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棋盘-哲理

2024-07-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人生的棋盘-哲理(精选7篇)

人生的棋盘-哲理 篇1

一天,我们对立而坐,摆好了棋,我首先就给了他一记当头炮。同时,他也开讲了。

“退休前,我是一位教师,我教过一位学生,他是我的遗憾,也不知他现在如何啊!”他派遣马队先锋,杀过河,吃了我一个卒。

“他曾经是一位不错的学生,待人平和,谦虚好学,我们都以他为骄傲。”我调动炮兵,将了他一军。

“可是好景不常,初三以后,学习慢慢变差,不良行为记录也不断增加,我们跟他谈过多次,软硬兼施,皆无成效。”他的车队与马队对

我的炮兵已成为包围之势。

“后来,果然出事了,他和几个少年持刀抢劫了一个妇女,事发被捕,进了少管所。”我搬来一车一马,意图解围,怎料他趁我后方空虚,将了我一军,我不得不弃车保帅。

爱上了喝酒吸烟,初中三年级作文《作文 棋盘-人生》。◆分享好文◆”

突然,他的马露出了“马脚”,一块馅饼安然地躺在眼前,我的车忍不住冲了上去„„“一子动错,全局皆输啊!尽管没人责怪我,我还是

认为自己有最大的责任,我亲眼看着他堕落,而我却束手无策。”就在他的马被吃掉时,一颗炮弹落在了我的车所防守的阵地,一条连环计在我方渐渐施展开„„

炮吃象,车回防;车将军,马来当;马过河,跑阻拦;车平马,炮转攻;马上前,象来飞;车平象,马飞炮;车平马,炮来赶„„“将军”,中了连环计,只得被动落子,最后,一车将士冲进我方大本营,本帅无路可走,全局皆输。

人生的棋盘-哲理 篇2

日, 定为圣日。

五、当孝敬父母, 使你的日子在耶和华你神所赐的你的地上得以长久。

六、不可杀人。

七、不可奸淫。

八、不可偷盗。

九、不可作假见证害人。

十、不可贪恋人的房屋;不可贪恋人的妻子、仆俾、牛驴, 并他一切所有的。

(圣经旧约出埃及记20章1-17节)

当信仰不复存在, 人们抛开了这些诫命, 毫无畏惧, 无所顾忌地犯罪, 那么这个社会将是无比可怕的, 这是拉金内心所担忧的, 他想传达的正是教堂的代表含义。“教堂, 去了”也正是说精神信仰的“去了”。由此, 《去教堂》的翻译没有《教堂, 去了》这个翻译贴切含义深厚。

1 (2) 拉金的读者观拉金对读者的观点是读者可以毫不困难地感受到他的情感、态度以及他所经历的一切, 使读者能够通过作8

品与自己很容易的达到一种共鸣效果。

Church Going作于二战后, 拉金用其诗歌表现英国战后成长起来的青年一代的迷惘。“他们生活于战前与战后的断层中, 遭受到社会和家庭对他们思想成长的束缚, 并经历了宗教信仰散失的重创。” (李喜蕊, 2009) 人们开始怀疑信仰和上帝, 这一背景下, 拉金写下这首诗, 诗歌本意是对宗教信仰衰落的担忧, 更是传达给读者他诗中这一“教堂去了”的担忧之情。通过对本诗歌的理解, 读者可以感受到他诗中强烈的担忧之情。

(3) Church Going内容分析

诗中暗示了教堂的颓废和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三到六节写诗人站在教堂里的主观所思:将来教堂废而无用了, 如果我们只保持几座定期开放, 展出锁在陈列柜里的各种圣物, 而听任其余的被风吹雨淋, 被羊群糟蹋, 那么它们会变成什么样? (曹现青, 2011) 教堂已经去了, 内容也仍然是强调教堂的离去, 《教堂, 去了》比《去教堂》更适合诗的本意。拉金是一位英国本土诗人, 他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担当起复兴英国本土诗歌的重任, 他的Church Going中对个人所经历事情的描述及由此产生的种种想象, 一步步深入到诗的意境中来, 在他的这首诗歌我们可以看到二战时人民生活的破坏, 二战对此的文学创作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由此, 这首诗歌的高度不

麻将, 起源于唐朝, 至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 一直是深受人们欢迎、普及率较高的娱乐活动。提起麻将人们不免将其与赌博联系在一起。然而, 谭恩美却在《喜福会》中赋予麻将全新的色彩及不容忽视的艺术价值。

《喜福会》中的麻将完全脱离了赌博的层面, 它仅仅是四个女人用以寻求快乐与运气的手段。吴素愿在桂林创立了第一个喜福会又名麻将会, 当时正值抗日战争时期, “那时的桂林, 街上躺着一排排男女老少, 活像砧板上刚宰杀的鲜血”, 为了摆脱烦恼苦痛与对战争的恐惧, 她创立了“喜福会”, 四个女人用打麻将打发难捱的时光, 在一次次和牌中增添快乐及对未来的希望。打完麻将, 她们秉烛夜谈, 彼此慰藉, 回忆她们幸福的过去, 憧憬美好的未来。喜福会中的每个人都是幸运的亦是心怀感恩的, 能在兵荒马乱的年月有个暂时的居所不受战争的波及, 是她们的“喜”亦是她们的“福”。然而, 作为精神寄托的喜福会终究不是一生的避难所, 很快素愿也经历了战争, 在战争中丧失了家庭、丈夫、孩子以及原本所拥有的一切。几经辗转, 她来到了美国, 再次为人妻为人母, 生活总算安定, 却在异国他乡寻找不到自己的定位, 成为了美国人眼中的“他者”, 于是她与同样来自中国的与她有着同样痛苦经历、说着蹩脚英语的苏安梅、钟林冬、顾映映再一次创立喜福会, 在喜福会上她们打着麻将, 吃着美食。在麻将中探讨人生哲理、赚钱之道。麻将于她们仍然无关输赢, 只是她们告别祖国大陆到达新环境后一种寻求自我的手段;是她们用以弥补因语言和文化不同而沦为美国主流文化的“边缘者”所带来的心理落差的一种方式;是她们娱乐消遣, 学习美国处世之道, 协调人际关系的一种聚会;更是她们感悟人生道理, 传授女儿人生经验的重要场所。

当被问及中国麻将和犹太麻将的不同时, 晶美的母亲是这样告诉她的:“完全不同的玩法, 犹太人玩麻将, 他们只盯着自己的牌, 全凭眼睛打。中国人玩麻将一定要用脑袋, 动心眼。你必须盯着别人出什么牌, 并且记在脑子里。”中国麻将要求玩麻将者做到看上家, 盯下家, 防对家;讲究的是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这无非是中国古代《孙子·谋攻》中的“知己知彼”战略。将对手的一切了然于心, 熟谙故里, 方可百战而立于不败之地。这也正是晶美母亲经常教育她的:“怎样才能不露声色, 把想法隐藏在深处, 在暗中掌握优势;怎样了解自己的价值, 并且发挥出来, 别把它当成不值钱的戒指到处炫耀”。中国麻将也不像其他游戏那样, 为达胜利非得拼个你死我活, 它是以“和”为终局, 不是将对手打败, 而是看谁首先将自己的十四张牌组成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和为贵, 忍为高”一直是中华民族所崇尚的思想, 这也正体现了喜福会参与者的反战思想, 她们经历了战争所以更渴望和平。

在麻将中, 如若想“和”, 除了娴熟的技巧之外还需要一定的运气, 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就是这个道理。人生充满了未知数, 未来的一切都是不可知的, 就像打麻将一样。每位牌者手中只有十三张牌, 还不到总牌数的十分之一, 对于周围人有什么牌, 会给出什么牌, 自己下一张又会摸到什么牌都无从知晓, 全凭猜测。恰如生活中我们无从知晓周围环境会发生怎样变化, 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有时, 命运的起初我们很幸福, 可随着时间的推移, 周遭的变化、生活会越来越不如意。《喜福会》中吴素愿的一生就好像一把麻将牌, 起初上天给了她一手人人羡慕的好牌:她出身好, 丈夫是国民党军官, 又生了一对双胞胎女儿。幸福的生活刚刚开始, 她却摸到了一张名为“战争”的牌, 随即丈夫阵亡, 自己逃亡, 逃亡途中不幸染病, 迫不得已将襁褓中的婴儿放在路边祈求可以得到好心人的收养, 未曾想自己在奄奄一息中被红十字会救起, 可从此却与女儿失散。历经坎坷, 来到美国, 却在白人文化中被视为“他者”。四十年后, 终于重获失散女儿的消息, 可在还没来得及庆幸的时候便病逝。她的一生仿佛就是一个不走运的牌者:本来有一手不错的牌, 可在接下来的游戏中却无论如何也得不到可以让自己听牌的那一张, 以至于无法和牌, 终是遗憾退场。

一场牌局, 中途有人离开, 要使游戏进行下去, 必须有人接替离开人的位置, 所以在《喜福会》的开篇是由晶美代替她母亲打麻将, 这体现了中国的传统思想:女儿是母亲生命的延续, 要去完成母亲没有完成的事情, 实现母亲的心愿。所以最后, 大家用喜福会的麻将钱为晶美买了去上海的车票, 晶美为母亲去寻找失散四十多年的双胞胎女儿。完成了母亲生前最大的心愿, 替母亲和了那把她一生想和却终究没能和的麻将牌。

从阐释学角度浅析韦利

对《论语》第一篇的

翻译策略

□张中华何大顺

成都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摘要]本文运用斯坦纳的翻译理论, 从以阐释学为基础的翻译活动的四步骤出发, 对韦利英译《论语》第一篇进行分析, 探讨在阐释学的四个步骤中, 译者对《论语·学而》第一篇的翻译采取怎样的翻译策略。

[关键词]阐释学;翻译;论语

[中图分类号]H315.9[文献标识码]A

《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这部集中体现孔子智慧的语录不但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 而且对世界文明也产生深远的影响, 如今国内外学者越来越关注孔子及其《论语》, 有关《论语》研究的作品也在不断增加。因其文学价值和影响力, 很多中外译者对《论语》都进行过翻译, 英国汉学家韦利英译的《论语》是深受国内外欢迎的译作之一。这就是本文作者选择原作和该译作进行对比分析的原因。

1斯坦纳和他的翻译阐释学

阐释学研究的就是语言的理解、转换和传达。英国翻译家斯坦纳将阐释的重点落实在翻译上。他提出了一种描述文学翻译过程的模式—阐释的运作, 把翻译过程细分为四个步骤:第一步, 信赖 (Trust) , 即译者认为原作品有翻译价值。这是一种潜意识的行为, 但至关重要。第二步, 侵入 (Aggression) , 在这一阶段, 译者对原文的意义进行“侵入”, 即理解原作。第三步, 吸收 (Incorporation) , 是指译者对原文的意思予以吸收, 这是一个转化的过程, 体现了译者采用怎样的翻译策略。第四步, 补偿 (Compensation) , 是指对原文在翻译过程中流失的东西进行补偿以达到平衡, 斯坦纳提出“翻译是一种双重进入的行为, 必须维持形式和意义上的平衡”。根据这一理论, 本文从这四个步骤将原文与译文进行对比分析。

参考文献

[1]Tan, Amy.The Joy Luck Club[M].NewYork:Putnam, 1989.

[2]徐颖果.美国女性文学:从殖民时期到20世纪[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2010.

李婧妍的棋盘人生 篇3

李婧妍是一个远近闻名的“小棋王”。15岁的她正在沈阳市第二十中学上高一,和别的孩子一样,李婧妍也拥有一个快乐的童年。她的童年是在下国际象棋中度过的。李婧妍的姥爷是国际象棋教练,妈妈也是国际象棋爱好者。在他们的共同影响下,李婧妍在三岁时就开始接触国际象棋了。那时,李婧妍并不怎么懂国际象棋的规则和乐趣,耳濡目染中,加之妈妈的耐心引导,李婧妍逐渐喜欢上了国际象棋,她发现,小小一个棋盘,却蕴藏着许多深刻的道理。

“我第一次参加比赛是在无锡,上千人的场地,家长都不得入场,我只好跟在其他选手的后面,自己熟悉场地,找座位,全身心投入比赛。”参加这次比赛的李婧妍只有四岁半,虽然没有获得名次,但在她幼小的心里已经埋下了希望的种子:只有努力付出,敢于挑战,就有收获成功的可能。

五岁的小孩子本该无忧无虑,尽情玩耍,李婧妍却忙完功课后又要去练习下棋。有一天,妈妈问她:“每天下棋觉得枯燥吗?”“不枯燥,下棋要开动脑筋,下赢了就有成就感!”

2003年7月25日,李婧妍参加辽宁省国际象棋锦标赛,获得女子(六岁组)第二名;2005年7月22日,在辽宁省少年儿童国际象棋锦标赛中,获得女子(八岁组)第五名:2006年1月18,在第五届全国青少年棋类比赛中,获得女子(十岁组)第五名……证书、奖章、奖牌向李婧妍飞来。

母爱如天。在比赛中夺冠

李婧妍说:“为了培养我,妈妈付出了无法想象的艰辛。她陪我下棋,带我参加比赛,从来没有抱怨过。

从小学到中学,李婧妍获得了大大小小的荣誉无数个,成绩也一直名列前茅。这跟妈妈的陪伴和教导是分不开的。

2010年3月,第十届“西岗”杯全国青少年棋院棋类比赛在大连拉开帷幕,李婧妍参加了此次比赛,

“初赛时,我发挥得比较正常,顺利地进入决赛,并取得争夺冠亚军的资格。可是,我一点也高兴不起来,反而忐忑不安,也许是怕输给对手吧。”决赛的前一天晚上,李婧妍躺在床上怎么也睡不着,妈妈知道女儿是怕拿不到“第一”。妈妈开导她:“我们经历了这么多的比赛,也得过不少奖,这次比赛如果没有拿到名次也没关系,胜、败都很正常。”听了妈妈的话后,李婧妍心里的压力没那么大了,在紧张的赛场上,李婧妍小心设防,等待时机,在不占优势的情况下反败为胜,摘得了这块来之不易的金牌。在这次比赛中,李婧妍感触颇深:“是妈妈的开导和陪伴给了我力量。”

李婧妍同样忘不了那一个个挑灯苦读的夜晚。有一次,深夜12点,李婧妍仍然为一道数学题而冥思苦想,虽然一直找不到解题方法却不想放弃。“我在心里给自己鼓劲儿:‘把这道题做出来我就去睡觉!’这时,房门轻轻地被推开,妈妈关切地问:‘女儿,你还不睡觉啊!都几点了?’‘妈,这题还没做出来呢,等做出来再睡……’‘好,那妈妈陪你!’说着,妈妈坐在了床头,耐心地等待。”三年来,妈妈几乎每天都陪她学习,陪她练习下棋,李婧妍说:“妈妈的陪伴让我更加坚定地面对学习中的困难。有了她的陪伴,我便有了灵感,难题也就迎刃而解。”时间过得很快,转眼李婧妍就进入高中了。中考前,李婧妍在桌子上写下一行字:“只要不放弃,就会有奇迹!”这行字不是简单的自勉,而是在数次国际象棋比赛中总结出的人生经验。

人生如梦。在追求中实现

妈妈是一名社区工作者,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倾注了全部心血。她不仅关注孩子的学习,更注重培养孩子如何做人,她觉得下棋不仅培养了孩子的思考能力,更对孩子良好品行的塑造大有裨益。她还鼓励李婧妍多参加各种社会实践,用她的话说就是:“孩子的生活不能太单调,除了学习和下棋,还应该有更丰富的人生体验。”

2011年7月3月,李婧妍随车来到开原高级中学参加“利群阳光助学活动”。开原高级中学的六名“阳光学子”一边备战高考一边打工,生活十分艰辛。李婧妍参加这次助学活动,心灵受到很大的触动,她和这里的学哥学姐谈心,体验农村生活。李婧妍说:“我第一次做志愿者,学到了很多东西,特别是结识了优秀的‘阳光学子’。从他们身上,我感受到了一股不屈不挠的力量,这也是我在国际象棋比赛中应该拥有的力量。”

李婧妍梦想着能成为一名出色的国际象棋手,在国际象棋领域做出一番成绩。在此,我们也祝福李婧妍能一路走好,并取得新的好成绩。

人生的棋盘-哲理 篇4

进门时, 正听见他跟一位慕名拜访的年轻企业家调侃:“没问题, 等你茂密的头发变成我这样时, 你会更成功!”一句看似普通的玩笑话, 却饱含了一个最朴素的真理, 那就是:梅花香自苦寒来。

但凡了解内情的人都知道, 二十年中, 从中国最早的上海万国证券, 到当时中国最大的联合证券;从中国最早的证券投资咨询公司, 到中国最早的私募基金;从代表甲方 (投资方) 的公司合伙人, 到创立代表乙方 (创业者) 的上海棋盘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这一路的跌宕起伏包含了马宏太多的甜酸苦辣。不过, 正因为马宏有了这些年在投资银行和风险投资的从业经历, 才最终促成了他由《科学生活》记者到资本运作人的华丽转身。

马董个人的创业史折射的也是中国风险投资的发展史。无怪乎, 只要提起那段经历, 马宏总会情不自禁地提到“群像”这个词。马宏是92年入行券商的。券商的工作应该是帮企业做些规整和发行股票。当时, 一方面, 中国股市刚起步, 券商对企业战略走向的把握度还不如企业的管理者。另一方面, 发行股票的核心优势就是发行价, 而那时无论发行价、上市费率还是上报的材料, 全都由证监会统一规定。在这种情况下, 券商的作用其实很有限。

1998年, 政府采纳了民建主席成思危《关于尽快发展我国风险投资事业的提案》, 这一年由此被誉为中国的风险投资元年。当时所谓的风险投资与国际的风投标准还有着很大的距离。国际上的标准投资形式是5+2或者7+3, 也即投资五年或七年后才与企业结账, 这样, 企业不仅可以从容做事, 眼光也会放得更远。中国那时的风投基本以国有为主, 2000年, 当马宏进入风险投资领域时, 我国还没有规范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在政策层面上,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和非法集资的界限还很模糊。国内第一批中国投资人还没成熟, 刚诞生就碰上98、99两波互联网投资高潮。众投资人按捺不住一夜暴富的激动蜂拥而上, 模仿国外投基金、投纳米、投科技, 随着泡沫一个个的破灭, 又转而进入股市当起了庄家, 最后被暴跌的股市所弃, 无一例外地变成了“烈士”!

2005年, 随着蒙牛的异军突起, 外币的开放, 全球的热钱争先恐后涌入中国, 尤其是中国的传统行业, 中国真正的风险投资由此拉开帷幕。面对涌来的资本, 企业惊喜之余却不知该如何与之对话。因为马宏曾经做过券商, 有的公司便请他做代表和投资方对话。就这样, 2007年初, 马宏成功地帮助荣庆物流完成了私募融资, 这也是中国物流企业私募融资的第一单。接下来就是相宜本草等几家大公司。2007年, 马宏采纳成功企业的建议, 成立了专为乙方 (创业企业) 服务的棋盘投资管理公司。

“是不是就是您说的乙方代表?”我问。

“是的。乙方代表和资本服务的观念是棋盘的首创。甲方是投资者, 乙方是创业者, 现在的甲方很少是真正的甲方, 他们只是投资管理公司, 是资本的代言人。在这样两个强势者面前, 创业者先就成了弱势群体, 还谈何应对?所以, 这时就必须有专业人士出面做代表和投资方代表进行谈判。”

“资本服务是不是约等于为资本家服务?”我半开玩笑地问。

马董笑着摆摆手:“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确切的说资本是赚钱的能力。如果把公司看成赚钱工具, 这部盈利机器要正常运转, 就得包括技术、资金、资源及经营团队这四大要件, 并产生出与之相对应的四类赚钱资本, 即知识资本、货币资本、社会资本和人力资本。”

我不好意思地笑了, 为自己的肤浅。

马董看出了我的尴尬, 说:“我也是付了很多学费才走到今天的。”

“棋盘”刚成立不久就遇上金融危机。一年不到, 全部资金只剩下三万。马宏开始反思, 他发现, 公司的大方向并没有错, 只是模式存在问题。对企业而言, 融资和上市不过是它的过程和手段, 发展才是企业最终的目的。公司作为乙方代表, 仅有只看结果不关注过程的打猎模式当然行不通。

思路决定出路。马宏于是增加了收年费的种树模式, 并将其作为公司的主要经营模式。

“种树模式?”我有些懵。

“顾名思义, 当企业还是树苗的时候, 我给它浇水 (融资) ;虫来了, 我帮它杀虫剪枝 (治理机构) ;成长期, 我帮它扶扶正 (进行战略定位) ……伴着它尽量免遭风吹雨打, 慢慢壮大。因为是收年费, 换言之也叫常年资本运营顾问。这正是“棋盘”和其他公司的不同之处。作为一家专业的资本服务公司, 我们不是一上来就帮企业融资。而是和它讨论战略问题。了解它为什么要上市, 愿景是什么?然后根据这些制定战略, 确定什么时候融资, 什么时候做股权激励, 什么时候扩张?这才是真正的资本服务。”

“能说得再具体点吗?”马董的话让我想起几位做企业的朋友, 便饶有兴趣地追问。

“首先要知道对方的愿景 (梦想) 。再根据其对企业的内部和外部进行分析, 看行业是否允许, 宏观经济是不是往那个方向在走, 竞争对手如何?愿景设定后, 还要将愿景进行具体的量化。只有知道这些, 才清楚它的战场在哪儿, 打的什么战役?这是第一步, 叫企业诊断。第二步是资本战略。就是弹药 (资金) 。如果一千万才能把这个战场拿下, 那利润是多少, 这一千万里, 缺口是多少?我不但要帮它搞定, 还要算出钱拿来后用在什么地方, 都有什么效果, 对方的股权会不会被稀释太多?第三步是内部重组。也叫五大重组, 它包括业务重组, 资产重组, 人员重组, 股权重组、财务重组。把这些全部弄好了, 还得有决策机制、约束机制、风险防范机制、激励机制这些保障措施与之对应。第四步是定位宣导。通过对内的通知、会议, 让全体员工清楚;通过对外发布广告让消费者知道;通过商业计划书让投资人明了。第五步才是私募融资。上面所有的准备工作都做好后, 融资也就水到渠成了。”

“嗬, 这么复杂的程序, 好辛苦啊!”我感叹。

马宏点点头又摇摇头:“辛苦是辛苦, 但很快乐!创业没有一些人说得那么痛苦, 它极富创造力, 我觉得乐在其中。干我们这行, 心中得有一个‘敬’字。首先是‘敬重’, 无论规模大小、年龄长幼、资产多寡, 只要是真正的创业者, 都值得敬重、仰望;其次是‘敬业’, 市场在变化, 行业在发展, 模式在更替, 持续学习创新正是敬业的具体表现;最后是‘敬畏’, 人在做天在看, 丢了敬畏之心迟早会遭到报应。”

我赞同:“看到自己帮助过的企业一步步发展壮大, 一定很开心吧?”

马宏端起杯子, 喝了一口茶, 笑了:“那是当然。优秀的创业企业就像含苞待放的美丽姑娘, 追求者会蜂拥而至。是否因为谁是第一个追求者, 就委身与谁?是否因为谁软磨硬泡、攻势凌厉, 就下嫁与谁?是否因为谁门庭显赫、聘礼丰厚, 就托付与谁?面对形形色色的投资人, ‘棋盘’要做的就是帮助创业企业思考。什么时候谈婚论嫁才最合适, 什么样的‘郎君’才最适合?受人之托忠人之事。我们不但要帮创业企业甄别投资人的类型, 是战略投资人, 财务投资人, 还是品牌投资人?还得摸清投资人基金的背景、规模、行业经验以及合伙人, 是人民币基金还是美元基金, 它主要投什么, 第几期基金, 它对这个行业是否了解, 对乙方产品的上下游是否了解?等等……”

在棋盘投资管理公司坐了一个下午后, 再看“棋盘”这两个大字, 我突然理解了马董当初为公司取名“棋盘”时的良苦用心。原来:

“棋盘”是一座桥梁, 连接着创业者与投资者;

“棋盘”是一种制度, 蕴涵着棋局的游戏规则;

“棋盘”是一份期盼, 演绎着创业者的梦想和未来。

想到这里, 我说:“马董, 对你而言, ‘棋盘’就像一双羽翼, 载着你, 上可九天揽月, 下可五洋捉鳖!

马宏谦和地一笑:“‘计利应计天下利, 求名当求万世名!’我只希望, 五十年后, 当我和孙辈们聊起这个伟大的时代, 能够为经过‘棋盘’, 并走出了几个伟大的企业而自豪!”

告辞之际, 我握着马董的手, 由衷地祝福:

人生的棋盘-哲理 篇5

关键词:国际象棋,棋盘问题

波兰著名数学家Steinhaus在文献[1]里给出了如下一个饶有趣味的问题:

在一个长度和宽度均为8个格子(8×8)的国际象棋棋盘的某些格子里埋着地雷(当然,在这些格子里,皇后是不能通过的),使得在开始时不管把皇后放在最左边的任何一个格子里,皇后总不能从棋盘的左边走到棋盘的右边。这时在这种条件下,车能沿着一些埋有地雷的格子从棋盘的上边走到下边。

如果将上述的8×8的棋盘推广为m×n的棋盘,上述结论仍然成立。文献[2]推广并证明了这个有趣的问题,但证明过程较为复杂,在本文我们将给出一个非常简单的证明。

我们将m×n棋盘的m×n个格子记为Ai j(i=1,2,…,m,j=1,2,…,n),A1 1,A12,…,A1n为棋盘的第一行,A21,A22,…,Amn为棋盘的第二行,…,Am1,Am2,…,Amn为棋盘的第m行。下面我们用比较巧妙的方法来证明棋盘问题。具体过程如下:

不妨假设最左边的格子A1 1,A2 1,…,Am1以及最右边的格子A1n,A2n,…,Amn中都没有地雷,否则我们再增加两列格子A10,A20,…,Am0和A1(n+1),A2(n+1),…,Am(n+1)而且新增加的格子中都没有地雷,这样就得到了m×(n+2)的棋盘,在同样的条件下,如果能够证明m×(n+2)棋盘的情况成立,那么在原来的m×n棋盘上的结果显然亦成立。

首先容易知道第m行格子Am 1,,Am2,…,Amn中不可能都没有地雷,否则皇后就可以沿着格子Am1,Am 2,Am3,…从Am1走到Amn,这就与题设条件矛盾。不妨设在格子Am1,Am2,…,Amn中只有Ami1,Ami2,…,Amil中有地雷(2<i1<i2<,…,<il<m-1)。

设格子Amik(k=1,2,…,l)所在区域记为Sk1,在与Amik即Sk1有一条公共边的格子中如果有地雷就把它并入区域Sk1从而得到一个大区域记为Sk2,同样的把与Sk2中的格子有一条公共边的格子中有地雷的格子在并入Sk2而得到更大的区域Sk3,如此继续下去最后就得到一个最大的区域Skt(即Skt外的与Skt有一条公共边的格子中均无地雷),记区域Skt为Mk(k=1,2,…,l)。由Mk的定义知,区域Mk(k=1,2,…,l)内的任意格子中都有地雷,并且车显然可以在Mk(k=1,2,…,l)内从其任何一个格子走到另外的格子里去(图1就是当格子为7×15时的情况)。

于是我们可以断言,在区域M1,M2,…,Ml这l个区域中至少有一个区域Mk包含第一排的某一个方格A1i,从而车就能从格子A1i出发沿着区域Mk内的格子走到Amk,即车能沿着埋有地雷的一些格子(图1所示的黑色区域)从棋盘的上边走到棋盘的下边,从而棋盘问题得到证明。

否则,若M1,M2,…,Ml这l个区域中都不包含第一行的方格。设区域Mk的外边界(可能有内边界)是Tk(k=1,2,…,l),显然Tk是一个由若干条纵、横线段组成的简单的闭折线,设Tk和棋盘底部边界线段AB的左交点是Ck1右交点是Ck2,则上述闭折线被点Ck1,Ck2分成两部分,以Ck1,Ck2为端点且在棋盘内的较长的部分我们记为(k=1,2,…,l),由于Mk是包含地雷的最大区域,显然在的外侧与有一条公共边的那些格子中都没有地雷,并且这些格子之间按顺时针方向依次有一条公共边或有一个公共顶点(如图1所示灰色区域),皇后就可以沿着这些格子从走

到格子(k=1,2,…,l),其中格子以Ck1为右下顶点,格子以Ck2为左下顶点。而方格,(k=1,2,…,l)都是第m行的方格,于是皇后显然又能从方格Am1走到,从方格走到,从方格走到…,从方格走到Amn。从而皇后就能从方格Am1出发沿着上述线路走到Am n(图2所示灰色区域),这就与棋盘问题的条件矛盾。

于是,由上面的推理过程可知结论成立。

参考文献

[1]Hugo D Steinhaus.Problem and Discussion[M].Warsaw:World Press.1974.

[2]WanYu,Zhao li-kuan.A Proof of Steinhaus Chessboard Problem[J].曲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版).2004,30(4):51-53.

人生的棋盘-哲理 篇6

数据结构实验课的重要性日益突出, 目前笔者所在的学校已经将数据结构实验课作为一门单独的课程进行开设。而综合实验通常是实验课设置的一个压轴环节, 根据综合实验的定义, 综合性实验要求学生能够综合利用所学到的知识点, 解决一个给定的实际问题。其目的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系统思维能力和综合动手能力。设计适合学生、难易得当、繁简相宜的案例, 应包含学生已经学到的知识, 以此为驱动进行课程的教学和学习,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2]。案例过大, 学生工作量大, 在给定的时间完不成实验;案例太难, 学生不知从何下手, 产生畏难心理, 会打击学生解决问题的自信心;而案例过于简单, 则达不到综合实验要求, 起不到锻炼学生的目的。一个合适的综合实验案例, 应该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创新性。求解过程中包含了一种新型的求解思路;2) 综合性。内容具有代表性, 涵盖多章的重要知识点[3], 能够把学生已学的各个知识点综合起来;3) 可达性。难度不大, 学生容易下手, 容易通过对已学理论举一反三, 进行求解。

传统的马踏棋盘问题采用的回溯法或者贪心法求解[4,5], 学生学完了数据结构课程, 用此类方法求解仍具有一定难度。就其原因, 学生对数据结构的理论知识不能灵活运用以及相关算法不熟悉, 感觉这些求解算法与自己所学相差甚远。学生关心的问题是:“学习数据结构有什么用?能否用学到的最简单、最本质的知识点来求解给定问题?”。针对这个问题, 笔者把马踏棋盘问题作为一个综合设计案例引入到数据结构实验中, 提出了用图论模型求解该问题的一个新思路。通过对该问题进行分析, 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如何利用已学知识来求解该问题。最后对该案例的设计进行了总结和思考。

1 马踏棋盘问题描述及求解

国际象棋的棋盘为8*8的方格棋盘。将"马"放在任意指定的方格中, 按照"马"走棋的规则将"马"进行移动。要求每个方格只能进入一次, 最终使得"马"走遍棋盘的64个方格。求出马从给定位置出发的一条或多条路径。

图论是数据结构课程的一个重点内容, 建立图的邻接表表示及对图进行深度优先这两个算法学生已经很熟悉, 如果能用这两个熟悉的算法稍加修改来得到新算法, 那马踏棋盘问题就能迎刃而解了。

1.1 建立图论模型

首先我们先来给这个问题进行建模。图1所示的是一个8*8的国际象棋棋盘。忽略掉棋盘上的格子的颜色, 该棋盘共由64个相同的格子组成。马在棋盘上行走的规则是:先在水平或者垂直方向上移动一格, 然后再斜走一格, 合起来为一步棋。假设马当前位置, 如图所示, 下一步马的位置最多有8个位置可选。马从当前格子跳到下一个格子, 我们就认为当前格子到下一个格子是可达的、有路径的, 如果把每个格子看作图中的一个顶点的话, 那么当前格子和周围的八个格子就存在着有向边关系。确定了有向图的顶点和边, 有向图模型就建好了。

为了处理方便, 我们把图1所示的棋盘放在一个直接坐标系中, 取每个格子 (顶点) 左下角的坐标作为整个格子的坐标。如图2所示。设马当前位置坐标为 (i, j) , 则下一步马的可能位置与当前位置在X、Y轴方向上的偏移量是一个固定值, 按逆时针方向分别为 (2, 1) 、 (1, 2) 、 (-1, 2) 、 (-2, 1) 、 (-2, -1) 、 (-1, -2) 、 (1, -2) 、 (2, -1) 。有时候如果马的位置靠近棋盘边界, 那么下一步的可能的位置就有可能越界, 为了保证下一步的位置是可行的, 必须限定其X、Y坐标同时在[0, 7]内。否则该位置越界了, 不可取。举个例子, 假设马当前的位置为 (1, 1) , 则下一步的8个位置的坐标分别计算得出 (3, 2) 、 (1, 3) 、 (0, 3) 、 (-1, 2) 、 (-1, 0) 、 (0, -1) 、 (2, -1) 、 (3, 0) 。其中 (-1, 2) 、 (-1, 0) 、 (0, -1) 、 (2, -1) 越界了, 要舍去。所以马的下一步可能位置数为4个。通过这个方法, 我们可以求出图中每个顶点的邻接点。

(1) 有向图的邻接表形式说明

有向图的表示有两种方式:邻接矩阵表示法和邻接表表示法。已知图中顶点和各个顶点的邻接点, 采用邻接表表示很容易。因为计算邻接点的时候要用到顶点的坐标, 所以我们在定义表头结点的时候, 不但定义了顶点的序号 (vertex) 和边表头指针 (link) , 还增加了一个表示顶点坐标的属性 (x, y) 。顶点序号和坐标的取值方式可见图2, 不难发现, 顶点序号k与其坐标 (i, j) 存在以下对应关系:k=8j+i。

表头结点的结构体定义如下:

边结点的定义如下:

其中next为链域指针, 在邻接表中指向下一个边结点。接下来要建立图的邻接表表示算法了。

(2) 邻接表建立算法

算法2.1给出了从给定的图建立其邻接表的算法的步骤及c语言描述[6]129:

算法2.1

1) 读入顶点信息, 初始化表头结点顶点域;表头结点初始化为空;

2) 读入图中e条边, 每读入一条边, 将序号为j的结点作为邻接点链在表头结点i的边表中, 并且是以头插法的方式链入。

对上述算法2.1略加以下两处改动, 我们可建立棋盘的图的邻接表表示算法2.2。

改动1:图中的顶点序号及坐标不是从给定图读入的, 而是我们事先按照某个次序 (如图2所示的次序) 确定好的。为方便起见, 我们取顶点序号为表头结点在邻接表中的下标。

改动2:算法2.1中是通过读入给定图中的边来确定顶点和顶点之间的邻接关系。而算法2.2中, 给定任何一个顶点, 我们是通过周围8个邻接点的相对位移算出它的邻接点。

算法2.2

1) 读入顶点信息, 初始化表头结点坐标域、顶点域;表头结点初始化为空。

2) 从表头结点第一个节点开始, 据其坐标算出其邻接点的坐标, 继而推导出邻接点序号, 若邻接点满足条件, 则将该结点作为邻接点链在相应表头结点边表中, 并且是以头插法的方式链入。

至此, 邻接表已经建立, 接下来我们讨论图的遍历问题。

1.2 图的遍历

图的模型建好以后, 马踏棋盘问题就转化成求马遍历图中各个顶点一次且仅一次的一条或多条路径的问题。8х8的棋盘构成了一个具有64个顶点的连通图, 对这个连通图进行一次深度优先搜索遍历, 便可遍历到图中所有顶点。书上有这个深度优先搜索算法, 这里称之为算法3.1[6]131。如果直接采用算法3.1, 那么可以求出遍历完所有顶点的路径, 但是由于深度优先算法运行过程中允许回溯, 因此有的顶点可能被遍历了多次。如图3所示的连通图, 从A点出发深度优先遍历序列为ABCD, 但是蕴含着一次回溯, 实际路径为A-B-C-B-D, 不满足每个顶点仅一次的要求。如果要满足“每个顶点一次且仅一次”的要求, 则应该在搜索过程中结束之前不能有回溯, 当无路可走的时候判断当前路径是否已经覆盖了图中所有顶点, 如果是, 则遍历成功, 否则, 至少说明我们当前路径最后一步走错了, 然后退回一步重新选择可走路径。如果所有第N步都尝试完了都不可行, 则说明第N-1步也走错了, 把N-1步也退回去重新选择可走路径, 以此类推。这个回溯过程我们可以借助一个具有“后进先出”特点的栈来存储遍历过的路径。当要回溯时, 只需要把当前栈顶出栈即可。当栈为空时, 说明路径起点选错了, 从该起点不可能得到问题的解, 可换一个起点试试。所以我们只需要在已有的深度优先搜索算法基础上略作改动即可形成算法3.2。

算法3.1

算法3.2

2 结果仿真

在算法3.2中, 只要得到从指定起点开始的一条解就直接返回了, 如果要求给定起点出发的所有的解, 可以在栈中元素满足要求的时候不直接返回, 而是输出每个解, 然后再接着尝试。当栈为空时, 即可得到所有的解。解空间十分庞大, 我们做了一个实验, 对于5*5棋盘来讲, 从序号0出发的可行解多达304个, 对于8*8棋盘来讲, 光从序号0出发的可行解多达上千条。因此实验结果我们只列举部分结果, 如图4、图5所示。

3 结语

这个实验案例, 综合了图的建立算法、图的遍历算法、栈的运算、链表的插入运算、及顺序表的相关操作, 覆盖了数据结构书中绝大多数章节的知识点, 复习巩固了旧知识, 而且能对已学知识点进行举一反三, 熟练运用。学习了算法课程以后, 学生还可以对这个算法进行改进, 加入一些启发式算法, 提高算法的运行效率。同时, 由于马踏棋盘的趣味性, 学生也可以把它作为一个创新实验去做, 去发现这个问题本身所蕴含的一些规律。所以对这个问题的研究远远不止于课堂上的东西, 具有很强的可扩展性。通过这个实验, 能够让学生明白对于生活中很多问题, 看似复杂, 但都可用数据结构去建模, 转化成数据结构中最基础的知识点去求解, 让学生认识到数据结构的重要性及学习数据结构的必要性,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好基础。

摘要:首先把马踏棋盘问题作为一个综合设计案例引入到数据结构实验中, 提出了用图论模型求解该问题的一个新思路。通过对该问题进行分析, 循序渐进地给出了如何利用已学知识来求解该问题的过程。最后对该案例的设计进行了总结和思考。

关键词:马踏棋盘,综合设计,图论

参考文献

[1]穆翠霞.女院数据结构课程的教学探索与体会[J].计算机教育, 2008, (19) :68-71.

[2]陈晓霞.数据结构教学中的案例巧用[J].计算机教育, 2010, (24) :67-70.

[3]王伟嘉, 张立, 石岩, 等.数据结构实验教学探索[J].计算机教育, 2010, (13) :159-161.

[4]邓立波.跳马问题中存在的多种算法思想[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2, (01) :41-43.

[5]惠燕, 潘煜.骑士游历算法问题的研究[J].电子设计工程, 2011, 19 (11) :112-114.

人生的棋盘-哲理 篇7

棋盘井矿区西南部井田建元西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境内, 行政隶属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阿尔巴斯苏木。向东南 (方位角100°) 距鄂托克旗政府所在地乌兰镇约84km, 距鄂托克旗棋盘井镇中心南约7km处。其地理坐标为:

东经106°58&apos;15″~107°03&apos;00″

北纬39°18&apos;30″~39°19&apos;15″

该勘查区东西最长约5.77km, 南北最宽约1.39km, 为一不规则多边形, 面积7.95km2。

2007年3月施工13个钻孔, 完成钻探工程量12054.66 m, 测井实测11815m。于2009年3月又补充施工4个钻孔, 完成钻探工程量5369.41m, 测井实测5331m, 于2009年9月5日提交了《内蒙古自治区桌子山煤田棋盘井西南部井田建元西区煤炭补充勘探报告》。

2.煤系地层

勘查区内含煤地层为石炭系上统太原组 (C2t) 和二叠系下统山西组 (P1s) , 据钻孔揭露两组地层总厚度138.75~290.27m, 平均184.74m, 区内含煤地层保存完整, 厚度变化不大。

现将勘查区内含煤地层分述如下:

(一) 石炭系上统太原组 (C2t)

太原组为勘查区主要含煤地层之一, 太原组依据岩性组合及沉积旋回特征, 可划分为3个岩段 (C2t1、C2t2、C2t3) , 但含煤地层为石炭系上统太原组第二~第三岩段 (C2t2、C2t3) 。

1、第一岩段 (C2t1)

据钻孔揭露成果, 该组地层揭露厚度1.64~25.50m, 平均10.39m, 岩性以灰色、灰白色中、细粒石英砂岩为主, 次为灰黑色砂质泥岩、局部夹薄煤线, 砂质泥岩中含丰富植物化石。与下伏奥陶系呈平行不整合接触。

2、第二岩段 (C2t2)

该岩段位于太原组下部, 据钻孔揭露厚度36.72~97.62m, 平均59.65m, 厚度变化不大, 总体上由西向东有所变薄。岩性主要由灰色、灰白色中、细粒砂岩、深灰色砂质泥岩、泥岩及煤层组成, 含煤1~3层, 即:14、15、16号煤层。其中16号煤层为勘查区内全区可采的较稳定煤层, 14号煤层为勘查区内大部可采的较稳定煤层。

3、第三岩段 (C2t3)

该岩段位于太原组上部, 据钻孔揭露厚度2.92~53.44m, 平均21.21m, 地层厚度由西向东有所变薄。岩性为灰色、灰白色中、细粒砂岩及深灰色、黑灰色砂质泥岩、泥岩, 中部含煤层, 勘查区内只含12号煤层。12号煤层在勘查区内为零星发育、全区不可采的不稳定煤层。

(二) 二叠系下统山西组 (P1s)

山西组为勘查区主要含煤地层之一, 依据其岩性组合及沉积旋回特征, 可划分为三个岩段。

1、第一岩段 (P1s1)

该岩段位于山西组底部, 据钻孔揭露, 厚度7.81~28.23m, 平均18.17m, 厚度变化不大。岩性由深灰色砂质泥岩、泥岩及煤层组成, 局部夹薄层黏土岩, 底部为灰白色砂岩, 含9、10号煤层。9号煤层为勘查区内基本全区可采的较稳定煤层, 10号煤层在勘查区内为局部发育、不可采的不稳定煤层。

2、第二岩段 (P1s2)

该岩段位于山西组中部, 据钻孔揭露厚度11.78~32.37m, 平均22.56m。岩性以浅灰色, 灰白色中、细粒砂岩与深灰色、黑灰色砂质泥岩、泥岩为主, 在勘查区内仅含5号煤层, 5号煤层为勘查区内基本全区发育, 大部可采的较稳定煤层。

3、第三岩段 (P1s3)

该岩段位于山西组上部, 据钻孔揭露厚度18.70~137.70m, 平均62.06m, 总体由北向南有所增厚。岩性为深灰色, 灰色砂质泥岩, 砂质黏土岩, 局部夹薄层细粒砂岩, 在勘查区内只含3号煤层及1~2层薄煤线。3号煤层在勘查区内全区发育, 为全区不可采的不稳定煤层。

综上所述, 矿区含煤地层为石炭系上统太原组 (C2t) 和二叠系下统山西组 (P1s) , 岩性为灰白色砂岩及黑色深灰色砂质泥岩、泥岩、煤组成, 总厚度138.75~290.27m, 平均184.74m。含煤地层厚度总体上由西向东有变薄趋势。

3.煤层对比

勘查区内参与对比的煤层有3、5、9、10、12、14、15、16-1、16-2、16-3号煤层共10层, 其中9、16-1、16-2号煤层为基本全区可采、对比可靠的较稳定煤层;5、14号煤层为大部可采、对比可靠的较稳定煤层;16-3号煤层为大部可采、对比可靠的不稳定煤层;10号煤层为不可采、对比基本可靠的不稳定煤层;3号煤层为全区发育, 但全区不可采对比基本可靠的不稳定煤层;12、15号煤层为零星发育、不可采的不稳定煤层。5、9、14、16-2号煤层亦是岩煤层对比的主要标志层。9号煤层位于含煤地层中部且层位稳定, 为本次岩煤层对比的基线。

不同沉积环境所形成的地层, 无论岩性、岩相、物性特征, 均有很大差异, 岩性组合也截然不同, 而同一时期, 在同一沉积环境下沉积的地层, 则存在诸多相同或相近之处。我们正是利用这一特点进行地层及煤层的对比工作, 本次主要采用了以下对比方法:

1、标志层对比法

5号、9号和16 (对16号煤层进行结构对比分为三层即16-1、16-2、16-3) 号煤层全区发育, 且层位、厚度均较稳定, 是区内煤层对比的主要标志层, 这三层煤层确定之后, 对其他煤层的对比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

2、层间距对比法

勘查区内3号煤层距5号煤层平均间距13.18m;5号煤层距9号煤层平均间距22.89m, 且间距稳定;9号煤层距10号煤层平均间距4.97m。10号煤层距12号煤层平均间距12.87m;12号煤层距14号煤层平均间距18.25m;14号煤层距15号煤层平均间距15.50m;15号煤层距16号煤层平均间距11.15m。并且利用这些特征可较准确地确定5、9、16号煤层层位, 各煤层之间的间距虽有变化, 但逐孔对比, 其变化是渐变的, 有一定的规律可循, 并沿勘探线追索, 对比较容易。

勘查区内5号煤层距9号煤层间距平均22.89 m, 且间距较稳定, 其变化系数14%;9、10号煤层间距在大部地段小于6.50m, 形成一个煤组。

3、岩性组合特征对比法

相同的成煤环境, 反映在岩性组合关系上, 往往具有一定的相似性。按岩性组合关系进行煤层对比, 在本勘查区普遍适用且效果良好。煤系地层上部的3、5、9、10号煤层, 几乎等间距分别赋存于山西组三、二、一岩段;下部的12号煤层赋存于太原组三岩段, 14、15、16号煤层分别赋存于太原组二岩段。而反映在岩性上, 至9号煤层以上为一个由粗~细~粗的较完整的旋回系列, 其下部为由细~粗的正粒序沉积, 而其上部则为由粗~细的逆粒序沉积。

4、煤层自身特征对比法

同一煤层在相邻钻孔中有着相近甚至相同的发育特征, 其结构也基本相似, 如16号煤层为勘查区内最厚的煤层, 结构复杂, 层位稳定, 全区发育 (为了资源量估算本次按其结构分为三层即16-1、16-2、16-3) , 夹矸岩性多为泥岩、炭质泥岩, 9号煤层厚度次之, 结构较简单, 层位稳定, 全区发育, 故将9号煤层作为全区煤层对比的基线;5号煤层厚度小, 但全区发育且全区可采, 结构简单基本不含夹矸。

5、物性特征对比法

本次对比过程中, 还参考了测井曲线特征, 如14号层煤, 反映在散射伽马曲线上呈单峰底高上低特征。

4.结论

总之, 山西组含10号以上煤层, 太原组含12号以下煤层, 16号煤以煤层厚度大结构复杂, 层位低, 一般可分为16-1、16-2、16-3三个分层, 分布范围广, 在对比图上一眼就可认出来, 是对比的标志层。9号煤层在山西组内, 煤层自身特征与16号煤层相似, 厚度较大 (上部较厚的煤层) , 结构较复杂, 赋存在山西组内, 所以, 与16号煤层间距比较稳定, 易于与16号煤层区别, 不易混淆。3号煤层赋存部位最高, 分布范围广, 全区分布而厚度薄, 几乎都不可采, 层位稳定也是标志层。5号煤层在3与9煤层之问, 12煤层在9与16煤层之间。这些煤层都是全区分布煤层, 确定之后, 其他局部可采煤层, 根据赋存部位确定属于基本可靠的。利用物性特征结合其他几种方法, 在煤层对比中综合运用, 取长补短, 相互配合, 使各煤层易于对比, 并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

参考文献

上一篇:中国社会科学报投稿下一篇:发货员岗位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