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教学谈

2024-07-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生物化学教学谈(通用8篇)

生物化学教学谈 篇1

为适应新的学科特点和社会需求,生物化学逐渐成为化工学科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课程。早在1993年,全国化学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就决定化学工程专业必须开设生物化学课程,教育部“而向21世纪化工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内容体系改革研究与实践”重点研究课题组也将生物化学内容列入化工类专业必修课内容之一。

经过近的教学和实践,生物化学为培养具有坚实生物化工理论基础和广博学术视野的交义型化工专业人才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教学过程中,广大生物化学教师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材建设等方而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本文结合我校10多年的化工学科生物化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

1存在的主要问题

1. 1学生学习生物化学的目的不明确

我校生物化学而向化学工程、化学工艺、精细化工、轻化工程等多个工科专业,多年来在教学工作中遇到的一个普遍的现象是这些专业的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表现在前几次课出勤率都很高,但随着课程的进行,出勤率开始下滑;即使是坚持下来的同学,许多也是“身在曹营心在汉”,究其原因,很多同学反映对课程缺乏兴趣。而缺乏兴趣的根本原因是许多同学不知道为什么要学这门课程。首先,化工学科的学生在入学接受专业教育时,大多数教育专题以化工科核心课程为例进行相关前沿介绍,而未涉及或很少涉及生物技术或方法在化工领域的应用。其次,由于生物化学课程一般在二年级开设,化工科学生的知识结构还是以传统化工知识为主,学生从潜意识上就将该课程列为“异类”。因此不清楚为什么要开设这门“不相关”的课程,不清楚学习的口的也就失去了学习的动力。

1.2课程内容的专业特色不突出

生物化学讲授的内容微观、抽象、繁杂,具有一杂、二多、三性的特点口。从物质化学组成的角度,主要包括糖、脂、蛋白质、核酸等四大类,每类根据分子大小不同有不同的类别。从生物分子功能的角度,有作为结构成分的,有作为能源的,有参与催化反应的,有作为遗传物质的,有发挥调节作用的,并且不同类别之间又有重叠。从代谢角度看,有物质代谢,有能量代谢,有三大物质代谢,有合成代谢,有分解代谢。遗传物质核酸的信息传递规律更是复杂,不胜其繁。教学信息量大,知识点分散,内在联系少,涉及的理论与技术多,即便是生物学科的学生在有充分的学时保障的情况下,要想完全掌握也绝非易事,而化工科生物化学仅有32学时,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讲完这些内容几乎不可能,再说也没有必要,毕竞化工学科培养口标不同于生物专业,因此对教学内容必须进行优化配置,凸显化工特色。

1.3学生的学习方法不正确

我校化工学科的学生在学习生物化学课程之前,已经先修了大量专业课程,有好的化工基础,初步建立了专业观念和意识,但生物学科基础往往处于高中阶段水平。而生物化学的内容和知识结构与化工课程不同,学生往往习惯性地采用化工学科的思维模式和方法学习生物化学,结果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不适应,颇有“隔行如隔山”的感觉。如何做好化工学科生物化学教学工作

由于以上问题的存在,学生们对这门课程的学习普遍感到枯燥、抽象、杂乱、难点多,针对性不强,从考试情况看,大部分同学对应知应会的内容掌握不够好。如何针对化工类专业学生的特点及课程要求,将生物化学的知识有重点地、高效地传授给学生,使之能自觉在生物化学与化工学科间建立起有机的联系,是生物化学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

以上三个问题不是孤立的`,学习口的的明确是学好生物化学的关键。明确了学习口的,才能培养起学习的兴趣,建立学习的主动性。而课程专业特色的凸显和正确的学习方法对学习兴趣的培养也是有利的。因此做好化工学科生物化学的教学工作应从三方而入手。

2. 学习兴趣的培养

兴趣的培养一是要让学生觉得学有所用。首先要认真备好、上好课程的第一课一绪论,这对学生认识到学习生物化学的重要性、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甚为关键。很多学生认为,绪论部分往往不在考试的范围,因此对绪论部分的学习不够重视,其实这种观点是不对的。一门课程的绪论一般是对课程的总体介绍,包括了研究内容、发展历史、实际应用等,对课程的学习起到了指引、启迪的作用。二是要找到生物化学与所学专业的交汇点、切入点,如糖一章中糖与生物乙醇的关系;脂类中油脂与生物柴油的关系,并可结合地沟油的利用现状分析变废为宝;化工领域的一个关键物质是催化剂,结合酶一章的学习阐述酶在化工生产中的优势,更容易激发学习的兴趣。生物化学教师应适当了解相关化工专业的课程、专业方向和应用领域,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用生物化学的知识和原理来解释相关产品生产过程。化工学科学生将来大多要从事化工类产品的研制与开发工作,他们往往对相关产品生产的生化原理更感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随时注意引入成功的生物化工案例以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三是要使内容化繁为简,化难为易。

2. 1教学内容的优化配置

生物化学内容如此庞大,而课程时数又十分有限,因此教学内容必须遵守少而精的原则。工科院校中生物化学课程的建设应该以夯实基础、而向应用为特色,在教学内容的优化配置上突出理论联系实际。整个生物化学从内容上可分为静态生物化学和动态生物化学两大部分。前者主要包括糖、脂、蛋白质和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后者包括物质代谢、能量代谢及代谢调节。这些内容相对繁琐,而课堂教学只有32个学时,要在这么短时间内将生物化学所有的内容都传授给学生是不现实的。因此需要针对化工学科课程的设置特点以及学生的培养口标,确定重点课堂教学内容。蛋白质、酶、核酸和代谢等既是生物化学的特色内容,也和化工领域关系密切,应作为教学重点。其中蛋白质部分应突出结构与功能的关系,酶部分应强调其作用机制,代谢部分应以糖代谢的讲述为主,这是联系其他代谢的核心部分。至于核酸部分,可根据各具体情况,将遗传信息的传递和DNA重组技术作为选讲内容。在这些内容中,又以生物分子的结构和功能为基础,这种设置在浙江大学得到约60%的同学的认可。

2. 2教学策略的运用

合理的教学策略的运用有助于学生全而、系统地了解生物化学这座大厦,高效把握课程的核心内容。框架式与脉络式的教、学方式可用于生物化学教学实践,即首先要建立起课程的整体知识框架,把内容分为三大模块:物质组成模块,包括蛋白质、核酸和酶等生物大分子;代谢模块;遗传信息表达模块圈。这如同大厦的主体结构,每一模块又可分成若干小模块。

如何将这些相对独立的章节、繁杂的内容有机地组织在一起,实现融会贯通,就需要一条主线起到贯穿沟通的作用。化学反应方程式就是生物化学这座大厦里的“钢筋”。生物化学毕竞研究的是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而化工学科学生化学基础又好,因此化学反应式是共通的语言,从化学反应的角度将生物分子与代谢途径甚至网络等不同模块的知识联系在一起。生物分子是化学反应方程式中的底物或产物,作为生物大分子又有其特殊之处,只有了解结构和功能的关系,才有助于解释其在细胞中的作用。酶则是方程式中的催化剂,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这种蛋白质为什么具有催化功能,与常规催化剂比优势在哪里。在动态生物化学部分,我们对代谢的学习其实就是对组成一条条代谢途径的一个个化学反应的解析。细胞与一般的化学反应不同,反应间不是孤立的,往往前一个反应的产物,作为后一个反应的底物,以此类推,形成了某种物质的代谢途径。而不同的代谢途径间又可通过一个或几个中间物质联系在一起,从而交织形成代谢网络。

当然,上好一门课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要有合适的教材,合理的课程设计,还应讲究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技巧。但为什么学,学什么和怎么学都是必须优先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卢关贞,杨振平化工类生物化学课堂教学设计的实践探索.教育教学论坛,20xx (28) :201一203

[2]张根林,易丽娟,孙萍化工科特色生物化学教学体系的改革途径探讨.化工高等教育,20xx (4) :74 -77

[3]李科友,朱海创新理念,培养能力一生物化学教学之体会.微生物学通报,20xx,38(2):250一255

生物化学教学谈 篇2

一、搭建生物化学知识框架,从整体上认识生物化学

很多学生学了一学期的生物化学,最后却不知道自己在学什么,就像一首诗所描写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也就是说他们对其中的内容可能知道,但一想就不清楚了。终其原因是不能跳出来看看其“庐山真面目”。针对这一点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搭建生物化学的知识框架,使他们能从整体上认识生物化学。

生物化学可以分为两大部分:一是静态生化,二是动态生化。对于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静态生化主要讲的是蛋白质、核酸的组成、结构、理化性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及生物学功能五大方面的内容,以及维生素的一些简单知识。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在组成、结构、理化性质上与蛋白质是相似的,静态生化主要讲的是它的催化作用,包括催化机理、影响催化作用的因素等。蛋白质和核酸又可对比起来学习,在以上五方面进行对比,既容易区别两者又容易记忆。这样理顺,学生就能大致上明白在静态生化这一块中学习了一些什么内容,学习起来也不至于盲目。动态生化主要讲的是四大物质(糖、脂类、蛋白质和核酸)的代谢。一般来讲四大物质代谢包括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书中对这四大物质的两类代谢的讲解是有侧重的。四类物质的代谢是相互关联的,其间的关系需要给学生讲明。比如:糖的分解代谢能产生合成脂肪的原料,脂肪的分解代谢既能进入到三羧酸循环彻底氧化分解,又能通过糖异生转化为糖。蛋白质的合成与三种RNA相关,核酸的合成又与某些蛋白质相关。每种物质的分解代谢或合成代谢与其结构都是有联系的,研究四大物质的结构,对于理解和联系四大物质代谢是很有好处的。静态生化讲的是物质基础,动态生化讲的是生命运动基础,两者相互联系。因此,我们要带领学生明确知识框架,认识生化,为更好地学习生化打下基础。

二、利用对比法、模型法、常识法等学习方法理解知识

知识框架有助于学生学习时明确方向,看自己到底学到什么地方了,使知识重现变得容易起来。而对于具体知识的理解还是需要花些工夫的,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对比法、模型法、常识法等学习方法进行学习。

比如:蛋白质的一级、二级、三级、四级结构的定义就可以与DNA的一级、二级、三级结构对比起来学习。以最重要的一级结构为例:蛋白质的一级结构指的是由氨基酸之间通过肽键连接并按一定顺序排列构成的大分子化合物。DNA的一级结构指的是由脱氧单核苷酸之间通过3′,5′-磷酸二酯键连接并按一定顺序排列构成的大分子化合物。这两个概念定义的方式是相同的,都包含基本组成单位(蛋白质:氨基酸;DNA:脱氧单核苷酸)、连接键(蛋白质:肽键;DNA:3′,5′-磷酸二酯键)等信息。蛋白质与蛋白质、DNA与DNA之间之所以有区别,就是因为它们的排列顺序不一样。根据这三点信息,学生对这两个定义就能理解得很深刻,并且了解它们的基本组成单位和连接键。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蛋白质的变性与核酸的变性,必需脂肪酸与必需氨基酸等。

利用模型记忆也是一种很好的方法。这里所说的模型并不是真正的模型,而是自己在脑海里构建的物象。比如蛋白质的合成就可以把过程想成是在装配机上进行的一系列操作,学习蛋白质合成只是把装配机的运行速率放慢,并分解每一个动作。多个rRNA进行蛋白质的合成,就像在工厂里进行流水作业,这样一想,生化里非常抽象的蛋白质生物合成就变得形象化了。每一个要进行加工的物品(氨基酸)都要进行初加工,把氨基酸接到tRNA的氨基酸臂上。初加工过的氨基酸进入到装配机里进行装配。每一个装配过程包括:进位、转肽、移位和脱落。四个步骤的作用就是把氨基酸接到已经合成好的肽链上,然后从t RNA上脱落下来。这样把合成的过程用语言很形象地讲出来,学习起来就要容易些。形象的内容比抽象的内容记忆起来要容易得多。这样的例子还有核酸的合成,脂类的合成,糖元的合成等。

以日常生活的常识与生化知识相联系理解学习生化也是很简单易行的方法。比如同工酶,其定义为:催化同一种化学反应,而其酶蛋白结构组成,理化性质及免疫学性质上都有所不同的一组酶。仔细理解“同工”二字,“同”是相同的意思,“工”即工作。同工酶不就是指做同一种工作的酶吗?既然是做同一种工作的酶,那么它们的结构组成、理化性质和免疫学性质必然不同,如果相同的话,那就是相同酶了。这样理解,这个定义学起来也就容易了。比如:复制、转录、三连体密码等均可如此记忆。再如糖的生理学作用,主要有两条: (1) 主要的能源物质; (2) 生物体的重要组成成分之一。米饭、面食等是人类生存的主食,这些物质的主要成分就是糖。糖在身体中不仅有消耗,同时还有吸收和贮存,那么必然是生物体的组成成分。这样糖的生物学作用就不容易混淆了。我们可以这样学习的例子还有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有氧氧化的生理意义等。

生物化学教学谈 篇3

关键词:生物化学 实验教学 生物化学实验

生物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生物化学学科的飞速发展离不开生物化学实验方法的不断进步和深入。同样,对生物化学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运用也离不开生物化学实验。在高等学校生命科学、生物技术、生物工程等专业、以及农、林、医、药相关专业中,生物化学实验都是生物化学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也是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和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笔者在近十年的教学实践中深刻体会到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和理论教学之间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关系。

一、生物化学实验有助于加强学生对生物化学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生物化学是一门内容极其丰富且发展迅猛的学科,也是生物、医药、农业、食品等众多学科的专业基础,这使得生物化学一方面容易引发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又比较难学。生物化学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需要大量的记忆,但是单纯的死记硬背不仅无济于事,还会抹杀生物化学的活力,使得理论学习变得枯燥乏味。因此需要进行理解性记忆,并随时进行归纳总结、融会贯通。生物化学实验是加深理解专业知识的重要途径,它能够使抽象的生物化学理论以形象、生动的形式展现出来,有助于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生物化学实验的内容丰富多彩,包括普通生化实验、生化分离实验,以及一些技术水平更高的生化实验等。普通生化实验主要是对各类生物分子进行定性和定量研究;生化分离实验主要是利用层析、电泳、超速离心等方法对各类生物分子进行分离和纯化;其他高级生化实验则包括研究生物大分子结构的X—射线衍射技术,研究物质代谢的同位素示踪技术,与分子生物学相关的DNA重组技术,等等,其中的一些技术促进了新兴学科的发展并成为这些学科的核心技术。

在高等学校生物化学教学中涉及到的主要是普通生化实验和生化分离实验。这些实验与理论教学相辅相成,能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专业理论知识。例如,在“蛋白质的两性反应和等电点的测定”实验中,通过观察在加酸、加碱过程中,酪蛋白溶液酸碱度的变化和沉淀——溶解情况的变化,形象、直观地展现出蛋白质的两性解离过程,使同学们切实理解了蛋白质的两性解离性质和等电点的概念;通过比较在不同pH值下酪蛋白溶液的沉淀量,不仅可以反映出酪蛋白的等电点,还使得同学们对蛋白质胶体溶液稳定性的影响因素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在“酶的抑制与激活”实验中,利用同学们自身的唾液淀粉酶,通过比较分别存在Cl-和Cu2+时,酶催化淀粉水解后,水解产物与碘所呈现出的不同颜色,不仅可以直观地反映出抑制剂和激活剂对唾液淀粉酶的作用,帮助理解酶的抑制和激活这一性质,还可以促进同学们思考抑制剂与变性剂之间的差别,并使同学们对各自的唾液淀粉酶酶活高低及其性能有了初步的认识。

二、生物化学实验有助于培养学生对生命科学的科研兴趣和求知欲

生物化学和相关的生命科学都是实验科学,实验是这些学科的基础,是理解已有知识、发现新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激发求知欲和探索欲的良好手段。生物化学作为揭示生命的化学本质的一门学科,是21世纪最富生命力的学科之一,也是研究热点众多、研究成果日新月异的学科之一,其旺盛的活力离不开实验的开展和创新。在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中,深刻地体会到学生对生物化学实验的浓厚兴趣,这有效地缓解了生物化学理论知识学习的枯燥感,使得生物化学焕发出它本身特有的学科魅力。

在生物化学教学中,有些概念和性质仅仅通过理论讲解显得很空洞,很难使学生深刻理会。而在理论讲解的基础上,结合直观的实验现象,就能调动起学生的兴趣,并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和总结,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酶学是生物化学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内容,酶活力是反映酶的性能的基本指标,但是单纯的理论讲解总显得索然无味、力不从心。通过“糖化型淀粉酶活力的测定”“蛋白酶活力的测定”等实验,使同学们对酶活力的概念及其测定有了清晰的认识。在上面提到的“酶的抑制和激活”实验中,由于使用的是同学们自身的唾液淀粉酶,个体之间存在酶活差异,需要同学们自己对酶液进行适当的稀释。有的同学酶液稀释得正好,激活组、抑制组和对照组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分别呈现出黄褐色、蓝黑色和酒红色;有的同学第一次酶液稀释过头,重新调整后得到明显的实验现象。鲜明的实验结果令同学们非常新奇和兴奋,激发了同学们的实验热情和研究兴趣,并使同学们领会了酶活力的影响因素和酶活测定的关键。糖代谢是动态生化的重要内容,其中的糖酵解途径以及糖的有氧代谢需要同学们完全掌握。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通过“碘乙酸抑制糖酵解”实验,比较在三氯乙酸、碘乙酸存在下酵母的葡萄糖代谢情况,以及中间产物3-磷酸甘油醛的积累差异,使同学们对酵母的葡萄糖代谢和糖酵解途径有了更为生动和直观的认识,提高了对动态生化的学习兴趣,也为以后学习和研究微生物代谢奠定了良好的兴趣基础。

三、生物化学实验是锻炼学生实践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良好方法

生物化学研究的是生命的化学本质,生物化学实验所用的材料是生物材料,生物材料往往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且稳定性较差,因此生物化学实验的相对误差较大。为了获得准确的实验结果,需要具备优良的实践能力,以及严谨、细致、灵活、创新的科研作风。生物化学实验是锻炼学生实践能力的良好途径,也是培养学生严谨的科研作风的有效手段。通过生物化学实验,还可以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校生物化学实验教学采用的多为方案成熟的验证性实验,在正确的理解和严谨、规范的操作条件下通常都能得到满意的实验结果,这不仅能使同学们体会到实验的神奇,更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但有时候也会因各种各样的原因而导致实验失败或结果不太好,这时,鼓励同学们从中分析原因、总结经验、进而解决问题,同样能够起到良好的锻炼效果。在“蛋白质的凝胶过滤层析”实验中,不同分子量和颜色的样品在凝胶柱中彼此分离开,并通过检测器和电脑的记录,显示出它们的洗脱曲线,使得同学们真正理解了凝胶过滤层析的原理和方法。有的组样品分离效果很好,洗脱峰狭窄;有的组则分离效果不好,峰形展宽,通过观察、分析,同学们重新沉降柱面、并平稳上样,取得了良好的分离效果。这不仅提高了同学们的实验技能,也使同学们认识到实验操作需要严谨、细致。

在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中,除了安排大量的验证性实验以锻炼学生多方面的实践能力之外,在此基础上适当地安排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和科研能力。例如,在“酵母蔗糖酶的提取”实验中,通过让同学们来设计不同的实验方案,可以使他们更好地理解生物分子分离的常规过程和常用方法;通过让各个组实施不同的操作方案,不仅能锻炼他们的科研技能,还可以锻炼他们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协作精神。通过不同实验方案的实施,使同学们认识到生化分离实验除了具有嚴谨的科学性之外,还表现出灵活的艺术性,并随着被分离样品的不同而可以艺术性地采用灵活多样的生化分离手段。

总之,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在高校生物化学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镜岩,朱圣庚,钱长法.生物化学[M].第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李建武,萧能,余瑞元,等.生物化学实验原理和方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

浅谈化学教学评价 篇4

赵红舞

(江苏省溧阳市南渡初级中学)

摘 要:教学评价不能仅仅片面地针对某一方面的智能,应建立“为多元智能而评”的全面评价理念,通过评价促进学生潜能的发挥和个性的发展,让所有的学生都真切地感受到“天生我才必有用”,关注学生个体发展的差异性和个体发展的不均衡性,强调评价目标的多元化、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方式的多元化,重视评价功能的发展性和对学生个体发展的建构作用,其实质是全面地评价学生,以促进学生的发展。

关键词:多元评价;学习过程;主体;激励性

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多元评价有利于培养学生自我评价和评价他人的能力,有利于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真正把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等诸方面的考查渗透到各个教学环节,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主动全面发展,这正是新课程评价所倡导的改革方向。

一、评价目标重全面

1.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提倡的评价理念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不仅要注重结果,还要注重过程。过去,我们的评价方式往往只要求学生提供问题的答案,而对于学生是如何获得这些答案的漠不关心。这样,学生获得答案的思考与探索、猜想与推理的过程等,都被摒弃在评价的视野范围之外。而缺少对思维过程的评价,容易导致学生只重视结论,忽视过程,不利于学生养成科学探究的习惯和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评价改革后,我们将评价的重心转移到形成性评价中来,强调在关注学生求知的过程、探究的过程和努力的过程中,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兴趣爱好、意志品质等,及时对学生进行评价,以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指导,从而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科学的探究精神。

2.重视对学生的人文性评价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中明确指出:“对化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化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化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如何创造性地理解这些评价观念,并在教学过程中加以落实,是保证新课程有效实施的重要一环。

如,学生学习掌握了制氧气时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若将长颈漏斗换成分液漏斗,又如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这样逐步启发能使学生不断获取知识。在运用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法中,应该注意一个问题,那就是一定要根据教学实际,做到形式为内容服务、形式和内容统一,并且要强化化学作为教学主体的能动作用,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使教学形式多样,内容新颖,达到学生喜闻乐见的效果。如果不注重在课堂上对学生的观察,不能及时发觉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给予恰当的评价,学生就会逐渐失去学习的动力。

二、评价主体重多元

新课程所呼唤的教育评价强调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教师在评价学生的学习时,既可以让学生开展自评和互评,又可以让家长和社区有关人员参与评价过程,使评价从单向性转变为交互性,成为教师、学生、家长、社会共同参与的交互活动。

我们初三化学学习到《自然界中的水》的时候,要求学生写一个水资源污染调查报告,他们分成若干小组利用课余时间去当地调查。当调查报告交上来后,我先让学生自评,而后组织学生互评,这时学生的兴趣高了,××的报告里有独到的地方,××的报告科学含量高,××的报告设计的格调好……,互评让学生懂得了如何去欣赏别人,如何来提高自己。这时,教师也给予总结性的评价,学生认真学习化学的激情再一次提高。课后我又组织学生把调查报告给家长看,并让家长给予适当的评价,最后班主任老师倡议学生“集各家之所长”,写了个倡议书,并由全班同学签名,贴在了班级的宣传栏里。这样的报告是那么的有意义,学生受到的教育是全方面的。同学、老师、家长,社会的良性评价让他们在掌握知识之外,懂得了社会环境污染的严重性,自己肩上所承担的`责任。

学生通过主动参与评价活动,对照评价目标和他人的评价对自己的言行进行反思和评价,从而积极地把评价要素纳入到自己的学习认识活动中去,能发现自己的进步和不足,是学生自我教育和促进自我发展的有效方式。

三、评价的功能重发展

新课程所呼唤的学生评价重视评价功能的发展性,可以说,发展性是新课程呼唤的教育评价最重要的特征。发展性评价不仅关注学生的现实表现,更重视全体学生的未来发展,重视每个学生在已有水平上各个方面的发展。

在多元智能越来越被认可的今天,陈旧的评价方式已经渐渐没有了立足之地,我们应根据不同孩子的发展特点,智力水平,制订科学的评价体系,发挥评价的发展性功能,努力寻找孩子的闪光点,充分挖掘孩子的潜能,改进教育评价,让学习成为孩子的愿望,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人,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我,树立自信,找到自己的优势领域。发展性教学评价,使评价的功能从甄别选拔转向了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并逐步走向不同程度的成功。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多元评价作为一种促进学生发展的尺子,打破了传统的学业标准的“唯一论”,使课程评价标准的尺度具有多元性。多元评价的实施,促进了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行为的转变,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欲望,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发展,我们相信“多一把尺子就会多一批好学生”。

参考文献:

浅谈初中生物复习教学 篇5

凌海市一初中

朱玉红

近几年来,我一直担任八年级生物教学。但今年与往年不同,由于今年我市生物科也进入中考总分,所以今年在教学上我下了很大功夫,收获很多,有经验,有教训,有挫折也有喜悦。最大的体会是老师间的合作促进了自己的能力,也体会到对学生的任务要落实到位才能保证他们的成绩。要教好一个学生不难,但是要教好六个班的学生就必须真正全心全意付出。

现在快到了临近初中生物中考的时间了,为了使学生考试时能发挥出最高的水平,上好这一阶段的复习课就显得非常重要。传统的复习课,无非就是讲、练、背的简单结合,但是经过这一段时间的亲身体会,发现效果并不明显。如何做得更能有效率?我在教学实践中有如下体会.一、严格要求自己

首先我在思想上严格要求自己。“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在学生心目中树立威信,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广阔的知识面,还要在道德行为上以身作则,严格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在教学方面,我认真负责,虚心请教,提高教学水平。做好备课上课。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理解能力,和生活更加贴近,这就要求老师在备课讲课时加入生活元素,使课堂生动有趣。还要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学习方法,习惯等,做到有的放矢。我首先做的是通过课堂观察、课后了解和测验,了解他们的基础,预测他们复习大量知识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措施: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和同组的肖老师互相研究参考。

二、抓好课堂教学效率

课堂教与学的效率是关键。在课堂上要合理组织好内容,优化教学手段,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但同时要注意对学生做到收放自如。不能让学生过于活跃,否则不利于控制课堂纪律,进而影响学习的效果。一节课上完了,虽然气氛很好,但也学不到什么。所以我选择传统与自由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三、强化作业检查,落实到位

课后通过对学生的作业,练习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并在每次测验中总结学生的存在问题和薄弱环节,加以强调订正。让学生改正后告诉我为什么,确保他们真正懂。批改作业和测验一定要及时,课后发现学生作业中的问题也要及时解决,及时讲清楚,让学生及时消化。

四、注重课后辅导,课后辅导是重要的一个环节。部分学生缺乏自控能力,常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甚至抄作业。针对这种问题,就要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使其转变观念,同时将作业不合格的同学,叫到讲台上面批。在后进生的转化上,一定要有耐心,要落实到位。

为了提高整体教学质量,要对学生分组进行适当的培优辅差活动。这就要充分利用每天的课余时间。对于中等生,主要是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启发他们的思维。我通常是布置一定的任务,他们自己讨论解决然后我引导他们归纳总结。对后进生,我先让他们端正思想,重视学习,然后抓基础。学生的智力水平呈现是千差万别的,但每个学生都有发挥最大潜能的时候,如果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教学的效果就会明显提高。我的具体做法是:上课伊始准备不同层次的问题,让各类学生都有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机会,也能及时引导他们把精力集中到学习上来,课堂上难免存在假学的现象,同样是书声朗朗,有的同学口脑不结合,一个同学回答问题时,有的学生认为与自己无关。为了避免有的学生假学习的现象,我们在课堂上狠抓落实,一次性布置学习任务,老师到学生中检查学习结果并提出问题,十几分钟里能检查好多同学,由于同学们怕被提问到,他们谁也不敢怠慢,一但发现在课堂上学不会的,便通知他.课间到办公室接受提问,或者老师放学后晚走片刻提问,直到他们能顺利地回答理解为止。当然课后的检查只是象征性的,提的问题是简单的,同时要对同学们进行思想教育,让学生们明白课堂上学不会,课下会有负担,没有退路,只有认真听课才能达到老师的要求。对于顺利过关的学生我们及时鼓励加以肯定;时间长了学生就会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做的效果不只如此,通过生物学科来带动其他学科的成绩。让生物课成为最受学生欢迎的课,成为班主任和学校领导最放心的课。

五、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跟学生关系方面,要跟学生保持适当的距离。跟学生走的太近,不利于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严形象,不利于教与学。我在了解学生的同时从学生身上了解自己,定期对学生作调查,针对学生的意见反馈适当调整上课方式。

六、教学成果

于是我总结自己的教学方法吸取教训,从自己和学生身上找原因。我自己的原因是课堂控制得不太好,还有就是对学生的任务不够落实。无论老师安排设计的内容多好,如果学生不做也是没用的。学生方面的原因是有些学生基础不够扎实而且惰性很大。对此我只能踏踏实实抓好自己也抓好学生,期望以后取得更好的成绩。现将我的复习方法总结如下:

(一)加强集体备课 备课是上好课的关键,在备课时我们主要分三步走:个人备课一一集体备课一一课后反思。

1、个人备课:每个人都深入研究教材、课标、考试说明。所有的复习资料,设计好每一个教学环节,预测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把握好重点、难点。这样就能把好钢用在刀刃上,提高课堂效率。

2、集体备课:在个人备课的基础上重新把握重点、难点、分析考点,商讨如何落实重点突破难点,反复磋商,准确定位。每上完一节课都把这节课的得失进行总结,并根据学生接受和掌握的情况再次备课,及时调整课堂知识容量、教学方法,每节课的教案都经过多次调整。争取课堂越上越科学,越上越完美。

3、最后把心得体会记录下来,为今后教学工作积累经验和教训,能少走很多弯路。如果一些经验不记录或者集体备课不深入,很难做到集思广益、相得益彰。如果不及时总结,教学时间再长,也只是一遍遍的低水平重复,不会有大幅度的提高。

(二)构建知识体系

第一轮复习是以课本为基础的基础知识复习,注重知识的全面性,认真梳理,稳扎稳打,把基础知识夯实,避免“雨过地皮湿”的现象,同时,第一轮复习不仅要夯实基础,也要注意学生智力的培养和提升,把零散的知识串联起来,构建知识体系,创设新的问题情景,结合讲解讨论来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推理能力,获取知识能力。构建知识体系能够使学生依据知识结构组成和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及规律编排成脉络清晰的网络,就象一棵大树要生发出许多枝叶,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印象会更深,能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具体复习教材时,每讲一节课的内容只要与此有联系的都提到。比如讲到种子结构时,种子各结构由什么发育的都说出来,比如种皮由珠被发育,胚由受精卵发育,果实由子房发育,果皮由子房壁发育,花的结构,传粉受精。植物的生殖方式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等都在这节课体现出来。再比如讲血液循环时,就把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联系在一起讲,在新陈代谢中,血液循环系统是枢纽,消化系统与之发生联系的生理过程是营养物质的吸收,呼吸系统是气体交换,泌尿系统是滤过和重吸收。在这种专题复习中可以把多章节的内容联系贯穿在一起,使学生更容易理解记忆。

复习完一遍知识点以后,必须抽时间对所做题目进行巩固,防止学生遗忘。为了模拟考试场景,让学生以良好的心态对待考试,我们利用课上时间,进行反复的阶段性和综合性的模拟测验。模拟测验,可以检测出学生在复习过程中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让学生有效地牢记考点,可以使学生在一遍一遍的测试过程中,达到最佳心理状态,以便考试的正常发挥。第二轮复习——编辑模拟试题。我和肖老师精心选择题目,然后组建成试卷,试卷的题型、题量和难易度,都和中考题目非常接近,在训练时严格控制时间,40分钟的题目要求20分钟必须做完,然后同位交换批改,学生的责任心有了,成绩提高也就快了。经过训练,学生的生物成绩一定会有长进。

浅谈化学教学中的情境教学 篇6

【摘要】情境教学是将情感活动与认知活动相结合所创设出的一种教学模式,情境教学能够激发出学生的情感,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产生积极的态度倾向,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好的情境教学的创设不仅使教师教的轻松,学生学习时也能接受更多的知识。对情境教学的研究能够给教育者带来更好的教学体验,同时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成绩。【关键词】情境教学 教学反思 化学

情境教学是一种以情与境、情与理、情与辞、情与情为出发点,创设好适宜的情景,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情感活动与认知活动相结合而创设出的一种教学模式。情境教学能够激发出学生的情感,让学生产生积极的态度倾向,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新一轮课程改革对教学方式提出的新要求及情境教学自身所具有的与新课程理念相契合的特点,使得情境教学法在新课改课堂中得到了广泛运用。

情境教学是在教学环境中,通过教师创设一系列的情境,作用于学生,培养学生的情感、认知、思维和智力的教学模式与方法。情境教学强调利用情境开展教学。情境教学运用新颖的形式、丰富的教学道具和有意义的场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施情境教学的难点在于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紧密相关的情境,不能为了情境而设计,而要让情境服务于教学,帮助学生更快地进入新知识的学习和增强对抽象知识的理解。所以情境教学的创设首先得符合教学内容,根据教学需要创造环境、情境,并结合学生的思维习惯来建立。

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指出:高中化学教学应该以提升学生科学素养为教学宗旨,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帮助学生获得未来发展的技能与方法,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在高中化学中加强情境创设是与新课程标准提倡的教学理念不谋而合的,那么,在高中化学课堂中如何开展情境教学呢?笔者主要通过化学教学来试着谈谈情境教学在教学中的应用。

我们都知道化学其实源自生活,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随处都可见化学的影子,因此,生活就是很好的化学教学素材库,此外,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也提出,化学教学要回归生活,从学生的生活实际与已有的生活经验为出发点,帮助学生认识到化学知识与生活、生产的紧密联系。正因为如此,在进行中化学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以学生的日常生活为出发点,贴近生活,创设好生活化的教学情景,激发出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兴趣和信心,鼓励学生在生活化的情景之中深化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提升自己的综合水平。

例如,在讲述氯气的性质时,就可以使用多媒体化工厂氯气泄漏事件的图片和视频播放出来,这样就能够很好的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此时,即可提出以下的问题:同学们,氯气泄漏是非常严重的,如果你们是化工厂的员工,如果发生了泄漏事件,想要正确的逃生,就必须要了解氯气的性质,那么你们能够总结出氯气的性质么?这会是一个非常好的例子,因为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学生在接收信息时也能贴身体会到化学的意义所在,能够分清物质的特性,有毒还是无毒,怎样防治,甚至还能救人,一个情境的创设就能让他们接收到很多的知识点。在此案例中,教师试图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而是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熟悉的生活联系起来,期望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一个真实可感的情境。体现出了情境对教学的辅助和促进作用。

通常我们在创设情境时往往会设置巧妙的问题,留下悬念,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在提出问题后,可以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得出答案,讨论完成后,有的学生会谈到密度、有的学生会谈到气味和颜色,总之会有各种各样的讨论结果,当然涉及的知识也会有很多,你会发现其实学生的思维还是很活跃的,有的时候甚至老师都想不到的知识点,他们会提及。这样,通过对这个问题的分析与讨论,学生就可以很快的分析出氯气的性质,了解到性质后,就能够提出逃生的方法了。可以看出,创设好生活化的情景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化学知识,也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化学知识的用处,从而全面的发挥出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要充分体现“人人学有价值的化学,人人都能具备必需的化学素养”,“不同的人在化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那么就要特别强调化学教学的有效性,而有效化学教学应指向学生有意义的化学学习。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的知识是在一定情境下,借助他人的帮助,通过意义建构而获得的,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生对化学课内容的意义建构。因此,创设有利于学生意义建构的情境是化学有效教学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也是教学活动有效进行十分有效的方法。

我们常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从古到今,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之中,实践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深化学生的知识体验,在高中化学课堂中,教师就必须为学生创造出有效的实践环境,鼓励学生主动的进行实践,深化学生对于化学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将单一的学习转化为实践体验的过程,比如在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时,先模拟实验,让他们通过自己对知识点的理解来给出自己的实验结果或结论,然后通过自己动手操作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是否正确,这样,学生就可以对理论知识有更加深入的理解与认识,此外,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合作能力也能够在这一过程中得到有效的提升。

还有就是历史,化学史料不仅真实记录了化学知识的演变规律与发展过程,也体现了科学家优秀的科学品德与科学思维,在教学当中,笔者发现学生对于化学家的事件或者化学历史事件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以史料为背景能够帮助学生体验科学家们探究的过程,也能够让学生学习到他们的科学方法与科学思想,这对于培养学生的智力与人文精神都有着积极的作用,还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激励他们学习的动力。

例如,在进行硝酸的教学中,就可以讲述关于玻尔诺贝尔金质奖章的事件,让学生感受到玻尔的爱国主义精神,去感受化学家的聪明才智,去体会化学在生活中的实际运用,以激发出学生的兴趣,集中学生学习的注意力,这样在让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与也能够帮助其树立好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这是一种简单而有意义的教学方法。

然而,教师在创设情境时,不能刻意追求形式,要经过仔细思考备课,类似种种非学生熟悉的,不符合实际的或者完全人为的编造的,与所学知识联系不多的,对学生的学习没有帮助,学生不能正确或者准确理解,导致对教师所讲不知所云,甚至起阻碍作用的应坚决割舍。那么,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怎样设置教学情境才算是成功的呢?笔者认为创设一个好的教学情境应当充分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1.情境的速效性。教学情境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但无论选用哪种形式,都要为学生的学习服务,而不是教师的主观想象。因此,教师设置的教学情境应力求体现速效性,从而在最短的时间内吊起学生的“胃口”,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热情,让学生以最佳的学习状态投人到学习活动中去。

2.情境的适度性。教学情境的创设是为了有效教学活动的开展,并非教学情境多多益善,越多越好,而应保持一定的尺度。曾经听过有一位小学教师在一节课中创设了十多个教学情境。一会儿参观动物园,一会儿参加跳绳比赛,一会儿做游戏„„学生忙,教师更忙。在忙乱中一节课匆匆结束了。在这匆匆忙忙中,学生更多关注的是情境本身,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在课程结束时学生其实可能也忘的差不多了。

3.情境的现实性。创设情境要选择与学生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富有时代气息的内容,在进行设计时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生活以及他们所接触到的东西,时时从学生的角度来看问题,这样创设的情境才能更好也更容易让学生进入。

4.情境的思考性。教学中,并不是所有的数学知识都要有一个实实在在的生活原型。即使是创设生活化的情境,也不等于将生活画面原原本本地搬到课堂中来。创设教学情境,不在于情境的华丽生动,不在于气氛的热烈,也不在于问题提出方式的“与众不同”,而在于学生有无对问题作出反应,能否使学生具有产生认知冲突,产生困惑、矛盾等情绪体验;能否真正调动学生探究数学问题的兴趣。这是我们教师应该思考的地方,一个教学情境也许很好,但未必就能让学生理解接受。

情境教学是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对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很有促进作用。化学教师在创设情境时不能盲目追求新颖性,而忽略了科学性和体验性。要在完成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创造生活,激发学生的兴趣,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学习条件,创造最适合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只有在教学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充分和适当地运用情境教学策略,才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支撑学生积极学习化学的探究活动,真正帮助他们成为化学学习活动中的主体,真正实现教与学的高效进行。

参考文献

浅谈高职院校生物化学教学方法 篇7

生物化学是运用化学的原理和方法, 从分子层面阐述生物体的化学组成、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规律的一门学科。生物化学作为高职院校医学专业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对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学生对本门课程的掌握程度, 直接影响到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

生物化学研究范围涉及生命过程的各个环节, 内容抽象, 结构繁多, 代谢途径纵横交错且相互联系, 这给刚接触这门课程的学生的学习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也让学生从心里上不愿意去接受这门课程, 使得学生对生物化学课程的学习成为了一门神话。那么,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并掌握生物化学知识?这是摆在教师面前的一项难题, 也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结合这几年的教学经验, 笔者认为教师在对本课程定好位的同时, 要在教学方法上下功夫, 从而有效地提高生物化学的教学质量。

2 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 是一种开放式、互动式的新型教学方式, 在我国的教育教学中已经被广泛应用, 并且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它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教师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 鼓励学生独立思考, 重视教师与学生的相互交流和沟通[1]。因此, 在日常教学中, 针对大学生个性特点, 以理论结合实践教学为主, 同时联系临床常见病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 引导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在《胆固醇代谢》这一节内容的讲解中, 引入临床上降低胆固醇的药物-他汀类药物, 结合竞争性抑制的知识体系, 来给学生讲解他汀类药物降低体内胆固醇的浓度的原理;在蛋白质的分子组成讲解中, 结合2008年的三聚氰胺奶粉事件, 给学生提出问题, 为什么要在奶粉中添加蛋白精—三聚氰胺, 来引入蛋白质元素组成特点—氮的含量恒定。这样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使抽象难懂的知识生活化, 而且能够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生物化学不是一门空洞的讲解理论知识的学科, 它是和我们日常生活存在着非常密切的联系, 从而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 比喻教学法

在生物化学教学中, 有些概念晦涩难懂, 学生很难理解。为了帮助学生理解, 更好地掌握知识, 教师在教学中, 运用一些形象的比喻, 就可以使得这些名词通俗易懂, 利于学生掌握,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2]。例如在同工酶的概念讲解中, 可以将助产专业的学生比做同工酶进行类比:助产专业的学生, 有着不同的喜好, 有胖的有瘦的, 有高的有矮的, 有长得白的有长得黑的来比喻成酶的组成、分子结构、理化性质及免疫学特性不同, 但是毕业之后到医院都会做相同的工作-助产士来比喻同工酶催化相同的化学反应;比如在密码子中起始密码子和终止密码子的讲解中类比交通灯中的红绿灯, 绿灯比喻成起始密码子代表翻译的起始, 红灯比喻成终止密码子, 代表蛋白质合成的终止。

4 多媒体教学法

在传统的生物化学教学中, 部分章节的内容抽象, 难懂, 教师很难用生动的语言将知识准确地传达给学生。多媒体教学恰好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不足, 它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 直观地呈现在学生眼前, 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这样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比如在《基因信息的传递》这一章节的教学中, 通过幻灯片、相关影视资料和flash动画将基因信息的传递过程清晰地呈现给学生, 使原本抽象的知识形象化、生活化, 做到图文并茂、形象生动, 这样不仅吸引了学生的注意[3], 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既可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提高本门课程的教学质量。

5 学生自主教学法

学生自主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方法。它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改变了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 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比如《维生素》这一章节, 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熟悉的, 也和日常生活存在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因此, 在这一章节的教学中, 老师可以事先将学生分组, 并以组为单位布置相关问题, 让学生课下查阅, 课堂上讲解, 教师随堂点评, 并对每组的讲解情况, 资料的准备, 答疑情况进行打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中, 体会到自主学习的乐趣, 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6 对比教学法

在生物化学所涉及的知识体系中, 很多代谢反应存在着很多相似的地方。因此, 在日常教学中, 教师可以采用对比教学法归纳知识体系, 将所学的内容简单话, 从而让学生建立清晰的知识框架, 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4]。比如在糖代谢讲解过程中, 糖的无氧分解和有氧氧化这两条代谢途径化学反应历程繁琐, 知识点较多。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部分内容, 教师可以让学生从反应条件、代谢终产物、反应部位、过程、产能方式及生理意义几个方面对二者进行列表比较分析, 进而将各种代谢之间的相关要素加以联系, 突出各种代谢的特征, 这样学生就会一目了然, 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表1) 。

7 结语

总之, 在生物化学的教学中, 教师应在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 将多种教学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 融入到生物化学的课堂教学, 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 从而提高生物化学的教学效果和质量。

摘要:指出了生物化学作为高职院校医学专业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对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 生物化学研究范围涉及生命过程的各个环节, 内容抽象, 结构繁多, 代谢途径纵横交错且相互联系, 传统的一根粉笔一张黑板的教学方法已经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本门课程的教学质量, 提出了教师要将更多的教学方法有效地融入到传统教学中, 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关键词:生物化学,传统教学,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王雪.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高校生物化学教学效果[J].科教导刊, 2014 (2) :139, 178.

[2]陈雷, 吴矿琴, 郝蕊.浅析高职高专护理专业生物化学课程的教学[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 (6) :73~76.

[3]王玲, 畅丽萍, 徐永杰.生物化学课堂教学的若干思考[J].新乡学院学报, 2014 (6) :71~73.

谈初中化学教学 篇8

【关键词】 初中化学;学习习惯

【中图分类号】G63.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8-0-01

1.重视基本概念

初中化学学科的显著特征之一是概念多,对这些概念理解是否准确、掌握是否熟练是学好初中化学的一个重要因素。基本概念是形成正确实验技能和计算技能的依据,是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的基础。而我们初三学生对概念的学习往往不够重视,认为掌握概念就是死记硬背。比如说,在初学物质分类时,有一部分同学认为五氧化二磷是氧和磷2种具体物质的简单混合,从而把化合物当成了混合物。他们将元素等同于具体的物质,混淆了“化合物”与“混合物”这样两个基本概念。所以,学习概念一定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抓住概念的关键,沟通联系、对比异同,形成一定的概念体系。例如,元素、原子、离子这几个概念就可以形成一个概念网络,它们既有“核电荷数相同”这一共同本质,又有各自的属性。

2.掌握化学用语

化学作为自成体系的一门学科,有其专门的一些表达符号与用语,如同数学中的代数式、英语中的单词、物理中的符号和公式一样。化学用语贯穿化学学习的始终,同学们必须重点记忆掌握。其中元素符号、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等,就是用来表示物质的组成及变化的化学用语,是我们初中阶段化学学习的重要工具。在学习中,要理解化学用语的涵义,把符号、图式与物质的特征、化学反应发生的现象结合起来,丰富联想的线索,减少机械记忆,增加理解记忆,这样才能减轻记忆负担,提高记忆效率。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学生对于化学用语首先要会写,要写得合乎规范;其次,要会读;最后要会用,在会读会写的基础上反复练习、巩固,才能达到正确使用的目的。

3.熟悉元素化合物知识

元素化合物知识是化学学习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习化学的基础。初三化学内容中,元素化合物知识几乎贯穿始终,灵活掌握了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无异于掌握了初三化学的精髓,而熟练掌握物质间的转化关系正是以熟悉元素化合物知识为前提的。为了学好元素化合物知识,在学习中应注重紧密联系实际,注意观察实物及老师演示的实验,以增加感性认识。在逐步掌握了一定的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基础上,要重视理解元素化合物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理解相关物质间性质、制法、用途间的联系,并注意加强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对元素化合物知识学习的指导作用。例如,根据碳的化学性质可燃性和还原性推导它的用途;根据盐酸、硫酸化学性质的学习总结出酸的通性,但对不同的酸所具有的特性也要清楚,如浓H2SO4的吸水性和脱水性,浓盐酸具有挥发性等,否则就会出现错误。

4.上课要集中精神

统计结果显示:90%以上的“差生”是上课走神造成的。“走神”的表现多种多样,有看窗外的,有打量同学,观察老师的,有打瞌睡的,有看课外书的,有说闲话的,有想其他问题或其他事情的……特别是打瞌睡,简直可以说是“严重的听课事故”,是退步的导火线,是学习进入“恶性循环”的开始。只要你走神,你就跟不上老师的思路,没法抢答,没法知道老师下一步的讲解内容。只能成为被动的听讲者,无法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主动参与者。因此,只有杜绝上课走神,你才能进步,才能提高化学成绩,做一个快乐而轻松的学生。第一步,即:保持旺盛的精力,杜绝“打瞌睡”。第二步,一定要时刻提醒自己与“三闲”做坚持不懈的斗争。所谓“三闲”是指:闲话、闲事、闲思。这是做学生的最大敌人。能控制住“三闲”的人,才有可能成为一个考试成绩优秀的学生。

5.争取在课堂上多表现自己,把自己的理解讲给老师听

现在的教学模式主要是“集体授课”。其最大弊端是不能很好地进行“因材施教”。这对成绩不很理想的学生来说是很不利的。面对四五十人,甚至七八十人,教师不可能针对每一个人的理解进行分析和解答。成绩差的同学往往还没有听明白,老师就往下讲了。课堂上讲的内容,有很多时候又是环环相扣的,前面的没有完全理解,就有可能导致下面的更加难以理解,最终导致听课失败,如果课后又没有进行及时的补救,逐渐就会跟不上趟,听不懂课了。

在很多情况下,老师不一定知道学生哪里不懂,下面该着重讲解哪一部分,是否该“再讲一遍”,这时,老师会进行提问、设问,要求学生举手回答或集体回答。在这种情况下,你一定要积极地表现自己,把自己的理解大声说出来,让老师听到,尽可能使老师下一步的讲解是针对你的理解而进行的。如果你时刻在准备着进行抢答,你的注意力,一定会很集中,听课的效率也一定会很高,学习就会逐渐变得轻松、有趣了。

6.记住化学方程式,你会马上感到化学容易多了

化学方程式是每一次考试的重中之重。你可以去分析你所经历的所有考试,你会发现,在你不会做的题目中,有60%以上是因为化学方程式不会写造成的。特别是化学的计算题,更是与化学方程式息息相关。因此可以断言:只会写化学方程式,可能得不到高分,但是不能准确书写方程式,肯定不会及格。在某中意义上可以说:差生与优秀生的本质区别可能就是几个化学方程式。

7.加强课前预习的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从观察对化学有兴趣,学得好的学生来看,他们在课前都自觉地预习好有关知识,做好书籍用品等物质准备,带着愉悦地心情盼望化学老师快来上课,学到更多更有用的化学知识、技能,上课时就全神贯注。这种自我集中注意,是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养成的,而初中学生由于年龄小,心里不够成熟,学习的动机不够强等特点,没有老师的适当指导,是很难象上述那样做好充分准备的。因此第一堂化学课,我并没有象他们所以为的那样:一上来就讲新课,而是将化学课的要求,课前所要做的准备等作充分说明,教给他们预习的方法。鉴于初中化学的基础性,最基本的学习是从课本开始的。一开始,每次新课前,所要做的预习作业是详细的阅读下节要讲的课本内容2遍。由于这项工作每个学生都能完成,并以之适时对成绩差的学生进行表扬,使他们体会到“我也能独立保质保量完成老师任务”的乐趣,从而对学好化学信心百倍。

上一篇:辛弃疾的书法成就下一篇:过端午节的作文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