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几何怎么样学

2024-09-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初中数学几何怎么样学(精选6篇)

初中数学几何怎么样学 篇1

怎样学好初中数学

怎样学好数学,是刚步入初中的同学面临的共同问题。大家在小学学习数学时,往往偏重于模仿,依赖性较强,独立思考和自学的能力不够,很少去探究知识间的联系和应用。到了中学,这种学习方法必须改变。那么如何学好数学呢?下面从“四多”谈一谈我的建议。

一、多看

主要是指认真阅读数学课本。许多同学没有养成这个习惯,把课本当成练习册;也有一部分同学不知怎么阅读,这是他们学不好数学的主要原因之一。一般地,阅读可以分以下三个层次:

1.课前预习阅读。预习课文时,要准备一张纸、一支笔,将课本中的关键词语、产生的疑问和需要思考的问题随手记下,对定义、公理、公式、法则等,可以在纸上进行简单的复述。重点知识可在课本上批、划、圈、点。这样做,不但有助于理解课文,还能帮助我们在课堂上集中精力听讲,有重点地听讲。

2.课堂阅读。预习时,我们只对所要学的教材内容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不一定都已深透理解和消化吸收,因此有必要对预习时所做的标记和批注,结合老师的讲授,进一步阅读课文,从而掌握重点、关键,解决预习中的疑难问题。

3.课后复习阅读。课后复习是课堂学习的延伸,既可解决在预习和课堂中仍然没有解决的问题,又能使知识系统化,加深和巩固对课堂学习内容的理解和记忆。一节课后,必须先阅读课本,然后再做作业;一个单元后,应全面阅读课本,对本单元的内容前后联系起来,进行综合概括,写出知识小结,进行查缺补漏。

二、多想

主要是指养成思考的习惯,学会思考的方法。独立思考是学习数学必须具备的能力,同学们在学习时,要边听(课)边想,边看(书)边想,边做(题)边想,通过自己积极思考,深刻理解数学知识,归纳总结数学规律,灵活解决数学问题,这样才能把老师讲的、课本上写的变成自己的知识。

三、多做

主要是指做习题,学数学一定要做习题,并且应该适当地多做些。做习题的目的首先是熟练和巩固学习的知识;其次是初步启发灵活应用知识和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第三是融会贯通,把不同内容的数学知识沟通起来。在做习题时,要认真审题,认真思考,应该用什么方法做?能否有简便解法?做到边做边思考边总结,通过练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四、多问

是指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发现和提出疑问,这是衡量一个学生学习是否有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有经验的老师认为:能够发现和提出疑问的学生才更有希望获得学习的成功;反之,那种一问三不知,自己又提不出任何问题的学生,是无法学好数学的。那么,怎样才能发现和提出问题呢?第一,要深入观察,逐步培养自己敏锐的观察能力;第二,要肯动脑筋,不愿意动脑筋,不去思考,当然发现不了什么问题,也提不出疑问。发现问题后,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问题仍得不到解决时,应当虚心向别人请教,向老师、同学、家长,向一切在这个问题上比自己强的人请教。不要有虚荣心,不要怕别人看不起。只有善于提出问题、虚心学习的人,才有可能成为真正的学习上的强者。

初中数学几何怎么样学 篇2

关键词:几何画板,学习兴趣,创新精神

多年的数学教师生涯中我感受到, 很多学生觉得数学枯燥无趣, 深奥难懂, 导致对数学敬而远之, 甚至是惧怕和厌恶。尤其是上了初中学了几何和一些函数后, 更是恐惧。我们当老师的也觉得讲的够详细了, 可有时学生就是提不起兴趣, 或者还是理解不透, 想象不到。一次偶然的机会, 我发现了几何画板这个软件, 立即被吸引了, 并尝试在教学中应用, 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七年级数学的第一节课中, 我向学生介绍了“几何画板”, 说这是我们数学的课件, 学生们可以在上面做出你学过的任何内容。在数学中, 比较一个数和它的倒数的大小是很多学生容易出错的, 但当孩子们看到我在白板上拖动数a, 倒数1/a相应的移动, 很容易比较出它们的大小时, 脸上流出惊奇的神采。在讲“动点问题”这一课时学生们惊奇地盯着屏幕, 静静地看着一个个点在运动, 从而构造出不同的组合图形时, 整个教室里传来惊奇声, 每个学生都雀跃着, 这样的数学课谁不喜欢听?他们不仅是在学数学, 也是在享受数学。

我觉得利用几何画板应用于数学教学, 可以提高学生的学数学的兴趣, 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

一、创设问题情境, 引发好奇心

如何验证三角形内角和等于360度呢?如果单纯地画在黑板上然后用量角器测量的话, 不但麻烦, 而且会有很大的误差。而利用几何画板可以动态的量出每个角的度数, 并且可以自动计算三个角的和, 这样就使许多抽象深奥的数学图形和数学理论具体形象地展示在了学生的面前, 为数学教师做到了常规教学方法不可能做到的事。它的动画技术将会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得知识。这才是新课改提倡的“研究性教学”。

二、创设矛盾情境, 诱发求知欲

在过去数学教学中, 经常会碰到一个很棘手的问题:在实际教学中, 有时需要借助图形说明某个问题, 但现场在黑板画, 不但不标准, 而且费时间;若事先在小黑板上画好, 则无法让孩子体会到探索结论的形成过程。所以要想把握得当, 有点为难。而利用几何画板就能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你可以现场迅速地做出很标准的图形, 比如勾股定理的动态模型, 行程问题中的相遇与追击问题等等。我们知道, 通过自己动手实验, 孩子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比原来死记硬背要深刻得多。并且由于学生通过实验、猜想、观察、归纳、验证、表答等活动, 他们不仅形成对数学新的理解, 而且学习能力得到了提高。

三、提倡创新精神, 营造创新氛围

“创新精神”是素质教育的“灵魂”, 新课标要求我们教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这首先就要求教师有创新意识, 并能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而几何画板能为学生创造一个进行数学“实验”的环境:学生可以任意拖动图形、观察图形、猜测并验证, 在观察、探索、发现的过程中增加对各种图形的感性认识, 形成丰厚的几何经验背景, 从而更有助于学生对数学问题的理解和思考。

例如, 在验证三角形底不变高不变, 其面积也不变时, 若采用传统的讲课方法, 只能燃放学生画出来, 算一算, 比一比来证明这个定理, 要是把这一部分知识用几何画板做成动态效果演示给学生, 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了。不但可以模拟知识的发生过程, 而且可以设计成一种实验课, 让学生自己探索出公式、定理, 尝试一下当发明家、数学家的滋味, 立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师生平等互动, 构建民主情境

我在实际教学中让孩子自己动手操作, 孩子有的是改变不同的变量来观察、探索不同的结果, 有的设计出来的图像, 提出的问题我都无法解释, 我只好和孩子一起课后进行研究, 学生用几何画板设计的图像让老师和同学们惊叹。在多媒体教学中, 利用几何画板制作课件已经使数学教学的过程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几何画板使数学的课堂教学进入一个更新的阶段。

我们教师随着几何画板在我们实践教学情境中应用、在实践中会不断遇到问题, 而我们就会不断地解决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逐渐地形成和积累着实践知识与智慧, 从而获得教学专业发展进步。学生在学习中的问题是具体的、不确定的, 也是动态生成的。“以人为本”地运用几何画板组合、优化教学环节、要素, 促使课堂教学过程动态生成, 创造信息化教育环境, 在多样化的教学情景和环境中快乐地学习,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能力, 促使学生以几何画板为载体达到学习方式的转变, 构成多样化、合理化, 个性化的组合学习方式, 使数学教学更能达到活泼生动、充满生命活力, 有助于个体主动、健康、全面的发展。

学生有了兴趣, 课堂中就会全身心的听课, 踊跃思考, 而观察又是思考的前提。利用“几何画板”教学中, 学生们借助于软件, 可以观察各种动态效果, 像点动成线, 圆与圆的位置关系中, 一个个图形动起来, 轨迹也同时呈现出来;一个长方形绕着它的一个轴旋转, 不停地把轨迹表示出来, 学生直接观察到面动成体的效果, 脑中有了动画的效果, 这时你再提出如果是其它图形的旋转, 孩子在脑中就会立刻想象出一个几何体……那么还有什么会难倒孩子们的呢?所有我们教师只要给孩子一个自由发展空间, 那么他们一定会给你展示出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

参考文献

[1]李炳亭2010.《高效课堂22条》。山东文艺出版社153

几何直观学数学的有效运用 篇3

“在数学课程中,应当注重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这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阐述课程内容中的一句话,其中“几何直观、运算能力和模型思想”是这次新课程标准中新增加的内容,凸显了其在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中的重要性。

那么,什么是几何直观呢?几何直观主要是指利用图形描述和分析问题。这里的“图形”主要指点、线、面、体以及以上四要素组成的其它几何图形;几何直观所要描述和分析的问题,不仅可以是生活问题,而且可以是数学问题。为什么在2011年版新课程标准中,要提出应当注重发展学生的几何直观呢?

一、几何直观有助于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小学生是按照“感知——表象——概念”这一规律学习数学知识的。几何直观可强化感性认识,能为建立清晰而准确的概念打下基础。

例如,教学“三角形的认识”时,为了让学生能准确理解什么是三角形?导入新课,老师可让学生拿出自己的三角板摸一摸它的外观,引导学生说出这就是“三角形”后,并让学生用三角板画出“三角形”,再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画三角形的?”“用三条线段首尾相接画成一个三角形。”接着问:在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外形是三角形的?学生举例:红领巾、小三角旗、自行车框架、屋架等,教师随之播放准备好的课件,呈现这些几何图案。接着引导学生“做”三角形:用三根小棒摆一摆,摆成一个三角形,并让一名学生在实物投影仪上操作演示,并让这位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摆的?”“用三根小棒首尾相接摆成一个三角形。”其他同学也互相说一说,怎样摆成三角形?此时,老师在黑板上画一个三角形,然后对学生说:“通过刚才画三角形、摆三角形,你们说说看,什么样的图形叫三角形呢?”在学生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得出结论: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作三角形。以上认识三角形的过程,就是充分利用几何直观,即通过摸、画、做等有形的三角形,来认识三角形、描述三角形,直至概括出什么是三角形。通过几何直观的感性认识,为描述清晰而准确的“三角形”概念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二、几何直观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培养空间观念是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的重要内容之一。空间观念是指物体的大小、形状及相互位置关系在头脑中留下的表象。小学生的空间观念往往是在直观学习几何知识中形成的,或学生利用形象直观的几何图形来描述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的同时,反过来又在大脑中建立了物体的大小、形状等表象,发展了自己的空间观念。因此,要让学生通过各种观察、实际操作直观的几何图形,来描述分析问题,在解决问题和获取知识的过程中,促进空间观念的形成和发展。

例如,在“圆柱的表面积”教学中,学生通过观察圆柱体,明确圆柱的表面积包括“圆柱的侧面积和两个底面的面积”后,老师重点引导学生思考:“圆柱的侧面积是一个曲面怎样计算呢?”“能不能把曲面变成平面呢?”接下来重点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能不能把圆柱的侧面积展开来看一看,﹙拿出一张长方形或正方形的纸裹住圆柱,但用长方形的纸比较好理解下面的操作过程﹚我们可以把裹住圆柱的长方形纸看作圆柱的侧面,同桌的同学共同试一试,看有什么发现?”学生合作探究:并观察思考展开后纸的形状与圆柱体的侧面有什么关系?即长方形与圆柱体的侧面有什么关系?探究发现:长方形的大小就是圆柱侧面的大小,长方形的面积就是圆柱的侧面积,长方形的长就是圆柱的底面周长,长方形的宽就是圆柱的高,圆柱的侧面积=长方形的长×宽=圆柱的底面周长×高;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底面周长×高+两个底面的面积。

三、几何直观有助于学生对复杂数学问题的理解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课程内容中的说明:“借助几何直观可以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明、形象,有助于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预测结果。几何直观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数学,在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初中数学几何教案 篇4

1.打开电视,播放一个城市的现代化建筑,学生认真观看.

2.提出问题:

在同学们所观看的电视片中,有哪些是我们熟悉的几何图形?

二、新授

1.学生在回顾刚才所看的电视片后,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并通过小组交流,补充自己的意见,积累小组活动经验.

2.指定一名学生回答问题,并能正确说出这些几何图形的名称.

学生回答:有圆柱、长方体、正方体等等.

教师活动:纠正学生所说几何图形名称中的错误,并出示相应的几何体模型让学生观察它们的特征.

3.立体图形的概念.

(1)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圆锥等都是立体图形.

(2)学生活动:看课本图4.1-3后学生思考:这些物体给我们什么样的立体图形的形象?(棱柱和棱锥)

(3)用幻灯机放映课本4.1-4的幻灯片(或用教学挂图).

(4)提出问题:在这个幻灯片中,包含哪些简单的平面图形?

(5)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①学生进行小组交流,教师对各小组进行指导,通过交流,得出问题的答案.

②学生回答:包含的平面图形有长方形、圆、正方形、多边形和三角形等.

4.平面图形的概念.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都是我们十分熟悉的平面图形.

注:对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概念,不要求给出完整的定义,只要求学生能够正确区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

5.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转化.

(1)从不同方向看:出示课本图4.1-7(1)中所示工件模型,让学生从不同方向看.

(2)提出问题.

从正面看,从左面看,从上面看,你们会得出什么样的平面图形?能把看到的平面图形画出来吗?

(3)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①学生活动:让学生从不同方向看工件模型,独立画出得到的各种平面图形.

②进行小组交流,评价各自获得的结论,得出正确结论.

③指定三名学生,板书画出的图形.

6.思考并动手操作.

(1)学生活动:在小组中独立完成课本第119页的探究课题,然后进行小组交流,评价.

(2)教师活动:教师对学生完成的探究课题给出适当、正确的评价,并对学生给予鼓励,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

7.操作试验.

(1)学生活动:让学生把准备好的墨水瓶包装盒裁剪并展开,并在小组中进行交流,得出一个长方体它的平面展开图具有的一个特征:多样性.许多立体图形都能展开成平面图形.

(2)学生活动:观察展开图,看看它的展开图由哪些平面图形组成?再把展开的纸板复原为包装,体会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

三、课堂小结

1.本节课认识了一些常见的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

2.一个立体图形从不同方向看,可以是一个平面图形;可以把立体图形进行适当的裁剪,把它展开成平面图形,或者把一个平面图形复原成立体图形,即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可以互相转换.

注:小结可采取师生互动的方式进行,由学生归纳,教师进行评价、补充.

四、作业布置

1.课本第123页至第124页习题4.1第1~6题.

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课时作业设计

一、填空题.

1.如下图所示,这些物体所对应的立体图形分别是:___________.

二、选择题.

2.如下图所示,每个图片都是由6个大小相同的正方形组成的,其中不能折成正方体的是( ).

A B C D

3.如下图所示,经过折叠能围成一个棱柱的是( ).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三、解答题.

4.桌上放着一个圆柱和一个长方体[如下图(1)],请说出下列三幅图[如下图(2)]分别是从哪个方向看到的.

5.如下图,用4个小正方体搭成一个几何体,分别画出从正面、左面和上面看该几何体所得的平面图形.

6.如下图,动手制作:用纸板按图画线(长度单位是mm),沿虚线剪开,做成一个像装墨水瓶纸盒那样的长方体模型.

答案:

一、1.正方体、圆柱、圆锥、球、棱柱

初中数学几何教学的策略分析 篇5

摘要:数学这一学科贯穿学生整个小学、初中和高中的学习生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初中数学几何教学被纳入重点教学范围。初中生几何数学的学习,不仅与现阶段的学习有着直接关系,更是为以后高中数学的学习打下基础,对以后数学的学习至关重要。初中几何数学的学习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并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学生们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对教师而言也是一个重大挑战。本文重点对初中数学几何教学的有效策略进行探讨,希望为解决“教师教学难,学生理解难”的问题提供借鉴。

关键词:初中数学;几何教学;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5-0244-01

1.前言

初中几何具备一定的特殊性,与线性代数的学习有较大的差异,加上初中阶段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不强,初中几何教学存在一定难度。因此,教师们要在实际教学的不断积累经验的同时勇于另辟蹊径,寻找与初中生特点相适应的,易于初中生接受理解和接收的方法加以引导,逐步培养学生的几何思维,体会到几何学习的趣味性,最后掌握分析和学习的技能,提高数学学习水平。

2.培养学生几何学习兴趣

兴趣是我们灵感的源头。初中阶段,学生们的思维方式还不够理性,对于难以理解的几何往往会产生强烈的排斥心理,这无疑给几何教学带来更大难题。但从另一方面来讲,如果发掘到几何数学中的一些有趣的东西,培养起学生几何的兴趣,营造愉快的学习气氛,那么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将更加深刻,教学难度也将大大降低,同时还能让学生们更加轻松学习,更利于学生们进一步的学习。

2.1结合几何的特点吸引学生。与纯数字的代数计算完全不同,几何学习过程中往往需要学生们利用铅笔盒直尺动手绘制几何图形。教师们可以充分利用几何学习的这一特点,多多鼓励学生们自己动手作图,让学生多多感受几何线条的美。教师们也可在几何学习开始之前多找有趣的,甚至是古怪的图片,在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引起学生们探索的兴趣,让他们觉得几何课是一次有趣的活动而不是学业的负担,以此激发他们积极动手画图的积极性。甚至带动课堂上一些不太活跃的学生也积极参与几何学习的过程中。

2.2给予学生几何学习的信心。正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在身体方面发生变化的同时,心理方面也发生着许多微妙的变化。万事开头难,学习是一个逐渐积累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切不可操之过急,适时对学生们进行心理疏导是十分必要的,对几何学习大有裨益。多多创造同学们展示自己绘制的几何图形的机会,适当的表扬,会让同学们信心大增,学习的热情也会被点燃,从而更有动力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

2.3减轻作业负担,轻松学习。相对小学阶段,初中阶段学业负担加重,课程增多的同时,课后作业量大大增加。几何相对其他学科难度较大,但切不可通过盲目的增加作业量的方式来巩固知识,更不可一味布置难度较大的题目,让学生们觉得学习是一种负担。作业应具有针对性,难易程度的设置应有一定的比例,巩固基础是基本前提。随着学习的深入,循序渐进,合理增加作业量也是可以的。

3.加强基础知识和能力的培养

要想学好初中几何,必须把加强基础放在首要位置。只有牢固掌握基础知识,才能为以后更好的深入学习几何知识做好铺垫。识图能力是决定学生以后学习几何知识,观察图形、理解题意、分析问题的关键因素;推理能力的培养也是几何教学中重点培养的能力;几何定理的记忆还需要学生多想象来帮助记忆。万丈高楼平地起,在几何教学中,一定不能忽视学生基础能力的培养,坚实的基础对学好数学几何知识、拓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逻辑性能力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1课前预习,课后复习。人的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都是十分有限的,培养学生们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能力不仅可以帮助他们学习几何,在其他课程的学习上也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课前预习可以让学生们提前了解相关概念和定理,以便在老师进行讲解时有更深入的理解。做到课后复习,可以加强对相关知识点的记忆。这种“提前预习,及时复习”的学习模式,将有效巩固学生们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培养他们举一反三的能力,让进一步的学习更加轻松。

3.2动手与动脑两不误。在学习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不懂和不会的问题,在几何教学中,教师应培养学生们动手的积极性。很多问题看起来很复杂,主要是因为学生们缺乏动手能力,往往只是在脑中构造问题的框架,而不会利用手边的纸和笔来把抽象的文字转化为具体的图形来帮助解决问题。很多时候,图形一出来,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由此可见,透过问题看本质,培养学生动手与动脑能力的结合将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而这一点,对简化整个几何学习过程至关重要。

3.3刻苦钻研精神的培养。不经一番彻骨寒,怎的梅花扑鼻香,解题能力的提高也是几何学习的目标。培养学生遇到难题不退缩的品质对初中数学几何的学习大有裨益。教师可在课堂上设置适当难度的题目,让全班同学一起解决,给他们适当的思考时间,再进行讲解,以激发他们解决难题的欲望。必要时还可安排同学来讲解,在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调动全班同学思考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同学们的解题能力,培养他们的钻研和探索精神。

4.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是学生们在求学生涯中必须具备的能力,也是他们发掘自身潜能,提高自身能力的必要前提。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可以帮助几何教学过程更加顺利地进行。在现有体育制度下,初中课程增多,每一学期的时间也十分有限,几何教学课时有限,如果老师对每个知识点的讲解都做十分详细的讲解,势必会导致整个教学进度的落后,也大大减少学生思考的时间。学生沦为听课的工具,注意力无法长时间高度集中,会深感几何的枯燥无味,对几何教学十分不利。

在几何教学过程中,教师过多的讲解也将导致学生过分依赖老师,个人学习能力得不到提高,因此,教师应确定其引导地位,合理安排每节课讲解的时间,在学生充分弄懂基础概念的前提下,一些需要仔细咀嚼体会的地方,留出一部分时间给同学们独立思考,有问题及时提出,在课堂上集体解决。以培养学生自主思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结语

几何教学作为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因其自身的特殊性,越来越受到社会广大教育者及受教育的广泛关注。广大教育者总结多年教育经验,在几何教学方面不断取得新的突破。虽然初中数学几何教学存在一定难度,但只要教师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注意学生学习兴趣、学习能力的培养,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断对几何教学进行改革,相信在广大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更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将被营造,我国初中数学几何教学质量将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初中数学教材几何变式心得 篇6

一、通过变式巩固基本知识, 提高基本技能 (双基)

特别是对于农村初中, 这点很重要, 而在中考中这部分占的比重很大, 也是农村初中全面提高质量的关键。

教材习题:如图1, 已知E、F是荀ABCD对角线AC上的两点, 且BE∥DF。

求证:∠ABE=∠CDF;

1. 开放结论:

让学生给出正确结论, 并进行简述。

(如:相等的线段, 相等的角, 全等的三角形)

2. 改变条件:

(如:将BE∥DF变为BE⊥AC, DF⊥AC;∠ABE=∠CDF等)

3. 交换结论和部分条件

(如:将条件BE∥DF结论∠ABE=∠CDF互换)

从而达到让学生巩固基本知识点, 提升基本技能的目的。

二、通过变式掌握思维方法找出共性 (方法)

把学到的方法进行推广, 从而找到规律。发展思维, 引导探索, 努力体现数学思维规律, 引导学生积极探索, 使他们经历“观察、实验、比较、归纳、猜想、推理、反思”等理性思维活动的基本过程, 优化思维品质, 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八年级教材:如图2正方形ABCD和正方形EOFG, O是正方形ABCD的中心, AB=4, 求重叠部分的面积。

变式1:如图3, 等腰直角△ACB, D是AB的中点, AE=3, BF=4, 求EF的长。

变式2:如图4、5、6, 正多边形中心为O点, 以O顶点将中心角旋转任意角度, 与原正多边形围成的四边形的面积与原正多边形的面积有何关系?

三、体会数学精髓 (数学思想)

渗透思想方法, 培养思维能力 (建模、归纳、数形结合、类比、化归、方程思想等) 对数学思想方法的介绍, 应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画龙点睛”即可。循序渐进, 由易到难, 逐步提升。

教材练习题:

如图7, AD⊥AB, BE⊥AB, 点C是AB的中点, 且DC=CE, 求证:AD=BE。

变式1:如图7, AD⊥AB, BE⊥AB, DC⊥CE, CD=CE, 求证:AC=BE。

变式2:一诊12题

如图8, 已知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 E是BC边上的一个动点, AE⊥EF, EF交DC于F, 设BE=x, FC=y, 求当点E从点B运动到点C时, 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

解法:可利用相似, 三角函数, 勾股定理建立关于x与y的方程, 再用x的代数式表示y。

变式3:中考题

(2011四川南充市, 8分) 如图9, 点E是矩形ABCD中CD边上一点, △BCE沿BE折叠为△BFE, 点F落在AD上。

(1) 求证:△ABF∽△DFE;

(2) 若sin∠DFE=1/3, 求tan∠EBC的值。

上一篇:琴声伴我成长作文600字下一篇:初三春节中学生作文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