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教学的新理念(共8篇)
普通高中教育是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数学教育作为教育的一部分,在形成人类理性思维和促进个人智力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数学又是人类精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数学素质又是公民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
在使用数学B版新教材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新教材所遵循的“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和认知规律,注意展现知识发生和发展过程以及内在联系,努力为学生创造自主探究的学习空间,促进学生的自主探索、思考数学的本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由于旧教材在内容上已经趋于陈旧,与现实生活产生了脱节,缺乏时代的朝气,而且中国古老的优秀的数学文化、数学思想在旧教材中也未能得到更多的体现,不能更好地为学生所传承。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手段与现实生活、科技水平相脱离,缺少生活中活形活色的实例,体现不出数学在解决现实生活中实际问题的作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觉得枯燥乏味。另外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一些基础文化的普及,国内外文化的渗透,都促使旧教材要淡出教学舞台。
一、高中教育作为基础教育,使得高中数学教材具有基础性、选择性、多样性和层次性。这不仅仅是从学生的角度考虑,也是对教师的一种机遇和挑战
1、基础性和选择性
为了体现高中数学教育的基础性和根据不同学生因材施教的原则,新教材将高中数学内容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系列两大部分。其中必修课程中设立了5个模块的学习,它为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及进一步学习提供了必要的数学基础。象集合、函数、几何、统计、概率、算法、向量、三角、不等式等,这是整个数学的基础,特别是算法的引入,由于算法是数学及其它应用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计算机科学的重要基础。而现代科技的进步也越来越需要算法的知识。而选修中划分了4个系列,根据学生的不同兴趣、不同的需要,可以有不同的选择。但仍然是学生发展数学素质的基础性课程。它的出现使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等在高中阶段能够了解更多一些、更广泛一些的数学知识,具备更高一些的数学修养,即使日后不从事专门的数学研究工作,也是非常有价值的。在整体上数学新教材课程的安排,避免了旧教材单纯的划分代数、几何,从内容上看更加一目了然,使学生学习的目标更加明显。
虽然这些内容是从学生的角度进行选择的,但也要求教师在以往已有的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要不断地充实完善自己的知识。很多年轻的教师认为自己在经验上无法与老教师相比,新教材的实施为年轻教师提供了契机。因为年轻人接受新事物的能力相对来说要快于年长的人,但这也给教过多年的老教师提出了挑战。由于现代的教育是一种终身的教育,鉴于这种情况,新教材B版也为这些教师提供了大量的学习的平台,无论是从人力、物力、还是财力上。新教材的实施准备阶段,对教师进行了大量的理论培训,我们花了很多的时间进行探索新教材的知识结构,对各个模块之间如何联接,对学生选修教材的选择如何进行指导等等。应当说从知识上新教材为了能顺利与旧教材接轨,做出了很多的准备。新教材B版中也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与教材有关的信息与课件,课本也为我们提供了Scilab平台,这样让教材的完整实施有了稳定的基础。在新教材实施过程中,通过各地之间信息的反馈,都能让我有备无患。特别的是新教材B版的实施让各地的教师真正地活动并联系起来,通过各种教育平台,彼此互相取长补短共同提高。选修课的实行在另一方面也为学生提供了听不同教师的课提供了条件,所以我感觉到不仅仅对于学生,对教师来说新教材的实行也具有基础性和选择性,与现在的终身教育是一致的,适应时代的要求。
2、学生可以有多样地选择,教师也可以有多种表达方式 并非所有的选修内容学生都必须完成或者完成绝大部分的学习。新教材B版为学生提供了充足的选择和发展的空间。学生可以进行多层次、多种类的选择。由于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在制定学习计划时有时考虑不够周全,这样根据实际情况中途可以进行适当的调整,并且已有的学分还可以进行变换。
在课堂上,教师的讲授仍然是主要的教学方式,不可避免“一言堂”、“满堂灌”,新教材中设置了多处形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予教学活动,包括行为上和思维上的。课本中安排了“探索与讨论”,“想想看”,“交流与思考”等,将原本一成不变的传授体系打破,增加了说理的多样性。这样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学会学习。寻找数学规律,寻求解题途径,使他们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充分发展思维能力。
2002年联合国在我国召开的“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会议认为:世界第一位的挑战不是新技术革命,而是道德问题。数学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它独特的风格,承担着德育的任务。新教材中增加的“阅读和欣赏”,不仅仅为学生提供了部分数学史的基础知识,更多的是,学生通过阅读这些内容对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很大的提高,而且学生们读完后心潮澎湃,增强了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和唯物主义精神。新教材特别注意了“阅读与欣赏”内容安排的基础性。比如:在教材的第一篇中安排了“聪明在于学习,天才出于勤奋”,这在学生刚踏进高中校园、刚进入高中学习是一种激励和鞭策,应该说这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是非常欢迎的。而后面的“函数概念的形成与发展”、“笛卡尔”、“散发着数学芳香的碑文”等,都为学生从基础上了解数学文化做了一些准备,对学生的身心也是一种陶冶。
在新教材中B版中,每一册的前面都有“本册导引”,它除了系统地介绍这册的主要内容,它还点出了这些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或者我们为什么要学这些知识,教材是想通过什么方法和手段让学生学好这些知识的。实际上“本册导引”很大程度上向教师提供了知识的重点,知识要求掌握的层次,它也具体点出了本册要学习领会的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等。以往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提出有赖于教师对大纲的理解和掌握,从而受到很多局限,而具体到数学思想和方法在教材中指出,应当说这在中国的数学教材中还应当是首次。
从整体B版教材的编排上来处,新教材打破了以往一成不变的形式,选择了多种表达方法,我国数学教育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课堂上教师“重灌输式讲授,轻探究式教学”;重有限知识的“学会”,轻无限知识的“会学”,教师习惯通过大量练习来让学生学习数学,这是我国数学教学的基本特征。这显然是一个被动的接受知识、强化储存的过程,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也就缺乏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而在新教材的实施中,随着改革的不断深人,学生的学习方式已经由以往的被动学习,变成了一种有自己理性思维的探究性学习。学生通过新教材的引导,逐步地学会了从现实中提出问题,进行质疑、探究、实践、反思,这正是国家对教材进行改革的目标这一。
3、新教材注意知识的层次性,有目的有计划地完成教学任务
旧教材从内容编排上看.基本是一条主线走完,对教师而言知识内容相对比较集中,但从学生的接受来看,缺少循序渐进、温故知新的过程。而新教材中就十分注意这个问题,在每一章前均安排了这一章在日常生活中的实例或是从初中学习的知识进行引申,从实例中引导学生寻找分析数学问题,开拓学生的数学视野,形成良好的数学观察习惯。而在旧教材中由于教师的教学活动多以讲解为主,学生的学习活动多以被动接受、记忆、模仿、练习形成习惯,这样抑制了学生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等多个学习过程,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而新教材首先从内容上比较注意知识的层次性。根据学生不同时期的理解接受能力进行教材编排,分散知识点,达到化整为零的效果,而且注意从整体局部,从感性到理性,从直观到抽象地安排知识点的学习。这样完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从主角到主体的转换。比如在立体几何的学习中,以往是一本书讲完,新教材中根据学生的学习和接受能力将它分在必修1和选修2中,这充分考虑到了学生的发展性。
新教材在习题配置上分为A组、B组。其中A组为基本练习,B组为提高与综合练习。这样设置的层次性有利于学生利用学过的知识逐步解决问题,这比以往习题的处理更合理、更简洁。而且从习题的配置上来看,题目的质量非常高,有的是历届的高考题,还有的是高考题的变形,还有的是各地优秀题,这充分满足了不同学生不同的需要,具有代表性。拿立体几何来说吧,一般的,A组属于概念判断的比较多,对于能力稍差的学生在课堂中也能消化理解,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而B组的在知识的层次上有所提升,学生在理解好概念的基础上经过综合也可以独立完成。这比旧教材中没有明显的区分度是非常大的改进。稍有欠缺的是部分习题的数量和难度有点提升,这样造成了教师有时在教学中明显处于被动之中。比如:在基本初等函数中,对于函数的平移问题,课本并未做太多的介绍,但在习题中却有类似的题目而且题量还不少。从编者的角度来说是想通过这些题目来加强数形结合能力的培养,进一步加强对函数的认识。这个思想也贯穿于整个教材的始终,但这却容易造成一种处理上的偏差:函数图像的平移到底应当让学生了解多少,或者说应当掌握到哪一个层次。再比如在几何模块的学习中,在圆这一节的巩固与提高练习中,一道高考题涉及到了双曲线上一点到直线的最短距离或是利用不等式计算最小值的问题,可是这些问题在现有的位置学生均没有足够的知识和能力给以解决,它的出现似乎是有欠考虑。也许是加强习题与课程本身的匹配,由其自身的难度经过几年的实践反馈会更加完善。
本质上新教材不论从内容上、从习题上、从思想上都有一定的由浅入深、深入浅出的层次性,能够从多个方面满足教师与学生不同层次的需要,也能够让教学任务顺利完成。
二、高中数学新教材在思想上注意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数学思维能力是整个数学教育的核心,它是形成理性思维的基础。新教材中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交流合作、阅读自学等多种学习方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历直观感知、观察思考、归纳总结、演绎推理等思维过程,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养成独立思考、积极探索、合理判断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孔子日:“疑是思之始,学之端,”美国教育家布鲁巴克也指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因此鼓励学生质疑、培养学生提问,是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重要途径。而新教材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好,设立了思考与探索,并且在学习中步步设置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参预思考过程,形成探究性学习。新教材也设置了充分的习题与之配套的习题,比如与之相配的,《主题探究导学》就是一本不错的习题。
理智自律是科学文化人的重要的人格特征,数学的思维方式教育学生理智地思考问题,三思而后行。新教材数学教学中的公理化方法、结构方法、建模过程、拓展归纳等,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的整体性、创新性、深刻性,久而久之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三、新教材注意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注意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贴近现实生活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课程原本就应当适当反映数学的历史、应用与发展趋势,与现实生活接轨。在新教材中体现了数学的文化价值,提出了对“数学文化”的学习要求,设立了数学史选讲。通过这些内容体现数学对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数学的社会需求、数学的思想体系、数学的美学价值、数学家的创新精神。从而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及创新意识。
微积分是数学知识的重要发展,导数与微分是微积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它不但是数学也是其它的许多领域的基本的数学工具。另一方面微积分所反映的数学思想也是日常生活与工作中认识问题,研究问题不可缺少的工具。微积分可以解决许多初等数学难以解决的问题:如函数的性质,描绘函数图像,一部分图形的面积、体积等。在数学之外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中也有广泛的应用。介绍这些对学生学习微积分将会产生浓厚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微积分为我们研究问题提供了一些有价值的思想方法。这样在微积分的引入过程中,充分使用实例教学,并在学生学习物理的基础上通过研究增长率、速率、膨胀率、效率、密度等反映导数的实例,引导学生经历由平均变化率到瞬时变化率的过程,感知导数在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体会导数的思想及其内涵。这样处理容易使学生比较直观地理解导数的背景、思想和作用。应当注意的是避免过分形式化的教学,过分强调规则和步骤,忽视它的思想和内涵,影响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学习兴趣。
新教材中注意了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的整合。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正在对数学课程内容、数学教学、数学学习方面产生深刻的影响。新教材实现了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有机结合(如将算法引入了数学课程的各个相关部分,整个课程均可使用Scilab教育平台等),有利于学生认识数学本质。
20世纪下半叶以来,数学应用的巨大发展是数学发展的显著特征之一。现代数学和计算机技术的结合使得数学能够在许多方面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同时也为数学发展开拓了广泛的前景。在新教材中不论是例题、习题还是调查报告都比旧教材体现的更有时代性更深入,力度也更大。这种编写方式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际背景,让学生领会到在日常生活中只要我们用心观察勤于思考,就会发现许多数学与我们息息相关的事情。帮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我有关,与实际生活有关,数学是有用的,我要学数学,我会用数学。
新课程强调培养学生的素质,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全面的发展。因此,新课程理念下的政治课堂教学,应该从激发学生兴趣入手,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让学生在师生的互动中得到发展。
一、导入引趣,激发兴趣
一堂好课必须有引人入胜的导入,将学生带入异彩纷呈的课堂中。由于政治课理论性强,内容枯燥,学生缺乏兴趣,所以,教师要以富有情趣的导入引导学生进入课堂教学活动。在政治课上,我往往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知识水平,以趣味的形式将学生带入教学的境界中。比如,可以是一则与教学内容相关联的幽默小故事,也可以是一则图文并茂的图画,还可以是与课本相关联的社会热点问题,焦点问题。学生对这些内容普遍感兴趣,可以将学生带进政治课堂教学的境界里,从而能收到良好的教学课堂效果。
二、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增强课堂教学的灵活性
政治课系统性强,又有一定的理论性,它往往通过抽象的观点对学生渗透深刻的道理,让学生进行政治方向和道德思想方面的教育。因此,从教师教的角度说,难度大、抽象的概念以及比较难理解的句子在短时间内很难让学生接受。从学生学的角度来说,严密的逻辑推理,抽象的思维成为他们学习政治课的难点。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不妨从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方面入手,能有意外的收获。
先进教学手段的运用,可以将抽象的理论变得生动有趣。多媒体的课件可以将教师难以表述的概念变得条理清晰,更重要的是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可以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能够身临其境,接受情感的熏陶。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将知识诠释得更完善,让学生更容易理解,避免了教师讲解的呆板,促进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活学活用。
三、发挥体态语言优势,增强课堂感染力
有了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可以增强课堂的生动性,但是还是离不开教师的活动。很多学生不想学习政治,很大因素上是总认为教师在高谈阔论,内容假大空。这与教师授课方式有很大关系。有些教师语言直白、生硬,叙述方式平铺直叙,语言缺乏动感,不能与学生做好沟通,学生也就不会主动参与教师的活动。因此,教师要运用好自己的体态语言。在语气上,教师要抑扬顿挫,轻重缓急。在语态上,教师要有亲和力,以谈话式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在情感上,教师要让学生理解信任,师生之间要有情感上的共鸣。良好的师生关系,和谐的课堂氛围,其乐融融的学习环境,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自然会激发起来。一个生机盎然的课堂就会出现。
四、整合学科内容,提升综合素质
新课程的改革需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让每一个学生都能适应社会,具有一定的综合素质。因此,政治教师要充裕发挥政治学科的优势,在人文教育方面做好与语文、历史、地理等学科的整合,在科技发展自然科学领域做好与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的整合,并通过学科间的整合,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一个知识点,这样可以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全面,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学科之间的整合,政治新教材有着独特的优势,它能融文理各学科的知识,让学生关注学科的发展与联系。利用其他学科帮助学生掌握政治学科的内容,会使学生不觉得政治课堂枯燥乏味,也不觉得政治课堂完全是政治说教。学科之间的整合,能够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提高素质。
当然,学科之间的整合对教师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需要教师关注时政,了解科学的发展前沿,了解各学科改革的动向。只有教师不断学习,吸纳多学科的知识,才能融会贯通,实现教学目标。
五、结合班会课有机渗透,做好教学工作铺垫
新课程标准不仅强调学生获取知识、形成能力,更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教师可以将政治课教学与班会课有机结合起来,让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发挥政治课教学的教育功能。
知识的传授本来就不仅仅是把课本的理论交给学生就完事,而是通过理论的灌输结合实践生活来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政治素养、高尚情操以及实际操作能力。把政治课的教学与班会课结合起来,也就是把理论知识和实践生活结合起来,即把课本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通过这个结合途径,让学生深刻感受到政治课并非空洞只讲理论,而是可以真正用来解决问题的。这样,既可以解决我们在中学教学阶段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培养,帮助中学生树立正确观念的目的,同时也为我们进一步加强政治思想教学做了有力的证实,也为下一阶段的教学工作做了好的铺垫。
关键词:激情 趣味 自主 合作
实验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实验是化学的灵魂,是化学的魅力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主要源泉,更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化学实验是学生获取知识、进行知识创新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科学态度、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的重要途径。实验是新课程的中心,新课程的实施是围绕着实验来进行的。在新课程理念下,化学实验教学也发生着相应的变化。
1、教师应细致地钻研新课程标准和教材,合理改进实验和补充实验
教师在平时备课的过程中要努力挖掘蕴含于教材中的可供探究的素材,在教学过程中不拘泥于教材中已有实验,对现象不明显、效果不好的实验进行必要的改进,这需要教师在课余时间多进行实验研究,反复实验,寻求现象最明显的实验途径。教师还可以将教材中可供探究的知识点设计成探究性问题通过实验进行教学,使实验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如新课的引入,重点、难点的突破,知识的深入,复习、习题、课外活动等等。如在氮气一节氮的氧化物的性质教学中,二氧化氮与水的反应教材只给出了反应方程式,没有进行实验探究,此处教师可增加探究性实验操作如下:(1)展示收集满二氧化氮的试管;(2)把盛有二氧化氮的试管倒立于水中,打开胶塞;(3)待液面不在上升时,用拇指堵住试管口取出试管,试管口向上,移开拇指;(4)向试管内的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观察现象并回答以下问题:①水面为什么会上升,颜色消失说明了什么?②松开手指后,气体由无色又恢复红棕色说明了什么?③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说明了什么?通过挖掘蕴含于教材中的可供探究的素材,将本部分内容设计成探究性实验,既加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又培养了学生严肃认真科学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同时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表达交际的能力。教材中很多地方可作类似的处理。在教学过程中不仅可以根据需要增设实验还可将教材中已有实验进行合理改进,如人教版教材第一册[实验2-2]可作如下改进:将一小块切去氧化膜的钠放入一段从破试管上截取的5厘米左右的玻璃管内,用镊子夹住玻璃管一端在酒精灯上加热,等钠开始燃烧时撤开酒精灯,来回晃动玻璃管,使钠能与足量空气接触,等玻璃管冷却后观察燃烧产物的颜色。通过这种改动,得到的过氧化钠颜色纯正,避免了钠在石棉网上燃烧产生大量黑色物质对实验现象的干扰。在对教材中内容进行实验探究时,设计探究问题的难度要恰当,要符合学生的思维能力,要帮好学生打好进行科学探究必备的知识基础。通过实验,增加学生对知识的感性认识。
2、在实验教学中要注意联系生产、生活实际,拓宽学生的视野
高中学生会接触到许多与化学有关的生活问题,教师在实验教学中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帮助学生拓宽视野,开阔思路,综合运用化学及其他学科的知识分析解决有关问题。家庭小实验就是加强化学教学与日常生活、生产联系的一种手段。实验中要不拘泥于器材、场所的束缚。勤俭节约,开动脑筋,利用身边的坛坛罐罐进行实验。例如,采取何种方法可除去饮用水中的沉淀物;发酵粉加水或加热产生二氧化碳的验证;用方便材料制作分子模型;测定雨水的PH;用食醋和纯碱稀溶液改变花的颜色;制作橘子电池;用熟苹果催熟青香蕉、绿橘子;区分毛织物和化纤织物;用草酸洗墨渍;用小苏打或面碱清洗锅碗瓢盆上的污渍;用铁刷子将铝锅擦亮后很快铝锅表面又变暗;用鸡蛋清做蛋白质的盐析与变性实验等等。课余家庭小实验的完成,不仅能验证理论知识,通过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加强化学与日常生活、生产的联系,而且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创新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等多方面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学生提供了大量动手的机会,弥补了课堂教学的不足。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激发了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带领学生走出学校,走向社会,亲身感受化学知识的作用。另外,还可以如带领学生到玻璃厂、燃气公司、自来水厂、环保局等单位参观学习。使学生感受到化学知识广泛深刻地渗透进个人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利用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联系,或者与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和现象,作为情景素材创设学习情景,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究的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3、追求绿色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唐海县第二实验小学
教学设计的新策略
(一)文本解读——教学设计的前提。
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曾说过这样一句话:“课前,老师得先和文本对话,即钻研好教材。只有把教材把握好了,才能和学生交流。我备课没有什么诀窍,就是那么翻来覆去地诵读、默想,当读出自己的理解、情感,读出文章的妙处,读出自己的惊喜时,我便敢走进课堂。” 我们的备课为什么千篇一律?我们的课堂为什么缺乏创新?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首先去看教案、单纯依赖教参,毫无教师本人对文本的解读、对教学的构想。有不少教师已成为教参(备课手册)“虔诚的崇拜者”、“忠实的执行者”,他们单纯依据教参确立教学目标,定位重点难点,构思教学方法,设计教学流程,不敢越雷池一步,把教参内容绝对化。实际上,教参仅仅是素材、例子、资料库,而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不论何时、何地、何学生群体都适应)的备课法宝。所以,要从教师本人解读文本入手,才能解决单纯依赖教参问题,才能真正实现教学设计的个性化、多样化、创新化。
(二)目标设定——教学设计的方向。
前面我们已经分析了,课程目标是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的。因此,教学目标的设定也要从“三个维度”出发,注重体现综合性和全面性。
【案例4】下面是给北师大版小学语文课标教材一(下)主题单元(2)中《小山村》一课设计的“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目标:认识14个生字,会写其中的7个,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过程方法目标:初步学会有条理地观察事物、介绍事物;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小山村的美丽,培养积极健康的审美情趣,对学生进行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思想教育。
(三)资源准备——教学设计的基础。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教材一直是我国学校教育的主要课程资源,以至于人们常常误以为教材就是唯一的课程资源。其实,课程资源的内涵极其丰富,它是指课程设计、编制、实施和评价等整个课程发展中可资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资源的总和。据研究,课程资源大致可以分为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两大类。前者包括知识、技能、经验、活动方式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及培养目标等方面的因素,后者包括直接决定课程实施范围和水平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时间、场地、媒介、设备、设施和环境,以及对于课程的认识状态等因素。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准备,主要是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⑴ 开发并利用好语文教材,发挥教材的多种功能。⑵ 倡导生动活泼的自主学习方式,改变单一的以讲授文本为主的教学模式,把丰富多彩的课程资源引进课堂。如自主学习方面,可以引导学生上网、读课外书、咨询、讨论,组织学生在课前、课后搜集资料,举行故事会、朗诵会、讨论会,还可以指导他们演课本剧、办手抄报、编习作集等。⑶ 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生动活泼的语文实践,拓展语文学习的空间。如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人文景观,引导学生观察、调查,获得信息,学习语文。⑷ 因地制宜地创设多彩的有利于母语学习的校园环境。如在教室里张贴学生自己的书法、绘画作品,发动学生精心布置班级的“图书角”、“阅读栏”等。⑸ 开发并形成各具特色的校本课程。如“画与写”课程`、“每周一诗”等。
(四)教学流程——教学设计的关键。
1、教学流程要从传统的程序化的线性设计,向现代的人性化的板块设计转变。
【案例5】以《田忌赛马》为例(这是一篇传统课文,是一个有关人生智慧的故事。文章以田忌赛马转败为胜的历史故事,揭示了一种科学的思维方式):
下面是传统的程序化的线性设计:
A、导入课文,介绍文中人物和历史背景;
B、教师范读课文,指导学习生字新词;
C、学生自读课文,给文章分段; 解读教材,学生跟着教案走
D、逐段讲解课文,弄清两次赛马过程;
E、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和写作特点。
简析:从上述教学流程看,教师的教学过程、学生的学习过程,充其量是对教材的解读;学生是被动听会的,被教师讲会的,而不是自己学会的。下面是现代的人性化的板块设计:
A、导读板块:纸牌游戏,初涉文本。
B、初读板块:动画配音,进入文本。
C、精读板块:辩论比赛,深入文本。活用教材,教案跟着学生走
D、拓展板块:给齐王写信,超越文本。
简析:从以上设计的教学步骤可以看出,按这样的设计实施的教学进行过程是充满智慧、连接学生生活的生态课堂。在这样的课堂里,教师不再是教材的解读者、教案的执行者,而是一个善于创设教学情境、富有教学机智、充满教育智慧的人;在这样的生态课堂里,教师不再是单单给予学生以知识和技能,更多的是学习动机的唤醒、学习习惯的养成、思维品质的提升、综合素养的增强。
2、教学流程要根据不同课型的性质和任务,既要体现针对性,又要注重操作性。【案例6】不同课型的性质、任务对教学流程设计有直接的制约作用。根据阅读教学的规律和学生的需要,可将新的小学阅读教学划分为精读课、略读课、学习指导课和课外阅读指导课四种类型。四种类型的课,其教学流程应该有所不同:
精读课:以读为基础,以全面训练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特征的综合性课程;其教学流程大致为:粗读课文,整体感知→精读课文,深入感悟→研读品读,深层体悟→熟读成诵,尝试运用。
略读课:主要特点在于培养学生的略读能力,教学流程大致为:问题引路,略读课文,了解大意→围绕重点,以读为主,体会感情。
学习方法指导课:是为帮助学生适应和掌握新的学习方式、灵活运用新的学习方法而确立的一种“学会学习”的实践课;其教学流程大致为:提出操练任务,师生分头准备→教师扼要讲解,学生充分操练→学生交流心得,师生共同总结。
课外阅读展示课:是为推动课外阅读、提高学生阅读能力而确立的新课型,是一种“学会阅读”的实践课。其教学流程大致为:课前学生准备→课中交流展示。
(五)教学反思——教学设计的延伸。
1、为什么要重视教学反思?研究表明:一个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一个人或许工作20年,但如果没有反思,也只是一年经验的20次重复。因为,通过反思,教师会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通过反思,教师能在学生的“错误”中寻求发展,在自身的“失败”中找到出路,在教材的“局限”中谋求进步;通过反思,教师可以从冲动的、例性的行为中解放出来,以审慎的、意志的方式实施教学行为;通过反思,还可以使教师从教学主体、目的和工具等方面,从教学前、中、后等环节获得体验,变得更加成熟。所以,人们普遍认为,反思是教师取得特定实践成就、走向解放和专业自主的工具。因此,我们每位教师都应当强化反思意识、知晓反思内容、掌握反思策略、形成反思习惯。
我的新同桌 My New Deskmate
My new deskmate is a boy of sixteen. His name is Zhang Gao. He is 1.8 meters tall. His strongly-built body and sun-tanned skin make him look like a sportsman. He has two big dark eyes under a pair of thick eyebows. It seems that they are always smiling at you. Compared with my yellow hair, his hair is black and thick. He speaks a little bit fast but very clearly. However, he likes to gesture from time to time while he's talking. He has a dream of becoming a famous actor one day. I believe his dream will come true because of his handsome face and well-developed figure.
我的新同桌是一个16岁的男孩。他叫张高,身高一米八。结实的身材、晒黑的皮肤使他看起来像运动员。他浓浓的.眉毛下有一双又黑又大的眼睛,似乎总是在对人微笑。与我的黄头发相比,他有一头浓密的黑发。他的语速有点快,但相当清楚,只是他说话时爱打手势。他的理想是当一名演员,我想他英俊的长相和匀称的身材定会让他好梦成真。
I have a new deskmate this new term. His name is Zhang Gao, male.He is 1.8 metres in height. He looks like a sportsman for sun-tanned skin.Strongly-buih body and well-developed figure make him quite healthy.There is a pair of big eyes below his thick eyebrows.
新学期我有一个新同桌。他的名字叫张高,男生,一米八的个头。看上去像一个运动员,由于皮肤很黑,身体结实和身材匀称,他看上去很健康。厚厚的眉毛下有一双大眼睛。
He speaks very fast and fluently, but what he says is very clear. When he speaks, he is always making some gestures. He dreams of being an actor and I have no doubt that his dream will come true. Whenever he sees you,he always gives you a friendly smile which makes you comfortable. He is a good student. I hope he will have a wonderful future.
他说话流利并且语速很快,但是非常清楚。当他讲话时,他总是做些手势。他的理想是当一名演员,我确信他的梦想会变为现实。无论你何时看见他,他总是给你一个友好的笑容,使你感到很舒服。他是个好学生,我希望他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I like my new deskmate.
古语有云: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句话依然适用于高中物理课堂教学领域。成功的新课导入,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在教学环节,厘清物理概念可以说是重中之重,令学生深刻、全面地了解概念的外延和实际内涵,并运用概念去解决问题、平衡各个变量之间的关系。作为物理知识结构中最重要的单位,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引入概念、采用何种方式已经成为物理教师及专业学者亟待解决的问题,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对学生掌握、理解物理概念也存在巨大的影响,因而应给予其高度重视。
一、高中物理课堂中新课导入的现状
现阶段,由于新课程改革工作的深入,物理教学方式也随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令很多经验丰富的教师亦觉得前路茫茫,其主要原因是:
(一)对于教学的方法
新课程标准改变了以往的教学要求,主张树立“以学生为主体”这一教学主旨,因此,应顺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改变以往的教育模式,让学生摆脱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培养其勇于尝试的精神及创新能力。然而,这种变化是一些老教师无法适应的。
(二)对于新课与旧知识链接的问题
新课程标准拓宽了以往的教育范围,增设了很多新的知识点,亦将以前旧的知识略微作了修改,这样一来,令很多教师变得茫然,不明白应该将哪一处作为重点内容进行讲解。因此,我们不难看出,新课程改革带来的改变是令很多高中物理教师茫然的根本原因。总体来说,新课程改革之后虽然并未改变以往的知识结构,然而其教学要求却天差地别。转变了高考的风向,所以,在新课程改革这一背景之下,设计新的教学方案、探究适应的教学方式是全体物理教师亟待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二、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新课导入的途径
(一)实验法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很多概念及规律都是通过反复的实验而进行验证的,让学生通过观察物理现象,而深入分析其本质及深层次的知识结构。通过设置教学情境,加深学生概念的记忆与理解。譬如说:当教师引入弹力这一物理概念时,先运用教学道具进行演示,小车受压缩弹簧或拉伸作用而运行,反映出当弹簧处于恢复形变期间,将会对物体产生力的作用;随后,教师再演示弯曲的弹性钢片具有弹飞物体的能力,最后得出弹力的概念。
(二)类比法
在科学研究领域,类比法较为常见,是推动科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性因素。不仅如此,类比法还推理出很多物理概念。所以,为了提高高中物理的课堂教学效果,可引入类比法,将抽象思维过渡到形象思维,加深学生对物理概念的认识与理解。譬如说:和重力势能进行专业性类比,从而更好地引入电势能的概念及各变量之间的关系;水流与电流进行类比,从而引入电流的概念;单摆、弹簧振子与电磁振荡进行类比,从而引入电磁振荡概念;水压和电压进行类比,引入电压这一概念;和电厂强度概念进行类比,从而引入建立磁感应强度这一概念等。
(三)设疑法
设疑与悬念十分类似,能促进学生思维延伸,从而加深对概念的印象。在高中物理教学环节,可采用设疑法来引入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及积极性。譬如说:在课堂上,教师讲述“全反射”这一概念时,将一束光线从玻璃或水(即光密媒质)斜射到空气中(即光疏媒质),随后,渐渐地增大入射角,当入射角增大到一定程度时,为何发折射光线消失了?学生观看实验之后,都想以一句精准的语言来概括,可以此为着手点,引导学生进行总结,从而使其理解全反射这一概念。
(四)联结法
一般情况下,物理概念可以说是一定知识的积累,是在人类已有认知结构、物理水平的基础上总结而来的,原有结构中的物理概念是建立新概念的前提,新概念与旧概念之间的关系极为密切。所以,在高中物理教学环节,教师在引入新概念之前,可向学生讲授旧概念的功能和作用,加深学生对新概念的认识与理解。比如,在课堂上,教师讲授“能量”这一概念之前,可帮助学生追溯初中所学的知识点,一个物体具有对外界做功的作用,那么我们就可以这样认为,这个物体具有能量。以此为着手点,对定能可以确定能量变化这一问题进行深入性探讨,通过举例来引入能量这一物理概念,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与掌握。
(五)激趣法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倘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好奇心,他们便会将会全神贯注地去分析、探索新的知识。相比于其他学科而言,物理学的逻辑性、专业性相对较强,需要实验进行验证,以自然界物体变化现象和运动规律为研究对象。鉴于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结合贴近生活的、有趣的物理现象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加深他们对概念的掌握与了解,从而调动起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经过多年的实践,我发现激趣法较为有效,值得大范围推广与实践。比如,教师在讲述“光的干涉”这一物理概念时,可以介绍历史上第一次解决光源问题的人,即托马斯扬,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对物理知识和实验产生浓厚的兴趣。随着新课程改革工作的顺利开展,我们逐渐意识到,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够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提高课堂教学的整体效果,还弘扬了新课程标准的精神,促使高中物理教学健康、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90年代以来,在世界范围内,外语教育的低龄化已成为国际第二语言教学改革的大趋势。一些发达国家已经逐步普及儿童外语教育,美国、德国、瑞典等国在幼儿园开设了外语学习班。
目前我国非常重视学前儿童的英语教育,从2001年起,全国小学已经逐步开设了英语课;2010年7月颁布的“十二五教育规划纲要”明确将学前教育纳入了规划。同时,家长对学前儿童的英语教育也充满关注和期待。
2. 学前英语教育的现状
我对西安地区的各级各类幼儿园及学前教育机构的英语教师状况、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学管理等方面进行了走访、调查,发现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制约了学前教育英语教学的发展。
2.1 教材
学前教育的英语教材种类繁多,但缺乏正规性和系统性。
教材编写方面,首先,每种教材都基于不同的教育理念和相应的教学模式,而且每一种教材都具有不同的适应性。其次,有些教材没有充分考虑到幼儿对事物的认知,只是对国外或国内优秀教材的翻版。再次,有些教材只是中小学英语教材的“压缩版”,对儿童的词汇、语法提出了远远超出他们认知能力的要求。最后,少儿英语教材配套资料缺失。
教材选择方面,许多幼儿园和学前教育机构有较大的随意性和盲目跟风现象。没有根据自己学生的特点,没有考虑到教学的实际情况。也有些选择教材关注的是其商业性和市场性,把一定级别的考试作为英语学习的手段,过于迎合家长的口味。
在教材质量和选择方面存在的问题,许多幼儿园和学前教育机构的老师感到无所适从,这必然影响教学效果,不利于稳定的、持久的学前英语教育。
2.2 教师
通过调查发现:目前学前英语教育的教师英语水平普遍低。
学前教育英语教师的构成:从专业上看,主要以幼教专业为主,英语专业背景的教师较少;从学历来看,教师以大专和幼师学历为主,也有部分教师没有大学学历。从人员组成上看,以幼儿园在职教师为主、外聘英语教师和外籍教师为辅。从年龄上看,以青年教师为主体。
学前教育英语教师的问题表现在两个方面:(1)英语语言能力方面,听说能力差,语音、口语存在很大问题,发音不标准。(2)不熟悉英语教学规律,缺乏英语教育经验,无论在教学方法还是技能技巧上都显得不够成熟。
合格的幼儿英语教育师资严重匮乏,极大地阻碍了学前英语教育的发展。
2.3 教法
英语教学的单一化、形式化及小学化、成人化的倾向。许多幼儿园在对幼儿进行英语教育时,大多教给他们一些概念性的英语知识要求掌握,如认读英语词汇和简单的句型等。方法大多采用灌输、领读等单一化形式,教学模式基本上都使用传统的基于汉语的英语教学模式。
英语教学的功利性倾向。为了及早地展示英语教学效果,少儿英语教师急于让学生出成绩,并过早增加了书写要求,而且要求学生参加一定级别的考试,以非理性的标准评价幼儿的英语学习。
英语教学中存在的这些问题,违背了幼儿园英语教学的根本目标和宗旨,加重了幼儿学习的负担,还容易使幼儿失去学习英语的兴趣,产生对英语的厌恶情绪,给幼儿学习英语带来一定的难度。
3. 解决的新思路
3.1 课程设置
学前教育英语课程设置要遵循整体化原则、情景化原则和灵活性原则。
首先,开设英语的幼儿园或学前培训机构要把英语课程当做全园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是英语课程与其他课程的一种整合。其次,把英语课程作为幼儿身心全面发展的一组成部分,它是促使幼儿认知、情感、个性等全面发展的一有机体。最后,它是中西方文化经验的一种整合,以显示出它能更好开发幼儿智力的优势。
学前英语课程设置要遵循语言发展的规律,要情景化、在交流互动中习得英语。这就要求教师对教材进行整合、进行创新,多在教学方法上、教学手段上下工夫,发挥现有教育资源的最大效能。
学前教育英语教学内容的选择要灵活,不能固执于某一种教材,应使英语教学内容适合幼儿的生理心理特点,能满足幼儿生活的需要。在选择教材时,要研讨学期英语教学的师资条件,凭据幼儿园英语练习特色和情况,必要时应调整教学内容。
3.2 教师
合格的学前英语师资是开展学前英语教学的基本条件,是学前英语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
首先是引进合格学前英语教育人才,其次是有计划地对在职教师进行培训。采取“英语教师幼教化”和“幼儿教师英教化”两种职后培训的方式解决学前英语师资短缺的问题,这是促进英语教学发展的关键。
学前英语教师也可以通过自学、业余、远程教育等方式不断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及英语教学能力。为了使教师的英语水平、口语能力、发音和语感有很大改观,幼儿园和学前教育机构也可定期组织教师观看英语教学录像、开展英语教学观摩,口语比赛、专家指导等活动,以提高教师的英语素质和英语口语表达能力,保证幼儿园英语教育的质量。
3.3 教法
教学活动设计要游戏化、生活化;教学要根据儿童的认知和身心特点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
游戏是学前儿童的主要活动,适宜学前儿童的身心特色,符合孩子的兴趣,可以比较容易地把幼儿吸引到学习活动中来。学前儿童学习英语,应经常采用儿童熟知的游戏,让幼儿在动手、动口等活动中感受英语,运用英语。这样既能满足幼儿玩的愿望,又能使幼儿在不知不觉、高高兴兴的活动中自然习得英语。
学前英语教学应体现生活, 利用生活进行教学, 使教学与生活巧妙结合, 时刻把英语教学与儿童的生活整合、交融, 让英语的学习融入生活中。教师要细心观察幼儿, 从幼儿自身出发, 从幼儿的周围生活出发。要在幼儿每日生活中自然渗透英语, 每一活动、每一环节都可以引导幼儿运用英语交流。
因外,教学评价准则的制定要以英语教学倾向为依据,以儿童为主体,以幼儿兴趣的培育为主题,以推进全面发展为目的,建立客观的评价体系。
4. 结语
学前英语作为小学英语的预备阶段和启蒙阶段,已经受到家长、教师,以及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学前教育不仅是基础教育的启蒙阶段,而且承担着培养放眼世界,展望未来的人才的使命。因此在学前教育中积极开展英语教学活动,让儿童从小接触英语及异域文化,培养学前儿童的世界文化观和世界意识,为他们将来了解世界,走向世界,奠定坚实的语言基础。
参考文献
[1]李桂双.幼儿园英语教育现状分析和实践探索[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 2005.
[2]李香玲.幼儿英语教育现状的调查研究[J].教育探索, 2008, (4) .
[3]张杏如, 周兢.幼儿园活动整合课程指导:英语[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4]张志远.儿童英语教学法第1版 (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4.
从试题上分析,与以往相比,新试题较侧重测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及知识的运用能力。从学生解答情况分析,概括为“不授不会,新题不会”,究其原因,是我们教师在培养学生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方面的工作没有落
到实处。因此,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应有新的思想和方法:
一、课堂教学的“生活化”
课堂教学生活化就是教师寓教于生活现象、生活情感之中,学生在生活化教学中学习。课堂要从人文情怀出发,坚持以人为本,以情育人的人性化教学思想出发,让教师走进学生生活,让教学融入生活,让学生理解生活,享受生活的乐趣。
在平时的教学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特点,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努力创设和谐的教学环境,让学生亲身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即数学。美国数学家波利亚曾说:“数学教师的首要责任是尽其一切可能来发展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可见学知识是为了用知识。学知识要在生活中学,用知识也要用在生活中,陶行知倡导:“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统一”。数学教学要立足于课堂、着眼于学生的生活、学习实际,带着学生一起进行。
二、课堂教学的“自主化”
传统教学是教师讲,学生听。新课程倡导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即要求传统的居高临下的教师地位,在课堂教学中将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教师站在学生中间,与学生平等对话与交流。因而教师的职能不再仅仅是传递、训导、教育,而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
课堂教学体现“自主化”。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这不仅仅是教育工作者的理念,更应该采取适当的方式,促进学生表现出学习的“自主性”。我认为,数学教学应讲究教学艺术,努力创设条件,营造乐学氛围,让他们多动脑、动手、动口,能够独立思考,从而使学生会思考、会自主学习。例如:在学习几何体的侧面展开图时,先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几何体,然后学生自己动手剪一剪,从而使学生通过实践认识各种几何体的侧面展开图。
三、课堂教学的“创新化”
时代要求我们教师要勇于创新,大胆实践,探索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和方法。《课标》强调教师要创造性使用教材,设计符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从实际出发,重组教材。在实际教学中,要重点做好以下三点:
第一、在教学中运用思维创造方式活化教材知识,培养和促进学生的创新意识。
第二、实施开放性教学,在开放性教学中活在教材知识,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能力。
第三、实施研究性学习,在研究性学习中活化教材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和科学探究精神。
在课堂教学中,练习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材上传统的习题,可使学生掌握熟练的解答技巧,但为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应适当改编习题,使之一题多变,一题多解。多设计开放题,也引导学生自编习题,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思考,更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
【高中英语教学的新理念】推荐阅读:
高中英语课改新理念10-10
高中英语教学论文 教育改革对教师的新要求01-05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初探11-24
高中物理教学特色理念06-22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数学教学反思11-16
新课标理念指导下的高中作文教学实践12-27
高中年级管理理念12-27
高中化学新课程理念10-09
如何学习英语高中英语作文10-23
高中英语新概念英语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