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宁中学“导师制”实施方案(精选4篇)
一、永宁中学“导师制”实施背景:
1、我校班主任工作主要忙于班级日常事务和常规教育,繁杂的班级事务占用了大量做细致有效的工作时间,班主任与学生缺乏有效交流,疏远了师生情感,淡化了师生关系。
2、应试教育的消极影响,导致德育工作渠道单一,方法机械,德育工作常常是班主任在班内发布或传达学校精神或要求,学校的德育工作出现了“管、卡、压、罚”的现象,忽视了对学生个性的培养。
3、任课教师出现“只管教学,不管教育”。常常出现科任教师抱怨班主任没有做好学生思想工作,或抱怨班主任没有把学生纪律教育好,导致科任教师对自身的定位有所偏差,而忽视了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
4、缺乏有力的评价机制,学生的品行表现出表面性,被动性和不稳定性,而教师却往往以这种表象来评价学生的品德,忽视对学生深入了解与客观的评价。
5、缺少有效的教育途径,由于班主任面对全班学生,而无法顾及每一位学生实际情况开展针性教育,对学生注重共性教育而缺少个性、心理教育。
6、传统教育体现了学生教育工作只是政教处、段长、班主任的事,学科教师难以在指导学生进行学科学习时顾及其思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
7、学校教育与德育教育在管理上缺乏两者沟通的有效机制,班主任与德育工作者无法有效地贯彻到学生的生活,无法关注学生的生存状态与精神生活质量,造成德育工作实效性不高。
8、我校以往每年在高三范围内实行了导师制的措施,学生的日常表现、学习成绩、家长反馈等方面已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为永宁中学“导师制”的实施奠定了基础,同时也积累了经验。
9、以往德育工作只注重满足社会需要,片面强调规范性,缺少德育工作针对性。
10、永宁中学高中部招生数减少,社会对学校高考要求不断提高,招收的生源属于中等学生,学生思想状态复杂。永宁中学初中生源数少,为了更好地让本校学生进入本校高中学习,也要求学校教育更要有针对性。
二、永宁中学“导师制”的内函:
“导师制”是指在“整体、合作、优化”的教育理念指导下,把学生的思想教育任务分解给老师,依据“用心沟通、以德树德、竭诚交流、以情动情、修身垂范、以行导行”的育人原则,让老师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需求,采取个性化、亲情化地关心、指导学生的思想、生活、心理健康、学习和特长,形成了既管又导、达到引导学生积极向上、健康发展的目的,整体推进学生思想工作的发展。导师制是以“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首先是德育工作者”的理念,形成全员育人、全科育人、全程育人的良好模式,形成以班主任为核心、任课教师为成员的育人组合,在学习、生活、思想品德、心理健康、法制观念、公民意识、特长发展等方面为学生提供全方位、个性化的指导帮助。
三、永宁中学“导师制”实施的意义:
1、通过实施“导师制”,导师可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因材施教,强化个别指导,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通过实施“导师制”,能提高教师的德育工作能力,有效促进全员、全程育人格局的形成;改变了传统德育工作只由少数人在实施的局限性和片面性,改变了任课教师只管教、不管导的状况。由于受导学生的情况复杂多变,迫使德育导师不断提高自身的德育工作水平与能力,以便更好地引导学生。同时“导师制”的实施扩大了学校德育工作队伍,加强了德育工作力量,使任课教师能以教书育人为宗旨,把握时机,利用德育资源,使德育成为教学的有机部分。
3、通过实施“导师制”,加强了教师的责任感,融洽了师生间的情感关系,使关爱每一位学生由口号转变为积极的实践。“导师制”能改变了过去班级只由段长、班主任管,学生只跟班主任有感情的局面。充分调动课任教师的积极性,使他们的目光从课堂教学扩大到课堂管理、学生工作上,而且提升了课任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能赢得更多学生的尊重和家长理解支持。提高导师的责任感、成就感和在学生当中的亲和力。导师融入亲情,进行换位思考,架起了师生之间的“心灵桥梁”,改变教师只说教的形象。
4、通过实施“导师制”,培养了学生个性化发展,加强了学校与家庭的联系。由于师生比较熟悉,导师也往往会挖掘学生闪光点,从而进行思想、心理、学习上的引导,导师会因人而导,对受导学生的思想、心理、学习等方面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充分尊重受导学生的个性差异,充分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从而避免过去班主任一人无法“因材施教”的局限,同时通过导师与家长的联系,也促进了学校与家长间的联系,双方整合优势,提高德育教育效果,学校的形象也会在社会中得到大力提升。
5、通过实施“导师制”,加强了未成人思想道德建设,是做好家庭切身利益的民心工程。促进学校普法工作的深入开展,使学生树立良好的基础法制道德观念的形成。
6、通过实施“导师制”,为德育的亲情化、个性化提供有效的载体。
7、通过实施“导师制”能尽量最大化指导学生走向成功高考,最大化地让本校优等初中毕业生升入本校高中就读,为学校发展提供了前提保证。
8、通过实施“导师制”更能发挥教师导的功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四、永宁中学实施“导师制”指导思想: 为全面贯彻和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精神,落实“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结合学校的“面向全体、因材施教、打造重点”的工作要求,进一步加强我校德育工作和教学工作,构建学校“大教育”模式,紧紧围绕育人为中心,以其创新的态度、务实的传统、求真的精神,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新途径、新方法。同时充分发挥全体教职工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努力增强我校德育工作和教学工作的实效性,走主体教育的特色之路。
五、永宁中学“导师制”实施领导小组及机构: 组长:陈冬凝(校长)
副组长:李志鸿(书记)张长旺(副书记)黄龙木(副校长)陈美华(副校长)李刚晖(副校长)
成员: 陈建荣(政教处副主任)陈章维(教务处副主任)各年段长
小组长:各班班主任
办公室: 陈建荣
宣传:
咨询中心(信息收集与信息反馈中心):政教处
六、永宁中学“导师制”培养目标:
1、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社会责任感,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和法律,养成良好劳动习惯、文明行为习惯、健康文明生活习惯、科学良好学习习惯。掌握科学思想方法、明确学习目标。
2、培养学生具有自尊自爱、自信自强、自觉自律、开拓进取。坚毅勇敢的良好心理品质。
3、培养学生具有明辨是非、知荣辱、抵制不良影响的能力和一定的道德评价能力。
4、培养学生具有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能力。
5、培养学生在生活上自理、行动上自律、评价上自省、心态上自控、情感上自悦的目标。
6、培养学生爱校情感,丰富校友文化。
7、增加本校初中优秀毕业生升入本校高中就读,增加高考上本科的数量、增加高考尖子生的数量。
七、永宁中学“导师制”导师的任务:
听取学生的心声,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水平,及时帮助学生解决成长中遇到的困难和困惑。导师是学生思想的培育者、是学生实现理想的指导者、是学生学习的辅导员、是学生生活的指导员、是心理上的疏导者与维护者,是学生成功的引路者。做到及时接触了解学生,及时与家长沟通,及时与班主任及各科任教师联系;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
八、永宁中学“导师制”实施方法与步骤:
1、导师开展工作方法:导师对受导对象深入了解建立档案,特别是学生的家长、家庭情况、道德品质、学习情况、生活情况、特长、闪光点、不足之处等方面;通过谈心(情感交流)、开会、汇报及时了解学生发展动态与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通过与家长联络,指导家庭教育,共同探求教育方法;通过与班主任、科任教师的联系与协调达到共同教育的效果。
2、导师开展工作步骤:确定受导对象——建立受导对象档案——分别制定指导方案——开展个别或小组集体教育——跟踪落实(结合与家长联系、与班主任、各科任教师联系)——记录过程——客观评价——总结经验。
3、学校实施“导师制”方法与步骤:制定方案——动员培训——分发“导师制”工作手册——组织落实——接受咨询与指导——收集典型材料——检查落实——收集材料——考核——总结反馈
九、永宁中学“导师制”导师工作职责:
心健康,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心理品质,培养良好的劳动、生活、卫生、学习、为人处事习惯,争做遵纪守法、明礼诚信的好学生。
2、教育学生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遵纪守法,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讲文明、有礼貌、尊师爱友的优秀品德,增强学生爱校情感。
3、鼓励学生刻苦学习、锤炼不怕困难的毅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人观和价值观。
4、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帮助他们适应环境,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评价、自主学习的能力,增强学生全面成才的信心。指导学生合理、科学选择就读方向(高中文理科及艺体生的选择)。
5、指导学生做好学期成长目标的制订与实施。
6、建立受导对象档案,记录成长过程并及时做好相关项目的登记工作,为班主任撰写鼓励性评提供客观评价意见与建议。
7、关注学生全面成长情况,时常与学生、家长之间的联系。
8、与班主任、各科任教师及其他教师随时交流情况与工作经验,促进受导对象协调发展。
9、认真学习有关教育心理学、心理辅导等方面知识,不断提高“导”的素养。利用谈心、活动、家访、电访等形式对受导对象开展教育。
1、了解学生,关心学生。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保护学生身10、11、12、十、关心受导对象课外生活,指导他参加各种有益于身心健康的科技、文化和经常与受导对象取得联系,积极争取家长在教育学生工作中的支持。协助学校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教育学生不进网吧、游戏室、歌舞厅等娱专业实践活动。培养他发展正当的兴趣和特长。
乐场所。
永宁中学“导师制”领导小组工作职责:
学校“导师制”实施工作领导小组主要负责指导“导师制”工作的制定、计划、实施,调整、协调、总结、培训;召集有关工作会议、经验交流等;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做好信息与相关材料的收集、整理与反馈;对导师工作情况的考核与评定。小组长(班主任)要及时向导师通报班级工作重点与方向,协调导师间的关系,汇总导师对本班学生的教育情况,对学生评价时多珍求导师的意见,组织召开导师协调会和教育情况汇报会,及时把握学生动态。
十一、永宁中学“导师制”导师工作要求、原则与方法:
1、原则上以一学年为导师指导工作一个周期,若教师、学生都有特殊变动可调整到一学期为一个周期,若学生提出更换,年段长可根据具体情况作适当调整(调整情况须报政教处备案)。
2、导师教育与指导学生时,不能与法律和学校规章制度相违背。
3、导师教育时要注重调查研究,全面了解学生和情况,从学生的特点和思想实际出发,进行工作和教育活动,教育时要讲究思想道德品质教育工作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4、导师教育时要坚持正面教育为主,积极进行教育引导。通过谈心、沟通、交流、联系等方法对学生进行引导、对学生的错误思想和违纪行为要坚持原则,善于批评教育,以理服人。在引导学生自我教育时,发扬学生道德品质养成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5、导师教育时要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依法执教,对学生要严格要求,耐心帮助与指导,热情关怀。严禁体罚和侮辱学生。
6、导师开展教育活动时可采用小组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言传身教、活动相结合。
7、导师开展教育活动过程中要做好过程记录、及时总结好经验、好做法。
8、导师积极参与到永宁中学“家长接待日”、家长会、家访等活动过程中。
9、导师要处理好与班主任、科任教师之间的关系并及时沟通。
10、导师小组长(各班主任)可根据班级情况不定期召开相关导师会议,汇总信息,及时协调,通报班级工作重点与情况,或及时与相关学生的导师通报某学生的情况,以便达到协调发展。11、12、13、导师工作过程中要讲究方法、技巧及语言艺术。
每学期结束时,导师要把永宁中学“导师制”工作手册填完交政教处。每学期每位导师要找每位受导对象谈话至少4次以上;每学期每位导师要与受导对象的家长联系至少2次以上;每学期每位导师召开至少1次以上受导对象集体会议。14、15、16、每学期每位导师要进行一次对受导对象的评价,为班主任评价提供参考。每位小组长每学期至少召开一次导师通报或汇总会。
每位任课教师每学期都要负责至少6位受导对象的指导。(不同老师可适当增减学生数,但不能超过10人),任教多个班级的老师,必须要有所任教班级的学生。
17、安排每位教师的受导学生时,要做到好中差(从学生的表现、男女、成绩等)的比例要合理科学,原则上以任教班级的课时数的比例来安排,原则上班主任承担班内后进生的比例要大些(特别是班内后进典型人物),若班内后进典型学生要自选导师,并在对应导师愿意的前提下,可以调给相应科任教师。
18、实行“导师制”不是导师替代班主任工作,导师工作只是班主任工作的补充和延伸,导师是为学生做些更为细致的工作,导师侧重于情感教育,通过情感交流来达到对学生的教育,导师制是为了更好、更细、更有效地开展教育工作,而导师也不能替代班主任工作,因此班主任与导师各自要定位好对学生教育的位置。
十二、永宁中学“导师制”考评与评估办法:
1、召开受导对象代表座谈会或随机抽查学生了解导师工作评价情况;
2、导师工作手册记录情况;
3、受导对象的思想表现、学科成绩、参加活动等变化情况;
4、年段长及班主任的评价情况。
永宁中学
1.导师
“导师”一词, 最早起源于英国。在我国, “导师”是这样解释的:“高等学校指导教师的简称, 一般指对学生进行某种指导的教师”。[1] 这里的导师就是我们通常意义上理解的高等教育中的研究生导师、博士生导师。
“网络导师制”中的“导师”和传统意义上的导师有所区别。[2] 传统的“导师”注重的是对学生学业的指导, 而这里的“导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和学习能力的培养, 更要加强对学生思想、生活的分类指导或有针对性的道德品行的个别化辅导, 要关注学生的整体发展。
2.导师制
在教育层面上, “导师制”教学管理模式源于14世纪的英国牛津大学, 由温切斯特主教威廉·克姆首创。[3] 在顾明远的《教育大辞典》中对“导师制”是这样定义的:“导师对学生的学习、品德及生活等方面进行个别指导的一种教导制度。”[4] 某些教育文献对导师制是这样进行定义的:“导师制是高等教育中的一种教学制度, 其实质是以导师个别指导而不是以讲课为中心”。
3.网络导师制
以网络平台为载体的网络导师制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含义:
(1) 全员育人导师制。
学校全体教职员工按照教育规律, 结合学生成长的需要, 以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为重点, 对全体学生有针对性有重点地开展教育活动的制度。
(2) 导师制网络互动交流平台。
指学校与网络公司联合开发的“网络导师制”工作平台。借助网络互动交流平台, 导师可以为每个学生建立电子档案袋, 把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及时上传到网络, 方便教师和家长及时了解。该平台也能方便学校对每个导师的工作进行统计评测, 为导师业绩的考核提供准确有用的数据;在这个网络平台上能实现导师、家长、受导学生的多边互动, 实现教师对学生学业上的指导和心理上的辅导。
二、中学“网络导师制”实施策略
美国著名学者波斯纳曾经就教师教育问题提出过一个著名的公式:经验+反思=成才。“网络导师制”是需要不断完善和探索的, 必须注意采取相应的策略。
1.正确处理实施“网络导师制”的三种关系
(1) 正确处理导师与教学的关系。
导师, 同时也作为学校的一名教师, 既承担着学校的学科教学工作, 还要时刻关注自己的受导学生。在指导学生学习的同时, 还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所以, 导师制改变了原来“教书”和“育人”脱离的教学模式, 让导师能全方位地关心和帮助学生, 使学生可以健康成长。
(2) 正确处理导师与班主任的关系。
班级授课制是我国目前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 班主任负责班级的各项工作, 所以很多导师在开展工作时依赖班主任, 主动性不够, 甚至有可能出现在其位不谋其职的情况。实行中学“网络导师制”主要是为了弥补班主任工作的不足, 对学生的管理工作应以班主任为主, 导师为辅, 这是班主任和导师各自的工作特点所决定的。导师的工作是为了有效地辅助班主任工作, 而不是取消和取代班主任。班主任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基础上, 再配合导师对受导学生进行个别指导和教育, 班主任和导师共同发挥作用, 切实做好教育教学工作。
(3) 正确处理导师与家长的关系。
家长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子女, 导师应多与家长沟通, 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人才观, 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导师应尊重家长, 讲究与家长联络的方法。
2.做好导师和学生软件使用的培训工作
“网络导师制”是新的教育理念和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相结合的产物。“网络导师制”依托于网络平台, 该网络平台是否正确、熟练使用, 直接影响着网络导师制实施的效果。所以导师和学生不仅要学习导师制的相关知识和理念, 还要熟练掌握“网络导师制”交流平台的使用。该平台是个新兴的产物, 导师和学生之前都没有接触过, 不知道如何使用, 因此学校要切实做好导师和学生的培训工作, 导师的培训主要针对鉴定意见的上传, 成绩的查看与统计, 以及电子教室的管理;学生主要是电子教室的使用。通过培训使得导师和学生都能熟练使用该平台的相关功能, 确保网络导师制的顺利实施。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观
网络导师制的实施过程中, 家长为学生提供了上网的条件, 让学生在休息或者假期里有更多的时间和名正言顺的理由接触网络。学校、家长和导师的出发点是好的, 希望学生通过网络导师制的网络平台更好地为自己的学习服务。然而, 学生处在一个非成熟期, 面对网络 (如游戏) 等不良信息的诱惑, 学生很难有效地控制自己, 有可能会沉溺于网络, 而忽视了自己真正该做的。所以, 导师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 就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观。在使用“电子教室”时, 做好学生监督工作, 防止学生痴迷于网络, 误入歧途。
4.有效保护学生的隐私
民事诉讼法明确规定, 公民个人隐私权利应受到国家法律保护, 使之不受侵犯。中学生也有个人隐私权利, 同样也受到法律保护。学生难免会犯错误, 导师在进行批评教育时要注意场合, 切不可批评过分, 要掌握一定尺度, 否则, 会使他们失去信心, 也会影响学习和做人。另外, 在导师制网络平台中, 会建立学生的成长档案, 还会有导师对学生的评价以及学生每次考试的成绩, 这些都是学生的隐私。所以, 为了防止泄露学生的隐私, 用户在登录该网络平台时, 必须有管理员分配的用户名和密码, 并且学生的个人信息只对本人导师和家长开放, 对其他人不给予权限。
5.做好网络平台的维护工作
“网络导师制”的顺利实施要依靠“网络导师制”交流平台的正常工作, 所以学校要做好网络平台的维护工作。学校要购买专用的服务器, 派专门的管理人员负责服务器的正常运行。另外, 管理人员还要做好软件的维护、学生的信息更新等工作。“网络导师制”是一种创新, 学校还要把握好知识产权的申请与保护, 把握好软件的后续建设与推进等策略性问题。
当前, 我国的教育正处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时期, 素质教育是一场深刻的教育革新。“网络导师制”的实施能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个性发展的良好教育环境;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建立一种新的开放式教育模式;能把课内和课外结合起来, 实行多渠道施教, 真正实现教育为人的目标。
摘要:目前, 全国范围内已经有许多中学开始试行“导师制”, 将高校中的“导师制”引入中学教育, 在班级授课制的基础上实施“导师制”。以依靠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为支持的中学“网络导师制”为开展中学的教育教学工作开辟了新的途径。在实施过程中必须注意:正确处理实施“网络导师制”的三种关系;做好导师和学生软件使用的培训工作;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观;有效保护学生的隐私;做好网络平台的维护工作。
关键词:中学,导师,导师制,网络导师制
参考文献
[1]杨莹.英国大学的导师制度[M].台湾:台湾教育, 1994:152.
[2]张燕妮.“中学导师制”管理在普通高中的实践与反思[D].苏州:苏州大学, 2010.
[3]吴太权, 焦志伟, 姜舟婷.本科生导师制的研究与初步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 2010 (7) :21.
考试范围:《文化生活》第1-6课;考试时间:60分钟;考试方式:闭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60分)1.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专资办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12月3日晚,我国2015年全年票房已达400.5亿,成为首个票房超过400亿的年份。从2005年的48亿到2015年的400亿,我国电影票房持续走高,其根本原因是()A.电影院线经营运转高效
B.优秀影视精品层出不穷 C.我国经济水平持续提升
D.群众文化需求日益增长 2.“隐性传播”是相对于“显性传播”而言的,是指在特定信息的传播过程中传播主体通过间接的、内隐的方式输出信息,使受众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暗示和感染,并逐步接受和认同信息内容的过程。下列古语中与“隐性传播”意思一致的是()
①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②近朱者未必赤,近墨者未必黑
③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④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已。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3.“人说山西好风光,地肥水美五谷香。左手一指太行山,右手一指是吕梁。„„你看那汾河的水呀,哗啦啦地流过我的小村旁。杏花村里开杏花,儿女正当好年华。男儿不怕千般苦,女儿能绣万种花。人有志气永不老„„”这首《人说山西好风光》,是上世纪经典电影<我们村里的年轻人》的插曲。不仅歌词蕴含了丰富的地理、文学、哲学等人文知识,而且唱起它,会催人奋进,让人精神倍增。这反映了()
①精神力量就是一种物质力量 ②传统文化是民族精神的结晶
③文化对人们有塑造作用 ④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中国大妈”、“高端大气上档次”、“土豪金”、“喜大普奔”等网络新闻,多为新事件新闻人物的浓缩和开阔。这表明()
A.为传统文化注入了时代精神 B.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文化并享用文化 C.文化创新来源于网络灵感 D.文化是对社会生活现象的如实反映
5.农耕文明依靠的是春播秋收、精耕细作,强调的是“父母在、不远游”。这种农耕文明的思维方式,与航海家的海洋文明和马背上的游牧文明全然不同。后者强调冒险、进取,前者强调防守、和平。这表明()A.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B.文化对经济政治起反作用
C.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
D.文化现象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6.美国的一位专家评论说:“相比较于美国的电影、音乐和其他文化产品,中国似乎没有一个突出的享誉世界的文化品牌。”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这是因为()
①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维护国家的文化安全是我国的首要任务
②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中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的重要精神武器
③拥有强大的文化软实力,有利于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
④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决定的程度不断加深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7.国产动漫剧《那年那兔那些事儿》摈弃说教式的灌输,采用“你懂的”的隐喻手法阐述历史事件,赢得网友赞赏,迅速在网上“走红”。于是,国内动漫界中,有一种爱国主义叫“幸福并感激着”;于是,越来越多的网生代青少年在现实中成为高二文科政治试卷 第1页,共4页 班级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 号数______________ 努力奋斗的“兔子军”。由此,可以感悟到()
①优秀文化作品总能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
②文化对人的成长有巨大影响力,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着完美的人
③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能不断丰富自身精神世界,培养健全人格
④流行文化所产生的精神力量,能够激励人们战胜各种困难,创造幸福生活。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8.“任何虚拟空间,不能代替经典名著。通过阅读才能探求古代经典名著的本源,追溯经典的本真。对于经典名著的知识和内容,应该重视熟读、精读、细读、慎思,使之融人心灵、血脉,贯于践行。”从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角度看,这是因为()A.古代经典名著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B.民族文化始终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C.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 D.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
9.“恭喜发财,红包拿来!”近年来出现的微信抢红包大战,使“红包文化”有了更多的表达方式,丰富了传统节日的内容。这表明()
A.文化影响来自特定文化活动
B.传统文化可以因时而变 C.文化传承取决于物质载体
D.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
10.2015年5月28日,第八届全国儿童剧优秀剧目展演在杭州开幕,开场戏正是莎士比亚的经典喜剧《第十二夜》,这是国内第一次有剧团表演莎士比亚儿童剧。该剧在国内一上演,就受到中小学生的热烈欢迎。这说明()
①各民族文化具有共性与普遍规律 ②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③文化交流推动了文化内容的创新 ④文化创新要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1.2016年6月11日是我国第11个“文化遗产日”,今年遗产日的主题是“让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生活”,主场城市活动在河北省承德市举行。我国十分重视文化遗产保护,是因为它()
①展现了世界文化多样性②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
③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④集中表达了本民族情感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2.从孙子兵法到中庸之道,从丝绸之路到郑和下西洋,无论是东风西进、还是西学东渐,长久以来,中国传统文化与世界民族文化,既有各美其美的价值碰撞,也有美美与共的文化共情。“美美与共”是指()A.各民族的文化都有自己的精华
B.要积极地丰富其他民族的文化 C.文化多样性推动世界文化繁荣
D.借鉴海外文化能永葆文化生机
13.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屠呦呦“青蒿一握,水二升,浸渍了千多年,为了一个使命,执着于千百次实验。萃取出古老文化的枯华,深深植入当代世界,帮人类渡过一劫。”这主要说明()
①传统文化可以在现实中实现创造性转化
②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③要积极开发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④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高二文科政治试卷 第2页,共4页 14.2016年春节期间,延续上千年的燃放烟花爆竹习俗因为一场影响范围甚广的雾霾再次成为热议的话题。不少人认为,春节就图个吉利和快乐,少放点烟花爆竹并不影响辞旧迎新,反而可以让人们过个更清新的春节。持这种态度的理由是()A.通过适度改革,让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保持稳定不变 B.通过文化创新,真正实现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目的
C.传承中华文明,使之成为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 D.让传统文化适应社会生活变迁,更好地发挥积极作用
15.2015年“五一”开始,央视新闻推出八集系列节目。讲述了为长征火箭焊接发动机的国家高级技师高风林等8位不同岗位劳动者,用他们的灵巧双手,匠心筑梦的故事。他们所以能够匠心筑梦,凭的是传承和钻研,靠的是专注与磨砺。“工匠精神”告诉我们()
①它是中华民族特有的宝贵的精神财富 ②它要不断注入时代精神与时俱进
③立足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④文化决定人的思维方式和认识方式。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6.2015年11月26日,全国古籍保护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在京举行。文化部部长雒树刚强调,要以科学的态度、有效的途径、有力的手段、创新的方式,加强古籍的发掘、整理、保护、利用,切实担负起古籍保护的历史责任。重视古籍保护是因为史书典籍()①是世界文化的基本载体 ②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③是数千年来中国文化的结晶 ④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7.一切受人民欢迎、对人民有深刻影响的艺术作品,从本质上说,既反映人民精神世界又引领人民精神生活,都必须在人民的伟大中获得艺术的伟大。可见,优秀的文化()A.源于时代的智慧,推动时代的前进 B.彰显时代的精神,创造时代的未来 C.反映时代的潮流,决定时代的走向 D.源于时代的实践,引导时代的发展 18.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下列说能够证明这一点的是()①文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②我国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③发源于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华文明历经沧桑至今仍存
④我国古代科技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整体性的特点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19.西藏大学餐厅的一场快闪表演中,歌手边巴德吉演唱的藏语版《喜欢你》,仅几天网络点击量就超过千万次。这从一个方面可以看出()①不同民族文化中存在共同的审美取向和审美追求
②不同民族文化特色形成其自身独特的魅力和风采
③我国各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④我国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醉心于古文化研究的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曾经说过,如果可以选择出生的时代与地点,他愿意出生在公元1世纪的中国新疆,因为当时那里处于佛教文化、印度文化、希腊文化、波斯文化和中国文化等多种文化的交汇地带。下列对公元1世纪时期的中华文化的认识正确的是()①中华文化能够与其他民族文化和睦相处 ②儒家学说已经确立了至尊地位
③汉字已经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
④中华文化已经进入气度恢弘的全盛时代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高二文科政治试卷 第3页,共4页
二、主观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分)21.材料:浙江省是互联网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为了给浙江互联网经济的再次腾飞插上“新翅膀”,浙江人发扬“敢为人先”的创业精神,推动了电子商务领跑全国;省政府积极打造全国领先的云计算中心、大数据产业中心,为互联网经济发展提供技术支持;教育部门大力发展电子技术等职业教育,培养互联网经济发展所需的人才。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社会”的知识,分析浙江互联网经济是如何实现再次腾飞的。(16分)
22.材料:继电视剧《温州一家》之后,2015年11月底12月初,CCTV-1热播的电视剧《温州两家人》以两户普通人家的草根创业经历反映一代又一代温州商人的奋斗历程。剧中每一个人物都有原型,每一个细节都有来历,很多温州商人在在里面找到了自己的影子。无论在家乡温州,还是异国他乡,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温商”,该剧在央视热播中好评如潮。通过该剧,观众了解到闯天下的温州人,遍天下的温州货,还有与之相随的浓浓的温州文化,因此,有人认为两部电视剧让温州文化传遍天下。
运用文化在交流中传播的有关知识,评析“只要多拍电视剧,就能让温州文化传遍天下”的观点。(10分)
23.材料:某出版企业坚持走改革创新之路。他们调查发现在飞机、火车上很多人在用电脑、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市场开发潜力巨大。该企业从传统的纸张印刷、人工渠道发行跨越到全数字出版发行,把图书、期刊、报纸等传统出版物在第一时间传送给读者,而读者阅读的工具是手机和平板电脑。他们还研发了很多适用于教育方面的数字化产品,比如“寒食帖”,读者既可以欣赏诗词的内容,也可以了解作者苏东坡的概况以及所涉及的地方的人文、历史背景,还可以对书法进行临摹。民族新漫画《四大名著》向10个国家输出版权,与日本动漫企业合作为日本教务省提供的《三国演义》漫画本,让日本这个动漫大国的中小学图书馆,第一次有了来自外国的漫画书。目前,该公司资产已过118亿元,净资产90亿元。开始在全球范围跨区域、跨行业谋篇布局。
结合材料和所学文化生活知识,说明该出版企业为什么能实现不断发展。(14分)
工作总结
2017年,全面落实《永宁县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年—2020年)实施细则》中的各项任务。加强乡村教师的资源配置,强化乡村教师的专业培训,落实乡村教师的合理待遇,稳定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使我县乡村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形成了乡村教师乐教于农村的良好局面。现将2017年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主要进展和显著成绩
1、全面加强了乡村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教育。提升乡村教师队伍建设,首先是要加强乡村教师思想和师德师风教育,师风正教育兴。一是加强了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坚定了乡村教师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信念。二是加强了师德师风建设,坚定了乡村教师爱岗敬业的精神,树立了强烈的职业光荣感、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把教师职业理想、职业道德、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融入乡村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全过程。三是加强了考核制度管理,把教师资格定期注册、考核、工资绩效考核、评优选先、职称评审、岗位聘任等作为乡村教师的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依据。
【永宁中学“导师制”实施方案】推荐阅读:
公园路中学中学课外兴趣小组活动实施方案07-22
中学读书活动实施方案07-08
中学教研工作实施方案07-12
中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11-01
中学“五四”活动方案07-22
中学冬防工作方案09-07
完全中学德育实施方案09-06
南湖中学课改工作方案07-05
中学家长会方案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