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训练中的迁移的论文

2024-10-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作文训练中的迁移的论文(精选7篇)

作文训练中的迁移的论文 篇1

在作文课上,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景:有的学生双手托腮,紧皱眉头不愿写;有的大脑空空,无从下手不想写;有的置之不理,毫不在意不爱写;有的觉得平平淡淡,干干巴巴不好写……如何把学生视为“苦差”的作文变成他们的“乐事”呢?在教学实践中,我尝试着运用“迁移”规律,从兴趣入手,把读、说、写训练相结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具体做法如下:

一、运用兴趣的“迁移”,变“要我写”为“我要写”。

对作文感到头痛的同学,往往在写作中无话可说,语言干瘪,内容空洞。其实,他们对作文的恐惧心理和抵触情绪,源于他们对写作缺乏参与的兴趣和动力。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调动他们对写作的兴趣,这种兴趣从何而来呢?

世界著名诗人歌德曾说:“世界是那样的广阔丰富,生活是那样的丰富多彩……我的全部诗都是应景即兴诗,来自现实生活中……"在这段话中,歌德明确指出了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绚丽多彩的生活,不也正是同学们浓厚的兴趣所在吗?“下象棋、学武术、踢足球……”哪一件不充满了无限的情趣?职高学生年龄特点明显:好动,多思。对他们而言,只有感兴趣的活动才会积极地、自觉地去参与,才会有更为鲜明、深刻的情绪体验。因此,为了调动学生作文的自觉能动性,在训练过程中我尝试着运用兴趣的“迁移”规律,努力把学生对生活的浓厚兴趣逐步迁移到观察、写作上来。为此,我注意创造条件使作文教学的内容更贴近于学生感兴趣的生活,让作文训练回到生活中去,让同学们写他们感兴趣,乐于写的作文。

1、围绕着丰富多彩的生活选题;

我在作文训练时,首先从学生感兴趣的生活题材中选题(如:下象棋,学武术,踢足球……)只要是同学们感兴趣的活动,都可以成为他们的写作素材。

2、创设情趣盎然的写作环境;

训练时,我们不妨把富有情趣的生活画面、活动场景搬入课堂。精彩的课本剧表演、激烈的小竞赛、活生生的小动物……,情境的设置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心情中获得写作素材,激发了他们的写作欲望。以上做法都是围绕着同学们的兴趣点展开的。由于是同学们喜闻乐见的活动与事物,因此在老师的指导下,他们会有目的地细心观察,认真思考。在老师的引导下,同学们把兴趣的焦点逐步由“乐于做”转向“乐于写”,进而激发强烈的写作动机。

二、利用“知识”的迁移,从会想、会读,到会写。

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是相互联系,融会贯通的。在指导作文训练时,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知识”的迁移,利用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已经形成、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去影响和解决写作问题。

(1)想像与写作相结合,以想促写。

如学习《科学是美丽的》一课时,学生通过多媒体的具体演示,观察理解科学美的各种表现形态、著名科学家的生活趣事,使学生的学习过程自始至终地处在浓厚的观察兴趣和积极的.思维王国里。这样,在作文课上,学生们兴致勃勃地把周围观察到的和课文中学到的结合起来,通过丰富的想像,生动活泼、准确得当地表达出来。

通过学习和观察,学生们展开想像的翅膀,多层次、多角度地使想像在作文过程中开拓思路、强化情感,促进创造能力的培养和发展。

(2)读写结合,以读助写。

阅读能力的提高必定有助于作文素质和能力的提高。在教学中,可以通过绘声绘色的朗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通过轻声读和默读领会理解课文内容,或者通过教材中的“读写例话”、“基本训练”等内容,学习其中的写作知识,在学习的基础上将教材中零散的、片断的写作知识系统化成整体知识,这样有利于在作文过程中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作文训练中的迁移的论文 篇2

一、迁移理论简介及其形成因素

1.早期迁移理论

早期迁移理论主要有:形式训练说、共同因素说、概括化理论。

形式训练说来自于官能心理学, 是一种古老的迁移理论, 它主张人类的心理是由不同的官能形成的, 认为通过对人的心理官能进行训练, 可使该官能的能力得以提高, 从而促进迁移。

共同因素说是由教育心理学家桑代克和吴伟士提出的, 认为两种学习间具有共同成分和共同因素时, 才会产生迁移。

概括化理论由心理学家贾德 (C.H.Judd) 提出, 认为产生迁移的关键是学习者在两种活动中概括出它们之间的共同原理。

2.现代认知结构理论

该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布鲁纳和奥苏伯尔。他们大都十分重视认知结构的重要性, 在他们看来, 认知结构的形成是产生广泛迁移的根本, 如布鲁纳认为学科基本结构的学习有助于迁移;奥苏伯尔指出认知结构的稳定性或清晰性会对新知识的学习产生促进作用。

二、跳高和跳远技术教学中形成迁移所具备的前提条件

1.技术原理相近

(1) 主要技术特征相近。

2个项目在主要技术上存在着极为相近的共同因素。助跑技术基本上均属于平跑技术, 都要求在正确完成起跳的前提下, 发挥最大速度 (可控制速度) ;助跑的节奏性、稳定性强, 在起跳的技术动作结构上, 基本保持跑的动作, 都强调起跳速度快、爆发力强、制动性小。

(2) 主要专项素质相似。

它是身体素质相近 (身高188.76~187.81m;身体质量74.88~78.12Kg) 。速度素质和力量素质是跳跃运动员的主要专项素质。

(3) 心理过程相似。

2个项目的主要技术阶段的心理注意指向有许多相同点。助跑逐渐加速、起跳前的快速节奏、由于起跳的”准备性工作”而自然表现出的倒2步稍大于倒1步、助跑的“可控制速度”以及“攻杆”与“攻板”快捷而有力的起跳欲望等心理过程。它们之间存在良好的迁移关系。

2.二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

跳高和跳远两项目的最大区别在于起跳的某些细节上。由于起跳的任务不同, 跳高起跳是身体向内倾 (稍后仰) 转为正直时完成的, 蹬摆用力充分向上, 其中起跳的水平速度与垂直速度对比关系为1∶0.6~0.5、腾起角度为60°~65°。而对于跳远而言, 跳远的整个启动是上体基本保持正直、身体重心从起跳支持点后移至支撑点前完成的, 腾起角度为18°~24° (三级跳远为16°~18°) , 起跳更加积极, 制动性小, 属于“积极性”起跳。

三、跳远和跳高之间的积极迁移作用

1.跳高助跑速度和节奏明显加快。

众所周知, 跳远成绩主要取决于腾起初速度及腾起角, 其中速度对成绩起着决定作用。速度训练历来受到极大重视, 研究表明, 100m成绩与跳远成绩成正相关关系。

2.起跳更加快速有力。

我们知道, 如果运动员各关节没有充分蹬伸, 尤其是踝关节的蹬伸幅度不大, 会导致起跳前蹬摆无力, 水平速度无谓损失较大, 更多地影响水平速度转化成垂直速度或垂直高度。而跳远的训练, 有很大的程度上是发展运动员的腿部力量和踝关节力量, 有利于起跳时相似, 对跳高起积极的迁移作用。

3.跑跳结合更加紧密。

快速的助跑能力和强大的跳跃能力只有通过合理的跑跳结合技术才能发挥作用, 主要决定于运动员能否保持在助跑中己获得的速度。而跳高的助跑方向与起跳方向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跑跳结合难度大些, 通过跳远练习可以帮助解决这一难题。

四、在跳远跳高之间运用技能迁移应注意的问题

运动技能对新技能的形成产生消极影响, 会阻碍新技能的形成和掌握, 这种现象称之为负迁移, 又叫干扰。由于跳高和跳远起跳的某些技术细节上存在一定差异, 容易产生技能的干扰。在实践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合理安排训练内容。

一般在初学阶段和准备时期, 可集中重点安排 (每周不少于2次) 跳远和三级跳远的专门训练, 以便运动员更好根据以上的分析, 跳远对跳高的积极性迁地掌握远度跳跃技能, 发展专项素质;在竞赛时期应配合跳高专项技术, 以便充分发挥迁移效应、排除干扰, 提高跳高技术水平。

2.加强运动技能的基本功练习。

跳高运动员必须认真学习运动技术原理, 深刻了解跳高和跳远的技术结构。加强跳高和跳远基本功的训练, 使运动员在扎实的基础上实现积极的迁移。

3.正确运用比较的方法提高分析概括能力。

训练中要正确运用比较的方法, 帮助学生全面、精确、深刻地理解动作概念。明确新旧知识、技能之间的异同点, 清楚认识各技能之间共同因素与本质差别, 提高运动员的分之间共同因素与本质差别, 提高运动员的分析概括能力, 并将学到的知识、技能灵活地运用到实践中去。分析概括能力和分辩能力愈高, 迁移的效果也愈明显, 干扰也就愈小。迁移效果更加明显。

五、结论

1.不同的运动技能具有不同因素和共同因素。如两种或两种以上刺激物和反应方面相同或相似, 它们既对人的心理特点有共同要求, 因而产生迁移。在运动项目上亦是如此。跳远与跳高之间在运动技能、运动素质等方面有许多共同因素, 可产生相互迁移。由于跳远的运动技能比跳高更强, 所以对跳高的积极性迁移效果更加明显。

2.跳远与跳高之间主要在起跳时的身体倾斜角度、蹬踏的方向、用力时机及腾起角度上有一定的差异并由此产生相互干扰;提高运动员的分辨能力、概括能力, 经过充分的学习并合理安排训练, 随着运动技能巩固及运动素质的加强, 干扰就会消失, 随后转变为积极的迁移效果。

3.运动技能的迁移程度与练习者的身体条件和智力有关。

4.在练习过程中练习者是否能正确运用对比方法。

5.与学习环境、场地设施等条件以及练习者的学习情绪亦有一定的关系。

迁移规律的成立为高质量的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在方法手段的应用上提供了理论依据, 我们如能在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中正确地选择和运用迁移规律理论, 就能更快更好地掌握运动技能, 提高运动技术水平, 使训练和教学工作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摘要: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以跳高和跳远为例, 对田径教学和训练中类似项目之间的技能迁移现象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在跳高和跳远这两个项目中存在很大的迁移因素, 从而为以后更好地提高教学和训练质量提供了理论基础。

关键词:技能迁移理论,跳高,跳远

参考文献

[1]张天德.跳高、跳远之间运动技能和运动素质迁移的研究[J].体育科学, 2000, (1) .

[2]文超.田径运动高级教程[M].人民体育出版社, 1997.

[3]曹景伟.论当今世界优秀田径运动员身高、体重和克托莱指数的项群特征[J].体育科学, 2000, 20 (2) :43.

浅谈职业操作技能训练中的负迁移 篇3

[关键词]负迁移;职业操作技能;技能训练

一、迁移的概述

迁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称之为迁移。前面的学习对后面学习的影响称为顺向迁移,反之称为逆向迁移。迁移现象普遍存在于各种技能的学习中,比如,学会了自行车有助于学习驾驭摩托车;提高了阅读能力有助于提高写作能力等。

不同学者对操作技能的迁移有着不同的解释。Bower认为动作技能的迁移是把过去的学习的某些相似动作,影响了新学习的动作,并加速其技能的形成,就这样使以前学习过的动作,迁移到新动作上了。Schmidt认为操作技能的迁移是新操作动作的获得,以及原有操作动作的丧失,新操作动作是来自于旧操作动作所获得的操作动作经验。杨锡让指出,如果研究操作技能学习的迁移,必须建立三个基本的概念:第一,学习者必须有过去掌握过多少个操作动作技能的学习经验,以此作为学习新操作动作的基础背景。第二,教学者必须估计到或者想到学习者以前的旧有技能对新学习的技能可能有良好的、不良的,或者毫无关系的影响。第三,教学者必须注意个别对待,因材施教,因为学习者的个体学习背景不同,会影响操作技能的迁移。

职业操作技能的迁移可以分为正迁移与负迁移。负迁移是指一种操作技能的学习对另一种操作技能的学习产生了消极的影响。已有的操作技能在学习新操作技能的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干扰和混淆。尽管负迁移在职业操作技能的训练中很少出现,并且十分短暂,但我们还是很有必要对负迁移进行研究,以便懂得如何避免这种影响,并且当它们发生的时候可以进行恰当处理。

二、负迁移发生的情形

当一个旧的刺激需要新的并且相似的反应时,就有可能会发生负迁移。这就是说在两种技能操作情景相似,但操作的特征不同的情形下,负迁移可能会发生。负迁移在两种情境下特别容易发生:技能操作空间位置的改变以及技能操作时间结构的改变。

关于空间位置改变,有一个很好的例子:当驾驶一辆变速挡的位置与你已经习惯的位置正好相反的汽车时,你会发现自己很容易在习惯的位置上换挡,然而这样的操作却是错误的。特别是在你没有集中注意力而去换挡的时候,更容易发生这样的情况。这个例子说明,当我们通过学习一个具有明确空间导向的动作去完成一个目标动作的时候,我们需要一定的注意力和实践来学习在新的方向或末端位置上的相似动作,因为原先的学习经验产生了负迁移作用。

负发生迁移第二种情形是已习得的系列操作动作的时间结构改变。它有两种不同的时间结构情形。一个是节奏的模式或者说是时间相关模式,指的是一系列连续操作动作的学习。当在时间相关模式下学习一系列的有序动作时,如学习弹吉他时,我们常强调操作动作的顺序而忽视它的节奏结构,往往需要重新进行多次的尝试才能建构新的节奏结构模式。第二个时间结构模式可能与内在的、双手时间协调有关系。Lee等人(1995)的一项实验要求被试操作一个他们感到非常困难并且与他们固有的协调模式明显不同的双手协调模式,如在短时间内同时移动双臂。当第一天进行的新模式练习快要结束并获得一定的进步之后对之前的练习进行回顾,然后被试重新操作他们原来的双手协调模式。结果表明,原来固有的协调在空间对称方面对新活动模式产生了暂时性的干扰。

当需要“遗忘”之前的技能操作方式或必须学习一种新的技能操作方式时,例如,初级技工想要到高级的技工,就必须学习一种不同于初级的方式来进行技能操作。即使他们在初级对该项技能的操作时很成功,但是为了在高級的级别里取得成功,任然要学习不同的技能操作方式。在这样情形下,负迁移会经常发生。

三、负迁移发生的原因

职业操作技能发生负迁移,至少有两个主要原因。第一个是学习操作技能所形成的记忆表象。在进行操作技能练习时,会将目标记忆特征和动作系统进行记忆连接。这种连接逐渐变成操作记忆表象的一部分。当在技能操作时,看到了记忆中熟悉的动作特征,动作系统便会以偏好的方式开始运作,对这些特征做出反应。虽然这种连接既快又准确,但当知觉情景不同于之前已经学会的操作技能时,就会出现问题。从一种偏好状态转变到另一种状态是非常困难的,需要进行大量的练习。

第二个产生负迁移的原因可能是由于认识模糊。如在汽车换挡时,如果需要司机在车的相反的位置上换挡,便会产生暂时性的困难。当在按键位置与以前不一样的键盘上打字时也会产生相似的困难。值得注意的是,这里产生困难的原因是肢体控制能力出了问题,不是因为你不知道如何以此敲击键盘,仅仅是位置不是你所熟悉的。

四、负迁移的暂时性

在职业操作技能训练中,一般来说负迁移的作用不会一致持续于技能学习的整个过程。这是因为负迁移的作用在本质上是暂时性的,并且影响主要在学习的前期。意识到这个特征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学生在操作技能学习的前期阶段所遇到的负迁移,可能会对他学习新技能响或寻找新的方式来操作已习得的技能产生影响。另外,认识到负迁移的这些影响和作用,就会获得一些具有指导意义的暗示,以帮助他们克服这些负面影响。

五、如何减少负迁移

在职业操作技能的训练时,我们希望减少负迁移,促进正迁移。因此,职业学校教师在教授学生职业操作技能时,应注意以下几点:(一)在操作技能教学时,要注意扩大两种操作技能之间的差别,从而使学生容易区分出两种操作技能之间的差别;(二)在教新的操作技能时,教师要示范并指出新旧操作技能之间的相似与差别之处;(三)教师要让学生能够真正区分新旧操作技能的相似与差别之处,并且能够描述操作动作,有意识地去抑制负迁移的干扰;(四)在技能教学时,采用跳跃式教学法,可以以减少两种操作技能之间的干扰。

参考文献

[1]张忠秋.运动技能学习与控制[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

[2]杨锡让.实用运动技能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作文训练中的迁移的论文 篇4

轮机英语评估口语表达中的母语负迁移

以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轮机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对他们在全国适任证书评估考试中的`口语表达错误进行统计分析,认为母语负迁移是引起轮机专业学生口语表达错误的主要原因之一.

作 者:蒋更红 白继平作者单位: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海运学院,杭州,311112刊 名:航海教育研究英文刊名:MARITIME EDUCATION RESEARCH年,卷(期):27(1)分类号:U676.2关键词:母语负迁移 轮机英语 口语表达

作文训练中的迁移的论文 篇5

母语负迁移在成人汉英中介语石化中的角色

中介语及其石化现象是二语习得研究和外语教学研究中的一个热点.依据中介语理论、错误分析理论,通过对安徽师范大学夜大学和安徽广播电视大学芜湖分校的120名英语专业大二学生的问卷调查和英语测试以及后继水平测试,得出结论:母语负迁移则是造成汉英中介语石化趋势的`主要的成因.而且随着学习者英语水平的提高,母语负迁移的影响就越小.这项研究对于防止成人汉英中介语石化和提高成人英语学习成效有促进作用.

作 者:冯吉芳 FENG Ji-fang 作者单位:安徽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安徽,芜湖,241003刊 名:四川教育学院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SICHUAN COLLEGE OF EDUCATION年,卷(期):200723(9)分类号:H319关键词:中介语 石化 成人学习者 母语负迁移

作文训练中的迁移的论文 篇6

一、小学作文迁移训练与主体性开发的关系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写作教学是培养小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为此, 要想促进小学生在语文知识、语文能力以及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等方面的综合素质, 教师就必须注意语文知识教学内容与形式的迁移, 注重学生的情感和态度教育。也就是说, 小学作文迁移训练可以成为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提高的主要途径。然而, 要想实现小学语文作文的迁移训练, 还必须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认识的主体, 让课堂教学为学生的学习服务, 尤其要重视学生在课堂作文学习中的主体性。主体性开发教学不仅要求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还要求引导小学生自己独立自主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促进小学生情感、态度和人格等方面素质的综合提升。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 小学语文教师还必须认识到小学作文教学对提高学生语言使用能力的重要性, 注重对学生听、读、写能力的综合培养, 突出写作心理要素的强化, 以实现学生写作行为的迁移, 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小学生作文迁移训练与作文主体性开发教学策略

(一) 小学生写作心理强化策略

就小学生语文写作来说, 要想让小学生养成自觉的写作行为和写作习惯, 首先要让小学生自己有写作的主动性, 使其能够将写作作为一项心理的满足。对此, 教师可以培养小学生的写作兴趣。心理要素的强化可以帮助小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而这也将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开发, 并可以借助写作兴趣去培养小学生的其他兴趣爱好。而开发更为广泛的兴趣又可以转化为小学生的写作兴趣。由此可见,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 教师应注重培养小学生的写作心理, 帮助其养成良好的写作心理的同时, 也要开发和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可以通过迁移社会生活的教学范式, 巩固小学生的语文写作兴趣。比如, 在小学中高年级的语文写作教学中, 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养成自觉写日记的习惯来积累他们的语文写作素材。对学生的日记写作, 教师无需对其进行严格要求, 而可以让学生自由地、无拘无束地写话, 表达自己的真实感情, 让他们在生活中养成自觉观察, 自觉思考的习惯。

其次, 小学作文教学要注意实施情感强化策略。情感是小学生写作的原动力。而情感的培养是一个共鸣、激发的过程, 同时也是一个迁移过去、思想情感触动、自我表达的过程。对此, 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触动学生情感让其能够在写作中有感而发, 有话可说, 迁移小学生心中想要表达的真实情感。比如, 教师可以通过借助多媒体课件, 在课堂上营造出形象生动的写作情境, 调动小学生的写作热情, 唤起其在生活中积累的真实情感, 发挥学生写作的能动性。除此之外, 小学语文教师还可以通过迁移自己的情感, 感染学生的写作情感。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把握好学生的情感细节, 让他们能够选择合适的词汇表达自己的情感。比如, 教师可以借助幽默的语言动作, 引导小学生的积极写作情感, 并将这种快乐情感迁移到写作中, 以帮助学生写出情感真实丰富的文章。

最后, 教师可以从小学生的自身需要特点出发, 多关注小学生的自我表现需要, 并将学生的这些需要迁移到写作中去, 充分发挥小学生的写作自主性, 让小学生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写作中去。

(二) 小学生写作行为强化策略

对小学生的写作学习来说, 不仅要注意对其进行心理上的强化, 还应该注意进行行为强化。也就是说, 对学生的写作行为进行强化, 将行为训练与心理强化相结合, 不断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质量。首先, 要对小学生进行写作素材积累训练, 让小学生在走出课堂, 在生活中积累写作素材。比如, 教师可以要求小学生在生活中记录自己感觉好玩的、印象深刻的人和事, 以不断积累自己的写作素材。其次,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小学生精读优秀名家名篇的方式, 积累竞猜的段落、词句等, 奠定小学生的语文写作基础。当然, 在积累过程中, 教师不可以强制要求学生必须记录哪些内容, 而应该强调让其积累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只有让学生记录感兴趣的内容, 才能在小学生写作教学中起到迁移作用。此外, 对阅读材料的积累可以丰富小学生的知识储备, 让小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信息, 丰富他们的人格精神, 为小学生进行自我实现式的写作奠定基础。最后, 引导小学生有方向的选择和积累写作素材, 让小学生选择负有真实情感的典型材料进行写作。比如, 教师可以通过开展回忆训练, 让小学生在回忆中找到有真情实感的写作材料, 并通过相互交流, 迁移写作内容和情感, 最终提高写作质量。

三、结语

主体性写作教学是现阶段语文教学的重要方向。为此,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 教师要注意进行迁移训练, 并通过对小学生兴趣、情感和需要的关注, 让小学生能够自由表达自己的写作能力。与此同时, 教师还应该注意加强写作积累和写作形式的训练, 坚持小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 以不断提高小学生的自主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徐东林.试谈新课标作文教学的新理念[J].小学教学参考, 2012 (9) .

[2]王铭.谈小学作文教学理念的转变[J].课程·教材·教法, 2011 (11) .

[3]王海双.“学习迁移”原理新探索[J].泉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2 (1) .

作文训练中的迁移的论文 篇7

为促进学生学习迁移,教育部门通过改革教材结构和教材内容使之有利于学生学习迁移的“最佳教材”。在教学方法上,要指导学生有目的的练习。这是因为:1. 负迁移是暂时的,可以通过有针对性的练习将其消除;2. 知识迁移必须通过有目的的练习才能实现。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怎样通过知道学生练习以达到学习迁移的最佳效果,提高学习效率呢?我认为以下几个方面是值得注意的。

一、学习迁移训练应有利于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基本规律

学习迁移是以学过的旧知识为前提的,学生只有掌握了能解释物理现象的基本物理概念和基本规律,才能做到学习迁移。有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举一反三、应用自如,是因为这些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都比较好的缘故。概念模糊,规律不清,如果急于进行迁移训练,教学过程就像“煮夹生饭”。同样,迁移训练也不能丢掉比较基础的练习而急于求成,去搞什么所谓的“高水平”训练。否则,高水平也会变成“空中楼阁”。

二、学习迁移训练中要注意学生概括能力的培养

俗话说:会读书的人可以把书越读越薄。实现原有知识向新知识过渡的重要途径是归纳和概括,学生对知识的概括水平是影响迁移的重要因素。学生具有独立地分析、概括问题的能力,能觉察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归纳新旧知识的共同特点,这就有利于知识和技能的迁移,生疏的问题就变得简单得多。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概念的形成和规律的归纳,都是提高学生概括物理知识能力的好机会。在学习迁移训练中,思想和方法比事实更重要。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概括和归纳,有利于掌握学习迁移的方法,让学生独立地获取新的知识,从而避免学习过程中死记硬背、生搬硬套,使学生学习更灵活、更轻松。

三、物理迁移训练中要注意数学知识的迁移训练

学生掌握一定的数学知识对学生理解物理定律和公式及物理量之间的关系非常重要。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数学知识的迁移水平都将直接影响对物理知识的学习。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要抓好数学知识的迁移训练,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迁移水平。如:物理练习时注意代数式的变换,初中物理练习,解决问题时需将物理公式加以适当的变形。压强公式的变换p=F/S→F=PS→S=F/P;欧姆定律公式的变换:I=U/R→U=IR→R=U/I等。题型的变化大都是围绕这些代数式变换进行的。物理练习的目的就是要使学生能根据题设的条件和要求,恰当而准确地将物理公式进行适当变换来解决问题,而学生对物理公式的代数式变换的熟练程度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四、物理迁移训练中,既要有正向思维的训练,也要有逆向思维的训练

思维定势对学生练习效果的负面影响比较突出。为了使学生不致于机械地反复练习一种方法或类型的练习题,可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为学生量身定做一些能使学生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的练习题。同时为训练学生逆向思维,可以对一些已做过的基本练习思维程序作一点相反的安排。如:“浮力”一节的课后习题思维都为已知ρ、v求F浮,只要把题目的已知条件进行调整,补充一些已知ρ、F浮求v的习题进行训练,即利用阿基米德原理求物体的体积。那么学生在遇到没有量筒,只有弹簧测力计,要测量物体的密度的问题时,就可以先利用阿基米德原理公式变式求出物体的体积,再通过弹簧测力计测算出物体的质量,题目就迎刃而解。学生通过这样的训练就能容易地实现知识的迁移。

上一篇:优秀团支部评比策划案下一篇:舟曲加油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