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绘本教学设计
【摘要】如今,绘本在幼儿园中已经很普遍了,由于绘本形式似故事书,加之绘本教学培训的不足,大部分幼儿园拿到绘本后,多以教师讲故事或投放到区角中当作自由读物等,并没有充分发挥它的教育价值,因此幼儿园教师必须了解幼儿园绘本教学的形成,让老师找到方向。
关键词:幼儿园绘本;绘本教学;策略
绘本教学就是教师可以透过许多技巧的运用,让幼儿主动地参与听故事和说故事。在教学设计中加入「说故事」活动的另外一个主要目的是,透过感受教师在说故事时候的投入与专注态度,幼儿会了解到说故事本身也是一种很有趣,很有价值的活动。如此一来,幼儿也会变得愿意与人分享他们自己创作的故事和融入在故事当中的真实生活经验,同时还可根据绘本教育分析框架达到不同领域的教育作用。
一、幼儿园绘本教学现状分析
幼儿园教育不同于中小学教育,不同的是老师的教法和孩子的学,而当今社会教师为了迎合家长的一些不正确的教育观念,往往把每个领域的教育教育组织得大龄化,孩子不仅不能很好的接受,还显得无趣,包括幼儿园绘本教学,往往有老师会上成了听故事、识字、背诵等,这些课上下来孩子不仅不喜欢,也没有实质性的学前发展,形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大多是对绘本教学还很茫然,不知道怎么上。
二、绘本教学的意义,功能(一)增长认知学习
绘本的内容包罗万象,举凡天文、地理、历史、人文、社会、自然、科学等种种常识皆有所描述,对阅历不多,经验有限的孩子而言,它犹如百科全书般,提供各种观察性、思考性与感受性的认知学习经验。
(二)增进语言学习
透过绘本的朗读,孩子从中体会语言之美,并丰富语汇。孩子一旦享受绘本的乐趣,必会不断问问题,不断表达自己心中的想法,父母也会以感情洋溢的丰富语言响应,无形中促进孩子沟通与表达能力的发展。
(三)提供生活经验
孩子的生活经验大都局限在周遭的家人与朋友关系间,然而绘本的内容多彩多姿,孩子可以从中体会到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同的人事物,甚至人性百态。许多无法直接接触的生活体验,透过绘本的媒介,间接地让孩子了解与体会,无形中开拓视野,丰富生活体验。(四)艺术的熏陶
绘本大都具备简浅的文字,调和的色彩和精美的印刷,可以陶冶孩子心性,创造视觉效果的艺术品。绘本这种形式,本身就是一门艺术,绘本不仅是语言的艺术,也是一种绘画等艺术形式的综合体。具有涵养美学 绘本教你发现“艺术”,发觉“艺术”,发扬“艺术”,从而享受“艺术”(五)增进阅读乐趣
朗读绘本给孩子听时,将其语言、情感、思想,毫不保留的传递给孩子,孩子无形中体验阅读的兴趣,自然乐于看书,终生与书为友。(六)培养创造想象的能力
绘本的文字简明,而插图细腻,因此孩子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得以自由驰,并进而产生学习迁移的效果,奠定日后探索思考,解决问题的基础。
三、绘本教学的步骤
(一)选择好绘本
绘本教学的载体是绘本,只有选择好的绘本才能找到好的教学价值,如今在若大的图书世界中,很多为盈利而忽视了这一点,幼儿园本着省钱也老是买了那了价值不高的绘本,老师就将就着用来上课,也没有选择的余地。不过现代通讯工具这么发达,我们可以通过网络搜索,因此,我们必须要学会发现好的绘本,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选择:
1、画面和颜色
画面和颜色也是选择的一个重要因素。(幼儿喜欢的色彩是鲜明而不紊乱,大块色彩和小块结合,大块色彩最好能凸显出故事角色。故事中的角色要动态夸张,能诱发儿童的好奇心,会自然地运用形象的语言、比喻的手法自编故事内容,有声有色地讲述。颜色应是鲜明的,布局应是简单整齐的。如:故事的讲述形式或采用重复的结构方式、或情节与情节之间存在一定的逻辑关系,这样的读本就便于孩子们阅读和理解。
2、绘本的文字内容
(1)绘本的文字必须自然的美妙的韵律,朗读明快、活泼、朗朗上口且简单短小。
(2)要符合幼儿的生活经验,适当的具有阅读的挑战性,能帮助幼儿扩展理解能力、想象力、思考力,(3)字与图片的衔接,图文不能分割。
(4)必须具备故事性,而且是是随着幼儿的年龄能理解的故事。
3、根据年龄特点
在选择绘本时我们必须结合年龄阶段的需要,结合《国家中长期规划刚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或班级现存在的问题来分析。
(二)绘本教学层次
如今绘本教学在幼儿园中不能有效的实施,原因大多在于老师不知道怎么去组织绘本教学,往往就浪费掉了绘本能给我们带来的良好教育价值,因此,幼儿园教师更应该对绘本教学的层次有所认识。
1、绘本研读,深入剖析
精心筛选出绘本后,首先要对对本进行研读,绘本研读也分读薄、读厚,读薄就是理解绘本的大致内容,如:绘本的基调、画面、文字、亮点。读厚就是我们挖掘出它具体的教育价值有哪些,该怎么去实践,梳理出一个教学框架。
2、查阅资料,形成方案
在研读后梳理出框架的基础上,查阅相关资料,设计出相关的计划、方案。
3、实践方案,开展活动
4、反思实践,开拓创新
(三)绘本集体教学的策略
绘本教学按教学的方式来分主要分为:分段式、主干式、细节式、整体式、综合式。
1、分段式阅读法——有机运用故事情节。
分段式阅读法是将一个绘本分成几个部分逐步进行教学的方法。绘本通常以较多连续的画面展示一个完整的故事,相对而言有故事的容量比较大,而且不少的作品情节跌宕起伏,每个转折的关键情节都是一个很好的教学契机,这样的绘本就很适合进行分段式的阅读。比如绘本《给天使一对翅膀》为例。将绘本的阅读分成三部分进行,第一部分集体阅读,知道小男孩画了一个天使,而天使不要那种有羽毛的翅膀。第二部分亲子阅读,小男孩为天使画了许多美丽而又新奇的翅膀。第三部分集体阅读,天使为了报答小男孩,带着小男孩绕着老 2
胡桃树飞了三圈。最后再完整阅读故事。
2、主干式阅读法——突出呈现故事的主题。
主干式阅读法指的是在不影响作品主题的前提下,抽出绘本主要的骨架展开的教学方法。在阅读这类绘本时我们可以尝试在第一次的阅读中可采取先阅读故事的主要情节、简化语言等方式,再进入第二次的深入阅读。例如绘本《蛤蟆爷爷的秘诀》《神秘的大衣》。
3、细节式阅读法——细致地感受作品精髓。
细节式阅读法指细致地观察绘本中有趣的细节,从而达到感受作品完美意境的方法。虽然每本书的文图构成不同,以图画为主,有的绘本文字少,有的文字多,但优秀的绘本文字都考虑了情节、场景、人物、心理等的变化,图画也具有动态感和流畅性,使整个画面看起来和谐、完整。一些图画设计非常巧妙,别具匠心,既能协助突出主题,又能让人忍俊不禁,运用细节式阅读绘本中这些精彩的部分,能让幼儿更细致感受作品,有时也能以这种方式切入来阅读绘本。如《母鸡萝丝去散步》,在故事的扉页有一张地图,就是母鸡散步的路线,画面把萝丝的家、院子、池塘、草垛、磨房、篱笆和蜂箱完整而连贯地以大页面的方式展现,把故事情节的主线直接拎出来,与地图上“母鸡萝丝去散步”相呼应,作者的考虑是多么的巧妙与慎密。
4、细节式阅读法——细致地感受作品精髓。
细节式阅读法指细致地观察绘本中有趣的细节,从而达到感受作品完美意境的方法。虽然每本书的文图构成不同,以图画为主,有的绘本文字少,有的文字多,但优秀的绘本文字都考虑了情节、场景、人物、心理等的变化,图画也具有动态感和流畅性,使整个画面看起来和谐、完整。一些图画设计非常巧妙,别具匠心,既能协助突出主题,又能让人忍俊不禁,运用细节式阅读绘本中这些精彩的部分,能让幼儿更细致感受作品,有时也能以这种方式切入来阅读绘本。如《母鸡萝丝去散步》,在故事的扉页有一张地图,就是母鸡散步的路线,画面把萝丝的家、院子、池塘、草垛、磨房、篱笆和蜂箱完整而连贯地以大页面的方式展现,把故事情节的主线直接拎出来,与地图上“母鸡萝丝去散步”相呼应,作者的考虑是多么的巧妙与慎密。
5、各种方法的综合运用。
绘本是一种独立的图书形式,文字与图画共同承担着讲故事的重要责任,图画不再仅仅起辅助和诠释文字的作用,两者之间是一种相互依托的关系,这才营造出绘本完美的感觉。因此,我们应针对不同的绘本展开教学,深入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精心设计,可以将上述方法进行有机地组合,帮助幼儿读懂绘本,读透绘本,从而提高幼儿的阅读能力。
幼儿绘本是幼儿园的一大教育资源,但如何去辨别绘本的优劣,如何去剖析研读绘本,如何去实施绘本教学,还有多数老师很迷茫的问题,只要我们学会如何选好的绘本,将绘本的价值充分发掘,再用科学的方法教学,一定会发挥它的高效价值的,幼儿学绘本不是单单的的识字背诵,其实它有很多的教育教学的价值观需要我们去发现,我们要有一双慧眼去识别,用智慧去解析,用行动去运用。
参考文献:
本文旨在以幼儿园大班的幼儿为例, 谈谈“数学绘本”教学的具体应用。
一、走进“数学绘本”
1.“数学绘本”的内涵
“数学绘本”如同图画书。有的栩栩如生, 有的惟妙惟肖, 有的直抵心灵, 有的精确严谨。“数学绘本”能让幼儿感悟到世界的缤纷和美丽。
“数学绘本”如同故事书。有时轻慢, 有时活泼, 有时活灵活现, 有时绘声绘色, 有时娓娓道来, 有时清晰明晓。“数学绘本”能让幼儿领略到世界的丰富与壮阔。
“数学绘本”如同数学书。讲解世界万物的道理和规律, 讲解孩子能懂的次序和方法。“数学绘本”涵盖多方面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概念, 并将其蕴藏在美妙的故事里, 让幼儿在感动的同时也打开心智。
2.“数学绘本”的内容
一般而言, “数学绘本”中往往涉及五大方面的数学知识, 包括:规律性与数学应用、图形与空间、测量、分类与顺序、数与计算。每个方面又根据涉及的不同主题而衍生出相应的绘本内容。教师可将其筛选、归类, 制定适合幼儿园大班幼儿的课程内容, 以助力幼儿园的数学教学。
二、融会贯通, 尝试“数学绘本”教学
为了较好地落实幼儿园的数学教学, “数学绘本”教学的实施势在必行。因此, 教师要根据幼儿园大班幼儿的特点和发展需要进行整理和预设。其具体实施情况, 可通过《让谁先吃好呢》这一“数学绘本”为案例进行分析。
1. 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
《让谁先吃好呢》这一“数学绘本”主要涉及数学知识中的“排序”问题。根据“数学绘本”中的故事情节, 我初步制定两个教学目标。一是通过“数学绘本”这一媒介, 让幼儿学习按照一定的方向和规律进行“排序”。二是将“排序”的方法运用于实际生活 (整理物品) , 提升幼儿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但在试教过程中出现问题。虽然这一“数学绘本”讲的是“排序”问题, 但仅仅涉及“排序”问题中的“按一定次序排列”这一内容。在弄清这一点之后, 我修改了之前制定的两个教学目标。一是通过欣赏“数学绘本”, 让幼儿在观察和比较中学习“排序”, 同时了解“排序”具有一定的方向性。二是将“排序”的经验运用于日常生活 (整理物品) , 使幼儿感受数学经验对实际生活的意义。在这两个教学目标的统领下, 第二次试教又出现问题。第一, 如果教学目标表述了“排序”的方向性这一内容, 那么教学活动中就应作为重点和难点突出出来。但“数学绘本”中更倾向于观察和比较。第二, 将“排序”的经验运用于日常生活 (整理物品) , 这个跨度太大, 幼儿很难一下子将故事中的知识与日常生活中的整理物品相联系。就这样, 经过五次磨课, 我最终设定了这样两个教学目标。一是通过欣赏“数学绘本”, 让幼儿在观察比较中发现物体的差异, 学习按一定的次序进行“排序”的方法。二是在操作活动中尝试发现不同的“排序”方法, 体验“排序”活动的乐趣。
2. 准备行之有效的课前材料
(1) 绘本图片, 服务于教学目标
在《让谁先吃好呢》这一“数学绘本”中共有27页连续的插图, 而笔者在公开课中制作的课件只截取了其中18幅插图, 使整个“数学绘本”的中心思想更加明确。例如小动物为了先吃桃子便想出各种排队的方法。有的采用比体重的方法、有的采用比身高的方法等。当小兔要比耳朵的长短时, 我突然想到一个问题:如果按照耳朵的长短排队, 那么谁能排第一?可是, 有一些动物的耳朵没法比较长短 (例如, 鳄鱼的耳朵) 。所以这样的问题会偏离教学目标、阻碍教学过程的实施。因此, 在选择“数学绘本”的插画时, 教师应明确, 绘本插画要为幼儿掌握数学概念服务, 教师依据插图所设置的问题必须以教学目标为根本, 并能在教学过程中顺利实施。
(2) 绘本材料, 为下一环节做准备
在《让谁先吃好呢》这一“数学绘本”中, 小动物排队的内容所占比重较大。如果仅仅让幼儿观察数学绘本中的插画, 他们的印象肯定不深刻。于是, 我制作了若干套绘有小动物的塑封卡片。第一次, 由我示范, 进行排序;第二次, 我请几个幼儿, 一一排序;第三次, 请一个幼儿给2至3个动物排序。这类层次不同、难度各异的操作活动能让幼儿更好地学习有关“排序”的知识。在每行排好队的动物前, 我用图示标示出动物们在比什么。例如用高正方体和矮正方体表示按个子的高矮排队, 用圆形和椭圆形表示按身体的轻重排队。这样一来, 幼儿便能充分领会“排序”的相关知识 (先观察比较, 再按照特征的不同排队) 的道理, 为下一操作环节中的记录活动做好充分准备。
3. 自主创新教学环节
针对《让谁先吃好呢》这一“数学绘本”, 笔者设计了具有创新性的教学环节:
第一, 情境讲述, 引出课题。其一, 介绍六种小动物, 讲述故事开头, 最后提出问题 (小动物们发现了大桃子, 都想先吃, 怎么办?) 。其二, 启发、引导幼儿发现比较的方法。
第二, 通过“数学绘本”中的情节发展, 让幼儿观察、比较, 得出多种“排序”方法。其一, 长颈鹿建议按个子的高矮排列顺序。那么, 个子的高矮怎么量?测量时要注意什么?结果是怎样的?其二, 犀牛建议按身体的轻重排列顺序。那么, 体重可用哪些方法称量?怎样比较体重差不多的小动物?请个别幼儿按动物的体重排列顺序。其三, 鳄鱼建议按嘴巴大小的排列顺序。那么, 小动物们怎么比较嘴巴的大小呢?排出了怎样的顺序?其四, 猴子与兔子想出了什么办法使自己在排列顺序时获得了第一?
第三, 运用“数学绘本”的中心转折点, 引导幼儿发现排序的方向性。其一, 毛毛虫总是排在最后, 总不能第一个吃到桃子, 谁能想出好办法帮助它?其二, 结果毛毛虫是怎么说的, 你们觉得有没有道理?其三, 当按照物品特征的差异排队时, 可按照三个方向排序:从大到小、从小到大;从轻到重, 从重到轻;从长到短、从短到长, 从厚到薄、从薄到厚, 从宽到窄、从窄到宽。
第四, 请幼儿运用多种方法给小汽车排序。其一, 布置任务, 简单介绍记录表。其二, 每组四辆小汽车, 请组内成员找出不同的“排序”方法并记录下来。其三, 交流分享多种“排序”方法。其四, 鼓励幼儿将“排序”方法运用于日常生活 (整理物品) 。
4. 将“排序”方法应用于实际
在《让谁先吃好呢》这一“数学绘本”的第四个教学环节, 我的预设是整理书籍, 即让幼儿按书本不同的大小、厚薄整理。但上课时出现问题。有的幼儿按书本的颜色进行排序, 这是本次活动没有教学的知识点 (即按物体规律排序) 。显然, 整理书本不是最好的选择。那么整理什么好呢?于是, 我想到整理鞋子、袜子和树叶。即给每组幼儿一筐操作材料, 让他们根据大小、厚薄和长短进行整理。可是整理这些物品不能起到真正的作用。我知道, 选取的材料应该是单一且多元的, 让幼儿能找到其中的多种差异, 排出不同的队伍。思来想去, 我最终选择了玩具汽车。给每组幼儿发放大小不同的4辆玩具汽车, 旨在让幼儿观察与比较玩具汽车的不同, 并将结果记录下来。在操作过程中, 幼儿发现了很多“排序”方法。例如:按汽车轮子的大小排队, 按汽车内座椅的数量排队, 按汽车的行驶速度排队等。藉此, 真正让幼儿在提升经验的基础上拓展思维空间。
5. 让幼儿尝试解决问题
在“数学绘本”教学中, 教师扮演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的角色, 旨在引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与热情。除了“数学绘本”本身的趣味性让幼儿身临其境外, 教师的语言、教态也应和“数学绘本”的故事情节相匹配。在此, 有一个小技巧, 即在故事情节的关键处将问题抛给幼儿, 引起幼儿的好奇心, 满足幼儿的成就感。例如在《让谁先吃好呢》这一“数学绘本”的教学中, 当长颈鹿说比身高时, 教师就抛出问题:怎样才能量出身高呢?藉此, 让幼儿想出各种测量身高的方法。当猴子不同意比嘴巴大小时, 教师抛出问题:你们猜, 猴子会要求比什么?这个问题既让幼儿思考猴子有哪些特征, 又让幼儿感受猴子的心理。
三、实施“数学绘本”教学的感悟
关键词:幼儿园;绘本教学;活力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7-131-01
自接触到“绘本阅读”以来,发现绘本作品都具有一些共同点,即生动的人物、美丽的画面、简单的对话和故事,为孩子们创造了最广阔的想象与思考的空间。绘本阅读不但蕴含了丰富的教育价值,还有利于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所以,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应尽量开展好绘本教学,让孩子们真正从中受益。为此,我进行了如下探索,来和广大同仁分享。
一、在绘本教学中采用“点菜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在组织幼儿阅读时,应首先激发出幼儿的兴趣。一般绘本阅读作品的书名比较好听有趣,在活动开展前,教师可将这些书名做成好看的书签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让他们产生好奇心,从而激发孩子的兴趣,然后像餐馆“点菜”一样对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进行挑选。这样就调动起了幼儿的思维,且会迅速思考、比较哪一个绘本会更有趣,最想了解。这样由孩子自己挑选的绘本内容他们就会特别积极地去参与。接下来就在剩下的书签中再次挑选,孩子们每次都会带着浓厚的兴趣去比较、思考,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他们的主体意识。
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也可用“点菜法”。让孩子在绘本书中挑选出自己最喜欢的一页与大家分享。因每个孩子的喜好不一定相同,每人分享一页,基本上就完成了整本书的交流。活动结束后,孩子们还可通过“点菜法”选择自己喜欢的文字部分来朗读,这样在画面和文字上都由孩子自己做主,孩子真正成为了教学的主体,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孩子们都沉浸在浓厚的兴趣中。
二、在绘本教学中采用“竞赛法”
陶行知先生曾说:“发明千千问,起点在一问。”那么,怎样在绘本阅读中激发幼儿探究的欲望呢?我认为提问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应通过提问激发幼儿的发散性思维,引导幼儿主动从多方位、多角度思考问题。
如在中班绘本《太阳和小鱼》的教学中,我并没有采取以往的提问方式(故事里有谁?讲了一件什么事),而是提问:“如果现在天上没有了太阳,我们的生活会有什么变化呢?”并把孩子们分成男女生两组比赛,回答得多的那一组就胜利!孩子们一下就沸腾了,都积极踊跃的要回答。有人说:“爸爸妈妈不用上班了,可以在家陪我玩”;有的说:“商店全都关门了,买不到吃的了”;还有的说:“花不会开了,汽车都撞架了。”真是五花八门,但非常精彩!将“竞赛法”应用到绘本教学中,幼儿就敢说,不怕说错,就会主动、大胆地多发表自己的见解。
此外,当孩子熟悉了绘本内容后,就可对大班的孩子采用“竞赛法”,让他们去寻找自己最喜欢的词语、句子与大家一起交流分享,帮助孩子积累丰富的词汇量,为他们良好的语言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在绘本教学中采用“寻找法”
在绘本世界中,我们会发现图画不是插图,不只是对文字进行的说明及补充,它本身就在“说话”。图和文相互融汇,共同表现同一个主题,共同创造一个世界,这即是我们常说的“图文并茂”的本质。既然图画如此重要,就应该让孩子学会欣赏画面,不能将图画中的任何一个细节忽略。
每次在进行绘本教学的第四到第五课时时,我经常会采用“寻找法”,让孩子在书中自己寻找一些小问题来向其他小朋友进行提问,看谁能把大家难倒。在开始的时候孩子们不知道如何找问题,我就循序渐进地引导他们学会寻找问题。孩子们最初寻找的是一些书中可以直接看到的问题,如绘本《花格子艾玛》中:“树上有几只小鸟?艾玛藏在哪里?艾玛身上都有哪些颜色等。当孩子们发现这些问题大家都太容易回答了,我就引导他们找一些有变化的或前后有区别的问题,这就需要孩子进行一些观察、思考和比较才会发现,逐渐加深了难度。这种寻找法为绘本阅读增添了无穷的乐趣!当然,教师还要注意允许幼儿运用与他们思维特点相符的表达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想法、意愿和感受。对大胆想象及不同风格的提问要加以肯定,对孩子积极主动的行为加以保护。
四、在绘本教学中采用“表演法”
1、原版内容表演
原版内容表演是指让孩子根据术中的内容、对话、角色、情节及结果原封不动的照搬下来,运用一些肢体动作来进行表演。可以采用小组的形式来进行故事表演。看哪一组表演的最精彩!每个人都有表演的机会,直到满足了孩子的兴趣为止。
2、创编或续编表演
孩子们完成原版表演后就可进行创编或续编的表演。他们可以按照自己的理解与想法对故事里的对话、情节及故事的结尾进行创编。这样就增添了孩子们的兴趣。教师也要适时地提供一些指导与协助。如建议孩子在故事合适的地方加入一些儿歌、声效、快板等,让表演的形式更加丰富多样。对于每次的创编,教师都要做好记录,以便于再次的创编和修改。最后从所有创编表演中推选出孩子们自己认为最满意的版本表演给家长看或到幼儿园舞台上演出。另外,对于孩子们部分创编的作品没有进行表演的,教师或家长可以帮忙贴在班级橱窗里,采用图画、图片或文字的形式来与大家分享。这样能使每次的创编作品都受到足够的重视。
总之,绘本这门学科是绚丽多彩且千变万化的,它在孩子的发展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它不仅使孩子们获得了丰富的知识,还在潜移默化中对孩子们的性格进行了培养,让孩子们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为了更好地保障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与可持续发展,教师需要在绘本教学活动中不断探索、尝试和研究,以寻求出更好、更适合幼儿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 王翠萍.试析绘本阅读教学教师有效提问策略[J].教育导刊(下半月),2014(2):82.
首先,绘本教学属于语言教学领域的范畴,是儿童读物教学的一种,这也刚好对应了“绘本教学”与“故事教学”的相似性。但“绘本教学”与一般意义上的“故事教学”却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绘本教学”是以绘本为载体,借用课堂,在师幼有效地互动中,共同解读对画面的理解,从而在脑海中建构一个完整的故事,它是建立在欣赏画面的基础上的。因此,教会孩子会看、会用正确的方法看是绘本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它的长远目标就是培养幼儿的自主阅读能力。它与“绘本”(图画书)是相依相存的。而我们一般意义上的“故事教学”则侧重对故事内容的理解,从中让幼儿感悟一些简单的道理。
那么,真正有效地绘本教学到底该怎么上?绘本教学中我们更应关注什么?为什么我们的“绘本教学”会像是“看图讲述”或是“故事教学”?我们的问题出在哪?通过幼儿园中“绘本教学”展示课的观摩,让我对以上问题有了些粗略的想法与思考。
1.教师的教育理念
执教的教师在上课前应对教学活动有一个清晰地定位,今天我上的是“绘本教学”,开展的是早期阅读。早期阅读的大宗旨在于培养幼儿对阅读的兴趣以及良好阅读习惯的形成。在这里“兴趣”、“习惯”是关键词。因此,在课堂上提供充裕的时间,创设幼儿人手一本小书、自主阅读的机会,积极营造阅读的氛围,并对幼儿的阅读习惯提供正确的示范,作出相应的要求。
2.提问的设计
绘本教学中教师提问的设计应是引导幼儿去关注画面,通过仔细观察每一张画面,从而去理解绘本所要表达的那个故事内容。简单一点地说,就是这个故事是孩子自己看出来的,而不是老师直接讲述给幼儿听的。因此,教师所设计的问题一开始应是开放式的,不应有太强的指向性,不然就会束缚孩子的思维。如:你看到了什么?你最喜欢画面里的哪个部分?你觉得这张画面上讲了什么意思?你从这张画面上看懂了什么?……然后根据幼儿的现场回答,进一步有针对性地进行有效地追问:你为什么这样说?从哪里看出他很不高兴?……引导幼儿关注画面的细节,深入理解画面所要表达的意思。
3.教学的模式
教材分析:
这是来自《东方娃娃绘本》的图书。图书传递的是一种善良、美好和聪慧。而传递这一切的是图画中逼真的兔子和狐狸的面部的特写、不断累加、发展的故事情节和狐狸心里对一种生活规律的认同——从而认同兔子为他设下的一个个聪明的陷阱。但当兔子的计谋得逞了,他却发出善良的“这是我和狐狸互道晚安的地方!狐狸,晚上好!” 设计理念:
孩子对性格特征相差大的动物放在一起组合的故事会非常有兴趣;对他们之间的斗智斗勇会充满了好奇和探究的兴趣。
幼儿园孩子的生活和隐藏在图书中的狐狸、兔子的“生活”规律有相同的地方。因此,可以在阅读时勾起孩子自己的生活经历与图画书中共鸣。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故事内容,体验兔子的机智、勇敢和狐狸的凶恶、愚蠢。
2、激发幼儿喜欢阅读的兴趣,感受绘本画面的幽默与风趣。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鼓励幼儿大胆表述画面内容。活动重点:根据画面猜测故事的内容,感受绘本画面的幽默风趣。
活动难点: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验兔子的机智、勇敢和狐狸的凶恶、愚蠢。活动准备:多媒体课件、绘本图画书一本、头饰:狐狸、兔子 活动过程
一、出示绘本,认识封面、封底,介绍图书名称,激发幼儿的兴趣。
1、教师出示绘本《当狐狸和兔子互道晚安》引导幼儿观察图书封面。小朋友,今天老师带来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可好听了你们想听吗?它呀就藏在这书宝宝里面,那我们先一起来认识一下书宝宝的封面吧!
2、提问:(1)、封面上有什么?
(2)、那我们小朋友来猜猜看这狐狸和兔子之间,它们会发生一些什么有趣的事情呢?(3)、小朋友给书宝宝取个好听的名字好吗?
二、幼儿欣赏《当狐狸和兔子互道晚安》的课件,初步了解图画书的内容。
(一)、教师:狐狸和兔子之间到底会发生了一件什么有趣的事情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就知道了。
(二)、出示课件幼儿欣赏,引导幼儿猜测图片内容。
(三)、出示第一~四页的图片。
提问:
1、凶恶的狐狸张开了它的大嘴巴,你觉得兔子会怎么样呢?
2、幼儿观察第三页兔子的表情(动作),你能否来模仿一下,兔子怎么会是这个动作呢? 兔子很神气,一点都不感到害怕,这是为什么呢?
3、我们一起看一下兔子是用什么好办法让狐狸不吃掉自己的。教师小结:原来兔子让狐狸给它讲了个故事。
三、出示图片,幼儿观察,继续讲述故事。
接下来狐狸和兔子之间还会发生什么事情,狐狸会吃掉兔子吗?我们一起来看看图片猜一猜。
1、幼儿观看图片内容,猜测故事内容。
2、狐狸到底有没有吃掉兔子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教师讲述故事内容)
四、教师讲述故事后半部分,揭开谜底。
五、完整观看课件,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1、提问:故事的名字叫什么?
2、教师根据课件生动的讲述故事。
3、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学说兔子和狐狸之间的对话。
六、结束活动
1、讨论:你喜欢故事中的兔子吗?故事中的狐狸你觉得怎么样?
2、引导幼儿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领会故事的内容。(聪明的兔子、善良的狐狸等)
教师总结:其实在这个故事中兔子很聪明很勇敢,它能够想办法让狐狸不吃自己,也通过狐狸找回了家;而故事中的狐狸也没有那么凶狠,不但没吃掉兔子,还一步一步完成了兔子提出的要求,说明这是一只善良的狐狸。
所谓绘本是指一类以绘画为主,兼附有少量文字的书籍。多以低幼儿童阅读为主,内容涉及文学、教育、科普等。
绘本对孩子的成长有着很大的影响。
首先,在绘本阅读中能让孩子懂得许多道理。每一本绘本都蕴含着一个或多个道理,加上现在的绘本涉及的知识面较广,幼儿在阅读的过程中可以吸收各方面的知识,懂得的道理自然就会越来越多。
其次,绘本的阅读能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孩子在阅读绘本的时候并不仅仅只是看色彩鲜艳的图画,他们会通过他们看到的画面去猜测图画所要表达的意思,想象图画中的人物间的对话等等。
再次,一本好的绘本不仅仅让幼儿明白一个道理,还能帮助幼儿从中获得更多的情绪体验。绘本中的主人翁大多都是富有生命的,因而也就注入了各种感情与情绪,孩子在阅读的过程中会将绘本中的人物感情与情绪转化为自己的感情与情绪,起到感情交流的作用。
正因为绘本对孩子的成长有着重要影响,所以在幼儿园里经常会涉及到绘本教学,绘本教学看似很难,但其实也是可以有一定模式可循的。
根据多次的绘本教学,我总结出幼儿园的绘本教学的一般模式,这里以绘本教学《爱吃水果的牛》为例,将绘本教学分为五个环节。
一、导入环节。
绘本教学的导入一定要和绘本里的某一件事或某一个人物联系起来,激发孩子阅读绘本的兴趣。例如:在绘本教学《爱吃水果的牛》中,教师在导入时就用了一只可爱的小奶牛,和幼儿一起讨论奶牛的最大本领是挤奶,这为绘本中奶牛吃了水果后挤出水果奶起了一个提示作用。在讨论完小奶牛的本领后,教师告诉幼儿今天小奶牛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发生在它身边的故事,激起了幼儿阅读绘本的兴趣。
二、幼儿翻看绘本,自由讲述。
幼儿的兴趣被激起后,教师就可以让幼儿去自由阅读绘本了,这一过程中,教师无需做任何语言提示,让幼儿用自己的方式去理解书中的意思,这一环节的设置主要是发挥幼儿想象力,在没有任何语言提示的条件下,幼儿发挥想象的空间会非常大,每个幼儿想象力不同,对绘本的理解也就不同。
除了幼儿独自翻看绘本外,还可以两人一组或多人一组相互交流着看,幼儿在生生互动中相互学习。
三、逐图讲述
绘本中的每张图画都有丰富的内涵,在幼儿自己猜测了绘本的大概意思以后,教师可以通过逐图讲述的方式帮助幼儿充分挖掘绘本里的内容。注意,这里不是教师逐图直接讲述给幼儿听,而是通过提问的方式一步一步引导幼儿看懂图意,这一过程不但可以发挥幼儿的想象力,还可以锻炼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绘本教学中的提问也是有技巧的,首先让幼儿说一说这幅图上有什么,在干什么,教师根据孩子的回答加以追问,拓展幼儿的思路,训练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例如:绘本中第一幅图是一头奶牛在结满了水果的果园里。
(注:此图是用电脑根据绘本原图修改所作)
教师:“图上有谁?” 幼儿:“小奶牛。” 教师:“什么样的小奶牛?” 幼儿:“可爱的小奶牛。” 教师:“小奶牛在什么地方?” 幼儿:“在果园里。”
教师:“你怎么知道他在果园了?”
幼儿:“因为树上结满了苹果、桔子,还有西瓜,草莓。” 教师:“什么样的苹果?” 幼儿:“红彤彤的苹果。” 教师:“什么样的桔子?”
幼儿:“黄橙橙的桔子。”
教师:“什么样的西瓜?”
幼儿:“圆圆的大西瓜。”
教师:“什么样的草莓?” 幼儿:“像宝石一样的草莓。”
教师:“请小朋友猜一猜小奶牛在干什么?” 幼儿:“小奶牛在散步。”
教师:“它是怎样散步的,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 幼儿:“慢悠悠的散步。”
教师:“小奶牛散步时的心情怎样?它在想什么?”
幼儿:“小奶牛很开心,它在想,我要是能吃到这些水果该多好啊!” …… 教师一步步的追问,帮助幼儿抓住图画中所有的信息,丰富幼儿的词汇,训练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在每一幅图讲述完之后,教师要根据幼儿所讲述的内容做一个完整性的讲述。例如刚才的图画就可以表述成:一头可爱的小奶牛在结满了红彤彤的苹果、黄橙橙的桔子、圆圆的大西瓜、像宝石一样的草莓的果园里慢悠悠的散着步,看着这些水果,它十分的开心,它想:要是我能吃到这些水果该多好啊!
四、完整讲述
逐图讲述完以后,幼儿已基本掌握了绘本每幅图的内容,这时活动并没有结束,还有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完整讲述,这一环节是让幼儿将前面逐图讲述时所掌握的信息完整的串起来。在掌握绘本故事的同时训练语言的完整性和流畅性。
完整讲述绘本内容的方式有很多种,可以是老师先讲述,再请幼儿讲述,也可以是幼儿先讲教师再讲,还可以是同伴之间相互讲述,在幼儿讲述时不要求千篇一律,只要内容符合,语言表达清楚流畅就可以了,当然词汇越丰富越好。
五、阐明道理
每一本绘本都蕴含着深刻的道理,不同的人能从不同的侧面看出其寓意,所以在阐明道理时,教师不能一味的认准某一道理而否定幼儿的其他想法。例如绘本《爱吃水果的牛》,其主要道理是:多吃水果身体好。但是幼儿却看出了许多个道理:好朋友之间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遇到事情要多动脑筋等,这些在绘本中也确实有所体现,所以不能说他是谁错的,对于绘本里的道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们不必太过强求一致。
一、与老师一同了解绘本读物
刚开始接触绘本时,与同年级组的老师一同备课中发现这样一些问题。有的老师说:“绘本不就是以前语言领域中的看图讲述吗?”“绘本跟图书有什么区别吗?”“对于绘本我们怎样更好地去备课、实施呢?”这一连串的问题值得我们老师去思考。大家一同翻阅相关书籍发现绘本与图书的区别。首先,从绘本读物的材质上与图书是不一样的,大部分的绘本都采用厚的铜板纸加工而成。其次,绘本的画面清晰可见,更注重细节,色彩鲜艳,可以让孩子通过某个细微的变化进行猜想。如在绘本《我是霸王龙中》,通过简单的画面,一下子让孩子知道霸王龙的外形特征,情节中通过反复出现霸王龙,并通过其他翼龙等反衬着霸王龙的形象,让孩子记住了绘本中的情节,同时也不失绘本读物中的美
感。又如绘本《小威向前冲》,一般老师都会觉得这样的话题怎么跟孩子讲,也没办法讲。但大班的孩子对自己是怎么来的这一问题很好奇。为何不能跟孩子讲清楚呢?绘本《小威向前冲》通过布朗先生和太太穿针引线,给孩子讲述了“我是从哪里来的”。
绘本中没有那么多花俏的图案,没有大量的文字。但是它通过动态的、色彩鲜艳的画面组合在一起,简洁明了地告诉孩子讲述的内容,通过发现绘本中细微的变化,孩子的观察力、想象力都得到了发展。
二、与孩子一同收集喜欢的绘本读物
大班孩子喜欢听故事、看图书。抓住这一特点我们充分发挥孩子的自主性,让孩子在绘本读物中选择自己喜欢的绘本,教师再进行讲述。如绘本《爱心树》《猜猜我有多爱你》等都是从孩子身边感兴趣的事物入手,贴近孩子的生活。在《猜猜我有多爱你》时,孩子们听着绘本故事时眼眶湿润了,孩子感受到绘本故事中的那份爱,并且学会感恩与回报。图大、画面多是绘本的一大特点,大班幼儿已经有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他们通过观察图画中的角色关系,故事情节,能大胆地对故事进行猜想,活动中孩子们思维活跃,就连平时不爱举手的幼儿都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真正做到了快乐学习。绘本学习对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都有很大的帮助,也是早期阅读活动中学习的一种方式。
三、与孩子一同阅读,实施有效绘本活动
幼儿是绘本活动中的主体,孩子在活动中通过口语表达这一形式,观察、理解绘本读物中的内容。在绘本中幼儿能体会情感,体验学习的快乐,培养想象力及简单的逻辑推理能力,发展语言表达力。
在绘本故事《我爸爸》这一活动中,首先,理解图书中所表达的内容,观察细节并大胆地表现。其次,通过观察夸张、变形的图画,大胆地表现。最后,让孩子爱自己的爸爸,萌发孩子对爸爸的情感。
对于大班的孩子来说,爸爸是很熟悉的。活动前期,我让孩子收集有关自己爸爸的年龄、工作、职业、爱好等相关知识,并将自己爸爸的照片带到幼儿园来。在活动中我选择(英)布朗《我爸爸》这一绘本与孩子共读。活动选材时从孩子生活中爸爸角色入手,让孩子在活动中有话可说。孩子们都为Peter有这样的爸爸感到自豪,既有可爱之处又能保护自己的孩子。活动时,我也将班级部分孩子的爸爸请进来参与活动,孩子们有的听着故事流泪了,有的走到爸爸面前,紧紧地抱住自己的爸爸。那场面很感人,让人难以忘怀,在活动中教师立足于幼儿的认知特点,层层递进,萌发孩子对爸爸的情感,还引导孩子们将绘本中传达的道理和情感应用到现实生活中。
在绘本《一颗超级顽固的牙》的活动中,绘本讲述牙牙想要把要掉的牙齿弄下来的故事,我用幻灯片的形式展现出来,活动中教师讲述得内容很少,主要以孩子的猜想,操作排列牙牙尝试五种方法的先后顺序。还让家长谈谈自己的孩子换了几颗牙,孩子与家长间的情感交流使活动更有深度。
在绘本教学中,我认为教师首先要了解绘本故事,然后再以大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发展情况为基础,引导他们去思考。大班绘本教学中,教师引导、孩子参与、绘本故事情节的层层推入是缺一不可的。活动中,教师引导幼儿仔细地观察画面,让幼儿感受画面的美感,另外借助图片内容激发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问题一:绘本教学方法较为模式化、单一化
笔者发现,绘本教学活动中教学方法的运用已逐渐形成了模式化、单一化的倾向,这一倾向在绘本教学导读方式、组织模式、多媒体运用等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
1.绘本教学导读方式较为单一
在很多绘本教学中,都存在着导读方式单一化的问题,具体表现为在绘本教学实施中以问答式阅读为主。师生间一问一答式阅读,让幼儿疲于应付教师提出的一个接一个的问题,从而缺乏自己对绘本的独特思考。
2.将绘本教学等同于故事教学与看图讲述或者是两者的简单相加
很多教师对绘本教学理解不够清晰,将绘本教学等同于故事教学与看图讲述以及两者的简单相加。
3.课件滥用,观赏课件代替自主阅读
课件(主要指PPT)以其直观的影像、动态的画面和丰富的音频给幼儿以感官的刺激,从而达到激趣、解惑的效果。但凡事皆有度,課件“用不用”“怎样用”都是需要考虑的。
问题二:绘本教学课堂提问水平较低
这一教学实录片段中呈现出目前绘本教学实施中课堂提问方面存在的问题:
1.封闭式提问限制了思考空间,削弱了绘本教学的开放性
在实录片段一中反复强调的“比赛要结束吗”和最后的“你们觉得这个故事好听吗”这两个问题都属于典型的封闭性问题,这样的封闭式的提问在绘本教学中并不少见,而这类问题无非只有两种答案——“是”与“非”,只需要幼儿根据画面内容直接回答即可,无需进行深入的阅读和思考,教学中较多的封闭式提问会造成幼儿在学习中的懈怠,造成低效或无效学习的状态。
2.提问重复拖沓且缺乏层次性,降低了绘本教学的兴趣点
绘本教学活动的提问和其他教学活动中的提问一样,应能促进幼儿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引发幼儿的进一步思考。基于绘本内容、结合幼儿已有经验和知识水平的提问,应有个层层推进、不断深入的递进感和层次性。即使针对相似的、平行的教学内容进行提问也要体现出这一提问技巧,可以由表及里、由整体到细节,不断提高问题的思考难度。但在目前绘本教学实施中,很多教师都忽略了这一提问技巧。
3.提问过于单向性,抑制了绘本教学的互动参与性
一节绘本教学活动中的有效提问应是双向互动的,既可以是教师在施教和传递过程中针对绘本中的某一价值点发出的问题,也可以是幼儿在学习、理解过程中针对自身感兴趣的内容提出的疑问或发起的讨论。但在大多数绘本教学课堂中提问的权利被教师独占,教师成为课堂提问的控制者,紧紧抓住课堂中的话语权。
问题三:绘本教学中幼儿合作学习流于形式
1.在合作学习组织上只有形式上的人数分组,没有明确的角色分工
以《搬过来搬过去》为例,尽管在这一活动中采用了小组合作形式,以四人一组为合作组织,亦有共同的目标——解决长颈鹿和鳄鱼遇到的吃饭、如厕、上下楼梯以及晾衣服等生活问题,但小组中的四名幼儿并没有明确的角色分工。幼儿都不明白“谁该干什么”,于是小组同伴间依然各干各的,甚至有些幼儿干脆玩别的,具体表现在操作时每小组只有一至两名幼儿考虑任务内容,其余幼儿几乎处于无事可做的状态。在合作学习组织上,如果只有形式上以人数为划分的分组,没有幼儿自主协商与教师协助下的明确分工,那么将会导致小组成员的无角色意识行为,使合作学习有名无实。
2.协作意识较为淡薄,缺乏交流与合作的主动性
同样以《搬过来搬过去》为例,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第一组幼儿之间出现的争抢行为、第二组出现的无视同伴意见行为以及第一、三组部分幼儿的不参与行为都表现出在绘本教学合作学习活动中存在着幼儿的协作意识较为淡薄、缺乏与同伴交流和合作的能力、不能很好地接纳他人的想法等方面的问题。在合作学习中,如果没有考虑幼儿表达、倾听等交流技能的训练以及同伴、师生间合作能力的培养,那么绘本教学中的幼儿合作学习只能是纸上谈兵。
问题四:绘本教学课堂管理有缺失
1.放羊式——误把不管理当做对幼儿的尊重
有些幼儿园教师对新的教学理念一知半解,理解并不深入、透彻,觉得幼儿做任何事情都应予以支持,认为幼儿的一切行为都应予以认可,还会把对幼儿的管理当做对幼儿自主性的破坏,似乎放羊式的不管不问就是对幼儿的充分尊重。
2.简单处理式——管理方式不当
案例一:
某班在进行大班绘本教学活动,大部分幼儿都投入有趣的绘本阅读活动中……
一名幼儿把绘本卷成了喇叭状,拿在手上对着旁边的小朋友吹起了“喇叭”,一旁的小朋友没理睬他,他生气地把书扔在地上,站到了椅子上……
老师走过去,生气地把他从椅子上拉下来……
见到老师走向了其他小朋友,他又站到椅子,玩起了跳椅子的游戏……
老师看见了,急匆匆地走过来,又把他从椅子上拉了下来……
他坐下后,朝旁边的小朋友吐吐舌头,做了个鬼脸。过了一会儿,老师刚走到旁边,他又爬到了椅子上,继续跳上跳下……
案例中这名幼儿有多次不遵守教学活动规则的行为,如影响他人学习——对着同伴吹喇叭、行为自由散漫——玩与绘本阅读活动无关的跳椅子游戏等。面对幼儿的这些行为,案例中的教师给予了一定的管理,教师一发现幼儿爬到椅子上去后,就会去将他从椅子上拉了下来。但这样直接“将他拉下来”的简单处理方式显然未能起到纠正幼儿不当行为的作用,幼儿依然我行我素,管理效果并不明显。
(作者单位 江苏省海安县第一实验幼儿园)
【摘要】
讲述了目前绘本阅读能力的培养在多数乡镇幼儿园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幼师经常翻来覆去讲故事,提几个小问题,识几个字,而忽略绘本本身的意义。针对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幼儿园中班绘本教学的提问策略,包括巧设问题情景,猜想式提问让幼儿想说,开放式提问让幼儿敢说,递进式提问让幼儿喜欢说。
【关键词】绘本教学;存在问题;提问策略
Abstract: reading picture books about the current ability of most towns in the nursery not attract much attention.Teachers often tell stories over and over again, to mention a few minor issues, know the words, and ignore the significance of their own picture books.Outstanding issues for the existing proposed shift picture books teaching Kindergarten questions Strategy, including the clever design problem scenarios, guess-type questions for children say, open-ended questions allow children say, progressive-type questions for children like that.Keywords: Picture Book;problems;Questioning Strategies
目
录
【摘要】...................................................................................................................................1 【关键词】绘本教学;存在问题;提问策略...............................................................................1
正文...........................................................................................................................................1
引
言...............................................................................................................................2 当前幼儿园绘本阅读中提问现状分析..........................................................................2 一.绘本教学现状分析...................................................................................................2
(一)视多提问为启发式教学.......................................................................................3
(二)所提问题层次偏低...............................................................................................4
(三)提问存在不平等状态...........................................................................................4
(四).的绘本教学的基本策略...................................................................................5
二、提问在幼儿园绘本阅读中的意义...................................................................................6
(一)猜想式提问让幼儿想说.......................................................................................6
(二)开放式提问让幼儿敢说.......................................................................................6
(三)递进式提问让幼儿喜欢说...................................................................................7
三、绘本教学中的提问策略...................................................................................................7
策略一:巧设问题情景...................................................................................................7 策略二:适时调整材料...........................................................................................................8
策略三:注重因材施教...................................................................................................8
【总结】..........................................................................................................................................11 【参考文献】............................................................................................................................11
正文 引
言
近几年来,幼儿园关于早期阅读教学的选材中,绘本作为一种独特的读物,也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幼儿教师和孩子们的喜爱但在目前,早期阅读能力的培养在多数乡镇幼儿园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即使在进行时绘本教学时,他们也是常常拿着几张图片,翻来覆去讲故事,提几个小问题,识几个字,而忽略绘本本身的意义,有时甚至把变变绘本教学成对故事内容的死记硬背,限制了儿童早期阅读能力的发展。因此对这一命题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实践价 值.绘本教学的定义
所谓绘本教学指的是教师利用绘本材料,用讲故事的方式来完成教学目标的过程。
什么是绘本呢?就是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反映儿童生活为主的儿童图书。书中的图与文有同等的重要性,有时候甚至图画的重要性还比文字要来得高。绘本的主要特色就是提供读者——尤其是年轻读者——在视觉方面的真实的或是美感的经验。而绘本的内容常具有简单的故事大纲,有时候也会集中呈现某种简单的意义和结构。就英语文童书绘本来说,押韵或是反覆句型的形式是最常出现在其中的。这两种行文方式也最能让年轻的读者察觉和掌握英语文字与其声音的特性。
教师可以透过许多技巧的运用,通过对绘本的形象讲解,让幼儿主动地参与听故事和说故事。在教学设计中加入「说故事」活动的另外一个主要目的是,透过感受教师在说故事时候的投入与专注态度,幼儿会了解到说故事本身也是一种很有趣,很有价值的活动。如此一来,幼儿也会变得愿意与人分享他们自己创作的故事和融入在故
事当中的真实生活经验。
当前幼儿园绘本阅读中提问现状分析 一.绘本教学现状分析
近几年来,幼儿园关于早期阅读教学的选材中,绘本作为一种独特的读物,也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幼儿教师和孩子们的喜爱,大家纷纷尝试着从不同的方面入手,开展有关绘本的集体阅读教学探索,绘本阅读也由此成为幼儿园阅读关注的热点,早期阅读是学前儿童凭借变化着的色彩图象、文字或凭借成人形象的读讲来理解读物的过程,绘本教学包含在早期阅读中,它属于幼儿园语言教学中的文学作品教学类。所以我们认为绘本教学与常规的看图讲故事教学相通而不相同。关键就在于它的自身特点是图文并茂,情节发展有序的书本式的表达。所以,我们要给予儿童自主阅读的机会,把儿童为主的学习融合在绘本教学之中。
我们知道优秀的绘本作品都配合漂亮的图画,通常幼儿都会被故事中的图画所吸引。我们就借机请幼儿猜想故事中重要的物品,这时幼儿的思维马上被调动起来,通过对图片的观察、分析和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来寻求最佳答案。这能使幼儿积极动脑,加深幼儿对故事内容的理解,有利于孩子大胆主动地发言,增强参与的意识和自信心,充分提高幼儿的创造思维能力。在实践中大家体会到了绘本教学的价值。
但在目前,早期阅读能力的培养在多数乡镇幼儿园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即使在进行时绘本教学时,他们也是常常拿着几张图片,翻来覆去讲故事,提几个小问题,识几个字,而忽略绘本本身的意义,有时甚至把变变绘本教学成对故事内容的死记硬背,限制了儿童早期阅读能力的发展。因此对这一命题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实践价值.在以往的绘本教学中,幼儿看完绘本后,老师总是会问幼儿这样一些问题:这个叫什么名字?有几个什么角色?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情,说明了什么道理?这样的提问固然对幼儿记忆故事有一定的作用,但太表面化、模式化,所提问题是单一的、回忆的和封闭式的,没有给幼儿更多的思考、想象和选择的余地。那么如何提问、提什么样的问题呢?然而目前幼儿园阅读教学活动中提问的作用远远发挥不够,影响着幼儿学习兴趣和幼儿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视多提问为启发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的本质内涵是受教育者在教育者的启发诱导下,主动获取知识、发展智能、陶冶个性、形成完满人格的过程,其目的是构建和塑造受教育者的主体性,使他们爱学、学会、会学。幼儿园阅读教学活动中的提问,具有启发作用,能较好地引导幼儿的学习兴趣,激发幼儿积极考,因此,它也成为教师最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但许多教师却简单地把问答式教学等同于启发式教学,轻易地认为阅读教学活动中的提问就是启发式教学原则在教学中的运用,提问越多,越能够启发幼儿,不提问或少提问就是灌输,就是注入式教学。因此,阅读教学活动中谈话的大部分时间是用在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或对问答的反应上。其实,教师提问过多,容易使自己的主导地位发生由主导变为主体,同时如果此种状况长期下去,幼儿对教师会产生依赖,幼儿不愿意也无须动脑筋,最终会导致幼儿的问题意识的丧失。这要求教师要正确认识提问的功效和作用,在阅读教学活动中正确对待和运用提问这一手段,才有可能激发幼儿的积极性,进而提高功效。
(二)所提问题层次偏低
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提问的目的是为了促使幼儿积极思考,但作为教师其自身也应该思考这样的问题,自己提出的问题是否真能激发幼儿的思考,在多大程度上激发了幼儿的思考,这就涉及到何为“问题”的问题,因为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能激发幼儿思考。
吉尔福特认为:“当你碰到不做进一步心理上的努力,就不能有效地应付的情况时,你就遇到了问题。……当你要组织别的信息项目或以新的方式运用已知的信息项目,以解决问题时,你就碰到了问题。”可见,问题是个体所面临的不能用已有的知识直接加以处理的某种刺激情景,问题的构成包括两个基本条件:一是要做好心理上的努力,二是要运用新的知识重新组合已有的知识。如果我们用吉尔福特的准则去衡量幼儿园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所提出的问题,我们就会发现有很多所谓的问题其实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问题”,如:是不是?对不对?好不好?等诸类问题,幼儿无须思考就能够直接用“是”或“不是”,“对”或“不对”,“好”或“不好”回答出来,缺乏置疑和认知冲突,以简单的集体应答取代幼儿深入的思维活动,形成幼儿思维的虚假活泼。
(三)提问存在不平等状态
教学中的每一个幼儿都是平等的,他们应该享受平等参与阅读教学活动的权利和机会,教师也理应保证每一个幼儿的这种权利和机会,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幼儿的这种权利和机会并没有得到真正的保障,教师提问喜欢用请“能干”的幼儿回答,用“能干”幼儿的思维代替全班幼儿的思维,一节课中有些幼儿获得了5-6次回答问题的机会,而40%以上的幼儿没有获得一次机会。当然,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为了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可以倾向于能力强的幼儿。但如果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那么,在阅读教学活动中就会忽略能力一般的幼儿,使得教学提问中只有几个幼儿在参与,而其他的幼儿就会觉得教师关注的并不是自己,而是那些能力强的幼儿。我们在对其他教学活动中回答问题的调查中发现:有相当多的幼儿,其实可以回答出教师所提问的内容,但是他们不愿意参与。问其原因,说是“不想说”,或曰“不敢说”,更有甚者说:“老师问题请××说”,由于教学活动提问的不平等现象,使部分幼儿丧失了信心,成为教学活动中的“边缘人”,甚至脱离了教学活动,这样,教学活动的提问功效和作用必然受到消极影响。
(四).的绘本教学的基本策略
根据姐妹园的经验和我们的实践积累,要把这一对我们来说还完全陌生的工作做好,下列几点至关重要:
认识绘本教学的重要价值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把阅读纳入语言教育目标:“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的兴趣,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方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的技能。”在的实践过程中,确实发现此类活动对幼儿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其主要教育意义是:提升幼儿早期阅读的意识和对书本的一种感悟能力;培养儿童观察图示和以图示进行判断推理的思维能力;激发幼儿好奇好问的学习行为;得到相关的自然知识和人文经验;培养幼儿的图画和文学的审美情操;培养幼儿自主阅读的能力和爱书的习惯。
选择合适的绘本
选材的时候要根据语言教学的发展目标(参照《纲要》和《幼儿园发展能力课程》中有关语言目标的表述—本文前一部分已阐述)和眼前幼儿的需要。
选择绘本首先要考虑绘本内容和儿童经验的关系,儿童的经验是儿童和画面碰撞的依据,它能让幼儿与画面里的角色行为产生共鸣。共鸣中的欣喜或烦恼都会刺激幼儿的阅读情绪,这是儿童自主阅读的支柱。为此,选择绘本要有儿童喜欢的对象,最好是动物和儿童自己。内容借助于画面,画面所表达的风格应该符合儿童的审美心理。据我所知,大班儿童喜欢的色彩是鲜明而不紊乱,大块色彩和小块结合,大块色彩最好能凸显出故事角色。故事中的角色要动态夸张,能诱发儿童的好奇心,会自然地运用形象的语言、比喻的手法,自编故事内容,有声有色地讲述。有条件的话,可以和儿童一起选购书本,这有利于教师从中了解幼儿的兴趣趋向和关注点,同时幼儿的兴趣爱好成为教师选材的“向导”。
教师要学会剖析图书特点,寻找教育元素。因绘本来自于国外,它具有他国的文化背景因素。对教师来说,也许有生疏之感,只有细细解读才能领悟文本作者所传递的信息,才能找到相关的教育元素。只有教师掌握了相关的教育元素,才能跟随幼儿自主阅读过程,给予合适的引导。
二、提问在幼儿园绘本阅读中的意义
如何让幼儿在绘本阅读中“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积极应答”引导幼儿多角度地去理解绘本作品应是当前我园绘本阅读中急待解决的问题。要解决当前阅读中提问设计存在的问题,我认为借助优秀绘本的力量改变提问的方法。
(一)猜想式提问让幼儿想说
优秀的绘本作品都配合漂亮的图画,通常幼儿都会被故事中的图画所吸引,教师可以借机请幼儿猜想故事中重要的物品等,幼儿的思维会马上被调动起来,幼儿会通过观察图片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 通过分析、综合、寻求最佳答案。这样的问题能使幼儿积极动脑,能加深幼儿对故事内容的理解,有利于孩子大胆主动地发言,增强参与的意识和自信心。充分提高幼儿的创造思维能力。
(二)开放式提问让幼儿敢说
幼儿绘本阅读活动中的提问要讲究开放性。这是一种引导幼儿整体把握所学内容的提问。在绘本阅读中,教学的提问要把握幼儿感兴趣的话题引导幼儿展开讨论,让幼儿运用符合他们思维特点的表达方式为中介去表达自己的感受、意愿、思想。从而体现提问的开放而不封闭,也就是变单一的问题为多样性的问题。在以往的阅读活动中,教师讲完故事后,总是会问幼儿这样的一些问题:“故事题目叫什么名字?故事里有谁?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说明了什么道理?”这一问题,可能有多种语言描述,答案只有一个。但问法不同,能使幼儿学会多种疑问方式,从多种角度了解事物,那么教师的提问就要将“怎么说的、怎么做的”改成“会说些什么、可能怎么做?”等。虽然只是用词的不同,但没有固定的答案不局于故事原文,幼儿敢说,不怕说错,能让幼儿多发表自己的见解。
(三)递进式提问让幼儿喜欢说
这是一种循序渐进、逐层深入的提问方式,要重培养幼儿思维逻辑性,增强思维活动的密度和深度并形成完整的语言。对幼儿有一定的挑战性。由浅入深的提问,不仅开阔幼儿的思路还有助于提高幼儿对语言的组织能力和连贯表达能力。而不能设计一些过于简单、琐碎,缺乏思维价值的问题,如“是不是?”“对不对?”“好不好?”这些问题幼儿不用思考,答案可以脱口而出,表面上看,气氛活跃,但实际效果,不但激发不了幼儿思维的积极性,反而培养了他们思维的惰性。要推陈出新,形式多样,不要只求准答案式的提问。
三、绘本教学中的提问策略
研究结果
策略一:巧设问题情景
如:送货员的活动,老师出示送水的照片问:“照片上的是谁?他在干什么?你们请人送过水吗?除了送水还可以送什么?再例如:活动:轮胎上的花纹
问散发点,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发散性设问是一种创造性思维活动,是指对同一问题,教师引导幼儿从多方面、多途径去思考,纵横联系所学知识,以求问题灵活解决的方法。同样以送货员活动为例,说到送货员叔叔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那么,你认为哪些人最需要送货员叔叔的帮助呢?
在活动场地上,孩子们自由地推滚着轮胎,过了一段时间后,其中一些幼儿总是重复着做滚动的动作,一些幼儿就将轮胎放在一边,表现出一副没有兴趣的样子,一些幼儿则用轮胎互相撞来撞去来玩。这时老师用语言就可以引导和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我们一起去大海中“开船”吧,大海里各种各样的船,你们想想它们是什么形状的?怎么开的?于是有的幼儿趴在轮胎上不停用手脚交替地“划”;也有的幼儿个个合作地向前进,一会儿前面发现礁石,改变方向,继续向前进,过一阵台风来了,孩子们又开始玩的不亦乐乎……
在活动中,教师可以适时地用言语激发幼儿思维进行大胆地想象,使幼儿保持着新鲜感,从而不断激活他们如何用肢体动作表现开船及如何应对大海中的风险的思维。
策略二:适时调整材料
教师应在了解本班幼儿的已有的运动经验及活动意愿的前提下为幼儿准备丰富的活动材料,让他们在自由选择的条件下进行运动活动。这样才能让幼儿感到新鲜有趣,增加活动的兴趣,也提高了幼儿进行活动的积极性。
过独木桥的活动对中班的大部分孩子已经很熟悉了,有的孩子走了一趟下来就玩别的去了,有的则随便走,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面对这种情况,我拿来了我们做律动用的草垫,让幼儿想想可以用什么办法可以带着草垫过独木桥,“可以用头顶着!”“老师,我可以用手臂顶着的!”于是我鼓励幼儿自己尝试,幼儿马上来了兴趣,一个个小心翼翼地用身体的某个部分顶着草垫来过独木桥。“我用背顶着草垫过了桥!”“我们胜利了!”孩子们为自己的发现及成功欢呼,幼儿从活动中也体验到了挑战的快乐。
提供并及时调整的运动活动场地及环境布置。提供的材料需要幼儿发挥自己的运动潜能和智慧,教师应根据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现有运动能力,创设具有丰富性、层次性和挑战性的运动环境,促进幼儿在活动中不断调整自己的运动行为,适应变化的环境。在活动中教师要随时随地对幼儿的活动进行观察,并且做及时地调整。使幼儿保持活动的兴趣,他们在不断地探索、尝试、掌握和发现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策略三:注重因材施教
即使是同一年龄段的幼儿的运动能力是有差异的,教师应根据本班幼儿的运动实际的能力和发展水平,及时地创设多层次的、难易程度不一的活动环境,让班级多数幼儿体验到参与和成功的喜悦,基于本班幼儿对奥特曼的热爱,我组织幼儿进行“打怪兽”的游戏。他们五人一组,每组各打击一头怪兽。幼儿开始都很兴奋,投了一次又一次,可没有多长的时间,孩子们有些不耐烦了,特别是有几个女孩子坐到一边聊天去了。看到这个情形,我将男孩与女孩分开,创设了高低不一的投掷目标,并重新划上了远近不同的投掷线,根据孩子的能力划分不同的标准进行因材施教。让投掷水平不同的幼儿都能体验到成功和满足感,获得自信与快乐。同时我组织他们进行“打怪兽”比赛,获胜者能得奥特曼图贴,幼儿的兴趣马上高涨起来,接下来的活动中幼儿的积极参与性就更高了。
适时、适度、适宜地增加或降低运动活动的难度。教师为保持幼儿的兴趣,提供难度略高或略低于幼儿现有水平的任务,鼓励幼儿通过自己的努力,运用各种方法,完成任务,体验成功并获得自信。
儿童是独立的、发展着的个体,只有在主动活动的过程中,儿童才能充分体验自身的存在价值,更好地获得发展。”因此,在教育活动中,必须把以幼儿发展为本作为教育活动的指导思想,要根据幼儿的兴趣和发展特点实施教育。而提问设计正是反应教师教育的能力与艺术的一个方面,教师如何有效地设计教学中的提问,是开发幼儿智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心理品质的有效途径。幼儿被动地接受提问,这样的提问也就很难体现它应有的价值与功能。下面我谈谈在实践中的一些体会。
一、教师提问的类型
教师提问是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一种广泛应用的重要的教学手段,它不仅能将教学活动逐步引向深入,而且有助于引发幼儿思考与学习主动性。教师提问是技术,更是艺术。
一)首先教师的提问按语意可以分为:
1、述性提问。即指示幼儿细致地观察并描述事物。如提问“妈妈的眼睛长得什么样?”
2、比较性的提问。即启发幼儿比较事物的异同。如提问“三角形和正方形有什么不同?”这些残疾人参加运动会和我们健康人参加运动会有什么不一样吗?
3、分类性提问。即启发幼儿运用概念进行思维的提问。如提问“说说哪些植物是蔬菜?哪些植物是水果?”
4、假设性提问。即启发幼儿想象的提问。如提问“如果地球上没有了水,人们怎么办?”这种类型提问,可以培养幼儿想象力、扩散思维能力。
5、选择性提问。即对几种结论进行取舍的提问。如“你认为三角形、圆形、正方形谁的本领最大?”等。这种方式可以提高幼儿辩别事物的能力。
6、反诘提问。指对幼儿在观察、感知过程中初步得出的判断进行反问。如“你怎么知道这个长、那个短呢?”这种提问,可以促使幼儿进一步精确、仔细地观察从而形成正确的结论。
二)按提问后的产生的效果分
1、引发讨论的提问:
引发探索讨论的提问能激发幼儿的思维,使幼儿在相互讨论中得出多种答案,以满足幼儿的求知欲,如听到故事“狐狸和兔子”后让幼儿猜一猜故事里讲了一件什么事,幼儿可根据故事的名称猜想出很多答案,这样既激活了幼儿的思维,又使幼儿对故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利于活动的进一步进行。再如“认识扇子”的活动,在幼儿直接感知扇子在夏天给人们带来凉风时,提出“如果夏天没有扇子会怎么样?”“夏天除了扇子能使人们凉快外,还有什么办法能使我们凉快?”等问题,让幼儿去扩散、去讨论,充分发挥了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作用。
2、激发幼儿想象的提问:
抓住作品中有利于幼儿想象的因素,对幼儿提出问题,引导幼儿积极思考、扩散想象,让幼儿暂时摆脱文学作品原有的情节束缚,按照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合理想象,多角度地回答问题,有利于提高幼儿思维的流畅性、敏捷性、灵活性,充分发挥教材的功能,促进幼儿个性化地发展。如听了故事“七色花”后,老师问“假如你是小珍妮,你还想把花瓣寄给谁?让花瓣帮他做什么?”幼儿发言踊跃,有的说:“把花瓣寄给灾区的人们,帮助他们消除灾难。”有的说:“把花瓣寄给白血病患者,使他们有健康的血液。”还有的说:“把花瓣寄给老人,让他们年轻长寿。”等等,孩子们都张开了想象的翅膀,去体会七色花瓣给人们带来的欢乐 9
和美好。
3、便于换位思考的提问:
为了帮助幼儿正确理解真、善、美或假、恶、丑的形象,启发幼儿把自己假想成作品中的人物,用换位思考的方式去体验角色的行为及其心理过程,有利于幼儿自主理解作品、掌握作品。如故事“狐狸和兔子”时,问幼儿“假如你是兔子,碰到这样的事怎么办?”这一问题使幼儿马上进入角色,思维顿时活跃起来,有的说“等狐狸睡着了,悄悄地从烟囱里爬进去,用电棒电死它”有的说:“请来好朋友,一起拿武器去对付狐狸。”等等,充分调动了幼儿的学习主动性。
4、有助于探究的提问:
探究性提问是一种设置悬念,让幼儿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或操作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以寻求答案的一种提问,例如:在一次活动中,为什么同样有电池,电线,小灯泡,可是他的灯泡亮了,而这个却没亮?对此,引导幼儿:“看看它们放的位子一样吗?”当幼儿通过观察得出结论原来三样东西都要联结住才行。接着又提出“那我放在一个方向也连着了,这样会亮吗?”的悬念以引起幼儿的好奇,再次尝试寻找答案。
一、问题必须围绕教学中的关键设计
问重点,保持幼儿思维清晰,重点是幼儿应该掌握的内容,因此对重点要反复设计提问的问题、词语设问,使幼儿理解和掌握重点,从而保持思维的条理性、连续性和稳定性,并为幼儿进而解答一些相关问题奠定基础。如:送货员的活动,老师出示送水的照片问:“照片上的是谁?他在干什么?你们请人送过水吗?除了送水还可以送什么?再例如:活动:轮胎上的花纹
问散发点,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发散性设问是一种创造性思维活动,是指对同一问题,教师引导幼儿从多方面、多途径去思考,纵横联系所学知识,以求问题灵活解决的方法。同样以送货员活动为例,说到送货员叔叔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那么,你认为哪些人最需要送货员叔叔的帮助呢?
二、问题设计必须遵循幼儿的认知规律
1、遵循循序渐进原则
教学是一种循序渐进地有效地选取、组织、传递和运用知识信息,促进幼儿了解信息、掌握知识的活动。从集体教学整体上看,教师必须抓住教材、教学内容的整体要求,根据幼儿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状态,科学地设计一定梯度的问题,不仅要设计好单个问题,更重要的是要设计好问题序列,问题序列有两种基本形式,一种是递进式问句系列:初问浅显,幼儿正确回答后,再逐步加深,逐步一般化、抽象化,逐渐达到预计的目的,这是幼儿园目前经常采用的方法;另一种是渐退式问句系列:开始提出一个较抽象较一般的问题,以引起悬念和产生整体印象,当幼儿不能正确回答时,再逐步具体化,直到幼儿做出正确回答,后一种在幼儿园教学中运用得较少。
2、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
幼儿园集体教学中的提问,要考虑不同层次的幼儿,设计不同的层次问题。难度和灵活性较大的问题要求幼儿重新组合所获得的信息来创造答案,这类问题问能力较强的幼儿,他们经过思考回答,有助于启发全体幼儿的思维;基础及综合性的提问是为了巩固教学效果,问题的设计要考虑中等能力的幼儿,这样做可以吸引大部分幼儿的注意、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对于能力相对弱的幼儿,要适当设计一些难度不大,经过认真思考能够回答出的问题,可以帮助这些幼儿恢复自信,提高学习兴趣。
三、丰富集体教学活动问答模式
幼儿在日常生活中会提出许多“为什么”的问题,而在教学活动中却很少有提问。幼儿作为
学习的主体,能够提出自己的问题,表明幼儿正在积极地思考,是独立思维的主体,教师的提问更多的是来自幼儿外部,而幼儿的提问却是发自内心,在一定程度上要优于教师的提问。因此,教师不仅应该注重幼儿回答问题能力的培养,还应该注重幼儿提问能力的培养,因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幼儿自己提出问题”。这一点传统的提问模式是无法做到的,在集体教学活动中丰富提问模式,使其多元化可采用老师问-幼儿答;幼儿问-教师答;幼儿问-幼儿答等模式进行尝试。多元化的提问方式有利于师生之间共同探讨,相互激发,而在这个过程中,幼儿有了更多的提问机会,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自我提问的能力也就在无形中得到提升。
总结:教师作为活动的组织者、支持者、合作者,应该积极地探索幼儿园运动指导的新思路、新策略。在与幼儿同生共长的过程中,在与新课程的亲密接触中,我们的绘本教学一定会焕发出新的生命力。结合绘本教学的提问策略,巧妙的设置问题,丰富课堂教学,定能让幼儿变得更有兴趣,学得更好。
参考文献:1.李淑贤,姚伟.幼儿游戏理论与指导[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6月第1版。2.郄海霞:《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师知识结构》,《湖南教育》2003年第20期。3.冯晓霞:《新〈纲要〉与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4月版。4.李季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简析》,《〈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4月版。
致谢
在此论文撰写过程中,要特别感谢我的导田燕的指导与督促,同时感谢她的谅解与包容。她渊博的知识、开阔的视野和敏锐的思维给了我深深的启迪。
没有田燕老师的帮助也就没有今天的这篇论文。求学历程是艰苦的,但又是快乐的。她渊博的知识、开阔的视野和敏锐的思维给了我深深的启迪。
另外,我还要特别感谢我的同学对我论文写作的指导,她们为我完成这篇论文提供了巨大的帮助。
最后,再次对关心、帮助我的老师和同学表示衷心地感谢
【幼儿园绘本教学设计】推荐阅读:
幼儿园绘本教学的流程01-08
“三步走”搞好幼儿园绘本教学10-02
幼儿园经典绘本07-15
幼儿园绘本的选择10-12
幼儿园绘本活动《抱抱》教案06-12
幼儿园绘本教案及反思07-08
幼儿园绘本对不起教案11-16
幼儿文学绘本欣赏01-09
利用绘本发展幼儿语言01-17
幼儿园大班语言:绘本阅读《克里克塔》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