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乡愁的初中作文

2024-11-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描写乡愁的初中作文(共13篇)

描写乡愁的初中作文 篇1

在大陆里,有着他的兄弟姐妹,还有他双目失明的母亲,他的父亲在战乱年代就已经阵亡。剩下母亲自己抚养着这几个孩子。老钱一提到自己的母亲,总是潸然泪下,有诉不完的苦。对于祖国、对于家人的思念就只能化为那一缕缕剪不断的乡愁。

那年年底,开发了“大陆探亲”的消息一公布,老钱就激动的忙前忙后,为的是能早日回到祖国大陆。

三十几年!三十几年有多少月?多少天?三十几年积压了多少乡愁?如今,可以把这些乡愁一笔勾销了吗?老钱都不敢相信这是事实!

但是,回到祖国要填上“三等亲”的姓名和地址,老钱有些激动,他并不知道“三等亲”都包括哪些人?只是脱口而出:“祖国的山、祖国的水和我的亲人”

一番手续后,老钱终于回到了祖国大陆,对于祖国的山水,老钱无语。但是默默的流下了眼泪。他拾起地上的一片梧桐叶!为了是寻找一种心境,但是儿时的趣味往事,已成为如今的悲伤怀念。

描写乡愁的初中作文 篇2

1 学生意识

什么是学生意识?学生意识指的是教师对学生的自觉关注。这堂课, 最缺乏的恰恰就是学生意识。前面也有说到或许是受了“模拟上课”的限制, 但一名优秀的教师, 不论有无学生, 都应做到“有学生”、“无学生”一个样。课堂是学生的课堂, 不应以牺牲学生为代价来“成就”自己的口才。

首先, 从教学程序上来说, 老师其实并没有很好地做到“先生后师”。杨老师虽然有叫学生先自读, 但着重强调的是“了解一下诗的内容”。学生在不熟悉内容的情况下恐怕很难感受和体会到诗的语言美, 更别说加以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去有感情地朗诵诗歌了。在这种情况下, 老师说“下面听老师范读”就难免有“先师后生”的嫌疑了。再则, 一个环节加以两项任务, 难免让学生有“应接不暇”之感。之后, 杨老师让学生再次自行朗读。本来是很好的一个教学设计, 让学生在更深入理解诗歌的基础上可以再细细地去品味, 只是老师又加了一句“组长领着, 来试着读一下。”这样一来, 就由原来的将学生“捆绑”在自己身上改为“捆绑”在“组长”身上了, 并没有给学生以最大的自由。另外可以注意到的是, 老师在一开始并没有划分小组, 也没有规定小组长, 如此一来, 在实际上课过程中就会造成分组不明的混乱。

其次, 从教学对象上看, 因为这是一堂没有学生的课堂, 所以老师很难与“学生”做到良好的互动交流。杨老师虽强调说:“我们的课堂, 我们来主宰。”但纵观整堂课, 学生显然并没有获得课堂的“主宰权”, 而是一直被老师“捆绑”着、压抑着。可以注意到, 这堂课老师提问学生、叫学生起来回答的次数少之又少, 在个位数左右。

2 学科意识

现今语文课越来越存在“泛语文”甚至是“非语文”化的倾向, 归其一点, 就是学科意识不够强。

在正确把握语文的学科性质和准确选择教学内容方面, 现如今的很多老师都是有所欠缺的。一开始的课程导入, 杨老师采用的是音乐导入法——采用了张明敏的《我的中国心》。她说:“音乐, 可以叩开人的情感大门。今天, 在我们的讲课之前, 首先, 听一首歌。”一说“乡愁”就说“爱国情感”, 就好比一提《边城》就要学生概括理想社会的特点一样, 存在着“泛语文化”的倾向。笔者认为, 这里的音乐改为罗大佑的《乡愁四韵》会来得更为贴切和妥当一些。

我们可以注意到这堂课杨老师给出的学习目标有三个: (1) 诵读诗歌; (2) 掌握赏析诗歌的方法; (3) 体味诗歌蕴含的深沉情感。这难免让人感觉到这堂课主要集中于文本内容和精神的层面, 徘徊于文本语言之外, 又出现泛语文化的倾向了。笔者认为, 将第二点改为“赏析诗歌, 品味其中的语言之美”来得更好, 直接凸显在语文学习中学习语言形式表达的重要性。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 这堂课对语言的学习时间实在是太少了, 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语言的感受力和表达力。26分55秒的时候, 老师让学生“学了方法就要用”, 听一听席慕容的《乡愁》, 听完之后用前面讲到的方法来赏析这首诗歌。在这里笔者有一点疑问, 老师只花了短短几分钟的时间直接“灌输”学生以赏析的方法, 而没有很好地对余光中的《乡愁》从语言层面去好好体会, 下面又如此仓促地让学生马上“学以致用”, 学生如何能做好呢?有主次颠倒的嫌疑。文章最后的总结, 并没有回顾全课、紧紧围绕课文展开, 而是一味地抓住“乡愁”这个字眼抒发“乡愁是什么”, 这难免存在“泛语文化”的倾向。笔者认为, 在教学中, 宁愿先将“语”、“文”讲到位, 再去进行拓展, 再问学生:“你们学了这篇课文有什么启示?”应先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发挥、自由想象, 而不要强行设定一个主题。语文教材的文本不应只是一个由头。

3 技能意识

最后要说的一点就是技能意识了。这体现了课堂教学的艺术性, 也能从中看出一名教师的语文修养和技巧能力。纵观整堂课, 杨老师上得还是很不错的, 只是细细琢磨之下, 还是有一些小瑕疵。

从“说话”说起, 可以看出一开始的杨老师还是有些紧张, 她把“激情澎湃 (pài) ”读成了“激情澎‘bài’”。3分38秒的时候, 老师把成语都说错了, 她把“有的 (dì) 放矢 (sh) ”读成了“有的 (d) 放矢 (shì) ”, 误导学生啊!在自己朗诵诗歌的时候, 还把“坟 (fén) 墓”读成了“féi墓”, 普通话方面还有待加强。当然, 也有很多值得肯定的地方, 像杨老师将“后来啊”的“啊”读成了“ya”, 这是正确的, 当前一音节末尾的音素是“i”时, “啊”要读作“ya”, 体现了杨老师一定的汉语言文学修养。

其次, 板书方面, 这也是笔者不太满意的一个方面。先不说字不是很好看, 它既不是行书, 也不是楷书, 显得有些不伦不类, 板书的排布也不是很合理。老师自己也说到拿到一首诗歌, 首先要分析它的语言, 那么在罗列的要点中就应把“语言美”排在第一位, 而不是放在最下一位, 板书最好有顺序地、有逻辑地分布, 让学生一目了然, 而不是自己想到什么就写什么, 这样未免随意性太大了。

纵观整堂课, 杨老师还是很有激情的, 有很多可取之处, 也一直面带笑容。但是, 在这笑容的背后, 牺牲的却是学生的时间, 学生的“笑容”。“泛语文化”的倾向、学生时间的侵占等, 都是现下语文老师们值得深思的一些问题。课堂是学生的课堂, 笔者在这里呼吁一声:“请把课堂还给学生吧, 不要让学生成为可怜的‘多余人’!”

摘要:课堂是学生的课堂, 一堂课应该以学生为主体。而现在的很多课堂, 教师教的时间往往大大超出学生自己学的时间, “学生”部分的参与少得可怜, 几乎成了课堂的“多余人”。本文就以河津实验三中杨老师的初中语文教学视频——《乡愁》实录为例, 从学生意识、学科意识和技能意识三维度针对其教学做一个简单的评析。

初中作文细节描写的有效指导策略 篇3

初中作文教学中,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师应该重视细节描写教学的重要性,对提高学生作文中细节描写水平制定出有效的策略:抓住细节描写对象的特点;抓住细节描写对象的重点;多角度集中描写细节。

【关键词】

初中 作文 细节描写 指导 策略

作文中的细节描写指的是作者用极为细微的方法描写出想要表达出来的意思的感情,这种写作手法在作文写作中的应用,可以准确表达作文的感情实感,使作文语言描写生动、富有感情。文章的最终目标是写作者的内心情感可以通过文字传递给阅读者,纵观初中生写作可以看出,作文表达出来的感情不是空洞无力,就是缺乏感情。而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学生的细节描写不够好,对于细节描写不到位、描写太拖沓、描写空洞,或者描写方法发生错误等等,这样的细节描写使得细节难以表达出学生要表达的感情和思想。初中作文教学中,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师应该重视细节描写教学的重要性,对提高学生作文中细节描写水平制定出有效的策略,帮助学生掌握细节描写的策略,不断提高学生的作文写作能力。

一、抓住细节描写对象的特点

细节描写主要目的是突出主题,通过细节描写表达出主题想要传递的感情。因此,在描写细节的时候,就需要抓住描写对象的特点,例如在写一颗小树苗顽强的生命的时候,就可以写小树苗从石头缝中长出来,这样就体现出了小树苗的生命特征。然后再通过细节描写与主题紧密结合,就可以突出作文的中心,确保作文不会偏离主题。

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初中语文苏教版“纪念白求恩”教材课文,让学生思考为什么白求恩作为一个外国人如此被深刻记忆和怀念,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阅读作文后,总结出了几段具有代表性的语言“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对同志人民的极端的热忱”“晋察冀边区的军民,凡亲身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的工作的,无不为之感动”等,这几句话涉及到关键性字词“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对人民热忱”以及“工作认真”,这些词都是“我们”怀念的重要原因。为了白求恩同志的高尚品质,原文中“晋察冀边区的军民,凡亲身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的工作的,无不为之感动”的一段话,对细节描写的淋漓尽致,也突出了文章的主体。

由此可见,抓不住细节描写对象的特点,就难以使细节在作文中发光发彩。在初中作文教学中,要通过提高学生细节写作的技巧提高写作能力,教师必须重视到教材课文教学的重要性,在语文教材课文教学的时候,引导学生对课文中的细节描写进行深入剖析,通过学习他人的细节描写技巧,逐步提高初中生的写作能力。

二、抓住细节描写对象的重点

细节描写是写作过程中难度比较大的一项任务,同时也会对写作质量形成直接影响。抓住细节描写对象的重点,也指的是重点抓住细节需要表达出来的意思,围绕这个中心填充和拓展细节描写内容,使细节描写更加充实、生动,从而充分发挥细节描写的重要作用。在初中作文教学中,教师需要教会学生如何抓重点,如何迅速理解内涵,使学生在写作中对细节描写的时候,可以明确自己需要表达的意思,对这部分内容以较多的笔墨展现出来,逐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现以苏教版初中语文《孔乙己》为例,教师让学生总结出孔乙己的特征,学生总结出“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等外貌特征,通过这些特征学生就可以迅速明白孔乙己的特征是“穷”,而又通过描写孔乙己端着读书人的架子,全文围绕这两个特征描写孔乙己,使得主人公的人物角色跃然纸上。再将某学生作文中的一段话“前面坐着一个中年大叔,身材很肥胖,穿着得体的西装和擦得铮亮的皮鞋”展现在出来,要求学生对这段话进行分析,很多学生表示“这段话是想表达什么意思啊”,教师要求学生根据学习孔乙己,对这段话进行改正,学生将其改为“前面坐着一个中年大叔,身材有些肥胖但他穿着得体的西装和擦得铮亮的皮鞋”,细微的改动就使得人物形象更加鲜明。

由此可见,初中生在作文写作中抓住想要表达的意思,对其进行渲染,既不过于浮夸,也不过于局限,就可以使细节描写变得非常生动,这对提高学生的细节描写技巧和写作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多角度集中描写细节

单一的细节描写有可能出现细节描写不到位,或者描写方法单一的情况,这就需要学生在写作中可以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对描写对象进行渲染,突出细节描写在全文中的重要作用。多个角度集中描写,可以从其他人的视角、景物、环境等等因素进行描写,用这些内容烘托出细节部分要表达的意思。

现以初中作文“感恩”专题为例,教师在评改学生的作文时发现,某学生在作文中对母亲的描述有一段话是“清早,妈妈早早的起床,给我准备早餐。我起床吃饭的时候,发现妈妈戴着手套正在洗餐具,我觉得很奇怪,因为妈妈平时洗碗不戴手套,于是我问妈妈今天为什么戴着手套,妈妈手里继续洗碗告诉我是因为手划破了,学生的这一段描写没有用修辞,但平常的小事蕴含着大道理,细细阅读会发现作者将要表达的感情表现的淋漓尽致。

由此可见,以多个角度、多个层次,抓住描写对象的特点,明确重点要表达的意思,对细节进行描写,就可以使细节描写生动、真实、充满感情,完全发挥出细节描写在作文中的重要作用,有利于逐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李玲. 细节描写:中学生写好作文的切入口【J】. 甘肃教育,2015(15)

【2】许金玉. 细节描写点亮学生习作【J】. 考试周刊,2015(67)

【3】宋玉曙. 细节不细,细节描写闪光彩【J】. 科普童话,2015(22)

【4】一颗. 从文中走出来的人——在叙事中增加人物细节描写【J】. 文学少年(中学),2015(07)

初中乡愁作文 篇4

但凡古今中外的文人墨客都在心中沉淀着乡愁,是漂泊就有乡愁,乡愁是“人言天涯是故乡,望极天涯不见家”的惆怅,是“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的哎叹,是“平身最识江湖味,听得秋声忆故乡”悲壮,是长亭更是短亭的离愁别绪,是一程更兼一程的望眼不舍,是一个不松不紧的结! 既是如此,我又为何悲凉?

故乡自是一番风景,清描淡涂的稻草,土胚,青石瓦…婉若一幅油画点缀在山间,更镶嵌在我的童年,“风微起,吹皱一河清水”便也有几分诗意!没有水墨江南的阴柔,自有绿意苍翠的恬淡,不是陕北黄土的雄浑,却有风清云淡的温柔,……

描写乡愁的诗句摘抄 篇5

2、家山泉石寻常忆,世路**子细谙。——白居易《除夜寄微之》

3、剑花寒,夜坐归心壮,又是他乡。——张可久《满庭芳客中九日》

4、渐老念乡国,先归独羡君。——简长《送僧南归》

5、江南自是离愁苦,况游骢古道,归雁平沙。——王沂孙《高阳台和周草窗寄越中诸友韵》

6、江山重叠倍销魂。——李之仪《临江仙登凌歊台感怀》

7、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归望积风烟。——卢照邻《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8、空独倚东风,芳思谁寄。——周密《绣鸾凤花犯赋水仙》

9、空碛无边,万里阳关道路。——孙光宪《酒泉子空碛无边》

10、老来勋业未就,妨却一身闲。——崔与之《水调歌头题剑阁》

11、料得他乡遇佳节,亦应怀抱暗凄然。——韩偓《寒食日重游李氏园亭有怀》

12、料想故园桃李,也应怨月愁风。——赵崇《清平乐怀人》

13、料因循误了,残毡拥雪,故人心眼。——张炎《解连环孤雁》

14、乱点桃蹊,轻翻柳陌。——周邦彦《六丑落花》

15、眇眇孤舟逝,绵绵归思纡。——陶渊明《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

16、莫嫌白发不思量,也须有、思量去里。——辛弃疾《鹊桥仙送粉卿行》

17、男儿少为客,不辨是他乡。——李流芳《黄河夜泊》

18、鸥似雪,水如天,忆当年。——吴激《诉衷情夜寒茅店不成眠》

19、凭高远望,见家乡、只在白云深处。——王澜《念奴娇避地溢江书于新亭》

20、凭君莫问:清泾浊渭,去马来牛。——元好问《人月圆玄都观里桃千树》

21、栖鸦归后,暮天闻角。——李清照《忆秦娥咏桐》

22、其三阻涉鲸波寇盗森,中原回首涕沾襟。——李纲《渡海至琼管天宁寺咏阇提花三首》

23、千载八公山下,尚断崖草木,遥拥峥嵘。——叶梦得《八声甘州寿阳楼八公山作》

24、情思乱,梦魂浮。——史达祖《鹧鸪天卫县道中有怀其人》

25、却恨悲风时起,冉冉云间新雁,边马怨胡笳。——叶梦得《水调歌头秋色渐将晚》

26、唼流牵弱藻,敛翮带馀霜。——沈约《咏湖中雁》

27、山围故国绕清江,髻鬓对起。——周邦彦《西河大石金陵》

28、闪烁邻灯,灯前尚有砧声。——蒋捷《声声慢秋声》

29、上有流思人,怀旧望归客。——谢朓《送江水曹还远馆》

描写乡愁的初中作文 篇6

一、走进生活, 注重观察

农村中丰富的生活是学生写作灵感的来源, 学生在生活中要多观察, 多表达, 多练笔, 这样才能不断地提升自身写作文的水平。在农村, 许多景色都是城市生活所没有的, 如小桥流水、春播秋收冬藏, 甚至一只麻雀、一窝蚂蚁, 许多的见闻和感受往往可以成为农村初中生作文中的独特内容, 细致观察、用心体会, 抓住对细节的刻画, 描绘出农村的田园诗画, 必是一篇优秀的作文。所以老师要经常提醒学生多观察身边的事物, 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去观察。

例如, 曾经给学生布置了一个 “观察庄稼人吃饭”的片段写作, 在交上来的学生习作中有这样一篇:“他见菜上齐后, 便忙提起筷, 端起大碗, 对着菜就是一夹, 合着饭呼呼地往嘴里送。口中的米饭掺和了汤水, 撑的两腮鼓鼓的, 仔细一看, 一颗米粒调皮地挂在嘴角, 让人看了不禁哑然失笑。”这样的场景在农村中极其常见, 然而这段描写却非常成功, 通过对吃饭时庄稼人的动作、神态、声音的描写, 以及拟人的修辞妙用, 传神地表现出了干完农活后庄稼人的那种饥饿的状态。

二、准确描述对象的特点

初中生作文的细节描写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细节描写得细腻、透彻, 能够使所描写的人物活起来, 并生动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农村其实是一个非常好的细节描写的课堂, 因为农村这块天然去雕饰的天地中, 人们的行为活动也更为自由和丰富, 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生活中仔细观察, 准确描述所观察对象的典型特点, 将所看到的典型行为进行描写。

例如在学生的作文中有这样一段话:“卖菜的阿姨拿起了放在篮筐中的一把韭菜称了称, 递给顾客, 然后接过了顾客手中的钱。”对于这段描写相对比较空洞, 并且细节不够详细, 不能够准确的描写出卖菜阿姨的人物特点。老师首先可以对学生的这段话进行评价, 让学生意识到这段话描写的不足之处。其次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引导教学, 比如可以参考《变色龙》中契诃夫对奥楚蔑洛夫的官员气派的描述, 从而让学生明白要抓住人物的核心特点通过细节描写来体现出来。学生在启发下将原来的文字改为:“卖菜的阿姨告诉了顾客韭菜的价格, 麻利地从篮筐中翻找, 找了一把新鲜的韭菜, 随手一甩, 韭菜上迸溅的水珠在空中闪着晶莹的亮光。她骄傲地对顾客说道‘看这把多新鲜哪!’顾客接过卖菜阿姨手中的韭菜, 认可地瞧了瞧杆秤上的斤两, 于是从口袋中掏钱递给了阿姨, 卖菜的阿姨接过钱数了数, 满意而大声地说道:‘正好正好, 下次再来!’”改后的文字就生动的刻画出了卖菜阿姨的特点。

三、多种角度集中描写

对于作文中的细节描写为了避免描写单一, 还要训练学生进行多角度的集中描写。教师可以通过对《社戏》中驾船去看社戏这段描述进行分析讲解, 鲁迅先生将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充分调动读者的视觉、听觉、嗅觉将月夜行船之景、伙伴们的精神状态等多角度地描述了出来, 使这段描写成了文章的一大亮点。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使用多角度描写的方法, 以此提升作文细节描写的水平。

例如:学生有这样一段描述:“毕业后, 她来到农村的医院工作, 农村的医疗条件非常落后, 由于生活条件差、药物非常有限, 很多病人在医院没法医治, 对此这位姑娘感到很难过, 她凭着自己对工作的热爱, 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首先教师可以指出这段文字存在的问题, 文字只是单方面地从自己的角度进行了描写, 使得语句缺少表现力和感染力, 继而引导学生思考怎样用多种角度地进行描写从而准确表达自身的感受。学生思考后改为:“以前, 农村的卫生条件是非常落后的, 通常人们得了病, 小病就在床上挨着, 大病就直接叫上儿女交代后事了。医院常常冷冷清清, 人们看急诊一般直接上医生家去找人, 而护士们在医院里扎堆儿干自己的私活。当她刚来到医院时, 医院的医生护士都惊叹:‘专科医学院的学生到这里工作, 这可真是一只凤凰落到山窝窝里了’。就是这样一只从大城市飞来的凤凰, 来到这里一干就是十年。”这样一改, 从环境、语言等多角度加入的细节描写, 使得表达更加的生动, 也更富有层次化。

四、结语

农村初中生作文细节描写受到当地的教学条件和环境的诸多限制, 这就更需要教师多对学生进行引导, 提升学生细节观察的能力, 掌握细节描写的方法, 在写作的时候多进行思考, 使用适当的语言准确地表达自身的感受, 从而提升作文中细节描写的水平。

参考文献

农村初中生作文细节描写教学策略 篇7

【关键词】农村学生;细节描写;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作为农村初中教师,自我国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积极的适应教学改革要求,许多探索与研究在语文教学方面已经展开,但受到各种综合因素的影响,一直以来语文教学在农村初中生作文教学中都处于瓶颈状态,就初中学生作文水平而言,农村与城镇学生差距较大。在写作的兴趣方面,农村初中生比城镇学校低出的差距也是很大的,学生对写作文会产生恐惧心理,较普遍存在不愿意写作文的现象。对于农村语文教师而言,当务之急就是对这些教学难题的有效破解。

一、灵感来源于观察,抓住典型细节

写作的源泉来自生活, 生活实质就是每一篇作文的真实写照,作文即是对生活细节所进行的描写。鲁迅先生说过:“一挥而就的文章正是源于对生活的静观默察,在心理得到烂熟的程度,是凝神结思的产物。”观察的重要性可见一斑。而写作的基础是阅读,阅读与写作的密切关系不言而喻。老舍先生就以“吸收与输出”来形容阅读与写作的关系。而大量的阅读是形成丰富的语言积累的前提条件,其是写作的基础,否则人协作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写出我们身边的生活实质就是在作文,即以恰当的语言文字为工具来表达我们平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叶圣陶老先生曾用源泉来形容生活,以溪水来形容文章,只有丰盛的源泉才能造就自然活泼永不停息流淌的溪水。基于此,教师应积极的发挥出对学生体验生活的引导作用,鼓励学生成为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小桥流水与春播秋收等农村独具特色的景象是城市生活所见不到的,作文内容正是源于许多见闻和感受,但观察是用心体会细节的根本,一篇优秀的作文离不开描写细节,关键在于把农村的田园诗画突出出来。为此,作为教师应积极的教育学生对周围的事物进行留心,注意积累作文素材。其次,教师着重把一定的观察方法教给学生,交给学生观察顺序,注意把事物的特点抓住,进而展开联想等。第三,教会学生以需要为导向,对观察内容进行设计。第四,培养学生平时就养成多看、多听、多问、多想习惯,及时记录观察到的内容和感受。

简单为细节描写的实质,借鉴教材就很好。叶圣陶先生说过:“可以说教材就发挥出例子的作用。”最好的例子就是教材中的经典课文。千篇一律往往成为学生写作存在的普遍状况,浓眉大眼往往就是写人,山清水秀就是写景,个性与生动一点都不存在。因此,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把教材的例子作用充分地发挥出来,教会学生批注经典课文中的细节描写,对于作者对细节描写的独具匠心,学生能够悉心揣摩,从而把细节描写的方法逐步掌握,真正在自己的写作之中能够学会运用,这才是教师教学的真正目的所在。

细节描写是什么呢?细节就是环节中细小的状况或情节;而描写是描绘和摹写事物的具体状态。具体就是从动作、外貌、神态、语言和心理等多方面的细节进行典型性的描写。就课文中细节描写来看,以下几种为常见主要方法:

一是以动词的运用为手段,针对描写对象完成动态造型。《芦花荡》为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课,其中有一个细节,当两个女孩被主人公老头子护送途中,敌人的探照灯发现他们穿越封锁线时,老头子“一抽身向水里跳去,踏着水用两手推着小船前进”。通过“一抽身”和“跳”以及“踏”和“推”这几个动词的描写,老头子娴熟的水上功夫就被刻画得淋漓尽致,其过于自信的性格特征也被刻画得极为传神。

二是以语言的运用为手段,惜墨如金, 呈现出生动传神画面。 还是来看《芦花荡》作者描写主人公的出场:“老头子每天夜里在水淀出入……他对苇塘里的负责同志说:你什么也靠给我,我什么也靠给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险。”这一细节,虽只有几句话,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的个性就呈现在读者面前。

三是注意典型情节的前后呼应,首尾贯通。《背影》是朱自清著名的散文,其中四次描写了“我”流泪的细节,而就每次流泪来看,都是不同的情感表现,而读者通过泪光的反复出现,对父爱感人至深逐步体会。

学生们在对教材这些例子进行借鉴与学习后,不难发现细节描写往往以信手一笔或整个段落或穿插在课文之间开展集中描写, 在阅读和揣摩的深入下,学生对这些写作模式的理解并丰富就会运用学会的已有写作模式展开,引导和规范写作过程所有行为方面。教师对作者细节描写的独具匠心的悉心揣摩的引领作用,应贯穿于整个实际课堂之中,启发学生精挑细选出能够体现出描写细节的词语,学会选用典型细节,能够把主题代表与概括出来,学习 作者的以细微处为切入点,达到小中见大的本领,体会出作者依托细小而真实的细节,把人的思想状况等方面反映出来的描写手法。

二、素材来源于积累,加强日常训练

凤头和猪肚以及豹尾是有位作家评价一篇好作文的高度概括。也就是说能够吸引人的一篇好文章开头如同凤凰的头;文章的中间如同五脏六腑俱全的猪肚子;文章结尾与有力的豹子尾巴一样。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能够把记叙文写得生动、感人,完成事物或事理说明文的写作,议论文能够写得简短,中心突出。因此要求教师在对学生引导上,必须让学生能够对 三种写作形式要领掌握。记叙文的切入点应定位在审题和立意等方面,教师讲细每个环节, 进而练习,使学生达到融会贯通;教师在讲解议论文时注重教会学生如何确立中心论点,选择分论点,学会以中心论点为导向,如何通过摆事实与讲道理等手段为其服务,经过长久的练习让学生真正具备能够独立的成功写好一篇议论文的本事。

而对于一篇文章而言,题目很关键,它是文章的眼睛,对读者具有吸引作用。在作文教学中,题目发挥着起点环节的作用,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通过多年的教学经验,初中生往往喜欢题目小的,认为好把握,能够好写,能够真正地写出内容。“喜欢写”与“小好写”是 学生对作文题目感觉,究其根本决定因素为初中生的生理与心理特征。我认为难度大的题目能够把学生的写作水平全面考查出来,而好的命题是把学生思维大门顺利打开的钥匙。命题内容与学生熟悉的生活紧密联系,学生的真情实感才会迸发出来。因此贴近生活,把写作与生活的距离拉近就是我们实施命题改革的关键所在。

三、成功来源于体验,激发写作兴趣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无穷的写作资源蕴涵在学生的生活中。教师应承担起把这些资源充分开发和利用贯穿于作文教学之中的责任,培养学生能够从自己熟悉的生活中挖掘出作文素材的本领,增强学生写作文的信心。教学实践已经证实,学生对熟悉的事物或场景进行描写,通常就会很顺利,而且具备相对较高的内容质量。而学生对不熟悉或没有体验的场景进行描写往往就会陷入空泛的境地,具有较差的内容质量。因此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把开发学生身边写作资源作为着重点,增强学生了解与熟悉所写内容程度,有利于增强学生写作信心,消除畏难情绪。教师应以农村学生较熟悉的一些植物与农村生活情景为针对对象,把其作为作文写作的主题,指导学生开展写作,这是学生写出具备真情实感作文的唯一有效途径,也是把学生写作兴趣有效激发出来,推动学生对农村生活热爱情感提升的关键所在。每年暑假农村学生都会在家里干一些农活,因此教师以学生的亲身体验为素材,结合夏收的生活情景让学生写出真情实感的作文,不仅有利于学生热爱劳动的培养,而且有利于他们对劳动乐趣生活情操的感受体验。

四、结论

在教学实践中已经得到证实,教师在日常教学之中如能够真正贯穿渗透以上策略,能够有效地促进农村初中生作文水平的提升,并真正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

参考文献

[1]王慧英.提升初中生细节描写能力的实践与思考[J].语文知识,2016(5).

[2]龚建丰.让细节描写为作文增色[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2016(4).

[3]张慧杰.记叙文细节描写的方法[J].语文天地:高中版,2016(1).

[4]罗彩灵.初中作文细节描写指导方案[J].中学教学参考2016(4).

[5]陈春红.细节描写:初中作文语言运用训练的秘钥[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6(1).

初中课文乡愁教学设计 篇8

1、品味诗歌语言,了解诗人的情感。

2、了解诗歌的写作顺序和感情线索。

能力培养点:

1、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2、反复诵读,使学生掌握诵读诗歌的要领和技巧。

3、提高学生欣赏诗歌的能力。

情感体验点:

使学生增强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并立志刻苦学习,以报效祖国。 教学重点难点:

1、反复诵读诗歌,体会诗人对祖国真挚的热爱之情。

2、分析本诗独创的意象和精巧的构思。

教学方法:

朗读法、启发、探究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上中师时,每当周末,近路的同学一路飞歌回家,我就特别想家,心中有淡淡的惆怅、失落。在外漂泊的人易想家,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

头思故乡”、马致远的“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表达的诗人对家乡的思念,思乡在古今诗歌中是个历久长新的话题。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台湾著名学者余光中的《乡愁》,体会其中的情意好吗?

二、板书课题,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

余光中,台湾学者,1928年出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永春。1949年去台湾,是当代台湾著名诗人、散文家、学者。

三、学习新课:

(一)听读,整体感知。

1、播放《乡愁》配乐诗朗诵录音。

2、同学们听了以后,有什么感受?请说出来大家讨论。

3、教师适当评点后,引导学生体会诗中悲愤而激昂的感情基调。

(二)品读,体会诗的音乐美。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然后请同学代表读课文,集体纠音。

2、结合练习三划分全诗节奏,找出重读词语。

3、全班齐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感情。

(三)解读、品味诗的意象和情感

(多媒体演示)

1、乡愁原本是一种非常抽象的情感,而诗要讲究形象性,这首诗是怎样把抽象的乡愁形象化的?

诗人把乡愁投射于“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四个具体可感的对象上,采用了诗歌创作中常用的一种技巧:托物寄情。

2、这四种对象前,表修饰、限制的形容词和数量词有什么特点?它

们共同突出了这四样东西的什么特征?在诗中有什么表达效果?

“一枚”“一张”“一方”“一湾”四个数学量词和“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四个形容词都以一种看似轻描淡写的方式,把乡愁浓缩于四个面积小程度轻的对象之上,恰恰反衬出诗人内心深处浓烈的思乡情感。

3、这首诗是以时间的变化、推移来组织全诗的,全诗共四节,对应的是四个人生阶段: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诗人为这四个人生阶段分别找了一个最能表达乡愁的对应物:小时候的邮票、长大后的船票、后来的坟墓、现在的海峡。那么,它们分别表达了怎样的乡愁呢?

小时候母子分离对母亲的思念,长大后夫妻分离对妻子的思念;后来母子死别再也无法沟通的思念;现在游子与大陆分离对故土的思念。这四节诗层层推进,由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到普遍的家国之思。

(四)课堂互动

(学生针对以上问题,大胆发问,老师适当点拨)

(五)学生朗读诗歌,再次体会作者情感,并在教师的启发下,总结本课要点。(板书)

地点时间愁绪 情怀

小时侯 邮票 恋母

时空

长大后 船票 念妻 交织 感情 愁

坟墓 哭娘 后来 物化

台湾 现在 海峡 大陆

(六)延伸拓展,深化积累。

1、“乡愁”从古到今都困扰着羁旅他乡的游子们,因而也成为文学创作历久常新的主题之一,我们学过的作品中还有哪些是反映这个主题的?你能背出来吗?

(学生背诵,肯定学生课外的学习和积累。)

2、在《乡愁》一诗中,作者把乡愁比喻成“邮票”、“船票”等,请你也仿照这个句式说一、二句话

(老师启发,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并及时给予中肯评价)

(七)再次朗读课文,然后课堂小结。

1、全班再次诵读课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体会本诗形式美(结构美、音乐美、语言美)

3、堂小结:

同学们,人们常说:“甜不甜故乡水,亲不亲故乡人”正因为如此,文学史上才留下了那么多感人至深的抒发“乡愁”名作,那么作为学生的

我们,应该怎样做来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欣赏歌曲《乡愁》。

(八)布置作业;

1、背诵《乡愁》

描写秋风的初中作文 篇9

一阵阵秋风吹过,吹乱了我的头发也吹开了我的思绪。

那天刚刚考完了进入初三以来的第一次月考,我惊讶的发现,原来我这一个月以来学的知识是那么的不牢固,那么的不熟练,我知道我没有真正的努力。我真得不知道我在想什么,在做什么,这一个月来学的东西都哪去了,我不想再像以前那样天天混日子,我没有那么多的空闲也没有那么多的精力,我的目的是要上高中,这才是我的唯一的出路,也是我实现梦想的唯一出路,我知道当我跨进初三这个门口的时候,我就没有了退路,当我在考过生物和地理是时候,我就把自己的退路全部垒上了,把我自己围在了两条路之间,而现在的我就在这之间挣扎,只有我自己知道,我多想把另一条路也垒上,顺利地实现我的梦想,走进我的理想殿堂可是我仿佛被什么东西定了身,又仿佛被什么东西拉着,拉我到一个离我梦想的很路遥远的地方,我试图跑近。我却发现它离我更远……。。

我不甘心,我不能放弃,它是我的追求,也是我要上高中、上大学唯一的出路,我反复地告诉我自己,我不能输,我也输不起,因为我把我自己的命运作做了赌注啊!我不能把我自己丢了,我要努力,可是为什么我总是力不从心呢?我到底错在哪里?为什么学着学着就学不下去了呢,为什么今天学的东西明天就忘了呢?我到底怎么了我不停的问自己,可是为什么我总是找不到答案呢。

秋风啊,你不要再吹了,你知不知道,你把我的心都吹乱了,你知不知道,你把我的一切都吹乱了,如果你能听到我的声音,那你把我从漩涡中吹出来吧

描写乡愁的初中作文 篇10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细节描写;探讨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24-104-1

著名作家李准曾经说过:“没有细节就不可能有艺术作品。真实的细节描写是塑造人物,达到典型化的重要手段。”可以说,没有细节,文章就成了“无水之源”,缺乏精魂。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对细节描写的品析和运用。但由于细节描写范围广,细微且多变化,又无具体可依的教法,所以教师教学和学生把握起来难度都很大。那么,如何进行细节描写的教学呢?对此,我做了如下思考:

一、挖掘教材,分析特点,让学生走进人物

教材由文质皆美的篇章组成,其中的细节描写也是非常经典的。教学中,我引导学生着重从细节中去分析人物性格特点和领悟中心主旨。如教学《孔乙己》,我让学生找出描写孔乙己穿着的句子。一处是“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地的唯一的人”、“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一处是“穿着一件破夹袄”。接着提问引导学生分析:(1)他“穿长衫”和站着喝酒有什么特别,怎么只有他一人这样做?(2)他的长衫又脏有破怎么不换一件,怎么不洗一洗?(3)最后怎么“破长衫”变成“破夹袄”了?学生很容易理解“穿长衫”是读书人有身份有地位的象征,同时思考他为什么会站着,不坐着。进而领会到他没地方坐,因为他不愿与“穿短衫”的坐,又不可能与真正的“穿长衫”的坐在一起,由此看出他是一个好面子的迂腐而没有得到功名的读书人;第二问,学生能初步地认识到孔乙己很穷很懒,不肯脱下这么一件长衫,是惟恐失去他读书人的身份。这个服饰的细节描写,揭示了孔乙己懒惰而又死爱面子的特征,把孔乙己的社会地位、思想性格和所受教育揭示得十分深刻;第三次对孔乙己的服装描写,学生能理解到他更落魄了,也没办法顾及“读书人”的面子了。通过对孔乙己的服装描写的分析,一个可叹又可怜的读书人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进而引发对“是什么让孔乙己变成这样一个人”的主题思想的思考。对教材细节的具体分析,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能使学生真正地走进人物、走进主旨、走进作品和作者。

二、巧用修辞,画其神韵,使文章文采斐然

运用比喻、排比、夸张等修辞格,既可以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变抽象为具体,又可使文章文采斐然。如在《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中,作者这样写道:“第一拳:扑的只一拳,正打在鼻子上,打得鲜血迸流,鼻子歪在半边,却便似开了个油酱铺,咸的、酸的、辣的,一发都滚出来;第二拳:提起拳头来,就眼眶际眉梢只一拳,打得眼棱缝裂,乌珠迸出,也似开了个彩帛铺的,红的、黑的、绛的都绽将出来;第三拳:又只一拳,太阳上正着,却似做了一个全堂水陆的道场,磬儿、钹儿、铙儿一齐响。”明末清初杰出的文学批评家金圣叹对这三段文字大加赞赏:“真正奇文”“三段,一段奇似一段”。一奇在曲尽三拳之妙。拳打镇关西不是劈头盖脸一顿乱打,而是有选择、有步骤地一拳打一个部位,很有节奏感。三拳的效果,全从郑屠被打的不同部位所产生的不同感觉去写:打鼻子,从嗅觉写,咸酸辣,不是滋味;打眼睛,从视觉写,红黑紫,头晕目眩;打太阳穴,从听觉写,乱嗡嗡,昏厥过去。就这样通过一连串使人眼花缭乱、应接不暇的形象比喻,使鲁达三拳,各尽其妙,绝不雷同。二奇在点染出鲁达的英雄性格。三拳不打在一处,显示出他粗中有细,三拳就结束了郑屠的狗命,足见他嫉恶如仇,下手很重。也正是这三拳,结束了他的“提辖”生涯,从此走上逃亡、出家落草的道路,最终上了梁山。三奇在抒发作者强烈的爱憎情感。文中以调侃的口吻畅写三拳之下,开肉脯的郑屠,又开了油酱铺、彩帛铺,最终还做水陆道场“超生”自己。读罢之后,人们无不拍手称快,被作者为英雄鲁达热情赞颂的强烈爱憎情感所感染。

三、指导写法,加强训练,提高写作能力

细节描写是语文教学的重难点,怎样运用细节描写走进人物,理解中心主旨,解决学生作文空乏的问题,需要语文教师在课上和课后做系统而有针对性的训练。语文教学最终都落实到写作上,学生怕写作文和作文中“假、大、空”的现象是所有语文教师的共识。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除了学生普遍没有养成静下心来反复构思、仔细揣摩的习惯外,跟教师的重视程度也有一定的关系。教学任务的繁重,细节描写写法指导的难操作性,学生完成质量的不高,评改的琐碎性等,使教师很难给学生做系统的训练。即便做了,短时间内也出不了明显的效果。所以,细节描写的写法指导和训练工作是一个长期而漫长的过程。

我引导学生除了要系统地感知事物的各个方面外,还要变换观察点多层次地观察事物的各个方面和各种关系,从而抓住事物、景物和人物的特点。一要抓住观察对象不同于其他对象的地方;二要抓住最能反映对象本质的内容。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作者描写了百草园泥墙根一带低唱的油蛉,“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的斑蝥,有莲蓬一般果实的木莲,有臃肿的根的何首乌,像小珊瑚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的覆盘子,从声音、色彩、味道等不同的方面绘声绘色地表现了泥墙根一带具有无限的趣味。以上是从人的听觉、视觉、味觉、嗅觉和触觉等角度观察。

课堂上的练习还可以是说的方式、品的方式、评的方式等。如文言中优美的凝练的写景的句子除了让学生写,也可以让学生说一说;优美句子也可以让学生以备注的方式品一品;或展示几个学生细节描写,让学生评一评。课堂练习可以形式多样,但必须有方法指导且针对性强,还要有评价。

描写秋天的初中作文 篇11

秋季的到来,给这一宁静的小披着了一层金箔粉。金黄色的枯叶布满了门口的幽径,沙沙作响的足音,听起来像一曲悠悠的小令。到大街上,却又让人感觉这一时节的色调比一切时节都需要多:花店内,红的,白的,紫的黄菊花释放着清香;水果店前,五彩缤纷的新鲜水果也是让人应接不暇;就连大家穿的衣服裤子也是五花八门的……秋季,确实美的难以置信。

不经意间中,我竟赶到了临江风光带,这儿也是光彩夺目。尽管吹着轻风,可沩江的清山则是异常的宁静,宁静得像一面镜子。水里倒影着还未醒来时的垂柳和南归的一只大雁。顺着湖边的垂柳,我赶到了中央广场,不由自主停住了步伐。这里有一群讨人喜欢的老年人,她们跳着自编的健身舞,脸部挂着金丝菊一样的微笑。岁月在她们脸部刻上了挥之不去的印痕,可是这群老年人的内心却]有这种皱褶。霎时间,我认为这不是一群年近半百的老年人,只是蓬勃向上的年青人。无论一年四季,总是能见到她们快乐的微笑,而意气风发的年青人呢?她们在干些哪些?我觉得绝大多数全是在赖床吧,这并不便是大家所常说的“霜叶红于二月花”吗?

我任旧走在临江风景携带被这秋天的景色所吸引住,抓住一片转动而下的梧桐树叶,闻着空气中秋季的气场。

描写人物的初中作文 篇12

通常他教导所用的时间,足以能放完一场精彩的球赛。不光是这样,而且他话里的语句都是重复着的,连语调都一模一样,听得我们耳朵都快出老茧了,恐怕连牛儿也会不耐烦起来。可他不觉得“够瘾”,仍有声有色地“发表”着他的长篇大论。“你呀你,怎么就不能……”听,不知他又在给谁挑毛病呢。

别看他平日里尽往鸡蛋里挑骨头,一副唠叨劲,可在关键时刻,却是只言片语,绝对是个热心肠。记得有一次,我在楼上看小说,忽然听到楼下“咚咚咚”的剧烈敲门声,紧接着听到了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我急忙跑下楼,躲在楼道后窥视,只见平日里傲气十足,专找我们家碴儿,搞得邻里关系紧张的张奶奶,突然找上门来。

她断断续续地说着:“邵……邵师傅,能……能借点钱给我吗?我弟弟他……,出了车祸,正急着用钱。”说完,她满脸羞愧,平日里那副小瞧人的神情烟消云散了,留下的只是那种可怜巴巴的目光和焦急万分的神情。我想:绝对不能借,谁叫她平日里老跟咱们过不去。

我憋见爷爷锁紧了的眉头。我想:这回爷爷一定会……,还没等我想完,爷爷却说出一句差点让我栽跟头的话:“说吧,要多少?”“5000吧。”张奶奶像看到了救星似的答道。

我急得连忙跳出来,对着爷爷嚷道:“别借给她,平日里她老看不起咱们,关键时刻却来找我们。这五千元钱可是你做了半年木匠的工钱呀,千万不能借给她……”可爷爷竟然对我说的话置之不理,好像忽然间耳朵聋了似的,任我怎么喊破喉咙,他也不听。

他直奔房间,拿出一叠他“求爷爷告奶奶”,要了不知多少回,终于在昨夜得手的钞票,说道:“这里是5000元,你拿着用吧。”张奶奶十分感激地道了声谢后,便迅速离开了。我气得飞也似的冲进房间,嘴里重复着:“看奶奶回来跟你吵架,你怎么办?”远远的我望见奶奶的身影时,我就想好了当回“尖嘴姑娘”。

奶奶得知后,甩下一担韭芽,一边胖着喉咙撕心裂肺地骂着,一边直往张奶奶家想把钱要回来。爷爷死命地抱住奶奶,任奶奶怎么打他都不还手。我吓得躲进房间,把房门闩得紧紧的,生怕奶奶怪我没用,爷爷揍我一顿。

过了不知多久,楼下没有动静了。我赶紧下楼,可出乎意料,奶奶竟心平气和地对我说:“救人要紧,‘救人一命,胜造七级佛陀’……”我似懂非懂地听着,心想:爷爷是怎么把奶奶“哄快活的”,视钱如命的奶奶今天怎么会360度大转弯。

事后,张奶奶把钱还给了爷爷,还特意带来了一箱苹果,算是答谢了。没想到爷爷坚决不收,张奶奶却没推辞,嘴讨好几句转身就走了。“哼!真是猫哭老鼠假慈悲”我恨恨地想。我跑到爷爷跟前,一声不吭地愤愤地盯着他。

爷爷伸手抚摸着我的头,他那深邃的目光与我对峙:“婧婧呀,你还小,但你要知道,当别人遇到困难时,要帮助别人,这是做人的最基本道理……”爷爷一番语重心长的话使我恍然大悟。忽然间,我不但不觉得爷爷罗嗦,反而觉得爷爷是世界上最伟大、最值得我崇敬的人。从那以后,爷爷的话一直激励着我,使我明白了怎样处事、怎样做人。

我的美丽乡愁 篇13

一、外婆桥,弯弯的忧伤

这样的旅行其实最适合我这样的懒人,随便沿着一条江,钱塘江或新安江都行,没有具体的目的与行期,只要人在船上船在水上水在江南就行,晴天看两岸黑瓦白墙、古桥老街,看穿蓝印花土布梳麻花辫的村女,她们在摘蚕豆或采蒌蒿,腰间的小围裙装得满满的。雨天呢,当然要看补了补丁的油纸伞,看秧田里的棕蓑,放牛娃坐在牛背上吹柳笛,雨三星两点敲打竹笠,青菖蒲丛里一对白鹭鸶呜哇一声冲天飞起,飞成两朵风筝。

江南每一处都值得流连,到周庄就去陈逸飞画过的双桥头喝一碗阿婆茶,到乌镇就去看茅盾看过戏的老戏楼。如果到了绍兴呢,那一定要到咸亨酒店买一包茴香豆,祥林嫂、阿Q肯定不在了,戴小毡帽的闰土说不定还能见得到,就在百草园边晒太阳,只是人已经老掉牙了。当然,江南好地方多着呢,春天到无锡苏州是再好不过,这时候你可以把乌篷船泊住,像张继那样在寒山寺来一个最诗意的枫桥夜泊,就泊在外婆桥头,然后上得岸来消消停停地看个仔细。比如到惠山,那就一定要看一看二泉映月,买几只泥人,这时候你若再听阿炳的《二泉映月》,就会多了一些感怀。再比如到了苏州,那一定要到拙政园听一听评弹,最好选择周末去听戚雅仙的《珍珠塔》或《双珠凤》,琵琶声声如珠似玉,吴侬软语如闻天音,这原汁原味听起来最过瘾。如果你口袋里钱多的话,可以到松鹤楼点一道松鼠鳜鱼,最不济也要点一道梅菜扣肉,这可是最地道的江南风味,不可不尝。临走时再到老城厢买两块丝绸,回家给妻子女儿做裙子。当然你如果有心划着乌篷船穿过青石桥,就可以看到年迈的外婆。每一个苍老的奶奶都是慈祥的外婆,菊花一样的笑纹里掩着着乡土农耕最纯真的期盼。

你看看,江南就这么儿女情长,江南就这么唯美精致,那鱼鳞瓦像弯弯的眉,那外婆桥像弯弯的月;那一条一条河流像一条条弯来绕去的蓝带子;而水上的乌篷船呢,就像一叶水草,随水飘来。人在船上,听江南黄梅锡剧,吃菱藕莲菰,或者就用冬笋烧板鸭、河蚌炖咸肉,都是美味无比的。涨桃花水时,一笼青虾满肚子籽粒,刀鱼一身鳞片像银子;或者芦花飘飞的时候,一网网上三两只张牙舞爪的大闸蟹,再配上青梅煮的花雕,喝得醉眼朦胧的,用筷子沾酒在桌上写诗,这时你就有点像江南风流才子唐伯虎或杜牧了,到岸上小城里走走,说不定能遇上像秋香一样结着愁怨的江南女孩。当然,在江南小城要想艳遇最好腋下要挟上一本唐诗,随手一翻一翻:“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或者:“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有时候你恨不得成为写江南的高手,成不了沈从文汪曾祺,最起码也要成为苏童叶兆言。你一时就发起痴来,将乌篷船一路摇下去,渡洞庭过潇湘直达边城,这时候你就能见到那个摆渡的翠翠,头插栀子花站在大月亮底下,永远就那么美好地朝你微笑着。乌篷船能到得了边城吗?能,天下水都是相通的。

摇啊摇,摇到外婆桥;摇啊摇,矣欠乃一声山水绿,江南一个又一个村与镇,在温柔的橹声里就被你摇成了一朵又一朵荷与莲。

二、鱼鳞瓦,乡愁的诗行

不知道为什么,我一见到老房子上的鱼鳞瓦,心中就会升起一缕乡愁,鱼鳞瓦上的乡愁。

春天在江南旅行,沿着新安江或富春江一路走,见得最多的便是鱼鳞瓦和春雨,春雨一路缠着我,走过徽州大山,走過苏南古镇,淅淅沥沥的雨落在扬州平山堂、落在姑苏寒山寺、落在皖南西递村那鳞鳞千瓣的鱼鳞瓦上,像敲着钢琴黑白的键,马思聪思乡的旋律像窗外湿漉漉的烟雨一样在心头弥漫。

我喜欢江南山水,喜欢在江南山水间旅行,在一片青山秀水间看到一处处鱼鳞瓦覆盖的古村落,无边的乡愁就在心中涌动,我要寻找的就是这种感觉,它与我心里的一种疼痛相对应,乡愁就是这种生命里的痛,它总在细雨如麻的黄昏折磨着一些无法回归家园的人,不管这家园是地理上的还是心理上的。在西递村那座鱼鳞覆盖的老房子里,应天齐的版画艺术再现了古村落的封闭和凋残,他把生命深处的痛一刀一刀刻在木板上,画面背后那一片浓得化不开的乡愁就是一种思乡的病,这种病传染给了所有参观的人。这就像我在姑苏寒山寺听到的钟声,你想想看,在那一片高低错落的老房子里,钟声突然响起来了,群鸦惊飞而起,月落、乌啼、夜半、晚钟,还有那一片寒山寺,这里烘托的是一个宏大的乡愁场景,让我们对古典的故乡久久眺望,望断天涯望穿秋水——

我们都叫鱼鳞瓦为小瓦,好像是一个采红樱桃的女孩子的乳名,特别亲切,写小说时,每一个我喜爱的女孩子我都给她取名小瓦——它是素净的,层层叠叠排列,猫无声地从瓦沟里走过,紫色桐花慢悠悠地落下来,啪嗒一朵,啪嗒又是一朵。小瓦是潮湿的,许多地方生着苔藓,临窗的位置是那只梨花猫的,它很懒,总是睡在那里打呼噜。我喜欢下雨天,黄梅雨无休无止,好像天塌了一角,雨落在小瓦上,溅起朵朵水花,雨水沿着瓦沟流进天井,在瓦檐上泻成瀑布。小瓦有一种旋律之美,和谐之美,象征一种风调雨顺的农耕生活。秋风起的日子,金色的落叶铺满小瓦,瓦垄上晾晒的东西渐渐多起来,芝麻秸、向日葵、筛箩里的柿饼、扎成捆的大蒜头、靛蓝草染过的棉麻布、木楦头楦过的土布鞋。密密麻麻的灰色的小瓦下漏出天光云影,像母亲般用风雨洗薄的身躯为我们遮风挡雨,黑暗来临,小瓦下总点亮一盏暖暖的油灯,只隔着一层薄弱的瓦片,穷人家的夜色就是一抹幸福的颜色。

在江南旅行,应该在一个鱼鳞覆盖的老房子里住上几日,随手翻一册线装书,《镜花缘》第十三回《红楼梦》第五十回,小瓦下最适宜读章回小说。坐在天井竹榻上,身边是陈年的麦秸草、油菜秸,棕衣与斗笠,乡土上的物品,来自于泥土的用具,最终也将回到泥土,就像泥巴烧制而成的小瓦,有一种朴素内在的气质,它们和使用它们的人都生活在青砖灰瓦的老屋里。你因此而相信,总有些东西不愿跟随时间一路奔跑,它们固守在故乡深处田园深处,只遵守日出月落的秩序,像故乡老屋里那些结结实实的雕花木床,像头顶上那些青灰密实的半圆小瓦。

这时候,你心头会涌上一种叫乡愁的东西,这是中国文化中最动人的章节,甚至可以说是中国文化的根,一代代文化人就这样在故乡的怀里病着,这是一种无法根治的传染病,他们的诗文书画就是他们的病中吟,张继、温庭筠是这样;李商隐、郑板桥是这样;白先勇、余光中更是这样。如今,我们一见到鱼鳞瓦,就把它当成故乡老家的屋顶,在中国,任何一处鱼鳞覆盖的老房子都是我们的家园,你都能找到家的感觉——房梁上的粽叶与艾草,雕花桌案上的青花瓷坛与线装书,甚至河滩上头插栀子花的二丫和老水牛。

三、油纸伞,童年的天空

行走在江南三月的薰风中,透过雪白梨花或粉红桃花,你会看到一些零散的油纸伞,就好像看到童年的天空,你会想起青绿的菜畦,篱笆上紫色的眉豆花,眉豆牵着细红的藤蔓,一直缠绵到我家那乌黑的鱼鳞瓦屋檐上,屋后是一些竹子和乌桕,河湾里泊着轻巧的乌篷船,一缕炊烟飘过水泡般的小石桥逶迤远去——

江南的田园多的是枇杷和桑葚,枇杷很难摘到,桑葚却一枝一枝从篱笆上探出来,用竹杆一敲,熟透的桑葚,像红雨一样,有一次我穿着白衬衫,衬衫上立马长开出无数朵小红花。篱笆外有一片青草池塘,鲤鱼跳出水面抢掉落摘在水面的桑葚,满浮萍的水面不时发出哗的一声,哗的一声,它们是不是要变成一个个穿红兜肚的男娃娃?祖母怕我失足落水,总在一旁守着,她有时举着一枝带绿叶的桑葚过来,像举着一枝梅花。她的面庞犹如一轮满月,竹布衫子绣着一朵栀子花,她常常带着我们用虾罾板虾子,河虾细小透明,吃到嘴里脆嫩,有时我也和小豆子他们去田沟里捉黄鳝和泥鳅,泥鳅黄鳝滑头滑脑的,需要用毛灰拌拌才能剖。要是落雨就好了,我们就能吃到巴掌大的戏水鱼和荸荠大的田螺,特别是田螺,用香油一炸,放上青蒜叶,就成了日后离乡的我怀念不已的乡土美食。

我的家在南方,在苏州以南,在南京以南,这样的三月,南方到处落着杏花雨,南方的女人都会撑一柄油纸伞,在篱笆夹着的村巷里慢慢走,一圈儿伞骨齐整整的,伞面是深红色的油纸,破了两处,也用同样颜色的油纸补着。油纸伞收拢了,就挂在照壁那根雕成鲤鱼的木勾子上。我清楚地记得童年时,母亲和祖母总是撑着油纸伞进进出出,我在伞下缩着脖子随母亲捞浮萍喂小鸭,一大片黄毛小鸭跟在后面吵闹。或者,母亲坐着小木盆去摘菱角,我和母亲一人坐一头,我高擎着雨伞,木盆新油了桐油,在菱角叶上犁出一弯白白的水路。雨温柔地下,在伞面上绽无数小小雨花,河堤上圩田里,零散着三朵五朵油纸伞,春天,就充满色彩与情调。

现在的油纸伞更多地出现在旅游点,是一种供游客拍照的道具,这多少让我感伤——我想起那些黄的油菜花、紫的紫云英,想起那棵乌桕上垒着的鸦巢。记得祖母是二月二去世的,就埋在河堤上,七七四十九天之后,母亲带我去上坟,细雨中坟头一片草色如烟,母亲撑着油纸伞默立,远远的河湾,一片高高低低的瓦檐让炊烟拢住,雨雾烘托着三星两点灯火。

很多很多日子就这样寂寞地流逝,我在江南漂泊得太久,在上海这座南方浮华的都市,我不知道哪儿是我的家园,我已经淡忘了江南那些青梅竹马、炊烟牧歌,淡忘了那一柄红红的补了补丁的油纸伞。

上一篇:房产销售人员年终述职下一篇:县政协委员考核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