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保护实施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二章 文物保护单位 第三章 考古发掘 第四章 馆藏文物管理 第五章 流散文物管理
第六章 文物的拓印、复制、临摹、拍摄、测绘 第七章 奖励与惩罚 第八章 附 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本省的文物保护管理,充分发挥文物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结合本省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凡本省境内下列文物,均受保护:
(一)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古文化遗址、古城址、古窑址、古墓葬、古建筑及其附属物、古民居、石窟寺、石刻、古树、名泉;
(二)与重大历史事件、革命运动和著名人物有关的,具有重要纪念意义、教育意义和史料价值的建筑物、遗址、纪念物;
(三)历代珍贵艺术品、工艺美术品;
(四)重要革命文献资料及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手稿、古旧图书资料;
(五)反映历史上各时代、各民族社会制度、社会生产、社会生活的代表性实物;
(六)具有科学价值的古脊椎动物化石、古植物化石和古人类化石;
(七)其他需要保护的文物。
第三条 本省境内地下、洞内、水域内遗存的一切文物,属于国家所有。
古文化遗址、古城址、古窑址、古墓葬、石窟寺属于国家所有。国家指定保护的纪念建筑物、古建筑、石刻等,除国家另有规定的以外,属于国家所有。
国家机关、团体、部队、学校、全民所有制企业、事业单位收藏的文物,属于国家所有。属于集体和私人所有的纪念建筑物、古建筑和传世文物,其所有权受国家法律保护。文物所有者必须遵守国家有关保护文物的规定。
第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负责保护本行政区域内的文物。
各级人民政府的文化行政管理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文物工作。
一切机关、团体、部队、学校、企业、事业单位及其他组织和个人都有保护国家文物的义务。第五条 地、市和文物较多的县(市、区)设文物管理机构。不设文物管理机构的县(市、区),须确定专人负责文物保护管理工作。
第六条 文物事业费列入省、地(市)、县(市、区)各级财政预算,由同级文化行政部门统一管理。
文物事业单位的预算内拨款,专款专用;预算外收入按有关规定办理。
第二章 文物保护单位
第七条 市、县人民政府应将本行政区域内具有重要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革命遗址、纪念建筑物、古文化遗址、古城址、古窑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古民居、石刻等文物,分批核定公布为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报省人民政府备案。
省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在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中,选择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报省人民政府核定公布,并报国务院备案。
尚未核定为文物保护单位的文物古迹也要认真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毁坏。第八条 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的划定,按下列规定办理:
(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由省人民政府划定公布,报国家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和建设管理部门备案;
(二)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由省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和建设管理部门共同划定公布;
(三)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由市、县人民政府划定公布。第九条 在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内,不得拆除、改建原有古建筑及其附属建筑物;不得添建新建筑和进行其他建设工程,破坏文物保护单位的环境风貌;不得存放易燃、易爆物品和其他危险品;不得进行其他危及文物安全的活动。
在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内,因特殊需要必须拆除、改建或迁建原有文物时,须经原公布机关同意,并报请上一级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批准。
在文物保护单位的建设控制地带内需要建设新的建筑和构筑物时,必须与文物保护单位周围的环境气氛相协调。设计方案须按文物保护单位的级别,征得同级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同意,由同级建设管理部门批准。
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核定公布以前已有的非文物建筑和构筑物,对文物的安全或环境风貌造成严重影响的,应限期改造、拆除或迁移。改造、拆除或迁移所需经费,属于全民所有的,由建筑和构筑物的使用单位或其主管部门负责;属于集体或私人所有的,根据国家的有关规定办理。
第十条 在文物保护单位的建设控制地带内,不得超标准排放废气、废水、废渣或进行其他污染环境的活动。已经造成污染的,排放单位必须限期治理。
第十一条 在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内地下蕴藏的煤炭、水源和其他矿藏一般不得开采。需要开采时,开采单位应事先与文物保护单位的同级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商定保护文物的措施。因开采需要维修或搬迁文物时,其费用由开采单位负责。
第十二条 任何非文物部门占用属于国家所有的文物保护单位,应限期搬迁。暂时不能搬迁的,须经当地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同意,并签订占用合同。占用期间损坏文物的维修费和搬迁费由占用单位或其主管部门解决。
所有权属于集体或私人的纪念建筑物、古建筑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如拆除或改变所有权,应事先征得原公布机关的同意。国家为保护文物需要征购时,按有关规定办理。
第十三条 各级人民政府制定城乡建设规划时,规划部门应会同当地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将规划区域内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措施,纳入规划。
第十四条 纪念建筑物、古建筑、石窟寺、古墓葬、石刻等必须保持原有建筑的整体性,对附属建筑和建筑的附属物不得随意拆毁、改建,也不得随意添建。在进行修缮、保养、迁移时,须遵守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
第十五条 文物保护单位进行较大的维修、保养、迁移工程时,须严格履行技术审批手续,按保护单位的级别,经该级人民政府的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批准,发给施工证照,方可动工。第十六条 宗教、园林等部门管理的文物保护单位,应接受当地文化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督和业务指导。在对文物进行维修、保养、迁移时,按本办法第十四条、第十五条的规定办理。第十七条 文物保护单位或博物馆的防火、防盗等安全保卫工作,由管理和使用文物的单位负责。应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实行岗位责任制,配置消防、防盗设施。文物集中的重点保护单位和博物馆须建立保卫机构或配备专职保卫干部。当地公安机关应加强对文物安全保卫工作的监督指 导。
第三章 考古发掘
第十八条 一切考古发掘工作,必须严格履行报批手续。由发掘单位提出申请,经省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审查同意,报国家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批准后,方可发掘。未经批准,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擅自进行考古发掘。
发掘出土的文物,除根据需要交考古部门研究的以外,由省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指定单位保管,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侵占。
第十九条 省外有关单位在本省进行考古调查或发掘,必须事先征得本省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同意,报经国家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批准,并根据批准文件和发掘证照,与省文化行政管理部门签订调查或发掘协议书。发掘出土的文物,按协议规定处理。
外国团体或外国人来本省进行考古调查或发掘,按照国务院批准的文件办理。
经批准参观本省考古发掘现场的外国团体或外国人,未经省文化行政管理部门许可,不得在现场拍照和拣取文物标本。
第二十条 在进行基本建设或生产建设时,工程范围内有可能埋藏文物的地方,基建或生产单位必须事先会同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做好勘探工作。
大型工程及重点文物区域内的建设项目,由省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指定的单位进行勘探;中型以下的工程,由省辖市或地区行署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指定的单位进行勘探。未经勘探的,工程审批部门不得批准施工。
文物考古部门和基本建设、生产建设单位应本着既对基本建设有利,又对文物保护有利的方针,互相配合,共同做好工程范围内的文物勘探发掘工作,以利工程顺利进行。
在生产建设和其他动土工程中发现的文物,应如数交当地文物部门保管,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隐匿或据为己有。
第二十一条 在生产建设或基本建设工程中进行的考古勘探和发掘所需一切费用,由基建或生产单位列入投资计划。
第二十二条 考古钻探队必须持有合法证件。在进行钻探时,接受当地文化行政管理部门的管理,并同管理单位签订协议,缴纳管理费。探钻要严格按技术规程进行。
第四章 馆藏文物管理
第二十三条 省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建立全省一、二级文物藏品登记卡片;市、县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建立本行政区域内一、二、三级文物藏品档案。
省文化行政管理部门认为必要时,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可以调用本省范围内的馆藏文物、出土文物和散存文物。
国家机关、团体、部队、学校、全民所有制企业、事业单位收藏的文物,经文物部门鉴定分级后,逐件登记造册。其中三级以上文物须向当地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备案。
第二十四条 博物馆、文物保管单位和其他全民所有制单位收藏的文物,一律禁止出卖、赠送。因展出或研究需要借用时,属一、二级藏品,须报省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批准;三级以下藏品,须经当地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同意。调拨、交换文物藏品,以及省外有关单位来本省征集、借用和交换文物,一级藏品须经国家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批准;其他文物藏品须经省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批准。任何人不得私自调用或借用国家收藏的文物。
第五章 流散文物管理
第二十五条 社会流散文物由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指定的单位收购或搜集。按规定可以销售的文物,由国家设立的文物商店统一经营,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社会上收购文物和经营文物销售业务。
零散出土文物应交市、县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指定的单位收藏,不得私自买卖,其他部门或个人不得收购。
私人收藏的文物,严禁倒卖牟利,严禁私自卖给外国人。省外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本省境内收购或经销文物。
第二十六条 银行、冶炼厂、造纸厂、供销社以及废旧物资回收部门,应与文物部门配合,对掺杂在收购的废品中的文物进行拣选。拣选出的文物,由当地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指定的单位收购。第二十七条 公安、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坚决取缔文物黑市交易,严厉打击文物走私贩运活动。司法、海关、工商行政管理等部门依法没收的文物,应归还原收藏单位或移交当地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处理。
第六章 文物的拓印、复制、临摹、拍摄、测绘
第二十八条 石刻的拓印,由文物保管单位进行。非文物保管单位或个人拓印,须经批准。重要石刻的拓印和拓片的销售,须经省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批准;其他石刻的拓印和拓片的销售,须经当地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批准。
第二十九条 文物复制品、仿制品的生产,在文化行政管理部门的统一管理下进行。复制一级品文物须经国家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批准,复制二级品文物须经省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批准,复制三级品以下文物须经市、县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批准。
文物复制品的生产由文物保管单位及旅游、轻工部门分别或合作进行。仿制文物由具备条件的单位或个人进行。
第三十条 临摹壁画须经省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批准。临摹时必须按临摹的规定进行,保证文物不受损坏。
第三十一条 文物保护单位和博物馆收藏的珍贵文物不得拍摄。允许拍摄的文物,也不得全面系统地拍摄,不得从展柜中提出拍摄。需要拍摄时,须按文物的保护级别,经同级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批准。
壁画、彩塑、书画、纺织品、漆器等易损文物,不得使用强光灯拍摄。
第三十二条 利用文物拍摄电影、电视及录像,属国家级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须经省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批准;其他文物保护单位,由市、县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批准。
第三十三条 未经省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批准,任何非文物单位和个人不得在本省境内测绘古建筑和纪念建筑物。
第七章 奖励与惩罚
第三十四条 有下列事迹的单位或个人,给予精神鼓励或物质奖励:
(一)认真宣传执行文物保护的法律、法规、政策,保护文物成绩显著的;
(二)在基建和生产过程中保护文物有功的;
(三)为保护文物与违法犯罪行为作坚决斗争的;
(四)将个人收藏的重要文物捐献给国家的;
(五)发现文物及时上报或上交,使文物得到保护的;
(六)在文物保护科学技术方面,有重要发明创造或其他重要贡献的;
(七)在文物面临破坏危险的时候,抢救文物有功的;
(八)长期从事文物工作成绩显著的。第三十五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给予行政处罚:
(一)发现文物隐匿不报、不上交国家的,由公安机关给予警告或罚款,并追缴非法所得的文物;
(二)未经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批准,私自经营文物购销活动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给予警告,没收非法所得和非法经营的文物,并处以非法所得或文物价值的一至两倍的罚款;
(三)进行倒卖文物活动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会同文化行政管理部门给予警告,没收非法所得和倒贩的文物,并处以非法所得或文物价值的一至三倍的罚款;
(四)将国家收藏的文物私自出卖或私人收藏的文物私自卖给外国人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按非法所得或文物价值处以一至两倍的罚款,并没收其文物和非法所得;
(五)污损、刻划、攀登文物的,视其情节,由文物保管单位会同公安机关给予警告,并可处以罚款;
(六)私自拓印重要石刻,私自复制文物或将未公开发表的文物资料私自送给外国团体和外国人的,私自将国家收藏的文物赠送、借给他人的,视其情节,由文化行政管理部门给予警告,并可处以罚款,同时给予行政处分;
(七)擅自在文物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内施工、挖土、采石、爆破的,由文化行政管理部门会同建设管理部门责令其停工,并处以罚款;同时给单位负责人和直接责任者以行政处分,并可处以罚款;
(八)在文物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内堆放垃圾,超标排放废气、废水、废渣或进行其他污染活动的,由文化行政管理部门会同建设管理部门责令上述单位限期治理,并处以罚款;同时给单位负责人和直接责任者以行政处分,并可处以罚款;
(九)违反考古钻探技术规程的,未经批准进行考古发掘的,由文化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停止钻探、发掘,并处以罚款;
(十)在基本建设或生产建设中,发现文物不及时向当地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报告并保护现场,使文物受到损坏的,给主要责任者以行政处分,并由文化行政管理部门会同建设管理部门对责任单位处以罚款;
(十一)在文物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内进行违章建筑的,由建设管理部门会同文化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停止施工,限期拆除或改造,并对上述单位处以罚款;同时给单位负责人和直接责任者以行政处分,并可处以罚款;
(十二)擅自移动、损坏文物保护标志、界桩的,由文化行政管理部门会同公安机关给予警告或罚款,并责令其赔偿经济损失;
(十三)擅自拆除、改建和损坏古建筑及其附属物、纪念建筑物、石刻、石窟寺、古墓葬、古文化遗址、古城址、古窑址、古脊椎动物化石、古植物化石、古人类化石、古树、名泉等的,由文化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其按损失程度负担修复费,并处以罚款。
罚款数额除
(二)、(三)、(四)项外,对违法单位的罚款为五千元至五万元,对个人的罚款不超过两千元。
依据本办法进行的处罚,受罚单位或当事人不服的,在接到处罚通知十五日内,可向执行处罚单位的上级主管部门申请复议;对复议仍不服的,在接到裁决通知书十五日内,可向当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逾期不申请复议或提起诉讼,又不执行处罚的,由处罚单位申请当地人民法院强制 执行。
第三十六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贪污和盗窃国家文物的;
(二)盗运珍贵文物出口或进行文物投机倒把活动情节严重的;
(三)故意破坏国家保护的珍贵文物或名胜古迹的;
(四)国家工作人员玩忽职守,造成珍贵文物损坏、流失、失火、失盗情节严重的;
(五)私自挖掘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的;
(六)将国家收藏的珍贵文物私自出卖或私人收藏的珍贵文物私自卖给外国人的;
(七)文物工作人员对所管理的文物监守自盗的。
第八章 附 则
第三十七条 本办法由省文化行政管理部门负责解释。第三十八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1987年1月11日
检索更多更新的法律法规请到: 《法律图书馆》--新法规速递
1污水处理有助于城市环境建设
就目前而言, 城市排水系统已经处于比较落后的状态, 因而不能满足城市污水处理需求, 如果这样的状况长期存在将会造成非常不利的影响, 不利于人们正常的生产生活。 在这样的背景下, 强化城市污水处理是最有效的措施, 这对于城市环境污染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与此同时, 还可以起到净化水资源的作用, 加强了对水资源的保护。 城市污水处理工作是保护城市环境的一项重要举措, 同时也可以消除城市用水中的有害物质, 促使水资源在最大程度上实现净化, 从根本上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保障城市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 维持生态平衡。 最为关键的一点是, 做好污水处理, 将能从整体上提高城市环境质量。
2城市污水处理具体实施策略
2.1从思想上提高污水处理认识。 城市污水处理是城市管理建设的重中之重, 作为相关的工作人员, 他们的思想意识是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 正所谓人的意识支配人的行为, 工作人员只有从思想上认识到污水处理的重要性, 才能在实际工作中将其落实到位。 从本质上分析, 城市在发展过程中与以下两个方面息息相关, 其一是污水处理管理, 其二是环境保护, 做好这两项工作能够保障城市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明显的成效, 同时也是衡量城市发展的重要依据。 在城市发展规划过程中, 必须要正确认识污水处理问题, 并将其纳入城市的整体规划之中, 采取有效的措施促进污水处理工作的完善。 与此同时, 污水处理应从保护环境角度出发, 实现城市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从根本上治理城市污水。
2.2增加资金投入。 城市污水处理作为城市规划非常重要的一环应当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城市污水处理效果。 而在城市污水处理过程中, 不仅需要投入先进的技术, 而且还要提供非常专业的设备, 可以说这两项是确保污水处理工作正常运转的基本措施, 促使污水处理工作落实到位。 城市污水处理关系到全市人民的生命健康, 因此这项工作必须作为城市建设的重点, 政府部门应该加强宏观调控, 增加在污水处理上的资金投入, 这样才能确保该项工作能够得到全面升华与进步。 在这种情形下, 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引进先进技术, 同时也应该注重污水处理设备的更新, 引进最先进的设备可以解决污水处理过程中遇到的诸多难题, 实现污水处理工作的高效运作。 而这些工作的开展离不开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 他们必须提高污水处理工作重视度, 将其上升至城市经济发展高度, 这样才能促进城市污水处理工作顺利开展, 并且确保相关的后勤工作能及时补充, 不会出现断条现象。
2.3整合资源, 规范制度。 城市污水处理过程中需要依靠相应的处理技术才能保障污水处理工作顺利开展。 采取不同的处理技术, 将会获得不同处理效果, 面对这种现象, 可以将所有处理技术进行整合, 相互之间取长补短, 进而完善污水处理技术, 促使污水处理效果更显著, 并且在速度上更为优化, 逐步形成城市污水治理体系。 从长远角度分析, 进行技术资源整合是一项切实可行的措施, 进一步提高了城市污水处理技术, 保障了具体的施工工艺更为精良, 如果遭遇城市水污染, 污水处理技术能够起到良好的处理效果, 保障城市居民用水质量。 在此基础上, 污水处理技术要不断的更新换代, 做到与时俱进, 进而实现全面优化, 无论是在治理效果上, 还是在应对能力方面。
俗话说“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因而建立健全相关制度是城市污水处理工作顺利开展的基本保障。 在污水处理工作中, 需要多个环节协调合作方可达到效果。 但是针对污水治理而言, 它不仅需要具备条理性, 同时还必须具备系统性, 要想实现上述目标必须依靠规范的制度, 保障最终治理效果。 政府部门应该制定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 进而为污水治理工作提供相应的标准, 同时也起到了一定的约束作用, 此外, 政府部门还应完善奖惩制度, 避免出现玩忽职守现象, 实现污水治理工作的高效。 在污水治理的每一个环节, 或是每一个操作步骤, 都需要确定工作标准, 并且严格按照标准执行, 污水治理工作在严格标准的要求下能够取得极佳的治理效果, 同时还能完善城市生态建设。
3城市污水处理未来发展
水资源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可以说是人类的生存之源。 但是就目前而言, 水资源短缺现象非常严重, 而且还存在严重的水污染问题, 这对于人类的长久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针对这种现象, 提高污水处理技术成为当代社会发展的重要课题, 研究最先进的污水处理技术, 可以将处理之后的水与泥用于其它领域, 实现资源的再利用, 让城市污水处理上升至一个新高度, 资源的再利用可以降低资源的浪费, 这是解决水污染的有效措施, 促使水资源得到合理使用。 未来的污水处理技术在方向上有所改变, 重点在以下方面实现改进, 比如降低能耗、减少污泥量、减少占地、改善管理条件等等。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 更多的学科知识用于水污染的研究, 比如化学、生物学、生态学等, 与此同时将会有更多的技术用于城市污水处理, 比如化工技术、生物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等等, 这些先进的理论知识以及技术手段可以促进城市污水处理技术的提高。 未来城市建设规划中, 绿色环保理念逐渐应用其中, 因而完善城市污水处理技术可以促进这种绿色环保理念在城市发展中得以有效开展。
结束语
随着城市发展脚步的不断加快, 城市污水处理技术以及设备在不断更新, 这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缓解城市环境污染。 文章简要分析了污水处理技术在环境保护工程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重点阐述了污水处理技术具体实施方法, 最后展望了城市污水处理的未来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喻靓.城市污水处理在环境保护工程中的重要性和实施途径[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4 (26) .
[2]文叶轩.城市污水处理在环境保护工程中的实施途径研究[J].资源节约与环保, 2015 (3) .
[3]王晓琳, 魏宁, 欧芳, 成彩霞.浅析北京市城市污水处理与再生利用[J].市政技术, 2012 (2) .
[4]张心淼, 李克桥.河北省城市污水垃圾处理的财政经济对策研究[J].当代经济管理, 2012 (11) .
随着我国国内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和知识产权意识的加强,展览会期间的知识产权保护状况不仅受到海外企业、也日益受到国内企业的关注。知识产权制度是现代科技、文化和经济活动中通行的游戏规则,也是企业竞争的利器,会展事业的发展和繁荣离不开综合的知识产权法律保护。
会展业与知识产权有着密切的联系
根据我国知识产权法的规定,知识产权是指民事主体依法对其智力创作和经营管理活动中产生的精神成果所享有的权利。一般认为,知识产权是由专权利、商标权和著作权组成。
会展业与知识产权有着密切的联系,展览过程中产生和涉及到大量的精神成果,其中大部分是知识产权法的保护对象。在一个展览会中,可能受到保护的精神成果包括展台设计、广告手册、宣传标语、图片、产品外观设计等等。在展览过程中还可能会使用到他人的一些产品,如产品说明书、现场演示用软件或背景音乐等,若处理不当容易侵犯当事人的著作权。展览会中的一些标记可能已经通过注册获得商标权,如若不当使用他人的注册商标,容易侵犯当事人的商标权。参加展览的产品一般都是最先进的成果,所以其中很大一部分具备专利性。在展览过程中发明的一些设备、器械及外观设计,也符合专利法的条件受到保护。
目前,我国的会展业尚不能完全适应国际竞争。其中,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是最易被忽视的环节,维护知识产权关系到中国会展业的健康发展。
《展会知识产权保护管理办法》出台的重要意义
纵观展会知识产权相关法规的发展历史,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内容从1873年维也纳世博会开始呈现越来越专门化的趋势。在此之前,包括1 851年世界上首届世博会—伦敦世界博览会,其中的知识产权保护都是基于当时国内既存的法律和一定的知识产权专门法律而提供的。1873年在维也纳举办国际发明展览会(世博会的前身)的时候,奥地利制定了一项特殊法律,以对展览会展出的外国人的发明、商标和外观设计提供特殊的临时保护。之后,专利改革会议提出了国际专利制度的基本原则,并呼吁各国尽快就专利保护问题达成国际谅解。在此基础上1883年正式诞生了《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公约确立了国民待遇、优先权等共同原则以及对专利、商标、外观设计等工业产权给予知识产权保护的最低标准。
随着21世纪以来新的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我国现有的知识产权保护法律体系所包含的内容以及所体现的立法精神均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而且我国在相关法律体系下还制定了一系列的实施条例、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和地方性规章以及相对于近几年在我国蓬勃兴起的各类展览会的专门的法律、法规和管理办法。我国已经制订的相关法律主要有:《著作权法》、《专利权法》、《商标法》、《软件保护法》以及《合同法》、《民法通则》中有关条款等。但是,如果想要按照法律的具体规定去解决会展业中涉及知识产权保护的问题,真正可以叶院湃胱的条款又比较少。
近日,中国商务部、国家知识产权局、国家商标局、国家版权局四部门专业人士在京对《展会知识产权保护管理办法》草案进行了讨论,并达成一致意见。据介绍,《办法》将在网上公布,供社会公众讨论,并于年底前以部门规章的形式联合下发。
该《办法》分6个部分,包括总则、投诉机构、展会期间专利保护、展会期间商标保护、展会期间著作权保护和法律责任。主要规定了展会参展单位或个人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纠纷的处理便捷程序以及相关法律责任,特别是对展会主办方明确提出了注意义务,要求在展会期间设立知识产权技诉机构,以便于进一步加强会展期间专利、商标、版权管理部门的执法效率。适用于我国境内举办的各类经济技术贸易展览会、展销会、博览会、交易会、展示会等。该《办法》对于加强展会期间知识产权保护,规范会展业秩序,进一步推动会展业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1增强知识产权法制意识
会展是企业技术创新、产品交易和实施“引进来、走出去”发展战略的重要环节与场所。我国每年举办各类会展上万次,会展带来了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促进了科技经济的发展。同时,会展中时有发生的冒充、假冒、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行为,欺骗了广大消费者,给权利人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影响了名优产品声誉,扰乱了会展秩序和市场经济秩序,如不采取措施及时加以制止,将影响我国的投资环境,制约经济贸易的发展。
《办法》出台之后,各级行政管理部门将依法维护公平竞争的展会市场的经济秩序,充分认识会展中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加强对各类会展的指导、监督和管理,及时查处、制止会展中冒充、假冒、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行为。
2促进了名牌展会的培育和发展
目前各类雷同主题展会竞争无序。出现的比较多的情况是在展会题目、展出内容等方面进行重复。只要一个展览会办得好,模仿者不进行经济基础、区域性市场和购买力的分析,不进行对别人办好展览如何投入人力物力的分析而盲目跟进,造成同类展会过多、过滥,好的展会被分流,差的展会被投诉,无序竞争。
2004年我國展会数量排在前十位的行业是:房产建材、生产设备、人才招聘、文化体育、新兴技术、医疗保健、纺织服装、旅游酒店、食品饮料、综合展览。据粗略统计,印刷类的展览有一百多个,包装类的展览有近百个,汽车类展览几十个,房产建材展览几十个,缝制机械展40多个,在40多个广告类展会中,冠名夜愀嫠男抡褂的就有15个;高尔夫在我国仅有不长的历史,也有了十几个展会。在这些繁多的项目中有相当多的展会不乏盲目跟风,缺少策划理念。有的展会拿来现成的名字加上地区就使用,产生明显的侵权行为。
另一种情况是,冒用较有名气的主办方名义招展引起的纠纷时有发生。据有关方面粗略统计,2004年全国冒用名义的展会有10余起,情节严重者发生骗展事件。例如一个经营了十年的“石材展”,名声传播在外,却被他人盗用其名义进行招展;一个与中国国际机床展的英文标识“CIMT”相似的机床展标识“CIME”,赫然出现在展览会的名单中。遇到类似的问题,仅仅依靠现有的《商标法》等有关规定是不够用的。而且,根据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规章,行政机关很难依职权直接有效地处理会展期间出现的各种知识产权纠纷,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会展持续时间通常只有几天的时间,一般的行政处理和行政查处程序无法适应。
《办法》的出台将限制不规范的展会的举办,规范展会的审批制度,使行政处理和查处有法可依,促进名牌展会的培育和发展。
经过20多年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已形成一批具有品牌效应的展会。一个品牌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归根到底是自主知识产权的竞争,除了展会名称外,还有策划理念和办展特色的完美结合。品牌展会在不断增强开发能力的过程中打造了不可仿造的独有资源与核心竞争力。这些商誉、形象是举办商辛辛苦苦经营得来的,不允许其他展会经营者通过剽窃、假冒等不正当手段挪用,搭顺风车。
我国的会展业还处在初级水平,要为展会争取一个较长的稳定的发展时期,保护知识产权尤为重要,一个好的品牌展会要维护自己的知识产权,走出国门更是要把维权意识放在第一位,才能为中国企业和中国产品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
3 规范了会展业的市场秩序
使目前无序的展览市场,能有法可依,有利于建立展览经济市场化的运行机制,将展览纳入到法制的轨道上来。
一些省市的有关部门也开始重视此项工作:深圳贸工局下发了《关于实行品牌展会排期保护的通知》;浙江义乌市会展业下发了《关于做好会展业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意见》;北京国际会议展览业协会也在就制订《保护知识产权公约》征求意见。这些举动无疑对维护我国会展行业的健康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展会知识产权保护管理实施过程中应该注意的各类问题
就国内来说,实行这样的展会知识产权保护管理还存在一些难度,实施过程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目前一些展会正积极采取措施,保护参展商的知识产权,但从根本上解决展会知识产权保护问题,首先需要提高全民的知识产权和自我保护意识,其次国家要完善相关法规,加大执法力度,营造良好的知识产权保护环境。因此,《展会知识产权保护管理办法》的出台,对于加强展会期间知识产权保护,规范会展业秩序,进一步推动会展业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就行政执法而言,在涉及各类展览会中涉嫌侵犯知识产权的查处和处罚中,行政管理机关的管理难度主要表现在:一方面,进驻各展览会现场的知识产权行政管理部门不具有行政执法的职能,而只能作为主办方邀请参与的专业服务部门,行政管理机关在展览会中的法律地位受到质疑;另一方面,即使某些博览、展览会中行政管理部门被赋予一定的执法权力,但现有的专利法中规定的相对原则,甚至一些具体规定的缺失,给展览会中处理常见的涉嫌侵权行为造成了障碍,严重影响了对知识产权权利人合法权利的保护与实现。国外完善的诉讼机制和司法水平为相关的权利保护提供了较为完备的保障,我国行政执法的运作机制和执法力度是强化还是弱化,是我们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
知识产权作为一种诉讼中的权利,它的实现往往需要通过比较专业化、比较技术化的诉讼活动才能得到最终的维护。而我国当前法治环境与国民的法律意识,诉讼能力均比较令人担忧。一方面,执法不力、司法不严的状况仍然存在,诉讼成本与诉讼效率而产生的司法公信力还不够高;国民通过诉讼外途径和解、调解以及仲裁的方式解决各类纠纷的居多;怕打官司,被动应诉、回避、放弃的居多;主动维权,积极应诉,有知识产权预警处理机制的居少。
第十条 需要实施查封、扣押的,应当书面报经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负责人批准;案情重大或者社会影响较大的,应当经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案件审查委员会集体审议决定。
第十一条 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决定实施查封、扣押的,应当制作查封、扣押决定书和清单。
查封、扣押决定书应当载明下列事项:
(一)排污者的基本情况,包括名称或者姓名、营业执照号码或者居民身份证号码、组织机构代码、地址以及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姓名等;
(二)查封、扣押的依据和期限;
(三)查封、扣押设施、设备的名称、数量和存放地点等;
(四)排污者应当履行的相关义务及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途径和期限;
(五)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名称、印章和决定日期。
第十二条 实施查封、扣押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一)由两名以上具有行政执法资格的环境行政执法人员实施,并出示执法身份证件;
(二)通知排污者的负责人或者受委托人到场,当场告知实施查封、扣押的依据以及依法享有的权利、救济途径,并听取其陈述和申辩;
(三)制作现场笔录,必要时可以进行现场拍摄。现场笔录的内容应当包括查封、扣押实施的起止时间和地点等;
(四)当场清点并制作查封、扣押设施、设备清单,由排污者和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分别收执。委托第三人保管的,应同时交第三人收执。执法人员可以对上述过程进行现场拍摄;
(五)现场笔录和查封、扣押设施、设备清单由排污者和执法人员签名或者盖章;
(六)张贴封条或者采取其他方式,明示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已实施查封、扣押。
第十三条 情况紧急,需要当场实施查封、扣押的,应当在实施后二十四小时内补办批准手续。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负责人认为不需要实施查封、扣押的,应当立即解除。
第十四条 查封、扣押决定书应当当场交付排污者负责人或者受委托人签收。排污者负责人或者受委托人应当签名或者盖章,注明日期。
实施查封、扣押过程中,排污者负责人或者受委托人拒不到场或者拒绝签名、盖章的,环境行政执法人员应当予以注明,并可以邀请见证人到场,由见证人和环境行政执法人员签名或者盖章。
第十五条 查封、扣押的期限不得超过三十日;情况复杂的,经本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但延长期限不得超过三十日。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延长查封、扣押的决定应当及时书面告知排污者,并说明理由。
第十六条 对就地查封的.设施、设备,排污者应当妥善保管,不得擅自损毁封条、变更查封状态或者启用已查封的设施、设备。
对扣押的设施、设备,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妥善保管,也可以委托第三人保管。扣押期间设施、设备的保管费用由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承担。
第十七条 查封的设施、设备造成损失的,由排污者承担。扣押的设施、设备造成损失的,由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承担;因受委托第三人原因造成损失的,委托的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先行赔付后,可以向受委托第三人追偿。
第十八条 排污者在查封、扣押期限届满前,可以向决定实施查封、扣押的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提出解除申请,并附具相关证明材料。
第十九条 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解除查封、扣押申请之日起五个工作日内,组织核查,并根据核查结果分别作出如下决定:
(一)确已改正违反法律法规规定排放污染物行为的,解除查封、扣押;
(二)未改正违反法律法规规定排放污染物行为的,维持查封、扣押。
第二十条 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实施查封、扣押后,应当及时查清事实,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立即作出解除查封、扣押决定:
(一)对违反法律法规规定排放污染物行为已经作出行政处罚或者处理决定,不再需要实施查封、扣押的;
(二)查封、扣押期限已经届满的;
(三)其他不再需要实施查封、扣押的情形。
第二十一条 查封、扣押措施被解除的,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立即通知排污者,并自解除查封、扣押决定作出之日起三个工作日内送达解除决定。
扣押措施被解除的,还应当通知排污者领回扣押物;无法通知的,应当进行公告,排污者应当自招领公告发布之日起六十日内领回;逾期未领回的,所造成的损失由排污者自行承担。
扣押物无法返还的,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可以委托拍卖机构依法拍卖或者变卖,所得款项上缴国库。
第二十二条 排污者涉嫌环境污染犯罪已由公安机关立案侦查的,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依法移送查封、扣押的设施、设备及有关法律文书、清单。
第二十三条 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对查封后的设施、设备应当定期检视其封存情况。
排污者阻碍执法、擅自损毁封条、变更查封状态或者隐藏、转移、变卖、启用已查封的设施、设备的,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法律法规及时提请公安机关依法处理。
第四章 附 则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由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负责解释。
(2000年8月28日)
深环〔2000〕97号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使我市的环境信访管理规范化、制度化,根据国家环保总局《环境信访办法》以及国家、省、市有关信访工作的方针、政策,结合我市环境信访工作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市环境保护局(以下简称本局)的环境保护信访工作。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环境信访是指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通过书信、电话、走访等形式,反映环境保护情况,提出意见、建议和要求,本局依法予以处理的活动。
第四条 在环境信访工作中,应当认真处理来信、来电,热情接待来访,倾听人民群众的意见、建议和要求,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努力为人民服务。第五条 环境信访工作应当遵循下列原则:
(一)依照宪法、法律、法规和政策办事;
(二)深入调查研究,坚持实事求是,及时妥善处理;
(三)能够解决的应及时解决,一时解决不了的应耐心做解释工作。
第二章 环境信访工作机构与职责
第六条 本局设置专门的环境信访工作机构或者指定其他机构负责环境信访工作,并配备专职或兼职信访工作人员,保证工作经费并配备必要的工作设施。
第七条 本局的环境信访工作机构负责组织、协调环境信访工作,处理环境信访问题,保障环境信访渠道的畅通。具体职责如下:
(一)贯彻执行国家和省、市环境信访管理法规,拟定我市环境保护信访管理制度,指导区环境保护局的信访管理工作;
(二)负责环境信访件的接收、记录、立案、分发及案件的督办、催办、检查及回复;
(三)负责全市环境信访件的统计、情况分析、情况反馈及工作总结;
(四)负责环保110社会服务联合行动工作的调度、总值班、汇总、上报;
(五)组织全市环境信访人员的学习及岗位培训;
(六)负责分转、催办部分处理涉及市管辖单位的信访件;
(七)负责处理市委、市政府、市人大、市政协、市长专线办、市信访办等有关上级部门及领导批转的部分信访件;
(八)负责环境信访“局长约访日”的组织安排;
(九)组织节假日的信访值班;
(十)建立、建全环境信访档案;
(十一)定期编制全市环境信访工作简报。
第三章 信访件的受理
第八条 本局在其职权范围内,受理环境信访人提出的下列信访事项:
(一)检举、揭发、控告违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等侵害公民合法环境权益的行为;
(二)对环保部门及工作人员提出批评和建议,对污染防治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三)依法提出其它有关环境信访的事项。
第九条 对不属于本局处理信访件,应当告知信访人依法向有关行政机关提出。
第十条 对已经或者应当通过诉讼、行政复议、仲裁解决的环境信访事项,应告知环境信访人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办理。
第十一条 本局设立投诉电话,保证投诉电话24小时畅通。对接收的任何信访件,不分市、区管辖范围,均须予以登记。对符合本办法第八条规定的,均应受理。
第四章 办 理
第十二条 环境信访的办理执行以下规定:
(一)属本局职能范围内的,应按内部职责进行分类办理;
(二)属上级或下级环保局职能范围内的应请示上级环保局办理或交由下级环保局办理;
(三)涉及几个职能部门的应报请同级人民政府组织有关部门联合办理;
(四)属其它职能部门主管的,转送、转交有关部门办理。
第十三条 本局对受理的信访件实行分级管理、分级处理。涉及区环境保护局管辖单位的信访件,但影响重大,反复投诉的案件,可根据区环境保护局请求由本局直接处理,必要时本局也可决定直接处理,并向有关区环境保护局通报处理结果;本局管辖的案件可以委托区环境保护局处理,有关区环境保护局须向本局报告处理结果,市有关领导直接批示给区环境保护局处理的案件,各区环境保护局必须及时向本局通报,本局可参与案件的处理。第十四条 为了做好对群众反映强烈、反复、多次未解决或需多个部门协调解决等信访件的办理,建立局长约访日,局长约访范围如下:
(一)长期反复多次投诉未解决的信访案件;
(二)需多个部门协调、共同参与才能解决的信访案件;
(三)多人、集体信访仍未解决的信访案件。
本局信访工作机构根据约访件的内容,提前10日预约局领导,并根据局领导意见确定约访时间及相关单位负责人。
局领导通过现场听取约访代表人意见及对该信访件的调查,决定解决约访案件的具体方案。第十五条 根据《深圳市实行领导包案责任制处理信访大案暂行规定》要求,对以下情况实行重大信访件领导包案:
(一)到上级部门集体上访人数多或同一问题多次到上级部门集体上访的且上访行为强烈的信访案件;
(二)市级以上领导亲自接待或批示的环境信访案件;
(三)对饮用水源、海洋造成或即将造成重大污染的信访案件;
(四)对全市范围内造成重大影响的环境信访案件;
(五)需要政府其他有关职能部门共同协调才能解决的环保信访案件。
本局根据案件性质确定包案领导(副局以上),由包案领导确定具体承办单位及办理时限。承办单位应按期办理。
第十六条 对以下重要环境信访件实行局领导批阅制度:
(一)市人大、市领导、市政协、市长专线办、市信访办等有关上级领导和部门批转的环境信访件;
(二)本局信访办受理的涉及面广、问题比较复杂的信访件。
本局各单位及各区环境保护局必须按领导批示的要求认真办理,并按批示时间办结。第十七条 对发现对环境信访事项处理不当的,有关单位应当重新处理。
本局发现区环境保护局对环境信访事项处理不当的,责成区环境保护局重新处理或直接处理。
第五章 奖励与处罚
第十八条 对在环境信访工作中做出优异成绩的单位或者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第十九条 对在环境信访工作中不履行职责、推诿、拖延的单位和个人应给予通报批评:对在环境信访工作中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按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或者依照有关规定给予行政处分。
第二十条 环境信访人对依照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规定处理恰当的环境信访问题仍无理纠缠,妨碍环境信访秩序和环保工作人员执行公务的,环境信访机构应给予批评教育,也可以建议其所在单位给予批评教育或者依法给予行政处分;违反治安管理的,应移交公安机关依法处理。
为进一步加强我县耕地保护工作,落实耕地保护责任制,明确细化县政府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标准,科学高效地实施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建立全县乡(镇)政府耕地保护责任,切实加强耕地保护工作,结合我县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一、考核依据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土地调查条例》;《江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
(二)《中共江西省委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做好2011年全省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意见》(赣发[2011]4号)。
(三)《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西省市县政府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实施意见的通知》(赣府厅[2012]28号)。
(四)《国土资源部关于开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耕地保护和节约用地政策措施落实情况”2012年度监督检查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函[2012]154号)。
二、考核内容
(一)耕地保有量变化情况。根据****县年度土地利用变 1
更调查成果,考核各乡(镇)年度耕地保有量任务完成情况。重点核查建设占用、灾害损毁、生态退耕和农业结构调整等减少耕地和土地整治增加耕地的情况。乡(镇)行政府区域内耕地保有量不得低于县人民政府下达的耕地保有量考核指标。
(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及变化情况。考核各乡(镇)年度基本农田保护任务完成情况。重点核查建设占用、生态退耕、农业结构调整、自然灾害损毁等造成基本农田面积减少、基本农田补划及建设情况。各乡(镇)应对建设占用、生态退耕、农业结构调整、自然灾害损毁等造成基本农田面积和地类变化情况及原因做出分析说明。各乡(镇)行政区域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得低于县人民政府下达的基本农田保护面积考核指标。
(三)耕地占补平衡情况。考核各乡(镇)配合完成“造地增粮富民工程”补充耕地和耕地占补平衡指标储备工作。
(四)耕地保护制度措施。考核各乡(镇)年度耕地保护制度和措施的建设、执行情况。重点核查各乡(镇)人民政府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落实、耕地质量建设措施、违法占用耕地查处、耕地保护宣传等情况,核查包括各乡(镇)落实责任制、责任书签订情况,耕地保护目标纳入各乡(镇)人民政府年度考核评价体系,国家投资土地整治项目完成情况,开展耕地质量监测和补充耕地培肥改良情况,违法占用耕地查处情况,以及开展耕地保护宣传。
三、考核对象
各乡(镇)人民政府。
四、考核评分标准
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采用综合评分法,满分100分,附 加分5分。
(一)耕地保有量方面(满分25分)。
1、本行政区域内的耕地保有量不低于县级政府下达 的控制数,得20分;指标未达到的,不得分,考核认定不合格。
2、耕地面积年度内不减少的,得5分;减少的扣1分;每减少耕地超过0.1%的,再扣1分,扣完小项分为止。因自然灾毁造成耕地减少的,不扣分。
(二)基本农田保护方面(满分25分)
1、本行政区域内的耕地保有量不低于县政府下达的控制数,得15分;指标未达到的,不得分,考核认定不合格。
2、基本农田面积年度内不减少的,得5分;减少的,扣1分;每减少基本农田超过0.1%的,再扣1分,扣完本小项分为止。
3、基本农田保护责任得到全面落实、基本农田保护档案资料齐备、按要求树立了基本农田保护标志牌的,得5分;每有一项不符合要求的,扣2分,扣完本小项分为止。
(三)耕地占补平衡方面(满分25分)。
1、本行政区域内经依法批准非农建设占用耕地占当年新增建设用地批例40%以下的,得18分;40%以上45%以下的,得7分;55%以上60%以下的,得3分;60%以上的,不得分。
2、年度内县组织土地开发复垦项目抽查无不合格项目及无责令整改项目的,得17分;每发生1个不合格项目的,乡(镇)扣10分,扣完本小项分为止;每发生1个责令整改项目的,乡(镇)扣7分,扣完本小项分为止。
(四)耕地保护制度措施方面(满分25分)
1、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落实情况(9分)
各乡(镇)政府层层签订责任状的,得2分,否则不得分;耕地保护目标纳入地方党政年度绩效考核的,得2分,否则不得分;建立耕地保护和基本农田保护政府领导干部年度审计制度并开展工作的,得2分,否则不得分;建立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奖惩制度并落实的,得2分,否则不得分;开展耕地保护补偿激励机制的,得1分,否则不得分。
2、耕地质量建设措施情况(5分)
各乡(镇)人民政府要将基本农田落实到地块和农户。要按照国家和省、市、县统一的规范,加强对耕地和基本农田的动态监测,每年向国土资源局、县农业局提交耕地、基本农田的面积和等级情况的监测调查资料,并对数据的真实性负责。
3、违法占用耕地查处情况(9分)
当年发生的违法占用耕地面积占同期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面积比例5%以下的,得9分;5%以上10%以下的,得
4、耕地保护宣传情况(2分)
在主要交通要道、村庄等醒目位置悬挂或张贴宣传标语的,得1分,否则不得分。每年在中央、省、市、县等主要宣传媒体投稿并发表在5篇以上的,得1分,否则不得分。
(五)附加分(5分)
1、当年列入全省耕地保护类现场会、观摩点并获好评的,或者代表全省接受国家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检查的乡(镇),加3分。
2、积极配合完成国家投资土地整治项目按规定当年完成任务的,加2分。
上述评分标准中面分比数以上的含本数,以下的不含本数。国家对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另有规定的,将按规定对本评分标准作适当调整。
五、考核数据来源依据
考核主要依据年度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结果、年度非农建设占用耕地审批、耕地占补平衡台帐、土地整治项目补充耕地验收、违法用地查处等数据,以及内业资料和外业核查情况。
六、考核组织与程序
(一)考核组织
县国土资源局会同县农业和粮食局、县统计局共同组织考核工作,县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办公室设在县国土资源
局,具体负责考核日常工作。
(二)考核程序
1、考核工作组对各乡(镇)人民政府进行考评打分,对各乡镇政府考核排名,推荐1—3个耕地保护先进乡(镇),并于每年1月底前将各乡镇考评结果、相关数据资料和推荐耕地保护先进乡镇名单上报考核办公室。
2、考核办公室对考核工作组对各乡(镇)的考评结果及相关数据资料进行审核、汇总,由县国土资源局会同县农业局、县统计局组织对各乡(镇)人民政府耕地保护情况进行核查,形成考评结果,并评选出1个乡(镇)为年度耕地保护工作先进单位。
3、每年2月底前,县考核办公室将考评结果报县政府,并抄送县财政局、省监察局和省审计局。
七、考核结果的运用
一、农村饮水的现状及问题
农村饮水主要的评价指标包含水量、水质、饮用是否方便和保证率等四个方面的内容。水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必需品, 更是生命得以延续的保证, 农村供水保障水质安全事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组成的重要内容, 饮用水安全对改善居民生活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我国农村饮用水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水质问题, 造成水质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对工程供水水源和工程管护区没有采用相应的保护措施, 未能定期对水源地进行巡逻管护和对一些设备的管修和消毒处理;二是一些突发性事故造成的水源污染或分散区域内的地表水的污染, 随着工业化步伐的加剧, 饮用水问题已成为威胁农村居民生活安全的当务之急;三是干旱性缺水或是季节性缺水, 这一点在西部欠发达地区尤为明显。
二、造成农村饮水安全的原因
造成农村饮用水不安全的因素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水源地污染严重, 随着工业化的不断加剧, 工业“三废”成为影响水源的主要因素;二是农业现代化带来的负面效应, 大量、过量的使用化肥对地表水的污染相当严重;三是供水管理运行机制需进一步完善, 资金投入力度还需跟紧;四是农村居民对用水安全意识不强, 在认识程度上存在偏差, 更不能有效地合理利用水资源。
三、解决农村饮水安全的办法
㈠选择不宜被污染的水源地
水源一般分为地表水和地下水, 地表水比较容易受到污染, 且净化水质的成本较高, 地下水水源易于防护, 卫生条件相对较好, 经济成本较低, 但地下水短缺或水中含氟铁等物质过高时水会出现苦咸等现象, 这样一来成本较高的地表水才会被无奈选择。因此, 各级行政主管部门以及单位要加强供水水源的有效管理, 对水源地进行定时巡逻维护, 并及时发现影响水源安全的主要原因, 做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㈡严格把控水源工程关
供水工程开工前应建立检验相关水源水质的制度, 确保水源水质符合国家饮水卫生标准后再动工兴建。尽量采用全封闭式水源构 (建) 筑物, 生产建筑物外围30米范围内不得设置任何生活建筑区或居民区、畜禽饲养场、渗水厕所、污水管道、垃圾堆放或粪便、废渣等。
㈢供水应符合国家规定的卫生标准
供水水质应符合国家《生活应用水卫生标准》 (GB5749—2006) 。供水单位应设置水净化、消毒设施, 在大型水厂或供水管理总站、分站建立常规水质检验室, 配备相应设备及检验人员, 使用符合国家安全标准的供水设备和消毒产品。
㈣强化检测检验制度
加强完善供水水源和供水单位的检验制度, 水源水质监测的目的是为了及时全面掌握水源水质的动态变化特征, 为水源水质的准确评价和水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以及水源水质的监测与评价提供可靠的数据和依据。同时通过加强行政监管, 强化县级以上的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建立健全检测网络, 加强对水质的日常监测, 并配合卫生部门定期对供水水质进行检测, 从而保证供水水质的安全。
㈤进一步落实管理责任制
农村的用水较为分散且形式多样, 如一些私自接水、窃水者, 拒不交纳水费者, 私自拆迁供水设施和损坏设备者, 在水源地保护区内擅自修剪构 (建) 筑物者, 在饮用水源保护区内设置排污口者, 如出现上述任何一种情形都将由县级以上水行政主管部门或供水单位责令其限期改正, 还可采取停止供水、予以罚款等措施, 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四、结语
按照新办法,旅客为他人办理退票手续时,须凭乘车人的有效身份证原件;如果没有乘车人的有效身份证原件,也可以凭代办人有效身份证原件和乘车人的有效身份证复印件办理退票。旅客本人办理退票手续时,须凭购票时提供的有效身份证原件办理。
铁路部门提示,对于身份证原件丢失的旅客,可到车站公安制证处开具临时有效身份证明后办理退票。此外,针对部分旅客反映12306网站购票退款未及时到账等问题,铁路部门表示,旅客除拨打投诉电话外,还可利用电子邮件投诉。
得知“西宁下陨石雨”的消息后,为得到一颗陨石,今年2月21日,济南市民黄传舰独自一人坐火车赶赴青海寻找。28日,他把捡到的一块近40克重的陨石拿到省地矿局地矿科技馆鉴定,结果让他喜出望外:这确实是一颗陨石。“陨石卖的话一克要500美元,但我要把它好好收藏起来,圆小时候的一个心愿!”他说。
》的MV悄然走红。网友们纷纷留言,认为这是目前最好的写小火车的音乐。据悉,该MV单曲的作者是民间自由音乐人刘仲明。他原本是嘉阳煤矿一名普通矿工,在嘉阳煤矿生活、工作了20多年。对音乐的热爱,使其成为一名职业音乐人,创作出了许多作品。
到台北市区,为了避免吊嗓子时声音太大影响邻居,她每天清晨来到铁轨旁,趁火车经过时亮开嗓子练声,火车一走立刻打住,直到下一班火车再来,就这样坚持了一年多。1994年,凤飞飞曾因慈善事业低调来到北京,与丈夫赵宏琦共同捐赠人民币60万元在广西凌云县成立希望小学。
,由中国北车集团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制造的和谐3B型0499号电力机车运抵苏家屯机务段,经整备后上线运行。至此,大连机车公司自主设计研制的500台世界单机功率最大、技术水平最高的和谐3B型9600千瓦大功率交流传动货运电力机车全部完成。
日前,太原铁路局拿出近百万元对180项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成果进行奖励,以此激发职工群众的首创精神,为企业的创新发展增添活力。一个个“金点子”解决了一大批重点和难点问题,促进了全年各项任务的顺利完成,推进了全局的创新发展。
中越贸易回暖,继2010年全站运输收入首次突破亿元大关、2011年达到1.25亿元之后,凭祥站今年的运输经营一直保持快速增长势头。截至2月20日,该站发送货物11.9万吨,超年度计划进度。
打击倒票“猎鹰战役”和打击流窜“铁鹰”行动,圆满完成了各项春运安保任务。春运期间,全国铁路公安机关共查破倒票案件3794起,抓获倒票人员4365名,关闭售票诈骗网站37个。
【文物保护实施办法】推荐阅读:
北京市地下文物保护管理办法全文06-03
文物保护论文06-30
文物保护科学10-02
文物保护工程资质06-11
文物保护工作要点10-16
市文物保护工作汇报10-03
古建筑文物保护方案09-17
《文物保护专项经费绩效自评报告》07-17
广东省实施《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办法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