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一带一路的范文

2024-08-3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关于一带一路的范文(精选8篇)

关于一带一路的范文 篇1

志之所趋,无远弗届;

穷山距海,不能限也。正值“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的春日好时光,来自150多个国家和90多个国际组织的近5000位外宾,千山万水,赴约而来,齐聚北京,出席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此次论坛以“共建‘一带一路’,共创美好未来”为主题,旨在推动各国互联互通、深化务实合作,携手共面风险、共享发展、共逐美好未来。

六年前的秋天,习近平总书记立足国际国内两个大局,着眼于人类未来的生存发展,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合作的重大理念。“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九层之台,起于垒土。”这六年来,“一带一路”顺利完成夯基垒台、立柱架梁,沿着高质量发展方向不断前进,成功转入从“大写意”迈向“工笔画”的全面推进阶段。如今,“一带一路”已成为当今世界广受欢迎的公共产品和规模最大的国际合作平台,引发了并肩偕行、逐梦未来的时代共鸣。

“一带一路”以同舟共济精神顺应时代发展新潮流。当前国际形势下,逆全球化暗流涌起,贸易保护主义、内顾倾向加重,孤立主义、单边主义等一些思潮抬头,对开放型世界经济和多边贸易体系造成巨大冲击。在此背景下,我国倡导的“一带一路”建设,不仅体现了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国际担当,并且与和平、发展、合作的时代发展潮流不谋而合,顺应了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求和平、谋发展的强烈愿望。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倡导多边主义,直面时代挑战,与世界分享发展机遇,充分发挥各方优势,激活各国潜在能力;

构建全球互联互通伙伴关系,合力推动各国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商品、资金、人员、技术的流通,实现百花齐放、共同繁荣。如今,“六廊六路多国多港”的互联互通架构基本形成,15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同中国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协议。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同联合国、东盟、非盟、欧盟、欧亚经济联盟等国际和地区组织的发展和合作规划对接,同各国发展战略对接,开启了世界共同繁荣发展的崭新征程。

“一带一路”用睿智东方力量探求互利共赢新道路。“一带一路”建设中各项惠及民生的举措,不仅造福中国人民,更造福沿线各国人民。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一带一路’建设不应仅仅着眼于我国自身发展,而是要以我国发展为契机,让更多国家搭上我国发展的‘快车’,帮助他们实现发展目标。”蒙内铁路在建期间,为肯尼亚提供了4万多个就业岗位;

通过“一带一路”,偏居一隅的瓜达尔从小渔村成长为世界知名港;

中巴经济走廊为巴基斯坦经济带来“革命性变化”,赢得巴基斯坦各界人士赞叹……现如今,中国同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贸易总额超过6万亿美元,同沿线国家共建的82个境外合作园区为当地创造近30万个就业岗位,带给众多发展中国家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历史的驼铃再度回响,神秘东方的古丝绸之路于今再现辉煌,给世界带来合作共赢,给人民带来幸福希望,融聚各方信任,成为推动“一带一路”继续前行的坚定力量。

“一带一路”以踏石留印态度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我国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基于东方智慧对人类未来发展的审慎思考,并以“时不我待,舍我其谁”的精神践行于我国波澜壮阔的外交中。《东盟互联互通总体规划2025》、非盟《2063年议程》、蒙古国的“发展之路”、越南的“两廊一圈”、波兰的“琥珀之路”……因地制宜制定发展战略,与各国协调对接,加强了国家间的政治互信,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奠定牢固基石;

“一带一路”项目建设的背后,是各国之间形成的密切合作、利益相通关系,经济融合、产业相交,共同组成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成为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发展的不竭动力;

古丝绸之路之所以未被遗忘在历史长河中,是因为它不仅仅是贸易往来这么简单,还有穿行在这条路上的人们将自己的文化如同珍贵的香料种子一般,带往异国,播撒生根,如今我国更是积极推动架设不同文明互学互鉴的桥梁,深入开展教育、科学、文化等各领域人文合作,加强与议会、政党、民间组织往来,密切同妇女、青年、残疾人等群体交流,形成了多元互动的人文交流格局,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人文内涵。

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210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七十年来,中国人民艰苦奋斗、戮力同心、齐心协力度过了许多困难,获得了许多成就,现在进入新世纪新时期,站在历史新起点上,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前方还有一座座山峰需要翻越,还有一个个险滩等待跋涉”,我国将继续坚定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行,同各国携手奋斗、共同执笔,绘制精谨细腻的“工笔画”,推动“一带一路”沿着高质量发展方向不断前进,追逐更加幸福美好的未来。

【篇二】

建设“一带一路”倡议提出3年来,在中国和世界的发展史册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印迹,在交通物流领域同样落地有声。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一项重要务实合作举措,长三角地区中欧班列开行方向、频次、运量和规模不断扩大,有力助推了“一带一路”建设发展进程,构筑起中欧经贸文化交流的“黄金丝路”。

过去,我国对外开放更多强调“引进来”,更重视发达国家市场。而今,我国正在推进全方位对外开放,“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全面加强经济合作。“一带一路”沿线多数是发展中国家,许多国家位于我国周边。这些国家与我国存在众多互补互利机会,如很多国家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但普遍面临资金、人才、技术短缺等问题,面临基础设施不足、市场规模狭小等发展瓶颈。我国经过30多年快速发展,积累了比较明显的资金、人才、技术和产能优势,能够满足沿线国家发展的急迫需求。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对我国各个地区、沿线国家乃至全球经济发展都大有裨益。对于我国中西部地区而言,将进一步激发与沿线国家开展多领域交流合作的潜力,极大优化对外开放格局。对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而言,有利于推动产业有序对外转移,为企业开辟广阔的海外市场。对于周边和沿线国家而言,可以分享我国经济发展带来的机会,推动各国发展布局的对接与耦合,发掘区域市场的潜力,创造投资与消费需求,促进共同发展、合作共赢。对于全球经济而言,有利于形成沿线国家相互助推发展的动力机制,从而突破全球经济结构性失衡的困局,缩小南北差距,为全球经济平衡发展、良性发展作出贡献。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将使我国与沿线各国优势得到有效整合,激发和释放巨大潜在生产力;有利于我国与周边国家相互支持、互惠互利、合作共赢,从而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增添新动力、营造良好周边环境。

当前,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全球价值链的深化成为新一轮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推动力量,世界各国相互依赖和利益交融程度进一步加深。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全球经济缓慢复苏、发展分化,国际投资贸易格局和多边投资贸易规则正酝酿深刻调整。世界各国迫切需要开展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区域合作,打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区域经济合作架构。“一带一路”战略致力于亚欧非大陆及附近海洋的互联互通,建立和加强沿线各国互联互通伙伴关系,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复合型的互联互通网络,实现沿线各国多元、自主、平衡、可持续的发展。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有利于将地缘毗邻、经济互补等优势转化为务实合作、持续增长优势,推动区域大合作、大交流、大发展,进而增强我国在国际经济发展中的话语权,在国际经济规则制定中更好体现发展中国家的利益,促进形成更加包容、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规则,进而有利于我国以及相关国家更好地分享新一轮经济全球化红利。

这是一次总结过去、规划未来的盛会。过去三年多,经济走廊建设稳步推进,互联互通网络逐步成型,贸易投资大幅增长,亚投行、丝路基金的成立为金融合作提供了坚实支撑,中欧班列驰骋在广袤的亚欧大陆上,一带一路倡议迸发勃勃生机,成果惠及世界,赢得众多点赞。展望未来,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绘就的新蓝图引领下,必将进一步凝聚更多共识、明确合作方向、推动项目落地、完善支撑体系,通过加强协调、消除障碍,做大做好合作蛋糕,让一带一路焕发出更强大的感召力,展现出更蓬勃的生命力,释放出更独特的吸引力,推动一带一路建设迈上新台阶。

这是一次冲散阴霾、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更多正能量的盛会。当前世界经济增长乏力,投资和贸易低迷,逆全球化思潮涌动,不确定因素增多。但与此同时,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可持续发展等领域,双边和多边、区域和全球合作势头渐起,各国都将其视为发展的重要抓手。众人拾柴火焰高,互帮互助走得远。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主题设定为加强国际合作,共建一带一路,实现共赢发展,议题总体以五通即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主线,围绕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经贸合作、产业投资、能源资源、金融支撑、人文交流、生态环保和海洋合作等重要领域进行讨论,就是要集众智、汇众力,共同搭建合作新平台,开辟增长新动力,探索发展新路径,为解决当前世界和区域经济面临的问题寻找方案,让一带一路建设更好造福各国人民。

【篇三】

当前世界正发生复杂深刻的变化,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继续显现,世界经济逐渐复苏、发展分化,国际投资贸易格局和多边投资贸易规则酝酿进行了深刻调整,面对各国的发展问题。习近平主席提出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即“一带一路”。

一带一路,是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它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新路径,新方向;

新动力,新平台。一带一路,针对各国发展的现实问题和治理体系的短板,创立了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新开发银行、丝路基金等新型国际机制,涵盖了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实现了“南南合作”与“南北合作”的统一,缓解了当今全球治理机制代表性、有效性、及时性难以适应当前国际形势的困境,并在一定程度上扭转公共产品供应不足的局面,提振国际社会参与全球治理的士气与信心。

“一带一路”是中国新时期全方位开放战略,融入中国梦和世界梦,强调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共同分享中国改革发展红利、中国发展的经验和教训,给21世纪的国际合作带来新的理念,推动全球均衡可持续发展,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事业。

【篇四】

我一直很喜欢梁漱溟先生写过一本书《这个世界会好吗?》,我很喜欢这个书名,它以朴素的设问提出了人生的大问题。这个世界会好吗?事在人为,而今天中国正在用行动诠释着这个问题的答案,“一带一路”的倡议,正在为这世界的前行慷慨解囊,用互利共赢的理念谋求着全球的共同发展,共同进步。它从来都不是一份传播一份书写“中国经验”的说明书,而恰恰是送出去的一份致力于当地发展的邀请函。

在近日举行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现场,让每个人都清晰的看到了“一带一路”带给周边经济的客观成果,涵盖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5大类,共76大项。凭借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合作共赢的核心价值理念,正在全球范围内被更多的国家接受,促进这世界经济的发展。“一带一路”为人民开辟了一个新的成长路径。它让世界经济共同发展,帮助各个国家缩小发展的差距,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真正为世界奏响共同发展的交响曲。从2013年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印度尼西亚的访问中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到今天“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首次召开,4年来的时间里我们看见了国际贸易的发展,各国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国与国之间的交流合作,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家庭,“一带一路”的倡议,真正实现了国际,地区,企业,政府,民间社团,广大民众的共同参与,切实有效的实现了互联互通。

“一带一路”要建成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从“五通”到“五路”,“一带一路”建设将更好地承载沿线国家和地区人民对互联互通的期盼、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共同发展的追求、对和平生活的追求,它为世界经济增长开了一扇新的大门,为全球经济的发展开辟了新的局面。以开放包容的姿态致力于互通互利,平等协商,合作共赢,共同谱写这“一带一路”世界交响曲新的篇章。“一带一路”倡议逐渐在发展中成为一种国际共识,在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5个方面共同促进着各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它在维护开放型世界经济体系、推动全球经济增长,深化区域合作、加强文化交流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志和者不以山海为远”。“一带一路”的建设为沿线国家建立了一条发展经济,商品流通,国际合作的桥梁。一带一路联接欧亚,促进周边国家发展,帮助我们实现坐着高铁穿越欧亚,有利于带到周边地区经济的发展,让各国之间的沟通更加密切。同时联接国外众多国家,为各国学子实现了心中所向往的留学生活,“一带一路”的到来,直接促进了跨境电商的发展,至此,中国的自贸区总数达到了11个,未来进口产品将会越来越便宜。一带一路不仅仅只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道路,在搭乘高铁的路上,每经过一个国家,都方便人们去旅行,再也没有转机的烦恼,这些都是“一带一路”对于普通百姓的福利。正如网络流行语“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在一带一路的倡议下,让更多的人可以走出国门,同时也让更多的进口商品变得平价,让梦想照亮了现实。

最为重要的是“一带一路”沿线60多个国家总人口约44亿,经济总量约21万亿美元,蕴含了巨大的经济发展潜力、广阔的市场,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不可缺少的契机。它为企业走向国际舞台营造了有利的政策环境和商业环境,有利于帮助企业把自身产品、技术、服务输出到沿线国家,增加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换句话说这是中国企业走出去,拓展海外市场的黄金时代。企业在借助“一带一路”政策的契机,凭借自身的创新技术,在生产、销售、服务,售后的各个方面都可以实现全方位产业转型升级。

“一带一路,行稳致远。”在今天这个大数据的信息时代背景下,“一带一路”为世界的发展创造了新的机遇。在过去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中,习近平主席通过可视化的数据为我们展现了丰厚的成果: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累计超过500亿美元。中国企业已经在20多个国家建设56个经贸合作区,为有关国家创造近11亿美元税收和18万个就业岗位。丝路基金”为“一带一路”建设参与国的投资达40亿美元。4年来,“一带一路”已经成为全球最受欢迎的公共产品。哈萨克斯坦的农产品抵达中国市场的通关时间缩短了90%,比雷埃夫斯港集装箱业务的世界排名从93名跃升至38名,乌兹别克斯坦的大学生来到深圳学习4g基站搭建………让无数国家,许多企业都插上了筑梦飞翔的翅膀,让梦想照亮了现实。

而中国移动作为这大数据时代下的互联网企业,更应该凭借“一带一路”的良好平台,拓展自己的海外市场,正如央行副行长范一飞曾这样说过,我国移动支付更是走在世界前列,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支付是推进战略实施的前哨和重要支撑。同时,“一带一路”建设也为支付行业“走出去”提供了契机,为我国支付行业发展带来了新机遇。中国移动完全可凭借自身强大的通讯技术,传播手段参与到很多大型基础设施项目上,在凭借自身强大的数字化的互联网技术,通讯远程技术为思想文化的传播,国际合作交流,经济贸易的往来插上腾飞的翅膀。

【篇五】

近日,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闭幕,会议发表了联合公报,并取得一系列具体成果。这次峰会进一步扩大了“一带一路”的影响力,强化了世人对这一国际合作的信任和信心。

“一带一路”峰会上所洋溢的开放精神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一带一路”虽是由中国首倡,但它也属于全人类共有的宝贵财富。

第一,“一带一路”建设本身非常重要。“一带一路”建设,是中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推进全方位对外开放的重要举措,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平台,为世界提供了一个充满东方智慧的实现共同发展的中国方案,为国际社会提供了一项广受欢迎的公共产品。这个倡议提出来之后,得到了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国际组织的积极响应、支持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第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一带一路”建设的论述非常重要。习近平总书记于2013年提出“一带一路”的倡议之后,到目前,近六年的时间对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指导原则、科学内涵,以及目标路径发表了一系列非常重要内容丰富、思想深刻、指导性强的论述。这些理论基础指明了“一带一路”建设正确方向、规划了宏伟蓝图、提供了重要遵循。

“一带一路”不断扩大的朋友圈,走互利共赢的经济合作之路。在“一带一路”这个平台上,只有互利共赢的善意和完善实现这一目标途径的意愿。各国来这里合作的目的很单纯,各国的目标就是发展,“一带一路”是帮助大家共谋发展,事情就是这么简单明了。

在不久的将来,“一带一路”的合作会越来越红火,合作的质量也越来越高。正如习近平主席开幕式上振聋发聩的演讲那样:“在共建‘一带一路’,是顺应经济全球化的历史潮流,是顺应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时代要求,是顺应各国人民过上更好日子的强烈愿望。正是符合了这样的“道”,“一带一路”才能不断得到,国际社会的积极支持,成为共同的机遇之路、繁荣之路。”

【篇六】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2013年9月和10月由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倡议。它将充分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一带一路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自“一带一路”这个倡议提出到现在,虽然只有短短几年时间,但是所取得的成果却令世界瞩目与震惊。

随着加入“一带一路”的国家的逐渐增加,特别是许多欧洲发达国家的加入,使得“一带一路”的影响真正走向了全世界。美国和日本也由最初的质疑与偏解,变成了现在无声的观望或者想加入的跃跃欲试。因为“一带一路”为世界经济增长开辟了新空间,为国际贸易和投资搭建了新平台,为完善全球经济治理拓展了新实践,为增进各国民生福祉作出了新贡献,成为共同的机遇之路、繁荣之路。

习近平主席提出,聚焦重点、深耕细作,共同绘制精谨细腻的“工笔画”,推动共建“一带一路”沿着高质量发展方向不断前进。目前,中国已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设境外经贸合作区达80多个,夯基垒台、立柱架梁。“一带一路”一直在严格的标准与明确的体制机制的基础上深入推进,发展将会更加可持续。“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经济水平、政治制度、宗教习俗迥异,发展路径差异大,简单化一的制度安排不但解决不了问题还会成为社会动荡根源。如今在全球范围内,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多边主义遭遇挑战,发展不均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推动共建“一带一路”,为完善全球经济治理拓展了新实践,与国际道义相契合,在当前世界形势下,更具现实意义。“构建全球互联互通伙伴关系”“实现共同发展繁荣”等倡议,深契国际社会人心。“一带一路”倡议就是要把中国的发展理念分享出来,解决世界各国如何在千差万别的利益和诉求中实现共商共享、和而不同、合作共赢。

关于一带一路的范文 篇2

加强与沿线国家工作对接

习近平同志指出, “一带一路”是互利共赢之路, 将带动各国经济更加紧密结合起来, 推动各国基础设施建设和体制机制创新, 创造新的经济和就业增长点, 增强各国经济内生动力和抗风险能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要素禀赋差异明显, 经济发展水平不一, 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愿望强烈, 普遍制定了面向未来的发展规划, 以开放谋发展、以合作促繁荣成为各国的共同选择。推进“一带一路”建设, 可以将“一带一路”建设规划与沿线国家的发展规划结合起来, 推动各自市场、产业、项目有效对接, 充分发挥各方比较优势, 培育合作新支柱, 打造合作新亮点, 构筑合作新平台, 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共同发展。我国与大多数沿线国家和地区都建立了双边经贸联 (混) 委会等合作机制。应充分利用好这些机制, 加强与沿线国家沟通协商, 与有意愿的国家共同编制双边经贸合作规划和产业合作专项规划。行业组织和中介机构是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力量, 宜加强与沿线各国贸易投资促进机构、行业协会、进出口商会的交流合作, 建立健全合作机制, 为双方企业创造更多合作机会。我国驻沿线国家使领馆经济商务机构在协助做好政府间沟通协商的同时, 应加大对企业的指导和服务力度, 及时解决“一带一路”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问题。

提升沿线国家贸易便利化水平

习近平同志指出, “丝绸之路经济带总人口近30亿, 市场规模和潜力独一无二。各国在贸易和投资领域合作潜力巨大。各方应该就贸易和投资便利化问题进行探讨并作出适当安排, 消除贸易壁垒, 降低贸易和投资成本”。丝绸之路首先是贸易之路。近年来,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贸易领域逐步拓展、贸易规模不断扩大, 但也面临通关、运输、物流“通而不畅”、壁垒较多等问题。我们将与沿线国家一道, 加强海关、检验检疫、认证认可、标准计量等方面的合作和政策交流, 改善口岸通关设施条件, 深化区域通关一体化合作, 增强技术性贸易措施透明度, 降低关税和非关税壁垒, 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积极开展贸易投资促进活动, 发挥好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南亚博览会、中国—亚欧博览会、广交会、厦门投洽会等综合性展会的作用, 为沿线国家企业参展提供更多便利, 促进更多沿线国家企业来华参展。鼓励企业积极参加在沿线国家举办的各类国际或区域性展会。鼓励商贸物流、电子商务、供应链型外贸企业向沿线国家拓展业务范围。优化贸易结构, 在提升货物贸易档次的同时, 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 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基本要求和重要内容。宜把沿线国家作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点方向, 推进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及一系列自贸区谈判, 与沿线更多国家和地区发展自由贸易关系, 逐步形成立足周边、辐射“一带一路”、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贸区网络。

提升双向投资水平

贸易与投资密不可分。投资作为一种经济合作形式愈来愈重要, 对于东道国经济的带动作用愈来愈明显。当前我国已进入走出去快速发展阶段, 与“一带一路”沿线很多国家欢迎外来投资、加快工业化进程、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需求高度契合。沿线一些国家劳动力资源丰富、市场潜力较大, 宜引导我国轻工、纺织、服装、建材等企业到这些国家投资设厂, 实现本土化生产, 在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 帮助相关国家增加就业和税收、提升工业化水平。我国装备制造业综合实力快速提升, 宜引导企业通过承包工程积极参与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 投资建立物流基地、售后服务和维修中心。加强与沿线国家能源资源和农业合作开发, 扩大深加工合作, 延伸产业链。在有条件、有意愿的沿线国家共建一批经贸合作园区, 吸引各国企业入园投资, 形成各国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的产业集聚区。积极推进海上合作和共同开发, 以农业渔业、互联互通、海洋环保、航道安全、海上搜救、防灾减灾等领域为重点, 合作建立一批海洋经济示范区、海洋科技合作园和海洋人才培训基地。在引进来方面, 应发挥好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边境经济合作区、跨境经济合作区的平台作用, 吸引沿线国家企业到我国投资兴业。推动与沿线国家商签或修订双边投资协定, 加快与有关国家签订或修订签证、领事保护、司法协助、人员往来便利化等政府间条约和协定, 为企业境外投资创造有利环境。共建一批技术研发中心、先进技术示范与推广基地, 帮助提升相关国家科技创新能力。

构建高效便捷安全的基础设施网络

习近平同志指出, 要同有关国家共同努力, 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建设好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总体来说,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比较滞后, 多数骨干通道存在缺失路段, 不少通道等级低、路况差、安全隐患大, 一些国家之间铁路技术标准不统一, 运输周转环节多、时间长、效率低, 海上航道安全问题频发, 海上运输信息合作水平不高。这种滞后状态既是“一带一路”发展的瓶颈, 更是“一带一路”建设的机遇和重要内容。宜抓住关键通道、关键节点, 打通缺失路段, 畅通瓶颈路段, 提升道路通达水平, 加快构建紧密衔接、通畅便捷、安全高效的互联互通网络, 促进“人便于行、货畅其流”。加强与沿线相关国家和地区交通建设规划、技术标准体系的对接, 共同推进跨区域骨干通道建设。推进建立统一的全程运输协调机制, 改善口岸基础设施条件, 促进国际通关、换装、多式联运有机衔接。畅通陆水联运通道, 推进港口合作建设, 加强海上物流信息化合作, 提高海上航运信息化水平。

发挥金融助推作用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血脉, 扩大金融合作是促进区域经济融合的重要内容。随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贸往来的不断扩大, 对金融服务的需求势必进一步增长。宜鼓励符合条件的中资金融机构到沿线国家设立分支机构和营业网点, 为走出去企业提供融资、结算等金融服务。金融机构宜积极探索以境外股权、资产等为抵押提供贷款, 加大对沿线国家投资的贷款支持力度。发展多种形式的境外股权投资基金, 支持和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在境内外资本市场上市融资, 用于沿线国家项目投资。推动政策性和商业性保险机构加大对境外投资的支持力度。中外金融机构在支持“一带一路”建设方面加强全方位金融合作大有空间。深化中国—东盟银行联合体、上合组织银行联合体务实合作, 以银团贷款、银行授信等方式开展多边金融合作。推进亚洲货币稳定体系、投融资体系和信用体系建设, 扩大与沿线国家货币互换、本币结算的规模和范围。加强与沿线国家金融监管合作, 逐步建立区域内高效监管协调机制, 构建区域性金融风险预警系统。

形成地方参与建设的合力

习近平同志指出, 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 着力点之一就是以更完善、更具活力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全方位、多层次发展国际合作, 扩大同各国各地区的利益汇合、互利共赢。当前, 国内各省区市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热情甚高, 纷纷提出了各有特点的思路。地方宜结合自身地理区位、资源禀赋和发展基础, 发挥各自优势, 实现错位发展、良性竞争。沿边地区与周边国家地理相邻, 语言文字相通, 民间交往频繁, 宜积极建设辐射周边的出口加工基地、区域性国际商贸物流中心, 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和跨境旅游业, 扩大与周边国家经贸合作领域和规模, 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好门户作用。内陆地区劳动力资源比较丰富, 产业体系比较完备, 工业开发承载能力较强, 宜大力发展内陆开放型经济, 推动区域互动合作和产业集聚发展, 加强与沿海、沿边省区市口岸通关合作, 建设沟通内外、连接东中西的物流运输体系, 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好腹地支撑作用。沿海地区开放程度高, 经济实力强, 辐射带动作用大, 要创新开放型经济体制机制, 加快向沿线国家走出去步伐, 率先形成国际经济合作竞争新优势。

发挥好早期收获成果的示范带动作用

习近平同志强调, “一带一路”建设越早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果, 就越能调动各方面积极性, 发挥引领和示范效应。我们既要先易后难、循序渐进, 以点带面、从线到片, 也要找准重点、集中突破, 取得影响力大、带动性强的早期收获成果。认真梳理正在实施的项目, 抓紧推进实施, 及时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对已签署合作协议的项目和已达成合作意向的项目, 分析项目实施条件, 研究项目实施方式和途径, 落实资金来源, 为尽快启动实施创造条件。加强与相关国家沟通协商, 围绕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能源资源合作、园区和产业投资合作、贸易及成套设备出口、自贸区建设等领域, 遴选一批各方有需求、有共识、基础好、见效快的项目, 列入双方合作项目储备库, 加强项目可行性研究, 推动签订合作意向、协议, 形成项目合作梯队。

促进沿线国家的民间交流合作

关于一带一路的范文 篇3

为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关于做好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若干意见》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经国务院授权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我部牵头制定了《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并已经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

推进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下简称“一带一路”),为推动区域教育大开放、大交流、大融合提供了大契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教育加强合作、共同行动,既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又为共建“一带一路”提供人才支撑。中国愿与沿线国家一道,扩大人文交流,加强人才培养,共同开创教育美好明天。

一、教育使命

教育为国家富强、民族繁荣、人民幸福之本,在共建“一带一路”中具有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教育交流为沿线各国民心相通架设桥梁,人才培养为沿线各国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提供支撑。沿线各国唇齿相依,教育交流源远流长,教育合作前景广阔,大家携手发展教育,合力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是造福沿线各国人民的伟大事业。

中国将一以贯之地坚持教育对外开放,深度融入世界教育改革发展潮流。推进“一带一路”教育共同繁荣,既是加强与沿线各国教育互利合作的需要,也是推进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中国愿意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承担更多责任义务,为区域教育大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二、合作愿景

沿线各国携起手来,增进理解、扩大开放、加强合作、互学互鉴,谋求共同利益、直面共同命运、勇担共同责任,聚力构建“一带一路”教育共同体,形成平等、包容、互惠、活跃的教育合作态势,促进区域教育发展,全面支撑共建“一带一路”,共同致力于:

推进民心相通。开展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人文交流,不断推进沿线各国人民相知相亲。

提供人才支撑。培养大批共建“一带一路”急需人才,支持沿线各国实现政策互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

实现共同发展。推动教育深度合作、互学互鉴,携手促进沿线各国教育发展,全面提升区域教育影响力。

三、合作原则

育人为本,人文先行。加强合作育人,提高区域人口素质,为共建“一带一路”提供人才支撑。坚持人文交流先行,建立区域人文交流机制,搭建民心相通桥梁。

政府引导,民间主体。沿线国家政府加强沟通协调,整合多种资源,引导教育融合发展。发挥学校、企业及其他社会力量的主体作用,活跃教育合作局面,丰富教育交流内涵。

共商共建,开放合作。坚持沿线国家共商、共建、共享,推进各国教育发展规划相互衔接,实现沿线各国教育融通发展、互动发展。

和谐包容,互利共赢。加强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寻求教育发展最佳契合点和教育合作最大公约数,促进沿线各国在教育领域互利互惠。

四、合作重点

沿线各国教育特色鲜明、资源丰富、互补性强、合作空间巨大。中国将以基础性、支撑性、引领性三方面举措为建议框架,开展三方面重点合作,对接沿线各国意愿,互鉴先进教育经验,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全面推动各国教育提速发展。

(一)开展教育互联互通合作

加强教育政策沟通。开展“一带一路”教育法律、政策协同研究,构建沿线各国教育政策信息交流通报机制,为沿线各国政府推进教育政策互通提供决策建议,为沿线各国学校和社会力量开展教育合作交流提供政策咨询。积极签署双边、多边和次区域教育合作框架协议,制定沿线各国教育合作交流国际公约,逐步疏通教育合作交流政策性瓶颈,实现学分互认、学位互授联授,协力推进教育共同体建设。

助力教育合作渠道畅通。推进“一带一路”国家间签证便利化,扩大教育领域合作交流,形成往来频繁、合作众多、交流活跃、关系密切的携手发展局面。鼓励有合作基础、相同研究课题和发展目标的学校缔结姊妹关系,逐步深化拓展教育合作交流。举办沿线国家校长论坛,推进学校间开展多层次多领域的务实合作。支持高等学校依托学科优势专业,建立产学研用结合的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研究中心)、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共同应对经济发展、资源利用、生态保护等沿线各国面临的重大挑战与机遇。打造“一带一路”学术交流平台,吸引各国专家学者、青年学生开展研究和学术交流。推进“一带一路”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促进沿线国家语言互通。研究构建语言互通协调机制,共同开发语言互通开放课程,逐步将沿线国家语言课程纳入各国学校教育课程体系。拓展政府间语言学习交换项目,联合培养、相互培养高层次语言人才。发挥外国语院校人才培养优势,推进基础教育多语种师资队伍建设和外语教育教学工作。扩大语言学习国家公派留学人员规模,倡导沿线各国与中国院校合作在华开办本国语言专业。支持更多社会力量助力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建设,加强汉语教师和汉语教学志愿者队伍建设,全力满足沿线国家汉语学习需求。

推进沿线国家民心相通。鼓励沿线国家学者开展或合作开展中国课题研究,增进沿线各国对中国发展模式、国家政策、教育文化等各方面的理解。建设国别和区域研究基地,与对象国合作开展经济、政治、教育、文化等领域研究。逐步将理解教育课程、丝路文化遗产保护纳入沿线各国中小学教育课程体系,加强青少年对不同国家文化的理解。加强“丝绸之路”青少年交流,注重利用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文化体验、体育竞赛、创新创业活动和新媒体社交等途径,增进不同国家青少年对其他国家文化的理解。

推动学历学位认证标准连通。推动落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承认高等教育资历公约》,支持教科文组织建立世界范围学历互认机制,实现区域内双边多边学历学位关联互认。呼吁各国完善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和认证机制,加快推进本国教育资历框架开发,助力各国学习者在不同种类和不同阶段教育之间进行转换,促进终身学习社会建设。共商共建区域性职业教育资历框架,逐步实现就业市场的从业标准一体化。探索建立沿线各国教师专业发展标准,促进教师流动。

(二)开展人才培养培训合作

实施“丝绸之路”留学推进计划。设立“丝绸之路”中国政府奖学金,为沿线各国专项培养行业领军人才和优秀技能人才。全面提升来华留学人才培养质量,把中国打造成为深受沿线各国学子欢迎的留学目的地国。以国家公派留学为引领,推动更多中国学生到沿线国家留学。坚持“出国留学和来华留学并重、公费留学和自费留学并重、扩大规模和提高质量并重、依法管理和完善服务并重、人才培养和发挥作用并重”,完善全链条的留学人员管理服务体系,保障平安留学、健康留学、成功留学。

实施“丝绸之路”合作办学推进计划。有条件的中国高等学校开展境外办学要集中优势学科,选好合作契合点,做好前期论证工作,构建人才培养模式、运行管理模式、服务当地模式、公共关系模式,使学校顺利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发挥政府引领、行业主导作用,促进高等学校、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深化产教融合。鼓励中国优质职业教育配合高铁、电信运营等行业企业走出去,探索开展多种形式的境外合作办学,合作设立职业院校、培训中心,合作开发教学资源和项目,开展多层次职业教育和培训,培养当地急需的各类“一带一路”建设者。整合资源,积极推进与沿线各国在青年就业培训等共同关心领域的务实合作。倡议沿线国家之间开展高水平合作办学。

实施“丝绸之路”师资培训推进计划。开展“丝绸之路”教师培训,加强先进教育经验交流,提升区域教育质量。加强“丝绸之路”教师交流,推动沿线各国校长交流访问、教师及管理人员交流研修,推进优质教育模式在沿线各国互学互鉴。大力推进沿线各国优质教学仪器设备、教材课件和整体教学解决方案输出,跟进教师培训工作,促进沿线各国教育资源和教学水平均衡发展。

实施“丝绸之路”人才联合培养推进计划。推进沿线国家间的研修访学活动。鼓励沿线各国高等学校在语言、交通运输、建筑、医学、能源、环境工程、水利工程、生物科学、海洋科学、生态保护、文化遗产保护等沿线国家发展急需的专业领域联合培养学生,推动联盟内或校际间教育资源共享。

(三)共建丝路合作机制

加强“丝绸之路”人文交流高层磋商。开展沿线国家双边多边人文交流高层磋商,商定“一带一路”教育合作交流总体布局,协调推动沿线各国建立教育双边多边合作机制、教育质量保障协作机制和跨境教育市场监管协作机制,统筹推进“一带一路”教育共同行动。

充分发挥国际合作平台作用。发挥上海合作组织、东亚峰会、亚太经合组织、亚欧会议、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中阿合作论坛、东南亚教育部长组织、中非合作论坛、中巴经济走廊、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中蒙俄经济走廊等现有双边多边合作机制作用,增加教育合作的新内涵。借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国际组织力量,推动沿线各国围绕实现世界教育发展目标形成协作机制。充分利用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中日韩大学交流合作促进委员会、中阿大学校长论坛、中非高校20+20合作计划、中日大学校长论坛、中韩大学校长论坛、中俄大学联盟等已有平台,开展务实教育合作交流。支持在共同区域、有合作基础、具备相同专业背景的学校组建联盟,不断延展教育务实合作平台。

实施“丝绸之路”教育援助计划。发挥教育援助在“一带一路”教育共同行动中的重要作用,逐步加大教育援助力度,重点投资于人、援助于人、惠及于人。发挥教育援助在“南南合作”中的重要作用,加大对沿线国家尤其是最不发达国家的支持力度。统筹利用国家、教育系统和民间资源,为沿线国家培养培训教师、学者和各类技能人才。积极开展优质教学仪器设备、整体教学方案、配套师资培训一体化援助。加强中国教育培训中心和教育援外基地建设。倡议各国建立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的多元化经费筹措机制,通过国家资助、社会融资、民间捐赠等渠道,拓宽教育经费来源,做大教育援助格局,实现教育共同发展。

开展“丝路金驼金帆”表彰工作。对于在“一带一路”教育合作交流和区域教育共同发展中作出杰出贡献、产生重要影响的国际人士、团队和组织给予表彰。

五、中国教育行动起来

中国倡导沿线各国建立教育共同体,聚力推进共建“一带一路”,首先需要中国教育领域和社会各界率先垂范、积极行动。

加强协调推动。加强国内各部门各地方的统筹协调工作,有序开展“一带一路”教育合作交流。推动中国教育治理体系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修订和教育综合改革,提升中国开展“一带一路”教育行动的质量和水平。教育部与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等部门和全国性行业组织紧密配合,围绕共建“一带一路”大局,寻找合作重点、建立运行保障机制,畅通教育国际合作交流渠道,对接沿线各国教育发展战略规划。

地方重点推进。突出地方推进共建“一带一路”的主体性、支撑性和落地性,要求各地发挥区位优势和地方特色,抓紧制定本地教育和经济携手走出去行动计划,紧密对接国家总体布局。有序与沿线国家地方政府建立“友好省州”“姊妹城市”关系,做好做实彼此间人文交流。充分利用地方调配资源优势,积极搭建海内外平台,促进校企优势互补、良性合作、共同发展。多措并举,支持指导本地教育系统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广泛开展合作交流,打造教育合作交流区域高地,助力做强本地教育。

各级学校有序前行。各级各类学校秉承“己欲立而立人”的中国传统,有序与沿线各国学校扩大合作交流,整合优质资源走出去,选择优质资源引进来,兼容并包、互学互鉴,共同提升教育国际化水平和服务共建“一带一路”能力。中小学校要广泛建立校际合作交流关系,重点开展师生交流、教师培训和国际理解教育。高等学校、职业院校要立足各自发展战略和本地区参与共建“一带一路”规划,与沿线各国开展形式多样的合作交流,重点做好完善现代大学制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来华留学质量、优化境外合作办学、助推企业成长等各项工作的协同发展。

社会力量顺势而行。开展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的“一带一路”教育民间合作交流,吸纳更多民间智慧、民间力量、民间方案、民间行动。大力培育和发展我国非营利组织,通过购买服务、市场调配等举措,大力支持社会机构和专业组织投身教育对外开放事业,活跃民间教育国际合作交流。加快推动教学仪器和中医诊疗服务走出去步伐,支持企业和个人按照市场规则依法参与中外合作办学、合作科研、涉外服务等教育对外开放活动。企业要积极与学校合作走出去,联合开展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积极服务“一带一路”国家经贸发展。

助力形成早期成果。实施高度灵活、富有弹性的合作机制,优先启动各方认可度高、条件成熟的项目,明确时间节点,争取短期内开花结果。2016年,各省市制定并呈报本地“一带一路”教育行动计划,有序推进教育互联互通、人才培养培训及丝路合作机制建设。2017年,基于3方面重点合作的沿线各国教育共同行动深入开展。未来3年,中国每年面向沿线国家公派留学生2 500人;未来5年,建成10个海外科教基地,每年资助 1 万名沿线国家新生来华学习或研修。

六、共创教育美好明天

独行快,众行远。合作交流是沿线各国共建“一带一路”教育共同体的主要方式。通过教育合作交流,培养高素质人才,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提高沿线各国人民生活福祉,是我们共同的愿望。通过教育合作交流,扩大人文往来,筑牢地区和平基础,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中国愿与沿线各国一道,秉持开放合作、互利共赢理念,共同构建多元化教育合作机制,制订时间表和路线图,推动弹性化合作进程,打造示范性合作项目,满足各方发展需要,促进共同发展。

关于一带一路的范文 篇4

【摘要】随着全球化经济网络的形成,区域经济优势成为各地区经济的主要增长点。我国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前提下,提出“一带一路”金融投资的战略性构想。通过与周边国家进行广泛的商贸联合,实现多边资源共享互利双赢的设想。但“一带一路”经济贸易的顺利开展,需要稳定金融投资的支持。国家的基础设施、基础产业的发展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所以金融投资成为“一带一路”经济发展的保障。文章主要探讨“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金融投资发展的对策,通过分析我国金融投资存在的问题,给出相应的金融投资应对策略。

【关键词】“一带一路”;金融投资;金融风险;区域经济发展

近几年我国与周边国家的贸易往来日益频繁,各种贸易合作不断深化。在“一带一路”战略性构想的前提下,各国在国家基础设施、能源开发等方面获得巨大的发展,而所有的发展都依赖于金融资金的支持。“一带一路”战略性构想包括金融贸易的方方面面,在区域经济的长远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但目前各国的经济措施、经济发展状况、金融投资模式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在周边地区金融形势的影响下,我国金融投资活动也面临着较大风险。而在金融投资的过程中巧妙的规避风险,成为我国经济发展关注的主要课题。

一、“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金融投资的重要意义

(一)增进我国与周边国家的贸易合作

各国国家基础设施与经济总量的快速发展,推动着国家贸易的交流与发展。而经济的发展需要金融资金的支持,所以金融投资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提出,不仅能够吸引大量的金融投资,也使我国与周边国家的贸易往来越加频繁。在频繁的贸易往来中,各国间能够依托自身独有的贸易优势进行发展,从而实现区域贸易的共同增长。“一带一路”的指导思想、贸易原则为:平等、互惠互利、区域协同性等。所以目前我国的金融投资活动,主要用于盘活整个“一带一路”区域经济带。区域经济若想获得长远的发展,需要与周边国家达成广泛的贸易联结,区域经济的深化合作才能使双方获得巨大的利益。在“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指导下,我国不断加大对周边国家的资金支持。通过一系列的金融投资活动,能够帮助发展中国家与地区完善基础设施,使其经济获得较快的发展。同时大量资金的引入能够使周边国家的经济持续活跃,在金融投资资金充足的情况下,周边国家能够发挥产业优势进行快速发展。我国在周边国家的金融投资活动,能够深化双边及多边的贸易合作,从而提高我国在经济发展中的区域地位。

(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

在全球经济激烈竞争的环境下,区域经济一体化成为各国与各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形式。区域经济一体化不仅能够防止外来经济体系的恶性竞争,也能够使地区经济合作更加紧密,从而形成巨大的区域经济合力。“一带一路”区域经济发展构想,主要是搭建区域国家经济贸易的良好平台。区域内国家的经济贸易,都可以通过这一平台进行资源的交换、资金的投入、高附加值产品的生产等多种贸易活动。而我国对周边国家的金融投资,是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经济基础,也是保证区域经济持续活跃的重要条件。随着我国对金融投资项目的增多,区域国家间的贸易联结也越来越紧密。所以区域经济一体化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形成区域经济的合力,以对抗发展国家的贸易壁垒和恶性贸易竞争的入侵。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全球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区域经济平稳快速增长的主要途径。

(三)带动各国相关产业的发展

“一带一路”背景下的经济发展,不仅仅只有我国与周边国家进行贸易,而是所有区域国家间的贸易交流与联合。所以在区域国家贸易发展的前提下,我国对周边国家的金融投资支持,会使得区域经济发展更加完善。金融投资为各国产业提供大量资金,那些涉及到国家建设的基础设施、能源等产业将会得到快速发展。区域产业结构的不断完善、产业技术的不断升级,能够推动各国产业经济的快速增长。很多产业在逐渐发展的过程中,会由于消费者的需要衍生出其他的产业产品,形成新兴产业。“一带一路”建设的目的是:在推动传统产业改革升级的过程中开发新兴产业,最终完成各个产业的协同发展。所以金融投资为区域国家的产业发展带来机遇,是区域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

(四)培育跨国企业的发展

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跨国企业成为经济结构改革与深化的主要推动力。跨国企业是我国对外金融投资的重要载体,跨国企业的经济发展状况决定着区域经济的发展状况。“一带一路”区域经济发展构想的金融投资,大多是由跨国企业集团进行的金融投资活动。跨国企业的金融投资并非一帆风顺,只有具有高效资本管理与成熟技术经验的企业,才能获得跨国金融投资的项目许可。而在跨国金融投资的过程中,企业本身需要承担巨大的责任,企业对地区经济发展也要承担相应的责任。所以大型跨国企业的金融投资,需要权衡自身的经济实力、技术资本等多方面因素,还要考虑资源互补、互利互惠等多方面的问题。在整合现有资本、调整发展战略的前提下,大型跨国企业才能够进行国际金融贸易的投资活动,从而促进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二、“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金融投资存在的问题

(一)金融危机的影响难以消除

全球经济的迅速发展,使得国际间的贸易竞争日益激烈,各国的贸易壁垒也不断增强。随着全球金融危机到来,发达国家的经济泡沫对区域经济影响越来越大。“一带一路”区域经济的金融投资虽然能够减缓区域经济衰落的趋势,却无法避免金融危机对整个金融投资的冲击。我国金融投资的增速放缓,会对周边其他国家的生产、金融造成严重的影响。这种全球性的金融泡沫,使“一带一路”区域经济建设的进展缓慢,区域经济建设与全球经济发展存在着诸多的矛盾。所以“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的金融投资,主要面临的问题是金融危机的影响,金融危机的爆发使我国的金融投资逐渐放缓。

(二)金融投资回报存在不确定性

金融投资需要产生同等的回报,才能使跨国企业的投资继续进行下去。“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的金融投资活动,也要有相同回报作为金融投资的动力。但“一带一路”区域的国家在基础设施、产业结构、经济总量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所以我国对诸多国家的金融投资活动也存在着大量的不确定性。除此之外周边国家企业履行约定的不确定性,也使我国的金融投资活动逐渐放缓。周边国家企业由于经济发展缓慢、经济结构陈旧缺乏活力,所以他们的经营信誉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别。很多企业不能按照要求履行企业职责、承担相关的责任,这就使得我国金融投资积极性不断降低。

(三)面临贸易壁垒的阻挠

各国通过设置多重贸易壁垒,对其他国家的贸易产品进行阻挠,以保证本国产品效益的增长。“一带一路”背景下的金融投资,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区域国家贸易壁垒的阻挠。由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济发展状况不同,所以他们采取的经济政策也存在较大差异。但他们都根据自身国家产业的发展需要,设置严格的贸易壁垒,来阻止外来金融投资的竞争。我国的金融投资活动主导者大多为大型跨国企业,跨国企业的金融活动必然会涉及到本土的核心科技产业,所以金融活动的竞争不可避免。区域国家的贸易壁垒也成为跨国企业需要面对的问题之一,若该地区具有多重的贸易壁垒,那么会对该地区的金融投资造成巨大影响。

(四)金融风险预警机制尚不健全

全球性金融危机的爆发,对发展中国家造成严重的影响。发展中国家在面临金融危机的过程中,也采取各种措施来应对金融危机所带来的危害。但目前世界性金融危机的呈现方式更加多元化、各个产业间的联系也更加紧密,所以只有建立完善的金融风险预警机制才能保证区域经济的平稳过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由于经济发展缓慢,显然不具备完善的金融风险预警机制,也不能够有效应对全球金融危机所带来的危害。因此在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金融投资的过程中,必然会受到不确定金融危机的影响,也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我国相比于发达国家而言,也没有比较完善的金融风险预警机制。所以在对其他国家进行金融投资时,也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从而得出符合国家利益的经济投资结果。

三、“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金融投资发展的对策探讨

(一)加强区域经济贸易合作

区域国家只有形成紧密合作的区域经济关系,才能促进各国经济的平稳快速发展。“一带一路”区域经济设想正是在合作共赢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我国的对外金融投资也只有依赖有效的金融合作才能达成广泛的共识。而区域经济合作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区域国家要勇于承担自身的经济责任,也要共同承担面临的金融风险。金融投资国要与区域国家平等协商金融方面的事宜,也要制定出完整的责任分配与生产分配制度。只有制定出完整的制度规范,才能保证所有区域国家站在统一战线,来共同应对金融危机所带来的危害。除此之外“一带一路”区域国家的优势资源互补、产业资源互惠的条件,也是区域国家建立广泛金融合作的基础。通过能源、基础设施、技术产业方面的深入合作,能够提高区域国家整体的联合性与对抗风险的一致性,也能促进我国金融投资的平稳快速发展。

(二)加强投资项目的审核

对于“一带一路”背景下的金融投资,需要制定严格的投资审查制度对其进行规范的评估。通过评估金融投资能够创造的经济效益,以及未来企业的发展情况,给出详细的投资回报财务报表。所以合理的金融投资不仅要考虑区域经济的发展状况,还要考虑自身的投资收益状况。跨国企业在进行金融投资前,需要组织专门的投资机构和审查小组对区域国家的产业发展状况进行评估,计算出相对准确的金融投资的风险与经济收益报表,从而决定是否进行相关项目的投资。“一带一路”背景下的金融投资活动,一方面要应对金融危机所带来的危害,另一方面还要计算金融投资所能带来的具体收益。

(三)协商处理贸易壁垒问题

“一带一路”区域发展构想的提出,主要作用是深化与周边地区的商业贸易合作,促进区域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所以我国对外金融投资项目的开展,需要与周边国家进行多方面的贸易协商,使跨国企业的金融投资活动能够顺利完成。区域国家设置多重的贸易壁垒以阻止外来企业进行投资生产等活动,从而保护本国企业的竞争优势。而我国对外经济在发展的过程中,不可避免会遇到多种经济贸易壁垒的阻挠,所以和平的协商有助于解决贸易壁垒问题。同时我国的跨国企业集团在进入区域国家的贸易范围后,需要通过一系列的投资活动带动市场经济,比如:提供多种就业岗位、采购本地的生产原材料、协同当地生产企业共同发展等。只有金融投资活动为区域国家带来实际的利益,才能使区域国家放宽自身的经济贸易壁垒,才能保证跨国企业集团的长远发展。

(四)建立完善的金融风险预警机制

全球金融风险反复无常的变化,使得区域经济的风险等级不断提升,所以建立完善金融风险预警机制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基本要求。“一带一路”区域国家的金融投资活动,需要在经济效益平稳增长的过程中,逐步完善金融风险预警机制。我们需要采集众多的世界金融风险的数据,对金融风险发生频率与现象进行全面的分析总结,最终建立完善金融风险预警机制。“一带一路”背景下金融风险预警机制的建立,不仅要求国家内部要建立完善的风险应对方案,还要求区域国家紧密联合在一起,建立整体的风险应对措施。只有整个区域经济对外来金融危机抵抗能力的增强,才能促进各个国家经济的平稳增长。

四、结束语

“一带一路”区域经济发展的构想,需要强大的金融投资活动的支持。金融投资活动能够引入大量的外来资金,帮助经济不发达地区加快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最终促进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在“一带一路”区域经济深入沟通交流的过程中,金融投资能发挥巨大的能动性来搞活区域经济的发展态势,维持区域经济增速的平稳。同时区域经济的金融投资活动,需要时刻关注金融风险的发展态势,也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应对存在的金融风险问题。总之“一带一路”区域经济发展要想顺利进行下去,不仅要对外形成广泛的联结,更要对内形成紧密联结。只有放宽地区贸易壁垒,才能促进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关于一带一路的范文 篇5

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在今年5月14于北京雁栖湖召开,总书记前后发表了三个讲话,以下是全部考点。

1.丝路精神:古丝绸之路绵亘万里,延续千年,积淀了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

2.丝路历史:公元前140多年的中国汉代,一支从长安出发的和平使团,开始打通东方通往西方的道路,完成了“凿空之旅”,这就是著名的张骞出使西域。中国唐宋元时期,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同步发展,中国、意大利、摩洛哥的旅行家杜环、马可·波罗、伊本·白图泰都在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留下了历史印记。15世纪初的明代,中国著名航海家郑和七次远洋航海,留下千古佳话。

3.丝路范围:古丝绸之路跨越尼罗河流域、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域、印度河和恒河流域、黄河和长江流域,跨越埃及文明、巴比伦文明、印度文明、中华文明的发祥地,跨越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信众的汇集地,跨越不同国度和肤色人民的聚居地。

4.互学互鉴:古丝绸之路不仅是一条通商易货之道,更是一条知识交流之路。沿着古丝绸之路,中国将丝绸、瓷器、漆器、铁器传到西方,也为中国带来了胡椒、亚麻、香料、葡萄、石榴。沿着古丝绸之路,佛教、伊斯兰教及阿拉伯的天文、历法、医药传入中国,中国的四大发明、养蚕技术也由此传向世界。

5.五通: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

6.定位:我多次说过,“一带一路”建设不是另起炉灶、推倒重来,而是实现战略对接、优势互补。

7.一带一路的建设目标: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

8.中国愿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同所有“一带一路”建设参与国的友好合作。

9.中国将加大对“一带一路”建设资金支持,向丝路基金新增资金1000亿元人民币,鼓励金融机构开展人民币海外基金业务,规模预计约3000亿元人民币。中国国家开发银行、进出口银行将分别提供2500亿元和1300亿元等值人民币专项贷款,用于支持“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产能、金融合作。我们还将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世界银行及其他多边开发机构合作支持“一带一路”项目,同有关各方共同制定“一带一路”融资指导原则。

10.中国将从2018年起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

11.我们将设立生态环保大数据服务平台,倡议建立“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并为相关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提供援助。

12.“一带一路”建设国际合作框架内,各方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

13.我们将以海纳百川的胸襟,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相互尊重、民主协商、共同决策,在开放中合作,在合作中共赢。大家充分肯定“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作用。我愿在此宣布,中国将在2019年举办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

关于一带一路的范文 篇6

Belt and Road”

王肃强

2015年,中国提出“一带一路”战略。海南必须参与其中。根据海南省具体情况,把打造世界一流的旅游特区作为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突破口,利用独特的区位、资源、人文以及开放政策等有利条件,把海南建设成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安全保障基地,综合补给基地和南海资源开发服务基地。

In 2015, China proposed “The Belt and Road” strategy.According to the specific situation of Hainan Province, to build a world-class tourist zone as an important breakthrough in the “The Belt and Road “construction, the use of the unique location, resources, humanities and open policy and other favorable conditions, to build Hainan into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maritime silk road security base, comprehensive supply base and service base in the South China Sea resources development.2015年3月28日,中国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计划,阐述了“一带一路”的框架思路,合作方向,合作机制,建设路径等问题,其中,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重点方向有两个:一是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印度洋,延伸至欧洲,二是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太平洋。建设路径则主要是实现五通:政策互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海南的定位是建设新海上丝绸之路的安全保障基地,综合补给基地和南海资源开发服务基地。主要举措要求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努力建设海洋强省,加强三沙建设,提高海上丝绸之路安全保障和综合补给能力;实施一批合作项目。拓展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深度和广度;以博鳌亚洲论坛和中非合作园桌会议为平台,扩大国际文化交流。这是海南继建省办经济特区、建设国际旅游岛之后又一次重大历史性机遇。

但是,“一带”沿线地区是欧亚大陆的中心地带,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该地区大国云集,各种利益错综复杂,矛盾冲突交织碰撞。“一路”途经中亚、南亚、东南亚,由于重要的地缘战略位置和丰富的资源,早已成为大国角力的舞台。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引起国际社会的很大关注和积极响应,并主动开展对接。但也有一些国家对中国的这一重大战略布局存在疑虑,担心中国主导的欧亚大陆一体化进程,危及它们的利益,兼以沿线一些国家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复杂的政治、安全、经济形势,使“一带一路”推进起来仍然面临诸多的严峻挑战。

一是“一带一路”途径区域涉及多种文明,有文明冲突的风险。从国家体制上划分有社会主义国家,也有资本主义国家;从信仰归属考虑有基督教、佛教也有信奉伊斯兰教为国教的民族;从经济角度分析既有发达国家也有发展中的国家;从价值观的形成和影响观察既有西方价值观也有东方价值观。所有这些因素既有友好交流、和谐交流的历史、也有暴力冲突,文明交恶的血火记忆。

/ 4

二是恐怖主义与地区冲突的威胁。“一带一路”所经过的地区恰是冷战后地区冲突集中爆发的区域,有三条“危机弧”所构成的破碎地带。第一条沿前苏联的主要势力范围,即波罗的海、中欧和巴尔干半岛,是历史上的“火药库”;第二条沿阿富汗、伊朗、巴基斯坦到土耳其和中亚国家,直到近东和阿拉伯半岛最后到苏丹、阿尔及利亚等国的伊斯兰教“新月形地带”;第三条位于南亚次大陆的印度、斯里兰卡、巴基斯坦。这三大地带也是经济社会发展落后或民族宗教矛盾较为激烈的地区,目前一些悬而未决的热点问题同恐怖主义结合在一起,成为欧亚大陆中部地区主要的动荡源。中亚地区是“一带一路”的核心区之一,但该地区的暴力恐怖势力、宗教极端势力、民族分裂势力成为影响“一带一路”建设最不稳定的因素。

三是中美冲突的风险。“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将不可避免地受到美国的影响,美国是当今国际秩序的重要缔造者与维护者,它的利益遍布全球,不希望中国借助“一带一路”将整个欧亚大陆整合起来,从而威胁到它及其盟友在该地区的利益,兼以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的实施,都认为“一带一路”的布局都是对它的挑战。

四是投资回收的风险。“一带一路”战略沿线许多国家都是所谓“转型国家”,正处于新旧体制转轨期,“民主改造探索期”和社会局势动荡期,政权更换频繁,政局动荡,“一带一路”战略会被搁置的风险。一些国家领导人因权力内斗而无暇顾及经济可持续发展,部分国家党派势力为争取选票,往往以顺从“民意”为由,将我投资项目为利益交换筹码,进行阻挠干扰。一些国家为转移政治矛盾,也可能单方面宣布搁置在建项目,使投资成本付之东流。有些国家喜欢搭便车,不愿意进行相关投资,而中国企业,受一些地方或部门急功近利心态的影响,在大举“走出去”的同时,往往只能到投资环境差,风险高的国家和行业去寻找机会,且时常出现信息不对称,资源碎片化,工作不连续,落实不到位甚至打乱仗等问题,既不利于力量整合统筹,容易造成资源重复浪费,这不仅使投资难以收回,还有可能为此背上难以卸下的包袱。

“一带一路”战略是我国从“有全球影响的地区大国”跃升为“综合性的全球大国”的一种尝试,一种路径,也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必然会面临许多风险与挑战。风险不可怕,可怕的是看不见风险。因此,我们必须树立起长期经营。战略经营的理念,不能盲目乐观,不能操之过急,不能一哄而上,把可能的困难估计得更充分一些,把相关的准备工作做得更扎实一些,按照循序渐进,择机突破的方式,推动“一带一路”健康发展。

海南是身处南海前沿的大特区,要毫无迟疑地承担起历史重任。根据省情,海南提出打造世界一流的旅游特区作为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突破口,利用独特的区位、资源、人文以及开放政策等有利条件,全力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桥头堡和重要战略支点,在此背景下海南担当什么角色?如何发力破题?

(一)充分认识海南优势,增强建设信心

地理方面的优势,海南管辖着200多万平方公里的海域,这一海域不仅是往来“两洲”(亚洲、大洋洲)和“两洋”(太平洋、印度洋)的必经之地,也是通往“两亚”(东南亚、东北亚)的十字路口,同时,海南置身华南经济圈,“泛北部湾”经济圈等诸多区域经济合作圈里。因此,它是中国面向东盟地区的桥头堡,也成为“环南海经济圈”的核心地区。

经贸方面的优势,它体现在其位处南海黄金水道 的节点上,成为边接亚太地区与世界最主要的海上运输通道之一,每年经过南海海域的船舶约有10万艘,中国通往国外的近40条航线中,超过一半都通过南海海域,我国四分之一的进出口货物,全球三分之一以上的国际贸易都要通过南海航线。为此,海南面向东南亚的航运枢纽,物流中心和出口加工基地的战略区位优势,将在与相关国家共建丝路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外交优势:博鳌亚洲论坛从2001年成立以来,已成功举办了十五届,每一届都有众多的各国国家首脑参加,博鳌亚洲论坛已成为我国开展多边外交、周边外交和公共外交的重要

/ 4

平台。三亚首脑外交和休闲外交基地潜力正在不断拓展,岛屿观光政策论坛,中非合作圆桌会义议平台,已成为海南开展对外友好合作的重要支撑。海南也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合作,目前缔结了46对国际友城,与丝路沿线八个国家的地方政府建立了友好省份关系,所有这些都在配合国家推动丝路建设中奠定良好的外交基础。

总之“一带一路”的战略布局,给海南以港口建设推动互联互通,以旅游发展带动产业转型,以经济合作促进利益融合,以公共外交平台服务国家总体外交的总体配置正在形成。

(二)打造世界一流的中国旅游特区

海南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不是别人干什么,就简单的复制,要发挥海南的独特比较优势破题,把打造世界一流的旅游特区作为海南参与“一带一路”的重要突破口。海南一流的生态环境,能很好地满足人们对健康、有品质生活的需求。更重要的是旅游是经济新常态下国家鼓励扶持的新增长点,又是传播文明、交流文化、增进友谊的桥梁。为打造世界一流的旅游特区,我们要重视:

1、海上丝绸之路旅游资源调查和旅游开发,制订海南沿海古港口保护和振兴计划,开发“重走海上丝绸之路”的旅游线路,拓展海南与国际人文交流的空间,努力推动海南成为国际旅游集散地,实现多国共同发展旅游和合作共赢,并以旅游促进区域特色文化产业、金融业以及相关加工业的发展。

2、发展好海南的海洋旅游,加快海洋旅游产品的开发和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依托滨海游泳度假区,积极培育和丰富海洋观光,潜水、冲浪、帆船帆板、水上飞机等海上运动产品,积极引导和规范发展海洋垂钓和休闲渔业,促进近海的传统生产方式向旅游业方向转化。继续办好海口国际游艇展,中国(海南)万宁国际冲浪节,环海南岛国际大帆船赛,沃尔沃环球帆船赛等展会赛事,进一步提升海南海洋旅游魅力。

3、积极开展乡村游。城市建设国内外大同小异,但农村却千差万别。海南的自然景致多在农村,把农村建设好则是旅游的一大去处,在国际旅游岛的建设中各市县都在建设生态村庄风情小镇等。这些地方都能吸引大量游客,若把乡村游和养老度假产业结合起来,海南宝贵的旅游资源将会得到充分的利用。开展乡村游要着力解决好交通、居住、安全、医疗等问题,使旅游者无后顾之忧地饱览海南的大自然美景。

4、创新发展高端休闲度假养老产业,促使海南旅游业转型升级,海南宝贵的旅游资源廉价出售现象由来已久,海南旅游地区和季节差别明显,北冷南热,夏淡冬旺;旅游资源分布不均衡,产品单一;服务管理混乱,服务质量难以保证。要改变这种状况,在旅游的规划上要有创新思维,更新理念,充分利用海南的气候条件和生态资源,把海南打造成旅游度假养老的最佳地区,打造成国人的后花园,国际人士休闲度假的胜地,吸引国内外多层次,多样化的旅游消费者。

(三)加快海南省港口建设

海南是海洋大省,四面环海是海南发展的最大优势,加快港口建设,把海南建成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南海资源开发服务保障基地,海上救援基地、首脑外交和公共外交基地,经济文化交流合作基地有特殊意义。海南省目前已形成“四方五港”的港口体系,拥有海口港、洋浦港、八所港、三亚港和清澜港五个国家一类开放港口,但在港口建设中没有形成依托港口发展的理念,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对港口是资源配置的重要枢纽,是产业布局的重要环节,是发展产业群的重要基础缺乏足够的认识。因此,海南省港口建设发展后劲不足,已经滞后于全国港口建设的总格局,面临被边缘化的风险。习总书记提出了“一带一路”的国家发展战略,作为一个岛屿性的海洋大省,迎来了一个重大的发展机遇。在新一轮的经济增长,在经济运行的新常态下,要发展海洋经济,海南发展优势在于港口,增长也依托港口,经济结构转型的核心也在于港口,只有通过发挥港口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互联互通作用,海南才能完成“一带一路”建设中国家赋予的使命。因此,建议把港口建设纳入十三五的重大项

/ 4

目建设规划,面向大港口大物流的发展战略方向,打破行政壁垒,把海南按大城市布局,围绕港口建设,修编完善城市规划,构建适应大物流大港口建设的行政辖区,扩大港口城市的地理空间,形成畅通的交通网络,高效的物流体系以及配套的产业园区与能用于支撑大港口发展的仓储物流体系。

“一带一路”构想,不是一个实体和机制,而是一个理想的蓝图,是合作发展理念和倡议,是依靠中国和有关国家既有的双边或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借用古“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在前进道路上,机遇与风险同在,成功与挫折共存。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让我们都做积极的参与者,坚定信心、齐心协力、携手构建合作共赢,让“一带一路”成为和平之路,友谊之路,合作交流之路。

“一带一路”战略的人才支点 篇7

一、战略环境对人才素质的要求

“一带一路”沿途地区是世界上典型的多类型国家、多民族、多宗教聚集区域, 情况高度复杂, 战略实施过程中涉及到安全、市场、工程、宗教、社会、文化等多方面的具体问题, 要在这种复杂的环境当中顺利开展工作、实现规划, 既需要专家学者的帮助, 也需要具有国际视野的复合型人才的参与。所谓复合型人才, 是指具有较高综合素质, 既懂专业知识又了解历史、文化、风俗的人。但是, 受体制内理性分工的影响, 我国外交、商务、安全等各部门的人员往往是某一领域的行家里手但缺乏综合素质, 因此要在坚持各部门理性分工的前提下, 摸索建立一套跨部门培养、跨行业流动的人才培养机制。其次, 要解决体制内外的人才流动问题, 将一些在所在国经商、工作的民间人才及时吸纳进来服务于“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此外, 还要从职级和待遇等方面创造条件尽可能保证相关人才工作的稳定性, 避免一升即走。最后, 东部地区自改革开放以来一直凭借区位优势和经济极化效应在经济发展中独领风骚, “一带一路”规划中所涉及的14个省区市中有9个位于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备、人才人口吸引力较差、交通物流成本高的中西部, 急需增强其发展潜力, 将这些省区市由“内陆”变“前沿”, 通过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加强交通物流通达能力、设立内陆港和海关特殊监管区等多种措施, 将经济潜力激发为经济成果, 增强人才聚集的吸引力。

二、区域特点对人才数量的要求

走出去谈合作, 首先要找到双方共同的兴奋点, 谋求共识;第二是要用正确的方法、正确的人。丝绸之路经济带涉及的省区主要是西部地区、边疆地区, 人才总量相对不足, 人才开发社会化、市场化的体制机制尚未完全形成, 在人才培养与引进合作、人才信息与资源共享、人才自由流动等方面, 还存在着体制机制性障碍。特别是外向型人才不足, 人才国际性交往较少, 访问学者和留学人员互派尚未形成规模, 具有国际视野、了解国内外市场经济运行规律、熟悉国际规则和惯例并能参与国际竞争的高素质外向型人才严重缺乏。所以, 经济带建设首先要补齐西部地区的人才短板, 加强具有国际视野的外向型人才建设, 不仅地区间人才流动要加强, 跨国人才交流也要常态化。

三、产业升级对人才结构的要求

根据丁孝智等学者建立的区域经济发展与人才层次结构的分析模型,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 较大的人力资本存量有可能在长时期内维持相对较高的经济增长率。因此, 人力资本是影响地区经济增长长期趋势的因素。人力资本概念不仅是一个指标存量, 而且是一个具有结构变化的质量指标, 具有分布结构、层次结构等。在经济增长中, 不同层次人力资本发挥的作用不同, 具有不同的贡献率, 各层次人力资本如何优化配置, 会影响人力资源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一个区域人才拥有的数量和结构合理与否, 分布层次是否适中, 将直接影响区域经济的发展速度和水平。“一带一路”战略会倒逼沿途地区的产业升级, 而实现区域经济产业升级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人才结构的完善与匹配。因此, “一带一路”战略的顺利实施, 需要构建一个合理的人才结构, 其中高新技术人才和应用开发型人才必须占有较高的比例。

四、经济转型对人才培育的要求

一个伟大的战略、完美的方案, 如果没有合适的人去实施战略、执行方案, 结果只会事与愿违。“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带动沿途经济的快速发展, 将形成对人才的大量需求, 而人才的大量引进, 也进一步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因此, “一带一路”战略带动的区域经济是以“人才为基础的经济”——“人才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的创新经济, 能够实现决策科学化, 有利于打破了传统经济发展对土地、设备、资金的依赖, 在招商引资的同时, 大力开展引智活动, 促进产业优化升级, 避免以破坏牺牲生态环境、过度消耗自然资源促进经济发展, 避免“一带一路”沿途地区重蹈中东部地区的覆辙。

人才的来源通常有两大渠道:一是引进人才, 二是培养人才。在引进人才的同时, 更要紧紧依靠在本地工作的人才队伍, 通过培养提高, 使更多的人成才, 不断提高人才队伍的总量, 优化人才素质, 建立区域性的人力资源高地。在人才培养上:一要积极选才、努力做好人才储备, 逐步建立发挥地方教育资源和外部教育资源优势的立体化人才培养机制, 建立人才梯队, 打造区域“人才供应链”;二是要寻求乡土人才开发的新突破, 逐步将培养目标和地方需求接轨, 注重引才和育才的衔接;三要树立人才终身教育的观念, 通过多种方式, 对战略所需各类人才进行再教育, 不断充电、更新知识, 保持人才的“新鲜度”, 尽快把人口资源和人力资源优势转化成经济和科技优势。

五、结语

“一带一路”战略从全局看是国家深化改革开放、加强对外交流、维护国家安全的重大举措, 将为我国经济增长和结构调整提供持久动力;从局部看则是沿途区域经济腾飞的助推器和重大机遇, 而要抓住机遇、释放动力, 离不开人才资源的投入和支持, 正如马克思所言, 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 人才将成为我们撬动“一带一路”伟大战略的重要支点。

参考文献

[1]丁孝智, 叶子飘, 张华.区域经济发展与人才层次结构的分析模型[J].开发研究, 2009 (4) :33–37.

开启“一带一路”的密钥 篇8

对于“一带一路”实施,国家从五个方面进行了全面的部署,分别是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

政策沟通:沿线各国可以就经济发展战略和对策进行充分交流对接,共同制定推进区域合作的规划和措施,协商解决合作中的问题,共同为务实合作及大型项目实施提供政策支持。

设施联通:要优先打通缺失路段,畅通瓶颈路段,提升道路通达水平;能源方面,推进跨境电力与输电通道建设,积极开展区域电网升级改造合作;通信方面,共同推进跨境光缆等通信干线网络建设,畅通信息丝绸之路,规划建设洲际海底光缆项目。

贸易畅通:要解决投资贸易便利化问题,消除投资和贸易壁垒;加快边境口岸“单一窗口”建设,降低通关成本,提升通关能力;挖掘贸易新增长点,促进贸易平衡;加快投资便利化进程,消除投资壁垒;拓展相互投资领域,推动新兴产业合作;中国欢迎各国企业来华投资,鼓励本国企业参与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投资。

货币流通:应扩大沿线国家双边本币互换、结算的范围和规模;共同推进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筹建,有关各方就建立上海合作组织融资机构开展磋商;加快丝路基金组建运营;支持沿线国家政府和信用等级较高的企业以及金融机构在中国境内发行人民币债券;符合条件的中国境内金融机构和企业可以在境外发行人民币债券和外币债券,鼓励在沿线国家使用所筹资金。

民心相通:中国每年将向沿线国家提供1万个政府奖学金名额,联合申请世界文化遗产,提高沿线各国游客签证便利化水平,支持沿线国家申办重大国际体育赛事;医疗卫生上,提高合作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为有关国家提供医疗援助和应急医疗救助,扩大在传统医药领域的合作;科技合作上,共建联合实验室(研究中心)、国际技术转移中心、海上合作中心,合作开展重大科技攻关。

行业层面

纺织行业作为传统的“丝绸之路”的代表,在目前的“一带一路”的建设中依然承载着重大责任。那么纺织产业如何利用自身优势,在“一带一路”中抢占先机呢?对此,武汉纺织大学教授胡星辉认为,一带一路沿线省市应该与各个省市的上下游进行战略合作,形成一条闭合式的完整产业链,共同分享“一带一路”所带来的机遇。而在海外进行布局的纺织企业,则要清楚分析海外资源和市场对企业自身发展的利弊,尽量利用收购与兼并的方式在海外投资。

各省市:应共同分享机遇

各省市的纺织行业不要形成恶性竞争,应根据各省市的特点进行专业化的发展。“一带一路”沿线省市应该结合各自省市纺织行业的特点发展。与各个省市的上下游进行战略合作,形成一条闭合式的完整产业链,共同分享“一带一路”所带来的机遇。在西北地区陆地丝绸之路的省市重点发展棉花种植、原材料,利用海外的拓展和省内优势保障国内纺织企业的原材料供给;沿海地区海上丝绸之路的省市应当利用地理区域优势加大纺织品牌的打造,结合“中国制造2025”契机实现纺织企业智能化生产,帮助企业加大海外市场的投入,使企业能走出去。各省市的纺织行业要相互合作形成一家或几家全方位、立体化、网络化的大型纺织企业,能有力地与国外企业在全球市场上形成竞争。

纺织企业:利用收购与兼并方式投资

目前我国国内许多纺织企业在生产、管理上已经具备了较高的水平,但由于国内的市场和环境各方面限制原因无法发挥企业之间1+1﹥2的效应。现在国家实行“一带一路”的战略,给予一定的政策、资金、人才支持,加强外部硬件环境的建设与软实力打造,这对于企业走出去加大投资与合作有着很大的帮助,可通过其他国家与企业合作投资的机会发挥协同效应。

但是纺织企业走出去投资并不是完全没有风险,仍有许多问题需要注意。在海外布局中纺织企业首先要具有大视野和国际观,清楚分析海外资源和市场对企业自身发展的有利之处,不要盲目地非理性地进行海外投资。

其次,企业之间应该相互抱团,以协会的形式去海外考察和投资,单个企业很难开展海外考察和投资,如果企业之间能相互合作抱团在海外地区投资就可以形成上下游关系,相互之间保障企业在海外市场的所需。

最后是企业对海外投资应注重本土化战略实施,尽量利用收购与兼并的方式在海外投资,这种方式有利于企业在海外本土化的战略实施。充分了解当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法律,提供充分的就业岗位,这样能更多地得到当地政府的支持,帮助企业在海外的发展。

上一篇:廉政党课开展情况下一篇:2024年春季开学工作检查情况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