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行业分析

2024-12-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智慧城市行业分析(推荐8篇)

智慧城市行业分析 篇1

智慧城市是把新一代信息技术充分运用在城市中各行各业基于知识社会下一代创新(创新2.0)的城市信息化高级形态,实现信息化、工业化与城镇化深度融合,有助于缓解“大城市病”,提高城镇化质量,实现精细化和动态管理,并提升城市管理成效和改善市民生活质量。

一、中国已成为全球智慧城市知名国家

进入“十三五”时期以来,我国智慧城市政策密集发布,主要推进电子政务、智慧交通、大数据与云计算的发展,同时完善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在中央政策的指引之下,四大直辖市和各省份的省会城市或经济核心城市也在不断加快智慧城市建设。

从国家开始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以来,住建部发布三批智慧城市试点名单确定290个试点城镇。而如果计算科技部、工信部、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发改委所确定的智慧城市相关试点数量,截至9月我国智慧城市试点数量已经超过700个(其中部分城市有重叠)。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以及日媒报道信息来看,作为亚洲强国的日本,目前在全球智慧城市建设中已经落后于中美两国。目前中国智慧城市试点城市已超过700个,美国在-已实施300多个智慧城市项目,且规划实施超过400个项目,涉及交通、电网、零售、公共安全等多个领域。而尽管日本在传感器,人脸识别等领域拥有一流技术,在城市建设方面也处于领先地位,但是直到204月召开的国家战略特区咨询会议上才正式确定了名为“超级城市”的制度概要,目前日本智慧城市数量仅十余座,日媒报道称“日本需要在超级城市的建设上尽快行动起来”。

二、年智慧城市技术相关投资预计达到228.79亿美元

近年来,中国政府陆续开展和推广智慧城市试点工作,智慧城市相关的政策红利不断释放,同时吸引了大量社会资本加速投入。根据IDC《全球半年度智慧城市支出指南》,我国智慧城市技术相关投资规模为200.53亿美元,同比增长15.91%;2019年中国智慧城市技术相关投资预计达到228.79亿美元,相较20的200.53亿美元增长了14.09%。

三、2022年我国智慧城市市场规模将达到25万亿元

随着我国技术的不断发展,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未来我国智慧城市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性领域的快速发展,为我国智慧城市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以云计算为例,关键技术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准,能支持海量并发、混合云、多云管理等复杂应用场景需求。根据中国智慧城市工作委员会数据:截止到20,我国智慧城市市场规模增长到6万亿元。初步估算,年中国智慧城市市场规模将达7.9万亿元,并预测到2022年,我国智慧城市市场规模将达到25万亿元。

四、重点细分市场一:智能交通产业规模扩大

近年来,众多政策纷纷出台支持智能交通产业发展,随着城市化信息技术的发展,城市智能交通产业规模也在逐年扩大。2018年我国城市智能交通达到486亿元,同比增长6.42%。

目前我国智能交通在集成应用方面已经跻身国际先进水平,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已经建成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智能化交通管理系统。特别是高速公路联网电子服务系统,就是ETC它的成功开发和推广,是我国目前唯一在全国范围内应用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也有统一标准,而且形成产业的智能交通系统。截至到2019年6月,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开通了ETC通道,建成了ETC专用车道20884多条。

五、重点细分市场二:智能物流进入稳定状态

近年来,中国智能物流投资总体规模不断扩大,中国物流行业基础信息化建设已经进入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物流企业开始重视业务流程管理、客户资源管理、全程物流服务和供应链管理为基础的一体化服务等方面的投入,作为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2018年全国物流行业智能物流技术投资规模达到317亿元左右。

然而同其他行业相比,中国在物流行业信息化投入总体规模还很低,呈现中小型物流企业信息化主要以硬件和通用软件投资为主,大型物流企业主要以业务系统整合为主,大中型传统物流企业转型以管理流程再造为主的格局。

我国智慧城市发展现状分析

2月6日,中国智慧城市论坛提出要“以防疫为契机,全面提升智慧城市”,倡议各地政府要在非常期间,万众一心防疫,齐心协力联控的大好氛围下, 以“抗疫“为抓手,全面提升智慧城市。2月10日,上海市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快智慧城市建设的若干意见》。上海市的智慧城市的推进,值得全国各地去学习和参考。

《若干意见》提出,到2022年,将上海建设成为全球新型智慧城市的排头兵,国际数字经济网络的重要枢纽;引领全国智慧社会、智慧政府发展的先行者,智慧美好生活的创新城市。

中国作为第一人口大国,且为了缩短社会贫富差距,城市化进程不可避免,2019年我国的城市化率为60.6%。智慧城市是将新一代信息技术充分运用在城市中各行各业,实现信息化、工业化与城镇化深度融合,舒缓人口过于集中带来的医疗、教育、交通资源短缺和环保问题。

中国智慧城市发展迅速 主要以智慧物流为主

智慧城市起源于传媒领域,是指利用各种信息技术或创新概念,将城市的系统和服务打通、集成,以提升资源运用的效率,优化城市管理和服务,改善市民生活质量。智慧城市有两大发展驱动力,一是以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二是知识社会环境下逐步孕育的开放的城市创新生态。前者是技术创新层面的技术因素,后者是社会创新层面的社会经济因素,由此可以看出创新在智慧城市发展中的驱动作用。

全球都在紧锣密鼓的布局智慧城市建设,欧洲、北美、日韩等地区处于技术领先地位,而中国因为也在积极进行智慧城市试点,形成了多个智慧城市群,中国的智慧城市点项目超过欧州、印度和美国之和。

中国智慧城市市场规模在最近几年均保持了30%以上的增长。在中国的智慧城市试点项目中,智慧物流、智慧建筑、智慧政务领域占据了较大的市场份额,前瞻预测随着“银发经济”的发展,智慧医疗和智慧家居将成为下一轮高速发展的着力点。

中国智慧城市发展空间巨大

近年来,中国政府陆续开展和推广智慧城市试点工作,智慧城市相关的政策红利不断释放,同时吸引了大量社会资本加速投入。根据IDC《全球半年度智慧城市支出指南》,2018年我国智慧城市技术相关投资规模为200.53亿美元,同比增长15.91%;2019年中国智慧城市技术相关投资预计达到228.79亿美元,相较2018年的200.53亿美元增长了14.09%。

智慧城市是一个在不断发展中的概念,是城市信息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随着技术、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不断持续完善。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地理信息、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强大驱动力,发展智慧应用,建立一套新型的、可持续的城市发展模式,从而勾勒出一幅未来“智能城市”的蓝图。

中国智慧城市建设行业市场规模与发展趋势分析

现状:智慧城市建设投资支出仅次于美国

从产业链来看,智慧城市建设涉及的主体包括:政府、运营商、解决方案提供商、内容及业务提供商以及下游各应用领域等。从智慧城市解决方案来看,其产业链上下游涵盖了RFID等芯片制造商,传感器、物联网终端制造商,电信网络设备、IT设备提供商等;中游包括应用软件开发商、系统集成商、智慧城市相关业务运营商以及顶层规划服务提供商等多种科技型企业;下游应用领域包括智慧交通、智慧物流、智慧政务、智慧建筑等。

随着中国政府陆续开展和推广智慧城市试点工作,智慧城市相关的政策红利不断释放,同时吸引了大量社会资本加速投入。根据202月IDC最新发布的《全球智慧城市支出指南》,至年,中国智慧城市投资市场支出规模将达到266亿美元,是支出第二大的国家,仅次于美国。

随着智慧城市投资规模的扩大,我国陆续推进智慧城市试点发展,截止至2020年4月初,住建部公布的智慧城市试点数量已经达到290个。如果计算科技部、工信部、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发改委所确定的智慧城市相关试点数量,我国智慧城市试点数量累计已达749个。

上游:解决方案提供商竞争激烈

从智慧城市建设的上游来看,随着各领域领先企业陆续进入智慧城市建设领域,智慧城市解决方案提供商在各个领域发挥自身优势,竞争愈发激烈。2019《互联网周刊》与eNet研究院发布的“2019智慧城市解决方案提供商100强名单”,海康威视、华为、中国电信、中国平安、中兴通讯等入榜前二十榜单。

在上游运营商方面,运营商作为通信网络的建设和运营者,在物联网的建设方面具有较大优势,智慧城市也成为三大电信运营商抢夺的市场。2020年5月,嘉城集团与中国移动嘉兴分公司正式签订“5G+智慧城市建设”合作协议,双方将在“5G+智慧城市建设”和企业党建等方面开展一系列深入合作。与此同时,中国电信与江苏省人民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共同推进2020年-2025年江苏信息化高质量发展。2020年3月,绿景中国与中国联通、深圳市景悦科技有限公司订立战略合作协议,三方将以白石洲城市更新项目为基础,共同为该项目提供智能城区相关的技术支持及服务。

下游:智慧农业市场规模加速发展

从下游来看,智慧城市建设包含多种应用领域。智慧交通方面,根据2020年2月最新发布的《全球智慧城市支出指南》,至2020年,中国市场支出规模将达到266亿美元。根据CCID(赛迪顾问)数据,中国智慧城市IT投资结构中,智慧交通占27%。按27%比例测算,2019年,中国智慧交通技术支出规模61.77亿美元,通过汇率换算(按美元兑人民币汇率1:7),技术支出规模为432.41亿元,2020年技术支出规模为502.74亿元。

智慧医疗方面,医疗信息化是智慧医疗的重要方面,2019年5月,IDC在新发布的《中国医疗行业IT市场预测,2019-2023》报告中修正了预测。2018年中国医疗行业的IT花费实际达到了491.8亿元。因此,IDC重新预测认为医疗信息化市场在2018至2023年的年复合增长率将为10%,按照这一预测,2019年我国医疗信息化市场规模将在541亿元左右.

智慧政务方面,智慧政务在“智慧城市”的规划建设中,“智慧政府”是其中的一个重点领域,而电子政务是“智慧政府”的最直观体现。-2018年期间我国电子政务市场规模逐年扩张,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3.48%。2018年电子政务市场规模为3060亿元,同比增长9.74%,初步估计2019年我国电子政务市场规模保持较高增速增长,市场规模近3366亿元。

智慧农业方面,智慧农业通过采用基于物联网的先进技术和解决方案,实时收集并分析现场数据及时部署指挥机制,从而到提升运营效率、扩大收益、降低损耗。智慧农业将是智慧城市的重要方面。根据华为X-Labs发布的《联网农场智慧农业市场评估报告》,2015-2019年中国智慧农业市场规模持续增加,2019年约为231亿美元,较2018年增加14.9%。

趋势:智慧城市解决方案朝多领域发展

智慧城市行业分析 篇2

智慧城市是以智慧技术高度集成、智慧产业高端发展、智慧服务高效便民为主要特征的城市发展新模式。智慧化是继工业化、电气化、信息化之后, 世界科技革命又一次新的突破。建设智慧城市, 是当今世界城市发展的趋势和特征。

智慧城市的理念就是把城市本身看成一个生态系统, 城市中的市民、交通、能源、商业、通信、水资源构成了一个个的功能子系统。这些子系统形成一个普遍联系、彼此影响的整体。在过去的城市发展过程中, 由于科技力量的不足, 这些功能子系统之间的关系无法为城市发展提供整合的信息支持。而在未来, 借助新一代的物联网、云计算、决策分析优化等信息技术, 通过感知化、物联化、智能化的方式, 可以将城市中的物理基础设施、信息基础设施、社会基础设施和商业基础设施连接起来, 成为新一代的智慧化基础设施, 使城市中各领域、各子系统之间实现无缝连接, 就好像给城市装上网络神经系统, 使之成为可以指挥决策、实时反应、协调运作的“系统之系统”。智慧的城市意味着在城市不同部门的系统之间实现信息共享和协同作业, 更合理的利用资源、做出最好的城市发展和管理决策、及时预测和应对突发事件和灾害。

建设智慧城市是一个渐进式的过程, 所需要时间对有的城市来说可能需要两三年, 而有的城市则需要10年甚至更久。但在建设智慧城市的过程中既可以全面推进, 也可以选择重点领域以示范工程方式寻求突破, 例如美国选择了“智慧电网”作为切入点, 日本选择“智能交通”切入。

一、智慧城市特征

1、全面感知

遍布各处的传感器和智能设备组成“物联网”, 对城市运行的核心系统进行测量、监控和分析;

2、充分整合

“物联网”与互联网系统完全连接和融合, 将数据整合为城市核心系统的运行全图, 提供智慧的信息基础设施;

3、激励创新

鼓励政府、行业部门、企业和个人在信息基础设施之上进行科技和业务的创新应用, 为城市提供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

4、智能协同

基于智慧的基础设施, 城市里的各个关键系统和参与者进行和谐高效地协作, 达成城市运行的最佳状态。

二、智慧城市内涵

智慧城市通过对城市基础环境、信息基础设施、生产生活相关产业和设施进行信息化和智能化处理与利用, 构建以政府、企业、市民为服务主体的管理与运行体系, 为城市治理与运营提供灵活、高效的决策支持与行动工具, 为公众提供更便捷、高效的创新应用与服务模式, 从而推进现代城市达到可感可视的安全、触手可及的便捷、实施协同的高效和和谐健康的绿色, 实现民生不断改善、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按应用划分, 智慧城市包括智慧商业、智慧家庭、智慧文教、智慧政务、智慧安全、智慧市政、智慧医 疗、智慧社区、智慧能源、智慧交通和智慧金融等众多领域, 涵盖了公共服务、商业产业和日常生活三大领域。随着社会发展与科技进步, 智慧城市的内涵也将会不断丰富、不断演进, 将体现在智慧生产生活与管理的方方面面。

三、与智能化城市管理与运行体系的关联

智能化城市管理与运行体系突出了政府的城市管理职能, 支撑社会管理、市场监管、公共服务、经济调控等政府管理活动, 涵盖了智慧政务、智慧市政、智慧社区、智慧安全与交通等领域的功能, 是智慧城市的一个缩影。从技术上将, 智能化城市管理与运行体系的建立会涉及信息感知、有 / 无线网络传输、数据共享、应用协同等全部智慧城市信息系统功能。比如在信息感知方面, 智能化城市管理要收集城市事件、部件、视频等基础信息资源, 这方面与智慧城市相比只是收集信息的范围和数量有所区别之外, 所使用的技术手段和机制都是相通的;再比如二者都需要依托城市的“云计算”等信息基础设施建立公共数据共享与公共服务平台为政府和公众提供服务, 只是数据整合的广度和服务的范围有所区别。

可以看出, 智能化城市管理与运行体系是智慧城市发展建设过程中的一个子集, 这个子集的设计与建设将涉及智慧城市的典型要素和典型特点, 能够充分反映未来智慧城市发展建设过程中会遇到的难题。总之, 智能化城市管理与运行体系的建立对智能城市整个生态系统的建立有很强的示范作用, 能够降低大规模开展智慧城市建设的风险。

四、与数字化城市管理的关联

数字化城 市管理是 利用城市 单元网格 和城市部 件、事件相结合的方式, 实现城市管理空间细化和管理对象的准确定位, 实现城市管理工作的精细化。其典型应用例如:城管人员巡查中发现某路段井盖丢失等城市部件问题, 直接通过手持终端上报指挥中心, 指挥中心协调专业部门进行及时处置。数字化城市管理是利用计算机、通信技术将原有城市管理业务进行信息化, 包括发现手段的数字化、业务受理、指挥调度、监管反馈的过程的自动化, 缩短了发现即处理的时间, 大大提高了城市管理的工作效率。

数字化城市管理是城市管理工作信息化的一种手段, 是智能化的初级阶段, 是下一步实现智能化的基础和前提。智能化城市管理与运行作为城市管理运行的新理念、新模式进行定位, 将在城市管理数字化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 不仅在信息系统架构设计上实现大幅度跨越, 而且从体系建设角度将机制体制、队伍建设、基础设施、基础数据、信息系统、标准规范等各方面通盘考虑, 一体化建设, 采用多手段感知、数据挖掘、预警预测、智能辅助等技术手段, 提高城市管理运作效率, 有效降低政府的整体管理成本, 提高为公众的服务水平。

智能化城市管理与运行更加注重充分利用多源感知手段对监管资源全面覆盖, 做到泛在感知;更加注重利用城市信息基础设施整合异构资源, 形成共享库, 做到全方位共享、按需信息服务;更加注重数据的智能挖掘, 形成预警预测知识, 做到主动防控;更加注重各部门业务协同, 做到部门联动。智能化城市管理与运行将为完善城市管理、城市安全和应急指挥等城市功能发挥积极作用, 使城市运行、服务和管理更加高效。

智能化城市管理与运行体系与数字化城市管理之间的主要区别如下表所示。 ( 下转第41页 )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以及初始建设的思路的不同, 逐渐形成了数字化城市、智能化城市的雏形。信息技术在飞速发展, 物联网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相信智慧城市在不远的将来一定能广泛落地。

摘要:智慧城市是城市发展的新兴模式。智慧城市的服务对象面向城市主体——政府、企业和个人, 它的结果是城市生产、生活方式的变革、提升和完善, 终极表现为人类拥有更美好的城市生活。智慧城市的本质在于信息化与城市化的高度融合, 是城市信息化向更高阶段发展的表现。

关键词:智慧城市,智能化城市,数字化城市

参考文献

[1]承继成, 林珲, 周成虎, 曾杉.数字地球导论[M].科学出版社, 2006年1月.

[2]王辉.智慧城市[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年10月.

[3]陆静.通信联姻物流——临沂联赢物流网助推物流行业信息化建设[J].运输经理世界, 2010 (7) .

智慧城市行业分析 篇3

【关键词】智慧城市;智慧产业;融合发展;发展策略

随着城市化步伐的不断加快,给城市的建设发展赋予了在经济、政治及技术领域的各项权利,城市被推到了发展的核心位置,在建设舞台上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但同时,城市的建设面临着一系列诸如环境污染、能源紧缺、失业等方面的困难。在新的发展态势下,为解决城市发展过程中遇到的许多挑战,智慧城市理念推出,它是处理城市面临困难和挑战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同时也是未来城市发展的主要走向。

发展智慧城市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发展城市战略性新兴产业,智慧产业作为城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建立在技术发展和巨大需求的基础上,它的主要特点包括涵盖了丰富的知识技术、对于物质及资源的消耗非常少、发展的潜力巨大且综合效益好。随着智慧城市建设的推进,加快城市产业的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1.智慧城市产业在我国的建设现状

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为改善传统的城市建设、革新新的城市建设方向提供了有力的基础,使得城市全球化、信息化、智慧化成为了城市发展的主要趋势。信息技术以其在信息获取方面巨大的优势,在完善城市服务、提高城市管理效率方面表现出重要的作用。因此,智慧城市的建设是发展新的城市化、信息化、可持续化城市理念的必然要求。

通过对近年来我国对于建设智慧城市的发展状况分析,我们可以其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类型是以城市特色为核心,将城市资源进行有效的配置,将其中突出的资源优势作为建设的重点,对其进行革新,让其成为城市的特色产业;第二种类型是较为稳定的跟踪探索型,此种类型的城市建设主要通过对城市自身的明确定位,进而对城市产业的发展进行探索,吸取其他城市的建设经验并不断发展和完善自身城市建设策略;第三种类型是通过对城市产业建设进行大规模的投入,进行改进项目的研究,通过对项目不断的创新和发展,将城市建设为标杆城市,带领其他城市的发展。

2.智慧城市智慧化产业链的创建

针对智慧城市的智慧化产业链的建设涉及到城市建设的各个方面,其中包括基础设施、服务行业、技术支持等。进行智慧城市的建设势必会带动一系列产业的发展,其中包括制造行业、农业、工业以及服务业等相关产业的创新转型。为了更好地迎合智慧化城市发展的步伐,必须加快对智慧化城市产业的建设,以建设智慧城市为发展目标,进而建设智慧的交通业、物流业、医疗业及农业等。建设智慧产业的核心指导观是科学发展观,通过对城市社会、环境及经济方面的优势进行分析,将智慧城市建设作为基础,把智慧产业的发展放在城市转型的重要位置。

2.1智慧交通的建设

面对许多城市交通拥堵的难题,进行智慧化的交通产业建设势在必行。首先,在交通基础设施方面,对交通硬件设施进行完善。交通拥堵所造成的客观原因,部分是由于基础设施的不健全,如一些城市交通指示灯不完备,有些车辆来往比较频繁的交通路口,并没有建设缓解交通状况的红绿灯设施,以致车辆行驶秩序并不井然,导致交通拥堵现象时有发生,因此,首先必须在硬件设施方面进行完善。其次,贯彻智慧城市的建设核心,推进信息化的建设,搭建完善的交通信息体系,重点在交通软件方面进行建设,完善交通网络信息系统的建设,在系统中针对不同类型交通工具的用户提供更加便捷的交通路线查询向导,同时建设智能化、自动化的交通调度方式。

在改善公共交通方面,在公共交通监测系统中应用物联网中的射频识别技术,在城区的一些主要路段以及重要公共交通工具上安装诸如电子芯片及阅读器类型的射频识别设备,此种设备通过无线点讯号识别特定目标并读写相关数据,对交通信息进行及时有效地反应,通过对交通信息的及时传达,提高交通部门对于问题的处理效率,从而有效提升公共交通中重要组成部分公车的运行效率,缓和城市交通拥堵的现状,削减城市交通的部分压力。

2.2智慧物流的建设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同时,消费者的消费方式也趋于多样化发展,这就昭示了生产柔性化、物品流通高效化的时代的到来。随着人们对于物流服务的要求的进一步提高,物流服务的优质高效化成为了城市物流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因此,在进行城市物流建设时,必须以建设智慧城市为方向,推进智慧物流业的建设,以信息技术作为载体,提高物流产业的信息化水平。城市物流行业以城市作为出发点,它的结构、形态、布局都与城市的发展息息相关,因此,城市的发展与物流发展是密切相关的。

电子信息的不断发展,为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契机,为了实现城市与物流业智慧发展的和谐统一。由于当前物流行业中存在着信息资源不能进行有效沟通和整合的缺陷,因此,在推进物流智慧化的过程中,将信息技术运用其中,打造出高端高效的物流产业及其重要。在城市建设中,广泛推进物流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让用户可以通过这个高效的平台,发布需要进行托运的任务,让许多物流机构能对任务进行自主筛选,对于小型货物的运输让比较小型的物流公司去承担,反之,大型运输任务承包给大型的物流公司,有效地优化物流信息的获取及物流资源的配置,让物流产业变得更加自动化、智能化、智慧化。

2.3智慧医疗的建设

由于许多城市公共医疗管理系统不够完善,导致出现医疗成本较高且医疗渠道较少等问题困扰着许多人们。为了有效改善医疗产业的现状,推出了智慧医疗的概念。

智慧医疗主要是由智慧医院系统、区域卫生系统及家庭健康系统三个部分组成,其中智慧医院系统又由数字医院和提升应用两部分组成。数字医院主要是通过对各医院有关部门提供的对于病人信息的整理,整合出优化资源、满足用户需求的医院信息系统,让病人进行有效选择。它能有效提升医疗服务的水平,让病人能够利用此平台对看病流程进程优化,同时医生也可以利用智慧化的医疗信息平台对病人实行远程会诊,是对医疗资源的有效优化。它是互联的、写作的、预防的、普及的、创新的,同时也是可靠的。它能够及时处理一些重大的医疗事件,通过授权,医生能够对病人的病历、治疗措施进行了解,同时病人也可以通过该平台更换医生或医院。

高效、高质的智慧医疗体系不仅可以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升医疗的水平,同时可以解除医疗费攀升的难题,为广大城市民众提供更加科学化、人性化的医疗服务。

2.4智慧农业的建设

由于我国是农业大国,在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时,必须把智慧农业的建设放在重要的位置。在很多城市农业的生产过程中,依然是以传统的生产模式为主,不仅浪费巨大的劳动力,同时对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不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必须加快推进智慧农业的建设步伐,将现代信息科技应用于农业生产中,建立农业物联网信息采集系统。

智慧农业系统主要由监控、监测功能系统组成。它能够利用无线网络获取农作物的生长环境,对农作物的各种参数进行选配,同时,在农业园区实行自动监测,对农作物的实时情况进行把握,并能够根据农作物自身的特性建立报警信息处理方式。它通过将(下转第92页)(上接第71页)与农业相关的场地、畜牧方式等周围生态环境相联系,优化生态系统,对其物质资料进行有效的交换、循环利用,在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同时,通过对农业信息的监测以及对其实施指令的方式,让机械代替人为生产活动,缓解了农业生产过程中劳动力缺失的难题,提高了农业生产经营的效率。

智慧农业以其完备的信息化支撑和对农业信息多方位的感知及农业数据资源的集中共享的优势,使其能够更广泛及深入的为农业生产服务,改变了传统的农业手工生产的方式,转变了农业生产体系结构,使农业生产经营的规模得到不断地扩大,同时,使农业生产效率变得更高,为智慧城市的发展提供了有效的支撑。

3.结束语

智慧产业的建设是进行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智慧城市的建设是IBM“智慧地球”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为了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优势,改善人们的生活方式,促进社会各行各业更进一步的和谐发展,智慧城市的建设势在必行。它是一个不断在发展中的新型概念,是城市信息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我们必须明确认识到智慧城市的建设是推动城市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智慧城市的建设是当前城市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建设智慧城市必须将产业智慧化融入其中,发展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城市战略新兴产业。同时,城市产业也需不断提高产业水平,优化产业结构,进一步推进对信息科技的研究,加快产业融合的创新发展,培育出更多的新型智慧城市产业。 [科]

【参考文献】

[1]冯奎.城市功能:从工业制造业到服务业——中国城市如何走出服务业发展的困境[J].城市规划,2013(03).

[2]李中义,张彩玲.整合历史文化资源建设魅力文化城市——历史文化名城濮阳发展路径的思考[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2).

[3]周立,王承华.城市型绿色旅游度假区规划探索——以苏州工业园区阳澄湖半岛规划为例[J].现代城市研究,2013(04).

[4]彭英柯.文化城市与城市文化产业关系研究一一基于城市发展理论的视角[J].科技与企业,2013(07).

[5]白惠峰,陈建成.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与中心城市功能整合分析——以太原市为例[J].经济问题探索,2013(04).

[6]赵家荣.发展“城市矿产”建设生态文明——在2012年“城市矿产”产业高峰论坛上的讲话[J].浙江节能,2013(01).

[7]吕卫峰.中国智慧城市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让城市充满智慧[J].中国信息界,2013(02).

智慧城市行业分析 篇4

中国智慧城市建设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中国智慧城市建设发展现状分析

自2009年,IBM首次提出“智慧地球”,接着提出“智慧城市”的概念后,智慧城市在我国的发展也是风生水起,国家政策成了推动智慧城市建设的无形大手。

2010年9月,宁波市出台了《中共宁波市委宁波市人民政府关于建设智慧城市的决定》。由此,宁波作为第一个在政府层面全面推动下实施智慧城市建设的城市,对中国智慧城市建设启到了引领及示范带动作用。在宁波的带动下,不少城市提出了具体的智慧城市建设目标和行动方案,甚至有些地区把智慧城市建设列入了“十二五”规划,如北京、上海、广州、天津、深圳、武汉、株洲、佛山等。

2012年12月5日,住建部发布关于开展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并印发了《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暂行管理办法》和《国家智慧城市(区、镇)试点指标体系(试行)》两个文件。通知指出,智慧城市是通过综合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整合信息资源、统筹业务应用系统,加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新模式。建设智慧城市是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创新驱动发展、推动新型城镇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

2013年1月29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布首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共90个,其中地级市37个,区(县)50个,镇3个;2013年8月5日,住建部再度对外公布了2013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又确定103个城市(区、县、镇)为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共包括83个市、区;20个县、镇。因此,目前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已达193个。

截止2013年,我国已有四百余个城市宣布建设智慧城市,覆盖了东中西部地区。除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超级大城市外,杭州、厦门、珠海等一些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城市也开始智慧城市建设。湖北、湖南、山东、辽宁、四川、河南、安徽等省则提出建设“智慧城市群”。其中,湖北省和广东省的“智慧城市群”分别涉及17个和21个省内城市。

如今,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已全面展开,推进速度较快的已进入建设阶段,其它城市也开始进行规划与设计等。建设智慧城市是一个渐进式的过程,有的城市可能需要2-3年时间,而有的城市可能则需要10年甚至更久,但在建设智慧城市的过程中既可以全面推进,也可以重点突破。当前,中国正在通过“两化融合”、“五化并举”、“三网融合”等战略部署,积极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等最新技术,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国内在建设智慧城市过程中,有些城市围绕创新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提出了“智慧深圳”、“智慧南京”、“智慧佛山”等;而更多的城市则是围绕各自城市发展的战略需要,选择相应的突破重点,提出了“数字南昌”、“健康重庆”、“生态沈阳”等,从而实现智慧城市建设。根据《2013年中国智慧城市发展水平评估报告》显示,以下主要城市智慧城市发展水平处于全国领先水平:

1、领跑者: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天津、无锡、武汉、宁波、南京、佛山、扬州等;

2、追赶者:重庆、无锡、大连、福州、杭州、青岛、昆明、成都、嘉定、莆田、江门、东莞、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

东营等;

3、准备者:沈阳、株洲、伊犁、江阳等。图表 智慧城市示意图

资料来源: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

中国智慧城市发展趋势分析

一、发展智慧城市成为国家战略

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发展智慧城市。发展智慧城市已经成为国家战略。近2-3年来,智慧城市领域的战略性部署陆续出台,从顶层设计、信息基础设施、云平台、城镇化、经济、民生应用、信息安全等领域作出部署,智慧城市建设成为省市一把手们关注、讨论和布置的重要战略任务。这些战略包括:

1、《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八部委2014年发布,是指导智慧城市建设的纲领性文件,涵盖了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顶层设计、信息资源开发共享、新技术新业态、网络安全、组织制度建设等内容。

2、宽带中国战略:2013年,工信部牵头制定,国务院发布的《“宽带中国”战略及实施方案》,部署未来8年宽带发展目标及路径,“宽带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宽带首次成为国家战略性公共基础设施。

第2页

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

3、云计算战略:2015年,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云计算创新发展培育信息产业新业态的意见》,提出探索探索电子政务云计算发展新模式。

4、新型城镇化之智慧城市战略:201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将智慧城市纳入新规划之中。

5、互联网行动计划: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

6、国家信息惠民工程:2014年,国家发改委组织实施信息惠民工程,重点解决社保、医疗、教育、养老、就业、公共安全、食品药品安全、社区服务、家庭服务等九大领域突出问题,促进信息消费、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

7、信息消费战略:2013年,工信部牵头制定,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意见提出,到2015年,信息消费规模超过3.2万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带动相关行业新增产出超过1.2万亿元。

8、国家信息与网络安全战略:2014年,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宣告成立,指出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是事关国家安全和国家发展、事关广大人民群众工作生活的重大战略问题,努力建设网络强国。

二、云计算大数据中心逐步成为智慧城市基础信息平台

云计算模式以其集约化、虚拟化、服务化等特点,成为电子政务与智慧城市的基础信息平台,也成为城市大数据汇聚、交换和共享的平台。云计算大数据中心涵盖基础设施云、平台云、数据云和应用云的建设。城市的各类数据源,如城市基础数据库、视频数据库、语音数据库等所采集的数据通过城市各类高速宽带网络传输到城市云计算大数据中心,通过基础设施云整合计算机资源池、存储资源池和网络资源池,通过城市大数据中心平台云整合数据库、操作系统等资源,通过城市大数据中心数据云实现数据资源统一交换平台,整合人口基础数据库、法人基础数据库、空间地理基础数据库等等,实现了基础数据库的互联互通以及专题数据库的互联互通,为大数据资源开放、大数据智慧治理、大数据惠民服务等应用提供数据资源支撑,通过共建的城市大数据应用云,提供政府治理、民生服务、社会管理、经济发展等应用,这些服务则是通过互联网、移动终端、服务大厅、自助终端和市民卡等渠道,为企业、市民、上下级政府部门等提供服务。

三、大数据成为城市运营与管理的新资源

在互联网上的数据、移动互联网上的数据、社交网络的数据和物联网的RFID、传感器等数据,这些大量的数据通过网络进行汇聚,并与城市基础数据库、专题数据库实现了连接,并建立起政府数据的交换与共享,实现政府数据开放,进行城市大数据分析,深化大数据行业应用,繁荣大数据交易市场,数据将成为城市的养料和血液,城市运营和管理的新资源。这些大数据资源,深化应用到电子政务、健康、党建、城管、信用环保、交通、舆情等领域,将形成大数据政务、大数据健康、大数据党建、大数据城管、大数据信用、大数据环保、大数据交通以及大数据舆情等新模式和新手段,更好的实现城市的精确化运营、管理与决策。

第3页

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

四、智慧城市应用需求拉动网络基础设施扩容提速

大数据和云计算对城市信息基础设施提出更高的要求。随着智慧城市的推进,城市会逐步提升高速宽带城市覆盖率和普及率,一些省市将建设区域互联网交换中心,实现区域内高速网络访问和统一交换,城市的互联网出口宽带将不断扩容,4G、5G、WiFi城市建设将加快,一些城市启动视频网络和物联网的扩容与整合,更多城市将升级改造电子政务外网,加强网络安全认证的网络安全防护,实行网络资源共建共享,满足电子政务云和大数据建设的通道需求。

五、民生云、互联网经济将改变智慧城市应用结构

在往年平安城市、应急管理、数字城管等建设的基础上,智慧城市的应用结构将围绕“四个全面”的战略部署进行调整,民生、经济转型、依法治市、治理能力现代化等将成为应用重点,智慧交通、智慧医疗等民生应用、互联网金融、智能工业等经济应用、简政放权的智慧工商、智慧政府、智慧党建等将成为应用热点。

六、网络信息安全形势加速推进国产化进程

发展智慧城市,网络信息安全问题不容忽视。国家网络信息安全是涉及国家安全的重大问题,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的安全保护,数据隐私的保护等问题都是重大问题,需要加大力度得以保障。网络信息安全的保护能力也将推进国产自主可控技术的发展。一方面要发展云计算、万物互联、数据开放与共享等,一方面要保障网络信息安全,这为国产自主可控的技术和产品带来了契机,通过关键技术的自主可控,国际技术标准的积极参与,政府合作运营等方式将大力推进国产化的发展。

七、互联网产业将成为主导产业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互联网经济的发展将改变传统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现阶段,智慧产业的核心是互联网产业。一是电子信息产业链的上下游将围绕互联网应用进行产品升级和转型,如分布式计算、内存计算、非结构化数据库等技术和产品的升级。二是二是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业态逐步成形,形成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主流。三是互联网传统行业,加速形成新型产业业态,如互联网金融、智能工业等。

八、智慧城市投资建设与运营模式不断创新

随着智慧城市平台的建设,智慧城市的商业模式日渐清晰,围绕智慧城市的投资和建设模式也在不断创新。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建设产业投资平台,成立合资的智慧城市平台运营公司,进行智慧城市顶层涉及和运营,整合上下游资源,建立智慧城市平台的生态环境,各种增值应用以商业模式实现对政府、企业和个人的服务。这将成为一个阶段主流的智慧城市建设和运营模式。

九、智慧城市万亿市场竞争呈现平台马太效应

“十三五”期间,智慧城市市场规模还很大。仅政府财政投入的估算,5年全国至少是一个万亿市场的规模,这个万亿市场拉动的是社会资本几倍的投资。从市场竞争来看,平台呈现马太效应,平台大者更大。生态环境上的众多中小企业,万众创新创业,万众APP和端产品依托平台生存。生态环境形成雏形。

第4页

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

“顺意通”作为中国智慧城市智慧民生项目的领跑者,与中国银联,铁路总公司,福利彩票发行管理中心,新华网,中国联通,中国移动,中国电信等已建立了良好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以互联网+智慧城市智慧民生为切入点,打造顺意通便民微商O2O智能平台,它是“互联网+”创新2.0模式下打造的基于物联网终端的智慧城市一站式自助服务平台。整合媒体广告、便民服务、本地生活、移动互联网为一体的综合平台。作为移动互联网应用大潮下继PC端、手机端之后所开发出的第三端,平台可购买火车票,飞机票,汽车票,福彩,话费充值,水电煤缴费,交通罚款,高速公路ETC缴费,加油卡充值,酒店预定,信用卡查询,还款,收款,旅游票,助农取,网络购物,团购,优惠打折,家政服务,电子政务,APP线下引流等各类生活服务项目。

智慧城市行业分析 篇5

——“智”造师眼中的世界

智慧城市大厦耸立云霄,起自“智”造师在砖瓦间的构建。他不仅带我们畅想智慧城市的宏伟蓝图,还以中式笔法,勾绘出智慧中国的旖旎画卷。今天我们讲述的就是一位“智”造师的故事,他不仅带领我们看到了“智”造师眼中的智慧世界,更引领我们跟随其去探寻智慧的足迹,体味智慧城市的瑰丽景观。

“智”造师眼中的世界

一、安定的诺亚城市

维护城市安全和谐,你所能依仗的不仅是孤单的机械战警——智慧,让城市真正步入安定和谐。

1、稳定之本:平安城市——中兴通讯平安城市解决方案

社会转型期,城市中充斥着众多不安定因素。安全问题已成为重中之重。但城市环境错综复杂,茫茫人海中,怎能快速准确地识别犯罪嫌疑人?单凭“警察”人力无异于杯水车薪,智慧型的平安城市需要借助高科技的火眼金睛。

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治安形势和各种自然灾害,做到不稳定因素的提前预防和突发性公共事件的有效应对,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是现代化城市管理的需要。平安城市是一个覆盖整个城市的集成式、多功能、综合性大型监控报警系统,业务范围涵盖治安、交管、消防、刑侦等多个公安警种,包括图像监控与报警系统(包括车载移动摄像终端系统)、重点要害部位监控与报警系统、居民小区技术防范系统、机动车防盗防劫报警系统、道路交通监控和卡口系统、电子巡更管理系统等独立而又互相协作的

子系统。

中兴通讯平安城市解决方案集成了应急指挥系统、网络视讯系统、定位系统,基于云计算平台,通过光纤网络、3G网络、无线网桥等网络接入部署于“三区三口”,各种企业、居民小区的监控和报警前端、城市管理人员可以通过应急指挥中心、各级监控中心、视频会场、移动指挥车实现对城市的管理和紧急事件的指挥和处理。解决方案亮点:

丰富的业务功能,多种系统融合:与CERS系统级联融合,统一接警,实现电话、短信、告警“三合一”接警;

覆盖良好,部署快速,直达基层:LBS定位系统融合视频监控,做到统一调度,精确处理;

低成本、高收益:预案规划设置,有效提高应急指挥组织效率; 可靠安全、保密性高:多种网络接入和备份手段,保障应急安全;

平战结合,提高政府办公自动化:视频会议融合视频监控,便于领导快速决策; 好管理、易维护:好管理、易运维,几大系统一套网管平台; 基于云平台,减少部署、维护人力投入。客户利益:

中兴通讯平安城市解决方案适应于有线、无线以及混合网络,覆盖整个城市,不留任何死角;

丰富的高清和夜间监控解决方案,满足客户需求; 强大的智能分析云,提升主动预防能力; 深入了解客户需求,为客户量身定制;

融合城市应急系统、视频监控、视频会议、定位、GIS、GPS、门户网站、一卡通等,各系统无缝连接。统一网络管理平台,实现客户价值最大化; 融合物联网技术,准确获取相关城市数据,帮助政府做出科学的决策。

中兴通讯平安城市解决方案成功应用于中国新疆、吉林、江西等地,以及苏丹、赤道几内亚、尼日利亚、白俄罗斯、乌拉圭等国家,丰富的海内外项目实施经验,为客户提供整体解决方案。

2、稳定之纲:电子政务——中兴通讯无线政务网综合解决方案

一张智能的无线政务专网,不仅维护着城市的安全运行,还将在医疗卫生、交通运输、市政市容、能源环境、公共安全等各个领域构建智能化的政府管理,帮助政府部门拜托固定的办公空间,为民众提供“时时处处”的政府服务。

智慧城市运行涵盖公共安全、市政管理、智能交通、环境保护、医疗卫生、安全生产、食品安全监控等多个方面,各方面工作都需要信息化手段的保障。公众电信业务已不能适应城市管理各项工作的要求,需要将传统通信技术与新兴物联网技术相结合、有线网络和无线网络相结合、固定应用和移动应用相结合、信息监控和指挥调度相结合,在保障信息安全可靠的同时,利用视频、语音、数据的融合通信技术来支持城市运行的各方面工作。

无线政务专网正式在这种需求下诞生的,专网采用先进的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TD-LTE无线通信技术,使用1.4G频率资源,在全市范围内建设一张能够提供高带宽、高速率、可移动、并在任何情况下都能提供稳定服务的无线业务承载网络。其系统结构如下:

解决方案亮点:

Ÿ 采用TD-LTE技术,这是3GPP组织定义的4G无线通讯技术,非常适合在专网领域的非对称性业务,能够提供下行100Mbps,上行50Mbps的传输速率,远大于目前主流的移动公网通讯能力

Ÿ 中兴通讯可以提供包括终端设备、基站设备、核心网(大型核心网、小型化核心网)、电源设备、承载网络、运营支撑系统、综合网络管理系统在内的端到端的解决方案 Ÿ 系统支持集群通讯功能,支持语音、数据并发的多媒体集群功能

Ÿ 中兴通讯可以提供丰富类型的终端,解决各种业务的应用场景。终端包括:室内室外型的CPE设备(将LTE信号转换成WIFI信号)、数据卡、通信模块、智能平板和智能手持终端等

Ÿ 完善的安全保障机制,保证系统安全可控。方案提供物理安全、网络安全、系统安全、数据安全、软硬件可靠性、应用安全等多方面的安全措施 客户利益

Ÿ 提升城市应急通信的保障能力,专网专用,确保任何情况下的信息通道的通畅 Ÿ 实现政务的移动办公,提升政府的办事效率,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Ÿ 提供智慧城市感知层的无线宽带接入,尤其是高清视频监控等对于传输带宽要求比较高的终端接入,为智慧城市建设打造网络支撑平台 通过网络建设,运行,带动当地物联网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3、稳定之锤:应急联动——中兴通讯应急指挥系统 维稳保平安

随着全球化时代的来临,人类面临的发展机遇增多,但面临的挑战也在增加。各种传统的和非传统的、自然的和社会的安全风险交织并存,重大自然灾害和重大生产事故频繁发生,重大疫情传播范围扩大,能源资源紧缺和生态环境恶化,恐怖主义抬头。例如2008年1月底我国南方地区发生的大范围低温雨雪冰冻过程,2008年5月中国四川汶川发生8.0级特大地震灾害,2009年肆虐全球的H1N1流感,新疆乌鲁木齐打砸抢事件等等。连续的特大事件暴露出了很多应急管理和处置方面的矛盾和问题。如何合理应对新社会条件下的突发事件,对政府的应急管理能力和处置能力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雅安地震是政府在重大灾难性事件面前的又一次大考。从地震发生到启动I级救灾应急响应,政府在此次地震中只用了3小时。五年前汶川大地震,此过程花费8小时;三年前的7.1级玉树地震,此过程花费近4小时。这其中,智能化的应急联动救援体系功不可没。

中兴通讯应急指挥系统方案内容

应急联动系统建设主要包括:呼叫中心系统、接处警系统、数字调度系统、计算机辅助调度

系统、城市空间地理信息GIS系统、视频监控和视频会议系统、大屏幕系统、数据中心和系统应用集成平台等,能够快速的对各种警情进行响应,并且在应对各种重大警情时,将现场的实时画面传回指挥大厅,指挥长官在对现场情况作出足够观察后对各种警力人员做出行动指示。其组网如图一下:

中兴通讯应急指挥系统方案图

呼叫中心系统:能够对多种形式的报警(包括固网、手机语音、手机3G视频、短信、网络以及视频监控点和传感器点报警等)进行统一排队及调度分配处理,并自动判定是否误报或恶意报警。

接/处警系统:实现接警、处警功能。接警中心统一接听和处理市民的报警、求助电话,处警中心接收接警中心转发的警情数据,并借助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定位、空间分析功能,对所有的资源和警力通过一体化的数据传输和通讯调度台进行统一管理、指挥和调度。数字调度系统:完全综合了调度机和大型局用交换机的优点,不仅具有调度机的内外线调度功能、排队功能、录音功能,而且综合了局用交换机强大的交换、组网能力,提供给用户众多新业务、数字业务,为控制中心操作人员提供一个强大和调度平台。

计算机辅助调度系统:计算机辅助调度系统通过对数据的时空分析和综合信息的全面掌控,自动生成或启动相关处理预案,有效地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和工作效率。

GIS/GPS系统:地理信息系统(GIS)录入测绘部门提供的地图空间测绘数据及属性信息,形成丰富的城市地理信息中心,可提供道路分布、政府、公安、消防、医院、驻军等静态目标的位置信息,还能通过各种定位技术(LBS或者GPS)获取并显示各种价值目标的移动位置信息,并且在GIS屏幕上对各分布警力、视频监控点、传感器监控点等进行集中监控和可视化的调度指挥。

视频监控/会议系统:视频监视/会议系统为指挥中心提供实时的可视化监控平台,并可即时召开视频会议。该系统可对现场图像进行各项处理,并实现大屏幕显示集中监控与切换。系统及应用集成平台:各子系统之间通过统一集成平台实现系统间数据共享及互联互动。各子系统作为集成平台的终端注册到平台,由平台实现各终端之间的联动功能。各终端可向平台申请资源,平台可根据给定的图形化界面定制业务流程,当各终端申请的资源达到定制业务的阀值后,平台将自动触发定制的业务。中兴通讯应急指挥系统方案优势:

基于软交换的NGCERS能够实现真正的多途径报警接入;

计算机辅助调度、预案处理和资源共享能够提供更加科学的处警抉择;

GIS系统和计算机辅助调度、视频监控、GPS系统的有效结合,能够提供更加智能、可视化的出警调度;

为不同规模、不同空间布局的调度中心提供更加灵活的系统组网方案; 使用VoIP技术,大大降低了设备费用;平滑扩容升级能力; 更高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4、稳定之链:数字城管

数字城管应急指挥中心信息采购员小徐在自己负责的责任网格上“巡逻”时发现,一个花园入口处不知是谁扔了一张沙发在那儿。破旧的沙发不仅影响路面美观,还给往来行人和车辆造成恶劣不便。发现问题后,小徐立即通知相关负责部门。从发现问题到着手解决问题,时间没有超过15分钟。

这个“网格”即数字城管系统,以数字化手段将城市地理空间信息,如房屋建筑、道路、水系以及各类城市公共设施,通过普查与地理编码,移植到计算机系统中去。借助这个平台,哪条路上的路灯不亮,哪出下水道的井盖丢失了,哪个社区垃圾未清扫,都能看得一清二楚。智能化的城市管理正在让城市更美好!

二、经济的新引擎

1+1≥11?这样的经济增长公式并非谬论,智慧城市,让这一切触手可及。

1、智慧旅游:自由行者——中兴通讯智慧旅游解决方案 新经济环境下,旅游业对扩大消费拉动经济作用愈发明显。智慧旅游将实现景区信息共享,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能通过信息平台自由办公、咨询。安全、自由、智能的氛围将为城市旅游业发展带来更大的活动与色彩。

中兴通讯智慧环保解决方案化身自由行者,为城市的经济的添砖加瓦。项目背景

秦皇岛市位于河北省的东北部,西距首都北京280公里,距天津220公里。

秦皇岛的旅游资源具有多样性、集中性、质优性、独有性等特点。山海关老龙头景区、北戴河海滨景区双双入选“中国旅游胜地40佳”。全市现有国家A级以上旅游景区32家(34处),星级饭店57家,175家旅行社,各语种导游人员2500余人,旅游从业人员14万人。2011年全市共接待国内游客2101.2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72.8亿元(相当于全市GDP的16.2%)。

秦皇岛市旅游地图

继秦皇岛市被纳入国家现代服务业改革试点、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建及创新城市试点后,2012年12月,又被国家旅游局纳入全国33个“国家智慧旅游试点城市”。秦皇岛市“十二五”规划提出,今后五年内将利用网络技术,整合相关资源,推进城市旅游管理系统化、智能化。客户需求

秦皇岛旅游信息化工作已有一定的基础,但仍然存在一些制约因素,主要包括: ■ 旅游资源分散、行业协同度不高

由于旅游资源信息化建设落后,没有形成统一的行业规范标准、行业资源应用管理系统和数据库,同时缺少统筹协调,导致旅游资源相互协同度低、宣传度不够,甚至一些网站发布错误虚假信息,对旅游形成误导。■ 资金投入不足,旅游信息化基础薄弱

首先,大部分涉旅单位都没有自己独立的网络域名,无法开展电子商务,旅客更无法及时获悉产品与活动信息。

准确性比较弱。

秦皇岛智慧旅游服务系统整体框架图

从框架结构上看,智慧旅游建设分硬件资源建设、智慧旅游能力集成系统、服务体系、网络、终端等5个层面,并且和智慧城市的保障支撑体系相融合,最终有效支撑战略咨询层面的决策分析。即: ■ 硬件资源层

共享智慧城市云数据中心硬件资源,通过云计算的模式进行部署,搭建秦皇岛智慧旅游服务系统的基础设施,通过虚拟化、云存储、云计算、云调度、云管理的模式来进行搭建,为平台提供基础设施,存储信息数据。■ 智慧旅游云平台

进行数据资源和基础能力的整合,按照服务的类别和信息的属性建立规范的旅游资源数据库,制定旅游行业数据标准,充分整合现有旅游资源,海量存储秦皇岛旅游信息,在辖区内共享公共的旅游数据资源,支持各个区、县的旅游平台的建设。智慧旅游云平台包含旅游行业基础支撑资源库以及运营支撑服务。旅游行业基础支撑资源库包括:景区资源数据库、旅客资源数据库、行政资源数据库、交通资源数据库、导游资源数据库、商业资源数据库、多媒体资源数据库、GIS资源数据库和其他资源数据库。运营支撑服务包括语音能力、消息能力、视频能力、IT能力、融合能力、交互能力等,并提供统一的管理功能。■ 服务层

提供面向旅客的公众服务、面向旅游企业管理服务、及面向旅游管理部门的综合管理服务。■ 网络层

智慧旅游建立在互联网、物联网、通信网、全球定位网络(GPS)四大网络之上。■ 终端层

支持手机、移动终端、笔记本电脑、PC、触摸屏等多种设备的接入,国内外游客或使用对象能够通过身边的设备随时随地获取秦皇岛旅游相关资讯,享受智慧旅游服务。秦皇岛智慧旅游建成后,将为游客、管理部门、各旅游企业及从业人员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智慧园区:高效集合——中兴通讯智慧园区解决方案

传统园区建设者对于园区建设只做到九通一平,即基本的水电气、交通、建筑等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化、智能化都由入驻企业自行完成。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这种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入驻企业、园区管理方的需求,亟需一种能解决传统园区缺乏整体规划、信息重复建设、信息服务薄弱、资源浪费等问题的解决方案。

经济园区是经济发展的排头兵、试验田、创新者。当经济园区牵手智慧园区,两者的结合既整合当今知识经济、创新、分工协作、信息化等产业发展特点,更将园区服务与管理推向更高水平。高效整合的智慧园区解决方案,是中兴通讯助力智慧城市建设的强劲引擎。

中兴通讯智慧园区解决方案的整体建设方案分为两个部分,一是为园区企业服务的服务平台,通过园区的良好的服务环境和良好的创新环境,为企业做宣传和后备支持。二是为园区管理方提供的园区管理平台,为园区的管理方提供综合的政务能力和园区管理手段。具体内容请参见下图:

中兴通讯智慧园区整体方案策略图

中兴通讯智慧园区解决方案低碳、智慧的具体体现在:

1)中兴通讯智慧园区解决方案把园区管理会和园区企业等各方面资源整合,提供统一、综合的软件平台。此软件平台为园区管理方和企业提供智能的软件环境和应用。2)中兴通讯的软件平台为管理会和企业提供了网络虚拟园区的技术手段,增强了园区企业间、企业与管委会政府、员工与员工的沟通能力;同时,提升园区综合水平,提供园区的总体知名度。

3)中兴通讯智慧园区解决方案可以为园区企业和入驻企业提供低碳、高效的数据中心解决方案。

中兴通讯智慧园区软件平台介绍

中兴通讯智慧园区解决方案的核心是统一、综合的软件平台,此软件平台包括PaaS云计算平台、运营支撑平台和物联网(M2M)平台。PaaS云计算平台

PaaS云计算平台整合电信、互联网能力等各方面能力,把计算、存储、网络等资源进行资源池化,根据园区的应用环境融合多方业务、支撑方面的能力,对外提供开放、简单、高效的PaaS应用开发环境。通过此PaaS平台可以很方便的开发出适合不同企业类型的应用。同时中兴通讯针对园区的企业提供了桌面云、协同办公、融合通讯、全程电子商务、财务、教育、商旅等等方面的应用。运营支撑平台

运营支撑平台包括IT资源的监控、资源的管理、运营管理、IT运维管理、业务运营门户等多个部分。该平台可以很方便的实现业务运营、主机托管、业务发布等多种应用的运维和计费等工作,使园区的管理方从园区建设中获益,从而达到企业和园区管理方的双赢。

物联网(M2M)平台

物联网(M2M)平台包括了终端服务、应用服务、定制业务等模块,集成了运营支撑、网络接入等模块,对外提供了管理门户和应用使用门户,并且为

《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提出,需要解决日益突出的环境问题,从根本上控制环境污染、改善环境状况,实现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创建环境友好型社会,从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环保大局。实现这一目标,其关键在于提高环保部门综合决策、环境监管、预警防灾以及公众服务的能力。环境在线监测信息化和智能化是实现该目标的重要手段。通过环境在线监测平台,提高环境监测效率,为环境保护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从而提升环境保护、环境管理工作的整体水平。

中兴通讯环境在线监测解决方案基于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及云计算架构,主要包括应用层、平台层和基础设施层,并通过门户服务系统作为内部和外部的统一接口,为政府环保管理机构、企业和社会提供环境在线监测解决方案。应用层提供环境在线监测平台主要的功能——水质监测、烟气监测和噪声监测,对数据、业务进行集成,形成完整的软件集成系统,还实现日常办公应用、环境管理和监控及决策支持;平台层包括支撑平台和环境云数据中心,支撑全局的环境数据资源和业务应用;基础设施层包含基础硬件和软件系统、网络资源和存储资源,是平台层和应用层的基础物理设施。

方案优势

基于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架构,构建统一环境监测平台,实现随时随地的信息互联,实现海量数据的深度挖掘;

实现对水、空气、烟气、噪声等污染的统一监测,减少系统建设上的投入,同时提供系

统的易用性。

理清业务规范和流程,使客户业务执行规范化、业务办理流程化、管理维护方便化、信息系统模块化;

采用标准的技术路线,保证系统的开放性,实现数据统一交换与共享,全面整合现有信息资源。

采用松耦合、可扩展的架构,使系统可随着业务的增多而扩容,而系统结构无需改变。客户利益

通过环境监测平台的建设,实现环境监测提供信息化、自动化,提高环保信息化能力。环境监测平台提供大气、水质、噪声等全方位的监测数据,可以方便地进行相关环境业务办理,还能提供日志、系统管理等功能,提高环保部门行政效率,提高环保部门形象,有利于打造服务型政府。

整合各业务子系统,帮助客户建设省/市/区级的环监平台,实现现有系统的整合接入,实现环境数据的规范上传、管理,帮助政府发布可靠的环境数据,提高环境的可感知度,从而提高市民的生活品质。

环境在线监测平台采用标准的、可扩展的架构,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使平台在系统结构无改变的情况下,可随着监测目标增加、监测参数要求提高、功能的添加而随之扩展,减少相关部门在信息化建设上的投入。

三、生活的幸福路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在城市人口膨胀,数字化水平、资源服务水平却相对滞后的当下,智慧城市的诞生,把更智慧的生活方式融入到普通市民生活中,着力解决交通、教育、医疗、食品安全等方面的陈疾旧疴,让人民群众真正“幸福”起来。

1、教育,国之根本——中兴通讯智慧教育解决方案

“再穷不能穷教育”贯穿中国人的教育理念,而教育发展水平低下,教育资源分布不平衡等问题仍是中国教育亟需解决的两大难题。

中兴通讯智慧教育解决方案,让人民尽享幸福民生。

项目背景

黄冈市位于湖北省东部,长江中游北岸。

黄冈市的基础教育资源非常丰富,湖北省黄冈中学创办于1904年,是基础教育的全国名校,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为促进黄冈市的教育发展,中兴通讯为黄冈教育局规划与建设现代化的教育资源共享平台与管理平台、智慧校园与智慧教师,将黄冈打造为国内教育信息领域的典范,实现教育服务经济的总体目标。客户需求

黄冈市教育部门对在教育信息领域的主要需求如下:

1.建设区域性教育资源与管理平台的建设:提升学校与区域之间的课件、试题等资源共享,提高区域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

2.推进智慧教室与数字化校园的应用水平,实现师生之间的互动、录播、方便的课件访问等功能;提升教师信息化应用水平;

3.提升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化、规范化。理论结合实际,建立科学、规范的基础设施标准体系,应用于区域和学校的教育网络覆盖、设备、教室等信息化硬件环境的建设。通过云计算技术的引入,实现硬件资源弹性调配,最大限度提升资源利用率,降低硬件建设和维护成本。解决方案及客户收益

中兴通讯凭借在教育行业多年的成功经验,和对教育云平台、终端和教育信息化的大量投入,在黄教育信息项目,针对客户需求,经过多轮沟通探讨,最终制定出符合客户需求的整套基于教育云平台的“智慧教育”解决方案。

黄冈“智慧教育”项目建设内容总体概括为:“关注一个模型建设,构建黄冈特色三通两平台,走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路线。”

(三通为:校校通、班班通、人人通。两平台为教育资源云平台、教育管理云平台)。

黄冈智慧教育总体建设架构图

通过平台建设,“智慧教育”以智慧教育云平台为基础,覆盖了从个人、班级、校级到区域的教育资源与信息平台建设,解决了黄冈市教育系统中师生互动,学校资源库建设与区域资源共享与教育管理等问题,促进教育升级,带来了良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2、医疗,心之顽疾

“辛辛苦苦几十年,一病回到解放前”。在中国,“就医”是老百姓的头等大事儿,而“看病难、看病贵”的难题是老百姓心口的顽疾

3、交通,马车之苦——中兴通讯智慧交通解决方案

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增大,机动车数量的增加远远超过路网能力的增长,造成交通拥堵和交通事故的日益恶化。同时,机动车尾气排放已经成为城市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传统依赖增加路网能力来解决交通问题的措施远远不能满

足要求,高新技术和管理手段的应用势在必行。智能交通在发达国家已成为重要的发展趋势。目前,中国的一二线城市均已规划“智慧城市”,而“智慧交通”是“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兴通讯智慧交通解决方案借助先进的云计算和物联网等技术,从以下三个维度全面提升城市交通管控和服务能力,构筑绿色节能、可持续发展的现代交通体系。

提高交通管理和控制水平:通过广泛感知,全面收集路网交通相关信息,实现路网状况动态感知和实时控制,减少交通拥堵,全面提升路网运行效率;通过电子车牌防伪技术,杜绝假牌套牌车辆,保证合理税收,并方便肇事追溯。

保障出行的便利性和安全性:通过合理规划公共交通线路、广泛部署公共交通运输工具、并提供全方位的交通信息服务,方便市民“高效 安全”出行。

保护环境、服务经济:将交通安全、气候变化、能源环境等纳入综合交通规划体系中,实现城市交通的可持续发展。

中兴通讯智慧交通系统,采用感知层、网络层、综合管控平台和各种交通行业应用的四层架构,以统一的智能交通管控平台为依托,以现有交通信息网络、城市道路交通信息系统和各地市交通监控中心的信息资源为基础,加强对全市主干路网交通信息和营运车辆的动态信息采集、汇总、融合。并通过对应用的互联、数据中心建设和应用整合三步走平台建设方式,实现交通业务的延续、优化和创新。其系统架构如下图所示。

中兴通讯智慧交通解决方案架构图

解决方案亮点

1)完备的解决方案:满足智慧交通系统建设需求,实现与现有交通系统便捷融合,并全面降低交通运营者的运维成本。

Ø “云计算”+“视频监控”+“车联网”,实现精确感知、畅通信息、智慧调度; Ø TD-LTE无线承载和GoTa专用调度系统,安全承载、高效服务;

Ø 智能、开放、高效、安全的智能交通管控平台,实现全方位交通信息应用共享挖掘; Ø 通过云平台海量信息收集存储能力,建立数据仓库,根据数据挖掘模型对海量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和业务仿真,提供决策参考。

2)快速研发交付,端到端顾问式服务:依托强大的研发团队,丰富的行业经验,实现物联网行业端到端的产品及方案交付,成功打造诸多交钥匙工程,得到用户极大认可。3)高效的售后服务机制:遍布全球的售后服务网络,保障客户实时、方便、快捷地享受优质高效的技术支持服务,以及稳定可靠的售后保障。客户利益

对城市的产业拉动,增加营收:最大限度地提高路网的通过能力,提高城市机动性、安全性和生产效率;智能交通平台的搭建帮助拉动城市产业链条各个环节,围绕城市发展战略目标,重点创新项目、引进并重点高新产业,帮助政府增加产业营收。

便民的交通信息服务:方便市民获取实时交通信息,出行者可进行实时交通方式和交通路线的选择,交通管理部门可自动进行合理的交通疏导、控制和事故处理。

城市品牌形象提升:将城市中人、车、路、环境更好地结合在一起,全面满足数字政府、智慧城市、和谐社会等各方面的建设需求,有利塑造宜居的城市品牌形象,吸引并留住高新技术人才,增强城市发展动力。

4、市民一卡通,点亮智慧城市新生活

随手一扫,购物、点餐、医疗、公交全搞定,智慧城市市民一卡通就是这样的便捷。如同智慧城市里随处可见的碰触精灵,see it,tap it,它会带你找到智慧生活的梦幻世界。

市民一卡通,是点亮智慧城市新生活的火花。中兴市民一卡通,将把我们带入智慧生活的梦幻世界。

专题出处:企业网D1net

智慧城市行业分析 篇6

在高峰论坛会议中,刘维凯指出,智慧城市建设是通过数字政务建设、数字民生建设、数字产业建设,借助智慧城市平台,以达到保稳定、保民生、保增长的目的。但由于各产业复杂性和差异性,智慧城市的建设往往不能顾全所有需求点。而智慧旅游在城市信息化建设当中弥补了其自身的缺陷,比如:智慧旅游城市建设体系中所涵盖的“旅游城市营销体系”补充了城市形象、旅游名片宣传的空白;“旅游企业智慧旅游服务体系”精细化地结合旅游产业特征解决旅游企业运营中的现实管理问题......他认为,智慧旅游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是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城市文化交流、历史传载的艰巨使命。智慧旅游城市的建设核心内容就是要将城市建成一个开放式社区,社区建设又重在旅游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通过旅游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的优化升级,来改善城市公共服务环境,以此服务游客中40%的本地居民。“比如,据巅峰美景参与编著的《中国旅游信息化发展报告2012》调查得知,智能手机的全面普及,wifi需求高速增长,使得91%的游客都有使用wifi的需求。我们可以借此宣传城市故事,增强城市魅力指数。”刘维凯说道。

在刘维凯看来,中国现阶段智慧旅游城市的建设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旅游产业GDP的高速增长不等同于人民群众的满意。智慧旅游是旅游产业发展的核心体现。巅峰美景前不久发布的智慧旅游一体化解决方案前端整合旅游产业资源,后端整合技术应用来满足旅游的人性化、个性化需求。

我国智慧城市发展现状与问题分析 篇7

当前阶段, 我国城市信息化经历了数字城市、信息城市等阶段, 正在向智慧城市迈进。然而, 在智慧城市建设的热潮中, 相关的理论研究还比较薄弱。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6], 智慧城市是一个发展理念更新、信息技术革新以及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模式创新的过程, 将面临一系列的难点。因而, 有必要在阐释智慧城市内涵的基础上, 深入分析我国智慧城市发展的现状, 探讨智慧城市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难点, 从而为我国智慧城市实践提供参考。

1 智慧城市正在从理论走向实践

关于智慧城市, 国外研究机构、学者有不同的理解和阐释。如智慧城市是智慧地球的节点, 通过将信息嵌入到物理基础设施以提高便利, 更好地辅助决策[7];智慧城市是应用现代技术和设计, 使不同城市系统间的关联和结构更加清晰、简单、灵敏和可延展[8]。智慧城市是充分利用互联化信息, 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控制城市运营, 并优化有限资源配置的城市[9]。归纳来看, 智慧城市是在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支撑下形成的一种新型城市信息化形态, 它以透彻感知、深度互联和智能应用为特征, 其本质是通过通信网把城市中无处不在的传感器嵌入和装备到城市的电网、铁路、桥梁、隧道、公路、建筑、供水系统、大坝、油气管道等各种物体中, 形成物联网, 借助信息集成技术和智能建模工具, 使各个要素间彼此感知、关联和相互作用, 从而使城市更加智慧地运行。

1. 1 智慧城市概念模型

基于智慧城市的内涵, 从对象维度、业务维度和信息维度构建其概念模型, 如图1 所示:

1. 1. 1 对象维度

作为城市的主体, 政府、企业、公众也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参与者和服务对象。

资料来源:作者绘制

政府: 政府承担着维护城市安全、稳定和推动城市各项事业发展的职责, 是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主体。我国城市政府的典型部门包括: 发展改革、教育、科技、经济信息化、公安、监察、民政、司法、财政、人力社保、国土、环保、规划、住房城乡建设、市政市容、交通、农业、水务、商务、旅游、文化局、卫生、人口计生、审计、国资、地税、工商、质监、安全监管、广电、新闻出版、文物、体育、统计、园林绿化、金融、知识产权、民防、法制、信访等部门。

企业: 企业是城市发展动力的提供者, 也是现代城市发挥经济功能的最基本单元。在智慧城市中, 企业特别是IT企业提供必要的建设和运营资金, 支撑智慧产业和经济的发展。

公众: 智慧城市服务于社会公众群体, 为常驻居民、从业者、旅游者和商务来访者等提供智能化的生产生活方式。

1. 1. 2 业务维度

城市业务职能是指城市在一定地域内的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和承担的分工, 基本内容包括财务管理、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教育科技、经济发展、自然资源、公共安全等。

智慧城市以面向组织 ( 人) 服务为目的, 通过各类智慧应用进行城市运营、管理和服务, 这些应用系统包括智慧公共服务、智慧社会管理、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交通、智慧物流、智慧制造、智慧商业、智慧电网、智慧水利、智慧公共安全、智慧建筑、智慧环保等, 涵盖核心任务和商业服务等领域, 共同支撑城市更智慧地发挥其政治、经济和社会等功能。

1. 1. 3 信息维度

信息贯穿于整个城市的业务过程。智慧城市可视为一个复杂的自感知、自调节的闭环系统, 该系统包含感知、传输与互联、优化 ( 或称智慧化处理) 与反馈, 以及复杂的信息流、控制流、知识流、价值流的协同优化, 体现为透彻感知、深度互联、智能应用为特点。

透彻感知: 基于传感器的系统, 将可见性扩展到城市各个角落, 采集获取以前无法利用 ( 不可用或数据收集成本过高) 的新的实时数据源, 包括水、空气、电、气、道路、桥梁、房屋、排污口、停车场、车辆、人体、工厂、医院、物流、产品、商品、视频、卫星、飞机等信息。

深度互联: 通过各种形式的高速高带宽通信网络工具, 将个人电子设备、组织和政府信息系统中收集和储存的分散的信息及数据连接起来, 进行跨领域、跨部门、跨时空的交互共享和业务协同。

智能应用: 运用数据挖掘和分析工具、科学模型和功能强大的运算系统来处理复杂的数据分析、汇总和计算, 以整合海量信息, 并将特定的知识应用到特定行业、场景和解决方案中, 更好地支持决策和行动, 提升各行业的智能应用程度。

1. 2 全球智慧城市实践

当前阶段, 全球智慧城市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 将形成一个规模巨大的市场。根据市场研究公司Markets and Markets发布的研究报告, 2011 年智慧城市的整体市值为5 263 亿美元, 预计2016 年将翻一番达到10 234 亿美元。

从全球智慧城市实践来看, 2012 年, 博伊德·科恩 ( Boyd Cohen) 博士基于创新城市、区域绿色城市、生活质量、数字治理等角度, 首次评价给出了在全球范围内的十大智慧城市排名[10], 分别是:维也纳、多伦多、巴黎、纽约、伦敦、东京、柏林、哥本哈根、香港、巴塞罗那, 如表1 所示:

资料来源:见参考文献[6]

2 我国智慧城市发展现状分析

基于智慧城市概念模型中对象、业务和信息维度的关键要素, 分别从建设主体、业务应用和信息技术三个方面分析我国智慧城市的发展现状。

2. 1 建设主体

在我国, 几乎所有的智慧城市发展都是政府主导的, 政府在其中起决定性的导向作用。目前, 国务院和各地政府纷纷提出了建设智慧城市的计划。

在国家层面, 自2011 年起, 智慧城市多次被写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工业和信息化部的相关政策法规。城市规划建设部门主要从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城市规划建设的角度开展智慧城市建设, 信息化主管部门主要从工业化、信息化相互融合角度去规划智慧城市建设。据统计, 工业和信息化部制订的与智慧城市相关规划已达十多个。

在城市层面, 智慧城市主要由地方政府 ( 如地级市) 的工业和信息化部门或电子政务主管单位牵头, 地方政府主要从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的角度去规划建设智慧城市。近年来, 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青岛、南京、无锡、宁波、台州、荆州、武汉等城市纷纷出台了智慧城市的相关制度, 并积极落实行动计划和具体方案, 如: 《智慧北京行动纲要》、《上海市推进智慧城市建设2011 - 2013 年行动计划》、 《南京市 “十二五” 智慧城市发展规划》、《宁波市委市政府关于建设智慧城市的决定》、《深圳智慧城市发展规划纲要》等。

2. 2 业务应用

根据2012 年政府工作报告, 我国已有3 个直辖市、6 个省、10 个副省级城市、41 个地级市明确提出要建设智慧城市, 而全国各地目前正在设计或建设实施的各种智慧城市项目则达到数百个。2013 年1 月, 住建部正式确定了首批90 个国家智慧城市试点, 其中地级市37 个, 区 ( 县) 50 个, 镇3 个, 标志着一场大规模的智慧城市升级运动已经开始。据估计, 按照中国2050 年实现70% 城市化率的目标, 以平安城市、数字城管、数字社区、智慧医疗等内容为核心的智慧城市的市场规模将在万亿以上。

从业务和功能维度看, 我国智慧城市工程应用涵盖范围非常广泛。以智慧北京为例, 其规划建设的内容包括: 城市智能运行 ( 城市人口精准管理、交通智能管理服务、资源和生态环境智能监控、城市安全智能保障) 、市民数字生活 ( “市民卡”、电子病历、居民健康档案、 “一站式” 网络就业服务) 、企业网络运营 ( 网络化办公、网络协同设计制造、数字化经营管理、电子商务) 、政府整合服务 ( 公共集成服务、多级政府决策服务) 、信息基础设施提升 ( “无线城市”、“三网融合”、政务网络、便民服务终端网络) 、智慧共用平台建设 ( 政务服务共用平台、社会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 、应用与产业对接 ( 体验中心、示范社区、示范企业和示范园区) 、发展环境创新 ( 法规标准、人才体系) 等。

2. 3 信息技术

智慧城市需要借助现代信息技术, 以实现更透彻的感知、更深度的互联互通、更广泛的智能应用。目前, 下一代通信网络、物联网、云计算、新型平板显示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及其在城市中的普及、渗透和扩散, 为智慧城市的透彻感知、深度互联和智能应用提供了必要的技术基础。

以ICT技术为核心, 通过发挥电子信息产业特别是物联网产业的聚集效应, 我国智慧城市得到快速发展, 这主要得益于城市既有的ICT资源和政策优势。以作为 “感知中国” 中心的江苏无锡为例, 其集成电路、智能计算、无线通信、传感器、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等支撑产业基础较好, 初步形成了产业聚集区。据统计, 2012 年无锡市物联网核心企业共608 家, 产值达到600 亿元。在物联网研发方面拥有中国科学院、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和一批国内知名高校及各大通信、广电、电力运营商在无锡的物联网研发机构; 在物联网产品方面有美新半导体、长电科技、华润微电子等骨干企业; 在物联网总体架构和系统集成方面有无锡物联网产业研究院等企事业单位; 在物联网应用方面已启动机场防入侵、感知环保、感知水利、感知电力等领域的应用。凭借在物联网产业、企业、技术、产品和应用等方面的优势, 无锡成为惟一入围中国数字城市TOP100 排行榜前十名的地级市。

3 智慧城市发展中的主要问题

在我国智慧城市的建设热潮中, 也存在着明显的问题,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 1 对智慧城市的内涵缺乏深刻认识

从当前智慧城市发展现状来看, 不同部门、不同地区对智慧城市的认识并不一致, 智慧城市建设所包含的内容往往不同。例如, 城市规划建设部门往往从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城市规划建设的角度开展智慧城市建设, 信息化主管部门则从工业化、信息化相互融合角度去规划本地区的智慧城市建设, 而地方政府如地级市则又从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的角度去规划智慧城市。

3. 2 尚未建立统一的智慧城市架构体系

智慧城市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系统结构复杂, 包括基于传感器技术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基于下一代通信网络、物联网、三网融合等的网络体系建设, 涵盖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的各类业务应用系统建设, 以及标准规范、运维、安全体系等信息化支撑体系建设。而事实上, 我国尚未形成统一的智慧城市架构体系, 特别是在国家层面, 由于缺乏整体性的顶层设计指导, 在实施过程中必然会导致各自为政、信息孤岛等城市信息化建设的老问题, 增加智慧城市建设失败的风险。

3. 3 智慧城市关键技术有待突破

智慧城市建设的关键技术如物联网、云计算、三网融合、无线宽带等技术有待突破, 智能模型与工具的应用程度有待加强。因此, 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突破和智能应用成为制约智慧城市发展的瓶颈。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突破及其渗透应用本身就是难点, 而有些地方仍然采用传统的技术思路和模式, 不能够支撑物联化、互联化和智能化的智慧城市技术路径, 这将直接影响智慧城市的实现。

3. 4 智慧城市发展模式有待研究确立

基于智慧城市概念模型中的关键要素, 智慧城市发展有赖于对象维度政府、企业和公众的深度参与, 它即是信息维度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应用的过程, 也是业务维度城市经济社会变革和进步的过程。而在我国智慧城市发展中, 往往强调政府信息化, 企业和公众部分却没有得到充分重视, 政府主导、企业投资和公众参与的智慧城市发展模式尚未真正形成。同时, 智慧城市在管理体制、标准化、投融资、评价考核等方面还有待深入研究。

4 总结与建议

总结来说, 以透彻感知、深度互联、智能应用为特点的智慧城市为我们描述了现代化新型城市的发展愿景和蓝图, 代表了未来一个时期城市信息化的发展方向和趋势。基于智慧城市概念模型中对象、业务和信息维度的关键要素, 智慧城市发展有赖于政府、企业和公众的深度参与, 既是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应用的过程, 也是城市经济社会变革和进步的过程。

当前阶段, 全球范围内已掀起了智慧城市建设的热潮, 多伦多、巴黎、纽约、伦敦、东京、柏林、哥本哈根、香港、巴塞罗那等城市成为了智慧城市的先行者。我国城市紧随其后, 积极开展智慧城市相关研究和实践。从发展现状来看, 我国智慧城市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 面临着发展理念更新、信息技术革新以及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模式创新等诸多难点。

结合我国智慧城市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本文认为在我国在城市信息化推进过程中, 不仅要理念先进, 更要专注于智慧化的技术路径、发展模式及其应用效果。具体策略和建议包括: 以国家立法、地方政府规划和计划作为引领性文件, 明确智慧城市建设重点领域的发展目标、愿景、行动计划和关键举措, 并适时更新; 加强智慧城市顶层设计, 构建全面整体的技术架构和模型来规范软件、接口、体系标准等关键要素; 开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攻关, 以最能体现效益的工程项目为抓手, 逐步扩大智慧城市应用的范围; 加强管理体制、标准化、投融资、评价考核等方面的研究, 探索科学的智慧城市发展模式。

参考文献

[1]张秋文, 王乘, 张勇传, 等.数字城市整体构架与关键技术[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 2001, 29 (7) :13-15

[2]CHEN S, Chong Ju Choi.Creating a knowledge-based city:the example of Hsinchu Science Park[J].Journal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2004, 8 (5) :73-82

[3]郑龙, 郑敏, 喻晓峰, 等.虚拟城市可视化的研究与实现[J].计算机仿真, 2006, 23 (10) :185-188

[4]KASHIWAGI H.The‘information city’as management apparatus[J].Japan Forum, 2011, 23 (2) :263-271

[5]DEAKIN M, HUSAM A W.From intelligent to smart cities[J].Intelligent Buildings International, 2011, 3 (3) :140-152

[6]许庆瑞, 吴志岩, 陈力田.智慧城市的愿景与架构[J].管理工程学报[J].2012, 26 (4) :1-6

[7]ROSABETH M K, STANLEY S.Litow.Informed and Interconnected:A Manifesto for Smarter Cities.[D].Harvard Business School Working Paper, 2009

[8]ARUP.Smart Cities:Transforming the 21st century city via the creative use of technology[EB/OL]. (2010-09-01) [2013-05-30].http://www.arup.com/~/media/Files/PDF/Publications/Research_and_whitepapers/Arup_SmartCities_June2011.ashx

[9]IBM.A Foundation for Understanding IBM Smarter Cities[R].IBM redbooks.2011

智慧城市行业分析 篇8

智慧城市是一个有机的生态系统,而感知则是整个生态系统中最为关键部分。所谓的感知就是通过传感器或者物联网进行前端数据的收集,然后进行分析、存储。感知层的作用相当于人的眼耳鼻喉和皮肤等神经末梢,它是物联网获识别物体,采集信息的来源。无疑,作为感知终端中的视频监控摄像头肩负起信息收集的重任。当前,密密麻麻的摄像头遍布城市的大街小巷,有些还渗透到家庭和个人生活当中。据估计,现在每个城市都有超过二十万左右的摄像头,规模较大城市的摄像头高达五六十万个,而在中国各种规模的城市就有两三千个,按照这样推算,摄像头的数量可谓是相当庞大。虽然摄像头遍布各个角落,但是视频监控系统在智慧城市建设中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1.智慧城市中视频系统面临的挑战

1.1视频编码效率有待提高

当前,安装的摄像头大部分是标清,少量的是高清,即是高清摄像头也才刚刚满足实践需求。例如,高清摄像头是1920×1080的分辨率,若识别对象为人,最大的有效视野宽度是6米,若超过6米,这种人脸识别算法就不具可靠性。但是在实际运用中,视野宽度经常要超过6米。一旦超过6米,难以得到高清图像。如果把分辨率提高,相应的存储量还会成倍的增加。也许有人会提出,有没有办法从技术上实现低的分辨率,但仍然能够把人脸有效识别出来。对此,我们做了相应的实验并得出结论:当分辨率降低或者数据压缩的力度增强以后,它的识别效果变差。也就是说一旦这个图像被编码压缩以后,在识别率上会有所损失。当然,对于其它的一些检测,随着分辨率的下降,检测的准确度相应下降。因此,提高摄像机的分辨率和尽量在编码的时候减少编码损失,这两个因素都是确保视频分析准确性的重要因子。

在编码效率方面,所有视频系统里面用的都是常规、通用的视频编码的算法和芯片。实际上,这个用法是不正确的。当然从市场降低成本角度上来看,是正确的,但是从视频监控的目的来看,采用通用的算法和芯片难以把对象甄别出来。事实上,通用的编码技术是为电视服务的,并没有为视频监控考虑,用在视频监控里面,其本身的这个出发点就有待商榷。

1.2视频自动分析技术难以满足实际需求

目前,视频分析的功能并不是为了实现分析目的而研发,而是为了视频存储和以人为核心的视频跟踪,即一定要有人在那里盯着看大显示屏,依靠人工进行逐一甄别,通过这样的一套指导思想来设计现有的智慧城市里面的视频系统。用这样的架构进行自动分析,必然是根本无法实现。这也是为什么包括周克华事件、长春盗车杀婴事件,最后都没有办法通过这个系统把嫌疑犯捉拿归案的原因。

1.3海量数据的存储、利用将是难题

作为智慧城市的核心——大数据的存储、处理和分析是我们即将面临的棘手问题。根据EMC委托IDC所做的研究报告,2012年全球数据总量为2.84ZB(注:1ZB=10亿TB),2020年将上升到40ZB。在全球数据总量中,约有一半是监控视频数据。2010年监控视频数据约占总数据的50%,2015年约为63%,2020年约为44%。但是,大部分数据并没有分析价值。据IDC估计,2012年的数据中有23%是有分析价值的,但是被标注的只有3%,被分析的只有0.5%。2020年,将有5.8ZB的监控视频需要进行标注和分析。IDC预计2020年的数据中,中国所占比例将达到21%,即有1.2ZB的监控视频需要进行分析。可以得出,视频监控数据将占有整个大数据很大的量,基本上都是在一半或者一半以上的数据级。把这部分数据处理好,整个大数据的问题解决了大部分。

针对上述的挑战,我们需要找到一个技术切入点来解决,主要是了解目前智慧城市里迫切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当前,视频系统的建设以两端的开发为主角,一端是按照传统的思维,也就是建设中控室,依靠人工去甄别;另一端就是可以知道包放在什么地方或者有人打架的这种情况。实际上,这并不是实践中最急需解决的问题。例如有人报案,劫匪抢劫银行后坐一辆白色的车逃跑,需要监控系统能够在比较短的时间内迅速定位这辆车的位置。若有这个功能,长春的盗车杀婴案就不会出现案发二十几个小时以后,犯罪嫌疑人自首了才找到车的情况。这才是当前迫切解决的问题。所以,当前视频监控技术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提高编码的效率,另外一方面是提高追踪的速度,而不是行为分析的种类。如果我们将之归纳为技术挑战,那么一个是高效视频编码的挑战,另外一个是怎么样对分析和检索进行技术支持。

2.面向监控视频的高效压缩视频编码标准

2.1高效压缩视频编码标准的发展

从视频编码标准的历史来看,前期主要是面向广播的视频编码,当然也有面向通信的,后来出现了兼顾广播和通信的视频编码,但是所有这些编码都不是面向监控。当前,编码的效率到底有多高?一路高清视频的分辨率是1920×1080,每秒钟的存储容量是1.5G,依靠当前最新的技术,不管是H.264,还是AVS,大概都能把这个视频压缩到10兆,就是一路高清视频需要10兆的带宽,这样的带宽情况下,去提取视频特征,图像损失不会太大。现在我们研发的下一代技术能将它压缩到5兆,就相当于把原来的视频压缩到1/300。实际上,视频编码的本质就是去除数据中的冗余,用不同的算法和技术去除数据中各种各样不同的冗余,比如说对空间的冗余,可以用很多小块做变换,然后去除。理论上,对于高清视频,最高可以做到2000倍的压缩,而目前最好的技术只能做到300倍的压缩,那么还有很大的空间去提升。

当前的编码框架就是将变换编码、预测编码和商务编码这三块结合起来,被称为混合编码框架结构,将这三块结合,进行组合、进行调配,来提高编码效率。从2002年开始,因为知识产权的原因,我国也组织制定了自己的标准AVS,并在2006年推出了第一版,后来这个标准被ITUT接受为IPTV的一个格式,最终被广电总局和工信部联合确定中国地面数字电视机顶盒和地面数字电视一体机的标准。去年AVS的增强档成为了我国广电的行业标准。为了实现标准的国际化,还专门在IEEE标准化协会下面成立一个AVS工作组。目前第一版的编码走完了所有的流程,进入编辑、校正和印刷环节,有望于今年6月份成为IEEE的一个标准。

2.2背景建横技术大幅提高编码效率

截至目前为止,监控档次实际上是AVS若干档次中的一个,即在这个基准档次之上,还有广播、移动、监控。AVS的监控档次里引入了背景建模技术,这是在其它的标准里尚未明确的。通过一些数据分析后发现,监控所看到的场景是比较固定的,如果有办法将这个场景学习下来,用它参与编码,可以提高编码效率。在场景建模方面,技术难度不大,如把视频分为前景和背景,前景是场景没有的东西,背景是原来的场景,这样就可以分开进行编码。对于前景,可以多用一点比特,这样几乎没有损失,而对于背景,由于其已经建模,那么利用参数代替场景,就可以减少它的比特。

通常,整个系统运作起来,需要对码流进行定义,而这些定义会告知现在参考的是背景模型还是实际码流。在编码情况下,当需要换参考帧的时候,可以参考模型也可以用实际的帧,关键比较哪种效果更好。所以我们迫切需要从语法上建立一个机制,并且这个机制允许在原来框架中增加背景建模。从实验结果来看,利用背景建模技术,不单是在AVS上,还是嵌到H.264和HEVC里,都提高了原来一倍以上的编码效率。

3.智慧城市中的视频分析技术

智能分析是智能视频监控的核心。智慧城市产业需求巨大,针对人、地、物等有许多不同的应用需求,但是目前智能分析仅在少数受限场景得到了成功应用,例如,交通道口电子警察,采用“前背景分离+规则”方式,但在环境条件变化较大的情况下,仍然不能有效发挥作用。目前,现在的分析技术不管是从计算机视觉方面,还是从模式识别的角度,都是基于将原来的编码图像解开后进行的。现在我们在寻找一种新的途径,即不用解码,或者不用全部解码,就可以进行分析。AVS有一个监控档次可以支持实现,它可以从帧、区域、对象、事件等不同层面对监控东西进行描述。这里涉及到一个最关键的就是ROI(前景对象)区域,需要对其进行描述和表达,在编码进行阐述的时候,将这一块单独来做。那么,在视频分析的时候,只需要对ROI来分析。ROI自动编码到码流中,支持基于对象的监控视频智能分析。我们可以比较不同的码流对智能视频分析系统效率的影响,对于全高清视频(1600×1200)图像,假定该监控场景人群或车辆密集程度中等,检测耗时估计如图1所示(假设平台为普通PC服务器)。从图1中我们可以看出,输入码流为AVS-S的处理效率比其它的码流高。

面向视频监控的人脸识别技术,在视频监控中非常重要,其最理想的分辨率是100×100,这样识别的效率是最高的,最低的分辨率也要50×50,若分辨率再低,识别效率就会很差。同时编码压缩的力度越大,识别率降低得越快。我们实验室在人脸识别方面取得了不俗的成绩。现在我们追求的目标不仅是用人脸,而是将人脸与人体信息有机融合在一起进行跟踪。例如,有些时候人是背对着,那么就把这个对象从头到脚跟踪下来,然后找他的正面图像,看是否是我们所寻找的,如果是的话,就可以全部回溯,不是就可以丢弃。

4.小结

上一篇:听优秀教师演讲的心得体会下一篇:秩序维护队年度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