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管理的重要性

2025-01-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河道管理的重要性(共11篇)

河道管理的重要性 篇1

远在古代,我国劳动人民就注意到河流的重要性,早在80万年以前的旧石器时代,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黄河流域过着狩猎、采集的生活。在黄河流域内已经发现了2000多处原始村落的遗址,它表明在新石器时代,中华民族的祖先们就逐水而居,从事原始的农业生产。

河道是行洪的通道,河道的防洪安全、行洪畅通,对抗御洪水灾害具有重要作用。河道是水资源的载体,水资源是关系人类生存的一种最基本自然资源,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管理、保护离不开河道这一重要载体。河道是生态环境的组成部分,在整个地球生态系统中,河流是连接陆地生态系统与海洋生态系统最重要的桥梁之一,是水生物、陆生物相互依赖的纽带,在提供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河流是文明的发祥地,发展经济的基础,生态系统的要素,景观的依托。河道的重要性集中体现在其功能的多样性。⑴行洪排涝功能⑵蓄水灌溉功能⑶供水发电功能⑷渔业养殖功能⑸旅游景观功能⑹休闲娱乐功能⑺航运功能⑻纳污功能⑼生态功能⑽地质功能⑾文化功能。

河流的行洪排涝、航运灌溉、供水发电、旅游景观、生态维系、人文滋养等各种功能与人类息息相关。人们依水而居、避洪而生、取水饮用、引水灌溉、建库防洪、筑坝发电、探河川之神韵,临清流而赋诗,河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河流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河道管理的重要性 篇2

关键词:山区,河道规划,治理,探讨

现阶段的河道整治, 越来越重视与生态环境治理相结合, 生态型护坡在平原区河道整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而对于一般的山区性河流, 由于其大多源短流急, 暴涨暴落, 其河道堤岸的护坡在满足生态自然要求的同时, 还要满足抗冲刷, 保障堤防的安全等要求山区地形起伏较大, 地质结构十分复杂, 气候差异悬殊, 各方面条件都十分恶劣。其河道坡降陡, 洪水位高, 洪枯变幅大, 冲刷力强, 水土流失严重。而山区的大部分城镇、村庄、良田又恰恰集中分布在江河溪沟两岸, 洪灾损失逐年增加, 河道治理的难度也越来越大。因此, 研究山区河道的规划治理工作尤其重要。我们只有不断地对山区河道的洪水特性、洪灾类型、灾害成因、治理措施进行认真探索, 密切结合防洪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 土地利用与防洪规划, 城乡建设与河道整治, 治山治水与生态环境建设, 进行全面统筹规划, 加大投入力度, 分项分部门分阶段逐步实施, 合理开发利用河道滩涂, 提高土地利用率, 减少重复建设项目, 把河道治好管好, 达到治理河道, 防治洪涝, 改善生态环境, 发展城镇乡村建设的目的。

山区河道由于集雨面积小, 暴雨集中且强度大, 汇流时间短, 水流速度快, 挟沙能力和冲刷能力强, 其推移质和悬移质多, 危害性不容忽视。轻则河岸坍塌、淤塞河床, 重则损毁耕地、摧毁城镇村庄, 直接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损失巨大。实践证明, 要治理好山区河道, 无论在规划设计阶段, 还是在实施阶段, 都必须根据山区每一条河道的具体情况, 如历史洪水、成灾的原因、灾害性质、保护对象的重要性、地形地质情况等, 进行具体分析, 制定出基本完整、切合实际的治理方案, 达到河道治理费省效宏, 事半功倍的目的。在规划治理中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认真研究:

(1) 掌握河流特性, 统筹规划, 综合治理。山区河流, 水文条件、水力要素情况复杂。一般情况下, 流域面积都比较小, 流程短, 汇流时间短, 河道比降大, 汛期洪水陡涨陡落, 枯期流量很小, 有的基本断流, 河岸或河堤承受高水位压力的时间不长, 但一遇洪水, 水流速度快, 冲刷力特强, 推移质多, 有的河流一次洪水后, 推移质就填满了河槽, 再遇洪水, 灾害损失迅速扩大。所以在规划治理中, 要因地制宜, 综合考察上下游、左右岸、甚至整个流域的相互关系, 统筹规划, 综合治理。一方面在流域内采取水土保持措施, 退耕还林, 封山育林, 拦截地面径流, 减少泥沙进入河道。另一方面进行河道整治, 采取上堵下排, 修建堤防、护岸工程。上堵就是在河道上游修建一定的拦挡坝、沉沙库, 拦截泥沙;下排就是疏导河道, 清除阻水障碍, 使河道畅通。其次在关键河段修建堤防护岸工程, 约束水流, 保护岸坡。

在规划中, 还应注意河道的生态平衡问题, 充分遵循自然规律, 不宜过多改变河道自然特性, 尽量保护天然河道的作用。尤其是对河道进行截弯取直和扩宽河道堵口, 要特别慎重。河道截弯取直后, 既改变了洪水流向, 增大了河槽比降、流速和水动能, 又加剧了水流对河岸的冲刷和河槽的下切, 使原有堤防和河岸垮塌更为严重, 往往前功尽弃;扩宽河道堵口, 虽然能够增大下泄流量, 减轻上游的淹没损失, 但对下游的淹没损失可能更大, 往往顾此失彼。因此, 对河道进行截弯取直和扩宽河道堵口时, 必须认真调查, 充分研究, 结合水能、水文计算成果, 客观分析下泄流量和经济损失, 采取多方案比较, 确定出科学的方案, 设计合理的断面尺寸, 达到治理的最佳效果。

(2) 平面布置问题。山区河道规划治理中的平面布置, 直接影响一个流域、一条河流的总体规划, 必须做到点、线、面、体的合理布局。点就是要确定治理的重要河段和重点部位, 一般以城镇、集镇、村庄、耕地面积集中成片的河段为重要河段, 以易垮塌易冲刷一旦决口损失较大的地段为重点部位。线就是对河道的岸线、堤线进行上下游、左右岸统筹布置, 调整好河势和流向, 充分发挥天然河道的作用。为了避免新建的堤防、护岸工程侵占行洪断面, 阻碍行洪, 抬高水位, 加重损失, 一是最好不要建丁坝, 对确定需要建丁坝的地段, 其坝轴线与水流方向的夹角最好控制在三十度以内, 这样建成的丁坝阻水很小, 既能保护耕地和自身的建筑物, 又能防止挑流时影响对岸, 同时对堤坝的安全、稳定有利;二是河道转弯半径不能太小, 应成一光滑的抛物曲线, 并注意上下游提线的衔接和左右岸的协调;三是对河道弯曲形成的浅滩。沙洲可以适当缩窄河道断面, 用抽心束水归槽的办法来增大流速, 减少推移质淤垫河槽。面就是处理好整条河流的平面、断面和挡水面之间的关系。平面上可利用航测万分之一地形图或实测二千分之一地形图布置, 以达到整体效果;断面上既要确定河床断面即堤距, 又要拟定河堤护岸的断面型式, 还要提高堤防护岸迎水面的防冲能力。体就是要达到治理河道的整体效果, 结合城镇建设、生态环境建设、农田改造项目, 统筹规划, 协调布置, 互不干扰, 分步分项逐步实施。做到规划中与治理后的效果一致。

(3) 确定堤防的高度问题。山区河道堤防高度的确定, 主要应根据保护对象、堤防等级先确定设计洪水标准, 按照设计标准, 确定洪水流量和洪水位, 再加上一定的堤防安全超高来拟定堤防高度。我国《防洪标准》规定一般城市、工矿区、保护耕地面积小于三十万亩的采用十年到二十年的设计洪水标准。但堤防设计洪水的计算方法目前尚不成熟, 还处于探索阶段, 加之山区河道水文资料短缺, 有的根本无资料, 常采用经验公式进行设计洪水计算, 其计算成果精度差。实践中, 加上历史调查洪水, 结合实际, 综合平衡考虑。因此, 在我国要求对堤防设计采用一个洪水设计标准, 加上安全超高来确定, 不需校核标准。在山区保护耕地面积都比较少, 一般在千亩左右, 上万亩的很少, 根据山区河流的特性、社会经济状况和效益情况, 首先考虑以防冲为主, 设计标准不宜过高, 一般按五到十年的洪水标准设计, 结合保护对象的地面高程加一定的超高确定堤顶高程, 比较适宜, 可避免造成人力、财力、物力的浪费。

(4) 堤身的结构型式问题。山区河道堤身结构和型式, 应根据当地的建筑材料、施工技术、交通条件, 因地制宜地选取, 既要经济合理, 又要安全可靠。山区河流水土流失严重, 推移质多, 大部分河道内都有充足的卵石材料, 河道两岸岸坡灰岩分布较多, 都可以就地取材。在结构上可选用重力式结构, 这种结构形式简便, 有利于群众施工, 但工程量大, 水流条件差, 最好选用仰卧式或梯形结构, 这两种型式水流条件、稳定性均好, 投资省, 同时减少了工程量, 但施工技术要求高, 需要专业队伍施工。在条件好的地方, 还要推广堤防新型结构, 如拉筋挡墙等。

(5) 基础处理问题。山区河流修建堤防, 基础是关键, 从多数冲毁的堤防看, 与基础处理上的好坏直接相关。不少堤防是前一年建成, 第二年洪水就掏空堤脚, 开始垮塌, 形成了年年修堤, 连年受灾。所以一般都应把基础嵌进完整的基岩50公分以上, 对冲击层较深的河段, 必须清到1.5米以上。对排水困难的河段基础, 应运用水下施工技术, 同时对堤脚趾加固保护, 防掏脚、抗冲和增加堤防稳定性。

河道管理的重要性 篇3

关键词:河道治理;生态水利;水利施工

中图分类号:TV2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09-0126-02

1 生态水利在河道治理工程中的重要性

河道的治理是一项重要的工作,要提高河道治理的规划设计水平,在满足人类供水、防洪、航运和灌溉等需求的同时,加大生态建设环境工程的开发力度。

(1)生态水利在保证生态系统用水需求的基础上,维持了生态的平衡发展,有效防止了植被退化、河流断流、水生物锐减等严重生态问题,改善了生态的循环

系统。

(2)在部分地区,水土流失、草原退化、生态失衡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降低了自然生态系统的功能,影响了人类的生存,因此只有稳定生态环境的发展,才能够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保障。

(3)生态水利将人和水土置身在统一的整体范围内考虑,兼顾了人与自然的利益,在规划、设计和施工水利工程中,采用了自然化和多样化的方法,丰富了河道治理的内容。

2 生态水利在河道治理工程中的应用方法

河道的治理改变了以往水利工程单纯满足人类生活和生产用水需求的模式,要提高河道治理的规划设计水平。

2.1 恢复河道的自然状态

以水边多样化生物的栖息为建设核心,在保证河道具有足够防洪安全的基础上,将河道建设成接近自然状态。首先是创造丰富多样的结构,提供接近自然河流的丰富生态环境,譬如岸线呈不规则形状设计,宽窄有度,陡缓错落,浅滩和深潭结合构筑,顺应自然的动力,允许侵蚀、淤积、冲刷等出现在河岸和河底,就能够营造出丰富多彩的河流生态系统,为河道生物提供生存的自然空间。其次是河道和周边环境的生态网络搭配,将河道的生态系统和周边环境结合起来,扩大河道生态系统的食物链范围,需要恢复混凝土河岸和河床恢复自然形态,将暗渠改成明渠,增加岸线绿地和树木,形成与水底生物结合的生态网络系统,使得整个河道生态系统更加稳定。最后是河流景观尽量简洁朴实,采用自然的植被和石材,并协调地应用在河道设计方案当中,使得河道接近自然状态。

2.2 生态河堤的建设

生态河堤的作用是以人工护岸的模式,实现了河岸和河水水体水分的交换和调节功能。首先是河道中心线的布置,考虑河流形状、水流动力和周边环境等影响因素,展示出河道的综合形态,其宽度的设置需要计算河道的过流能力,鉴于河道宽度控制线牵肘于规划和投资,不具备较大的可变性和自由度,因此宽度的控制线可以与河道轴线组合搭配成平行直线,这样就能够增大河道布置的可变空间。同时,为了达到一定的景观效果,河道的两侧要设置浅水区域,一方面是给人们河面变宽的直观感受,另一方面是扩大了沿河道造景的空间,可以增强河滩、河湾和湿地等岸线景观的自然美感。其次是选择合适的护岸材料,结合河道区域附近的自然条件选择材料,考虑护岸材料选择后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尽量与河道整体空间融为一体,同时注重护岸表面形态的多样化,譬如混凝土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防冲性能,但容易破坏生物的栖息地,而且影响美观,因此可对混凝土湖护的表面进行适当琢凿和添色,并在关键部位使用即可。

2.3 恢复退化河岸带

河水高低水位之间和高水位之上的河岸带,为生物群体构筑明显的边缘效应,是复杂的生态系统模式,通常蕴含着丰富的野生动植物,并且能够储藏地下和地下水资源,因此河道治理工程必须恢复河道的河岸带功能。一方面是恢复河岸带的生物群体,包括选育、培植、引入、保护物种,协调生态群体在河岸带的生存空间,优化配置生物群落。另一方面是恢复河岸缓冲带的生态环境,在河道和陆地的交接处,种植一定宽度的树木和草皮,并提高生态的异质性水平,通常采用的技术有坡面工程技术、土壤污染控制技术、土壤肥力恢复技术等,控制河岸线水土流失的情况。

2.4 其他生态水利措施

首先是改造河道的流路和河床的物理性质:一是创造不同流水的水路,河流有浅滩、深潭,在平水期和枯水期可以弯曲和蛇行。二是采用植石治理法,将自然石经排列埋入河床,形成深沟、浅滩和鱼礁,营造有利于水下生物生长的河床,促进鱼类的生息和繁殖。该法一般适用于河床比降大于1/500而且水流湍急的河床地基坚固部位,这样遇到洪水植石就不会被冲走,而且在枯水期也不会造成淤泥堵塞河道。三是将钢筋混凝土的框架和植石治理法综合使用,营造抗洪能力较强的鱼巢。其次是营造浅滩、巨石、丁坝和鱼道等,形成水下紊流,以便将空气中的氧气传输到水中,为水中生物提供足够的氧气,同时满足好氧微生物的繁殖需求,使得河水更加干净。总之要在河道建设的过程中,为生物的生长提供互相依存和制约的有机环境,从而增强河道水域的自净能力。

3 结语

综上所述,引入保护和恢复河道生态功能的生态水利,在满足水利工程供水、防洪、发电、航运等需求基础上,通过建设生态河堤、趋向自然河流建设、恢复退化的河岸带等,以此健全河道生态系统水体和生物群落的互存关系,提高河道的自净能力,促进河道水利工程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威武.基于生态水利模式的河道治理方法研究[J].科

技创新导报,2011,(1):135.

[2]薛彦东,杨培岭,王成志.现代生态河道整治研究[J].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9,(6):70-75.

[3]闫建兵.汾河中游段生态治理后的环境分析[J].山西水

利,2010,(12):19-20.

加强河道管理的通告 篇4

1、禁止在河道、湖泊管理范围内建设妨碍行洪的建筑物、构筑物,倾倒垃圾、渣土,从事影响河势稳定、危害河岸堤防安全和其他妨碍河道行洪的活动;

2、禁止在河道内修建阻水的围堤、道路、渠道;

3、禁止在河道内种植树木和高杆作物;

4、禁止在堤防和护堤地,打井、挖窑、葬坟和存放物料。

5、河道管理范围内的上述阻水障碍物,由清徐县防汛抗旱指挥部按照“谁设障,谁清除”的原则,责令设障单位和个人在规定期限内清除,逾期不清除的,由防汛指挥机构组织强行清除,全部清障费用由设障者承担。

6、对违反上述规定的单位和个人严格依法处罚。鼓励广大群众对破坏河道管理的违法行为进行举报。举报电话5723794。

特此通告。

清徐县防汛抗旱指挥部

河道保洁管理措施 篇5

一、河道保洁工作内容 河面保洁

1、主要是利用机械或人工对河道水面的垃圾,枯枝落叶,水草等漂浮物惊醒打捞清理及外运处置,从而保持河道景观,保护河道水环境。

2、要按要求配备保洁人员,保持河面清洁无漂浮物。

3、作业要求

(1)保洁船应有醒目的保洁单位名称。

(2)开船钱船员和打捞人员按各种职责做好各项检查和准备工作。(3)打捞的漂浮物应及时运至垃圾中转站或处理场。(4)河道内不经相关部门的批准不得擅自设置拦污装置。(5)每艘打捞船应配备2名保洁人员。

4、安全要求

(1)作业人员同意着装,持证上岗,水上作业时应穿着救生衣。

(2)遇暴雨等恶劣天气应停止水上作业,并将船只停靠在安全指定地点。(3)保洁船在行驶过程中,确保人员安全。河道巡视

1、巡查范围

(1)除了对养护对象的日常巡查,还包括对涉河建设项目的监督巡查。(2)对各项重大活动及节假日服务保障的重点巡查。(3)对河道防汛,设施抢修等紧急状况的特殊巡查。

(4)对违法违章行为和不文明现象进行劝阻,如游泳、钓鱼等现象。

2、巡查要求

(1)按要求配备巡查人员,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并进行应急处理。(2)巡查频次要求:每天全线巡查至少4次。

(3)巡查内容:巡查内容包括河道主题设施,河道附属设施。(4)巡查人员应配备必要的装备,零星垃圾及时处理。

(5)巡查时应认真负责,全面仔细,快生及时地掌握河道,河岸是否整洁。(6)巡查人员时对违法,违章行为有劝阻的义务,并及时上报。

(7)遇重大活动及节假日,应积极主动加强巡查,配合河道监管部门做好保障工作,做好记录,及时上报。

淮河河道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篇6

1 河道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河道管理体制机制不完善

河道管理线长面广, 管理任务重、难度大, 填、塞、堵现象以及废弃物沿河排放已经成为一个社会综合治理问题, 仅靠一个部门或一个单位不能从根本上打击违法违规行为。虽然法律规定水利部门是河道的主管机关, 但相关法规的设立和管理体制的设置, 使河道长期处于几个部门的共同管理。而且由于地方河道的水质、水量、水环境、水功能以及河道、水污染、河岸建设等分属各部门管理, 在河道保护管理过程中, 缺乏有效地沟通协调机制和长效管理机制, 难以形成执法合力, 使河道管理一直处于都在管, 但都管不到位的无序状态。

1.2 河道陆域垃圾处置难度增加

淮河中小河道分布比较散乱, 部分河道无法使用船只保洁, 给河道垃圾集中处理带来了极大难度, 导致大部分保洁员把河道垃圾放置于河道两侧, 影响了河道陆域的保洁质量。同时, 由于目前农村地区村民的环境保护意识普遍不强, 河道陆域已经成为天然的垃圾桶, 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农业垃圾等倾倒现象随处可见。而这些河道陆域的垃圾处置仅仅依靠河道保洁部门, 很难取得成效, 这也直接影响了河道陆域的保洁质量。

1.3 人为破坏屡禁不止

一是设障较多。公路建设在河中打坝;一些村庄为了方便通行在河中打坝;在河流入海口处开发虾池;为拦截污水在河中打坝。二是肆意破坏堤防。高速公路建设未经许可, 擅自在堤防上大量取土, 私自改变渠道断面及走向, 使河道堤防失去了原有功能;部分村庄在修村级公路时, 在堤防上无视规划乱取土;不按批复的内容和要求取土, 私自扩大取土范围;为了商业利益, 人为破坏堤防。三是私自乱建屡禁不止。主要是在沿村庄的河道工程附近搭建临建, 给防洪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安全隐患。这些问题的存在, 不仅降低了工程的安全指数, 而且制约着工程效益的发挥, 对工程的建设起到了非常大的的阻碍作用。

1.4 河道管理工作不规范

一是养护档案管理工作有待规范。部分区 (县) 、镇养护台账不规范、养护记录不完整, 无法反映出实际养护情况。二是养护资金配套有待加强、使用管理有待规范。部分区县配套资金不足、资金使用不规范。三是河道设施养护水平有待提高。部分区县河道设施养护和河道保洁尚未达到全覆盖, 且养护质量有待提高。四是市场化养护工作有待加强。河道市场化养护工作与绿化、公路等行业的管养工作还有较大差距, 河道养护管理专业化、市场化运作机制尚未真正形成。

2 推进河道管理规范化的对策

2.1 加强长效机制建设

一是加强巡查员队伍建设。扩展河道巡查内容, 推行河道网格化巡查管理模式, 做到河道巡查全覆盖, 并形成信息畅通、反应迅速、处置高效的日常巡查制度。二是河道养护市场化运作机制。研究制定河道维修养护人员资质等级认定标准、河道养护从业单位的市场准入条件认定办法, 明确河道维修养护企业市场准入条件, 实施养护公开招投标制度, 逐步建立市场化运作与行业监管相结合的运作机制, 推行河道管理养护社会化、市场化、专业化[1,2]。三是探索建立河道差别化养护机制。根据河道的位置、属性、功能等特点, 对重点区域的已整治河道试点实施精细化、高标准养护。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逐步完善的要求, 开展市管河道设施量统计和养护资金测算工作, 启动市管河道样板段建设;探索河道管理养护示范乡镇试点工作, 形成抓重点、促一般、带面上的工作模式, 实现河道管理养护全覆盖、全覆盖中有重点。四是完善监督考核机制。继续推进日常抽查与定期考核相结合的考评机制, 进一步完善月查季报制度及问题整改反馈机制、社会市民监督考评机制、河道长效管理考核办法, 切实发挥通过抽查通报和监督考核鼓励先进、拉动后进、推进面上工作的作用。五是建立中小河道轮疏机制。按照“整体规划, 分年实施;集中联片, 整体推进;政府主导, 农民参与”的原则, 各区县相关单位要加强组织协调, 尽早编制辖区内中小河道轮疏规划, 制定年度计划并组织实施。

2.2 河道日常管理

一是统一河道标牌内容形式。按照河道水闸行业争创文明行业的要求, 制定河道标识标牌设置规范, 完善河道标牌种类和内容, 逐步形成规范的河道标识, 进一步提升河道行业形象。二是规范河道管理养护台账。制定完善地河道养护内业资料目录和表格样式, 逐步建立起管理规范、归类及时、保存完整的河道养护台账。三是强化养护资金使用管理。加强对河道养护资金使用监管, 建立内审制度, 确保河道养护资金专款专用。各规范养护资金的申请、拨付、使用管理等行为。四是做好河道保洁。夏季气温逐渐升高, 绿萍、水葫芦等水生植物进入繁殖旺季, 发挥省市联动、区区联手、行业互动的工作机制, 落实源头治理, 早期控制;关口前移, 堵捞结合;上下联动, 阶梯作业等工作措施, 减少对重点河道、重点区域的污染。严把审批中的每道程序, 规范涉河工程项目审批程序, 督导严格执行涉河工程项目的审查、规范格式合同文本;建立涉河工程项目台账, 实施涉河工程设施建设项目跟踪管理[3,4]。

2.3 加强水利队伍建设

加强涵闸管理专业化就是要做好启闭设施、机体表面、传动系统、防雷设施及配电设施的维修养护, 而要做好涵闸的专业养护, 确保机电设备灵活、运行正常, 就必然要求建立一支专业化的管理队伍, 确定不同的岗位人员素质要求, 为不同岗位的职工提供不同专业培训的机会和实践的平台, 发挥专业化管理优势[5]。

摘要:基于淮河河道管理现状, 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包括机制建设、日常管理和水利队伍建设, 以期为规范河道管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淮河,河道管理,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李恒昌.广西河道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建议[J].广西水利水电, 1998 (3) :64-65.

[2]赵江兴.对河道管理的思考与建议——以深圳市为例[J].科技资讯, 2008 (20) :115.

[3]李昭娣.探讨我国现行基层河道管理体制运行的障碍因素[J].大科技, 2013 (7) :147-148.

[4]钟鸣辉.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防洪评坝报告编制若干问题探讨[J].中国水利, 2013 (6) :40-42.

河道管理的重要性 篇7

措施。

关键词:河道堤防管理;生态环境;防洪安全

中图分类号:TV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24-0108-02

1 概述

为适应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1988年,我国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该条例是为了加强河道管理,保障防洪安全,发挥江河湖泊的综合效益,它涉及到河道管理的方方面面,由此可见,我国对河道管理非常重视。河道堤防能够起到防洪抗灾的作用,是我国防洪工作的重要保障。河道地方非常坚固,它有足够的力量将洪水全部挡在堤防的外侧,从而不让洪水破坏家园、农田。本文主要对河道堤防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然后提出了相对应的解决措施,以供参考。

2 吉林省的河道堤防管理现状

位于吉林省吉林省松原市幅员辽阔,总面积达到了20159km2,而且境内主要以平原为主,河流纵横,流域面积在10km2以上的河流123条,长度在10km以上的河流有66条。年平均降雨量800mm,降雨从时间上分布极不均匀,多集中在七八月份,极易形成洪水。松原市河道工程主要以堤防、河道为主,共有堤防74.85km。堤防形式主要有干砌石护坡土堤、模袋护坡土堤、浆砌石护坡土堤,大部分堤防主要分布在发生洪水较多的地区,干砌石护坡土堤质量好、抗御大洪水能力强,但投资较大;模袋护坡土堤是我区使用最多的堤防型式,投资较少,又能抵御较大洪水的侵袭;浆砌石护坡土堤主要应用于防洪标准较高、堤防较长的河段。

吉林省松原市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一是法律宣传不够,当地居民群众对河道管理工作不理解。这是由于上级对河道管理投入资金不够,在人员方面没能给予足够的重视,在河道管理法律法规宣传力度也不够。每年只是在乡镇地区进行宣传,没有投入足够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到村庄进行宣传。而由于群众对河道管理工作的不理解,他们就不会积极配合工作人民进行河道堤防管理工作。二是管理队伍参差不齐。三是河道采砂管理工作不够正规。

3 我国河道堤防管理存在的问题

上面介绍了吉林省松原市的河道堤防管理现状,总结了它所取得的成绩,同时也分析了它所存在的问题。接下来介绍我国河道堤防管理工作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是河道堤防管理意识不够强。受经济利益的驱使,为了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很多政府把工作重心全部放在经济上面,而忽视了河道堤防管理的重要性。虽然我国已经出台了很多的河道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并且对各级政府的职责都做了明确的规定,但是仍然有很大一部分人认为河道是自然的,他们也未认识到河道在水土保持和水资源保护方面的作用,所以对河道听之任之,没想过去治理。河道沿岸的居民和企业环保意识薄弱,他们不仅不保护河道堤防,甚至为了个人的短时利益,在河道上开垦、取土,有些河道甚至变成了垃圾场,各种生活垃圾、生产垃圾全都进入了河道,这严重破坏了河道的抗洪防水

能力。

二是管理效率低下和管理手段落后。由于河道堤防管理涉及多个部门,他们责权划分不明确,多头管理,这严重影响了管理效率。水利工程局、环保部门,甚至城市建设管理局和农业管理部门都执掌着河道堤防管理权。他们之间管理职能交叉,而且各个部门之间各干各的,不能进行有效及时的沟通交流。这就造成了好像有很多部门,很多人员在对该河道进行管理,但是实际上谁都没有真正在管的局面。而管理手段方面,目前仍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管理机制,很多工作都是上级强制下达指令,然后下级单位部门硬着头皮临时抱佛脚开始治理和管理。并且河道堤防管理也未建立严格的巡查维护制度,很多小问题就是由于没能及时发现,未能得到及时有效解决的结果,最后变成了无法挽回的大错。虽然目前我国信息化水平已经很高,但是很少有高科技的巡查、维护技术引入到河道堤防管理当中。配套的处罚措施也不严,很多管理缺失行为未能得到惩处。

三是管理人才缺乏。由于河道堤防管理工作并未受到足够重视,而岗位待遇之类的不具备吸引力,所以造成了岗位人才缺失。尤其是高校毕业生都不愿意投身到农村的水利建设事业上。而领导又不重视,资金投入力度很小,更别说对管理人员的培训体制了,几乎没有。

4 河道堤防管理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案

一是加强对河道堤防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河道堤防关系到老百姓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公共事业。管理部门要加强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各种媒体手段向全体人民宣传其重要性。各地政府和村民可以组织一些河道保护活动,提高人民群众保护河道的意识。各级政府要加大河道管理的资金投入。水利局要积极寻求国家的财政支持,充分考察当地河道堤防管理状况后,及时向上级部门反映治理的难处。要充分利用当地群众的力量,组织农民进行一些治理工作,并给予相应的劳动报酬。

二是提高河道堤防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技术水平。由于河道堤防管理很特殊,需要专业的管理知识和专业的管理团队来执行。管理团队的素质和能力直接关系到河道堤防的治理效果。因此,政府要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打造一支专业的管理团队,并给予定时的培训。培训时要注重实际效果,让一些有治理经验的老员工亲自示范。还要聘请一些水利专家来做讲座,介绍一些比较前沿的管理新技术和新手段。培训过程中要充分注意调动大家的积极性,真正达到培训的目的。

三是建立河道堤防管理的长效机制。无规矩不成方圆,规范的制度标准是保证河道管理工作顺利进行的前提。在市场经济的今天,要实现河道管理的市场化和专业化。河道养护工作可以面向社会进行招标,然后选择性价比最高的养护公司进行河道治理和维护工作,实现管理和养护分离的制度。治理方要严格按照合同规定进行日常工作,而管理方应该派专业人员进行监督工作,并及时对河道的养护工作效果进行考核和评估。并建立档案管理制度,维护之后要进行相应的备案处理,若发现河道堤防有潜在问题或是隐患,要及时进行预防工作,将危险消灭在萌芽阶段。

四是建立激励机制,对河道堤防管理工作进行考核。有功则赏,过失则罚。充分调动各级相关部门的工作积极性,将责任落实到人。

5 结语

近年来,由于我国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水利工作不断开展,并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相关部门对河道堤防的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虽然我国的河道堤防工作取得了很多成绩,但是同时还存在着继续改正的问题,需要大家一起努力解决,为水利工程的更好发展做贡献。

参考文献

[1] 张旺,范卓玮.我国水利投融资探索和创新[J].水利发展研究,2010,(8).

[2] 安徽省水利厅.安徽省水利厅2011年度工作总结[R].2012.

河道管理员合同 篇8

为彻底改善我乡河道现状,展现河道水清、河畅、岸美的崭新面貌,根据相关规定,结合我乡实际,经甲乙双方协商订立河道管理合同:

甲方:安仁乡政府 乙方:

一、保洁范围:

二、保洁要求及保洁员工作职责:

1、乙方根据甲方要求,负责做好所包干区的河道保洁工作,必须经常性打捞河面漂浮物,原则上每一天清理打捞一次,清除两岸杂草,确保河道水面整洁,河道畅通。打捞上来的垃圾必须按指定地点堆放,不准随意堆放。

2、乙方必须加强对拦污栅的管理,发现损坏及时修复。

3、乙方如发现任何单位或个人有非法侵点水域、破坏阻塞河道、倾倒各种垃圾,或在河道两岸非法取土、开挖,以及企业开挖深井或从河道中取水等行为的,应及时进行制止,并向村及乡河长制办公室汇报。

4、乙方在河道保洁工作中,必须穿戴好救生衣,确保人身安全。如因乙方缺乏安全防范意识而发生意外事故,责任由乙方自负。

三、甲方职责:

负责对乙方日常保洁工作进行业务指导,发现问题及时指出。

四、其他说明:

1、本协议未尽事宜应甲、乙双方协商解决。

2、本协议 一式三分,甲乙双方各执一份,报乡河长制办公室备案一份。

甲方(盖章): 乙方(签字):

河道采砂管理暂行办法(试行) 篇9

第一条 为加强河道管理,规范采砂(石)行为,维护河势稳定,保障防洪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县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本县行政区域河道管理范围内从事采砂(石)活动的,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河道采砂(石)管理由县水务主管部门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负责本县辖区内河道采砂(石)管理工作,统一负责河道采砂(石)许可的核准、监督、管理,县国土资源部门不再另行单独审批河道采砂(石)。

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本行政区域内河道采砂(石)管理工作的组织协调、监督检查,协调处理好采砂(石)场与村组及第三者关系,调处采砂(石)作业引起的矛盾纠纷,协助县水务主管部门及时处理好河道采砂(石)管理中的问题。

第四条 县水务部门应编制河道采砂(石)规划规划应统筹考虑河势稳定,服从城镇规划、河道整治及土地利用等规划。水务部门编制所管辖河道采砂(石)规划,应征求沿河乡(镇)人民政府意见后,报县人民政府批准。

第五条 河砂(石)资源,以政府作指导,市场为调节,对具备挂拍有偿出让开采砂(石)条件的河道进行划段,对同一砂场有两个以上申请人提出申请的,采取向社会公开挂拍的形式有偿出让开采权。开采许可严格执行公开、公平、公正的挂拍方式取得。

第六条 河道采砂(石)实行行政许可制度,采砂(石)许可采用批文的方式。采砂(石)申请人(单位或个人)在取得县水行政主管部门的采砂许可后,获得开采权的,除缴纳有偿出让金外,须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缴纳税费,并交纳不低于5万元的安全生产保障金,方可从事采砂(石)活动。

许可期限:许可期限严格实行一年一批。

第七条 禁采区内不再办理采砂许可,因客观因素造成河道淤积,河床抬高,影响河势,阻碍行洪时,确须清淤的,由水行政主管部门将有偿清淤方案报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

第八条 申请河道采砂(石)行政许可的,应提交的材料。

(一)河道采砂(石)申请;

(二)河道采砂(石)申请与第三者有利害关系的,与第三者达成的协议或者有关文件。

(三)河道砂场所在辖区的村(组)及乡镇人民政府意见等材料;

(四)河道采砂(石)的性质和种类、开采时间、开采量(日采量和总采量)、开采深度和作业方式、设备基本情况、采砂技术人员基本情况;

(五)河道采砂(石)地点和范围(附范围图);

(六)河道砂(石)堆放地点和弃料处理方案;

(七)河道采砂单位或个人与县水务部门签订的《安全责任书》;

(八)缴纳河道采砂(石)保证金相关收据复印件。

第九条 供电部门对未取得水务主管部门采砂(石)许可的采砂(石)单位或个人,不得办理供电手续。对终止行政许可或责令采砂(石)单位或个人进行整改的,县水务部门应通报供电部门, 供电部门应及时停止供电。

第十条 砂(石)运输车辆进入城区须采取封闭运输,方可驶入城区道路,采砂(石)权人须监督运输车辆做好防护措施。

第十一条 在河道管理范围内采砂(石)的单位或个人应在采砂(石)现场设立明显标志,标识采砂现场范围,并符合安全生产条件,采砂(石)作业须严格按安全生产规程规范作业。

第十二条 许可有效期内,发生影响防洪设施或者其他公共设施安全等重大情况需要暂时停止采砂的,相关行政主管部门要及时发布公告,采砂单位或个人要按公告要求停止采砂活动;事由消除后,县水务部门应及时告知采砂单位或个人恢复生产,并相应延长许可期限。

国家因建设需要占用开采场地时,开采者应无条件服从国家需要,停止一切采掘活动;

因防洪安全等公共利益的需要,不宜再采砂的,由许可行政主管部门注销采砂许可。 第十三条 许可有效期内,在规定的采砂(石)作业范围内,已无砂(石)资源可开采的,由许可单位注销采砂许可手续,向采砂(石)单位或个人下达终止采砂(石)及撤离采砂(石)现场通知。采砂(石)单位或个人接到通知后应终止采砂(石)活动,清除或者复平弃料堆体,清除行洪障碍物,撤离采砂(石)现场,水行政主管部门应设置永久性封闭标示牌。

第十四条

禁采区、可采区、开采标准、禁采期。

禁采区:距离县城上下游10公里范围内,即:云县大黄桥至南桥河汉南(马)坝;南桥河、北桥河二河交汇处至凤庆县交界(北桥河云县段)、官庄河、独木河、南箐河及所有涉及跨越河道的桥梁上下游200米范围内皆划定为禁采区,其他河流(河段)的禁采区,由县水务部门视情况另行公告。

可采区:划分为5段。

第一段,南河一级电站取水口(冷水箐桥)以下500米至大控蚌村脚(距离约 5.0公里);第二段,慢道桥以下200米至晓街麻栗树组岔路口(距离约2.0公里);第三段,晓街麻栗树组岔路口至茂兰岔河桥以上200米(距离约3.0公里);第四段,茂兰岔河桥以下200米至金竹林砂场(含金竹林砂场,距离约2.0公里);第五段,金竹林砂场至太平关水文站观测点以上200米(距离约5.0公里)。

桥梁、涵洞、隧道、公路涉及跨越河道的,按照有关规定执行,由县交通局、路政大队等相关部门需提出意见。

开采标准:开采深度, 开采面控制红线由水务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河道现状、砂子存量,结合实际作出确定。禁采期: 每年的5月1日-10月31日。

第十五条 县水务部门需会同交通、住建、国土、公安及乡(镇)等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建立健全日常联合监督检查机制,加强采砂(石)现场管理,对非法采砂(石)活动以及对破坏水利工程设施、公路、桥梁的行为给予依法查处。

第十六条 采砂(石)单位或个人应按相关法律、法规及规章缴纳税费,未按期缴纳的,责令限期其补缴;拒不缴纳税费的, 吊销许可手续,将由各执法主体单位根据相关法规及程序处理。

第十七条 有下列行为,由水务主管部门依据职权,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清除障碍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第六十六条之规定,处以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未取得采砂(石)行政许可,擅自在河道管理范围内采砂(石);

(二)在河道内弃置、堆放阻碍行洪物体的。第十八条 在河道禁采区或者禁采期采砂(石),从事影响河势稳定、危害河岸堤防安全或其他妨碍河道行洪行为的,由县水务部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第六十五条之规定,即: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拆除违法建筑物、构筑物,恢复原状;逾期不拆除、不恢复原状的,强行拆除,所需费用由违法单位或者个人负担,并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第十九条 采砂单位或个人在采砂(石)和运输过程中,必须做好环境保护工作,对造成道路损坏、环境污染、噪声扰民及在河道中倾倒弃渣或垃圾的,由执法主体单位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进行查处。

第二十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执法主体单位根据相关法律法规按程序进行处罚;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寻衅滋事,扰乱采砂(石)现场秩序的;

(二)采砂(石)作业对河岸、河堤、护岸、防洪设施及农田地等造成破坏的;

(三)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公务的。

 第二十一条 从事河道采砂(石)行政管理工作的单位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其上级行政机关或者监察机关责令改正,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不按规定审批许可开采的;

(二)对违法采砂(石)行为不依法查处,造成资源损失或者危及河道安全的;

(三)不按规定收取河道采砂(石)有关税费的;

(四)其他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行为的。

关于岐山县河道管理的几点思考 篇10

关键词:河道管理;问题;对策

河道对于一个城市的建设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在防洪排涝、城市供水、灌溉抗旱等方面起重要作用,加强河道管理对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有很大的影响。

1 河道现状

岐山县境内河流均属渭水河系,主要的河流有:渭河、石头河、麦李河、同峪河、漳水河、七星河、苜蓿河。渭水河在岐山段河流顺直,南北岸线长16.3千米,已建成堤防8712米,修筑丁坝280余座。目前由于采砂影响,对沿河堤坝有一定的破坏,对于该县的安全造成隐患。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采砂方面存在的问题 虽然在土地法规中有明确规定,河道管理范围内的土地归国家所有,但是对于这部分土地使用权不够明确,致使各村庄对外发包采砂厂,进而造成乱包和滥采砂的现象,使得采砂管理进入一种被动的局面。另外,有些地方对采砂的管理工作认识不到位,对违规的采砂采取默许态度。对于边界河段的采区划分存在争议,管理难度偏大。由于机构设置和人员的编制存在问题,不能满足采砂管理的需要,使得管理能力相对落后。

2.2 筹资渠道单一导致河道治理不能及时到位 近些年,国家对于河道的建设资金大部分投放于大河大江,对于地方河道的建设来讲,资金的筹措问题日益突出。虽然规定相关部门可以收取河道管理费来用于河道建设,但是在经济发展的制约下,费用来源较少,所收费用有限。由于对于河道的建设投入有限,全县的河道建设资金存在很大缺口,又加上采砂工程的不规范化,使得河道的防洪形势较为严峻。

2.3 管理模式老化,有待更新 多年以来,岐山县河道采取的是群管与专管相结合的模式,即河道管理所主要负责日常的管理工作,群管人员实行分段式管理河道的堤防,专管人员对群管人员的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保证落实各项任务。为了提高群管人员对工作的积极性,同时弥补管理经费的不足,管理所将废土堆和堤防的滩地分包给群管人员来耕种,并以此作为报酬,或收取一定的费用。这种管路模式的缺点主要是经济效益低下,水平难以得到提高,管理方式较粗放。一些群管人员为了提高自身收入,会在堤坡及河坡上耕种作物,这种做法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水土的流失,为河道工程带来了很大危害。

2.4 对于违法的行为查处和执行难度大 河道管理过程中,对于水事违法行为的查处和执行有很大困难。大部分的建筑及工业废渣等都是当地企业利用夜晚时间偷倒到河道内,不利于人证和物证的查处。另外,当地居民为了提高收入,会在河道内乱搭乱建、乱种植,虽然不难调查,但是执行过程阻力

较大。

3 加强河道管理的相关举措

3.1 统一规划河道 河道管理机构要依据县域对河道的规划进行防洪标准和河道采砂的统一规划,对于桥梁和管道的工程的建筑设计也要依靠相关的水文部门来演算,做到实事求是,保证河道的抗洪能力及跨河建筑的防洪安全。对河道的纵横断面进行实地测量,绘制相关规划图,在图中详尽注明砂层的厚度和各段的砂储藏量,确定可开采的数量和深度。对于批准了的采砂人员,要求其按照规定的采砂深度和范围来进行开采,对于开采后产生的弃料要采取相应的回填措施,保证河床的平顺。在对河道进行规划的过程中,要依据河流的流势,规划那些河砂的沉积地段来作为开采地段,对于那些冲刷河段、堤防附近、采砂的搬运河段和桥梁的上下游河段要明确规定其为禁采河段。

3.2 加大河道的巡查力度 由于专管力度不足,岐山县境内河道疏于管理。在这种条件下,就需要加派人手对河防工程多且开采量大的河道段进行经常性的巡回勘察。巡查要分定期和不定期两种情况,除了要做到文明执法外,还要对出现的水事案件进行及时的调查和取证,获得第一手的资料,对于严重影响河道建设行为的,要采取措施制止,在巡视完成后,各巡查工作人员要做详细的巡查记录报告,方便后期对相关问题的查阅,对于出现的严重情况要及时向相关部门领导汇报情况,组织工作人员处理问题。

3.3 规范化河道的土地使用权 河道专管机构将管理范围明确化,规划管理地界内的堤防建设工程。这样做不仅利于管理已有的工程,也在很大程度上控制了沿河岸的村民,使得他们不会轻易就占领河道,获得河道的实际管理权。在这些条件下,河道管理处就有了具体的管理范围和使用权,可以有规划的对外进行砂场的分包,使河道的土地使用规范化,同时也利于河道管理机构与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共同开发治理

河道。

3.4 针对采砂进行的管理对策 对沿岸的群众进行宣传教育,树立宣传牌和警示牌,大力宣传非法采砂的相关危害和处罚,注重民众的关注理解和支持。对于规划的可采区要加强对砂石储量、砂石质量、防洪要求及环境保护的可行性论证,结合采区的实际情况,探索采砂现场监管措施。同时分析现存规划采区所存在的问题,为规划调整提供理论实际依据。对于没有规划的可采区要派相关人员进行勘察和分析,结合相关地势和沿河土地资源条件,尽量做到统一规划管理。严格采砂的许可条件,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编制合理的采砂计划,对采砂厂进行严格的审查,不断总结经验,探索有效可靠的采砂许可模式。发动社会力量,共同监督,打击无证采砂人员,解决河道堆积大量砂石的难题,保证水利设施的安全和河道的行洪安全。

3.5 加大河道水事案件的查处力度 一般而言,河道水事存在不易发现、违法案件量广、处理难度大的特点。针对河道水事的这些特点,我们为提高对水事案件的查处力度,主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要想对那些顶风作案的案件进行有效查处,最好的方法就是尽最大的力量获得人大、政府等部门相关领导的重视。当河道的水事案件涉及相关乡镇、城建和市政交通等单位时,因为有些项目属于公益性质,加上不少领导的法制观念相对较薄弱,对于执法的力度认识不足,使得对于这些案件的查处难度加大。在这样的情况下,为避免产生不必要的后果,争取相关人大和政府的支持,对于事情的解决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和其他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形成合力,联合执法。在许多河道水事的案件中,有很多案件与建设相关。在这种情况下,建设单位方除了要得到相关河岸的审批外还需要办理规划及建筑用地许可证,但对于那些非法占有水域生产的单位来讲,他们缺乏相应的审批手续,这时就需要河道管理机构与规划、土地管理等相关部门联合执法,共同审理,必要时要寻求公、检等执法机关的配合和协助。

(3)对于典型案件要狠抓,形成舆论监督。在河道水事案件查处中,对于案件要抓住不放,只有这样才能保护好河道,同时也做到了对相关法律的宣传和普及工作。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采取媒体手段予以配合,使得案件的解决进程

加快。

(4)建立健全相关水事管理制度和检察网络。为了保证水事案件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处理,各河道管理部门要与水政监察部门合作,加大巡查力度,完善巡查制度。

3.6 加大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 岐山县河道相关管理部门可以在每年的“世界水日”及“中国水周”时,通过电视及电台媒体等多种渠道宣传《水法》、《防洪法》、《河道管理条列》等。同时,可以将集中宣传与日常的一些宣传紧密结合,定期通过媒体做宣传,在河堤的醒目位置悬挂或书写永久性的标语,使得河道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意识逐渐深入民心,做到全民协作,保护河道。

4 结束语

岐山县各相关部门要不断建立健全相关法律制度和执法体系,加强对河道的管理建设,为河道的防洪建设安全提供可靠的保障。

参考文献

[1 毛洪翔,俞灿根.河道管理中有关问题的探讨[J].浙江水利科技,2001.

浅析河道管理工作的现状及对策 篇11

1 河道管理工作的主要问题及不足

1.1 河道管理的责任不明晰

现今, 很多地区的河道管理工作并不是由单一部门完成的, 而是多个部门交叉管理, 海事部门管航道、码头, 环保部门管水质, 水利部门管堤防工程, 工作过程中又各自为政, 责任划分模糊不清, 导致具体工作在实施过程中产生很多矛盾。

1.2 居民环保观念不强

河道周边的居民环保观念不强, 导致河道环境污染较为严重, 河道的居民生活过程中随意向河道中倾倒生活垃圾和排放生活污水, 使得河道水体污染严重, 水生态遭到严重破坏。

1.3 河道周边企业违规采砂

河道周边有部分企业以及个人为了谋求高额利益, 在没有经过相关政府部门的许可下就私自在河道周边建房办厂, 更有甚者, 没有任何的审批, 就在河道内进行采砂作业, 使得河道堤防以及护坝地等遭到侵占, 河道堤防在采砂过程中遭受严重损坏, 河道生态平衡出现恶变。

1.4 周边造田减低河道防汛功能

部分地区没有考虑到自然规律, 在河道周边大肆造田, 同时还有移民搬迁的现象发生, 使得护岸地以及护堤地被占用, 同时还进一步地蔓延至河道内, 致使河道内滩淤较多, 湿地面积急剧缩小, 河流沼泽地带面积增加, 水生动植物因水源的减少或变化, 而大量减少和衰退, 种类数目明显下降, 原本有效地防汛功能逐渐削弱。

2 针对不足, 提出对策

2.1 完善河道管理规章制度

地方政府的行政首长对河道管理实行总负责, 相关地方水行政管理部门负责河道流经区域, 当地的行政部门对相关的政策及方针进行落实和实施。河道总管理单位要和河道流经区域的相关部门及时沟通, 共同对河道进行管理, 分析河道管理过程中的不足, 并研究出有针对性、强有力的措施, 进行实施。相关部门指定好污水处理和整治的具体方案, 对河道内脏乱差现象进行划分责任制, 将每个区域进行划分, 分配到相关工作人员头上, 谁出问题, 谁负责。河道管理任务要切实的开展起来, 相关单位人员要尽职尽责, 加强河道管理, 严格治理河道内乱建现象, 制定相关的法规, 对向河道内倒生活垃圾和排污水现象进行处罚, 相关职能部门, 要严格执法, 对触犯法律的行为必须依法追究, 部门与部门之间协同治理。要对水权进行改革, 政府部门加大在污水处理上的投资力度, 采用先进的污水净化技术, 力争径流污水、村镇污水、企业污水、城市污水达标排放, 这样能够有效地降低河道水体的污染, 促进河道水质净化。

2.2 加强河道工程建设的管理

关于河道一些工程建设、河道公用设施的布置、设施最基本建设以及河道景观的设计审查监管方面, 相关水行政管理部门要在管理上不断加强, 参照现有的河道管理法律法规, 最终目标以保持河道水生环境的稳定为出发点, 将河道的生态功能完美地展现出来, 进而展现人水和谐的理念。杜绝侵占河道湿地以及水域现象的发生, 对破坏河道生态现象进行严厉处罚。相关部门工作要提前规划, 以最高质量, 最高规格建设河道工程, 集生态工程、民心工程为一体, 将河道生态功能以及工程设计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发挥到最大, 促进河道生态健康, 保护河道水生环境不受破坏, 保障水生动植物繁衍生息。

2.3 保持河道整洁

村组、乡镇以及县区河道, 尽量做到保洁队伍的专业化, 根据属地河道的情况, 对需要清洁的地带进行划分, 或者可以通过招标方式进行保洁责任划分, 对各自负责区的绿化带、景观设施的保洁和管护。最大程度地实现水面垃圾不存在, 漂浮物少, 水草清理干净, 堤岸附近的路面平整没有垃圾, 公共设施摆放整齐, 如有损坏, 及时修复。

2.4 加强河道督查

对河道管理中的督查工作要落实到位, 发现问题, 及时治理, 对在河道内乱采、乱建想想要严厉打击, 整顿提防、河道工程设施安全的违法行为。政府各部门间要协同合作, 共同治理, 比如说环保、环卫以及园林等机构各项工作在具体操作时可以相互沟通, 河道水质监测、卫生保洁及河道工程设施建设等等工作, 要积极地开展起来, 促进河道管理机构间的共同协作, 提高管理水平。

2.5 加强河道检测工作

搞好河道水质监测, 推动村镇、城市截污工程建设, 促使污水处理达标排放, 用以补给河水。合理设置河道取排水口, 准确测算河水纳污容量、确定河道纳污标准, 根据河道实际规划建设水功能区等。做好河势与涉河工程设施监测, 为河道演变分析、涉河工程设计提供数据。

2.6 积极进行宣传教育工作

可以采用现代媒体技术手段, 在网络、电视以及报纸上宣传河道保护的信息, 相关管理部门也可以印刷一些标语或者是宣传牌, 设在河道附近, 对河道周边的居民进行旋转教育活动, 让河道管理法规以及观念植入广大群众心中。充分利用舆论的力量加强监督工作的实施, 及时曝光违法行为。设立举报专线, 单位内组织专门人员进行监督, 收集有力的河道信息及建议。河道主要河段可以安置一些垃圾桶, 对一些不文明的行为, 可以进行罚款, 让河道周边人民群众养成好的行为习惯, 自觉保护河道周边环境, 以推动河道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参考文献

[1]井运华, 吴烨文.走立体治理开发之路——丰县加强河道管理工作的调查[J].江苏水利, 1999, (9) :22.

[2]刘栓明, 周莉, 张喜泉.强力推进水管体制改革实现黄河工程管理新跨越[J].水利建设与管理, 2009, (4) :43-44.

上一篇:10.安全保卫管理制度下一篇:2024高中军训心得体会 (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