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控制程序实验室(精选8篇)
实验室风险评估与风险控制程序
一、检验职业感染的现状
经血、呼吸道、粘膜传播疾病直接危害着检验工作者身体健康。我国是HBV感染的高发区,约有1.3亿人携带HBV,HBV表面抗原(HBsAg)的携带率为8%-20%;自90年代以来HCV感染也呈上升趋势,其感染率为3%。目前艾滋病感染在我国的流行已进入增长期。在无偿献血人群中检出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梅毒、艾滋病等病毒感染占有一定的比例。经调查显示,针头和玻璃碎片是主要锐器致伤因子,经常接触针头者发生锐器伤的危险是不经常接触者的23倍。多种传染病是通过血液传染的,而血液检验中的职业暴露大多数来自实验室工作人员在实验操作和标本采集过程中,意外被带病原体的血液污染破损的皮肤或被病原体感染的针头、血常规采血针、采血玻璃管、吸头等锐器刺破皮肤,呼吸道吸入气溶胶也是传播方式之一。因此,检验人员面临着严峻的职业暴露危险。
1.传播途径
检验人员感染疾病的一般传染途径有:
(1)皮肤破损:带有HIV、HBV、HCV、梅毒等病原体的血液,长时间接触小伤口、溃疡、擦伤等破损皮肤,将会造成机体的感染。
(2)穿刺:由于针头、刀片等对皮肤的意外损伤,使带有病毒的全血、血清或血浆进入皮下或循环系统,造成感染。这种针头意外损伤是职业性HBV和HIV感染最重要的原因。带有HIV的针头意外穿刺皮肤后,HIV感染的可能性在0--0.9%之间,平均为0.4%。而对于HBV,这个可能性在6%-30%之间,平均为18%。有学者进行了相应的统计推算,每1000个艾滋病病人,每年会产生1例由于针头意外造成的职业性HIV感染;而每1000个乙肝患者,每年会产生45例类似职业性HBV感染。由于HBV在人群中的感染率比HIV高得多,在一定人群中,每年产生的因针头意外造成的职业性HBV感染比HIV多得多。
(3)粘膜:由于试管未封闭、离心意外等造成的血液飞溅,带有病原体的血液与口腔、鼻腔黏膜或眼结膜等接触,可以造成感染。还有被HIV、HBV、HCV、梅毒等病原体污染的电话、仪器、工作台面等接触,也可以造成感染。
(4)吸入含病原体的气溶胶引起感染:在采血窗口或发放化验单时,直接与病人面对面接触交谈,易感染呼吸道疾病。此外,能引起气溶胶的操作或事故有离心、溢出或溅洒、混合、混旋、研磨、超声以及开瓶时两个界面的分离等。
2.危害因素
(1)血源性危害:调查研究发现,检验人员被针刺伤占第2位。最常见危害较大的职业传染病有以下3种:
1)乙型肝炎:
HBV是检验人员面临传播危险性最大的血源性疾病,HBV在血液中的浓度可以高达108-109拷贝/ml,检验人员感染率较高。HBV主要传播途径是经血液的传播,病毒携带者血液中HBV的浓度很高,针刺伤时,只需0.004ml,带有HBV的血液足以使受伤者感染HBV。
2)丙型肝炎:丙肝病毒(HCV)在血液中的浓度在102-103/ml左右,主要经血液传播,因此通过注射、针刺、含HCV血液污染的伤口和其他密切接触传播。丙型肝炎大多数患者的症状不明显,往往不容易被发现,可表现为流感样症状,有时会造成比HBV更严重的后果。
3)艾滋病(AIDS):近年来我国AIDS的流行对检验人员造成了日益严峻的职业性感染威胁。HIV在血液中的浓度通常在100-104拷贝/ml,被HIV污染的锐器刺伤而感染的比率为0.3%。美国疾病控制中心最新资料显示,截止到2000年底美国医护人员中已有57人被确诊感染了HIV,其中实验室技术人员19人。
(2)呼吸道、接触及节肢动物叮咬危害因素
病原微生物感染: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特别是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内操作的任何疏忽、失误都可能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常见感染:结核分枝杆菌、肠道致病菌等。
3.防护措施
(1)增强检验工作人员的防护意识及防护行为: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危害,检验工作人员应主动地从多方面了解关于HBV、HCV、HIV等相关的知识,了解各种病毒的传播方式,使自己知道采取什么样的防护措施。医院和检验科应高度重视,定期加强教育,让检验工作人员都意识到自我防护的重要性,自觉地养成良好的习惯。
(2)规范操作程序:各类医疗废物、垃圾必须分类放置,及时消毒后,再由卫生清洁人员取走。特别注意对损伤性医疗废物的及时处理。严格防止感染或致病因子外泄而污染环境。要严格规章制度,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检验科应制定一套有关卫生防护的规章制度,人人都应自觉遵守。如在实验室内禁止吸烟、吃东西、接听手机;在免疫学检验室和细菌室工作,要戴口罩和手套。防止各种液体飞溅,必需避免手或皮肤直接接触,若有意外污染应及时消毒、冲洗并擦干飞溅出的液体。在离心机停止转动前时,不要打开顶盖,以减少气溶胶的产生。更不要用手去使离心机减速,避免机械损伤的发生。
(3)避免锐器损伤,熟练掌握锐利器械的使用:感染性的各种针管、吸管、吸头、试管、玻片等用后及时放在专用容器内;用过的针头不要套回针帽,避免刺伤。锐器损伤后立即挤出伤口处的血液,用肥皂水和流水清洗伤口,2%碘伏消毒后纱布包扎,可套橡皮指套
(或橡皮手套),下班前洗手再重新消毒包扎,并准确记录上报,确认损伤器械是否来自有传染性疾病的患者,以使受伤者及时得到监测和治疗。
(4)重视手部清洁:院内感染病原体传播最主要媒介是污染的手。戴医用乳胶手套可以为医务人员提供很好的保护。乳胶手套尽管不能避免针头造成的机械损伤,但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皮肤与血液的接触。而且,当针头造成意外损伤后,乳胶手套还可以起到一种阻挡、封闭作用,减少进入伤口的血量,从而降低感染。正确的洗手方法可使手表面的暂居菌减少1000倍,用普通肥皂和清水擦揉15s以上,可清除暂居菌或降低其在皮肤上的密度,搓洗15s,手表面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可下降77%,洗2分钟可降低85%;对铜绿假单胞菌效果更好,搓洗12s便可去除92%,洗2分钟可去除97.8%。
(5)职业暴露的局部处理:工作中职业暴露后现场急救处理非常重要,若黏膜暴露应用生理盐水或清水反复冲洗干净;皮肤意外接触到血液等污染物,应立即以肥皂和清水冲洗;若被血液污染的针头或仪器等锐器刺伤,对伤口进行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用肥皂和流水清洗伤口,用70%酒精、0.2%-0.5%过氧乙酸、0.5%碘伏等浸泡或涂抹消毒,并包扎伤口、带手套等,发生意外伤害暴露后要立即进行伤口局部处理,并立即报告预防保健部门,受伤者及患者进行HBV、HCV、HIV和梅毒等检测。依据检测结果尽快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减少职业感染率的发生。
二、实验室风险评估目的风险评估的目的就是确定实验室防护等级,建立生物安全防护机制,配备适当的防护用品,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评估的范围是科室所有涉及到的病原微生物,以及对化学、物理、辐射、电气、水灾、火灾、自然灾害和噪音等进行风险评估。科室管理机构要统筹安排。
评估的结论要十分明确,包括危险程度极低的微生物。
可以根据实验室工作特点、仪器使用,打包评估。
危害性评估始于实验室设计建造之前,实施于实验活动之中,在使用之后还需进行定期的阶段性再评估。
当发生实验室意外,或新发传染病,或严重疫情时,应特别注意要安排此项工作。
紧急、意外事故应对方案提供以下操作规范:
1.防备火灾、洪水、地震和爆炸等自然灾害
2.意外暴露的处理和污染清除
3.意外事故发生时的继续操作、人员紧急撤离
4.人员暴露和受伤的紧急医疗处理,如医疗监护、临床处理和流行病学调查。
三、风险评估内容
(一)生物因子危害评估
生物因子(biological
agents)概念:可能引起感染、过敏或中毒的所有微小生物体,包括基因修饰的、细胞培养的和寄生于人体的。
(1)危害评估内容包括生物因子已知或未知的特性,如生物因子的种类、来源、传染性、传播途径、易感性、潜伏期、剂量-效应关系、致病性、变异性、在环境中的稳定性、与其他生物和环境的交互作用、流行病学资料、预防和治疗方案等。
(2)制定评估报告:各种因素的风险发生概率程度、针对这些风险采取的预防措施以及风险发生后的补救方法。
依据2006年1月1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颁布的《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对医院检验科可能接触的病原体进行评估。
表1.细菌、放线菌、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病毒分类名录
举例:
1、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物危害评估报告
(一)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传播与致病
金黄色葡萄球菌在自然界中无处不在,在空气、水、灰尘及人和动物的排泄物中都可找到。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流行病学一般有如下特点:季节分布,多见于春夏季;中毒食品种类多,如奶、肉、蛋、鱼及其制品。此外,剩饭、油煎蛋、糯米糕及凉粉等引起的中毒事件也有报道;上呼吸道感染患者鼻腔带菌率83%,所以人畜化脓性感染部位常成为污染源。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人类化脓感染中最常见的病原菌,可引起局部化脓感染,也可引起菌血症、肺炎、伪膜性肠炎、心包炎、骨髓炎等,甚至败血症、脓毒症等全身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致病力强弱主要取决于其产生的毒素和侵袭性酶此外,金黄色葡萄球菌还产生溶表皮素、明胶酶、蛋白酶、脂肪酶、肽酶等。
(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物学特性
典型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为球型,直径0.8μm左右,显微镜下呈单个、成双以及排列成葡萄串状。无芽胞、鞭毛,大多数无荚膜,革兰氏染色阳性衰老、死亡和被白细胞吞噬后的菌体革兰染色呈阴性。菌营养要求不高,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良好,需氧或兼性厌氧,最
适生长温度35~37℃、最适pH7.4~7.6。
金黄色葡萄球菌有高度的耐盐性,可在10-15%NaCl肉汤中生长。可分解葡萄糖、麦芽糖、乳糖、蔗糖,产酸不产气。甲基红反应阳性,VP反应弱阳性。许多菌株可分解精氨酸,水解尿素,还原硝酸盐,液化明胶。
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较强的抵抗力,对磺胺类药物敏感性低,但对青霉素、红霉素等高度敏感。
(三)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测与诊断
1.标本采集采自不同感染部位的各种标本,包括血液、脑脊液、穿刺液;痰液、脓液、创伤分泌物、尿液、粪便和呕吐物等。
2.直接涂片镜检直接涂片检查在正常情况下呈无菌状态的体液标本如血液、脑脊液、穿刺液等,若有检出革兰氏阳性,显微镜下呈葡萄状排列、无芽胞、荚膜,直径0.5-1μm的球菌。即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3.分离培养可以选用普通营养琼脂平板、血平板和高盐甘露醇平板,血平板用葡萄糖肉汤增菌培养基。该菌在普通肉汤中呈均匀迅速混浊生长;若接种于琼脂平板上35℃过夜后可形成直径约2~3mm的厚菌落、湿润有光泽、呈金黄色不透明圆形凸起。若接种于血平板,菌落周围可形成明显的透明的β—溶血环。在高甘露醇平板上金黄色葡萄球菌生成淡橙黄色菌落,以此可与其他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相鉴别。
4.鉴别实验
(1)血浆凝固酶试验:血浆凝固酶分为结合型和游离型。前者结合在细菌的细胞壁上,能直接作用于血浆中的纤维蛋白原,使之转化为纤维蛋白,环绕菌体而形成凝块。而游离型血浆凝固酶则在产生后被分泌到菌体外,不能直接作用于纤维蛋白原,但可以激活血浆凝血酶原,使之转化成凝血酶,后者再作用于纤维蛋白原使其转化为纤维蛋白。具体的测量方法也因此分为玻片法和试管法两种。
(2)耐热核酸酶试验:将24小时肉汤培养物沸水浴处理15min,用接种环划线刺种于甲苯胺兰-DNA平板,35℃培养24小时,在刺种线周围出现淡粉色者为阳性。本试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阳性。
(3)甘露醇发酵实验金黄色葡萄球菌可发酵甘露醇。
(4)Staphaurex
胶乳凝集实验是鉴定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一种快速、简便的商品化直接凝集试验。
5.生化鉴定如上述,注意与其他凝固酶阳性的葡萄球菌的鉴别要点:PYR(吡咯烷酮-β-萘基酰胺)试验阴性;VP试验阳性;鸟氨酸脱羧酶试验阴性。
6.免疫学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对流免疫电泳方法可检测金葡菌的磷壁酸抗体。
7.分子生物学方法包括PFGE脉冲场凝胶电泳以及酶切图谱分析等。
(四)金黄色葡萄球菌的防治及生物安全防护
1.细菌的防治
(1)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控制主要包括:
1)防止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食品,防止带菌人群对各种食物的污染。
2)防止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的生成。
3)无菌措施(如检查病人前后彻底洗手和消毒合用的器械)至关重要。无症状的鼻腔带菌者,除非所带菌株十分危险或被怀疑为暴发流行的传染源,一般不必隔离。
治疗包括脓肿引流,抗生素(重症病人需肠外给药)和全身支持疗法。培养标本应在开始治疗前或更换抗生素之前获取。抗生素的选择和剂量取决于感染的部位,疾病的严重程度和细菌对药物的敏感性。
医院获得的葡萄球菌和大多数社区获得的菌株,通常对青霉素G,氨苄青霉素和抗假单胞菌青霉素有耐药性。大多数菌株对耐青霉素酶青霉素、头孢菌素、亚胺培南类、庆大霉素、万古霉素、替考拉宁、林可霉素和氯林可霉素敏感。
目前耐甲氧苯青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菌株日益增多。MRSA菌株通常对耐β-内酰胺酶青霉素,头孢菌素和卡巴培南类有耐药性。这些细菌对氨基糖苷类和大环内酯类(红霉素,克拉霉素,阿齐霉素,林可霉素和氯林可霉素)的耐药性也很普遍。
虽然亚胺培南-西拉司丁或喹诺酮类对某些MRSA感染是有效的,但静脉注射万古霉素为首选。肾功能正常成人的通用剂量是每6小时静脉注射500mg或每12小时静滴注1000mg,至少在1小时内滴完。肾功能受损时,剂量应根据血清中药物的浓度加以调整,疗程视感染部位及病人的反应而定,但一般为2~4周。某些严重的或有并发症的感染,可能需要静脉给药治疗6~8周,然后再口服治疗1个月或更长时间。
可用于替代万古霉素治疗MRSA感染的药物有:TMP-SMZ,成人剂量为TMP10~15mg
/(kg.d)加SMZ50~75mg/(kg.d),分剂口服或肠外给药,每次间隔8小时或12小时,连续2~4周;利福平(600mg/d)口服或肠外给药;肠外给亚胺培南-西拉司丁(500mg每6小时1次)或美罗匹宁(0.5~1.0g每8小时1次。但利福平不要单独应用,因为细菌很易产生抗药性。在治疗异物相关性MRSA感染或浆膜腔MRSA感染时,利福平和氨基糖苷类是有用的辅助药物。邻氯青霉素,双氯青霉素,TMP-SMZ,环丙沙星及局部用莫匹罗星(mupirocin)可用于治疗MRSA
带菌状态,但MRSA对这些药物可产生抗药性。抗万古霉素的肠球菌(VRE)菌株的流行日益增加,这种菌株在实验室中可将引起抗万古霉素的基因转为凝固酶阳性的金黄色葡萄球菌
菌株,而在感染的病人中则转变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分离株。可是这些葡萄球菌很容易对治疗这类感染的其他药物产生抗药性。杆菌肽,若有的话,可试用于治疗抗万古霉素的葡萄球菌感染。对这些病人应严格隔离,以防他们的细菌传播。
2.细菌的生物安全防护
根据《病原微生物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中的有关规定,人间传播的微生物名录(待颁布)金黄色葡萄球菌属于三类,BSL-2。相关的防护事宜包括:
(1)操作要求
1)实验时,未经实验室主任同意,限制或禁止进入实验室。
2)不许在工作区域饮食、吸烟、清洗隐型眼镜和化妆。食物应存放在工作区域以外专用橱柜或冰箱中。
3)所有的操作过程应尽量细心,避免产生和溅出气溶胶。
4)对于污染的锐器,必须时刻保持高度的警惕,包括针、注射器、玻片、加样器等。
5)注射和吸取感染材料时,只能使用针头固定注射器或一次性注射器(即注射器和针头是一体的)。用过的一次性针头必须弯曲、切断、破碎、重新套上针头套、从一次性注射器上去掉,或在丢弃前进行人工处理,要不将之小心放入不会被刺穿的、用于收集废弃锐器的容器中。非一次性锐器必须放置在坚壁容器中,转移至处理区消毒,最好高压杀菌。6)打碎的器皿不能直接用手处理,必须用其它工具处理,如刷子和簸箕、夹子或镊子。盛污染的针头、锐器、碎玻璃的容器在倒掉前,应按照相关的规定进行消毒。
7)所有的培养物、储存物及其它规定的废物在释放前,均应使用可行的消毒方法进行消毒,如高压灭菌。转移到就近实验室消毒的物料应置于耐用、防漏容器内,密封运出实验室。离开该系统进行消毒的物料,在转移前应包装,其包装应符合有关的法规。
8)溅出或偶然事件中,明显暴露于传染源时,要立即向实验室主任报告。进行适当的医学评估、观察、治疗,保留书面记录。
9)按日常程序、在有关传染源的工作结束后、尤其是传染源溅出或洒出后、或受到其他传染源污染后,实验室设备和工作台面应当使用有效的消毒剂消毒。污染的设备在送去修理、维护前,要按照相关的规定消毒;在离开设施转移前,要按照相关的规定打包运输。(2)安全设备
1)正确使用和保养生物安全柜、最好是二级生物安全柜、或其他合适的人员防护设施、或物理遏制装置。
2)确定可能形成传染性气溶胶或溅出物的实验过程,包括离心、研磨、匀浆、剧烈震荡或混匀、超声波破裂、开启装有传染源的容器、采集感染标本等。
3)涉及高浓度或大体积的传染源时,若选用密封转头或带安全罩的离心机,若转头或安全罩仅在生物安全柜中打开,则可在开放实验室内离心。
4)当必须在生物安全柜外处理标本时,需采取面部保护措施(跟镜、口罩、面罩、或其他防溅装置),以免传染源或其他有害物溅或洒到面上。
5)在实验室内,必须使用专用的防护性外衣、大褂、罩衫或制服。人员到非实验室区域时,防护服必须留在实验室内。防护服可以在实验室内处理,也可以在洗衣房中洗涤,但不能带回家中。
6)可能接触潜在传染源、被污染的表面或设备时,要戴手套。一次性手套不用清洗、不能重复使用,不能用于接触“洁净”的表面(键盘、电话等),也不应当戴着到实验室外。要备有带滑石粉的乳胶手套。脱掉手套后,要洗手。
(二)实验室工作岗位风险评估
例:1.标本运送岗位
化学实验室现状
长三角地区企业孵化器, 一般设有办公区域 (一间) , 研发实验室 (化学实验室) 一到两间。这些公司的日常事务一般委托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负责, 留学归国人员作为技术创新的领头人, 负责开拓市场, 有时并不常驻企业。孵化器内设有综合性的检测实验室, 设置较昂贵的红外、紫外、气相色谱、液相色谱等分析仪器, 为创业型企业提供服务。
这些孵化器内的化学实验室面积一般为20m2, 两边设有小试 (5kg以内) 合成通风柜, 研发合成反应 (500g) 通风柜。实验室中间设有化学药品柜及一般操作台, 操作台两头作为清洗水池。化学实验室一般还设有冰柜, 化学品试剂存放点。
化学实验室反应工艺因客户需求而改变, 有常规合成、高温合成、超低温合成、低压合成及有机金属合成等, 总的来说, 除没有条件进行高压合成外, 其他的合成反应都有所涉及。
化学实验室使用的化学药品:常规的有机合成溶剂, 如正己烷、酒精、丙酮、四氢呋喃、苯、甲苯、二甲苯等, 常见的酸碱, 另外还有一些特别的中间体和有机金属等。
储运风险
运输风险
这些化学实验室主要是在零售店购买化学试剂, 一般商家负责送货上门。化学品送货人员, 在运送化学试剂甚至工业包装的危险化学品时, 一般用电动车运输, 量多一点才会使用面包车送货。送货人员及车辆没有危险化学品运输资格, 没经过危险化学品运输的相关培训, 一旦出现交通事故或者危险化学品泄漏, 后果非常严重, 将有可能影响道路交通和行人安全。
□戚志强/文
存储风险
孵化器内的化学实验室一般将危险化学品存储在实验室里。存储闪点较低的危险化学品, 如酒精、丙酮、甲苯、二甲苯、四氢呋喃等, 存储总量约30多桶 (25L/桶) 。危险化学品的存储主要在消防安全方面存在较大风险。
存储地点及防火分区设置不合理:作为存储甲类易燃液体的危险化学品仓库, 没有进行单独设立, 而与实验室放在一起, 仓库内的隔墙未密闭, 无法形成有效防火分区, 隔板材质达不到防火要求。化学实验室是按照办公楼设计的, 这个建筑的消防设施只能满足办公楼最低要求, 远远无法满足存储危险化学品甲类仓库的要求。
防火防爆要求不达标:仓库内无有效通风, 易燃气体容易集聚, 同时仓库内所有电器未采用防爆电器, 地板为普通地板, 易产生火花和静电, 从而引发火灾、爆炸事故。仓库内没有温度调节设备, 在炎热的夏季, 低闪点、低沸点的危险化学品包装受热膨胀, 极易引发爆炸事故。
作业人员操作不当:作业人员取用大桶包装的危险化学品, 直接在仓库内取用, 取用时直接倒在大烧杯中, 无防泄漏措施, 如操作失误洒在外面, 只能任其挥发。同时存储场所未配备化学品技术说明书 (MSDS) , 没有相关危险性说明、健康危害的警示以及事故发生的紧急处理方法供参照。
实验操作风险
合成操作风险
化学实验室在进行合成反应时一般会放在通风柜中进行, 但是个人防护和防火防爆措施不到位。特别是进行超低温实验及高活性金属实验时, 危险性特别大, 容易引起火灾爆炸等事故。超低温合成反应使用液氮作为低温保温剂, 液氮取用采用最原始的倾倒, 并使用常规保温桶盛放, 经常因保温桶过冷而发生爆裂, 造成操作员工冻伤。而有机金属合成一般会使用活性很强的金属锂, 由其合成产生活性有机中间丁基锂, 这些活性物质极易燃烧, 在常温下遇水即燃烧甚至爆炸。据笔者了解, 孵化器内曾有实验室发生过有机金属反应器爆炸事件, 操作员工头部受伤, 脸部缝合数10针, 在脸上留下了永久性的伤痕。在作业过程中, 使用各种有机溶剂, 长期吸入这些有毒有害蒸气, 易引起慢性中毒和职业病。
薄层层析操作危害
在有机合成反应中, 为了便于了解反应的进行状况, 实验室通常使用薄层层析的方法分析反应溶液, 俗称“点板”和“爬板”。点板就是将原料溶液、反应溶液点在同一张层析板上。爬板就是将点板完成后的层析板放在层析液中。爬板完成还要在紫外线灯光照射下查找原料和目标产物相应的暗点, 如有必要还需要使用单质碘, 将暗点显现出来。
层析操作简单、实用, 在化学实验室使用广泛。在层析操作过程中, 主要会涉及3类职业卫生危害。
首先, 有机层析液的危害。层析液由一组不同极性的有机溶剂组成, 根据极性高低大体有以下几种, 极性按如下次序递增:正己烷~石油醚<环己烷<四氯化碳<三氯乙烯<二硫化碳<甲苯<苯<二氯甲烷<氯仿<乙醚<乙酸乙酯<丙醇<乙醇<甲醇<水<吡啶<乙酸, 一般实验室选用其中3到4种常用的, 并通过极性相邻的两种溶剂以不同的比例配置混合溶液。在薄层层析过程中, 层析液将大量挥发到作业环境, 有毒有害的蒸气被操作员工吸收, 引起职业病变。
其次, 紫外线的危害。在进行薄层层析实验室, 需要长时间使用紫外线灯。特别是反应产物的极性不确定, 需要多次实验不同的层析液才能确定层析液的最佳比例。长时间使用紫外线灯, 对操作人员的皮肤、眼睛以及免疫系统等易造成危害。
最后, 碘使用的危害。为长期保存薄层层析的实验结果, 需要对薄层层析板进行碘熏处理。碘熏过程在一个非密封试剂瓶中进行, 容易造成碘蒸气泄漏, 从而引起作业人员碘中毒。
旋蒸操作危害
在有机合成完成以后, 通常需要将有机溶剂蒸干, 析出产品的结晶。化学实验室通常采用旋转蒸馏, 为了便于循环水真空泵换水, 旋转蒸馏设备就设置在水池旁边, 旋蒸过程中, 原溶液受热沸腾, 溶剂蒸发, 大部分冷凝后收集, 一小部分被循环水真空泵抽走, 溶解在水里或散发到空气中。旋蒸时产生的有机蒸气, 很容易被操作人员吸入, 容易引起不适甚至职业病。
其他风险
在其他操作过程中, 还有一些操作存在一定的作业风险, 可引起人员伤害和慢性中毒:
反应产物的清洗
旋蒸结束后析出的晶体, 需要用不溶性的有机溶剂进行清洗, 去除结晶体表面附着的原溶剂、原料及其他中间产物。清洗过程有机溶剂挥发。
清洗反应设备
健康风险:化学反应结束后需要及时清洗反应设备, 烧瓶 (三口、四口) 、冷凝管、蒸馏瓶等, 有时为了清洗干净, 需要使用有机溶剂进行洗涤, 用的最多的就是工业酒精, 其他的非极性有机溶剂也会使用, 使用时实验室人员基本不佩戴防护用品, 极易刺激呼吸道和损害皮肤。
安全消防风险:在清洗残留较强活性的物质的设备时, 特别是有机锂和锂单质遇水即燃, 清洗时消防风险极大。
废液收集处理风险
直接排放式:实验室作业人员有时图方便, 就将反应废液直接倒入下水道, 不仅增加了污水治理难度, 同时易燃气体聚集在下水道, 一旦达到爆炸极限, 易引发爆炸。
收集后集中处理:整个实验室就一个塑料桶收集废液, 不同种类不同性质的废液, 直接收集在一个废液桶内, 容易引起意外。
应急设施设置风险
消防设施:孵化器的化学实验室是建在办公楼中, 未配备相应的消防器材。
劳动保护设施:孵化器的化学实验室未配备足够和有效的劳动防护用品。
急救药品和设施:化学实验室内缺乏足够和有效的急救药品及洗眼冲淋设施, 一旦发生事故无法及时施救。
职业病监控措施风险:
技术人员无入职体检和年度体检, 无法有效监控职业病。
虽然对于专家“煤炭企业不搞多元化就得死”的观点,山西沁新煤焦集团公司(以下简称沁新)董事长孙宏原不置可否,但从十几年前的一家煤矿到现在拥有发电、焦煤、刚玉、建筑公司等21个分公司的大型集团公司,沁新发展的历程还是把他的想法表露无遗:以煤炭为依托,发展相关多元化。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里,煤炭企业几乎就是粗糙、污染的代名词,所谓的发展多元化只不过是企业跟随着国家的政策、迫不得已选择的生存之道,根本没有任何战略可言,更谈不上什么内部管理。面对这样的质疑,孙宏原倒显得颇有自信:沁新跟别的企业不一样,效率最大化才是我们的目标。
孙宏原自信的基础来自于沁新为了实现效率最大化所采取的一系列管理措施。在孙看来,这些是多元化取得成功的风险减压器。
拍卖车队
在山西,很多民营的煤炭企业都拥有自己的公路运输队伍。少则几十辆、多则上百辆的卡车是当地煤炭企业把煤运往全国各地的主力军。在这些企业看来,这样一方面可以保证运输的质量和效率,做到随用随叫,随叫随到。另一方面与雇用其他运输公司相比,也大大降低了企业在运输上的经营成本。早年的沁新也是如此。
1998 年,当初孙入主沁新时,沁新也有一支这样的车队负责煤矿的运输,车队一共有卡车十余辆。这一切在孙看来不但没有降低成本,反而使企业的管理成本居高不下,因此萌生了把车队卖掉的想法。这种想法一出,立刻在企业内部掀起了轩然大波。很多沁新集团的中层干部都不能理解孙宏原的做法。在他们看来,企业尤其是煤炭企业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车队和运输公司是企业规模的象征,代表了企业形象,因此万万不可卖掉。而原来车队的司机师傅们也不买账,在他们的意识里,卖掉车队就等于是下岗回家,两者虽然叫法不同,但实际上并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
于是,孙宏原召开全公司大会,给大家算了这样一笔账,让大家明白车队的人员安置、汽油、车辆日常维修、保养等等,这些看上去微不足道的小事叠加到一起实际上就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这样既耗费精力又耗费财力,无意间使管理成本增加了不少。但考虑到原车队员工的安置问题和公司整体利益,孙做出了一个在当时看来有点冒险的决定:向全社会公开拍卖这些运输设备,价高者得,运输设备的所有者可以优先得到沁新集团的运输权,并且可以以车辆的使用权入股由沁新成立的运输公司。这样一来,既保证了煤矿的日常运输也节省了管理成本,还最大限度地安置了原车队的职工,让他们得到真正的实惠,可谓是一举三得。
居然卖掉了车队,沁新的运输成本却明显降低了,不少当初持反对意见的人也不得不承认,当时的决定是正确的。
一出一入
连锁业巨头沃尔玛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采购中心,此中心使用最先进的电子技术,把全球的供货商、各个门店和物流配送中心联系起来,采用集中采购和集中配送等方式,来降低流通领域的成本。拥有如沃尔玛一样的采购中心一直是孙宏原的心愿。在他看来只有这样的模式,才是真正有利于企业的发展模式。因此沁新也只有一个“入口”和一个“出口”——即集团只设一个采购部门和一个销售部门。在采购方面,沁新集团下属的各个分公司定期把自己需要的采购项目和采购数量上报给集团采购部,由采购部统一采购,之后分配给各分公司;在销售方面,各分公司定期将产品产量上报给集团,由集团的销售部门统一联系客户,进行销售。
对此,很多管理学教材上的标准阐释是:集中采购、集中销售能够将有限、分散的资源集合起来,共同应对市场,以此吸引更多的供应商参与到议价过程中来,这无疑会大大降低集团的经营成本。但是孙宏原采取这种模式却另有深意。
一方面,采购和销售部门由于权力比较大,是最容易滋生腐败的部门,集中起来可以便于监督管理。“如果同时在十几个分公司设置采购部门,是我一个人盯着十几个人;而只设一个采购部门,则是下面几十个分公司的负责人盯着一个人,你说哪个划算?”孙宏原给《当代经理人》作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另一方面,追求效率最大化就是要追求集团效率最大化。虽然随着企业规模越来越大,这样一整套流程操作下来会导致企业难以迅速对市场做出反应,效率降低,甚至因此陷入“船大难掉头”的困局之中。但在孙看来,企业的规模大了,总体上效率必然会降低,但管理成本却会下降。
“就个人而言,一个人既管生产又管销售又管采购,虽然能够迅速地在个别环节对市场做出反应,但人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专注于其中一个方面,必然会忽视其他两个方面。这样综合起来,1/3效率很高,但剩下的2/3效率低下;就分公司而言,‘一出一进’避免了小团体的行为。如果一个分公司既有财权又有人权还有采购权,这就形成了一个小团伙。‘团伙’与‘团伙’之间互相争夺,实际上也是一种内耗。这样一来,在某些方面效率是高了,但在整个集团看来,实际上效率是低了。” 孙宏原坦言。
自酿“客户理念”
如今,“客户理念”是企业界的时髦词。“凡事为客户着想”、“客户是我们永远的伙伴”是很多企业的经营理念,在沁新也不例外。但与其他企业不同的是,在沁新,“客户理念”还有着另一层含义,即不仅仅是对待真正的客户,在沁新内部各分公司间,对待彼此也要像对待客户那样,奉行“客户理念”。
目前,沁新集团下属的各个分公司之间都是各自独立、地位平等,且直接归集团统一领导,彼此之间几乎没有什么业务往来。没有利益关系,如何称为“客户”?
“这样做主要是为了平衡各分公司之间的关系。我的精力和时间毕竟有限,不可避免会发生一些顾此失彼的事情。”孙对《当代经理人》表示,“通常情况下发生了这样的事情,我没有兼顾到的分公司经理的心里可能会不太平衡,认为我这是厚待了别人,疏忽了他们。我主张分公司间的‘客户理念’就是要让他们能够摆脱这样狭隘的想法,站在他人的角度上看待这个问题。只有这样才是对客户负责,对公司负责,更是对集团负责。否则管理者各怀异心,这无疑是一种内耗,时间久了,肯定要出问题。”
这一套新的“客户理念”实施下来,效果不错。现在,在分公司的厂长经理级别内部形成了很好的氛围,既像对待自家的兄弟那样彼此亲近,也像对待客户一样彼此尊重。他们经常会在见面的时候交流近一段时间的工作感受,分享工作经验。
另外,虽然以粗放型产业为主,但在沁新下属的各厂区里,“细节决定成败”的横幅随处可见。在员工宿舍楼下甚至张贴了一张解决劳动纠纷的程序图——劳动纠纷解决通道。上面详细地标出了纠纷解决的步骤,员工一旦与企业或者是他人发生纠纷,可以第一时间找到直接负责人。这个对于煤炭企业甚至是许多其他从事制造业的企业来说“避之唯恐不及”的话题在这里就这样被“堂而皇之”地贴在了墙上最醒目的位置。
专家点评
北京正略钧策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合伙人 王海文
沁新的战略是走相关多元化的道路,但它始终追求效率最大化。早些年,沁新的运输车队像其他煤炭企业的车队一样,降低了企业的运输成本,保证了运输的质量,后来情况则向相反的方面变化。按理说,拥有公路运输车队也算是相关多元化,可以继续保持该业务。但并非由于其是相关多元就要保持,从效率原则出发,放弃车辆的所有权,再让所有者以使用权入股其运输公司,大大地降低了沁新在运输上的管理成本。从企业管控方面来看,如果集团对某业务的管理不能增加价值,那么集团就是到了考虑改变对其管理的时候。事情本身还不止如此,这一改革措施,较好地兼顾了原来职工安置问题,同时也让他们得到实际的好处,这就确实属于管理智慧的发挥了。
孙宏原把采购权集中提升到集团,其中的一个原因是平衡各分公司作为各小利益团体的争夺,从而减少内耗。客观上,如果集团具备集中采购和销售的职能和能力,把职能集中起来,有可能起到优化资源配置、降低成本的作用,同时,不让集团陷入“船大难掉头”的困境,提升运作的效率。当然实现这种模式的前提是,各分公司在采购与销售上的管控模式相似;否则,采购与销售的集中,反而起不到预想的作用。对沁新来说,应是属于前者情况。
沁新所主张的“客户理念”,本质上是让各下属企业能换位思考,站在他人角度考虑问题,消除内耗,加强兄弟单位之间的平等合作。虽然此举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各分公司彼此能像对待客户那样互相尊重,又有兄弟般的亲近。但却不得不注意到实施“客户理念”的前因:各分公司地位平等,各自独立,几乎没有业务往来和利益关系。由此而问,既然如此,沁新业务是如何相关多元的呢?20多家分公司没有轻重之分,如何构建企业的核心业务及核心能力?
专家点评
北大纵横管理咨询公司合伙人 李强
随着近年来能源价格的不断上涨以及频发的矿难,煤炭企业越来越多地走进了人们的视线。在大家印象中,煤炭企业尤其是民营煤炭企业似乎是粗放型管理和管理水平低下的代名词。然而通过以上的案例我们可以看到,过去的数年间,随着行业经历了从最低谷进入一轮快速发展的时期,不单是国有煤炭企业开展了资源整合与管理提升,一批民营煤炭企业通过产业链的延伸和规模化扩张发展,已经或正在完成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煤老板”正在以非常务实的态度积极探索新的管理模式,以自己的方式摸索和完成管理创新。
成本控制是煤炭企业管理的核心问题之一,分析成本结构我们会发现运输成本在煤炭的成本中占到了相当的比重,尤其对相比国有大煤矿规模较小的民营企业,能否降低运输成本成为企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因素。而通过拍卖车队,实现运输环节的市场化来降低运输成本和管理费用,无疑是抓住了成本控制的一项关键因素。而通过给予原车队员工购买运输设备的优先权、给予运输设备所有者煤炭运输优先权、允许车辆的使用权入股运输公司,沁新的运输环节改革“三板斧”,成功地化解了改革可能带来的矛盾和冲突,稳妥地完成了管理变革。
随着规模扩展和产业链延伸,企业呈现集团化发展趋势,如何实施有效的集团管控来实现效率和风险的平衡,成为摆在煤炭企业领导者面前的一个现实课题。战略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管理和权限管理成为保证集团稳定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而通过集中采购权和销售权,在提升供应链管理效率的同时,降低了管理成本,也规避了分散销售带来的财务风险,在目前的发展阶段这种方式是适合沁新的。未来随着沿产业链更加合理的产业布局,成员企业业务发展和管理成熟度的提高,借助信息系统和手段,可以更好地实现在一定分权基础上的风险控制,达到集团管控的理想状态。
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仅仅依靠制度和流程体系,依靠严格的规范,已经不能解决企业的所有问题,越来越多的煤炭企业开始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依靠价值观体系的建设引导员工向企业所希望的方向发展,以文化规范员工的思想和行为,最终实现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战略的有力支撑。沁新集团在规范集团成员企业的相互关系当中,成功地引入了“内部客户理念”,构建和谐的内部氛围,为企业的运营管理营造了良好的文化基础。同时在企业中广泛传播“细节决定成败”的理念,主动出击化解每个细小的管理环节可能出现的矛盾和问题,也将会给各级管理者和员工的思维和行为方式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相比过去以“安全生产”为核心的煤炭生产企业的文化,以煤炭为主的大型多元化集团公司的企业文化建设对于多数管理者还是一个新的课题,需要更多积极的尝试和探索。
校园安全风险评估自查报告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中小学幼儿园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建设的意见》(国办发〔2017〕35号)精神,《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中小学幼儿园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豫政办〔2018〕7号)文件精神,切实加强和改进我校安全工作,提升学校安全风险防控能力,确保师生安全,现就我校安全风险评估做出以下汇报: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党的教育方针,注重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完善学校安全风险防控体系,营造良好教育和社会环境,切实把校园建设成为最阳光、最安全的地方,努力为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提供保障。
二、基本原则
坚持统筹协调、综合施策。坚持以人为本、全面防控。坚持依法治理、立足长效。坚持分类应对、突出重点。坚持基层建设、落实奖惩。进一步推动基层学校人防、物防、技防建设,明确经费投入,加强考核奖惩,落实工作责任,建成精干高效的基层安全管理队伍,形成防控学校安全风险的长效机制。
三、自查内容
(一)安全风险预防体系。
1.建立安全教育长效机制建设。将安全教育与德育、法治教育、生命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机融合,做到“三进”(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和“四落实”(落实课时、教材、师资、经费)。按照《中小学幼儿园应急疏散演练指南》要求,要求每月至少一次组织应对地震、火灾、交通事故、溺水、拥挤踩踏等情况的应急演练,真正把敬畏生命、保障权利、尊重差异的意识和基本安全常识深入到学生心中。加快学校安全课程体系建设和发展,组织开展安全教育以科学发展观引领学校安全教育实践工作。每年定期培训学校安全工作人员,并在校长、教师任职培训和继续教育中将安全教育和管理作为规定内容,组织必要的考核;深入探索建立学生安全知识、应急技能和学校安全工作量化考核机制。
2.安全隐患排查整改长效机制。学校定期对校园建筑物、设备、设施进行安全检查、检验;发现存在的安全隐患,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或者设置警示标志并及时进行维修、更换。对无力解决或者无法排除的重大安全隐患,学校要及时书面报告主管部门和其他相关部门。
3.建立安全预警和风险评估机制。学校建立健全了风险评估和预防制度,定期汇总、分析学校及周边存在的安全风险隐患,确定整改措施和时限。4.构建安全风险防控专业服务机制。学校要将安全风险防控服务进行专业化。对安全风险预防、安全教育进行相关的培训和教育。
5.落实安全国家标准和认证机制。落实学校安全人防、物防、技防标准。根据实际建立学校安全事项专项认证及采信推广机制,对学校使用的关系学生安全的设施设备、教学仪器、建筑材料、体育器械等,按国家强制性产品认证和自愿性产品认证规定做好相关认证工作。
(二)健全安全风险管控体系。
1.落实安全管理主体责任。安全办学是我校的底线,全面掌握学校安全工作状况,加强对安全工作的检查,将安全教育和管理工作纳入学校目标管理考核范围。学校安全实行校长负责制,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原则,根据《中小学校岗位安全工作指南》,健全校内安全工作领导机构,落实全员教育和管理责任,狠抓校风校纪,推行安全责任网格化管理,完善工作档案。要建立健全校园门卫、校内安全定期检查和危房报告、用水用电用气等相关设施设备安全管理、实验室安全管理、学生安全信息通报、大型集体活动安全管理等校内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机制,建立住宿学生安全管理制度。
2.完善校园周边区域管控机制。学校周边环境整治工作汇同公安、工商、文化、司法、城市管理、食品药品监管和卫生计生等部门,对校园周边区域进行综合排查整治。
3.完善学校内部日常监管机制。学校要落实消防安全责任,消除火灾隐患。政教处要进行消防日巡查、月排查,对出现的消防安全隐患进行及时的整改,并建立健全了消防安全隐患台账。利用校广播站、国旗下讲话、班会等形式加强对学生的交通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办公室要加强对学校卫生防疫和保健工作的检查,对涉校疫情和群体性健康问题,及时指导和采取措施。后勤服务中心要加强对餐厅、校园超市人员的安全培训及健康检查,建立健全台账管理制度、食品留样管理制度、餐具消毒制度、员工晨检制度确保对师生饮食卫生和安全。
4.建立学校安保队伍。学校要严格按照《中小学幼儿园安全防范工作规范》相关规定,配备专职安全保卫人员或者受过专门培训的安全员。学校加强宿舍管理人员管理并组织岗位安全培训。
5.着力建设安全校园环境。学校建立健全校舍安全保障长效机制,保证学校的校舍、场地、教学及生活设施等符合安全质量和标准。建立校园工程质量终身责任制,凡是在校园工程建设中出现质量问题导致严重后果的,一旦查实,承担终身责任。
6.严厉打击涉及学校和学生的违法犯罪行为。健全学校对学生权利的保护制度,对体罚、虐待、性骚扰等侵害学生的违法犯罪行为零容忍,要做到及早发现、及时处理、从严问责;对应当追究法律责任的,配合公安部门、司法机关依法严格惩处。
(三)健全安全事故处置和风险化解体系。
1.完善安全事故应对机制。学校发生重特大安全事故后,要在第一时间启动相应应急处理预案,统一领导,及时动员和组织救援和事故调查、开展责任认定和善后处理,并及时向有关部门汇报。学校制定了安全事故处置预案,健全学校安全事故的报告、处置和各科室协调机制。在校内及校外教育教学活动中发生安全事故后,学校要及时组织教职工参与抢险、救助和防护,保障学生身体健康和人身安全。
2.完善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和处理机制。对发生造成师生伤亡的安全事故,要严肃追究有关负责人的责任;学校无责任的,要向有关部门澄清事实、及时说明,避免由学校承担不应承担的责任。对围堵校园、殴打侮辱教师、干扰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等“校闹”行为,要及时报警并坚决予以制止,并向市教育体育局进行汇报。
3.建立多元化的事故风险分担机制。学校要按规定购买校方责任险,积极探索与学生利益密切相关的食品、校外实习、体育运动伤害等领域的责任保险,充分发挥保险在化解学校安全风险方面的功能作用。
四、组织保障
(一)强化组织领导。建立学校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定期研究、及时解决学校安全工作中的突出问题。落实有关工作要求,加强各科室沟通协调,共同推动防控机制建设,形成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组
长:校长、书记 副组长:副校级
成员:各科室主任、副主任
各年级组主任及副主任
(二)强化基础保障。学校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建设领导小组要完善组织体系与工作机制,安排专职工作人员,保障工作所需经费;设立专职安全副校长、中层管理人员。对从事安全教育的教师、专职安全(法制)副校长在评先评优、职称评定给予倾斜,培养一批安全教育教学的专家、名师。要积极利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为学校安全风险防控体系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三)强化考核和奖罚。学校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建设领导小组要将安全风险防控工作落实情况,作为考核工作的重要内容。将考核结果作为干部选拔任用、晋职晋级、管理监督和奖励惩处的重要依据。对工作不重视、组织不得力、履职不到位,重大隐患迟迟不整改,发生重大恶性案件和安全事故,造成重大损失和恶劣影响的,按照有关规定进行责任追究。
五、自查结果
1、学校宿舍五楼有两个寝室渗水。
2、教学楼个别消防水带出现老化现象。
3、餐厅一楼配电盘老化。
4、对校园安全防控体系建设不全面
六、整改结果
已将消防水带进行更换,餐厅一楼配电盘也更换安装,宿舍寝室正在维修中,对校园安全防控体系逐步完善。
商丘市实验中学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辨识公司范围内施工生产活动中的危险源,确定重大危险源,及时制定控制措施,确保重大危险源得到有效控制,实现对职业健康安全风险的全面管理,防止事故的发生,依据国家、及上级有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公司所属各部门及项目在日常办公及建设工程全过程中危险源的辨识、评价、控制与管理活动。
第三条
施工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源是指一个生产系统具有潜在能量和物质释放危险的、可造成人员伤害的、财产损失或环境破坏的、在一定的触发因素作用下可转化为事故的部位、区域、场所、空间、岗位、设备及其位置。
危险源实施分类、分级控制与管理。公司安全质量安全部是危险源辨识与控制管理工作的归口管理部门。
第二章
危险源的分级
第四条
危险源分级
危险源风险级别分为一般风险和重大风险两级;危险源依据风险级别分为一般危险源和重大危险源。
1.一般风险是指可能引发轻微伤害事故的危险因素,一般风险的危险源列为一般危险源。
2.重大风险是指可能引发一般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可能引发铁路交通一般及以上事故的危险因素,重大风险的危险源列为重大危险源。
第五条
重大危险源分级
1.重大危险源:施工过程可能造成人身伤害、生产安全事故、交通事故或其他事故的关键工序、关键部位就是重大危险源。
2.重大危险源分为三级:
(1)一级重大危险源:可能引起一般人员伤亡及以上事故的,造成一般经济损失的。
(2)二级重大危险源:可能引起较大的人员伤亡事故造成较大经济损失的。
(3)三级重大危险源:可能引起重大的人员伤亡事故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
第三章
危险源辨识、评审
第六条
危险源辨识方法:
工程开工前,各项目部及公司主管安全施工的部门应对危险源进行辨识,确定重大危险源,在辨识时要考虑哪些部位危险、哪些设备危险、哪些设施危险、哪些作业危险,要充分考虑三种状态、三种时态和五个方面(三种状态:正常、异常、紧急;三种时态:过去、现在、将来;五个方面:人、机、料、法、环)。其辨识方法分为:
1.直接判断法:凡具备以下条件的均应判定为重大危险源。
(1)不符合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
(2)相关方有合理抱怨和要求的;
(3)曾发生过事故,且未采取有效防范控制措施的;
(4)直接观察到可能导致危险的错误,且无适当控制措施的。
2.现场排查法:如询问与交流、现场观察、查询有关记录、获取外部信息、安全检查表等。
3.打分法:通过定量的评价,分析危险源导致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确定危险的大小。
发生事故的可能性(L)
分数值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分数值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完全可以预料
相当可能
可能,但不经常
可能性小,完全意外
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E)
分数值
暴露的频繁程度
分数值
暴露的频繁程度
连续暴露
每天工作时间内暴露
每周一次,或偶然暴露
0.5
每月一次暴露
每年几次暴露
非常罕见地暴露
发生事故造成的损失后果(C)
分数值
产生的后果
分数值
产生的后果
大灾难,许多人死亡
灾难,数人死亡
非常严重,一人死亡
严重,重伤
重大,致残
引人注目,不利于基本的健康安全要求
风险等级划分(D)
D值
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
风
险
等
级
>320
160~320
70~160
20~70
<20
极其危险,不能继续作业高度危险,要立即整改
显著危险,需要整改
一般危险,需要注意
稍有危险,可以接受
Ⅳ
Ⅲ
Ⅱ
Ⅰ
0
0~Ⅱ级为一般风险,Ⅲ~Ⅳ为重大风险,总分
D≥160分的,评价为重大危险源。
第七条
危险源辨识范围要全面、不能留有死角,应包括:
1.所有生产管理活动、办公及生活场所;
2.进入工作场所人员(包括企业员工、供货方、分包方以及来访者)的活动及施工作业人员操作活动;
3.工作场所的设施(包括自有、租赁、分包、业主提供等)及设备设施安装(支搭)、运行、维护;
4.危险物品的购置、运输、使用和保管。
第八条
危险源辨识、评审
1.工程开工前,项目安质检人员首先对现场进行调查、了解设计图纸,根据危险源辨识方法确定危险源、重大危险源,形成初稿。
2.项目经理负责组织对确定的危险源初稿进行评审。项目总工具体组织召集由项目经理、安全负责人、生产部负责人、质量安全部负责人、材料部负责人、办公室主任及相关人员参加,对危险源的进行辨识、评价,划分危险源级别,由质量安全部做好危险源辨识记录并整理上报。
3.公司质量安全部负责监督、指导项目部的危险源辨识工作,指定相关人员参加项目部危险源的辨识活动,并形成危险源辨识记录。
4.项目总工程师负责组织编制各类危险源清单、危险源控制措施。项目质量安全部负责编制各类、各级危险源清单;项目工程部依据重大危险源、级别制定重大危险源控制措施及应急预案。
5.重大危险源级别和控制措施必须在施工方案中明确。
6.项目部编制完成各级重大危险源控制措施后,由项目经理组织控制措施的初评,初评通过后,履行签字手续并加盖项目部公章,报公司审批。
7.公司对项目部上报的各类各级重大危险源控制措施的评审,由公司质量安全部负责组织并形成记录,参加人员:公司总工程师、分管副总经理、工程部、质量安全部、材料部等相关部门人员参加。工作内容包括:
(1)判定的重大危险源级别是否合理。
(2)补充完善各类、各级重大危险源控制措施。
(3)审批二级、三级重大危险源控制措施。
(4)审查各类一级重大危险源控制措施,审查通过后,履行签字手续并加盖项目公章后,报公司质量安全部、工程部评审。
第四章
危险源的控制与管理
第九条
危险源的控制方法
1.一般危险源:应采取安全宣传、安全培训、岗前安全教育的方式,增强和提高全体人员安全生产意识、安全防范意识和能力。
2.重大危险源:
(1)三级重大危险源:应制定专项施工技术方案、安全措施和风险卡控措施进行控制。
(2)二级重大危险源:除应制定专项施工技术方案、安全措施和风险卡控措施进行控制外,还应该编制应急预案,做好应急响应的各项措施。
(3)一级重大危险源:制定专项施工技术方案、安全措施和风险卡控措施进行控制,除应编制应急预案,做好应急响应的各项措施外,还应组织应急预案的专项演练,通过应急演习,培训应急队伍、落实岗位责任,熟悉应急工作的指挥、决策、协调和处置的程序,识别资源需求、评价应急准备状态、检验预案的可行性和改进应急预案,提高应急处置实战能力。应急预案的制定应符合国家及铁道部有关规定。
第十条
危险源控制责任人员的规定
1.重大危险源控制责任人员的规定,如下表所示:
重大危险源控制责任人员表
重大危险源等级
项目部
公司
一级
项目经理
分管副总经理
二级
项目经理
分管副总经理
三级
项目经理
2.一般危险源由项目经理负总责并指定具体控制责任人。
第十一条
各类重大危险源控制措施初评、预审、审批与签认责任人员的规定,如下表所示。
各类重大危险源控制措施初评、预审、审批与签认责任人员表
等级
项目部
公司
一级
初评签字:
总工程师
审查签字:分管副总经理业主有专门要求时从其规定
二级
初评签字:
总工程师
审批与签认:分管副总经理业主有专门要求时从其规定
三级
初评签字:
总工程师
审批与签认:分管副总经理
第十二条
重大危险源控制措施的交底
1.项目部总工程师负责各类一级、二级重大危险源控制措施的交底工作。
2.项目部工程部长负责各类三级重大危险源控制措施的交底工作。
3.各项目部关于重大危险源控制措施的交底工作可依据本办法自行规定。
第十三条
项目部重大危险源控制措施的检查规定
1.项目经理负责组织本项目部各类各级重大危险源控制措施的检查。
2.质量安全部负责人负责公布本项目部各类各级重大危险源清单和控制措施检查人员、检查内容、检查时间、信息反馈要求等。
3.项目经理、总工程师、安全负责人负责一级重大危险源控制措施的检查。
4.总工程师、安全负责人、生产副经理负责二级重大危险源控制措施的检查。
5.生产副经理、质量安全部长、工程部长负责三级重大危险源控制措施的检查。
6.有重大危险源的施工场所必须竖立或悬挂重大危险源公示牌(几何尺寸600mm×800mm),重大危险源公示牌中必须明确当日重大危险源,必须明确当日重大危险源的控制措施、控制措施责任人。
第十四条
公司重大危险源控制情况的检查规定
质量安全部负责公布本公司各类重大危险源清单;分管副总经理安排重大危险源的机动检查;质量安全负责人负责组织对项目部各类重大危险源辨识与控制情况的检查,每半年至少进行一次。
第十五条
危险源实行动态管理
1.项目部每半年上报一次公司范围内各类重大危险源清单。每年6月15日和12月15日前将各类危险源清单报公司质量安全部。
2.公司质量安全部每半年以红文形式公布一次公司范围内各类重大危险源清单。
3.工程结束要及时销号。对因工程进展而新发生或因与重大危险源相关的生产过程、材料、工艺、设备、防护措施和环境等因素发生重大变化,或者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发生变化时,各部门负责人应当重新组织安全风险评价,并及时按照规定程序进行审批与签认。
第十六条
公司各部门根据本管理办法,辨识、评价、编制本部门危险源清单,制定危险源控制工作方案,报公司质量安全部核备,由各部门自行实施危险源控制管理。
第十七条
项目部应依据本办法制定本单位危险源辨识与控制管理制度。
第五章
附
则
第十八条
危险源辨识表样式见附件1;危险源辨识表见附件2;危险源辨识表样式见附件3;重大危险源清单样式见附件4;重大危险源审批表见附件5。
第十九条
公司前发文件、电报中关于危险源辨识与控制管理工作的条文与本办法相抵触的一律废止。本办法由公司质量安全部负责解释。
第二十条
本规定自公布之日起实施。
—
END
风险控制制度
第一条 为了最大保护投资人和公司股东的权益,确保公司及公司管理的基金的运作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与行业最佳操守,保障公司平稳、持续的发展,特制订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 本制度依据《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中国证监会的有关规定,以及《宁波市鄞州宁一睿吉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章程》(以下简称“《公司章程》”),并结合公司业务开展需要而专门制订。
第三条 当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与市场状况发生变化时,公司应及时调整管理制度的相关内容,并报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备案。
第四条 本办法所称风险控制,是指对基金运营和项目投资中的各种投资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并在基金运营、项目管理、项目退出中实施动态风险监控,提出解决方案。
第五条 风险控制原则
(一)全面性原则:风险控制制度应覆盖基金运营和投资业务的各项工作和各级人员,并渗透到决策、执行、监督、反馈等各个环节;
(二)审慎性原则:内部风险控制的核心是有效防范各种风险,公司部门组织的构成、内部管理制度的建立要以防范风险、审慎经营为出发点;
(三)独立性原则:风险控制工作应保持高度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并贯彻到基金运营和业务的各具体环节;
(四)有效性原则:风险控制制度应当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监管部门的规章,具有高度的权威性,成为所有员工严格遵守的行动指南;执行风险管理制度不能存在任何例外,任何员工不得拥有超越制度或违反规章的权力;
(五)适时性原则:应随着国家法律法规、政策制度的变化,公司经营战略、经营方针、风险管理理念等内部环境的改变,以及公司业务的发展,及时对风险控制制度进行相应修改和完善;
第六条 公司应根据基金运营、投资业务流程和风险特征,将风险控制工作纳入公司的风险控制体系之中。公司的风险控制体系共分为三个层次:执行董事、投资决策委员会及合规风控部(以下简称“合规风控部”)。
第七条 投资决策委员会职责:对投资项目的投资和退出作出决策,对筛选的投资项目进行初步判断,对投资项目立项进行决策,对投资项目的相关执行事项进行审议,负责基金的设立工作,提出基金募集方案、基金解散及清算方案;负责基金具体事务的管理,并负有识别、评估基金运营过程中的风险隐患和风险问题的职责;负责投资项目开发、执行、退出过程中的风险控制。投资总监作为投资项目风险管理的第一责任人,负责组织部门内部的风险控制执行工作,并负有及时报告、反馈项目投资过程中发现的风险隐患和风险问题的职责。
第八条 合规风控部职责:为保证基金和投资业务合法、合规,制定、审查相关的管理制度和业务流程;制订、审阅投资业务的相关合同、协议,确保合同的规范性和合法性;监督基金和投资业务管理制度和业务流程的执行情况,确保国家法律、法规和公司内部控制制度有效地执行;跟踪基金和投资项目的实施情况,及时进行数据分析并做出风险提示,每半年提交每一投资项目的实施情况报告。风险控制经理为投资项目风险管理的第二责任人并分管合规风控部,对投资项目上报投资决策委员会之前有一票否决权。
第九条 基金事项审批流程:投资管理部立项→合规风控部审核→投资决策委员会评审
第十条 为建立健全内控机制,公司设立独立于项目组的后台管理。第十一条 基金和投资业务面临政策风险、法律风险、操作风险、市场风险、合规风险等多种风险。
第十二条 基金运营和投资业务过程中,相关部门应当在职责范围内对各种风险进行必要的识别、评估及分析,履行相关的风险控制职责。第十三条 公司制定专门的投资管理制度,对基金设立、退出、处置及清算的风险进行控制,对投资项目立项、投资、投资管理及退出的各个阶段的风险进行控制;
第十四条 公司建立独立的财务核算体系,制定规范的财务会计核算制度,配备专职的财务核算人员。
第十五条 公司按照有关规定及要求使用资金、单独开立银行账户。第十六条 公司投资管理部应定期对风险管理工作进行自查,及时发现缺陷并改进,其自查报告应及时报送公司领导及综合管理部。
第十七条 公司员工由于工作失职或违反本办法规定,给公司带来严重影响或损失的,公司将根据具体情况给予责任人批评、警告、降薪、赔偿、罚款、调职直至解除劳动合同等处分。对于违反法律的,公司将追究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第十八条 本办法由合规风控部制定,经执行董事批准后生效。第十九条 本办法自下发之日起实施。
宁波市鄞州宁一睿吉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在最近90天的流量中 , Blue Coat安全实验室共统计到了超过6.6亿个主机名称。 (全球每10.6个人就有一个主机名) 。尽管主机数量之多值得注意, 但是更引人注目的是:许多主机在90天窗口期内, 只出现一天;我们将这些主机称为“一日游主机”。71% (约4.7亿) 主机稍纵即逝 , 以至于它们在12周的周期内只出 现在一天的流量中。尽管新网站和服务上线的速度非常快, 互联网具有高度分布的特征 , 但这一比 例似乎还 是有些极端———到底是怎么回事?
昙花一现的存在, 让专家们不得不怀疑这 些网站瞬 息存在的 目的。难道这 不是向拼 写错误或 未分配的主 机名发起的 无意义请求 ? 安全专家的思考方向或许会有偏执的一面, 但正是这 些偏执也 给了我们 暗示 :这些应当是随机产生的域名, 用来控制全球数百万受感染的机器。所以, 深入挖掘这些数据 , Blue Coat安全实验室带给我们全新的答案。这些被戏称为“ 一日游”瞬 息而逝的 主机名称当中, 绝大多数在互联网内容的分享和交付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但它们也为恶意活动提供了掩护。
如何识别 大玩家
主机名可 以是数字IP地址 , 或者文本域名 (或子域名) 。在一日游主机中 , 1.64亿使用IP地址作为 其主机名称, 平均每天高 达180万。在普通网络流量中, 在三个月周期中只出现一天的 公开路由 的IPv4地址空间约 占5%。纵观拥 有这些IP地址的自治 系统 (AS) , 互联网服 务提供商和电信公司显然占据了前十名, 但是其各自比例如此之低, 以至于没有一个实体能够脱颖而出。
查看这些 主机的顶 级域名 (TLD) 开始对这 些行为的 根源所在带 来一些启发。TLD.com让其它TLD相形见绌 ; 它比其它 所有TLD加在一起还 要多2.5倍。也许 其它带有 .net和 .info后缀的TLD也占有一 定比例 , 但显而易 见的是 , 短暂的域 名更喜欢 .com这样的后 缀 , 而不是其它 后缀。进 一步挖掘DNS层级会让大玩 家现身。
Blue Coat安全实验室指出, “一日游”网站最大的推手包括谷歌、亚马逊和雅虎等 一些重要 的互联网 公司。Blue Coat还提出, “一日游”网站10大推手中有一个是最流行的色情网站。这些最频繁地使用“一日游”网站的50大父域名中, 22%是恶意的。这些域名使用短命网站来推动攻击并管理僵尸网络, 利用“新知与未知”的网站来入侵安全解决方案。
企业必须持续地 抵御网络攻 击, 进一步加强安全性:一方面, 安全控件必须获得自动化的实时情报, 可以发现这些“一日游”网站, 并分配风险级别。仅仅靠静态或缓慢的防御不足以保护用户和公司数据。另一方面, 基于政策的安全控件必须能够根据实时情报来阻止恶意攻击。
【关键词】网络金融 风险 风险控制 监管
一、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地不断发展,以及智能手机的普及,互联网与金融的结合势在必行。现如今人们的生活已离不开网络金融,尤其是“余额宝”、“微信红包”的出现,在整个金融行业掀起了一番浪潮,但随着接二连三的诈骗案件的出现,逐渐暴露出网络金融所存在的许多问题,因此对网络金融存在的各种风险因素应该更加重视,控制这些风险、保障用户的资金安全十分重要。我国网络金融较西方发达国家发展较晚,发展速度仍然比较缓慢,对于监管方面也一直处于摸索阶段,没有形成完备的体系和框架。随着网络金融的高速发展及其背后隐藏的风险,政府以及相关部门加强监管和规范已成为当务之急。
二、网络金融风险的种类及成因
(一)网络金融风险的种类
相比传统金融,网络金融存在更多的风险且破坏力更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技术风险。网络金融的发展高度依赖于计算机或移动设备的软硬件设施,一方面由于操作系统与业务主机应用系统之间是通过数据来通信的,尽管有多层的安全系统也容易受到计算机病毒和黑客的攻击,从而给网络金融的操作业务带来严重的损失,互联网的高联动性甚至会造成整个系统的全面瘫痪;[1]另一方面,对于客户来说,网上一些恶意的更新软件,以及一些木马链接,将软件进行非法篡改,窃取客户的账户密码和个人信息并盗窃资金。此外,计算机系统停机等出现的不确定性因素也会给网络金融行业带来各种程度的损失。
就以“余额宝”为例,余额宝资金被盗事件时有发生,不少黑客将病毒隐藏在网址、二维码以及短信中,一旦消费者在淘宝上点开这些病毒文件,木马就会盗取余额宝或支付宝里的资金。尽管余额宝承诺只要资金被他人盗取都会予以赔付,但相关的调查、条款的不明确也可能会发生拒赔。
2.操作风险。由于技术操作人员的粗心或者是客户对操作不了解以及疏忽,导致业务操作不当或失误,容易引发不必要的资金损失,操作命令一旦确认便不能取消,损失也无法挽回。客户必须充分了解操作软件,工作人员也必须遵守职业操守,以防止操作风险给个人或公司带来损失。
对于网上银行来说,可能出现的操作风险有:网上银行员工的粗心引发操作失误带来的损失;客户因欠缺安全操作知识而带来的操作风险;内部员工窃取客户私人资料或盗窃资金。[2]
3.法律风险。目前我国的法律对于网络金融的监管还比较欠缺,立法比较滞后,从而一些网络金融业务,例如网络信贷、众筹等钻法律的空子,进行非法融资和发行理财产品,隐瞒投资风险,实行网络诈骗,给投资者带来巨大的财产损失。[3]并且在网络金融业务在进行跨国交易时,由于缺乏统一的标准或法律条规,也会导致法律风险的发生。此外,法律对用户在网上交易、购物的权益保护不够,当用户面临个人信息被泄露、买到假货等有损自己权益的事件时,法律不能给予相应的保护。
4.信用风险。我国的信用系统还不够完善,消费信贷发展水平较低,由于没有一个完善的个人信用体系,银行对于网上银行的信用透支会采取谨慎的态度,从而使消费者不能享受到网上银行提供的成本较低的个性化信用贷款服务,银行的信誉也会受到影响,并且银行存在的操作风险和技术风险都会使客户对银行的信誉产生怀疑。此外,当消费者进行网上购物时,卖家对自己产品的欺骗隐瞒行为也会使消费者对于网上购物失去信心。
5.市场选择风险。在互联网这个虚拟的环境下,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使得网络金融业务面临着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一方面,在办理网络业务时,网络客户倾向于隐瞒自身的真实信息,导致金融服务的提供商不能获取真实有效的信息从而面临着经济损失,从而降低服务水平;另一方面,在进行网购时,商家倾向于夸大自己商品的质量,消费者也无法区分优等品和劣等品,同时售后服务也跟不上,各个商家之间的价格竞争只会使得商品的质量逐渐降低。若网络金融市场还得不到有效监管,在未来有可能成为“柠檬市场”,劣等品驱逐优等品,整个网络金融服务质量降低。
(二)网络金融风险的成因分析
1.网络与金融机构的结合。金融业是以商品和信用为基础的,负债比例高且经营不稳定,并且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公众对其的信任,上下游的联系紧密,一旦某家金融机构出现经济危机,就会发生连锁反应,导致整个金融体系都会受到影响,甚至会动摇整个社会经济的运行。当其与互联网结合时,互联网的联动性会使这种风险更加扩大,并且风险的种类也增加,信用风险、系统风险、操作风险都随之扩大,如果某一个网络节点出现问题,后果可能会不堪设想。
2.管理经验的匮乏。目前在网络金融风险管理方面的人才还很匮乏,管理经验相对不足,风险管理建设比较之后,容易导致技术风险和业务风险的产生,使网络金融的风险因素扩大。目前的大学并没有开设有关网络金融风险管理的课程,没有进行相关的人才培训,因此管理质量也无法提升,这将阻碍网络金融服务的提升和发展。[4]
3.信用体系不健全。在进行网络投资时,实际上类似一场博弈,对双方来说,失信是最有利于自己的选择,尽管这个选择不是最有利于社会的结果。由于网络的虚拟性,以及我国信用系统的不健全,对于失信行为的惩罚不严厉,相关的法律准则和约束体系不健全,违约风险大,容易触发信用风险。一方面与整个社会长期形成的观念有关,另一方面也需要政府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健全信用系统,否则信用风险的爆发会危害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
4.法律体系不完善。尽管政府陆续出台了一些相关的法律法规,但可实用性不强,可操作性较差,并且对网络金融业务的很多领域并不涉及,对于交易者的身份认证以及电子合同的法律有效性上没有明确的规定,对于网上业务存在的技术风险以及网络欺诈等方面存在法律漏洞,对网络购物消费者权益保护力度不够,以及内部工作人员的处罚条例不够严厉,法律法规不健全带来的法律风险不容小觑。[5]
以“拍拍贷”为代表的P2P网贷平台来说,P2P网络借贷平台也存在着监管真空的问题,由谁管,怎么管,目前还没有解决这个问题,监管部门尚未出台相关措施,P2P是否存在非法集资的界限也很难确定,实际操作中是否存在非法洗钱、高利贷等问题都要密切关注,金融监管部门以及政府必须纳入监管范围,不仅要保护投资者的利益,以防网络诈骗和信用危机,而且也要加快建设信用系统,促进信息透明化。[6]
三、网络金融风险的控制
对于网络金融所面临的风险,必须对症下药,根据不同的风险采取相应的控制办法,对网络金融必须实施行之有效的监管方法,同时借鉴国外优秀的监管方法,防范风险的发生,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完善互联网的软硬件设施
首先,网络金融机构必须不断提高互联网核心技术水平,加强硬件设备的升级,积极鼓励软件的研发,加强网站的安全系统维护,建议完善的安全防御系统。其次,在网上交易活动中,要联合运用多种安全手段,例如实名认证、数字证书、密码保护等,保障交易的安全进行;最后,要采用先进技术防范系统漏洞,与有关的信息技术部门合作,加强抵御木马和黑客的攻击的能力,提供一个安全的交易环境。[7]
(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首先,对于机构内部员工方面,要确立相应的法律法规,加强职业操守以及员工的素质,对于泄露客户个人信息等违法行为要严加惩戒,对于技术人员的要求也应当严格,要有相应从业资格证书以及一定的工作经验。其次,对网络信贷等业务的法律条例应当更加明确,规定相关的主体和义务,要建立严格的市场准入原则,加大对网络诈骗等违法行为的惩戒力度。最后,对于黑客等恶意攻击行为的条款也应该更加完善,网购出现的假货行为应该严厉打击。
(三)注重人才培养
首先,应该加强对风险管理人员的栽培,可以通过高校培养、内部培训、聘请外国人才等形式,财经类高校也应该设立风险管理专业,培养专业人才。其次,也应该加强对技术人员的培养,鼓励互联网技术创新,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只有完善互联网技术,才能更好地提供网络金融服务。最后,大力培养网络金融监管人才,这种人才不仅要有完备的金融知识,也要有法律知识的储备,还要懂得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可以通过学习国外先进的监管经验和技术,丰富监管人员的知识技能,通过多种途径来实现全方面的培训。
(四)增强客户安全防范意识
客户在进行理财投资时,应多方了解后再做决定,不要被高收益率所蒙蔽;客户应提高自己的安全意识,警惕一些不法分子冒充银行所发的短信,不要轻易点击短信里的网页,输入银行账户密码;不要随意加入未知的公共Wi-Fi,某些黑客利用网民蹭网的习惯,利用路由器的网络漏洞,盗窃网民手机里的个人信息和盗刷手机银行、支付宝等移动支付的资金;客户不宜将账户密码设置得过于简单,电脑里应安装防毒软件,不要在公用的电脑上登录网上银行、淘宝等,以防资金被盗。
(五)建立完善的信用体系
我国的企业逾期应收账款占贸易总额的百分比相比其他国家高,如果不对信用体系加以完善,容易爆发信用风险,公众丧失对企业的信心,整个社会的经济会处于萧条状态。首先,应该开发个人信用数据库,方便网上银行、等机构对客户进行信用评级,从而降低违约率。其次,应该开发个人信贷登记系统,实现信息共享,防范信用风险。
(六)协调分业监管和混业监管
单纯的分业监管对于网络金融来说效果并不是很好,很多网络金融产品的归类不明确,分业监管模式难以应对,例如阿里金融涵盖了多种业务,若实行分业监管,部分业务处于监管真空,因此对于网络金融,必须加快发展混业监管模式,对分业监管体制做出适当调整,协调使用两种监管模式。[8]
参考文献
[1]冯元.试析网络金融存在的风险及应对策略[J],内蒙古教育,2014(10):61-62.
[2]范嵩.我国网络银行的风险监管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
[3]王泽华.互联网金融风险及风险管理研究[D].河南大学,2014.
[4]何昕.网络金融风险管理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4,(15).
[5]祁让坤.我国网络金融风险监管现状及完善措施[J].时代金融,2014,(4).
[6]杨华.我国P2P网络信贷的发展与监管研究[D].湖南大学,2013.
[7]邱兆祥,毛可,安世友.网络金融发展的必然性、隐藏的问题与应对之策[J].长江论坛,2014,(5):90-94.
【风险控制程序实验室】推荐阅读:
风险控制案例07-01
重大风险控制措施06-26
金融市场风险控制10-16
保险风险控制管理10-26
道路项目风险控制措施06-04
护理风险控制的措施06-19
村镇银行风险控制研究06-26
风险管理控制过程07-15
法律法规风险控制07-18
车贷风险控制措施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