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绿化养护方案

2025-03-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城市道路绿化养护方案(精选8篇)

城市道路绿化养护方案 篇1

城市道路绿化养护工作方案

城市道路绿化养护管理,在城市绿化建设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中止施工完成绿地初步形成后,随之而来的是长期养护管理工作,“三分栽植,七分管理”是人们的共识。为了保证 XX 市重点道路绿化景观的最佳效果,结合 XX 市绿化市场养护实际情况,制定以下绿化养护管理方案:

一、

浇水排水

1、原则:浇水应根据不同植物生物学特性、树龄、集结、土壤干湿程度确定。做到适时、适量、不遗漏。每次浇水要浇足浇透;使用水车浇水,水压不能太大,不能直冲沟土,浇水要充足均匀,切记边行车边浇水,浇成“跑马水”。

2、浇水量:根据不同植物种类、气候、集结和土壤干湿程度确定,深度达根部、土壤不干涸为宜。其后特别干旱时,除浇足水外,还应增加叶面喷水保湿,减少蒸腾。大树依照具体情况和浇水原则确定,地栽宿根花卉以土壤不干燥为准。喷灌浇水每次开启时间不少于 30 分钟,以地面无径流为准。

3、浇水次数:开春后植物进入生长期,须及时补充水分。生长期、干旱、高温应每天浇水,休眠期半月或一月应浇一次,花卉、草坪应按生长要求适时浇水。

4、浇水时间:集中于春、夏、秋末。夏季高温季节应在早晨或傍晚进行,冬季宜午后进行。

5、春季浇水前应先修坑,坑要圆,且规格要根据树种的不同进行统一。

6、雨季应注意防洪排涝,清除积水。

7、进行浇水作业时应注意安全事宜。

二、

施肥

1、原则:为确保植物正常生长发育,要定期对树木、花卉、草坪等进行施肥。施肥应根据植物种类、树龄、立地条件、生长情况及肥料种类等具体情况而定。

2、施肥次数:分居根据不同植物、生长状况、季节确定。基肥每年不少于一次,追肥每年不少于二次,特殊情况下如有特殊要求以及草坪或花卉增加施肥次数。观花植物应在华旗前后各施一次。

3、施肥方法:施肥应均匀,基肥应充分腐熟埋入土中,话费忌干施,应充分溶解后再施用,用量适当。

三、

修剪

1、原则:修剪是最关键性的技术措施,起作用有培养属性、控制生长、更新复壮、减少伤害、促进开化。修剪应根据植物的种类、习性、设计意图、养护季节、景观效果进行,修剪后要达到均衡树势、调节生长、花繁叶茂的目的。

2、修建内容:包括剥芽、去蘗、摘心摘芽、疏果、整形、更冠等技术。根据绿化设计要求以及不同植物种类正确选择修剪的技术方法,宜多疏少截。

3、修建方式:养护型修剪费常规修剪和造型修剪两类。常规修剪以保持自然树形为基本要求,按照“多疏少截”的原则及时剥芽、去蘗,河里短截并疏剪内膛枝、重叠枝、交叉枝、下垂枝、腐枯枝、病虫枝、徒长枝和损伤枝,保持内膛通风透光、树冠丰满。造型修剪以剪、锯、捆、扎等手段,将树冠整修成特定的形状,打到外形轮廓清晰、树冠表面凭证、圆滑、不露空缺、不露枝干、不露捆扎物。

4、修建时间:落叶乔木在休眠期进行,常绿乔木在生长间隙期进行,灌木根据涉及的景观造型要求及时进行。

四、

中耕、除草

1、原则:绿地杂草丛生,土壤板结,不但影响植物正常生长发育,还影响绿地观瞻。及时中耕除草提高土壤透气性,利于植物根部生长。

2、松土:生长季节进行,用钉耙或窄锄将土挖松,草坪应用打孔机松土。

3、除草:掌握“除早、除小、除了”的原则。绿地中应随时保持无杂草,保证草坪的纯净度。

五、

支柱、扶正

1、倾斜度超过 10 度的树木,须进行扶正,落叶树在休眠期进行,常绿树在萌发前进行,扶正前应先疏剪部分枝桠或进行短截,确保扶正树木的成活。

2、新栽大树和扶正后的树木应进行支柱。

六、

病虫害防治

全面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以防为主,精心管养,使植物增强抗病虫能力,经常检查,早发现早处理;采取综合防治、化学防治、物理人工防治和生物防治等方法防止病中海蔓延和影响植物生长。

七、

环境卫生及设施维护

1、随时保持绿地清洁、美观 2、及时清除死树、枯枝 3、及时清除垃圾、砖头、瓦块等废弃物 4、及时清运剪下的草、树枝等 5、清理出的废弃物堆在绿地现场不超过当天 6、座椅、果皮箱、标志牌等公共设施每天擦洗一次 7、及时清除绿地设施上的小广告及乱涂乱画痕迹 8、经常冲洗树木枝叶上的积尘 9、绿地设施包括园路、花台、花架、亭廊、座椅、园灯、栏杆、标志牌、责任牌、提示牌、“身份证”挂牌、果屑箱等园林小品及供水阀门、喷头等设施 10、绿地设施保持完好无损,发现缺损应及时修补、更换 八、绿化保护和监管

1、绿地红线范围内不被侵占,绿地版图完整,花草树木不受破坏,无乱停放车辆、摆摊设点、牵绳挂物的现象。

2、保护绿化成果,加强对下去内绿化的保护、监管,如发现有未经许可擅

自占用绿地、损绿毁绿的行政违规事件发生,要立即严肃调查处理,并立即上报。

九、

绿化养护应急措施

1、由养护承包人组织一支绿化养护应急小组,全天 24 小时待命,一旦出现应急情况可随时赶赴辖区内绿化区域进行处理。

2、再出现不可抗力自然因素(如洪灾、内涝、雪灾)以及人为事故(如车祸等)后,应急小组能及时赶赴辖区现场进行绿化抢险救灾共组,协助其他单位工作人员进行事故处理,并及时恢复受损植物。

3、及时处理数字化平台交办的绿化案件。

城市道路绿化养护方案 篇2

关键词:道路绿化,现状,改造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杨凌示范区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化进程加快。与此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如城市人口急剧增加,城市环境污染严重,城市绿化滞后于城市的经济发展等,制约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城市森林具有改善和调节城市小气候、水土保持与防止和降低空气污染、节约能源、缓解温室效应和城市热岛效应等生态功能,而建设生态化城市成为城市居民的迫切需要,建设城市森林是实现城市生态化的重要途径,城市道路绿化是建设森林城市的主要内容及组成部分,也是城市绿地系统的骨架与脉络,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反映了城市的绿化水平,体现了城市的景观风貌和文明程度。

1997年杨凌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成立,杨凌城市化建设步伐加快,道路交通、商业区、住宅小区等许多基础设施的建设有了很大的发展。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以绿色食品、生物工程(制药)、农牧良种、环保农资为主导的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初具规模。目前,累计入区注册的企业超过850家,其中外商投资企业22家[1]。由于城市的迅速发展,城市人口急剧增加,导致城市污染日益严重,由此带来较为严重的城市生态环境问题。因此对杨凌示范区城市道路绿化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及对部分道路进行绿化改造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1 研究区概况

杨凌示范区位于八百里秦川的腹地,位于东经108°~108°7′,北纬34°12′~34°20′之间。前揖太白之秀,后负周原之美。东距中国历史名城西安82km,面积94km2,下辖县级杨陵区,总人口15.7万,其中城市人口6万人,国务院批准规划面积22.12km2。

欧亚大陆桥陇海铁路、西(西安)宝(宝鸡)高速公路纵贯全区,距咸阳国际机场仅70km,并有高速公路连接,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赿。

杨凌区属大陆性季节型半湿润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2.9℃,年极端最低温为-13.4℃,年极端最高温可达42.0℃,年平均日照2 163.8h,年总辐射量480.6k J/cm2;年平均无霜期221d,多年平均降水量610.2mm,年平均自然植被蒸发量993.2mm,干燥度1.56。总体特点为:大陆性气候特点突出,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春秋时间较短,天气复杂多变。杨凌区境内属森林草原自然植被地带,但目前自然植被几乎为人工植被所替代。植被类别主要是河滩堤岸、农田、沟坡、道路等防护林,大片农田作物、经济林、城区的各类型绿地植被是人工植被。杨凌示范区成立10年来,城市总体面貌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现有绿化树种405种[2],公共绿地面积58万m2,绿化覆盖率38.8%[3]。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0.1m2[4]。虽然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与国家要求的10m2基本持平,但城市绿化覆盖率与国家要求的40%还有一定的差距,因此应对现有城市道路绿化现状进行调查与改造,以加快生态化城市建设步伐。

2 研究方法

示范区成立以来,城市道路状况明显改善,已建成城市道路长50km,城市道路面积150万m2,极大方便了人民群众的生活。根据杨凌区行政区划,2009年对杨凌城区的13条主要道路绿化进行全面调查。笔者结合统计资料,以城市道路绿化树种和配置为研究对象,对其现状进行合理性分析,并对部分道路绿化改造提出一些建议。

3 杨凌区城市道路绿化现状分析

3.1 行道树现状调查

示范区成立以来,杨凌的城市化建设加快。城区面积从示范区成立之前的3.6km2扩展到16.0km2,城区人口从3万多增加到8万多。与此同时,各项城市园林绿化工程也随之展开,校园绿化、城市道路绿化以及居住区绿化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有76.9%的道路是示范区成立以后新修的。表1是2009年对示范区的13条主要道路绿化现状进行调查的结果。

3.2 道路绿化模式现状分析

我国城市中现有道路可分为一板式、两板式、三板式等,道路绿化相应地出现了一板两带式、两板三带式、三板四带式、四板五带式等形式。从表1可以看出,在本次调查的13条道路中行道树绿化有8条是一板二带式的,占调查道路条数的61.5%,有3条为三板四带式,占23.1%,1条二板三带式,1条四板五带式。其中3条一板式道路是示范区成立之前所修,即表1中的康乐路、常乐路、公园路,而其余的则是示范区成立以后修建或改造过的。

一板二带式,即在车行道两侧人行道分隔线上种植行道树。该种形式是道路绿化中最常用的一种,较适于车流量较小的支路或小区道路,由于道路宽度窄,易于形成林荫道。但当车行道过宽时行道树的遮荫效果较差,不利于机动车辆与非机动车辆混合行驶时的交通管理,如神农路,由于每条道路上只栽植一种树种,行道树结构单一,景观单调。

二板三带式,即在道路的中央设立绿化带,把车行道分成上、下行驶的2条车行道,同向的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合行驶,并在道路两侧布置行道树,构成二板三带式绿带。此种形式适用于机动车交通量较大而非机动车流量较少的地段,可减少车辆对向行驶时相互的影响,而示范区缺少此类型的道路绿化,仅有高干渠路类似于此种类型。

三板四带式,即用2条分隔带把车行道分成3块,中间为机动车道,两侧为非机动车道,连同车道两侧的行道树共为4条绿带,故称为三板四带式。此种形式虽然占地面积较大,却是城市道路绿化较为理想的形式,如后稷路、凤凰路等。渭惠渠路等,只是由于渠面的存在而使有些路段绿化不完善。

四板五带式,即利用3条分隔带将车道分成4条,加上两侧的行道树绿带共有5条绿化带。这种道路分割可以使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均分成上下行,互不干扰,保证了行车速度和行车安全,但用地面积较大,如新桥路。

3.3 植物种类现状分析

杨凌区城区的主要行道树树种共17种,以法桐、女贞、国槐、鹅掌楸、七叶树、柳树等为主。一板二带式,以西农路、邰城北路、康乐路、常乐路等为代表。行道树以落叶乔木为主,如毛白杨、法桐、七叶树、栾树、合欢、樱花、鹅掌楸,其次还有常绿乔木,如女贞、云杉等。邰城北路近期经改造成为三板四带式,在原来的行道树之间栽植灌木树种,如小蜡、南天竹、红叶石楠等灌木。

三板四带式,以后稷南路、凤凰路及邰城南路为代表,主要行道树种为鹅掌楸、香花槐、柳树,其两侧绿化带树种为龙柏、小蜡、大叶黄杨、侧柏、龙柏、木槿、紫薇、金叶女贞、紫叶李等,地被有葱兰、麦冬等。

四板五带式,如新桥路,是进入杨凌区的主要交通干道,采用四板五带式绿化,突出表现了示范区的城市风貌和特征。主要行道树为法桐和塔柏,其中间和两侧的绿化带树种为石楠、榆叶梅、紫薇、侧柏、紫叶李,还有草本植物酢浆草等。

此外,杨凌有关中灌区主干渠(渭惠渠和高干渠)横贯区内西东,高干渠、渭惠渠等水体的污染对环境带来很大影响。从2008年示范区开始渭惠渠和高干渠的覆盖绿化工程,到目前为止,城区内80%的渠面被覆盖,城市环境得到明显改善,覆盖后的渠面都进行了绿化,它也是属于道路绿化的一部分,与道路相结合,形成道路带状绿化景观,大大增加了城市绿地面积和植物种类与数量。渭惠路主要种植种类是绿篱+草被,主要乔木树种有棕榈、合欢,绿篱植物有小叶黄杨、石榴、紫叶小檗、小蜡、侧柏;高干渠渠面主要乔木有油松、樱花、女贞、五角枫或三角枫、紫叶李、木槿、山楂等,灌木主要有铺地柏、月季、紫叶小檗、南天竹、红瑞木、锦带花、榆叶梅等;草本主要是三叶草等。

4 存在问题

4.1 部分道路绿化缺乏统一规划或绿化不彻底

渭惠路和高干渠路的渠面覆盖绿化由于缺乏合理的规划,导致树种配置和绿化模式的混乱,如高干渠路渠面尽管绿化树种种类较多,在层次与结构上也采用了乔、灌、草结合的绿化方式,但在植物配置上却给人一种杂乱无章的感觉。渭惠路渠面绿化缺少乔木树种,没有层次感,无法体现群体的作用,而且在这两条路的某些路段,仅在街道一侧有行道树。常青路整条道路被分成4段,主要行道树由南向北分别为樱花、鹅掌楸+云杉、雪松、木槿+枇杷、女贞,导致景观混乱,绿化树种特色不明显。康乐路总长只有1.3km,在这条路上,行道树被分成3段,由东向西行道树分别是女贞、栾树、女贞+七叶树。由此可见,城市道路绿化缺乏统一的规划。

另外,有一些道路的绿化不够彻底,如常青路,最南段和最北段绿化完整,绿化树种分别是日本樱花和女贞,而中段偏南是鹅掌楸和云杉间植,落叶和常绿相结合,是不错的一种绿化模式。而中段偏北几乎没有绿化,只有混凝土或砖铺的地面和门面房,道路两旁缺少大树遮荫,居民难耐夏日的酷暑。

4.2 城市道路绿化断面形式简单,很难形成城市森林景观

在示范区成立以前,城市道路狭窄,绿化模式多以一板二带为主,这不仅严重影响了城市交通的疏导,也使城市绿化景观无法体现,缺乏绿色给人的柔和美感。如康乐路路面宽度只有10m左右,常乐路路宽只有8m,常常会发生堵车情况,还会影响城市的市容,而且行道树多单行栽植,只有乔木,缺少乔、灌、草复合结构,这样的道路绿化在发挥其降温、净化空气、降低噪音、滞尘等生态功能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示范区成立以后,杨凌区新修了许多条道路,虽然部分道路绿化断面形式有所改进,如后稷路、凤凰路、邰城南路等,但还有一部分道路绿化同以前所修道路一样,如神农路、五湖路等。

4.3 城市道路绿化树种不够丰富,道路景观单一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示范区的大部分道路行道树品种过于单一,落叶树所占比重大,常绿树很少,而且每条道路仅有1个品种,如西农路、神农路、常乐路、常青路南段、邰城路北段等的行道树分别为毛白杨、七叶树、法桐、樱花、国槐等。植物层次单调,冬季缺绿现象突出。尤其是神农路,道路较宽,两边各栽植1行七叶树,中间也不设隔离绿化带,车辆上下行混乱,不但景观单调,冬季无绿,而且会导致事故频发。观花、观果树种更少,在城区调查的13条主要道路上,仅有日本樱花、香花槐、紫荆等少数观花植物,且季相特征不明显。

5 杨凌示范区城市道路绿化改造方案探析

近年来,随着道路建设的快速发展,为满足交通、景观等要求,许多快车道扩大到4车道、6车道、8车道乃至更多,其宽度达到20~30m,甚至更宽。道路绿化的断面形式已由简单的一板二带式发展到二板三带、三板四带、四板五带等多板多带形式,道路绿化面积增大,形式更加丰富,生态和景观功能提高,也有利于组织交通,缓和各种车辆互相干扰的矛盾。如新桥南路、新修的凤凰路以及渭惠路和高干渠路等在绿化上更加注重层次结构,尤其是新桥南路,行道树为落叶乔木、常绿乔木相间的绿化形式,中央分车带由观花小乔木、常绿灌木、草本组成,两侧的分车带由彩叶常绿灌木球+草本组成,这样的绿化模式配置合理,美化功能突出,生态效果明显。

杨凌示范区早期的几条道路宽度较小,多采用一板二带式,如康乐路、常乐路等,地处城区中心,街道基本格局已定,道路改造空间很小。但如神农路等一些稍宽的道路或城区外围的道路,具有可改造的条件和空间,对其进行适当的改造,可以满足城市对绿色景观的要求。

5.1 神农路改造方案

神农路为一板二带式,路宽24m(不包括两边人行道),原来人行道上的行道树间距较大,树种为七叶树,尽管七叶树成龄后的树冠会比较大,但树冠下的空间较大,可在行道树之间栽植一些如大叶黄杨球、小蜡球、石楠球等灌木树种,既可以增加植被覆盖面积,又可以使冬季无绿的现象得到改善。24m宽的主路可改造为二板三带式,在道路中央设立1条隔离绿带,带宽2m,2条上下行线各11m,两边各有2条机动车道和1条非机动车道,这样将车辆上下行分开,既疏导了交通,又可以避免事故的频发。

5.2 五湖路及西农路改造方案

五湖路和西农路的行道树都是栽植单一树种,层次单调,景观效果差,生态功能单一,因此可对五湖路及西农路进行绿化改造。五湖路是近5年来新修道路,因此可在相距较远的行道树之间直接挖坑单植一些常绿灌木或在其中增加一些花灌木,既可以使冬季有绿,又可增加观花植物,丰富植物类型和结构。

西农路的改造一直以来是人们讨论和争议的焦点,关于毛白杨“是砍是留”问题已经争论了很多年。在2001年的拓宽改造中,采取了“留”的办法,把树龄为50多年的老杨树保留下来。但杨树的保留也的确存在很多问题,例如在网上开展的关于砍留问题的讨论中,有人提出,杨树大多根系裸露、且冠径较大,近年来因暴风雨已多次出现倒塌、折断现象,对交通及行人安全造成了较大的隐患。也有人提出,西农路的杨树景观很漂亮,杨树是杨凌区发展变迁的最好见证,代表着杨凌的历史文化,杨树只能保护,不能砍伐。有一位网民这样说:“我的意见还是保留并加固,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增加其他树种及座椅等附属设施!”。笔者认为可在保留杨树的基础上适当增加一些其他常绿的植物树种,例如常绿小乔木、常绿灌木等,及用于行人休息的座椅等服务设施。如果不想破坏原来铺装好的地面,也可以放置一些特制的容器用于栽植一些常绿或落叶花灌木,除了有丰富景观的作用外,还可以增强植物在降低噪音、吸尘滞尘等方面的作用。

5.3 邰城路改造方案

2009年后半年经过改造后的邰城北路,道路景观得到了极大改善,缓解了城市交通拥堵的现象。经改造,原来的行道树变为机动车和非机动车之间的隔离带,人行道上的还未栽植行道树,人行道以外还有绿化灌木草带。因此建议,在非机动车与人行道之间还可栽植一行行道树,可实行落叶与常绿间植的方法,以增加植物覆盖的面积,为行人提供遮荫,为冬季增添绿色,充分发挥植物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方面的综合效益。

参考文献

[1]李雅素,刘增文,张虹.杨凌农科城园林绿发景观生态现状与分析[J].西北林学院学报,2003,18(3):108-112.

[2]辛转霞,朱文超,樊俊喜.杨凌园林绿化树种调查与分析[J].陕西农业科学,2008(1):139-141,170.

[3]李建军.一面科教兴农的鲜艳旗帜—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J].中国高新区,2007(3):44-49.

城市道路绿化工程刍议 篇3

关键词:五家渠市;绿化工作;城市发展规划

中图分类号: S731.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3)-10-75-1

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追求已经不单单是物质生活,更加倾向于绿化建设的实施。作为园林绿化工作者,做好城市道路绿化工作已经成为其工作重要的组成部分。城市规划工作中,已经将道路绿化看做其发展的绿色血脉,借助不尽相同的分布,构成园林绿地系统。近年来,绿化事业的迅猛发展,五家渠市城市道路绿化水平也有了很大提高。

1五家渠市道路绿化现状

1.1城市道路绿化规划滞后

由于五家渠市城市绿化建设水平的不断加快以及建设首府“后花园”政策的实施,五家渠市的城市绿地面积有了相当大的增长,以至于造成建成区内出现了见空插绿的现象,最终形成了绿化用地占用建设用地,造成了二次移栽的现象。

1.2道路绿化带施工设计仍存在内高路低的现象

长期以来北方一直效仿南方道路设计把分车带建的比路面高,这样使得路面雨水不能够排入林带,反而造成绿化浇水出现上路跑水现象。而南方气候湿润,雨水较多,内高路低的设计正好有利于林地的排水。

1.3绿化带种植设计较为复杂

五家渠市多数分车带绿化品种栽植较为复杂,如军垦路、人民路及长征东路,在两米以内的绿化带里既有乔木,又有灌木,又有草皮、花卉、绿篱等等。虽然品种很多,红红绿绿煞是好看,但是不利于管理以及植物的生长需要。笔者认为绿化带的种植设计要以简单、美观、便于日常修建和管理为主,以整齐的草皮配合着适宜的行道绿化树种,形成整齐而统一的绿化特色。把繁杂的品种和多样的设计针对性的放入到街头绿地,庭院设计以及公园绿化建设之中。

2 五家渠市行道树的选取

2.1怎样更好的选择行道树

行道树是依据某种方法,被安置于城市道路的两侧位置。行道树在生长过程中,会受到城市环境(众多建筑物、管线以及交通运输环境等)的一定约束,造成其根部生长于规定范围内的情况。所以,在选择行道树时,要做到认真细致。具体分析其选取,应符合以下几点原则:

可以在移植环境中正常生长,移植过程中存活率较高、能够迅速长成健壮的树木,以乡下树种为宜;可以进行科学管理,并且对水分、所需肥料以及具体土壤等方面的需求不高,以具备三抗条件为原则,即抗剪修、抗虫害、抗温度;树种本身的树干笔直,且具备良好形态的枝叶密集型树种;扎根够深、表面无刺、花及果实不具毒性,无异味、根蘖较少的树种;对城市异常环境因素抵抗能力强的树种。

2.2当前五家渠市中行道树的种植情况

五家渠市是一个新兴城市,城市规模较小,原来行道树种植种类相对单一,仅杨树一种,而今,树木的种类开始向多样化发展,已经从原来单一的树种,逐渐衍生出十余种,例如榆树、柳树、山楂以及银杏。直接调节了城市绿化结构,但是仍有问题存在。

行道树种类仍旧表现出明显的单一性。随着五家渠市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以前杨树一统天下逐渐被榆树和白蜡树所取代。但是,由于新疆所处的地理条件的限制,尤其是处于北疆寒冷地带,对于城市绿化树木的选择余地还是较为狭窄,所以树种单一现象仍然存在。

常绿树种类少。选择行道树时,由于被传统理念影响,造成行道树树种单一局面,尽管夏季落叶景观效果好,还能遮挡阳光,但是到了冬天,五家渠市却到处都是白茫茫一片,让人不禁心头有一丝丝凉气。冬季能够多增加一点绿色的点缀,更能体现出一个新型城市的活力。

行道树的研究、种植及引进工作相对欠缺。五家渠市是一个新兴城市,绿化研究工作落后,缺少专业类别的科研机构,对于行道树的研究、种植及引进工作没有专业人员及部门进行探索,造成新品种行道树的相关工作没有及时归纳并提上日程。另外,因为受到其他绿化植物的局限,在绿化的范围内只能种植现有种类。

2.3五家渠市城市行道树具体规划、措施分析

做好行道树种的整理、分析工作,选择及种植良好树种。能够适应本市自然情况的行道树种类并不很多,但我们依旧应该联合相关技术力量,深入分析本地优良树种,实现原有树种最大化深挖,不但易于生长,还突出了地方发展特色。借助调查,分析每一个树种生长特性,最终选择适宜五家渠市的行道树种,将其作为种植的主要树种。

完善引种技术。合理引入外来行道树种,并通过试种——选择——推广的方式以丰富树种,最终达到五家渠城市绿化一路一景的目的。

增强现存行道树的维护管理方法,延长树龄。因为行道树的生存环境差,会直接影响其生长,加上城市街道建设相对狭窄,所以加注了树冠的剪枝工作;新建或改建道路,其树种体型与传统树种体型相比,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同时,其根茎断裂情况相对明显,最终衍生出树木生长明显衰弱的局面。因此,对目前行道树的维护管理方法进行不断的完善和改进尤为重要。更为科学化的管理工作,不但能够直接提高观赏价值,还能够进一步的延长树龄,实现绿化景观的完整性、美观性以及稳定性。

城市道路绿化作用的研究 篇4

盐城工学院土木工程学院

摘要:城市道路是城市的骨架,绿地作为道路环境中的重要景观元素反映了一个城市的发展水平和其精神面貌。综述城市道路绿化的意义和功能,城市道路绿化可以美化路容,净化空气,减少噪音,改善城市空气环境条件,是城市景观风貌的重要体现,采取措施,完善和改进城市道路绿化,具有一定的显示意义。同时对城市绿化设计原则和功能作用进行概述,也来了解我国如今的城市道路绿化的情况。关键词:城市道路绿化,绿化的类型,绿化的作用和意义

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分析 篇5

1道路绿化在现代化城市中的功能及在大园林中的作用

(1)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人口的密集、人工设施的充斥、机动车辆的增长、自然环境的污染等这些对环境的人为改变,使原有区域的碳氧平衡、水平衡、热平衡等因素随之改变。平衡被破坏对人类生存和发展产生的负面影响,正在越来越突出地凸现出来。随着科学的进步,人们逐步认识到,要在接受大自然赠与的同时,必须要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在城市中,特别是车辆拥挤的道路、立交桥和交叉路口等这些环境污染较严重的地区,大量种树、栽花、种草能起到人为强化自然体系的作用,利用绿色植物特有的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的功能;吸收有害物质,减轻空气污染的功能;除尘、杀菌、降温、增湿、减弱噪音、防风固沙的功能等等生态效益,应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根本出路。

(2)道路是城市中具有重要地位的空间环境,是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kevin Lych在《城市意象》一书中把构成城市意象的要素分为五类,即道路、边沿、区域、结点和标志,并指出道路作为第一构成要素往往具有主导性,其它环境要素都要沿着它布置并与它相联系。从物质构成关系来说,道路可以看作是城市的“骨架”和“血管”;从精神构成关系来说,道路又是决定人们关于城市印象的首要因素。正如《美国大城市的生与死》一书中所说的那样:“当我们想到一个城市时,首先出现在脑海中的就是街道。街道有生气,城市也就有生气;街道沉闷,城市也就沉闷”。街道不仅仅是连接两地的通道,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人们公共生活的舞台,是城市人文精神要素的综合反映,是一个城市历史文化延续变迁的载体和见证,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资源,构成区域文化表象背后的灵魂要素,上海浦东的世纪大道、南京东路步行街、外滩滨江路景区、苏州观前步行街都是成功的范例。因此,加强道路建设,讲究道路空间的艺术设计,追求“骨架”与整体的平衡和谐,是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品位的有效途径。

综上所述,可以初步得出以结论:城市道路是现代化城市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担负着城市疏散交通的重要功能,是现代化城市必备的重要基础设施。现代化的城市道路,在满足交通等道路使用功能外,搞好道路的绿化美化,能起到防眩光、缓解驾车疲劳、调节心情稳定情绪等作用。所以说,有良好绿化美化的园林环境和赏心悦目的道路景观,也是现代化城市道路不可或缺的功能之一。道路绿化就是实现这一功能的主要手段。

2城市道路绿化植物的选择

乔木在街道绿化中,主要作为行道树,作用主要是夏季为行人遮荫、美化街景,因此选择品种时主要从下面几方面着手:

(1)株形整齐,观赏价值较高(或花型、叶型、果实奇特,或花色鲜艳,或花期长),最好叶秋季变色,冬季可观树形、赏枝干;

(2)生命力强健,病虫害少,便于管理,管理费用低,花、果、枝叶无不良气味;

(3)树木发芽早、落叶晚,适合本地区正常生长,晚秋落叶期在短时间内树叶即能落光,便于集中清扫;(4)行道树树冠整齐,分枝点足够高,主枝伸张、角度与地面不小于30度,叶片紧密,有浓荫;(5)繁殖容易,移植后易于成活和恢复生长,适宜大树移植;(6)有一定耐污染、抗烟尘的能力;(7)树木寿命较长,生长速度不太缓慢。目前在河北省唐市应用较多的有雪松、河南桧、西安桧、法桐、国槐、合欢、栾树、垂柳、馒头柳、杜仲、白蜡等。

灌木的选择:灌木多应用于分车带或人行道绿带(车行道的边缘与建筑红线之间的绿化带),可遮挡视线、减弱噪声等,选择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枝叶丰满、株形完美,花期长,花多而显露,防止过多萌孽枝过长妨碍交通;

(2)植株无刺或少刺,叶色有变,耐修剪,在一定年限内人工修剪可控制它的树形和高矮;

(3)繁殖容易,易于管理,能耐灰尘和路面辐射。唐山市应用较多的有大叶黄杨、金叶地被植物的选择。目前,北方大多数城市主要选择冷季型草坪作为地被植物,根据气候、温度、湿度、土壤等条件选择适宜的草坪草种是至关重要的;另外多种低矮花灌木均可作地被应用,如棣棠等。

草本花卉的选择:一般露地花卉以宿根花卉为主,与乔灌草巧妙搭配,合理配置:

一、二年生草本花卉只在重点部位点缀,不宜多用。

道路的植物配置:主要有两类:整齐式行道树类型;自然式园林道路的布置。整齐式行道树类型:(1)乔木为主、配以草坪:高大的乔木不仅遮阴效果好,还会使人感到雄伟壮观,但较单调。

(2)乔木和灌木:既可增加景观和季相的变化,又具有节奏感和韵律感;

(3)常绿乔木配以花卉、灌木、草坪、绿篱(或色块):这种形式既可四季常青,又有季相变化,是目前应用较多的形式;另外,若条件允许可多行布置,既可增加绿化面积,提高绿化水平,又可大大减少噪音,这也是将来发展的方向和潮流。

自然式园林道路的布置:在繁忙的道路两侧设置自然式的园林道路即林荫路(具有一定宽度又与街道平行的带状绿地,其作用与街头绿地相似,有时可起到小游园的作用),尤其是居民分步相对较密集的一侧,既可方便居民自由出入林荫带散步休息(不必穿过交通繁忙的街道),又有效防止和减少车辆废气、噪音对居民的危害,这种形式在各个城市较为普遍。

3道路绿化景观的营造

(1)满足城市道路主要功能原则。城市道路绿化主要功能是庇荫、滤尘、减弱噪声、改善道路沿线的环境质量和美化城市。道路空间是提供人们生活、工作、休息、相互往来与货物流通的通道。在交通空间里,有各种不同出行目的人群,在动态的过程中观赏道路两旁的景观,产生了不同行为规律下的不同视觉特点。我们在设计道路时,须充分考虑了行车,行人的进度和视觉特点,不同速度,不同栽植方式,将路线作为视觉线形设计的对象。提高视觉质量,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在具体的设计中,应以不遮挡视线为标准,同时又能给人以赏心悦目之感。譬如,在拐弯处不应种植大灌木或小乔木。又如,在隔离带的种植时,一个标准端的长度就应考虑到车速,行人速度等问题。道路绿化另一个重要的功能是遮荫、降温。四季的变化使植物的外观形态随着发生变化,尤其是落叶植物。炎炎夏日下,行车和行人需要一个宜人的交通环境,浓郁的绿荫能使人感到丝丝清凉,烦躁的心情可以得到舒缓,有利于交通安全;当叶落的时候,冬日和煦的阳光带来几分暖意。所以说,植物不同的习性奉献给人们的不仅是视觉、嗅觉上的享受,还有心灵的慰藉。(2)道路绿化的生态原则。生态是物种与物种之间的协调关系,是景观的灵魂。它要求植物的多层次配置,乔灌花、乔灌草的结合,分隔竖向的空间,创造植物群落的整体美。因此,在各路段的设计中,注重这一生态景观的体现。植物配置讲求层次美、季相美,从而达到最佳的滞尘、降温、增加湿度、净化空气、吸收噪音,美化环境的作用。设计中这一原则的运用应当是尤为重要的,因为这切实的关系到人们的生活质量。道路绿化规划设计要有长远观点,绿化树木不应经常更换、移植。

(3)科学性与艺术性原则。既要满足植物与环境在生态习性上的统一,又要通过艺术的构图原理体现植物个体及群体的形式美,即符合绘画艺术和造园艺术的统一,调和,均衡和韵律的四大原则。因此在配置上应考虑道路长度,不同道路形式,同一条道路以不同的区块重复,以一种复现的节奏感来形成一种韵律,达到心境的平和,符合道路的景观要求。道路绿化设计与一般的绿地设计有所不同,它是动态绿化景观,要求花纹简洁明快、层次分明,作为街景它更要求色彩丰富,与周围环境协调一致。使旅客有“人在车中坐,车在画中行”的良好感觉。

(4)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原则。根据本地区气候、栽植地的小气候和地下环境条件选择适于在该地生长的树木,以利于树木的正常生长发育,抗御自然灾害,保持较稳定的绿化成果。选择适应性强、生长强健、管理粗放的植物。例如,行道树树种选择的一般标准:①树冠冠幅大、枝叶密;②抗性强,耐瘠薄土壤、耐寒、耐寒;③寿命长;④深根性;⑤病虫害少;⑥耐修剪;⑦落果少,或没有飞絮;⑧发芽早、落叶晚。公路绿化带采用大手笔、大色块手法,植观花、观果、观叶植物,适应不同车速的不同绿化带,空间上采用层次种植,平面上简洁有序,线条流畅,强调整体性、导向性和图案性,形成舒展、开敞、明快的风貌。选择多种植物创造不同氛围,体现植物生长的多样性和植物的层次性与季相性。

4结语

优美的城市环境,宜人的道路绿化是人们对一个地区、一个城市第一印象的重要组成部分。精工细琢的园林式的道路绿化是自然景观的提炼和再现,是人工艺术环境和自然生态环境相结合的再创造,它所体现的姿态美、意境美、蕴含着文化与艺术的融合与升华,使人感到亲切、舒适、具有生命力,是衡量现代化城市精神文明水平的重要的标志。

道路绿化不仅具有景观效果,而且是改善城市道路生态环境的一项重要的城市市政基础设施,运用植物生态功能的生物措施是取得城市生态环境良好循环的根本出路。

建设园林化的道路应采取大手笔、大色块的绿化手法,主要道路绿化带的理想宽度至少是30m,才能有效地发挥植物材料的生态效应,只有树立大园林的观念,克服以往的“一条路,两行树;绿化小打小闹”的做法,才能使城市环境面貌跃上一个新台阶。

城市道路绿化设计与植物配置论文 篇6

1.道路绿化的设计原则

1.1满足城市道路主要功能的原则城市道路绿化的

主要功能是滤尘、减弱噪声、改善道路沿线的环境质量和美化城市。道路空间是提供人们生活、工作、休息、相互往来与货物流通的通道,在具体的设计中,应提高视觉质量,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以不遮挡视线为标准,同时又能给人以赏心悦目之感。譬如,在拐弯处不应种植大灌木或小乔木;种植隔离带时,一个标准端的长度应考虑到车速、行人速度等问题。道路绿化另一个重要的功能是遮荫、降温。四季的变化使植物的外观形态随着发生变化,尤其是落叶植物。炎炎夏日下,行车和行人需要一个宜人的交通环境,浓郁的绿荫能使人感到丝丝清凉,烦躁的心情可以得到舒缓,有利于交通安全;当叶落的时候,冬日和煦的阳光带来几分暖意。所以说,植物不同的习性奉献给人们的不仅是视觉、嗅觉上的享受,还有心灵的慰藉。

1.2道路绿化的生态原则

生态是物种与物种之间的协调关系,是景观的灵魂。它要求植物的多层次配置,乔灌花、乔灌草的结合,分隔竖向的空间,创造植物群落的整体美。因此,在各路段的设计中,应注重生态景观的体现。设计中这一原则的运用应当是尤为重要的,因为这切实关系到人们的生活质量。道路绿化规划设计要有长远观点,绿化树木不应经常更换、移植。

1.3科学性与艺术性原则

既要满足植物与环境在生态习性上的统一,又要通过艺术的构图原理体现植物个体及群体的形式美。道路绿化设计与一般的绿地设计有所不同,它是动态绿化景观,要求花纹简洁明快、层次分明,作为街景它更要求色彩丰富,与周围环境协调一致。使旅客有“人在车中坐,车在画中游”的良好感觉。

1.4因地制宜

适地适树原则根据本地区气候、土壤、水文以及栽植地的小气候等环境条件,选择适于在该地生长的树木,以利于树木的正常生长发育,抗御自然灾害,保持较稳定的绿化成果。选择适应性强、生长强健、管理粗放的植物。选择多种植物创造不同氛围,体现植物生长的多样性和植物的层次性与季相性。

2.城市道路绿化设计的植物配置

植物配置首先要服从交通安全的需要,能有效地协助组织主流、人流的集散。同时也起到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及美化城市的作用。现代化城市中除必备的人行道、慢车道、快车道、立交桥、高速公路外,有时还有林荫道、滨河路等。由这些道貌岸然路的植物配置,组成了车行道分隔绿化带、人行道绿化带、行道树绿化带、景观游憩型道路绿化带等。

2.1车行道分隔绿化带的植物配置

车行道分隔绿化带批车行道之间的绿化带。具有快、慢车道共三块路面者有两条分隔绿化带;具有上、下行车道两块路面者一条分隔绿化带球撞人,绿化带的宽度者仅1m,宽可达10m。在分隔带的植物配置上除考虑到增添街景外,首先要满足交通安全的要求,不能妨碍司机及行的视线,一般窄的分隔绿带上级种低矮的灌木及草皮,分枝点较高的乔木。早春开花中探春、连翘,嫩绿的草坪上,既不妨碍视线,又增添景色。随着宽度的增加,分隔绿化带上的植物配置形式多样,可规则式,也可自然式。最简单的.规则式配置为等距离的一层乔木。也可在乔木下配置耐用消费品荫的灌木及草坪,自然式的植物配置则极为丰富,利用植物不同的生长姿态、线条色彩,将常绿,落叶的乔、灌木、花卉及草坪地被配置成高低错落、层次分明的树丛、树冠饱满或色彩艳丽的孤立树、花地、岩石小品等各种植物景观,以达到四季有景,富于变化的水平。无论何种植物配置形式,都需处理好交通与植物景观的关系。如在道路尽头或人行横道,车辆拐弯处不宜配置妨碍视线的乔灌木,只能种植草坪、花卉及低矮灌木。

2.2人行道绿化带的植物配置

人行道绿化带即步行道边缘至建筑红线之间的绿花带,包括行道树绿化带、步行道绿化带及建筑基础绿化带。此绿化带既起到与嘈杂的车行道的分隔作用,也为行人提供安静、优美、蔽荫的环境。由于绿化带宽度不同,植物配置各异。绿肥带较宽时,则以绿肥色屏障作为背景,前面配置花灌木、宿根花卉及草坪,但在外缘常用剪型绿篱做分隔。

2.3行道树绿化带

行道树绿化带是指车行道与人行道之间种种植行道树的绿带。其功能主要为行人蔽荫,同时美化街坊景。常用植物有落叶松、油松、云杉及宿根花卉等。行道树绿化带的立地条件是城市中最差的。由于某种原因土地面积受限制,故绿化带宽度往往很窄,常在1~1.5m。行道树上方常与各种架空电线发生矛盾,地下又有各种电缆、上下水、煤气、热力管道,真可谓天罗地网。更由于某种原因土著居民质差,人流践踏频繁,故根系不深,容易造成风倒。种植时,在行道树周常设置树池,以便养护管理及少被践踏,树种选择应选耐修剪、耐瘠薄、根系较浅的行道树种。

2.4景观游憩型道路的植物配置

植物配置时应兼顾其观赏和游憩功能,从人的需求出发,兼顾植物群落的自然性和系统性来设计可供游人参与游赏的道路。常常种植一些比较高大的乔木,如国槐、银杏等,在林下配置各种灌木和花草,同时在绿地内设置小憩步道,点缀各种雕塑和景观建筑小品,使其充分发挥观赏和休闲功能。

3.城市道路园林景观设计的深化

城市道路园林景观地域特色的营造

进行绿地景观设计时,首先应该最大限度地保存原有植物结构,对原植物进行景观改造,保留具有良好观赏效果的本土植物物种,对古树名木的保护尤为重要;在选用植物时,尽量多地考虑乡土植物,充分展示地域风貌,具体如下:

通过景观小品形式来表现气候,观赏植物色彩绚丽,多选用色彩淡雅之景观小品;城市道路绿地大部分相对窄小,其对风土人情的表达多依托硬质景观要素予以呈现,特别是景观小品,是地域文化最直观的表现形式,在设计中往往起到以小见大的作用。

雕塑。主要指带观赏性的小品雕塑,具有强烈感染力的一种造型艺术,也是反映城市风土人情最直观、最贴切的表达方式。具象的人物雕塑、抽象的诗题画作,多来源于生活,却比生活本身更具玩味和欣赏性,直接作用于人们对城市的认知与识别。

景亭、花架。从南到北,从东到西,景亭和花架的样式日渐趋于同质化:一样的式样,相同的设置,毫无差异,似乎无亭无架不成景。亭架可以丰富滨水绿地景观,但稍微用心处理,则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创造出独具魅力的地域景观特色。

3.2传承历史文化,突出地域风情

在园林植物应用上,更多地考虑本地乡土植物,对湖南而言,本土树种可以说遍布于各级城市园林绿化的每个角落。如在园林中可作为园景树,构成园林局部的中心景物形成特殊景观,表现形体美或色彩美,如臭椿、香樟、桂花、枫香、鸡爪槭、无患子、栾树等。冠大,荫浓、姿态秀美的本地乡土树种也是庭荫树的首选,如桂花、臭椿、杨梅、香樟、七叶树、鹅掌楸等。花木、果木则在园林中起着点缀色彩、招蜂引蝶的作用,也为园林增添了几分生气。这些乡土树种有火棘、南天竹、十大功劳、卫茅、桃、杏、柿树、石榴、杨梅、李、垂丝海棠等等。

总结

总之,城市道路绿化对人们生活、学习、工作的绿色优美空间环境起着重要的作用,选择适宜的园林植物,以科学的方法来配置道路绿化,在城市建设中也是比较关键的一个环节。城市道路绿化建设在城市建设中的重要环保及生态意义,加大城市道路建设的投入来改善道路环境,为人们的生活提供更多的美感。

参考文献

[1]朱媛.城市道路绿化及其生态意义[J].科技信息,2008

[2]李宗萍.中小城市道路绿化浅析[J].云南林业,2010

城市道路绿化的养护问题分析 篇7

关键词:城市,道路绿化,养护问题

1 我国城市道路绿化的现状

城市道路绿化除街道等各种行道树和各种绿化带以外, 还包括大小面积不同的城市广场绿地、街道绿地以及城市不同公共建筑前的那些绿地, 较为大型的绿地与城市的大公园完全不一样, 距离居住区较近, 利用率特别高, 大量不同的建设用地会占用城市的绿化用地, 容易造成城市道路绿地率偏低, 尤其容易缺少路侧的绿化带, 不仅使城市道路显得单调, 对车辆产生的灰尘和噪音很难实现吸附和消弱作用, 严重影响城市发展;城市建设人员对城市道路绿化的认识不足, 没有充分地重视城市道路绿化的生态作用, 使大量的交通用地占用绿地。

无论是南方还是北方城市, 在城市道路绿化方面都存在比较普遍性的问题, 特别是在道路绿化的样式方面, 不仅绿化显得单调, 在造型方面也显得过于封闭, 主要表现在城市主次干道路的绿化大同小异, 没有特色可言, 在绿化中缺乏创新意识, 使得城市的道路绿化看起来缺乏生机与活力, 显得整个城市缺乏活力与生机。

我国多半城市在道路绿化中经常忽视绿化和架空线路以及地下管网之间存在的矛盾, 为了一味地扩大城市的道路绿化面积, 在那些埋有地下管网的地段上栽植树木, 树木的根系无法正常地吸收养分, 进而使树木无法正常的伸展和生长, 甚至出现大面积的死亡;在架空电线下栽植一些枝干比较高的树木, 如毛白杨、垂柳等主干比较高大的树木, 随着树木的不断长高, 容易出现树线矛盾, 交错分布的现象, 严重影响一个城市的美化面貌。

2 如何更好地加强我国城市道路绿化养护

2.1 做好城市道路绿地体系计划工作

首先在城市道路绿地体系计划中, 明确城市道路具体情况和它的主干线绿化景观的一些特点, 以处理好道路绿化和道路用地之间的矛盾问题;注意在城市道路绿地体系计划中提供一些欣赏价值高、自身独特, 可以更好地美好城市环境, 减少城市各种污染的植物, 供城市道路绿化选择。

2.2 做好我国城市道路绿化的栽植工作

依据城市所在的地理位置、温度带、距海距离、地形条件、气候特征等选择适宜生长的植物类型, 根据不同植物的生长习惯, 科学地管护各种植物, 同时城市道路绿化工作人员要根据植物生态学的原理, 弄清各种植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弄清他们生长发育的特点和注意事项, 弄清不同植物群落之间的构造层次以及它们因气候变化而不同的季相变更情形, 以更好地根据生物生长特性进行科学合理的养护工作。

在城市道路绿化工作中, 植物的栽植工作也是一种护养工作, 在具体的护养工作中, 种植乔木作为分车绿带, 要保证它的宽度适中, 不可过宽也不可过窄, 行道树绿带宽可适当地控制在1.5m以上, 但也不可太宽, 道路侧绿地要保持和相邻的途径红线外侧的其他绿地相联合的状态, 尤其对于商业建筑毗邻人行道的路段, 要使行道树绿带和路侧绿地合并, 以更好地起到绿化和美好作用。

2.3 做好我国城市道路绿化的养护工作

枯枝落叶是植物群落的最好的天然有机肥源, 因为表土层若干厘米处会为许多微生物提供适宜生长的环境, 使它们大量生长, 分解枯枝落叶, 如果除去覆盖在表土层的那些枯枝落叶层, 会丧失大量的细菌, 会大大降低土壤的肥力, 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

城市道路绿化工作人员要做好对道路植物合理的整形修剪工作, 不仅可以更好地调整群落的生长趋势和生长层次, 构造植物种类的良好株形的同时可以构成优美的群体美, 美化市容, 还可以为植物提供共同生长的良好环境, 提高生态群落景观的美感。

研究和了解不同植物种类之间的互相抑制和互相竞争, 以更好地进行植物的移植和调整, 使一些不同的植物有规律地种植在一起, 形成城市道路里层次分明的人工生态群落, 美化城市环境的同时发挥其生态观念, 为广大居民群众提高良好的生活环境。

3 结语

加强对我国城市道路绿化的养护, 充分体现了我国在城市建设中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 坚持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相结合的城市发展观念;充分体现了我国在城市道路绿化的养护中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 始终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以科学的理念促进我国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促进我国广大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进而促进我国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志梅.城市道路绿化养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园艺, 2011 (03)

城市道路桥梁养护的思考 篇8

1.桥梁存在的主要病害

1.1 鋼筋混凝土梁(板)桥

主梁侧面或底面混凝土剥落、松散,主梁箍筋断裂,主钢筋裸露锈蚀;钢板支座锈蚀,失去铰作用,至使有的主梁端部混凝土出现严重裂缝,混凝土大片脱落,主梁钢筋裸露锈蚀;桥面铺垫层出现严重裂缝剥落,钢筋外露,车辆经过时,桥梁发生振动。

1.2 拱式桥粱

主拱圈的1/2处及1/4处出现竖向裂缝。有的开始出现四铰不稳定结构;拱底出现多道纵向、横向裂缝;附拱的1/2处裂缝严重。

1.3 桥台(墩)及基础

圬工体桥台基础冲刷严重,基底面冲空,有的已超出20%;轻型桥台的支撑梁残缺,导致桥台墙身裂缝前倾;桩柱式桥墩的桩基顶段被侵蚀、冲刷。出现露筋、缩颈,有的有环形冻裂,混凝土分层剥落,架立钢筋无混凝土包裹,开始弯曲。有的支撑梁出现竖向裂缝;木质群桩承台的木桩群裸露,开始腐朽。

1.4 附属设施

混凝土栏杆普通裂缝,混凝土剥落、露筋;锥坡及桥台护坡圬工体破坏、坍塌,失去护坡作用;河底铺砌残缺,桥下河床下降。致使基础严重外露;调治构造物损缺,使水流无约束力。加剧洪水对桥梁某一薄弱部位冲刷掏空。

2.公路桥梁的养护

2.1 栏杆伸缩缝和桥面板及伸缩缝的养护

2.1.1栏杆日常保持完好状态,如有缺损及时补齐。钢筋混凝土栏杆发生裂缝或脱落,可灌注环氧树脂,或凿除损坏部分,重新修补完整。桥头端柱及导向柱油漆要鲜明,经常校正歪斜;

2.1.2缘石要经常保证完好状况,如有缺损,要及时修补或更换;

2.1.3经常养护伸缩缝,使其发挥正常作用。对U形伸缩缝要防止杂物嵌入;梳形伸缩缝有震断时,要及时修复;橡胶伸缩缝损坏或老化,要经常修理,适时更换;

2.1.4桥面排水管、排水槽要及时疏通,不够长的再接长,避免桥面水顺侧墙、腹板流泻。

2.2 钢筋混凝土桥的养护

2.2.1钢筋混凝土构件如发生允许范围内的裂缝可涂刷环氧树脂或采用水玻璃封闭。裂缝超出允许范围时,应灌注环氧树脂充填。裂缝大于0.4cm时,要凿开裂缝,扫净细土,立模补以环氧砂浆或高标号水泥砂浆。裂缝较大时则采用小石子混凝土予以补强。裂缝严重时,要采取加固或更换构件的办法解决;

2.2.2钢筋混凝土构件出现露筋、剥落时,应清除铁锈,凿去松动的保护层,用环氧砂浆修补,损坏面积过大时,要立模重新浇筑混凝土,或喷注高标号水泥砂浆;

2.2.3预应力混凝土的箱梁,要经常开启窗口,保持通风,减少因箱内外温差引起的裂缝。

2.3 砖石混凝土桥的养护

2.3.1注意灰缝的保养,如有脱落及时修补,砖石如风化脱落,可喷刷一层1cm~3cm厚10号水泥砂浆,喷浆应分2层~3层喷注,每隔1 d~2 d喷一层,必要时,可加布一层钢丝网;

2.3.2对圬土桥应注意观察有无裂缝、小洞剥落、缺角等局部损伤。发现拱圈有变形,侧墙有异样时,要查明原因,采取措施,及时修理;

2.3.3对于圬工拱桥要注意检查有无走动变形情况,必要时,可用水泥砂浆在主要受力部位勾缝,观察有无裂缝来确定有无变形,以便适时修理和加固;

2.3.4圬工拱桥没有防水层或防水层损坏时,应挖开拱上填料重做或在桥面加铺黑色路面,以防渗透水;

2.3.5圬工拱桥出现裂缝时,要采取加固措施。在跨中和1/4跨处和拱脚附近,各设一道横向钢板加固,防止裂缝发展。

2.4 加强桥梁支座的养护

2.4.1支座各部分应保持完整、清洁,清除垃圾冰雪,确保梁跨自由伸缩;

2.4.2在滚动支座上要定期涂润滑油,涂油前要揩净滚动面;

2.4.3支座各部除钢辊和滚动面外,都要涂油漆保护,以防生锈;

2.4.4检查锚栓的坚固程度,垫板要平整紧密,拧紧结合螺栓;

2.4.5油毡支座失效要立即更换;摆柱式支座若脱皮露筋要及时更换;切线弧形支座要防止生锈;

2.4.6橡胶支座要排除墩台面积水,防止支座变质老化,如若老化,及时更换。

2.5 桥墩及基础的养护

2.5.1在桥梁上下游至少各50 m范围内,严禁挖土取石;河床要及时疏浚,洪水过后,要及时清除桥孔上下游河床的飘浮物和沉积物,使水流顺畅;

2.5.2墩台表面要保持清洁,及时清除青苔、杂草和污秽;

2.5.3圬工砌体灰缝发生脱落时,应重新勾缝;

2.5.4混凝土表面发生侵蚀脱落出现蜂窝麻面病害时,要打毛洗净,用高标号水泥砂浆抹;

2.5.5圬工砌体镶面部分严重风化损坏时,应予更换。

3.加强桥梁养护管理的建议

3.1加强对桥梁检查检测设备的配备工作

桥梁的检查检测要对桥梁的上部结构、附属构造物进行观察、测量,有许多工作要空中作业,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没有专业的设备和仪器是做不好这项工作的。尤其是对定期检查和特殊检查需要的设备、仪器要尽快配备,使检查的手段现代化,才能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3.2加强各级各类人员的培训

桥梁是一种专业性、技术性较复杂的建筑物,由于目前公路养护管理单位在桥梁养护方面大多缺乏专门的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即使有附带管一下的人员,其桥梁养护管理方面的知识,专业技术也是比较缺乏的;另一方面,近几年来各地在桥梁管理方面所取得的经验表明,由于没有很好地进行总结交流,因此妨碍了桥梁养护管理水平的提高。为了改变上述状况,有必要加强对各级公路管理部门技术干部、技术工人的培训工作。通过技术培训提高对桥梁养护管理的认识水平,掌握桥梁检查、检测维修及加固的一些基本方法。

4.结束语

上一篇:三严三实基本途径下一篇:淘宝美工合作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