有效地让学生快速安静下来并集中精神听教师讲解。

1、精心设计教学任务,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

我们知道,兴趣是学习的巨大动力。实践也证明,学生如果对所学的内容有浓厚的兴趣,便会由被动变为主动,心情变得愉快,注意力变得集中和持久,观察力变得敏锐,想象力变得丰富,创造思维更加活跃,从而保持亢奋的学习劲头。为了激发这种兴趣,我们应该精心设计教学任务,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

比如,录入、编辑文章是大多数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为了使他们掌握这部分操作,我便针对现代中学生的追星现象,计了一个小任务:让学生输入一篇题目为“我的偶像”的小作文,作文的内容各自编写。于是,学生们饶有兴趣地完成了任务,他们不仅掌握了录入文章的基本规则,而且当出现错误时,还学会了修改文章的技巧,可谓是一箭双雕。

再比如,指法练习在学生看来是最枯燥乏味的事情,如果不优化教学内容,学生很容易失去兴趣。针对这一情况,我便充分利用学生喜欢玩游戏这一特点,选取金山打字通软件让学生进行练习:第一步先让学生用其中的“吃苹果”、“打地鼠”等游戏进行单个字母的练习,达到一定目标后,再让学生在“青蛙过河”中练习单词的输入,最后让学生两人一组,自由组合,进行“警察抓小偷”竞赛。结合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通过优化教学,学生们便在不知不觉中掌握并熟悉了键盘指法。

2、注重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激发学生兴趣。

教育家斯维特洛夫说过:“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教师富有哲理和情趣的幽默,能深深地感染和吸引学生,使紧张的气氛变得和谐,使沉闷的课堂变得活跃。因此,把幽默诙谐的语言引进信息技术课堂,寓庄于谐,寓理于谐,能使学生好学、乐学

在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基本概念和理论性的教学内容,往往使教师感到棘手,使学生感到抽象,记忆困难。在讲授时,如果教师运用风趣的语言,适当的比喻,就能化繁杂为简洁,化沉闷为轻松,给学生以深刻的印象。如我在讲解软盘的使用时,常用的3.5寸软盘将写保护划片打开时为写保护,而学生则易将保护与未保护两种状态混淆。讲到这一点时,我拿出了一张3.5寸软盘,将写保护划片打开,让盘片上两个孔对准两只眼睛的位置,告诉学生,软盘上有两只“眼睛”,当两只“眼睛”都瞪着时,则处于高度戒备状态,是不可侵犯的,即为“写保护”。当“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时(把划片封上)是放松状态,即为“不保护”。听到这一比喻时,学生们笑声一片,连连点头称是,至此,这一教学难点在幽默的情境中得以突破。

三、教学实施方面:在教学活动中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

1、在教学活动努力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创造意识和实用意识

努力突破其它课程只能单独给学生一些孤单经验、缺乏横向联系、缺乏各学科相互作用、不能给学生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的限制。通过运用多学科综合知识、有目的、有系统地进行“教、学、研、做”合一的方法,在教学活动中使学生的科研意识、创造意识和实用意识得到系统的培养。例如,由教师组织引导,让学生自己运用学到的各种计算机知识,动手制作各学科简单的课件,几个学生组成1个小组,从策划、写脚本、美工、到运用学过的各种软件制作、处理各学科素材、然后整合集成、得出结论或成果,让学生把学过的各学科知识消化揉合,变成一种综合能力。

2、坚持分类原则、因材施教

由于学生个体的信息技术素养的不同,在教学中坚持分类施教,分类辅导。我们根据学生的基础和知识水平、爱好分组,如有的同学喜欢程序设计,有的同学喜欢动画制作、有的同学爱好图象处理、有的同学热衷网页制作,把这些学生分组对待,让他们在完成基础知识后能自主的自学自己感兴趣的知识,不懂的再向教师提问;同时,把各组学生又分成A、B、C三个小组,让基础最好的学生做组长,负责带动和组织本小组的其他同学,这样其他基础差的学生 2 在基础教好的学生的带领下,也成了整个学习的积极参与者。在上机实习时对各小组学生提出不同要求,请A小组学生作C小组学生的小老师,做到人人有长进,个个有提高,同时减轻教师的负担,使分类辅导成为可能。在课程安排中,注意从活动的内容上,从一般学生和优秀学生的培养上,尽力分别对待,对于优秀学生作品及行为,教师作深化指导,以提高其学习层次,对较差的学生,耐心辅导,以保护其学习的积极性。

3、教育理念和教学知识应该先进

由于信息技术发展一日千里,因此对学生进行的计算机操作和计算机应用方面的教育时,应把计算机定位成信息社会必不可少的一个辅助工具,让学生感受到掌握使用这一工具的方法和要领的重要现实意义。要求教师具有超前意识,尽量让学生接触到代表电脑操作系统发展方向的最先进的操作环境,并经常性地向学生介绍一些常用的、流行的、最新的应用软件或小程序,介绍它们的用途和综合运用方法。也可以让个别学生上台介绍他们使用某个软件的心得和同学们共享。通过这些做法,让学生自觉接受、学习、探究计算机知识。

4、不墨守成规,对学生宽严有度

由于计算机多媒体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成为了人们的生活和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充分地利用互联网络这个庞大的资源。充分利用电脑游戏软件。电脑游戏做为绝大多数青少年学生都喜欢的东西,教师不应采取回避的态度,要对不同游戏区别对待,对健康的益智类或策略游戏,允许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后游戏,偶尔也可以网络对战的形式分组比赛,活跃课堂气氛;而对于一些不健康或不适合学生的成人游戏,则明确让学生知道老师的态度:“绝对不行”。这样,学生不但不会反感,反而能听教师的话,和老师走得更近。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小议 篇7

一、运用信息技术有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以教师的主观意识为主, 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地位。教师面授知识技能, 课堂中的教学内容、策略、方法、步骤和学生做的练习都是教师事先安排好的, 学生只能被动地参与这个过程。信息技术可以产生出一种新的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人机交互方式, 而且可以立即反馈。学生在此种交互式的环境中学习, 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兴趣爱好来选择自己想要学习的内容, 可以选择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 也可以选择不同的教学模式 (如个别教学模式或协商讨论模式) 来学习, 这种交互方式对教学过程具有重要意义。教师的地位和作用主要表现在培养学生掌握信息处理工具的方法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上, 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教育方式得以转变。

二、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加大课堂教学容量, 提高课堂效率

提倡课堂教学实效性是从多方面进行判断的, 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能够有效地解决数学课的重点、难点问题并明显增大课堂信息容量, 同时教师也可以灵活调控课堂, 从而提高课堂效率。课堂容量的多少关键是学生的接受能力及教师对知识点的分析是否足够透彻。多媒体教学能调动学生的感观, 因为直观所以加快了学生的理解进程, 等于增强了学生的认知能力, 减短了认知时间, 为课堂的高容量提供了最优化的帮助。回想以往的课堂, 教师因为需要更多的板书知识分析过程, 需要呈现教材重难点, 在相应的知识点配套量上会明显不足, 一堂课下来往往会觉得时间不够, 有许多环节没有完成。针对这些问题, 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技术的存储功能, 根据需要在提前备课过程中对详细知识点进行整理、归纳, 将配套练习准备好。比如, 几何图形题教学中需要较多的画图演示, 教师可以根据图形题特点进行事先处理, 在课堂中就可以清晰、直观地帮助学生理解。此外, 题目的分析或解答过程等可预先存储在电脑当中, 课堂上适时在学生面前再现出来。运用计算机教学, 教师可以提前对教材进行教学过程预设, 解题过程、图形呈现可以根据课堂教学过程进行调控, 当然对某些教学资源利用后可以隐去;对教学重点可以标出提示;可以动画形式演示定义推理过程;可以定格重要画面;可以播放优美的音乐, 丰富教学手段的同时体现数学课堂教学多样性, 拓宽了师生交流的渠道, 提高了课堂效率。

信息技术的优越性还在于可以为学生提供大量不同类型的练习、不同层次的习题, 可以鲜明地反馈学习效果。以往教学效果更多是通过书面练习、口头回答、考试等手段体现, 而计算机可以非常容易地实现对学生课堂练习的及时反馈, 满足学生自我评价和表现, 带动学生极积性, 检验学习效果, 也为教师如何更好地进行知识传授、调整步骤提供了有力反馈。做到了当堂知识当天过关, 解决了传统教学不能解决的问题, 从而保障了学生能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

三、运用信息技术有利于促进师生交流, 完善教学过程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信息交流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起主导作用, 学生占主体地位。计算机教学让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特点和课堂的实际情况, 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比如, 通过计算机可以根据设定的知识体系以不同方式呈现让知识点进行自动演绎, 充分设计问题, 结合有效问题进行师生交流, 使学生对这些对象及其演绎的过程有亲切感。此外, 计算机还可以充分展示某个思维发展过程, 开拓思维空间, 鼓励学生探索, 启发学生发现问题, 讨论研究问题, 解决问题。

四、运用信息技术有利于深化课堂训练, 提高练习的有效性

运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可以加大课堂容量, 加大学生的训练力度, 让学生更容易接受数学新知识。练习是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并发展智力的活动, 利用多媒体可以进行不同形式的练习, 可以是游戏、绘图、选择、拼图、填充等形式, 也可以进行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的训练。多媒体教学解决了传统教学中练习题型单一、枯燥的问题, 使学生厌烦练习的现象得以改变。在练习中, 利用多媒体教学, 可以调动学生的兴趣, 减少疲劳, 焕发精神, 使他们愉快地接受知识。计算机的反馈能再次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使其保持良好的学习心态, 达到了扩展思维, 提高练习效率的目的, 让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课堂上得到发挥, 使学生都能学得好、练得好。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小议 篇8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游戏教学;控制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2-332-01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在当今信息时代,掌握信息技术已经成了现在社会中所必备的技能,因此学校也加强了对学生的信息技术教育。高中信息技术是一门技术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它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信息技术为高中课程注入了新的活力,我们要不断创新,不断改进课程,使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不再是一种形式,而成为一门可以真正提高学生技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课程。因此,我们应该优化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使信息技术课程符合当代学生的学习特点。对此我在本文提出游戏教学,分析了游戏教学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中的作用和有效方式。

一、游戏教学的可行性

传统的信息技术课堂,都是以老师为主导,一般都是老师讲,进行知识灌输,学生接受。这样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较低,自主学习能力得不到提升,知识不能主动、灵活地掌握。所以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穿插游戏环节,可以有效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只有对一件事的兴趣提高了,人的大脑才会乐于思考,从而飞快运转,我们才能在愉快的氛围中高效地掌握知识和技能。如果在教学中加入游戏的环节,并且鼓动全体学生共同参与其中,便会活跃起课堂气氛,使每个学生都能体会到游戏的乐趣和奥秘,进而深入到专业问题的思索中去。

课堂中穿插游戏环节,符合学生们学习新知识的认知规律。高中学生已经有了较强的学习自主性,他们有时渴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实现自我满足感。我们引入的课堂游戏,不仅仅只是一个用来活跃气氛的小游戏,它应该有一定的启发意义。比如,通过游戏,你发现了什么规律;游戏背后藏着什么样的玄机;或者是这个游戏是如何设定的等等。这一系列的问题,同学们都可以通过游戏环节达成更清楚的认知,并且,游戏会带给同学们视觉、听觉感官上的刺激,使同学们对问题印象更加深刻,有利于对问题和知识点的记忆,从而形成更加深远和持久的认识。同学们通过游戏环节,在自己心中存疑,带着这些疑问,老师引领同学们进入专业知识的殿堂,在这一过程中,同学们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望,想要尽快解决自己发现的问题,或者有疑问的地方,所以这个时候学生会更加认真地听老师讲课,能够充分参与到课堂中去,从而达到教与学双赢的效果。

二、游戏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1、选择符合教学目标的游戏

课堂中游戏的设计应该是为课堂教学服务的,应该符合教学目标,有助于引出教学重难点,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学习新的课程知识。有的老师只在乎设计游戏,忽略了设计游戏的最初意义,所以选取的游戏大多和课堂无关。或是枯燥无趣,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或是只为了游戏而游戏,不能为课程服务,这样都不能达成设计游戏最初目的。我们要知道,设计游戏是为了帮助学生学习或者巩固所学知识,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果一味的追求热闹,只是为了让学生在游戏中活跃起来,那样只会造成学生们不知所以然,并且浪费学生的时间,不易于达成教学目标。所以游戏的选择必须与课堂教学内容密切相关。我们在选择一个游戏之前,一定要认真研究教学内容,研究小游戏的特点、玩法等方面,让老师达到运用游戏的效果,这样才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思维能力。

2、注意游戏时间的合理分配

一堂课中,我们设计游戏的时间一般控制在10-20分钟之内,游戏时间过短则还未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游戏时间过长,则会打乱正常的教学计划,并且学生们容易沉溺于游戏过程中,不想转换思想,投入课堂的学习中去。10-20分钟的游戏时间,正好符合大部分同学的学习和认知能力,学习好的同学,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游戏环节,留有一部分自由思考时间来转到问题的思考上;基础较差的同学,需要更多的时间来完成游戏,去理解游戏的内涵。这样就会保证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效地参与到游戏环节中去并且从中获益。

3、游戏过程中老师要有效控制

高中学生虽然有了一定的自控力,但是自制力不强,在游戏过程中很容易兴奋激动。因为游戏具有趣味性,学生们在做完游戏之后不想回归到课堂学习上,往往还沉浸在游戏的世界中不能自拔,他们往往对老师的讲话产生滞后性,不能及时跟着老师的步伐走,这样不利于课程的进行,需要老师有调控课堂的能力。当同学们积极地投入到游戏过程中时,他们是开心的、激动的,当游戏一结束时,有课堂控制能力的老师马上就会让同学们进入角色,从游戏世界中转换到学习世界中去,这就需要通过老师的语言、动作等问题的引领,让同学们的精力全部从游戏中切换到另一个模式之中。

例如,当学习《文件的下载》这一课时,可以让学生们尝试下载安装一款我们众所周知的小游戏:愤怒的小鸟,因为同学们对这个游戏很感兴趣,所以也加强了他们对游戏下载和安装的兴趣。当他们运用所学的知识和老师的提示、点拨完成自己的游戏下载后,他们便会快速地掌握这一技能。兴奋之余,老师必须把学生从游戏的氛围中拉出来,只有这样,才不会因为游戏问题来干扰正常教学计划和教学秩序,才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保质保量地完成我们的教学目标。

信息与信息技术教学反思 篇9

这节课,是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信息技术的第一课,这节课主要内容是学习有关信息和信息技术的知识。同学们对于信息技术课是很感兴趣的,让他们掌握计算机的理论知识和基本的操作技能是很有必要的,因为无论在今后的学习还是生活中都是离不开计算机的,计算机已经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了。

本节课学生是不需要打开计算机的,刚开始同学们还有点失望,但是随着老师给大家展示我们平时生活中的一些信息和信息处理的实例,让学生亲身参与看、听、闻、说、摸等方式获取信息,学生的注意力马上被吸引过来了,课堂气氛也活跃了。让学生看一看老师出示的图片,通过眼睛看,让学生对图片进行描述,启发从中得到了怎样的信息。再让学生举例说一说。让学生用耳朵听一听,老师播放的声音,听听从中获取了怎样的信息,同学们个个竖起了小耳朵,听得特别认真。老师拿一朵花,让学生闻一闻,这是什么?学生都能回答出来是鲜花。最后老师让学生摸一摸身边的物体,看看获得了什么信息?通过学生亲身参与这一系列的活动体验,真切的感受到信息在我们的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也加强了学生对信息及信息技术的了解。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多设置让学生亲自参与体验的环节,让学生对原本比较空洞的知识,能够得到感性的认识,更好地掌握这些知识,为我们的生活学习服务。

本节课的教学,由于要求学生了解的理论知识较多,所以我以学生自学课文的形式、学生回答提问的形式为主,不乏单调。在学生进行桌面背景操作的时候,有发现个别学生利用搜索引擎查找图片是,虽然能够更换背景,但是却很模糊。这一点,我事先没有考虑到,所以只好在学生遇到问题之后,个别给予解决和帮助。其实我现在觉得,还是在学生遇到这样的问题之后,广播教学,呈现学生的问题,将问题抛给学生自己解决。这样既可以让全班同学知道问题所在,也可以加深印象。

信息和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篇10

以乐高机器人为例,指导学生设计制作一个自动光控路灯;以通用机器人为例,指导学生设计制作一个报晓机器人。

[教学难点]

1、了解光电传感器的作用和使用方法;

2、做好机器人的测试和程序的调试。

[教学方法]

讲授法、启发式、课件演示结合实践操作等直观教学法

[教学准备]

1、电教室内利用电脑播放自制的教学课件;

2、课前打开电脑。

[教学过程和具体内容]

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通过自己的双手编写了程序,然后将它“植入”了机器人的大脑,使机器人真正在我们身边动了起来。但机器人的功能仅仅是在我们身边运动吗?答案是否定的,今天我们就要利用机器人来实现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需求。

一、自动光控路灯

利用准备好的乐高机器人器材设计制作一个自动光控路灯。

1、所需器材:光电传感器一个、导线、RCX一个、灯泡一个、组件若干。

2、光电传感器的使用及原理:

乐高光电传感器被封装在两个2x4的积木块中,在传感器的一端,可以看到两个灯,光电传感器工作时,红灯发出光线,照到物体表面,白灯接收反射回来的光线,同时,在RCX上会显示接收到的反射光值。乐高光电传感器的光值以0至100的数的形式返回,光线越亮,数值越大;光线越暗,数值越小。(根据书上P91先完成试一试的内容)

3、自动光控路灯的设计

A、任务分析

白天马路边的路灯关着,天黑了,当光电传感器接收到的光线变暗时,RCX会自动打开路灯;天亮了,光电传感器接收到的光线又变亮时,这时RCX将自动关闭路灯。这样通过自然光的变化便能实现自动光控路灯。

B、具体步骤

a、搭建自动光控路灯(看老师演示);

b、程序的创建(看课件演示或多媒体现场演示制作、程序略);

c、下传程序(RCX是利用红外线发射塔);

d、运行程序,观察结果;

e、进一步修改程序和参数,完善任务。

二、报晓机器人

再以通用机器人为例,设计制作一个报晓机器人。

1、所需器材:利用通用机器人的左右光敏传感器。

2、通用机器人光敏传感器的使用及原理:

通用机器人有16个双向I/O(输入/输出)端口,打开和关闭不同的I/O端口,机器人就会有不同的反应。通用机器人的左、右光敏传感器分别位于车身前端下面的左、右两侧,端口分别是PIN14和PIN15[可理解为14号、15号(输入/输出)端口]。通用机器人的光敏感器只能分辨浅色和深色,其默认值为:

3、制作报晓机器人

A、任务分析

晚上,地面是黑色,(:PIN14)和(:PIN15)的值都为1,这时我们让机器人也安静地睡觉。天亮了,地面是白色,(:PIN14)和(:PIN15)的值都为0,这时我们让机器人为我们唱歌,叫醒我们。

B、具体步骤

a、程序的创建(看课件演示或多媒体现场演示制作、程序略);

b、下传程序(用机器人和计算机的连接方式完成);

c、运行程序,观察结果;

d、进一步修改程序和参数,完善任务。

四、探究活动

上一篇:停课不停学上网课心得感想_停课不停学上网课心得体会下一篇:机关工勤人员考核等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