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中的景物描写
作文中的景物描写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
你们好!
我是新安县西关小学的教师,陈霞。
今天说的课题是科教版五年级习作〈〈我喜爱的景物〉〉。下面我从四个方面说这堂课的设计:
一.选材的分析
在新修订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提到教师要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调动学生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要引导学生写熟悉的人、事、景、物,做到说真话,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发挥自己的创造性。
二、学生分析
面对的是五年级的学生,他们对景物的描写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又不能让他们一蹴而就。因而,习作的讲解不能追求面广量大,否则会导致浮泛而不扎实,如蜻蜓点水,浮光掠影,无所收效。所以,我在教学设计中只选择了对环境描写的片段练习,力求开口小而挖掘深,为以后更完整的景物描写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说教法。
为了创设一个良好的习作氛围,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写作激情,圆满的完成这次的教学任务,我采取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通过动画演示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学生以往对习作厌烦、恐惧的心理。同时通过观察动态的景物,锻炼学生瞬间捕捉重要信息的能力。让学生在欣赏美景时,感受习作带给我们的美与
享受,带给我们的身心愉悦。激发学生的创造激情
2、分组讨论法。当学生按要求观察完景物,经过自己的思考后,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并让他们推举一名组长。让学生围绕观察的景物,从各个角度展开热烈的讨论,畅说自己的观察顺序、观察内容、观察重点、以及在观察的过程中引发了哪些联想、想象,自己情感有些怎样的变化。引导他们认识对于景物的描述可以从多面入手:视、听、嗅、味、触等“五觉”并用。
3、巡视指导点拨法。学生在交流讨论的过程中,可能遇到有争议或写作疑难问题的时候,老师要适当点拨、诱导。给学生指点迷津,让学生茅塞顿开。
4、当堂评定法。学生写完作文,小组评改后,当堂进行评定,选出几篇典型的文章集体点评,对他们的优点闪光之处当众给予表扬,尤其是对观察细微、传神,有创意的地方给以热情的鼓励,增强他们的成功欲。对于一般的文章,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以帮助其提高写作水平。
三、说学法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的完成这次写作任务,我将引导学生采用以下几种学习方法:
1、竞赛带动法。仔细观察演示的课件后,让学生参与到小组中去,叙述自己对景物的观察顺序、观察内容、观察重点、以及由观察的内容引发了哪些联想、想象,并且观察过程中自己情感有些怎样的细微 变化。比赛看那些同学能抓住景物的特点,有条理的叙述自己的真实见闻,真实情感。让他们在享受观察的乐趣中不知不觉的提高观察力
和想象力。并且通过这个环节,让基础比较好的同学无形中带动、并指导基础较薄弱的同学。
2、快速成文法。通过相互交流,结合自己的想法,把观察到的内容,体会到的情感进行构思,倾注于笔端,变口头语言为书面语言。
3、比较修改法。
为了使写出来的文章润泽有色,学生把自己的描写的句子加上合适的修辞手法。让这个步骤中,学生体会到修辞格的恰当应用,能让景物的描述更形象、生动、逼真,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能让读者体会到自己的真情实感。认识到这种写作方法可以提高自己的表达技巧。个人自改后,分小组互改。小组改是进一步进行写作体会交流,提高他们鉴析文章的能力。
四、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重点:
1、观察生活中的景物,在享受观察的乐趣中提高观察力和想象力。
六、教学难点:
1、乐于习作,能抓住景物的特点有条理地叙述自己的真情实感。
七、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情感。
导入语: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生活中的一草一木都需要我们用眼睛去观察发现,用心灵去感受。只要你去拥抱自然,感受生活,就会体验到观察的乐趣,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那这节习作课我们就先来欣赏一处优美的风景(展示美丽风景的课件)
欣赏完这处优美的风景,你们想说什么?(小结导入:优美的景致总是让人留恋忘返,心神荡漾。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这些优美的景物中,去感受他们带给我们的美与惬意)
(二)描写景物如何才能具体
1、抓住事物的特征综合运用各种感觉描写景物
(展示课件)细细的雨丝密密地斜织着如烟似雾;润湿的泥土散发的清新和芳香沁人心脾;雨点滴入口中,甜甜的,令人回味无穷;春风把雨丝送上你的脸颊如少女的手儿温柔细腻;俯身静听草长得声音如一望无际的旷野上悠扬的笛声在耳畔回响。啊,潇潇春雨,春雨潇潇。(学生习作《春雨》)
(问)本文运用了哪些感觉写春雨?
(归纳)这段作文综合运用了视觉、嗅觉、味觉、触觉、听觉五种感觉写春雨,细腻传神,收到很好的效果。
(眼、耳、鼻、舌、触)就是通过人的各种感官充分
接受外界的信息(光、声、味、嗅、触等),从而表达出对事物的多重感知的方法。
如果能够在描写过程中,视、听、嗅、味、触等“五觉”并用,将会产生更加细腻、逼真的描写效果。这是一种操作性很强的写作方法。
2、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格
(展示课件)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的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提示)在写作时,通常要借助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被描写的景物更加形象。
(展示课件,训练)
(初稿)天空,更加蓝;云,更加洁白;水,更加清澈;大地,更加
广阔。我,更加美丽。
(二稿)天空,因小鸟而更加蓝;云,因微风而更加洁白;水,因鱼
儿而更加清澈;大地,因万物而更加广阔。我,因初中生活
而更加美丽。
(三稿)小鸟,因天空而更加轻捷;微风,因轻云而更加温柔;鱼儿,因湖水而更加可爱;树木,因大地而更加茂盛。我,因初中
生活而更加美丽。
(四).作文片断练习
(方式:小组对抗,说不上来或重复的组淘汰,决出优胜组)
1、题目:菏塘
2、提示:
A、从人的感觉写运用“五觉法“
B、可以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格
C、可运用比较法突出从它的动态、静态两方面
D、要抓住事物的特征
(五).情景交融
(提问)当你满怀喜悦来到盛夏的菏塘,当你满是沮丧的来到盛夏的菏塘,看到的景物会有变化吗?
(提示)同样面对寒冷的冬天,毛泽东感受到的是“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豪迈;岑参看到的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妩媚;孔子则体会到了“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的哲理。
王国维的“一切景语皆情语”,这句话说出了景和情的关系。你高兴时,小鸟为你唱歌;你悲痛时,乌云为你哭泣。一切景物都承载人的思想感情。
有的同学的作文中写道“考试没考好,见到蓝蓝的天空、明媚的阳光、欢唱的小鸟也无心欣赏。”还振振有词的说当时天气确实很好,可如果你心情不好,那应该即使有明媚的阳光也觉得刺眼;即使是小鸟在歌唱你也觉得吵人才对。
(课件)“一切景语皆情语” ――――王国维
(六)作业:
1、自己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在这里的“景物”是指自然景物和某些器物、动物,还有某些场景,而“描写”也不同于现代汉语的描写,现代汉语的描写和叙述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例如,叶子出水很高(叙述),像亭亭的舞女的裙(描写)。层层的叶子中间点缀着些白花(叙述),有袅娜的开着的,有羞涩的打着朵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描写)。但是由于受字数、押韵等的限制,古诗歌中的描写一般分为三种情况:一、基本同于现代汉语的描写,如,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二、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叙述,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三、仅仅用一个名词或名词性词组(也算描写),如,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在这里我们要谈到中国古典诗歌中一种非常特殊的修辞方式(或者说是一种奇特的句式)———列锦,即全句以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组成,里面没有动词或形容词谓语,却同样能起到写景抒情、叙事述怀的效果。
以上说的是诗歌中的景物描写,明白了什么是诗歌中的景物描写,我们再来看高考题在诗歌中的景物描写上的设题角度,具体说来,一般分为下面三个角度:一、描写的景物特点是什么;二、诗歌是怎样写景的;三、景物描写的作用是什么。下面我们就从这三个角度结合实例来分析一下。
一.描写的景物特点是什么
这一问题可以层层深入地来提问:诗歌描写了怎样的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诗歌描写了哪些意象———创设了怎样的意境(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诗歌通过景物描写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此类问题可以从下面角度来考虑答题:先将诗歌中的景物一一列举,再总结其共同点,如都是冷色调的景物,都是早春时节的景物等,然后结合诗人情感看意境特点,如凄清、荒凉等。即:景物+景物特点+意境(氛围或者画面)+情感。我们可以从画面色调来推断意境特征,进而把握诗人的情感。一般说来,如果画面色调是鲜活、明快、昂扬向上的,那意境就是优美、恬淡、闲适的,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就是愉悦的;如果画面色调是阴暗、凄冷、低沉的,那意境就是萧索、凄迷、荒凉的,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就是忧伤的。当然,也有例外,有时诗歌中也会出现以乐景衬哀情的例子。
二.诗歌是怎样写景的
这一问题可以变形为:诗歌是怎样描写景物的———诗歌是怎样来营造意境的———诗歌是怎样通过景物描写来表达诗人情感的。此类问题,实际上是在考查表现手法,我们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来考虑。1、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对比等);2、写景的顺序(由远及近、由高到低、由夜晚到白天、由乐景到哀景等);3、写景的角度(由视觉到听觉、由声到色;4、用笔(大处着墨、粗笔勾勒、工笔细描等);5、描写的手法(动静结合、虚实相映、有声衬无声、侧面描写衬托、想象和联想等)。以上方面诗歌中有几条就回答几条,在回答景物描写手法时,因为这些景物都与作者情感有关,所以有时要考虑景物对情感的烘托和渲染作用。
三.景物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此题也可变形为:这首诗在情和景的表达上有什么特点。分析景与情的关系,就要明确景与情的结合方式,一般有以下几种: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讽今等。示例:
谢亭送别
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诗中两处描写自然景物,其作用有何异同?
答案:都采用了衬托手法,前者写红叶青山的美景,以明丽的色彩反衬别离之愁,景色越美越显出欢聚的可恋,别离的难忍。后者写满天风雨凄凄、暗淡的景色,正衬黯然神伤的别离之情。
以上仅是诗歌鉴赏的一个方面,虽然是一个重要的考点,但是仅仅掌握这些还是不够的,同学们还要注意学会其他的切入角度。
参考文献
[1]、黄焕英诗歌景物描写学习方法指导工业《学园》2012.7
学生的作文如何写具体呢?新大纲的阶段教学目标中提到,要“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描写”作为记叙文写作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表达方式,显然是不可忽视的。
那么应如何训练学生的描写能力呢?
一、运用“五觉法”描写景物
“万事开头难”,学生初练描写,最困难的莫过于不知道应该写什么?这时候最重要的是应该交给他们一些描写的套路。
“五觉法”就是通过人的各种感官充分接受外界的信息,从而表达出对事物的多重感知的方法。如果能够在描写过程中,视、听、嗅、味、触等“五觉”并用,将会产生更加细腻、逼真的描写效果。这是一种操作性很强的写作方法。
学完朱自清先生的《春》,我曾给学生留过一个作文题目《秋天的校园》,开始很多学生反映不会写。于是我给他们提示了一些古诗,让他们思考分别从哪种感觉写的:于是他们从“碧涧流红叶,青林点白云”懂得了应用眼睛去观察秋天的色彩;从“八月秋高风怒号”懂得了用耳朵去聆听秋天的声音;从“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懂得了用鼻子去嗅取秋天的味道;从“天阶夜色凉如水”懂得了用身体去感受秋天的温度……很多学生觉得开窍了,写作一发不可收。
其实初一教材中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第二段和第七段关于春夏秋冬的百草园的描写;《社戏》中关于“夏夜行船”和“月夜归航”的描写都是练习“五觉法”的很好的范例。
二、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格
掌握了“五觉法”,只是让学生有了可写的内容,要想增加文章的文采,必须指导学生有意识的借助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被描写的景物更加形象。
练习运用修辞,可以有意识的做一些修改训练。比如把“天空,更加蓝;云,更加洁白;水,更加清澈;大地,更加广阔。我,更加美丽。”加上修辞修改成“小鸟,因天空而更加轻捷;微风,因轻云而更加温柔;鱼儿,因湖水而更加可爱;树木,因大地而更加茂盛。我,因初中生活而更加美丽。”
三、抓住事物的特征
学生的潜力是无穷无尽的,它需要老师的强迫和激发。我曾经搞过一次关于“寒冷”的小组对抗,让学生去寻找寒冷时人和动植物的反应,却不允许出现寒、冷等字眼,说不上来或重复的组淘汰,来决出优胜组。结果原本要进行一节课的活动整整延续了两节课,同学们连冷的时候摸到暖气时感觉很热还是没感觉都讨论到了,这一篇“寒冷”的作文写得极其成功。
我们还可以让学生去写一个季节,却不允许他们在文中直接点明季节,让学生有意识的去寻找能体现四季特征的细节,如春季融化的冰雪,待放的花蕾;夏季盛开的鲜花,如茵的树木;秋季累累的硕果,金黄的麦浪;冬季皑皑的白雪……
四、情景交融
会景物描写了,学生往往陷入另外一个误区。有的同学在作文中写道“考试没考好,见到蓝蓝的天空、明媚的阳光、欢唱的小鸟也无心欣赏。”还振振有词的说当时天气确实很好,可如果你真的心情不好,明媚的阳光只会让你觉得刺眼;歌唱的小鸟也会让你觉得吵人才对。
所以一定要让学生明白“一切景语皆情语”。你高兴时,小鸟为你唱歌;你悲痛时,乌云为你哭泣。同样面对寒冷的冬天,毛泽东感受到的是“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豪迈;岑参看到的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妩媚;孔子则体会到了“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的哲理。
晴空万里,云漫不经心地挪动着,为秋日增添几分活泼,我的心情也正如这活泼的秋日,愉悦而又晴朗。走在家乡的小路上,感受着温暖的阳光,心情格外地舒畅。阳光下,那片绿色上闪耀的晶莹的水滴,在笑着眨眼,那柔和的微风,在轻轻低语呢喃„„天空那边,几朵白云在愉快地挪动,是不是也在耕作呢?
——乐景抒乐情。
天如墨,水如泪。我迈着沉重的脚步行走在风雨中,秋雨淅淅沥沥地下着,丝丝的细雨顺着屋顶滑落下来,砸在我的头上,冰冷的水流在我的脸上,流到我的脖子上,我的心里,给我本就有点苦闷的心增添了几分冷清。
——哀景抒哀情
片段二:
用秋天校园的景物表现指定的心情或感受。
秋天的校园充满诗情画意。树叶变黄了,也变得调皮了,时不时从树下读书的同学脸庞飘过,甚至还有几片停在同学的头发上,让人忍俊不禁。树叶儿好像故意要与树下扫地的同学嬉戏,刚刚将地扫完,不一会儿又落满了树叶,它可真调皮呀!我爱校园秋色。
——乐景抒乐情
秋天的校园让人伤感。树叶儿全变黄了,不断地飘落下来。校园道上满是枯叶残片,走在上面伴着吱吱的压碎升,使人心生凉意。一阵风吹过,地上的残叶随风飞舞,让人心眼迷离。一会儿,校园里又飘起了慢慢细雨,我心理不禁打了一个寒战。
——哀景抒哀情
片段三:
清晨,江面上格外平静,碧波荡漾,银光闪烁,海鸥在江面上展翅飞翔。此时,我总爱伫立在江堤上向北眺望吴淞口,那一望无际的江面,水天相连。一陈清风拂来,猛吸一口新鲜空气,顿时令人心旷神怡。江堤边的树林里,鸟儿清脆的叫声此起彼伏。一群老人在堤岸边散步,打太极拳„„ 当阳光撒满江面的时候,江面开始沸腾了。你看,那大小船只来来往往,川流不息。机帆船的马达声、大轮船的汽笛声,江浪的撞击声交织在一起,奏响了一支雄壮的交响乐。“呜“的一声汽笛。一艘万吨轮由远而近,所到之处涌起两排巨浪,呈八字形,像两条白龙朝两面三刀岸滚来,浪花扑打在江边的岩石滩上,溅起一簇簇白花„„ 傍晚,夕阳把江面映得通红。此时,我和小伙伴们总爱到江边的岩石堆上捉螃蜞。一个傍晚可捉二、三十只。晚上,沸腾的江面恢复了宁静。这时,停靠在码头上的万吨巨轮灯火辉煌,和天上的繁星交相辉映,把船边的江水也映红了。江风阵阵,迎面袭来,驱散了夏日的暑意。”
——从早到晚的时间顺序
我们的教室和操场中间,有一条甬道,甬道两旁是两排齐刷刷的梧桐树。春风给它满枝叶苞,点点鹅黄,片片嫩绿。夏日,一张绎叶就是一个绿色的巴掌,托着一轮骄阳。一棵树就是一把漂亮的遮阳伞,树下清风习习。梧桐美在秋天。每天中秋过后,几场秋雨。几阵秋风,把那叶子染成锈红色。此时,蓝王码电脑公司软件中心高空,秋阳淡光,梧桐白白的躯干,红红的树冠,显得分外娴静、妖娆,优雅、庄重。走在这甬道上,置身在画图中,沉浸在恬适的氛围里。不必可惜,西北风一夜刮尽树叶,那遍地铺金,不正象征这金色的丰收季节吗? 冬天,梧桐粗壮的树干,光秃的枝桠,倔强地挺立在那里,顶严寒,斗风雪。看到它,缩颈袖手的人会挺起胸来,凝视它的身影,会油然而生敬意。
——春夏秋冬的时间顺序
在我们学校操场的西北角,有一个长方形的花坛。
花坛的中央,种着几棵高大清秀的“美人蕉”,它那深绿色宽大的叶子,像一个绿色的芭蕉扇。它那笔直挺拔的茎,托着几朵艳丽的深红色花朵。多像一个亭亭玉立的少女站在那里呀!在“美人蕉”的前边,种着几棵“大丽菊”。它那粉红色的花瓣中镶嵌着星星点点的金色花蕊,给它增添了几分色彩。在这些花中,我最喜欢那朵花,它第一层花瓣是红色的,第二层是粉色的。这朵别具一格的花,是“大丽菊”中的佼佼者。在茂密的绿叶的衬托下,它显得格外美丽。
花坛的两边,有两棵石榴树,它们好像是两个日夜守护花坛的卫兵。每当中秋八月,它们的枝头就会挂满一个个沉甸甸的果实。这些石榴有的略显棱角,有的像个大玻璃球,熟透的石榴远远望去,像一张张孩子的笑脸,好像在向人们传送丰收的喜报。
花坛的四周,摆放着许多盆花,有不畏严寒的麦冬,有粉红的月季,有翠绿的吊兰,还有那美丽的海棠,真是美不胜收啊!
——定点观察的空间顺序
片段四:
我们的校园有许多处美丽的地方,最引人注目的还是环形的人工操场。
一走进校门,我们就能看见那绿油油的人工草坪和红通通的塑胶跑道。早晨,太阳徐徐升起,似乎把正笼罩在黑暗中的“绿地毯”与“红地毯”给救了出来,它们低声谢谢刚刚从东边升起的太阳,静静等待着我们的出现。太阳渐渐升高放出万丈光芒,操场的色彩更加鲜艳夺目。只见操场上热闹极了,到处是上体育课的同学们。他们有的在跑道上整齐地列队跑步,虽然天气炎热,同学们依然精神焕发;有的在草坪上踢足球,即使不小心摔倒在软软的草坪上一点也不疼;还有的同学活动累了,索性躺在草坪上聊天、休息,那感觉真是太惬意了!
傍晚,太阳又缓缓滑落下去,柔柔的光泻下来,为操场镀上了一层华丽的金黄。这时操场上是静寂的,一个人也没有。天空的黑渐渐漫了过来,太阳变得越来越红,成了一团燃烧的烈火,似乎不想让我们的“地毯”再次陷入黑暗之中,可太阳撑不住了,渐渐地消失了,“地毯”感谢太阳为它们所做的一切。
无论严寒酷暑,校园的操场总是那么鲜艳,那么漂亮,那么迷人。啊!我喜欢你校园的操场。
——动态、静态相结合
片段五:
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小山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济南的冬天》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春》
——实写、虚写相结合片段六:
之后,春风轻轻地吹拂,细雨悄悄地滋润,餐厅后面高大的杨树长出了嫩芽,慢慢地穿上一身绿色的盛装;人工湖畔垂柳那柔韧的枝条上,也缀满了米粒般鹅黄色的新芽,春风里,犹如飘曳着串串珠帘;那主路两旁的法桐都绽出了嫩芽,披上了绿装,兴高采烈地迎着行人,倾吐着浓郁的春天气息。桃树上粉红的桃花一朵紧挨一朵,挤满了整个枝条,它们像一群顽童,争先恐后地让人们来观赏自己的艳丽丰姿;路旁黄黄的迎春花,在阳光的照耀下,披上了金灿灿的艳装;图书馆前面的草坪让我们真正领略了“草色遥看近却无”的景象。鸟儿也不甘寂寞,它们在枝头上尽情的歌唱着。这一切像一支轻柔的曲子,像一幅清晰的风景画。如此的境地,不能不说是视觉、嗅觉和听觉的盛宴!
——春
六月十五那天,天热得发了狂。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已经像下了火。一些似云非云似雾非雾的灰气低低地浮在空中,使人觉得憋气。一点风也没有。祥子在院子里看了看那灰红的天,喝了瓢凉水就走出去。
街上的柳树像病了似的,叶子挂着层灰土在枝上打着卷;枝条一动也懒得动,无精打采地低垂着。马路上一个水点也没有,干巴巴地发着白光。便道上尘土飞起多高,跟天上的灰气联接起来,结成一片毒恶的灰沙阵,烫着行人的脸。处处干燥,处处烫手,处处憋闷,整个老城像烧透了的砖窑,使人喘不过气来。狗趴在地上吐出红舌头,骡马的鼻孔张得特别大,小贩们不敢吆喝,柏油路晒化了,甚至于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
——夏
瞧,田里那饱满的玉米杆,披着红缨,红中带黄,黄中交红,仿佛是一把红缨枪。田里的稻穗,被沉重的果实压弯了腰,在阳光下闪着金光。果园里,一个个成熟的果实在稀疏的叶片中脱颖而出,仿佛是谁点亮了千万盏灯笼来庆祝丰收呢。秋天是金黄色的。
——秋
风已比前尖削;太阳时常蒙着雾一般的头网。淡淡地发着光,灰色的云的流动显得呆滞而沉重。寒冷包满在大气中。野外的草木恐怖的颤抖着,无力拖曳它们翅膀似的,时时抖下萎黄的残缺的叶儿,一天比一天裸露了。远处的山仿佛火灾后的残迹,这里焦了头,那里烂了额。一切都变了色,换上了憔悴而悲哀的容貌。
——冬
水仙花亭亭玉立,婀娜而不娇媚,素雅而不冷淡,时时散发出阵阵幽香.看她那六片花瓣是乳白色的,有如白玉雕成一般,显得高贵不凡,那鹅黄色的花蕊,像害羞的小姑娘藏入花儿的深处.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花
最知东风暖的,当是厚厚草皮下睡着的芽儿了。它们揉揉眼,扭扭腰,伸伸小手擦擦眼,绿不小心就蹦出来了呢。那点子绿,眼睫毛似的一眨一眨,春就猫一样来了。
是怎样柔嫩的一茎茎新绿哦,在石缝里,泥土上,勇敢地挺直它们的细腰,在乍暖还寒的冷风凄雨里,一寸寸地成长,一点点把堤坡,大地湮染,蓝天轻风下编织出让人振奋的春衣。萋萋芳草,踏之何忍,用手去轻轻地触摸吧,仿佛婴儿皮肤般细腻,一丝丝在手掌心滑过,若干纤小的生命韵律从手传递到心,不由人不在心中感叹:如此细弱的植物竟然有这样顽强的生命,硬生生率先回应春风,引来了桃红柳绿,蜂飞蝶舞,春光明媚。
——草
大树为校园增添了许多浓郁的绿色。枝繁叶茂的大树郁郁葱葱,苍翠欲滴,远远望去真像一把绿色的大伞。小黄杨换上了绿色的外衣,真像一个绿色的小士兵。银杏树上长满了小扇子,送给春姑娘。
当大地刚从薄明的晨曦中苏醒过来的时候,在肃穆的,清凉的果树园子里,便飘起了清朗的笑声。这些人们的欢乐压过了鸟雀的喧噪。一些爱在晨风中飞来飞去的有甲的小虫,不安的四方乱闯。浓密的树叶在伸展开去的枝条上微微的摆动,怎么也藏不住那一累累的沉重的果子。在那树丛里还留得有偶尔闪光的露珠,就像在雾夜中耀眼的星星一样。那些红色果皮上有一层茸毛,或者是一层薄霜,显得柔软而润湿。云霞升起来了,从那密密的绿叶的缝里透过点点的金色的彩霞,林子中反映出一缕一缕的透明的淡紫色的、浅黄色的薄光。梯子架在树旁了。人们爬上了梯子,果子落在粗大的手掌中,落在蔑篮子里,一种新鲜的香味,便在那些透明的光中流荡。
——树
刚上好了雨布,又是一阵风,墨云滚似地遮黑了半边天。地上的热气跟凉风搀合起来,夹杂着腥臊的干土,似凉又热;南边的半个天响晴白日,北边的半个天乌云如墨,仿佛有什么大难来临,一切都惊慌失措。车夫急着上雨布,铺户忙着收幌子,小贩们慌手忙脚地收拾摊子,行路的加紧往前奔。又一阵风。风过去,街上的幌子,小摊,行人,仿佛都被风卷走了,全不见了,只剩下柳枝随着风狂舞。云还没铺满天,地上已经很黑,极亮极热的晴午忽然变成了黑夜似的。风带着雨星,像在地上寻找什么似的,东一头西一头地乱撞。北边远处一个红闪,像把黑云掀开一块,露出一大片血似的。风小了,可是利飕有劲,使人颤抖。一阵这样的风过去,一切都不知怎么好似的,连柳树都惊疑不定地等着点什么。
——风
这天的霜花不似往日的,总是树的形态。立春的霜花团团簇簇的,很有点花园的气象。你能从中看出喇叭形的百合花来,也能看出重瓣的玫瑰和单瓣的矢车菊来。不要以为这样的花儿,一定是银白色的,一旦太阳从山峦中升起来,印着霜花的玻璃窗,就像魔镜一样,散发出奇异的光辉了。初升的太阳先是把一抹嫣红投给他,接着,殷红变成橘黄,霜花仿佛被蜜浸透了,让人怀疑蜜蜂看上了这片霜花,把它们辛勤的酿造,洒向这里了。再后来,太阳升得高了,橘黄变成了鹅黄,霜花的颜色就一层层地淡下去、浅下去,成了雪白的了,它们离凋零的时辰也就不远了。虽然季节的时针已指向春天了,可在北方,霜花却还像与主子有了感情的家奴似的,赶也赶不走。什么时候打发了它们,大地才会复苏。
——霜
春雨来时,我信步走上了小路,呼吸新鲜的空气,接触春的气息,心情格外舒畅。小雨,细如针尖,轻似牛毛,如烟如雾,无声无息地下着,不停地拂在我的脸上、身上。树枝上的嫩芽微微地探出了可爱的小脑袋,静静地望着我微笑。小雨调皮地落在它们的身上。哈,好一件珠纱衣!
天黑沉沉的,像玉帝打翻了墨汁瓶。突然,轰隆隆的雷声响起来,紧接着,一道闪电像划破了天空。不一会儿,黄豆大的雨点从天而降,打在地上劈里啪啦直响
天上刚才还是风云密布,转眼间雷电交加、狂风暴雨,即使是坐在家里面,也感觉到那种地动山摇的气势。方才还是阴云密布,刹时雷雨交加,电闪雷鸣,大树被狂风吹得东倒西歪,摇摇欲坠,震耳欲聋的雷声如在耳边。道路中间的树被刮得东倒西歪,倾盆大雨很快使门前的公路变成了泽国。
——雨
渐渐地,雨停了,只有那雪花越下越大。开始,雪刚落下来,就化了,稀稀疏疏,几点雪花。雪越下越大,那鹅毛般的大雪从彤云密布的空中簌簌地飘下来。夜晚,漫天皆白,像有人把无数的素花从天上向下倾撒。屋顶上、窗檐上的雪花在不断增厚。这时,人们进入了梦乡,只有那银色的小花在纷纷扬扬地飘落,发着刺眼的光,正如古人所说:“吹灯窗更明,月照一天雪。”第二天一大清早,大地换上了白色的装束,屋顶铺上了一层又厚又白、棉絮似的白雪,落光了叶子的树上开满了一朵朵银花。长青树的绿叶上也开了一层白花,白绿相配,更显得素雅。用手把树一摇,那银花便像屑末儿似地洒落下来。遍地皆白,好一个粉妆玉砌的世界啊!
雪整整下了一夜。早晨,天放晴了,太阳出来了。推开门一看,嗬!好大的雪啊!山川、树木、房屋,全部罩上了一层厚厚的雪,万里江山变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落光叶子的柳树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冬夏常青的松树和柏树,堆满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一阵风吹来,树枝轻轻地摇晃,银条儿和雪球儿簌簌地落下来,玉屑似的雪末儿随风飘扬,映着清晨的阳光,显出一道道五光十色的彩虹。
——雪
片段七:
在飘飘忽忽的秋雨中,校园的那株桂花开了!(首句点题。)它亭亭玉立于花坛之上,宛若披着轻柔薄纱的新娘。(从远处写桂花树静止的形态。)走近一瞧,银灰色的 树干托起一团绿云般的树冠,密密肥实的叶片中点缀着一簇簇星星点点的米黄色的小花,好像秋天田野沉甸甸的稻穗,又似节日之夜金灿灿的焰火,煞是好看!(从近处写树干、树冠、叶片、花朵的形状、色彩。)清风徐来,桂枝瑟瑟,芳香四溢,把整个校园都熏醉了!(从视觉、嗅觉、味觉写桂花的动态。)吸一口,甜津津的;掬一把,清爽爽的。(从味觉、肤觉写花的香味。)只要你从这儿经过,准会给你染上一身浓浓的馨香。古诗赞桂花:“月中有客曾分种,世上无花敢斗香。”可见,桂花的芳香在花的王国里是出了名的。(在嗅觉基础上结合诗句写出总的感受。)
片段八:
春姑娘迈着轻盈地步伐,向我们走来。她越过高山,跨过小溪,穿过树林,悄悄地来到我们的身边,春天的校园,到处一片生机勃勃,焕然一新的景象。
校园里的花惊奇斗艳。玉兰花开得最旺了,有的含苞欲放,像一个嘟着小嘴巴的小朋友。有的花瓣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花蕊,一阵微吹风,它翩翩起舞。还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亭亭玉立。桃花也不甘弱后,近看像一张笑脸,粉红色透着白,白得如雪,红得如霞,远远望去真像天边的彩霞染上的,红艳艳得山茶花,站在翠绿的枝头上昂首怒放,一阵微风吹来,它频频点头,它的颜色红得像一团团燃烧的火苗。
大树为校园增添了许多浓郁的绿色。枝繁叶茂的大树郁郁葱葱,苍翠欲滴,远远望去真像一把绿色的大伞。小黄杨换上了绿色的外衣,真像一个绿色的小士兵。银杏树上长满了小扇子,送给春姑娘。我爱美丽的校园,更爱春天的校园,走在校园的小路上,迎着满面春风,我们的心情多么的快乐。
——《春天的校园》 文章一:
《清明的心弦》
——王蒙
我喜欢北方的初冬。
地上的落叶还没有扫尽,枝上的树叶还没有落完。然而,大树己经摆脱了自己沉重与快乐的负担。春天它急着发芽和生长,夏天它急着获取太阳的能量,而秋天,累累的果实把枝头压弯。
现在它宁静了,剩下的几片叶子什么时候落下,什么时候飞去,什么时候化泥,随它们去。也许,它们能在枝头度过整个冬天,待到来年春季,归来的呢喃的燕子会衔了这经年的枯叶去做巢。而刚出蛋壳的小雏燕呢,它们不会理会枯叶的琐碎,它们只知道春天。
湖水或者池水或者河水,凌晨时分水面也许会结一层簿冰,薄冰上有腾腾的雾气,雾气倒显得暖烘烘的。然后,太阳出来了。有哪一个太阳比初冬的太阳更亲切、更妩媚、更体贴呢?雾气消散了,薄冰消融了,初冬的水面比秋水还要明澈淡远。不再有游艇扰乱平静的水面了,也不再有那么多内行的与二把刀的贪婪的垂钓者。连鱼儿也变得温和秀气了,它们沉静地栖息在水的深处。
地阔天高。所有的庄稼地都腾出来了,大地吐出一口气,迎接自己的休整,迎接寒潮的删节。当然,还有瑟缩的冬麦,农民正在浇冬水,水与铁锨戏弄着太阳。场上的粮食、油料早已拉运完华,稀稀拉拉的几个人在整理谷草。在初冬,农民也变得从容。什么适时播种呀,龙囗夺粮呀,颗粒归仓呀,那属于昨天,也属于明天。今天呢,只见个个露出笑脸,户户冒着柴烟。炕头已经烧热,穿开裆裤的小孩子却宁愿待在家门外。这时候到郊外、到公园、到田野去吧,游人与过客已经不那么拥挤。大地、花木、池塘和亭台也显待悠闲,它们已经没有义务为游人竭尽全力地展示它们的千姿百态。当它们完全放松了以后,也许会更朴素动人,而这时候的造访者才是真正的知音。连冷饮店里的啤酒与雪糕也不再被人排队争购,结束了它们大红大紫的俗气,庄重安然。
到郊外、到公园、到田野去吧,野鸽子在天空飞旋,野兔在草丛里奔跑。和它们一起告别盛夏和金秋,告别那喧闹的温暖;和它们一起迎接漫天晶宝的白雪,迎接盏盏冰灯,迎接房间里跳动的炉火和火边的沉思絮语,迎接新年,迎接新的宏图大略,迎接古老的农历年。
初冬,拨响了那甜蜜而又清明的弦,我真喜欢。
文章二:
《春之怀古》
——张晓风
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的:从绿意内敛的山头,一把雪再也撑不住了,噗嗤的一声,将冷面笑成花面,一首澌澌然的歌便从云端唱到山麓,从山麓唱到低低的荒村,唱入篱落,唱入一只小鸭的黄蹼,唱入软溶溶的春泥--软如一床新翻的棉被的春泥。
那样娇,那样敏感,却又那样浑沌无涯。一声雷,可以无端地惹哭满天的云,一阵杜鹃啼,可以斗急了一城杜鹃花,一阵风起,每一棵柳都会吟出一则则白茫茫、虚飘飘说也说不清、听也听不清的飞絮,每一丝飞絮都是一株柳的分号。反正,春天就是这样不讲理,不逻辑,而仍可以好得让人心平气和的。
春天必然会是这样的:满塘叶黯花残的枯梗抵死苦守一截老根,北地里千宅万户的屋梁受尽风欺雪扰自温柔地抱着一团小小的空虚的燕巢。然后,忽然有一天,桃花把所有的山村水廓都攻陷了。柳树把皇室的御沟和民间的江头都控制住了--春天有如旌旗鲜明的王师,因为长期虔诚的企盼祝祷而美丽起来。
而关于春天的名字,必然曾经有这样的一段故事:在《诗经》之前,在《尚书》之前,在仓颉造字之前,一只小羊在啮草时猛然感到的多汁,一个孩子放风筝时猛然感觉到的飞腾,一双患风痛的腿在猛然间感到舒适,千千万万双素手在溪畔在江畔浣纱时所猛然感到的水的血脉„„当他们惊讶地奔走互告的时候,他们决定将嘴噘成吹口哨的形状,用一种愉快的耳语的声音来为这季节命名--“春”。
鸟又可以开始丈量天空了。有的负责丈量天的蓝度,有的负责丈量天的透明度,有的负责用那双翼丈量天的高度和深度。而所有的鸟全不是好的数学家,他们吱吱喳喳地算了又算,核了又核,终于还是不敢宣布统计数字。
至于所有的花,已交给蝴蝶去数。所有的蕊,交给蜜蜂去编册。所有的树,交给风去纵宠。而风,交给檐前的老风铃去一一记忆、一一垂询。
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或者,在什么地方,它仍然是这样的吧?穿越烟囱与烟囱的黑森林,我想走访那踯躅在湮远年代中的春天。
文章三:
《七月的早晨》
孔爱月
早晨五点。
天色朦胧,似醒不醒的美人眼一样,睫毛微颤,眼风时闪时暗,沉得那张俏脸儿都是粉红。
有风,极温柔。想起朱自清那句“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不错的,不是情人的轻抚,只是母亲拿手轻轻探在你的额上,手指微凉,却又带着点温热的气息,也是粉红色的,由不得你就想这么闭上眼睛,什么都不看,只想那手永不离去。
大街上时有人过,多是短打的衣着,利利索索,跑一阵,走一阵。
一对白发长者,徐步缓行,老太太身态轻盈,一边走,一边甩着臂膀,手腕上的绿玉镯子一闪一现,染得那圈空气都是绿的。老爷子矍铄得很,腰板挺直,大踏步地走上三两步,就停下来,原地小步跑着,等老太太跟上来,再往前走上两三步。
后面踢踢踏踏,跑上来几个小伙儿,满头的汗珠一晃一晃,引得太阳都露出了头,在云缝间看稀罕儿。长者看着小伙儿从身边跑过,相视一笑,老爷子低头对老太太说着什么,老太太抿嘴乐了,拿手指点老爷子的头,两人哈哈大笑。想来,两人说的一定是个有趣的故事。故事里,一定有他们年轻的样子。
河边草地上,木槿花开得正好。水露露的,含羞带臊的样子,低垂着花朵儿,沉得那叶子越发得绿。树下,散着些落花,不知是昨夜哪场风下的狠心。草都是精精神神的。刚睡了个好觉,又洒了一身的清露,此刻,吹着凉甜的风,风中有花的香,有蜜蜂的甜,还有河中水的凉爽,草一时高兴得不知怎么办才好啊。
河边上,呆着几个垂钓的人。水面静得像一面菱花镜,钓竿儿弯在水中,人弯在岸上,人和钓竿,都成了思考的哲者了。
河中,驶过一叶小舟。舟中人蹲在船头,随了船缓缓的走,手中的网,缓缓的撒,人和船,梦游样的安闲。
一声犬吠,草地上的一只吉娃娃看见一只绵羊狗漂漂亮亮站在那儿,兴奋得一溜烟颠过去,围了它转圈圈儿。绵羊狗一时愣不过神,呆呆地立着,不知所措。狗的主人倒笑了,轻声喝道:“笨笨,笨笨,瞧,那边有你的大叔来了。快瞧!”吉娃娃抬了头,随了主人看去。真有另一只比它大一丁点的狗,在另一条羊肠道上,昂着头,一往情深地望着它。小狗儿一撒欢,丢了绵羊狗,奔了“大叔”去了。这狗,大概也看过韩剧,“大叔”,那可是美少女们的梦中情人啊!呵!
拐过弯,一个小湖亮在眼前。湖上,一道小木桥斗折蛇行,往远方去了。桥下,睡莲们倒沉得住气。懒觉睡得美美的,偶尔勤快的几朵也是半睡半醒间,在叶子间伸着懒腰,打着呵欠,水面上,不开花的水藻嘁嘁喳喳,说着风凉话。
要说就快些说吧,再迟些,就是一池粉艳了。那时,再想说风凉话,恐怕就要脸红了吧?
文章五:
《春天的味道》
——孔爱月
一眨眼,春天,就长成一个小姑娘了。花枝招展,眉眼如画,举手投足,一招一式,都有着说不出的明艳!她吹弹即破的处子的肌肤,却是通过每一颗嫩芽每一片新叶每一朵花苞,来炫耀她的柔薄细嫩新鲜滑腻的。
春天,是从一芽草开始的;是从一棵树开始的呢。
最急性子的,当然是柳树。柔梢披风,柳枝将舒未舒,就有一芽芽鹅黄调皮地在枝条上探头探脑,仿佛一个孩子躲在窗子后面,两只白胖的小手扒着窗台,踮着脚尖尖儿,乌溜溜的小眼睛儿,直向外看。远远的,你只觉水光一现,等近了近了,将鼻尖儿凑近了看,哦,却原来,那柔若无骨的枝儿上,藏着那么多小东西哟。
等柳枝上的小东西大得像露出了小脑袋儿,迎春花就哗啦啦拍着手出来了。她一点也不知羞,一出来,就是一身花衫。一朵,一朵,一朵,一身缀满花朵朵。满枝花满眼黄,映着柳枝的一点子绿,那就是一场挠得人心痒痒的春衣秀!谁着了这黄绿衫子,就是不走猫步,也必是会醉了人的眼的吧?
可是,这只是一段小序曲罢了。帷幕刚拉开一道缝儿,哗啦一声,一场场花事扑面而来。
桃花、玉兰、紫荆、樱花的枝干,又等了一年,再等不急叶子发芽,迫不及待,就开了花。那满身的花儿啊,小,密,挤,像爆开花的豆子,像一伙太阳下挤着玩儿的孩子,像圆舞曲里跳跃的音符。不见叶子,只是开花,只知开花。这样的花事,犹如一段奇妙的故事,不铺垫,不结局,只绚烂在低回宛转处。
然后,才是海棠,才是丁香,才是开起来烟云似的桐花。
海棠和丁香,开得含蓄,不急,不燥。必要等枝遍了叶绿透了,才不慌不忙扯着嘴角笑了。绿叶红花,绿叶紫花,也许不惊艳,可自有一种淡定的静美。等阳光缓缓地摸下来,红花绿叶,水洗过一样的干净,也许,那也是俗世的一点小欢喜。不大,却是贴心贴肺,让人安稳。
这时,一旁的树似乎也喜气起来。法国梧桐,甩了满头的小铃铛,顶了一只只小手样的嫩叶儿,身子银白,叶子黄绿,恍惚了,还以为是遥远的白桦树。杨树裸了三四个月,此时才有了心情。先梳了一头的小辫儿,像青藏高原上走着的红脸蛋的大姑娘。等那些穗穗在风中飘摇够了,才肯穿上一身浅绿,小衣短打,爽快利落,高挑的身条往那一站,利索得像要随时来个鹞子翻身。
最存得住气的,是广玉兰和槐树。广玉兰,一年到头,老是板着一张没有表情的脸。只是到了春末,才会在某一天,突兀地开了许多小碗儿样的花儿,藏着深绿的叶丛里,有一搭没一搭地散着香气,仿佛山里的姑娘,再美也要掖着藏着。开花,就成了一件羞涩的事。而槐树,却梗着硬铁一样身子,皱着眉头,看身边桃花夭夭,杏花粉粉。看久了,似乎也会动了心,那么,一天夜里,就偷偷开出满树的花。白嫩白嫩的,不起眼,却是香得打人的鼻子哟。
此时,春天,就是一个明眸皓齿的小姑娘了。
不过,最讨人喜的,还是椿树。等花大多开了,等树大多绿了,椿树才肯在光秃秃的头上,长出一簇一团紫色的椿芽来。挨挨挤挤的长着,树上,也是一大朵一大朵紫红的花了。不过,这花儿,人是舍得摘的。摘了椿芽,或拿鸡蛋炒,或拿葱蒜拌,呀,口,眼,鼻,都是春天的味道!
春天的味道,只是一盘椿树芽儿炒鸡蛋吧?不浓烈,不惊艳,有的,只是俗常的一点子小清新,小欢喜。
有一天,我吵着闹着要去我的家乡,于是,妈妈开着车送我去了家乡。一下车,就与微风撞了个满怀,风中含着露水和橘子花的气息。乡村,好舒服!我对妈妈说:“你先回姥姥家,我在外边玩会儿,过一会再回家”。妈妈同意了,我首先向一条大河走去,忽然,我停止了脚步,展现在眼前的是纵横交错、呈龙形的河道和凌驾于河面上的大小不姿态各异的桥。我看呆了,我没想到乡村拥有这么美的桥,好像是这近几年建造的,我从前也来过这,可是我没发现这么壮观的石桥,桥上有许多过往的车辆,这桥是通往城里的必经之路。我向右边走去,又发现两座桥,一座是小木桥,它摇摇欲坠的跨在一条小河的两岸,这是大家用木板架的桥,虽然它看似简陋,但大家都很珍惜这座桥。另一座桥,远远望去,那银灰色的古桥乡一条宽宽的腰带,束在这蜿蜒曲折的小河上,给这个美丽的小镇增添了又一种美。
我走过一片树林,这里五彩缤纷,树下的小花在大树的拥抱之下,格外美丽、壮观,格外引人注目,小花和大树、小草在一起,组成了一幅美好、幽静的自然风光图。
这山中的一切,那个不是美丽、壮观?我热切的跟他们打招呼: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境子,是要重新梳妆吗?你好,汩汩的溪流!你吟诵着一首首小诗,是邀我与你一起唱和吗?你好,飞流的瀑布!你天生的金嗓子,雄浑的男高音多么有气势。你好,陡峭的山崖!深深的峡谷衬托着你挺拔的身躯,你高高的额头上仿佛刻满了智慧。你好,幽幽的白云!你洁白的身影,让天空充满宁静,变得更加湛蓝。
来得突然——跟着一阵阵湿润的山峰风,跟着一缕缕轻盈的云雾,雨,悄悄地来了,雨声里,山中的每一块岩石,每一片树叶,每一丛绿草,都变成了奇妙无比的琴键,飘飘洒洒的雨丝是无数清洁柔软的手指,弹奏出一首又一首优雅的小曲,没一个音符都带幻想的色彩。头顶的岩石像为我撑起的.巨伞。我站立之处成了看雨的好的方,谁能说这不是天地给我的恩泽?不知在什么时候,雨悄悄地停了。风,也拼住了呼吸,山中一下变得非常幽静。远处,一些小鸟叽叽喳喳地在谈些什么呢?我猜他们津津乐道的,是飞行中看到的美景或在倾吐着浴后的欢悦。近处凝聚在树叶上的雨珠还往下滴着,滴落在路旁的小水洼中。
夏天的早晨来得很快,但,白天走得很慢。
夏天,当你走进公园,你将会被一股神奇的味道吸引,对了,就是荷花君子坦荡荡清淡的香味,清得让人安逸,清得让人舒服,只要闻闻荷香,你会觉得所有烦恼都会像烟一样无影无踪。
荷花那淡雅的香味使人迷恋、陶醉,它的样子更为引人。那内粉外白的样子,让人越看越舒服,越看越精神,让一初疲倦消失在那层层云朵之中。
荷花不仅样子美,味道香,还有许多含意。比如古人们都称荷花是善良、美丽的,被称荷花的人大部分是佛教的,对于荷花有一句千古名句“出淤泥而不染”从这句也能看出荷花的含意。
荷花在夏天献美,柳树也显露着自已。叶子越来越绿,绿得发亮,风一吹,它向天空一扬,那真是美啊!
一.远远近近, 形成立体感。
描写景物就像画一幅风景画, 要选好观察点, 按一定顺序写。有的先写全貌, 再写部分, 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 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 从内到外或从外到内, 先画轮廓, 再突细节。远景给人以全貌, 但不细切, 近景给人真切, 又缺乏立体感, 这就要求作者将观察中的距离伸缩。
如:云团缓缓的移动着, 被吞没了多时的满月一下子跳了出来, 像一个刚出炼炉的金盘, 辉煌灿烂, 金光耀眼, 把整个大地都照得亮堂堂的, 荷叶上的青蛙草丛里的蚂蚱和树上的小鸟, 都被这突然降临的光明惊醒, 欢呼、跳跃、高声鸣唱起来。
本段既有远景勾勒———亮堂堂, 又有近景描写———青蛙、蚂蚱、小鸟, 是通过远近不同画面组合而成, 给人以立体感。经常用到的有如下两种换景方法。
1.定点换景
如:我们先到梅雨亭。梅雨亭正对着那条瀑布;坐在亭边, 不必仰头, 便可见它的全体了。亭下深深的便是梅雨潭。这个亭踞在突出的一角的岩石上, 上下都空空儿的;仿佛一只苍鹰展着翼翅浮在天宇中一般。三面都是山, 像半个环儿拥着;人如在井底了。这是一个秋季的薄阴的天气。微微的云在我们顶上流着;岩面与草丛都从润湿中透出几分油油的绿意。而瀑布也似乎分外的响了。
2.移步换景
如:揪着草, 攀着乱石, 小心探身下去, 又鞠躬过了一个石穹门, 便到了汪汪一碧的潭边了。
二.物物我我, 一切景语皆情语。
景物是客观的, 但若不能给景自然地烙上情印, 这样的景物只不过是苍白美丽的躯壳, 难以达到感人的目的。其实描摹景物的过程本身是写作主观感受的过程, 正如王国维所说“一切景语皆情语”。景与情是密切相关的, 情由景所背负, 景为情而浸蘸, 情是灵魂, 景是载体。这就要让景与情有机融合, 只有在描绘客观景物的同时, 把自己的喜怒哀乐等感情融注到作品中去, 才能使读者产生共鸣。那么如何为情感的抒发找好婆家使之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呢?关键要挑选好景物, 所选取的景物具有的特点必须与作者抒发感情的主旨有某些相似或相通之处, 正所谓“亮景写喜情, 暗景写悲情”。写景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展示大自然的壮美, 更重要的是写出作者对大自然景色的感受, 只有情景交融才能让人感受到你笔下的景物生动, 形象, 真切, 令人陶醉。
鲁迅在《故乡》是这样描写故乡的:“瓦楞上许多枯草的断茎当风抖着……”这枯萎的野草, 没能享受阳光雨露, 在寒风的摧残下, 只能是“断”了, “抖”着, 一个“断”字, 何等伤痛;一个“抖”字, 何等凄惨;由静到动, 何等传神。此情此景, “我”心伤故乡之情, 已跃然纸上。在写景的字里行间, 自然渗透感情, 景与情可谓有机交融。
三.虚虚实实, 意境深远。
“实”景即指看得见、摸得着的景物, 也就是能感知到的现实之景。“虚”景即指未出现之景, 也就是联想、想象之景。以眼前之景引发联想凸现出已逝之景, 未来之景, 或引发想象, 创造出新景象, 并将不同时空领域的景物糅合在一起描写, 这就是虚实相生法。虚实结合地描述景物, 能使所描之景更形象, 能使作品富有立体感, 同时达到深远境界。因此, 在实写之时, 要适当进行虚写。《雨中》有这样一段景物描写:“水淋淋的马路, 像一条闪闪发光的绸带, 在初夏的绿荫中轻轻地飘。过往的车辆, 就像水波里穿梭的小船。”作者由眼前的“马路”、“车辆”, 联想到“绸带”、“小船”, 这种虚实相间, 使被描写的景物更加形象。
再如朱自清的《春》一文, 由果园中满树的果花, 想到“仿佛树上已经满是桃儿、杏儿, 梨儿”。这种由实到虚, 再造出新画面, 使景物更加神奇美丽, 使文章的境界开掘更深。同时, 写景不可能把所有的景物一一写出来, 而应截取那些富有代表性的部分, 其余留下空白, 让读者进行联想。如:“一枝红杏出墙来”, “小荷才露尖尖角”只截取一支由此而产生时空纵横想象, 形成立体感。
四.动动静静, 情趣盎然。
静景和动景是客观存在的, 高山、花草、树木及建筑物等, 在我们平时的观察中往往是处于静止的状态, 而聚散的云彩, 风雨中摇曳的花朵、树叶和小草等却处于活动、变化的状态。我们观察景物时, 既要注意它的静态, 又要注意它的动态。若只写静景, 就很容易使文章呆滞, 而只写动景, 又可能失去稳定。动笔时, 需把这两者结合起来, “蝉噪林逾静, 鸟鸣山更幽”。静中有动, 动中有静, 两相对比, 相互映衬, 这样绘景才会生动、活泼, 写出的文章方能情趣盎然。
如李白诗:“天姥连天向天横, 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一万八千丈, 对此欲倒东南倾。”诗人李白借助动态语言描绘出天姥山的气势磅礴, 令人赞叹。又如:“它们不怕山高, 把根扎在悬崖绝壁的隙缝, 身子扭得像盘龙柱子, 在半空展开杈叶, 像是和狂风乌云去争夺天日, 又像是和清风白云游戏。有的松树望穿秋水, 不见你来, 独自上到高处, 斜着身子张望。有的松树像一顶墨绿大伞, 支开了等你。有的松树自得其乐, 显出一副潇洒的模样。不管怎么样, 它们都让你觉得它们是泰山的天然的主人, 谁少了谁, 都像不应该似的。”作者李健吾凭着他那神奇的想象和丰富的联想, 把泰山松描绘得千姿百态、情趣横生。
五.浓浓淡淡, 浓妆淡抹总相宜。
苏东坡曾在一首诗中写道: “欲把西湖比西子, 浓妆淡抹总相宜。”这一审美观念告诉我们:描摹景物不可只“浓”或只“淡”, 而应该“浓”和“淡”相配适宜得当。“浓”就是要浓墨重彩, 即对景物的某一部分进行精雕细刻;“淡”就是轻描淡写, 即用简洁、质朴的语言勾画出景物的特征。怎样做到“浓”“淡”相宜呢?“浓”绝不是事无巨细都需花费笔墨, “淡”也绝非都寥寥数笔, 简笔勾勒, 而应该根据主题的需要, 分清主次, 恰如其分地进行选择。对于那些与主题或所要表达的情感关系密切的景物要泼墨浓洒, 也就是调动多种感觉器官进行观察, 从性质、形态、大小、色彩、声响、滋味等方面着力描绘, 使之鲜明、具体和生动。与主题有着间接关系的则要淡墨勾勒, 使之简洁、传神。
比如朱自清的散文《春》, 作者先抓住春山、春水和春日的特点, 简笔勾勒, 传神地勾画出了春景的轮廓。接着浓抹了春草、春花、春风、春雨和迎春图。在描画春风图时, 为突出春风的和煦、芳香和悦耳, 首先借助触觉写“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其次, 借助嗅觉写“新翻的泥土的气息”, “青草味儿”, “花的香”, 最后借助听觉写鸟儿“清脆”、“宛转”的鸣声, 牧童“嘹亮”的短笛声。这样, 从多方面, 把无形、无色的春风写得有声有味, 具体生动, 美妙感人。又如《鄱阳湖日出》:“如果天气好, 还可以看见鄱阳湖上的日出。水天相连的地平线上, 由淡青变为淡黄色, 渐渐又由淡黄变为绯红、深红、金红, 紧接着金光四射, 跃出一轮红艳艳的朝阳!霎时间, 整个鄱阳湖显得生机勃勃, 碧蓝的湖面上金波闪烁, 白帆点点。再看看含鄱口左边高耸云霄的五老峰和右边陡峭的犁头尖山, 啊, 百里鄱阳湖一齐被收揽在这两山夹峙的豁口中了, 含鄱口由此而得名。”
再如杨朔 《黄海日出 处》: “好几天来, 一直阴沉沉的要下雨。可是现在, 天空像绷紧的淡蓝色绸缎, 清澈明亮地笼罩在海洋和陆地上。嫣红与金黄的透明云彩, 簇拥着它。一轮旭日, 庄严地从水波涟涟、亮光熠熠的海面上升起, 而海洋好像在它下面颤抖和脸红起来似的……这一天就是这样开始的。”
那么,景物描写应起到哪些作用呢?笔者把初中语文教材中出现的景物描写抽出来综合分析,发现景物描写的作用不外乎六种。
一、表现人物的心情
同一景物由于观察者不同或同一观察者的心情不同,必然产生不同的心理活动,体现在文章中,所描写的景物也就带给读者不同的感受。所以,自然景物的描写可以间接表现出人物的思想感情。短篇小说巨匠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全文只出现了两句景物描写,一处:把海面比喻成绿色大理石桌面,表现了人物兴奋愉悦的心情;另一处:“天边远处,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那就是哲尔赛岛了。”表现了人物沉闷阴郁的心情。作者巧妙地借助景物描写表现出全家人盼于勒和见于勒以后的两种不同的心情。
二、暗示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直接作用于作品的主题
《七根火柴》中有这样一段景物描写:“明明是月朗星稀的好天气,忽然一阵冷风吹来,浓云像从平地上冒出来似的,霎时把天空遮得严严的,接着暴风夹杂着栗子般的冰雹,不分点地倾泻下来。”这段景物描写交代了时间——晚上,地点——草地;它突出了茫茫草地气候变化异常、暴雨时作的特点,含蓄地表现出长征途中战士对火的渴求。为表现无名战士的形象起到了强烈的烘托渲染作用。
三、推动情节的发展,为后面的内容埋下伏笔
故事情节的发展有其原本的过程,作为文学艺术进行再现时也有多种形式,借助景物描写展开故事情节就是其中之一。如,何为的《第二次考试》中,在写到陈伊玲复试失常苏林教授大为生气时这样写:“他生气地侧过头,望着窗外,这个城市刚刚受到一次台风的袭击,窗外断枝残叶狼藉满地,整排竹篱倾倒在满是积水的地上;一片惨淡的景象。”这段景物描写和后文苏林教授“家访”时看到的景物紧密相联,既表现了苏林教授在陈伊玲复试失利后的烦躁心情,又在结构上形成照应,从内容上为陈伊玲参加救灾工作埋下了伏笔。
四、衬托人物,增强艺术表达效果
张洁的《挖荠菜》在写到“我”摆脱大管家的追逐之后,勾勒了一幅美丽、和平静穆的“晚归图”,似乎与“我”当时的处境不相称,这是作者在运用景物描写反衬“我”的处境,连羊儿、乌鸦都有“家”可回,而“我”不能,其悲凉可见一斑。再如:《一面》中“门外,细雨烟似的被秋风扫着卷着,不分方向的乱飞。店里冷的像地窖里一样,冷气从裤管里向上钻。”这一节景物描写既衬托了“我”在书店受到内山老板热情殷勤的接待,又使“我”强烈地感受到鲁迅先生的热情关怀的温暖情义。
五、渲染气氛,烘托作者要表现的事物
作者要表达的意境有时无法在作品中直接交代,作者往往借助于其他的诸多事物来渲染气氛,把作者的情感置于特定的气氛中,让你自己去感受作者的心境及要表现的事物。马致远的一曲《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把九种具有特征的事物置于苍凉的秋深暮色的笼罩下,极力渲染了悲凉的气氛,马上游子的心情呼之欲出。景物已不是普通的景物,当他与“断肠人在天涯”同处于一个图景中时,它已成为“游子”心碎肠断的触发物。陶渊明《桃花源记》开头带有神秘色彩的景物描写,暗示了“奇景”的出现,为桃花源渲染了神秘的气氛。冰心的《小桔灯》通过景物描写暗示重庆当时黑暗的政治环境。异曲同工,他们都是驾驭景物描写的好手。
六、紧扣景物特点,突出文章主题
老舍的《在烈日和暴雨下》紧扣“烈日”之“烈”,暴雨之“暴”,表现了恶劣的自然环境,祥子为了生计不得不在烈日暴雨下拉车,其痛苦挣扎之状可想而知。这样写有力地表现了作品的中心,表现出穷人在黑暗世道下的惨状,抨击了吃人的旧社会。景物描写作用于作品主题的范例,教材中有很多。如鲁迅《故乡》的最后一段虚写景物,表现“我”对新生活的想象、憧憬;《驿路梨花》借花喻人,通过描写梨花,表现雷锋精神,把抽象的社会风尚的特征具体形象地揭示出来。
【作文中的景物描写】推荐阅读:
景物描写作文:闪电06-19
四年级作文描写景物07-28
景物描写作文指导11-22
校园景物描写作文300字12-08
景物描写的作文500字精彩06-06
小学生描写景物的作文09-25
初三作文指导之景物描写12-16
描写一处景物的作文01-20
小学生描写景物的作文:小溪12-08
怎样写好描写景物的800字作文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