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词语朗读(共8篇)
朗读课教案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朗读的基本要求,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2、掌握朗读的技巧,培养良好的语感
3、掌握朗读方法并灵活运用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遣词造句的准确、鲜明、形象,掌握语言的结构美,音韵美、节奏美
2、学习朗诵的技巧,提高朗诵的水平。做到仪态大方,吐字清晰,语音标准,声音洪亮。
三、教学方法及手段:
1、讲解法、赏析法、训练法
2、录音资料辅助教学
四、课时安排:1课时(1小时)
五、教学步骤:
一、导入(5min):
顾宪成:“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东林书院讲堂)“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熟读成诵”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学习在于朗读。” 朗读是语文教学的生命线。为什么这么说?
较之于书本上平面的文字或者默读,在声情并茂的朗诵中,我们可以更立体、更感性地感知到诗歌的音律美、节奏美,以及中国语言文字独有的抑扬顿挫的声调美。
这就是朗读带来的神奇效果。面对一个文本,应该如何朗读?朗读有什么具体要求?
二、朗读教学(35min)
(一)朗读的概念(2min)
朗读:
(二)朗读的基本要求:(3min)
目标: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方法:“四不”不添字、不颠倒、不重复;不丢字;“三到” 眼到、口到、心到。
(三)朗读的基本方法和练习(25min)
1、扫除语言障碍。(20min)
(1)首先排查生僻字词,特别要注意多音多义字,古诗文中特别要注意按意定音。可以借助字典将不认识的、难读的字词的拼音标在字上方。(2)其次发音正确,吐字清晰,用标准的普通话朗读; 朗读正音练习(一)声母发音要点
1.双唇音b、p、m
播 布 北 宾 排 漂 盘 砰 慢 明 美 谋 奔波 包办 遍布 偏旁 澎湃 琵琶 命脉 埋没 牧民 茂密
2.唇齿音f 吩咐 非凡 肺腑 奋发 发放
3.舌尖中音d、t、n、l
(1)d、t 等待 单调 抵挡 电灯 探听 吞吐 铁蹄 团体
(2)n、l 哪里 奶酪 脑力 内涝 呢喃 能力 来年 老农 冷暖 流脑 联络 岭南 牛奶 恼怒 扭捏 能耐 男女 履历 理论 流露
4.翘舌音zh、ch、sh、r与平舌音z、c、s
z-zh增值 张嘴 宗旨 主宰 醉倒-坠倒 杂志-渣滓 杂志 c-ch 餐车 陈词 粗布-初步
s-sh 山色 私事 肃立-树立 差错 辞呈 匆忙-充满 深思 缩手 搜集-收集
5.舌根音g、k、h
g 歌曲 骨头 高矮
k 开门 课本 卡片
h 呵斥 喝水 会议
6.舌面音j、q、x
j 街道 加法 军队
q 群众 确认 去哪
x 系统 夏天 需要
(二)韵母发音要点
1.单元音韵母a、o、e、i、u、ü、er 你 洗 提 ; 胡 除 祖;雨 徐 取
2.复元音韵母注意ou、iou 的读音
欧 抽 收 头;优 球 牛 休
3.鼻韵母注意in、ing与en、eng的区别
in、ing对比辨音红心 -红星 人民 -人名 劲头-镜头 婴儿-因而 信服-幸福 海滨-海兵 谈情-弹琴 频频-平平零时-临时 静止-禁止 印象-映象 冰棺-宾馆 亲近-清静 竞赛-禁赛 金银-晶莹
读准in和ing 心情 品行 心灵 民兵 金星 定亲 清音平民 精心 隐情 轻信 灵敏
en、eng对比辨音
陈旧-成就 真气-蒸汽 上身-上升 成风-晨风 出生-出身 同门-同盟 粉刺-讽刺 正中-震中 审视-省市 针眼-睁眼 分针-风筝 深耕-生根
读准en和eng 真诚 本能 奔腾 神圣 人生 风尘 证人 登门 胜任 城镇 整段-诊断 人参-人生 分子-疯子 花盆-花棚 瓜分-刮风 深沉-生成 成本 承认
前后鼻韵的区分方法:
记住代表字,进行偏旁类推。
〔申〕 伸 呻 绅 神 审 婶
〔生〕 牲 笙 甥 胜
〔林〕 淋 琳 凌
〔陵〕 菱 绫
(三)声调练习
1.阴平、阳平、上声、去声(一二三四声)的发音要点
好 美 满 想 仰 场 请 跑
2.“
一、不”的变调:“一”在量词之前“不”在同去声(第四声)字搭配时声调发生变化,凡用在去声字前,一律读第二声(阳平);其他情况下,声调不变,均读去声。
一只(1)海鸥,一片(4)沙滩,一艘(1)军舰,一条(2)帆船。一畦(2)秧苗,一块(4)稻田,一方(1)鱼塘,一座(4)果园。
一道(4)小溪, 一孔(3)石桥, 一竿(1)翠竹, 一群(2)飞鸟。一面(4)队旗, 一把(3)铜号,一群(2)“红领巾”,一片(4)欢笑。
“不”读一的常用词有:不必 不变 不错 不大 不但 不到 不定 不动 不断 不对 不够 不顾 不过 不见 不尽 不快 不愧 不利 不料 不论 不妙 不配 不日 不善 不是 不外 不像 不要 不用 不在 不正 不致 不至 不做 不作。
无论什么时候,不(bù)管遇到什么情况,我绝不(bù)允许自己有一点点灰心丧气。——爱迪生
做学问,要耐得住寂寞和清贫,要有平和的心态;不(bú)要急于求成,更不(bú)要为名利所累。——周海中
为了追求光和热,人宁愿舍去自己的生命。生命是可爱的,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却不(bù)如轰轰烈烈的死。——巴金
生活是一场艰苦的斗争,永远不(bù)能休息一下,要不(bù)然,你一寸一尺苦苦挣来的,就可能在一刹那间前功尽弃。——罗曼·罗兰
不(4)一(2)样(4)
不一致
语气词“啊”的音变
小猴和小兔是好朋友。一天,他俩在树下玩,跳啊,唱啊,真高兴!玩了一会儿,小猴说:“小兔,我请你吃桃子吧
是啊,树上的桃子又大又红,一定很好吃。小猴对正在树上的猴爸爸说:“爸爸,请您给我们摘几个桃子,好吗?”猴爸爸还没有回答,也没有动手,只见几个桃子自己从树上掉下来。小兔说:“猴伯伯,谢谢您!” 猴爸爸笑着说:“别谢我,这是地球爷爷帮的忙。” 小猴觉得很奇怪:“地球爷爷怎么帮忙啊?” 小兔也说:“是呀,地球爷爷怎么帮忙呢?他又没有手。” 地球爷爷说话了:“不,我有手,而且有很大很大的力气,能让成熟的桃子掉下来,能让踢到半空的足球掉下来……我的手,就是你们看不见的地心引力。” 地球爷爷的话刚说完,几个桃子又从树上掉了下来。
(2)不添字、不丢字、不颠倒、不重复,朗读清晰完整。
2、有感情的朗读(5min)
(1)首先,深入地理解文本,了解作者及其写作背景。
“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
——《孟子·万章下》 引申出“知人论世”,背景资料的了解对理解文章的情感有很大的帮助。了解了这些背景,再来阅读文本,就能够更准确地把握文章的情感。
(2)其次,充分调动各种感官,运用各种感知能力,使情景再现,揣摩作者想要传递出的情感,把握情感以后,还需要通过有声语言把作者的情感表现出来,这才达到朗读的目的。
(3)运用技巧(选讲)
1.停连
停,指的是停顿;连,指的是连接。朗读中在作品部分之间、段落之间、层次之间、自然段之间和句子之间、词组及词之间都存在着声音的停顿或连接。(说明“/”短暂的停顿;“∧”停顿稍长;“⌒”指用于有标点的地方,表示缩短停顿时间连起来读)
︵
︵
推开门一看,嗬!好大的雪啊!∧山川、河流、树木、房屋,全都罩上了一层∕厚厚的雪,万里江山,变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
2.重音
作品中的字有的往往需要突出强调,在不改变这些字词原有声调的情况下,运用加大音量,拖长字音等方法予以强调,就是重音。
(1)加强重音:在朗读时突出强调的字,词读得重一些。
《草原》的第一句写道:“这次,我看到了草原。”有的学生把重音落在“这次”上,有的在“草原”上。根据上下文,应重读“看到”,从而强调下文写的恬静而令人向住的草原美景。
(2)拖长字音:通过,有意延长音节来达到强调的目的。
大雪整整下了一夜。(《第一场雪》)
(3)重音轻读:读音的轻重是相对的,有时有意的轻读主要重音,更能起到突出强调的作用。重音轻读,常用来表示深沉、含蓄、细腻的思想感情和轻巧的动作、轻微的声音、幽静的环境等。如读《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一句:“天冷极了,下着雪,又快黑了。”这里的重音“冷极、雪、黑”就需要读得低沉、绵长些,做到重音轻读。
3.节奏
节奏是指朗读过程中由声音抑扬顿挫、轻重缓急而形成的回环往复的形式。(1)轻快型
这种有节奏语速较快,多扬少抑,多轻少重,声轻不着力,词语密度大,有时有跳跃感。多用来描绘欢快、诙谐的情志。如《火烧云》
我爱看天上的一片云,那片白白的、会变的云。瞧它一会儿变成只小黄狗,摇着尾巴,追着太阳跑;一会儿变成只小灰羊,在草原上撒欢儿跳高。(2)沉稳型
这种节奏语势沉缓,多抑少扬,多轻少重,音强而着力,词语密度疏,常用来表现庄重,肃穆的气氛和悲痛、抑郁的情感。如《十里长街送总理》、《卖火柴的小女孩》
灵车队,万众心相随。哭别总理心欲碎,八亿神州泪纷飞。红旗低垂,新华门前洒满泪。日理万机的总理啊,您今晚几时回?(3)舒缓性
这种节奏语速较缓,语势较平稳,声音轻柔而不着力,常常用来描绘幽静的场面和美丽的景色,也可以表现舒展的情怀。如《第一场雪》、《月光曲》等。
大海上一片静寂。在我们的脚下,波浪轻轻吻着岩石。像朦朦胧胧欲睡似的。在平静的深黯的海面上,月光劈开了一款狭长的明亮的云汀,闪闪地颤动着,银鳞一般。
(4)强疾型
这种节奏语速较快,多扬少抑,声音强劲而有力,常用来表现紧张急迫的情形和抒发激越的情怀。如《董存瑞舍身炸喑堡》、《景阳冈》等。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高傲的飞翔。4.语气
语气是指在某种特定思想感情的支配下朗读语句的具体语音形式。作品中的语句总是要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的,总是带有某种感情色彩的。语句的感情色彩,主要是通过声音气息的变化表现出来的。
(1)喜爱的感情
一般要读得“气徐声柔”,轻快流畅。
小鸟的影子就在这中间隐约闪动着,看不完整,有时连笼子也看不出,却见它们可爱的鲜红小嘴从绿叶中伸出来。
(《珍珠鸟》)(2)悲伤的感情
一般要读得“气沉声缓”,有一种迟滞感。
将军愣住了,久久地站在雪地里。他的眼睛湿润了,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缓缓地举起右手,举到了齐眉处,向那位与云中山化为一体的军需处长敬了一个庄严的军礼。(《丰碑》)(3)激昂的感情
一般要读得“气粗声重”语速稍快。
假如我有幸竞聘成功,我将不负众望,虚心纳谏,博采众议,拥有一副兼听则明的耳朵,一颗善解人意的心灵,一个容纳百川的胸怀,运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继续开创,去迎接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
以上四种节奏类型,只是大体的分类。在实际的朗读过程中,一篇作品的节奏不一定是单一的,往往随着内容情节的变化,节奏也会相应发生改变。因此在朗读过程中,节奏必须因文而异,切忌死板单一,一统到底。
二、当堂练习(20min)
1、一条龙(5min)
先自己朗读,然后全班一条龙轮流朗读。(0)邻居的小孩安静,是个盲童。
(1)春天来了,小区的绿地上花繁叶茂。(2)桃花开了,月季花开了。(3)浓郁的花香吸引着安静。(4)这个小女孩,整天在花香中流连。
(5)早晨,我在绿地里面的小径上做操,安静在花丛中穿梭。(6)她走得很流畅,没有一点儿磕磕绊绊。(7)安静在一株月季花前停下来。(8)她慢慢地伸出双手,在花香的引导下,极其准确地伸向一朵沾着露珠的月季花。(9)我几乎要喊出声来了,因为那朵月季花上,正停着一只花蝴蝶。
(10)安静的手指悄然合拢,竟然拢住了那只蝴蝶,真是一个奇迹!(11)睁着眼睛的蝴蝶被这个盲女孩神奇的灵性抓住了。(12)蝴蝶在她的手指间扑腾,安静的脸上充满了惊讶。(13)这是一次全新的经历,安静的心灵来到了一个她完全没有体验过的地方。
(14)我静静地站在一旁,看着安静。(15)我仿佛看见了她多姿多彩的内心世界,一瞬间,我深深地感动着。
(16)在春天的深处,安静细细地感受着春光。(17)许久,她张开手指,蝴蝶扑闪着翅膀飞走了,安静仰起头来张望。(18)此刻安静的心上,一定划过一条美丽的弧线!(19)蝴蝶在她八岁的人生划过一道极其优美的曲线,述说着飞翔的概念。
(20)我没有惊动安静,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21)在这个清香袅袅的早晨,安静告诉我这样的道理。
2、绕口令(5min)
先自己练习,然后找志愿者,没有人自己点名。
十字路口红绿灯,红黄绿灯分得清,红灯停,绿灯行,黄绿灯亮向左行,行停停行看灯明。扁担长,板凳宽,扁担没有板凳宽,板凳没有扁担长,扁担绑在板凳上,板凳不让扁担绑在板凳上,扁担偏要绑在板凳上。
坡上立着一只鹅,坡下就是一条河。宽宽的河,肥肥的鹅,鹅要过河,河要渡鹅不知是鹅过河,还是河渡鹅?
(1)四和十
四是四,十是十,四十是四十,十四是十四,四十不是十四,十四不是四十。谁能分得清,请来试一试。(2)八座屋
八只小白兔,住在八棱八角八座屋。八个小孩要逮八只小白兔,吓得小白兔,不敢再住八棱八角八座屋。(3)酒换油
一葫芦酒九两六,一葫芦油六两九。六两九的油,要换九两六的酒,九两六的酒,不换六两九的油。(4)狗与猴 树上卧只猴,树下蹲条狗。猴跳下来撞了狗,狗翻起来咬住猴,不知是猴咬狗,还是狗咬猴。(5)分果果
多多和哥哥,坐下分果果。哥哥让多多,多多让哥哥。都说要小个,外婆乐呵呵。
3、古诗诵读(5min)
先领读,然后让大家齐读。《别董大》 《元日》《小池》《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江雪》
4、齐读(5min)
先领读,然后带领大家齐读。
生活是多么广阔。生活是海洋。
凡是有生活的地方就有快乐和宝藏。去参加歌咏队,去演戏,去建设铁路,去做飞行师,去坐在实验室里,去写诗,去高山上去滑雪,去驾一只船颠簸在波涛上,去北极探险,去热带搜集植物,去带一个帐篷在星光下露宿。去过极寻常的日子,去在平凡的事物中睁大你的眼睛,去以自己的火点燃旁人的火,去以心发现心。生活是多么广阔。生活又是多么芬芳。
凡是有生活的地方就有快乐和宝藏。
有人指出, 课堂上书声琅琅、议论纷纷就是好读。这有一定道理。朗读是表情达意的主要手段, 课堂上, 朗读是一种艺术的再创造, 它通过声音把文字表达不出来的地方表现出来。在正确、流利读的基础上, 要在培养学生的语感上读, 并把朗读和理解紧密结合起来, 引导学生理解地读。尤其是关键句段, 要边读边思边议, 以读促悟, 就能使学生进入课文所描绘的境界, 读得有声有色, 有情有景。我们只要听听学生读得怎么样, 就知道他们是不是已经感悟到句子所描绘的情景了。因此我们要把朗读训练贯穿于阅读教学始终, 落实到每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 调动情感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浓厚的兴趣会激发起无穷的潜能, 兴趣的培养又是多途径的。在朗读课文时, 可以通过创设美好的情境激发学生“学”的兴趣, 从而达到激发“读”的兴趣。
如教学《恐龙》这篇课文, 一开始, 师生交流。师:同学们,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幅画, 我们一起来看看, 画了什么?可以和同桌交流 (通过投影把七幅恐龙图展现在同学们面前) 一下, 课堂非常热闹, 你一句, 我一句, 大家都无拘无束地把自己对恐龙的了解与同桌交流。我在学生间走动, 听到了许多让我都很惊讶的谈话, 有的同学对恐龙的知识比我查到的还多。当时, 我的心里真的感到了万分的惊叹, 学生真不可小看, 他们的课外知识比我的可丰富多了。学生在自由讨论, 自由想象, 自由发言的氛围中, 无拘无束, 非常高兴。接着我顺势插上话题, 有一位大朋友, 他看了这七幅图, 想告诉我们这七幅图的内容, 他就写了一篇文章, 你们想知道吗?学生非常高兴, 课堂上洋溢着活跃的气氛。我就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接着学生在对恐龙知识的追求下, 怀着愉悦、轻松的心情自由地展开朗读, 第一次试读就读得有声有色。
二、读悟结合, 相互促进
朗读指导不能孤立地进行, 要与理解课文有机结合起来, 做到读中感悟, 悟中促读, 两者相辅相成。
我们的祖先有“读书百遍, 其义自见”的古训, 鲁迅先生也曾说过:“在瞎弄里摸索, 自悟自得的毕竟是少数。”阅读时, 随着形象感染程度的加深, 人的内心就会不断掀起情感的波澜, 爱作者之爱, 恨作者之恨, 入境又入情, 达到“语悟其神”的境界, 这种情感共鸣, 是阅读能力达到较高层次的体现。杜勃洛留波夫说:“我们的感情总是被生动的对象所引起的, 而不是被一般的概念所引起的。”因此要通过朗读促进学生对文章的感悟、品味, 必须以理解为基础, 努力寻找文章对学生思想感情的触发点, 使学生与文章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 然后在朗读时自然地表达出来, 做到以情带声, 以声传情。
有些文章, 如童话、散文、寓言等, 文中含有很深刻的句子, 它们对理解文章、把握文中包含的思想感情起着重要的作用。如在教学《第一次抱母亲》一课时, 文中有这样一段话:“在我记忆中, 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 背上背着妹妹, 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这样, 年复一年, 直到我们长大。我们长大后, 可以干活了, 但逢有重担, 母亲总是叫我们放下, 让她来挑。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 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 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这一句中的“担子”有着双重含义, 不仅仅是指母亲肩上那100多斤的东西, 还隐含着母亲瘦弱的肩膀上所挑起的生活担子 (操持家务、孝敬爷爷奶奶、下田干活、挣孩子们的生活费用等等) , 母亲是那样的辛劳, 但她只是轻轻一句:“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此时此刻, 对于学生来说, 阅读的文本不仅是客观事物的写照, 更是情感的载体。从朴实的话语中, 让我们感受了一位平凡母亲的无私与伟大。这些含义在文中并没有明明白白写出来, 教师只有挖掘课文, 把文本的情感点化出来, 用自己的真情实感拨动学生情感的心弦, 与学生一起感受蕴涵在课文中的感情, 并把这种情感体验展示在语文课堂中, 才能让学生在阅读中享受体验带来的愉悦, 才能真正入情入境地读好。
三、多样朗读, 有法可依
朗读的形式纷繁多样, 不一而足, 但各种形式的朗读有各自的功能和适用范围。当需要激情引趣或学生读得不到位时, 宜用范读指导;当需要借助读来帮助学生分清段中的内容、层次时, 宜用引读;当遇到对话较多、情趣较浓的课文时, 宜采取分角色朗读;当需要渲染气氛、推波助澜时, 宜用齐读……但要注意的是范读只是引路而已, 只能起“示范、启发”作用, 而不是让学生机械地模仿, 因为“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必须引导学生“入境入情”因情而自得, 按“得”去朗读。一节课中范读不能太多, 要尽可能多地留些时间让学生自己练读。更值得一提的是, 多媒体进入课堂后, 可以利用媒体播放与课文意境相吻合的音乐, 让学生在乐声中声情并茂地朗读。
一、依据教材,指导朗读
朗读是阅读的基础,教学中依据教材对不同文体的课文进行朗读指导。而朗读指导需要讲究方法与针对性的组织训练。在分析课文的基础上,由学生反复的朗读,让学生自己去品味,在分析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有感情的去朗读课文,加强语感的训练。在指导朗读过程中,结合每篇的教学目标充分发挥朗读在理解课文、体会文章思想感情、陶冶情操方面的作用。特别是课文的重点段中准确的词语、含义深刻的句子,能很好的表现文章中心思想。指导学生读好这些词语、句段,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例如,《夹竹桃》一文第四自然段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理解作者所说的夹竹桃的“韧性可贵”,教师要引导学生围绕“韧性”一词,充分进行自读自悟、圈点批注。在接下来的师生讨论交流中,引导学生抓住“又开出一朵”“又长出一嘟噜”“看不出”“也看不出”“无日不迎风吐艳”“无不奉陪”等词句,指导他们理解句子中这些词,然后反复朗读,要求把这些词语重读,读出感情来,感受到无论是气候的变化,还是季节的更替,唯有夹竹桃始终花开不败。当学生感受到了夹竹桃的花期之长,没有任何一种季节性的花朵能与之相比的时候,也就自然能够理解作者为什么说夹竹桃“韧性可贵”了。
当然,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比较困难的,在教学中结合教材内容教给学生一些朗读的技巧十分重要,比如停顿、轻重、语气等在朗读中要如何随着表达的需要而变化,从而提高朗读的表现力,培养学生朗读的兴趣。在指导时,应该注意以下几方面:
1.指导读到位、准确发音,注意变音。朗读是一种有声的语言,能生动地再现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因此,发音准确、吐字清晰是朗读教学中的基本要求。
2.指导朗读流利,感受节奏。流利地读,是要把句子读完整,不读断句;要读出句与句之间、段与段之间的间歇;要读得连贯流畅,速度适中。
二、利用媒体,优化朗读
文本小学语文教材中选编的文章,大多是文质兼美的名家名篇,为学生学习语言文字和朗读训练提供了材料。可试用配乐朗读。配乐朗读,就是利用电教媒体播放与课文意境相吻合的音乐,在乐声中声情并茂地朗读的一种教学方法。
例如,《小池塘》一课,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小池塘的无限喜爱和赞美之情。为了让学生感受到这一情感,我剪辑了一段旋律优美、节奏鲜明的曲子。先让学生听一遍音乐,接着,我启发学生说说应如何有感情地朗读这篇课文。学生由于受到了音乐的感染,情感有了强烈的共鸣,便纷纷回答:应用惊喜、赞美的语气读。又如,在教学《每逢佳节倍思亲》一文时,可以给学生配上《春江花月夜》这一首曲子给学生营造氛围。通过指导朗读,让学生在音乐声中感受作者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实践证明,在教学中利用配乐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情感,以很快的速度投入到文本对话中去,从而优化学生的朗读。
其实,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的诗歌,这些诗歌是训练学生语感的极佳材料。因为古诗虽然短小精悍,但意蕴丰富,表达着诗人丰富的情感,而诗人的情感是通过充满节奏感和音乐感的语言表现,所以在让学生朗读时,用音乐进行营造诗的意境很有作用,也有利于学生在朗读中逐步学会欣赏诗歌,鉴赏诗歌。
三、激励评价,促进朗读
在指导学生朗读时,对学生进行激励性评价是很重要的,因为对学生肯定性的评价有利于促进学生进一步优化朗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评价语言的设计十分重要,教师要用语言对学生的朗读进行激励,这样才能促进学生朗读。
1.情景式评价语。情景式评价语就是指结合课文语境对学生朗读作出反馈的评价语。例如,在教学《第一场雪》的第一课时,当学生第一次初读以后,可以这样设计情境式评价语:“雪大不大?请同学们再读一读。”当学生第二次再去读时,果然读出大雪纷飞的感觉。
2.修辞式评价语。修辞式评价语就是对学生的朗读结果进行一定的修辞,从而达到对学生的朗读进行激励的目的。例如,当学生对一篇课文中的某一个句子读得很深情的时候,可以用这样的评价语:“你读得真感人,老师也被感动了,相信同学们也被你感动了。真好。”这样的评价看似随手拈来,效果却非常好。
唱歌会根据内容先定调子,朗读也不例外,每次学课文之前,我都要结合课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确定读课文的感情基调。
如《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课,这篇课文中描写的租借地里的洋人欺侮中国妇女的情景,看到这样的场景,内心应该是充满悲愤、无奈的,那么在朗读前确定了这种感情基调才能更好的朗读,带着悲愤的表情朗读这一部分。
朗读是指通过富有感染力的声音,生动地再现文章的思想内容,以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引起学生的共鸣,激起学生强烈感情的一种方式。因此,在理解文章思想内容的前提下,必须通过一定的技巧来展现。
但由于学生年龄小,生活阅历少,对一些文章的思想内容理解较肤浅,所以,阅读时难免会有困难,有时甚至显得力不从心,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文章适时适度地对学生进行一些朗读技巧的训练,如:语音的轻重、语句的变化、节奏的变化及停顿的处理等,但这些朗读技巧不能孤立地大量讲解,而应在阅读教学实践中让学生初步感知文本后,结合语境进行训练。
让学生慢慢感悟到读什么内容采用什么技巧,只有在学生逐步掌握这些技巧后,才能逐步提高朗读水平,才能真正做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如我在教学《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的时候,这篇课文给我们讲述了一个失去父亲的中国孩子内心的呼声,他在讲述与父亲的回忆的时候说道:“现在这顶蓝盔回来了,但它是钉在爸爸的灵柩上回来的。
我们如约捧着鲜花,接到的却是爸爸那覆盖着国旗的遗体。献血染红了他的征衣,腕上的手表浸满了凝固的血。”这一段话描写的是爸爸牺牲回来后我们接到爸爸的场景,看到死去的父亲,孩子的内心是万般痛苦的。
学生们在朗读这一段话时,如果用欢快的语气显然不合适,语气首先使沉重的,其次对于句子中的“钉在、染红、浸满”等词,应该重读。这样结合课文进行朗读指导,学生能很容易地掌握朗读的基本要领。
二、教师示范,让学生在朗读中受到熏陶。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多注意给学生以科学的指导和示范的影响,其中范读就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和相当大的影响力。《课标》也明确指出:“教师的朗读要起示范作用,要贯穿于各个教学目标之中去。”
所以,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经常以声情并茂的范读给学生创设浓浓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感染,激发学生的朗读热情,同时又要指导学生从泛读中去借鉴、去领悟、去思考,以达到泛读的目的。
如学习《夜莺的歌声》这篇文章时,让学生进行有感情朗读,他们字正腔圆的“唱读工夫”此刻被发挥得淋漓尽致。我适时地采取了感情泛读文中人物的话,我模仿小夜莺,采用活泼、轻快的语气来读,而日本军官的话我则读得凶恶、狠毒。
学生们听得兴趣盎然,都用惊喜的眼光看着我,我趁机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我是怎么读的?为什么这样读?学生纷纷发表了自己的不同看法,在这种交流中,学生不仅知道了怎样读,而且还知道了为什么要这样读。
从我的泛读中领悟到了文章所表达的情感,并从中认识到了“自己的事要自己做,自己学会生活”的情感熏陶,再读起来也是有声有色,而不是机械地模仿了。
三、读中创新,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
读的过程是一种实践的过程,也是一种再创新的过程。朗读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手段之一,“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一句话,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感悟、不同的读法。
朗读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让学生从文章的字里行间中揣摩并获得个性的情感体验,展示富有个性的色彩朗读。如《触摸春天》这篇感人的文章,文章中安静走进花园,极其准确的停在一株沾着露珠的月季花上,伸手捉住了一只蝴蝶,把蝴蝶捧在手心里感受着,最后放了蝴蝶,抬头张望。
在朗读这一段话的时候有的学生就开始模仿安静做起动作来,对于学生这样的创造朗读,我给予了一定的鼓励。这些学生的几种朗读,既有独特的创新,又有思维的感悟,应给予一定的评价,要让学生明白,只要自己的见解有道理,就大胆地读出来,读出自己的风采。
四、引进多种评价方式,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朗读中评价是培养的学生朗读技巧和能力的很关键的一环。好的评价,不仅可以是让被评价的学生有所收获,其他学生也会受到启发,知道朗读的标准是什么,改如何处理不同的文章的感情。
1、鼓励式评价。
新教材识字量大,课文篇幅、语句都显长,加上一些孩子认字慢、遗忘快,又可能学前教育不充分或家里没有相应的学习环境。于是,一些孩子一开始朗读就出现困难,甚至部分孩子惧怕朗读,连最起码的单独起立面对大家大声朗读的勇气都没有。
从这些孩子的发基础出发,我们教师需要用发展与欣赏的眼光来肯定与激励学生,适时、适当的激励有利于激发孩子们的朗读兴趣,树立自信。我们班的一位男生很胆小,站在人前说话都是在喉咙里哼哼唧唧的,所以平时就给他多一些关注和机会。
朗读的时候他抖抖颤颤地读着,不是念错字就是加字、丢字,这种情况下我不急不躁,只是在旁边不停地提醒鼓励,让他坚持下去。
短短的一句话孩子反复了四次总算不出差错地读完了,其他孩子都认为他读得很糟糕,可我却说:“你们没有发现嘛,他不怕困难,反复了四次,一定到自己读正确才停下来,多认真、多有毅力的孩子啊!这一点值得我们大家学习!”老师巧妙地换个角度变贬为褒,一是委婉地提醒学生读错了一定要自己认真读正确并反复练习,同时对这位自卑的孩子又是一种鼓励,使他对自己有了信心。结果被夸的孩子参与热情大增,举起的小手一度高过前面孩子的头顶。
2、诱导式评价
低年级孩子的语感、朗读节奏感都有待培养,孩子在朗读中出现的小错误,诸如很长一句或一段漏个字、加个字什么的这些是难免的。
可有时孩子们的朗读错误百出,或是对朗读材料明显处理不当,教师如果也一味地夸“棒!”“好!”就是不负责任;若是见孩子的表现与自己的要求相差甚远,如果教师干脆用“谁再来”的方法另请高明,频繁地换学生,直至找到高手,才连声称赞,这也是不可取的。
聪明的老师应当善于巧妙、机智地诱导评价学生,做到引而不发。在讲《桂林山水》,要求学生用读来表现桂林山水的美丽。第一个学生读得不够好,老师说:“你读得很响亮,可老师还没欣赏到美丽的桂林山水呢!”第二个学生有进步了,老师评价道:“呀,这下我仿佛身临其境一般,也来到了桂林,置身在这美丽的山山水水之间。“
迫不及待,脑清目明,为之一振,头昏脑胀,眉清目秀,腰酸背痛,昂首挺胸,闭目养神,目瞪口呆,目中无人,目不转睛,目不识丁,目光短浅,目不暇接,无影无踪,千变万化,无拘无束,一望无际,稻谷飘香,高楼林立,闪闪发光,微风习习,如丝细雨,转弯抹角,无穷无尽,急不可待,心急如焚,十万火急,仰天长叹,翻滚奔腾,光明锃亮,永恒不泯,物产丰富,窃窃私语,肃然起敬,横竖勾勒,挺拔如峰,清亮如溪,浩瀚如海,奇妙组合,奇特魅力,有影无形,梦寐不忘,蒙头转向,蒙蒙细雨,隐隐约约,风光秀丽,湖水碧绿,鞭长莫及,庞然大物,狂风暴雨,四脚朝天,平安无事,毫不在乎,大浪滔天,一帆风顺,汲水灌溉,嫦娥奔月,牛郎织女,后羿射日,女娲补天,骨肉相连,骨肉至亲,书声琅琅,开卷有益,手不释卷,苏秦刺股,孙敬悬梁,凿壁引光,萤雪夜读
三、积累部分: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耳听为虚,眼见为实。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真正的美和真正的智慧一样,是非常朴素的。——(苏联.高尔基)
美是到处都有。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法.罗丹)
四、古诗 秋词(唐刘禹锡)池上(唐白居易)小儿垂钓(唐胡令能)清明(唐杜牧)闲居初夏午睡起(宋杨万里)江南(汉乐府)浪淘沙(唐刘禹锡)鹿柴(唐王维)寻隐者不遇(唐贾岛)江雪(唐柳宗元)画眉鸟(宋欧阳修)青松(陈毅)白梅(元王冕)
五、多音字露lùloù乘 chãng shâng卷juǎnjuàn迫 pòpǎi茄qiãjiā调diàotiáo臂bìbei应yīngyìng舍shěshâ抹 mǒmāmò柴zhàichái勒lēilâ蒙 mēngmãngměng
一、重叠式词语 1.ABB式
绿油油
黑乎乎
灰蒙蒙
金灿灿
黄澄澄
黄灿灿
黑黝黝
白茫茫
白花花
红彤彤
2.ABAC式
无缘无故
无影无踪
无穷无尽
无依无靠
无声无息
无法无天
无拘无束
无时无刻
各式各样
多才多艺
百发百中
活灵活现
绘声绘色 3.AABC式
洋洋得意
彬彬有礼
赫赫有名
跃跃欲试
头头是道
姗姗来迟
振振有词
井井有条
心心相印
孜孜不倦
翩翩起舞
炯炯有神
依依不舍
恋恋不舍
历历在目
面面俱到
头头是道
源源不断
津津有味
比比皆是
蒸蒸日上
滔滔不绝
步步为营
亭亭玉立
栩栩如生
息息相关
4.ABCB式
应有尽有
将心比心
人云亦云
得过且过
心服口服 5.ABCC式
小心翼翼
生机勃勃
神采奕奕
风尘仆仆
白发苍苍
二、特色词语 1.带有“春”的词语
春风化雨
春风得意
春华秋实
春色满园
春意盎然
满面春风
阳春白雪
雨后春笋
春兰秋菊
春花秋月 2.带有“花”的词语 花容月貌
鸟语花香
花团锦簇
百花齐放
昙花一现
落花流水
奇花异草
火树银花
花红柳绿
花枝招展 3.带“日”的成语
日积月累
日理万机
日新月异
日上三竿
指日可待
日月如梭
夜以继日
日久天长
日落西山 4.与“月”有关的成语
闭月羞花
春花秋月
披星戴月
成年累月
花好月圆
花容月貌 日积月累
明月清风
近水楼台先得月 5.带有“雨”的词语:
暴风骤雨
倾盆大雨
春雨如油
大雨滂沱
风吹雨打
风雨交加
和风细雨
狂风暴雨
疾风暴雨
春雨绵绵 6.带有“鸟”的词语
鸟语花香 小鸟依人 鸟枪换炮 惊弓之鸟 笨鸟先飞 鸟尽弓藏 一石二鸟 笼中之鸟 百鸟朝凤 7.含有人体器官的成语
胆战心惊
情同手足
迫在眉睫
唇齿相依
肝胆相照
怒发冲冠 狼心狗肺
提心吊胆
得心应手
扬眉吐气
掩人耳目
耳聪目明
目中无人
目不转睛
唇亡齿寒 8.带感情色彩词语(1)骄傲
①他们骄傲(指值得自豪的人或事物,包含着浓浓的自豪之情,属于褒义词)地举起了手,有的还神气十足地左顾右盼。
②虚心使人进步,骄傲(自以为了不起,看不起别人的意思,含有批评之情,是贬义词)使人落后。
(2)东西 ①月球是从哪儿来的?上面有些什么东西(指物品,中性词)? ②这个吃里扒外的东西(含有强烈的厌恶之情,属于贬义词)!③这个小东西(特指一位“逗人喜爱”的小孩儿,包含着浓浓的欢喜之情,属于褒义词。)
三、成语含义
1.形容惊慌、紧张、害怕的成语
胆战心惊
提心吊胆
面如土色
心惊肉跳
心惊胆寒
大惊失色
担惊受怕
惊慌失措
惊恐万状
惊魂未定
惊恐失色 2.表现态度的成语:
暴跳如雷
怒气冲冲
和蔼可亲
和风细雨
横眉冷对
声色俱厉
斩钉截铁
模棱两可
趾高气扬
冷若冰霜 3.形容着急的成语
千钧一发
十万火急
心急如焚
刻不容缓
火烧眉毛
迫在眉睫
急如星火
迫不及待
心急如焚
如坐针毡 4.形容天气情况的词语
风和日丽 秋高气爽 阳光明媚 天寒地冻 烈日炎炎 骄阳似火 天高云淡 雨过天晴 一叶知秋 鹅毛大雪 5.描写人物神态的成语
和颜悦色 没精打采 垂头丧气 笑逐颜开
四、成语拓展 1.带反义词成语
异口同声
左顾右盼
东张西望
天经地义
大惊小怪
朝令夕改 起死回生
顾此失彼
古往今来
深入浅出
声东击西
朝三暮四 三长两短
异曲同工
此起彼伏 2.带数字成语
一心一意
一目十行
一举两得
一刀两断
两全其美
三心二意
举一反三
丢三落四
四分五裂
四通八达
四平八稳
四面八方
朝三暮四
四面楚歌
五光十色
五花八门
五颜六色
六神无主
七上八下
七嘴八舌
横七竖八
七零八落
八面玲珑
九九归一
十万火急
十拿九稳
千方百计
千军万马
成千上万 3.来自古诗词中的成语
春色满园
万紫千红
红杏出墙
飞流直下 4.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
刻舟求剑
揠苗助长
滥竽充数
郑人买履
画蛇添足 狐假虎威 井底之蛙
自相矛盾
守株待兔
庖丁解牛
东施效颦 5.源于神话传说的成语:
精卫填海
夸父追日
八仙过海
后羿射日
天衣无缝
天女散花
鹊桥相会
开天辟地
为虎作伥
水漫金山
女娲补天
云雨巫山
乔松之寿
含沙射影
兴风作浪
牛郎织女
愚公移山
海市蜃楼
6.出自“三十六计”中的成语
瞒天过海 围魏救赵 借刀杀人 以逸待劳 趁火打劫 声东击西
无中生有 暗渡陈仓 隔岸观火 笑里藏刀 李代桃僵 顺手牵羊
打草惊蛇 借尸还魂 调虎离山 7.形容突然明白的成语
恍然大悟 茅塞顿开 豁然开朗 翻然醒悟 如梦初醒 8.三字成语
想当然
出风头
闭门羹
大手笔
东道主
五、意义相反单音节词合成为另一意思词语
动静
得失
吞吐
详略
攻守
进退
始终
呼吸
是非
爱憎
开关
新旧
粗细
六、量词学习
一阵清香
一朵荷花
一幅画面
一片花瓣
一首(支)歌曲
一身羽毛
一眼清泉
一对翅膀
一束金光
一串珍珠
一阵微风
七、我的发现 1.用于写学习的词语
博览群书
孜孜不倦
勤学好问
学而不厌
坚持不懈
业精于勤
专心致志
竭尽全力
废寝忘食
锲而不舍
脚踏实地
聚精会神
专心致志
目不转睛
2.我知道
(1)光彩夺目
群芳吐艳
姹紫嫣红
莺歌燕舞(2)崇山峻岭
悬崖峭壁
层峦叠嶂
一.聆听教师范读, 促进学生自读
好的范读能以声传情, 以声启智。所以, 对于模仿能力较强的低年级孩子来说, 引导他们揣摩、模仿老师的朗读, 对提升孩子的朗读能力是非常必要的。如《看菊花》中的第二小节中“黄的、白的、淡绿的、紫红的, 一朵朵, 一丛丛, 一片片, ”不仅写出了菊花的多、菊花颜色的多, 更感受到了菊花的美, 学生读不好, 老师从标点的停顿、语气的轻缓、语调的变化去指导, 再入情入境地做范读引导, 就会很自然地把学生引入到朗读的佳境, 这样就会不断提高朗读水平。教师还可以通过自己的范读感染学生, 引导学生评价教师, 重在说说学生的感受。又如:在教《春到梅花山》时, 我让学生一边看图一边听老师诵读, 然后说出自己听后的感受:老师, 您读得太美了;老师, 听您的朗读, 我好像看到了很多很多的梅花;老师, 我好像闻到了梅花的清香……。听到学生的感叹, 我觉得教师的每一次范读都应是孩子们最好的示范, 就这样在范读与评价的活动中, 孩子们爱模仿的天性会得到充分的发挥。学生在听完我的朗读后, 开始自由练读起来。再次请学生站起来朗读时, 我发现学生有了很大的进步。当然学生模仿老师朗读并不是机械地照搬照套, 要允许他们读出自己的感受和体会。教师在示范朗读过程中, 主要使学生逐渐掌握朗读技巧, 学会停连、缓重轻急、语调、节奏等的处理, 为他们日后自我品读课文打下基础。
二.图文结合诵读, 读出文中感情
儿童认知的特点是对直观形象的事物的感受。要让低年级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不难, 但要读出课文中的感情就不是件很容易的事了。因此, 教师要抓住低年级学生善于形象思维这一特点, 充分用挂图、插图、多媒体课件或联系生活经验等, 营造出语言情境, 陶冶审美情操, 也可使学生置身其中, 入境生情, 受到美的形象感染。引导学生去感受, 让他们进入“角色”, 获得自己的情感体验。从而使学生得到的知识进一步延伸, 进而读出感情来。尤其是文中的插图在激发学生的感情上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一年级下册《识字1》教学时, 我让学生观察文本中的插图, 欣赏柳树在春风中翩翩起舞、春雨在沙沙下、燕子在唧唧唱、绿色的草地上盛开着各种各样的花、孩子们在戏雨的画面, 让孩子们陶醉于生机盎然的春景中, 陶醉在诗的优美的旋律中, 他们读了词串一遍又一遍, 在朗读中, 借助着优美的意境, 头脑里想像着这样的画面, 感情油然而生, 学生聆听着自己朗读的声音, 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语音的美。在这样的环境中, 词串的节奏更加鲜明了, 形成了独特的韵律美, 极具感染力。苏教版教材每篇课文都有插图, 就看教师是如何发挥插图的有效作用了, 只要情感得到自然的引发, 读出人物的感情自然就没问题了。
三.培养朗读能力, 情韵自然流露
一年级学生的词汇量较贫乏, 对语言的理解较直白, 思维能力相对低下, 对朗读不可能顷刻间就“声情并茂”, 必须循序渐进, 逐步培养兴趣。在平时的朗读中, 我们往往忽视用“情”去朗读。朗读不是简单的把文字转换成声音, 照本宣科, 而是要用感情去读, 以情带声, 以声传情, 声情并貌, 这种情来自于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的过程。一篇课文, 首先, 要读正确。即要求学生朗读时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错读、不读破句, 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将课文读通。检查初读效果, 必要时对长句、难句再作指导以达到正确朗读的目的。其次, 要读流利。就是学生在正确朗读的基础上, 能够流利地读。由于孩子们对语汇储存较少, 需教师抓住文中的关键词、重点句细细咀嚼, 做到读中感悟, 悟中促读。最后, 要有感情地读。在这一过程中, 教师如果只是简单地要求学生“读得生动一点”“读出感情来”之类的话, 那是空洞的。因为低年级学生是不知道怎样读生动、怎样读有感情。这时, 教师只有启发学生思考、想象、理解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受到感染, 产生强烈的共鸣和表达愿望, 才能使他们自然地读出文章所包含的感情来。我们只有用心领悟那字里行间深情厚意, 才能感受到文本里跳动着的情感脉搏, 才能唤起孩子内心深处与本文的情感共鸣。当朗读拥有了情感的灵魂, 才能真正地引领着孩子的心灵融入文本, 去感知、体验、揣摩字里行间的情感, 那么语文课堂, 也将因此充满生机和魅力!与此同时, 体态语言与面部表情可以作为有声语言的辅助手段来丰富有声语言的表现力, 使学生得到各种信息。在低年级的感情朗读训练中, 体态语言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如《春到梅花山》中“你挨着我, 我挨着你”让学生做这个动作, 学生们自然就读出了俏皮、可爱的语气。体态语言不仅是教师的教学语言, 也可以作为学生的学习语言。在有感情朗读时, 指导学生根据文本需求适时、适度的展示面部表情、恰当合理地配上一些动作, 能更好的辅助理解课文, 真正达到声情并茂的佳境。
四.创设朗读意境, 诱发情感朗读
在阅读教学中, 教师可借助课文插图、实物、音像手段等, 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猜想、带着向往进入阅读, 引发学生与文本的对话。首先, 以情动情是教育的共同规律, 教师的情感对学生来说是导体、是火种。教师要善于将自己对教材的感受及情感体验传导给学生。如在教《东方明珠》一课时, 先让学生看图感受上海广播电视塔的美、高大。随即我很夸张地告诉他们, “这座塔头顶蓝天脚踩大地, 像一个巨人……”丰富的想象、夸张的语言, 夸大的动作, 学生一下子被吸引住了, 带着对东方明珠的向往进入课文情境, 积极主动地学习课文。其次, 创设良好的朗读情境, 有利于语感的培养。每一次读都要有创造一个良好的情境导入。境, 哪怕是一句话的引领, 巧妙、有效的导入, 给课文朗读定下了基调, 不同于其它课文的情绪, 从而激发学生的读欲。如:《三个小伙伴》一文, 我采取了抓住动作、语言、自身特点, 充分让学生体验, 感受其语言美、情感美和行为美时, 不做感受程度的统一要求, 用夸张的语气、表情去展现读, 读出三个小伙伴相互合作时充分利用自身特点时高兴的心情。再次, 分角色朗读也是引导孩子们进入课文内容情境体验读的形式, 因为不同的角色有不同的特点, 引领学生抓住不同角色的话的不同情绪和关键词语, 真正进入课文角色, 分角色朗读中, 角色表演等都能影响感染着孩子, 使孩子在活动中体验朗读的乐趣。低年级的儿童好动、想象力丰富, 常常将自己想象成故事中的人物, 与故事中的人物“同喜同忧”。低年级教材中童话、寓言占有较大比例, 它们往往情节生动, 故事形象逼真, 为儿童所喜爱。依据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 安排学生分角色朗读, 让学生担当角色, 引导他们想象、体会人物的心理、情感。这样朗读起来不但抑扬顿挫, 也极富情趣与感染力。
五.有效课堂评价, 促进情感朗读
在课堂上教师要善于捕捉细节, 如课文的某一个细节吸引了孩子, 而这个时候, 教师要善于观察和挖掘, 发自内心, 情不自禁地翘起我们的大拇指表示赞许, 哪怕是巡视时经过孩子的身边, 也不要吝啬那一个大拇指, 您此时暗示的运用, 在您的课堂上将会出现一个又一个鲜活的小读者, 这也是即时有效的评价。为了让孩子们欣赏别人的读, 发现自己的不足, 指引进行有效评价, 发挥评价的多元作用, 一方面孩子们在评议中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进一步体会了课文表达的感情;另一方面, 孩子们在评议中认识到自己朗读的成功和不足之处, 有利于总结经验, 提高朗读能力。做到有效评价, 以评促读, 让学生身心投入地去体验情绪读。评价的方式可以多样化, 如, 教师读学生评, 学生读教师评, 学生读学生评, 自己读自己评;评价的语言也要富于变化而且情趣化, 可以巧妙结合课文内容赞赏或委婉地提示。
关键词:高年级;语文;课堂朗读;现状调查;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05-037-2
2012年《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各学段对朗读均要求“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朗读评价中也强调“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朗读的总要求。根据阶段目标,各学段可以有所侧重。评价学生的朗读,应注意考察对内容的理解,可从语音、语调和情感表达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笔者所在学校地处乡镇,介于城市和农村之间。经过笔者对调查数据及现象的分析,通过查阅相关朗读教学的书籍资料及结合笔者自身的朗读教学经验和实践,笔者拟定并实践了以下高年级语文课堂朗读教学指导对策。
一、授人以渔,教给学生朗读的技巧和方法
古人云:“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叶圣陶老先生也曾经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可见方法的重要性。《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在各学段目标中都指出:“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只有在一定方法指导下的朗读,才能达到这一要求。也只有教给了学生朗读方法,才能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认为教师要指导学生利用朗读技巧和方法,使听者感到“声声入耳,心心相应”,恰到好处地再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基本的朗读技巧包括停顿、重音、语气、节奏四个方面。就语气来说,它是确定朗读的基调。爱的感情一般是“气徐声柔”的,读的时候口腔松宽,气息深长,给人温和感;憎的感情一般是“气足声硬”的,读时口腔紧窄,气息猛塞,给人挤压感;悲的感情一般是“气沉声缓”的,读时口腔如负重,气息如尽竭,造成迟滞感。还有“惧、急、冷、怒”等等感情,朗读时语气都不一样。当然,我们老师不一定都已经掌握一套正确的、合乎规范的朗读规则,也不一定都要向学生传授这些名词术语,但一定要让学生学会常见的停顿、节奏和表情等基本朗读技巧。
二、依据文体特点,区别指导朗读
在教材中有许多描写自然景物的文章,如《九寨沟》、《黄山奇松》、《草原》等,都用优美的文字描绘出秀丽的自然风光。教学时,教师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用声音再现画面,让学生进入意境,认识文中所描绘的事物的形状、颜色,感受自然的美。只有引领让学生入情入境朗读,把学生对作品的理解融入朗读中,才能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唤起美的共鸣,使学生领略到自然美,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就文体而言,课文中有诗歌、散文、小说、童话、寓言、说明文等。因此,教师在指导朗读时,就要根据不同的文体来进行朗读指导。如朗读感情浓郁、语言优美、笔调活泼的《草原》,就必须采取鲜明的节奏、抑扬的语调、一气呵成的语势来朗读,从而感受到草原的美丽风光以及蒙古人的热情好客。要朗读《埃及的金字塔》这样的说明文,那就截然不同了。因为《埃及的金字塔》是用具体数据来说明它的古老与神秘,反映的是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如果还照《草原》那样的节奏、语调、语势、情感来读就欠妥了。这种文体的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层次清楚。从读中理解课文内容,从读中发展思维和语言,就达到目的了。
三、教师精彩范读,潜移默化影响、感染学生
要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教师的范读十分重要。教师要在课前好好地进行朗读的研究,朗读好课文,把握好朗读的情感基调,上课时才可以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师生才能情不自禁地共同进入角色。我们所教授的课文中有些地方需要以读代讲,有些地方不读好就不能理解好课文内容。有时朗读还可以营造气氛,让课堂气氛达到最高点。所以,教师的范读对指导学生朗读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利用我们的范读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呢?笔者认为教师自己必须掌握各种技巧和方法,并声情并茂地朗读。只有这样,才能感染学生,从而为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奠定基础。范读时要让学生边听边想,边看边画,正确听出节奏、停顿和速度,轻重缓急,让学生进入意境。
学生喜欢模仿。教师把课文读得有声有色,入情入境,能对学生产生很好的示范作用,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学生会学着老师的语音、语调、节奏等来朗读课文,久而久之,就会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四、得体宽容的评价,为学生朗读指明方向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评价”。因此,我们在指导中,应以欣赏的眼光、朋友的口气、智者的明断对学生的朗读宽容、得体地进行评价;而不宜过分地强求、严厉地指责与挖苦。在学生互相评价时,也应该注意这一点。
在不同的情况下,给予不同的评价。如:“读得很好,听得出你已将自己的理解读出来了。”“读要分出层次,首先是读通,将句子读顺口,不认识的字要借助工具书读准字音。对于这一点,同学们做得很好……”“听你们的朗读是一种享受,你们不但读出了声,而且读出了情。”
教师应该认真聆听学生的朗读,不要仅仅是在学生读完后作一个简单的评价,在学生朗读的时候,应该在肢体语言方面表现出认真倾听的姿态。但也不能一味地表扬学生,在学生确实读得不够好的时候,还是应该明确指出的。只不过形式上可以活泼一点,轻松一点。幽默的评价能调节课堂气氛,能启迪学生的智慧,让学生在和谐愉悦的教育氛围中得以发展。在指出不足时也要提出建设性的建议。还要注意学生互评中出现的问题。有些学生在对他人朗读的评价更像是在挑毛病,会说一些“他这个字读错了。”“他读的不够响亮。”等等。教师此时应及时引导学生多去注意学生朗读的技巧,宽容评价,从而做出有效的客观的中肯的方向指导性的评价。
五、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朗读情感
【三年级语文词语朗读】推荐阅读:
三年级语文下册词语造句11-30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常考词语07-22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生字词词语组词06-18
小学四年级语文词语10-14
四年级语文上册写词语07-10
二年级语文积累的词语09-26
六年级语文上册词语表10-01
六年级语文上词语表10-09
五年级下册语文词语归类复习06-19
一年级语文词语练习题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