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子村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

2024-07-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园子村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精选12篇)

园子村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 篇1

南园子村位于县城所在地,在县城南部,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和便捷的交通网络,境内交通十分便利,张同公路横贯东西,天走公路纵穿南北,北依京包铁路,南园子村全村共670户2061口人,耕地面积1275亩,其中水浇地面积1255亩。近年来,在镇党委、镇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南园子村两委班子成员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以生态文明村建设为准绳,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综合实际,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村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村呈现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气象。

该村主导产业有蔬菜种植户200多户,个体运输业80户,个体建筑业15户,个体工商户50户,劳动输出3000多人。预计今年全村经济总收入48078万元,人均纯收入2329元,粮食总产达260吨,比上年增长10.2%。

一、新农村建设主要措施

(一)抓长远规划,建立持续机制

新农村建设是我国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党在农村的一项重大决策,我村是全省首批划定的85个新农村重点示范村之一,为此镇党委、镇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新农村建

设领导组,并制定了2008年新农村建设规划,确立村容村貌整治基础设施建设;户办工程等目标,理清了工作思路,克服了工作盲目性,增强了工作指导性。

(二)抓好宣传工作,谋求群众支持

新农村建设工作涉及到千家万户,惠及到全村每一个人,由于此项工作需要大量资金投入,仅靠政府投资是远远不够的,取得群众支持和配合是至关重要的,我村采取印发宣传单、标语、墙报、广播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政府的优惠政策,群众自筹50余万元,掀起了群众自愿出资参与建设的热潮,得到了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三)抓好质量监督,强化干部责任

新农村建设是民心工程,为把好事办实,把实事做好,让群众满意,首先我们明确示范村支部书记为第一责任人,并成立质量监理领导组,自上而下齐抓共管,杜绝干部在建设过程中徇私舞弊,让具备建筑资质的企业承担建设任务,有效地确保了工程建设质量。

(四)抓好建设标准,建立长效机制

为了进一步发展和巩固好新农村建设成果。首先着眼与长远在建设标准上一是起步要高,二是要适应当前及今后的发展需求,不搞重复建设,不搞垃圾工程,坚持示范村建设高标准起步,该村建成了“新农村体育文化广场”一处,起到了较大示范引领作用,有力地推动了新农村建设的发展。

二、新农村建设成果

(一)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农民增产增收是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基础,该村结合实际,发挥区位优势,大力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发展“优质、高效、高产、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基本形成了以日光温室和移动大棚蔬菜种植两大特色产业的“一村一品”,加快了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增长。

1、高标准日光温室蔬菜大棚产业快速发展。该村现有耕地1275亩,人均0.6亩,发展高效高产农业势在必行,今年在镇村两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南园子村通过农民自筹,政府协调贷款等形式,投资1223.2万元,占地300亩,建设高标准日光温室蔬菜大棚200栋,项目分两期完成,2009年完成60栋,2010年完成140栋,修建蔬菜大棚通道6条4000米,铺设节水管道2000米,架设照明线路1000米,栽植各类风景树2600株,并邀请县里专业技术人员技术培训3期,现场指导讲解及发放蔬菜种植技术书籍受训群众达800人次。专门成立了蔬菜种植业协会,协会负责协调技术指导,产品销售市场开拓等,为农民增收做好了基础工作,同时在镇党委、政府大力支持下新发展了“南园子富民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覆盖带动农户面积达80%,起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作用,大力推动了该村蔬菜产业的发展,该项目的建成是一处高标准现代化农业园区,建成了蔬菜“一村一品”示范村,为全镇新农村建设发展“一村一品”奠定了基础。预计该村就此一项全年可实现纯收入达320万元,人均增加纯

收入1600元。

2、发展可移动蔬菜大棚,促进白色革命。

可移动蔬菜大棚是近年来新发展以来的一项新型产业,它的特点是投资少见效快、收入高、风险小、可移动。近几年镇党委、镇政府非常重视农业科技的发展,多次带领干部及部分群众跑山东寿光参观学习,汲取人家先进蔬菜种植经验,到附近阳高县实地参观移动大棚蔬菜种植模式,在全镇进行了积极推广,镇里专门拿出一部分资金支持农民发展移动大棚给农户每棚补贴1000元,协调信用社给农户每棚贷款3000元,该村今年发展移动蔬菜大棚45个,每棚每年收入6000多元,当年可收回全部投资,仅此项全村当年可增加收入27万元。

(二)推进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村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

近几年来,该村通过自筹和部门帮扶以及镇政府等多种形式筹集400多万元建设资金,巩固和加强村级的基础改造建设。

1、村委阵地建设和体育文化广场建设。

2004年到2008年,共投资80多万元对村两委阵地进行改善和新建、修缮村委会办公室、党员活动室、会议室等共16间,新建农业科技图书阅览室2间,办公设施配套齐全,硬化村委会大院800多平方米,栽植风景树50株,安装照明灯5盏。2007年至2009年共投资100万元建设占地20亩 的农民体育文化广场一处,主要是为村民提供健身、休闲、娱乐运动的场所,新建农村大戏台一个,新建电教室、图书室5间,新建篮球场一个,新建健身运动场地500平方米,并配套健身器材10套,建设凉亭一个,长廓20米,步行道320米,栽植各类风景树3000多株,种植花草1800平方米。可以说这两项工程是全镇形象工程,新农民建设的样板工程,是全县新农村建设的示范村。

2、村庄道路,水利和庭院建设

近年来,镇村两级加大了村庄道路建设,通过多方筹资硬化该村主干街道13条6.5公里,安装路灯80盏,栽植各类风景树500多株。农田、水利工程不断加强,新打机井3眼,铺设节水管道1000米,受益耕地面积500亩,整理工地300亩,目前全村农业基础设施运转良好,已初步形成了现代农业雏形,为加快农业现代化奠定了基础,提高了旱涝保收的能力。庭院建设,新建沼气池35座,建垃圾池10个,设圈50户,实现了人畜分离,庭院栽植各类经济林3000株,自来水覆盖面增大,农村安全饮水率达100%,实现了净化、绿化、亮化、美化、优化目标。

(三)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确保村民安居乐业

1、农村义务教育入学率、巩固率达100%。2007年,由南园大队和教委投资10万余元重修学校,对40间房全部进行了修缮,2008年投资1.5万元为学校配置电脑,成立了电教室。进一步改善了南园子小学的办学条件,今年又成立了

关心下一代领导组,教育、关心帮助下一代健康成长为祖国培养栋梁之材。

2、农村卫生事业及社会保障制度基本建立。巩固和完善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成果和基本保证制度,到2009年,南园子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100%,共有“五保户”32户,供养率达95%,保障了群众“看病难”和基本生活。

3、新型农民培养。2006年,新建二间文化室,添置农村适用技术书籍1000余册,配备了电视、电脑及卫星接收设备,组织村民接受远程知识教育,提高了农民科学文化素质。2008年,组织农民工培训,电焊、瓦工、驾驶等技术培训,在全村培养了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四)精神文明建设,民主法制建设和治安综合治理深入推进,农村发展水平全面提升。

1、党的建设得到纵深推进,南园子村“两委”班子团结协作,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不断强化班子战斗力,提高办公效率,提升班子综合形象。完善民主选举制度,定期召开党建工作会,民主生活会,村务工作班子成员互相通气,集体决策。

2、民主建设进一步增强。南园子村扎实开展村民自治、村务公开、实行一事一议制,重大事项实行村民议事会制,保障了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

3、法制建设持久开展,南园子村深入开展普法教育活动,强化了村民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意识,营造了学法、懂法用法、护法的良好氛围,提高了依法治村水平。

4、文明程度得到提高。农村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公平正义在南园子村得到弘扬,“好媳妇、好婆婆”不断涌现,得到广大村民的认可。

5、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南园子村不断完善人民调解和信访稳定制度,大事小事不出村,积极为村民调解矛盾。

园子村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 篇2

1 村庄总体规划原则目标

新农村建设的成败关键在于规划理念自始至终牢牢把握住地方特色的需求,坚持科学规划、整合资源,整体推进、分步实施,尊重村庄发展史,合理利用村庄现状建设,避免大拆大建,节约利用土地,注重保护环境的规划原则。新农村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20字建设方针。根据以上村庄总体规划原则和目标,在柏口窑村实际规划设计中,我们要不断调整规划理念,创新规划意识。结合柏口窑村南面凤凰山度假旅游村是村里的钱袋子,北面紧靠盐湖的坡地是村里的粮袋子和解州去夏县杨村的解杨公路穿村而过的实际,柏口窑村规划的总体规划是:以粮食稳产高产为基础,以快速发展旅游第三产业为主导,村庄的建设以十字构架为核心,真正形成南通凤凰山度假旅游村,北达盐湖死海黑泥洗浴场,东接夏县禹王地,西连解州关圣庙的旅游新农村。建筑风格为:十字街道两旁均为2层商业建筑,东南角规划为多层旅游住宅区建筑群,东北角规划为新增户2层农住建筑群,以山西省新农村建设标准图集27号方案为主体;其余均为传统的农家院地方风情建筑群为依托,构成城郊型旅游新农村规划格局。

2 村庄总体布局规划构思

2.1 村庄规划风格

规划设计围绕柏口窑村城郊型旅游新农村的主调,借鉴中国古典建筑之精华,在村东北角新规划为蓝砖小瓦双坡面的2层仿古建筑群,在村东南角新规划为灰墙红瓦四坡加斗顶的多层现代建筑旅游居住小区,沿十字路两旁规划为多色彩、多造型的2层旅游商业建筑四通八达。在村中心、村委会、文化中心、幼儿园、学校的公共建筑圈内规划为具有现代色彩的文化风情建筑。晨练晚憩的村中公园,假山挺立、花红草绿、树荫满园。在村中主道两旁2 m宽的绿带陪衬下,道路向远方延伸。从空中鸟瞰,柏口窑村,像是盐湖边上的飞鸟,又像是凤凰山下的奔马,展示着改革开放农民兄弟展翅飞翔、骏马奔腾的奋斗气息。

2.2 总平面规划布局

柏口窑村的总平面规划布局,依据村庄南高北低、房屋东西向布置的现状,采取了高低错落、条点搭配、一二层互衬的手法,进行了村庄总平面规划设计。村庄东部和西部为村民居住区,中部为村庄公用设施服务区和旅游商业区,北部为综合服务区,南部为山地风景旅游观光区。根据村庄规划路网和功能结构将村庄划分为“一片、一点、一圈”的组织结构。“一片”:指村庄旅游产业的分布区域,主要位于村庄的山地部分,包括凤凰谷森林公园,凤凰金地风情园在内的区域,这个区域主要以色彩丰富的旅游建筑为主要建筑群。“一点”:指村庄中部的村民公用活动服务区,包括村委会、礼堂、文化活动中心、学校、幼儿园和旅游商业服务区域,这个区域主要为3层现代建筑为主的建筑群。“一圈”:指围绕“一点”周围的村民居住组团,包括两个原有的居住组团和两个新建居住组团(东南角和东北角)区域。这个区域除两个以1层为主的农村院落为主要建筑群外,主要是新增的两个组团,分别是东南角以2层仿古建筑为主的建筑群和东北角以多层现代建筑为主的旅游住宅建筑群。村庄保留127户,户均用地面积360 m2,新建320户,户均用地面积333 m2。公建用地面积43 000 m2,商业用地面积5 500 m2,绿地用地面积58 000 m2,完全满足新农村建设规划要求。

3 村庄环境总体规划方案

3.1 规划健康村庄环境

健康的村庄环境比美丽更重要,因此我们在新农村建设规划上:1)重点解决污水遍地流的污染源,根据村庄南高北低的地形,变明沟为暗管,各种污水统一汇集至村中主管,然后由南向北排至村西北角的小型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排至湖区。村庄雨水也做到有组织地由南向北排放。2)重点解决生活给水问题,村庄各户原来饮水由各户打井自备水源,这次统一规划铺设给水管道至各户,充分利用凤凰山中泉水(水质达标)在村东南高地位置设置一座300 m3的蓄水池,自然压力供水,满足生活和消防要求。3)重点解决影响美观的空中线网,村委会门前的变压器由明设改为箱式安装,线路由架空变为电缆埋地敷设至各户。电话、电视、信息网络线路也统一规划为穿管暗敷,从而使村庄有一个洁净健康的环境。

3.2 规划绿色的村庄环境

规划绿色的村庄环境,遵循“以人为本”的环境理念,这次柏口窑村的绿化规划以绿色植物为主体,提高村民休闲观赏的绿色空间,创造四季有绿的环境景观,采用集中绿化和道边绿化相结合的手法,以“绿地均享,线形贯穿、步移景异”为基本原则,共规划小游园六处,树种以乔木为主,花灌木为辅,乔灌结合,形成独特游园自然景观。十字主道两旁为2 m宽的绿化带,主要栽植乔木,形成树冠,给行人、停车创造绿馨的环境。次道和支道两旁主要为花草,点缀小树(冬青、松柏等),使村庄到处充满着花香草绿的氛围。

3.3规划良好的村庄交通环境

柏口窑村处于一面为山,一面为湖的自然地形,村庄道路规划在原有一条东西向的解杨公路基础上,又规划了一条南北向的主干道,从运城市可直接通往凤凰山旅游度假村,形成了一个十字骨架,在村周围用环村路与各巷道贯通,既满足了消防要求,又杜绝了终端路。村中主道路规划为16 m宽,次道路规划为9 m宽,巷道路规划为6 m宽。

3.4规划整洁文明的环卫设施环境

村庄整洁文明的环卫设施,是新农村建设重要的组成部分,除了合理的文化体育活动中心、医疗保健卫生设施、购物超市、美容美发等配套设施外,农村的垃圾收集、厕所设置,是新农村建设必不可少的规划内容。本次柏口窑村共规划设置垃圾收集点5处,采用“每户分类—村集中—乡中转—县市处理”的模式,规划设置厕所8座,全部为水冲式厕所,每座建筑面积50 m2。

总之柏口窑村新农村建设规划,从村庄总体规划原则目标村庄总体布局规划构思到村庄环境总体规划方案等项内容的落实,全面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规划理念,充分说明了人对居家环境的文化理念在现代新农村建设中得到特别表现,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为农民寻找“诗意的居所”。柏口窑村新农村规划设计就是为他们而设身定造的。

摘要:通过“以人为本”的规划设计理念,从总体规划原则目标、总体规划布置构思、总体环境规划方案的实践,论述了人对农家居所文化观念在新农村建设规划设计中的特别表现。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原则目标,布局构思,环境规划

参考文献

九台市红光村新农村建设展新姿 篇3

红光村是典型的朝鲜族村,居民全部是朝鲜族。多年来,全村多数劳动力都在外地打工,常年在韩国打工人员有406人,国内打工人员290人,留在村里居住的大都是老人、妇女和儿童。针对这一情况,2008年,村两委班子经过调查研究,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農村的设想,并向当地党委和政府,九台市委、市政府有关领导做了汇报,在九台市委、市政府和当地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于2008年末开始筹划红光村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新农村建设的核心问题是资金,经过考察和认真研究,红光村决定通过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引进资金开发建设,并通过多方努力,于2009年和深圳市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在吉林省注册为吉林省林江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签订了合作开发建设红光村的协议,并在2010年初全面启动了红光村新农村建设项目。

红光村新农村建设项目包括居民住宅、商铺、老年公寓、学校、卫生院、综合性村部、燃气站、休闲娱乐活动场所、农机生产合作社、绿色优质水稻生产、民族旅游、电影院、超市等。2010年,一期工程项目包括居民住宅、老年公寓、农机合作社、绿色水稻生产等项目已经开工建设,其中,居民住宅为13层高层住宅共4栋,已经全部封顶,建筑面积45000平方米,可入住500户,入住人口1380人。建设主体为3层楼房的商铺1栋,建筑面积5430平方米,产权交给红光村2000平方米,实行对外租赁,所得租金用来解决本村居民住楼的费用。九台市朝鲜族老年福利中心和饮马河卫生院主体已完工,其中九台市朝鲜族老年福利中心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400平方米,饮马河卫生院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600平方米。红光村水稻全程机械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办公楼、农机库已竣工交付使用,占地面积8300平方米,建筑面积2600平方米。此外还建设地下车库4180平方米,燃气站300平方米。

在农业产业化方面,红光村走的是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生产模式。2009年总投资1401万元,其中由国家、地方配套及村民自筹876万元、农发行投资525万元,建设了红光村水稻全程机械化示范区,示范区共占地7公顷。其中水稻育秧基地4公顷,现已经建设完成塑料大棚15栋、智能温室1栋,双层充气大棚1栋;建设农机仓库、晾晒场、水稻烘干、仓储库房等设施占地3公顷。同时,由村委会牵头,成立了红光村水稻全程机械化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可以自愿加入合作社。愿意加入合作社的,农户以土地入股,与合作社签订入社协议,实行利润分红;不愿入股的农户,其土地可以租赁给合作社,由合作社统一经营,每年每公顷水田租金为5500元。由于实现了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变分散经营为集中经营,打破了原来社与社、户与户的界限,全部改建为5~8亩的高产方田,使水稻生产成本大大降低,每公顷成本下降1600元,而水稻却增产10%,增收1800元。

2011年,红光村计划完成林江(红光)新村的整体配套工程,包括上下水、供暖、燃气站、绿化、亮化、健身器材安装,活动场地和文化活动室建设等项目。同时启动二期工程建设,在现住宅楼道西,占地面积62000平方米,计划建设集住宅及民俗生态园为一体的民俗旅游观光园,重点项目为民族餐饮、民俗观光,所有基础设施全部并入林江(红光)新村管网。

吴府村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 篇4

加快构建美丽和谐的新农村

------马店集镇吴府村2011年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 2011年我村坚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总要思想,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按照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一步一步地扎实推进,按照年初新制定的目标规划,现将本工作取得的成效简要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是抓好新农村建设实现目标任务的基础

为抓好此项那个工作,我村成立了以村书记、村委会主任吴长灵为组长的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并抽调一个村委会委员具体抓此项工作,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坚强的领导保障,同时结合新农村建设制定了认真开展生态文明村创建活动实施方案,明确了工作目标。

二、围绕目标、加大投入重抓落实是完成目标任务的保障

为落实各项目标的实现,我村对照规划和实施方案步骤,重点抓各项目标的落实2011年在硬件建设上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 1、3月初投资2万余元,对村内南北路两侧进行了绿化,共栽植球松、女贞460余棵,为新农村披上了美丽的绿军装,优化了环境,达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生活提供了温馨的环境。

2、注重教育投入,争取项目资金,新建学校教室30间,拉院围墙400米,学校硬化路面200米。

3、加强村道路建设,投资40余万元,修刘王赵三个自然村的水泥路2400米,方便了农民出行问题。

4、注重农民文化需求,丰富农民文化生活,在原设立村农家书屋的基础上,2011年在村部位置新建文化活动中心,建筑面积220平方米,主题一层已建好。

5、农民的居住条件得到改善,新农村建设在规划区由新建农民住房12户,截止到2011年底已入住134户。100%的农户使用沼气,安装了自来水。

三、下步工作思路

虽然我们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离上级要求还有一些差距,与兄弟单位相比相差甚远。2012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关键一年也是实现我镇新农村建设宏伟规划极为重要的一年,为实现生态文明村的目标计划,我们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5月份前完成村文化活动中心建筑面积220平方米的二层建设,完善中心内的软件设施,以更加丰富农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2、建好一个1500平方米的文化广场,9月份投入使用。

3、争取环保部门项目资金10万元,计划6月底新建两个水冲式公厕,修污水排水沟150米,建垃圾投放点两个。进一步方便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

4、抓好农业产业结构的科学调整,大力推广一万亩小麦高产攻关田和500亩优质玉米振兴计划的种植。

5、组织本村村民有序进行劳务输出,同时倡导外出青年农民回乡创业、投资兴业。2012年一、二、三产实现双赢。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700元,高于全镇平均水平。

6、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倡导文明新风,认真抓好人口与计划生育、植树造林、农业保险、村民一事一议、新农合、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以及设计农民切身利益的各项民生工程。

要想实现2012年的奋斗目标,必须坚持因地制宜、以人为本,坚持依法治村的执法理念,真正发挥村两委的领导作用,引导农民在农村三个文明建设中大显身手,为全镇新农村建设起真正的示范带头作用,为全面实现我村新农村建设的宏伟目标努力而奋斗。

园子村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 篇5

河塌村位于地处零溪镇东面,与常德交界,是张家界的东大门,距离零溪镇政府约2公里,距慈利县城约15公里,省道S306线贯穿于整个村。全村辖6个村民小组,198户,总人口为673人,以汉族、土家族为主。国土面积为3400亩,主要地形以丘陵坪区,南高北低,东西走向,呈四方形状。其中耕地628亩,林业用地2400亩,其他用地372亩。平均人口密度为297人\平方公里。平均海拔110米,常年平均气温16.8℃,年降水量约1680毫米,无霜期约为271天。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改善村容村貌,促进全村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使现有资源得到合理的开发和利用,使村民生活更加富裕、生活环境更加优美、生活方式更加文明、生活品质更加高尚,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文明素质,我村村支两委决定加强2010年我村的新农村建设工程。

一、领导重视搞创建 村支两委制策约、抓宣传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高瞻远瞩、统筹全国经济形势而提出的一项利国利民的重大决策,是历史赋予全党和全国人民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根据中央、省、市、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关方针政策,在县委、县政府、镇政府召开创建工作动员大会后,我村迅速召开了创建工作动员大会,成立了文明村创建小组,与镇政府一起制定新农村建设规划。将有关创建内容列入制度,在进村部围墙上制作了创建新农村村宣传牌。同时利用广播、召开村民代表会、党员会和村民小组会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创建新农村的意义、目的和争创目标。通过这些活动,使群众明白了创建工作的目的和意义,提高了村民创建的积极性,营造了良好的创建氛围,形成了干群同创的局面。

二、强化组织领导 落实创建责任

为加强创建新农村村工作的领导,河塌村成立了创建新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由村党支部书记曹前贵任组长,贾晗樱、邢海进、于双玉任副组长,负责该项工作的组织实施,协调和跟踪监督工作。并进一步明确指导思想、工作目标、主要措施。在工作中,6个村民小组组长负责工程人员质量的到位。老会计胡化高做好各种经费的记录。邢会计负责做好报账等。我村因时劳模村,劳模的精神在我村一代代相传下来。村里的村务、财务都会在理财小组的监督下定时公开,村民有疑问的随时可以来询问。村务财务的公开、民主史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前提。

三、抓整治全面推进,突出创建重点 1,合理部署 改善我村村容村貌 在创建过程中,我们从环境综合整治入手,通过“二洁三绿五改”,“二洁”即村寨、家庭的清洁;“三绿”即通道、村庄、家园的绿化;“五改”即改路面硬化、改清洁用水、改卫生厨房、改卫生厕所、改清洁能源。以加强对脏乱差的治理。投资100余万元,完成村组道硬化,还新建一条道园艺场的毛路。我村的道路硬化通户率达100%。在2008年6月,我村新建村部工程开始破土动工。预计全部完工约35万元,现已竣工,正式开始投入使用,为村干部办公、村民开会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为保持硬化和净化成果,村内生产、生活垃圾做到日产日清,全天候保洁。投入3万余元,新建约20个全封闭式垃圾池和清洁人员。解决了村民垃圾无处倒问题,大大地改善了村民庭院卫生问题以及河道污染问题。在2010年年初,在镇政府的支持下,我村的自来水工程全部完工,家家都通了自来水。在五改中的清洁能源方面,我村清洁能源,包括液化气、电能、太阳能、沼气池等新能源都已基本入户,现清洁能源的入户率可达90%以上。在改厕、改栏圈上,现村民的条件好了,经济跟上去了,现大部分村民已新修2层、3层楼房。村民的认识上有了很大的提高,改厕改圈也已达80%以上。

2,合理利用资源 发展我村经济

因地制宜,我村的地貌丘陵地带。所以有很多的小土丘和山地。从古至今,我村村民大量开垦荒地,种上大量的杉树和松树,现我村已有约1500亩的杉树和松树林场,这对于村民是无形的经济,是村民的固定资产。在此基础上,我们还不断地补种树苗,让这种生态经济造福于后人。十七大中提出,中国农村的发展需使农业产业化,农村经济需要发展,那就必须以零化整,逐步产业化、规模化。农民的收入才能够提高。因此,我村村支两委大力发展我村的绿色农业,即绿色水果、绿色水稻。在村支两委的引导下,全村村民都开始积极种植特种优质水稻“映山红”。并且还把我村的农田作为这种特种水稻的示范基地。村民的积极性都非常的高。我们联系县粮食局,他们给我村村民免费提供种谷,而且在种植期间提供技术指导,并派专家来我村驻村传授种植技术。为确保水稻免施农药,我村在农田里还安装了“诱蛾灯”来防治害虫。现在300亩水稻都已取得了很大的丰收,平均亩产达500—600公斤。现已由粮食局以市场高出保护价格30%的价格统一收购收购。我村的生态经济除了以水稻为主外,还以绿色柑橘为另一大经济产业。并且还配备了选果—打蜡—制胶框—包装—上车全套工序。全村发展的柑橘园艺场总共有三个,面积约300亩,柑橘树约10万株,林果绿化覆盖面积站全村总面积的80%以上,仅柑橘一项年人平纯收入3000多元。村集体收入连翻一番。并且我村很多柑橘大户选择在外承包桔园。村民中年均绿色水果产品纯收入50万的大户有2户,10万元以上的大户有10户,2万元的大户有50多户,一万元以上的大户有80多户,最少的农户都在5000元以上。柑橘产业的发展,带动了很大一批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增加了农民的收入。由2008年的人均纯收入2580元增加到4500元。现我村有20余辆私家小轿车,10辆公共汽车,还有8辆跑长沙、珠海等地的长途汽车。

3,抓精神文明 发扬新农村文化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学习十七大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牢固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利用多种形式开展各种活动。如党员先进性教育、农业技术讲座、干部外出学习等。在全村要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自然观,制定我村党员设岗定则制度,积极在村里开展以人为本,学习生态文化的活动,今年,我村开展了“关爱老人 情系我村”的活动、“优秀党员评选活动”、“党员双联活动”、“创五化庭院 争十星之家”活动等。在科技方面,我村充分利用县委组织部为我村配备的投影设备,以及文化局送的相关学习资料和光盘,多次开展学习、培训教育,这些无不使村民大开眼界。村支两委也在每次下户走访的过程中多次鼓励村民到村文化室观看教育宣传片以及借阅图书。这些活动的开展,增进了村民的感情,提高了村民对精神文化的追求,有力地推进了我村新农村村的建设。

四、创建新农村取得的成果

90%的村民住上了新楼房,全村基本上人人有手机,家家有电话。森林覆盖率达80%,四旁绿化率已达90%,清洁庭院比率已达70%以上,改厨率达80%,改厕率达70%,清洁能源入户率达90%,硬化道路通户率为100%。村里的生活水平较以前相比,有了很大的提高。通过一年的创建工作,最大的成效是人们的思想 观念发生了变化,现代文明生活方式被村民慢慢接受,保护环境,改变陋习,文明向上的村风不断树立起来,在一年的集中整治下,村容村貌大为改观,生活环境得到了有效保护,资源开发利用更加合理,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五、存在问题和困难

1、由于近几年来我村大力搞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较大,新农村建设资金短缺。缺乏资金的河塌村是“三农”生产发展的主要障碍,直接影响新农村建设快速稳步推进,要加大力度,多渠道寻求资金来源,克服资金不足不能整合的困难。同时希望能得到上级的支持和帮助。

2、新农村建设是一个长期建设过程,我村在基础建设方面已初见起色,我们村支两委希望上级能够加强新农村建设的领导班子和后盾力量支持我们在新农村建设方面有一个质的飞跃。

3、集中力量,发展一村一品。河塌村一直是以传统农业为主,虽然在科技种植上下了不少功夫,但是都未形成一个大的气候,在新农村建设中,我们应该依托本村的实际和产业发展基础,投入更多的科技力量,增加农民收入,使得新农村建设更加有意义。

4、村文化公益事业有待加强。远程教育设施没有完善。公共性文化娱乐、休闲设配不完善。不能满足人们生活的需要。

总之,在今后新的一年里我们村支两委还需要更加努力学习改变以往的工作方法、态度,并且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努力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以人为本,更新观念、与时俱进,为下一年的各项工作而努力奋斗。

慈利县零溪镇河塌村村委会

谈关于凡村新农村建设工作现状 篇6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和要求,这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我党新的领导集体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破解“三农”解决的重大措施。县委,县政府对此高度重视,采取了一系列的具体实在的措施来推动我县新农村建设。作为县委确定的新农村建设帮扶单位,带着如何开展新农村建设帮扶活动这个课题,我们于8月初来到了蔡家桥镇凡村进行调研。

一、凡村新农村建设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在走访察看了该村村容村貌和与该村部分村干部的座谈后获悉,该村有12个村民组370余户1054口人,水田1113亩,有林山场3600多亩,2005年该村农村人均纯收入3060元。综合各方面因素,我认为当前在该村推动新农村建设主要面临以下五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村集体经济薄弱,农民增收后劲不足。该村只有集体林场300余亩,主要是松、杉、杂木和毛竹林,但每年的林场收入也只能应付山场的管护费用;村集体养猪场和水面养鱼等收入每年也只有二、三千元,微不足道,除此没有其他经济实体。农民人均只有1亩水田、3.5亩山场,正常年景全年的收入除去生产成本,农业纯收入还不足2000元。

第二,资金投入不足,村内基础设施薄弱。由于村集体经济差,向农民筹资筹劳等操作性弱,村内公益事业建设难度很大。这个村的村民居住非常分散,长达10公里的村级道路,虽然经过多年的努力已经贯通,但路面窄,路面硬化率却为零,长期都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两脚泥”。

第三,村庄建设无序,环境卫生很差。农民建房普通缺乏规划,房舍散而零乱,渠、路、林不配套,柴草乱堆滥放,农家肥门口“看家”,“露天厕”,“鸡鸭院”,猪栏牛圈随意建,家禽牲畜满街跑,垃圾随处见的现象很普遍。

第四,劳动力素质偏低,就业难度大。该村有劳动力600余人,凡有一技之长或体力强壮的劳力都外出务工,留在村里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大多是一些老弱病残和文化技能较低的群体。因此他们就业培训的可塑性不强,从业单一,管理难度较大。

第五,农业农村服务体系不健全,难以为“三农”发展提供较好的服务。一是农村金融网点收缩,农民贷款难;二是科技服务组织不能发挥应有作用,服务不到位;三是农资市场管理不到位,坑农误农现象时有发生;四是农村中介服务组织缺乏,为农民提供技术、资金、信息、销售等等服务的能力十分有限,既使遇上风调雨顺的“丰年”,富余的农产品也没有好的销路,或低价贱卖,或烂掉倒掉,增产却不能增收。

综上所述,凡村建设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目标的新农村,困难还很多,任务十分艰巨。可喜的是通过接触和群众反映该村有一个团结齐心的村领导班子,村支书杨金友踏实稳重,在书记岗位上30年来一心一意带领群众充分利用有限的土地和山场资源,走多种经营发展的路子并小有规模,村级道路等基础设施也是在他的多方求助下贯通了全部10公里的初坯,在群众中享有很高的威望。村主任徐云开年轻有为,有经济头脑,富有开拓精神,在带头勤劳致富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方面肯动脑、有点子。

二、思路与对策

“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农村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以社会全面进步为标志的良好状态,它函盖新房舍、新设施,新环境、新农民、新风尚等内容。具体的就是发展经济,增加收入;建设村镇,改善环境;扩大公益,促进和谐;培育农民,提高素质。因此,对于凡村的新农村建设工作,必须着重从抓好帮助农民群众改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拓宽基本增收门路、提高基本素质这三个基本问题入手。

(一)从帮助群众改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入手,切实增强农村经济发展后劲

1、严格管理,全面规划建设农民新村。遵循“有利农业生产,方便农民生活,适度集聚,节约用地”的原则,按照“规划一步到位,建设逐步实施”的指导方针,做好村庄规划。凡村是一个自然村较多(12个村民组有9个自然村),农民居住相对分散的行政村,除上、下凡和大川相对集中外,其他都是依承包山承包地而散居,在编制凡村村庄规划时要充分考虑现状,引导农民在规划区内拆旧换新、以旧改新,规划区内新建民房严格执行“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管理一个法”的手段,不能简单过分强调“整齐划

一、千房一面”,规划时还要充分考虑农民在建牛栏、猪圈、鸡鸭舍等传统的农业生产用地,做到“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村庄建设或改造要逐步实现水、电、道路、电视、电话“五通”,力争通过5—10年的努力,使凡村村庄建设达到“规划科学、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的目标。

园子村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 篇7

—四联村村第一书记村2011年工作小结

四联村是我县进入高山区的第一村,全村辖3个自然村,13个村民小组,496户,1769人。

2011年,我被组织推选为四联村第一书记,当时的四联村不仅集体经济是“空壳村”,而且村民收入低,经济项目落实难,各项工作开展难度大。通过一年的努力,在全村干群的努力和上级的支持下,全村人均收入从2000年的1560元增加到如今的1875元,各项事业也得到长足发展,曾先后被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和“文明村”,回顾这些年的工作,我深深地体会到以下几点:

一、建好一个班子

四联村现有党员40人,其中女党员4名,流动党员8名,拥有高中及以上学历6人,35岁以下党员5名,60岁以上党员22名,党员平均年龄49岁。自从2011年4月份下派以来,就积极培养一些政治素质好、懂经济、善管理热心公益事业的年轻党员,村支部一改以前十几年没有发过党员的情况,一年来共发展年轻预备党员1名,列入考察的3名,还有5名同志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我们还注重让一些致富能人和有志改变家乡面貌的年轻人选进村两委班子,让一些肯做事的人充实到村民小组长中,让一些敢说话和经常持不同意见的同志选进村民代表,通过几年的努 力,如今无论是在支部会议上或村民代表会议中,大家敢说敢批,最终都能达成共识,而在今年村委换届选举中,一些年老的干部主动让位,新当选的班子,年龄平均49岁,真正实现了干部的年轻化。

二、找准一条路子

凭着多年在乡镇工作的经验,我深深地感受到四联村如没有新的特色产业,要想尽快摘掉贫困帽,也只能是纸上谈兵。于是,我就把大部分精力投入到找项目、抓增收上。经过村两委班子和村民代表反复考察论证,理出了“优化烤烟、油茶、蔬菜,养殖要跟住,工业要发展”的发思路,从而也为四联村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作出了一个清晰而明确的概括。近一年来下园人掀起了从未过有过的特色产业开发潮,全村共种植烤烟400亩、油茶低改500亩、水密桃80亩、辣椒800亩、冬季作物850亩,并通过激活民间资金,采取村民自愿入股等形式,创办通达纸厂1家,养殖厂1家。我们按“引进来、走出去”的思路,广挖渠道,帮助转移经商或劳务的村民达420多人。从而既解决了农产品卖难的难题,又安置了一大批剩余劳动力。

三、办事多想些法子

基层工作“难”与“不难”,很重要一点在于方法是否得当,如何与村民需求对接。我觉得只要两委班子齐心,心里真正想着群众,为群众办实事,就能攻克工作中的难点热点问题。为此,我与村两委一班人,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 之所急。始终把农民的利益高举头顶。九年来,我们采取群众集资一点,上面争取一点的办法,共多方筹措资金一百多万元,完成了原牙拉村通组公路,水泥公路硬化。拉圾围2座,安居建房1户,兴建沼气池30多口,整修山塘3座,村部也全面装修,近段投资60.3万元的烟基项目又将上马,投资200多万元的农田整理项目也完成前期规划和设计工作。

四、制度不要只做一个样子

园子村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 篇8

按照市委、政府关于西康市14个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建设的工作要求,我镇xx新农村建设项目列入其中之一。我镇在上级政府和各部门的大力支持指导下,结合XX项目实际,按照新农村建设20字

方针,认真做好示范点规划和建设工作,扎实工作,奋力推进,使试点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现将试点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经党委、政府研究成立了以镇党委书记为组长的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新农村示范项目区的规划和实施工作。同时相关村也成立了以支部书记为组长的工作组,实行镇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组、组干部包户,明确职责,责任到人。

二、科学制定建设规划

结合XX新农村建设项目区实际,科学编制了《XX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十一五”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XX新型中心村配套建设规划》、《XX村控制性详规划》、《XX村产业发展规划》、《XX村劳动力培训和转移就业规划》等新农村建设规划,为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提供科学有力的指导。

三、实施示范点建设情况

(一)扎实开展土地整理,改善XX生产条件。XX土地整理项目投资总额3000万元。实施项目改梯田旱地面积2154亩,格田整理922.6亩,农地整理2813亩,宅地整理491.9亩,荒草地整理331.5亩。项目区实施渠道整治 21104米,其中,“U”型渠长 12428米 ;浆砌渠道长 8676米。项目新建蓄水池1口,整治田间道21条,水泥路宽 3.0米。新修水泥路长 15026米,建碎石路 2117米。道路与渠道交叉处设置涵管 150米,田间道桥1座。通过土地整理,有效地改善了示范区内农业生产条件,提高了示范区基础设施水平。

(二)积极实施新村建设。结合土地整理项目,建设了XX中心村。中心村建设投入资金1100万元,占地亩,建筑面积 30468平方米,集中居住农户133户,占全村户数的23%。完善了中心村排污、道路等基础设施,修建标准化村委会活动室,使长坝群众享受到了社会发展成果。中心村建设主体工程已全部完工,正在进行装饰和风貌打造,部份农户已入住。

(三)大力发展规模产业。发展规模产业是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新农村建设的根本保证。结合土地整理项目,促进土地合理流转,引进业主发展刀豆种植,建示范基地200亩,并取得良好经济效益。积极联手大同丝绸有限公司,发展良种桑,建设300亩良种桑基地,发展蚕桑产业,同时作好规划建设规模集中养蚕房,实现规模发展。大力发展奶牛养殖,选址七组建设100头标准奶牛养殖场,建立奶牛场牧草基地50亩,目前已实现进牛养殖60头。幅射茶坝村种植巨桉1000亩,建立巨桉速丰林基地。引导农户发展商品兔养殖,依托大同丝绸有限公司实现桑下种草养兔,今年已发展养大户20户。

(四)认真抓好社会事业发展。积极开展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强化职业教育建设工程,2006与2007两年中开展劳动力培训6期,培训1600人,有效提高了劳动力素质和劳动技能,实现培训就业300人。结合土地整理建设村卫生站、村文化活动室,为群众提供优质服务。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改善农村环境,改变农民不良生活习惯。建设1个计划生育文化大院,新建一个计划生育“三结合”基地,帮扶30户计生家庭发展经济。积极实施村民自治,公推直选村支部书记,实行村委会换届民主选举,村务公开,推进民主自治进程。制定中心村民主管理章程,签订村民自治协议,引导聚居农户实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

四、存在问题

1.中心村建设基础设施、公共设备等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存在后续资金不足问题;

2.农业产业化发展不足,尤其缺乏规模化、集约化的农业

龙头产业,还需要进一步结合实际,引导建立规模龙头企业,带动农民增收;

3.农村环境还需进一步加强整治,农民长久形成的不良生活习惯还不同程度存在,需要不断加强对农民的引导教育,并定期开展环境整治。

4.新村文化体育设施还不足,需投入资金进一步解决。

五、下一步打算

1.继续抓好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建设后续工作,进一步完善中心村基础设施,保质保量完成示范点工程。

2.继续抓好示范区农业产业化发展工作,千方百计引进龙头企业,走“公司+农户+协会”形式发展规模化农业产业。

3.扎实开展农村劳动力培训,计划每年开展引导性培训3期,技能性培训3期,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劳务输出就业。

村新农村建设交流 篇9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文明村的建设,**村的建设速度加快,村民的收入持续稳步增加,人们生活改善,人居环境更加优越。

**村是个大村,虽然村集体经济收入比较高,但是摊子大,花费大,光靠自身实力难上大项目。

自**年新一任村两委会班子上任以来,克服种种困难,积极争取资金,集中有限的力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一年多以来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一、夯实基础,发展生产

为顺利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村按照宁波“联镇带村”工作会议精神、**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在思想宣传上再发动,工作力度上再加大,点面结合,联片推进,继续以“五改”(改路、改水、改厕、改绿、改陋习)为着力点,村居环境整治为龙头,发展经济产业、培育新型农民,着力打造新环境、发展新经济、探索新机制,扎实推进了我村的新农村建设工作。

云西崖水库是一座病危屋顶水库,为保证水库坝下的人员安全和农业用水,多方落实修理费用,村里积极向上级水利部门争取资金212万元,预计在今年十月动工。

**村积极配合镇政府小流域工程的推进,建成后的小流域已成为**村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备受村民称道,同时达到了沿河亮村、沿河兴村的目的。

加强引导、鼓励农业创新。**的经济作物主要以桔子为主,由于农业布局不合理,市场的变化和品种更新,使原来的桔子失去了市场竞争力,导致桔农的桔子卖不出去。村民的收入随之减少。为引导和鼓励村民改种它种经济作物,村两委会,决定对改种的农户给予奖励,并且将其中一块集体土地出租给农户种植其他高收益的农作物。对一部分农户,做好转产转业,促进其进入第二、第三产业就业。

利用各种宣传栏、公告栏、远程教育等宣传平台,积极宣传各类科技知识和病虫害防治知识。利用**镇中心地这个有利的地理条件,鼓励第三产业的发展,特别是个体工商户的发展。加强招商引资拓展开发项目。

二、选好班子,开展工作

一个团结的、战斗能力强的班子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领导力量,一个班子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和力度。

**年正值村两委会换届选举,在公平、合理、民主的氛围中,选举出了新一届的党支部和村民委员会。

两委会成立后,为了更好的开展工作,统一工作思路,村里采取了请进来、走出去、上下联动的工作方式,多次召开党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村老年协会和知名人士的座谈会,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发放150份《征求意见表》。这些意见主要集中在党建、发展生产、改变村容村貌等方面。村两委会针对这些意见,开展分析、总结,确定下一步的工作思路。

**年2月15日,**镇**村163名党员和村民代表对3名述职的村干部就会不会办事、是否公正公平和廉洁自律等进行民主评议。这开了**镇农村干部向村民作工作述职报告的先河。

三、办实事,走和谐之路

1、**陵园的落成多年来由于建造陵园,去世村民的骨灰都不能下葬,群众反映强烈,要求修建陵园的呼声不断。建造一处合理而又有前瞻性的陵园迫在眉睫,也同时摆上了村两委会的议事日程。由于多种原因,地址多次改变。为充分体现民主,尊重村民意见,召开村民代表会议进行表决,并让村民以户单位进行投票选举,最后决定建造地址。

陵园目前已投资130余万元,一期工程基本完工,可容纳400支墓穴,整洁、漂亮、道路通畅,是目前**镇内最具规格的优质陵园。

按规划,村里将继续投资90万元,浇筑进陵园的道路和陵园内的停车场。

在陵园牌楼落成后,村干部率先捐资,有所建树的村民也纷纷资源捐资,到目前为止已达40多万元,这批资金将直接利用在陵园建设上,并及时向社会各界公布。村民的捐资既节约了资金、调动了村民建设**的热情,同时也证明了,建造陵园是大事、好事、实事。

2、改变村容村貌,清洁卫生

在新造的道路和公园旁种植香樟树,增加绿化面积。

**村出资在村里建造了两处休闲公园和一个健身场所,从**市文体局争取10多万元的健身器材,安装在公园、健身场所和老年活动场所内。

已投入使用的两个红白喜事场所,共投资140多万元,在建造之前广泛征求意见,定下建造方案,得到了村民的积极响应和支持。两个场所,宽敞、明亮,同时容纳600人就餐,车辆出入方便,适应时下形势,并对场所内的用具进行翻新。

出资10多万元,拆除露天粪缸和老旧简易厕所30多处,新建公共厕所两座,改变村里的卫生状况。制定严格的保洁制度,建成了保洁监督员和保洁员队伍。村里的道路、垃圾桶和厕所都有专人进行保洁,做到日洁、日清。村里每年的保洁费用在8万以上。

新安装315kv变压器两台,解决村民用电困难;

**年初开始的全村电气化改造工程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此项工程工作量大,涉及面积广,预计投资100多万元。

3、增加村集体收入,新建村综合楼

**村两委会增加村里收入,合理利用原停车场,出资建造新综合楼,大楼总建筑面积4500㎡,分五层,消防设施齐全,并按照了电梯。建成后,每年将为村里增加90多万元的收入。到9月为止,工程主体基本完工。总投资共350多万元。村里没有资金,村两委会决定以建成后的预期租金来抵偿建造费用。村两委会作出这个决定,是经过市场调查后慎重决定的,并经村民代表大会表决通过。

4、积极配合市、镇两级政府重大工程的开展

红胜海塘续建工程、东环线工程和小流域治理工程,都涉及到**,**村积极配合上级部门,做好征地、征山工作。

随着行政区块征地工作的展开,镇里企事业单位的陆续进驻,必将大大加强**作为**镇中心的地位。

四、关爱弱势群体

凡年满18周岁的本村村民去世,村里规定必须派人慰问并送花圈,党员同志去世,党支部必须派人慰问并送花圈。

根据村里的财政状况,适当增加老年人的待遇,在户村民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费有村里统交,光此一项就需19多万元。**年新镇失地农民养老保险200多人,解决了后顾之忧。

五、丰富文娱生活,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

**村成立了妇女腰鼓队,村里出资购买器材、服装、聘请老师,丰富了业余生活。村两委会极力倡导此类健康的生活方式。

**腰鼓队在**年的**镇第二届农渔民运动会和**市第二届龙鼓大赛中取得了第一的好成绩,使腰鼓队远近闻名。每逢村里有重大节日,如“三八”妇女节、“久久”重阳节,腰鼓队都义务参加表演,活跃、丰富了农村的文化。

六、重视党员队伍建设,加强社会综合治理

**年,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基于**党员人数众多,镇党委决定成立**党总支,下设三个党小组。

**村共有党员102人,65岁以上占65%以上,老党员比重大。由于社会的发展的要求,党支部需要有不断的新鲜血液注入,使村里工作后继有人,党支部重视年青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和发展。

**村的党员大会逢双月十五日召开,每次到位率达到70%以上,即保证了党员的理论学习,也加强了党组织与广大党员同志的沟通。使党支部与全体党员始终在思想上、工作上保持一致,保证了工作的连贯性和透明性。充分利用远程教育系统,开展学习。在遇重大事项前,不定期的召开党员大会进行讨论,充分体现了民主。

党支部经常组织党员同志参加义务劳动,突出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年8月15日的党员大会上,党支部号召全体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和村干部向溪口镇石门村村委主任毛文国同志学习,学习他的为民奉献牺牲精神、为村民办实事的精神。

加强社会综合治理村两委会重视治调队伍的建设,选配年青干部担当治调主任,一年多以来,村里未出现重大事件,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上交,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没有出现一起群体上访事件。春节前,村里成立了由6人组成的夜间巡逻队,确保村民生命财产安全。村治调主任被评为治调系统先进个人。

村两委会成员以身作则,积极倡导廉洁自律和压缩非正常性开支的工作作风,外出办事、接待客人一律私车公用,从不向村里报销油费、餐费,把有限的资金集中起来,办好事、办实事。

七、主要工作经验

首先,拥有一个坚强团结自律的领导班子。从新一届的村两委会选出以后,为村里做的大事、实事、好事赢得了绝大多数村民的拥护,有很强的号召力、凝聚力和工作能力。

其次,优良的工作作风和民主管理制度,是做出成绩的关键。从两委会的选举,重大事项的决策,都遵循民主集中制原则,无不体现民主、民意、民愿,这样做的结果是,村里所作的事,赞成的多,反对的少,提高了党组织、党员在村里的威信,同时为以后工作和下一届村两委会打下了坚实的工作基础。

XXXX村新农村建设情况 篇10

汇报

(2008年3月11日)

各位领导:

下面,我就XXXX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点情况作以简要汇报,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基本情况

XXXX位于金川区XXXX中部,全村共辖2个村民小组,农户196户,总人口756人,劳动力380人,其中外出务工农民190人(次)。全村总面积21260亩,耕地面积7103亩,人均9.5亩。200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356元。

二、目标任务

按照新农村建设20字方针,立足村情民意,XXXX确定了以“发展新产业、培育新农民、建设新村镇、提供新服务、树立新风尚、建立新机制”为主要内容的新农村建设规划。计划利用3-5年的时间,从发展特色经济、强化公共服务、提高农民素质等方面着手,切实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不断提高农民创业增收的能力,切实强化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到2010年,使全村100%的农户达到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标准,实现“六新”目标。

一是产业发展形成新优势。农业的物质技术装备水平和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建成美国红辣椒、食葵、优质瓜果、制种等4个“千亩”特色产业基地,培育壮大双丰辣业、金园瓜子厂两个龙头企业,建立红辣椒、制种、优质瓜果、食葵等4个专业合作组织,争取使全村农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以上。

二是村民生活实现新提高。村民的物质生活更加宽裕,人均纯收入年均净增400元以上,2010年达到6640元。建成宽裕型小康住宅建设200套,使宽裕型小康住宅占农户数的100%,配套建成“一池三改”沼气池200户,使清洁能源入户率达到100%。

三是村容面貌发生新变化。农业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改建维修渠道30公里,渠系水利用率达到95%以上;铺设供水总管道6.5公里,农村安全饮水普及率达到100%;完成村组道路建设12公里,新建、改造输配电线路10公里;完成土地沙化治理面积1000亩,完成生态林网建设1500亩;整治村容村貌,修建垃圾中转站1个,“四清四改”率达到90%以上,农村教育、文化、卫生和信息网络设施完善配套。

四是各项事业有新发展。教育事业全面发展,村民素质进一步提高,文化建设不断提高,建成高标准篮球场1个,多功能村民活动广场1个,力争使100%的劳动力掌握1—2门先进的农业实用技术或外出务工技能,使富余劳动力培训输转率达到100%,新型合作医疗参保率达到100%,城镇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五是农村社会树立新风尚。村民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进一步加强,使农民养成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习惯,树立安居乐业、和睦相处的农村新风尚,“十星级文明户”、“五好家庭”占总农户数的95%以上。

六是乡村自治健全新机制。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能健全完善,村民自治实现制度化、规范

公路808米,实施住宅门前花砖铺设和道牙镶嵌工程;建成“一池三改”沼气池85座,改厕85座,改灶50个,暖棚圈87户,铺垫机耕道路8公里,修建机电井看护房14间,实施渠道维修6公里,营造农田防护林350亩,改造输变电线路6公里,住宅建设的推进,基础设施的更新,以及村容村貌的集中整治,使村组主干道、村委会周围环境卫生大为改观。

社会事业发展情况。现有小学1所,教师15 人,小学入学率达到了 100 %,投资13万元,对小学围墙、操场、宿舍及其它设施设备进行了改造和更新,从而使教育教学条件有了很大改善。改建村级卫生所1所,执业医生 2 人,2008年参加新型合作医疗村民741人,参合率达98%。有 25 人享受到最低生活保障,实现了应保尽保。建有120平方米的村级文化活动室1个、篮球场1个。

村级组织阵地建设情况。建成村级组织活动场所324平方米,修建文化大院300平方米,文化广场4000平方米,对村级组织活动场所设施进行了配套,正在朝着基层“党建示范点”标准和农村社区规范化方向建设阵地。

四、资金使用情况

2007年省上配套XXXX新农村建设资金90万元,已全部落实到位,严格按照方案要求,主要用于机耕路铺垫、机电井看护房建设、物业管理站建设以及住宅门前硬化拓宽土方工程等方面。

五、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工作重点

目前,XXXX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高涨,经济发展较快,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一定改善,新农村建设已取得阶段性成效。但

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市场流通连接起来,促进农业增效。推行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建立辣椒、食葵标准化生产基地2500亩,特色瓜果标准化示范田500亩,提高无公害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示范推广玉米套大蒜200亩,提高土地复种和产出效益。引导龙头企业、种养大户、技术人员等牵头创办各种形式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年内建成红辣椒、食葵等协会4个,培育科技示范村户10户,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发挥主体作用,带动特色产业稳步发展。

(二)提升农民素质,培养新型农民。结合市、区开展的第二轮“十万农民劳动技能提升计划”,实施农民培训工程,年内邀请农业、畜牧专家骨干在产前、产中、产后等关键阶段现场讲课4次以上,通过科技培训,使农民掌握熟悉的生产、种植、栽培、管理技术,成为会经营、懂管理产业明白人。通过技能培训,使农民掌握2-3门实用技术,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力争年内培训农民300人(次)以上,输转劳动力250人(次)以上,人均务工收入达到6000元以上,创劳务收入150万元以上。

某村新农村建设典型材料 篇11

按照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的统一要求,**村在东屏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理清思路,广泛宣传,扎实工作,狠抓落实。新农村建设工作取得了可喜成果。

到目前为止,**村的新农村建设已进展到:

1、村屯道路建设。市交通局出资20万元,县交通局立项资金114万

元,进行村屯道路整修,现在总长度为6.5公里的路面已全部竣工。

2、发展特色经济。县烟叶公司争取立项借款20万元扶持烤烟生产。建新烤烟房20座,每户补助4000元,计8万元。

3、抗旱水源。市水利局计划打深水井三眼及喷灌配套,目前已实施一眼(10万元)。县扶贫办帮助**村争取扶持资金90万元。其中打井28眼,计75万元;县水利局帮扶自来水建设15万元。

4、文化教育方面。县教育局出资91万元,对19间校舍及教学基础进行改造和完善,达到标准化的校、围墙和教学设施。

5、节柴工程。县农业局投资41万元,为200户农民上沼气,工程计划5月中旬开工,7月末结束。并于年初举办科技培训班三次,带来5000株果树苗(2.5万元)。

6、公益事业方面。县卫生局争取项目5万元,建标准厕所200个,并组织医务人员到**村为村民义诊一次。县广电局预计投资4万元,为200户农民安装微波电视。

7、村办公室改造。县财政局争取项目资金21.2万元。其中用于村办公室改造7万元,其它项目补助14.2万元;县委组织部对村部维修后的室内办公用品及电教设备、显示板等进行配套安装。

8、绿化项目。县林业局筹措资金5万元,为村屯购置树苗。

9、县农电局改造低压线路,计划投资12万元。

10、砖围墙建设工程。积极筹措资金,修建砖围墙,正在规划建设中。

**村的具体做法是:

1、成立组织,加强领导。东屏镇成立了以党委书记刘振春为组长,副书记李立国等3人为副组长,毛春龙等8人为成员的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村成立了以村书记郑安臣为组长,村长石江为副组长,宋海、司洪义等5人为成员的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都把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摆上首要位置,全面落实领导责任制。

2、发动群众,依靠群众。东屏镇党委、政府和**村委员会把农民的主体作用贯穿于新农村建设的全过程。充分利用多种形式,尤其是通过一些农民喜闻乐见的形式,在全村广泛宣传发动,较快形成了浓厚的工作氛围。

3、遵重实际,实事求是。首先根据**村的实际情况,科学地规划了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合理制定了经济发展规划,又依照**村的经济情况,分出轻重缓急,突出重点,从解决农民群众最关心、最急迫的道路、饮水、抗旱水源入手进行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4、多方筹资,多元投入。在新农村建设中,**村把项目放在首位。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搞好项目建设,并通过各个帮扶部门和社会各界人士,广辟投资渠道,活化投入机制,已构建多元化投入建设格局。

2007-4-138:38:43

XX村新农村建设项目 篇12

一、建设的必要性

黄家学村位于县城南郊,全村共有6个社,535户,1949人,耕地面积4652亩。我镇积极落实解决“三农”问题有关精神,今年按照“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配套”和“自主施工修建”的“三统一、一自主”的要求,在黄家学村一社、六社建设农宅示范点1处。同时在黄家学村三社建设“东湖新村花园”小区。示范点建成以后农民进入宽敞明亮,但由于基础设施不完善,道路崎岖不平,自来水不能入户,影响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水平,为了更好地满足广大村民生产生活要求,完善黄家学村六社基础设施建设,对于发展黄家学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建设规模及内容

1、道路硬化工程:完成黄家学村一、三、六社5.5公里油路工程建设;

2、居民饮水工程: 埋设供水管网1.8km;

3、绿化工程: 在黄家学村六社规划道路两旁种植树木1000株。

三、总投资及资金来源

项目概算总投资154万元,其中:道路硬化116万元,饮水工程36万元,绿化工程2万元。

四、项目进度安排

2007年底完成路基工程,2008年完成工程建设。

五、效益分析

上一篇:压疮上报制度下一篇:一年级期中语文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