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考试复习提纲(通用8篇)
党校学习必备知识
党章及党的基本知识部分
1、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什么?
2、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3、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是什么?
4、我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什么?
5、“三个有利于”的标准具体指的是什么?
6、党的民主集中制的含义是什么?
7、中国共产党的性质是什么?
8、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什么?
9、我们的立国之本是什么?我们的强国之路是什么?
10、党的纪律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1、党支部“三会一课”制度具体内容。
12、我们党的根本组织原则是什么?
13、党的建设必须坚决实现的四项基本要求是什么?
14、“三个有利于”的标准是什么?
15、现阶段我党的基本纲领是什么?
16、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和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分别是什么?
17、党的领导主要是哪些方面的领导?
18、党员的党籍管理(组织关系接转)程序?
19、党的纪律的主要内容?
20、党的最高领导机关是什么?
2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有哪些?
22、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什么?
23、预备党员的预备期有多长?预备党员的权利和义务与正式党员有什么不同?
24、预备党员预备期满后,转正的条件和程序分别是什么?关于延长预备期的具体规定是什么?
25、预备党员的预备期和党员的党龄应如何计算?
26、党的民主集中制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27、党的中央委员会每届任期几年?党的地方各级委员会任期几年?
28、党的中央、地方和基层组织有哪些?
29、成立党的基层组织在党员人数上有什么要求?
30、根据工作需要和党员人数,经过上级党组织批准,可以设立哪些党的基层组织?
31、党的基层组织的任期是几年?
32、党的基层组织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33、党的领导干部的产生方式有哪些?
34、党组织本着什么原则对违纪党员进行处分?
35、党内的纪律处分有哪几种?
36、给予违纪党员纪律处分,由谁决定,报谁批准?
37、党的三大优良作风是什么?
38、中国共产党党徽的图案由什么构成?
39、中国共产党的党旗是什么样的?
40、中国共产党的象征和标志是什么?
41、你的入党动机是什么?
发展党员工作细则部分
1、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联系人应由什么人担任?应采取何种方式对积极分子进行培养和教育?
2、党支部应该间隔多长时间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一次考察?
3、积极分子经过多长时间的考察和什么程序,才能被列为发展对象?
4、对入党积极分子的政治审查包括那些内容?基本方法有哪些?
5、什么人可以担任入党介绍人?
6、不能担任入党介绍人的情况有哪些?
7、支部大会应该如何接收预备党员?
8、讨论多个人入党时,支部大会应该如何讨论和表决?
9、哪些党组织无权接收、审批预备党员?
10、预备党员转正,应该经过什么程序,报谁批准?
11、预备党员转正的手续有哪些?
十七大报告部分
1、党的十七大主题是什么?
2、什么是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核心,基本要求,根本方法分别是什么?
3、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经济发展目标是什么?
4、十七大提出的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目标与路线是什么?
5、十七大上提出我们党的建设主线是什么?
6、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是什么?
7、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9、党内民主的形式体现在哪些地方?
10、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11、党的建设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12、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关键是什么?
1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什么?
14、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核心是什么?
15、中国共产党要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必须加强党的哪些方面建设?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创先争优活动及《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建党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部分
1、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谁的领导?
2、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要求是什么?
3、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什么?
4、党的基本路线中的奋斗目标是什么?
5、确定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时间。
6、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以什么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7、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兴国之魂是什么?
8、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就是要着力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更加深入人心,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不断开创新局面,新局面具体是指什么?
9、当代大学生在创先争优中发挥的作用。
(适用于建筑工地生产一线操作人员)
1.防止物体打击的安全措施包括:施工现场设置水平挡板的安全通道、不在临边和洞口边堆放物件、不在高处掷物、凡进入工地的人必需戴好安全帽。
2.施工现场“十不准”规定,其中包括“不准穿高跟鞋、拖鞋、赤膊或光脚进入施工现场”。
3.在建筑施工中,从事电工作业、起重机械作业、起重司索作业、塔吊指挥、风电焊作业、登高架作业、机动车辆驾驶、爆破作业等人员必须持有特种作业操作证。
4.当发现有人触电时,应立即做的事情是立即切断电源。
5.高处作业应系好安全带,安全绳应挂扣高处稳固的地方。
6.挖土时发现管道、电缆及其他埋设物应及时报告,不得擅自处理,盲目施工。
7.人工挖孔桩施工的安全知识是下孔作业前对井孔作气体检测、施工人员必须戴安全帽和安全带、发生缺氧或中毒事故马上向井下送风并同时报告管理人员。
8.拆模版过程中如遇中途停歇,应将已松的模版及支承件重新加固。
9.电焊工施工作业时应戴绝缘手套,穿绝缘鞋,防止发生触电事故。
10.物料提升机(钢井架)的吊笼在上下运行中,任何情况下都不可以载人。
11.模版工程、拆除工程和开挖土方最容易发生坍塌和塌方事故,作业人员必须遵守操作规程,严格按照安全技术方案施工。
12.钢筋工程的一般安全措施是加工钢筋的断料、配料、弯料工序不准在高空操作,起吊钢筋骨架时下方禁止站人,不得将钢筋集中堆放在模版和脚手架上,严禁攀登柱、墙水平钢筋上下。
13.脚手架、楼板面、卸料平台上不能集中堆放物料,防止发生坍塌事故。
14.施工中使用手持行灯时,要用36伏及以下的安全电压。在金属容器内和潮湿环境下的照明要用12伏安全电压。
15.必须持特种作业操作证上岗的工种包括塔吊司机、架子工、焊工、电工。
16.挖孔施工停止作业现场无人看护时,施工人员离开前应用井盖封闭孔口,或设1.1m~1.2m高的防护栏围蔽
17.维修保养机械设备,必须拉闸断电,锁好电箱,在电箱挂上严禁合闸牌,并派专人监护。
18.现场绑扎悬臂大梁钢筋时,不得站在模版上操作,应在搭设的操作平台上操作,绑扎独立柱头钢筋时,不准站在钢筋上绑扎、也不准将木料、管子、钢模版放在钢箍内作为立人板。
19.砂浆搅拌机开机前要检查电气和机械的安全状态,空转运行正常后方可加料搅拌,运转中严禁用手或木棒等伸进搅拌筒内搅拌。
20.拆除模版作业时应注意的安全事项包括严禁非作业人员进入作业区,严禁操作人员站在正拆除的模版下,严禁留有悬空模版,已拆除的模版应及时运走或妥善堆放。
21.在搭设和拆除外脚手架现场范围,应设置安全隔离区,并设专人监护,严禁非作业人员进入作业区内。
22.砌筑工程当墙身砌体高度超过3.2 m时,应搭设脚手架。一层以上或高度超过4m时采用里脚手架必须在墙外张挂完全网。采用外脚手架应绑好护身栏杆后,方准操作。
23.进入工地的人员必须带好安全帽,正确佩戴安全帽的方法是:帽衬与帽壳不能紧贴,应保持一定间隙,必须系紧下颚带,防止安全帽遇物件碰撞而松脱。
24.高处作业人员要穿紧口工作服,脚穿防滑鞋,头戴安全帽,腰系安全带。当遇到大雾、大雨和6级以上大风时,禁止进行高处作业。
25.土方开挖时,为了减轻坑(槽)沟边的土压力,在离坑(槽)沟边1m距离内不准堆土、堆料,不准停放机械设备。
26.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要有专人观察模版的变形情况,当发现有变形、松动等现象,要及时停止
浇筑,做好加固,防止塌模伤人。
27.操作建筑起重设备、混凝土及砂浆搅拌机、挖掘机等专用设备的人员必须经专业安全技术培训
和持证上岗。设备运转中不得进行维修或调整、清理,操作人员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并确保作业危险区域内无人逗留。
28.因用电不慎和电气设备故障导致触电事故都可能夺去人的生命。因此严禁非电工人员进行电工
作业,施工现场、宿舍区等不得乱拉乱接电线,电气设备安全防护装置必须完好,严禁电气设备带故障使用运行。
29.建筑工程防止高处坠落的方法:临边、预留洞口的防护设施必须固牢可靠、高处作业应正确使
用安全带、不违章攀爬,不在卸料平台乱堆或超载物件。
30.上下梯子时,必须面向梯子,且不得手持器物。
31.电动建筑机械或手持电动工具的外壳、开关破损,电源线破损,应停止使用,非维修电工不能
自行拆除或修理电动工具。
32.拆除建(构)筑物,应严格按施工方案和安全技术措施施工,一般应自上而下顺序进行,不能
采用推倒办法,禁止数层同时拆除。当拆除某一部分的时候,应防止其它部分发生坍塌。
33.施工设备或电动工具的电源线与开关箱的距离不能超过3m,电源线不够长时应由电工在施工
设备和电动工具附近架设合格的开关箱。临时使用的移动电源不能用花线接驳。
34.安全帽、安全带、安全网是减少和防止高处坠落和物体打击事故发生的重要防护用品。
35.使用砂浆机、混凝土搅拌机等各类施工机械设备的工人,必须经过培训考核,并应严格执行安
全操作规程。
36.人工挖孔桩发生中毒或缺氧窒息事故时,必须立即报告管理人员,并同时向井下通风或戴好有
供氧的防毒面具,才可下井救人。
37.在坑槽、基坑作业的人员,间歇时不可在槽、坑的坡脚下休息。
38.在拆除模版时,根据工程进度的要求,不可将立杆全部拆除后,一次性把模版拉撬拆除。
39.搭设脚手架、支模时,支撑、拉杆、连墙件不可以与门、窗连接。
40.使用套丝机、钻床等有旋转部件的机械设备,不可戴手套操作。
41.高处作业使用安全带应高挂低用。
42.为了方便施工,当电工不在时,其他人不可作一些例如接驳电线等工作。
43.钢筋加工时不可以将钢筋集中堆放在模版和脚手板上。
44.施焊人员必须持特种操作证上岗,只有在规定的安全条件下,得到现场管理者准许并办理了临
时动火手续才可实施焊接或切割作业。
45.施工现场不可以由施工员批准动火作业。
46.土方开挖土应从上而下逐层开挖,不可以掏挖和超挖。
47.已从事建筑施工三年以上的工人,也必须接受安全技术交底来安排施工任务。
48.支设高度在3m以上的柱模板时,四周应设斜撑,并应设立操作平台。
49.高处作业是指凡坠落高度基准面2m以上有可能坠落的高处进行的作业。
50.在气体泄露区内严禁使用手机、电话、启动或关闭电器设备,并禁止一切产生明火或火花的行
为。
51.施工作业场所有坠落可能的物件,应一律先行拆除或加以固定。
52.因作业的需要而拆除脚手架上的杆件或连墙体时,必须取得技术人员的同意,采取可靠的加固
措施后方可拆除。
53.在施工现场进行电、气焊作业必须有防火措施和专人看守。
54.在钢井架吊笼内装卸作业时,如遇吊笼突然升降,应立即大声呼叫,千万不要探头喊叫或慌忙
跳出吊笼,应随吊笼升降,待吊笼就位停稳后从出口走出。
3.综合布线的六个子系统。工作区、配线、干线、管理、设备间、建筑群。
4.综合布线系统的三种设计等级,记住每种类型的传输介质。基本型,一个信息插座;增强型,两个或两个以上信息插座;双绞线;综合性,*,光缆光纤到桌面。
5.在综合布线中,常用的网络传输介质。光纤、双绞线、同轴电缆。
6.双绞线的分类,常用的类型。屏蔽双绞线STP、非屏蔽U*。7.光纤按照传输点模数可以分为单模光纤和多模光纤两类。8.综合布线的用户需求分析通常包含三个要素。用户信息点使用的时间、*所在的位置、*的数量。
9.工作区子系统和水平子系统,干线子系统的范围。通信引出端到终端设备的连线出;用户工作区连接到垂直干线子系统的线缆,FD→信息插座;BD→FD,设备管理间到楼层配线间的配线架。10.配线子系统和干线子系统均为星型拓扑结构。
11.综合布线中常用来装载线缆的器材,及其适用的场合。暗埋用线管,不许用线槽;明线用线槽,很少用线管;吊顶,过道长距离集中布线用桥架。12.信息插座到地面的最小距离:300mm,以及离电源插座的最小距离200mm。
13.配线子系统中水平电缆的最大长度。90m14.机房和大开间办公室的常用布线方法。地面线槽法。15.干线子系统在路由中间或者出口处需要拐弯时,不允许直角拐弯布线。16.干线子系统的接合方法。点对点结合方法、分支*
17.在垂直子系统中,语音和数据往往用不同种类的缆线传输,语音电缆一般使用三类大对数电缆,数据一般使用光缆。18.建筑群配线架、建筑物*、楼层配*对应的符号。CD、BD、FD。19.确定配线架的数量。信息点个数除以24.20.配线架端口命名。nn楼层xx地板列yy地板行A 配线架号-mmmn端口n号22.3信息%
模块的需求量.m m:信息
模块的总需求量;n:信息点的总数;富余量
1.智能建筑的组成。楼宇*BAS、办公*OAS、通信自动化系统CAS、综合布线系统PDS、系统集成中心SIC。2.综合布线与智能建筑的关系。综合布线系统是建筑物内所有信息的传输通道,是智能建筑的信息“高速公路”。综合布线是有线缆和相关的链接硬件设备组成的。是智能建筑必备的基础设施。
3.综合布线的六个子系统。工作区、配线、干线、管理、设备间、建筑群。
4.综合布线系统的三种设计等级,记住每种类型的传输介质。基本型,一个信息插座;增强型,两个或两个以上信息插座;双绞线;综合性,*,光缆光纤到桌面。
5.在综合布线中,常用的网络传输介质。光纤、双绞线、同轴电缆。
6.双绞线的分类,常用的类型。屏蔽双绞线STP、非屏蔽U*。7.光纤按照传输点模数可以分为单模光纤和多模光纤两类。8.综合布线的用户需求分析通常包含三个要素。用户信息点使用的时间、*所在的位置、*的数量。
9.工作区子系统和水平子系统,干线子系统的范围。通信引出端到终端设备的连线出;用户工作区连接到垂直干线子系统的线缆,FD→信息插座;BD→FD,设备管理间到楼层配线间的配线架。10.配线子系统和干线子系统均为星型拓扑结构。
11.综合布线中常用来装载线缆的器材,及其适用的场合。暗埋用线管,不许用线槽;明线用线槽,很少用线管;吊顶,过道长距离集中布线用桥架。12.信息插座到地面的最小距离:300mm,以及离电源插座的最小距离200mm。
13.配线子系统中水平电缆的最大长度。90m14.机房和大开间办公室的常用布线方法。地面线槽法。15.干线子系统在路由中间或者出口处需要拐弯时,不允许直角拐弯布线。16.干线子系统的接合方法。点对点结合方法、分支*
17.在垂直子系统中,语音和数据往往用不同种类的缆线传输,语音电缆一般使用三类大对数电缆,数据一般使用光缆。18.建筑群配线架、建筑物*、楼层配*对应的符号。CD、BD、FD。19.确定配线架的数量。信息点个数除以24.20.配线架端口命名。nn楼层xx地板列yy地板行A 配线架号-mmmn端口n号22.3信息%
模块的需求量.m m:信息
模块的总需求量;n:信息点的总数;富余量
1.智能建筑的组成。楼宇*BAS、办公*OAS、通信自动化系统CAS、综合布线系统PDS、系统集成中心SIC。2.综合布线与智能建筑的关系。综合布线系统是建筑物内所有信息的传输通道,是智能建筑的信息“高速公路”。综合布线是有线缆和相关的链接硬件设备组成的。是智能建筑必备的基础设施。
3.综合布线的六个子系统。工作区、配线、干线、管理、设备间、建筑群。
4.综合布线系统的三种设计等级,记住每种类型的传输介质。基本型,一个信息插座;增强型,两个或两个以上信息插座;双绞线;综合性,*,光缆光纤到桌面。
5.在综合布线中,常用的网络传输介质。光纤、双绞线、同轴电缆。
6.双绞线的分类,常用的类型。屏蔽双绞线STP、非屏蔽U*。7.光纤按照传输点模数可以分为单模光纤和多模光纤两类。8.综合布线的用户需求分析通常包含三个要素。用户信息点使用的时间、*所在的位置、*的数量。
9.工作区子系统和水平子系统,干线子系统的范围。通信引出端到终端设备的连线出;用户工作区连接到垂直干线子系统的线缆,FD→信息插座;BD→FD,设备管理间到楼层配线间的配线架。10.配线子系统和干线子系统均为星型拓扑结构。
11.综合布线中常用来装载线缆的器材,及其适用的场合。暗埋用线管,不许用线槽;明线用线槽,很少用线管;吊顶,过道长距离集中布线用桥架。12.信息插座到地面的最小距离:300mm,以及离电源插座的最小距离200mm。
13.配线子系统中水平电缆的最大长度。90m14.机房和大开间办公室的常用布线方法。地面线槽法。15.干线子系统在路由中间或者出口处需要拐弯时,不允许直角拐弯布线。16.干线子系统的接合方法。点对点结合方法、分支*
17.在垂直子系统中,语音和数据往往用不同种类的缆线传输,语音电缆一般使用三类大对数电缆,数据一般使用光缆。18.建筑群配线架、建筑物*、楼层配*对应的符号。CD、BD、FD。19.确定配线架的数量。信息点个数除以24.20.配线架端口命名。nn楼层xx地板列yy地板行A 配线架号-mmmn端口n号22.3信息%
模块的需求量.m m:信息
***导数及其应用
(一)求导数
(二)导数的物理意义和几何意义:切线问题,瞬时速度;
(三)导数与单调性
(1)求单调区间;(2)已知单调性求参数范围
(四)极值与最值
(1)求极值(最值);(2)已知极值(点)求参数
(五)定积分及其应用
(1)求定积分;(2)定积分的几何意义
***推理与证明
(一)三段论
(二)反证法
(三)数学归纳法
(四)类比推理
***复数
(一)有关概念:实部与虚部,共轭复数,纯虚数,(二)三个对应:复数,点,向量
(三)复数的四则运算
(四)复数的几何意义
***空间向量
(一)空间向量的运算:数乘,数量积,夹角。模,(二)空间向量基本定理
(三)平面的法向量的求法
(四)用向量证明平行,垂直关系
(五)用向量求空间的角(线线角,线面角,二面角)和求点到面的距离等公式
与方法。
***排列组合(一)两个原理
(二)排列与组合的区分与公式
1.21世纪的学校领导者的最基本要求是:
2.创新性学习的两个主要特点是:
一是预见性,二是参与性。
3.校本管理的两个基本特点是:
(1)学校是决策的主体,即决策应在学校范围内作出,游离于学校之外的行政组织的作用应当减弱;(2)学校是改革的主体,即有效的学校改革不仅依赖于外在程序,更依赖于校内参与者分享决策的制定
4.学校安全工作的基本原则是:
“安全第一”“珍惜生命”“预防为主”“科学管理”“协调治理”
5.才能和学识是非权力型影响力的重要基础。对于学校管理者,需要具备的才能和学识有哪几方面?
(1)专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指精通或熟悉一个特殊的或专门的业务领域,具有相应的知识和技能,即具有所管理的具体业务的知识、技能。平时下属和群众常用“内行”和“外行”来表达这层含义。
(2)人际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这些知识和技能包括:沟通的技能,激励方面的技能。处理人际冲突方面的技能。校长是同人打交道的,要处理各种各样的关系,包括内部、外部的,人际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对于提升校长的管理才能是非常必要的。
(3)观念和视野。正确的观念和开阔的视野,可以保证你做正确的事情。许多时候,校长看问题看得不远、不深,问题出在其缺乏一种总揽全局的能力,这往往与其观念和视野有关。有时候,事情做不好,不是具体的方法不对头,而是在开始考虑这个问题时就不对头,这往往也是观念上出了问题。
6.21世纪人类面临的三大挑战?
生存环境恶化、经济全球化趋势和互联网的发展所带来的挑战
7.研究21世纪的学校管理需要解决哪几个层次的问题?
一、做好恰当的学校定位
以往的管理很少关注学校定位,对学校缺乏一个整体的盘点,推着干的现象比较普遍,这也 是学校缺乏特色、缺乏生命力的致命原因之一。新课程理念给我们很大的启示,即只有从实 际出发,找到促进自己发展的“第二曲线”,才能使管理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这就需要对 学校进行准确的定位。
二、实施真正的民主管理
民主管理并不是新生事物,虽然被经常提及,但它没有真正地在管理过程中生根发芽,在现 实中往往是流于形式,有名无实。究其根源是受传统的管理观念束缚太深,习惯于权力支配、无条件服从这样落后的管理方式,极大地扼杀了人的主观能动性。这与新课程所倡导的“ 以人为本”的核心思想背道而驰。其实,教师不仅仅是被管理者,同时也是管理者,具 有双重身份。要实现真正的民主管理,必须充分体现以教师为本的主体思想,营造一个宽松 的管理和心理环境,唤醒广大教师的主人翁意识,三、追求“人本”的管理极致
“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新课程倡导的理念。基于此点,关注教师的成长,立足 于发现人、培养人、促进其专业化发展应是现代学校管理的最高境界。正象有人 说的那样:管理的最大价值,不在于做了什么事,而在于发现了多少人和培养了多少人。
四、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
学校是培养人、教育人、促进人不断发展的文化场所,它应该追求一种文化品味,体现一种 特有的文化气息和文化底蕴,从而达到时时引导人、塑造人、实现自我超越的教育目的,进 一步地推动学校的发展。
五、重建“绿色“的管理制度
制度管理是一种常规而有效的管理手段,在学校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新课程的全 面推进,我们不难发现,旧的制度已不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甚至起了反作用,所以学校管 理制度的重建已迫在眉睫。
8.塔形结构的科层型组织具有哪些优点和缺点?
科层制是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提出的社会组织内部职位分层、权力分等、分科设
层、各司其职的组织结构形式及管理方式。
科层制的主要特征是:
① 内部分工,且每一成员的权力和责任都有明确规定。
② 职位分等,下级接受上级指挥。
③ 组织成员都具备各专业技术资格而被选中。
④ 管理人员是专职的公职人员,而不是该企业的所有者.
⑤ 组织内部有严格的规定、纪律、并毫无例外地普遍适用。
⑥组织内部排除私人感情,成员间关系只是工作关系.
科层制作为一种组织和管理方式,是对无规则低效率的传统管理方式的一种进步。它可
以推动、保障组织和机构的顺利运行,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科层制的最大优点在于高效率。
但是,韦伯的科层制不是现实的,而是纯粹理想型的。实际上,社会组织的环境与加入
组织的成员都在不变化,预先的详细规定往往不能适应现实的要求,从而束缚了人的积极
性,影响组织效率.
由此看来,科层制一方面具有提高组织效率的功能,另一方面又产生降低组织效率的负
功能。这就要求尽量发挥其功能而避免其负功能,即通过组织内部的分工和制定规则来促进
组织运行,但又不造成对组织成员积极性、主动性的限制。
9.在管理理念上校本管理与传统的学校管理的最大区别是:
校本管理与传统的学校管理是不同的,传统的学校管理是外部控制管理,而校本管理则是学校主体的自主管理。可以通过对校本管理理论和外部控制管理理论的比较分析,来说明校本管理的基本理念。
1.目标多元化原理。在传统的外部控制管理中,学校的教育目标被认为是简单的和统一的,教育环境几乎被看作是固定不变的,学校缺乏改革的愿望,教育管理趋向于标准化和稳定性。但在校本管理中,基于学校服务对象的多元性,学校教育目标被看作是多元的,教育环境被认为是复杂的和变化的。所以,学校就需要不断地改革以适应变化的环境,提高学校管理效率和教育质量。
2.结果相等原理。在外部控制管理中,人们认为实现管理目标应该有标准的方法和程序,而且这些方法和程序适合于所有的学校。相反,校本管理是建立在结果相等的原则基础上。现代管理理论认为。实现目标有不同的方式。管理的弹性受到了重视,学校组织应该根据自己的条件进行自己管理。由于当前教育的复杂性和学校之间的差异性,用一种标准的结构来管理所有的学校是不实际的。所以,结果等同原则鼓励分权,让学校有丰富的活动空间,发展和制定出自己独特的教学和有效管理学校的策略。
3.分权原理。分权和集权是两种不同的管理原则。集权原则与标准的组织结构、标准的管理方法和标准的管理程序是一致的,这就需要集权管理。在集权的严格控制下,学校很少有决策权,学校的任何事情都要请示上级权力部门。结果是学校所碰到的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分权管理是校本管理的重要方面,和结果相等原则是一致的。其基本理论依据是学校管理和教学活动难免会碰到问题和困难,学校应该有权及时有效地解决所发生的问题。换一句话说,分权管理原则强调的是发现和解决问题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4.自主管理系统原理。在传统的管理看来,学校是实现教育政策目标的工具或在外部监督下被动的执行系统。学校的作用是从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或办公室被动地接受命令,他们自己没有决定的权力。校本管理并不否认学校要实现教育政策的目标,需要上级部门的领导,但学校的教育、教学、人事、财务等等问题的解决不是上级能够解决得了的。需要学校自己去解决。这就需要学校成为自主管理系统,有权制定办学方针、教学目标和管理策略,有权分配人力和物力资源,有权根据实际需要解决面临的问题。
5.创新原理。人重要还是组织结构重要?传统的组织理论认为,只要组织目标和任务是明确的和清晰的,组织结构的因素需要受到重视,理想的组织结构或精致的系统可能被设计出来,组织成员就可以根据组织的规章制度或在外部管理控制下有效地工作。传统的学校管理正是基于这一理念。结果是扩大了学校系统的外部控制的权力和官僚机构。这就出现了这样的循环:外部控制越是强化,学校成员就越依赖于外部权力,创新就越少。同时,为了改善学校的低效率或无效,提高学校教育质量,教育行政部门或办学部门就需要投入更多的资源,会有更多的督导和控制。这显然是没有效率的管理。而校本管理认为,学校管理目标是不明确的,学校组织结构是松散的,与人际关系理论和现代行为科学理论相一致,人们开始十分关注人的因素对组织有效性的影响。有学者建议采取“松——紧并存的策略”。从紧的一面来看,就需要建立合理的组织结构,有明晰的命令、规章制度、工作计划和工作程序,以保证学校管理工作的有序性;从松的一面来看,需要在学校的层面上扩大分配和使用学校资源的权力,鼓励学生家长、教师、学生和校友的决策参与。
10.哪些原则是校本管理的基石(校本管理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一、方向性原则
二、科学性原则
三、社会性原则
四、民主性原则
五、整体性原则
六、责任制原则
七、规范性原则
八、教育性原则
九、效益性原则
11.在建立和完善学校质量责任制的过程中要注意哪几个问题?
坚持责权利的统一责任制、要覆盖全校各个部门和各个岗位、要形成部门之间岗位之间的责任链接、责任制的检查和考核要制度化。
12.影响学校管理者非权力性影响力大小的因素主要有哪几方面?
人格的力量才能、和学识资历、和背景情感领袖魅力。
一、品格因素是构成领导者非权力性影响力的前提因素
品格因素是指领导者的道德品质、人格、作风等,它集中反映在领导者的言行之中,是构成领导者非权力性影响力的前提因素。如果一个领导者具有优良的品格,如公道正派,严于律己、无私奉献、以身作则等等,会使下属产生一种发自内心的敬佩感,更具有号召力,吸引人去效仿。有道是“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就说明了这个道理。
二、知识能力因素是领导者打造非权力性影响力的核心因素
知识是一个人最宝贵的财富,是一切聪明才智的源泉。知识包括文化知识,专业知识、法律知识、思想政治水准等相关知识。能力是一个管理者综合素质的体现,它表现为科学决策能力、协调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而要提高综合能力,必须靠知识的铺垫升华。
三、情感因素是形成领导者非权力性影响力的重要因素
情感因素是指领导者能体贴关心下属、平易近人、和蔼可亲、感情融洽,能使下属产生亲切感的影响因素。一个成功的领导者,不仅要立之以德、展之以才、还要动之以情、以情感人。情感是顺利开展工作的润滑剂,它是形成领导者非权力性影响力的重要因素。在领导活动中,一个领导者,如果有优良的品格,较强的能力,并且有一定的情感表现力,就会产生一种超越权利的诚服和忠诚。
13.美国的一项研究成果发现,管理者对他人施加影响时常用哪七种战术?
14.头脑风暴会议通常要遵循的几个原则是:
1.庭外判决原则。对各种意见、方案的评判必须放到最后阶段,此前不能对别人的意见提出批评和评价。认真对待任何一种设想,而不管其是否适当和可行。
2.欢迎各抒己见,自由鸣放。创造一种自由的气氛,激发参加者提出各种荒诞的想法。
3.追求数量。意见越多,产生好意见的可能性越大。
4.探索取长补短和改进办法。除提出自己的意见外,鼓励参加者对他人已经提出的设想进行补充、改进和综合。
15.现代学校管理者需具备哪些素质?
一、思想品德素质
思想品德素质是创新型校长素质的核心,是办好学校的关键。作为创新型校长,思想品德素质应包括:
1.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敢于开拓创新
这一点非常重要,有了这一条,校长在工作中才会有所创新,才会有工作的动力,才能言传身教,才能带出一支好的队伍,带出一种好的校风,有所成就,不断前进。
2.坚定的教育信念,成熟的教育思想 创新型校长应该是教育思想家,能根据国家的教育方针,结合学校的实际提出自己独到的、系统的教育思想和办学理论。在办学过程中,坚信每个学生都能被教育好,能设计出多姿多彩的教育方案,力求使每个学生得到发展。
3.公正、廉洁的品质
要管好一所学校,校长需有威信,说话要有人听,作了决定要有人执行。校长的威信哪里来?主要来自其先锋、模范作用,公正、公平、廉洁的品质。公正、公平处理事情就会得到尊重,廉洁就会有威信,这是领导干部成功管理的重要基础。校长作为主要领导者,为政不廉洁,不可能得到班子成员及广大教职工的信任;懒惰无作为,同样也不能让班子成员和广大教职工满意。只有秉公勤政,廉洁自律,开拓创新,才能使班子成员和广大教职工感到你的品德高尚,情操感人,对班子才有感召力,对教师才有说服力。
4.实事求是的作风
长官意志、瞎指挥、一刀切、齐步走、搞形式主义等都是不实事求是的表现。不能实事求是,后果就很严重,轻则劳民伤财,重则伤害师生的身心健康。所以,作为一个创新型校长,实事求是,有时尽管很难,但也要努力去做。
5.较强的角色意识,创新型校长要具有领导、学者、人民公仆、管家、法律顾问、园林大师等角色意识。
二、知识素质,知识素质是创新型校长素质的基础。管理离不开知识,作为创新型校长必须建立起适应创新教育和创新管理的文化素质。创新型校长的知识素质主要包括:
1.现代管理科学知识
现代经济和科学文化发展的事实告诉我们,成功和高效率总是以科学管理为前提的。创新型校长要取得学校管理的高效率就要掌握一定程度的科学管理知识,特别是教育管理、行政管理、社会管理、法律及领导科学等方面的知识,让学校管理更加合理化和科学化,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广博、系统的文化知识
由于现代教育是一个多样的、开放的、综合的大系统,创新型校长须有广博、系统的文化知识,才能触类旁通,从而具有较强的迁移能力,才能在师生中树立起很高的威信,发挥自己的影响力。
3.扎实的教育科学知识
创新型校长要把学习教育科学当作一种内在需要,具有一定的教育学、心理学、教材教法、教育史等知识,能够借鉴变通、引申发展、举一反
三、古为今用。要重视在学习中培养教育科学意识,弘扬教育科学精神,真正把教育理解为充满科学研究与探索的富于创新的事业。
4.现代信息技术知识
随着现代教育成果在教育中的应用,给学校教育——从教育观念、教学方法,到师生关系、教学效果等方面,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同时,以计算机为代表的现代科学技术成果运用于学校管理中,为校长的科学决策提供了准确、全面的信息,大大提高了学校管理的效率。创新型校长能站在现代化教学的最前沿,把握时代的脉搏,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管理中的优势,掌握一定的现代化教育技术,充分利用它们所带来的种种便利,使自己成为教育、教学、管理的得力助手。
⒌有继续学习的能力和水平使自己能永远站在教育改革的前列。在知识的更新上,要不断把理论知识向实践知识转化,把实践知识向理论知识升华,把零碎知识向系统知识提高,尽可能站在新科学、新知识的前沿,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服务。
三、能力素质
能力素质是创新型校长素质的关键,它不仅影响着校长进行创新管理的效率、效能和效果,而且关系着校长自身的形象和威望。创新型校长的能力素质应包括:
1.果断的决策能力
校长是一所学校的决策者、领导者和指挥者。无论是学校发展规划的制定,还是具体环节的实施,都要求校长具有较高的决策能力。决策果断,就能抓住机遇,促进发展;优柔寡断,就会贻误良机。作为创新型校长必须具有战略头脑,高瞻远瞩,善于展望未来,预测未知,把现实放到未来的发展“链条”中去考察。能够根据党和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制定学校发展规划,善于从多种决策中,排除干扰,及时作出科学决断。不仅如此,还要善于决断,它包括善于等待时机,善于随机应变,善于创造条件,善于顺势而行。
2.突出的创新能力
当前的学校正处在一个大变革时代,发展是现代学校的根本性特点,创新则是创新型校长的典型特征。一往直前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创新型校长领导学校求生存、求发展必备的精神品质。创新型校长不仅要具有坚定的自信心,既不盲从,也不守旧,锐意进取,开拓创新,而且具有创造性的知识结构、创造性的思维方式和创造性的能力。他不只自己追求变革,而且能够带领全校所有成员热心地参与改革,不断取得改革的成功。
3.有效的协调能力
创新教育不仅需要创新型校长的卓越领导和全身心地投入,更需要有上级领导的支持以及班子成员和广大教职工的积极参与。因此,创新型校长要善于协调各方面的关系。一要协调好与上级领导的关系,在工作上要争取他们的支持;二要协调好与副职的关系,充分调动副职的工作积极性、能动性;三要协调好与领导集体的关系,当好班长,不当“家长”;四要协调好与业务部门的关系,多为部门办实事,使之有机地配合起来,形成上下一心、团结一致的合力,为办好学校而共同努力。
4.良好的科研能力
科研能力是创新型校长重要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校长只有不断地进行科研,才能把握时代脉搏,才能解决学校发展中的新问题,进而形成系统和完善的教育理念。教育科研已经成为创新型校长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创新型校长不仅要自己具有科研能力,更要具备规划教育科研、指导教师科研、实践和推广教育科研成果的能力。
5.较强的规划能力
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创新型校长应具备对未来形势的规划能力。进行规划须同时具有创造性、现实性和逻辑性,创新型校长要制定出具有创造性、现实性和逻辑性的规划。一要有问题意识。创新型校长对固定观念化、常识化和制度化的知识要始终具有问题意识,有一种怀疑的态度,这是创新规划的前提。二要有预测能力。它是规划的基础,创新型校长要在实践中经常训练积累,逐步培养预测能力。三要有系统观念。创新型校长在进行规划时要考虑教育目标、教育结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等因素,只有这样,创新的规划才更具有实用性和针对性。
四、心理素质
创新型校长要想工作取得成功,还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主要包括:
1.健康的情绪
学校工作千头万绪,校长可算得上是个大忙人,经常会受到成功的喜悦和挫折的困扰,创新型校长一定要保持平衡的心态,做到喜怒有常、喜怒有度。
2.坚强的意志
学校工作的复杂性、创造性和繁重性,决定了校长工作在时间上的连续性、空间上的广延性、方法上的灵活性。要挑起学校这副复杂而又繁重的担子,创新型校长必须有坚强的意志。只有这样才能在战胜挫折、克服困难中,不断积累才华,增长才干。
3.宽阔的胸怀
创新型校长要有全局意识,有宽阔的胸怀,以热情和忘我的态度、创新的精神、科学的精神、优良的作风,投身到学校工作中去。
理论考试每份试题共50道题目,除5道填空题外,其余均为选择及判断题。填空题仅限“第七章教学设计”内容,其他章节内容只出现选择题及判断题。
第一章
1、教育技术的定义P1-2
2、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及研究范畴P2
3、什么是学习资源?P2
4、现代教育技术的定义。
5、现代信息技术包括哪些?P2
6、教育技术与现代教育技术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它们的研究目的是一致的。现代教育技术与教育技术的区别在于现代教育技术更强调和关注的是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7、教育技术的应用领域
8、教育技术对教学内容的影响
9、教育技术对评价体系的影响
10、教育技术对师生角色的影响P5
11、信息时代教师应具备的素质P7
12、教师需要具备的教育技术能力P7
13、师范生学习教育技术的内容P7
14、师范生在学习现代教育技术的方法P8
第二章
1、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包括哪些?
2、什么是程序教学?
3、系统科学理论包括哪些理论?
4、什么是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其主要代表人物及代表理论是什么?
5、什么是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其主要代表人物及代表理论是什么?
6、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及代表观点
7、传播理论的基本模式
8、视听教育理论的核心理论(经验之塔)及相关内容
9、数码相机: 镜头的分类P34 标准镜头、广角镜头及远摄镜头的特点
相机结构中,可以控制曝光量的是快门和光圈 图像传感器的作用 取景器的作用P35 数码照相机的调焦大多是利用电子测距器自动进行的。数码相机的输出方式P36 影响景深的因素P40 顺光、侧光、逆光的特点 不同景别的特点P39 拍摄点的选择 拍摄方位 拍摄高度
10、投影器的使用
11、视频展示台的使用
第三章
1、话筒的种类
2、话筒的指向性及话筒的选择
3、彩电制式P52
4、了解电视机的接口P53
第四章:
1、常见的现代教学应用系统主要包括哪些?
2、常见的网络互联设备(集线器、交换机、路由器)
3、校园网的功能
4、常见的校园网络教学应用系统
5、双绞线能有效传递的距离(10米、50米、100米)
6、校园广播系统的常见类型
7、校园教育电视系统的功能
8、卫星教育电视的特点
9、校园广播的功能
10、什么是微格教学?微格教学系统一般由哪些部分组成?微格教学的实施内容是什么?
第五章 只复习多媒体素材的常见格式及获取方式
第六章
1、按照功能分类,计算机教育的应用方式有哪些?P166
2、按照应用对象分类,计算机教育的应用方式有哪些?P167
3、计算机辅助教学技术被认为是人类教育史上继语言技术、文字技术、印刷技术之后的第四次革命。
4、计算机辅助教学、计算机管理教学、计算机辅助教育的英文缩写
5、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环境P167
6、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发展趋势P168
7、课件的英文名称P169
8、多媒体课件的特点P169
9、多媒体课件的类型P169
10、多媒体课件开发的基本流程(分析、设计、制作编辑、测试评价、应用推广)
11、多媒体课件设计的基本原则P170
12、多媒体课件开发的分析阶段包括什么?P172
13、常用的多媒体创作工具有Powerpoint、Authorware
14、了解Authorware的特点及所包含的图标(具体操作不用)
第七章
1、教学设计的定义P219
2、教学设计的应用层次P220
3、教学设计过程应包含的基本要素P220
4、学习者特征分析的主要内容(即分析学习者特征主要是从哪些方面进行?)P221
5、分析学习者的方法P221
6、什么是学习内容分析?P221
7、在一门课程中,各单元学习内容之间存在着三种类型的联系:并列型、顺序型和综合型。什么是并列型?什么是顺序型?什么是综合型?P222
8、教学目标的编写方法(ABCD法):ABCD分别指什么及例子 P223
9、布卢姆把教学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大领域。了解P223表7-
1、7-
2、7-3
10、什么是教学策略P225
11、教学策略的分类P225
12、什么是替代性策略P226
13、选择教学媒体的依据P229
14、教学设计结果的评价主要包括什么?P231
15、对学习效果的评价常采用的评价方法有哪些?P231
16、对课堂教学设计方案的评价一般从哪些方面进行评价?P231
17、教学设计的成果包含哪些?P231(教学设计成果评价下面第一行开始)
18、多媒体教学资源的评价通常从哪些方面进行?P232
19、教育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重视对问题的设计。问题的提出通常是以一个框架的形式出现,这个问题框架由基本问题和结构化问题组成。结构化问题通常由基本问题分解得到。我们可以使用“五何”问题设计法来设计结构化问题。
20、创设情境时需要考虑的问题(既情境创设中应注意的问题)P235
21、常见的自主学习策略P236
22、支架式策略的基本步骤
23、抛锚式策略的基本步骤
第一章 基本概念:传热学的研究内容;热能传递的三种基本方式;传热过程和传热系数。
计算:传热过程和传热系数的计算。
第二章基本概念:导热基本定律 —— 傅立叶定律温度场;等温面、等温线;导热系数;
导热问题的数学描述;导热微分方程的推导及物理意义;热扩散率;接触热阻。计算:典型一维稳态导热问题的分析解;等截面直肋的计算。
第三章基本概念:非稳态导热过程的特点和类型;Bi准则数;第三类边界条件下Bi准则
数对平板中温度分布的影响;集中参数法的条件。
计算:集中参数法温度场的分析解及应用。
第五章基本概念:对流换热的影响因素;表面传热系数的物理意义;对流换热问题完整的数学描述;流动边界层、热边界层。
第六章基本概念:相似原理与量纲分析;P241 表6-1;变物性影响的修正及原因;流体
横掠单管流动的特点——边界层的分离(用图定性分析);
计算:管槽内湍流强制对流传热关联式的应用
Nuf0.023RefPrf加热流体,n=0.4;冷却流体,n=0.3此式适用于流体与壁面温度具有中等温差的场合。
采用流体平均温度tf为定性温度,取管内径d为特征长度。
实验验证范围为Ref10~1.210,Prf0.7~120,l/d60。
第七章 基本概念:凝结传热的模式;努塞尔的纯净蒸汽层流膜状凝结的分析解推导的思路。
注意相关的假设条件。(难点);水平管外凝结与竖直管外凝结的比较。(P307,第四版);不凝结气体对膜状凝结和沸腾换热的影响。大容器饱和沸腾的三个区域及特点;临界热流密度及其工程意义。
第八章 基本概念:热辐射的概念;固、液、气的吸收率、透过率和反射率;如何理解黑体
模型;黑体热辐射的基本定律及计算公式;辐射力、光谱辐射力、定向辐射强度之间的区别。实际物体的发射率、吸收率,光谱发射比、光谱吸收比的定义及计算式。如何理解实际物体的吸收比;灰体的定义及重要意义;吸收比与发射率的关系——基尔霍夫定律建立的严格条件、它与灰体的提出的意义;加深对教材(第四版:表8-3)的理解。
计算:三个基本定律的应用;黑体辐射函数表的应用。
第九章 基本概念:辐射传热的角系数;有效辐射的定义;重辐射面;表面热阻;空间热阻;
多表面封闭网络法求解的实施步骤。
计算:两个漫灰表面组成的封闭腔的辐射传热公式及计算;两表面换热系统的辐射
网络图;多表面封闭系统网络图。
第十章 基本概念:通过圆筒壁的传热分析及计算公式的特点;通过肋壁的传热过程分析计
算公式的特点;临界热绝缘直径的意义;顺流、逆流的区别;平均温差的计算;换热器设计的类型和要求;换热器设计的方法及主要步骤。
经济活动的四个环节
生产→基础,交换→流通过程,分配→中间环节,消费→最终目的
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原因:①我国的基本国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②我国的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③经济建设→雄厚的物质基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
运用科学发展观的知识解决社会实际问题 ①以人为本→维护人民群众利益 ②全面发展→推动政治文化社会发展
③协调发展→有利于协调发展(城乡、地区发展)④可持续发展→保护环境减少资源浪费
(2)发展经济与改善生活
社会生产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①社会存在的基础:人类所需要的生活消费资料来源于社会生产
②社会发展的基础:生产进步经济发展→经济生活变动→政治文化生活变动→使整个社会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和辩证关系
①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互相联系密不可分 ②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③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构成社会生产的基本要素
①劳动者的劳动 ②土地 ③资本 ④经营管理 ⑤科学技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新型工业化道路主要特征
①科技含量高 ②经济效益好 ③资源消耗低和环境污染少 ④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 GDP统计指标含义、意义和缺陷
含义:一国国民经济的各部门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与劳务的价值总和
意义:①GDP总量:一国的经济实力和市场规模②人均GDP:人们的富裕程度③国民经济各部门创造的价值在GDP中所占比例的变化:一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情况和发展趋势
社会主义社会生产的根本目的
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改善人民生活,使全体人民共享经济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发展生产和改善生活的关系
发展生产是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前提,改善人民生活则是发展生产的根本目的。
(3)适度消费与合理消费
个人可支配收入=个人总收入(-个人所得税+社会保障金)=消费+储蓄 生产与消费辩证关系 ①生产决定消费
②消费对生产有反作用:消费对经济发展有拉动作用消费结构的分类
①生存消费、享受消费、发展消费 ②物质消费、精神消费
③耐用消费品消费、非耐用消费品消费、服务消费 ④自给性消费、商品性消费 ⑤衣、食、住、行、用 恩格尔系数的意义
反映一个国家或家庭的消费水平和生活水平的高低(消费水平↑→恩格尔系数↓)消费结构变化和进步表现
①生存消费↓、享受消费↑、发展消费↑ ②物质消费↓、精神消费↑
③耐用消费品消费↑、非耐用消费品消费↓、服务消费↑
④自给性消费↓、商品性消费↑ ⑤食物比重↓即恩格尔系数↓
原因:①生产发展、社会进步②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结构的优化 消费者的权利
①安全权②知情权③选择权④公平交易权⑤受尊重权⑥获得赔偿权
消费者维权主要途径 ①和经营者协商
②去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调解 ③去仲裁机构仲裁 ④去法院诉讼
(4)产业结构与劳动就业
社会生产的三大产业及其重要作用
①第一产业: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处于基础的地位,起着基础的作用(①衣食之源、生存之本②其他部门的存在发展离不开农业)
②第二产业:工业在国民经济中起着主导的作用,带动整个经济发展,决定一个国家的国力和现代化水平(①为其他部分提供物质技术装备②提供基本生活消费品③国家积累的来源,巩固国防)
③第三产业:第三产业的兴旺发达是现代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一国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基本方向
总: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以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推进服务业全面发展。
①巩固加强第一产业,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②调整和提高第二产业,提高工业现代化水平(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③积极发展以现代服务业为重点的第三产业
小结: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要巩固第一产业,做大第三产业,提升第二产业。正确对待择业问题
①既要考虑个人的职业志向,又要考虑社会的需要②既要考虑经济待遇,更要有精神的追求③既要了解职业岗位的要求,又要考虑自身的主观条件 解决劳动争议主要方式 ①先双方平等自愿协商
②协商不成就去本单位劳动争议委员会调解
③再不行就去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仲裁(必经程序)④不服仲裁的话就在仲裁15天内向法院起诉
(5)国家财政与依法纳税
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的辩证关系 ①两者辩证统一
②财政收入决定财政支出
③财政支出是财政收入的目的,财政的合理支出有利于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又为增加财政收入创造条件 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的辩证关系
只有发展经济,才能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实现国家的职能。财政作用
总:①财力保证→国家履行职责完成任务②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①促进经济发展
②促进科教文卫事业发展 ③提高人民生活水平④巩固国防 税收的特征
特征:①强制性 ②无偿性 ③相对固定性 我国税收的本质
本质: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原因:国家把人民群众创造的财富以税收的形式集中起来,都是为广大人民的利益服务的,人民群众是税收的最终受益者。
依法纳税是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
(6)金融服务和投资理财
识记我国实行纸币本位制,人民币是我国的法定货币 单利:利率=本金*利率*年数
复利:利率=本金*(1+利率)^年数-本金 中央银行性质、地位、职责和主要任务
性质:特殊的金融机构(①代表国家的行政机关②不以赢利为目的)
职责:①政府的银行(制定货币政策、实施金融调控)②发行的银行(统一发行人民币)③银行的银行(服务的对象仅是其他银行业金融机构)主要任务: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进行金融宏观调控 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
①吸收存款(基础)→提供资金的安全、利息的收入和使用的便利
②发放贷款(我国银行收益来源:存贷利差)→使闲置的货币作为资本要素发挥作用,促进经济发展 企业和家庭投资理财的的首要目标 生财并不是理财的首要目标
①企业:防范因天灾人祸而可能造成的损害,实现资产的安全
②家庭:使自己的一生衣食无虑,获得基本的保障 保险及其职能
基本职能:分散风险、补偿损失 债券和股票
债券:一种表明债券、债务关系的凭证 股票:股份公司发型的公司财产所有权证书
(7)经济制度与社会保障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 公有制主体地位的意义
意义:①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②是国家推动经济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保证 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地位和作用 地位:是促进我国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用:有利于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利用各种资源,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坚持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必要性
总: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根本: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我国现阶段的个人消费品分配制度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社会主义社会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 总:社会主义社会的客观经济条件决定 ①归根结底→生产力发展水平(我国生产力还不发达,不能按需分配,只能按劳分配)②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③按劳分配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积极性 社会保障制度的含义和内容
含义:以社会保障基金为依托,为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提供保障
内容:社会保险(核心)、社会救济、社会福利、社会优抚、社会互助
(8)市场经济与宏观调控
市场是资源配置的基础性方式
把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基础性方式和主要手段,通过价格、供求、竞争机制自发调解资源的配置,推动社会经济活动的有效运行
理解市场经济的作用 ①合理而有效地配置资源 ②自动调节供求关系的平衡
③为各类经济信息的传递提供广阔平台 ④对各类市场主体进行客观而公正的评价 ⑤择优汰劣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法律保障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要使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样一个庞大而负责的系统协调有序运行,必须将其法制化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道德建设
(一般都是什么不好的现象)评价:违背了市场经济的诚信原则,不利于经济发展 宏观调控的含义
国家运用计划、法规、政策等手段,对经济运行状态和经济关系进行干预和调整,把微观经济活动纳国民经济宏观发展的轨道,及时纠正经济运行中偏离宏观目标的倾向,以保证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国家实行宏观调控必要性
总:是实现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的可靠保证,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 ①有助于社会经济平稳发展
②有助于解决特殊领域(公共服务)的资源配置问题③有助于实现社会公平和共同富裕 ④促进新兴产业、优化产业结构
(9)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经济全球化的含义、标志和特征
含义:生产要素流动、市场规则、金融运作、科技开发利用的全球化
标志:全球化市场体系的形成
特征:①国际间商品流、资本流、技术流在数量上以空前的速度增长②各国间的相互依赖性增强,全球经济合作走向新的起点③跨国公司在世界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世界贸易组织的目标、原则
目标:各成员国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削减关税,消除贸易障碍和其实,充分利用给世界资源,扩大商品生产和交换,促进各成员国经济发展 我国对外开放的主要形式
① 对外贸易 ②利用外资 ③引进国外先进技术 我国实施互利共赢开放战略 公民对待对外开放的正确态度 ①要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②既要反对闭关自守、墨守成规,又要反对盲目崇外 ③既要吸取借鉴国外先进管理理念和方法,又要警惕外来腐朽思想的侵蚀
(1)我们的政治生活
政治的含义和核心
含义:特定的阶级或社会集团为了实现自己的根本利益,围绕国家政权所进行的全部活动 核心:国家政权
政治与经济辩证关系
①政治与经济是密切联系的
②政治植根于经济。政治由经济关系和经济制度决定 ③政治对经济又有巨大的反作用,指导、影响或制约经济的发展
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 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人民政权 人民当家
国家性质含义以及判断国家性质的根本标志 含义:社会各阶级所处的地位 判断标志:统治阶级的性质
国家政权含义和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政权含义:国家权力
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不是国家权力机关):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等 我国人民民主专政含义和本质
含义: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在人民内部实行民主和对敌人实行专政的国家政权
本质:人民当家做主
人民民主专政是人民民主与对敌专政的结合 国家性质与国家职能的关系
两者密切相关,国家性质决定国家职能,国家职能反映国家性质
我国政权对内对外国家职能 对内职能:
①组织和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最主要职能)②依法打击极少数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的破坏活动 ③协调人民内部的关系和利益,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④组织社会公共服务 对外职能:
①防御外部敌人的侵犯和颠覆,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领土完整
②发展国际交流和合作,协调我国和他国的关系 ③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小结:我国的对内对外职能,维护的是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体现了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
人民军队的重要地位和人民军队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
地位:①是我国政权的主要成分②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坚强柱石③是维护国家主权安全的钢铁长城 建设强大的国防是我们的历史责任
18周岁到22周岁男性公民有应征服现役的义务
(3)人大制度 造福人民
国体、政体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 国体:国家性质
政体:国家政权的组织(构成)形式 关系:①国体决定政体②政体体现国体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含义
根据民主集中制的原则,由选民直接或间接选举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统一管理国家事务的政治制度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行使国家的立法权 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集体行使职权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根本政治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以突出人民的权利为核心,是我国人民当家做主、行使国家权力的根本途径和方式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 ①保障了人民当家做主
②动员人民以国家主人翁的地位投身社会主义建设 ③保证了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 ④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⑤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青少年学生维护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主要做法 ①关心全国人大和本地区人大有关的新闻 ②积极参与人大代表的选举活动
③了解社情民意,向人大代表提出合理建议
④积极向周围群众宣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 人大代表与人民关系
人大代表和人民之间是代表与被代表、受委托与委托的关系;人大代表权力的源泉在于人民,人大代表行使权力必须以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为前提
(4)国家机关 以民为本
我国国家权力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主要职权
①最高立法权(修改宪法;制定修改基本法律)②最高任免权③最高决定权(审查和批准)④最高监督权
国务院是我国最高国家行政机关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与同级国家权力机关的关系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是同级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 建设法治政府、责任政府、服务政府 我国国家司法机关的组成
司法机关=审判机关(人民法院)+检察机关(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不属于司法机关)
公安机关是国家行政机关,也是我国司法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
公安机关与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关系
①都承担着保护人民,惩罚犯罪,保障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安全,维护社会秩序的任务 ②分工不同,各司其职
③三者在办理刑事案件中相互配合、相互制约,可以保证准确有效地执行法律
国家公务员要努力为人民服务
公务员行使的职权都是人民赋予的,他们都是人民的公仆,要坚持执政为民
国家公务员要依法接受人民监督
总:国家公务员接受人民监督是坚持执政为民、依法执政、做好国家机关工作的根本保证
(5)民主政治 依法治国
民主的含义
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国体、政体、政党制度)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实质是人民当家做主 民主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和重要目标 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具有鲜明中国特色 ①由中国共产党领导
②由最广大人民当家做主
③以人民民主专政作为可靠保障
④以民主集中制为根本组织原则和活动方式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必须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
①使广大人民群众称为民主制度建设的参与者、促进者、推动者 ②为真正实现人民当家做主提供保证 ③密切党和群众的联系,改善党的领导。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要求
要求: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社会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法制关系
①两者紧密结合②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制的基础③社会主义法制是社会主义民主的保障 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主要意义
①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②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 ③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依法治国要与以德治国相结合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要求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最根本的是:①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②实现人民当家作主 ③依法治国
(6)政治参与 公民责任
公民政治参与的含义与主要形式
主要形式:①政治选举②政治结社③政治表达 公民的政治参与是有序的政治参与 有序→即“依法”
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原则和现实意义 原则:①党领导②法制化③渐进式
意义:①是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完善、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②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③密切党和政府与群众的血肉联系、维护社会安定 ④增强公民的政治责任感、保证国家机关的决策顺利实施
公民参与民主选举的意义
参加选举是公民政治参与的最重要、最直接、最广泛的政治权利,是人民当家作主行使管理国家权力的主要途径,也是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基础和标志 我国选举制度的特点
特点:①平等性②广泛性③真实性④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
(7)国家统一 民族团结
国家主权的特征和基本内容
特征:①对内:至高无上性②对外:独立性 基本内容:①政治独立②经济自主③领土完整 “一国两制”方针科学内涵 ①坚持“一国”是前提和基础 ②两种制度并存
③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 “一国两制”重大意义 ①实现祖国的统一
②推动大陆的对外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③港澳台的稳定、繁荣和发展 ④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方针政策 ①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绝不动摇 ②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
③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 ④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我国现阶段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的内涵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特点和意义
特点:①以维护国家统一为前提②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③通过自治机关来行使自治权
意义:①保证了少数民族管理国家大事和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民主权利②有利于捍卫国家的统一与安全③有利于加快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事业 自觉维护中华民族大团结的 ①维护民族团结
②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
(8)独立自主 和平发展
主权国家的构成要素及基本权利
构成要素:人口、领土、政权、主权(最重要)基本权利:①独立权 ②管辖权 ③平等权 ④自卫权 联合国的宗旨、原则
宗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 原则:①各会员国主权平等②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③不得对他国进行威胁④不干涉他国内政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及其相互关系 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①坚持独立自主原则(核心
②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本准则)
③坚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宗旨)我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①基于我国国情②基于我国历史文化传统③基于当今世界发展潮流④根据自身利益作出的选择
(9)立党为公 执政为民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运用中国共产党性质、宗旨和指导思想
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宗旨:全心全力为人民服务
指导思想: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发展和进步客观要求/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①党的领导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
②党的领导是维护中国统一、社会和谐稳定的需要 ③党的领导是保证政权稳定的需要
④党的领导是把亿万人民团结凝聚起来,共同建设美好未来的需要
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性质与职能
性质:①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②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③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 职能:①政治协商②民主监督③参政议政
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组织领导
(1)生活与哲学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又是关于方法论的学说 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高度的科学性和实践性
(2)认识世界 尊重实际
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物质具有可知性 意识的本质
人脑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 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
【世界观】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意识能够能动地反映和改造客观世界,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阻碍作用【方法论】要重视意识的能动作用,充分发挥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的促进作用
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标准:对物质和意识何为第一性的不同回答 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
【世界观】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阻碍作用【方法论】一方面,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 一切从实际出发
①尊重客观事实②重视调查研究③不私心④求真
(3)探索规律 实事求是
运动是物质根本属性
【世界观】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方法论】用运动、变化、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
规律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现象和本质的辩证关系
【世界观】现象与本质相互区别:本质是事物内在的联系,现象是事物外在的表现;现象表现为多,而本质则为一;现象变动,而本质相对稳定。两者又有密切联系,不可分割:任何本质都要通过现象表现出来,任何现象都是本质在某一方面的表现【方法论】认识客观事物时必须透过现象,认识本质,把握规律 实践与认识的含义
实践:人们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认识:人脑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 实践的基本形式
形式:①生产实践(最基本)②调整和变革社会关系的实践③科学实验
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①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辩证统一的②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③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有待深化,有待发展到理性认识。
寻求真知要经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 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基本观点【世界观】认识是实践的目的。认识的发生、发展、受检验和归宿都离不开实践。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方法论】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还要重视认识的反作用
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
【世界观】事物的发展,道路是曲折的,总趋势是前【世界观】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是辩证统进的。前进行和曲折性的统一,是一切新事物发展的一的。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基本途径【方法论】要有走曲折道路的思想准备,坚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必要条件【方法信前途是光明的,善于在曲折中前进 论】要坚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党思想路线的概括
(4)把握联系 促进发展
联系的含义
一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
联系的观点,特别是因果联系的观点、整体性的观点因果联系:【世界观】任何事物或现象的发生都有原因,任何事物或现象发展后必然会得到一定的结果。任何事物都处于因果联系之中【方法论】正确把握客观事物的因果联系,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进行科学研究的前提。正确把握客观事物的因果联系,才能提高人们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
整体性:【世界观】整体与部分,是客观事物普遍联系的一种形式。整体和部分相互影响,关键部分还会对整体起决定性作用【方法论】既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又要重视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既要通观全局,又要抓住关键性部分 发展的含义和实质
含义:事物具有前进、上升性质的变化,是事物由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变化 实质: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 量变与质变辩证关系
【创业考试复习提纲】推荐阅读:
创新创业学考试答案11-24
考试复习提纲309-10
mba课程创业管理考试10-10
创业意识培训考试试卷12-08
db复习提纲及考试题型07-22
法理学2010考试复习提纲09-08
关于《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课程考试01-19
尔雅大学生创新创业(本科版)期末考试答案06-14
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结业考试复习提纲10-19
创新创业大赛计划书提纲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