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瘾情况调查报告(通用9篇)
一、前言
大学生是中华民族的建设者,他们在祖国未来的发展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关注这一群体从本质上来讲就是关注我们祖国的发展,我们民族的发展。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就在于通过对本校大学生上网情况的调查分析,揭开大学生沉溺于网络的缘由,重新反思高校,家长,学生,网吧,社会管理部分所承当的责任,并进一步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二、调查研究相干说明
1、研究目的
本次调研活动由《大学生网络成瘾的缘由及对策研究》SRT课题组实施,具体目标以下:
(1)通过调查研究了解本校学生网瘾现状,把握网瘾比例在年级、地域和性别上的散布情况。
(2)通过对不同上网目的、网民分类(非网瘾、网瘾偏向、低度网瘾、中度网瘾、高度网瘾)的交叉对照分析,探索上网成瘾与网上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
(3)通过对不同程度网民的家庭状态等题目进行分析对照,调查家长对大学生消费及上网题目的态度。
(4)通过对调查对象平时的在校情况及上网情况进行分析,调查学校及社会其他方面对大学生网络成瘾题目的影响。
(5)通过对不同程度网瘾大学生网民的人格因素进行对照分析,探究人格因素对网络成瘾程度的影响。
2、调查实施方法
本课题组于6月成立,在征求指导老师意见以后确定操纵程序,设计调查问卷,并于10月份进行试点调查,在总结试点调查工作以后重新修改调查问卷,并终究确定调查方案。
本调查为自填问卷的方法。问卷发放方式以实地面访为主。调查的范围为本校除大四年级、硕士生、博士生之外的在校学生。访问地点为学校、网吧和其他公共场合。实地调查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问卷435份,有效问卷387份回收率为88.9%
(1)指标体系的构建
本次调查主要触及到三大类共五个指标。分别是:1、核心指标――网瘾;2、参考指标――网瘾程度与网瘾偏向;3、其他相干指标――上网目的特点与调查对象自然状态、人格因素等。
(2)核心指标:网瘾
网瘾是本次研究的核心题目。“网瘾”的概念,最初由美国心理学家咯噔博格(Goldberg)提出,随后,匹兹堡大学的金伯利?扬博士(Dr. Kimberly Young)发展完善了他的这一概念。
“网络成瘾”(internet addiction,简称 IA)、“网络成瘾症”(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简称 IAD)或“病态网络使用”(pathological internet use,简称 PIU),指在无成瘾物资作用下的上网行为冲动失控,表现为由于过度使用互联网而致使个体明显的社会、心理功能侵害。
依照金伯利?扬的观点,上网成瘾者主要有以下特点:(1)耐受性增强,即上瘾者要不断增加上网的时间才能取得和以往一样的满足;(2)出现戒断症状,假如一段时间(从几小时到几天不等)不上网,就会变得烦躁不安,不可抑制地想上网,时刻担心自己错过甚么;(3)上网频率总是比事前计划的要高,上网时间总是比事前计划的要长;(4)企图缩短上网时间的努力总是以失败而告终;(5)花费大量时间在与互联网有关的活动上,比如安装新软件、整理和编辑下载大量的文件等;(6)上网使其社交、学习、工作等社会功能遭到严重影响;(7)固然能意想到上网带来的严重题目,依然继续花大量时间上网。
在这七个标准和研究所遵守的“网瘾”定义的基础上,本课题组在多方征求意见以后设计了相应的问卷。
固然金伯利?扬博士很早就对“网瘾”概念进行过界定,并且在网瘾调查研究方面获得了丰富成果,但由于美国和中国的实际情况差异较大,因此其实不能直接拿来作为我国网瘾状态的研究根据。因此,根据指导教师意见和课题小组成员的屡次深进探讨,制定了以下网瘾评判标准:
网瘾评判标准的条件(必要条件)为:上网给大学生的学习、工作或现实中的人际交往带来不良影响(问卷第5.7题)。
在这一条件下,只要网民满足以下三个条件(补充条件)中的任何一个:(1)总是想着往上网(问卷第5.1题);(2)觉得在网上比在现实生活中更快乐或更能实现自我(问卷第5.5题);(3)每当因特网的线路被掐断或由于其他缘由不能上网时会感到烦躁不安、情绪低落或莫衷一是(问卷第5.6题)。即判定他属于“网瘾”。
调查问卷中,针对这些标准设置了组合型的`“或然”题项。在第5.7题选“是”的情况下,第5.1题、第5.5题和第5.6题中只要有一个选“是”,即判定该网民属于“网瘾”。
(3) 辅助指标:网瘾程度和网瘾偏向
分析中所使用的两个辅助指标,分别是描写网瘾群体和非网瘾群体的。对已被界定为网瘾的个案,我们考察他的网瘾程度有多深;而对还没有成瘾的个案,我们考察他是不是具有网瘾偏向。
网瘾程度的丈量方法是:在网瘾的三个补充条件中,满足的条件越多,则其网瘾的程度越深。即:被访者在对问卷中第5.7题回答“是”的条件下,第5.1、5.5、5.6题回答“是”的题项越多,其网瘾程度越深。
网瘾偏向的丈量方法是:在非网瘾群体中,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1)向亲人隐瞒自己的上网时间(问卷第5.4题);(2)实际上网时间常常比自己预期的时间长(问卷第5.9题)则表示该被访者具有网瘾偏向。之所以这么确定,是由于这两个选项可以反映出网民在上网时行为和心理上的一种失控趋势,即:行为上没法控制自己的上网时间;心理上固然已意想到过度上网的危害却没法自拔,因此才向亲人隐瞒上网时间。
(4) 其他相干指标――上网目的特点与调查对象自然状态、人格因素等。
本次调查中,上网目的被分为文娱性目的和实用性目的两类。
文娱性目的包括:(1)玩网络游戏,(2)聊天或交友,(3)看动漫、电影、下载音乐等;
实用性目的则包括:(1)获得信息,(2)学习或工作,(3)通讯或联络。
网上活动丰富性通过参与各种类型网上活动的数目体现出来,参与的种类越多,表示活动越丰富,反之则越单一。
调查对象的自然情况由以下几方面的题目加以体现,包括其性别、年级、籍贯、月生活费等。
而研究发现,一些消极人格特质与网络成瘾有关。网络成瘾者具有自持性、敏感、谨慎、个人主义等特点,喜欢单独生活,限制自己的人际关系途径,特别具有抽象思惟能力,较遵守社会风俗,相对其他人更轻易情感化。
对调查对象的人格因素的调查,主要体现在题目13—18当中,本次调查主要是从调查对象对本身状态的满意程度情况进行分析的。
(5)数据预处理
在所有调查问卷回收后,经过数据登录和逻辑查错与净化处理构成终究数据库,研究进程中使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6)数据处理说明
本报告对问卷调查的样本结构进行了描写,但在后期分析的同时,又对身边已知沉溺网络程度较深的同学进行了个别访谈,访谈的结果主要作为问卷调查的补充和参考。
三、我校学生上网情况分析
1、具有网瘾和网瘾偏向的学生范围
(1)我校学生网瘾比例约16.3%
从下图可以看出,目前我校网瘾学生约占学生网民总数的16.3%,网瘾现象在我校已不容忽视,需要引发多方关注。
以往研究显示,我国青少年中约有10%15%的网民上网成瘾。例如,有报导称,“整体而言我国上网人群中大约有6%的网瘾用户,而在青少年中这个数字更高达14%” 。另外,民盟北京市委的一项抽样调查也显示,“北京市中学生中网络成瘾者比例达14.8%” 。本次研究实地调查和网络调查的结果都与以往相干研究的结果比较接近。
(2) 我校学生网瘾偏向比率为8.6%
除现有的数目庞大的网瘾学生群体外,调查结果显示,在非网瘾群体中,约8.6%的学生存在网瘾偏向。可见,加强对在校大学生的网瘾预防工作是十分重要的。
2.网瘾群体散布情况及生活用度状态
一、学校学生网瘾现状调查
调查对象:平远县田家炳中学初中三个年级的学生。
抽样方法:从我校三个年级分别随机抽取初一、初二、初三年级的学生共1530名作为调查对象。
调查方法:采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制定的“中国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调查问卷”进行问卷调查, 辅以焦点和个案访谈。内容包括一般情况 ( 性别、年龄、学历、住址、家庭情况、父母职业、学习情况等 ) 和网络使用情况 ( 每次上网时间、上网地点、上网活动等 ) 。
调查活动由研究人员和经过培训的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医务人员、学校卫生工作人员担任调查员, 组织学生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无记名问卷调查, 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真实情况填写, 当场完成后统一收回问卷。焦点和个案访谈由研究人员对学生进行访谈。
判定标准:调查参考2008年1月由北京军区总医院制订的《网络成瘾临床诊断标准》。标准共设20个问题 (5个选项 ) , 总分100分。20 ~ 49分为网络无 瘾 (non—IA) , 50 ~ 79分判定为 网络成瘾 倾向 (Internet Addiction Tendency, IAT) , 80 ~ 100分判定为网络成瘾 (IAD) 。
统计结果:
(1) 上网情况:我校学生总上网率为76.5%, 男生上网率为76.7%, 女生上网率为76.5%。平均每天上网时间为0 ~ 2 h占多数 (46.7% ) , 其次为3 ~ 4h (35.4% ) , 5 ~ 6 h (17.9%) 。上网途径主要是在家里通过电脑进行上网 ( 占52.1% ) , 其次为手机上网 ( 占45.2% ) , 网吧上网最少 ( 占2.7% ) 。上网目的以玩网络游戏和聊天交友者最多, 分别为74.5% 和81.3%, 其次为看电影或听音乐等娱乐活动、看新闻或搜索资料、学习或工作所需, 分别为65.8% 、62.1%和31.1% 。
(2) IAD情况:1530名调查对象中共检测出IAT学生176人, 报告率为11.5% ;IAD学生50人, 报告率为3.27%。男生IAT和IAD检出率均高于女生。
(3) 网瘾原因分析:从家庭情况、学习成绩、学习压力、性格、上网时间和上网地点等方面统计分析, 影响的因素有性别、家庭情况、学习成绩、学习压力、性格、上网时间等。
从调查结果看, 网络成瘾倾向 (IAT) 和网络成瘾 (IAD) 报告率分别为11.5%和3.27% , 男生IAT和l AD检出率均高于女生。我校学生IAD与2007年武汉市江光荣等的调查结果接近 (4.10% ) [2], IAT与天津市学生IAT (11.78% ) 的检出率接近[3], 这可能与调查年级不同、调查地区及调查范围等因素有关。提示随着计算机的普及, 虽然IAT和IAD在不同地区的发生率可能有所不同, 但我校学生IAT和IAD的现状不容乐观, 需要学校、老师和家长共同努力, 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 并及时对有IAT的学生进行有效干预, 减少IAD的发生。
二、学生网络成瘾心理分析
根据对学校学生的调查结果分析, 网瘾群体基本上有如下五大特征:
1. 交往障碍
据调查, 学生上网目的以玩网络游戏和聊天交友者最多, 分别为74.5% 和81.3%;网络成瘾倾向 (IAT) 和网络成瘾 (IAD) 报告率分别为11.5%和3.27% , 这些学生的上网时间基本上都是每天3至4小时以上。同时, 在调查中发现, 有不少学生是隐匿性别或是用不同性别与别人交往。可以说, 在网络环境下, 学生这种虚拟的“人机”式交往往往影响和改变学生现实的人际交往方式, 导致他们忽视真实可信的现实人际关系, 容易产生人际距离疏远、人际情感萎缩、人际关系冷漠, 从而造成角色错位、交往偏执等心理问题。
2. 迷失自我
调查表明, 在1530名调查对象中共检测出IAT学生176人, IAD学生50人, 占14.8%。可见, 网络为“性格内向”的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台, 但另一方面, 也使他们在“网下”变得更加内向和自我闭锁, “网上”“网下”的性格错位, 结果可能会导致多重人格问题的产生[4]。
3. 人格失衡
调查显示, 有74.5%的学生上网是以玩网络游戏为目的;在受调查的50名IAD学生中, 大部分是因为家庭情况、学习成绩和学习压力过大而想通过上网寻求摆脱, 由于自制力不足, 结果沉迷其中, 造成网络成瘾。特别是一些自制力差、自暴自弃、缺乏管教的学生, 面对虚拟世界的污染信息、欺骗信息、暴力引诱等, 很容易给其带来“人性异化”, 导致失去对现实环境的感受力和积极的参与意识, 从而形成孤僻、冷漠、暴力、谎言、缺乏责任感, 形成人格失衡、人性异化的心理障碍。
4. 过度崇拜
互联网具有丰富的资源优势, 特别是具有即时性、海量性、交互性等特点, 能深深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好奇心。在调查中了解到, 有很大一部分IAD学生由于喜欢网络游戏, 或崇拜游戏中的人物;有的甚至刻意模仿网络游戏中的人物, 最终由“上网”变成“落网”, 对身体、心理造成严重的损害。
5. 道德失范
虚拟性是网络的特点之一, 它可以为网上行为提供安全的屏障, 也能给一些不正当、不道德的行为披上外衣, 从而造成网络虚假信息和一些不道德行为的发生。在调查中发现, 有个别学生在网上随意灌水发帖, 甚至散布虚假信息, 做出一些有失道德水准的行为。所以说, 青少年学生自律意识缺乏, 自制力不强, 加上处于青春期, 容易产生冲动, 做出一些道德失范、甚至违法犯罪的行为。
三、学生网络成瘾干预策略
对青少年学生网络成瘾这一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 我们不但要充分利用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 更要结合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势, 采取如下一些干预策略来进行教育引导, 为学生构筑网络安全“防火墙”。
1. 加强教育引导, 着力构筑学生心灵“防火墙”
(1) 提高学生思想认识。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互联网, 了解互联网;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便利功能, 提高他们的自律意识、自控能力和明辨是非的能力, 帮助他们建立起心灵“防火墙”, 抵御网络中各种不良信息的侵害。
(2) 加强学生教育引导。教育引导学生将时间和精力多用在学习和锻炼身体上, 不要沉迷于网络。要把沉迷于网络、无节制上网聊天或游戏所带来的危害, 通过一些案例对他们进行警示教育, 使他们及时迷途知返。特别是对有网络成瘾倾向及已患有网络成瘾的学生, 可对他们一些进行必要的心理辅导和行为矫治, 使其不再沉迷于网络, 减少网络对生理和心理等方面造成的危害。
(3) 加强网络道德教育。一方面要重视学生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 开设好信息技术课程, 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另一方面要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合理使用网络的意识, 使他们正确区分虚拟空间和现实空间, 能够在发生心理冲突时做出合理的判断和选择。同时, 还可以利用学校宣传栏、网站等宣传阵地教育引导学生规范上网行为, 并且通过主题班会、专家讲座、张贴警示语、播放教育影片等活动, 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通过这些方式, 积极加强学生网络道德教育。
2. 重视心理健康, 提高抵御不良信息的能力
(1) 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对青少年学生上网心理、网络人际交往的心理特征、网络性心理障碍等网络心理问题的研究, 培养学生正确认识自己, 提高自我评价的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以及角色适应和扮演能力, 学会正确地处理网络世界和现实社会的各种关系。
(2) 全面开展各种形式的心理咨询和辅导。进一步做好学生心理咨询室和心理档案的建设工作, 在充分利用传统门诊、电话、信函、现场等咨询方式的同时, 大力开展网上心理咨询, 引导学生学会调整不良交际情感, 提升学生的情感境界, 促进心理健康。
(3) 加强对网瘾学生的心理辅导和帮助。特别是对个别有网络成瘾倾向的学生, 要采用个别辅导的方式对其进行循序渐进的心理疏导和治疗, 通过谈话交流等方式, 了解学生的心理活动情况, 倾听学生的诉说, 然后对症下药, 从心灵上进行教育引导, 帮助其摆脱对网络的依赖。对已经产生网络成瘾综合症、情感冷漠症等问题的学生, 则应该请专家做行为治疗, 必要时配合适当的药物控制, 避免产生更大的生理和心理上的伤害。
3. 加强法律监管, 为学生提供健康网络环境
(1) 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提高网站、软件生产商、网页制作人的社会责任感, 净化网络环境。对违反法规、提供不良信息网站和网页的, 要依法严惩。要逐步建立网上信用制度, 增强学生网上交际的责任感、安全感。相关部门应承担起保护青少年的重大职责, 要利用技术力量, 加强对网上不良信息的过滤, 对网上不良交际渠道进行封堵, 为青少年提供一个健康的网络环境[5]。
(2) 要健全相关行业制度。《文化部、信息产业部关于网络游戏发展和管理的若干意见》指出, 加强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网络游戏企业应当依法经营, 按照国家有关标准, 开发网络游戏产品身份认证和识别系统软件, 对未成年人上网游戏和游戏时间加以限制, 对可能诱发网络游戏成瘾症的游戏规则进行技术改造[6]。因此, 相关部门要健全制度, 加强监管, 促进行业自律, 确保企业开发、提供健康安全的软件;要加大对违法企业和犯罪人员的打击力度, 净化软件市场环境。
(3) 要加强网络监督管理。加强网络监督和管理是干预学生网络成瘾的有效措施。一是要加强对经营性网吧等娱乐场所的管理, 严格执行“对设置带有赌博功能的网络游戏机和非法定节假日允许未成年人入内的网络游戏厅, 要坚决予以取缔”[7]等相关规定;二是要取缔非法网站, 加强对网络黄、赌、毒、欺诈等行为的打击和惩罚力度, 打造安全洁净的网络环境。三是学校制订校园网络管理相关规定, 引导学生合理、文明使用网络, 增强上网的法制意识、责任意识和安全意识, 规范网络秩序, 严肃网络纪律。
四、结束语
当今社会正处于激烈的转型阶段, 青少年网络成瘾成为我国社会一个严重的问题。笔者认为, 单纯的说教式方法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 它需要针对每个青少年的心理和生理特点, 及其网络成瘾产生的原因进行深入剖析, 通过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关注与合作,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为青少年构筑网络安全“防火墙”, 才能更好地让青少年摆脱网瘾, 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李冬霞.青少年网络成瘾倾向与社会支持的相关研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09, (2) .
[2]江光荣, 胡姝婧, 韦霞霞.武汉市中学生网络成瘾行为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 2007, (2) .
[3]宋桂德, 李芮等9人.天津市学生网络成瘾流行病学调查[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2008, (2) .
[4]邹炳泉.基于网络环境的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 2008, (4) .
[5]章东飞, 蔡振春.浅谈大学生网瘾的危害及对策[J].教育探索, 2010, (11) .
[6]山西文化产业网.《文化部信息产业部关于网络游戏发展和管理的若干意见》解读[EB/OL].http://www.sxci.gov.cn/Item/7737.aspx.
由中央文明办、团中央等九部委主办的“健康上网拒绝沉迷——戒除网瘾大行动”,在全国启动了“文明上网校园行”,近日济南站活动正式启动。华东师范大学教授、被称为“中国戒除网瘾第一人”的陶宏开教授在济南举行讲座,指导青少年戒除网瘾。
陶教授调查发现,近年来青少年网瘾呈现“两极化”发展,以前中学生是“主力军”,现在大学生和学龄前儿童网瘾比例增加很快。最小的网瘾患者不到3岁,大学生网瘾情况越来越严重。陶教授心痛地说:“我们的教育阵地被什么包围着?被网吧!我们在北京、徐州、南京、武汉、西安等市的调查结论都一样。北京大学旁边就有网吧一条街,东北一家大学周边有33家网吧,处于这种环境的大学生怎么能让社会放心?”
慢性病让中国人平均减寿13.2岁
近日在京举办的主题为“慢性病预防与控制”的健康与发展高层论坛上,专家透露,我国80%的死者死于慢性疾病。如果中国人的寿命表中扣除慢性疾病因素,可增加平均寿命13.2岁。
目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逐步成为影响中国人健康的主要问题。
慢性疾病导致“过早死亡”和寿命损失。据卫生部统计中心主任饶克勤介绍,我国因常见慢性病住院一次一般要花掉城镇居民人均年收入一半以上,农村居民人均年收入的1.5倍。据世界卫生组织预测,到2015年,我国由于慢性病造成的直接医疗费用就将高达5000多亿美元。
北京人死因23%为脑血管病专家称应提高防范意识
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全世界脑血管病死亡地图”中,我国是全世界脑血管病死亡率最高的国家。根据北京市卫生局对全市居民死因的统计,到去年脑血管病已经居第二位,占23.73%;而且脑卒中已经不再是老年人的专利,天坛医院神经内科病房里就有十几岁的孩子。
天坛医院副院长、著名神经内科专家王拥军教授提醒市民,要及早对“无症状卒中”引发的种种迹象提高防范意识。王拥军说,大脑每一个功能区发病都有症状,只是症状不典型,不容易被人察觉。
这些不典型症状包括:一过性(暂时性的,一下子就过去了)头晕,晕10分钟就好了,通常病人不会去医院;一过性头痛;一过性视物不清,尤其是单眼和单侧视物不清,这时候可能是卒中的症状,但是很多人会‘忽视;一过性言语不利,突然找不到正确的词语表达,或者是讲话的时候出现一过性逻辑错误;一过性肢体麻木等。
全球防癌指南中文版发布提示八种习惯易得癌
由世界癌症研究基金会推出的“全球防癌指南”——《食物、营养、身体活动和癌症预防》中文版在北京举行了首发式。科学家预计,到2030年全球癌症患者将增加1倍。对此,该指南的中文版译者——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研究员陈君石表示,以下八种生活方式是导致癌症多发的主要原因:
吸烟、每天锻炼少于30分钟、饮酒、常饮含糖饮料、蔬果摄入过少、红肉摄入过多、盐摄入超量、缺乏母乳喂养。
中国学生近视发生率达60%全球最高
据卫生部、教育部联合调查,目前我国学生近视发生率接近60%,居世界第一位。有调查显示青少年近视眼95%是缘于错误的握笔姿势。近年来,由于素质教育的推广,学生近视率出现了难得的稳定趋势,但课业负担过重导致的近距离用眼时间过长,仍然是学生近视的主要因素。相关专家提示,每半年要对孩子进行一次视力检查。同时,幼儿园阶段的老师要不断纠正学生的握笔姿势。
女性应当小心“首饰病”
生活中,多数女性由于长时间地将戒指戴在手上,手指会变得麻木、酸肿、疼痛、被戒指箍紧的手指皮肤、肌肉、骨头凹陷成环状畸形,容易引起手指变形,若不及时摘下,还会影响血液循环,甚至出现局部坏死。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皮肤科主任高兴华教授提醒,手上的戒指长期佩戴,戒指下面的皮肤很难洗干净,是病菌和病毒繁衍滋生之地,病原微生物就会传染。
因戴首饰而引起皮炎的患者屡见不鲜,常见的首饰如戒指、耳环、项链以及手链、手表、眼镜框、衣裤扣、含有金属线的围巾等都含有铬和镍,都会使直接接触的皮肤发生炎症。一般来说,纯金银或珠宝首饰性能稳定,发生皮肤过敏的概率低,但有过敏体质的人接触首饰后,由于某种刺激往往容易引起皮炎。
儿童电视迷易患心脏病
英国心脏病基金会警告,老泡在电视机前的年轻新一代,长大后大有可能要面对患上心脏病的危机,除非这些儿童“电视专家”多做运动及遵照较健康的饮食模式,否则会有愈来愈多人年纪轻轻便死于冠心病。
基金会发表的一份报告显示,超过三分之一英格兰及威尔士地区的儿童,未达建议的最低运动量,其中数青春期少女最不活跃。基金会发言人表示:“年轻猝亡率近年持续下降;但随着儿童缺乏运动,数字势将再次上升,因此我们是时候要做出行动改善扭转这情况。”
目前,肥胖被公认为日趋严重的青少年问题,少年人大都花大量时间看电视或玩电脑,并爱好快熟、营养差的“垃圾食物”,导致身体健康差劣。
喝鸡汤可降血压鸡爪中有效物质多
日本一项新研究表明,喝鸡汤可帮助高血压患者降低血压,因为鸡肉中所含的胶原蛋白有类似降血压药物ACE(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的作用。
日本肉类加工公司研发中心的研究人员从鸡爪中提取胶原蛋白进行实验,检验它是否拥有与ACE抑制剂一样的功效。结果发现,鸡爪中有4种胶原蛋白有类似作用。研究人员随后给患高血压的老鼠喂食了这些胶原蛋白,结果发现老鼠的血压明显下降。研究人员正在研究如何利用鸡肉所含的胶原蛋白来治疗高血压。报道说,先前的研究已发现,鸡胸肉里所含胶原蛋白的数量不足以制成降血压食品和药物,但鸡腿和鸡爪中所含的胶原蛋白数量要多得多。
门把手和遥控器是感冒病毒的温床
你家里是否有感冒患者?如果有,请尽量别接触门把手和遥控器。美国研究人员最新发现,感冒患者留在门把手和遥控器上的感冒病毒通常能存活两天甚至更长时间。
美国弗吉尼亚大学研究人员检测感冒患者家中物品后发现,留在门把手和遥控器上的感冒病毒会存活一定时间。研究人员近日在美国微生物学会议上发表了这一研究成果。耳鼻喉专家比吉特·温特参与此项研究,美联社援引他的话报道,人们经常因接触留有感冒病毒的物体而患感冒,或因与病人握手患感冒。“我们发现一些患者经常接触的区域,如冰箱门和门把手有40%的几率留有感冒病毒,”她说。研究还发现,其他一些物品也留有感冒病毒,如门把手、电视机遥控器、冰箱门把手、电灯开关、浴室里的水龙头、电话机和洗碗机拉手。
失眠者睡前吃点面包片睡得好
晚上睡不好真是件让人头疼的事儿,不仅影响第二天的精神状态,对身体健康也有危害。那么,怎么才能一觉睡到天亮呢?美国“网络医学博士”近日刊文指出,经常失眠的人要吃得巧,才能睡得好。
宁杰
目前我国网瘾青少年约占青少年网民总数的13.2%,而根据网络调查的结果,这一比例还要更高,达到16.6%。以往研究显示,我国青少年中约有10%-15%的网民上网成瘾,除了现有的数量庞大的青少年网瘾群体外,调查结果显示,在非网瘾群体中,另有约13%的青少年存在网瘾倾向。
一、网络成瘾的定义与症状。
“网络成瘾综合症”(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简称IAD),于1994年由纽约的一位精神医生Goldberg提出,临床上是指由于患者对互联网过度依赖而导致明显的心理异常症状以及伴随的生理性受损的现象。其症状可发展为食欲不振、头昏眼花、情绪低落、精力难以集中等,严重的可导致神经紊乱,免疫功能降低,引发心血管疾病、抑郁症及眼睛方面的疾病等。
二、青少年网络成瘾现象的类型。
青少年网络成瘾现象大体上分为6种类型:
1、网络游戏成瘾。根据对青少年上网目的的调查数据,玩游戏成为青少年上网的首选目的,所占比例高达40%以上。
2、网络交友成瘾。通过OICQ等聊天工具、网站聊天室进行人际交流,沉迷于网络聊天交友而不能自拔,将网络上的朋友看得比现实生活中的亲人和朋友更重要,追求浪漫故事,包括“网恋”。
3、网络色情成瘾。指沉湎于网络上的色情内容,包括色情文字、图片、电影和色情聊天等。
4、网上信息收集成瘾。总是不能自制地在网上搜索或下载过多的对现实生活没有多大意义的资料或数据。15、计算机成瘾。对计算机知识特别感兴趣,沉溺于电脑程序,对那些新鲜的软件有强烈的兴趣,迷恋网络技术包括黑客技术,热衷于自建和发布个人网页或网站等。
6、其他强迫行为。如,不可抑制地参与网上讨论、BBS发表文章、购物、拍卖等活动。
程度不同、类型不同的青少年网络成瘾者的症状是不一样的,其身心所受的影响也是大不相同的。实际上网络成瘾者多是以上几个类型的混合体。
三、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原因。
1、家庭方面的原因。目前我国家庭多以独生子女为主,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普遍缺乏交流和互通的渠道,而较重的学业负担也大大压缩了他们的社交时间,在有的家庭中,父母因离异或忙碌而缺乏与孩子的交流,或因对孩子期望值过高而令孩子精神负担过重,孩子只好上网寻求精神放松和情感交流。另外,不少家长对网络知之甚微,错误地认为孩子上网比看电视有益,因而不限制孩子上网。
2、学校方面的原因。我国的基础教育仍属于典型的应试教育,在沉重的学习负担下,学生们容易产生厌学情绪,特别是在学业竞争中失利的学生,为了摆脱现实的困扰,有意躲入网络的虚拟世界当中。同时,学校的教学目的较为单一,对青少年网瘾问题不够重视,仅靠强制性的管理措施进行压制,缺乏有效的疏导手段,也是导致该问题愈演愈烈的一个重要因素。
3、社会方面的原因。有关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网络游戏产值每年都以近50%的高速增长,呈膨胀型发展状态。游戏制造商千方百计吸引玩家成瘾,频繁更新游戏场景界面。有些网吧唯利是图,缺乏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对未成年
人长时间上网、玩网络游戏或浏览色情暴力网站大开绿灯。在市场上,盗版游戏众多,价格低廉,也为孩子降低了购买门槛。另外,我国社会正处在转型期,缺乏完善的社会保护和救助机制,不能对网瘾青少年进行及时有效的救助,也是致使该问题不断恶化的原因之一。
4、青少年自身的原因。青少年由于心智尚未成熟,社会经验缺乏,不具备足够的识别和自制能力等原因,面对良莠混杂的虚拟网络世界,极易沉迷其中而不能自拔,特别是男性青少年,由于更富有好奇心和冒险精神,思维活跃而自制力较差,更容易利用网络宣泄负面情绪,甚至导致网络犯罪等更加严重的后果。
四、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危害性。
1、角色的混乱。
青少年网络成瘾者,过度地沉溺于网络中虚拟的角色,容易迷失真实的自我,将网络上的规则带到现实生活中,造成角色的混乱。尤其当青少年在现实社会中与人交往受到挫折时,转向虚拟的网络社会寻求安慰,消极地逃避现实,这对青少年的自我人格塑造是极其不利的。
2、道德感的弱化。
在网络空间,青少年网络成瘾者由于不必与其他人面对面地打交道,从而缺少现实社会中以教师、家长为核心的人际关系对他们行为的监督,他们在网上自由任性,缺少“慎独”的道德自律,容易在网络游戏、黄色网站中放纵自己的欲望。
3、人格的异化。
网络上90%的信息是英文,网络文化实际上仍受西方文化主导。西方国家利用网络大力宣扬其政治制度和文化思
想,以及网上大量的黄色、暴力等信息滥泛,青少年网络成瘾者沉迷其中,是首当其冲的受害者,不利于树立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同时,青少年长久沉迷于网络,容易对真实生活中的人和事缺少兴趣,情感淡漠,和亲人、朋友之间的交往减少,将自己封闭起来。青少年在网络上无拘无束的行为习性,容易导致自我约束力的下降,如将这种习性带入现实世界,容易产生冲突,导致违规甚至犯罪行为。
4、学习的挫折。
据华东某高校对237名退学试读和留级学生调查,有80%的学生是因为迷恋网络而导致成绩下降。北京某高校曾发生过两个专业90多名学生中竟有超过1/6的学生因沉迷于网络而导致考试不及格,最终退学的事件。美国宾州某大学调查表明,58%的青年学生因为花在网上时间太多而影响学习。迹象表明,青少年网络成瘾者多因迷恋网络而无心学习,学业不佳,这已形成恶性循环。
5、健康的损害。
对于处于身体发育的关键阶段的青少年而言,一旦沉溺于网络世界,长时间面对电脑,日常的生活规律完全被打破,饮食不正常,体重下降,睡眠减少,身体易变得越来越虚弱,更严重者容易导致猝死。
五、青少年网瘾问题的对策。
防范网瘾是一项综合性的社会工程,需要多方形成合力,共同治理青少年网瘾问题。
1、家庭方面。家长首先要提高对网络的认识,学习网络知识,与孩子协商上网和共同上网,要适时提醒孩子上网有度,用自己对网络的态度引导孩子正确使用网络。针对青少年情感缺失问题,一方面应帮助孩子建立朋友圈,多为其
提供社交机会,引导其多参加娱乐或交际活动,帮助孩子培养新的兴趣,另一方面要多与孩子进行情感交流,多抽时间陪伴孩子,满足其精神需求。
2、学校方面。要在学习之余为青少年组织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如组织学生参与到学校管理,组织各种比赛(如体育、绘画、歌唱等),成立各种社团,如文学社、心理健康教育协会、志愿者服务协会等,引导学生参与积极的校园交往,减少网络对学生的吸引力。同时要转变价值导向,为学生提供能够充分发挥自身专长的平台,并通过多种形式对其进行肯定。学校还要积极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通过各种途径宣传科学使用网络的知识,预防不健康的内容。
[导读]
网络综合症(Net Synthesis)是人们由于沉迷于网络而引发的各种生理、心理障碍的总称。这是新近出现的疾病之一,目前各国正开展对它的研究。
国内中学生的确存在网络成瘾或沉迷现象。被判定为成瘾的学生,每周平均上网时数约在二十小时以上,比未上瘾者多很多时间上网,而且每周上网时间越长,网络沉迷的倾向越高。
一、借助合力,形成压力 要想帮助网瘾学生戒除网瘾,使他们转变,单靠班主任一个人单枪匹马地开展工作,即使班主任有三头六臂也难以达到一定的成效。必须借助于家庭和学校的整合教育,促使网瘾学生转变。班主任通过家访详细地了解网瘾学生的家庭情况及其成长经历。这样做才会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在多次教育之后,网瘾学生仍然不能戒除网瘾,那么,班主任必须及时通知其家长。请其家长来校,班主任与家长相互交流教育方法,在达成教育方法一致的基础上,让他们的父母与之沟通。家长也应正确认识网络的利弊,采取正确的教育方法,疏通其思想。另外,家长应尽量少给他们零花钱,从根本上断绝其上网的经济来源。或者要求他们对每一笔零花钱作详细地开支记录,形成一本开支明细账本。这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理财能力,又增强了学生的自控能力和提高网瘾的免疫力。如果效果还不明显,可由学校德育处和心理辅导室对他们进行德育教育或心理疏导。班主任整合学校、家庭教育这股教育合力,共同戒除其网瘾。
二、心理说明,自我反省
中医学在治病救人的时候,有“外敷加口服”的所谓“外拨内攻”疗法。那么班主任在矫治网瘾学生时,既要外部施压,又要让他们内心起变化。班主任说服他们之后,让他们发自内心地写出心理说明书。在心理说明书中详细地叙写以前上网的过程(时间、地点、参与人员)、心理特征及上网成瘾后种种不良行为等,并分析上网成瘾的危害。同时,可以写家人对自己的期望,写过去的理想、童年的梦想,写自己的将来,写自己身边的同学比自己进步了多少等等。边写边反思,重拾过去那些勃勃雄心,唤醒沉睡的斗志。然后,班主任根据他们的文章加以归纳、分析,找出原因,指出弱点,耐心教育,悉心引导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在征得其本人同意的情况下,有时可以把他们写得最感人的文字念给全班同学听,不仅让全体同学受教育,而且可以起到对他们的监督作用。这样,他们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思想洗礼后,上网的强烈意识会逐渐减弱,最终戒掉网瘾。
三、教会做人,学会学习
立人先立德,成才先成人。班主任首先应从如何做好人的角度,帮助网瘾学生树立起学习信心,制订学习目标和计划。网瘾学生的思想里没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这是他们因空虚无聊而上瘾,又因上瘾后越发空虚无聊。那么教给他们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则是班主任义不容辞的责任。从这个角度入手,其余的问题可迎刃而解。
学习是学生的天职。这是人人皆知,也是每个家长和老师都非常重视的。班主任只有在教育网瘾学生怎样做人之后,才能围绕学生的学习开展工作。那么怎样让网瘾学生走进知识的殿堂,提高学习兴趣,又是一个他们成功戒瘾的关键点。这时,班主任的工作可分为前中后三个阶段。前期(可能为期二周),每天早上班主任指导并同他们一起制订当天的学习目标和计划。每天晚上要求他们写日记,反思当天的计划完成得怎么样,写当天的读书感受等等。班主任应天天检查并提出相应的改正意见。中期(可能为期一月)可抽查其学习情况,如作业、听课笔记等,有针对性地找些资料书、试卷让他们完成。这个时期对他们的作业不能要求太高、太严,应慢慢加“紧”。后期,为了进一步巩固前中期的效果,并促使他们后期的良性发展,班主任可以帮助他们制订长远的学习目标和计划。在这个过程中,班主任对他们的成绩及时表扬,进步及时鼓励。同时,可以对他们存在的不足之处予以批评。正所谓由宽而严,自然而然。
四、正确认识,点亮明灯
计算机给我们带来了一个网络经济信息时代。网络不是老虎,更不是毒品。我们强调的是,班主任要戒除网瘾学生的瘾而并不是让学生完全杜绝上网,与网络绝缘。班主任更不能“谈网色变”。可通过组织全班学生开展辩论赛、演讲、主题班会和作文、写研究性论文等多种活动,让整个班级的学生都能正确认识网络的利与弊,让学生知道,上网不仅仅是聊天加游戏;让他们懂得,只要正确对待网络,加以合理利用,可以让网络成为我们生活、工作、学习的好帮手。
【摘要】现在,网络已成为大学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网瘾问题也凸现出来,成为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第一杀手“。本文通过探究网瘾现象的表现和原因,根据社会现实情况,大学的现状和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尝试提出一些可行的对策,以帮助网瘾学生摆脱网瘾。
【关键词】大学生、网瘾、对策
在当今信息技术高速发达的时代,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生活和学习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不仅在学习上祝同学们一臂之力,在课余生活中也给同学们提供了一个广阔的休闲娱乐空间。网络带给大学生们很多益处的同时,也因为各方面的原因,导致一部分同学深陷网络不能自拔,形成网瘾,不仅影响自身的学习、日常生活,严重的甚至直接危害社会。如何解决大学生网瘾问题,已经成为高校管理工作中一个迫切解决的课题。大学生网瘾的表现
“瘾”的含义是指特别深的不良嗜好,亦泛指对某项事物的特殊兴趣、癖好:烟~。~君子。球~。戏~。看书上~。顾名思义,网瘾就是对网络有特殊的兴趣和嗜好。心理学对网瘾的定义为:网络成瘾是指在无成瘾物质作用下的冲动失控的上网行为,表现为过度使用互联网导致的个体明显的社会、心理功能损害。大学生的是一个具有较高素质的群体,一般具有完善的价值观和较强的自制力,所以大学生网瘾网瘾者的表现并没有中小学生那么显著,他们在网上聊天游戏等,浪费的是自己的时间、金钱、精力和学业,但很少会因为网瘾用暴力对抗社会和他人。但大学生是国家的栋梁,如果因为网瘾问题而沉沦,不仅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也辜负了家庭和社会的培养和期望。下面是网络成瘾学生的具体表现:
1.1 上午时间长,业余时间和旷课、夜不归寝的时间基本用于上网,且上网时间有递增趋势。
网瘾同学对学习不感兴趣,对上网却兴趣盎然,除了在时间上不遗余力的满足以外,在经济上也是如此。每个月把很大一部分生活费用于上网也会造成经济负担。为解决上网经费的问题,除了挪用本来就不多的生活费外,还会找同学朋友甚至网友借,以至于演变为向家长、同学、朋友和网友骗钱。这样就不仅仅是网瘾问题了,还有少吃饭、不吃饭对身体健康造成的严重影响和由欺骗造成的心理负担。
1.2 对学习不感兴趣,行为习惯不良。对学校、家长、同学有不同程度的排斥心理,表现出较强的叛逆性。
网瘾同学经常旷课,即使上课也主要是无精打采或趴在桌子上睡觉,完全不在学习状态。夜不归宿,作息时间紊乱,经常一副睡眼惺忪的表情,精神不振,经常面色苍白,不与室友和大部分同学沟通、交谈。老师对一些问题进行批评时,他们或顶撞、或顺从,后来会发现完全没有听进心里。
1.3 思想简单、混乱,缺乏人生目标
网瘾同学思想没有条理、幼稚,不具备大学生应该具备的思想深度和广度,对亲情、友情、社会、人生无正确或明确的认识。无法正确感受来自家长、同学和老师关怀,甚至将这些关怀看成是侵害。对于未来的人生没有明确的打算,从不考虑将来所要面对的的现实问题,或对将来和现实表示无奈。大学生网瘾形成的原因
大学生上网的初衷是为了获得更多的知识,结交更多的朋友,了解更多的信息,适当放松心情,但网络的内容参差不齐,导致大学生在以下几个方面易于成瘾:一是网络交友;二是看网络小说,因为成本低,而且比较方便;三是网络游戏;四是浏览暴力、黄色等不健康网站。
究其原因,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2.1 社会原因
现在的社会,很多人为了利益不择手段,完全不顾社会效力的实现,那些盈利性网吧为了利益包围在大学周围,不仅不劝阻学生通宵上网,而且还加以怂恿,例如学校北边莲花市场的一个网吧,实行会员存一百元送五十元,存二百元送一百元的活动,会员通宵只需要5元。
我们国家的法制也不健全,对网络的监管和管理不完善,对黑网吧的查处力度不大,造成很多大学生在沉溺于学校周边的黑网吧。
2.2 学校原因
现在的大学,较多的强调考试成绩和竞争,较少关注学生的心理需要,而满足学生自尊的活动未能照顾到每个个体。当学生在网络游戏中升级,在网络聊天中寻求心理安慰时,他们便会获得极大的心理满足,从而逐渐上瘾。另外,许多学生感觉在现实生活中缺乏交友平台,特别是内向羞涩的学生更趋于网上交友,因为在网上可以匿名交友,没有现实生活中的紧张感。
现在的大学,平时对于学生的管理比较松散,上课没有严格的签到制度,学生逃课较容易。寝室里面也是,原来为了防止学生在寝室通宵上网,晚上会定时断电,现在好多学校都没有落实,查寝制度基本上没有,晚上寝楼也不落锁,都方便了学生上网。
2.3 家庭原因
2.3.1 家庭结构的原因
家庭结构是否完整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有重要影响。健康完整的家庭对子女的发展有良好的作用,而父母之间带有差异的教育是一种天然的和谐,是一种相互取长补短的巧妙配合。反之,不完整的家庭对子女的心理健康具有十分不好的影响,造成子女人格缺陷和人格变态。这类大学生往往自卑,缺乏安全感,甚至封闭自己,害怕、回避或拒绝与外界交流,而网络的虚幻性则成为他们的避风港。
2.3.2 家庭人际关系的原因
家庭有两种基本关系组成,即由婚姻组成的夫妻关系和由血缘组成的亲子关系。这两种关系互为前提和条件,构成整个家庭的结构,产生全家的集体行为和人际关系。好的家庭人际关系表现为民主、平等、互爱和共生等,对维护家庭成员心理健康有重要意义。而家庭人际关系差的家庭人员之间通常会有自私、冷漠、专制、粗暴、吵闹等不和谐因素。研究表明,家庭人际关系较好的学生出现的人格障碍远远低于人际关系较差的学生。家庭人际关系差的学生要么唯唯诺诺、没有主见,要么肆意放纵,有渴望远离家庭的倾向。这些学生在家庭中得不到“幸
福感”,转而向网络寻求“亲情”、“友情”或“爱情”,进行心理补偿或心里替代。
2.3.3 家庭教育的原因
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也是最重要的老师。父母的教育方式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家长对孩子的管教方式主要分为以下三个类型:专制型、放任型和民主型,引起大学生上网成瘾的是前两种类型。
另外,家庭背景和家长素质也会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产生重要影响。
2.4 个人原因
2.4.1 学生性格缺陷
内向、自卑、耐挫力差的学生陷入网瘾的原因多是因为对现实的不满,选择到虚拟世界里寻求慰藉,最终陷入无法自拔的境地。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没有人会问你考试得了几分,有没有拿奖学金。在游戏中他们可以统帅千军万马,攻城拔寨,让大家俯首称臣。在网络上的也有朋友关心他们,欣赏他们,排除在现实世界的烦恼。
2.4.2 学生自制力不足
乐于接触新鲜事物是年轻人的宝贵品质,刚接触网络的学生大都兴趣十足,在初步了解之后,大部分人只是把它当做工具或适度消费的用品,网瘾者深陷其中不能自拔的原因是自制力不足。大学生有一定的自我约束力和控制力。可一旦脱离家长和学校的监管,再加上没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和刻苦学习的精神状态,面对信息量大、图像文档资源丰富的网络、富有刺激性的游戏、“理解人”的网络,便会对之“一见钟情”,这种情况下,如果没有人给与帮助,及时进行心理疏导,这些大学生就会被网络淹没。
2.4.3 学生补偿心理影响
在初高中时代,基本上过的都是“三点一线”的生活,每天除了学习就是去学习的路上,没有时间和精力接触网络,生活单调乏味。学校的教育也是鼓励学生努力学习,考上大学就是进了天堂,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自由自在。结果就是很多考上大学的学生,觉得理想实现,中学付出了那么多,现在该是对自己好一点的时候了,就放纵自己,每天无所事事,就把很多时间花在网络上,最终沉迷于网络世界里。
另外有的大学生学习与就业压力比较大,通过网络聊天和游戏,可以暂时忘却在现实中的烦恼,甚至会是网上人们的夸赞和崇拜的对象;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游戏不断升级、不断获得装备和积分,经过实践的积累最终变得无敌,极大的满足了人的占有欲和成就感。而网瘾学生回到现实生活中,学习上的困难,生活上的不顺利,立刻让他们的信心变得脆弱,于是他们只能去网上寻求心灵安慰,寻求虚拟的成功。如此循环下去,最终造成他们网络游戏的成功,现实生活的失败。
2.4.4 学生其它心理因素影响
大学生网络成瘾的过程中往往有一个契机,或者人际关系出现问题,自己苦闷的情绪无处排解;或者恋爱失败,自己痛楚的感觉无处发泄;或者刚才中学进入大学,没有了以前考大学的时候的冲劲和明确的生活目的,对大学生活感到空虚、无趣,害怕再进入紧张的学习状态,这时就容易迷上网络游戏,进而网络成瘾。应对大学生网瘾的对策
大学生是国家的栋梁,将来社会建设的生力军。面对大学生网瘾问题,关键
是大学生自己充分认识到网瘾的危害,把注意力放在学习和生活上。同时,社会、学校和家长也都应该重视起来,密切配合,相互促进,共同帮助网瘾者摆脱网瘾,使他们成为有理想有活力有作为的现代大学生。
3.1 社会方面
3.1.1 国家要完善法制,加强执法力度
目前,我国已经制定了很多与网络相关的法律法规,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互联网信息管理服务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等。但是,由于近年来我国网络发展异常迅速,而我国的电子游戏市场管理尚处于初级阶段,在很多领域内,现有的法律法规对未成年人的保护缺乏实用性和针对性,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势在必行。
有好的法律法规,还要坚决的执行,有法可依是前提,执法必严是关键,违法必究是保障。针对大学生网瘾问题,工商税务公安等各部门要密切配合,避免人情执法,依法查处黑网吧,规范学校周围的网络环境;公安部门的网络警察支队也应严格按照法律、法规依法行政,加强网络监管,取缔非法网站,打击网络犯罪。对于违反法律、法规的各种组织和个人,要依法追究行政刑事责任,努力营造一个和谐的网络环境。
3.1.2 努力营造和谐的社会环境、网络环境
一方面,政府立法,可以使网络秩序规范更加规范。另一方面,网络空间中的道德规范作用也同样重要,道德启发人心的作用是无法估量的,政府宣传部门可以通过网络公益广告、电视公益广告和公交车广告等各种便于青少年接触的新闻宣传媒体,形成健康的适应主流价值观念的网络文化,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念。
3.1.3 全社会形成关心青少年的良好氛围
从根本上说,社会环境是影响网络环境的根本因素,也是影响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因素。我们要努力为大学生创造一个和谐健康的社会环境,每个人可以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努力,但不会不择手段去争夺;人们的分工不同,贫富不同,理解自己的社会分工和地位,会努力争取更好的地位和生活,而不是在网络上诋毁、咒骂、抱怨。社会形成关心青少年成长的良好风气,就会减少很多不良现象,为我们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多一点保障。
3.2 学校方面
3.2.1 认真贯彻网络素质教育
学校应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网络素质教育,从学生进入大学的起就应该通过主题班会、学生座谈、团员活动、讲授知识、请专家做专题报告、开展有关上网的专题谈论或辩论、典型示范等多种多样的方式进行网络知识教育、网络道德规范教育、网络法律规范教育,帮助他们正确认识网络,了解网瘾的危害,自觉远离网瘾。学校的选修课也可以开设一些有关网络的课程,例如《网络法》、《网络伦理》、《网络文化》、《网络交际》等,对学生进行有效地引导和教育,使他们意思到网络是新的获取知识和技能的手段,而不是单纯的娱乐工具。
3.2.2 完善学生日常管理制度并加强执行力度
大学是自由的天堂,但那主要是在思想上,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还是要遵循学校的管理制度。针对大学生网瘾问题,学校要完善学生上课考勤制度,加强对学生上课出勤方面的约束;在就寝管理方面,学生宿舍楼的大门要定时关闭,关闭后严禁学生随意出入;对于学生的就寝情况学校要制定制度进行常规性的检
查,并且要和经常性的不定期检查结合起来;学生宿舍楼要有严格的作息制度,晚上按规定时间切断电源和网络信号供应,防止学生通宵上网。
3.2.3 加强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作用
心理咨询是由专业人员即心理咨询师运用心理学以及相关知识,遵循心理学原则,通过各种技术和方法,帮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心理咨询总体任务:提高个人心理素质,使人健康、愉快、有意义地生活下去。心理咨询第一任务:帮助求助者认清自己的内、外世界。具体包括:认识自己的内、外世界;纠正不合理的欲望和错误观念;学会面对现实和应对现实。现在的大学,大都设立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有独立的心理咨询室和心理咨询团队。帮助网瘾同学摆脱网瘾最好的办法就是在心理上使其摆脱对网络的依赖,所以心理咨询和治疗应该在这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通过专业的心理干预和治疗帮助其戒除网瘾,例如:认知疗法、替代疗法、心理脱敏疗法、强化疗法等。
3.3 家庭方面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良好的家庭教育不仅是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坚固防线,也是造就人才的摇篮。青少年网瘾的形成,往往与不良的家庭环境有关。父母应注意营造宽松的家庭氛围,提高自己的修养,为孩子树立榜样;尽量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给孩子适度的交往和活动空间;引导孩子运用网络进行学习和适度娱乐;尊重孩子的发言权和参与权,建立民主型、关爱型、尊重型的家庭教育模式,并配合学校做好子女的网络安全教育工作,尽量避免把电脑放在孩子的单独房间里。
另外,父母应加强与学校的沟通,了解孩子的生活和学习,关心孩子在校的学习、交友、处事等。同时配合学校对孩子的网瘾问题的治疗方案给予支持,积极协助学校,并给予孩子物质上的支持和心理上的安慰。这不仅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对于网瘾学生转变思想和戒除网瘾,也能起到积极作用。
3.4 个人方面
陷入网瘾的同学往往不认为自己有网瘾,或者不承认自己有网瘾,不正视自己的问题,这是心理自制力差、意志力薄弱的表现。如果没有外界的帮助,他们基本上不可能自己摆脱网瘾,除非身体上或者心灵上受到很大的打击,幡然觉悟,才有可能戒掉网瘾。
对于网瘾程度不深的同学,自己还有一些对网络的自制力,并且有学习的兴趣和正常生活的意愿,只是不能摆脱对网络的依赖,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在这个时候,如果有外界积极因素的介入或者自己有强大的自制力就会逐渐摆脱对网络的依赖。
另外,我们同学应该在接触网络的时候就保持正确的态度,把网络当做一个工具,而不是被网络束缚不能自拔。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完善自己的性格、提高自制力、树立远大理想、认真学习、快乐生活、锻炼健康的心理素质,把对网络的热情用到正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上。结语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九年级的教材第一课是网络知识, 绝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 自己有些零花钱, 这就为上网提供了物质条件, 他们经常逃课, 昼伏夜出, 染上了网瘾。黄烈辉同学就是典型, 他被班上同学称为“网虫”。如何让这些学生远离网吧, 健康幸福地成长呢?我的回答是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用真挚的爱感化他们, 用人生的理想激励他们。一次上课时, 我上新课前提了个问题:上网有哪些利和弊?大家异口同声地说:“黄烈辉知道。”黄烈辉同学有点不好意思。我笑着说:“不用紧张, 说说看, 上网有哪些利与弊?”他迟疑了会儿, 慢慢地站了起来, 低着头说能玩游戏。我又笑着问:“有没有弊呢?”他想了想说:“不知道。”下课后我找他谈话, 知道他成绩不好, 面对学校和家人的压力, 他选择了用网络来“麻醉”。他说其实网络游戏也不好玩, 只是太无聊了而已。我问他走出网吧时感觉是什么样的。他说很累。我告诉他, 虽然自己的成绩不太好, 但绝对不能用网络来麻醉自己。经过我的耐心教育, 他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两个星期后的一天, 我看到他和班上的另一名同学在办公室与班主任谈话。班主任说他昨晚又爬围墙到外面上网。我心想, 要一下子戒除网瘾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要慢慢来。我笑着说:“烈辉呀, 说说实话, 为什么又想上网呢?”他胆怯地说:“这几天特别烦, 晚上老失眠, 所以悄悄地溜出来了。开始我们决定只玩一会, 不能影响明天的学习, 可是一不小心, 就玩到天亮了。”我举了几个学生由于迷恋网络, 把自己的大好前程葬送的例子, 还举了几个他身边的同学在老师的教育如何转变的例子。通过这次交谈, 他感觉到了我的关爱, 一脸惭愧, 并承诺一定好好学习, 再也不上网了。我时不时到教室看看他, 随时提醒他, 观察他的动态, 了解他的近况, 经常跟他聊聊天, 让他感觉我是真心地关心他。经过教育, 我发现他渐渐爱上了政治课, 上课特别认真, 还经常主动地问我问题, 几次小考中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有一次竟然拿到全班最高分。其他的科任教师也夸他进步很大, 上课不再是瞌睡虫。黄烈辉同学终于走出了网瘾的误区。
【关键词】大学生 网瘾 对策
【中图分类号】G4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6-0202-01
截至2013年4月,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物联网用户最多的国家。据有关部门预计,2013年中国互联网人数将突破6亿大关。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数据统计,年龄在20周岁左右的青年学生成为互联网用户的主力军。计算机作为新时代的产物,在推进人类社会文明向前发展过程中扮演着不可取代的角色,它把信息共享的理念深深地印记在人们的脑海里。但是,计算机网络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尤其是大学生网瘾成为当前社会不容忽视的一个重大问题。
网瘾(Internet Addiction,IA)最早由美国心理学家Goldberg提出,后来经过众多学家认证,现在社会上普遍认为,网瘾是一种心理问题或者心理疾病,指在无成瘾物质作用下的冲动失控的上网行为, 具体表现为过度上网成瘾而对个人身心和社会造成危害的病态行为,是社会个体的一种明显的社会、心理功能损害。[1]
一、网瘾对大学生产生的危害
关于网瘾少年的新闻报道是不胜枚举,它已经成为整个社会对关注的焦点。网瘾对当代大学生的危害巨大,严重影响的大学生身心健康,成为阻碍当代大学生成人成才的罪魁祸首。
1.网瘾引发道德危机
在“人-机”互动的模式下,网瘾大学生深受道德底线的谴责。一方面,大学生一旦沉溺于网络,就会两耳不闻窗外事,将全部心思用在网络上,而没有心思花费在学习上,就会使得学习成绩一落千丈,长期以往就会荒废学业,坠入深渊,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将被网络侵蚀掉,将会背负着社会强烈的道德谴责。[2]其次,对于网瘾大学生而言,他们往往存在心理问题,不能够及时发现网瘾的危害,不是远离网络而是想方设法地接近网络,并通过欺骗等危害道德的行为为自己上网开拓,产生个人诚信危机。
2.网瘾危害大学生身心健康
大学生正处于青春年少的时期,身心正在向成熟阶段迈进。一味地沉迷网络,将会影响大学生身心健康。多方媒体经常报道网瘾少年因长时间上网而猝死的新闻。[3]一方面,大学生在沉迷网络的过程中,缺乏有效的身体锻炼,整天沉溺在网络的虚幻世界里,导致身体素质急剧下降,造成青少年视力下降、生物钟紊乱、神经衰弱等生理特征,不利于大学生健康成长。另一方面,大学时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成熟的阶段,而网瘾大学生在面临学业压力、关系障碍以及感情问题方面存在很大隐患,加大心理负担和压力。此外,网络无法甄别信息的优劣,网络垃圾横行,诱发当代大学生犯罪行为发生。
二、大学生网瘾形成原因
1.内因
对高校的学习不感兴趣。很多学生进入到高校后,对开设的课程不感兴趣,同时一些老师的讲述方式上也过于枯燥,这些使得学生不愿意去上课。这样学生就有了大量的时间,并感觉从高中的紧张生活中解脱出来,于是想着把自己以前失去的娱乐时间补回来,对学习的兴趣大大降低。而网络巨大的娱乐资源正好满足他们的要求。所以很多学生选择了网络做打发时间的方式。
学生在网络中能获得宣泄和理解。由于大学生正处于心理走向成熟的阶段,希望能受到别人的关注。在日常的生活中,面对着学习和交际上的挫折,不免会产生一些悲观心理。网络正好能提供给他们这样的宣泄平台,比如交友网站上和陌生人聊天,在游戏中通过自己的技能吸引更多人的关注。[4]从而得到心理上的满足,并对此产生依赖感,形成恶性循环,最终走向了网瘾道路。
认知的偏差。由于学生还没有进入社会,自身形成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还有待完善。在网络中遇到一些刺激,可能就冲昏了头脑,无法做出成熟的判断。不良的思维出现后,渐渐的学生跟现实世界的脱节会慢慢加重,产生网瘾的学生会产生更严重的自我否定,从而产生厌世等一系列的心理问题。
2.外因
社会原因。随着科技的进步,网络发展的越来越快。有些游戏公司不断更新自己的游戏产品,以色情、暴力等为噱头,吸引广大青少年。同时,社会上的一些盈利性网吧,为了获得更大利益,24小时营业,并设有自己的商店,为通宵上网的人提供方便。[5]另一方面,这也为自制力差的学生提供了上网的方便,甚至有些学生几天不出网吧,造成了严重的后果。
家庭原因。由于现在的父母大多着力于自己的事业,忙于挣更多的钱,疏忽了自己对孩子的教育,这使得孩子心理方面的需求无处倾诉。加之有些孩子和父母的关系不好,自己有些心事也不愿意跟父母分享,于是很多孩子走进了网吧。另一方面,随着家庭经济条件的提高和电子产品的降价,很多家庭都为自己的孩子配备了电脑,这为孩子接触网络提供了方便的条件。
学校原因。高校对学生的管理相对高中松很多,这使得学生感觉终于得到了解脱。加上家长和老师的松懈管理,学生上网的时间和条件都非常便利。[6]另一方面,高校更注重学科建设和项目建设,对学生的管理不够重视。学校对学生精神生活的重视程度不够,很多活动的举办都是校内的学生组织,由于缺少经费,往往达不到学生们的精神需求。所以很多学生对课外的活动提不起兴趣。
三、大学生网瘾的解决办法
大学生网瘾的产生主要原因还是大学生本身。大学生要加强自律意识,建立良好的兴趣爱好,合理的安排自己的课外时间。树立远大的目标,以热爱学习为荣,努力丰富自己的知识宝库,把网络作为自己学习的渠道,从我做起,做一名合格的网络公民。
政府要加强网络监管,运用法律手段为学生建立一个良好的上网环境。如网吧的开放时间上的限制。父母要多关心孩子的精神生活,与孩子建立良好的关系,为孩子提供一个和谐的家庭环境。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如不定期的检查学生宿舍情况。同时加大对丰富校园生活的投资,为学生的课外生活提供更好的平台,另一方面,学校要加强对接入校园的网络的监管,为学生提供方便的、便宜的上网资源。
参考文献:
[1]方芳. 网络成瘾被纳入精神疾病 [N]. 北京日报, 2008-11 - 10
[2]潘琼, 肖水源. 病理性互联网使用研究进展[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02 , 10 (3) : 237 - 240
[3]耕夫. 网络成瘾的心理症结与调适[J]. 心理世界, 2002 ,(5) : 50- 51
[4]白剑波. 影响独生子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成因及对策[J].中医教育, 2003 , 22 ( 2) :662-663
[5]宋朝晖. 剖析网络传播对大学生的负面效应[J].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4 , 6 (1) :34-37
[6]李冬,李士雪。高校大学生网瘾的形成原因及戒除对策[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3):52-55
作者简介:
一、案例陈述:
记得2011年9月高一新开学,当时我负责担任高一某班的班主任工作和语文教学工作,这是我第一次当班主任,心理压力蛮大的,但是我尽量去做好自己本职工作。其中有一个学生陈某,刚开学时接触觉得他是一个说话斯文,性格文静,在班上没什么违纪的行为,听话,乖巧,爱学习的男生,感觉良好。但是时间过去没多久,在高一的第一次期中考试过后,观察班上学生成绩的时候,就发现陈某的期中试成绩相比入学成绩,退步很大。虽说陈某的成绩不是拔尖的,但从初三毕业到现在也没几个月时间,成绩怎么会由班上中等水平一下子落到倒数几名呢?这实在令人疑惑,于是我就开始认真观察他的行为,并向与他交往比较密切的学生打探情况,终于发现他又上网玩游戏的行为,并且逐渐成瘾,再无心思学习,甚至出现逃课现象,成绩最终一落千丈。
二、案例分析:
根据我的多方了解,终于知道陈某以前初中成绩还好,初三毕业考试考得比较理想,在暑假过于放松自己,和一帮朋友学会上网,玩游戏,聊Q等。由于以前比较少接触网络,现在在朋友引导下,感觉十分新奇,好玩,有趣,在暑假时就没法控制自己,整天跑去上网,养成了上网的坏习惯。尽管高中新学期,来到新学校,有新同学,但陈某还是没办法克制自己的网瘾。平时经常向我借故请假,撒谎身体不舒服,或者要买生活必需品等,趁机出去上网。当时我还不发觉他 1
是趁机出去上网,尽量批假给他。还有就是虽然陈某是住宿生,但在晚睡后,趁我查房检查人数后,他再偷偷爬墙出去上网,一直到第二天早上才溜回来。或者确实没办法出去上网,就利用手机上网,晚上根本没休息,因此导致出现白天上课走神,打瞌睡,练习、作业没完成等行为,成绩一下子就降落下来。
三、措施方法和反思
虽然我工作已有两年,但是这毕竟是我第一次当班主任,经验不足,面对这种情况,深感自己的责任比较重,非常希望能够挽救这位学生。
首先作为班主任的我要自我反省,在开学第一时间没能及时了解学生的情况,被他表面迷惑,因其在我的课堂上表现还可以,没有出现打瞌睡,玩手机等现象。等到期中考试过后,根据学生班干部的反馈和自己再向科任老师询问才发现陈某的严重违纪行为,这时我才觉得事态发展的严重性。虽然当时第一时间想着联系家长,直接叫家长带回家家教,但后来想想,觉得太突然了,可能对学生伤害很大。因此我决定先和陈某聊聊,毕竟他的网瘾时间不是很久,也许老师劝说教育一下,可能会得到遏制。
于是我找了一节晚自修好好和他谈谈,我帮他分析了网瘾的危害,一方面是他的身体休息不规律,晚上不睡觉,白天上课睡觉,整个身体都累垮了,生物钟出现紊乱,体力跟不上,根本没法学习;另一方面,因为沉迷网络,深受网络游戏,小说等暴力,黄色的影响,心里产生扭曲,经常抽烟,喝酒,还有为了上网,向老师或家长撒谎,要钱,晚上还翻墙出去等出现种种不良行为。经过一番详谈,陈某表现态度也很好,他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所在,诚恳地向我承认的他的错误,并表示要改正。我当时听了很安慰,觉得很有成就感,并鼓励他要克服网瘾,提高自己的自制力,不要跑出去上网。
从这次的成功交谈中,我认识到:网络成瘾和吸毒、赌博一样,是一种精神依赖症,一旦陷入,很难自拔,只有及早发现,及早引导,才能防患于未然。但切不可操之过急,什么事都找家长,让家长处理,带回家家教,搞一刀切。最好的办法是多与孩子进行沟通,让他们感到老师、朋友的关心,反而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事情又过了几天,我一直都对陈某有所关注,发觉他最近几天的表现还不错,上课不算很认真,但起码不打瞌睡,不玩手机了,还有也能按时作息,不偷偷溜出学校了。但是又过了一个星期左右,班干部又反映陈某又开始上网了,再次恢复到以前的状态。没想到会出现这种反弹的局面,后来仔细想想:学生的意志力还比较薄弱,陈某虽能意识到过度上网所带来的危害,企图缩短上网时间,但总不能坚持很长时间。如果突然强制戒除,就会变得焦躁不安,不可抑制地想上网,最后成瘾行为反复发作,并且表现出更为强烈的倾向。因此,我觉得单靠我和陈某谈话这种方式成效应该不大了,陈某的本质还不错,相信家长、学校共同参与,结合他们的力量,给他多一点关心和帮助,也许会更有影响力。
第一我邀请陈某的家长到来,希望和家长相互配合,实行强强联手,共同解决陈某的问题。首先要求家长不要一味地责骂批评或采用
暴力手段对待陈某,而是鼓励,相信陈某一定能改正。陈某的家境也不是很好,通过父母与他的深切谈话,他也明白父母对他的期望,为他的学习付出的辛勤劳动,每一分钱都是父母的血汗钱,不应该乱花,甚至撒谎向家里要钱,给家里增加了很大的负担。陈某痛定思痛,当着家长和老师的面,主动写下保证书。
第二除了家长方面的配合,我也向学校反馈了意见,希望学校方面也要加强管理,一方面班主任晚休查班要认真,另一方面学校保安巡查也要更加严谨,防止学生半夜翻墙出去上网。
第三陈某要主动克制自己的上网行为,上缴手机等,我还找了几个学生配合监督和管理的他的行为,时不时替他打气,一起帮助他克服难关。
【大学生网瘾情况调查报告】推荐阅读:
大学生寒假社会情况调查报告10-31
大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报告12-10
大学生恋爱情况调查问卷12-03
关于大学生体育锻炼情况调查报告05-24
大学生暑期学习情况的调查报告11-12
大学生使用手机情况调查问卷07-14
关于大学生恋爱情况调查分析07-18
在校大学生兼职情况调查方案07-19
大学生手机消费情况调查问卷10-28
当代大学生消费情况调查分析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