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小学英语课堂动起来 林兴彬(精选11篇)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经说过:“没有任何兴趣而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
游戏在英语课上的重要性都快比得上水之于鱼了,很难想象四十分钟一堂课,如果没有了游戏,该怎么继续。好的游戏能让一堂平凡的英语课亮起来!游戏的安排应讲究一个“适”字,适时、适式、适度。
一.适时
让学生从思想上尽快进入英语课堂,游戏导入是个相当快揭、有效的方法。我们可以安排Listen and do, listen and point, look and say, flash and say等操作简单,学生在玩游戏的同时,复习了旧知识,情感上也得到了体验,而从这些旧知识的复习中,我们自然过度到新知识的传授,温故知新,以旧带新,一举两得。
二.适式
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对游戏的口味也不同,我们要学会投其所好。低年级的学生喜欢趣味性强点的,像copy不走样,high voice and low voice能引起他们参与的欲望。而高年级的学生则喜欢探索型的游戏,比如bingo,加减运算对抗赛就很受他们的欢迎。
三.适度
在教学中,我们不能只为让学生放松、玩乐才安排游戏,归根结底,游戏是为教学服务的。在游戏以前,我们必须指定相应的规则,没有规则,游戏过程就会很“乱”,有规则才能“活而有序”。当学生的“玩性”到五、六成的时候,我们的游戏就该结束了。因为如果游戏结束太早,学生才刚进入游戏状态,熟悉游戏规则,结束游戏,一来扫兴,二来游戏的“运用语言”的目的也没达到。如果游戏结束得太晚,学生会越来越无聊,下次再玩这类游戏就没有了热情。
一、轻松和谐的课堂环境
课堂环境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场所, 是学生成长的重要微观生态环境, 语言只有在交流的环境下才可以学得更有效、更鲜活。让学生能在实践——反馈——参与——互动——再实践这样的循环过程中取得好的学习效果, 把爱心和责任融入教学和教育, 才能适应新时期的发展, 用自身的和谐去创造和谐的教学, 以达到促使每一个学生和谐发展的目的, 给学生创造轻松和谐的课堂环境, 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只有民主、平等、宽容、合作、和谐的氛围, 才能有助于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达到学生身心合一的最佳效果, 提高学习效率。
二、灵活多变的教学形式
英语教学与歌曲、歌谣相结合, 既能让学生愉悦身心、陶冶情操、激发兴趣, 又能让学生愉快地接受新知识。英语教学与游戏、竞赛等活动相结合, 使学生亲身体验, 参与实验才能调动每一位学生的积极性, 吸引每一位学生的注意力, 让每一位学生都处于主动状态, 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英语教学与肢体语言相结合, 使学生在做中学、玩中学、乐中学, 极大地保持了学生的兴趣, 训练和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使他们乐此不疲。英语教学与表演相结合, 才能突出英语的交际性与实用性, 使所学语言回归生活。在学习新知识之后, 教师利用课本上的素材创设语言环境, 让学生把自己所学的知识, 真正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 能让学生充分地参与课堂, 使课堂学习知识气氛浓厚。
三、教师启发是课堂动起来的前提
英语课堂教学活动主要体现在与学生的连动。做到教师启动, 师生互动, 学生互动。学生的动是以教师的启导为基础的, 教师在讲授新课前, 对学生作适当的引导, 用口头或书面的形式提出学习新课的目标, 包括从认知目标、情感目标、能力目标等。在讲授较难的课之前, 先向学生介绍有关背景知识, 并提出教学要求, 扫清学习新知识的障碍, 为学生的理解打下良好的基础、提供丰富的材料。如:Welcome to the unit讲save china, s tigers先生提几个问题:do you like animals?What's yourfavorite animal?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animals?使学生进入良好的准备状态, 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激发兴趣, 创设出主体互动、情知互动、人人互动的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
四、培养学习英语的兴趣是课堂互动关键
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 学习最好的刺敫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对学习来说, 兴趣将直接影响学习效果。林格伦对兴趣的调查结果证明兴趣占影响学习成功因素的25%, 占影响失败因素的35%。可见兴趣对学生学习成败很重要。所以, 教师要想方设法上好每一节课, 使单调乏味的反复练习变得活泼生动、妙趣横生。在教学过程, 应充分挖掘趣味性, 唤起情感共鸣, 引起学生兴趣, 如教BOOKⅡ形容词和副词最高级时, 我就问一个学生:“Who is the most beautiful student in our class?”这个学生边找边说:“Wang xiao ming is.”这下全班同学哄堂大笑, 因为王小明的外号就是“白马王子”。这一问之后, 学生个个争着举手, 情绪高昂, 这样展开教学活动, 给学生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
当然兴趣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 而要持续不断。教师应做到备学生、备教材, 设计每一节课, 都使其有趣味性。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 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应尽量多扬少抑, 哪怕这个学生仅仅取得一点进步。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激活学生学习动机, 增强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变被动应付为主动探求知识, 使之成为乐之者。
五、课堂提问是课堂“动”起来的关键
课堂提问是师生互动不可缺少的部分。适量而得体的提问可增强互动,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并使兴趣的持久、互动的积极因提问而精彩。提问在互动中能创造和谐, 课堂提问是扬帆起航的帆船的浆。
一、营造学生主动参与的氛围
在课堂上,老师真诚的笑容、信任的眼神、鼓动的话语都会从心灵深处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鼓励性评价对增强学生自信心,提升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和创设和谐课堂气氛尤为重要。因此作为教师一定要讲究容错纠错的艺术,从正面去引导,对学生作出的每一个努力都予以肯定。这样既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提高了他们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又让学生有一种“安全感”,敢于用英语交流信息,敢于处理信息,积极主动参与课堂口语实践活动。
教师要努力创造条件,让学习者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地、有见地学习,并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际,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爱学”、“我善学”,发展自我调控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实现自我超越。让我们给学生一些权利,让他自己去选择;给学生一些机会,让他自己去体验;给学生一点困难,让他自己去解决;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自己找答案;给学生一种条件,让他自己去锻炼;给学生一片空间,让他自己向前走。
古人云:“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学其理。”教师应以这种理念为指导,想方设法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激发并保持他们的学习兴趣,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当然要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还有很多其他的措施,让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共同来探讨,以求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效益。
二、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
英语课堂教学中,利用“角色扮演”模拟教学,让学生身临其境。这是一种将学习和兴趣结合起来,带有一定游戏性质的学习方法。什么也没有比自己亲身体验更能够留下深刻印象的。为了让学生能够有亲临其境的印象,我们可以利用角色扮演模拟教学,培养学生真实运用语言的能力。比如在七年级“Unit 3:let’s celebrate!”的学习中,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学会熟练地使用what和why引导的特殊疑问句,就彼此喜欢的学科进行询问和回答,以及熟悉各学科的英文名称并能用英语简要描述各学科的特点。因此,教师可以在学生熟悉生词以及完成课本的教学和训练环节之后,依托课本的第三部分,让学生两人一组就“What’s your favorite subject?”和“Who’s your favorite teacher?”相互提问,并说明用英语练习讨论喜欢的理由。
三、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习惯
主动是学习英语的保障。从某种角度来说,学习英语就像参加战斗一样,要主动出击才能取得胜利。在英语学习中,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体现在各个方面。例如,在课堂上要积极踊跃地参与师生互动、课堂活动、小组讨论;积极思考并回答或提出问题;通过语言、肢体语言、面部表情等与教师形成交流,以利于教师掌握授课的难度和进度,从而保证教学效果。
“合作学习”是实现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在这种学习活动过程,学生始终保持一种积极的主动的学习状态,小组内成员既有明确分工又有相互间的交流、合作、互助、互动。通过互动、合作完成某一任务来体验语言感情,语言知识规律,表达自我观点,讨论有关话题。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得到交际的机会和动力。在交际中学习,因而得以培养学生的技能以及与他人磋商、交流、协调、合作等交际技能,并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共鸣,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小组合作学习, 变个人竞争为小组竞争, 组内合作、组际竞争, 有利于改善人际关系, 强化学生社交意识, 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
四、克服学生主动参与的障碍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他(她)感觉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大限度的表现和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提高学生英语水平的最大障碍在于:中国学生性格内向,腼腆,爱面子,讲英语时信心不足,怕出错,怕被人笑话。因此作为英语教师应特别要注意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宽松的交际环境,消除他们的紧张心理。这样学生才敢开口讲英语。对一些基础较差或胆小的学生,老师应付出更多的关爱和鼓励,要多鼓励,少批评。要多赞扬学生取得的进步,帮助学生消除心理障碍,使他们不断获得成就感,从而产生进一步学好英语的动力。因此,当学生发音、拼读错误时,或者由于胆小、害羞而不敢开口时,教师要给予充分的谅解和适度的宽容, 不要嫌他们“不聪明”、“耽误时间”,不要怪他们不能如教师所愿,而要善加引导和鼓励,更多地去发现、去欣赏学生的闪光点,欣赏他们的点滴成功,并且让学生学会自我发现、自我欣赏、拥有自信,使他们在自己的尝试中学习,在成功的体验中增加信心, 为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创设良好的氛围和条件。
“倾心让学生动起来, 着力让课堂活起来”这一理念, 符合了某些教育理论以及新课程的理念。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认识起源于活动, 认识是从活动开始的。”美国著名的实用主义哲学家杜威提出“在做中学”的教学理论, 强调尊重个人的能力和性格, 让学生在做中学习知识、培养能力。新课程准标特别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 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使学生在充满教学民主的过程中, 提高主动学习和发展的能力。
现在各地在推行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 都结合本地实际提出了一些新的课堂模式, 这些模式与“倾心让学生动起来, 着力让课堂活起来”的教学理念异曲同工。山东杜郎口中学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只讲10分钟, 学生课堂的活动量不少于35分钟。山东诸城一中遵循素质教育的要求, 在因材施教上大做文章, 力求让每一个学生得到最好的发展。这些做法都打破了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 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因此, 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 要落实新课程改革的有关理念,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通过开展丰富的活动, 让学生来理解和体会知识。那么, 怎样才能有效地开展课堂活动, 真正做到“倾心让学生动起来, 着力让课堂活起来”呢?
1. 根据教学的需要, 充分挖掘教材的特点
课堂开展什么样的活动, 要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和教学的内容来确定。课堂开展活动是为教学服务的。在教学中, 开展各种活动有助于学生理解重点知识, 能帮助学生化解难点。我在听课的过程中发现有的教师对教材中比较抽象的内容费尽心思解释, 但学生却收效甚微。如果组织学生开展一个活动来代替, 难点就很容易被解决。
例如在上牛津高中英语模块四Unit 1的Reading部分时, 可根据这节课的特点, 安排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和演讲比赛。第一个小组讨论话题“作为一名2012年伦敦奥运会的志愿者, 你愿意做些什么?” (As a volunteer, what do you like to do in London Olympics in 2012?) 。第二个小组的话题是“你认为2060年奥运会会是什么模样?” (What do you think the Olympic Games will be like in 2060?) 因为两个小组竞赛, 学生为了自己团队的荣誉, 争先恐后地上台展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有些发言突破了常规, 非常有创新性, 出乎我的意料。比如有的学生说2012年奥运会会办在“方舟”上, 这个想法来源于描述世界末日的电影《2012》;有的学生说2012年奥运会的志愿者都是机器人;有的学生说2060年奥运会会在火星上举行, 因为科学家如今正在研究火星的可居住性;有的学生甚至说2060年奥运会会在我们连云港举办, 有些奥运建筑会建在海上或海底……形形色色、新鲜奇特的答案层出不穷, 引人遐想。
开展活动固然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活跃课堂气氛, 但是如果教学内容简单浅显、通俗易懂, 就没有必要开展活动了。教师课堂开展活动的时间要控制好, 不要拖拖拉拉, 不用的时间要还给学生, 让学生自主探究。有的教师在上课时, 只注重形式, 不顾教学的实际需要和内容, 一味地组织学生开展活动, 课堂气氛确实活跃了, 但是教学效果却得不到保证。
2. 抓住学生的特点, 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学“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选取学生关注的问题, 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 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 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中学生自我意识增强, 情感体验强烈, 情绪内容广泛, 对活动有热情, 知识面、能力进一步增强。因此, 教师进行活动教学时要以学生为中心, 根据学生的特点, 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同时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学生易于接受的活动方式, 精心设计活动程序, 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参与感。
例如牛津初中英语模块二Unit 4 Food的What we eat and how we live一课, 可根据初中学生好奇、热情的特点, 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 向学生提出以下问题, 让他们分组进行讨论:
(1) What do you have for breakfast/lunch/supper?
(2) What is your favourite food/drink/fruit?
(3) Do you often have sweet snacks?
(4) Do you have a healthy diet?
(5) Do you often exercise?
(6) What can we do to keep healthy?
先讨论自己的日常饮食方式和最喜爱的食品, 然后再讨论如何健康饮食, 最后引出运动的重要性, 这样紧扣了初中生的特点和生活实际, 循序渐进, 课堂效果很好。
3. 根据教学目标, 科学地创设情境
活动开展的效果与是否能科学地创设情境是密切相关的。活动的情境是学生进入活动角色的背景和环境, 如果我们能正确、合理地创设情境, 就能让学生真正愉悦地投入活动, 就能正确地将活动向良好的方向发展下去, 实现我们课堂活动应有的目标。根据教学目标创设优良的活动环境, 是一门教学艺术。
我在教牛津高中英语模块四Unit 3 Tomorrow's world的Reading部分时, 结合单元主题, 在课堂开始时设置了这样一个情境:在连云港创建文明城市的过程中, 我们应该做些什么?设想连云港将来的图景, 并在每组的小黑板上画出来。这让学生与听课的教师耳目一新, 大家的注意力都被吸引到关注和思考家乡的未来和建设上来, 学生也能充满兴趣地进入这种情境, 人人参与, 用双手描绘家乡的未来。因此, 学生参与思考和行动, 充分发挥了想象力, 从而能自觉积极地投入学习活动, 也自然地达到了教学的三维目标。
4. 勇于探索, 不落俗套
教师要想使课堂活起来, 使学生动起来, 还要勇于探索、大胆实践。我们常说:教无定法, 教学有法。教师只有勇于探索, 才能找到灵感, 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认识, 也才能不断成长。
一、自学主动——让科学课堂兴趣化
兴趣是探索追求知识的动力,好奇心是儿童的天性,“好奇”就孕育着创造的火花。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愉快积极地去学习,调动自己的内在潜能,不断完善和提高自己。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善于启发、引导、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发现问题的能力。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善于挖掘科学教材内容内在的乐趣,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例如,教学“神奇的磁力”一课时,我首先设计了“听话的回形针”游戏,学生很感兴趣,然后,让学生大胆地猜想和探索,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欲望,这时我便不失时机地说:“同学们有没有发现什么?”使学生带着探究求知的好奇心去观察和实践,让他们自由发表自己的想法并示范。当时,学生的兴趣被调动起来了,学生通过想象和创新,结果想出一个又一个别出心裁的探究方法。这样的教学过程,给学生提供了宽松广阔的空间,他们很主动地进入了自主探求的学习状态。
二、交流互动——让科学课堂探究化
科学活动的本质在于探究。因此,在科学课的每一个教学环节中,都要激发学生浓厚的探究兴趣,使学生的思维得到磨炼,智慧得到启迪。在课堂教学中,探究科学知识最有效的途径之一是交流讨论。交流是师生发表看法、表达观点、相互理解、共同探究、传播知识的主要途径,是一个建构的过程。课堂上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思考和交流的时间。我们的科学课不是缺少讨论交流,而是缺少有思想、有质疑、有反思的讨论。经常在我们的讨论中,学生几乎没有什么有意义或建设性的观点,因为他们的思维缺乏深度。课堂上我们常常是一个问题抛下去马上就要求学生回答,学生没有思考的时间怎能做出精彩的回答?所以我们一定要创造好交流互动的条件,搭建好交流互动的平台。无论是在实验前、实验时还是实验后,教师都应十分关注师生、学生间的交流互动,尤其是探究活动后,要引导学生把动手做和动脑想的过程中的所有感受和感想都说出来,特别是自己独到的见解。通过和同伴的对话和交流、互相质疑和评价,反思自己的探究过程,得出结论。交流和讨论不仅能让教师明白每个学生在想什么。更重要的是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理清了自己的想法,并在倾听的过程中,发现与自己想法不同的地方,进而产生质疑,使他们的思维相互碰撞,加深理解,从而让科学课堂更加富有探究兴趣。
三、展示生动——让科学课堂活动化
优化课堂展示活动,是学生创新能力得以表现和发展的极佳时机,积极开展科学课堂展示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鼓励学生勇于实践。给学生一个实践机会,他会创造出一些奇迹来,知识不是与生俱来的,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产实践中逐渐发现、创造出来的。教学时,教师应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实践机会,通过实践获取知识,这样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教师适当进行启发指导,可以充分发挥学生潜在的创造制作能力,鼓励学生大胆探索、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课堂教学是根据教材规定的内容进行的,不可能考虑到每个学生的差异。所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难免会受到一定的限制,而在课外科学实践活动中,学生则很少受到限制,能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为进一步激励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应组织学生进行小制作、小创造比赛,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四、感悟灵动——让科学课堂“仙气”化
灵动的课堂、精彩的生成源于老师对学生的充分尊重,源于真正的以生为本。“以学生为主体,把课堂交给学生”这样的口号我们没少听过,但很难做到。有老师害怕放开后无法控制局面,无法解答、评价学生的问题和想法,有老师觉得放开了耗时太多,很难完成课时任务;也有老师觉得倒是想放开,想拥有这样热烈的讨论场面,可就是开不了。不知大家有没有这种感觉,很多优秀教师上的示范课,容量少,内容不多,甚至有时还完成不了课时任务,但他们的课却非常精彩。我认为就是他们放得开,不以学生回答错误而急,不以得到一个正确答案而喜。他们能深度挖掘课程资源,有效利用课堂资源,对重点、难点内容进行凸显和放大,放手让学生探讨质疑。例如,我在上“怎样预报天气”一课时,学生自由写出各自的方法,呈现了“看电视”“听广播”“看云”“问大人”等多种方法。这些精彩生成让老师意识到学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个体,他们的潜力无限,同时也让学生体验到思考的价值,感受到学习科学的乐趣。
我们不可能都成为优秀教师,但我们要知道什么是好的,什么是不好的,并且通过自身的学习与反思、借鉴与完善,使自己成为优秀的教师。让我们刻苦修炼,修出德行,炼出个性。让我们一起努力吧,厚积薄发,潜心研修,必有花开时!
参考文献:
如何打造高效课堂呢?这是众多教师经常会思考的问题。我们先回顾一下教改的历程。往昔的数学课堂,教师是当之不愧的统领者和知识的灌输者,学生只是知识的容器。以前评价一节课的好坏看的是教师讲课的技巧和知识的准确性,往往忽略了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参与的程度。如今在新课改思潮的冲击下,许多教师看似已经行动起来,他们“推陈出新”变换招数。但是分析其课堂本质还是或多或少隐藏着教师“主权者”的影子,放得不够适度。还有些教师从一个极端又走向另一个极端,他们一味地“大权”释放,课堂热热闹闹,但效果不佳。“放与不放”“放多放少”都应该有一个基本的尺度,否则就是“纸上谈兵”,不见其效。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动”起来呢?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略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教师要彻底转变以往的教学观念,旧貌换新颜
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之所以“根深蒂固”,是因为应试教育制约着教师不敢“轻举妄动”,生怕自己的教学尝试以失败告终,带来的后果就是教学成绩的下降。正是这样一种教育心理的作祟,使得一部分教师宁愿墨守成规,也不愿大胆创新,从而禁锢了教学改革的步伐。要想彻底根除这种影响进步的消极思想,就需要用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知识作为武器,抵制传统教学观念,放弃一些已经落伍的做法,把课堂的主动权交还学生。为了实现这一突破性的转变,教师必须多读书,学名师,不断给自己充电,让新鲜的血液始终流淌在自己教育的生涯中。只有教师的教学观念变了,学生的学习观念才会随之改变,课堂的氛围也就不同了。
二、精心设计课堂活动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课程是一门抽象性和逻辑性较强的课程。相比而言,数学课显得枯燥无味,富有挑战性。它不像语文课那样容易牢牢抓住感情线来进行教学,也不像科学课那样容易牵动学生的好奇心。所以,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至关重要。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本人认为,教师的身份角色要分清,教师既是课堂的主导者,同时又是一名学习者。因此,在设计每一节课的教学环节时,首先,教师要从学习者的角度考虑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以及教学的突破口,其次,再以一名主导者的身份“导演”好教学的各个环节,尤其是能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不同形式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以便达到较为理想的预期效果。例如,在教学《圆的周长》一课时,为了激发学生能主动探究圆的周长计算公式,我就设计了一个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实验的教学环节,先让学生用学过的测量直径的方法量出圆形物体的直径,再让学生借助“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用测绳法、直尺滚动法等亲自测量圆形物体的周长,然后通过计算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发现圆的周长总是它的直径3倍多一点,最后再顺理成章地引出圆周率的概念,并且根据圆周率的概念推理出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再比如在研究“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什么形状”时,我要求学生自己课前准备一个圆柱形物体并且在侧面包上一层自己设计的商标纸,然后课上小组讨论并设计几种剪开侧面商标纸的做法,再展示汇报各组的圆柱侧面展开图的不同情况,最后用割补法把各种情形归结到一种基本图形——长方形,从而发现了侧面展开后的长方形的长与宽和圆柱的关系。
学生既然喜欢“动”,教师就应该多给学生创造一些探究性的数学活动。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细节都应该指向学生的兴趣点。只有让学生口动、手动、眼动、心动,才是“真动”。
三、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未雨绸缪,不能流于形式
有的教师可能认为,课堂上多一些小组讨论环节,就能体现合作探究的教育思想,这也是让学生动起来的一种途径。但是,一旦这种想法流于形式的话就会陷入淤泥之中,不可自拔。合作学习的确能使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碰撞出智慧的火花,然而用得不得当,就会适得其反。学生不但不会收益,反而深受其害。所以,在选择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方式时要慎行,要根据所学数学知识的特点灵活运用,不能千篇一律。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有,但不宜过多,合作学习要讲究方法和策略,自主学习是合作学习的前提,理清两者的关系就能把握全局。
总之,我们要做智慧型的教书人,虽不能驰骋沙场,也能在三尺讲台上游刃有余;我们要做勤奋型的园丁,虽不能名扬四海,却能净化游客的心境;我们要做事业型的改革者,永远走在教育改革的最前沿,努力塑造新时代需要的接班人。
一、提高导入技能,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
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引人入胜的导入语或导入方式能激活学生的思维,调动其学习热情,使其注意力高度集中,从而尽快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
1.提出问题导入法。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新课开始,笔者根据教学内容,提出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回忆、联想,渗透本课学习目标,研究主题。例如,在讲授《中国河流和湖泊概况》时,让学生谈《中国河流和湖泊分布图》,问:你们在图上看到了什么?有的说:“上面有长江、黄河、洞庭湖……”;有的说:“我国河湖太多了。”接着问“:中国有多少河和湖?著名的有哪些?各分布在什么地方?如何流向?这就是今天学习的内容。”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入新课学习,学生们明确了当堂课要探究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2.设疑法。设疑法是在复习旧知识的基础上,就学过的内容提出问题,学生回答后自然引入新课。如讲《中国的天气和气候》,可这样导入:请同学们先回忆以前所学的知识,说说天气和气候有什么区别。
3.读图导入法。利用挂图、投影片,引导到新课的内容上。例如,在讲授《中国的主要山脉》一课时,先挂好《中国地形图》,然后讲述:“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有许多高大而绵长的山脉。它们像一条条卧伏的巨龙,纵横交错在中华大地上,把祖国江山打扮得雄伟壮丽、多姿多彩。同学们知道我国有哪些著名山脉吗?请在图上找一找。这一问,学生们的兴趣马上被激发起来了。
4.资料导入法。利用事先搜集的与课堂内容有关的资料来引入新课,包括文字资料、图像资料。例如,在讲授《中国的自然资源》一课时,可先向学生展示有关我国自然资源储量的一组数据材料,引入学习。
5.实验导入法。主要是在讲述有关地理概念、地理原理时,利用实验引入新课。例如,在讲授《大气降水》时,教材中安排了海绵吸水的实验,可将这个实验放在开头做,最好让学生自己动手,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6.考察参观法。即在新课开始前,安排学生参观、考察与教材有关的地理事物,然后在新课开始前请学生谈谈考察、参观的体会。例如,讲授《水资源和水能资源》一课时,可先安排学生参观水电站、水库等当地的水利设施。
7.事件导入法。例如,在讲“西亚”一节时,先给学生提出问题:美国出兵伊拉克,除了石油因素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什么?学生很感兴趣,这时,趁机给他们讲述伊拉克所在的西亚地区位于“五海三洲”之地,战略位置十分重要,以此引入新课,教学效果十分明显。
可以说好的新课导入是对新课教学的启动和准备,能起到先声夺人的作用。新课导入的设计应注意要生动有趣,新颖别致,富有启发性。
二、提高地理授课的讲述技能,让学生的情感动起来
口头语言传授知识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一种重要途径。讲述过程包括描述、详述、简述、概述和论述等,对于不同的课需要注重的方面也有所不同。讲述过程要途议结合,条理清楚,有点有面,系统连贯。教师在讲述时要有真情实感,以理服人,使学生如临其境,兴趣盎然。如在讲述“中国地形”中“五岳”时:用“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描述泰山之雄,用“千仞绝壁,自古华山一条道”形容华山之险,这样既加深了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三、要善于利用各种资料、信息和工具,让学生的身体动起来
在教学中引用与教学内容有关的资料,引导学生主动上网查阅相关地理识识,组织学生开展乡土地理活动,可有效拓展和深化地理知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一是借助资料、文学作品,增强地理知识的直观性和生动性,强化思想教育,把难记的、复杂的知识讲浅、讲活,便于理解和记忆。例如,讲地球经纬网时,用“排号”和“座号”来形容纬度和经度,用“坐地日行八万里”表示地球赤道的周长,学生就较容易理解。
二是利用乡土地理知识辅助教学。乡土地理是地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动的直观教材,这是其它学科都不具备的优势,结合本地的地理事物及现象进行教学,一方面帮助学生借助本土地理增强对课本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另一方面学生可以把学习乡土地理时产生的浓厚兴趣,逐渐迁移到整个地理学科,有利于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是充分地用挂图、插图、自制图片、下载图片等直观教具,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消除疲劳和厌倦情绪。特别是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农村学校远程教育的投入。部分学校已建好多媒体教室,多媒体对提高地理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是其它工具无法替代的,它将在以后的地理课中发挥出越来越大的作用。
一、悬念导入, 让心动
悬念是关系故事发展和人物命运的一种紧张的心理活动。悬念导入是教师在导入新课时, 根据教材内容巧设的疑问, 引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 激发求知欲望, 促使学生关注疑问、破解疑问的过程。学生有“疑”才有问、才有究, 才有收获。学生处在“心求通而未得, 口欲言而不能”的心动状态下, 形成认知上的矛盾冲突, 教师要启迪学生积极思考, 唤起小学生的有意注意, 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 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如:在学习《问银河》时, 教师出示银河、天体、宇宙的图片和资料, 给学生介绍:夏秋之际, 晴朗的夜晚, 天空中有一条白茫茫发着银光的带子, 就像天上的一条长河, 那就是银河。孩子们急切地想知道银河是什么样的, 宇宙到底有多大呀。教师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新知, 向银河提出问题。学生们争先恐后地提问, “银河呀, 你岸边有高大的杨树么?岸边上有没有弯曲的小路啊?水中有小鱼么?荷叶上蹲着小青蛙了么?”同学们兴趣盎然。教师趁势导入:“想知道答案吗?下面就让我们走进文章看看吧!”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读课文。巧妙地布置了学习任务, 创设出了探求新知的情境。引导学生学中思, 思中悟, 为新知识技能的发展作了良好的铺垫, 给课堂教学增添了一缕阳光。
二、情境表演, 让手动
小学语文教学的关键是能在动态的教学过程中善于抓住时机, 巧妙点拨, 使语文源于生活, 又高于生活。小学生的思维特点主要是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 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学生的生活经验。情境运用于课堂, 可以为学生的“学”更好地服务, 能够帮助学生理解、体验文本的内容。以学生为中心, 给学生自主表演的权力, 充分发挥想象力, 调动学生表演的积极性, 让学生们动手制作道具, 丰富想象力。如:在教学《乌鸦喝水》一课时, 教师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 让学生动手把课文改编成课本剧来进行表演, 自己找道具, 加上自己的创意, 可以小组合作。小组里有的学生做乌鸦的头饰, 有的改编课本, 有的找瓶子和石子, 学生们忙得不亦乐乎。表演开始啦, 一个男同学戴着乌鸦头饰, 嘴里衔着一根空心的稻草杆儿, 一个饮料瓶里装上了石子和水, 他很认真地把稻草杆儿插入瓶子里, 美美地吸了一口, 表情幽默地说:“太美啦, 凉快极了!”富有创意的表演激起台下同学的创造欲望。一些没有轮到表演的小演员还在台下非常努力地背台词, 调整、改进自己的表情动作。有的学生还找来方便袋, 把瓶子里的水倒入袋子中, 一下子就喝到了水;有的学生也不示弱, 斜放着瓶子, 也喝到了水……整个表演环节, 洋溢着学生们自主探究的学习热情, 课堂上充满活力, 精彩纷呈。强化了语文实践活动, 实现了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率, 使语文课堂生机勃勃, 充满活力。
三、朗读品味, 让口动
朗读是一门艺术, 有感情的朗读不仅能带给人美的享受, 还能让人体会到文章的情感。朗读是学好语文的基础, 朗读是一种眼、耳、口、脑同时并用的思维和语言的综合活动。课堂上, 教师要让学生有读的兴趣, 读的欲望, 只有兴趣浓厚, 才能积极主动地去读, 确保其朗读的效果。朗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是学生、教师、文本、情感之间的一种对话方式。人常说:“三分诗, 七分读”, 好文章是读出来的。如: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的第四自然段时, 本段构段方式:总———分———总,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四种不同形态的鱼, 体味西沙群岛鱼的美丽与可爱, 感受鱼的种类多、数量多。在优美的古筝乐曲伴奏下, 学生尽兴品读, 摇头晃脑、如醉如痴, 给人留下了无限的遐想。学生体会到文章的语言美、情感美、意境美, 更唤起学生美的共鸣, 领略到自然美, 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 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真正让课本的“静态”语文变成生活的“动态”语文, 努力达到“意文兼顾”, 做到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一、互动式课堂的特点
所谓互动式课堂,即是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互相交流,彼此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互相提问作答,共同完成自学、教学、互学的过程。它绝不是教师的单打独斗,从头至尾的满堂灌,而是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最直接的现实体现。
二、浅谈让英语课堂动起来的方法:
1、引导学生在课前彼此互动
必须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预习,顾名思义,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在自我意识的指导下,对新的学习任务采取积极并有效的措施去完成的过程。为达成这一目的,需要学习者不但规划好预习步骤,更重要也是更关键的因素是依据这一规划从各方面汲取素材,在“温故”和“知新”之间建立联系从而促成;显然,预习体现了学习者对旧知的累积和梳理,更要求学生注重对新知的吸收与集成,这里显然蕴含了一种创新的理念。传统的预习策略是让学生独自行事,分析和研究将要学习的新内容,而这里我们强调的是学生间的互动,包括学生间的互问、互答、互测、互评。这种模式既符合英语学习特点,也可以培养学生间互帮、互促的积极行为。
2、引导学生在课堂上互动
课堂上的互动,包括学生间和师生间两个方面。教师要充分发挥其主导地位,将师生间的互动演绎标准,做好示范,然后以点带面,将教学知识点逐渐扩展到学生间,加大、加深、加强课文内容的普及和强化。例如,笔者在讲授牛津版高中教材时,先将课文的关键词汇整理成对话模式,然后板书在黑板上。如下所示:
Teacher: In daily life, what color do you like best? And why?
Student: I prefer red to the other colors because red represents wisdom and energy.
然后继续引导学生就此话题进行讨论。教师的引导主要体现在教学实践中。一位负责任的英语教师时刻牢记把促进互动式交流的理念渗透到备课的每一环节并力求完美地运用于课堂教学。再譬如:笔者在讲授牛津版教材中的Reading版块时,传统教学模式是使用录音机然后让学生跟读,接着进行词汇讲解,然后是学案释义,最后是共同回答课后问题;不少教师还在教材的内容特征上大做文章,浪费了很多精力。课堂失去了创新教学,学习氛围容易枯燥乏味,就如寄宿餐厅中一日三餐,偶尔气味飘进教室,即使是饥肠辘辘也让人闻之心发郁闷。我们为什么不在课前和学生一起做好预习,然后让不同的学生表达不同的观点,进行别具一格的交流展示呢?在课堂上用英文表述互动,相信这种课堂模式会产生模仿效应,使学生在课堂生生、师生互动中尝试去把自身特点与课本的固定场景相结合,如此以来,教师的主导作用最终影响到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并逐渐让他们培养了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
3、以兴趣激发为最终目的
笔者在课堂的互动式教学中,总是坚持一个最基本但也是最重要的原则:服从学生的语言兴趣需求。实际上,这一教学原则也淋漓尽致地体现在牛津版教材中的每一个教学环节。每一个单元的开篇都是对本单元的简介,其中极为自然而浅显地用交际模式导出本单元的语法知识;然后,阅读课侧重生活场景的设置,力求让学生走进生活,让语言回归现实。基于上述条件,笔者认为,英语教学必须强化于实践,锤炼于交际。我们不妨可以为学生设置“语言伙伴”,以此为单位进行每天一刻钟的英语交流,每周一次的手机英语通话,每月一次的英语日记通信等,都是行之有效的兴趣激发策略。
三、课后加强互动式作业布置,延伸课堂互动式练习
中学高中阶段的语言学习是侧重于掌握最基本的语言点,故而不可由于强调了课堂交际而忽略了基本知识面的掌握。说到底,无论是互动式教学方法的创新,还是课堂对语言点操练方法的创新,其出发点都是如何更好、更高效地掌握基础知识点,进而运用于生活。就基础而言,教师要努力养成学生养成规范朗读、规范写作的习惯,让他们在培养兴趣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独到的学习策略。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引导、鼓励学生,对产生良好效果的方法、过程进行总结,帮助学生打牢基础,为创新式互动活动准备充足素材。
最后,作为英语教师,我们要帮助学生深刻领会到语言的互动过程并非简单地局限于课堂或是学校;同一个语言知识点反复运用于不同语言场景,这更是一种创新的互动式交际模式。相信只要我们在日常教学中作一个有心人、细心人,就一定能够发掘更多、更有效的互动教学规律,从而在更广泛层面上培养出优秀的外语人才。
一、坚持“以人为本”, 立足学生“可动”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提出, 学习活动不能局限在对数学概念、数学结论的识记、模仿与接受, 自主探究、独立思考、阅读自学、交流合作等也是数学学习的有效方式, 应关注学生的课堂参与性, 加强学生互动。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鼓励学生主动、积极地参加课堂活动, 这包括学生思维及行为的参与。若课堂上缺乏学生的参与, 那么课堂效率则难以提高。因而, 教师应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原则, 使学生动起来。而这一关键则取决于老师。在教学中, 不少教师往往以为只要将教学内容说清楚就好。然而实际上, 讲授只是最简单的教学方法, 由某一角度来看, 传统的“满堂讲”折射出教师的不自信, 不敢放手让同学们思考、创造。在新课标下, 要求教师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我表现的机会, 让学生“动”起来。因此, 教师应以学生为本, 关注学生, 在教学设计中不但要考虑怎样讲, 更要设计怎样学。例如, 在教学“空间几何体”时, 教师可设计一些学生活动: 取一摞书堆放于课桌上, 组成一长方体, 再变化一下形状, 对比形状改变前后这摞书的体积;或者让学生动手将不同图形进行平移得到新的图形, 然后比较它们的体积。这样, 为学生创造了“动”的机会, 使其可动、可想。
二、巧设探究问题, 引导学生“会动”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 学生“动”并不是随意的、盲目的, 而是有序的、有目的的。这些就需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教学中, 教师引导学生“动”起来的有效的、基本的途径就是创设问题, 有了思考与讨论为载体, 学生就有了学习的方向, 从而“动”起来。此处的 “问题”是广义上的可以形成思考价值的问题, 不并不是狭义“数学问题”。同时, 教师在设置问题时, 应把握学生学情, 符合他们的认知, 从而让每位学生都可以“动”起来。
例如, 教学“直线的两点式方程”这一内容时, 引导学生利用点斜式来解答问题:①已知直线l经过两点P1 (3, 5) , P2 (1, 2) , 求出直线l的方程。②已知两点P1 (x1, x2) , P2 (x2, y2) 且 (x1≠x2, y1≠y2) , 求出过此两点的直线方程。这样由浅入深, 从特殊至一般的学习规律, 让学生基于已学知识来得到新结论, 不但让学生温故知新, 还提高学生的学习信心。接着教师再提出问题:若点P1 (x1, x2) , P2 (x2, y2) , 其中y1=y2或x1=x2, 求此时两点的直线方程。这样, 可以让学生学会画图, 学会观察、分析、比较, 让学生真正“动”起来。
三、注重鼓励、肯定, 唤起学生“想动”
在课堂教学中, 不少教师会面对这样的现象, 学生课堂发言积极性不高。这除了学生自身的心理原因之外, 很大程度上与教师有关。进入高中后, 课容量愈来愈大, 不少老师把教学目标放在教学任务完成上, 课堂教学也只是忙着讲授, 甚至当学生举手发言时, 老师却是视而不见, 于是学生表现自我的主动性、积极性也就逐渐降低。对同一班级, 不同教师上课会有不同的效果, 有的是学生热情高涨, 有的则是学生沉闷无语。显而易见, 这与老师的调动密不可分。因此, 在教学中, 教师对学生的积极发言应予以鼓励、表扬。当学生自我展示后, 老师应及时点评, 对其独特看法, 正确意见, 应给予肯定、鼓励, 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让学生愿意“动”起来。在学习过程中, 信心是成功的前提。只要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那么可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因而在教学过程中, 哪怕是学生微不足道的看法, 教师也应予以肯定, 使其相信自己的能力, 使其愿意学习, 主动参与教学。同时, 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 对其加以激励与强化, 让学生从中发现自己的创造才能, 从而激发与保持学习兴趣。可见, 在教学中, 教师应尊重每一位学生, 并保护他们的独创精神, 以激发学生的潜能, 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四、注意课前预设, 避免学生“乱动”
关键词:初中英语;互动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20-0040-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20.021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互动式教学已经成为大势所趋。英语是一门以语言为主的学科,更需要建立互动教学模式。过去的课堂教学主要是以讲解生硬的词汇和语法知识为主,学生参与度不高,兴趣自然不浓,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下。为此,本文介绍了互动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目的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
一、加强师生互动,提高互动效率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是课堂互动教学的核心,同时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纽带。师生互动强调的是学生的活动也要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一部分,转变了教师角色,将教师从过去的教学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变单向的“培养”活动为双向的“自主创造活动”。在师生互动过程中,英语教师一定要当好导演,同时也要充当“管理者”“咨询者”“顾问”以及“参与者”等角色,要主动成为学生学习道路上的促进者。教师要树立“我们和学生”共同成长的意识,走进课堂,结合学生在课堂上的真实表现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调节,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教学方法,为学生学习创造良好的语言教学环境。
二、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为他们提供自我展现的舞台
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教学是经常被采用的模式,学生通过师生互动、自主活动既能巩固新的知识点,又能对掌握不够的地方及时进行自纠,也有利于提高口语表达能力。例如,在教学完7A Unit1的Reading之后,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上讲台用英语作简短的自我介绍或者互相介绍,让台下的学生仔细听,找出错误并加以纠正,这样能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再如,在分析“there be”句型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班级中的文具、桌椅、地图、门窗等一人说一句,尽快表达。这样既利于学习,又能巩固新词汇和句型,还能很好地锻炼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给了他们展示“自我表现”的机会,有助于将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使英语学习更生动、活泼、有趣。
三、引导情境操练,实现有效互动
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英语教师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但是,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长期使用语法翻译法进行授课,把英语学习的重点放在语法练习、词汇记忆等上面,导致语言学习变得十分枯燥、乏味。为此,要想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互动,创新教学方法是很有必要的,教师要主动引导学生在情境操练中使用所学的句型,在情境中锻炼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在情境互动中提升英语交际能力。例如,在探讨“Shopping”这一单元内容时,可以先用简笔画在黑板上画出“The Shopping Centre”图,借助一些图片、实物或者模型等把教室布置成微型的商店,把各种商品贴上价签,为学生学习知识创设出良好的交际环境,让学生在设置的场境中选购商品、挑选颜色和尺码、问价钱交款等,为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再如,在分析“What is the time”句型时,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用硬纸盒做可拨动的表盘,倡导生生之间展开互动交流,让他们学会用英语表达时间。为了让学生更有效地理解“to”和“past”的用法,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画一个简易钟表并标出“to”和“past”的使用范围,这样,学生也能够一目了然,而且将抽象的知识更具体化,便于学生理解,提高了他們对知识的记忆效率。
四、完善练习评定环节,实现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评价
传统的英语教学课堂,检测环节往往是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率不高。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行,英语教学的理论性和实践性都相应有了更高的要求,英语课堂教学中,评价教学也是开展互动教学中的一个比较重要的环节。教师及时肯定学生的表现是对学生进行鼓励、提高学生积极性的最好手段之一。此外,在互动教学的最后阶段,教师也可以设计一些有效的课内练习,这对巩固学生的学习非常有必要,对检测教学效果也是具有参考价值的。在练习题的设计上,教师需要结合具体情况分层次设计不同的习题,满足各个层次学生的测试需求。再者,在教学评价的方式上,除了教师的评价外,也可以根据需要鼓励学生之间展开互评、互议、互批、互改等,加强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此外,在评价环节上,教师也要鼓励学生积极思维,大胆创新。创新能力也是学生必须具备的一种学习能力,英语教师要及时挖掘每一位学生身上的思维亮点,多鼓励学生不断进行创新,让每一位学生的思维创新都能得到有效启发,让学生注重理解知识,培养学生主动、乐观的学习思维,为提高学生的整体创造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总之,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为英语课堂教学指明了前进的方向,英语教师在教学中采取互动式教学是非常必要的。互动式教学主要是通过优化“教学互动”的方式,强化师生、生生之间的交互影响,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互动中既能培养学生的个性,又能提高学生各的综合素质。所以,开展英语课堂互动式教学是时代发展的大势所趋,也是发展英语教学的必经之路。
参考文献:
[1] 朱兰芳.互动教学在初中英语教学实践中的运用[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11(3).
[2] 姜琴.如何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提问的有效性[J].中学英语园地:教学指导,2012(13).
【如何让小学英语课堂动起来 林兴彬】推荐阅读:
如何让小学音乐课堂活起来议论文11-09
如何让硬笔书法课堂活起来10-29
小学五年级(下)《让色彩动起来》教学反思10-07
如何让孩子在美术课堂中快乐起来12-04
如何让小学生学好语文06-12
如何让小学生轻松作文07-25
让小学拼音教学活起来10-25
如何让小学生自我管理好班级12-25
如何打造小学快乐课堂07-10
如何让小学生对音乐课感兴趣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