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沟镇信息化建设汇报(共10篇)
无为县高沟镇
高沟镇地处无为县东南部,与繁昌、铜陵隔江相望,镇区面积4.6平方公里,辖4个社区、6个行政村,总人口4.9万人,育龄妇女1.3万人,其中流出人口8222人,流入人口973人。近年来,我镇人口计生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人口计生部门的具体指导和帮助下,利用日益完善的信息化平台和共享资源,不断深化服务理念,创新工作思路,扎实开展工作,人口和计划生育保持了健康稳定的发展态势。在人口计生信息化建设上,我们一直用“四好”标准来评判:
一、落实好组织力量,优化信息化管理网格
一是成立组织。2013年,我镇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组长,政府分管同志为副组长,计生、公安、卫生、民政、财政、教育等相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并以“网络共建、资源共享、提高效率、应用为主”为指导思想,研究出台了《加快高沟镇人口计生信息化建设实施意见》,对计生信息化建设的目标、措施和组织进行了具体的部署和细化。
二是配强队伍。首先是在人员力量上进一步加强,在镇级管理员1名、操作员4名,街道信息化专干8名以及村级管理员19名的基础上,配备了村民组信息员近50名,并充分借助“大学生村官”等新力量,实现技术和实践互补,彻底改变了计生专干不懂电脑、大学生村官不懂计生的矛盾局面。其次是在人员能力上进一步加强,通过积极参加省、市、县组织的专业培训班,化学习为实践,实现业务规范达标,在镇每月召开的计生例会中,将信息化工作作为固定议程,运用“问题倒逼”机制,以实际工作中的问题为典型案例,展开分析研讨,以实践反推信息化工作技能提高。
二、巩固好数据质量,优化人口信息应用
第一,在质量上把好“三关”。首先是严把信息采集关,加强乡村两级信息采集的完整性。村“两委”成员不仅对所联系片的已婚育龄妇女的婚姻、怀孕、生育、避孕节育等信息认真采集,还对辖区内所有人口变动信息、全员人口户、户成员基本信息等信息进行全面采集,确保人口信息数据不重不漏,信息准确完整和逻辑关系正确率。其次是严把信息核实关,加强对全员人口信息数据的核实、比对、补缺、纠错、删重、注销工作。镇计生办对人口信息综合业务平台数据、公安户籍数据、民政部门数据(结婚、抱养、死亡等)、人口信息交流平台和流动人口全员服务管理系统认真比对、核实,找出错、漏、重和逻辑关系不相符的人员,予以修改更正,补充完善。对重卡、重报和漏报情况,严格按照《安徽省人口信息统计与管理规范(试行)》口径实行上报与删除;对死亡或外嫁的及时注销。最后是严把信息录入和变更关,严格履行全员人口信息数据录入操作规范。我们严格遵照《安徽省人口计划生育信息系统2013版用户手册》的要求,规范全员人口信息数据录入和变更工作,不断提高信息数据录入的及时性、完整性和准确性。第二,在应用上实现“两到位”。一是信息利用到位,镇计生办当好村分片包组干部的“秘书”,利用三个系统的后台数据,进行定期比对和分析,查找疑点信息,列出重点信息,使村级人口工作有的放矢。二是责任落实到位,将怀孕、出生、节育、流动信息掌握作为信息化考核的主要内容,并引入了各类平台的操作规范,实现信息化工作要求与镇计生评估同步。村计生干部按其所包片每月至少核对一次全员人口信息,对流动人口平台、人口信息交流平台等有时限要求的信息,原则上必须48小时内核查落实,及时上报信息掌握情况,并对核对结果负责,计生办安排专人对其信息进行核查,若在核查中发现问题,逆向追究相关责任。
三、服务好“四证”办理,优化窗口工作效能。
首先是在硬件上确保最大需求。2月份省办证系统试运行阶段,我们不仅在第一时间为镇办证窗口配置了电脑、高拍仪等必备设施,更要求辖区内十个村级计生办均建立证件代办点,每个代办点至少采购一台数码相机,委托村计生干部对群众办证的“递补材料”进行审核,并通过“高沟计生”QQ群实时发送镇办证操作人员,实现了证件资料线下把关、电子照片线上传输、书面材料内部交接,最大程度的为办证群众提供便捷服务。其次是在宣传上力争最广覆盖。在芜人口委〔2014〕6号《关于便捷办理计划生育证件的意见》文件出台后,我镇立即组织计生干部进行了集中学习,并在第一时间将市人口计生委的便民措施通过移动“短信平台”进行了宣传,同时,根据无为县计生委的统一部署,结合单独两孩政策启动,我们对辖区内所有村级宣传栏进行了设计更新,将最新“四证”办理的服务指南分散公开公示,即时将便民政策宣传到边到角。最后是在服务上提供最优质量。按照市人口计生委“四变”工作要求,利用远程审核、电话通知、上门服务等方法,简化办证流程,尽力实现群众办证只找一个人、只跑一趟路,把好政策落实好,让群众满意。
四、制定好规章制度,优化工作运行机制。
一是建章立制。修订出台了《计算机操作员工作职责》、《信息收集维护及共享制度》、《信息管理安全和保密制度》等制度,用制度规范工作程序和工作行为,为提高人口计生信息化工作水平奠定了基础。
二是安全管理。按照“专号专人”使用的原则,落实岗位信息安全责任,定期开展安全风险评估,完善安全保障措施,做好微机维护、病毒防范,加强网络安全管理,切实保护群众信息和个人隐私。
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进程中,我校依据县政府教育督导室的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开展吉林省义务教育学校达标评估验收的通知》精神、《吉林省县域义务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实施办法》和吉林省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实施办法》及评估指标内容,认真开展自查自评,自评得分98.8分,符合吉林省义务教育学校达标校标准。因此向县政府教育督导室提出达标验收申请,接受了县督导室的达标校评估验收。下面,简要汇报一下三年来我校的发展情况。
我校是2006年由县政府、教育局、镇政府、台塑集团公司投资兴建的一所全日制六年农村寄宿制学校。学校占地面积11700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2817平方米,综合楼建筑面积1259平方米,现设有11个教学班,在籍学生291人,最大班额人数34人,教职工66人。
近年来,我校本着“真实教育、健康成长”的办学理念,以“求实、求善、求美”的校风,坚持以教书育人为宗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积极开展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改革,深入探索“三疑三探”课堂教学模式,全面落实达标校办学标准,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进一步加强学校德育工作,大力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学校办学水平不断提高,推进了学校各项工作的快速发展。
媒体教学设施,学校办学条件越来越好,进一步推进了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我校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与管理。目前,我校教师编制66人,实有教师67人。我校充分利用现有教师资源,全面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深入贯彻落实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积极开展“百名教师进千家”,“师德建设年”活动,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认真抓好教师培训和能力提高工作。实行“大学区管理制”,建立教师培养、培训运行的有效机制,切实加强教师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培训,积极参加上级组织的各类培训活动,认真制定教师培训计划,采取自学和集中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利用讲座,公开教学等形式,对教师进行系统培训,解决在教学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教师培训时数平均达到72学时,有效推进了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
(四)加强教育教学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校重视加强教育教学管理,认真贯彻落实吉林省义务教育教学常规、全面落实教育教学提升工程,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全面深化基础教育改革,用新的教学理念深入实施“三疑三探”教学模式,进一步优化教学环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同时不断规范办学行为,开全课程,上足课时,确保学生在校时间不超过6小时,严格收费管理,严禁教师乱
2.在推进义务教育教学均衡发展工作中,县政府、镇政府的领导重视关心支持学校教育的发展,多方筹措资金,加大对我校改善办学条件的投入,多次到我校进行调研,解决在工作和资金方面出现的问题,为进一步提高学校办学水平,县政府、教育局为我校各功能室的仪器设备100%进行了配备,并对校舍进行了改造,镇政府为学校篮球场铺设了沥青,学校各项设施设备实现了现代化,改善了学校的办学环境。
3.在落实均衡发展工作中,市县督导室认真落实督导评估任务,加强学校的督查工作。多次到我校检查指导,为更好地落实督导任务,县督导室落实了两名责任督学,经常到我校指导工作。深入课堂,调研摸底,对学校出现的问题,及时给予调整,使学校的办学方向更加明确,责任更加清晰。在督查中下发督导通知单,认真对我校出现的问题进行梳理,并提出整改意见和合理化建议。我校依据县督导室的意见,认真分析,加以整改,并制定整改措施,使我校均衡发展工作得心应手,各项工作有序运行,使我校的办学水平逐年提高。
三、加强学校特色办学,进一步提升学校办学水平。近年来,我校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进程中,以特色办学为工作重点,以实施素质教育为核心,精心打造学校办学特色,提升了学校办学水平。
年提高,各年级学生巩固率达到了100%,合格率100%,体质健康达标率95.4%。
近年来,我校在县政府、县教育局、镇政府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学校的变化日新月异,学习环境、工作环境逐年得到进一步改善,我校先后被评为省级绿色校园,省级劳动实践场所建设先进单位,省级示范性食堂,县级教学工作先进单位,安全工作先进单位,教育技术装备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五一假期前,泉沟镇初级中学按照按照市教育局、镇教办的要求,召开安全专门会议安排部署,要求各年级高度重视安全工作,要把学生安全作为教学工作的基础,丝毫不能放松。
根据学校安排,主要工作有:
一、各年级召开一次学生会,进行一次专题安全知识教育,加强对学生防溺水、防汛、防雷、防火、防震、交通安全等方面的教育,通过这次集体教育,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同每个学生发放 “五一假期安全致家长的一封信”,加强学校与家长联系,共同为学生安全筑起一道屏障。
二、政教处根据学校要求,安排假期期间的领导带班值班制度及具体安排,要求带班领导24小时严格执勤,保障假期间不出任何差错。
三、学校总务处在假期前,有单校长专门负责,对学校校舍、电路、路面、室外设施等进行一次全面安全隐患排查,并记录在案,利用假期进行修缮,为教学工作和学生安全做好物质保障。
泉沟镇初级中学
今年以来,沙沟镇坚持把重点项目建设作为推动镇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尤其是把区90项重点建设项目涉及该镇的项目作为重中之重,采取“5+2”、白加黑、分线作战、落实科级干部帮包责任制,现场督查考核等措施,强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顺利进行,目前涉及个区级重点项目正按计划扎实推进。
4项主办的区级重点项目进展迅速。一是投资1.6亿元的新型防火材料项目,厂房主体已全面完成,正进行办公楼及辅助设施建设。二是投资5000万元的疏港路开发建设及安置房建设项目,潘庄段正进行内、外墙装修,安装门窗;狄庄段正进行一层主体建设;潘庄至狄庄段地基已开挖。三是投资1.1亿元的留园山庄项目,中心服务区地面已整平,正进行第五园明瑟楼二楼建设和拱桥楼梯修建,四方亭和八角亭木结构安装完毕,双六角亭、乳云亭的木结构安装完毕。四是投资1.5亿的榴花山庄服务业综合体项目,项目测绘、平面设计、立项已完成,正在协调项目用地。
在区委的统一指导下,依照区信息化部门要求部署,我街道积极开展信息化工作,获得了一定的成效,对提高街道的办公效率,以及电子政务收集建立起到了积极的效果。依据上级的要求,现将我街道信息化工作状况扼要总结如下:
一、看法到位,高度注重,增强信息化机构建立我街增强对信息化各项工作的审核和把关,指派专人负责单位政务网站维护更新、局域内网治理、核算机日常维护等。由此完善了我办信息收集,落实治理责任,保证信息化工作组织有力、系统健全、职责明确。
二、完善计算机局域网,增强办公主动化
我街道持续加大对信息化建立的投入,在领导的支持与鼓舞下,各科室的计算机装备基本到达人手一台,并由专人负责,组建单位局域收集并进行治理维护,满足了办公主动化对电脑的需求,为单位办公营业的电脑化、信息化奠基了优越的基本。
三、参加全区政务内网平台加快信息传递
依据区信息化办公室部署,全区各个部门一致运用办公主动化系统,并疾速传达政令、交流信息,提高工作效率。我街道派专人参与学习,并顺畅组建电子政务系统,与各部分执行了一定水平上的互联,天天可从各部分接发信息,使文件的处置以及上报工作做到敏捷实时,大大提高了办公效
率。
四、坚持门户网站执行政务公开
我街道指定专人,负责网站的维护更新工作,做到每周更新,实时地对需公开的政务和其它相关信息进行公开,便利我办内部人员和外来做事人员查询,充分发扬了信息沟通反应、宣传街办形象的效果,为我办信息化工作发展做出了主要的奉献。
2011年8月1日
随着XXX区开展全区经济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工作以来,区XXX局结合相关责任单位积极推进全区经济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稳步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加快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在领域信息化、农村信息化、企业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做出了积极努力,并取得了一定成绩。现将2011年上半年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建设现状
XXXX区高度重视信息化工作,2005年就成立了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结合今年机构改革和人事变动情况,对领导小组成员及时进行了调整,并成立了XXX区信息化办公室,隶属XXX区XXX局管辖,确保了信息化工作有机构、有人员、有职责,使信息化建设工作能够做到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政策。基础设施体系日趋完善。目前,各大电信运营商在我区已建成以光缆通信为主,数字微波和卫星通信为辅的信息网络,城市宽带骨干网络基本覆盖整个区。截止至2011年上半年,各大电信运营商铺设的本地中继光缆和接入网缆基本覆盖全区100%的街道和社区。全区固定电话有20000部,普及率达到94%,电视综合覆盖率95%,有线电视的全区接入12000户,每百户城市居民家用电脑拥有量达到30台。全区拥有移动电话105410个,全区拥有因特网用户16600个,其中企业用户2500个,居民用户11700个,机关用户2400个。大部分居民能享受到网上浏览、电子邮件、网上交易、远程教育等信息服务。
电子政务信息系统全面推进。政府门户网站逐步完善,以 1
《XXXX区党政信息网》为代表的政府门户网站相继建立并运行;投资200余万元的大型户外led彩色电子显示屏系统今年开始兴建,将有力地改变我区室外广告形象,收到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成了具备了宽带交换和高速接入能力的电子政务核心机房,政府办公自动化系统、电子公文交换系统等一批跨部门的信息共享平台已投入建设。
信息资源开发应用体系基本做到了与市同步。“金财”、“金卡”、“金税”等一批重大信息工程在我区全面实施并初步形成了政务、商用、公众三大信息资源体系。金融、财税、公安、教育、卫生、农业、统计等行业性内部网络功能日趋完善。
企业信息化组织体系基本具备。企业计算机网络应用系统初步建立,全区规模以上企业中,均设有自己的电子邮箱,限额以上企业有65%建立了自己的企业网页,有50%建立了计算机局域网,网络信息应用正逐步成为企业沟通联系和产品推介的重要渠道。
二、积极推进电子政务工程建设
电子党政内网顺利接入。按照“统一建设,统一管理,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的建设原则,设立了区委机要机房,并顺利与市党政内网进行了对接;成立了区委信息处理中心(副科级单位),专门负责《XXXX区党政信息网》日常管理和政务信息处理,指导区直党政部门门户网站建设。目前电子政务核心机房和全区统一政务信息处理平台已形成基本框架。
积极推动信息渠道沟通建设。区政府和政府各部门均设立了热线电话和电子邮箱,并向社会进行了公布,服务范围覆盖到政府公共服务的全部领域,为社会公众提供全方位、全天候、高效率24小时不间断服务,社会公众向各机关单位的咨询、投诉、批评、建议、求助等得到有效处理。
三、社会事业信息化建设进程不断加快
财政管理综合信息系统建设收效明显。配合国家“金财工程”建设,加强财政信息资源规划和整合,以预算编制、国库集中收付和宏观经济预测为核心应用的政府财政管理综合信息系统得到全面应用。开展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实现财政资金的全过程规范管理,科学掌握宏观经济和财政收支增减因素,为政府财政预算编制、财政支出管理、财政政策调整提供辅助决策依据,提高了政府宏观调控水平。
教育信息服务系统建设逐步完善。进行了网络校园及“校校通”建设工作的示范和试点。33所中小学全部兴建了多媒体电脑教室和多媒体网络教育,33所小学全部完成“校校通”工程建设,普及率100%。
商贸、服务业信息化快速发展。全区大部分商业、娱乐场所、宾馆等企业普遍应用物资购销存管理信息系统,建立了相应的数据库系统,实施开展了电子商务内容,提高了企业对市场变化的适应能力,优化了市民衣食住行的环境,提高了市民生活质量。
公共医疗卫生服务信息系统建设不断推进。初步建立了以人为本、以服务患者为中心的卫生信息系统。推进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预防控制、卫生监督执法、医疗救治、妇幼保健、健康教育、社区健康中心等信息系统建设,提高了医疗卫生的服务、管理、决策水平和资源使用效益。
推进防震减灾指挥系统建设。初步建立了以群防群测为基础监控预报信息体系,以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管理为重点的震灾预防体系和以区消防应急救援大队为依托的应急救援体系,防震减灾总体能力有了进一步提高。
农村信息化建设逐步拓展。全区农村有线电视用户8000户,有线电视入户率50%,实现了“村村通宽带”。在全市率先建立了覆盖全区各行政村的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并建成数42个远程教育服务站点,通过对村乡、农业大户及普通农民的培训,现代远程教育网在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上起到了积极作用。
四、存在的问题
信息技术应用总体水平偏低,“信息孤岛”现象严重;信息化对经济的带动作用还未充分发挥,信息化对传统产业尤其是服务业的改造力度急需加强;信息化建设质量和进度缺乏监督考核,组织体制与协调机制偏弱;信息技术领域人才不足。
五、下步主要工作措施和打算
1、加大政府投入,创新多元化的信息化建设、管理模式。加大财政部门对信息化建设的支持力度,将区直各部门新建的信息化项目纳入统一规划和管理,依据“先易后难、急用先建、效益显著”的原则,统筹规划,分级建设。合理确定信息化引导资金的规模和投向,积极探索“政府投入、政策补贴、税收优惠、资源补偿”的多方位政府支持渠道,建立“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企业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运营模式。设立信息化服务体系专项基金,支持中小企业信息化重点服务平台工程建设,加强对服务体系关键环节的支持。
2、鼓励社会资金对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对适合社会投资的项目,通过规范的市场运作,吸引社会资金投资信息化建设。对于非政府投入为主建设的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以及提供软硬件产品、维护服务、系统集成、解决方案和信息服务的供应商,按照创造经济效益、自主创新程度、典型示范作用等原则,通过先评估、后补贴方式予以支持。鼓励企业以合资、合作、特许经营
等多种方式,兼顾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参与公益性服务平台建设和运营。
工作汇报
在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宇时公司及各厂家的积极配合下,我公司信息化建设工作取得了平稳快速的发展,为公司生产经营管理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支持与服务,促进了公司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应用与工作效率的提升。现在就公司信息化建设工作总结汇报如下:
一、农电信息化系统的应用完成情况:
我公司在2008年就已经安装运行了用电营销、安全生产、人力资源、协同办公模块4个模块,用电营销模块使用的比较好,其他模块也能够按照要求合理使用,初步实施了经营模块、项目模块、物资模块,但由于程序设计不完善需二次深化实施。
1、用电营销模块
用电营销子系统满足了电力营销业扩变更、抄表核算、电费帐务、计量管理、用电检查、线损统计、台区考核、客户服务等各项业务的需求。而且各项业务都已使用较长时间,人员操作已熟练,为实际工作提供了很大便捷。
用电营销系统通过集抄平台、集中数据库、计算机联网等,执行统一、标准的业务规范和工作制度,借助于计算机系统对各项业务工作进行规范和监督,杜绝各类漏洞,提高
了工作效率。并做到每一项工作均可以落实到具体的责任人,每一个环节都可以明确工作时限,加强管理、强化过程监督。再通过95598客户服务系统、营业厅服务、触摸屏自助服务、现场服务、排队叫号,自助缴费服务,催费短信等各种途径为用户提供高效、便捷和优质的服务,树立电力企业的良好服务形象。通过各种报表、实时统计、信息查询,能够对营销业务、客户服务的各项工作进行监控以及对特定指标进行考核。
2、协同办公模块
我们本着方便、实用的原则,对协同办公模块,使用
了以下功能:发文管理、制度管理、公司论坛、短信管理、即时消息、办公用品管理、门户管理、流程管理、档案管理、网络硬盘等。收发文基本步入无纸化办公状态,通过可以稳定发送大批量短信的短信平台使得通知公告发布等全部进入短信通知时代。
3、人力资源模块
该模块中我们使用了机构管理、岗位管理、员工管理、人事变更、社保管理,考勤管理等。基本实现员工各项人力信息网上办公。薪酬部分达到会用,但实际多次和厂家联系协调后,系统工资与实际工资有不小出入。
4、安全生产模块
生产管理模块中进行了设备台帐信息维护,确保了线路
台账的准确性,用运了线路运行管理中的有关记录,缺陷管理使用了部分功能,作业管理也使用了部分功能。除供电可靠性,理论线损,电压电流质量管理等有专门软件管理的部分,其他均在不同程度的使用管理之中。安全管理模块中的各项业务不同程度地进行了使用,具体包括:安全管理基本信息、安全组织机构、安全长周期记录、安全目标、安全责任状、安全检查、安全日常工作管理、奖惩管理、安全工器具管理、危险源管理等。
二、各类接口模块
现在,我公司的集抄系统已与MIS系统连接,实现了
集抄系统的数据自动上传到MIS系统发行的功能。在计量管理方面,我公司电能表及互感器校验台、智能表库均与MIS系统做好了接口并运行1年多,短信平台支撑的短信催费和办公短信已经稳定运行2年多,触摸屏查询系统和信用社及邮政远程代收系统已经稳定运行将近3年,95598客户服务系统、营业厅排队叫号系统、自助缴费机系统、与兴业银行合作的收费pos机项目也稳定运行1年多,另与信用社银电联网正在建设之中。
三、网络建设
截止目前为止,我公司共架设光纤线路120多公里,覆盖公司县调、平地泉变电站、乌拉哈变电站、红旗变电站、巴音变电站、固尔班变电站、平地泉供电所、赛罕供电所、呼和乌素供电所、礼拜寺供电所、乌拉哈供电所、红砂坝营业厅共计12个所站点。全面实现了公司内部网络的联通和调度五遥的数据传输。
四、软硬件建设
目前我公司基本实现每年至少5次内部全面的mis系统全员培训学习,特别是今年我们更是组织了更高强度更全面更合理更有计划的大规模细致化的培训,使全体员工的信息化水平再次稳步提高。现在公司办公人员每人一台办公用电脑,为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基本的使用动力。随着公司内网终端的增加业务量的增大,我公司2012年5月更具实地考察调研和咨询北京宇时硬件部门,专门更新换代了2台应用服务器,1台数据服务器,大大提升了系统运行速度,充分满足了现有需求并预留了将来的扩展空间。我公司现有信息系统方面服务器11台,3台为高低压集抄服务器、3台mis系统服务器、1台自助缴费服务器、1台自助缴费接口及信用社银电联网接口服务器、1台触摸查询服务器、1台兴业银行接口服务器、1台mis数据备份服务器。另外我公司已经建成3个供电所和公司主会场的视频会议系统,可以实现公司到供电所视频会议和供电所转发上级视频会议。
五、2013年信息化建设工作重点内容:
1、2013年,我公司继续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加强管理,落实责任,以各部门为基点,强化信息化应用水平,去年
以来,先后邀请宇时公司举办了三期有针对性的培训,并现场解决各种应用问题,提高了广大职工的应用能力。我公司人力系统被管局作为样板推广使用,提高了农电人力系统使用水平。
2、信息共享工程,利用我公司原有网通30M光纤,通过最新到货的信息化硬件升级设备与公司内网合并,形成公司内外网络安全互联,淘汰原有各单位独立外网链接,节约了大量网络费用并促进了安全运行。
3、按照内电公司统一部署,2010年农网改造升级信息化工程项目已进入实施阶段,目前大部分设备已到货,年底前可实现公司信息化平台整体升级,从而提高我公司信息化系统及网络系统稳定性。
4、调度、信息化平台及各个光纤节点后备电源升级,由于信息化硬件建设不断发展, 原有后背电源已经不堪负重,计划根据信息化设备负荷以及通道设备负荷升级后备电源,以便进一步提高了信息化系统和通道设备的容灾水平,有利于信息化系统和网络通信的进一步发展。
六、对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1、农电信息一体化系统设计版本偏低,操作界面繁琐,与其它软件兼容能力并。并且很多流程理想化与实际工作出入较大,程序设计不够人性化。
2、信息一体化系统在实际应用中过程中会出现各种问题,宇时的程序员也费尽力气全力处理。但宇时总部不定期归纳程序员修改的程序,头痛医头、脚疼修脚,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应用者对一体化建设的热情。宇时应及时收集、归纳程序员已解决的问题,适时汇总更新程序。
3、信息中心现在管理着公司100多台电脑,五站六所、机关的光缆的运行和维护,随着信息化建设的深入发展,工作量将进一步加大。目前只有所长一名,系统管理员一名,网络维护专工一名,从实际工作角度和培训计算机后备力量考虑,应增加技术员配置。
文章标题:水利信息化建设工作汇报材料
按照水利部党组确立的“以水利信息化带动水利现代化”的新时期发展思路,我厅高度重视水利信息化工作,把水利信息化工作摆在突出位置,成立了水利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加大了投资力度,编制完成了《**省水利信息化规划》,确立了“提升省级、加强市级、突破县级”的总体思路,积极推进水利信息化建设。
在国家防总和水利部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我省以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建设为龙头,加快信息技术在水利和防汛工作中的应用,初步建立起以信息采集系统为基础,通信系统为保障,计算机网
络为依托,决策支持系统为核心,信息显示发布系统为成果的先进、实用、高效、可靠的防汛抗旱信息化系统,省级水资源监控管理信息系统、水土保持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也相继启动实施。我省在水利信息化建设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一、“十五”期间水利信息化的成果
“十五”期间根据水利部水利信息化的总体规划,2002年完成了《**省水利信息化建设规划》,2004年结合《**省电子政务“112工程”总体规划》及其实施意见,完成了《**省水利信息化建设规划》修改稿。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我们开拓创新,努力工作,在各级水利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水利信息化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㈠水利信息化硬件设施建设
1、信息采集系统建设
在雨水情方面,今年初根据省政府宋恩华副省长的指示精神,我们对全省雨量报汛站进行了自动化改造,采用GPRS和VPN通信技术实现了雨量自动监测和传输,今年汛前全部完成并投入使用,使全省500个报汛雨量站全部实现了自动化,全省雨水情数据收集从过去的3个小时缩短到20分钟以内,大大提高了雨水情测报的时效性和预见性。满足了防汛的工作需要,为做好洪水调度和抗洪抢险的各项工作赢得了主动。
2000年建成石家庄水情分中心示范区,今年在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建设项目办的大力支持下建设完成了邯郸、邢台、保定、廊坊4个水情分中心,实现石家庄、邯郸、邢台、保定、廊坊辖区内中央报汛站的雨水情信息自动采集、传输和固态存储。目前我省基本形成了覆盖和控制全省18座大型水库及大部山区的水情自动测报网络。使获取水情信息的速度大大加快。为防汛抗旱决
策提供了更充足的时间。
在旱情方面,2002年建设完成了“旱情监测系统”,包括省级中心1处,市级分中心11处,移动测墒站11处,自动测墒站3处,土壤墒情试验站3处,墒情监测站175处,基本满足了全省旱情分析的需要。省、市中心可以直观地看到全省和各市的旱情分布趋势,提高了旱情分析及预测精度,为指导抗旱工作提供了决策依据。
在工情方面,建成了工情信息移动视频采集系统,系统功能包括视频图像、图像伴音、双向勤务话音、一路数据,采用车载方式装载设备,利用卫星传输视频等数据,省防汛调度中心设有接收天线。一旦发生洪灾,可到现场采集转发,把水利工程现场情况通过卫星传输到省防汛指挥调度中心。
同时,建成了黄壁庄等13座大型水库,献县、枣林庄3座水利枢纽的固定工情远程监视系统,可以为指挥决策提供可视化的、实时的现场工情信息,为防汛会商和领导决策提供了很大便利。
2、计算机网络系统建设
经过几年的努力,我省基本建设完成了国家、省、市三级纵向计算机网络系统,目前实现了与水利部,与全省11个设区市,与省水文局、3个河务处、13座大型水库、3座大型水利枢纽等单位间的宽带互联,全省水利信息网络初具规模。
省水利计算机中心网络系统逐渐完备。我省防汛调度中心大楼于2002年投入使用,建筑面积2万多平方米,建成了智能大楼网络系统,该系统采用千兆以太网技术,500多台工作站和服务器互联互通。2003年又完成了内外网物理隔离局域网体系的改造任务。实现了各办公室、各部门的计算机互联,可以在计算机局
域网完成工作信息的处理、业务信息的交换与共享,并为信息发布、信息交换和查询等基础应用服务以及水利政务类、业务类应用打下了基础。
国家防汛指挥系统骨干网建成并投入运行。2004年10月建设完成了国家防总至省的计算机骨干网,与国家防办、各流域机构及各省防汛抗旱部门实现了2M带宽的互联互通,配备了电子、邮件、网络服务系统相关软硬件设备。
搭建了省至市级水利宽带网络平台。借助于政府宽带网络平台,建成了省防汛调度中心10兆带宽联接省政府、2兆带宽联接11个设区市防汛调度中心的计算机网络,构筑了全省水利信息高速公路。2003年又对各市计算机网络进行了改造,统一了配置,提高了标准,使各市计算机网络设施提高了一个档次。
篇)
法院信息化建设是提升法院工作层次,提高法院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法院现代化管理是法院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实现传统管理向现代管理的一场革命,现结合当前法院信息建设工作情况,就如何加强法院信息化建设谈几点想法。
第一,制定长期有效的信息化建设保障机制。人民法院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建设和应用工作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在建设过程中,必须有长效机制,使这项工作健康有序地发展。一是增设机构,充实人员。为保证信息化建设顺利进行,人民法院应增设信息化专门机构,有专门的技术队伍。这就需要各级法院协调
和解决机构和编制问题。二是加强信息化知识培训。随着法官职业化建设进程的加快,法官学习培训应增设信息化应用和网管人员的培训。要结合人民法院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建设和应用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对不同应用层次的管理和技术人员开展培训,逐步形成一支高素质的管理和技术队伍。三是制定运行信息化的相关制度和程序。建议上级法院制定统一运行信息化工作的制度和程序。包括上下级法院之间的运行程序、法院内部各部门之间的运行程序,应该形成一整套运行的规定和制度,有章可循。
第二,想方设法争取地方财政给予经费上的支持。信息化建设是法院物质装备建设之一,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在局域网建成后,对网络的维护以及易耗品等的开支,都需要强有力的资金做后盾。然而,基层法院经费本来就紧张,要在有限的经费中拿出钱来用于网络建设存在相当大的困难,这也造成了部分
法院对信息化建设的前景、作用失去信心。建议上级法院应争取政法专项资金,每年对信息化建设进行投入和改造。这样基层法院也就容易与地方财政进行协调。
第三,增强网络安全意识,加大网络安全监管。法院的信息化不同于电子商务,它涉及到很多审判工作的重要内容。在系统安全方面,面临着多种威胁与挑战。因此,法院的信息化建设在安全性方面有着很高的要求。由于法院在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晚,技术人员的专业化技术水平和管理手段水平不高,所以很容易出现安全方面的漏洞。虽然上级法院信息主管部门三令五申,要求内网与外网之间采用物理方式隔离,外网与互联网之间采用逻辑方式隔离。并不惜成本对内、外网采用物理方式隔离,主要还是考虑要将安全隐患降到最低。但是仍有不少人员对网络安全问题还没有足够的认识。基层法院应根据上级法院的要求,针对法院系统的特点制定相应 的法院网络安全标准,把安全放在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位置。
加快法院系统的信息化建设,这是审判工作和法院其他工作深入发展的需要,也是推进法官职业化建设和践行“三个至上”指导思想的需要。应不断探索审判数字化管理模式,建立健全现代法院的信息管理机制,为法院的改革和全面工作开展提供创新的手段、平台和载体。
★★市人民法院
审判信息化建设工作情况报告
------市人民法院院长&&
主任、副主任、各位常委:
下面我代表★★市人民法院向常委会报告我院加强审判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有关情况,请予审议。
近年来,在★★市委的正确领导和上级法院的具体指导下,在市人大常委会的有效监督和大力支持下,我院始终坚持“科技强院、率先发展”的工作思路,抢抓机遇,克服困难,大力加强审判信息化建设,为审判执行工作提供了强有
力的技术保障。自信息化建设开展以来,我院年均办案5000起以上,法官年办案数达150起以上,审判执行工作的效率、效果得到极大的提高,法官的司法行为得到了规范,司法透明度得到了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得到有效提升。信息化建设为审判工作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开展法院审判信息化建设的动因
信息化建设是人民法院的一项战略性、基础性工作。2014年最高人民法院出台了《关于全面加强人民法院信息化工作的决定》,要求全国各级法院要从为社会和谐稳定发展提供有力司法保障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信息化在提高审判效率,规范司法行为,促进司法公正,加强法院管理,践行司法为民等方面所发挥的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把信息化作为审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来定位,把信息化工作作为一项战略性、基础性工作列入议事日程,采取相应配套措施,切实把这项工作抓好。随着近年来审判执行工作的开展,我院党组也敏锐地发现,当前各类社会矛盾大量涌入法院,案件数量持续增加,人民群众
机房配备了1台路由器、6台交换机,4台浪潮服务器、1台ibm服务器、2台阵列等设备,按照《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标准建设,电子屏蔽、防雷、地线、室温等项目均达到标准要求,确保了数据的安全畅通。审委会会议室配备了2台高性能交换机,11台笔记本电脑,用于网络办公。目前,全院共配备p4以上计算机 140余台,人机配备比例达到了93 %。
三是不断充实软件设施。随着硬件设施的不断完善,与之相匹配的软件建设也在不断的充实。目前,我院已建成了主要包括服务于司法审判的管理软件、服务于司法政务的管理软件和服务于司法人事管理的软件等十三套软件设施。其中具体包括法院综合信息管理软件、信访业务管理软件、oa网络办公
软件、诉讼卷宗信息管理软件、电子档案软件等。通过这些软件的运用,在实现办公自动化、进一步提高审判质效的同时,还提高了我院科技化、规范化管理水平。
四是实现信息化综合布线。目前,我院审判、办公区域共设置信息点220个,涵盖大楼所有的楼层。在重要场所、敏感场所,安装了27个红外线摄像头,全天24小时监控录像。对非法进入审判办公区的人员,监控系统自动报警并拍照录像。安防信息系统与安检门、x光机等安防硬件设施并用,确保了审判、办公场所的安全。另外,我院整个办公大楼的综合布线实现了语音和数据通讯的灵活性和易管理性,为办公自动化系统的高效运转建立了良好的物理通路系统。
三、法院审判信息化建设取得的成效
信息化工作的发展,为我院各项工作和建设注入了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促
进了工作的发展。
一是促进了现代化工作机制的建立。审判流程管理、档案电子化、公文流转、电子公文传输、电子公告和电子邮件的广泛应用,改变了传统的信息传递方式、交流沟通方式和工作机制,网络已成为广大干警工作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
二是引入了现代化的管理理念。各种管理信息系统将信息技术与管理理论和管理机制融合在一起,解决了传统管理中随意性强规范性差、柔性有余刚性不足以及人为因素干扰和偏差等普遍存在的问题,促进了法院管理的现代化、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提高了管理水平。
三是诉讼程序正在向数字化转变。我院正在使用《法院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平台的应用,实现了网上立案、审批、分案排期、审限管理等工作;科技法庭为法官提供了现代化的庭审驾驭手段,实现了庭审过程的数字化记录;审委会
管理系统实现了现代化的会议展示和表决方式。所有这些都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数字化法院”的前景。
四、审判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一是经费困难制约信息化建设。信息化建设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除在建设初期要投入资金购买软件、微机、扫描仪、数码相机和打印机外,在局域网建成后,对网络的维护以及易耗品等的开支,都需要强有力的资金做后盾。然而,我院经费紧张,要在有限的经费中拿出钱来用于网络建设存在相当大的困难,直接造成了我院对网络的运行和使用的程度远远没有达到应有的要求和效果,网络的作用也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
二是应用技能需要进一步提高。法院信息化涉及到法院的每一个人。目前,我院部分老干警对《案件流程管理化软件》、数字法庭等的应用和熟练程度还不高,对计算机各项技能的认知和掌握接受的较-4
吸引更多的人才充实到法院的信息化建设中来,为信息化建设工作的继
续发展打牢人才基础。
信息化建设工作汇报
在区委的统一指导下,依照区信息化部门要求部署,我街道积极开展信息化工作,获得了一定的成效,对提高街道的办公效率,以及电子政务收集建立起到了积极的效果。依据上级的要求,现将我街道信息化工作状况扼要总结如下:
一、看法到位,高度注重,增强信息化机构建立我街增强对信息化各项工作的审核和把关,指派专人负责单位政务网站维护更新、局域内网治理、核算机日常维护等。由此完善了我办信息收集,落实治理责任,保证信息化工作组织有力、系统健全、职责明确。
二、完善计算机局域网,增强办公主动化
我街道持续加大对信息化建立的投入,在领导的支持与鼓舞下,各科室的计算机装备基本到达人手一台,并由
专人负责,组建单位局域收集并进行治理维护,满足了办公主动化对电脑的需求,为单位办公营业的电脑化、信息化奠基了优越的基本。
三、参加全区政务内网平台加快信息传递
依据区信息化办公室部署,全区各个部门一致运用办公主动化系统,并疾速传达政令、交流信息,提高工作效率。我街道派专人参与学习,并顺畅组建电子政务系统,与各部分执行了一定水平上的互联,天天可从各部分接发信息,使文件的处置以及上报工作做到敏捷实时,大大提高了办公效
率。
四、坚持门户网站执行政务公开
我街道指定专人,负责网站的维护更新工作,做到每周更新,实时地对需公开的政务和其它相关信息进行公开,便利我办内部人员和外来做事人员查询,充分发扬了信息沟通反应、宣传街办形象的效果,为我办信息化工作发展
做出了主要的奉献。
总体说来,我街道信息化工作获得了一定的提高,基本完成了区信息化办公室下达的各项任务。但与区信息化建立指导办公室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首要显示在:一是我办信息化工作治理人员电脑专业常识有限,难以保证信息化优势最大化的发扬;二是大局部工作人员电脑操作程度不高,真正完成收集办公还有待时日。我们将在进一步工作中,以发展的目光,发明性地开展工作,采取有用办法加以处理,不时稳固和提高信息化工作效果,进一步做好信息化工作。
**县交通局信息化建设工作汇报
在市交通局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县交通局提高信息化建设的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加大投入,建成了规费征收局域网、政府办公网、稽查专用网,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将信息化工作摆上议事日程。现代信息技
术的发展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是我国产业优化升级和实现现代化的关键环节,也是促进我国交通运输业发展的大好时机。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将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群众收入水平的大幅提高,对交通运输业提出更高的服务要求。我们认识到了这一点,认为加强信息化建设是提高工作效率,提升管理与服务水平的重要途径。成立了信息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积极探索信息化建设的方式、方法,充分利用信息化建设解决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难题,尤其是管理工作中存在 的难题。对行之有效的信息化建设的投入不遗余力。
二、加大投入,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
一是建成了征费局域网。我们投资十余万元,为基层交管所配备了微机征费系统,并将交管所征费系统、运管大厅征费系统与财务科征费系统联网,所有单位的征费情况,增减车辆情况都受
财务科的监督。每个月的漏费车辆档案及费额一目了然,为合理安排,进行规费征收工作提供了可靠的参考依据。我们在配备微机征费系统之前,组织进行了对征费人员的信息知识和计算机 1
技能培训,要求每个交管所保证至少有两名征费员精通微机操作。以方便业户缴纳规费。
二是积极参与了政府信息局域网建设。
**县政府组织了县内所有单位进行政府信息局域网建设,实现县内收发文网上进行,并实现各局域网用户之间的信息共享。我们为此专门设了专线,并安排一名熟悉微机操作技能的同志专门负责本单位的局域网管理工作。政论信息局域网成功开通以来,我们在收、发文等工作上,省却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减少了中间环节,保证公文能够及时进行传递。
三是稽查站信息化建设更加完善。
随着稽查工作的不断加强,信息化
建设对稽查工作的支持显得越来越重要。我们为稽查站配备了更加先进的微机和传真机设备,更换了新的辐射范围更广的对讲机系统。登记违章车辆台账及做出处罚决定书全部实行微机操作,易于监督,减少了人情因素的影响。在二00四年,我们在信息化建设硬件设施的投入就达到了二十多万元。
三、下步工作打算:
一是为每个稽查中队配备“掌中宝”型漏费检索设备。
为便于稽查中队对本辖区漏费车辆的稽查,我们将为其配备“掌中宝”型漏费检索设备,该设备可与征费微机联接,将所有漏费车辆档案存储在里面。可以很方便地携带,对稽查到的车辆牌号输入后,很快可以查出是否漏缴规费及漏缴规费总额等信息。可为稽查中队节省大量人力。
二是建立本单位内部局域网。
我们将培训更多的熟悉信息知识和计算机技能的人才,为各科室、站、所配备计算机设备,建立自己的局域网,实现单位内部无纸化办公及各科室、部门间的资源共享,向办公自动化迈出坚实的一步。
三是建设现代化的物流中心,并着重进行信息化建设。建设一座现代化的物流中心是我们的一项发展规划,我们将在物流中心建设过程中着重进行信息化建设工作。建立货源管理信息系统和信息服务系统,实现现代化。方便地掌握动态,合理进行调度,更好地配置运力,加快以信息技术改造传统运输企业的步伐。
总之,我局的信息化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兄弟县局相比还有差距。今后,我们将加大对信息化规划、建设、组织协调的力度,保证信息化建设健康顺利地开展,为交通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2014年5月
信息化建设工作情况汇报
xxxxxx信息系统于2014年10月
12日正式上线进入试运行阶段。自筹建xxxx信息系统以来,我中心不断加强信息化建设工作力度,升级经办中心专线网络,改善信息化软硬件设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诸多问题,现将信息化建设情况汇总如下:
一、存在的问题
1、由于经费紧张,信息化建设前期投入还存在资金缺口。业务办公软、硬件设备配置相对落后,未达到使用标准。临时租用的adsl+vpn专线网络带宽不足,严重影响经办操作,并且此专线属于外网网络,业务数据安全存在严重隐患。
2、自xxxx系统上线试运行至今,我区本地化信息数据迁移工作仍未完成,截止目前已进入数据核对的第二阶段,信息系统中的数据资料并不准确,还不能投入正常使用。xx公司的配合工作不够及时有效,工作周期长,中间环节多,回复、解决问题速度慢,并且没有专职人员负责及时解决我区信息系统
中的问题,造成我区本地化信息数据迁移工作停滞不前。
3、信息系统业务操作培训力度不够,工作人员对信息系统各环节操作仍不熟练。前期我中心xxxx公司工作人员来我区进行信息系统培训,但培训时间短、讲解进程快,再
加之没有结合真实数据进行实践演练,我中心工作人员以及镇、办事处社保所工作人员对信息系统的各环节操作仍不够熟练。
二、建议意见
后勤产业集团 李正彬
为满足学校现代管理需求,优化后勤管理服务生态环境,结合学校深化后勤改革和实施校园物业一体化管理的工作思路,2014年初集团决定以信息化建设为突破口,并以此为基础逐步建立数字后勤管理服务系统,推行后勤信息化管理。自启动建设以来,在学校信息管理中心的指导下,工作进展顺利,效果良好。数字后勤的实施推动了传统后勤向现代后勤的转型工作,促进了后勤服务思维模式的转变、服务流程的再造、管理水平的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的提高,达到了师生服务满意度提高的目标。
一、认真做好调研、论证和规划等前期工作
(一)成立工作小组推进相关工作
集团成立了以集团总经理为组长,其它集团领导为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集团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并抽调专人专职负责此项工作的推进。
(二)确定工作思路,制订建设规划
一是要纳入学校的大系统,避免“信息孤岛”。后勤信息化建设是学校信息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将后勤数字化管理与服务系统纳入到学校信息化建设当中并成为学校信息化管理系统的重要子系统,保证从设计上做到和校内其他子系统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切实避免“信息孤岛”现象; 1 二是采用引入的建设模式,避免水土不服。由于集团缺乏信息化建设人才,尤其是高水平的系统开发与数据分析人员。后勤信息化建设所包括的后勤管理系统与后勤服务系统的建设,还需由专业系统研发公司或者自主研发成功的高校引入,再结合我校后勤实际工作提出设计思路和修改意见后由提供方对系统进行改造调试后使用,切实做到为我所用,避免水土不服。三是要认真论证,避免建而不用。在建设思路上,要按照业务流程规范要求及自身实际,成立专职工作机构,明确工作职责,按照建设好,更要使用好的工作要求,将推行的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纳入系统建设,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先有后优,逐步推进,根据不同阶段的情况、需求选择重点问题推进局部信息化建设,成熟一个,解决一个,逐步推进信息化建设工程。
(三)选定建设模式
为保证调研工作有实效,工作小组在前期做了大量的调查了解工作,通过对目前国内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成效显著的几所高校进行对比、筛选,并有针对性的进行了实地考察和学习,最终选择了陕西师范大学后勤信息化建设“1+X+1”管理模式,即以公共基础数据库为“1”,应用于各类管理平台“X”(网络报修平台、服务监督平台、餐饮服务平台、车辆管理平台、会堂管理平台等),展示于后勤数字化服务大厅“1” 的信息化管理服务平台。同时,将后产集团网页与后勤数字化公共交流平台进行融合,尝试后勤一站式服务,通过后勤网站、论坛,及时反映师生日常切身利益的公 共服务,建立良好的沟通协调、报修维修、意见征求和信息反馈机制。
为确保后勤信息化建设的平稳推进,为校园物业一体化工作的实施打基础,在整体规划的基础上,按照“先试点、展成效、后推进”方式,以学校委托后勤产业集团管理的物业为试点,先行建立和实施物业信息化管理服务。待试点运行规范、成效明显后,再按整体规划内容,逐步将相关项目纳入信息化建设范围。
二、信息化建设工作的进展情况
(一)一期项目建设完成,初步实现了校园物业网络一站式服务
通过与陕西师范大学信息研发中心多次协商,2014年4月21日双方正式签订了后勤信息化建设合同,该合同含4 个子协议,分别为基础数据中心、数字后勤服务大厅、网络报修平台和校园短信通建设协议,主要建设内容为计算机PC端的数字后勤服务大厅建设,包括:1.网络报修平台。2.服务监督平台。3.校园短信通。4.后勤新闻公告、学生二手市场、失物招领等应用功能。主要建设项目及功能如下:
1、基础数据中心(1)。作为项目的基础数据库,需编写建立我校校园物业楼宇分布、承修部门、维修工队伍、师生用户登录认证、系统运行记录等数据资料,同时购置2台计算机作为数据存储服务器,放置于我校信息管理中心机房作为虚拟服务器,运行于校园网这一局域网中。
2、数字后勤服务大厅(1)作为各子项目(X)集成显 示网页平台,主要包括后勤服务监督平台、通知公告、新闻动态、政策法规、服务指南、下载中心、便民服务、二手市场、失物招领等应用模块,也为网络报修平台的网页接入口。用户(师生)可通过网络报修平台进行报修,在服务监督平台对后产集团提交意见、建议、投诉、表扬4种信息,可通过通知公告、新闻动态、政策法规、服务指南、下载中心、便民服务几个应用模块及时了解后勤新闻资讯、服务业务信息等,可在二手市场应用模块上出售或求购物品,可通过失物招领模块发布物品遗失或招领信息。
3、网络报修平台(X)。主要包括报修页面,维修数据查询、汇总、分析,维修排名(工作效率和满意度排名),维修量统计(按单位和个人、楼宇、维修项目分别统计),维修工队伍资料公布等,主要实现物业网络报修、维修信息查询、数据统计分析和信息公开的功能。
4、短信通。主要功能为将物业维修信息(维修进度、维修工电话)、建议意见的回复等信息通过手机短信形式及时发送给上级管理者及用户,便于上层管理者监控报修信息处理的及时度和维修进度,便于用户及时了解维修工作的安排情况。
上述项目于2014年11 月完成全部建设内容,从2014年12月开始在集团内部开始试运行,经过近3个月的调试,于2015年3月5日起正式链入校园网正式运行。一期项目除实现基本的后勤业务咨询、服务投诉、建言献策等功能外,以校园物业网络报修应用管理系统为试点,初步实现了校园 物业网络一站式服务。一期项目运行顺畅,为师生提供了便捷的后勤服务,(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1、推进二期项目的建设,完善数字后勤的服务功能 集团目前还在积极按照规划逐步推进二期项目的建设工作,目前正在建设的项目包括:1.移动后勤(手机APP)。功能包含:新闻公告、物业报修、投诉建议、手机订餐、二手市场等应用。2.餐饮采购管理系统。3.餐厅评价系统。4.手机订餐系统。上述项目计划于11月内初步建成并在集团范围内试运行,待调试结束运行稳定后于2016年年初在校园网上运行。
2、整合优化建设项目,服务于校园物业一体化
随着今年9月1日学生公寓公共物业管理职能转至后勤,校园物业一体化进入了实质性的操作阶段。目前后勤正在探索和建设符合ISO9001:2008标准和具有高校特性规范运作的物业管理服务体系并已取得成效,2014年12月集团所属的物业管理服务中心通过了第三方审核,获得了国家认监委颁发的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为校园物业一体的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接下来的数字后勤的建设工作,要通过整合、优化和增加相应的功能和模块服务于校园物业一体化,一是要用好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的数字后勤服务平台,要按照ISO9001:2008标准和体系的要求,在使用过程中实时调整、优化、完善网络物业报修系统和服务监督平台相关功能,体现物业管理服务工作的信息化;二 是逐步拓展物业信息化管理服务平台功能模块,按照校园物业一体化工作的时间表,逐步将相关项目(X)纳入大物业信息化建设范围,增加相应的应用管理系统及平台;三是推进移动后勤(手机APP)建设,以克服现有计算机PC端的大物业信息化基础平台的时空局限,让师生通过便携式移动设备(手机)轻松实现物业报修、服务监督、物业信息查看等功能,方便快捷地服务师生。
三、取得的成效
(一)倾听师生呼声,优化后勤服务生态环境 监督服务平台的建立增加了师生与后产集团的信息交流渠道,师生对后勤的相关意见建议、投诉、咨询、赞扬等信息得到及时、便捷地处置或反馈,后勤管理人员也可及时了解后勤服务状况,协调解决师生所反映的问题,化解师生误解,不断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二手市场、实物招领、后勤新闻和通知公告等其它应用,丰富了数字后勤大厅功能,增强了数字后勤的实用性,面向全校师生,公布、公开后勤管理信息,也实现了后勤管理服务工作的透明化。
(二)彰显快捷服务,提升师生服务满意度
初步实现了由人工服务到智能服务的转变,解决了传统后勤服务受时空局限的问题,最大程度地满足了广大师生的后勤需求,尤其是物业网络报修系统运行需求突出,在学生公寓保洁维修业务划归后勤负责后,网络维修业务量激增,网络报修逐步成为师生物业报修的主要渠道,网络维修业务处理实效凸显。截止2015年11月23日,据物业报修系统 公开数据统计显示,已全部累计完成3626项次物业维修,用户主动作服务质量评价161次,电话回访请用户评价828次,评价结果统计数据显示为:差0.04%、一般0.07%、满意4.64%、很满意46.56%、非常满意48.69%,总体满意度达90%以上。显然,用户(师生)对网络物业报修系统的评价高度认可。
(三)强化制度建设,提升后勤信息化服务水平为把建设的数字后勤大厅使用好,充分发挥信息化系统优势作用。后产集团按照业务流程规范要求及自身实际,结合推行的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要求,自加压力,提出了信息化项目“建设好,更要使用好”的要求,出台了数字后勤大厅《网络报修平台操作控制程序》、《服务监督平台操作流程》,明确相关业务操作流程、要求,职责清晰,责任到人,从管理体系上保障数字后勤大厅的顺畅运行,进一步提升了后勤信息化服务水平。
后勤产业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