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用数学——连加连减 教案

2024-11-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41 用数学——连加连减 教案(共10篇)

41 用数学——连加连减 教案 篇1

用数学——连加连减(总第42节)

教学内容:教材第77、78、79页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创设情境,学生学会获得有用的数学信息,并能正确运用连加连减来解决问题,知道连加连减算式的含义和运算顺序,能比较熟练的口算。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的能力,以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三种求相同加数的和的运算及减法相同的连减的运算方法 教学难点:方法的多样性及优化意识的培养 教学过程:

导入: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出示主题图1。他们在做什么呢?

新授:

1、从这幅图中,你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2、学生汇报,板书。

3、怎样求一共折了多少个星星呢?讨论 汇报、板书 6+6+6=18

4、这道题为什么是用连加的方法来解决呢? 学生发言。说自己的想法。

探究:出示课本主题图2

1、从这幅图中,你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2、学生汇报,板书。

3、怎样求可以装满几袋呢?是不是能全部装完? 讨论交流。汇报、板书、每次都减去9

4、这道题为什么是用连减的方法来解决呢? 学生发言。说自己的想法。板书 28-9-9-9=1 这说明了什么? 巩固:p77:爸爸买了3袋苹果,每袋8个,一共买了多少个苹果?

列式: 8+8+8=24(个)

P78:用30个小棒拼6边形,最多可以拼几个?

列式:30-6-6-6-6-6=0

答:最多拼5个。课堂作业: 有3箱牛奶,每箱20袋,3箱一共有多少袋牛奶?

列式:20+20+20=

3片扇叶可以装一个吊扇,16片扇叶可以装几个吊扇?

列式:16-3-3-3-3-3=1

答:可以装5个。

拓展延伸:买一本《少儿百科》,给了售货员30元,找回来7元,一本《少儿百科》多少钱?

列式:30-7=23(元)

小结:小朋友,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会做连加连减了吗? 作业布置: 小状元59、60页

板书设计:

连加连减

6+6+6=18

28-9-9-9=1 教学后记: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会了从题中获得有用的数学信息,并能

41 用数学——连加连减 教案 篇2

【学习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p27例

1、例2.【课程标准描述】

1、通过实际操作、自主探究、小组协作等手段帮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

2、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学习目标】

1、掌握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和用竖式计算的书写方法。

2、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计算、书写整洁的学习习惯。【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竖式的写法。

难点:进位与退位、口算与笔算相结合的算式题的正确计算。【评价活动方案】

1、通过看图说一说,正确说出图意并列式,能掌握连加连减的书写和计算法则。

2、通过自己说计算过程,正确进行连加连减的笔算加法,关注学生语言表达。【学习过程】

一、复习导入。

10+10+20 6+4+5 30+2+7 22+8+30 60-20-10 23-7-4

二、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将继续研究三个数的加减法。

1、教学例1。(评价目标1)

(1)出示主题图。学生观察图并了解信息。

(2)出示表格。学生根据表格了解信息并提出问题。在小组内交流你想到的问题,并解答出来。

(3)怎样求一共摘了多少个南瓜?学生回答,教师板书算式28+34+23这道题怎样计算呢?学生试算并在小组内交流计算方法。学生汇报,展示算法。比较各种竖式的区别与联系及优劣。

28+34+23=84(个)

简便写法:

(4)第48页上方做一做(可以写成两个竖式,也可以写成一个竖式),集体订正。

2、教学例2。(评价目标2)

共有84个大南瓜,李大爷运走了40个,王叔叔运走了26个。还剩多少个? 出示主题图仔细观察主题图,了解信息。分小组交流从图中发现的信息。思考解题方法。在练习本上写出连写的竖式。学生汇报,并说明计算方法,板演解答过程。84-40-26=18(个)简便写法:

(1)还能够更简便吗?

想:84-40,是两位数减整十数,可以口算,可以直接用44-26(2)还可以怎样想呢?

先算运走的,是40+26=66(个),再算剩下的,是84-66=18(个)

三、巩固练习,实践应用(评价目标2)

1、用竖式计算。

2、从左往右接着算。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在计算连加连减笔算时,把两个竖式合成一个竖式进行计算比较简便,该进位的要进位,该退位的要退位。【学习目标检测】

1、列竖式计算。

28+35+17 7+59+20 40-23-12 87-26-39

连加连减教案 篇3

教学内容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27页—31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计算连加、连减的两步式题,掌握连加、连减竖式的简便写法。

2、培养书写工整、计算认真的好习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观察、讨论,让学生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的方法和竖式的简便写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重点

理解竖式的简便写法和运算。

教学难点

进位与退位、口算与笔算相结合的算式题的正确计算。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出示情境图。师:你们看这是什么?(南瓜地)你们想不想去南瓜地里帮助农民伯伯摘南瓜呢?(想)如果想要去帮助就得先通过农民伯伯的小小测验。

一、旧知铺垫、竖式计算: 78+14=

72-28=

指名板书

2、口算: 4+8+5=

17-8-4 = 学生口算

二、情境引入 学习新知

师:看来同学们对以前的知识掌握的真是不错,都通过了农民伯伯的测验,下面我们就到西瓜地里去看看吧!(出示摘南瓜情境图)、引导学生分析条件和问题。

师:从画面中我们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生:第一组摘了 28 个南瓜,第二组摘了 34 个南瓜,第三组摘了 22个南瓜。

师:那你们能提出了什么数学问题?

生:第一组和第二组一共摘了几个南瓜?

生:第一组和第三组一共摘了几个南瓜?

生:第三组和第二组一共摘了几个南瓜?

生:三个小组一共摘了多少个南瓜?

师:要想求三个小组一共摘了多少个南瓜应该怎么样列式?、列式计算

学生口述后教师板书: 28+34+22=

【设计意图:通过帮农民伯伯摘南瓜的情境,引出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爱劳动的习惯。重点引导学生解决“三个小组一共摘了多少个?”让学生引出连加算式。】

三、主动探索,体会领悟、组织学生讨论:

师:怎样计算这道题?请同学们用你们自己喜欢的方法去解答。

教师巡视看学生有多少种解题方法。

2、谁来把你的解题方法汇报一下。

学生口述计算方法,教师板书(学生的方法基本上会有三种)、师:为了写法简便,我们采用竖式连加的计算方法,这样既不容易出错,又简单。以后我们就用种方法进行计算。

4、师:为了检查你们刚才学习新知识的情况怎样,老师给你们出了一道练习题。出示练习题: 46+25+17=

【设计意图:重点放在引导小组讨论怎样合理计算。讨论列竖式的方法,强调基础性。鼓励学生大胆尝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5、出示运西瓜情境图 学习例2 引导学生分析条件和问题

师:从画面中我们能够得出哪些数学信息?

生:我们一共摘了 84 个南瓜,第一车运走了 40 个,第二车运走了 26 个。

师:我们能够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列出算式: 84-40-26=

师:你们能用刚才计算连加的这种竖式计算方法来计算这道题吗? 学生尝试计算。

师:谁还有不同的计算方法?

生:我们可以先求一共运走了多少个南瓜,再用总数减去运走的总数也可以求出还剩多少个南瓜。

生: 84-40 这一步我们可以口算,剩下那一步再列式,这样可以简便些。

师:你们的想法都不错,你们真棒!

师:下面我们再来检验一个你刚才学的怎么样?请看这道题。出示练习题: 90-58-24=

【设计意图:学习连减时先让学生看图,因为学生已经有连加的基础,学习起来不会感到很困难。】

四、巩固练习

口算

37+28+19=

54+20+16=

72-6-40=

40-23-12=

五、全课小结

师:计算连加和连减时应注意什么? 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应给予充分的肯定。

教学反思

《连加 连减》是人教版二年级第二单元《 100 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内容。教学过程的设计充分利用旧知识,引导学生探索主动获取新知识。例 1 让学生全班讨论、交流。由于每个人的认识水平,思想方法的不同,所以在面临一个新的知识时,就会出现不同的解决方法。此时,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得数,充分尊重了学生,提倡算法多样化,给学生更多展示自己的思维的机会。接着引导学生找出最优的计算方法,并强调计算中应注意的问题.这样安排,使全体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不仅获得了新知识,而且培养了观察、分析能力和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连加连减教案1 篇4

1.知道连加、连减算式的含义和运算顺序。2.能比较熟练地口算连加、连减式题。

3.初步感知连加、连减算式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教学重点:

知道连加、连减算式的含义和运算顺序。教学难点:

知道连加、连减算式的含义。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小朋友,你去过秋天的田野吗?在秋天的田野中你都看到了什么?(学生自由回答)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师:今天老师就带你去秋天的田野,小朋友想不想去?听!田野里谁最先唱起了歌?(课件播放鸟叫声)。

(一)教学连加法

1、小鸟图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在田野里你都看到了什么?指名说。

仔细观察发生了什么事情?(飞来三只,又飞来一只)同桌之间说一说。(树上有两只小鸟,飞来三只又飞来一只)指名说。谁能用一算式来表示小鸟飞的过程? 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又是怎样算的?

可能出现的情况:⑴2+5=6师:能说说你为什么这样列式吗?(2)2+3+1=6教师随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并问这有两个加号这样的算式我们怎样计算呢?学生回答或教师讲解:先算2+3得数再与1相加并板书。

师:像这样有两个加号的算式我们就叫它“连加法”(板书:连加)谁会读这个算式呢?指名读。

2、小花图

在小鸟愉快的歌声中,小花也露出了笑脸,快来数数一共是多少朵小花? 学生汇报:(可能出现的情况(1)、按颜色加。(2)、按组加。)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给出评价。请学生说你是怎样想的又是怎样算的?

3、苹果图。

小鸟这样早的来到田野是因为它的苹果丰收了,我们一起帮助小鸟摘苹果好吗?只要你能准确的说出苹果上的算式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说出结果就可以摘下这又红又大的苹果了。课件出示题目学生进行计算。

二、教学连减 小猴摘桃子图

快瞧!这是什么?(桃子)数一数一共是多少?这是谁家的桃子长的又大又红!(课件出示小猴)原来是小猴家的。看看小猴来干什么来了?仔细观察你都看到了什么?看谁说的完整流利。(课件出示学生描述)谁能用一个算式来表示这个过程。学生列连减法算式,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又是怎样算的?(可能出现的情况与连加法相同,处理方法同上。)师:像这样有两面个减号的算式我们把它叫做连减法算式。(板书连减)这样的算式谁会算呢?学生汇报算法,教师随学生的汇报进行板书。小兔拔萝卜图

这边小猴忙的满头大汗,这边的小兔也没闲着,和老师一起去看看他们在干什么好吗? 课件出示学生描述

你能用一个算式来表示吗?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又是怎样算的? 学生回答

3、练习

我们一起来来帮小兔拔萝卜好吗?(课件出示题目)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得数是多少?

三、整体回顾

小鸟在田野里收获了苹果,小猴子在田野里收获了桃子,小兔在田野收获了萝卜,你今天在金色的田野里收获了什么? 学生谈收获

课后反思:

《连加、连减》这节课我自己感觉还是较为成功的一节课,我觉得成功的方面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我认为在低年级计算课教学中,教师如果能为学生创设一个生动、有趣的情境,能够有效的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参加,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本节课中我为学生创设了以“金色秋天”为主题的故事情境,以小动物为主人公来教本节课知识,可以看出学生从始至终参与热情较高学习兴趣很浓,学习效果不错。

其次,教学设计要有一定的开放性。开放式教学一直是我们在新课程改革当中所探索的教学方式。在这节课中我为学生创设了多个自主探索、学习的空间。例如:树上有两只小鸟,又飞来三只,又飞来一只,一共是我少只小鸟?在这一问题的回答中学生可以有多个回答,3+ 2+1=6这是这节课所要讲的知识;2+4=6这个算式的得出,需要学生思考原有几只,一共飞来多少只?这也就是两步计算应用题的思考方法。再如:“小花图”学生可以从多个角度去思考:按组来加,按颜色来加等。从接受情况看这样的教学设计活跃学生思维,培养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课堂教学中调动了学生多种感观的参与。很多人数学教学是学生思维的训练,培养学生如何思考考问题,如何去解决问题。在今天这节课我通过让学观察,思考交流等多种活动调动了学生多种感观的参与,数学课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数学课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连加连减》数学教学反思 篇5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为了让学生充分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我将书上静态的例题,用课件以搬南瓜这一故事情节呈现,变成一个动态的过程,通过先搬来2个南瓜,小女孩又搬来1个南瓜,让学生感受“添上、再添上”。然后又通过摘丝瓜这一事件,先摘了3条丝瓜,又摘了1条丝瓜,让学生感受到“去掉、再去掉”的生活经验,这样既让事情发生的先后次序一目了然,展示了知识的连续性,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二、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画面的意思

在看懂图的基础上,我没有直接让学生列出算式,而是采用讲故事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之间将看到的情景以小故事的形式讲出来,既培养了学生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最主要的是学生在讲的过程中对连加、连减的含义理解的更深刻了,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

三、教方法,熟记运算顺序

为了解决连加、连减时,学生往往容易忘掉第一步得数,或者由于看不见第一步得数而造成第二步计算的困难这一难点,在教学时我教给了学生一个好方法,主要是通过在第一步算式下画横线来确定运算的顺序,然后记下第一步的得数,用第一步的得数再接着往后算,从而解决了这一难点。在让孩子回答口算答案时也要多强调计算步骤,渗透有序思考的数学方法。

41 用数学——连加连减 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通过实际情境建立连加、连减的数学模型,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掌握连加、连减的计算顺序,会进行10以内连加、连减。

数学思考与问题解决:

在具体的情景中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初步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

情感态度:

运用连加、连减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直观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学会用连加、连减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难点:牢记前两个数计算结果,再和第三个数相加减。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口算。

4+1 5+2 5-2 8-2 10-4 3+4 5+3 7+1 3-1 6-2 6-6 7+3 生:

4+1=5 5+2=7 5-2=3 8-2=6 10-4=6 3+4=7 5+3=8 7+1=8 3-1=2 6-2=4 6-6=0 7+3=10(设计意图:通过口算练习,巩固学生的计算知识,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为后面学习连加、连减做好铺垫。)

二、你说我讲

1.学习连加。

师:瞧,这三幅图中小兔子越来越多了,你能描述一下吗? 出示图片:

生:第一幅图中有4只小白兔,第二幅图来了3只小黑兔,第三幅图中又来了2只小灰兔。

师:根据刚才同学的描述,你知道现在一共有多少只兔子吗?你会列式吗? 生1:4+3+2。生2:2+3+4。

师:同学们列出了两个算式,这两个算式和以前学过的加法不同,你能给它起个名字吗?

生:连加。

师:没错,像这样三个数或三个数以上的数加在一起叫做连加。

板书:连加。

师:4+3+2,你知道怎么算吗?

生:我先算4+3得到7,然后再算7+2等于9。师:是的,思路非常好。课件出示:

师:下面,大家用刚才的方法自己来算算:2+3+4,看看结果怎么样呢? 生独立计算并汇报。

师:刚才我们计算的连加的式子,在计算的时候要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板书:从左到右。)2.学习连减。

师:哎?小兔子来了,怎么小猴都跑了呢?都干什么去了呢?请看图。生:原来树上有5只小猴,先跳下水一只,后来又跳下去2只。师:那么树上还有几只小猴子呢?我们要求还剩多少只小猴,怎么列式? 生:5-1-2。

师:为什么这里要用减法呢?

生:因为跑走了1只,又跑走了2只。师:你能给这个算式起个名字吗? 生:连减。

师:谁来读一下这个连减算式? 生:5减1再减2。

师:想一想,这道题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生:先算5-1=4,再算4-2=2。师:我们一起总结一下连减的计算方法?

生:连减计算方法:计算连减算式时,先把前两个数相减,再用得到的结果

减去第三个数。

师:今天认识了连加、连减,都是按怎样的顺序进行计算的? 生:从左到右。

(设计意图:教学用生动有趣的“小兔来了”、“小猴走了”这样的情景来引导学生学习连加连减,能有效调动学生参与观察、思考的积极性。这样的编排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体现了从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过程。)

三、自主练习1.

8-□-□=□(只)

答案:2

3。2.

3+2+3= 3+6+1= 2+5+0= 7-1-4= 5-2-1= 9-5-4= 4+0+5= 8-0-4= 10-7-1= 答案:8 10 7 2 2 0 9 4 2。3.

□○□○□=□(只)

答案:3 + 3 + 4 10。4.

□+□+□=□(个)

答案:2 4 4 10。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生:学会了连加连减计算。师: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是什么呢? 生:从左往右计算。

师:恩,很好,计算的时候一定要细心哦!

五、课后作业 1.

3+4+1= 4+3+2= 7+2+1= 2+2+4= 5+0+3= 6+4+0= 答案:8 9 10 8 8 10。2.

8-5-3= 7-2-3= 10-4-5= 6-2-1= 10-6-2= 9-3-6= 9-5-4= 8-0-8= 5-1-3= 答案:0 2 1 3 2 0 0 0 1。板书设计

10以内的连加连减

41 用数学——连加连减 教案 篇7

本节课比较成功之处,我觉得是注重计算顺序的指导,我采用给大量时间让学生说计算过程,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并提问:“要计算这道题,你得把哪个数记住?你是怎么记的?”强调在先计算的两个数下面划一横线,并把得数记录在横线下面,这样就能记住。使学生对算理掌握得比较扎实。课中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画面的意思,广泛提问,以致在后面的练习中,大多学生能看懂题意,会叙述,做题效果好。

在教学连减时,学生根据连加的运算顺序自主探究连减的`运算顺序。学生大胆地去尝试各种方法,从中体会到数学的乐趣,从而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学生在观察、思考、交流、活动中探索新知识,感受数学的作用,经历了探讨“连加连减”的过程。在练习的处理上,注重把握练习的层次性,形式吸引孩子,让孩子在玩中学,乐中学。

41 用数学——连加连减 教案 篇8

今天,上了《连加连减》这一课,为了让学生顺利掌握连加、连减的计算顺序和方法,教学时,我为学生设计了这样几个空间:

空间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为了让学生充分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我将书上静态的例题,用课件以喂小鸡这一故事情节呈现,变成一个动态的过程,通过跑来2只小鸡,又跑来1只小鸡,让学生感受添上、再添上,通过小鸡吃饱了,跑走2只,又跑走2只,让学生感受到去掉、再去掉的生活经验,这样既让事情发生的先后次序一目了然,展示了知识的连续性,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空间二: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画面的意思 在看懂图的基础上,我没有直接让学生列出算式,而是采用同桌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之间将看到的情景以小故事的形式讲出来,既培养了学生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最主要的是学生在讲的过程中对连加、连减的含义理解的更深刻了,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空间三:教方法,熟记运算顺序

为了解决连加、连减时,学生往往容易忘掉第一步得数,或者由于看不见第一步得数而造成第二步计算的困难这一难点,在教学时我教给了学生一个好方法,主要是通过在第一

第 1 页 步算式下画横线来确定运算的顺序,然后记下第一步的得数,用第一步的得数再接着往后算,从而解决了这一难点。

41 用数学——连加连减 教案 篇9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知道连加、连减的含义和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口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生活情境中学习,使学生喜欢学习、乐意学习,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问题以及运用数学的思维解决问题。初步体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增加学习的动力与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用自己的话表达图意,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2.掌握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表达图意,掌握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

三、教学准备:课件、小棒、三角形

四、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出示小旗图。

师:哪位小朋友能告诉老师,这儿共有多少面小旗?

生:7面。

师:(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生:上边有3面小旗,中间有1面小旗,下边有3面小旗,合起来一共是7面小旗。

(二)创设情境,探求新知 1.学习连加

师:小朋友,放了秋假,你在家里帮助爸爸、妈妈干了些什么?

师:明明也很爱劳动,在家经常帮妈妈喂小鸡。

出示课件1:动画演示5只小鸡在吃米,又跑来2只。师:你看到了什么?

生:明明在家里喂鸡,开始有5只小鸡在吃米,又跑来2只。师:你能提一个问题吗?

生:问问小朋友现在有几只小鸡? 师:怎样列式?

生:(口头)5+2。演示又跑来1只小鸡。

师: 你又发现了什么呢? 生:(板书)5+2+1=8。师:你是怎样算出来的?

生:先用原来的5只小鸡,加上第一次来的2只小鸡,共有 7只小鸡。再用7只小鸡加上第二次又来的1只小鸡,总共8只小鸡。师:谁会读这道算式?

生:(齐读)5加2再加1等于8。

小结:像这样把三个数合起来的算式叫连加(板书:连加)。

计算时,要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得数记在心里;再用记在心里的得数加上第三个数最后算出结果。2.学习连减

师:现在我们再去看看那些小鸡吃饱了没有? 出示课件2:动画演示8只小鸡在吃米,先走了2只小鸡,又走了2只小鸡。生:原来有8只小鸡在吃米。2只小鸡吃饱了先走了,又有2只小鸡吃饱了又走了。

生:还剩下了4只小鸡。师:谁能把算式列出来?

生:8-2-2=4(教师板书)。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明明一共喂了8只小鸡,有2只小鸡吃饱了先走了,还剩6只小鸡;又有2只小鸡吃饱了又走了,用剩下的6只小鸡减去2只小鸡,还剩下4只小鸡。师:你们会读吗?

生:(齐读)8减去2再减去2等于4。师:该怎样算?

生:先用明明一共喂的8只小鸡,减去第一次走的2只小鸡,还剩6只小鸡;再用剩下的6只小鸡减去第二次走的2只小鸡,还剩下4只小鸡。对比小结:像这样连着减的算式叫连减。(板书:连减)

计算时,同连加一样先计算前两个数,得数记在心里;再用记在心里的得数与第三个数相减,最后算出结果。3.练习

(1)“做一做“右边的题。(强调虚线框和斜线表示的含义)(2)练习十一第5题。

小朋友们表现的真棒,出示猪八戒吃西瓜的图画,引导看图。

小组讨论,根据图意列出算式。

(三)巩固发展,深化练习

完成练习十一3、6题。

选两道典型算式,指名说出其运算步骤。

(四)归纳小结

小朋友们,今天你们有什么收获?学到了哪些本领?

(五)应用拓展,课外延伸:(略)教学反思:

“连加连减”是10以内数加减法的教学重点,特别是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是这节课的重点。我根据这一具体情况,从实际出发,重新组合教学内容,以动手操作的形式呈现,让学生学得形象,活泼,从中自主感悟出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

好的方面:

1、充分利用直观图,发挥主题图的作用。运用主题图,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教学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我逐一出示小鸡寻觅食物的生动画面,让学生仔细观察教师出示画面的过程,并结合画面内容互相说一说,交流一下:从图上你知道了什么?你能看图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你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通过直观图的展示,帮助学生理解连加的意义及其计算方法。

2、注重动手实践,合作交流。动手操作是学生获取数学知识的主要途径。本节教学中,我积极引导学生亲身经历动手操作实践活动过程。如在巩固作用中,通过让学生看一看、摆一摆、说一说等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进行一步加深理解连加的意义,掌握连加的计算方法,从而培养他们动手实践中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不足之处:

1、在比较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时,我还可以再放手一些,让学生去观察,去表达,尽管学生有时表达得不到位,也给予充分的肯定,因为这是孩子们思维的萌芽,老师的肯定会使他们觉得自己是个了不起的发明家,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连加连减》教学反思 篇10

一、抓住新知的生长点,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中自学数学。

在例题教学中让学生自读课本,引导学生看什么,怎样看,有哪些收获,存在什么问题,让他们在自读中体验计算方法,感悟知识再创造、再发现的过程,自读自悟,自求自得。

二、把握知识的关键点,让学生理解算理。

本节课让学生依据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弄清算理,有根据地提出多种创见,得出两种不同的算法。

三、把握能力的发展点,让学生在练习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上一篇:宝宝三个月怎么喂养下一篇:团队备课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