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的错误高中作文

2024-11-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往事的错误高中作文(精选10篇)

往事的错误高中作文 篇1

——题记

儿时的我不喜静,没事总爱就往外溜。住在爷爷家的日子最为畅快,开了门就是一条弯弯曲曲的青石小街,商铺不多,不算繁华,但小镇里每个人都互相熟识,家人一般地嘻笑打招呼。我拽着爷爷在小街上闲逛,甜甜地唤着每一个来往的熟人。他们放下手中的活计,时常从兜中掏出一粒糖果,塞到我手里。

江南潮湿,街上的青石仿佛都蒙上了一层白纱,朦朦胧胧,一路走过,身后仿佛留下了一串逶迤的脚印,每逢走到小街的拐角处,我都会“有预谋”地停下脚步,若去的巧了,能正好碰上那个卖糖葫芦的阿妈,若是去的不巧,只能仔细分辨她苍老的叫卖声,循着方向沿路走去。后来,与阿妈相熟,她总会停在拐角等我,将那串颗颗饱满的糖葫芦留给我。

“爷爷,爷爷”我拽着爷爷的袖管,拖长了尾音做撒娇状。“你这丫头,真拿你没办法,又要吃糖葫芦了吧?”爷爷佯装无奈地瞥了我一眼,识破了我的小把戏。“嗯——好不好嘛!”我晃着他的手,颇有些胡搅蛮缠的意味。“少吃点,小孩子吃太多甜的牙齿会长虫子的!”爷爷抚了抚我一头蓬乱的头发,宠溺地说。“懂啦懂啦”我狡黠地眨眨眼,但事实证明,它总会从我另一只耳朵里跑掉。

我心满意足地拿着糖葫芦,却不急着吃,献宝似地举在手中,仿佛得到了全世界,爷爷总是无限制地宠着我,将我抱起坐在他的脖子上,然后举着我忽快忽慢地前行,引得我“咯咯”直笑……我晃荡着两条小腿,吃着糖葫芦仰头看天,一群飞鸟从远处的湖心飞起,扑棱着扇动翅膀,天空仍是湛蓝,不曾留下一丝痕迹,只有渐行渐远的一排黑点。此刻的我,感受着爷爷掌心里源源不断传来的温度,那一丝蜜糖的甜,裹进了心里。

春去秋来,花开花败,时光的变迁使沧海变为桑田,我的世界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爷爷从那幢老宅子里搬出来,与我们同住;我也不再热衷于吃糖葫芦,即使是一颗糖也会被我以卡路里太多容易发胖的理由拒绝掉;我不再好动,没事总是在房间里安静地窝一下午……

我不知道这些变化是好是坏,只知道过去的便再也回不去了,往事成风,一溜烟儿地带走了欢快的童年。

爷爷的衰老日益明显,身姿不再如树一般笔挺,嗓音不再如洪钟一般浑厚,不再能够在爽朗的大笑后一把将我抱起。我知道,我在成长,他在老去。我也知道,那一切所过去的便称之为往事。

我曾经一度认为自己找不到回忆,忆不起往事,却在再一次回到那个小镇,抚上斑驳了红漆藏掩了无数回忆的木门时,刹那间,一切往事都是那么的鲜明,仿佛就在昨天。

往事依昔,春花秋月。

谁道往事如镜中花水中月叫人摸不清看不明?当你用心回味时,一切近在眼前。我想在我心中最柔软的那一处,总会留些让人回味的往事!

往事的错误高中作文 篇2

一、高中数学解题错误的成因

1. 学生普遍缺乏数学情感

根据权威调查报告显示,现如今在高中学生中,不喜欢学习数学的学生占据了30%,有19%的学生认为数学学习难度大而失去了信心.6%的学生认为一直处于学习概念和解题的无限循环中,从而对数学学习丧失了兴趣.5%的学生从小学到初中的阶段,对数学一直有着求学的动力,成绩也一直名列前茅,但是高中随着数学题难度的加大,内容和知识的逻辑性都普遍增强,反而让他们削弱了学习数学的情感,从而无法提升解题能力.

2. 容易出现基础的运算性错误

从最近几年浙江省的高考试卷来看,数学运算能力的要求占据了很大比例,而从解答的过程分析,学生普遍不具备较强的运算能力,只有少部分学生能够灵活自如的采取恰当的解题方法.特别是中档题和低档题,对于学生来说难度是不大的,但是由于运算的问题,让他们错失分数.运算性错误是一种低级错误,主要是由于学生在初中开始使用计算器,削弱了他们的运算能力,没有强化动脑练习,因此在运算过程中总是小错误不断.

3. 经验主义容易导致审题性错误

波利亚曾说过:“回答一个你尚未弄清的问题是愚蠢的.”但是,这种情况却时常出现在高中课堂中.学生在解题时,容易犯经验型的错误,自己越是熟悉的题目类型反而更容易犯错.例如,组合问题:有100件产品,有97件合格品,3件次品,从中任意抽取3件产品.求抽到的3件中至少有1件次品的抽法有多少种?生解:先在3件次品抽取一件,再在余下的99件合格品抽取二件,就保证抽到的3件中至少有1件次品的要求了.所以有(种).这个题从解答过程来看,学生对组合无顺序没有真正的理解,而是仅凭自己的经验进行判断.

二、高中数学的解题对策

1. 关注学生心理,遵循学习规律

要想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实际上必须加强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只有在概念融会贯通的前提之下,学生才会培养较好的逻辑思维,从而具备解题能力.对概念融会贯通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步骤完成:(1)对事例进行观察,通过分析后总结出其中的共性;(2)下定义,了解其本质属性;(3)进一步了解定义,对其进行反例论证;(4)融入其他概念,从而分化、联系;(5)对概念的意义进行描述;(6)将概念运用到实际解题过程中去,培养具象思维.因此,解题思维的培养必须从概念着手才能真正的让学生理解解题的含义.

2. 重视运算实践,提升运算能力

针对现如今高中学生普遍存在的运算错误的现象,提升解题能力也必须从运算能力进行突破,改变低档题和中档题小错不断的现象.因此,在课堂中,教师一定要培养学生动手运算的能力,而不是大包大揽给学生示范解题过程.通过这样在无形中的练习,学生的运算能力才会不断的提高,从许许多多错误中及时的找出原因,加深对错误的理解,从而产生深刻的印象.另外,在测试和平时作业中也可以多进行运算练习,如,解析几何中就要求学生有着很强的运算能力,如,在直线与圆锥曲线问题时,可以教会学生运算的程序和技巧方法,形成常规的运算方法,使得学生不是死算.

采取什么样的计算方式才能让学生掌握绝对值的一般运算呢?这里面,最重要的问题就是绝对值号的问题,首先必须判断符号,不然则没有解答的必要.针对方程式,教师需要让学生明白,绝对值和分式的处理时,解分式不等式就要先去分母,然后两式消元即可.这样,就从根本上解决了学生运算难的问题.在运算训练时,必须从各类题目下手,掌握多种多样的解题方法,才能做到举一反三.

3. 重视审题教学,通过图形结合巧解题

审题的必经步骤,就是逐字逐句的分析,仔细认真的思考.许多学生在解题过程中,非常容易看错题,或者忽视题干中的重要信息,又或者是因为跳读而麻痹大意弄错了题意,这样一来得不偿失.所以,“斟字酌句”的审题是非常关键的,弄清了题意是解题的基础.特别是许多学生,认为这种类型的题已经非常熟悉了,便根本没有用心看题,不进行思考就肓0的答题,这样由于误解题意而做出的解答是再分之百会出现错误的,一些填空题和选择题也是如此,看起来相似的两道题,其屮在内里存在很多玄机需要仔细观察.

例如有这样一道数学题,当曲线与直线有两个相异交点时,求实数k的取值范围.经过测验后发现,学生存在着许多错误,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学生没有仔细的审题,没有找到解出这道题的真正方法.如果能够用图画来描绘题目含义,直观的产生数学思维感受,就会#半功倍了.

往事的错误高中作文 篇3

关键词:书面表达;错误;类型;备考建议

一、书面表达试题

下面这幅图片展现了某城市公交车上的一个情景,请根据你对图片的理解用英语写一篇短文。

二、学生答题中存在的错误及类型

㈠词汇错误

学生书面表达所犯的词汇类错误当中,词汇搭配和词汇选择错误所占的比例最高,分别占19.54﹪和18.06﹪,位列第一和第二位,词汇拼写位列第三。

㈡语法错误

从本次书面表达批改中发现,学生写作中出现的大量错误属于语法错误的范畴。语法错误细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㈢语篇错误

学生书面表达的薄弱环节主要就表现在句子间和段落间的语篇错误。

句子间的语篇错误,即从单个句子来看,句子是可接受的,但若把这些句子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则是错误的。对这类错误可从逻辑性、关联词等方面来考虑。

例1:In order to our society, we can’t wait.

例2: How to keep society healthy? The question is many people want to know.

段落之間的语篇错误,即段与段之间没有合适的关联词来衔接,表达不合乎逻辑,结构散乱,缺乏连贯性。

三、2012年英语高考书面表达题备考建议

㈠合理交替使用长短句

长句和短句各有其优点和缺点,在具体语言活动中,最好长短句交替使用。这样不仅增加文章的美感,而且使文章读起来有节奏感。

例句:一般表达: A mother carries her little baby. The mother is standing unsteadily. The mother is trying to keep her balance.

修改后: A mother carrying her little baby is standing unsteadily, trying to keep her balance.

㈡适当使用短语来代替单词

一篇优秀的英语文章,不仅句子要有变化,并学会使用短语来表达想法,给人以地道、新鲜的感觉,体现出知识储存量。

例:一般表达: At the same time, all the other passengers pretend not to see such a scene.修改后At the same time, all the other passengers alike are turning a blind eye to such a scene.

㈢适当套用某些固定的表达

例:一般表达:We should strengthen moral education.

修改后: It’s high time that we strengthened moral education.

㈣灵活改变句子开头

一般情况下,英语句子的排列方式为“主语+谓语+宾语”,即主语位于句首。但有时为了表达的需要,适当改变句子的开头方式,比如使用倒装语序或以状语开头等,不但意思表达清楚,并且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例:一般表达:We missed the chance to help the mother carrying her little baby only then.

修改后:Only then did we miss the chance to help the mother carrying her little baby.

㈤适当运用非谓语结构

非谓语结构通常被认为是一种高级表达形式,适当运用非谓语结构,会使句子简洁流畅,给人一种高屋建叙之感。

例:一般表达:When the mother carries her little baby, she tries to keep her balance.

修改后: Carrying her little baby, the mother try to keep her balance.

㈥学会使用过渡与衔接的常用关联词

要使文章保持连贯性,构建出完整的篇章结构,正确运用过渡词表示文中出现的并列、递进或转折关系,以此衔接全文,使文章显得连贯、流畅。比如在这篇书面表达中,叙述递进关系时使用what is more ; in addition ; and等,要表达不同的观点,可以用however; a coin has two side等,使文章顺畅、更地道,也更易,让读者看懂。

本文通过对2012年苏北四市一模英语书面表达试题评析,列举了一些实用的英语写作技巧,希望能给广大学子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黄百安.《高中英语“注重过程写作教学模式”初探》[M] ;北京:《中小学外语教学》.2004. 10

[2] 秦伟. 《高中英语写作中的回避现象》[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作者简介:姓名:陈光,工作单位: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区锦屏高级中学职位:英语教研组长职称:中学二级学历:本科。

往事依依高中作文 篇4

自打我懂事的那天起,什么都是新奇的。我喜欢和哥哥姐姐玩游戏,他们也喜欢跟我玩。以前玩的什么,我大概忘得一干二净了,但有一个游戏让我永远忘不了。一次,哥哥和姐姐来找我玩捉迷藏,他们二人一组,我一人一组。终于轮到我藏了。我看了看,这一个巴掌大的房间藏在哪里比较好呢?眼睛一转,计上心来,“面缸“,对,就是它了。我掀开缸盖“扑通”一声跳了进去,然后小心翼翼地合上盖子。我半蹲在面粉上,手捂着小嘴窃喜,心想:这回你们想不到了吧?我把耳朵紧贴在缸上听外面的声音:哥哥姐姐进来了,他们东找找西找找,还不停地发出“咦,咦”的声音。我躲在里面想象着他们的样子,忍不住想笑出来,可我不敢笑,我一笑可不就暴露了吗,我赶紧用手捂紧嘴巴不使自己笑出声来,可嘴角露出的气还是把面粉吹得沸沸扬扬,把我呛得可不轻。“弟弟,快出来吧,我看到你了!”哥哥突然冲我大喊,我大吃一惊,心想还是被他们察觉了,我正想走出来,只听到姐姐诧异地问哥哥:“在哪里?我怎么没看到。”“嘿!嘿!兵不厌诈,我诈一诈他,他要在这房间里,听我这一喊自己就出来了。走吧,到外面去寻找吧。”好险!差一点中了他们的计,我躲在缸里心里那个美呀!

你们可能不会想到后面的结果吧,后来呀,他们四下找不到我,丢下我到一边玩去了,我还傻乎乎地等他们找我呢,不知不觉睡着了,竟在面缸里从早晨一直睡到了中午,幸亏大娘做午饭拿面发现了我,不然我还在里面做我的大头梦呢。

不知不觉间,时间如流水般流逝,我上学了。我那时非常瘦,就像鱼干一样。我特别爱吃烤羊肉,时常惦念着爷爷家喂养的几头羊。机会终于来了,一个周末,爸爸带着我回去看望爷爷。爷爷一见到我,高兴得把我抱在怀里,又举过头顶,问我想吃什么,说只要能办得到,一定满足我的要求。我说我想吃羊肉,爷爷高兴地挑了一头大母羊,我一看便摇头说:“大母羊还可以生小羊呢!换一头小羊吧。”爷爷高兴地胡子翘得老高,说:“不换,不换,我的乖孙子想吃羊肉,爷爷就让他吃,多吃羊肉,快快长大,爷爷还盼着你长大好养我呢!”我只好点点头,但我主意已定:我要救下这头大母羊。怎样救呢?我在心中盘算着,对,先弄死一头小羊,这样就可以保住大母羊的命了。

主意已定,第二天早晨我就按照计划实施了。我跳进羊圈挑了一只小羊确定为目标,开始行动,我跟在它后面追它,可是它跑得并不比我慢,才跑了两三圈,我就被累得不成样子了。我追它跑,羊群乱得一团糟,几次我都追丢了目标。这回我瞅准了,双腿一蹬,身子一跃我骑在了小羊的身上,顺手一拉它脖子上的绳子,便把它牵了过来。它冲我咩咩直叫,眼里流露出恐惧的神情,我的心不由得一震,我赶紧跑到爷爷面前说我不是想吃羊肉了,我想让它活。最终那头小羊还是死了,羊肉放在饭桌上,我第一次吃出和以前不同的味道。以后每每吃羊肉,我都会心生惭愧。

往事如昨高中作文 篇5

漫步在曾经走过的林荫小道,陪伴的那些高大的树木,见证了许许多多人世沧桑。我们曾在它的注视下生活,在它清凉的抚摸下安然学习,在它温馨的港湾中度过一次次的坎坷与不愉。回想过去的那点点滴滴,都清晰在目,如若眼前,宛如昨宵。

往事如昨,随已在记忆的深处,熟悉的那些见证人,又让你心起波澜,久久不能平静。这或许是快乐而自娱的欢歌笑语,或许是优柔寡断的抑郁哀愁,或许是寸断回肠的悲鸣哀思而在此时宁静的夜晚,都汹涌的奔跑而来,猝不及防!

往事随风高中生作文 篇6

你的每一篇作文完全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和语言叙事抒情,表达对社会和人生的见解。

但我们希望这世界多一点阳光,别总叫自己心情的天阴着。大家沉浸在昨日明媚的回忆中,消沉在今日的失落与感伤中,毫不憧憬明日——可能碧空如洗的明日。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不过是因为我们不知足,我们要问为什么,要追根溯源,却不能好好地把握当下。是佛家说的,不过“贪、嗔、痴”三个字。

或者就去看看海,看看海就有一天一地的胸襟与怀抱。就算还不能立刻看到,也可以寄情于海,忘情于山水之间,这以后,再整装出行吧。

岁月匆匆,忙忙碌碌。成败尚难预料,想不努力也是不行。既如此,不如主动。我们耕耘,我们收获。一个人把时间都花在哪里,终究还是看得到。

所以,我希望大家的文字“亮”起来。

在我们的情感中,爱是唯一能使人失却自我又寻回自我的东西。然而,那是一个永恒的谜语,我们根本无力对它进行猜测和探寻,更不用说定义。爱被赋予太多太多的内容,假若用一句言简意赅的定义来包罗它的全部内涵,那一定是不切实际的奢想和幻想,往事随风。

我们为爱做着一切,用最真诚的心灵,包括亲情、包括友情。

还有一些模糊了界限的情感,在这样的岁月年轮里,年轻的心不宜丈量。有些话,我不说大家也清楚我将说些什么;有些话,我说了也明白可能会白说。但我仍要说:美的风景,在不适宜的时间张望,会亵渎和辜负身后注视的目光、期待的眼睛;娇艳的花朵,在不适宜的时间采摘,会消了它的颜色、散了它的芬芳。

最苛刻的要求就是每人每次批阅,一定要从同学的文章中找出一点自认为最好的优点来,难是难了些,但绝对有用,因这中间总能看到自己的影子,赞扬别人却在修正自己。第二,不必要求自己的`批语面面俱到,十分准确,只要用一颗真诚的心去读,把那些最能打动自己的地方如实地表述出来,予以毫不吝啬的热情赞扬,也就成了。只要你能对同学的文章指明错字别字,指出一些表意不明的句子,理清文章的思路脉络,提出自己的真实看法,就很好。

我承诺:以最大的宽容允许大家以自己的形式叙自己的所见所闻,发自己的所感所思,抒自己的喜怒哀乐,谈自己的真知实悟,以最大的热情引导和帮助大家观察生活、发现生活、认识生活、理解生活、表述生活、评价生活,以最广泛的课外阅读夯实大家的写作基础,锤炼写作语言,为大家能终生正确、娴熟、优美地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而负责。

这就是我们的宣言。

我们希望我们的宣言就像叫不出名字的鸟一样自由地飞翔!

往事的错误高中作文 篇7

1.误判错误的表现

误判错误主要是指审题不清或对某些知识的理解错误导致判断上的错误。就如有些学生由于不重视某些概念 、 公式 、 定理的实际内容,往往出现混淆、模棱两可的情况,造成解题错误。例1 :在三角形中, a , b , c为三边, A , B , C为三个角,且a=1 ,b=2 , C=45° ,则错解误认为这两个向量的夹角是45° ,而正确的夹角是135°。 又如例2 : 2015年的广州市二模考试的19题:已知点P n ( an, bn)( n∈N* ) 在直线l : y=3x+1上, P1是直线l与y轴的交点,数列 {an} 是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 。

(1)求数列{an},{bn}的通项公式;

( 2 )若是否存在k∈N* ,使f ( k+3 ) =4f ( k )成立?若存在,求出所有符合条件的k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

下面的第(1)问是某个学生的解题过程:

∵P1(a1,b1)是直线与直线l:y=3x+1与y轴的交点

∴b1=0 , 3a1+1=0 ∴a1= 1 /3

又 ∵ 数列{an}是公差d=1的等差数列

∴an=a1+ ( n- 1 ) d=n4/ 3

∴bn=3an+1=3n- 3

这个学生的错误就是把与y轴的交点看成是(a,0),也就是说与y轴的交点看成是纵坐标为0,与x轴的交点看成是横坐标为0。

2.“斗争”的策略

(1)“把控”信息源头。所谓源头就是从根本上弄清楚一些基本的概念和公式定理,从错误的源头去解决有关数学错误问题。例如,上述的例1就是对向量的夹角这个概念理解不够清楚造成错误的,如果平常我们能结合图形去学习向量的概念,那就非常的清楚知道共起点两个向量所在的两条射线所夹的角,能做到这样,这些错误就不会存在的。

(2)排除干扰信息。一些数学题特别是选择题有很多的信息,有些是利于我们解题的,有些是对我们解题有干扰的作用。我们如何才能正确的得出正确答案,那就需要我们利用特殊代替一般、数形结合、排除等数学思想和方法排除干扰信息,直奔主题,最后就可以得出正确的答案。例3:已知y=loga(2- ax)在[0,1] 上是x的减函数,则a的取值范围是( )

A、(0,1)B、(1,2)

C、(0,2)D、[2,+∞)

根据对数的概念我们可知对数的底不为1,我们可以排除C,然后根据特殊代替一般的数学思想,当x=1,a=3时,真数2- ax=- 1与真数大于0相矛盾,也排除D,由于原函数的真数部分是由一次函数构成的,故原函数是一个复合函数, 它的单调性与一次函数和对数函数的单调性有关,简单来说就是这两个函数的单调性相同,原函数单调递增,如果它们的单调性相反,原函数的单调递减。无论我们选A或B,一次函数是单调递减,据题意要原函数递减,对数函数只能是递增,那么对数函数的底数只能大于1,故答案选B。

(3)决策正确信息。决策正确信息是通过审题,对题目的一些重要的或者容易忽略的信息要着重加上标志,防止解题的时候会忽略或者搞错。例如上述例2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学生错误就是没有在“直线l与y轴的交点”中的y做上标志,导致解题时,看成是“直线l与x轴的交点”而造成解题错误,因此决策正确信息是与与误判错误作“斗争”的一种重要策略。

二、与分析错误作“斗争”的策略

1.分析错误的表现

分析错误主要是指学生对题目的条件和结论进行分析不到位,还是一成不变进行解题,导致错误。例如求三角函数的单调区间,如例)的单调增区间,学生就很容易利用得到单调 增区间。但是如果将函数的解析式改为求它的单调增区间。学生还是利用2kπ-π/ 2 ≤ π /3 - x≤2kπ.π/ 2得到单调增区间那就错误了。因为学生忽略了函数f ( x ) =Asin ( ωx+φ ) +B中的 ω>0这个条件。故针对这种情况,正确的做法是应该利用诱导公式将 ω 由负变为正,然后再利用A<0的时候,改变函数的单调性,也就是,求原函数的单调增区间,就是要求函数的单调减区间,故得到原函数的单调增区间是

又如数列的“ 裂项” 求和法,它的条件是裂成f ( n ) - f ( n- 1 )或者f ( n- 1 ) - f ( n ) 的形式,只有这种形式才可以相消相加。如例5 :求证很多的学生开始的时候一看通项公式就认为很简单,裂成就可以了,但是接着做下去就会发现无法“消项 ”相加了。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通过分析知道学 生将就的形式,而就并不是f ( n ) - f ( n+1 )这种形式,而他(她)们没有这样做是造成不能消项相加的真正原因,那怎么办呢?学生就会按照这种形式将分母转换成4( n+x )[( n+1 ) +x ]的形式,通过化简式子就变成作对比,就知道1+2/x= 1 /2 ,很容易得到x=1 /4 ,那么x2+x=3 /16 ,学生就利用放缩法知道

因此学生也可以掌握放缩法的规律就是要变成f ( n ) - f ( n+1 )或者f ( n- 1 ) f ( n )的形式才可以“ 裂项” 相加。

2.“ 斗争”的策略

( 1 )吃透已知、所求 。对题目的已知和所求都要清楚是什么、有什么样的特点,针对这些特点,我们该如何选取适当的解题方法进行解决 。 例4的这种错法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学生就是没有吃透已知中的 ω<0 ,还是按照原来的方法去求单调区间,那就会出错,而事实上求三角 函数的单 调区间则 要求的是 ω>0 ,学生能够吃透已知、所求就会很容易利用诱导公式将 ω 变为正,然后再求单调区间。

( 2 )监控逻辑过程。也就是解题时, 过程要符合我们的数学逻辑,而不是简单的“形而上学 ”。例如数列的 “裂项 ”求和,主要是通过“裂项 ”达到相消的目的 。而例5中的表面上是没错,但是我们“裂项 ”的目的就是为了相消,而例5通过“裂项 ”根本没办法做到了,而要相消,分母就要变成f ( n ) - f ( n+1 )这种形式,学生就会想到通过放缩的方法达到这种目的。

三、解题错误

1. 解题错误的表现

解题错误主要是指解题的思想和方法的策略不适当所造成的错误。解题策略不当通常是受到某种思维的干扰,而学生又没有对知识进行完善的归纳 、 小结, 知道某些题的解法,认为所有题都是这样的解法,解题比较死板,不灵活。例如: 在求函数的参数的取值范围时,经常用到的一种方法是分离系数法。但有时候用分离系数法去解决问题就比较困难。如例6 : 2015年的广州市一模的理科数学试题的第21题的第1问:已知函数都成立,求a的取值范围;很多学生都是利用分离系数法,求出函数g ( x )的最大值,则只需a大于g ( x )的最大值即可。但问题是求函数g ( x )的最大值的时候,首先要对g ( x )进行求导,在求导的时候,相对就比较困难,求单调区间和极值 、 最值就更加困难,因此在这里采用分离系数法去解决问题不适宜。而正确的解题方法直接求导,结合分类讨论的思想,讨论单调区间,从而求出参数a的取值范围。

2.“ 斗争”的策略

( 1 )正确预评解题思想和方法。 在审题之后,经过分析后,估计选用哪种方法或数学思想去解这个题比较适当。在例6中,虽然可以通过分离系数法简单的将a分离出来,但是利用导数求最值时, y=g ( x )这个函数求导比较麻烦,所以我们还是直接求导利用分类讨论、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去解决比较简单 。

( 2 )注意一题多解,能做到举一反三。我们在平时的解题中,要知道解决问题的数学方法和思想有哪些,这些解题的方法和思想有什么样特征,它们分别可以解决哪些问题,能做到举一反三。例如解决参数的取值范围的方法有分离系数法、直接求法 、分类讨论和数形结合等方法。参数的次数是齐次,而且可以分离出来,且求导比较简单,通常用分离系数法;而不能分离或者分离出来以后求导比较麻烦,通常用直接法;而函数是我们熟悉的函数,通常我们可以借助函数的图像(数形结合法)去解决;有时有很多种情况,就要进行分类讨论 。 而例6虽然可以分离,但是求导比较麻烦,故我们还是选取直接法,经过变形后出现二次函数而且有很多种情况,故我们也选用分类讨论和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去解决。 但如果我们的方法比较单一,我们只会分离系数法,解这个题的时候就会相当的麻烦了,这个就是我们提出一题多解的好处了。

( 3 )严格遵守解题步骤。我们在解题的时候,要严格遵守解题步骤,特别是一些重要的步骤,缺少了,在考试当中会被扣分严重的,可以判为错误。例如:在立体几何的线段垂直的证明中,有部分的学生是这样做的:因为所以AB⊥CD。 这样做是错的,我们并没有“向量数量积为0 ,就得出线段垂直”这个定理。他们的主要错误是在0 之后漏掉一步因此我们在题时,一些重要的数学解题步骤不能够缺少。

四、表达错误

1.表达错误的表现

表达错误是指由于学生解题作答的格式不规范或者语言表达不规范造成错误。有这样的一道简单的填空题,例7 :函数的定义域是____很多学生都是填写“ x≥1” 的结果,那就出现错误,而出现错误的地方主要是定义域应该要写成集合或者区间的形式, 但很多的学生会忽略了这种的语言表达形式 。

2.斗争”的策略

(1)注重表达错误收集。平常的学习中,要求学生对自己所犯或看到别的同学有表达上的错误要进行分类整理和收集,有些是经常出现的就要着重做好标记,便于自己随时查看。

(2)规范格式训练。有些数学的解题格式要非常规范,如果不规范,与我们的习惯相反,会带来不便,甚至有些会造成严重的错误。例如:在空间向量解决立体几何的问题的时候,要建立坐标系,有些学生并没有在图上标注或者用文字说明,直接就写出某些点的空间坐标,那就错了,坐标系都没建立,何来点的坐标呢?或者有些学生写一条线段中点的坐标,直接凭自己的直觉就写出来,这样就很容易错的,应该先写这条线段的两个端点的坐标,然后利用中点公式写出它的中点的坐标,错的机会就少很多。因此平常我们要在这个方面做好训练。

( 3 )注重语言表达。数学语言包括数字语言、符号语言 、图形语言 。在平常的作业、测验和考试中要求学生注意这些数学语言的表达,特别是填空题,就算会做,但由于语言表达不规范,一样不能得分。例如写函数的定义域或者值域的时候要写成区间或者集合的形式,例7就是一个例子。还有元素与几何的关系用来表示,集合与集合

五、定势错误

1.定势错误的表现

由于学生从小学到高中,学了十几年的数学,形成一定的定性数学思维,在解题的时候还是按照普通的数学思维方式解行解答,导致在解题的时候有困难。 如例8:设不等式2x- 1>m(x2- 1)对满足 - 2≤m≤2的所有m都成立,求x的取值范围。像这类用“转换主元法”求参数的取值范围的题目,学生由于定性思维的阻碍,不善于“反客为主”,很容易把它看成关于x的不等式,利用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就很难算到结果。但是反过来,如果把原不等式化为(x2- 1)m-(2x- 1)<0, 记f(m)=(x2- 1)m-(2x- 1),(- 2≤m≤2), 它是单调函数,只需保证f(- 2)<0和f (2)<0很容易解不等式组得到x的取值范围是

2.“斗争”的策略

(1)防止定势干扰。在平时如果我们遇到一些数学题,按照一般的定性数学思维是难以解决,那我们就要排除定势干扰,改变方向,用逆向思维或者发散性思维去解决,就会出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其中例8就是一个例子。

(2)加强阅读,拓展视野。现在的数学高考除了考查基本的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基本的数学技能之外,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的能力。其中选择题和填空题的压轴题就是这样的,题目给出一些我们平常没见过的定义、概念、公式等,要求我们通过阅读给出的材料结合我们现有的数学知识去解决有关的数学问题。这就需要我们有一定的阅读能力, 读懂题目的意思,按照题目的要求去解题,那阅读能力从何而来啊?就需要我们平常,加强阅读训练,拓展自己的视野, 使自己站得高看得远。

(3)加强变式,灵活思维。我们通过改变某些已知条件对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从而帮助我们找出一些数学上的规律,从根本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此同时,也可以拓展我们的数学思维,使我们的数学思维变得更加灵活。

(4)加强发散,一题多解。在平常我们解题的时候,解决问题的方法不要单一,而是从不同的角度思考,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有关的问题。例如,解决立体几何中的二面角问题,很多人都用空间向量去解决,那我们有没有用几何法找出二面角再求出来?又或者其他的方法如射影面积法等去解决呢?通过研究我们还可以找出空间向量法和几何法的区别和它们的适用范围。那么我们以后碰到二面角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了,这个就是加强发散,一题多解的好处了。

六、“非智品质”导致错误

1.“非智品质”错误的表现

“非智品质”是指与智力和学科的基础都无关的一些因素,例如是兴趣、做题的态度等。

2.“斗争”的策略

(1)审题讲究认真。弄清楚已知条件是什么,要求什么,如果条件允许,将题目的已知和要求在图示标出来,这样就不会遗漏条件和看错题,而造成错误。

(2)做题讲究细致。我们做题时,尽量按照解题的步骤去解题,尽量做到在草稿上的运算区域要规范,便于做完后检查;计算要仔细,解题在没有做到 “稳、准、快”的程度尽量按照解题的步骤去解题,不要跳步。

(3)做题后讲究检查。我们要养成做完试题后检查的习惯,主要是检查我们有没有漏掉或者看错一些已知条件,计算的过程由没有出错等。

(4)做题后讲究验证。主要是指我们的解题方法有没有错,考虑的各个方面是否周全等。

因此,在我们的平常教学中,如果我们能够适当的运用方法,不但能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数学知识的本质,还可以减少学生的错误,为和错题作“斗争”提供一定的资本。

高中优秀作文:人生的错误 篇8

的确,犯错不是一件令人雀跃的事,但也并非只有坏处。请不要误会,这绝非谬论,也非空话,古语不是说“失败是成功之母”嘛。经过几千年的传承与实践检验,这俨然就是真理。真的,好多事情正因其两面性才更珍贵,更有价值。

唐玄宗便是最好的证明,他广开言路,善于纳谏,积极改错,才招募了房玄龄、魏征等一批能才贤士,才开辟了盛唐百年的辉煌基业。试想一下,古往今来成大事者,有多少人是一路走来顺风顺水的?谁不是磕磕绊绊、不断犯错、不断改错、不断前进的呢?再看看我们身边的同学、朋友,凡在某一方面才能卓尔不凡的人往往都经历了犯错改错到改变人生的过程。“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他们知道错误是人生的一笔财富,是人生磨砺的糙石,因此他们重视每次出现的错误,珍惜每次改错的机会,以便在自己以后的道路上少一些阻力,多一些推力。正如莫言与铁凝一样,感谢为他们找错的人,因为他们明白:每个错误都代表一次前进的机会,每次改错都会为自己的成功增加几率。

高中语文病句常见的错误类型 篇9

一、语序不当

1、定语位置不当。

如:(1)我国棉花的生产,长期不能自给。

(定语与中心语位置颠倒,应该为:我国生产的棉花,长期不能自给。)(2)广大的农村青年表现出无比的走社会主义的热情。(定语“无比”错放在状语的位置上而造成病句,应该将“无比”放至“热情”之前。)

2、状语位置不当。

如:(3)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应该发挥广大知识充分的作用。(状语“充分”错放在定语的位置,应该将之放在“发挥”之前。)

3、虚词位置不当 <1> 副词“不”的位置不对。

例如:(4)我们如果把自己国内的事情不努力搞好,那么在国际上就很难有发言权了。

(“把”句字否定副词应该在“把”字之前)。(5)如果趁现在不赶快检查一下代耕工作,眼前地就锄不好。(“不”应移至“趁”字前)<2> 关联词语位置不当

复句中两个分句用同一主语时,关联词语应在主语后边;主语不同时,关联词语应在主语前边。如果颠倒,就属位置不当。

例如:(6)不但他好好学习,而且还帮助其他同学。(“他”应移至“不但”前)

二、搭配不当

1、主谓搭配不当,如:(7)清晨,参加长跑的同学们在公路上飞快地驰骋着。

(“同学们”不能用“驰骋”,可改为“跑”。)(8)感情的洪流在翻滚,浑身的热血在呼啸。

(“热血”只能“沸腾”,不能“呼啸”)(9)他那崇高的革命品质,经常浮现在我的脑海中。

(“品质”不能“浮现”,可改为“他那伟大的革命形象”。)

2、动宾搭配不当。

如:(10)这些文章到处闪烁着马克思主义的观点。

(“闪烁”的应该是“光芒”。)(11)解放前,爸爸和哥哥两人挣来的钱还不够养活一家人的生活。

(“养活”的只能是人,不能是“生活”。)

(12)上海科技开发中心聚集了一批热心于科技开发服务、善于经营管理的专业化队伍。

(“聚集”的应该是“专业化人才”。)

3、主宾搭配不当。

如:(13)这最后一天的劳动是同学们最紧张、最愉快、最有意义的一天。

(“劳动”是“一天”不当,删去“劳动”即可。)(14)政治稳定、团结的局面,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健全的先决条件。

(“局面”是“条件”不妥,可删去“的局面”。)

4、修饰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如:(15)他在培育良种方面花了很大的心血。(“很大”应改为“很多”。)(16)自己有双聪明能干的手,什么都造出来。(“聪明能干”应改为“灵巧”。)(17)这次大会上,对工资问题交换了广泛的意见。

(应改为“广泛地交换了”。)

5、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如:(18)学习成绩的提高,取决于学生自身是否努力。

(“提高成绩”是一面性的,“是否努力”是两面性的。

可改为:学习成绩的提高,取决于学生自身的努力。

或者改成:学习成绩能否提高,取决于学生自身是否努力。)(19)艺人们过去一贯遭白眼,如今却受到人们热切的青睐,就在这白眼与青睐之间,他们体味着人间的温暖。

(“白眼”和“青睐”指两面,但“温暖”只对应一面。)

6、否定与肯定搭配不当。

如:(20)究竟要不要重视语文学习?是不是只学数理化就可以了呢?我们的回答是否定的。

(前面的问题既有肯定回答,又有否定的,后面回答只照顾否定回答。)(21)我想这应该是不必叙述的,没有谁不会想象不出。

(“没有谁不会想象不出”意即“谁都想象不出”,与原句意思刚好相反。)在检查搭配是否得当时,特别要注意检查并列短语,防止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例如:(22)采取各种办法培养和提高师资水平,尤其是中年教师的水平。

(“培养”与“水平”搭配不当)

三、成绩残缺或赘余

1、成分残缺 <1> 缺主语。

如:

(23)从这一件平凡的小事中,却说明了一个大问题。

(“说明”的主语是什么?介宾短语不能作主语,可删去“从……中”。)

(24)关于电视片《北京人在纽约》的评论已很多了。(删掉“关于”,使句子主语出现。)<2> 缺谓语。

如:(25)这些角色不同类型,距离相当大,如果没有善于塑造人物性格的技巧,那是演不好的。

(“这些角色不同类型”缺谓语,应该补上“属于”就通顺了。)(26)最近又发动了全面的质量大检查运动,要在这个运动中建立与加强技术管理制度等一系列的工作。

(“一系列的工作”是哪个动词的宾语呢?在原句找不出合适的,应该在“建立”前补充上谓语“完成”才通顺。)<3> 缺宾语。

如:(27)近两年来,他们在全县推广了马河大队坚持科学种田。

(“推广”什么?缺宾语“……的经验”。)(28)我们要尽一切力量使我们农业走上机械化、集体化。

(“走上……的道路”才合适。)

2、赘余

成分赘余有主语、谓语、定语等,这里只各举一例略作说明。(29)我们二年级的同学,在上课的时候,一般地说,我们都能认真听讲,遵守课堂纪律。

(主语多余。)(30)上次从你院借来的讲义,正在进行打印,上课前可以发到学生手中。(谓语多余)(31)纪念“三•八”节的到来。

(宾语后有多余成分。)(32)这句话的后面,包容了多么丰富的“无声”的潜台词啊。

(定语多余)(33)他同老农一起多次反复地进行小麦高产试验。

(状语堆砌,任删一个。)(34)小王做任何工作都是非常认真得很。

(补语多余。)

四、结构混乱

1、句式杂糅。

是指有两套或两套以上的句子结构杂糅在一起,使语意不明确。例如:(35)这办法又卫生,又方便,深受群众所喜爱。

(或说“深受群众喜爱”,或说“深为群众所喜爱”)(36)多年来曾被计划经济束缚下的人们也觉悟起来。

(“曾被……束缚”与“在……束缚下”混用,任选一种即可。)

2、句中暗换主语。

有时在复句中暗换分句的主语,使原有的主语不能和谓语搭配,也会造成结构的混乱。

例如:(37)老工人的一席话深深地触动了小邱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下来。

(前一分句的主语是“话”,后一分句的主语是“小邱的心”,属暗中转换,造成混乱。可改为“……触动了小邱,使他的心久久……)

3、层次不清。

例如:(38)新华社发现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人工合成在上海胜利完成的消息后,广大读者非常重视,科学界人士也非常重视,强起了强烈的反应。

(“引起强烈的反应”是一句抽象的话,应先说,然后再说具体的;对于科学成就,应先说“科学界人士”的反应,再说“广大读者”的反应)

4、标点不当造成混乱。

例如:(39)这部影片所以能够成功都归功于集体的力量,电影局艺术的领导,舞台剧原作者的协助,全体演员全心全意地投入工作,都是我从未经历过的新经验。

(“集体的力量”后边用逗号,读者自然把后连接“领导”“协助”等等都当作“归功于”的宾语,但作者的本意是把后边的用作“都是”的主语,“力量”之后必须用句号)

五、表意不明 表意不明包括两种情况:一是“费解”,一是“歧义”。“费解”就是一句话表达出来,但不能让人读明白其中讲了什么;“歧义”即一句话有两种理解。不管“费解”还是“歧义”都是表达不明白、不清楚的表现。

举例:

1、费解。例如:(40)到带岭参观火锯厂和森林轻便铁路是我这次旅行的归途。

(“参观”怎么会是“归途”?作者意思是说“……是我预定在旅行归途中要做的一件事。”)

2、歧义。例如:(41)厂长采纳了两个工人的合理化建议,这大大激发了全厂职工出谋献策的积极性。

(“两个工人”还是“两个建议”?

理解产生歧义。)(42)县里通知说,让赵乡长本月15日前去汇报。

(可以理解为“15日/前去汇报”;

也可理解为“15日前/去汇报”)(43)买苹果的时候,小个儿的孩子都不要。

(可以理解为“小个人的苹果”和“小个儿的孩子”两种意思。)

3、指代不明。

例如:(44)她想了半天,拿不定主意,最后决定到离她家不远的王二婶家去,让她陪她一同回家。

(谁陪谁?大概是“二婶陪她”。)(45)宋老大跟齐三久别重逢,谈得投机,他给他点上一支烟……

(谁给谁点烟?无法猜出。)

六、不合逻辑

这里的“不合逻辑”指的是句子的意思在事理上讲不过去。

常见的类型有:

1、自相矛盾。

例如:(46)他是众多死难中的幸免的一个。(“死难者”与“幸免”矛盾。)(47)凡是在科学和学问研究上有成就的人,不少是在客观物质条件十分艰难的情况下,经过顽强刻苦的努力下获得成功的。

(“凡是”与“不少”矛盾)

2、概念并列不当。

互相并列的概念,应该是按同一标准划分的。如果标准混乱,就会造成大小概念并列、不同类别的概念并列的错误。

例如:(48)农场决心提高粮食、棉花和经济作物的产量。(“棉花”属“经济作物”,二者不能并列。)(49)游泳券分为普通券、参观券、月票、季票几种。

(“参观券”不属“游泳券”,不能与“普通票”等并列。)

3、强加因果。

例如:(50)因为他对学科有所偏重,所以对数理化他不感兴趣。

(后者是前者的具体表现,而不是结果。)(51)因为他来自北方,思想根本上还是旧的一套。(前后没有因果关系)

4、主客颠倒。

例如:(52)爱迪生这个名字,对我们青年学生是不陌生的。(应该是“学生对爱迪生这个名字”。)(53)去年的学习情绪和今年比较起来大不相同。

(比较一先一后两件事,一般总是以后者为主体,所以应该说成:“我今年的学习情绪和去年……”)

5、否定不当。

例如:(54)谁也不能否认优异的学习成绩不是靠勤奋学习得来的。

(有三重否定,全句表述的是否定的意思,和本意刚好相反。)(55)当然,这出戏也宣扬了因果报应等封建思想,因此,谁能否认这出戏没有消极影响呢?

(反问句本身也是一重否定,所以本句表达的是否定的意思,不合本意。)

6、不合事理。

例如:(56)下午,一阵雷雨过后,在西边的天空中出现了一道美丽的彩虹。

往事的错误高中作文 篇10

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 (实验) 》对高中阶段英语写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坚持“20世纪40年代中期, 以行为主义心理学和结构主义语言学为基础的听说法视写作为巩固口语手段的‘写话’。”的理论, 认为写作教学的目的与口语一样, 是为了形成语言习惯。很明显, 英语写作教学对学生语言素养的养成十分重要。随着NMET改革的深化, 英语写作水平的高低对广大学生高考英语成绩有很大影响。这不仅直接体现在25分的书面表达上, 还间接体现在10分的短文改错中。广大教师和学生加强了对写作的重视, 高考应考学生中 (缺考学生不计其内) 作文不写或得零分的考生数量逐年下降。

虽然高中生花了很多时间练习, 但NMET书面表达整体水平并没有明显提高。大多数考生作文得分仍在10~18分之间。得20分以上的考生并不多。得23分以上的考生更是凤毛麟角。笔者认为根本原因是学生的语言基本功较差, 导致写作中语言错误较多。而语言错误的多寡与严重程度通过评分标准 (见附录) 直接体现在得分上。

从该标准看, 语言错误的多寡与严重程度还影响着思想的表达与文字的连贯。所以笔者认为很有必要对高中生英语写作中常见语言错误做一较为详细的分析, 探究其形成原因并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对策, 以便使学生加强其对语言错误的敏感性、识别能力和自我纠错能力。

二语言错误类型

笔者通过对从学生平时练习和考试中摘录的典型错句所做的分析, 发现英语写作常见的语言错误可分为语法结构错误、遣词造句错误、逻辑错误、表达方式的干扰和过失性错误五大类。

1. 语法结构错误

第一, 主谓不一致。主谓语在数上取得一致的关键在于学会正确判断主语是单复数还是复数, 而单复数的确定, 不只是看语法形成, 更重要的是内在含义;有时不得不根据说话的逻辑性。由于学生没有很好地掌握这三点, 所以主谓一致关系方面的错误难以避免。

例如:The boys each has a chance. (误)

The boys each have a chance. (正)

当each位于复数的主语后, 并不影响谓语动词的数。谓语动词的数要视主语而定。

第二, 时态、语态、语气不一致。英语结构形态十分重要, 英语句子往往要受到时态、语态和语气的牵制。而汉语不同, 汉语在结构上只需用词表达句子的意思。

例如:The old man looks as if he is ten years younger in the new clothes. (误)

The old man looks as if he was (were) ten years younger in the new clothes. (正)

第三, 词性、词形方面的干扰。英语中虽然也有一词多用现象, 但大多数词在词性转换时, 会发生词形的变化, 而这些词拼写又十分相近, 造成许多学生在写作时经常发生词性误用现象。常见的错误有:该用succeed时用success, 该用choose时用choice, 该用affect时用effect, 以及把invent写成invention。

2. 遣词造句错误

第一, 用词不当。英语中有些单词的意思与汉语相同或相近, 但在英语表达中却有严格的区别;有些单词拼写相似、发音相似, 甚至相同, 但其含义却相差甚远;有些单词的词性变化没有规则;连词误用;短语混用。这些都是学生在选词时易混淆的地方。

例如:I was too tired to walk any further. (误)

I was too tired to walk any farther. (正)

虽然further与farther在拼写上仅一字之差, 但所表示的含义却迥异。further表示抽象概念的“更远”。

再如:The reason that they had failed in finding a job was evident. (误)

The reason why (or for which) they had failed in finding a job was evident. (正)

学生有时会犯Richard所说的“概括过头”的毛病, 即把所学的语言规则的使用范围扩大到并不适用该规则的句子中。上面的病句中, 学生对“关系代词that可以引导定语从句”这一规则理解有误。因为这一规则的前提是先行词在从句中作主语或宾语, 而实际上, 这个句子的先行词在从句中只能作状语, 只能用关系副词why或for which来引导。

英语中有大量的动词短语、形容词短语和介词短语, 其意义很相似, 容易混淆。

例如:To my point, it’s a good idea. (误)

From my point of view/in my opinion, it’s a good idea. (正)

学生还常将之误写成“from my opinion”。在NEMT作文中, 另外常见的短语错误有:“on the other hand”被写成“in the other hand”;“on the contrary”被写成“to the contrary”;“on purpose”被写成“for purpose”等。

第二, 词义重复。英语中有些单词意思相近, 甚至相互包容;有些单词的组合属意思重复。教师应指导学生尽量避免不恰当或不必要的重复, 用词力求简洁, 尽可能去掉多余的词, 保留或填加精确的词, 用较少的词来表达丰富的含义。

例如:I think we have sufficient enough information to write the report. (误)

I think we have sufficient information to write the report. (正)

enough与sufficient的意思重叠, 只需选其一。

第三, 呆板冗赘。选词呆板冗赘是高中生写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明辨词义, 用词完善是选词的基本要求, 但这还不够, 写文章除了要完整准确地传递信息外, 还要吸引读者, 甚至征服读者, 使文章更具吸引力、感染力。于是要做到用词生动、形象。

例如:The wind ruffles the surface of the lake. (一般)

The soft breeze ruffles the mirror-like surface of the lake. (很好)

第一句较为呆板枯燥;第二句在选词上形象、生动, 给人美的享受。

3. 逻辑错误

例如, 翻译“学了那么多年英语, 我的口语还是很糟糕。”

Having learned English for so many years, my spoken English is still very poor. (误)

Though I have learned English for so many years, my spoken English is still very poor. (正)

英语中, 分词作状语时, 其逻辑主语必须和句子的主语保持一致, 而本句中分词的主语显然不是my spoken English, 而是I, 故为了保持句子的逻辑通顺, 需要把分词改成从句。

4. 表达方式的干扰

学生在写作时常犯的通病是习惯用本国语思维, 然后逐句翻译, 结果是中文英语洋洋洒洒一大篇。这些表达没有语法错误, 但英语民族习惯上不会这样说。

例如:It may have many benefits to your future job. (误)

It will benefit you a lot in your future job. (正)

5. 过失性错误

考试时, 学生难免会因紧张、粗心等原因造成过失性错误。第一, 书写方面。如大小写、标点符号等。值得注意的是, 许多学生受中文影响, 往往在一个完整句子结束后仍用逗号。第二, 拼写错误。第三, 人称前后不一致等。如果学生有时间检查, 以上错误是容易改正的, 这里就不一一举例了。

三形成原因

语言知识十分繁杂, 必须加以条理化, 使之成为规则。很多人以为掌握且死记住这些规则就不成问题。事实上从初一到高三, 学生学英语已经6年, 但仍难运用自如, 谈及作文, 许多学生无从下手, 无话可说, 错误多。通过上文错误类型的分析可知, 其原因之一就是母语干扰, 即学生在学习第二语言过程中, 把本族语或方言 (第一语言) 的语言习惯带到第二语言而造成各种各样的语言错误。

虽然语言学家对母语干扰的程度一直没有定论, 但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母语干扰性错误普遍存在却是不争的事实, 只是不同的本族语对同一目的语的干扰程度不同。据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各种调查表明, 学习英语语法时, 操不同本族语的学生所犯的母语干扰性错误在所有错误中所占的平均比率为33%, 其中所占比率最大者为51%, 而这一比率的创造者正是以汉语为母语的中国学生。由此足见汉语对英语学习的干扰程度之严重。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1. 语言环境和输入量

众所周知, 绝大多数中国学生, 包括他们的英语教师在学习英语时, 都处于中文环境, 日常生活中, 甚至课堂上所听到的大多是中文, 他们很少有机会与说英语本族语者交流, 因而缺少一个有助于学习英语的语言环境和必要的英语输入量, 母语干扰的幅度自然加大。

2. 汉语与英语的差别

根据对比分析假设理论的观点, 目的语与母语之间的差别越大, 语言学习中的困难也越多, 因而产生的错误也会越多。汉语与英语分属两个截然不同的语言体系, 两者之间差别大是毋庸置疑的。这也加大了中国学生学习英语的难度。

3. 教学方式与重点

长期以来, 教师和学生的重心都放在通过各种考试上, 平时练习的重点放在记单词与做大量的语法等客观选择题上, 忽视了主观表达方面的训练。另外, 中国学生性格内向, 同学间也羞于用英语交流。因此, 中国学生虽善于考试, 却不善于用英语表达自己的观点。而就语言学习来说, 除了必要的语言输入, 更重要的是对所输入的语言信息进行筛选、利用, 使之内化成自己的语言, 这种内化生成的过程才是学生真正掌握所学语言的契机。中国学生的语言学习中最薄弱的恰恰是这一环节。这就难怪他们在写作文时, 会显得思路混乱, 不能很好地利用学过的语言知识正确表达思想, 而往往套用汉语思维, 写出中文英语。

除了以上谈到的“母语干扰”原因外, 另外一个重要形成因素是“英语本身的干扰”。这是指在英语学习过程中, 由于英语本身的语法和词汇特点互相干扰而引起的错误, 这些错误往往因学生对语言的掌握程度的不同而不同, 即这类错误与语言学习的不同阶段有关, 所以语言学家们往往把他们称之为“developmental errors”。

四教师应采取的对策

高中生在写作中出现的错误多种多样, 其原因也不同。有时某个错误背后的原因也不仅仅是单一因素, 可能既有母语干扰, 也受目的语本身的干扰。拉多曾说, 一个了解学生的第一语言与目的语区别的教师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学好语言。学生在用第二语言写作时, 应遵循使用第二语言为母语的人之社会准则, 不能照搬学习者习以为常的本民族社会与文化知识。因此, 在写作教学中应注意加强第一与第二语言社会文化知识的对比教学。

此外, 教师必须认识到, 写作是个复杂的思维过程, 要为学生营造一个积极、合作与富有鼓励性的写作环境, 使他们乐于写作, 充分发挥自己的思维能力。

写作需有明确的动机与积极的态度。写作的题目应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与需要, 使他们具有写作的愿望, 而不是为了应付而写。在写作效果不理想时, 要认识到其不可能一蹴而就。

再者, 学生是写作的主体, 应以学生为中心, 对学生写作予以指导。对系统的语言错误, 在教师的协助下, 通过学生间互改、校读找出并加以改正。

要避免本文提到的诸多写作错误, 仅靠语法、词汇方面的训练是不够的, 还必须多看、多听原汁原味的英语材料, 以加强英语语感。

五总结

了解学生英语写作中出现的语言错误类型和原因, 可以帮助教师找到更好的写作教学方法, 有步骤、有计划, 科学地引导学生提高英语写作水平。

附录:高考英语 (NMET) 书面表达评分标准

第五档 (很好) (21~25分) , 完全完成了试题规定的任务。 (1) 覆盖所有内容要点。 (2) 应用了较多的语法结构和词汇。 (3) 语法结构或词汇方面有些错误, 但为尽力使用复杂所致;具备较强的语言运用能力。 (4) 有效地使用了语句间的连接成分, 使全文结构紧凑。完全达到了试题规定的写作目的。

第四档 (好) (16~20分) , 完全完成了试题规定的任务。 (1) 虽漏掉一两个次重点, 但覆盖所有主要内容。 (2) 应用的语法结构和词汇能满足任务的基本要求。 (3) 语法结构或词汇方面应用基本正确, 一些错误主要是因为尽力尝试使用复杂语法结构和词汇所致。 (4) 应用简单的语句间的连接成分, 使全文结构紧凑。达到了试题规定的写作目的。

第三档 (适当) (11~15分) , 基本完成了试题规定的任务。 (1) 虽漏掉一些内容, 但覆盖所有主要内容。 (2) 应用的语法结构和词汇能满足任务的基本要求。 (3) 有一些语法结构或词汇方面的错误, 但不影响理解。 (4) 应用简单的语句间的连接成分, 使全文内容连贯。整体而言, 基本达到了预定的写作目的。

第二档 (较差) (6~10分) , 未恰当完成试题规定的任务。 (1) 漏掉或未描述清楚一些主要内容, 写了一些无关内容。 (2) 语法结构单调, 词汇项目有限。 (3) 有一些语法结构或词汇方面的错误, 影响了理解。 (4) 较少使用语句间的连接成分, 内容缺少连贯性。信息未能清楚地传达给读者。

第一档 (差) (1~5分) , 未能完成试题规定的任务。 (1) 明显遗漏了主要内容, 写了一些无关内容, 原因可能是未理解试题要求。 (2) 语法结构单调, 词汇项目有限。 (3) 较多语法结构或词汇方面的错误, 影响了理解。 (3) 缺乏语句间的连接成分, 内容不连贯。信息未能传达给读者。

0分, 未能传达给读者任何信息:内容太少, 无法评判;写的内容均与所要求内容无关或所写内容无法看清。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编辑部.中学新课标资料库——英语卷[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4

[2]戴炜栋.误差起因分析综述[J].外语界, 1990 (2)

[3]桂诗春.应用语言学[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5

[4]张道真.实用英语语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8

上一篇:培训会领导讲话下一篇:谈如何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