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区域地理的几大方法

2024-07-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复习区域地理的几大方法(精选8篇)

复习区域地理的几大方法 篇1

一、巧记忆

世界区域地理中地名多,而外国地名对于中国人来讲又不好记忆。尤其是那些处于同一区域的地名,又极容易混淆位置。这种情况下的记忆方法是:位置上相邻的同类事物要养成自上而下(自北向南)的读图习惯,每次看到这里都要采取相同的顺序,如中亚五国中与我国为邻的有三个,其中哈萨克斯坦在最北面且是世界上最大的内陆国比较容易记住,吉尔吉斯(斯坦)与塔吉克(斯坦)它两个哪个在北侧哪个在南侧就不容易记。如果按照从北到南的顺序,再与另外两个中亚国家乌孜别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结合起来就更好记了:四个国家在位置上分作东西两列,自北向南都是四个字的在北,三个字的在南,带有吉字的与我国为邻。将这个记忆方法提示给学生,经验证,效果显著,学生反映良好。还有像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锡尔河和阿姆河,旧金山和洛杉矶,里约热内卢和圣保罗,悉尼和堪培拉,地中海中的科西嘉岛和撒丁岛,都要采取这种记忆方法。还有些地域中有几个同类型的地理事物分布在一起,记忆起来就更困难一些,如美国大西洋沿岸的由波士顿,纽约,费城,华盛顿组成的城市带,则将其简化为“波纽费华”并借助于谐音记忆;还有像五大湖的名称,圣劳伦斯河谷地中加拿大的多伦多,渥太华,蒙特利尔和魁北克;俄罗斯的乌拉尔山以东的三条河流即鄂毕河,叶尼塞河和勒拿河等外国地名还有那些比较长的外国地名,既要通过反复诵读,达到熟读成诵,还要从它们的相对位置、形象特征、功能、物产或文化渊源等多方面进行辩析,以达到牢固记忆的目的。

二、联热点,重应用

近年来区域地理的命题趋向是:

1、区域考查范围越来越小,甚至可以是一个虚拟的区域,重在考查学生区域地理的思维方法;

2、紧紧抓住区域可持续发展这条主线索布局设问;

3、往往在把握区域特征大背景下考查区域中的主干知识:地形、河流、气候与农业区位分析;矿产、能源、工业、城市区位分析等等;

4、区域对比仍然是出现频率较高的考点;

5、区域考查越来越向热点地区靠拢。如最近几年文综高考试题涉及的热点区域:我国三大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京津唐城市群)、振兴东北,打造中国经济第四极、中东海湾地区、印度洋(海底地震、火山、海啸)、中部经济崛起、红色旅游、西部(土地荒漠化)、华北(春季沙尘暴)、台湾问题、中日关系、中印关系等等。

社会焦点与热点问题经常是地理高考试题的切入点,而这些热点、焦点的发生又必然在一定的区域之中。近几年的高考题都涉及到焦点、热点。但要记住,热点、焦点问题最终落脚点还是考查地理基础知识与地理基本能力,考生要将热点、焦点问题回归到课本,从中找出相关的地理素材,用学科知识去分析、阐释和评价重大社会问题及人类面临的诸多问题,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抽象地说有环境问题、资源问题、能源问题等;具体地说有沙尘暴、南水北调、西气东输、青藏铁路,阿富汗问题、中东问题、台湾问题、生态农业、循环经济、“十一五”计划、神洲六号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及返回、“麦莎”台风、安徽地震、构建和谐社会等。再往具体的说还有建筑中房屋的朝向、太阳能热水器安放角度、北方秋雨、南方梅雨、贵阳冬雨的现实解释等等。这就要求每位考生将地理与生产、生活相联系,从地理学的角度去发现、解释、解决这些问题。我在复习时尽可能的把热点、焦点具体化,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例如伊拉克热点,考生应弄清:伊拉克首都是巴格达,地跨底格里斯河,位于印度洋板块上,那里曾是巴比伦王国的发祥地,美索不达尼亚平原,灌溉农业为主,椰枣出口特产,白种人,阿拉伯民族,还有附近的海区的密度流,石油的成因,出口路线,及石油利用带来的环境问题。

三、做题方法和应试技巧的训练

1、重视区域的空间定位。首先就能够通过阅读背景材料,从中提取有效信息,对试题涉及的区域进行准确的定位。

2、重视区域地理知识拓展和提高。对于区域的学习不应再局限于区域的描述,而要归纳总结出区域的共性、个性和基本特征。结合学生熟悉的区域,善于提高问题和解决问题。

3、重视运用系统地理的原理进行分析,提高综合思维能力。先确定其位置(包括经纬度或海陆位置)及地形特点,在此基础上推测气候的特点和分布,进一步分析其它自然地理特点和经济地理特征(河流、自然带、工农业生产、人口城市分布等内容)。同时还应进行跨区域比较(就某要素比较或综合比较)。

4、重视区域知识的整合和能力的提升。区域地理的基本知识与能力要求包括:(1)区域的定义;(2)区域统计与现状分析;(3)典型区域的剖析;(4)不同区域的比较;(5)多种区域的学习;(6)区域空间结构的认识和分析;(7)区域产业结构的认识与分析;(8)区域开发方式的认识与分析等。

大洋洲区域地理知识点

1.位置:地球上位置最南的大洲,几乎全在南极圈内,被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包围。重要性:未来南半球各大洲间横越南极空中交通的惟一中间基地。

2.地形:海拔最高,平均海拔2350米,是七大洲中海拔最高的一洲冰层最厚“冰雪高原”

3.气候:特点:酷寒、干燥、烈风成因:纬度高,海拔高,冰层反射

4.资源:淡水资源:冰体占世界90%以上矿产资源:煤、铁储量最丰富

生物资源:企鹅、磷虾、海豹、鲸等

复习区域地理的几大方法 篇2

一、重视空间分布, 建立联系线索

地理事物的存在, 地理现象的发生、发展及变化, 都需要依存于一定的空间位置, 在此基础上才有空间联系、空间结构, 以及空间思维、空间想像的出现。这一切要密切结合有关图像, 以具体的地理事物空间分布为凭借, 展开想像, 拓宽思路, 建立联系线索, 使知识多方联系, 形成网络, 便于提取应用。例如:七大洲和四大洋, 要从名称、位置、轮廓进行读图记忆, 再了解界线及相互关系, 最后还要从图上掌握通过该大洲或大洋的重要经纬线, 或通过其中部的经纬线, 以作为参照。

二、加强读图用图训练, 增强空间思维能力

地理图像是地理的第二语言, 提供了比文字描述更为丰富的地理信息。学生在区域地理复习中, 必须加强地图意识, 学会读图、用图。具体对策有:

1.地理知识随时与地图结合, 在复习时用好地图。在地理复习中将所涉及的地名———落实在区域地图上, 同时注意地名间的相互关系。由于地图将抽象信息以直观、形象的方式展示, 利于促进记忆, 增加兴趣。同时, 由于地理要素集中在一幅地图上, 各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也能凸显出来, 有利于学生增强空间思维能力。

2.了解区域图像要领, 掌握判断技巧。区域地理复习不仅要勤看图, 还需要会看图。区域图像的判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通过图名、经纬度区域轮廓确定具体区域;2判断区域的绝对位置和相对位置, 进行总体分析;3读取图中地形、河流、等值线等信息以及对相关资料进行分析的能力;4逐一分析图例, 图例中的许多信息可以作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5扫描自己储存的地理知识点, 根据自己对区域背景的了解分析, 得出相联系的基本知识点。

3.在区域地理复习中养成忆图、画图的习惯。注意时时回忆地图, 并在区域地理复习时尝试绘制简图, 建立区域概念。通过简图能有效把握知识的基本结构和相互联系, 突出主要信息。绘制时, 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要基本准确, 相对位置要准确, 简明扼要, 把握关键。

三、综合区域特征, 类比区域差异

区域地理是多项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的有机组合。复习区域地理, 重要的就是掌握区域特征, 了解区域差异, 并懂得因地制宜的道理。对中国区域地理不要局限于教材中的四大分区, 还要外延至: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秦岭——淮河以南、外流区与内流区、中国地势的三级阶梯。世界地理也不要局限于教材中出现的13个分区和8个国家, 也应外延至:大洲、大洋、重要海域、世界气候区、全球地形分布。

区域特征就是自然和人文要素在区域内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体现。在一定空间范围内, 由于所处的位置、所具备的条件、影响的因素有别于其他地区, 因此形成该地区所独有的特征。区域差异是不同地区因自然条件、历史沿革、经济发展、文化景观、生产方式、生活习惯等方面不同而形成的差异。了解认识并综合区域特征。分析比较区域差异, 以便“因地制宜”地确定发展方向, 制定国土开发整治或改造措施, 并进而认识和理解我国地理国情、基本国策及有关政策法规。这是复习中国地理应该注意的。世界地理则应注意各大洲自然环境的差异性或整体性, 并了解资源分布与全球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性。如对当前世界中的地缘政治敏感区、民族矛盾尖锐区、自然灾害多发区、经济持续增长区、高科技产业集中区、战略资源丰富区、海陆交通枢纽区、生态环境脆弱区等, 应掌握一二案例进行分析。目的在于学会方法, 切忌堆砌大量所谓热点焦点, 进行猜题押宝, 那是与“以能力立意”的命题思想背道而驰的。

四、用比较性思维甄别区域差异

使用比较法是学习区域地理差异最常见、最省力的方法。通过比较, 可以寻找出知识间的共性和个性。比如学习气候时, 为了对气候知识能够融会贯通, 可以选择我国的气候为中心, 与其他地区气候多次对比来达到目的。与日本气候相比, 由于我国东部、日本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海陆之间势力性质差异显著, 因此都形成季风气候。但日本是岛国, 受海洋影响更大, 因而海洋性显著———年温差较小, 降水量丰富且较均匀, 而我国东部则是季风性显著。如果再与南亚相比, 我国广州与印度加尔各答同在北回归线附近, 但广州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而加尔各答为热带季风气候。通过分析, 可以得出气候的形成不仅受纬度影响, 还受地形等因素的影响。如果与北非地区比较, 长江中下游地区和北非地区都位于30°N线附近, 为什么北非地区沙漠广布, 而长江中下游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呢?通过比较可得, 长江中下游地区受海陆势力性质的影响, 夏季受东南季风影响, 有时还受台风影响, 带来丰富的降水。而北非则受副高和东北信风带控制下形成热带沙漠气候。通过以上比较, 突出了我国季风气候的成因和特点, 也分析了影响气候的一些因素, 加强了对我国季风气候的认识和理解。

除此之外, 还可以开展社会综合实践活动, 开设多种专题讲座, 开辟文科阅览室, 收看《新闻联播》、《焦点访谈》、《新闻30分》等节目。总之, 在复习过程中, 注意教学内容的开放性, 密切联系现实, 特点是“热点”与“焦点”问题, 培养观察、思考、分析、评价及解决自然与社会发展中重大问题的能力。

区域地理复习方法 篇3

【关键词】 区域地理 复习 高中

【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72(2012)10-071-01

我提出以下几点建议,和大家探讨区域地理行之有效的复习方法。

一、初高中知识整合,理清思路,构建知识框架

从学科结构来看,初中地理主要包括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部分,其中有些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内容与高一必修地理的内容相关或重复,重复内容在高中地理有所深化。建议对这部分知识进行归类,复习时注重与高中有关知识的衔接,既要做好对初中知识稳扎稳打,又要将初、高中地理知识进行整合,帮助学生理清思路,为构建系统知识框架做好准备。

从区域地理内容来看,区域地理的知识系统一般都是从总论到分论。总论从宏观上讲述自然条件,分论部分主要是分区论述不同地区的自然特征、发展状况、人文景观、人地协调发展等,以及比较不同地域之间的差异。因此,复习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运用这一规律,搭建区域地理知识框架。尤其是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涉及到的各个区域,均可按照特定的思路进行分析。

从教学方法上看,世界地理中的“十三个大区和八个国家”以及中国地理中的“四大分区、主要工农业区和重要省份”的复习,可将学生分为若干学习小组,每学习小组准备一个区域,学习小组成员共同讨论,每个小组选一位同学主讲自己小组负责区域的相关内容,其他同学予以补充。通过不断练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掌握区域分析的内容和方法——这才是区域地理复习的精髓。

二、区域定位为先导,搞好基础复习

区域定位是区域地理学习的第一步,也是解开各类试题中地理区域试题的钥匙,是学习区域地理的第一道门槛。

1. 绝对定位(经纬线定位)

利用经纬线进行定位是近年来高考的重点,经纬线成为高考区域地理试题的最基本的要素。因此,在区域地理的复习中,我们让学生以填绘地理空白图的形式来搞好区域定位的复习。

2. 相对定位

在区域地理的复习中,不可能也没有必要记住所有的地理事物的经纬度。比较可行的办法是:识记一些主要的经纬线和主要的地理事物,然后以他们为参照,利用地理事物之间的相对位置进行定位。

3. 利用区域地理环境的典型特征定位

不同区域的地理特征各不相同。我们在区域地理的复习中可以教给学生利用区域地理环境的典型特征进行区域定位。例如海陆轮廓的形状、地形起伏特点、河流、湖泊、城市、人文建筑等。

通过以上复习过程,帮助学生形成一个比较清晰而且完整的“脑图”,迅速解决区域定位难题。

三、区域问题研究

分析概括区域发展问题、提出区域发展对策是研究区域地理的目的,也是区域地理学习的高级阶段。不同区域存在着相同或不同的区域问题,在复习过程中,我们要求学生把区域发展问题作为重要知识点来掌握,同时引导学生用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对区域发展做出合理评价,并提出正确的发展策略。“区域问题研究,区域发展策略分析”,是今年高考区域地理试题中的一个难点,因此我们也将此内容作为平时教学的重点。

四、巧记忆

世界区域地理中地名多,而外国地名对于中国人来讲又不好记忆。尤其是那些处于同一区域的地名,又极容易混淆位置。这种情况下的记忆方法是:位置上相邻的同类事物要养成自上而下(自北向南)的读图习惯,每次看到这里都要采取相同的顺序。还有些地域中有几个同类型的地理事物分布在一起,记忆起来就更困难一些,可以借助于谐音记忆;还有那些比较长的外国地名,既要通过反复诵读,达到熟读成诵,还要从它们的相对位置、形象特征、功能、物产或文化渊源等多方面进行辨析,以达到牢固记忆的目的。

五、联热点,重应用

近年来区域地理的命题趋向是:

1. 区域考查范围越来越小,甚至可以是一个虚拟的区域,重在考查学生区域地理的思维方法;

2. 紧紧抓住区域可持续发展这条主线索布局设问;

3. 往往在把握区域特征大背景下考查区域中的主干知识:地形、河流、气候与农业区位分析;矿产、能源、工业、城市区位分析等等;

4. 区域对比仍然是出现频率较高的考点;

5. 区域考查越来越向热点地区靠拢。

六、做题方法和应试技巧的训练

1. 重视区域的空间定位。首先就能够通过阅读背景材料,从中提取有效信息,对试题涉及的区域进行准确的定位。

2. 重视区域地理知识拓展和提高。对于区域的学习不应再局限于区域的描述,而要归纳总结出区域的共性、个性和基本特征。结合学生熟悉的区域,善于提高问题和解决问题。

3. 重视运用系统地理的原理进行分析,提高综合思维能力。先确定其位置(包括经纬度或海陆位置)及地形特点,在此基础上推测气候的特点和分布,进一步分析其它自然地理特点和经济地理特征(河流、自然带、工农业生产、人口城市分布等内容)。同时还应进行跨区域比较(就某要素比较或综合比较)。

浅谈复习高中区域地理的教学方法 篇4

周淑华

回顾近些年来高考地理试题,区域地理的内容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为此抓好区域地理的复习教学方法也越来越重要,要做到掌握方法、快速识图、突出重点、分析到位、提高区域地理复习的有效性,以正确的方法引领学生高考复习。依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本文认为区域地理的教学和复习可采用以下方法:

1.正确认识区域地图,准确获取地理信息,规范答题语言技巧

区域地理是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理论在区域中的实际运用。区域地理教学离不开地图。

1.1 掌握读图、识图的要领

首先指导学生熟悉地图的判读方法及图例、注记、符号和颜色所表示的意义,了解不同地图的不同用途,如:地形图、政区图、气候类型分布图、等温线分布图、等降水量分布图、人口分布图、交通图、河流水系分布图、某种资源或物产分布图等。教学时要指导学生从地图上获取自然和人文方面信息。1.2 掌握地图语言

区域定位是解答区域地理试题的根本,准确确定区域的位置,需要熟练运用以下相关词语:

绝对位置:低、中、高纬度;南北半球、东西半球;东西经度、纬度范围。

相对位置:热、温、寒带;大陆东西南北中部;大洋东西南北岸。

区域方向:使用东西南北中、上下左右来说明区域与定位标志物的空间关系。如:中国位于北半球、东半球;大部分为中纬度的北温带;处于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1.3 掌握区域定位——在哪里

区域定位的方法有以下七种:

(1)充分利用同套试卷中不同比例尺的定位。

同套试卷中,相对较大的比例尺表达的区域往往被包含在小比例尺地图表达的区域中。如: 2010年全国文综Ⅱ,36题的图A就包含在39题的图B中。

A.44°N,81°E--44°N,82°E 的经纬线地图。伊犁河

B.中亚的河流湖泊图。

(2)绝对定位:根据地理事物的经纬度位置定位。构建经纬网“心理地图”、“区域定位”、“线定位”、“点定位”及“点、线、面结合定位”。

点定位:就是记住一些城市、海峡、河口、运河、内海、湖泊部分港口的坐标。

线定位:就是记住重要的经纬线穿过的地区。如经线: 0°、30°E、60°E、90°E、120°E、180°、120°W、90°W、60°W。纬线: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30°W、40°W、50°N、30°S。这些线基本上可以构成覆盖地球表面的经纬网,基本上满足对地理事物的粗略定位。而且这些经纬线附近的地理事物往往是考察的重点区域。

面定位:就是记住大洲大洋,各大洲的主要方位、主要气候区、大地形区、世界主要海区、工业区、农业区,重要国家的坐标。如亚洲:26°E--169°E,10°S--80°N,23.5°N、66.5N通过,跨北半球、南半球和低、中、高三个纬度。欧洲:20°W--66°E,31°N--71°N,处于中高纬度。非洲:17°W--51°E,37°N--35°S,南北纬23.5°通过,跨南北半球和低、中、高三个纬度。北美洲:170°--20°W,7°N--72°N,23.5°N、36.5°N通过,跨低、中、高三个纬度带。南美洲:82°--35°W,54°S--12°N,0°、23.5°S通过,热带面积广。大洋洲:110°E--130°W,47°S--30°

N,赤道、180°线通过,跨东西半球,跨南北半球,同时存在两个日期。南极洲:62°S以南,跨经度最广的洲,以寒带为主。

(3)地理事物的相对位置定位:如果以地理事物为参照系,结合方向、距离等方面的联系,进行区域定位。

(4)通过地理事物的面积、轮廓、形状定位。

(5)根据题目中的文字提示、信息或者地理直观特征定位:

①题目的文字提示,区域大致范围或自然、人文特征,对缩小定位的范围和提高定位的速度有帮助,甚至起决定作用。

②要求熟记一些重要的地理事物和区域特征,特别是区域的典型特征。如:中亚--干旱,非洲--贫困。

③借助有代表意义的景观来记忆重要的地理事物,包括文字、图中的信息。如:企鹅、金字塔、泰姬陵、桑巴舞﹙巴西﹚、长城、袋鼠、尼亚加拉大瀑布等。

(6)结合图例、注记、比例尺及图中的信息定位。如:河流、湖泊、山脉、等高线、沙漠、交通线、城市、洲界、国家、省区界限等图例、注记往往是重要的提示信息,有利于定位。(7)依据地理事物的空间联系定位。

地理事物的分布存在紧密的内在联系,并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如判断南北半球的方法主要有:a.地球自转方向法和南北半球分步法;b.大湖大海轮廓法;c.物体运动偏向北右、南右法;d.气旋及反气旋气流方向法;e.南北半球气流方向法;f.气温纬度方向法,如:北半球,北冷南热;g.气压场分布季节变化法,如:七月,北半球大陆低压、海洋高压;h.极低附近事物景观法;i.臭氧空洞位置(目前主要出现在南极地区附近);j.洋流运动方向法,如:中低纬渔区:北顺南逆。

空间定位的方法有很多,在做题时应该从以下几点出发:首先认真审题,从材料、题干题支中获取信息。然后仔细读图:①找经纬线--确定大致区域范围和相关环境;②读图例--获取区域定位的相关信息;③读等值线—获取地形、气候,还有其他信息;④图中其他重要的地理事物--辅助空间定位。最后对前面定位进行验证。

1.4 识别地理要素关键信息——有什么

通过图、表、文字信息掌握本区域内气候、地形等自然地理事物状况,并以此推断自然地理特征及人文地理特征。

1.4.1 掌握自然地理要素构成

(1)地理位置: 包括绝对位置——经纬度位置,相对位置(海陆位置、山河位置等),强化空间体系的建立。

(2)地形特征:包括地势特征、地形类型、分布、起伏大小以及可能存在的地质灾害等。

(3)气候特征:包括气候类型、降水和气温等气候要素的分布、影响气候的因素、气候对动植物资源和河流的影响、气候与农业生产的关系等方面。

(4)河流特征:主要从河流的水系特征、水文特征及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等方面进行分析。a.水系特征:主要是指河流的流程、流向、水系归属、河道特征(河谷宽窄、河床深浅、河流弯曲系数)、河网密度(支流、河湖关系)、流域面积、水系排列形式等。

b.水文特征:主要是河流流量、水位(汛期、枯水期、断流、干涸)、含沙量、结冰情况(有无结冰期、结冰期长短)等。

c.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河流中上游地形起伏大、河流流量大、落差大、水流急的地区,主要开发水能资源;河流中下流地形平坦、水流平缓、河道宽阔、流量稳定的地区,主要开发内河航运。(5)植被和土壤:从植被、土壤的类型和分布分析。

(6)资源、能源方面:主要从资源种类、数量等方面分析。

从以上方面获得信息,分析自然各要素之间的联系,用规范语言概括出自然地理特征,同时也

为分析人文社会环境中农业、工业、交通、城市发展奠定了基础。1.4.2 掌握人文地理要素构成

人文地理方面:主要包括人口、居民、城市、交通、工业、农业、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等,分析自然与人文之间的联系。

(1)居民:主要从人种、人口及分布、民族和宗教、文化等方面分析。(2)农业:农业结构、地域类型、区位条件、农业生产特点等分析

(3)工业:主要从工业部门、工业分布特点、区位条件及评价如原料产地、工厂和市场三者之间的关系,技术和交通条件及布局要求)等方面分析。

(4)城市:主要从城市化水平、城市布局特点、城市区位因素、城市环境问题等方面分析。

(5)交通:主要从交通运输线、交通枢纽、交通运输网的密度、影响交通运输布局的主要区位因素等方面分析。

(6)环境问题主要分为两大类:目前主要的环境问题应从其现状、成因、危害及解决办法等方面来进行分析。

a.环境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等;

b.生态破坏:包括资源(土地、生物、水、矿产)破坏与浪费、环境恶化(沙漠化、水土流失、生态平衡破坏)。1.5 弄清地理事物的联系和差异——为什么

(1)通常主要分析影响图示区域的地理因素,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某个因素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区域的开发优势,发展某种生产的有利、不利因素,不同区域之间发展差异等问题。比如:简要分析河西走廊成为绿色走廊的主导自然条件。水是成为绿色走廊主导自然因素。

(2)教学过程中要突出特性:整体性、差异性等。在分析过程中要善于抓主导因素:差异性是通过各种地理要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联系而形成的;整体性需通过全面、系统的分析,从整体上认识。区域的主要特征是最具本质的和最具特色的特征,例如:分析我国西北地区时紧紧围绕“干旱”这一自然特征为主线,找出导致干旱的主导因素——深居内陆的地理位置;由于干旱的自然特征,使西北地区形成了我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和灌溉农业区,同时导致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形成。

1.6 探究区域的环境与发展问题——怎么办

要知道区域发展的关键是区位条件,分析其优势和不足,发展过程中可能会产生的问题。解决措施。例如:分析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出现的原因,预防及解决措施,今后发展的方向。土地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原因:深居内陆,气候干旱少雨──基本条件;地面疏松,多为沙质沉积物──物质条件;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动力条件;气候异常、生态环境失衡──主要自然因素。荒漠化形成的人为原因:来自于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由于人类活动不当,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的过度使用和不合理利用。事实上,人类活动起决定作用。在西北地区现代荒漠化土地中,有90%以上是人为因素所致。

西北地区荒漠化防治的内容:预防具有潜在荒漠化的土地退化;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恢复已经发生荒漠化的土地的生产力。荒漠化的防治原则: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治山、治水,治碱(盐碱)、治沙相结合的原则,在现有的经济技术条件下,以防为主,保护并有计划地恢复荒漠植被。人为因素治理措施:合理利用水资源;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调节农、林用地之间的关系──宜林则林,宜牧则牧;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控制人口增长。我国治理荒漠化的措施:生物固沙、沙地飞播造林种草、沙坡头是治理荒漠化的典例“沙坡头草方格沙障”。

2.采用比较法复习区域地理,事半功倍

不同区域的地理事物不同,通过对比的方法,可使学生快速准确掌握区域间的自然特征、人文特征异同。

(1)位置特征相似的地区:例如中亚和中国西北地区,对比河流、湖泊、地形成因、气候类型、人口分布、主要城市、发展农业的条件与主要农产品、农业带、工业、交通等。

(2)位置特征差异明显的地区:北回回归线穿过的亚欧大陆东西两岸可以从地形、气候、洋流、人口、城市、经济发展等方面比较。

(3)地形、气候特征相似地区:例如澳大利亚、北美、南美等地,对比地形特征异同以及对气候的影响。

(4)地形、气候特征差异明显地区:如秦岭南北两侧可以从热量带、气候、植被、土壤、水文特征、农业生产、工业生产、城市区位选择等方面进行比较。

(5)区域发展条件的比较:一般从优势区位和不足两个方面。如长江三角洲商品粮基地与东北商品粮基地发展条件的比较;如世界典型(英国、美国、德国)的传统工业区位因素与我国辽中南重工业基地的区位因素对比:美国田纳西河的综合开发与我国大江大河的开发整治加以比较,从而得出两地区经济发展的异同点。

3.利用地图开拓地理思维,培养学生用图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要以地理图象为主线,利用课本插图、释疑、解疑,充分调动学生的脑、眼、口、耳、手相结合的作用,培养读图能力,把问题引向深入,指导学生去分析归纳地理现象,分析图示区域的综合地理特征,开拓学生的地理思维,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自然地理要素是人文要素的基础,自然条件决定了人口数量和分布、工农业生产、城市分布、交通分布等,可以用自然地理要素推出人文地理要素。用图能力是灵活应用图像中信息、解决实际问题。例如我国西北地区的区域特征中,关键特征是干旱,干旱的关键原因是深居内陆,离海远,降水少,而且降水自东向西递减,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其他特征都与干旱相关,干旱——植被覆盖率低,植被由东向西由森林草原——草原——荒漠草原——荒漠过渡;干旱缺水——多内流河、内流湖;干旱——工农业生产水源不足,工业、种植业相对落后,以灌溉农业和畜牧业为主;人口分布、农业生产、村庄、城市多呈点状(绿洲)和带状(沿交通线和河谷)分布;温带大陆性气候,日温差大,光照充足,有利于有机质的积累,瓜果产量高、甜,棉花质量好(长绒棉)成为我国瓜果和棉花生产基地。

4.做练习,加以巩固——规范答题语言。

俗话说的好:“眼过千遍,不如手写一遍。” 地图是培养学生读图能力的重要工具,填图是学生掌握区位分析的重要方法,应用地图和地理知识进行分析,掌握地图的语言,对于区域地理复习至关重要。看懂地图,识别图中地理事物及其特征,并根据地图提供的信息找出地理事物之间存在的联系,做出正确的结论,还要有规范的语言进行描述。才算真正掌握了地理。这方面都必须通过练习才能加以巩固。

增强想象力的几大步骤方法 篇5

选定自己想拥有的某种事物,努力为之工作、实现或创造。这种事物可以是任何一个层次上的—— 一个职业、一幢房子、一种关系、自己身上的一种变化、越来越蓬勃的事业、更幸福的心境或改善物质的情况等。

最初时,选择那些对你来说是相当容易实现的目标,你不用太费力地去对付你身上的否定性抵抗力。你在这种情况下进行创造性想像时,就能最大程度地扩展成功的感觉。这样可以增强你的信心。以后,当你有了更多的练习时,你就可以去处理更困难或更具挑战性的问题。

2.创造一个清晰的念头

按照自己需要的事物或场景创造出一个清晰的念头或内心图像,并按自己所希望的方式把自己也融入这种想像当中,尽可能多地包括所有的细节。

你也许还希望得出一幅真实物质的图像—— 例如绘一张藏宝图,这是一个选择性的步骤,但对你的创造性思维有很大的帮助。

3.经常全神贯注地想像它

经常使自己的念头或内心图像浮上脑海,既在那种安静的冥想时刻,也在你碰巧想到的时刻。这样,它就成了你生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这还要求我们是在一种轻松随和的方式中清晰地集中思想,即要让自己感到不是蓄意地去谋取或在其中投入了太多的能量—— 那将会阻碍而不是帮助我们的行动。

4.给它积极的能量

当你全神贯注于自己的目的,并用一种积极的鼓励方式去想像它时,你可以向自己做出强有力的积极的叙述:它存在着或正在来临。这些积极的陈述称为“肯定”。当你进行肯定时,试着暂时中止你可能会有的任何怀疑—— 至少在这段时间里中止一下。想像着获得那种感觉,即你所希望的其实是可能的。继续用这种程序工作,直到你达到目的或再没有这样做的愿望为止。记住,目的在达到之前常常会改变,这是人的变化和生长过程中很自然的一部分,因此,当你对此再没有能量可给时,就不要试图延长它—— 如果你失去了兴趣,那也许就意味着你已不需要它了。

如果发现你的一个目的已变了,一定要向自己承认这一点。你就不需要再全神贯注于你先前的目的了。这样,你就不会在目的改变时,以为自己“失败”了。

复习区域地理的几大方法 篇6

思路

高中地理教育教学内容大体分成三块: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区域地理实际是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理论在区域中的实际运用。区域地理复习的一般思路如下:

一、把握区域特征:

主要是掌握区域地理分析的一般方法和思路。一个区域特征包括自然和人文两个部分。复习时一般可这样分析区域:

1、自然特征:位置、地形、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等

⑴位置特征:包括绝对位置—经纬度位置,相对位置(海陆位置、山河位置等)例如美国本土位于西经75———西经123之间,北纬30——北纬49度之间西接太平洋,东临大西洋,南接墨西哥湾和墨西哥高原,北与加拿大接壤

⑵地形特征:包括地势特征、地形类型、分布、起伏大小以及可能存在的地质灾害等

例如美国地特征为:地势东西高,中间低;东部为古老低矮的阿巴拉契亚山脉,西部为年轻、高大的科迪勒拉山系(海岸山脉、落基山脉等),山脉间有宽广盆地,中部为广阔平坦的平原。

⑶气候特征:包括气候类型、降水和气温等气候要素的分布、影响气候的因素、气候对动植物资源和河流的影响、气候与农业生产的关系等方面。

例如美国气候特征为:气候类型复杂多样,温带大陆性气候广布,地形对气候影响显著、易受寒潮、飓风威胁等

⑷河流特征:主要从河流的水系特征、水文特征及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等方面进行分析。

①水系特征:主要是指河流的流程、流向、水系归属(如太平洋水系等)、河道特征(河谷宽窄、河床的深浅、河流弯曲度)、河网密度(支流多少、河湖间关系)、流域面积、水系排列形式等。

②水文特征:主要是河流的流量、水位(汛期、枯水期、断流、干涸)、含沙量、结冰情况(有无结冰期、结冰期长短)等。

③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在河流中上游地面起伏大、河流流量大、落差大、水流急的地区,主要开发水能资源;在河流中下流地形平坦、水流平缓、河道宽阔、流量稳定的地区,主要开发内河航运。

2、人文地理特征:主要包括人口、居民、城市、交通、工业、农业、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等,⑴居民:主要从人种、人口及分布、民族和宗教、文化等方面分析。⑵农业:农业结构、地域类型、区位条件、农业生产特点等分析

⑶工业:主要从工业部门、工业分布特点、区位条件及评价如原料产地、工厂和市场三者之间的关系,技术和交通条件及布局要求)等方面分析。

⑷城市:主要从城市化水平、城市布局特点、城市区位因素、城市环境问题等方面分析。⑸交通:主要从交通运输线和交通枢纽(重要港口等)、交通运输网的密度、影响交通运输布局的主要区位因素等方面分析。⑹环境问题主要分为两大类:

①环境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等);

②生态破坏:包括资源(土地,生物,水,矿产)破坏与浪费和环境恶化(沙漠化,水土流失,生态平衡破坏)两大方面。目前主要的环境问题应从其现状、成因、危害及解决办法等方面来进行分析。

二、加强各区域间要素联系的分析 一个区域是多种要素的综合体,各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的,也就是是我们常说的综合性和整体性。因此在分析各要素时要注意各要素之间的联系。一般而言,自然地理要素是人文要素的基础,也就是说自然条件决定了人口数量和分布、工农业生产、城市分布、交通分布等,可以以自然来推出人文。而自然各要素中也有相对更重要的要素,也就说一个区域总体特征中有一个或者几个关键特征。

例如:美国自然条件中,位置和地形是关键的。因为地处中纬度,所以气候以温带气候为主,海陆分布和洋流的共同作用使等温线大体沿海岸线平行:高山区等温线在地形(海拔高、气温低)的影响下向低纬突出:中东部在纬度因素(太阳辐射)影响下等温线与纬线基本平行;西部高山阻挡了太平洋水汽的进入,使西北沿海降水由西向东减少,高山区山间宽谷也因为在背风一侧而降水相当稀少,东部低缓的阿巴拉契亚山脉对大西洋水汽阻挡作用不明显,美国降水深受大西洋影响。中部大平原对冬季风和夏季风都没有明显的阻挡作用,夏季风可以一直北上到达北冰洋沿岸,来自北冰洋沿岸也可以南下到墨西哥湾沿岸,使中东部广大地区多为温带大陆性气候,也使中东部农作物容易受寒潮影响。

又例如:我国西北地区的区域特征中,关键特征的干旱,干旱的关键原因是深居内陆,距海远,降水少,而且降水自东向西减少,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其他特征都与干旱相关。干旱————植被覆盖率低,植被由东向西由森林草原————草原----荒漠草原——荒漠过渡;干旱缺水——多内流河、内流湖;干旱————工农业生产水源不足,工业、种植业相对落后,以灌溉农业和畜牧业为主;人口分布、农业生产、村庄、城市多呈点状(绿洲)和带状(沿交通线和河谷)分布;温带大陆性气候,日温差大,光照充足,有利于有机质的积累,所以瓜果产量高、甜,棉花质量好(长绒棉)等

一个区域内的要素之间的联系错综复杂,学习时要学会简化,最好建立知识结构图或者叫思维发散图(自己要善于总结各区域的各要素特征,可以通过各种较适合自己的方法去总结)。

三、加强区域间比较

不同地理区域之间存在着地理事物异同,通过逐项比较的方法,可以让自己准确掌握各地理区域之间的相同和不同之处。因此,比较法是复习区域地理时所采用的主要方法,比较项目因具体要求有差异,多数还是比较自然特征、人文特征的多,与区域分析思路基本一致。在区域地理复习中,区域地理特征相似或差异性明显的区域较适合用比较法来学习:

1、地理位置特征相似的地区:如位于北纬30°附近的长江三角洲、尼罗河三角洲和密西西比河三角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比较:河流注入的海洋、地形成因、气候类型、人口分布、主要城市、发展农业的条件与主要农产品、农业带、工业、交通等。

2、地理位置特征差异明显的地区:北纬40度亚欧大陆东西两岸可以从地形、气候、洋流、人口、城市、经济发展等方面比较

3、地形、气候特征相似地区:例如澳大利亚、北美、印度、南美等地的地形特征的异同以及对气候的影响

4、地形、气候特征差异明显地区:如秦岭南北两侧可以从热量带、气候、植被、土壤、水文特征、农业生产、工业生产、城市区位选择等方面进行比较

5、区域发展条件的比较:一般从优势区位和不足两个方面来比较可以是相似的区域,如长江三角洲商品粮基地与东北商品粮基地发展条件的比较;也可以是差异明显的区域,如我国珠江三角洲与中亚地区经济发展条件比较等

四、区域开发

学习区域最终的目的就是为区域发展服务。区域发展的关键是区位条件,任何区域的发展都可以从区位条件入手,分析其优势和不足,发展方向和发展过程中可能会产生的问题

五、典型区域知识要点(日本)(一)自然地理

1、位置:太平洋西部的群岛国家

2、地形:山地面积广大、平原面积狭小

3、板块交界处,多火山地震

4、海洋性季风气候显著

5、森林、水能资源丰富,矿产缺乏

6、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

(二)人文地理

1、人口稠密,多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尤其是关东平原

2、科教发达、人力资源丰富

3、海运发达

4、农业单产高,渔业发达

5、工业发达,工业多分布在太平洋沿岸

5、东西结合的文化

复习区域地理的几大方法 篇7

一、利用经纬网定位、定向

利用经纬网定位、定向是地理区域定位几种方法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之一。利用经、纬线定位首先要在脑海里构建一幅“心理地图”, 该图应包括“点定位”、“线定位”以及点、线、面的有机结合的定位。

“点定位”即要求记住一位重要城市、海峡、河口、运河、内海、湖泊、港口的地理坐标, 例如纽约的坐标约为 (72W、41N) , 新加坡的坐标约为 (104E、20N) 等。“线定位”即记住一些重要经纬线所穿过的重要地形区。重要纬线有:0°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南北纬30°、北纬40°;重要经线有:0°经线、30°E、60°E、90°E、120°E、180°、120°W、90°W, 例如30°N自0°经线开始向东依次穿过的重要地形区有:撒哈拉大沙漠、阿拉伯半岛的北部、伊朗高原、青藏高原的南部、横断山区、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墨西哥高原的北部、密西西比河的河口处、佛罗里达半岛的北部。记住这些经纬线基本上可以构成覆盖地球表面的粗略经纬网, 这些粗略经纬网附近的地理事物往往是地理考查的重点区域。

例题 (2008·全国Ⅰ) :读下图, 完成第 (2) 题要求。

(2) 说明G河水量丰富的原因。

[解析]本小题答题的关键在于根据经纬网作出准确的定位, 一旦位置确定下来, 其他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点拨]由图中给出的经纬度可知该地区为非洲赤道西部地区, 气候类型为热带雨林气候。由于终年受赤道低压控制, 盛行上升气流, 故降水丰富, 再加上流域面积大, 支流多, 因此, 该河流量非常丰富。 (G河———刚果河的水量仅次于亚马逊河, 居世界第二)

二、通过地理事物的面积、轮廓、形状定位

不同地理事物的面积大小各不相同, 轮廓、形状也各具特征, 据此也可以进行区域定位。

例题 (2004·全国文综卷Ⅳ) :读图, 完成下列要求。

(1) (1) 、 (2) 两区的主要农作物分别是___、___。

(2) (1) 区主要农作物在我国输出量最大的省区是: ()

A.广东B.吉林C.新疆D.陕西

(3) 说明 (1) 、 (2) 地区所属的农业地域类型及其主要特点。

[点拨]答本题的关键先根据轮廓、形状定位, 根据国土面积、轮廓及五大湖轮廓、形状判断该地区为美国。美国农业生产专门化, 形成了多个农业带, 图示的是小麦带和玉米带。该处农业生产地域类型是商品谷物农业, 其特点是生产规模大, 机械化水平高。 (1) 区主要农作物是玉米, 我国的玉米主要集中分布在东北地区, 以松辽平原最集中, 这里被称为中国的“玉米带”。

三、根据地理事物的相对位置定位

例题 (2006·全国文综Ⅱ) :根据相关资料, 完成第 (1) 小题。青藏铁路计划于2006年7月1日试运行。

(1) 读格尔木至拉萨的地形剖面图, 回答:

a为___山脉, b为____山脉;c、d地形变化的特点是____, 对铁路修建的影响是_____。

[点拨]柴达木盆地 (格尔木所在地) 的南缘为昆仑山脉, 青藏高原中部横艮着唐古拉山脉。所以a为昆仑山, b为唐古拉山。据图可知c、d两地高差大, 坡度陡。铁路工程量大 (土石方多, 桥梁、隧道多) , 造价高。

四、根据图中的图例或景观特征定位

有的题目在阅读材料中提示了区域范围的自然、人文景观等特征, 对区域定位和解题有很大帮助。所以在解答材料题时应注意审好材料中的一些重要的地理事物和区域特征, 再借助图中的一些图例、景观照片等来解答问题。

例题 (2006·四川文综) :读我国某区域图, 回答第 (2) 小题。

(2) 图中A是所在河流迄今争议最少的水利工程, 其名称是_____。该水利工程以下河段径流量沿途变化的趋势是______, 试分析原因。

[点拨]据此水利工程在图中的位置及景观照片可判断为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其下游支流汇入少, 工农业用水量大, 故水量逐渐减少。

区域地理复习方法摭谈 篇8

【关键词】区域地理   复习方法     区域特征     系统地理

区域地理是人文地理与自然地理结合的最佳点,区域地理又是地理学科高考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高考试题构成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从近年来的高考地理试题来看,特别注重以区域地理为背景,考查学生对区域位置、区域范围的空间定位和区域特征的综合分析、区域差异的分析比较以及探讨区域的发展方向等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因此,在高三地理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区域地理知识的复习训练。

一、加强区域定位训练

区域定位是区域地理学习的第一步,也是解开区域地理试题的一把钥匙。区域空间位置主要包括区域空间绝对位置和相对位置。绝对位置就是经纬度位置,可用经纬网(度)来确定位置,如北京位于北纬39°56′,东经116°20′;相对位置就是海陆位置以及相对其他地理事物的位置,如华北平原位于太行山的东部,燕山的南部,秦岭淮河的北部等。区域空间定位的训练方法主要有:(1)山川界线法:根据主要山脉(如秦岭)、河流(淮河)、等值线(如等高线)的分布确定不同地理事物的区域位置的范围;(2)行政界线法:根据行政区界线如国界线、极圈线、0°经线、120°E线确定区域位置和范围;(3)地理轮廓特征法:任何区域如大洲、大洋、国家、湖泊、省区、海峡、河流等都有一定的轮廓特征,根据某区域的轮廓特征确定区域位置范围,如意大利像个长筒高跟靴、黄河像个“几”字形等;(4)地理景观法:根据地理景观(自然地理景观和人文地理景观)确定区域位置范围,如热带草原景观、埃及的金字塔等。

二 、加强区域地图的训练

对近几年高考文综试题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区域地理试题有三个特点: 其一是地图的比例尺扩大。高考试题区域比例尺扩大,使区域范围缩小,区域地理事物内容更详细;其二是局部区域交界地区地图增多,往往是各类专题地图示意的盲区,恰恰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其三是近年出现的新特点,即考查的“小区域”范围进一步缩小,而且出现虚拟区域地图。这类题目,考生不需判定一个具体地区,只需根据试题提供的素材和背景知识,分析所给地区的自然、人文和经济条件,完成试题的判读和解答。由于区域地图的这三种变化,使得学生对高考文综试题区域地图陌生,造成解题困难。针对这种情况,在复习每一个区域地理知识后,发给学生相关的空白地图,指导学生将教材中的文字尽量转换在地图上,将各种地理事物进行叠加,形成单元知识小结的综合能力。另外,教师还要设计一些交界区域的空白地图,建立区域之间的联系,如国家交界区域地图、地区交界处地图、中国和邻近地区交界处地图、地形交界处地图等。

三、加强区域特征训练

任何一个区域其所在的地理位置(特别是其经纬度和海陆位置)和该区域地形都对当地气候、水文、生物、土壤、资源等自然要素产生明显的影响,构成一个区域突出的自然环境特征。对区域自然环境特征的把握是进行区域综合或对比差异的前提。确定某区域自然环境特征成因的分析,主要经过四个思考过程:其一,某区域在哪里或什么地方(地理位置)。其二,某区域有哪些地理事物或现象(地理事象)。其三,某区域内的地理事物或现象表现出哪些典型环境特征(地理特征)。其四,某区域内的这些特征是怎样形成的(地理成因)。例如,对于中亚地区的复习如下。

1.中亚地区的地理位置。从经纬度位置上看,中亚的地理位置大致可用四条经纬度来定位,即50°E与80°E,40°N与50°N,从而可以得出其位于中纬度和温带;从海陆位置上看,中亚的地理位置位于亚欧大陆中部,距离海洋较远。2.中亚地区的地理事物与现象。中亚地区主要的地理事物或现象主要有里海、咸海、巴尔喀什湖;额尔齐斯河、锡尔河、阿姆河;哈萨克丘陵、图兰平原、卡拉库姆沙漠;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草原;长绒棉;最大的内陆国家——哈萨克斯坦等。3.中亚地区的地理特征。中亚深居亚欧大陆内部,距离海洋较远,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降水稀少,气候干旱,植被以草原、荒漠为主,河湖多为内流河和内流湖,农业生产类型以灌溉农业和畜牧业为主等。4.中亚地区的地理成因。中亚深居亚欧大陆内部,距离海洋较远,是导致中亚地区气候干旱,形成草原与荒漠景观,多为内流河和内流湖泊,以灌溉农业和畜牧业为主的主要原因。

四、加强区域对比训练

不同地理区域之间存在着地理事物的异同,通过比较的方法,可以让学生准确掌握各地理区域的不同特点。

运用比较法时,首先要确定比较的内容,其次是要在同类地理事物之间进行比较,第三要将比较的内容逐项对比说明,不要把互不相关的内容各说各的。如非洲的热带草原和南亚的热带季风比较,世界各大洲的地形比较。

五、正确处理系统地理和区域地理的关系

在复习系统地理与区域地理时,不能脱离区域地理而复习系统地理,因为区域性是地理学科的基本特征之一。任何系统地理知识只有落实到某一区域内才能得以分析和解决,丢开区域地理,系统地理只能是“空中楼阁”;也不能脱离系统地理,纯粹复习区域地理,否则区域地理的复习就太肤浅,复习效率低,也不能达到高考复习的要求(分析美国商品谷物农业地域类型时,联系美国地形、气候和社会经济条件等)。要妥善处理好高中系统地理与初中区域地理知识之间的关系,应以“人地关系”为主线。在理论上以高中地理为线索,综合复习初中地理的相关区域,从而在复习时纲目分明,纲举目张。例如,在复习第二单元《大气环境》中的《气候的形成和变化》时,可以首先理清高中教材中的气候形成因子、不同气候类型的气温特点、降水状况等基础理论,再结合初中世界地理中的具体国家、中国地理中的不同区域进行分析对比,理论联系实际,增强理解运用能力。

上一篇:中国古诗英译下一篇:例谈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迁移教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