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雾霾的建议

2024-08-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治理雾霾的建议(精选8篇)

治理雾霾的建议 篇1

一、雾霾定义

雾和霾是自然界的两种天气现象,而“雾霾”是雾和霾的统称。雾是由大量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水汽凝结物。霾是一种由于大量烟、尘等微粒悬浮而形成的浑浊现象,霾的核心物质是空气中悬浮的灰尘颗粒,较为公众所熟知、危害也较大的就是PM2.5(直径小于等于2.5μm的颗粒物)[1]。雾和霾在一天之中可以变换角色,甚至在同一区域内的不同地方,雾和霾也会有所侧重。一般情况下,老百姓看到的我国区域性能见度低于10km的空气普遍浑浊现象被称为“雾霾”天气。这种雾霾天气条件,对公共健康、交通运输、电力及农业生产等都带来了严重影响,已经成为了一种大气污染现象。有专家预测,未来雾霾很有可能取代吸烟,成为肺癌的头号致病杀手。

二、雾霾现状及危害

近年来,我国雾霾现象日益严重和频繁,波及范围也越来越大。据调查,我国长三角、珠三角、京津翼三大区域的城市群每年出现灰霾污染的天数达到100天以上,PM2.5年均浓度超过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空气质量标准指导值2-4倍[2]。受影响区域包括华北平原、黄淮等多个地区,受影响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1/4,受影响人口约6亿人[3]。

有句俗话叫“秋冬毒雾杀人刀”,雾霾“看得见,抓不着”,对人们的生活已经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首先,其对人们身心健康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悬浮颗粒物一直被认为会损害人体健康,因为它们可以进入人体肺部产生刺激作用,且附着在颗粒物上的各种微生物和有害毒物,会损害呼吸道并通过血液循环损害身体其他器官。尤其是对于有呼吸疾病和心血管疾病的老人,雾霾就是“健康杀手”[4]。雾霾天气空气中中的污染物多,气压低,易诱发心血管疾病急性发作,严重威胁生命。此外,一项大型的国际研究证实,接触过某些较高空气污染物的孕妇,更容易产下体重不足的婴儿,而出生体重低的婴儿很容易增加儿童死亡率和疾病的风险,并且与婴儿未来一生的发育及健康都有很大关系。第二个重要的影响是雾霾会给国家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若发生雾霾天气,必然会影响交通运输的正常进行、危害个人或公众设施、人才的流失等。久而久之,必然会给一个城市乃至国家的声誉造成不良影响,动摇外企的投资信心,损害经济环境以及经济的长久发展。因此,解决雾霾问题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三、雾霾成因[5]

在寻找治理方法之前,我们首先要对雾霾的成因有所了解,才能“对症下药”。雾霾的形成主要是空气中悬浮的大量微粒和气象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有三种成因:(1)在水平方向静风现象增多。中国中纬度地区环流经向度小,北方冷空气强度变弱,大气静稳且相对湿度较高,导致华北、山东及河南等地受低压辐合或均压场影响,风速小,严重阻碍了空气的水平流通。城市高楼林立,阻挡和摩擦作用是风流经城区时明显减弱。静风现象增多,不利于大气中悬浮微粒的扩散稀释,容易在城区和近郊区周边积累。(2)垂直方向出现上出现逆温。逆温层就像一个锅盖覆盖在城市上空,这种高空的气温比低空气温更高的逆温现象,使得大气层低空的空气垂直运动受到限制,空气大气污染物容量急剧减小,污染物“走”不出去,空气中悬浮颗粒难以向高空飘散而被阻滞在低空和近地面。(3)空气中悬浮颗粒物的增加。我国大气悬浮颗粒物,又称气溶胶质量浓度水平在是世界范围内较高,仅次于南亚城市,远高于欧洲、美洲的城市。高浓度的气溶胶与我国人口众多和经济快速发展导致的人为污染源排放量大密切相关。颗粒悬浮物的来源主要有:工厂生产排放的废气、供暖产生的废气、机动车尾气排放、建筑工地和道路交通产生的扬尘、焚烧秸秆、鞭炮燃放等。调查结果表明,北京的细颗粒物来源中,22%以上是机动车尾气排放,17%是煤炭燃烧,16%是工地扬尘,16.3%是工业喷涂挥发,4.5%是农村养殖、秸秆焚烧,24.5%则来自外地。

四、治理对策[6]

雾霾早已经成为需要全人类共同面对的问题。西方发达国家在工业化期间也曾出现了“雾霾”天气。长期以来,西方国家已经逐步形成了比较有效的雾霾防治方法,积累了很多值得借鉴的经验。比如,美国治理重点放在了限制机动车及电厂排污上,并划定空气污染管制区,分区治理,向民众公开空气状况,接受民众监督;英国为了摘掉“雾都”这个帽子,努力了半个世纪,关闭城内电场、建高大烟囱、大规模改造城市居民传统炉灶、冬天集中供暖、加强绿化、制定相应废气排放限制及处罚措施等;日本治理污染的重要措施是城市绿化,东京有关当局规定,新建大楼必须有绿地,必须搞楼顶绿化,此外还在交通量的叉路口设立废气浓度测试点、24h发布各种大气污染物质监测结果等。总之,国外治理的经验主要是发展城市交通、加大绿化面积、公开监控信息、动员公众参与等,这些都值得我国借鉴。

五、个人建议

雾霾危害极大,虽然我国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但是也不能忽视这个可能会影响子孙后代的问题,不能够再走西方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综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及国外发达国家的治理经验,我认为对雾霾的治理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①完善大气污染法。虽然现在国内有《环境保护基本法》、《大气污染防治法》专项治理及相关配套辅助制度,但是这种从宏观层面运行法制环境存在很多问题,经济利益和环境保护很难协调。另外,微观层面上,现行的《大气污染防治法》并没有针对PM2.5的具体管制措施,这与当前雾霾治理要求严重脱节。因此,我国大气污染法非常需要完善。

②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我国一直是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耗结构。现在,国内能源紧缺、污染日益严重、生态系统逐渐退化,以往的以消耗资源为代价的传统发展模式已经不适合了,我们需要转型为“低碳”经济。开发并使用核能、太阳能、风能、海洋能等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从源头上减少污染排放。

③规划区域治理。目前国内出现过的几次严重的雾霾主要集中在某些地区,但是雾霾的治理不是单个城市可以解决的,需要周边城市的齐心协力、相互配合。可以建立PM2.5区域联防联控机制,随时监测随时公布,让公众及时做好防护措施。

④对企业进行考察、监督。尤其是工业企业,可以说是雾霾的主要制造者。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必然会排放含有很多污染物的废气、也消耗很多能源。这就需要监管部门大力推进企业转型,给予适当福利,让更多的清洁能源代替煤炭,同时淘汰落后的企业,努力打造“环境友好型”的企业发展道路。

⑤号召公众低碳生活。保护环境,人人有责。虽然我们不是雾霾的主要缔造者,但是想想自己也一定做过对环境不利的事情,比如乱扔垃圾、塑料袋、使用一次性餐盒和筷子等。我们既然想生活在环境优雅的地球上,那么每个人也都应有节能减排的意识。比如,出行可以多选择乘坐公共汽车、去超市购物用自己的布袋、不使用一次性餐具、节约用电等。

总之,我们每个人心中都要有“建设生态文明”这个观念,自觉保护我们的家园,未来才有可能每天生活在“APEC”蓝天下。

参考文献

治理雾霾的建议 篇2

面对治理雾霾的巨大压力, 北京市政府承诺, 到2017年实现大气污染得到改善的目标, 并计划投入7 600亿来治理雾霾。在国外, 洛杉矶、伦敦、巴黎等城市治理雾霾的经验均表明, 雾霾治理需要30年左右的时间。但用30年的时间治理雾霾显然太长, 在发展经济上, 我们用几十年的时间走过了发达国家几百年才走过的历程;在治理雾霾上, 我们能否用几年甚至更短的时间走过发达国家几十年才走过的历程呢。本文拟以北京地区为例, 探讨如下。

1 雾霾治理方法

目前, 关于雾霾的形成机理尚未完全弄清。有人认为雾霾主要是因为机动车辆尾气的排放, 也有人认为是因为工业污染, 说法不一。有学者研究后认为, 大气污染主要来自三大污染源:一是火电、钢铁、水泥行业为主的煤炭消费;二是使用非清洁油品的机动车辆;三是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造成的扬尘。其中, 北京市的PM2.5约60%来源于燃煤、机动车燃油、工业使用燃料等的燃烧过程, 23%来源于扬尘, 17%来源于溶剂使用及其他。也有学者认为, 国内有一半的PM2.5不是来自污染源的直接排放, 而是经过十分复杂的物理和化学过程形成的[1]。

尽管未完全弄清雾霾的形成机理, 但各种治理措施已纷纷出台。当下治理雾霾的途径可概括为“开源”和“节流”两种。“开源”, 即增加能够吸附、降低空气中污染物含量的植物数量;“节流”, 即减少空气中污染物的排放。目前, 政府及社会均专注于如何“节流”, 而忽视了“开源”的重要性。“节流”势必会对地方现有工业造成不利影响, 企业关停、减产, 就业岗位降低, 政府税收减少, 所以各地难有较高的积极性, 因而对“节流”措施的实施均有所保留;而“开源”不仅没有这些不利影响, 还能带动相关产业, 促进经济发展。

2 屋顶生态利用是治理雾霾的重要途径

绿色植物具有明显的生态效应, 是“开源”的最重要途径之一。研究表明, 1 m2草坪每年可吸收146 kg的二氧化碳, 放出105.85 kg的氧气, 吸收0.003 1 kg的二氧化硫, 滞尘0.01 kg, 还可涵养水源27 kg。因此, 增加绿地面积对改善空气质量、降低污染具有重要意义[2]。

随着我国城镇化速度的加快, 城市建设用地日益紧张, 在城市建成区内建设大型绿地已无可能。而建筑屋顶是城市内唯一尚未大规模开发利用的潜在空间资源, 屋顶绿化是屋顶生态利用的重要方式之一。以北京市为例, 近年来, 北京市年许可建设工程用地规模和建筑规模基本稳定, 见表1。除2009年 (受2008年奥运会影响) 外, 每年许可用地规模约5 500万m2, 许可建筑规模约5 300万m2。2012年, 北京市共核发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的项目总用地规模为2 855万m2, 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的项目总用地规模达5 497万m2。按许可用地规模中屋顶面积约占30%计, 北京市年新增屋顶面积约1 650万m2 (未剔除许可前屋顶面积) 。

按照北京市国土资源局抽样统计资料初步测算, 2010年北京市城市面积是16 807.8 km2, 其中市区的面积为1 368.32 km2, 建成区面积为1 289.3 km2。参考北京市每年新增屋顶面积, 经综合评估, 北京中心城区约有屋顶面积220 km2[3], 其中, 有70%左右的建筑屋顶可供利用。在可利用的屋顶中, 设备间、管道井、避雷针等设施约占屋顶面积的5%~20%, 以15%计, 则北京市可利用屋顶面积共计约131 km2。若其中有50%实施屋顶绿化, 扣除道路、设备等基础设施占地外, 有效屋顶绿化面积约58 km2, 带来的生态效益为:每年可吸收二氧化碳约847万t, 释放氧气约614万t, 吸收二氧化硫约180 t, 滞尘约580 t;通过雨水收集等措施还可涵养水源157万t。此外, 屋顶绿化还能保护建筑物顶部, 延长屋顶建材的使用寿命;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吸收热能, 有助散热;能为市民创造一个更具新意的休憩、活动空间, 增加城市自然要素。

3 屋顶绿化对建筑设计的要求

3.1 对设计方案的要求

要充分利用好屋顶空间, 必须从建筑设计时就开始谋划其使用功能。

1) 建筑设计要与周边环境相协调

设计方案既要表现建筑的个性化, 考虑建筑应有的地域性、民族性特点, 又要考虑把屋顶绿化融入建筑设计之中, 使建筑与周边环境相协调, 使屋顶绿化与整个城市、人文环境和整个社会大环境的定位与发展规划相一致。

2) 协调好建筑屋顶的美学价值与经济之间的关系

为设计出与众不同、体现美学价值的建筑作品, 有时会造成投资大幅度增加或建筑功能的减弱, 从而降低建筑本身的价值系数。现代社会要求在工程投资尽可能少的情况下, 最大限度地增强建筑的使用功能, 提高建筑的价值系数。

3) 满足使用功能的多样化需求

屋顶空间的使用功能是多方面的, 所以在建筑设计时应考虑屋顶空间的多功能利用及各种功能之间的相互转化, 预留充足的余地。实施屋顶绿化时, 设计中还要充分考虑生物的多样性及不同植物的生长习性。

4) 遵循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设计出来的建筑屋顶绿化是供人使用或观赏的, 所以建筑设计方案应始终坚持以人为本, 处理好建筑屋顶环境、自然与人的协调关系。

3.2 对建筑材料的要求

在屋顶绿化实施中, 选择建筑材料时要注意以下两点:

1) 选择好耐根穿刺防水材料[4]

防止种植植物的根穿刺把建筑防水等结构层破坏, 是屋顶绿化设计的重点之一, 所以一定要选用质量过硬的耐根穿刺防水材料。

2) 合理选择种植基质

种植基质的选择关系到植物的种植密度、成活率和后期维护的难易程度, 所以一定要根据种植植物的需要, 选择合理的种植基质。

4 屋顶绿化的集成设计要点

4.1 规划布局原则

1) 屋顶绿化一般适用于各类建筑屋顶, 当建筑高度超过100 m时, 需经过必要的论证和周密的设计, 且应以种植草坪为主。

2) 平屋顶及坡度小于15°的坡屋顶较适宜布置绿化, 大于15°的坡屋顶实施屋顶绿化时应经过周密设计, 且坡屋顶绿化也应以种植草坪为主。

3) 本着“能利用多少就利用多少、利用总比不利用好”的原则, 对屋顶绿化面积占屋顶总面积的比例应灵活设置, 不应设置上限或下限。

4) 为了安全, 无论是花园式屋顶绿化还是简式屋顶绿化, 均宜从屋顶的中间开始向四周布置;如有条件, 屋顶绿化不宜设置在屋顶四周。

5) 屋顶绿化应与周围景观相协调, 在带来生态效益的同时, 应具有一定的美学价值。

6) 屋顶绿化的实施应满足建筑设计规范对日照间距的要求, 不应遮挡周边建筑的采光。

7) 屋顶种植植物最高处的高度不应超过避雷针的高度。

8) 在经济投入的合理范围内, 需满足生态效益最大化原则。

4.2 建筑设计原则

1) 设计中应充分考虑荷载、防水、排水等技术要求, 并为屋顶绿化的铺装、养护提供便利条件。

2) 考虑屋顶面积及形式可能对屋顶绿化带来的影响, 因地制宜, 合理设计。

3) 屋顶绿化应以安全为首要准则, 所选植物及园林小品的高度不应大于2.5 m。

4) 屋顶绿化应保证30%以上的植物四季常绿。

5) 屋顶绿化不应阻碍建筑功能的发挥, 同时应做好防护措施, 防止高空物体坠落。

4.3 集成设计原则

1) 绿化植物的选择以低成本、低养护为主, 但无论哪种类型的屋顶绿化, 所用的植物都要适应性强、根系浅、耐贫瘠、耐干旱、抗风, 要适应具体屋顶生态环境条件, 能够安全存活。选择植物时, 应以北京市《屋顶绿化规范》 (DB11/T 281—2005) 为依据, 可适当选用一些新的植物种类。

2) 屋顶绿化应设置独立出入口和安全通道, 必要时应设置专门的疏散楼梯, 同时要注重植物和设施的固定和安全。

3) 屋顶周边应设置高度不小于80 cm的防护围栏。

4) 花园式屋顶绿化以复层结构为主, 由小型乔木、灌木和草坪、地被植物组成, 以提高绿化效益;乔木种植位置距离女儿墙应大于2.5 m。

5) 草坪式屋顶绿化应选用耐旱草坪、地被、灌木或可匍匐的攀援植物进行覆盖绿化。

6) 组合式屋顶绿化应根据屋顶荷载配置, 植物栽植部分可参照简单的花园式屋顶绿化或草坪式屋顶绿化设计进行。

5 屋顶空间生态利用的分区指导

北京市域范围广阔, 中心城区面积较大。《北京城市总体规划 (2004—2020年) 》确定的中心城区规划范围是1 085 km2, 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时划定的中心城面积为1 088 km2。规划范围内区域发展不平衡, 东部较西部发达, 北部较南部发达。基于各区域不同的实际情况, 在屋顶空间生态利用时也应采取不同的策略。

要制定不同区域的差异化策略, 首先要把中心城区进行合理划分。北京中心城控制性详细规划片区划分见图1。在《北京中心城控制性详细规划》中, 按照北京市中心城布局特征, 以城市快速路、主干道、河道等为界线, 将中心城划分为33个片区, 其中01片区为旧城, 02—08片区为以旧城为核心的中心地区, 09—18片区为围绕中心地区的10个边缘集团, 19—33片区为绿化隔离地区。本研究沿用该分区标准, 除19—33这15个绿化隔离片区外, 剩余18个片区为实施屋顶空间生态利用的重点区域。

01片区 (即二环路以内) 面积约63 km2, 区内有众多的古建筑、党和国家机关、四合院以及近年来新建的多层和高层建筑, 区域内坡屋顶和平屋顶均有。除文物保护单位外, 对该区域内的屋顶空间利用应以屋顶绿化为主, 屋顶太阳能等利用方式为补充。平屋顶应以花园式屋顶绿化为主;坡屋顶应以简式屋顶绿化为主。

02、03、04、08这4个片区面积约162 km2, 区域内经济发达。该区域内的屋顶空间利用应以屋顶绿化为主, 屋顶太阳能等利用方式为辅。平屋顶应以花园式屋顶绿化为主;坡屋顶应以简式屋顶绿化或屋顶太阳能为主。

05、06、07这3个片区面积约105 km2。该区域内的屋顶空间利用应以屋顶绿化和屋顶太阳能等利用方式并重的原则。

09—18这10个片区位于中心城区外围, 面积约287 km2。该区域内的屋顶空间利用应以屋顶太阳能等利用方式为主, 屋顶绿化为辅。

6结论

屋顶绿化可显著改善空气质量, 对雾霾治理具有重要意义。在当前国内的城市建设中, 应充分重视屋顶这一宝贵的空间资源, 通过合理的规划、设计, 大面积推广屋顶绿化, 为改善生态环境、治理雾霾、建设美好的生态环境做出贡献。

摘要:频发的雾霾天气已成为当前北京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和民生问题, 治理雾霾的途径有二:“开源”, 即增加能够吸附、降低空气中污染物含量的植物数量;“节流”, 即减少空气中污染物的排放。屋顶绿化具有明显的生态效益, 应充分发挥其在雾霾治理中的重要作用。文章还分析了屋顶绿化对建筑设计的要求, 给出了设计要点, 提出了北京分区实施屋顶绿化的指导性意见。

关键词:雾霾治理,屋顶,生态利用,绿化

参考文献

[1]周涛, 汝小龙.北京市雾霾天气成因及治理措施研究[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3 (2) :12-16.

[2]张深麟.北京市屋顶绿化建设项目经济分析[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 2010.

[3]韩林飞, 郭建民.北京屋顶空间生态利用呼之欲出[J].城市化, 2013, 62 (9) :76-77.

试谈城市雾霾的治理方法 篇3

本文以城市雾霾为对象,围绕城市雾霾的治理展开研究和讨论。首先,对雾霾的基本概念以及组成、产生等内容进行了简单的概述。其次,对当前我国在治理城市雾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最后,从政府以及企业两方面详细介绍了城市雾霾的治理方法。

【关键词】城市雾霾;问题;治理方法

1 雾霾概述

雾霾由雾与霾组合而成。雾由在近地面悬浮着的微小冰晶或是水滴组成,是水汽大量在空气中凝结的结果,具有显著的变化且状态较为饱满。霾指的是在大气当中悬浮着的大量微小盐粒、烟粒、尘粒的集合,能够使空气变的较为浑浊,其一般呈橙灰色和黄色,相对来讲日内没有明显的变化。氮氧化物、二氧化硫、可吸入颗粒物是雾霾的主要组成部分,当这三种物质出现在大雾天气时,就会使天空变得灰暗而阴沉。尤其是可吸入颗粒物中PM2.5微小污染颗粒本其本身就是污染物的一种,且其又是多种有毒物质如多环芳烃与重金属的载体,可以说PM2.5数值的大小是判断雾霾污染程度的重要依据。就雾霾的产生来讲,它是人类活动与特定气候互相作用产生的结果,多发于人口密度较高的城市当中,可以造成城市空气质量恶化,降低城市能见度,对城市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雾霾对人类健康具有极为严重的危害,可以诱发诸如哮喘、咽炎、气管炎、肺病等多种人体疾病的发生。近年来我国城市受各种因素的影响,雾霾天气逐渐呈现出一种扩大化发展的态势,严重危害着城市的发展与人民的身体健康。2014年我国减灾办首次将雾霾天气正式纳入到我国自然灾情当中进行对其发展、发生情况进行及时的观测、通报。

2 当前我国在治理城市雾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 政府惩治力度不足

当前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发展,城市雾霾问题逐渐呈现出了日益严重化的发展趋势,对我国城市的发展以及人们的正常生活、身体健康等都造成了极为严重的影响。虽然我国政府相关环保部门对雾霾的治理也提起了高度的重视,在中央统一领导与部署下也制定了相应有力的治理措施。但就当前城市雾霾的实际治理效果来看却仍旧不明显,城市依旧笼罩在雾霾的污染与影响当中。当前我国各地政府在对城市雾霾进行治理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各地的城市环保机构缺乏强有力的独立自主权,其规定对规模较大的存在排污问题的企业不具有足够的震慑性,没有强制其停业整顿的权力;二是,在污染整治工作中城市环保部门在执行率方面表现较差,不仅不能将政策性规定及时的落实到实处,在监察方面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对于个别企业的违法排污现象不能及时的发现。三是,对于一些规模较大的企业而言,由于其对当地经济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因此面对其违法排污现象,当地政府无视法律的威严甘愿做其“保护伞”,这对环保部门的顺利执法够成了严重的阻碍作用。

2.2 城市面源污染发展迅速

当前在城市化进程加快的影响下,城市在建设方面也逐渐加快了其发展的步伐,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城市规模的逐渐扩展,各种建筑施工场地充斥在城市当中,这些建筑工地在施工过程当中的形成的扬尘对城市的空气质量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是当前城市雾霾的主要污染物来源。特别是一些建筑工地密集的地方,锅炉燃烧以及大型货车在进行堆积、运输等作业中所形成的扬尘、排出的尾气等都直接的促成了城市雾霾的产生。同时,对于相关部门所制定的排污标准,一些企业为节省成本在进行污染物排放过程中不按规定进行,在以至于造成当前城市出现面源污染发展的情况,对当前城市空气污染的防控工作造成了一定的难度。具体而言,当前我国城市面源污染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一些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城市在对街道进行清扫时,依然主要靠人工清洁来完成,而没有采用更为环保的机器湿式清扫。其次,一些工厂、建筑工地对暴露在外的堆场、土堆、料场等没有应用防尘网进行 覆盖。再次,城市主要繁忙道路缺少绿化带。最后,城市垃圾以及农村秸秆焚烧处理的现象也对面源污染构成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3 城市雾霾的治理方法

3.1 构建完善的以政府为主导的城市雾霾治理机制

要想实现城市雾霾的有效治理,还人们一片蓝天,就必须依靠政府的力量,发挥政府在城市雾霾治理中的主导地位,构建完善的城市雾霾长效治理机制。就政府来讲,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一是,面对城市雾霾污染的日益严重化发展趋势以及其对城市发展以及人们正常生活、生产构成的影响,政府要积极发挥其主导作用,放弃以提升城市GDP为目标的城市发展观,在城市中树立绿色、生态、文明的科学可持续发展观。二是,政府要加强对城市空气以及污染物排放的综合治理,以从源头上有效减少、扼制污染物排放量。如,对于企业来说政府要提高污染物排放的准入标准,加大对高污染企业的监管;对于机动车来说政府不仅要通过减少公务车、限号以及加强城市公交系统的建设,还要通过促进技术改革的措施来提升机动车燃油的清洁度。三是,完善雾霾治理的相关法律法规建设,使相关部门在开展雾霾治理工作中能够有法可依,通过法律途径来有效保障雾霾治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实施。四是,通过对先进学科技术的应用,在城市范围内构建网络自动化的雾霾污染监测预警防控体系,以加强对城市空气质量的考核与检测,促进社会大众对城市空气质量的及时了解,使绿色生活、绿色城市的理念可以深入人心。

3.2 大力发展绿色经济

城市产业发展对城市污染物的排放、雾霾的产生具有较大的影响,因此要促进雾霾的有效治理就必须大力发展绿色经济。首先,要加快城市产业结构的优化,促进产业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有效杜绝产能过剩现象的发生。其次,是加快城市消耗能源向着清洁化、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并对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加大资金、人力、物力投入。再次,要加快企业技术改革、创新,提升企业的环保技术水平,有效降低企业生产的能源消耗量,推进企业节能减排的实现,降低工业生产对环境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张婷婷.PM2.5污染危害分析及防控措施研究[J].中国环境管理,2012(03).

[2]本刊编辑部.控制灰霾污染 提升环境质量——“两会”代表委员建言环保[J]. 环境保护,2013(06).

[3]郝明辉.浅谈雾霾天气形成的前期原因与防治对策[J].河南科技,2013(03).

作者简介

郭俊刚(1978-),男,汉族,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人。大学本科学历。现为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带头人,检测技术学院实验实训中心主任,主要从事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的研究。

作者单位

治理雾霾的议案 篇4

因此建议:

一、环境保护等职能部门应进行全面、科学、详细的排查分析,摸清各种造成我省雾霾天气频发的人为因素及其在形成雾霾天气中所占比重,即所谓“贡献率”。要标本兼治,并突出整治重点。

二、下大力气整治工业废气,特别是燃煤废气排放,整治和关停一批排放不达标的企业。

三、认真落实禁止秸秆焚烧的有关规定,严肃法治。

四、提高我省机动车燃油质量标准,减少机动车尾气有害排放。

防治雾霾的建议书 篇5

据资料显示,雾霾是由于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有机碳氢化合物等粒子使大气混浊与雾气混合,其中的有毒颗粒物,也是造成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原因。

除了癌症,雾霾天还是心脏杀手。河南科技大学教师张金良表示,有研究表明,空气中污染物加重时,心血管病人的死亡率会增高。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曾证明,阴霾天中的颗粒污染物不仅会引发心肌梗死,还会造成心肌缺血或损伤。

老慢支、肺气肿、哮喘、支气管炎、鼻炎、上下呼吸道感染等常见的呼吸道系统疾病,也可能被雾霾天急性触发。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地理学博士彭应登指出,国外研究表明,可吸入颗粒物浓度每上升10ug每立方米,呼吸系统疾病上升3.4%,心血管病上升1.4%,每日总死亡率上升1%。

雾霾天气不但严重影响了空气质量,而且容易让我们引发各种疾病。当今的世界,各种各样的工厂都竖着长长的烟囱,冒出一团一团浓浓的烟雾。同时,汽车的尾气、烟花爆竹的粉尘都成了“帮凶”,从而引发雾霾。

雾霾的危害在于长期吸入会危害身体健康,有可能引起咳嗽、肺炎,甚至还会头痛,恶心。所以,为了防止雾霾,我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尽量减少工厂烟囱排放,政府可以立个规定:私自排放要受处罚。

2、开辟绿化带,扩大绿化面积,多植树造林。

3、引导工厂、企业少用煤、石油,多用太阳能等别的无污染燃料和能源。

4、畅导大家少开车,多坐公交车,多骑公共自行车。

5、多组织环保宣传活动,让大家知道雾霾的危害,市长自已应带头行动。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

1.最新关于雾霾的建议书500字

2.2016年防止雾霾的建议书

中小学雾霾的建议书 篇6

“中国风光,千里雾霾,万里血飘,望北京内外,大雾茫茫;故宫上下,顿失滔滔。人困机场,高速繁忙,欲与雾霾试比高。须晴日,看黑车黑人,分外耍彪。雾霾如此多娇,引无数汽车竞折腰,喜秦皇汉武,没有雾霾,现代人民,稍逊风骚。一代天骄,男人女人,只识带上3m口罩。俱往矣,数风流人物,别看今朝。”

大家知道吗?20xx年,根据google官方的统计人,除了死去的保罗沃克还有美国gdp的上涨以外,人们,不,是中国人,一直在关心一件事,那就是:雾霾。你们知道中国的雾霾有多严重吗?给你们举个例子,有一次,我在楼下玩,我喝了太多水,想上厕所,结果我找不到裤裆了,这该死的雾霾,天煞啊!对于雾霾来说:我们只不过是一滩水,很快就会被“玷污”这个玷污可不是说让自己变坏,而是让自己的身体变坏,我们一直都在宣传环保,可是人们不听话,国家就有了政策:限行号牌,所谓的限行号牌就是在一段特别严重的雾霾内,只要你的车牌上有这个数字或者字母,那么你就不可以出行。但是,国家上有政策,我们下有对策,我们可以托关系,多办号牌,中国,已经成为了run雾霾治理建议书w雾霾治理建议书ytr雾霾治理建议书in(失控的列车)无人能挡,即使煞破天劫也不会回头,古人云:近水楼台先得月,先得月个屁啊!人找月亮都难,怎么得到月亮?

治理雾霾的建议 篇7

关键词:雾霾,治理,跨区域,联防联控

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 我国经济保持了高速发展的势头, 但是同时, 相应的生态环境问题不断出现, 尤其是近期频发的强雾霾天气, 更是对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严重挑战和考验。

近年来, 雾霾天气频频出现于我国大部分地区, 其中以京津冀最为严重。2015年末, 北京市频发重度大气污染事件, 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 不仅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了严重的损害, 也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国家高度重视大气污染事件, 京津冀地区政府也出台了各项政策措施, 以减轻大气污染程度, 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 大气污染防治是一个系统化、长期性的工程, 不是一朝一夕、一城一地所能实现的, 需要区域联防联控、长期有效地进行治理。发达国家在大气污染治理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我国雾霾治理方面的研究和实践尚处于起步阶段。本文在借鉴其他国家治理雾霾的有益经验基础上, 结合京津冀地区雾霾的特殊情况, 对京津冀雾霾的长效治理提出建议和意见。

一、京津冀雾霾形成的原因分析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 人口不断向大城市聚集, 人口的激增和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 特别是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 发展速度的不断提升, 由此带来的一系列城市问题也随之增多, 环境污染就是其中最为突出的问题。尤其是近年来频频爆发的雾霾污染事件, 更是造成了民众的恐慌, 引起了政府的高度重视。而要解决这一问题, 需要对雾霾的成因进行认真分析, 了解了雾霾的来龙去脉, 有针对性地对症下药。

据《雾霾真相——京津冀地区PM2.5污染解析及减排策略研究》显示, 以煤炭为主导性燃料的能源供应结构是造成京津冀地区雾霾的重要原因, 燃煤排放出的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等是京津冀地区雾霾的主要污染物来源。

京津冀地区雾霾污染的一大特征是地区间存在相互传输、相互影响。北京市最新研究成果表明, 区域间传输对北京雾霾的分担率为28%~36%。由此可见, 雾霾的成因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由于污染物是持续不断地排放, 加上PM2.5在大气中具有长时间悬浮、地区间传输的特性, 改善京津冀地区大气质量已不是一城一地的事, 必须实行跨区域治理, 建立联防联控机制。

二、发达国家治理雾霾的经验借鉴

雾霾等大气污染是伴随着人类工业化进程而出现的, 欧美等发达国家工业化起步较早, 曾经历过类似的情况。为治理雾霾, 许多国家都采取了有针对性的治理措施。由于雾霾多发生在国外工业化程度较高的大城市, 与我国现阶段所经历的情况相类似, 因此借鉴发达国家雾霾治理经验, 对于我国雾霾的治理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纵观世界工业化发展历程, 由工业化引发的大气污染事件屡见不鲜。其中比较典型的是1952年英国伦敦烟雾事件和20世纪40年代开始的美国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英美等发达国家深受大气污染之害, 对于治理雾霾也实施了很多行之有效的措施。他们总体上是以立法为根本, 将法律作为重要保障;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倡导绿色健康的生活方式;强调公众参与、公众监督, 加强环保教育。

一是加强立法建设。英国早在19世纪就颁布实施了《阿尔卡利法》和《公共卫生法》, 并于1956年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大气污染防治法案——《清洁空气法》;美国在1955年颁布实施《空气污染控制法》, 1963年制定的《清洁空气法》成为大气污染防治的主要法律依据。英美等发达国家通过法律来明确国家和地方政府间的权责划分, 并划定各项空气污染标准, 还通过法律来规定污染治理的经费来源。例如, 英国1956年颁布的《清洁空气法》明确规定, 在控烟区改造炉灶的费用, 30%自理, 30%由当地政府解决, 40%由国家补助。

二是加快产业升级和能源结构转型。20世纪80年代随着全球制造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 发达国家着力于发展高科技产业、服务业和绿色产业, 大力倡导发展循环经济, 将工业污染降到最低。1973年的石油危机使得发达国家不得不降低能源需求, 提高能源利用率, 并加快能源结构的转型。1970年, 英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天然气、石油、电力的比例约为39.1:2.5:47.1:11.4, 而到了2011年其比例已调整为1.8:20.7:45:19.8, 并计划与2020年将再生能源的比例提高到15%。

三是加强环保教育, 鼓励公众参与。1970年, 美国《清洁空气法》修正案首次将公民诉讼条款纳入环保立法中, 规定任何人都可以作为私人公民对触犯环保法规这和未能履行职责的环保机构和官员在法院进行起诉。德国欧冠幼儿教育的法规规定, 幼儿园要把教导儿童维护自己以及周围环境的卫生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日本的环保教育分为学校、家庭、社会三个方面, 学校环保教育从小学到高中都有, 而且是必修课, 既有理论又有实践。

四是加强节能减排, 倡导低碳的生活方式。鼓励公众使用节能电器, 20世纪70年代, 英国政府开始鼓励市民和商家使用节能电器, 其后日美等国也相继建立了电器使用的“节能标签”制度和“能源之星”标识体系, 并给予使用者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同时积极发展城市公共交通, 限制私家车行驶, 鼓励人们健康出行, 改善城市交通状况, 减少汽车尾气所带来的污染。

三、对京津冀雾霾治理的启示和建议

发达国家治理雾霾的经验给我们提供的经验值得借鉴。雾霾治理必须从实际出发, 综合考虑本地实际情况。实际上,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的大气污染防治联防联控早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就已实行, 但收效甚微。虽然短时间内空气质量得到显著改善, 但难以持久。相比其他国家, 特别是珠三角、长三角, 京津冀有自己的特殊性:一是地域跨度大, 跨越省份多;二是各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 这对于雾霾的综合治理都是相当严峻的挑战和考验。

一是加强立法执法, 为区域联防联控提供坚实的法律保障。我国的环保立法进程明显滞后与经济社会发展, 立法不全、执法不严、贯彻不力等, 导致许多环保法规形同虚设, 难以起到应有的作用。因此, 必须借鉴发达国家经验, 立足实际, 制定切实有效的相关法律法规。2010年5月, 国家化境保护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9部委制定下发《关于推进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改善区域空气质量的指导意见》, 2013年制定下发《京津冀及周边地区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细则》, 但尚未上升到法律层面, 约束力明显不足, 需要进一步加强, 尤其是在更高层次加强立法, 严格执法, 并将相关法律法规真正贯彻到实处。

二是树立区域协同治理理念, 建立联防联控机制。首先, 要建立联防联控的区域管理机构。由于雾霾污染是跨区域的, 单个城市无法独立完成污染的全面防治, 这就必须打破各自为政的传统行政区域规划的限制, 积极实行区域联防联控。而要保证区域联防联控真正能够取得实效, 必须建立一个具有权威的区域管理机构, 统一协调管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的大气污染防治工作, 并赋予其相应的执法权和监督权。其次是树立联防联控的理念, 增强合作意识和责任意识, 各地区要从保护区域内大气质量的大局出发, 通力合作, 克服地方保护主义。

三是加大科技投入和资金投入, 充分调动各领域的积极性。在雾霾治理的过程中, 科学技术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无论是污染治理、环境监测, 还是为管理决策提供支撑, 都需要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的力量。再者, 雾霾的治理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 必须加大雾霾治理的资金投入, 同时调动市场各领域的力量, 大到国家, 小到市民, 都应积极参与到雾霾的治理中来。

四是调整产业结构, 优化能源利用结构。由于燃煤产生的烟尘、氮氧化物等是京津冀地区雾霾的主要污染物来源, 必须改变以煤炭为主导性燃料的能源利用结构, 提高清洁能源在能源利用中的比例。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鼓励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要注重区域平衡发展, 创造平等的发展机会和发展环境;严格环境监管, 防止污染跨域转移。

雾霾的防治并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 通过英美等发达国家的治理历程就能发现, 尽管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 大气污染的根除可能需要几年甚至是几十年的时间, 我们要对京津冀雾霾治理的长期性保持清醒的认识, 不能期望“毕其功于一役”。总之, 要建立长效的联防联控机制, 确保治理结果的可持续性, 避免雾霾污染的反复出现。

参考文献

[1]吴志功.京津冀雾霾治理一体化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5.

[2]林伯强.发达国家雾霾治理的经验和启示[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5.

[3]柴发合, 李艳萍, 乔琦, 等.我国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环境监管模式的战略转型[J].环境保护, 2013 (5) .

[4]汪伟全.空气污染的跨域合作治理研究——以北京地区为例[J].公共管理学报, 2014, 11 (1) .

治理雾霾的建议 篇8

[关键词]雾霾成因;能源结构;产业结构;监督制衡;法律手段

(一)雾霾成因对比

1、伦敦雾霾的成因

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英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无疑,这推动了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但同时,代价其实也是不可估量的巨大,以雾霾为典型的空气污染就是其不可忽视的代价之一。

(1)自然原因

与很多国家雾霾形成的原因不同,伦敦雾是特定的地理位置和特定的气候条件的产物,有着悠久的历史。伦敦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带给其带来了湿度相当高的空气,进而致使雾气本来就较为容易形成。在工业革命、大气污染到来之前,在英国的街头,雾气也是十分常见的天气现象。

(2)工业生产方式原因

伦敦雾形成更为重要的原因则是当时英国的工业生产方式。可以说,伦敦雾是英国当年的工业生产方式本身的产物,工业化和城市化使空气污染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工业大生产在便利丰富了人民生活、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同时,也带来以雾霾为代表的大气污染。以烟煤为燃料的城市,以伦敦为代表,在找到可替代的燃料之前,人们都曾无饱受过数十年的严重的大气污染之苦。

(3)生活方式原因

值得一提的是,伦敦雾霾的产生与英国的生活方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19世纪以来,居民的在家庭用煤的情况很是普遍。由于家庭用煤所排出的黑烟量大、频率高,因此其是伦敦大气污染不可忽视的又一大污染源。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壁炉这一取暖方式更是得到了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追求舒适家庭。壁炉的集中大量使用,致使浓烟飘到空中,弥漫在空中的烟尘越积越多,难以散去,最后导致了浑浊空气的出现,能见度大大降低。

2、中国雾霾的成因

雾霾产生的原因,正如其呈现的形式一样复杂,是多方面作用的结果,包括社会、自然的多个方面,除了为大众耳熟能详的工业污染以外,生活污染也在雾霾的形成过程中“付出”了不少。综合各个方面的因素,我国雾霾的形成原因主要有能源消费、产业结构、机动车数量、城镇化发展等因素,具体如下:

(1)能源消费的原因

中国人口众多,能源消费总量大,但消费结构却存在许多不合理的地方。2009年至2012年能源消费总量从30.66亿吨标煤增长到36.23亿吨标煤,年均增长2.1亿吨标煤,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能源消费国。在中国历年来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和原油的消费比例占绝对主导地位,并远远高于其他能源消费。不仅如此,随着工业的发展,其对能源的使用量更是与日俱增。

(2)产业结构的原因

我国从农业大国逐步发展到工业大国,经济得到了显著的增长,随着工业的发展,工业废气大量排放,二氧化碳排放量逐年升高。工业废气是当今世界主要的环境污染源。据统计,2012年我国的化石燃料排放量居世界第一,以总排放量的27%的比重远远超过美国这一能源消耗大國14%的占比。如此大规模的工业发展,以及巨大的污染物排放量,进一步导致我国以雾霾为突出表现的大气污染。

(3)机动车数量增长的原因

随着中国人均消费水平的上升,机动车保有量不断提高,而汽车尾气,无疑加重空气污染。除此之外,随着工业化、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中国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农业机械和汽车的数量迅速增长,导致尾气排放量急剧增大,这致使空气中可吸入细微颗粒物的含量持续上升,进而导致雾霾天气不多增多,空气质量日益恶化。

(4)城镇化发展模式的原因

中国的城镇化发展模式曾被评价为粗放式、跃进式城镇化。由此可见,中国城镇化很大程度上是一种以高耗能、高污染为特征的发展模式进行的。在城市数量快速增长,越来越多的人成为“城市人”的同时,一个又一个的环境问题正潜伏在社会的深处。归根结底,大城市中的能源使用量居高不下是雾霾产生的一大重要原因。城市的扩张和兴起,不仅带来了繁华,也带来了污染,而其中为人们所深切感受的,就是以雾霾为突出表现的大气污染。

3、两者成因的深入对比分析

从上述不难发现,伦敦雾霾的成因与中国雾霾成因有着很多的共同点,但是中国雾霾的形成也存在其独特的原因。对于两者共同点以及中国雾霾形成原因的独特之处的分析,有利于在借鉴伦敦经验的同时认清国情,有所取舍地适用他国经验,从而对未来的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协调做出一定的探索与改变。

(二)中英经济背景对比

上世纪50年的英国与当下的中国,虽处两个不同的时代,却有着类似的遭遇——深受雾霾所扰。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在经济层面上,通过比较两国在各自时期的经济状况,有利于分析我国借鉴伦敦经验的可行性。

首先,当今中国和曾经的英国的能源结构均是以煤炭为主。

工业革命以来,伦敦就以“雾都”扬名。煤炭是支持工业革命的核心燃料,经济和技术飞速发展,伴随而来的是城市污染急剧加重。当时的大多数工厂都建在市内和近郊,居民家庭又大量烧煤取暖,煤烟排放量急剧增加。城市发电也主要靠煤,以煤为动力的蒸汽机车拉着一节节燃煤专列开进首都。同时,家庭烧煤也加剧了大气污染。

其次,中英两国在双方对应的时代中经济结构不合理,能源消费总量大。

1952年的伦敦烟雾事件是英国工业化进程中忽视经济结构调整的后果,据数据显示,1952年,英国经济结构中工业占最大比例的一年,工业所占比重高达51%,在治理雾霾工作开展后,工业所占比重才有所下降,而服务业所占比例也逐渐提升。

nlc202309041946

最后,两国的雾霾均出现在工业化阶段中后期。

从全球饱受雾霾天气影响的国家的情况来看,雾霾污染主要集中在工业化阶段的中后期,而伦敦当时正处于这个时期,规模的工业发展与高耗能产业分不开,这些产业不仅能耗高,污染也严重。

综上所述,中英两国在大气污染严重时期的经济背景极为相似,因此借鉴伦敦经验具有较大的可行性。

(三)中英政治背景对比

总体来看,虽然中英两国政治存在着根本性的差异,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而英国则为资本主义国家。但中国目前的政治形势相对于英国治理雾霾时期的政治形势更为平和。雾霾的治理相对来说会比英国更为容易。

英国治理雾霾的历程可以追溯到13世纪左右,1306年,爱德华一世颁布一项在国会开会期间禁止工场烧煤的法令。但此超前的环保意识未能阻止社会工业发展的需求。1875年,英国议会通过了“公共卫生法案”,对污染、职业病等问题开始系统管理,并在各城市设立公共卫生观察员。这些措施虽然小有成效,但难以从本质上根除污染源。20世纪初期,英国逐渐丧失工业垄断地位,一战的爆发更是严重消耗了英国实力。20世纪20年代,英国政府为消除第一次世界大战带来的影响,尽快扭转世界性的经济大萧条的局面,放松了对环境的治理,以恢复经济为第一目的。二战结束后,英国更加衰弱,降为二等强国,接受美国援助的马歇尔计划,大张旗鼓,重振经济,污染问题又开始“旧情复燃”。然而这种急切的经济发展必将导致环境的破坏,1952年的“雾都劫难”彻底震醒了英国人,政府颁布《清洁空气法案》等一系列立法。

而在如今的中国,政治较为平和,执政党也多重视霧霾的治理,这有利于推进雾霾治理工作的开展。具体而言,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要求“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推广绿色建筑、绿色施工,发展绿色经济,发展绿色矿业,推广绿色消费模式,推行政府绿色采购……“绿色发展”被明确写入“十二五”规划并独立成篇,表明我国走绿色发展道路的决心和信心。

十八大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除了以上涉及的较为宏观的政治目标以外,地方政绩考核制度也做出了相应的改变。雾霾的日益加重,实际上很大程度上与地区利益密切相关。长期以来,以GDP为重要指标的政绩考核使得地方政府对于重工业的发展及其重视,甚至不惜代价地争取重工业发展的机会,这无疑是雾霾问题的催生因素之一。习近平主席多次谈到不能以GDP论英雄,三中全会《决定》也提出改进唯GDP的干部绩效考核体制,遏制目前地方政府唯GDP增长的恶性竞争,可以遏制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黑色GDP增长。无疑,这有利于经济健康发展的同时,有利于避免雾霾天气的进一步恶化。可以说,这样的政治环境是有利于雾霾治理工作的进一步推进的。

(四)中英文化背景对比

经研究发现,英国雾霾治理成功离不开其的文化意识方面所具有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1)自主性、民主性和平等意识

英国强调环境治理主体的多元性和平等性。公众愿意自主协商、多方互动,最大程度地增进整体的公共福利,以提高环境质量。正是因为英国公众的民主、平等意识较强,英国政府才得以通过构建“政府一市场一社会”三维框架下的环境治理模式,增强生态环境治理的合力。

(2)重视监督与制衡

英国政府的各种空气监测数据均向外开放,英国公民可援引《自由信息法》,向政府环保机构索取相关信息,达到全民监督的效果。此外,“第四权力”新闻媒体界也起着重要的监督作用,对任何公权力的错误或者黑幕主流媒体大多持着揭黑打丑的态度,而不会违背新闻伦理,粉饰太平。英国公民获知空气信息的途径也不被官方独家垄断。

在英国文化中,权力制约与平衡的传统非常悠久。中世纪前后,英国王室和贵族就相持不下,为人民的自由“造成了相对宽松的中间地带”。议会制和两院制传统使得国家的公共权力分散为立法和行政两大部分,法院和法官限制着王权,在实际的政治运行中也可以看做是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的分立。程汉大认为:“大凡真正意义上的宪政,无一不具有妥协性、平衡性,其中包括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之间、权力与责任之间、权利与义务之间……等各个层面上的相互妥协与平衡。”在空气治理的层面上,监督与制衡的智慧也同样适用。

(3)法治意识强,善于利用法律手段

英国人是讲究实效的民族,现实的目标是靠自己的力量而非幻想,是靠实干而非空谈去达到的,法律手段则是一个具有现实力量的重要途径。英国在治理雾霾的漫长的努力中,通过了大量的法案,如1954年,伦敦市出台《伦敦城法案(多项赋权)》,1956年,英国出台了世界上首部空气污染防治法——《清洁空气法》,1974年出台《控制公害法》等等,以消除大气污染对公众健康和日常生活的影响。此外,英国公众参与环境治理的一个普遍做法是采取环境公益诉讼。任何个人、公民团体都可以对污染者提起要求其遵守环境法的诉讼。

(4)理性主义,以科学技术为武器

理性精神源于近代科学的出现,在社会政治领域则表现为自由平等、反专制主义等思想。英国的理性精神在保守主义的影响下略带节制,这使得英国保留了一定的宗教信仰从而形成了政教分离的传统。宗教和上帝只负责解决精神领域的重大问题,而在现实生活里,英国人的上帝是主宰宇宙的理性和科学规律。这也许是英国人在治理雾霾过程当中如此重视技术和科学背后的文化因素。

英国是最早提出“低碳”概念并积极倡导低碳经济的国家。2007年,伦敦颁布《气候变化行动纲要》,设定减碳目标,以1990年为基准,到2025年要减排60%。为了完成这个艰巨的任务,伦敦把部分目光集中在智能电网建设上。低碳技术是推进空气质量改善的主要挑战之一,目前英国人正在大力推进相关技术的研发,许多关键性技术都处在攻坚阶段。

余论

2015年2月28号,柴静雾霾深度调查《穹顶之下》播出,在不到24小时内,点击量已经突破360万次,点赞数接近4万个,留言评论数也达到8500条。此调查加深了公众对于雾霾的认识,也唤醒了政府各个部门对于雾霾的关注,相信随着相关调查和报道的传播,我国对于雾霾的重视会日益加强,治理雾霾的路上也会减少许多障碍。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持续的大范围雾霾天气再次引起公众对大气污染及大气环境质量重视。积极采取防治雾霾天气措施,对于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张小曳.我国雾-霾成因及其治理的思考[J].科学通报,2013,13:1178-1187.

[2]巩羿.英国空气污染治理经验对我国空气治理政策的启示[D].中央民族大学,2013.

[3]张孝德,梁洁.从伦敦到北京:中英雾霾治理的比较与反思[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4,03:51-63.

[4]秦昊洋.浅谈雾霾成因的有效分析方法与应用[J].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01:92-96.

[5]肖畅.雾霾成因和治理责任都需要明确[N].长江日报,2013-12-11006.

[6]李晓琪.从“北京雾霾”看我国大气污染防治[J].青春岁月,2013,13:382-383.

[7]白洋,刘晓源."雾霾"成因的深层法律思考及防治对策[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6:27-33.

上一篇:微型企业政策解读下一篇:青蛙写诗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