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救援小组工作职责

2024-07-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应急救援小组工作职责(精选9篇)

应急救援小组工作职责 篇1

由公司安全部人员组成,安全部部长为组长。负责应急救援工作中的通信联络工作,及时向应急指挥部汇报工作。发布有关信息,必要时可接受媒体采访,开展应急救援的宣传、教育,完成领导组交办的其它任务。

(2)警戒疏散组

负责事故现场警戒、治安保卫、人员疏散、现场交通疏导等工作。(3)抢险抢修组

负责紧急状态下的工艺处理、设备抢修、生产恢复工作。(4)消防灭火组

负责事故现场的消防灭火、人员救护和财产抢救等工作。(5)交通运输组

保障车辆调配和抢险救援物资运输(6)物资供应组

保障应急救援物资、器材、个体防护用品的贮备管理和紧急采购工作。运输和应急救援人员的交通车辆安排等工作。负责在应急状态下的后勤保障工作。

(7)医疗救护组

负责现场医疗救护指挥及中毒、受伤人员的现场抢救、处理和转院护送工作。负责对受伤人员及家属进行慰问和安抚,了解伤员救护情况等工作。

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及职责

组长(副组长)职责⑴及时向总监办、指挥部应急领导小组、公司以及当地政府主管部门等报告事故及处理情况

工程项目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及职责

1、项目经理XX是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的第一负责人,担任组长,负责紧急情况处理的指挥工作。副组长由项目书记XXX刘超、副总工XX担任,负责紧急情况处理的具体实施和组织工作,组长不在或授权时,副组长按序行使组长的权力。

2、组长(副组长)职责

⑴及时向总监办、指挥部应急领导小组、公司以及当地政府主管部门等报告事故及处理情况,必要时请求援助,并接受其领导,落实指令。

⑵审定并签发本项目应急预案。

⑶下达预警和预警解除令。

⑷下达本项目应急预案启动和终止指令。

⑸负责生产安全事故的应急救援指挥工作,统一协调应急资源。

⑹检查督促各应急救援工作小组做好抢险救援、信息上报、善后处理以及恢复生活、生产秩序的工作。

⑺负责对外联络,向新闻媒体发布相关信息。

⑻负责检查监督应急准备工作情况,组织开展应急培训教育及应急预案的演练、操练和讲解活动。审批并落实项目应急准备及救援资金。

㈢、各应急救援工作小组及职责

⑴综合协调组。

组长:Z

组员:Z 负责对事故救援过程中的各职能小组进行协调指挥,并做好联系社会、市指、公司救援力量的沟通工作。

⑵抢险救援组。

组长:Z

组员:Z

负责现场伤员的搜救、损失设备的安全转移及事故后对被污染区域的洗消工作,及时控制危险源。

⑶安全疏散组。

组长:Z 组员:Z

负责对事故现场及周围人员进行防护指导、人员疏散及物资转移等工作。接警后,督促所有员工立即离开工作岗位,从安全道路有秩序地撤离。员工疏散顺序是先现场人员,再附近工人、村民,最后各部门负责人和安全员。并根据各部门负责人提供的工作人数及访客登记资料核查人员情况,承包商与访问客人的疏散由负责接待部门负责人指派专人护送至安全区域。安全撤离后,防止员工未经许可重返事故现场。

⑷现场救护组。

组长:Z 组员:Z

负责抢救和临时处置事故现场伤员,负责护送重伤员到相应医院救治。有权禁止人员进入情况不明的现场,防止人员伤亡事故扩大。

⑸现场警戒组。

组长:ZZ

负责隔离事故现场、保护事故现场事故,禁止无关人员和车辆进入危险区域,协助人员抢救和疏散,防止有人借机偷盗和破坏财物。

⑹善后安置组。

组长:ZZ

应急救援小组工作职责 篇2

加强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建设, 建立健全“统一指挥, 反应灵敏, 协调序, 运转高效”的应急救援工作机制, 必须建立完善的应急组织体系, 做好日常的应急救援管理工作, 明确各级各部门人员在应急救援工作中承担的任务和相应的职责, 保证应急工作的落实和救援行动中的分工, 避免因行动混乱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一般以煤矿为单位, 建立应急救援指挥体系, 明确指挥部、指挥部办公室, 总指挥、副总指挥和成员, 确定各级人员在应急管理工作中的职责和应急抢险过程的分工;成立应急行动小组 (也即应急保障小组) , 明确各小组负责人和成员, 确定各小组日常职责和应急行动中的任务, 保证在应急救援行动中按照分工开展工作。

2 重大危险源的管理

2.1 重大危险源的辨识

分析生产过程中生产工艺、生产场所及其环境, 确定重大危险源的辨识对象的性质、位置和特点, 划分单元, 计算危险物品的数量或危险场所的能量, 如果达到重大危险源辨识指标即可确定为重大危险源。对于井工矿井来说, 有下列条件之一的煤矿就为重大危险源:高瓦斯矿井、煤与瓦斯突出矿井、有煤尘爆炸危险的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矿井、煤层自然发火期小于等于6个月的矿井、煤层冲击倾向为中等及以上的矿井。或者说对于可预见的自然灾害、特定的事故也可视为重大危险源。比如洪涝灾害、公共卫生事件、社会突发事件等, 也可列入重大危险源行列进行管理。

2.2 重大危险源风险评价

确定重大危险源后, 需要选择相应的风险评价方法进行风险评价, 给出重大危险源失控后可能造成的伤害区域、影响范围、可能造成的人员伤亡数或经济损失等。重大危险源风险评价的方法有多种, 一般常用的有风险矩阵法、LEC评价法。

2.3 重大危险源的日常管理

制订控制风险计划, 各项危险源经过风险评价后, 必须明确直接管理部门, 并针对各项重大危险源可能发生的事故制定防范措施, 严格按规程措施要求落实, 做好危险源的控制管理工作, 确保设备设施的正常运行或保持正常状态, 安设危险标志牌或警示牌, 设置隔离栅栏。

建立可靠的动态监控系统, 对危险源进行不间断的监控, 随时掌握危险源的变化情况, 对危险源的危险物质当量必须控制在预警临界量内;建立健全检查制度, 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巡查, 发现隐患问题立即处理, 杜绝重大事故的发生。

3 应急预案的编制

3.1 成立预案编制小组

(1) 人员组成, 应由涉及重大危险源的各个管理部门技术人员组成, 这些人员应有一定的专业知识, 熟悉所管理的重大危险源事故的防范和处理, 具有安全管理的丰富经验。 (2) 时间和经费, 应急预案编制是一个复杂的工程, 如果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经费保证, 难以保证预案的编制质量。 (3) 交流与勾通, 对参与人员进行培训, 熟知预案的构成内容和要求, 明确各自的任务, 分工编写, 并在过程中及时进行交流, 探讨, 力求达到各项内容完整, 可行。

3.2 重大危险源的辨识和风险评价

参照文章重大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确定本单位存在的重大危险源, 针对风险等级在四级以上的重大危险源制定相应的预案, 实施管理。

3.3 预案的编制

《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GB/T29639-2013) 于2013年7月19日发布, 10月1日实施, 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是生产经营单位编制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标准。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单位应急预案编制工作。本标准规定了生产经营单位编制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编制程序、体系构成以及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现场处置方案和附件的主要内容。

以综合应急预案的9项基本要素为例说明编制预案基本要点。9项基本要素分别是:总则、生产经营单位的事故风险描述、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预防及信息报告、应急响应、信息发布、后期处置、保障措施、应急预案管理。按照以上内容对照《导则》逐一明确, 对应急机构的职责、人员、技术、装备、设施、物资、救援行动及其指挥与协调等方面预先做出具体的安排。简单说就是要明确在突发事故发生之前、发生过程中以及发生后, 该做哪些工作, 谁来做、怎么做, 保证迅速、有序、有效开展应急与救援行动。

4 应急准备

应急队伍的准备。应急队伍分为内部应急队伍与外部应急队伍, 内部应急队伍要明确各小组组长, 队员名单以及每个人的联系电话, 并且要明确各小组的职责和在应急行动中的任务, 做到招之即来, 来之能战;外部应急队伍一般为本公司或附近驻地的专业矿山救护队伍和消防队伍以及医院救护队伍, 煤矿应与这些队伍签订救护协议, 在紧急状态下请求专业队伍进行支援。

应急物资的准备。根据应急救援的要求, 储备应对各类灾害事故的应急救援物资和设备设施, 专库专人管理, 账目清楚, 做好各类物资的维护保养、检修工作, 对于过期或报废的物资设施, 要及时进行补充更新, 确保时时完好有效。

应急资金的准备。矿井应急救援办公室应根据应急救援的要求, 就应急物资的更新、维护、补充, 应急演练的安排, 应急培训的开展等要求, 做好当年的应急资金计划, 报矿井计划部门或财务部门安排, 并预留一部分资金以备急用, 做好应急资金的准备工作。

5 结束语

煤矿企业应急体系的管理是企业安全生产的一项重要内容, 关系到煤矿的安危, 各级煤炭企业要建立符合本企业特点的应急救援体系, 重点是要建立一个指挥有序、协调统一的指挥中心, 准备充足的应急物资和装备, 培养好精明强干的抢险队伍, 健全完善的应急工作机制, 防范事故于未然, 抢救事故于有序, 最大力度减少人员的伤亡和财产的损失, 促进煤炭企业的健康稳步发展。

摘要:应急救援的管理是煤矿企业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须履行的社会责任, 虽然目前的应急救援管理工作取得了较大进展, 但仍存在诸多薄弱环节, 煤矿事故的频发, 救援能力和指挥的失误给煤矿生产造成了多方面的影响。根据应急管理的实践经验, 从应急体系的建立、重大危险源的管理、应急预案的编制、应急准备等方面对应急救援管理工作进行了论述, 为煤矿应急工作管理人员提供了可行的建议, 为进一步加强煤矿企业的应急救援管理工作提高煤矿安全生产的保障建言献策。

关键词:应急救援管理,应急体系,重大危险源管理,应急预案,应急准备

参考文献

[1]GB/T29639-2013.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S].

[2]刘铁民.应急体系建设和应急预案编制[M].企业管理出版社, 2004.

应急救援小组工作职责 篇3

[关键词]新消防法;基层普通消防中队;应急救援

一、问题的提出

为了摸清新《消防法》施行后基层普通消防中队承担应急救援职责的情况,我们设计了如下两个问题在基层消防中队进行调研:一是2009年5月1日至12月31日应急救援的数量,与灭火救援数量的比较,有什么变化;二是2009年5月1日至12月31日应急救援的数量与2008年同期应急救援数量的比较,有什么变化。我们选取了两个基层普通消防中队作为调研的对象:一是安徽消防总队某市消防支队开发区消防中队;二是北京市消防总队朝阳消防支队某消防中队。在上述两个基层普通消防中队我们得到了以下统计数据:

安徽消防總队某市消防支队开发区消防中队2009年5月1日至12月31日为应急救援共出警19次,与2008年同期相比增加了58%;北京市消防总队朝阳消防支队某消防中队2009年5月1日至12月31日为应急救援共出警56次,与2008年同期相比增加了43%。

此外,为了与应急救援相比较,我们还获取了基层普通消防中队社会救助的数字。安徽消防总队某市消防支队开发区消防中队2009年5月1日至12月31日参加社会救助19起,与2008年同期相比增加6起;北京市消防总队朝阳消防支队某消防中队2009年5月1日至12月31日参加社会救助62起,与2008年同期相比增加9起。

从上述统计数字中,我们发现了以下三个问题:一是基层普通消防中队实际上承担着应急救援职责;二是在新消防法施行后基层普通消防中队承担应急救援职责出警的次数呈现出递增趋势;三是基层普通消防中队参加社会救助的次数同样呈现出递增趋势。

以上变化趋势也是与全国公安消防部队承担应急救援职责的统计数字相吻合的。“就全国情况看,公安消防部队作为国家应急救援骨干力量的作用日益突出,抢险救援行动从2000年占接警出动总数不足10%上升至去年的74%”[1]。2009年,全国公安消防部队共出警作战53.5万起,出动车辆84.5万辆次、官兵539.2万人次,营救遇险被困人员7.8万余人,抢救和保护财产价值278亿元,出警量比2008年增加2万多起。其中,火灾扑救12.9万起,灾害事故抢险救援12.9万起,社会救助14.4万起,公务执勤1.2万起,其他出动10.1万起。除火灾扑救外的抢险救援、社会救助等出警占总出警量75.8%[2]。

二、基层普通消防中队承担应急救援职责的法律依据

应急救援职责是新《消防法》赋予公安消防部队的一项法定职责,新《消防法》对于火灾扑救以外的救援称之为应急救援。该法第38条规定:“公安消防队、专职消防队应当充分发挥火灾扑救和应急救援专业力量的骨干作用;……”第46条规定:“公安消防队、专职消防队参加火灾以外的其他重大灾害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一领导。”而在1998年的消防法中,关于消防部队参加应急救援的职责称之为抢险救援,1998年颁布的《消防法》第34条规定:“公安消防队参加火灾以外的其他灾害或者事故的抢险救援工作,在有关地方人民政府的统一指挥下实施。”因此,基层普通消防中队承担应急救援职责在消防法修改前后都是有法律根据的。在实际工作中,有人认为,承担应急救援职责是消防特勤中队的事情,而基层普通消防中队只承担灭火救援职责。凡是遇到应急救援而报警的,都推到消防特勤中队。

上述看法在法律上不成立的,用于指导应急救援实践则是有害的。从实践角度来看,消防特勤中队并没有覆盖到我国所有的县(市)。这方面的准确统计数字还没有对社会公开,但是,我们可以以一些已经公开的其他统计数字作为旁证。截止到2009年9月,全国已建成51个消防特勤大队、340个特勤中队,特勤官兵达1.9万余人,初步形成了遍布全国的消防特勤力量[3]。而全国共有县(市、区)2500多个。从上述数字中我们推论,到目前为止,我国仍有很多县市未设消防特勤中队。因此,为了更好地适应基层普通消防中队承担应急救援职责的形势与任务,我们建议在基层普通消防中队设立特勤班,实际上这也是消防应急救援实践中的一种普遍做法。据报道,汶川大地震后,全国公安消防部队已经建成3266个特勤班[4]。这种做法在法律上同样是站得住脚的。因为新消防法只赋予了公安消防队、专职消防队履行应急救援的法定职责,就公安消防队而言,既没有要求其区分具体种类名称,更没有要求其必须以某种具体形式来加以实施。

三、基层普通消防中队承担应急救援职责应当注意的问题

(一)不要越权

超越法定职责而行使的“权力”构成越权。基层普通消防中队在承担应急救援职责中首先要注意的问题是越权。因为在行政法学理论中,越权不仅无效,而且还应当承担由此而产生的法律责任问题。在我国,承担应急救援职责的主体是多元的,除了公安消防队以外,还有其他应急救援队伍。其主要原因是我国对于灾害管理还没有制定出一部统一的适用于全国的基本法律,我国对于灾害管理的立法为“分散立法”模式,即依灾害的种类单独立法模式。因此,我国的应急救援队伍基本上都是分灾种、分部门、分系统建立的。据统计,我国现有各类应急救援人员50余万,分散在公安消防、森林消防、抗洪救援、地震救援、水上搜救、铁路救援、民航救援、危险化学品救援和矿山救援等多个部门和行业。

为了防止越权,基层普通消防中队必须弄清法律赋予自己的应急救援法定职责与其他应急救援队伍承担的应急救援法定职责的不同点。新《消防法》第37条规定:“公安消防队、专职消防队依照国家规定承担重大灾害事故和其他以抢救人员生命为主的应急救援工作。”据此,基层普通消防中队承担的应急救援职责是重大灾害事故和其他以抢救人员生命为主的应急救援工作。凡不是重大灾害事故和其他以抢救人员生命为主的应急救援工作,则不应当由包括基层普通消防中队在内的公安消防队承担。

为了进一步明确公安消防队应急救援的范围,2009年5月26日发布的《公安消防部队执勤战斗条令》(以下简称《条令》)对应急救援的范围作了具体规定。该《条令》第81条规定:“公安消防部队依照国家规定主要承担下列重大灾害事故和其他以抢救人员生命为主的应急救援工作:(一)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二)道路交通事故;(三)地震及其次生灾害;(四)建筑坍塌事故;(五)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六)空难事故;(七)爆炸及恐怖事件;(八)群众遇险事件。”上述条文列举事项中并未使用兜底条款。这样看来,似乎公安消防队承担的应急救援工作是很明确的,就是上述条文列举的八项。但是,只要我们仔细分析上述条文,就会发现上述条文中使用了“主要”字眼,这与使用兜底条款有异曲同工之妙。正因为如此,该《条令》第82条才补充规定:“公安消防队依照国家规定和上级指令,参与配合处置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质灾害、森林、草原火灾等自然灾害,矿山、水上事故,重大环境污染、核与辐射事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如此看来,公安消防部队参与应急救援的范围既明确又不太明确。作为基层普通消防中队来说,应当掌握常见的应当救援种类。从我们调研的情况来看,常见的应急救援种类主要是化学灾害事故、交通事故、爆炸事故等。

需要指出的是,目前基层普通消防中队参加的社会救助事件是否属于其法定职责值得我们加以研究。从我们调研的情况来看,基层普通消防中队参加的社会救助主要是帮助群众取钥匙、开门、供水、救猫、摘蜂窝、清洗道路等,其中绝大多数是取钥匙、开门。从现有法律规定来看,社会救助不应当属于包括基层普通消防中队在内的公安消防队的法定职责,而应当属于非警务活动。

(二)不要渎职

渎职,也称不作为。不行使职权或不履行职责构成渎职。基层普通消防中队在承担应急救援职责接下来要注意的问题是渎职。因為法定职责明确以后,就应当履行并且正确履行法定职责。否则,就应当承担由此而产生的法律责任。在应急救援实践中,接警不出警、迟延出警、出警到达救援现场后不施救或者不积极施救等都有可能构成渎职。这里之所以使用的是“可能”字眼,是因为法定职责和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法定职责只是构成渎职的两个条件,在行政法学理论中,构成渎职还必须要具备一个条件,即行为人具有履行义务的能力而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法定的职责。有一个事例应当引起我们的关注,这就是湖北省3名大学生为救人溺亡事件。据报道,2009年10月24日下午,为救两名落水少年,湖北省长江大学10多名大学生手拉手扑进江中营救,最终,两名少年得救,但体力不支的大学生们却落入江中。百米外的3位冬泳队员应声赶来,尽全力救起6名大学生,而3名大学生陈及时、何东旭、方招不幸遇难。在场群众拨打110报警电话后,不到10分钟,警车和救护车就赶到了现场,消防队员随后赶到,随后是海事部门海巡艇。公安、海事各部门到达时,水面上已没了动静。消防人员因为没有潜水衣等救援设备,只能在腰上捆了绳子下水试探,甫一入水,绳子便被漩涡状水流卷住缠绕在消防队员腿上,将其绊倒在水里,营救人员只得无奈退回[5]。在这一事例中,消防人员因为不具备履行法定职责的能力而停止履行其法定义务,不构成渎职行为。法律只要求能够履行义务的人履行义务,而不会强求不能够履行义务的人履行义务。在不具备履行能力下的“不作为”只能是一个意外事件。

需要指出的是,对于行为人不具有履行义务的能力而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法定职责的情形,不适用紧急避险。根据我国《刑法》第21条的规定,关于本人避险的规定,不适用于职务上、业务上负有特定责任的人。这里讲的“职务上、业务上负有特定责任的人”当然包括公安消防人员在内。

(三)不要滥用

不正当的行使职权构成滥用职权。凡是以权谋私、假公济私等违背法律目的的行为都是滥用职权的行为。滥用职权与超越职权的区别就在于滥用职权形式上合法,而超越职权则形式是违法。滥用职权的主要表现形式是滥用自由裁量职权。一般认为,滥用自由裁量权是在法定范围内产生的行政瑕疵,这种行政瑕疵的基本特征之一是行政主体实施的职权行为没有超越其法定职权,没有违反法定程序,认定事实、适用法律也不存在明显错误。由此可见,滥用自由裁量权已基本满足了合法性原则的要求,从一定意义上讲是一种合法行为。滥用自由裁量权的瑕疵主要是指行使法定职权时故意违背法律的目的、原则和精神。换句话说,滥用自由裁量权是形式上合法,但实质上违法。为了防止包括基层普通消防中队在内的公安消防队滥用应急救援职责,消防法作了许多限制性规定,如新《消防法》第48条规定:“消防车、消防艇以及消防器材、装备和设施,不得用于与消防和应急救援工作无关的事项。”第49条还规定:“公安消防队、专职消防队扑救火灾、应急救援,不得收取任何费用。”因此,包括基层普通消防中队在内的公安消防队,如果将消防车、消防艇以及消防器材、装备和设施用于与应急救援工作无关的事项,或者收取应急救援费用,那么,则构成滥用职权。

[参考文献]

[1][4]张亮.公安部消防局打造铁军 担负灭火反恐应急救援职能[N].法制日报,2009-7-30(1).

[2]邹伟.2009年全国公安消防部队抢险救援、社会救助等出警占比逾七成[EB/OL].http://news.xinhuanet.com/legal/2010-01/08/content_12778117.htm。

[3]王克辉.灭火救援战功卓著[N].人民公安报,消防周刊,2009-9-30(1).

[5]严冬雪.荆州救人大学生溺水风波调查:捞尸人称走错这步棋[EB/OL].http://www.chinanews.com.cn/sh/news/2009/11-12/1960110. shtml.

应急救援工作例会制度 篇4

为加强应急救援日常管理工作,及时准确的发现、知道和解决矿井出现突发事件时应急救援时存在的问题,更好的贯彻、完善应急救援预案的内容,使各项预案更具可操作性和实用性,进一步提高矿井抗灾救灾能力。特制定本制度:

一、应急救援工作例会由调度室组织召开,矿长亲自参加并主持会议。

二、工作例会召开时间定于每月月底。会议可与矿井月度安全例会合并,但会议议程、内容必须分开进行和单独记录。

三、会议参加人员为应矿井急救援管理机构成员单位负责人。

四、会议内容要求

1、传达、学习上级主管部门有关应急救援管理工作方面的指示,下发的文件和会议精神等。

2、由各单位负责人进行月度应急救援管理工作情况汇报。

3、由调度室对本阶段矿井应急救援管理工作做总结,通报应急救援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4、对通报问题进行讨论,并提出整改方案。

5、由矿长就应急救援管理工作做指导性意见。

五、参会要求

1、有关人员必须按时参加会议,如遇有特殊情况确不

能参加者,必须向主管副矿长请假,并由单位副职代替参加。

2、会议期间严禁接打手机。出现手机响铃者一次罚款50元。

3、各单位负责人应提前做好工作汇报准备。汇报时内容要全面、精简。

4、调度室应做好会议纪录,并定期进行归档。

应急救援履行情况检查制度

七、培训对象在参加上级组织的集中脱产培训期间,享受在岗同等待遇。

八、培训的主要内容。围绕贯彻落对应急管理工作的指示精神,重点学习应急管理有关法律法规、分析我矿应急工作形势任务、了解兄弟单位应急管理经验、熟悉掌握应急预案和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程序和方法、学习运用应急指挥新技术设备和指挥手段等。通过培训,强化培训对象对应急管理的宏观认识和依法实施管理意识,提高科学决策水平,提升应急管理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突发事件的处置应对能力。

九、各级各部门(单位)应急管理机构除组织或参加上级集中脱产培训外,还应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培训。

1、以岗代培。通过参加工作实践和接受指导,提高应急管理的规划组织能力和管理水平。

2、以学代培。大力倡导和鼓励工作人员自行组织学习和培训工作,通过自学不断更新观念、强化内在素质,提高工作能力。

3、以研代培。组织各种研究活动,安排有关人员参与,提高工作水平。

十、安全培训中心和各部门要加强协作,按照统一部署和要求,制订计划和实施意见,认真抓好培训工作。

十一、加大师资力量,建立相应的培训师资档案。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等多种方式培养培训教师,还可采取从上级煤炭安全技术培训中心应聘请教师等办法,解决好培训的师资问题。

十二、将教育培训工作纳入应急管理建设的重要内容进行部署和规划,必须在预算中列支开展应用培训的所需经费,保证培训工作经费的及时足额到位。

十三、建立应急管理培训考核和激励机制,对各单位、部门进行考核。

十四、加强培训的管理,建立和完善培训工作档案,如实记载培训工作和受培训人员情况。

十五、教育培训档案内容包括:

教育培训工作的相关制度、培训

工作计划、总结、教案、培训考勤登记、考卷、考试成绩单、各期培训人员花名册。应急预案管理制度为充分发挥应急预案在处置突发事件的作用,预防和减小事故造 成的人员和财产损失,提高应急管理机构的反应、处理能力,通过不断完善应急救援预案,更加规范、有序、高效地开展应急管理各项工作,提高应对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水平,制定本制度。

1、应急预案体系动态管理。根据“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总体要求和部门机构、人员调整变化情况,对我矿应急预案适当进行类别、结构调整,使应急预案体系适应全矿安全形势和实际工作需要。

2、应急预案由矿长负责组织有关部门和技术人员编制,由矿委会成员和职能部门进行内部审核,然后经县煤炭局组织专家审查通过后备案,由矿长签发执行。

3、应急预案修订完善。针对应急管理工作中情况的变化和应急预案实施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组织有关部门和应急管理专家对我矿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部门应急预案进行修订和完善。发生重大、特别重大突发事件后,要总结实战经验及时修订完善相关应急预案。修订和完善后的应急预案按规定及时备案。

4、预案培训。将各类应急预案有关内容列入矿井应急知识宣教、培训计划,对涉及我矿安全保障的部分作为重点开展宣传培训,增强职工的公共安全意识,提高职工自救、互救能力。

5、应急预案演练。建立健全应急预案演练制度,制定应急预案演练计划。原则上每年组织一次应急预案演练,演练内容应轮流进行。应急宣传教育制度为增强职工安全意识和自我防护素质,提高我矿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特制定本制度。

一、目的 加强对应急管理宣传教育工作的组织指导,充分发挥各业务部门的作用,深入开展应急管理宣传教育活动,增强职工对各种灾害的辩识能力,提高职工的公共安全意识和自我防护素质;有效防止和降低人身伤害和财产提失。

二、宣教手段

1、开展公共安全应急主题宣传活动。

2、通过安全培训宣传、普及应急管理法律法规知识。

3、利用视频播放方式进行安全应急知识教育宣传。

4、通过矿井灾害应急演练组织宣教。

三、宣教内容

1、以本矿主要灾害的应急预案为核心,结合矿井实际,深入分析易发生灾害的地点,发生灾害类型、各类灾害发生前的预兆,发生灾害初期的处置措施和自救、互救方法。

2、选择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对全国煤矿应对突发事件成功案例的经验,以及在应急处置中涌现出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进行宣传报道。

3、介绍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反面案例,同时总结分析案例中使用的错误处置手段,针对问题制定正确的应对措施等。通过学习提高职工应对突发事件的综合判断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

4、本矿在应急救援演练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应对措施。

四、工作要求

1、制订宣传教育工作计划,落实责任人,积极开展应急管理宣传教育工作。

2、创新宣传教育形式。充分利用班前会、宣传板报、图卡等多种形式,使用通俗语言,简明扼要,多题材、多角度、有针对性地进行宣传教育。

3、建立应急宣教常态化管理机制。将日常宣传与重、特大突发事件发生后的宣传教育工作结合起来。建立和健全应急管理宣传教育的长效机制,经常性地开展应急管理宣传教育。

4、各级领导重视,全员积极参与。

5、加强宣传教育效果检查工作。采取不定时对职工进行现场提问的方式,对宣传教育效果进行评价,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

6、宣教经费

应急救援组织组成以及职责 篇5

各类安全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均遵循自救为主,统一指挥、分层负责,单位自救和其它单位及社会救援相结合的原则,其事故发生单位承担施救费用。

二、应急救援工作的组织领导

公司成立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具体负责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的领导、指挥、调度和协调工作。

(一)、指挥部主要职责

1、组织制定并实施各类安全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

2、统一调配救援设备、人员、物资、器材、车辆。

(二)、指挥部组成人员

总 指 挥:容劲光

副 指 挥:关晓斌陈玉柱郭梦海杨彬蔡浩

成员: 杨烜王立志 姜志伟汪浩李强王君戴定宇

(三)、指挥部内设应急通讯组、救援组、公众疏散组、后勤保障组、事故情况上报组。

1、应急通讯组:

(1)主要职责

①准确了解事故的性质和规模等初始信息。

②保证迅速、准确地向报事故人员询问事故现场的信息。

③接到事故通知后应迅速向指挥部发出事故通知,以采取相应的行动。

(2)组成人员

组长:杨彬

组员:王威刘丽叶晓婷孙铭李想

2、应急救援组

(1)主要职责

①具体制定并实施防止事故扩大的安全防范措施;

②迅速查明事故的性质、类别、影响范围等基本情况,制定救援方案,指挥部审定后实施;

③统一指挥施救队伍,组织指挥现场抢险救灾、伤员救治及转送工作。

(2)组成人员

组长:关晓斌

成员:陈玉柱杨烜王立志姜志伟汪浩王君戴定宇张亮赵天浩

3、公众疏散组:

(1)主要职责

①组织好人群的疏散工作,引导必须撤离的居民有秩序地撤至安全区或安置区;

②维护安全区或安置区内的秩序和治安。

(2)组成人员

组长:郭梦海

成员: 丁丹罗浩韩梅

4、后勤保障组:

(1)主要职责

负责应急救援所需的各种设施、设备、物资以及医药等后勤保障。

(2)组成人员

组长:蔡浩

成员:梁国研赵铭段超宫丽君王桂兰

5、事故情况上报组:

(1)主要职责

负责及时准确地将事故和救援信息上报有关部门。

(2)组成人员

组长:关晓斌

成员:张亮戴定宇

应急救援演练工作总结 篇6

一、演练模拟事件

1、假设20xx年6月15日突降暴雨,且降雨量超过50mm,达到停产撤人条件,矿井必须停产撤人。为保证井下人员安全,井下所有施工人员全部撤至地面。

2、防止洪水灌入井下采取措施。二、演练程序

10:05分矿长陈宏宣布“防洪应急演练开始”。

10:06分井下施工队长刘学全向总指挥汇报“地面雨水较大,主斜井可能被淹”。

总指挥下达命令“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撤出所有人员。通知调度室要求矿应急队伍集合,回到主斜井抢险”。

10:18主斜井井下施工队长郑成文向副总指挥汇报:“井下全部人员已撤到地面”。

10:20抢险一分队队长龚永富回到主斜井口向副总指挥丁兆林报告:“一队全部队员到位,请指示”

10:21抢险二分队队长刘学权到主斜井口向副总指挥丁兆林报告:“二队全部队员到位,请指示”。

10:22抢险三分队申大举到主斜井口向副总指挥丁兆林报告:“三队队员全部到位,请指示”

副总指挥丁兆林下达命令:“装沙袋,将井口地面堵高至1m”各小队即按照副总指挥的命令施工。

10:50分井口沙袋堵高施工完毕,三队长向总指挥报告:“报告总指挥,井口沙袋已堵高1m,请指示”

总指挥检查沙袋施工质量后,下达命令:“演戏结束”。这次演练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和目的。在演习过程中,各地点工作井然有序,灯房、工区和人员定位系统对井下人数统计准确无误,人员升井有序,整个演练过程进展顺利。

通过这次演练提高了广大职工遇灾抢险的应变能力,提高了矿井抗灾避灾的防御能力,同时也暴露了一些问题:个别参演人员只注重演练,行动缓慢;调度记录不完善。

我们一定认真总结这次演练存在的问题,在今后的.演练中加强职工教育,注重演练的真实性,进一步完善预警机制,在安全撤离中注意各个环节的配合,加强组织领导,加强预警机制、应急救援预案和避灾抗灾专业知识安全培训学习,提高抗灾和自救的应变能力,加大安全投入,提高矿井的整体装备水平和抗灾防御能力,确保矿井安全健康持续发展。

应急救援小组工作职责 篇7

1 侦察前明确任务、严密组织、精心准备、合理分工

1.1 明确任务

处理事故仅仅领队指挥员明确任务是远远不够的, 让所有参与侦察的人员和待机小队每个战斗员都明确侦察任务的重点是什么是指挥员必须做到的工作, 并应告知参与侦察人员安全注意事项、遇到紧急情况时应采取的措施等。要让每位参与侦察人员清楚事故发生时间, 事故类别, 波及范围, 目前事故可能发展到什么程度, 尚在灾区人员数量, 并对照矿井通风系统图指出遇险人员大致位置, 井下基地位置, 事故区域通风、瓦斯、粉尘、温度、巷道支护及断面、机械设备及现场救援器材种类、数量, 以及矿山救护队到达前现场工作人员采取的措施以及其他救护队可能到达的时间, 侦察的主要任务等情况。指挥员在布置完侦察任务后, 要检查队员对侦察任务的理解程度, 指战员只有了解这些基本情况和明确了任务, 才能有一个稳定的心理状态, 才能有的放矢, 才能对侦察中的突发因素采取正确的防范和处理措施。

1.2 严密组织

在明确侦察任务和了解事故区域的基本情况后, 救护队要制定自己的行动路线、行动计划和安全措施。

(1) 行动路线是指救护队进入灾区和退出灾区的所经路线。行动路线一定要选择与灾区最近的新鲜风流巷道进入, 同时应考虑遇险人员最多和最有存活希望遇险人员的地点, 行进巷道的状况和特征也是要考虑的重要因素。指挥员还要在图纸上标明小队行进的方向、经过时间, 并向侦察和待机小队讲清楚, 确定行动路线时还要考虑到如果退路被堵时应采取的措施。返回时应按原路返回。如果不按原路返回, 应经布置侦察任务的指挥员同意。

(2) 行动计划是指救护队进入灾区侦察或作业时应采取的行动准则和事故应急救援措施。侦察时行动计划的内容应有:

1) 探明事故的性质、大小和波及范围。

2) 确定需要检测的地点, 检查内容包括通风、有毒有害气体含量 (全断面检测) 、温度、顶板、巷道支护等情况, 并做好记录。

3) 行进中发现明火应采取有效的手段及时扑灭, 未扑灭禁止冒然继续侦察, 防止退路被断, 在只有一条退路时更应该注意此点。

4) 发现遇险人员要积极进行抢救, 为其配用防护装备和进行其它处理, 并安慰遇险人员, 使其心理状态趋于稳定, 同时对于能够进行交流的, 应即时向其了解事故发生时的具体情况, 特别是其他遇险人员的所在位置, 一旦位置确定, 指挥员应视情况确定是否有能力对其他遇险人员进行救助, 如无能力, 应立即将遇险人员救出灾区, 并应请求待机小队进入支援, 协同救助其他遇险人员。

5) 必须携带必要的装备, 如探险绳、探险棍、备用呼吸器、隔绝式自救器、紧急呼救器等装备。

6) 视线不清时可用探险棍探测前进, 队员之间要用联络绳联结, 并注意行进速度。

7) 在巷道交叉口要设明显的路标 (如矿灯、灾区指路器或堆放煤块、矸石等) , 防止返回时走错路线。

8) 搜寻遇险遇难人员时, 小队队形应与巷道中线斜交式前进。

9) 在窒息区作业时, 任何情况下, 严禁指战员单独行动, 佩用负压呼吸器时严禁通过口具或摘掉口具讲话。队员必须保持在彼此能看到和听到音响信号的范围内。

10) 做到有巷必探, 有巷必查, 侦察过的巷道要留有明显标志, 防止返回时走错路线, 特别是避免了重复侦察。

11) 根据灾区的情况, 对灾情要做进一步分析, 对次生灾变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和有具体的应急措施。

12) 前进中因冒顶受阻, 应视扒开通道的时间和周围支护情况, 决定是否另选通路。如果是唯一通道, 应立即进行处理。

13) 在侦察过程中, 如有队员, 哪怕是一名队员身体不适或氧气呼吸器发生故障难以排除时, 全小队都必须立即撤离灾区。

14) 指挥员要经常了解队员的氧气压力, 并根据氧气压力最低的1名队员来确定整个小队的返回时间。

15) 同待机小队约定好返回的时间。

(3) 安全措施是指救护队进入灾区侦察或作业时的保证救护人员安全的行动规范和安全注意事项。侦察时安全措施的内容应有:

1) 认真仔细做好战前检查工作, 确保仪器、装备的完好性。

2) 仪器、装备的使用要规范, 特别是瓦斯机的使用, 并采集气样带回分析。

3) 灭火时, 灭火方法和灭火器材的使用方法应合理正确。

4) 抢救人员时的方法、措施应得当, 防止对伤员造成二次伤害。

5) 在行进中时要注意暗井、溜煤眼、淤泥和巷道支护等情况, 对于这些地点, 在侦察前就应向有关人员详细了解。

6) 进入灾区时, 小队长在队伍之前, 副小队长在队伍之后, 返回时与此相反, 并要确定队员与队员之间的位置。

7) 进入灾区后, 应保持与待机小队的不断联系, 并及时将侦察到的各种情况以及小队的状况报告井下基地指挥员。

8) 遇有高温、塌冒、爆炸、水淹等危险的灾区, 指挥员只有在救人的情况下, 才有权决定小队进入。但必须采取有效措施, 保证小队在灾区的安全。

9) 在远距离或复杂巷道中进行侦察时, 可组织几个小队分区段进行察。

10) 小队乘电机车进入窒息区时, 其返回所需时间应按步行所需时间计算。

11) 在不能确认某区域有无有害气体情况时, 应提前将氧气呼吸器佩用好。

12) 侦察小队没有在规定的时间内返回, 待机小队应立即进入灾区接应。

1.3 精心准备

针对侦察任务, 要做好人力和物力的准备, 所有侦察的准备工作一定要认真、负责、仔细、周全, 包括安全措施。侦察小队人数不能少于6人, 如果任务不清及感到人力、物力、时间不足, 领队指挥员应提出自己的意见。确保侦察小队所需要的器材充足, 并给侦察小队以足够的准备时间。对侦察小队必须携带的仪器、装备要逐件进行清点, 并检查其完好性。这样的清点和检查工作至少要有两次, 第一次是在地面基地下井前进行, 第二次是在井下基地进入灾区前进行, 如此可以最大程度地确保侦察小队带入灾区的仪器、装备完好性达到100%。既然是侦察所需的仪器、装备, 那么它们就是侦察小队进入灾区后作业和生命的保障, 所以其完好性一定要达到100%。

1.4 合理分工

侦察所需的仪器装备器材必须根据侦察人员的个人技术业务水平、身体素质进行合理分工。这里说的合理分工, 一是携带, 二是操作, 如工具要安排身体素质好的队员携带, 瓦斯机、一氧化碳检定器、数字仪器等检测仪器要安排个人技术和视力好的队员检测等等。每件仪器、装备必须要有人负责带入灾区和带出灾区, 并指派专人做好各种检测数据的记录。即事事要有专人负责, 这样使仪器、装备既容易保管和正确使用, 不易丢失、检测准确, 又使进入灾区的工作有条不紊, 有步骤, 有组织开展, 避免在工作中造成纰漏。

2 侦察中要审时度势、机智灵活、沉着应战

领队指挥员是完成灾区侦察任务的关键人物。领队指挥员必须要有一个清醒的头脑, 要有应付突发性情况的应变能力, 对灾情的发展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冷静地、灵活地根据《规程》规定和行动计划解决侦察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他一方面要带领小队按救护队行动计划进行侦察作业, 同时还要时刻注意观察灾区内灾情, 针对灾情的变化随时调整救护队的行动计划, 确定下一步的行动。另一方面还要及时掌握队员的身体状况和任务完成情况, 及时协调队员之间的工作, 确保侦察任务的顺利完成。而作为队员, 在灾区的一切行动要听从指挥, 认真仔细地完成指挥员安排给自己的每项工作, 并严格遵守安全措施, 同时默契配合队友的工作, 发现问题和身体有异常的要及时汇报领队指挥员, 确保圆满完成侦察任务。

3 做好侦察后的讲评和资料保存工作

侦察结束后要详细填写侦察记录, 并如实地汇报给指挥部。领队指挥员要组织队员对侦察工作中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进行讲评, 从个人到集体的表现、从任务的完成情况、从出动、作战方案制定到侦察全过程, 系统地来进行讲评, 从中总结经验和教训, 并作为资料保存, 以利于大家相互学习交流, 达到共同提高目的。每次处理完事故, 如果不认真进行总结和分析, 找不出经验和教训, 在下一次处理事故中不能避免同样的问题出现, 不能把好的经验和教训予以传承, 那么再成功的事故处理也都等于失败。笔者认为, 讲评从某种程度上来说, 也是事故处理的一部分, 其意义和重要性不亚于事故处理的过程, 而就其作用来说, 甚至比事故处理还重要, 因为我们与事故作斗争的过程, 就是不断总结经验和吸取教训的过程, 通过经验和教训的积累, 会使我们应急救援能力更加巩固和得到增强, 使我们的救护技巧更加成熟。

4 结论

航空应急救援系统优化研究 篇8

【关键词】航空器;应急;灾害;管理;救援

我国国土面积巨大,人口众多,自然资源丰富。然而,灾害也是频繁发生,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数不胜数。现如今,地震、洪涝灾害、泥石流等都已成为阻碍我国经济增长的重大灾害。不仅直接造成经济损失,还带来不少的人员伤亡。如今,在灾害面前,利用通用航空直升机进行救援的应急方法在我国还不能完全实现。航空应急救援是应急救援的方式之一,主要是利用小型航空器和航空技术手段再加上先进的装备实施进行的一种应急救援。与其他应急救援方式相比,航空救援有其独特之处。

一、航空应急救援的特点

应急救援是一个需要应对多种灾害(包括地震、台风、暴雨、洪涝灾害、危险化学品泄漏等)的作业。应急救援基本可分为四类:自然灾害救援、事故灾害救援、公共安全事件救援和航空应急救援。航空应急救援具有以下特点:

(1)快速反应

灾害事故往往是突然发生的,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往往是不可预测的。航空应急救援系统必须快速反应,救援工作必须在一定的时限内展开。

(2)不确定性

灾害事故发生后,人们很难准确评估灾害的范围、严重程度、持续时间、次生灾害等,这些因素导致航空应急救援的具体内容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无论是救援机场的准备、物资的运输、人员的到位、航线的安排、空降点的确认都很难一步到位,即使是制定好的飞行计划也经常因为偶发事件而打乱,所以人们只能一边探察灾区,一边实施救援。

(3)实施范围广

航空活动是可以不受地域限制的,可以从地球表面一个点直接飞到另一个点,这是陆上和水上交通难以匹敌的优势。

(4)复杂性

在灾害事故救援中,航空救应急援的任务各式各样。如,在救援前期对灾情进行航空偵查,这就包括定位、摄影等工作。在救援过程中,空运伤员、空投物资、空运装备等,还有利用通信中继飞机进行通信的保障等。在救援后期,执行消毒防疫的飞行作业等。

二、我国现有应急救援系统存在的问题

(1)缺乏快速应急响应能力

我国在面临重大灾害条件下,航空应急救援无法快速发挥其救援作用。比如,汶川地震2小时后,成都空军指挥部派出4架直升机赶往灾害现场,但是,由于当天天气条件是非恶劣,直接导致这4架救援直升机立即返航。到地震后第二天,中国民航局才开始调配全国范围内的直升机全部投入到抗震救灾工作中,总共在24小时之内仅仅调用了16架救援直升机。如此来说,地震前三天我国的直升机在救灾工作中的作用太小。自第三天起,应急救援的航空器才缓缓飞来,几乎和地面救援小组同时赶赴目的地。与此同时,直升机机动灵活的特性没有得到一丝的体现。也没有体现其速报灾情和抢救伤员的作用。

(2)小范围救援能力不强

我国对于小范围内航空应急救援的能力不强,其主要原因有:

①通过以上各国直升机数量对比可知,可供应急救援的直升机数量少;在航空应急救援中直升机是最有效的救援交通工具,但是,08年参与汶川抗震救灾的军民用直升机总数仅仅约120架,与美国相比,他们一个空降师的直升机数量就是这么多,因此,这其中的差距显而易见。

②复杂条件下救援受阻;即使我国的直升机能在第一时间赶往救援目的地,但一旦遇到复杂天气,如雷雨、雾天、大风等就常常返航,不能正常作业。因此,航空应急救援的路径还需要优化完善。

③缺乏专业的航空救援人员;除了用直升机运送伤员外,很多时候还需要运送部分医护人员和消防人员到灾区进行救援。而我国真正经过专业训练的空中救援人员数目并不多。包括很多直升机驾驶员都没有经过应急救援训练。

三、我国航空紧急救援体系建设

(1)建立全国范围内的联系网络及指挥中心

搭建好一个覆盖全国范围的搜索联络网络是进行航空应急救援的基础。只有每个地方都覆盖了救援信号,才能知道哪些地方需要紧急救援,做到万无一失。建立起这个搜救网络之后,需要成立一个统一的航空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即航空救援总部。它可以设立在我国的首都北京,也可以建立在中西部大中城市以便靠近西部偏远地区,便于支援。比如成都、西安等等。这个统一的应急救援中心就是我国航空救援中心的灵魂,非常重要。

(2)按不同省份划分搜救责任区

一个健全的航空应急救援体系还需要下设各个分部,因此在每个省份还应当划分搜救责任区。跟美国等国家一样,他们各个州都拥有自己的应急救援机队。这样,如果哪个地区发生了自然灾害或者重大事故,而影响不是很大的情况下,灾害所在的省份就可以依靠自己的航空应急救援队伍进行救援。就大可不必由国家航空救援总部指挥。如此一来就能大大节约成本,且能快速、有效的进行救援。

(3)培养专业的航空应急救援人员

航空应急救援不是仅仅依靠直升机就能完成的,很大程度上还是人为因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培养专业的航空应急救援人员迫在眉睫。航空应急救援人员不只航空器驾驶员,他还包括医护人员、消防人员、高空作业的摄影师等。由于是应急救援,因此航空救援人员必须经过严格的训练,不仅专业技术一流,他们的心理素质还必须过硬。面对突如其来的灾害或事故时,具有临危不乱,严谨有序的心态。只有大批这样的应急救援人员,救援工作才如鱼得水。所以,我国应该培养一大批这样的人才,关键时候为航空应急救援队伍所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4)加紧研制作为航空应急救援的直升机

无论是从我国农业、林业、气象、航空测量、海上石油勘测,还是从体育训练、飞行培训、休闲娱乐、公务飞行、观光旅游、短途运输、特种行业、私人飞机对通用航空的需求来看,这些领域今后对通用航空的需求都很大,2011年国内通用航空直升机的总数已超过3800,约是前一年机队总规模的7倍,到2014年年底至少要补充3600架左右的直升飞机和通勤飞机,其中绝大部分都是固定翼飞机;能提供的服务项目包括:邮政快递的运送服务,专业飞行(航拍与勘测,电力、油田线路和管道的巡查,重点工程设备吊装,灭虫,人工影响天气等等),林业的保护和消防,旅游业中的观光游览,工商务和通勤飞行,航空货运以及航空运动俱乐部。但目前为止,我国的直升机数量与其他国家依然相去甚远。

参考文献

[1]刘峰,徐晓东,肖曙光.我国航空应急救援现状及发展建议[C].沈阳:2010年国际安全科学技术学术讨论会议,2010.

[2]郑言.美国建立机场应急救援体系的做法及启示[J].现代职业安全,2009,06(11):66~67.

煤矿应急救援工作总结汇报 篇9

二〇一六年

煤矿应急救援工作总结汇报

我矿应急救援工作以创建“安全生产”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落实《突发事件应对法》,以保障工人生命财产安全为核心,扎实推进指挥体系建设和应急救援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应急处置能力,为保障工人的生命财产安全,保证煤矿安全生产,作出了一定的成绩。现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精心组织,努力把应急救援工作推向新水平为切实加强对应急救援工作的领导,使应急救援工作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的顺利进行,矿领导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成立了以董事长、总经理为组长,各个矿长为成员的应急救助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应急救援办公室,确保了应急救援工作“有人抓、有人管、有人做”

二、认真研究,充分论证,完善应急救援管理体制建在完善和修订应急救援预案过程中,紧紧围绕我矿各类突发事件的特点,认真研究,总结经验和教训,广泛听取专家、管理部门和一线工作同志的意见,不断提高预案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先后制定了《矿井应急预案》同时建立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的应急救援管理快捷、高效的运转机制。

三、强化保障机制,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加强救护队伍建设,成立了一支15人组成的快速反应处置有力的应急救援队伍,协助董事长、总经理妥善处理各类突发事件,确保在遇到突发事件时,能够在第时间有组织、有安排地进行及时有效的应对处置。

四、强化宣传力度,营造应急救援浓厚氛围我矿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工具、宣传渠道,如“安全生产月”举办消防知识讲座等,向广大群众宣传应急救援法律、法规,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减灾等知识,增强人民群众忧患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努力做到应急救援常识进区队,形成全矿共同正确应对突发事件的良好局面。

五、开展应急救援培训和演练根据应急救援工作的要求,我矿对应急救援队员和管理人员进行了应急常识和业务知识及技能培训,先后开展了防水、消防、防火、煤尘、瓦斯等知识,各类知识讲座和技能培训,提高了应急救援人员的专业技能和处置能力,同时积极开展了应急救援演练工作,在演练中落实预案,增强应急处置能力,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预案。

六、认真做好风险排查工作针对不同时期、不同特点,矿应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安排了相关人员对本行业的风险隐患进行排查整治,主要包括消防安全、食品安全等方面,做到了由分管领导亲自抓,责任调度室 具体抓,排查有计划,检查结果有记录,隐患整改有方案,安全措施有保障,通过排查和整治,最大限度地消除了各类灾害和事故隐患。

上一篇:投币式洗衣机申请书下一篇:庆祝建党周年活动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