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的7年知青岁月读后感

2024-08-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习近平的7年知青岁月读后感

习近平的7年知青岁月读后感 篇1

一口气读完《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一书。这是一本由29名采访对象的口述汇集起来的采访实录,受访者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用真实的历史细节讲述了总书记当年“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的历练故事,再现了习总书记知青时期的艰苦生活和成长经历。

七年知青岁月,青年习近平把自己看作黄土地的一部分,“为群众做实事”的信念在此时悄然扎根。他用双脚丈量黄土高原的宽广与厚度,一心只为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这样的爱民为民情怀孕育了习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由此,我们便不难理解他为什么反复强调“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为什么要求“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为什么勉励当代青年“让青春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青春是美好的,也是短暂的,青年只有把青春植根在祖国大地,奉献于强国事业,才能做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业绩。

一个15岁的青年,突然从大城市来到小村庄,面对身体上、生活上的种种不适应,心理落差可想而知。但他没有因为困难被打倒,没有因为苦闷而消沉,而是在真正融入梁家河的农村生活、深切了解农民生活现状后,立下了“为群众做实事”的理想。因为有了这个“初心”,青年习近平克服了“跳蚤关”“饮食关”“劳动关”“思想关”,逐渐成长为梁家河的“好后生”。总书记后来回忆:“15岁来到黄土地时,我迷惘、彷徨;22岁离开黄土地时,我已经有着坚定的人生目标,充满自信。”在黑夜中指引人生道路的是理想,这也是总书记反复告诫青年人要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原因。

习近平之所以能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走好人生的第一步,一是与他这7年努力拼搏、自强不息、刻苦锻炼有关,他不甘于平淡生活,认为人活一世,要做一番事业,要在“修齐治平”方面有所作为,这是他成长的内因;二是外部因素。如党组织的培养,家庭与环境的影响,陕北老乡的关怀教育,等等。今天,总书记的“有追求”,主要体现在“为民族担当”“为人民担当”“为党担当”。

人都有自己的青春时代。之后,人生历程中拉开的差距,除了所处的不同客观环境、客观条件影响外,很大程度上与青年时代的主观世界、主体努力与人格状态不同直接相关。习近平同志之所以在今天能担任我们党的总书记,并明确为全党的核心,应当说,与他在陕北延安梁家河七年知青岁月的艰辛磨炼、积极努力,以及之后的历练密切相关。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读后感 篇2

习总书记有坚持学习和思考的态度。

习总书记在知青岁月里,从没有放弃读书和思考,甚至是“痴迷”阅读,阅读面十分广。为了找到歌德的《浮士德》,跑了三十几公里路才借到。习总书记同时注重阅读的深度,饿着肚子也要把喜欢的书读完,要研究透彻。如同书中说的那样,总书记执政理念、思想,就是在持之以恒的读书生活中积淀下来的。

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自己深刻感受到: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要好好学习专业知识,学以致用,做到习总书记说的“功以学成,业由学广”。

习总书记有敢做、敢担当的作风。

习总书记在梁家河村时,因为敢说、敢做、敢担当,被推举为大队党支部书记,采访时提到他有一个特点,就是他说有错大家指出来,他肯定改;如果说的没错就要求大家不打折扣的执行。建沼气池、挖水井、打坝地等等,都体现了他敢做敢担当、一张蓝图绘到底的作风。

习总书记有勇于创新的胆识。

习总书记在梁家河很多工作都是开创性的。比如建沼气池,我觉得是技术创新;办铁业社、缝纫社和代销店,是商业模式创新和管理创新。以代销店为例,以前村里人买东西要走70多公里到公社去,走一天时间,改为代销店后村里一两个人统一去采购,大家再去店里买,这样效率提高了、成本降低了、老百姓方便了。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读后感范文 篇3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通过29位受访者讲述自己当年亲身经历的往事,用真实的历史细节再现了总书记1969年1月至1975年10月在陕北黄土高原“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的历练故事,再现了总书记七年知青岁月的艰苦生活和成长历程。

该书为当代青年励志成才提供了鲜活教材,为党员干部锤炼党性提供了生动范本。一要学习总书记的崇高境界,坚定“四个自信”,自觉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二要学习总书记的为民情怀,树牢和践行人民立场,在实现“四个服务”总要求中作出新的贡献。三是学习总书记的务实品格,脚踏实地,勇于担当,主动作为,立足本职岗位干好工作。四是学习总书记的勤学作风,养成读书的良好习惯,一刻不停地增强本领、提升能力。我们要引导全校上下进一步树牢和践行“四个意识”,向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进。

习近平的7年知青岁月读后感 篇4

一是工作不认真,容易自我满足。部分党员干部对自己所做的工作,往往自我感觉良好,认为自己是很认真了,工作做得不错了,没有多少瑕疵的了。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把自己弄好的材料拿给他人看,做完的工作讲给他人听,让他人帮忙指正,这样那样的问题、错误就出来了。毛主席曾经说过:“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最讲认真。”因此,部分党员干部必须戒骄戒躁,消灭自己的这个坏毛病。

二是学习的劲头不足,积极性不高。习近平总书记在陕北时读的书,不仅多,而且古今中外都有涉及。丰富充足的知识积累,为习近平总书记今后的成长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反观现在的部分党员干部,书读的少,也不愿读书,没有充足的知识累积,也就很容易在繁重的工作面前败下阵来。为了做好工作,所有党员干部都要爱读书,多读书。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 篇5

2017年11月26日,支部组织学习了《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本书通过29位受访者讲述自己当年亲身经历的往事,用真实的历史细节再现了总书记1969年1月至1975年10月在陕北黄土高原七年知青岁月的艰苦生活和成长历程。

作为一名普通的基层青年党员,我们未曾经历过那段特殊的时期,相反的,我们这一代青年人有幸生活在改革开放的大好时代,良好的外部环境为我们提供了广阔的展示平台和成长空间,但也面临着基层各种社会矛盾凸显的乱象,经受工作、婚姻、生活等现实问题的考验。这就要求青年党员要从实际出发,更好地适应工作需要,要立足岗位、主动作为,要积极实践、接受磨砺,要敢于吃苦、勇挑重担。

习近平同志于1969年1月13日响应毛主席“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指示,到陕西省延川县文安驿公社插队,当时他还不满16岁,是个什么概念呢?就是现在孩子刚上高中的年纪,想想我们的孩子,去上高中,不说车接车送,厚一点的衣服、裤子、被子都是肯定不洗的,那他下乡面临的是什么呢?是跳蚤关、饮食关、劳动关、思想关,一个北京长大的孩子,骤然间来到农村,而且是知青下乡条件最艰苦的陕北农村,一待就是七年,这期间,习仲勋同志的问题一直没有解决,入团入党希望渺茫,下乡一两年之内,一起来插队的知青陆续都走了,他精神上所受到的痛苦和压抑,甚于体力上和生活上的苦,但是,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总书记没有消沉,我认为这既得益于习近平同志的学习、思考,也得益于陕北这块神秘的革命圣地,陕北是个神奇的地方,它不仅是革命圣地,更是中华民族的根之所在,习近平同志在最彷徨的时候,是老区人民无条件接纳了他,为他提供了相对宽松的政治环境、能够发挥个人潜力的天地,帮助他最终过了“思想关”,使他下决心像他的父兄一样好好在农村干一场,1973年他对朋友雷平生说:“我1974年不上大学了”,“我到梁家河毕竟好几年了,老乡对我不错,我不能就这么走了,得帮助老百姓做点事儿。”说这话的时候习近平同志在赵家河参加“整队”工作,积累了不少农村工作经验,他的考虑是回梁家河后为村里做些实事,带领老百姓把粮食产量搞上去,为这片土地尽自己的绵薄之力。想法固然是正确的,但从个人角度来说,上大学机会难得,而且当时政治形势复杂,未来是否还有机会很难说,但是他的想法很朴实:老百姓养育、培养了自己,自己就应该有所回报,走不了就在这儿待着,这辈子就当个农民吧!

还有1982年,习近平同志担任耿飚的秘书一段时间后,决定下基层、回农村去工作,耿飚劝他去野战军,但他认为国家已经步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时代,在地方上会比在军队里接触的事物更全面,更接近民生民情,对自己的全面锻炼更有利。再者觉得自己在陕北干了7年,知识和经验最丰富的积累,还是从农村来的,而且农村目前正处在改革的前沿,还是到农村去才更能发挥他的优势。他对朋友陶海栗说:“这次下去,干得好,将来成就一番大事业,干得不好,就在下面给老百姓做些实事,也没什么。”

不管是下乡时选择上大学,还是留北京继续做耿飚的秘书工作,以常人来看都是一条坦途,相反,留在农村甚至在好不容易离开农村后又回去,这样的抉择在我看来确实是不同寻常,伟人之所以伟大或许就是因为他们不走寻常路,总书记选择了一条艰苦的、未来充满不确定性的路,确实是因为他把老百姓装在了心里,他把自己称作“黄土地的儿子”,是真正把自己的思想情感融入了这片黄土地,融入了中国最基层的农民群众中间,融入了与他们一起为了美好生活而进行的艰苦奋斗。理解了他密切联系群众、扎根中国大地的这份情怀,我们就能更深切地体会他所说的“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就能更坚定地站稳人民立场这个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他的这种伟大情怀确实值得我们学习。

习近平同志担任梁家河大队党支部书记后,做事公道、敢于担当,群众需要什么,他就干什么,除了带领乡亲们打淤坝、修梯田、打井、办沼气、修路外,为了便于老百姓劳动、生活,还开铁业社、代销店、缝纫社、磨坊„„我第一次看见习近平同志在1974、1975年就办起了铁业社、代销店、缝纫社、磨坊的描述,简直觉得不可思议:在当时的政治和经济环境下,一切以“粮食为纲”,他搞这些副业,担着很大的风险,很容易被扣上“资本主义的尾巴”这顶帽子,一般的村干部都秉承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则,不过问也不搞这些事,而且,当时体制死板,办事也非常不容易,他就是凭着一股要为老百姓办实事的劲头,动员群众,敢想敢干能干,充分体现了一位党员干部的责任和担当,硬是克服困难办成了。心系老百姓,这是总书记的担当。

讲到担当,我觉得很有必要谈谈习近平同志入党、推举为大队党支部书记和上大学的事。文革期间,家庭成分对个人前途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习近平同志由于父亲受到迫害,尽管工作表现突出、政治上要求进步、对党绝对忠诚,一直入不了党。一直到1972年,白兴光同志调任文安驿公社党委书记,他听政工干部介绍了习近平同志的情况,就对他开始关注,按照正常的组织程序处理问题,并没有因为家庭的原因对他另眼相待,白兴光同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习近平在文安驿公社插队期间,是一名普通知青,他能够入党是因为他符合党员标准,表现好,具备入党条件;他当支部书记是因为他能力强;公社推荐他上大学是因为他贡献大。这些都是他自己奋斗的结果,不需要、也没有任何人给予特殊的关照。我们只是履行了基层党委、政府应尽的职责。”这是一个普通基层党员干部的担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发展到今天,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同样需要我们保持担当这样一种精神状态,保持这样一种工作作风,强化和坚守共产党人的责任。

前面讲到,习近平同志为了方便群众,在村子里办起了铁业社、代销店、缝纫社、磨坊„„他为什么能够办成而且没有人找他麻烦、给他扣帽子呢?习近平同志对政策把握得很严谨,缝纫社、磨坊都是免费的,完全不盈利,代销店则由供销社赊账,把东西批发回来,原价卖给社员,一分钱不挣。铁器社为村里人打农具、修农具都免费,为县里供货则通过县农副产品公司,公对公,这些做法与当时的政策不抵触,但是既便民惠民,又让社员发挥各自长处,把群众从繁杂、繁重的事务中解放出来,提高了生产力。所以我们要向总书记学习,善于思考,发现问题,敢于并且能够解决问题。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七年知青岁月,习近平同志从一个懵懂迷茫的少年,成长为一个沉稳自信、奋发有为的青年,他从梁家河大队出发,从一个普通农村的党支部书记走到党的总书记,给了我们一个启示:艰苦的环境,容易使人沉沦,但是如果志存高远,自强不息,一定可以走得更远。永远不要停止为梦想而努力!

习近平的7年知青岁月读后感 篇6

总书记是跟中国的大地、中国的社会密切相关的。总书记曾经说过:“15岁来到黄土地时,我迷惘、彷徨;22岁离开黄土地时,我已经有着坚定的人生目标,充满自信。”在梁家河的7年岁月,总书记读懂了“生活”这部大书,读懂了“中国农村”这部大书,也读懂了“实际”这部大书。这是总书记与黄土地的不解之缘,从中国的大地、中国的社会中汲取到无穷的智慧和力量。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这本书前些日公开发行我就初步进行了阅读和关注。不少朋友讲:“五年来,总书记带领党和国家干了许多得民心、顺民意的大事难事,我们感到总书记的形象在心目中越来越高大,由衷地信服和拥护总书记的核心地位;最近读了《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又感到总书记和我们离得越来越近、贴得越来越紧,发自内心地爱戴这样的人民领袖。”看完《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一书,我们都能强烈地感受到,书中讲述的总书记的每一个青春奋斗故事都很实在,都是普通人经过努力能够做到的,但是这么多故事背后的闪光点集中到一个人身上,就诞生了“伟大”。正是因为这种普通群众都能理解和认知的“伟大”,包括广大青年在内的人民群众才发自内心地感到总书记既可敬、又可亲,既高大、又贴近,具有强烈的人格魅力。

理解这份“伟大”,还需要我们置身当时的历史条件和时代环境去体悟。当我们只是作为一个旁观者,回望过去时,历史已经定格,呈现出一种确定性;但是,在真实的历史正在行进时,充满了未知、充满了不确定性。我们现在回头看,总书记在梁家河一待就是七年,很不容易;但更不容易的是,总书记当初在梁家河,不知道自己要待多久,很多时候看不到未来、也设计不了自己的未来。在那种情况下,总书记仍然坚守初心、坚持学习、坚持奋斗、坚持工作,支撑这份宝贵的坚守与坚持的,就是信仰的力量、为民的情怀、务实的作风、担当的精神。现在,我们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正需要有这样一股力量、这样一份情怀、这样一种作风、这样一身担当的领袖来掌舵领航。

“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际遇和机缘,都要在自己所处的时代条件下谋划人生、创造历史。”时代在变、环境在变,不变的是榜样的力量。总书记七年知青岁月对青年一代成长成才的启示,具有跨越时空的永恒价值。当代青年要向总书记学习,始终坚守初心、坚定理想,始终与人民相结合、和群众在一起,多一些摔打磨练、多几分淡定从容,不在坐享其成中虚度青春,要在不懈奋斗中创造未来,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努力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习近平的7年知青岁月读后感 篇7

——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学习心得

在有限的见闻中,我对习近平主席浅薄的认识是:他是威风凛凛的国家主席,是体贴妻子的好丈夫,是命运早被注定的红色革命后代……但当我有机会走近习主席的七年知青岁月,他遥不可及的形象变得亲近起来,我暗自感叹我们党的领袖有如此非凡的经历及强大的精神力量,实乃人民之幸。所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习近平的成长故事,不正是这样的生动实例。

16岁前的习近平出生在革命家庭,是新中国第一代接受正规教育的先进青年,单纯天真、朝气蓬勃,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然而,紧张的政治环境和“知识青年到农村去”的指示,让年轻的习近平遭受空前打击,在他看来待在北京甚至会有性命之忧。不难想象,在那趟知青专列上,他是百感交集的,前路茫茫,命运飘零。梁家河艰苦的环境,“黑帮子弟”的帽子,成为一个16岁青年不得不面对的现实。读到这儿,我的心也随之为习近平捏一把汗,突破困境何其艰难?

很庆幸,他的姨姨齐云开导他要依靠群众,“在抗日战争时期,只有坚决依靠老乡。找到老乡,才能坚持斗争,坚持生存。哪有嫌弃农村生活艰苦、农村落后的道理?如果那个时候离开老乡,共产党员一天都活不了。”对于迷茫无措的习近平,来自家庭的不懈督促如春风化雨般滋养着他的内心,组织的信任、村民的友善更是如注入强心剂,使他的思想有了重大转变,开始团结群众,扎根农村。身处逆境,“思想观”是最难关,是自暴自弃、不主动不配合,还是寻找苦难背后的价值意义,适应环境,沉下心来干一番实事。当年一同插队的知青们多年后坦言,七年知青经历是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的历史起点。习近平表示,养尊处优的人永远不会了解生活的艰难,知青经历将成为他永远铭记的宝贵财富。

很多时候,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考验在初期确实伴随压力和阵痛,可真真从心里上战胜它后,却能带来意想不到的磨砺和收获。当时的公社党委书记白光兴坦言:“入党、提干、上大学都是近平奋斗的结果”,在“黑帮子弟”的影响下,习近平的上大学的推荐、审核人都是承担责任和风险的,唯有比普通人更优秀出众,才能获得来之不易推荐的机会。

书中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习近平劳累一天之后,仍然坚持夜读。整天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劳作,大抵只会让人有吃饱穿暖的基本渴望吧。然而,年轻的习近平阅读历史、哲学、军事、文学、政治各类书籍,在贫瘠的农村他如饥似渴的享受着属于自己的精神食粮。有知情回忆:当时读书有四类,“读书无用类”、“数理化类”、“马列、毛选类”、“文史哲类”,有不少人荒废,也有人汲取了丰富的营养。

读书到底有用吗?知识能改变命运吗?我们可以从当年知青的前途命运中窥探一二。雷平生说出了他的体会:其实年轻时期的阅读、年轻时期的苦学所能学到的知识和信息,很多已经变化了,或者已经不那么重要了。但年轻时期所养成的不倦的学习精神和良好的学习方法,以及通过学习所养成的思维能力,则可以伴随人的一生,对后来的各个阶段仍然起着作用、发挥着影响。

多年之后的习近平已经走上重要岗位,有知青想写写他的故事,他笑着说“还不到盖棺定论的时候”。低调行事,不过多的宣传功绩,习近平的每一步沉稳而踏实。作为年轻人,当我们取得成绩时,戒骄戒躁、不好大喜功,才能走的稳健走的长远。

习近平的7年知青岁月读后感 篇8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原汁原味再现了总书记1969年1月至1975年10月在陕北黄土高原七年知青岁月的艰苦生活和成长历程,内容丰富、思想深刻、文风朴实、引人入胜,通过知青说、村民说、各界说,再现了一位吃苦耐劳、踏实干事的青年习近平;一位勤奋好学、志存高远的青年习近平;一位一心为民、重情重义的青年习近平;一位意志坚定、敢于担当的青年习近平。这部书,是当代青年树立正确人生观、励志成才的鲜活教材,是所有团员青年不可或缺的“枕边书”。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领悟,现将学习《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一、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做一个信仰坚定的人。

总书记在梁家河的七年知青岁月,从15岁到22岁,正是从少年到青年确立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最重要的时期。从书中我们可以深切体会到,总书记经受青年时代曲折经历和艰苦磨砺的考验,正是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社会主义信念和“革命理想高于天”的豪迈情怀发挥着总开关的重要作用,采访实录用真实的历史细节讲述了总书记是怎样“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我们要学习习总书记,做共产主义理想的忠实信仰者,坚定实践者,学有目标,干有方向。

二、要认真敬业,尽职尽责,做一个敢于担当的人。书中提到“近平敢说,敢做,敢担当”“近平做事情有一个很大的特点:他一旦担起了责任,就有自己的想法,敢干事,敢干大事”。习近平担任梁家河支部书记后办成的第一件事,就是搞起了沼气,给乡亲们解决了生火做饭的问题。给梁家河的乡亲们印象最深的一件事,就是带领全村老少一起修淤泥坝,增加了耕地,增加了粮食。因此,我们要学习总书记积极进取,善于创新,勇于实践的工作精神,把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落到实处,切实解决好“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的问题,做一个敢于担当的人。

三、进一步发扬“真抓实干、马上就办”的实干苦干精神。

总书记插队在贫瘠的陕北黄土高原,这是全国1600万插队知青中自然环境和生存条件最为艰苦的地方之一。对此,总书记义务反顾的投入到艰苦劳动中,与群众一起苦干实干,克服了重重困难,战胜了种种考验。我们要学习总书记不畏艰难、百折不挠的顽强意志,发扬“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的艰苦奋斗精神,不断磨练意志,提升能力,不断加强各类知识的学习。

习近平的7年知青岁月读后感 篇9

近期通过对《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的学习,让我感慨万千,它既是一部青葱少年的成长史,又是一部干事创业的奋斗史,书中通过访谈实录的形式再现了总书记知青时期的艰苦生活和成长历程,展示了青年时期的习近平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坚强不屈的奋斗精神、给人以深刻启发。从“知青说”这一篇章来看,我们知道伟人的青春岁月必然是一段激情燃烧又五味杂陈的历程,有苦、有甜、有泪、有辛酸、有仿徨、也有人生的历练和厚重。只有经历这些,才会留下充实、温暖、持久、无悔的青春,才能为以后的成功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为一名新时期的年轻干部,我们虽然没有经历过那段上山下乡的特殊时期,但身处新时期的我们也时刻面临时代给我们带来的挑战。特别成为一名乡镇干部,乡镇工作既是各项工作的组织实施者又是国家各项政策的最终落实者;乡镇干部能力素质的好坏,往大的方面说决定了一方的经济社会等各项事业的发展水平,对乡镇而言就是觉得了老百姓对政府工作能力的满意程度,这就需要我们要从实际出发主动适应工作需求;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一、勤学习。要做学习型的乡镇干部,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当今时代发展迅猛,各种新知识、新事物、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更新换代快,就拿现在来说,各项惠农政策层出不穷,扶持农民发展优惠政策也跟随时代不断在变,乡镇干部不知道、不清楚、不精通的东西越来越多,如果仅仅停留在当前,必将被社会淘汰。因此,乡镇干部必须树立终身学习观念,大力提高学习力,不断强化“学习力就是竞争力”的新观念。作为一名乡镇干部,只有重视学习、持续学习,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更好地引领农村改革发展、助农增收致富。一是要有危机感和紧迫感,牢固树立“不进是退、慢进也是退”的新观念;不做“自以为是、夜郎自大”的干部,要做充满激情、创先争优的干部。二是要学习总书记热爱学习、随处学习的精神,不仅重视思想政治理论学习,还要有针对性地学习多方面知识,静下心来研究各种方针政策,努力成为涉农政策的“活字典”、“百事通”。

二、善谋划。谋划就是筹划、想办法、定计划。作为乡镇干部,要增强工作的预见性,掌握工作的主动权。要谋划好自己负责的工作应重点在哪里?怎么去做?每个阶段工作需要达到什么程度?要在心中提前构思、琢磨酝酿。就正如有句话说“身在兵位,敢为将谋”以前党委政府也提出过,谋划工作要提高两个层次,不能拘于当前,只有在谋划中不断锻炼自己,才能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提升综合素质。

三、有担当。乡镇干部担当在哪里体现,当你面对办事群众的询问,能热情周到的接待,并帮助群众办事,这就是当担。现在我们有些干部,缺乏群众工作经验,与群众感情不深,在有些工作中不敢进群众门,不敢和群众说话。乡镇干部的价值就是体现在为百姓服务上,百姓的需要就是乡镇干部的服务方向。适应发展需,创新服务方式,是乡镇干部担当精神的体现。特别是当前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攻坚之年,怎么给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力量使我们所思考的,俗话讲“既来之则安之”,乡镇干部既然选择了这个行业,就要对自己的选择付出责任。爱岗敬业、甘于奉献,也是乡镇干部担当精神的体现。

四、树形象。乡镇工作说到底就是群众工作,做群众工作,最重要的就是以心交心,才能取得好的效果。对待群众工作真心,以满意赢民心。做群众工作,为群众服务,我觉得要与群众说好“五种话”:以心换心说家常话,上情下达说大白话,实事求是说真话,对症下药说内行话,出谋划策说鼓劲话。把群众的需求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的满意作为第一标准,用实际行动赢得群众满意,就是要办好群众的事。因此,在工作中,我们要始终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经常深入农户,走进田间地头,倾听群众呼声和意见,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竭尽全力地为老百姓谋利益。以实际行动取信于民,树立基层干部的良好形象。

五、多奉献。农村工作任务繁杂,难度大,工作条件艰苦,因此,作为一名基层干部,首先要能吃若。要有奉献精神,能耐得住寂寞,安心在基层工作,始终保持积极进取的良好精神状态,高质量、高水平地完成好组织安排的各项工作任务。要努力做到“三勤”,一是腿勤,不怕多跑路,不怕多流汗,舍得花力气,把工作做实做细;二是脑勤,勤学善思,注重研究剖析矛盾,解决工作中的难点问题;三是嘴勤,多向领导汇报工作情况,多与同志们交流,团结共事,密切协作。

当听到“知青”一词,有过亲身经历的人都有着难以忘怀的情感,对那个时代有着或苦或甜的回忆。最近阅读了《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让我感触颇深。这本书采用了口述历史的方式,通过受访者的亲身经历,再现了总书记知青时期的艰苦生活和成长历程。这本书将我重新带回了那段难忘的青春岁月,也让我深刻感受到了榜样的力量。这本书是真实反映总书记青年岁月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专题实录。七年的知青岁月不仅仅见证了总书记的成长,也是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的历史起点和逻辑起点。

“他贴近黄土地,贴近农民,下决心扎根农村,立志改变梁家河的面貌。”青年时期的习近平从心底里热爱着这片土地,将自己看作是这片土地中的一部分,他一心想让老百姓们过上更好的生活。总书记勉励当代青年“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这句话在我阅读完《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之后感受更加深刻。读完整本书,我主要有以下两点体会。去轻浮化,这个不仅仅体现在个人身上,也体现在我们平时的工作中。青年时期的习近平将自己的青春贡献给了黄土地,贡献给了农村。作为当代青年的我们,享受着优越的物质条件,但是却缺失了最重要的理想信念,身上多了一分轻浮和虚荣,我们应该将心沉下来,将脚步慢下来,扎根人民,贴近现实,将自己的青春贡献给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在工作中,我们更要稳扎稳打,不要想着走捷径,而是从一点一滴做起。

磨炼耐性,主动学习。总书记的思想和价值观不是扁平化的标语或是口号所造就的,而是与农民们朝夕相处的两千四百多个日夜和读了万卷书后所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形成的。在这两千四百多个日夜中,有欢笑有泪水,一起吃过玉米团子,一起建过沼气池。在精神和物质都极度贫乏的环境下,总书记锻造了自己不怕困难、有耐性的坚韧品质。在闭塞而荒凉的黄土高原,青年习近平从来没有放下过书本,放弃过思考。“碰到不懂的事情,就要仔细研究透彻;碰到自己喜欢看的书,就要把书看完。”总书记认为七年时间是他打基础的最重要的时光,他也将这种勤奋好学的精神贯彻到了他的一生之中,当成一种人生态度和精神追求。

习近平的7年知青岁月读后感 篇10

这天,刚到中央党校学习的父亲给我来电话,饶有兴致地对我说:“我花了一天时间读完了《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你一定要看看,学习体会总书记七年知青岁月的艰苦生活和成长历程。”这一天,我通宵读完了这本沉甸甸的书。

总书记知青岁月的故事发生在40多年前,无论是梁家河、赵家河,还是延川、延安乃至北京,当村民们、知青们回忆起一个个鲜活有趣的故事时,我看到了一位扎根农村、扎根农民的朴实青年,看到了一位拥有家国情怀、执着追求理想的壮志青年,看到了一位忧民之苦、安贫乐道的大爱青年。作为一个在党办系统工作6年的青年来说,想不到我们党和国家的领袖在青年时代有如此强烈的使命感,想不到我们党和国家的领袖在青年时代有如此强烈的忧患意识,想不到我们党和国家的领袖在青年时代有如此强大的定力。

一部好书的深厚价值是其中蕴含的思想和真谛。父亲与我交流读后感,他说:“从总书记身上,能看到青年时代在艰苦岁月中磨炼出的品格意志,对人民的热爱,对事业的追求。一个人,一旦从小我中走出来,真正地树立起为人民谋利益的大境界,他就能坦然面对一切困难挫折。做一个大格局的人,恰恰要从小事做起,对每一个人都有一颗爱心,去关心人,帮助人。”

我是一个从家门到学校门再到机关门的“三门”学生,经过严格的公务员考试和选拔进入省委机关工作。我思想活跃,知识新鲜,干劲十足。但是,我缺乏社会经验,缺乏对基层的了解,对复杂社会的分辨能力也相对较差。从这本书中我了解到困难和问题发生于基层,解决困难和问题的方法、经验产生于基层,上面惠民政策最终也要落实、体现在基层。正如和总书记一批分到延川县插队的黑荫贵所说:“把一个干部真正沉下去做一个村的工作,了解情况并处理一些问题,把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真正落下去,确实能比较实际地、有针对性解决问题。”我想,把青春和智慧像雨露一般播撒在黄土地上,应该是每一个年轻共产党员所追求的理想。

让奋斗成为青春的启明灯。不管一个人身处什么样的逆境,只要能积极地面对生活,无私地为他人奉献,抱有远大的理想,无论从事什么样的职业,都能为人民服务,都起到重要的作用,直到成为栋梁之材。与总书记相比,我吃过的苦很少,走过的路较顺。我要从总书记的知青岁月里找寻奋斗的目标,克服困难,昂扬奋进。

让奉献成为青春的燃烧棒。总书记把七年的最美好岁月奉献给了黄土地、奉献给了老百姓。这种奉献足以启示青年人,要把奉献当作自己的人生追求,把“小我”凝聚成“家国”,把点滴真情奉献给人民。我要从总书记的知青岁月里找寻奉献的真谛,明确为人民的方向,把工作做扎实。

上一篇:素质教育与心理健康下一篇:经纪人合作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