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法学习宣传周关注

2025-02-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宪法学习宣传周关注(精选10篇)

宪法学习宣传周关注 篇1

(带为三至六年级必读,带★为一二年级必读)

班级: 姓名: 我会背 条

★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具有最大的权威性和最高的法律效力。★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神圣领土的一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国家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倡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公德。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是五星红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义勇军进行曲》。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中间是五星照耀下的天安门,周围是谷穗和齿轮。★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是北京。

★每年的12月4日是全国法制宣传日,也是国家宪法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国家发展社会主义的教育事业,提高全国人民的科学文化水平。国家发展体育事业,开展群众性的体育活动,增强人民体质。婚姻、家庭、母亲和儿童受国家的保护。

宪法学习宣传周关注 篇2

根据教育部教政法【2014】12号文件《教育部关于在国家宪法日深入开展宪法学习宣传教育活动的通知》和县教育局夏教函【2014】10号文件《关于深入开展宪法学习宣传教育活动的通知》等上级文件精神,我校今日在我校开展了宪法学习教育宣传活动,先汇报如下:

一、党的十八大四中全会决定将每年的12月4日定位我国家宪法日,今年是第一个国家宪法日,今年全国教育系统宪法学习日的主题是: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二、开展各种活动,积极学习国家根本大法:宪法

1、制定今年我校的国家宪法日工作方案。

2、举行特别升国旗仪式,李子峰校长为全体师生讲解宪法关于国旗和国歌的有关规定,让我们深深知道今天的幸福和平的日子是怎么来的,增强师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3、晨读宪法活动

晨读时间,学生每人发放一份宪法学习材料,利用晨读时间选择了宪法序言及正文中的适当章节、条款,组织学生进行集体朗读,使学生感知宪法对的神圣和重要性,深刻了解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一切法律之源。

4、上一届宪法教育课

利用课间操时间,组织全体师生集体学习宪法,使全体 师生了解宪法的的沿革、制定过程与特点和不断完善,今日的宪法是如何得来的。

5、每周一语改为: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树立宪法意识,维护宪法权威。

6、要求每位教师作一篇宪法学习的笔记。

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让全体师生深深知道: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居于至高无上的地位,被称为“法律的法律”,或“母法”。它规定了比普通法律更为重要的内容,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制定一切法律、法规的依据;它规定了国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根本制度,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规定了国家权力;它界定和协调了国家权力和公民个人权利的关系,并通过限制国家权力的范围及监督国家权力的行使,来保护公民的基本权利。培养学生尊重宪法、维护宪法尊严的意识,以好好学习、奋发图强的实际行动来展示对我们的伟大祖国的热爱。

附件:宪法学习材料

宪法学习资料(2014.12.4)

12月4日,中国即将迎来首个国家宪法日。今年11月1日,全国人大以立法形式明确将12月4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在全社会开展宪法宣传教育活动,弘扬宪法精神。海外专家学者认为,设立国家宪法日有助于使宪法精神更加深入人心,加强宪法实施,切实推进依法治国进程。

所有的苦难让我们懂得了一个真理,要建设现代国家,离不开宪法的保驾护航,否则,付出再多努力,创造再多财富,到头来依然是一场空。

宪法,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大法,是现代国家的立国基石,宪法是公民的生活规范,宪法的权威根源于民众的生活,在今天,只有尊重宪法、了解宪法、坚守宪法,才能成为合格的公民。

中国有悠久的历史,曾创造出光辉灿烂的文明,但遗憾的是,我们长期未能突破治乱循环的周期律,每到社会发展、经济繁荣、生活改善到一定程度时,大崩溃便如影随形,一切只能从头再来。每次建设,都以大破坏为结局,每次进步,都在预约着下一轮的大倒退,别人在跑,我们在跳,仿佛已被“西西弗斯的苦刑”套牢,再难挣脱。

问题的关键在于,在传统文明中,始终未能内生出真正意义上的法治精神,始终做不到“在我的茅屋,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对有权人来说,法律只是他们的玩具和剥削工具,而对于无权人来说,他们只有被约束、被剥夺的自由,那么,他们当然要操起嘲讽、漠视等弱者的武器。宪法理论虽发端于西方,但并不等于只有西方人才可以使用,宪法是人类在不同历史阶段、不同历史场合共同追求、共同探索、共同创造出来的共同成果,与人类其他文明一样,绝非某个国家、某个民族、某个阶级的独创和专利,它属于全人类。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居于至高无上的地位,被称为“法律的法律”,或“母法”。它规定了比普通法律更为重要的内容,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制定一切法律、法规的依据;它规定了国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根本制度,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规定了国家权力;它界定和协调了国家权力和公民个人权利的关系,并通过限制国家权力的范围及监督国家权力的行使,来保护公民的基本权利。

一、我国宪法的沿革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届、第四届和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分别于1954年9月、1975年1月、1978年3月和1982年12月先后制定、颁布了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临时宪法。1949年颁布的《共同纲领》,包括序言和七章共60条,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起到临时宪法的作用,为宪法订立奠定了基础。

2)第一部宪法。1954年9月20日,第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共106条。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第一部宪法,在《共同纲领》基础上修改、制定,为我国后来 的民主建设与制度建设奠定了基础。

3)第二部宪法。1975年1月17日,由第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颁布,共4章30条。

4)第三部宪法。1978年3月5日,由第五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颁布,共4章60条。

5)第四部宪法。1982年12月4日,由第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颁布,共并分别于:

----1988.04.12 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修正案”----1993.03.29 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修正案”----1999.03.15 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修正案”----2004.03.14 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修正案”

二、我国现行宪法的制定过程及特点

1980年下半年,在叶剑英委员长直接主持下,我国开始对宪法进行大规模、全局性的修订。经过两年多的讨论、修改,并经过全民讨论,1982年12月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四部宪法(现行宪法)在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上正式通过并颁布。第四部宪法继承和发展了1954年宪法的基本原则,总结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经验,并吸收了国际经验,是一部有中国特色、适应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根本大法。它明确规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的设置和职责范围、今后国家的根本任务等。

现行宪法的根本特点是,规定了我国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确 定了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的基本方针,确立了宪法的最高权威性——全国各族人民和一切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任何组织或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这部宪法分为序言,总纲,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国旗、国歌、国徽、首都五个部分,共4章138条。

三、我国现行宪法的完善

为了适应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变化,全国人大分别于1988年4月、1993年3月、1999年3月、2004年3月对这部宪法逐步进行了修改、完善。

1)1988年4月12日,第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对私营经济的地位、作用和国家对私营经济政策作了明确规定;对土地使用转让的问题作了补充规定。这是中国第一次采用宪法修正案的形式修改宪法。

2)1993年3月29日,第八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对原宪法作了9处修改,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坚持改革开放”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等写入了宪法;将“国营经济”修改为“国有经济”;将“国家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实行计划经济”修改为“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修正案内容还涉及政协制度、县市级人民代表大会任期等。

3)1999年3月15日,第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再次通过宪法修正案,对原宪法作了6处修改,把邓小平理论的指导思想地位、依 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国家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以及非公有制经济的重要作用等写进了宪法。

宪法学习宣传周关注 篇3

黄锐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国家现代治理体系的基础与核心。修改宪法,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

新时代赋予宪法新内涵、新发展

总书记指出:“宪法只有不断适应新形势、吸纳新经验、确认新成果,才能具有持久生命力”,“我国宪法是治国理政的总章程,必须体现党和人民事业的历史进步,必须随着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完善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形成“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同时,把宪法摆在全面依法治国十分突出的位置,围绕宪法阐明一系列重大论断,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引领新时代依宪治国新实践,开创新时代依宪治国新局面。党的十九届二中全会在准确把握我国宪法发展特点和规律的基础上,确立了本次宪法修改的总体要求和原则。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宪法修正案草案,把党的十九大确定的重大理论观点和重大方针政策载入国家根本法,把党和人民在实践中取得的重大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成果上升为宪法规定。这是我们党在新时代依宪治国、依宪执政、领导立法的生动实践,充分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政治智慧和历史担当。

宪法修改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这次宪法修正案共21条,包括12个方面,其中,宪法修正案赋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根本法地位和最高法律效力,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指导地位。同时,明确地将“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载入总纲第一条,写入宪法正文,与宪法序言阐明的“四项基本原则”形成呼应,有利于全面加强党的领导,有利于在新时代更好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四个自信”。宪法修正案有关国家主席任职方面的规定,有利于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有利于加强和完善国家领导体制。

宪法修正案是一个整体,它全面体现了重大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的成果,体现了我们党依宪执政、依宪治国的理念。宪法修改的这些重要内容,都需要我们原原本本、认认真真地学习领会。同时,学习贯彻实施好宪法,还要深刻认识这次宪法修改的重大意义。这次宪法修改,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兴旺发达,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对于进一步巩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指导地位具有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对于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具有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对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具有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对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具有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对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

学习宣传实施宪法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总书记指出:“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首要任务和基础性工作”,“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宪法的权威也在于实施”。近年来,全市上下始终把学习宣传宪法作为“七五”普法的重中之重,摆在首要位置,通过开展宪法主题宣传教育、实行宪法宣誓制度等形式,增强宪法观念,弘扬宪法精神,树立宪法权威。自今年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并公布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以来,市委统揽我市宪法学习宣传和贯彻实施工作,政治站位高、重视程度高、决策部署层面高,责任压实,督察有力,在全市形成了学习宣传宪法的热潮。我市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认真履行宪法赋予的职责,保证宪法法律在本行政区域内得到遵守和执行,为维护宪法法律的权威和尊严作出了积极贡献。

做宪法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模范遵守和执行宪法法律,带头维护宪法法律的权威和尊严,使宪法成为开展工作必须遵循的准则,是各级人大代表、常委会组成人员和常委会机关工作人员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我们将把宪法精神贯穿于人大工作的全过程和各方面,自觉把党的领导贯彻到立法工作全过程和各方面,确保每一项立法都符合宪法精神、体现党的主张、反映人民意志。同时,主动加强与“一府一委两院”的沟通联系、工作对接,形成整体合力,不断推进人大对有关工作监督和支持的有机统一,确保宪法和法律在本行政区域得以正确贯彻实施。

宪法学习心得(范文) 篇4

在五五普法学习中,认真我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下面谈谈学习新宪法的几点心得体会。

一、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这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保持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长治久安的法律基础,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制保证。这次修改宪法,坚持中央提出的切实加强党的领导、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严格依法办事的原则,体现了宪法的稳定性和适应性的统一、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讲政治和讲法制的统一。经过这次修改,我国宪法更加完善,更加符合国情,更加反映时代精神,更加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要求,必将更好地发挥国家根本法的作用。

二、新宪法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写入宪法,把十六大确定的重大理论观点和重大方针政策写入宪法,为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提供了宪法保障。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指导地位,反映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意愿,体现了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有利于巩固和发展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新世纪、新阶段继续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宪法以国家根本法的形式肯定了十一届三中金会以来,我们党指导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科学理论、正确路线和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为坚持和运用党领导人民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中取得的成功经验,提供了法律保障。进一步学习和贯彻实施宪法,对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三、我们要在全面学习宪法的基础上,深刻理解这次修改宪法总的原则,全面准确地领会和把握这次宪法修正案的精神实质,更好地贯彻实施宪法。要全面准确地领会和把握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指导地位的重要意义,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一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思想和行动。要全面准确地领会和把握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科学内涵,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的发展观,不断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要全面准确地领会和把握在统一战线表述中增加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的重要意义,坚持党关于爱国统一战线的各项方针政策,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要全面准确地领会和把握党和国家对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方针政策,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促进各种所有制经济在市场竞争中充分发挥各自优势,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要全面准确地领会和把握保护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的科学内涵,在加快经济发展和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进程中,依照法律规定,切实保护全体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正确处理私有财产保护和公共利益需要的关系。要全面准确地领会和把握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科学内涵,依法维护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权益,不断推动我国社会主义人权事业的发展。

四、我们要把学习新宪法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大兴求真务实之风结合起来,同认真实施“四五”普法规划,努力提高全民法律素质和提高全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结合起来,促进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面发展。

五、要大力开展宪法学习宣传活动,努力提高全院教职工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的宪法意识和法制观念。要在全院教职工中大力宣传宪法知识,使全院教职工了解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增强全体教职工对社会主义祖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自觉按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的途径和形式,参与学院的管理,真正做到依法治院、依法办事、依法行政,努力把学院各项工作做好。

六、充分认识了宪法的重要地位和这次修宪的重大意义。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保持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长治久安的法律基础,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国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法律保障。宪法集中反映了我国各族人民长期奋斗的成果,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以及国家生活中最重要的原则,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和法律效力,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居核心地位。对1982年宪法进行的第四次修改声是我国宪政史上又一个里程碑,意义重大,影响深远。这次修宪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坚持中央提出的切实加强党的领导、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严格依法办事的原则,体现了宪法的稳定性与适应性的统一、党的主张与人民意志的统一、讲政治与讲法制的统一,反映了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意愿,使宪法更加完善,更加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要求,更加能够发挥宪法作为国家根本大法的作用。修改后的宪法对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推进依法治省,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2018最新宪法学习心得体会 篇5

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刚刚闭幕的党的十九届二中全会强调,由宪法及时确认党和人民创造的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以更好发挥宪法的规范、引领、推动、保障作用,是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中国宪法自2004年修改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又有了许多重要发展变化。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党的十九大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重大战略部署,确定了新的奋斗目标。为更好发挥宪法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重大作用,需要对宪法作出适当修改,把党和人民在实践中取得的重大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成果上升为宪法规定。这对于更好发挥宪法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作用,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法者,天下之程式也,万事之仪表也。”30多年来的实践充分表明,我国宪法有力坚持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促进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动了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进程,维护了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全面依法治国进程,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有机统一,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取得了历史性成就。

实践充分证明,我国现行宪法是一部行之有效的好宪法,它既符合国情、实际及时代发展要求,又能充分体现人民共同意志、充分保障人民民主权利、充分维护人民根本利益,在推动国家发展进步的同时又能保证人民创造幸福生活、保障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实践充分证明,我国现行宪法具有显著优势、坚实基础、强大生命力,必须坚决维护、长期坚持、全面贯彻。修改宪法部分内容,把党和人民在实践中取得的重大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成果上升为宪法规定,由宪法及时确认党和人民创造的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是为了更好发挥宪法的规范、引领、推动、保障作用,是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

民法学习心得 篇6

——心得与体会

名:

学院班级:

号:

我是理科学生,选修民法学,主要是为了听一下老师分析地一些案例。因为有些时候,光有理论知识是死板的,只有跟案例结合起来,才能理解地更加生动,记忆才能更加深刻,更有利于民法的学习。

就这样,在每节课老师生动的案例分析下,那些生硬而又严肃的法律条文变得鲜活,对民法的了解也更加深刻。随着学习的深入,逐渐发现,民法是一门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大部分需要维护的就是自己的民事法律权利。

下面,就结合一下我的所学,谈一下学习民法的心得跟体会。首先,从民法的定义来说,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在从事民事活动中发生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在我国《民法通则》中就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以及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

由此展开来看,民法是解决民事法律关系的法律依据。而民事法律关系是由民事法律规范所调整的社会关系。也就是由民事法律规范所确认和保护的社会关系。此时,民事法律关系又分为财产法律关系和人身法律关系,绝对法律关系和相对法律关系,物权关系和债权关系这三类。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不同于民法中的“人”,它可以是公民(自然人)、个体商户、农村承包经营户、法人和合伙组织等,国家作为一个整体,在特定条件下也能成为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民事法律事实根据客观事实是否与主体的意志有关,可以分为事件和行为两大类。

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可以是公民。这里的公民是指具有我国国籍,根据我国的法律规范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自然人。其中由两个属性,是自然属性和法律属性。公民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公民的民事权利是从公民出生时开始,结束于公民死亡之后。民事行为能力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及无民事行为能力三种。其中,年满18周岁的我国公民就具有了行使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权利或者年满16周岁且经济独立的也可以行使完全民事行为能力。而满十岁的未成年人以及不能完全辨认自己的行为能力的精神病患者都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凡是未满十周岁且不能辨认自己的行为能力的,都是无民事行为能力的。

关于宣告失踪和宣告死亡的相关内容。宣告失踪是指经利害关系人的申请,由法院依照法定条件和程序,宣告下落不明满一定期限的公民为失踪人的民事法律制度。宣告死亡是指经利害关系人申请,由法院依照法律规定的条件和程序,判决宣告下落不明满一定期限的公民的死亡的民事法律制度。

关于物权的相关知识。物权是指权利人依法对特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权利。

关于合同的相关知识。合同是当事人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它分为有名合同和无名合同,要式合同和不要式合同,单务合同和双务合同,为自己利益订立的合同和为第三人利益订立的合同,主合同和从合同这五类。

人身权分为人格权和身份权。人格权包括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名称权、肖像权、名誉权、隐私权、荣誉权、尊严权、信用权。身份权包括配偶权和亲属权。

知识产权具有专有性及地域性和时间性的特征,大概分为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

关于继承权部分,继承分为两种,一种是法定继承和遗嘱继承,另一种是本位继承和顺位继承。

民事责任的相关知识。民事责任是指民事主体违反合同义务或法定民事义务应承担的法律后果。民事责任根据法律根据的不同可以分为违反合同的民事责任与侵权行为的民事责任。违反合同的民事责任又称为违约责任,是指当事人不履行合同债务而依法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对于该民事责任的承担方式有4种。一是继续履行。二是采取补救措施。三是赔偿损失。四是赔付违约金。侵权责任成立的共同构成要件是无论是过错责任还是无过错责任,其责任成立都必须满足侵害民事权益(即造成损害)与因果关系(侵害事由与损害后果之间)两个构成要件。侵权责任承担方式分为两大类,损害赔偿和预防性救济。共同侵权行为是指两人或两人以上共同侵权造成他人损害的行为。分为共同加害行为与共同危险行为。侵权的形态有12种,不在赘述。

最后,是关于正当防卫的一些内容。还记得老师当时是拿张三李四和一条狗做的案例分析。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采取的旨在制止不法侵害而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未明显超过必要限度损害的行为。我国对正当防卫成体的条件很严格,有起因条件,时间条件,对象条件,主观条件,限度条件等限制。防卫过当会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计算方法学习心得 篇7

在研究生一年级的上半学期,我们安排了计算方法的课程,通过课堂授课、网上学习、学术报告以及课堂监督等方式的引导,我们对计算方法有了全新的认识。

我们知道,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离开了数学,科技便无法发展。而在数学这门学科中,数值计算方法有着其不可取代的重要地位。

在授课的过程中,首先利用前几讲课的时间对计算方法的基础进行补充,考虑到有部分专业的学生在本科时期没有接触过计算方法这门课程;计算方法主要研究实际问题,当今社会计算机高速的发展,为人们使用数值计算方法解决科学技术中的各种数学问题提供了有力的硬件条件。要将关于数值计算的实际问题借助于计算机来解决,那么实际的上机操作就显得十分重要。因此,老师在平时课堂授课的同时,也推广网上学习,通过课堂掌握知识、网上复习内容双重方式学习,更有利于我们掌握知识,另外对于我们上机操作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通过网上看教学视频,一方面我们对课上学习的内用加深了印象,另一方面由于课堂上时间有限,对于某些知识,我们在听课时不是很清楚,似懂非懂,在网上学习的帮助下,我们可以在课后及时对这些知识进行进一步的消化,对于我们吸收知识也是一种很好的方式。此外,网上学习具有可重复性的优点,这是课堂上所不具有的特点,在课堂上不懂的知识,在网上可以反复学习,在网上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也能够反馈到课堂。所以课堂授课与网上学习相辅相成,各有优点,弥补了各自的不足之处。

当然课程的学术报告也十分重要,学是一码事,应用却是另一码事,很多课程中,我们学会了,遇到问题却不会解决,所以课程学术报告此时起了关键作用。学术报告是基于每组学生各自的专业设置的,这样做一方面检验学生应用计算方法的能力,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引导学生将计算方法与本专业联系起来,学会应用学过的知识对现象进行描述、建模以及采用编程的方法处理数据等。

本学期的计算方法课程相当充实,在老师课上精心的授课、学生课下利用网上资源认真复习、对课程学术报告的完成以及课堂监督下,同学们都受益匪浅,尤其是对于数据处理方法的学习、思维的形成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对于后期的专业研究也有深远的影响。

135工作方法学习心得 篇8

为贯彻落实2010年全国网建会工作方案,全面推广“135”工作法,XX烟草围绕“会用、真用、实用、好用”一条主线,对“135”工作法进行了深入解析,用典型引路、全面铺开的方式组织全体市场经理、客户经理、品牌经理围绕四个步骤学习、实践、提升“135”工作法,推动卷烟营销上水平。

一、宣贯学习,领会“135”工作法精髓

一是组织营销人员接受专家培训,并就“135”工作法学习中发现的问题与专家实地沟通学习。二是召开专题培训。营销中心品牌经理和各区域营销部主任、客户经理代表利用晨会、例会时间,采取个人自学、集体学习、课题互动等多种方式,灵活多样地组织开展学习活动,各级领导带头主动、认真学习“135”工作法,提高自身工作能力和水平,做好表率。客户经理、品牌经理、市场经理反复通读、消化吸取“135”工作法的各项内容、标准和要求,做到对工作法中描述的五步操作大纲、营销策略实施标准、营销行为规范熟记于心、灵活应用。三是开展“135”工作法培训。面向全体客户经理开展“135”工作法内容培训,重点围绕如何进行客户、品牌、市场分析、如何依据分析开展计划以及执行计划和实现持续改进,培训目标是将“135”工作法转化为营销人员自我管理、自我控制、自我评估的有效方法。

二、对照准备,推动工作法落地生根

一是营销中心和营销部按照“135”工作法,对照业务工作手册再梳理内部业务流程,并理清市场经理、客户经理、品牌经理三个岗位的工作关系,以客户、市场、品牌作为营销人员的思维要素、分析维度和工作要点,形成符合实际、便于操作的工作流。二是提出需求,完善系统功能。市场经理、客户经理、品牌经理按照“135工作法”所列表单并结合工作实际进行修改上报至营销中心,营销中心总结后向软件公司提出相应的增加系统功能需求,逐步实现系统辅助人工实现表单填写的目标。

三、优化完善,推动工作法持续改进

一是将“135”工作法的5个步骤逐步引入现有工作流程。营销中心通过重点帮扶和一对一指导市场经理、客户经理、品牌经理通过分析、计划、实施、评估、改进五个步骤,实现自我管理、自我评估,达到学会并应用工作法精髓的目标。二是进一步完善业务操作系统,逐步将优化完善的结果体现到工作表单中、固化到信息系统中去,从规范上、系统上为三个工作法提供支撑和保障。结合根据目前实际,针对系统不能实现的表单,在不增加工作时间的前提下,由人工填写相应的替代表单,市场经理、客户经理、品牌经理痕迹化记录按照各项分析考核等表单所要求的内容和格式先行使用,并在使用过程中进行修改完善,其余“135”工作法需要的表单将在系统功能完善后将逐步改造并增加到各项工作中。

四、推广应用,以工作法推动卷烟营销上水平

营销中心和营销部将推广135”工作法和体系建设融合在一起,全面提升一线营销人员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通过情况汇报、经验交流、调研督察等方式,结合实际在各区域营销部中开展工作法应用评比活动,对各营销部评比结果进行通报,对未达标的情况进行及时指导帮助。在营销督查工作中对推广工作法有所创新的营销部进行相应的表彰和奖励。同时,加强了对“135”工作法推广应用情况的督察考核,每月定时对各营销部的推广工作进行检查,对照“135”工作法的内容对营销人员工作质量考核表进行修改优化,将“135”工作法应用情况作为营销人员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量化考核指标,切实保证“135”工作法推广的效率与效果。

时间管理方法学习 篇9

制定计划,制定学习计划是很有必要的,能让学生不慌不忙的处理自己学习事件。时间安排的详细些,才知道自己下一件事要做什么。对于一天的时间,大家要尽量越详细越好。如,每天的6点做什么、7点做什么等等。

2、确认先后顺序

一天里学生要解决的事情很多,当很多任务需要去解决时,大家要明确先后顺序。哪件事要先做,哪件事可以往后推一推。要明确先后顺序。先后顺序是重要的,它决定了事情处理的结果和时间安排的合不合理。

3、利用碎片化时间

一天里我们每个人都是有些碎片化的时间,如在排队吃饭的间隙、在宿舍里泡脚等等悠闲时间。大家都可以安排起来。在这些碎片的时间里,去看看书,记一些知识点,也是可以利用起来的。

时间管理的名言

1、辛勤的蜜蜂永远没有时间的悲哀。

2、人的全部本领无非是耐心和时间的混合物。——巴尔扎克

3、时间管理的三大能力:自律,整合与重组,控制事件。

4、放弃时间的人,时间也放弃他。——莎士比亚

5、春光不自留,莫怪东风恶。——莎士比亚

6、时间就是能力等等发展的地盘。——马克思

7、每一点滴的进展都是缓慢而艰巨的,一个人一次只能着手解决一项有限的目标。——贝弗里奇

8、任何节约归根到底是时间的节约。——马克思

9、时间管理是高效能员工必备的能力之一。

10、让定量的时间产生更大的效益,才能改变落后的局面,缩短同优秀者之间的距离。

11、时间是一个伟大的作者,它会给每个人写出完美的结局来。——卓别林

12、抛弃今天的人,不会有明天;而昨天,不过是行去流水。——约翰·洛克

13、在所有的批评中,最伟大、最正确、最天才的是时间。——别林斯基

14、向时间要效益。时间是产生效益的最关键因素。

15、高效率的员工善于整合琐碎的时间,让零散的时间也能产生更大的效益。

16、利用时间是一个极其高级的规律。---恩格斯

17、时间是世界上一切成就的土壤。时间给空想者痛苦,给创造者幸福。——麦金西

18、压缩时间,提升效益。

19、时间管理二八法则:专注于能产生80%效益的20%的核心工作。

七年级英语语法学习口诀 篇10

一. 知识口诀化,朗朗上口,得心应手。

“顺口溜”的特有韵律会使抽象、烦琐的词语和语法知识、规则化难为易,便于记忆,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信心,学生的学习成绩会直线上升,有的记忆深刻,甚至会终生难忘。

如:

1.最初的简单动词的学习。

来是come,去是go。点头yes,摇头no。再见要用goodbye,谢谢要说thank you。

2.关于Be的用法:BTH

我用am,你用 are,is用在他、她、它,凡是复数都用are。不能错来,不能差。

3.关于冠词的使用:BTH

不见原因(元音),别施恩(n)。

4.不用冠词的部分情况:BTH

季节、月份、节假日,三餐、球类和星期。

5.以-fe结尾变复数只加s的单词:

gulf roof chief serf blief proof handkerchief

海湾边,屋顶上,首领奴仆两相望,谁说他们无信仰,证据写在手帕上。

6.复习以-f(e)结尾的名词变复数:

leaf half self wife knife shelf wolf thief

树叶半数自己黄,妻子拿刀去割粮,架后窜出一只狼,就像强盗逃命忙。

7.关于以o 结尾的单词变复数加es的情况:

Negro hero tomato potato

黑人英雄吃土豆和西红柿。

8.关于非延续性动词:

begin leave go borrow come return join die buy arrive

开始离去,借来还,出生入死,买到家。

9.过去时:

过去时的句子变化口诀:过去时,时过去。过去事态是否是,过去时间是标志。否定句很简单,did之后not添。疑问句也不难,did置于主语前。过去置于动词前,谓语动词需还

原。

巧记动词过去时形式-ed的变化:

(1)变化规则:动词变化很好记,一般末尾加-ed。如果词尾e有个紧跟其后加个d。辅音字母加y,要y把变i,特殊变化有熟记,保你一定考第一。

(2)读音规则:

清(清辅音)读清[t],浊读浊[d],[t][d]后面读[id]。

10.关于基数词的书写:

基数词不难记,12以内词各异,13数到19级,teen莫丢弃。20、30到90,尾随ty是整十,说到几使几,中有 “—”要强记,遇到整百要警惕。

11.关于基数词变序数词:

基变序,有规律,123肩靠肩。8去e,9去t,ve要用f替,辅(音)后y,y→ie,th结尾莫大意,若遇数字几十几,只变个位就可以。

12.修饰名词的大致词序排列:

(A.)美圆小旧黄,法国木书房。“美” 代表描述性的词,“圆”代表形状,“小” 代表大小,“旧” 代表新旧、年龄,“黄” 代表颜色,“法国” 代表产地 “木” 代表质地 “书” 代表名词性定语说明用途。如:

(1*.)The first beautiful little white Chinese stone bridge.第一座美丽的中国小白石桥。

(2*.)A tall intelligent young Chinese officer.一个聪慧的个子很高的年轻的中国军官。

(B.)或者用:BTH中国英语学习网

县官行令,杀国才;植树苗,大新颜。

县(限定词)官(冠词)行(形容词)令(表年龄的词),杀国(表产地的词)才(材料);植(指示代词)树(数词)苗(描述性的词),大(表大小的词)新(表新旧的词)颜(表颜色的词)。

如:

(1*.)A few new major urban highways.几条新的主要城区公路。

(2*.)Some sour green eating apple.一些酸绿的食用苹果。

13.关于被动语态的使用:

动作谁做的不知道,说出谁做没必要。

接受动作要强调,被动语态最为妙。

14.关于五种简单句:

英语句子万万千,五大句型把线牵。

句子中间为动词,后接语是关键。

系动词后接表语,vi独身无牵连。

vt又可分三类,单宾双宾最常见。

15.双元音也好背,合口集中八个位。

辅音共计二十八,七浊一清又八对。

四个连对也包括,有气无声清辅音。

有声无气浊辅音,发音特点应掌握。

16.使役动词后接动词不定式做宾语补足语省略“to”的特殊动词:

上一篇:写班主任的作文600字:我的“母亲”下一篇:感恩母校论文三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