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意识调查报告(通用9篇)
大学生的爱国意识表现在许多方面。例如学校举行的升旗仪式是表现学生爱国意识的重要场合。可是当我们参加升旗仪式时,发现有一部分学生不够严肃,有人在升旗时左顾右盼.我们就大学生参加学校升旗仪式的态度进行了问卷调查,有20%同学认为参加升旗仪式是一种崇高使命感的体现。有40%的同学同意参加升旗仪式有好处。但还有不少同学把升旗当做走形式。有的同学认为唱国歌没感觉,还不如唱流行音乐带劲.更有写同学因为贪睡而不参加升旗仪式。
为什么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的爱国意识明显淡化。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缺少革命传统教育方面书籍,学生在思想意识里对祖国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概念,缺少爱国意识。现在一些青年人不清楚“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甚至不知道南京大屠杀是怎么回事。其次,学校和家庭在这方面的教育力度还不够。因为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都过多地强调学生的智力发展,重视学生的学业成绩,重视考试的分数。学校开的思想政治课,大多数学生不愿去上,感觉枯燥无味.家庭教育也常常忽视爱国主义教育。第三是教育的方式不够完善,爱国主义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需要多学科的共同努力,而且需要学校、社会、家庭的协同作战。但现在一提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不少人认为主要是班主任和政治教师的责任。
针对这些问题,对爱国主义教育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爱国教育必须符合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采取多样形式,生动活泼的教育方式,让大学生对社会主义祖国产生发自内心的热爱。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可以通过向学生介绍中华民族历史上的爱国主义英雄,介绍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当中的英雄模范人物,来增进大学生的爱国意识。我们也可以通过旅游娱乐方式大力进行爱国教育。古人尚且讲究寓教于乐,例如我们学习旅游专业的学生,可以记一些关于革命纪念地的导游词,给大家当当导游,讲讲祖国的历史,组织学生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缅怀革命英烈,极大地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第二,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让学生及时了解社会主义祖国的巨大成就。现代教育技术为生动地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天地。我们学校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在投影教室时常放映有关爱国教育的影视节目。另外可以在晚自习专门组织学生看中央一套的新闻、焦点访谈、科技博览、军事天地等节目,让同学们分析当前局势,以激发出强大的爱国热情,鼓励学生去奋斗,将来为祖国效力。第三是爱国主义教育应该渗透在各学科教学当中,应该渗透在学生日常生活当中。各学科教育都可以而且应该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政治教学是向学生进行爱国义教育的主渠道。我们有许多政治老师在转变学生思想方面很有经验。日常生活中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是多种多样的,例如,开展我为祖国做好事活动。应当小事做起,一点一滴地积累爱国主义感情。一滴水可以反映太阳的光辉,一件小事可以反映
一个人的品质。爱国主义教育应该从小事出发。要想做一个对祖国有用的栋梁,就要从小事做起,了解祖国的历史,积土成山,积水成渊。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组成部分之一,在民族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是因为:从我国历史发展的状况来看,积聚以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为基本特征的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的前提和基础。自秦汉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以来,中华民族开始形成多元一体的民族发展形式。在随后的发展进程中,虽也曾多次发生过民族间的冲突和战乱,出现过短暂的分裂和割据局面,但总体来说,各民族间的相互关系是在统一的国家内发展,从而促进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凝聚和积淀。
从爱国主义的特有功能来看,它历来是动员和鼓舞人民群众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推动我国社会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千百年来,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历经磨难而不衰,饱尝艰辛而不屈,千锤百炼而愈加坚韧,靠的就是不断丰富和发展的爱国主义精神的激励。近代民族英雄林则徐写下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避趋之”的诗句,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倾诉过“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热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的心声,正是这种真切的爱国情怀,激励他们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去进行忘我的奋斗,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从中华民族承担的现实使命来看,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前无古人的既宏伟而又艰巨的事业,不可能一帆风顺,也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用爱国主义来团结和凝聚全国各族人民的力量,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共同奋斗。
作为大学生我们应该
(一)抓住契机,深入开展理性爱国主义教育,培养良好的国民心态
(二)把爱国情感与公民意识结合起来,有效引导公民的爱国行为
一、历史学科实施“三海”教育的理念
“三海”教育指海患教育、海权教育和海防教育。上海市海洋大学附属大团高级中学依托社会资源,积极开展海洋教育特色。历史学科作为人文学科之一,这些年我们利用学科优势,结合学校海洋教育的总体规划,主动积极地对学生开展了“三海”教育。
海患教育是要让学生知晓历史上在海上发生的人为灾难,特别是近代以来列强对中国采取的海上侵略行径;同时让学生对现实中来自海上的威胁保持警惕。在这方面,历史教科书已有一些相关教育内容,如,甲午海战失败签订丧权辱国条约,抗击八国联军失败后列强军舰长驱直入等。但如何从“海洋安危关乎中华安危”的角度来认识屈辱历史,尤其是如何看待今天的海洋风云和海洋安全,还有待教师打开思路,加以正确引导。
海权教育是要让学生理解海洋主权、岛礁归属的历史和现实依据,尤其是“二战”以来《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联合国海洋公约法》等法律文件从国际法层面赋予中国的海洋权益;同时让学生对我国拥有300万平方公里主权海域以及其它相应海洋权益,特别是“二战”有关文本所规定的历史性权利有坚定的认同感。[1]这方面,历史教科书已有一定涉及,教师还需要多方引证,强化指导。
海防教育是要让学生认识海防对于国家安全的重要性,尤其是对于中国这样一个拥有18000多公里大陆海岸线、5400多个岛屿和300万平方公里海洋国土的国家来说,对青少年加强海防教育至关重要;同时让学生对建设一支强大海军、成就一个海洋强国以保障我国的海洋安全,以及对正在进行的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形成强烈的使命感,构筑光荣的“中国梦”。而在这方面,历史教科书提供的材料比较有限,给予教师充分发挥的余地。
“三海”教育不仅培育了学生的海洋意识,也陶冶了学生的爱国情怀。在海洋世界里,学生将不仅与科学结伴同行,更与祖国发展和梦想实现紧密相连。
二、历史学科开展“三海”教育的实践
(一)结合基础型课程开展“三海”教育
在历史基础型课程中开展“三海”教育,前提是不改变正常的教学轨迹,即不改变既定的教学立意和教学程序,教育活动只是有机地穿插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出“小、快、灵”的特点与风格。这种穿插方式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点状穿插,一类是网状穿插。区别只在“一”与“多”,即前者是围绕一个知识点来进行,后者是通过多个知识点的汇合来完成。相对而言,点状穿插更轻巧些,点到为止;而网状穿插更厚重些,效果更佳。使用哪种穿插要依具体情况而定,孰“轻”孰“重”也需量力而行。
以点状穿插为来看,比如“甲午战争”一课,教师认为可用点状穿插方式适时地开展“海防”教育,于是向学生出示以下材料:
材料一:技艺纯熟,行阵整齐。(李鸿章1894年初第二次检阅奏报)
材料二:中国海军不免涂饰耳,此精神不如人也。(《申报》1894年7月16日)
材料三:尽管从吨位和大炮门数上说中国胜于日本,但在编制、纪律和训练上日本大大优于中国。(英国海军情报处致外交部的函文)
材料四:(福龙号)鱼雷艇全速冲向(西京丸)舰首,发射出一枚鱼雷……本舰已无法躲避……谁知鱼雷竟然从舰底穿过——注:清军没给鱼雷定深。(日本海军军令部长桦山资纪中将的《回忆录》)
材料五:预量码数,设置浮标,遵标行驶。码数已知,放固易中。(弘治、张鑫典、孙大超编著:《盛世之毁》,华文出版社2004年版)
材料反映的是一个“装备与准备”的问题。师生就此展开对话:
师:材料一、二对中国海军的认识有何分歧?哪个更可信?
生:材料一认为海军技艺纯熟,材料二则认为虚有其表。仅就这两段材料还无法判断哪个更可信。
师:如果结合材料三和四,那么材料一、二哪个更可信?结论能否确定?
生:材料二更可信,因为有中方、中间方和日方三方证据加以印证,结论能够确定。
师:那么李鸿章看到的“纯熟”“整齐”,从材料五看,原因是什么?
生:李鸿章是上司,部下让他看到的是作弊的结果。
师:弄虚作假,终酿苦果。更重要的是,这反映了我们虽有装备却无准备,至少没有充分的准备,没有充分重视和巩固海防。
再以网状穿插来看,教师曾借助某个特定的教学背景和学生有过一段对话,探讨的是“海患”问题:
师:新航路开辟以来,我国遭到了来自海上的哪些侵犯?
生:1553年葡萄牙以欺骗的方式占据了我国的澳门。
生:1624年荷兰趁明末农民战争之际,侵占了我国的台湾。
师:近代以来又有哪些侵犯呢?
生: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把兵舰开到南京城下,逼迫中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
生:1856年英法等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迫使中国进一步割地赔款。
生:1894年日本通过甲午海战,从清政府手里抢走了辽东半岛和台湾岛。
生:19世纪末,西方列强还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师:由此可见,古往“近”来,辽阔的海洋不仅没有成为中国的天然屏障,还成了伤心之地!历史已经给出结论:海洋安危关乎中华安危。每个中国人都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
(二)开设拓展型课程进行“三海”教育
在历史拓展课上,教师通过开设专题讲座、组织专题考察等,对学生进行了较为系统的“三海”教育。
1. 关于开设专题讲座。
主要是“海上风云——历史海战分析”讲座(已列入学校海洋特色课程系列),其涵盖面大、故事性强,能切实起到吸引学生和教育学生的作用。比如,对甲午海战中国战败原因的分析,教师首先从海防观念说起,认为光绪、李鸿章为北洋海军制定的“拱卫京畿,确保渤海门户”方针,其保卫对象只局限于我国陆地国土,正是这种落后的海防意识最终导致中国的有海无防、有防不固。这一战给我们留下很多沉重的话题,其中“不争制海权,其结果是陆权也丧失”尤为深刻,必须吸取教训,牢牢树立起现代海洋国防意识。[2]教师还针对海军建设作了具体分析,谈到了“硬实力”与“软实力”的问题。“硬实力”方面:北洋海军自组建后就走下坡路,清廷于1891年批准了户部关于停购外洋军火两年的奏请,使北洋海军再未购置一艘军舰,再无更新一门火炮。而与此相反,日本为了入侵中国,不惜投入大量经费加紧整军备战。“软实力”方面:其一,1886年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率军访问日本时,日本军人登舰参观后发现北洋水兵竟然在主炮上晾晒衣裤,炮管里也是一摸一把灰;其二,甲午海战中邓世昌因军舰沉没落入海中被自己的家犬救起又自沉,事迹感人。但值得思考的问题是:在这样的非常时期,为什么还能把私家犬带到军舰上?这两则故事反映出什么问题呢?学生心里当然清楚,这就是缺乏“软实力”的表现。这样一支既无“硬实力”又无“软实力”的军队,怎么可能打赢战争呢?这些内容既源于课本又高于课本,既有故事性又具思辨性,对学生产生了相当的吸引力,同时也具有明显的教育力,尤其是在加强学生海洋忧患和海洋国防教育方面,更具有研究与思考的价值。
2. 关于组织专题考察。
专题考察不同于学校层面的考察。学校组织学生走访东海大桥、上海海洋大学、中国航海博物馆等,让学生感受到了海洋世界的魅力,体验到了航海文明的发展。但教师组织的专题考察,意在挖掘本校及社会海洋科普场馆中的人文资源,帮助学生增强人文意识。更重要的是,“三海”教育中的“海权”教育在科普场馆中也有一定体现,其教育效果要比坐在教室里听好得多。比如,学校科普馆有关于我国海权的大幅宣传画和示意图,站在它们面前,教师向学生讲述:“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我国拥有300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但现在实际控制的还不到一半,有一半左右与8个邻国存在争议。在黄海和东海,日本和韩国都主张以等距线为原则,日本认为钓鱼岛是他们的海洋国土,韩国则认为苏岩岛是他们的海洋国土;在南海,越南占据了21个岛礁,菲律宾占了8个,马来西亚占了3个,文莱和印度尼西亚也都提出划界争议……”[3]当教师向学生呈现这一系列具体的数据时,学生的注意力和情绪一下子就被调动了起来,海洋意识猛然觉醒,爱国情感油然而生。
在中小学推广和普及海洋科学知识,是一项意义深远的基础性教育工作,增强学生的海洋人文意识、国家意识也是时代的呼唤和社会的要求。历史学科作为一门重要的人文学科,要始终把培育学生的海洋意识、陶冶学生的爱国情怀纳入学科德育的范畴,最大限度地发挥历史学科的育人价值。
摘要:培育学生的海洋人文意识、文化传承意识,是历史学科光荣而艰巨的使命。尤其是当海洋教育、皮影戏传承教育成为学校的课题与特色,历史学科如何主动适应、积极作为,在学校的探索方阵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发挥自身的优势,做出自觉的贡献?钱洪海老师认识到“学生的海洋意识不仅表现为科学意识,也传达出人文意识、国家意识”,从而明确了自己的努力方向;严红敏老师结合学科内容,带领学生走访皮影馆、创作皮影戏,并坚信可以帮助学生逐步养成文化传承意识。这些都是真实而积极的教育行为,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参考文献
[1]海洋发展战略课题组.中国海洋发展报告(2013)[R].2013.
[2]殷敦平.树立现代海洋国土意识[J].政治教育,1994(2).
--迎河中学开展军训活动
为培养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爱军人的道德情操,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良好品质,培养学生顽强拼搏的坚强意志,培养学生具有严明的组织观念和纪律观念,迎河中学于8月25日-8月31 日开展了2006年高一新生军训活动。近900名高一新生参加了为期一周的军训。校长聂世珠陪同县教育局党组成员张士才、基教股长张远明、迎河镇党委副书记曹先军、迎河派出所所长邹玉芳观看了全体学员的军训汇报表演。
军训内容包括:队列训练、国防教育、集会训练、纪律教育、内务整理、野外拉练、校规学习等。丰富、全面的军训内容,致力于培养一批思想上进、纪律严明、能力过硬的学生,为我校新学期工作的顺利开展打好基础。军训期间,大家克服天气、场地等重重困难,在困难面前越是能磨练每个人的意志,教官们以身作则,以军人的纪律与军人的精神在学员面前树立了很好的榜样。经过一周军训的“洗礼”,同学们一改陋习。看,同学们踏着整齐的步伐、喊着响亮的口号,俨然一个“军人”形象。我们坚信我校军训教育活动是成功的,效果是显著的!
爱国作文:国旗下讲话-树立生命安全意识
前不久我看到这样两则消息:一则是西安西一路小学通过交通安全教育课和交通安全知识考核,给合格学生颁发“走路执照”,“走路执照”可像胸牌一样挂在脖子上,以此提高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以及责任感。另一则消息是:据统计,全国平均每天有40多名学生死于以交通事故为主的意外伤害,相当于每天消失一个班集体,而且以7%到10%的速度在逐年增长,交通事故已成为中小学生的一大杀手,“交通事故猛于虎矣”。
为此,我今天旗下讲话的主题是:树立生命安全意识,创建和谐崧中校园。
同学们,我们往来学校很多都是骑车。为了适应这种现实,要求同学们要养成遵守交通规则的好习惯。在上学放学的路上,一定要注意安全,骑车时要注意力集中,过马路时要“一停二看三通过”,注意车辆和行人,根据新的交通法规,不提倡同学们骑电动自行车。校园内人多拥挤,更不允许同学们校内骑车。
其实我们要树立的生命安全意识并非只是交通安全,它还包括很多方面。
如饮食安全。03年,辽宁省海城由于饮用有问题的豆奶,使近3000名学生集体中毒;现在,有一部分人在利益的驱动下,生产、销售一些劣质、变质的食品。我校周边也同样有一些小摊小贩出售这样的食品,可是我们的同学就是不太重视这些方面,试想,如果发生食物中毒,他们会为你的安全负责吗?因此我们建议,同学们不要购买三无食品(即没有生产厂家,生产日期,保质期的食品),同学们就餐最好是在家里或者在学校食堂。
还如:课间安全
我校现有学生1700多名,场地空间又十分有限,仅36亩土地。所以下课活动时,同学们要时刻注意安全,不要打闹奔跑,课间不搞有危险的活动,体育课,大扫除、集体活动等要做好安全防范工作,上下楼梯时轻声靠右行,走出教室时不要拥挤。几周前,我们有一名高三同学,因打蓝球而造成了手骨骨折,耽误了许多学习时间,这些都是由于一时的疏忽大意而造成的严重后果。
又如:网络安全
网络确实给我们的学习生活带来了很多方便。但是一些不法分子,也利用网络进行破坏活动,一些缺乏是非判断的学生很容易在网上上当受骗。在我们的身边,就有许多曾经沉迷于网吧的同学,他们已经深受其害。一方面,网吧中,空气混蚀,机器声、脏话声,声声刺耳,卫生、环境条件极差,严重影响身体健康。另一方面,“电子海洛因”充满刺激、惊险和浪漫,使得众网迷对上网有着极强的心理依赖,轻者影响学习、身体,重者致使心理憔悴、精神崩溃。还有些网迷为了弄到进网吧的钱,有的结伙敲诈,有的偷盗抢劫,走上了犯罪的道路。为此我们建议:远离网吧,确保自己的身心健康。
最后谈谈交友安全(提倡同学们慎重交友)
我们有些同学利用手机、小灵通等通讯工具,进行交友活动,有的同学热衷于网上交友,甚至有较多的网友,我们认为这种交友方法是很不好的,它既影响学习,更是很不安全。试想和一个陌生人交朋友,甚至还约会,哪里有安全可言。这样的事例很多,一些人由于交友不慎而使自己掉入对方设计的陷阱,失物失财、甚至丧失性命的事例在全国各地屡屡发生。我们提倡同学们和身边的同学、老师、亲人交朋友。做到互相了解,才能成为真正的朋友。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和环保意识教育
听起来,爱国主义教育似乎与信息技术课无关,其实不然,信息技术课也能渗透爱国主义教育。首先,结合计算机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知识的教学,使学生知道我国计算机技术还很薄弱(用的操作系统是微软公司的、芯片是美国的、许多软件都是英文版的),让学生看到差距,产生危机感;其次,向学生介绍我国也有一些优秀的国产软件,如WPS等,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最后,结合教学内容也可以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如在教六年级学生制作flash动画时,可以采用如“回归祖国”,“祖国统一”等鼓舞人心的文字作为动画素材制作逐帧动画,既学习了动画制作,又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岂不是一举两得!
同样的,环保意识教育也可以在教学内容中渗透,比如在六年级flash教学中,“小鱼漫游”这个动画中的“小鱼”是在蔚蓝的纯净的水中自由自在地漫游,如果,我们将蔚蓝纯净的水变成乌黑混浊的水,小鱼还能自由自在地漫游吗?如果换成我们人类,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还能生存吗?发人深省的提问,给每一个学生都敲响了环保的警钟,这难道不是一次很好的环保意识的教育吗?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十分重视西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在发展西藏地区教育事业方面采取了许多特殊措施,在内地创办西藏班,就是其中一项富有成效的工作。为响应国家的“智力援藏”,我校于2010年开办了内地西藏中职班。办班近4年来,学校对西藏内地中职班坚持“尚德笃学、爱国兴藏”的德育工作理念,紧紧围绕“以德树人,为谁培养人,怎么培育”的德育工作,积极探索,精心部署,多措并举,力争培养一批政治可靠、素质全面的建设者与接班人。
本文以广东省工业贸易职业技术学校内地西藏中职班为例,针对学校藏族学生爱国意识培养的现状,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结合作者多年来的德育工作经验,探究加强内地西藏中职生爱国意识培养的一些德育措施,以促进内地西藏中职班的德育建设,为祖国建设培养优秀人才。以下,是我校在开展学生爱国意识培养方面的一些实践和探索。
一、当前内地西藏中职班学生爱国意识培养所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由于西藏地区特殊的文化、历史背景,藏族学生在语言、思维方式、性格、交往行为、文化基础等方面,与内地学生相比,有一些差异和不同的特点。他们从西藏地区的教育环境,转入内地教育环境,有时可能会产生诸多方面的不适应。如环境的不适应、教育教学的不适应、心理的不适应、人际的不适应、交流的不适应等。而内地西藏中职班的教工,如果对学生的这些特点把握不准确,对思想政治教育认识不够深刻,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单调,就不能开展有效的有针对性的思想教育活动。
开办内地西藏中职班的学校,如何根据我国少数民族的一些特点,从入学开始,加强民族团结教育,逐步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有针对性地进行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的教育,值得所有教师认真思考。个别学校,在学生思想政治课的评价体系中,有时可能学业成绩评价多,学生思想和行为评价少,往往只重成绩,不重过程和日常表现。在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有的活动轰轰烈烈,但实际效果如何、学生是否接受,却没有关注。如对学生爱国意识的培养,更多的还是注重活动的开展上,投入大,有时可能忽视学生的民族特征,忽视了历史教育,学生的爱国意识培育也没有遵循循序渐进的教育模式,从入学到毕业,采用统一的教育模式,活动的形式上考虑得多,细节上把握少。
二、加强内地西藏中职班学生爱国意识培养的德育措施
(1)以日常德育为抓手,深入开展民族团结教育。为使德育工作有的放矢,我校将民族团结教育贯穿于内地西藏中职班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阶段,将内地西藏中职班的德育分解为三个方面,每个方面对应一个年级,作为此年级的德育重点。一年级侧重进行中华民族大家庭教育,引导和教育学生形成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二年级侧重国情和国防教育、民族团结政策教育与民族融合教育;三年级侧重爱国兴藏、励志报国教育。这样每个学年突出一个重点,引导学生进一步增强民族团结意识、遵纪守法意识和爱国意识,每一个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既全面又深刻。民族团结教育活动的形式不拘一格,有民族团结主题团日、主题班日活动、民族团结教育专题形式报告讲座、民族团结主题班会。如通过“藏汉一家亲”的主题班会弘扬民族精神,加强民族团结的教育活动。活动的设计和组织,全部由我校学生处民族班事务办公室完成。
(2)管理风格化,落实全员育人的教育制度。“众人拾柴火焰高”,学校推行全员育人的教育思想,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首先,“全员育人”一直是内地西藏班(校)的传统和特色。每一个教职员工,都应该具备“培养什么样的人”“为谁培养人”的政治责任和育人意识。其次,内地西藏中职班学生远离家乡和亲人,对内地生活不适应,又处在成长发育的青春期,需要学校教师给予更多的关怀和帮助,而这一切单靠班主任老师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更多的教师来做他们的“爸爸”“妈妈”,才能使更多的孩子得到关爱、健康成长,这对密切师生关系,维护民族团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且,利用学校各种教育力量开展德育工作,既凸显班主任的主体地位,又发挥全体教职工的主观能动性,主动结合自己的岗位特点对学生进行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教育,进行基本国情、民族团结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教育以及科学工作精神、科学工作者方法和科学态度教育,陶冶学生情操,规范学生行为,激发学生爱国情感,增强学生祖国意识。
(3)以特色活动为载体,加强学生爱国意识培养。
1组织开展集中体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革命传统的经典格言、诗词诵读活动,教唱以爱国主义为主题的歌曲,唱响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人民军队好、人民群众好、伟大祖国好的主旋律。每年五月积极参加学校举办的五四大合唱,同学们合唱了《一个妈妈的女儿》《翻身农奴把歌唱》等,国庆期间也有歌咏比赛和文艺演出等活动。同时,还有在重要纪念日、民族传统节日的歌舞表演、藏族特色文化展示等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
2以民族传统文化和重大节日为载体,扎实开展乡土教育,增进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环境的了解,培养学生热爱家乡、服务社会及家乡的热诚;扎实开展反分裂教育,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进一步激发学生爱国热情,自觉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更充分利用元旦、春节、端午、中秋、五一、国庆等祖国的传统节日,进行爱国主义、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优秀文化、民族大团结等传统教育。
3充分利用广东的自然、历史、人文景观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利用寒假或节假日组织藏族学生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广东博物馆、虎门销烟馆、中山纪念堂、辛亥革命纪念馆、黄埔军校等),祭扫烈士墓,缅怀各族英雄、仁人志士、革命先烈,学习他们的高尚品德和感人事迹,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培养具有人本情怀及祖国意识的合格接班人。
4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到城市、农村调查研究,慰问孤寡老人等,使学生感受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奋斗历程、辉煌成就,以最直接、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材开展好学校的爱国主义教育。
(4)以课堂教学为重点,强化学生爱国意识。一是每个教师、各学科教学中都渗透德育工作的内容;二是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思想政治课、主题班会课为教育主阵地,注重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对学生进行党的基本路线教育、中国近代史教育、西藏地区历史及文化教育、“四观两论”教育;三是充分利用课堂教学阵地,做到结合教学讲历史、讲传统、讲国家版图,强调西藏地区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部分;结合教学讲爱国英雄和科学家、艺术家的卓越贡献;结合教学讲“老西藏精神”,引导学生继承和弘扬“老西藏精神”,并将其转化为反对分裂、维护稳定、为中华腾飞做贡献而刻苦学习的自觉行动;结合教学讲西藏地区社会主义建设的飞速发展和党的民族政策实践的成就;结合教学讲爱国主义理论、远大理想和奋斗精神;结合教学,讲国情、区情和形势政策,引导学生强化爱国主义意识,懂得知恩、感恩,为报效祖国而努力学习,争取早日成为优秀人才。
(5)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育人环境。学校充分利用校园广播、电视、校园网、橱窗、板报和文化长廊等宣传阵地,大力宣传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伟大建设成就,营造爱国主义教育的浓厚校园氛围,创设一个“时时受教育,处处受感染”的德育环境。我校有健全的教育阵地,如:宣传栏、黑板报、广播室、阅览室等,让每一堵墙壁成为无声的语言,让每一块绿地成为陶冶学生情操的阵地,在潜移默化中,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良好行为习惯教育。
(6)爱国主义意识培养在“对比教育”中显成效。为增强藏族学生爱国意识培养的实效性,我校引导藏族学生在生动的对比教育中提高认识。比如,通过新旧西藏地区的对比,使学生认清新旧西藏地区两重天和百万翻身农奴当家做主人的事实;认清只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才能救西藏地区、才能发展西藏地区的历史事实;通过“团结稳定是福、分裂动乱是祸”的对比,使学生深刻认识现实,增强爱国主义意识。通过对比教育激发藏族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并把爱国与爱党、爱社会主义统一起来,增强建设社会主义新西藏的信心,明确自己肩负的历史责任,树立爱憎分明的情感,使爱国主义成为藏族学生的精神支柱。
结语:以上,以广东省工业贸易职业技术学校内地西藏中职班为例,针对学校藏族学生爱国意识培养的现状,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结合作者多年来的德育工作经验,探究了加强内地西藏中职生爱国意识培养的一些德育措施,以促进内地西藏中职班的德育建设,为祖国建设培养优秀人才。
近几年中国发生的各种大事件,以及近代中国的历史事件。
二、调查目的
在中国不断的发展历程中,我们不难得知存在着很多的因素在影响着制约着中国的发展。其中不乏经济、文化以及主权问题等方面。然而随着时代的进步,国人的爱国意识似乎并没有跟着进步,尤其对于年轻一代,爱国问题显得越发严重。大学生是否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感、明确的爱国意识、自觉的爱国行为,关系到中国以后是否能够很快发展,但是,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还存在方式简单、内容陈旧、脱离实际等问题,严重影响了爱国主义教育的质量和效果,甚至影响到大学生素质的完善和提高。就此我们小组展开了对大学生爱国主义看法和认识的调查。
三、调查内容
最近几年,中国发生这么多事件映射的都与人们的爱国主义精神有关,同时中国的近代历史事件也都从各方面传达出了爱国主义精神,将大学生对爱国主义的认识作为我们调查的主要内容,我们采取对部分学生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从而初步了解现阶段的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普及程度,以及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体现度。
四、调查程序和方法
1.调查背景在中国不断发展的历程中我们不难得知存在着许多本土的以及非本土的因素在制约着中国的发展,其中不乏经济、文化以及主权问题等方面,那么在这全球经济大变革,时代步入快节奏的背景下,我们国人的爱国主义情感是怎样的呢?尤其是大学生,我们的爱国意识又如何呢?就此问题我们进行了如下调查。
2.调查目的对于此次调查,我们着重把握当前时期我笑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并对其中所凸显的相关问题进行深度的剖析以及提出我深度的见解,以此共勉,希望增强我们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3.调查对象
4.调查方式四川商务职业学院(和盛校区)50名大学生问卷调查、深度访谈
5.调查结果分析(1),对于“我们大学生对我国的历史传统、地理环境、经济状况了解的程度”的问题。13.5%选择了“比较了解”27.5%选择了“一般了解”,而有29%的人选择了“不太了解”,21%的人选择了“不了解”。
由此可见,尽管现如今大众传媒发展的很快,我们很容易了解到上诉知识但仍有大部分的大学生对我国的历史文化、地理状况不甚了解。
(2),针对“就个人而言,爱国主义方式有哪些?”约有12%的人选择“将自身的价值寄托祖国的需求中”,又21%的人选择“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又11%的人选择“时刻关注国内外新闻”,又22%的人选择“树立名族自信心、自尊心、和自豪感,反对崇洋媚外,热爱传统”,15%的人选择“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的美德”,只有13%的人选择“在日常行为中彰显爱国主义情感”。
从中亦透露出大学生爱国心理,一方面虽没有了解到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文化,但从爱国主义者情感来讲还是会铭记传统道德和热爱传统文化。同时,爱国主义情感都表现在自身情感的寄托方面,难以表现在日常行为小事中。
(3),对于“你认为爱国主义表现的重要性方面”,80%以上的人都认为“重要”。
大多数大学生都认同爱国主义情感的重要性,这也说明从层次心理来
讲,在校大学生对于我国都有一种强烈的认同感,对于身为中国人,绝对多的大学生都有一种自豪感。亦证明了此点。
(4),调查中对于“爱国主义的举动”,很多人都选择“支持国家领土、主权的完整,不受他国的欺压,积极参政议政,支持国内产品”,但仍有少部分人选择了“不学外语,禁止洋货进入中国大陆市场(尤其是日、韩国家的产品)”。很显然,当前大学生对于大的爱国理念有一定的认识,但并没有认识到“爱国”的深度意思,只是一种作为中国人的意识同时掺杂个人情感的表述而已。
(5),在选择“热爱中国传统文化”方面,大多数同学选择“一般都热爱”同时对于“外来文化”一半同学选择“取其精华,取其糟粕”。
显然数据的本身并不能说明说明问题,但现实中,我们可以看到,大多数同学对于传统文化表示热衷的程度很低,主流思想是“取其精华,取其糟粕”,但为什么现实中仍津津乐道和一味追求西方文化,尤其是当代青年人对于外来文化的狂热程度也大大超过对传统文化的认识,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6),“你会不会移民,如果条件允许,你打算移居哪个国家?”,80%的人表示“不会”,20%的人表示“会考虑”而且多数移民到欧美发达国家,并没有选择亚非登发展中国家,其中日、韩都很少在人们考虑之内,通过咨询可知,大多数同学对于亚洲某些国家有较强烈的民族憎恨感,所以没有太多人愿意在这些国家长期的生活,这并不是说我们要用仇恨去报复仇恨。当然,对于国仇家恨,我们也不能忘记。然而,对于一些想移民到欧美国家的现象便可以反映出这些人的基本社会价值观的整体取向了。
(7),在“中国现状的经济发展问题方面”,调查中的大多数大学生都提出了诸如“政府工作应透明,经济才是当前的工作的重心,教育出现了很大的问题,城乡两极分化严重”等问题,只有少数人选择了其他的建议。
可见,当前的大学生还是可以客观的去面对一些事情。对于国家的现况表示强烈关注,希望国家向好的方面发展,并对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所凸显的问题运用正当方式指出。
(8),对于“假如中美,中日开战,中国收复台湾,你将会怎样做?”。85%以上的同学选择了“参战,武力解决”等这样的回答,有少数的人主张用其他的方式打击假想敌,也又很少人想到的是应该立即调停,避免战争。
这不能立即说明当代大学生是属于好战的一代,只是从另外一个方面反映了我们对于本国,对于世界形式的了解,以及是否理性的去面对各种问题的现象。这其中有一些亦然成为“仇恨一族”,渴望用武力去还击一切,对我们持敌对态度。
(9),“就目前大学生中盛行在书桌上悬挂国旗,把国歌设为手机铃声,你如
何看待?”有30%的同学认为很好,是爱国的表现。有18%的同学认为出发点很好,但实际意义不大。有52%的同学认为很幼稚,不是爱国的表现,是一种跟风。
对于当前大学生的这些行为,大多数的同学都理性的看待此类表现行为,对于当前大学生的爱国行为多样化,绝大多数的同学都表现出一种跟风,失去了原本的意义,因此,我们应该深思。
(10),“如果条件允许你出国留学,你的动机是什么?”有29%的同学选择了“感受异国文化,丰富自己”,有13%的同学决定学习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然后为国建设效力,有20%的同学想深造自己,在国外寻求更好的发展,而有38%的人选择了提升将来求职的竞争力。
由此可见,当前是经济高速运转的时代,我们大学生所面临的压力有多大!由此,对于爱国的这一点,来我们大学生又难以有全面的认识,只有个人对生活的狭义追求。这就更需要我们大学生提高爱国主义情怀,将自己的价值体现在为国家的发展和建设当中去,促进国家经济的全面发展和提高民族的自信心。6.调查结果显示
对于上诉结果,结合口头咨询与座谈会等形式的调查发现,当前大学生有着浓厚的爱国主义情怀、关心国家出路和前途的发展,对中国的未来要有信心,爱国情感的多元化,但未能合理的表达。
当代大学生对于“爱国“已有一个深刻的理解,但深层次,理性的看待就不那么理想了,由于受社会、学校、家庭及个人自我发展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大学生有着浓厚的,狭隘的民族观念,对某些国家有着强烈的民族情结,在爱国的框架下,更多的表现出作为一个公民以及个人情感在内的爱国行为。有时,甚至是个人的喜好主导的爱国意识,但普遍有着对国家有着强烈的认同感,并以中国人的身份而感到骄傲。
虽然很多大学生有着浓厚的爱国主义情感,但爱国主义的行为还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不足的思想认识滋生不妥的爱国方式和观点,以及在爱国行为上一些“有心无力”的现象。
对于“爱国主义”这一概念,想必也是“熟悉而陌生的”从小到大,我们在教科书中,影视传媒中都能感受到爱国主义的情感。但是有很多人认为在和平年代谈“爱国”是不必要的,是庸俗的事。每一个人都是按照自己的生活方式在生活着。从功利主义的角度来说,公民的言行对国家有利就是爱国的,而不是很在乎你的方式;从义务的角度来谈,行动应该是出于爱国,而不是出于爱国的需求,以情感来看,有些人觉得只要意识里又爱国的观念就行了,行不行动是例外的事,关键是我们无法划定爱国主义行动的范围。就好像你无法评定好心人办了坏事的行为是否是正义的,所以也就无法定义什么是爱国主义。当然
也有相当多的大学生对于爱国主义存在相对清晰地认识。认为爱国主义是一个人的道德修养,是一种精神境界又能够有爱国主义情怀的人会努力为增强祖国的实力做贡献,他的言行必然不会有损国家的尊严,在必要的时刻,甚至会为国家的尊严而献身。
当代大学生爱国行为都都表现在爱国主义情感形式化,但国家遭遇重大的灾难或国家取得巨大成绩时。热血澎湃的青年大学生会和国家同呼吸共命运,为祖国加油。在大是大非面前,我们大学生任然是爱国的并且表现尤为积极,但是在平淡的现实中,我们也都只是为自己生活而生活,很难处处想着国家,也很难做到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灿烂文化,爱自己的骨肉同胞;当代大学生在现实与自我期待中试油很多矛盾的心理,一方面,痛恨社会的不公平,追求外来文化、外来事物。一方面对本国的文化流传、经济发展又爱又恨,因此出现爱国情感的多样化、极端化,且情感多于现实中的行动,仅仅局限于个人的人生,而少有人将自己的价值与国家的利益相融合,同时爱国情感,爱国行为呈现单一性,片面性,大众化。很少有人涉及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维护统一,反对分裂”等方面的内容,这之中当然有着教育体制的弊端的体现,桎梏大学生多方面发展的心理教育,大多数的同学千篇一律的谈爱国,但事实上只是一种个人的情感加上公民意识而已,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当代大学生的爱国情感十分复杂,但不可一概否之,毕竟在严格的意义上来讲他们还是具有很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的。.当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引导策略在进行策略引导之前,我们首先必须弄明白爱国主义的时代内涵是什么?
爱国主义是当前中华民族最强有力的凝聚力
爱国主义需要热情,但不需要狂热,需要感悟,但更需要理性。
爱国主义需要与时俱进。熬过主义教育也需要与时俱进,社会不断发展。我们要在发展的新时代赋予爱国主义新的内涵,让爱国主义成为永不过时的主题。在充分了解爱国主义情感时代内涵的基础上。那么在对于加强爱国主义情感教育、增强爱国主义观念、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方面,我们就必须以整个时代背景进行着手于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1加强社会主义教育,实现教育内容的多元化
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属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范畴,而思想政治教育属于社会教育的一个内容。思想政治教育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有着其他教育的支持和配合,包括一些信仰的教育、人文素养的教育、科学文化教育、创新实践教育等。相互依托,相互支持,从而实现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的有效引导,增强和发
扬爱国主义的理性思想。通过社会教育的多元化开展,是大学生更好地融入到爱国主义的实践中。
○2关注社会的热点,建立有效的对话机制。
大学生的情绪具有建立在动态性,开放性和感染性的基础上的不确定性和高传导性,只有了解这些,才能充分唤起大学生的爱国热情,就现实而言,大学生在面临社会与自身的发展的双重压力下,很难使各级祝贺发扬爱国主义,大部分时间他们会安心做自己的事情,也同时会关注社会热点,关注国家发展在社会重大事件中。如:汶川大地震、北京奥运会、玉树地震、钓鱼岛事件上,大学生都投入了很多烦人努力,用行动诠释自己的爱国主义情感。从中同学了爱国主义是有效的、强大的凝聚力,以及大学生自身的爱国主义情感。社会热点问题也是爱国主义情感的教育和引导,爱国主义实践的良好教材。专家、学者、媒体评说员,以及高校教授可以通过各种媒介来与大学生进行交流,解答各种问题,建立有效的对话机制。正确引导和传授的爱国主义情感。
○3从最根本的教育入手,引导大学生以及所有的人民,铭记书本中的科学理论,让人们社会实践中去,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从内心去感知“祖国的存在,祖国的伟大”,而不是盲目、非理性爱国,中有充分了解自己的祖国,只有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只有将爱国的思想和理性的爱国行动相结合才能算是真正的爱国。爱国主义教育的真正目的也就是这样。○4大学生爱国总的来讲必须是具有科学性、时代性、民族性
只有坚持科学性,才能在爱国主义实践中顺应时代的发展趋势,把握人类前进的客观规律,更好的发挥主观能动性,激励性爱国,只有坚持爱国主义的科学性,才能更好的创造有利的社会关系。爱国是通过人的行为来体现的。因此,科学爱国应是我们的初衷,也必须是我们的最终。在科学快速发展的今天,社会关系多样化的今天,我们的爱国主义情感也会随着社会关系的变化而有着不同的新内容,而这些内容都是与时俱进的。
○5就大学生个人而言,应以全局观念来统筹个人与国家之间的关系,不仅要全面充分的发展自我,还要有意识的将自我价值与国家利益相联系起来,了解爱国主义的内涵和时代价值。并着重体现在个人的日常生活当中,特别是对国家重大事件的面前理性的思考与科学的行动上加以体会和把握,就客观因素而言,社会应充分的展现爱国的思想内涵。而针对我们大学生,学校的教育就尤为重要了。社会、家庭、学校三维一体要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以及思想素质的提高。
结束语
通过此次调查,使我不仅对我校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有了一个更清晰的认识。更重要的是,在此次调查中锻炼了我的实践操作能力,与人沟通的技巧,更重要的是加深了我对“爱国”这一主题的理解。在这个过程中,我组织朋友收集资料,加以整理,并以座谈会、口头咨询、讨论等多种方式,深入地了解大学生的心理活动。此次活动对于提高我的认知水平又很大的帮助。“爱国”是一种激情与理性的交融,是一种真挚的情感。作为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力量,我们要更懂爱国,要更注重爱国主义情感的培养。“爱国”是维护国家的利益,促进民族的团结,维护国家统一,增强国防意识。以“振兴祖国为己任”将思想用行动表现出来。
中山陵调查报告
院系:艺术设计学院 班级:园林1211班
【摘要】
南京是一个国家历史名城,优秀旅游城市,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与人文景观,旅游资源丰富,其发展前景是很广阔的。南京的旅游景点数不胜数,其中有很多历史景点,中山陵就是大家必去的一个景点。南京中山陵坐落于钟山风景区,风景秀丽,气候宜人,再加上一代伟人孙中山先生长眠于此,中山陵成为游客去南京旅游的首选地。同时,中山陵也是一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关 键 字】 历史、教育 【正
文】
1、历史由来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在北京与世长辞,举国悲痛。1925年4月4日,在北京的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筹备安葬事宜,推举张静江、汪精卫、林森、于右任、戴传贤、杨庶堪、邵力子、宋子文、孔祥熙、叶楚伧、林焕廷、陈去病负责先生的葬事工作,并选墓址于紫金山。
孙中山逝世后遵照他生前安葬在钟山的遗愿,南京民国政府在紫金山选址建造中山陵。孙中山先生的葬事筹备处广泛征集陵墓设计方案。结果,建筑师吕彦直设计的“自由钟”(也有称:警世钟)式图案荣获首奖。“钟”含有警示之意,象征了孙中山先生对革命的贡献。吕彦直的方案融汇中国古代与西方建筑的精华,庄严简朴,别创新格。南洋大学校长凌鸿勋在评判报告中称赞吕彦直的设计图案“简朴浑厚,最适合于陵墓之性质及地势之情形,且全部平面作钟形,尤有木铎警世之想”。吕彦直还被聘请为陵墓总建筑师。1929年3月18日,中山陵工程还没有最后完工,吕彦直就因为患肝肠癌而去世了,年仅36岁。为了表彰他为建造中山陵所作出的杰出贡献,后来,总理陵园管理委员会在中山陵祭堂西南角奠基室内为吕彦直建了一块纪念碑。碑的上部是吕彦直半身像,下部刻于右任所书的碑文:“总理陵墓建筑师吕彦直监理陵工积劳病故,总理陵园管理委员会于十九年五月二十八日议决,立石纪念。”。
2、中山陵介绍
中山陵是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陵墓。灵柩于1929年6月1日奉安于此。
中山陵主要建筑排列在一条中轴线上,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风格。陵墓坐北朝南,墓地全局呈“警钟”形图案,其中祭堂为仿宫殿式的建筑,建有三道拱门,门楣上刻有“民族,民权,民生”横额。祭堂内放置孙中山先生大理石坐像,壁上刻有孙中山先生手书《建国大纲》全文。
中山陵由南往北沿中轴线逐渐升高,依次为广场-石坊-墓道-陵门-碑亭-祭堂-墓室。
广场:从空中往下看,中山陵像一座平卧在绿绒毯上的“自由钟”。山下中山先生铜像是钟的尖顶,半月形广场是钟顶圆弧,而陵墓顶端墓室的穹隆顶,就像一颗溜圆的钟摆锤。
石牌坊:陵墓入口处是高大的花岗石牌坊,上有中山先生手书的“博爱”两个金字。
碑亭:石坊后是长达375米、宽40米的墓道。前行为陵门,门额上为孙中山的手迹“天下为公”四个大字。再进为亭,一块高约6米的碑石上刻着“中华民国十八年六月一日中国国民党葬总理孙先生于此”的鎏金大字。从牌坊开始,过碑亭,上达祭堂,共有石阶392级,8个平台。台阶都是用苏州花岗石砌成。
祭堂:祭堂为中山陵主体建筑,融中西建筑风格于一体,高29米,长30米,宽25米,祭堂南面三座拱门为镂花紫铜双扉,门额上分别刻有:民族、民权、民生。
中门上嵌有孙中山先生手书“天地正气”直额。
祭堂中央供奉中山先生的汉白玉坐像,出自法国雕塑家保罗.朗特斯基之手,底座镌刻六幅浮雕,是孙中山先生从事革命活动的写照。
祭堂四壁的黑色大理石墙上刻有孙中山亲笔书写的《建国大纲》和胡汉民等人书写的《总理遗嘱》。
墓室:祭堂堂后有墓门二重,两扇前门用铜制成,门框则以黑色大理石砌成。上有中山先生手书“浩气长存” 横额。二重门为独扇铜制,门上镌有“孙中山先生之墓”石刻。
进门为圆形墓室,直径18米,高11米。中央是长形墓穴,上面是中山先生汉白玉卧像,下面安葬着孙中山先生的遗体。墓穴深5米,外用钢筋混凝土密封。孙中山的汉白玉灵柩及卧像即安放在圆穴中。
此外,中山陵前临苍茫平川,后踞巍峨碧嶂,气象壮丽。音乐台、光化亭、流徽榭、仰止亭、藏经楼、行健亭、永丰社、仰止亭、中山书院等纪念性建筑,环绕在陵墓周围,不仅寄托了海内外捐赠者对孙中山先生的崇高敬意和缅怀之情,而且都是建筑名家之杰作,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3、中山陵教育基地意义
高度重视爱国主义教育,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特别强调充分发挥各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大力弘扬和培育伟大民族精神。一定要认真贯彻中央要求,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密结合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努力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不断提高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建设、管理和使用水平,更好地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服务,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服务,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服务。
中山陵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不同于国内单纯性质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它还兼具全国重点旅游风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海峡两岸交流基地等多重身份和属性,其发展模式对于当前国内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整体道路模式,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和参考价值。中山陵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科技等各个领域,记录了意义重大的历史事件和历史文化,拥有十分丰富的精神内涵,凝结着伟大的民族精神。中山陵就是要把教育基地所蕴含的精神内涵挖掘出来,更好地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更好地教育后代、激励后人。
中山陵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蕴含着极为丰富的教育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思想宝库和知识宝库。从多方面发挥教育基地的作用,把历史和现实结合起来,把优良传统和时代精神结合起来,把思想教育与实践活动结合起来,不断拓展教育功能,不断扩大教育的覆盖面,使教育基地成为党员干部了解党的历史、加强党性锻炼的重要场所,成为广大群众培养爱国情感、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阵地,成为青少年学习革命传统、陶冶道德情操的重要课堂。
4、总结
【爱国意识调查报告】推荐阅读:
公民法律意识调查报告06-17
公民主体意识调查报告07-05
村民法律意识调查报告09-21
交通法规意识报告06-20
农村法律意识现状调查报告07-03
农村环保意识调查报告10-25
居民的节水意识调查问卷06-18
意识形态督查整改报告06-22
环保意识调查问卷统计09-19
教育意识形态自查报告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