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快乐成长

2024-10-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快乐成长(精选15篇)

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快乐成长 篇1

新疆马兰小学

内容摘要: 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快乐成长, 教师要会创设富有趣味性、探索性的情景;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并在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教学中教师要赏识学生,宽容学生,把学生出现的错误作为我们可利用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快乐成长,教师应对学生的进步适时的给予表扬,使学生从小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关键词:自主 快乐 成长

自主学习能力是孩子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综合能力,具有这种能力的孩子会有强烈的求知欲,善于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活动,善于积极思考,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表现出强烈的探索和进取精神。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也指出:提倡自主学习,学生的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而富有个性的过程。因此,数学教学就应当是最大限度地启发学生积极地进行教学实践活动的过程,应该让学生高高兴兴地进入数学世界,在探索中激发兴趣,从发现中寻求快乐,主动地获取知识,从而体会数学的使用价值以及“做”数学的无穷乐趣。

在数学课堂中如何让孩子自主学习、快乐成长呢?

一、创设富有趣味性、探索性的情景、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创设情境为学生学习数学服务,为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提供支撑,为数学思维的发展提供土壤。创设富有趣味性、探索性的数学情景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成为教学中的主旋律。

例如:在教学加法应用题时,我首先出示了一幅小红在农场喂鸡的图画,问:

一共有几只鸡?看到这个有趣的画面,学生就极期自然地进入情景,加上他们细心的观察,饶有兴趣地讨论,有了多种结果:一种是先来的6只鸡加上后来的8只鸡,一共有14只鸡;另一种是4只公鸡加上10只母鸡,一共有14只鸡。学生还发现有张开翅膀的5只鸡加上没张开翅膀的9只鸡,一共有14只鸡。在老师的引导下,孩子们自己参与,表达、思考等数学活动,感觉非常有趣。

二、重视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要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教师应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善于选择学生中有价值的问题或意见,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以寻找问题的答案。

例如:一年级上册《分类》教学片段:

我选了9位学生按照书上第41页第5题插图分别扮成3个家庭成员(爸爸、妈妈、孩子),在“公园”里悠闲地游玩,然后提出问题:“该怎么分类呢?”让其他学生分小组讨论,互相说说自己分类的结果和为什么这样分类?(学生激烈的开始讨论)

师:好,现在我们听听各小组是怎样分类的,同时看看台上的“爸爸们”、“妈妈们”和“孩子们”是怎样展示的。开始!

生1:我就按家庭进行分类,一个家庭就归为一类。(台上的同学立即按家庭站成了三群。)

师:不错,谁再说说你的方法?

生2:我按男女进行分类,男生一类,女生一类。(这时,台上的小演员们乱成一团,甚至有的站错了位置,台下不时爆发出阵阵笑声。)

师:台上的家庭要听清楚分法后,迅速作出正确的反应。继续!

生3:我是按照爸爸一类、妈妈一类、孩子一类分的。(台上的小演员们迅速作出了正确的反应。)

活动就这样热烈地进行着,学生给出了许多种不同的分法:有的按照高矮分类,有的按照头发长短分类,有的按照衣服颜色分类…… 我不禁为孩子们积极活跃的思维感到高兴。

在《分类》的教学实践中通过设计、比较,我体会到了新思想指导下的新教法带给孩子们的无穷乐趣,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来设计的教学活动将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身边学习数学,感受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三、教师要赏识学生,宽容学生,把学生出现的错误作为我们可利用的教学资源。

我校是一所处于城乡结合部的移民吊庄小学,一方面学生流动性大,另一方面家长忙于打工,没有时间管孩子的学习,所以学生的学习成绩差,学习习惯没有养成,他们对学习数学产生一种畏惧,老师要想方设法鼓励他们,要用放大镜看他们的闪光点,增加他们的学习自主性。例如:李严宝同学是一位来自同心的男生,他性格内向,课堂上不怎么发言,有一题:若规定向东为正,—3米表示。我看到他举手,马上让他回答,结果他带着同心的乡音回答:“—3米表示向北走3米。”话音刚落几个男生异口同声说“错”。并伴随着讥笑声,李严宝同学脸一下子红了,我一边让李严宝同学坐下,一边正视那几个调皮的男生说:“李严宝同学是紧张回答错,但他能举手回答,他比你们勇敢、自信。你们应向他学习。”我又让李严宝同学重新回答,并让全班同学掌声鼓励,只见李严宝同学嘿嘿一笑,坐下继续学习,又有一次李严宝同学的作业做得不好,我给他的批语:字

写得很漂亮,你能认真,仔细地完成每一题,使作业本像你自己一样帅气吗?以后的数学课李严宝同学听得很认真,也经常上黑板做题,他还经常帮助同桌学习。像杨丽丽,杨刚,马莹珍,于波,马小明等同学,不管是上课,还是下课,千方百计发现他们的亮点,他们不交作业时, 主动找他们谈心,作业出错是我就单独给他们讲解错在那,我会对他们说“现在抓紧学习还来得及,以后有机会回报父母,看看现在的父母是多么的苦,天不亮出门,天黑才进门……”。我还帮他们找了师傅,慢慢地,他们在课堂上能回答问题,字也写得端正,上课也不再做小动作了,甚至杨丽丽、于波还买课外书自己做,不会的问老师和师傅,学习成绩逐步提高,尽管他偶尔还犯错,我都能宽容,并积极鼓励,让他找到自信,找到学习的兴趣,找到学习的乐趣。错误使他们亲近数学,喜欢数学,他们几个从数学成绩刚开始不及格,到现在成绩稳定在良好以上。

四、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合理的评价。

课改倡导的评价取向不只关注学生的知识、技能掌握情况,更为关注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和方法,以及与之相伴随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关注学生的成长和进步。激励,可以诱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可以增强自信,可以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学习的活动。我们在实践中,深深地体会到,激励对学生的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教师给学生及时、恰如其分的赞美、评价,能对学生产生及时强化的作用,因此要求教师要有敏锐的观察力,随机应变的语言机智。我的学生禹秋实曾经和我一起讨论过分数比较大小的问题:

禹秋实的想法是把两个分数交叉相乘(分子乘分母),哪两个数乘得的积大那边的分数就大,我不太相信他的做法,然后我和他就一起验证,结果这种方法是正确的,其实就是应用了“分数的基本性质”进行通分,分母相同,所以不考虑分母,直接把分子相乘。同学们也认为他的解法很妙,我也充分肯定了他的想法。于是我又想到如果两个分数是带分数怎么办?然后学生和我再次验证整数部分相同时方法和禹秋实说的方法一样,整数部分不同时就要换做法。我就恰当地对他进行了评价:禹秋实同学很爱动脑子,他的想法也很好,我们就给禹秋实同学的解法取个名,叫“秋实解法”,大家说好不好?没等我话说完,大家已经用热烈的掌声对他表示了祝贺。这样的评价,不仅可以激发他本人对高质量学习的持续追求,同时也可激励其他同学养成爱思考的好习惯。

自主学习不仅要会用自己的脑子思考,而且要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耳朵听,用自己的嘴巴说话,用自己的手操作。即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自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亲自感悟。从教学角度来说,就是要鼓励学生对教科书的自我解读,自我理解以及教师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到的见解。

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快乐成长 篇2

关键词:学生,自主学习,环境

列宁曾经说过:“人类最高境界的教育是自我教育。”文学巨匠高尔基说:“自学是世界上一切财富中最宝贵的财富。”古人亦云:“授人鱼, 共一餐之用;授人渔, 则享用不尽。”建构主义理论认为, 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 而不是将课本和教师的知识简单地装入学生头脑的过程。建构的本质就是学生在头脑中主动地将原有经验与新信息进行对比、分析、批判、选择并重建知识结构的过程。

心理快乐能使人处于积极向上的状态, 对一切充满希望, 充满信心, 充满创造力。教师每天要保持一个愉快的好心情, 要尊重爱护学生, 欣赏学生的优点并及时的给予赞扬。“民主、快乐”的教学氛围, 激发了他们参与的热情, 从而主动学习, 焕发了他们热爱学习的兴趣。

我国的叶圣陶老先生尤其讲到:“要把依赖性的‘受教育’转变为主动性的‘自我教育’”。“凡为教, 目的在达到不需要教。以其欲达到不需要教, 故随时宜注意减轻学生之依赖性, 而多讲则与此相违也。”“尝谓教师教各种学科, 其最终目的在达到不需要教, 而学生能自为研索, 自求解决。故教师之为教, 不在全盘授予, 而在相机诱导。”“教育的最终目的在学生能自学自励, 出了学校, 担任了工作, 一直能自学自励”、“教育就是要让受教育者疑难能自决, 是非能自辩, 斗争能自奋, 高精能自探”。教学的“最终目的为:自能读书, 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 不待老师改, ……”叶圣陶广义的自主学习是指人们通过多种手段和途径, 进行有目的有选择的学习活动, 从而实现自主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

我们说的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 通过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探索活动, 实现自主性发展的教育实践活动。它包括了教师、学生、教育内容和教育环境等四个要素。

我们倡导的“自主学习”不只是对学习形式的描述, 而且是建立在教育的终身化、民主化和个性化等教育观上的教育策略, 它不只强调学生自己主宰自己的学习活动, 更重要的是通过培养自主学习意识, 调动自主学习的能动性, 发挥每个人的个性潜能, 促进学习过程中的自我实现、自我创新、自我发展, 进而影响其一生的学习实践活动。

一、对自主学习的见解

以下是我在教学过程中积累的对自主学习的实验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的一些见解:

1、基于自主能力的培养:

如果完全放手让学生学习这是不可能的事情, 而如果老师指导过多, 效果也不好, 最好的状态是老师的指导精要到位。

2、兼顾整体、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的概念:

应该说这是一个新生事物, 只能一步步来、一步步摸索。

3、自主并非放任、自主亦非严管。

自主的本意是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意识与能力, 一方面要注意激发同学的主体意识, 另一方面也要注意教给他们方法, 启发他们自己想方法去解决问题。

4、自主要注意取精用宏, 宽取窄用。

宁愿多些能力, 少些应试。也就是说, 如果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出来了, 考试是不用担心的。

二、实施自主学习教学策略

在定位的基础上, 我确定了实施自主学习的几个教学策略:

1、把握好课前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

包括预习习惯培养、读书习惯培养、作业按时及规范的习惯培养、自学方法的培养, 等等。事实证明, 顺利地完成了这些过程, 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是很有好处的。

2、把握好课堂能力的培养:

自主学习的核心在于学生会学不会学。因此, 要注意从这个方面培养学生。而其内容, 我们思考的有以下几点:参与课堂学习的情绪、参与课堂活动的自觉意识、参与课堂讨论的比例与质量、自我的检测与提高、合作与探究的状况, 等等。而在实施的时候, 还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对学生主体的尊重。 (2) 充分的启发诱导与活动组织。 (3) 面向全体, 关注差异的教学策略。 (4) 高质量的教师提问与学生质疑。 (5) 课后学习的监督与检查。 (6) 有效的活动设计。 (7) 教学艺术化的讲解策略。

3、课后作业的巩固与自我检测、知识的拓展与眼界的开阔、思维素质的训练、综合能力的培养:

以上都是培养学生自主能力的关键要素。

三、给学生创设一个真正学习的情境

实践证明, 学生在不平等的环境中学习是被动的, 紧张的, 不愉快的。学生也容易产生厌学到心理。因此教师对学生的期盼和希望可以产生巨大的感召力, 让学生在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中才找到自己, 激发兴趣, 自主地学习。例如:上课伊始, 创设一种轻松的氛围,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乌鸦和狐狸》一课, 让学生分别扮演乌鸦, 狐狸, 读好它们之间的对话, 了解乌鸦和狐狸的不同性格, 还可以设计不同的教学活动, 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四、及时反馈, 引导学生在自我反思中提高教学质量

随着课改的深入, 学生探究能力的提升, 学生自主学习的成分越来越多, 这就要重视反思, 及时评价找出自己该做什么?什么该自己做, 养成反思习惯。逐步提高自主学习效果。

自主学习的原则是学生主动的投入和反思, 学习过程不是对新信息的直接吸收和理解, 而是新旧知识之间的相互作用。及时地提供反馈信息, 启发学生根据反馈信息, 不断地进行反思, 从而使学生在各个不同的程度上了解自己学习新知识的方法和掌握新知识的程度, 促进部分学生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五、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受益终生, 但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人的许多习惯都在早年形成 (也包括坏习惯) , 而教师要调查学生的表现要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 教学的具体情况, 循序渐进的培养, 持续稳定地发展, 比如:低年级的孩子上课要养成仔细观察, 认真听课, 课后按时完成作业, 乐于和同学交流等习惯。而随着年龄的增长, 学生水平的提高, 到了高年级, 就要有良好的阅读习惯独立思考, 乐于提问的习惯。因此, 课堂上我严格培养, 帮助, 指导养成这种学习的习惯, 久而久之才会见到成效。

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成长 篇3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主体意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数学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要让学生像一个小“数学家”一样自己去研究、去学习。为了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我们可以创设一些悬念,启发学生把生活中的现象与问题变为数学的对象,把生活的实际问题和数学紧密联系起来,从数学的角度,并运用数学知识对其进行思考,对之进行解释、阐述,让学生认识到平时学习的数学知识对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很有帮助,唤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引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好奇心,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只有当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时,才能使学生从“要我学”转化为“我想学”、“我要学”。

二、改变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达尔文有一句格言:“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必须在教学中改进教法,指导学习方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要学生主动地学习知识关键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和策略,使学生逐步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归纳、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数学能力,逐步掌握学习方法,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1.增加学生的动手操作机会。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的思维的发展是外部活动转化为内部活动的过程。因此,教师应尽量给学生提供可进行自主学习的感性材料,加强直观操作,指导学生初步学习抽象概括的思维方法。使学生通过具体操作进行大量的感知,建立表像,以此作为抽象数学知识的支柱。

2.提供学生适时质疑空间。学须有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不疑则不进。一个明智的老师不但要把“释疑”作为天职,在学生质疑的过程中发挥好主导作用,更要鼓励学生大胆就学习上不懂的问题提问,以求最后弄懂。如何激发学生质疑的兴趣、质疑的信心和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至关重要。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方式,启发学生开阔思路,多思善想,质疑问难。

3.开展教学活动中的小组合作学习。21世纪的数学教学活动已不仅仅是为了传授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主动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在前言中明确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小组合作学习是时代赋予数学教学活动的要求。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老师还应注意以下几点问题:①给学生多提供独立思考的机会,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从牵着学生一步一步地过河,到让学生自己趟着过河。②合作学习应正确处理好组内优生与学困生的关系,达到人人参与学习过程,人人尝试成功喜悦的目的。③合作学习中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要有利于促进学生动脑,主动探究数学知识,有利于集体研究,促进合作学习。

4.培养独立思考、独立获取知识能力。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获取新知识,这是最高的学习技巧。数学知识一环扣一环,根据学生认知特点,教材内容是螺旋式上升编排,它们纵有联系,横有发展,形成知识网络。所以学习新知识时,找准新旧知识过渡的“桥”,让学生主动地发现规律,掌握规律,有利于能力培养。

三、完善评价体制,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评价是数学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环节。关于课程评价的实施,课程标准作出了很具体的阐述:“评价的目的是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也是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

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评价的手段和形式应多样化,应以过程评价为主。对评价结果的描述,应采用鼓励性语言,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评价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教师要善于利用评价所提供的大量信息,适时调整和改善教学过程。

此外,课程标准还对每一学段提出了具体的评价建议,全面把握这些评价建议,并结合本地本校的实际情况创造性的加以落实,也是保证课程改革朝着新课程理念指明的方向健康发展的重要一环。

让学生在活动中快乐成长 篇4

海南省琼海市实验小学王任

在一次培训中,培训专家问:“你理想中的学校是什么样的?你能简单的画出来吗?”老师们的答案各不相同。我没有站起来说话,但我觉得学校不管是设在繁华的都市还是偏僻的山村,不管学校的物质文化建设是好是坏,如果学校里的孩子和老师们充满欢乐,这就是一所好学校,这就是我理想中的学校。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中,规定了给予学生的各种知识,但却没有给予学生最重要的东西,这就是——幸福。”是啊,幸福,幸福才应该是最重要的!当一个人每天面对山珍海味的时候却嚼之无味;当一个人处于优越的生活环境中却整天心情烦闷,那他会是怎样地度日如年啊!幸福应该是每一个应该有的生活感受。教师应该是幸福的传播者,教师应该让孩子享受到生活及学习的幸福。

是的,正如郭文红老师所问的那样:现在的学生有幸福感吗?他们快乐吗?这样的教育富有儿童情趣吗?或许不能一概而论。但目前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是全国普遍存在的现象。温家宝总理曾经说过:“要把学生从过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毫无疑问,如果学生除了上课便是作业和考试,是不会有幸福感的。我们应该让学生在一系列的活动中体验生活的五彩缤纷,感悟同学、老师、父母的真情,获得不同的生活感受,享受属于他们自己的独特的幸福的童年生活。

幸福也是有载体的,其中一种载体便是丰富多彩的活动。郭文红老师用了许多她拍摄的真实相片呈现了她与学生共同活动的精彩瞬间。各种校内外的活动丰富了孩子们的知识,拓宽了孩子们的视野,也增进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学生与父母之间的情感。感谢郭文红老师,她所提供的案例及做法是可效可仿的,比如走进大自然系列活动,比如参观飞机场,比如每周一次的家长讲座和学生讲座等等。联想上个学期,我们学校也开展了许多活动,如班级文艺汇演、班级男子篮球比赛、各种兴趣小组活动等等,印象最深刻的是,在班级文艺汇演中,我们班孩子们表现出极高的热情,有个别学生以前没跳过舞,动作不那么协调,却练得认真刻苦。王桐同学那段时间皮肤瘙痒症发作,跳舞时汗水流下来,皮肤痒得难受,但还是默默地坚持住。班里的部分男孩子除了跳舞,还要参加班级的篮

球训练,为能在篮球比赛中拿到好名次,每天放学后还坚持练球到7点钟。他们也因此增进了友谊,谁买了一瓶饮料,大家你一口,我一口,很有有福同享的派头。有的学生还请自己的父母当参谋,为他们出谋划策并当他们的赞助商,为他们提供活动赞助——水、队服等。是的,参加活动是辛苦的,但也是快乐的,或许其间还会受委屈、受伤等。但这些活动必定会成为他们的一种经验、一种财富、一种成长的营养剂。今后,我要带着学生尽可能多地开展活动,与他们一起享受快乐时光,并以相机、文字等方式记录下来。

让学生在体验中快乐成长马爱玉 篇5

文峰中学马爱玉

大家知道:人,只有在快乐的状态下,学习或工作的激情才可能受到鼓舞;人,只要

是觉得快乐的,无论是做什么事情都会得到成功。因此,要使学生学会生活与学习,激发其自主学习的能动性,从而产生积极求知的欲望,成为生活与学习的主人,前提条件是要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与求知的快乐,懂得感悟学习的愉快。让学生在体验中快乐成长,让教育成为生命的诗意存在,凸现生命的灵动、自由和独特,并以此渐臻生命的完满与幸福。

一、首先用老师的理解与帮助,去唤醒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在郑晓江编著的《穿透人生》这本书的封面上有这样一段文字:每个人的身上都隐藏着原子能,但只有很少的人能够点燃它;每个人的大脑中都有一个金矿,只是很少有人开采它;每个人的身后都沉睡着一个神通广大的巨人,可是很少有人唤醒它……每个孩子的身上都有阳光,我们的职责就是要让它发光。做班主任的就是要用我们的精力去帮助学生,让他们身上的太阳能发出万丈光芒。

我们班有一个女生王玲岩,学习成绩是班上倒数第二名,值日时也不 积极参与,班上没有人注意她、欣赏她,好象她是一个多余的人。与她的谈话中我感觉到,她虽然行为上表现的是无所谓,有点自暴自弃,但内心里是很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和需要的,这说明她还是很有上进心的。于是我有意识的安排她收拾桌子,负责班级前部的评价表的工作,不听地在学生面前表扬她,让同学们都认为她是班级中不可缺少的一分子,她也感受到“被需要”的幸福和快乐,找到了自己在这个集体中存在的价值,学生对班级拥有了归属感。从此,她每天都开心地上学,再也没有一次违纪现象,学习成绩进步很大。

所以说,真诚的师爱是教育的灵魂,是开启学生心灵之门的金钥匙。放下架子,与学生平等对话,上课时写错了字,讲错了题或冤枉了学生,主动对学生说声“对不起”;学生犯错时,冷静处理;学生不听课时,不再当众批评;后进生不会做题时,耐心地辅导……温和地对待

每一位学生,微笑上好每一节课。学生感受到了被尊重,被理解,被重视的关爱,也唤醒了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二、师友合作让学生体验 快乐,增强了学生的自省力。

“和谐互助”“师友合作”策略能把课堂创设为师生寻求快乐的源泉及阵地,让课堂教学展现绚烂的魅力,点燃学生主动探究与求知、享受成功与快乐的火花!学生主体地位得到落实、学生有效学习时间延长、学生师友教学相长。所以在课堂上、班级管理中,我们引入了“和谐互助”教学模式,让学生体验教与学的过程。班长郝苑君说:“作为师傅我感到无比的自豪,同时也感到责任重大,毕竟自己是师傅,不能因为自己的原因而耽误了杨萌浩的学习与进步。所以这就在无形中提醒我要以身作则,要对他负责任。于是,在某些事情上便会严格要求自己,会在课前把知识弄透彻,课堂上认真听懂讲,这样才能更好的教徒弟,不能做好反而给老师丢脸,所以事事争上游,大大增强了我的责任心。其次,在给杨萌浩讲解的过程中自己等于又学了一遍,加深了自己对于题目的掌握与理解,巩固了知识。慢慢养成细心、稳定、善于钻研的好习惯,遇到难题你不能再不退缩,而且,再难的题,你给徒弟讲的多了,你真正掌握它的做题技巧,日久天长能力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并且在讲解的过程中通过语言的组织,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渐渐的,我上课回答问题也越发的有条理了。”

教育专家认为,学生是在不断体验中长大的。从这个角度理解,我们更应理性地看待学生的体验,抓住时机,因势利导,给学生的成长留足了自我反省和成长的空间。

三、用激情点燃每一个心灯

人性,是相通的,激情,是可以感染他人,在人与人之间传递的。我的生活就是如此,我和学生一起唱歌,一起打扫卫生,一起跑操,一起学习,一起讨论…我让学生在和我相处的日子里,去和学生一起承担生活的苦和乐!让他们懂得什么是尊严、什么是拚搏、什么是直达心灵的教育。我们互助,我们反思,我们紧张,我们收获,我们快乐。用我的激情点燃每一个心灯,从而促使学生健康快乐地茁壮成长。

教育蕴含着最丰富的幸福密码,面对多姿多彩的学生,你得时时擂响心头的大钟小鼓,为自己的教

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快乐成长 篇6

几年来,我用新的评价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注重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热衷于评价目标全面化、评价主体多元化和评价方式多样化,在具体实践过程中,我是这样做的:

一、用多种形式调动学生参与评价

学生是评价的主体,在评价过程中采用学生熟悉的、活泼的、喜闻乐见的形式,调动学生参与评价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可以增强评价的效果。在教学中我经常选择“收获的季节”、“快乐的足迹”等有趣的评价方式,让学生把自己的发展小目标写在醒目的位臵,定期公示,时刻提醒自己为着目标努力前进,并最终收获成功的喜悦,在每学期我都开展一些综合性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展现自己的综合素质。在活动设计过程中,我力求引导学生关注周围的生活世界,采取以小组合作的活动方法:在活动的开展上,我只对活动的任务进行简单寄语,给学生提活动建议,呈现多把尺子,尽量展现不同学生的不同方面的优势。

二、体现个性差异的评价

每个学生都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在教学中,教师的语言评价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使每个学生都能从评价中获得激励,获得进步的动力,获得帮助,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体行为能力。

在日常教学中,首先我给课堂逐渐“升温”。课堂教学开始时,首先给学习困难生以阅读、背诵的机会,并及时送上一句激励的话语:“真不错,你的语言表达很流畅!”虽然这些学生和优秀的学生比起来,还差得很远,但教师的宽容、激励会使他们克服畏难情绪,从而树立起学习的信心。随着课堂教学的深入,学生对学习的投入,教师的评价也日益升温,比如,来一句“你读得太有感情了,知识点找的非常到位!”这样的激励会给学生带来极大的成就感、满足感。其次,“课堂就是允许人出错的地方”,英国心理学家贝恩布里奇说得好:“错误人皆有之,作为教师不利用是不可原谅的。”这就说明,作为教师对学生的错误负有引导的责任。“你说的很好,如果再用术语回答就更好了。”“你的想法很独特,让我们再来听听其他同学的意见,好吗?”这些亲切的话语比起盲目的“对极了!”“很好!”等评价更有利于目标的达成。

三、努力寻求肯定评价和否定评价的支点

教师正确的评价,恰当地运用表扬与批评,是激励学生进步的重要手段之一。正确的运用表扬与批评,可以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激发其上进心,自尊心,荣辱感和集体主义精神等。然而,不正确的表扬与批评,则会使学生或是盲目骄傲,或是灰心失望、丧失信心。马克•吐温曾经说过:“只凭一句赞美的话,我就可以活上两个月”。成人尚且如此,又何况是孩子呢。教师要多激励学生,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不要吝啬自己的赞美与微笑;即使是批评学生,也要充满爱,不能让学生感到你抓住他的缺点不放,要让他懂得你为他的错误感到难过,只有他改过了你才感到开心,他会真心改过,并对老师感激不尽。比如,表扬学生时你可以说“你进步这么大,老师真的为你高兴”,学生退步了,你不满意时可以这样说“你成绩没发挥好,老师昨晚都没睡好觉”简单的几句话,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你对他是真心关爱,你为他付出了很多。肯定性评价与否定性评价都基于对学生的爱,让学生在肯定中增强信心,在批评中改正缺点,不断成长,不断进步。

无论哪种评价方式,都是为了推进素质教育,而素质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让学生在爱的世界,在平等,快乐的氛围中接受教育。评价要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最大限度地尊重学生的人格。著名特级教师丁有宽说得好:“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师爱是圣洁的、真诚的、无私的,是我们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不可忽视的重要条件。当代中学生对人格独立的要求尤其强烈,如果我们教师用简单粗暴的方式对待他们,漠视他们的合理要求,必然导致关系紧张,甚至对抗。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成为时代的要求。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切创新都依赖于具有创造力的高素质人才,因此尊重学生人格尤其要尊重学生的创新人格。这样,才真正做到了师生平等,以人为本。

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快乐成长 篇7

一、精心设计导语, 激发学生兴趣

导语对一堂课有着很重要的作用。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语就像一部戏的序幕, 不同的戏剧有不同的序幕, 不同的课文也要有不同的导语。好的导入语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渲染良好的课堂气氛, 使学生把学习当作一种自我需要, 自觉地进入学习新知识的情境中。因此, 在教学中, 教师要根据文章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精心设计导入语, 为学生创设最佳的学习情境, 力争开始就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诱导学生积极思考, 从而使学生尽快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为课堂学习营造一个良好的开端。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导语, 它可以是一段风趣生动的语言, 可以是一个感人的故事, 可以是一幅优美宜人的画面, 可以是一段轻松明快的音乐, 也可以是一次抢答竞赛……心理学研究表明, 愉悦的情绪比痛苦的情绪对学习有着明显的优越性, 它能引起和保持学习的兴趣, 给大脑带来明晰的状态。因此导语的设计要给学生一种和谐、愉悦的心理体验, 给学生一种愉悦美, 使学生乐学, 从而达到预期的课堂的效果。

二、利用多种朗读, 唤起学习欲望

读, 不论是古代, 还是现代, 都是学习活动中极其重要的一环, 正所谓“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 读是写的先决条件, 读是人们获得信息, 积累知识的重要渠道。叶圣陶先生说过:“阅读教学总得读。”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 朗读训练作为阅读训练的基本内容之一, 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一环。中学语文新课标中要求学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因为通过朗读训练, 学生可以从篇章中领会文章的主旨、思想、意蕴, 既能锻炼学生用语言描摹事物、表情达意的能力, 又能使学生在读中培养语感, 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要想让朗读起到真正的作用就要根据课文内容不断的变换朗读的方式, 让学生在轻松的朗读氛围中体会到学习语文的兴趣, 让语文课堂不再枯燥乏味。例如指名朗读, 这是语文课堂教学中最为常用的朗读方式, 很好地锻炼朗读者个人的朗读能力。齐读, 弥补了单人朗读的不足, 取而带之的是全体学生共同参与, 带动全班阅读, 活跃全体学生, 培养团结合作精神, 营造很好的读书氛围。分角色朗读, 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作品中人物的个性特征, 促进对文章的理解;“表演”朗读的形式, 易活跃课堂气氛, 激发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 能锻炼学生的表演能力, 也给学生的“才艺”展示提供了一个小小的舞台。自由朗读, 是一种灵活顺畅的个性化朗读过程, 是学生的自由舞台, 对学生朗读能力的提高大有帮助。教师, 声情并茂地范读一定会给学生的朗读做一个很好示范, 一定会大大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三、采用多种方式, 调动其积极性

语文课文根据题材不同、主题不同可以让学生自由的去改编成课本剧, 辩论会、演讲稿、动听的歌曲、生动的故事、形象的画卷……让他们充分的发挥自己的特长, 这样不仅可以促使他们主动地去理解课文内容, 而且锻炼他们写的能力、说的能力, 更重要的是让他们以自己的方式轻松的走进课堂中来, 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主动性, 而且在课堂中他们有了自己独到的见解, 增强了信心。

例如, 在教学《王冕读书》一课, 由于学生对文言文一直感到很枯燥, 甚至有的学生惧怕文言文, 所以我建议部分同学将课文改编成了课本剧, 根据课文内容, 加上自己的理解, 设计出幽默的语言, 可以是文言语言也可以是现代语言, 设计出具有人物特点的神态、动作, 有条件的可以配备一些服饰等等。当他们将自己的成果展示给同学们时, 大家都很感兴趣, 笑声, 掌声不断, 这样不仅帮助了同学们对课文的理解而且在复习当中我发现表演课本剧的这几位同学对课文记忆尤其深刻。

四、进行拓展延伸, 激发阅读期待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 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 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建议语文教学要拓宽学生学习的空间, 增加语文实践的机会。这些理念告诉我们, 语文学习的内容再也不能局限于教材了, 教材不应是学习内容的唯一和全部。这就需要教师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 积极创设多种情境, 让教学得到拓展与延伸, 以此来丰富学生的知识,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育界有句教话说得好:“三分得益于课内, 七分得益于课外。”真正在学问上有所造就的无一不是阅读了大量课外读物。教师在教学完一篇课文后, 要善于找一些同题材、同时代、同作者或同风格的文章进行拓展延伸, 以此来激发阅读兴趣, 培养阅读习惯。

总之, 课堂中我们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 还学生自由的空间。我们就要积极营造民主、平等、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和学习环境, 让学生的个性得以充分张扬, 让他们成为课堂中真正的主人。

参考文献

[1]莫祥慧.语文课堂应追求“问”的艺术[J];小学教学参考, 2011 (25) .

[2]贺诚著.引导—发现语文教学法[M].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9 (3) .

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快乐成长 篇8

一、利用语文自身特点,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

语文课程标准界说语文教育的特点,一是人文性,二是实践性,三是民族性。语文的实践性特点决定了这门课程应该从实践中学习,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提高语文素养。

1、激发阅读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我时不时地、恰到好处地给同学们讲一些小故事,告诉他们一些小知识,时间一长,同学们也受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当有同学问我这些故事哪儿来的时候,我向学生推荐了书。很多学生订阅了《小学生优秀作文选》《新世界》《儿童文学》等。同学们有了书,如何让学生真正来读呢?于是我向学生借阅,我把从学生书中看到的好文章或故事有意识地和学生交流,不知不觉中,当我讲到一些好文章或故事时,同学们也会跃跃欲试,于是我把开好了头的故事或是文章让给他们自己讲,读书、交流、再读书、再交流,已成为了我和学生共同的习惯。在阅读中,我和学生相互鼓励多读书,就能博采众长。

2、重视阅读积累

在阅读中,很重要的一点是阅读的积累。一是在语文教学中,指导学生办剪报不失为一种积累的好办法。我让学生把读到的好文章剪下来或复印后再剪,分类粘贴到自己的剪报上,并定期交流自己的剪报。在交流和讨论中,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有效地提高了学生阅读能力。二是充分利用图书室、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了学生的阅读面,增加了学生阅读量的积累。

3、关注阅读运用

语文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在语文教学中,我开展了“好书伴我行”的语文实践活动。一是开展讲故事活动。学生在不断地“读(或编)故事、讲故事、再读故事、再讲故事”的活动中,丰富了学生语文学习的内容;二是把开展的讲故事活动写下来。这样既让学生大量地读,又让学生激情地说,也让学生耐心地听,还让学生快乐地写。使之语文阅读实践活动达到语文教学的真正目的——听说读写地训练。

二、沟通与其它学科的联系,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

《语文课程标准》把语文课程性质界定为:“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既然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我们就要让这一工具发挥它的效用,用它来沟通与其它学科的联系。

1、把生动有趣的事例作为写作材料

学生在学校的一切活动,我们都可以用语言来描述。学生兴趣不一样,上每门学科每一节课的感受也不一样。我告诉同学们,抓住每一个美好的瞬间、痛苦的一刻、悔恨的一时都是写作的好材料。

2、把流畅的语言用到其他学科的实践操作中去。

既然语文是交际工具,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就要充分利用语文这个交际工具为其他学科服务。如在科学课电子制作小组活动中,我看了同学们熟练的操作后,我告诉同学们,我不懂他们的实验,但我想通过他们的一边操作一边解说弄明白他们的实验。开始对部分同学来说讲解有一定的难度,总有些说不清的感觉,经过多次训练,既能熟练操作也能准确讲解。

三、融入生活,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

为了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应让学生融入到生活中去,让生活这本活教材为学生提供所需的营养。

中年段语文综合性学习是这样编排的,每册书中都安排了两个综合性學习,每个综合性学习都是随单元中的第一篇课文提出来的,这就要求在教学中创设情景,把学生带入综合性学习中,然后在后几篇课文的学习中不断指导学生开展活动,及时把握学生开展活动的进度、深度和广度,一单元结束时,让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的交流。现就三年级上册中的综合性学习谈谈我是怎样让学生融入生活开展综合性学习的。

1、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在观察体验中学会交流,在相互交流中学会学习。

教材只是学习的例子,在这个例子的引导下,有目的地指导学生去观察,在观察中感受、体验,从而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提高语文素养。

三年级语文上册的第一单元的教学,第一篇课文是《我们的民族小学》,这一课的课后安排了《我们的课余生活》的综合性学习。我们的课余生活涉及到学生的家庭,也涉及到我们的校园生活。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作文还没起步,

于是我设计了踩影子、炸鱼、老鹰捉小鸡等学生的课间活动,引导学生在玩中说,在说中写。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课间生活,也很好地进行了作文起步。然后我把学生的视野引向家庭,让学生在家里和爸爸妈妈或是爷爷奶奶一起做家务、一起游戏等,再让学生回到学校一起交流在家庭发生的一切,在说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形成文章。

2、丰富学生情感,在观察了解中学会欣赏,在感叹欣赏中学会赞美。

三年级第五单元要求学生了解《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为了使学生开展好这次综合性学习,在学完《孔子拜师》后,我引导学生大致了解了本单元的其他三篇课文,《盘古开天地》《赵州桥》《一幅名扬中外的画》以及语文园地中向同学们介绍的十二生肖。这样在同学们的脑海中建立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学习框架,于是我在学生中开展了《生活中的传统文化》的交际准备工作,充分利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用课件的方式把学生带进了灿烂的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中,学生了解到民间工艺、民族艺术、古诗春联、文明礼仪、古代建筑、绘画、生肖文化、社会习俗、神话传说、饮食文化、传统节日、土家、道教文化等等都是我们可以收集和了解的内容。也正是在这样一个全方位的了解中,学生为中华的传统文化而惊叹,更是情不自禁地投入到传统文化的学习中。

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快乐成长 篇9

让学生的自主学习在“活”中“动”起来

文/钟国芳

摘 要:万事万物,皆一“活”字。活则新鲜,活则畅快。语文教学尤为如此,名师的成功教学表明:活了才有动力;活了才能让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活了才能让学生积极开动脑筋、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客体为主体。为使课改实验教学进入最优化的境界,就必须活用教材,进行创新教学,灵活变通,把语文教学过程变成学生生命个体的精神漫游。

关键词:学生;自主学习;兴趣;创新教学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把教学过程只看作知识传递的过程。从表面上看,学生“听得很认真”,也有“参与学习”。其实不然,教师往往忽视学生的个性,让他们在课堂中充当“陪客”“收音机”“摄像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根本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因此,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主动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过程,在充分自学中,体验“我能行”,做到学有动力、学有方法、学有创造、学有个性。

一、指导自学,注重引导,激发认知兴趣

语文教学是一项艰苦的脑力劳动,任何学生的良好情感与语言的获得,都取决于认真充分的独立学习能力。教师应多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注意引导学生读一读大单元所涉及的`内容与每课的预习提示,看一看课后的作业与每课的生字生词表,让学生明确新课要学什么。师生在交流中,共同拟定每课时切实可行、有目的性、有针对性的学习目标。目标明确了,学生才能学得主动。在指导自学的同时,我注重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做到:读、查、划、存疑点。

读――初读课文内容,知道课文写什么。要求学生读通课文,读准字音,记住字形。

查――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弄懂自己不明白的字词,迁移旧知,解决一些自己能解决的问题。

划――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多动手操作。或圈圈画画、或画画注注、或写写练练,进而引导学生尝试给课文分段,说说大体内容。

存疑点――结合本课时的学习目标和自学要求,让学生在阅读中多找出不理解的问题,把它们写在预习本上。

这些措施有助于让学生认真对待自学,引起认知的兴趣。

二、质疑问难,鼓励积极思维,激发探索兴趣

学问、学问,无论是教还是学,关键就在这个“问”字上。问,是个法宝。它是深入的阶梯,是长进的桥梁。在课堂教学中“疑”“问”是极为重要的。对于学生来说,质疑问难能够起到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激发主动探究兴趣的作用。

1.从课题质疑

课题是文章的“窗口”和“眼睛”。“窗口”虽小,但透过它能了解文章的内容和中心。如,可以提出以下质疑,“你看到标题后,想知道什么?”“课文为什么要以这个标题为题目”等。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同时学生也会带着疑问去读课文,这样也能更好地提高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力。

2.根据课文的关键语句、内容质疑

课文中的关键语句对全文的理解往往起着“牵引”的作用。抓住这一“牵引”质疑,其实是选准突破点,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自读自悟,自感自得。

3.引导学生从课文内容的前后联系质疑,也是理解课文内容的重要方法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而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是动员全体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在学生主动学习中进行扎实有效的语言文字训练,让学生真正成为探索活动的主体,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由“苦学”变为“乐学”,由“学会”变为“会学”,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总之,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这样,既可以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得到很好的发挥,又能促进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

参考文献:

王新红。用发展的眼光,关注孩子的未来。新课程:教研,2011(11)。

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成长 篇10

新干中学老年科协朱宜清

我最近看了一篇小学六年级学生的作文。题目是“心中的小学生生活”。反映的小学生负担过重,希望校长、老师改变教育理念,不要把分数看得太重;改革教学方法,减轻学生负担,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成长。文章内容全文如下:

童年应该是快乐的、多彩的。童年时代的小学生应该是在快乐的学习,愉快的玩耍中度过的。可是这样的小学生活,在我的心中简直就成了奢望。

每天早晨六点半钟就要起床,为的是赶上早上七点半的早自习,昏昏沉沉地刷牙、洗脸,半眯着双眼匆忙地填塞着早餐,穿反了衣服到学校里的同学屡见不鲜。一天的学习在紧张的考试和讲评试卷中度过。神经高度紧张着,就像绷紧的弦。下午有时要上课到将近七点才能回家,每天在学校里昏天黑地地学习十多个小时,回家还要做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晚上十点左右才能睡觉,这种生活真是苦不堪言呀!

我希望我能快快长大,参加工作后就当小学校长。让教师按时上下课,尽可能地不布置家庭作业,并且要求主科老师不能随意占用副科的学习时间。不要让老师把学生考试的分数看得太重,歧视那些成绩差的学生,让他们觉得自卑。要让学生有充足的课余时间玩耍,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拥有着生动活泼的课堂,在快乐中学习、成长。

让学生在快乐中成长 篇11

[关键词]快乐 言辞 行为 情感 品德

[中图分类号] G6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210103

斯宾塞说“教育是为了让孩子成为一个快乐的人,教育的手段和方法也應该是快乐的。就像一根细小的芦管,你从这头输进去的如果是苦涩的汁水,在另一端流出的也绝不是甘甜的蜜汁。”从斯宾塞的这句话中,我悟到:无论让学生获得知识、能力、思想、智慧,还是品德、情感、意志,信仰,教师始终要用快乐驱除学生内心不快的成分,让学生在快乐中成长。

一、让学生在快乐中接受言辞教育

教师教育学生的方法通常只有两种:一是严厉训斥;一是和悦教化。很多时候,训斥于事无补,和悦教化苍白无力,为此,斯宾塞围绕如何驱除学生心中不快乐的阴影采取了对应的手段和方法。斯宾塞曾经成功地教育别人认为“朽木不可雕”的耻辱感和自卑心极强的一名学生。他用让学生快乐的言辞说:弱小者应如何通过特别的、别人没有的境遇,发现真理,成就品德,成为强者。听完斯宾塞的讲述,那学生身上的耻辱感和自卑心理没有了,还激起了他的使命感,后来,这个学生成了英国著名律师。

二、让学生在快乐中接受行为教育

教师是学生的榜样,学生会学习模仿教师的行为,教师快乐或痛苦,都会直接感染学生并影响学生的性情,教师的行为内涵会浸润学生的心田,进而又支配学生的行为。比如,举止文雅就是一种让学生快乐的行为。我校有一位教师写粉笔字的动作优美洒脱,走路的姿势轻盈儒雅,坐的体态笔挺安静,因此,学生说:“看王老师的一举一动,就是舒畅,像个军人!”于是,学生在得到审美享受的同时竞相效仿他,形成校园内一道靓丽的风景。可见,教师的快乐行为也会让学生快乐,利于学生的成长,因此,教师要竭力让学生在快乐的行为教育中飞翔。

三、让学生在快乐中接受情感教育

教师要用让学生快乐的情感恒久绵密地浸润学生的心田,让学生在快乐中成长。《学习的革命》这本书中有这么一段话发人深省:“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敌意之中,他就学会了争斗;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恐惧之中,他就学会了忧虑;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怜悯之中,他就学会了自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讽刺之中,他就学会了害羞;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妒忌之中,他就学会了嫉妒;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耻辱之中,他就学会了负罪感。”从中可见,如果教师始终让学生在痛苦中接受教育,学生决不会心花怒放。

四、让学生在快乐中接受品德教育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必须有高尚的情操,因为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全面而深刻的。学生接受学校教育的时间很短,教师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尽量塑造学生健全的品德人格,因此,教师要树立起自己的品德形象,并要不断地从书本中、从社会实践中学习,从而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品德素养,尽量采取让学生乐于接受的手段和方法进行教育。教师要换位思考,如果教师的教化、行事使学生总在抵触、痛苦、厌恶中接受教育,学生的成长结果也是负面的多。大量事实显示: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野蛮中,他就学会了野蛮;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仁爱中,他就学会了仁爱。因此,教师要让学生在优美的品德教育中快乐地成长。

五、让学生在快乐中接受思想教育

在人类发展长河中,一切是那么的复杂,思想也一样,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接受不一样的思想会成就不一样的人生,优美的思想是所有智慧中最美的花朵。教师要用优美的思想教育学生,学生的大脑才能绽放出思想之花。教师要对学生缓释优美,不要急于求成,否则,学生在痛苦中是不会接受教师传递的思想的。教师无论培养学生哪方面的素养,必须将自己的爱心融入学生的快乐生活之中,这样才能达到缓释事理、浸润灵魂的深层目的,学生才能在审美快乐中感悟到思想者的伟大,进而才能接受思想者的思想。因此,教师要用让学生快乐的教育手段和方法使其在快乐的思想教育中飞翔。

六、让学生在快乐中接受文化教育

“文化,是精神文明的保障和导向。”因此,教师必须对学生进行文化教育。文化又具有“多样性、地域性、民族性、时代性”的特征,教师要让学生在文化大海中畅游,让学生接受丰富的文化教育就必须让学生乐于接受,教师要采用丰富多彩的形式让学生在快乐中享受文化的魅力。

总之,教师在“传道授业解惑”时,要始终采用令学生快乐的教育手段和方法,让学生在快乐中接受言辞、行为、情感、品德、思想、文化等教育。教师教育的手段和方法必须与内容相统一,也是审美教育和辩证教育的结合,学生获得审美享受,才会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育手段和方法,从而才能成为有健全人格的人。

让孩子在自主探究中快乐学习 篇12

“两段式”课堂教学结构式范式即“探究学习———预习引领”。把课堂教学分为两个时间段, 不同时间内完成不同的内容。将课内与课外相关联, 把学习的空间向外围进行辐射, 针对小学生的学习特点, 对课堂教学进行变革。变以往的当堂课教学为课外的学习引领, 课堂第一段时间是教师引领学生探究学习阶段 (大约32分钟) , 第二段时间较短, 8分钟左右, 这段教学变为对学生课后自主学习的引领。教师带领学生规划下一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 并且指导学生开展课外自主预习。

1.“两段式”的“新”

“两段式”课堂教学形式, 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 课堂前一段时间32分钟的教学, 教师不是站在讲台上忙着讲题或布置学习任务, 而是组织学生热热闹闹地进行学习成果展示, 展示的内容是前一节课的最后8分钟布置的学习任务, 或者说上节课8分钟加课后预习的成果。

教室四周添上了黑板, 为展示与反馈提供最有效的阵地。需展示的内容分解到每个学习小组, 由每一小组的组长在课间或课内提前写在黑板上。

每节课的教学在第一个时间段内完成, 剩下的8分钟, 则是学习的关键点, 只有在这有限的时间内, 老师才站到讲台上, 给学生提出“预习目标”, 指导学生使用“引学案”。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之下, 围绕“引学案”做下节课的“预习”, 将预习目标具体化, 预习的内容也就是下节课将要展示的内容。

每节课的起点在上一节课的这最后8分钟, 预习活动一直延伸到课后, 延伸到第二天, 与下节课的前32分钟对接, 形成一个环状大课堂链, 将教师导学、学生预习和展示贯穿起来, 一课分两段, 三步为一课。

2.“两段式”的“活”

展示交流是对学生预习的延伸与检测, 目的是通过全员合作学习, 提升学习质量, 并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本环节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回顾预习情况, 进行组内、全班交流和展示。在展示过程中, 学生提出问题并讨论, 教师充分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 在学生对知识理解不到位的地方及时给予点拨、启发。通过多种多样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不断推进学习进程, 达成新的学习目标。如教学小学数学第六册《三步混合题》时, 先布置预习作业, 并给学生拟定一个自学提纲:

1.两步混合运算中, 没有括号时, 只有加减法, 怎么算?

2.两步混合运算中, 没有括号时, 既有加减法, 又有乘除法, 怎么算?

3.两步混合运算中, 有括号时, 先算什么, 再算什么?

4.三步混合运算和两步混合运算有什么区别?

5.提出自己的疑问, 并在小组交流。展示过程中, 学生不断提出新问题, 有的问题远远超出教师的预设, 超出课本知识。这样的交流展示, 学生的思维更灵活, 掌握知识更多, 学生更具有探究能力。

3.“两段式”的“变”

“两段式”课堂与传统课堂相比较, 师生角色发生了转变。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 教学的内容视学生学习而定, 以学情来确定每节课的教学内容。课堂上, 学生是主体, 是主讲, 所有的教学内容在“引学案”中分层引领, 方便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展示, 实际上是对学习内容的一个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目的和学习手段被前置, 早在前一节课, 教师就已经布置了学习目的, 学生在课前运用多种手段进行自主学习, 课堂只是提供学生一个展示的平台。

“两段式”课堂讲求的是自主、合作、探究。展示、纠错、点拨、拓展是教师对学生学习状况的及时把握与调整。改变了传统意义上的时间结构、空间分布、课堂角色、教学资源、呈现方式 (教、学、评价的方式) 。课堂上, 以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为主, 如自我学习、敢作敢为、会感知知识、联想拓展、交流合作、善于表达、整理笔记等。

二、三个自主, 切实把课堂和学习还给孩子

1.课前自主预习, 广泛搜集信息, 初步感知

预习可以扫清学习障碍, 搭建新旧知识沟通的桥梁, 拉近学生对新知识的认知距离;对于后进生来讲, 预习能促使他们提前起步, 增强自信心;预习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习能力。只有在预习的过程中遇到问题或发现问题, 课上才能带着问题去听课。

2.课堂自主探究, 充分交流合作, 合理构建

课堂教学要真正让学生讨论、探究, 自己去总结规律, 自己解决问题。那就是要由封闭到开放, 由学生接受到主动探究, 由学生死记硬背到身心体验, 由重结论到重过程, 由粗略到精细, 由题海到规律, 由知识到实践, 由单一到多方位, 由理论到直观, 由墨守到合作, 由体罚到尊重。

3.课后自主练习, 积极应用实践, 全面提高

自主练习是应用所学知识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形成技能, 培养能力的重要手段。自主性作业要多一些引导学生思考今天所学的知识能解决学科和生活中的哪些问题, 运用什么方法来解决, 目的在于拓宽学生学习时间和空间, 激发学生兴趣, 提高学习自主性, 发展学生智能, 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好的教育应该是对传统教育的传承、扬弃, 对创新做法的审视、优化。

三、五环结合, 全面整合最大可能的教学资源

“五环结合”是针对学生的学情教师采用机智的教学方法, 将课堂教学归结为目标再现、学情调查、探究点拨、当堂检测、课堂总结五个具体步骤。“五环”是课堂教学过程中具体的操作模式。目标再现、学情调查、探究点拨是学习新知的三个重要环节。三个环节根据不同的学科、不同课型的特点可分可合。

在学生充分开展课前预习的基础上, 学生对本节课的目标有了初步感知和体会, 通过学生课间或课内在周围黑板上的板书, 引导学生重申目标, 从展示的内容、“引学案”的反馈以及学生的交流中了解学情。课堂教学的核心板块是围绕展示内容进行交流, 可开展个人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学习、生生交流汇报与教师点拨等活动, 让学生在参与中发现、在合作中创新、在交流中吸收、在对抗中质疑、在倾听中完善。

当堂检测就是学生运用新知的实践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加深学生对新知的理解, 夯实基础知识的同时形成技能。教学中我们要优化课堂练习, 设计层次不同形式不同的练习来完善内化新知, 变机械的练习为学生应用新知、理解深化的主要手段。

课堂总结是指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教学目标之后, 要着力培养指导学生对照目标, 自主小结学习的内容和方法, 解决实际问题, 提高实践能力。

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成长 篇13

教师:罗颖

游戏,是一切动物的天性。我们常见小猫、小狗嬉戏打闹,动物园里也常见老虎、熊猫扑打逗乐,这就是游戏。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也一样,在幼儿时都喜欢游戏。人的身体、智慧,就在游戏中得到增长,因此,幼儿教育大纲中说:“幼儿教育应以游戏为向导,为基本活动。”

人在幼儿阶段,求知欲旺,模仿力强,身心发展迅速。作为幼儿教师,应根据幼儿这一特点,恰当引进一些流传在民间的有益于幼儿健康快乐的民间游戏进入教学课堂,丰富幼儿在幼儿园的生活。

在农村幼儿园的教学活动,引进民间游戏有以下好处:

一、民间游戏玩具简单,成本不高,适合经济欠发达的农村幼儿园采用,农民负担得起。

如:抓石子,每人只备大小一致的,圆润无明显棱角,轻重适度的小石子五至七粒即可:跳板只备一块瓦片,或用废旧纸折成一个正方块即行。跳绳、抱鹅蛋前者只要一根数米长的绳子,后者只要三、五坨鹅蛋大小的石头或者砖头即行。随处可找,不花成本:自己动手就可以制作。

二、民间游戏有浓厚的趣味性、娱乐性。捉迷藏、拉拉羊(又叫老鹰捉小鸡)、瞎子追跛子、丢帕子,都有很强的趣味性和娱乐性。对幼儿很有吸引力。如:“瞎子追跛子”,很多小朋友围成一圈坐着 蹲着,有一个幼儿蒙住双眼做瞎子,另一名幼儿右手绑在左腿上做跛子,都在圈中。跛子口含哨子吹响,瞎子就去捕捉,跛子逃跑。在一追一逃中,做出许多滑稽动作逗得大家哈哈大笑,颇具娱乐性,幼儿们很爱玩。让幼儿们活泼、开朗,增强集体意识,培养其组织纪律性。

三、民间游戏有很强的随机性。

民间游戏不受时间、地点、人数的限制,随处都可以玩,随时可以玩,人多人少都可以玩。如:抓石子、跳板、踢毽、跳绳、打陀螺、滚铁环等。当然,抓石子适宜在夏天,跳板、跳绳适宜冬天。冬季热量不足,蹦蹦跳跳可以增加血液循环,身体发热抵御寒冷,有利于幼儿身体发育,健康成长。抓石子可以锻炼手指灵活,注意力集中,技巧性也很强。棋类活动如走“和尚棋”可以锻炼孩子的智慧和观察力,也适合夏天开展。

四、民间游戏花样翻新,形式多变,有很强的趣味性。如:翻花被单,一个绳套两个人对完,靠十个手指头就可以翻出花被单、双双筷、牛股眼、凤簸等多种花样。跳绳可以单人跳,双人跳,许多人一起跳,集体轮流跳等。踢毽子可以单腿踢,也可以双腿踢,盘腿踢,拐腿踢,倒着踢等。初学者可以在毽子上系一根绳子拎着踢,熟练后就可以变着花样踢。颇具有很高的观赏性,是一项有益身心健康的体育活动。

幼儿阶段达不到这个要求。假如我们幼儿教师掌握了这些活动技巧,就可以表演给幼儿看,让幼儿模仿,吸引幼儿积极参与的兴趣。民间游戏内容丰富,趣味性强,随机性好,对幼儿有很强的吸引力。教学活动中引进民间游戏,可以让传统得到传承,让幼儿的娱乐丰富多彩。有的游戏还配有儿歌,孩子边玩边唱,有的配有问答对白。具有一定的表演性,可以使孩子在游戏中学习生活,体验生活,增长知识。具体说来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1、能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有些民间游戏还配有儿歌,生动有趣,琅琅上口,易诵易记。孩子边玩边唱,既享受了快乐,又锻炼了口才,增强体质。如:圆米花,配有儿歌:“圆米花,圆又圆,新嫁的姑娘来拜年,收拾打扮远路来。”众问:“姑娘,吃饭没得?”答:“吃了。”又问:“姑娘洗脸没得?”答:“洗了”大家一哄而散,四处躲避。姑娘随便抓住一个,继续玩。

玩穿花游戏时,孩子手牵手成一排。一头问:“鹦哥、鹦哥,你到哪去?”一头答:“我到朝门去。”问:“朝门有多高?”答:“千尺万丈高?”“朝门有好矮?千尺万丈矮?”“一匹骡子四匹马,接你鹦哥过来耍。”大家高举手,被邀方牵着手从对方孩子的腋下钻过去。

2、有的游戏可以在玩中让孩子认识自然或学习地理知识,体验生活。如:“放花雀。”先让孩子们各要一种树名,放雀子的人说:“我有一只花雀儿,嘴儿尖尖,尾儿翘翘,笃的一声飞走了。大家问:“飞到那里去了?”放着答:“飞到桃树上去了。”得桃树者立即回应:“没得。”大家问:“飞到那里去了?”桃树回答:“飞到松树上了。”„„如此进行下去。直到有人答错,或反应不过来,被罚唱歌、跳舞,讲故事后又重起。这种游戏还可以改成“坐飞机旅行。”雀子换成飞机,树子换成城市。开飞机者仿报务员说话:“各位旅客请注意,北极的飞机就要起飞了。”大家问:“飞哪里?”答:“飞贵阳。”„„形式一样,增加儿童旅游的兴趣。

3、有些游戏可以培养孩子养成大胆、心细、勇敢、机灵的性格。如:“抱鹅蛋。”用三坨鹅蛋般大小的石头做鹅蛋。一人做母鹅护蛋。蛋放在身下,脚、手触地趴下护着,不能抓在手中。四周小朋友来抢鹅蛋,但要防备脚不被护蛋者蹲着。抢蛋者接近时,护蛋者可以用脚去蹲、踩抢蛋者的脚。若蛋没被抢光而蹲中别人,则要被罚唱一首歌,或跳一个舞。抢得蛋又未被踢中者,被称为英雄,给与一定的奖励。

4、有些游戏可以让孩子体验生活,学习生活,养成团结、互助、协作的精神。如:“办家家”、“接新娘”等,是孩子们爱玩的游戏。玩时孩子们有分工,有合作。有的搓泥团做粑粑,有的搓泥挑做面条,有的掐嫩叶做菜菜„„,各人发挥想象,做完端来放在一起,各自介绍个人的菜肴,然后大家用树枝做筷,装着吃得很快乐的样子。

总之,民间游戏有助于养成孩子的亲和性格。在游戏中,需要大家参与,互谅互让,有分工,有合作。接触面广,朋友多。可以克服孩子唯我独尊、霸道、撒娇、孤僻、木讷等诸多不良缺点,在老师的指导下,养成活泼、开朗、亲和的性格,又可以培养孩子的组织性、纪律性。在游戏中,可以体验成功的快乐,可以品尝失败的滋味。在老师的鼓励下,可以养成胜不骄、败不馁的性格,体验社会竞争,增强承受失败、挫折的能力,为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奠定基础。

让孩子们在快乐中成长 篇14

一年一度的远程研修活动开始了,每一年的研修都能够让我收获满满,今年也不例外。在本次的研修活动中,我有幸听到了三节优秀的教学活动案例,分别是《孤独的小熊》、《鸟儿乐园》、《图形之间的关系》虽然是三节不同领域的教学活动,但是三位老师的教育理念是一样的,那就是始终以孩子为主体,在游戏中快乐的学习。这也为以后我的教学活动带来了启迪和反思。

《纲要》指出:“教师应该支持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应绝对尊重幼儿的意愿,不用自己的建议去左右他们的想法。”陈鹤琴教育思想中也指出:要以幼儿为主体,将游戏的主动权交给幼儿。耐心地倾听他们的想法和感受,一起探索游戏中碰到的问题,共同交流和享受其中的乐趣,让他们在自由自在的玩中提高自主创造性,只有通过他们自己选择和计划后,他们才会玩得尽兴,学得开心。而三位老师都做到了,他们充分发挥了幼儿的主体性作用,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快乐的学习,让游戏贯穿于整个活动过程中。由此可见,游戏是孩子们的天性,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习,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是孩子们获得经验的重要途径。

通过这次的学习,我也认真的反思了我在日常教学过程中的问题,相信很多老师也出现过跟我一样的情况,我总结了几点特别重要的:1.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教学内容;2.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制定可行的活动目标;3.准备充分的活动道具;4.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应该观察到每一个孩子,根据孩子的个别差异,能够随机应变进行有效的提问和总结,这也是活动中最重要的,因为老师是活动的引导者;5.活动结束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活动升华,提升孩子的情感教育;6.教师进行及时反思和总结。

让学生在阅读中快乐成长 篇15

一、让学生爱上阅读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爱上阅读课, 教师的培养目标才能得以实现。让学生爱上阅读课, 笔者注意做到了两点:

1. 以教师的人格魅力吸引学生。

首先, 我平时注重和学生建立融洽、民主的师生关系, 经常和学生谈心、交流, 做他们的大朋友, 而不是严厉的师长;其次, 我十分注重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无论是在课堂教学中, 还是在课下和学生相处中, 我都有意识地用自己的深厚文学素养、儒雅的谈吐吸引他们, 努力成为他们心中的榜样。

2. 以文学自身的魅力吸引学生。

笔者从一年级开始, 就利用各种机会培养学生对阅读的热爱。入学伊始, 孩子们刚刚开始学汉语拼音, 这时, 我就从网上下载各种简短有趣的童话故事。每天语文课的第一个任务就是让学生听一个故事。生动有趣的故事、名家精彩的的讲述, 深深地吸引了同学们。下课了, 学生们围着我问:“老师, 这么好听的故事您是从哪弄来的?”我告诉同学们:“书店, 我们班级的图书柜里有好多这样的故事书, 如果, 你们学好了拼音, 就可以自己凭借拼音阅读故事了。如果你们学好了汉字, 你们可以读的故事就更多了。”这样, 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也有效地培养了学生对阅读的热爱。

二、让阅读塑造学生的心灵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郑重提出要“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 因此, “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已成为“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当今, 小学生自我意识逐渐增强, 他们乐于独立思考、敢想敢说了, 但是, 现在的孩子由于多是独生子女, 在家里备受宠爱, 对于他们来说, 所有人对他们的付出都是应该的, 而他们却可以不尊重任何人, 可以随心所欲, 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例如在上课时, 他们任意在课堂上大声喧哗, 随意丢弃垃圾, 课堂教学中想做什么就做什么。针对这些现象, 我在教学中, 注意做到教学和实际相结合, 来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例如, 在教学《胖乎乎的小手》这一课时, 通过文本教学, 学生们明白了大家喜欢兰兰那双胖乎乎的小手是因为这双小手为大家做了很多事情。然后我问同学们:“你们的小手为大家做过哪些事情呢?”刚才热闹的教室安静了。我话锋一转:“孩子们, 以前没做过不要紧, 以后你们准备怎么做呢?”孩子们的热情一下子又高涨起来, 纷纷说出自己想要做的事。我继续引导:“那么, 我们每做一件事, 就把它记下来, 一周下来, 我们做一次展示好吗?”学生们的热情更加高涨了。许多家长高兴地向我反映:“孩子懂事了, 知道帮家长做事了。”语文课本中这样富有教育意义的文章很多, 例如, 在教学《失物招领》这一课时, 我教孩子们懂得不能随手丢弃垃圾;在《月亮的心愿》这一课, 我让孩子们学会关爱父母;在《夏夜真美》这一课, 我让孩子们懂得要互相帮助。在教学中, 我时时处处注意耐心引导, 以平等的对话方式, 联系生活实际来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促进生命的健康发展。

三、让学生的个性在阅读教学中得以发展

语文学习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学生学习的过程不只是被动地接受外界刺激, 而是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在研究性阅读中, 学生更是阅读活动的主体, 课文的意义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 广泛联系个人已有知识和个体生活经验之后而生成的。每个学生的探究都会有其不同于他人的感悟和发现。教师对学生的个性化感悟, 必须抱乐于接纳的态度, 而不能以僵化的标准答案来束缚学生, 扼杀他们创造性的火花。为此, 我把争辩引入课堂。例如在学习《汤姆·索亚历险记》这一课时, 学生们对于汤姆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展开了争辩。甲方认为:汤姆是个乐观勇敢的孩子, 当山洞中迷路, 贝琪绝望时, 三次探路, 最终找到通道;是个足智多谋的孩子, 在已经迷路的情况下利用风筝线探路;是个有毅力的孩子, 恢复后即看望朋友哈克;是个爱心的孩子, 讲精彩历险过程, 还不忘夸张地吹嘘一番;是个喜欢冒险的孩子, 当有人问他是否还想再到那个山洞走一趟时, 他说自己不会在意的。乙方认为:汤姆是一个不懂事的孩子, 他骗过姨妈, 来到墓地。这是一种十分危险的行为。首先, 他不应该欺骗长辈, 这是不诚实的表现;其次, 他们来到墓地, 是一种十分冒险的行为, 是对自己的生命不负责任。万一, 他们被杀人犯乔艾发现, 很可能有生命危险。这样, 把辩论引进课堂, 给学生创造了宽松、活跃的气氛, 他们可以各抒己见, 在争辩中学会辨别, 提高了思维的准确性、深刻性。当然, 教师要对学生的争辩进行适当的引导, 使学生对争辩的结果有明确的认识。最后,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 对汤姆有了正确的认识, 我们应该学习他勇敢、乐观、有毅力、有爱心。但对于他盲目冒险是不值得提倡的。

上一篇:辅导员技能大赛初赛方案下一篇:学校活动截止通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