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王阁序教案修正版

2024-09-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滕王阁序教案修正版(精选6篇)

滕王阁序教案修正版 篇1

教学目标:

一、了解骈文的文体特点。

二、学习本文优美的语言。

三、掌握“故”、“尽”、“属”、“即”等实词的义项,体会“且”、“矣”等虚词的用法。

四、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要点:

通读全文,疏通文意

一.导语(幻灯片展示中国四大名楼)

在我们祖国这块神奇的大地上,积淀了五千年的文化遗产,宫殿园林,亭台楼阁比比皆是。在众多的人文景观中,“中国古代四大名楼”,因其精美的建筑流传千古,更因名人的游历题诗而具有了特殊的含义。那么有谁知道“中国古代四大名楼”呢?

鹳雀楼 黄鹤楼 岳阳楼 滕王阁

与四大名楼有关的名人题诗,谁能例举一二?

1.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唐•崔 颢《黄鹤楼》

2.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3.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4.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登鹳雀楼》

5.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让滕王阁名扬天下的、初唐诗人王勃一挥而成的《滕王阁序》。

二、王勃、《滕王阁序》写作背景介绍:(幻灯片展示)

1.作者简介(学生回顾曾观看过的《唐之韵》)

说到王勃,我们就会想起他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王勃,唐代诗人,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诗文齐名,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他才华早露,未成年即被赞为神童,16岁授官朝散郎,后因事被逐,其父亦受累贬为交趾令。26岁时,王勃南下探亲,路过南昌,赴都督阎某在滕王阁的宴会,赋诗并作序。后在赴探亲途中渡海溺水受惊而死。《滕王阁序》遂成为他的“绝唱”。名句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为论者所欣赏。

三、初读奇文

1、听(多媒体视频朗读)

听课文朗读,找出生字,看注释注音。

2、读(补充:诵读指导——幻灯片展示)

自读课文, 看注释,粗通文意

本文是骈文,基本都是偶句,字数或四或六,也有少数七字。

四字句的停顿只有一种模式:二 二六字句的读法有五种:

(1)孟学士/之词宗(2)临/帝子之长洲

(3)钟鸣/鼎食/之家(4)气凌/彭泽之樽

(5)扶/凌云/而自惜

七字句的读法有四种:

(1)襟三江/而带五湖(2)宾主/尽/东南之美

(3)秋水/共长天/一色(4)都督/阎公/之雅望

3、测(幻灯片展示)

做字词辨析训练。(学生都参与并轮流回答)

(一)判断词语注音、释义正错

1、襟()三江 上衣、袍子前面的部分

2、躬逢胜饯()宴会

3、鹤汀()水边平地

4、凫()渚凫: 野鸭

5、川泽纡()迂回曲折

6、孤鹜()纵横奔驰,动词

7、迥()远

8、南溟()海

9、胜筵()古代席地而坐时铺的席子

10、梓()泽 梓树,与“桑”相连,借指故乡

(二)通假字

俨骖腓于上路 通“严”, 整治。

云销雨霁 通“消”,消散。

所赖君子见机 通“几”,预兆。

(三)古今异义

穷且益坚 古义:困厄,处境艰难 今义:穷困

等终军之弱冠 古义:二十岁 今义:无此意

盛宴难再 古义:第二次 今义:相当于“又”

孟学士之词宗 古义:掌管文学撰述的官 今义:常用来指学位

(四)词类活用

襟三江而带五湖 意动,以••••••为襟、为带

雄州雾列 名词作状语,像雾那样

俊采星驰 名词作状语,像流星那样

川泽纡其骇瞩 意动,对••••••感到惊骇

屈贾谊于长沙 使动,使••••••屈居

窜梁鸿于海曲 使动,使••••••窜逃

宾主尽东南之美 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四、作业。

再读全文,并背诵《滕王阁诗》

第二课时

学习要点

1、理清思路

2、重点段落鉴赏

一、再读奇文

方式:集体齐读课文

注意:诵读的节奏和 语气准确(回顾:诵读指导)

步骤:集体齐读

二、讨论与点拨:文章可分为几部分?

1、明确:文章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1):概写风貌,引出与会人物。

第二部分(2-3):三秋时节,滕王阁万千气象和周围的自然、人文景观。

第三部分(4-5):写宴会盛况,抒发人生感慨。

第四部分(6-7):叹知己难遇,胜宴难再。

2、第2、3段描写了哪些内容?(讨论后明确)

第二段:滕王阁在山水形胜之地。

第三段:登高所见——人烟之胜(富庶祥和)

自然之景(雨后景色—高潮)

生活之乐及自然情景

三、阅读与鉴赏(幻灯片展示优美图片)

1、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美景。(当堂朗读)

评: 注意意境和谐美,想象要自然生动,色彩要明丽。

落霞自天而下,孤鹜自下而上,故曰齐飞;

秋水碧而连天,长天净而映水,故曰一色。

2、前人写水天(或天地)相接景象的句子很多,阅读下面三句子说说王勃的句子好在哪里。(自由发表)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春江花月夜》)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与朱元思书》)

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马射赋》)

四、作 业

1、书面表达:把你最欣赏的一两句话写成一段情景交融的抒情散文。

2、思考:怎样看待4、5两段作者的思想感情?

第三课时

学习要点:

1、鉴赏四-五段

2、归纳总结骈文的特点及本文特点

一、回顾旧课: 抽背2-3段。

二、三读奇文

1、高声朗读四、五段,体会作者情感。

2、讨论:这两段写了哪些内容

(同桌讨论后教师幻灯片展示)

第四段:写宴会盛况——管弦之胜,歌声之美和宴会豪华,人物高雅

兴尽悲来 —— 叹天地之大,宇宙无穷(反村人之渺小)人生无常,盛衰有时,怀才不遇,报国无路

第五段:言自己虽时运不济,但因之自勉,从消沉中振起,理想、志节不变

三、鉴赏与拓展:(分组讨论,推举佳作)

1、怎样看待王勃的思想感情?

师小结:联系际遇。不遇之悲,是对社会(“盛世”)现实的控诉和揭露。既表现出嗟悲叹老的伤感和见机知命的消极;又表示自己壮怀白首不移。

失意的悲哀——对时代的抨击;

写积极的壮怀——表现出一种用世的乐观。

2、人生难免失意,中国历史上许多文人都遭逢过失意,他们作出了怎样的选择?你如何评价?如何选择?(目的让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对待人生)

四、讨论与点拨

归纳骈文有何特点?有什么缺点?(分组讨论,推选回答)

从六朝到初唐,骈文统治了文坛,其特点是:要求通篇文章结构相互对称,词语对偶。在声韵上讲究运用平仄,音律和谐,修辞上注意藻辞和用典。

注重形式,排比事典,使人难以理解。如本文为硬凑四六对句,把杨得意缩为杨意,徐孺子略为徐孺,早被前人指为荒谬。但对本文来说白玉微瑕,文中对现实人生的感受认识,是骈文僵化凝固的形式无法束缚住的,作者如同戴着镣铐跳舞,在束缚中表现自己高超的技巧。

五、小结与巩固(幻灯片展示)

1,韩愈曾说:“愈少时,则闻江南多临观之美,则滕王阁独为第一,有瑰伟绝特之称。”

朗读全文,再次体会文章的优美动人之处。并思考本文写作的特点。

(句式错落,节奏分明/骈俪藻饰,辞系华美/运用典故,简练含蓄)

2、仿照课文中句式,写对偶句

A:滕王阁中,高朋满座 —————————— B:见秋水之浩淼 ————————

学生意见汇总 :A 都督宴上,胜友如云

B 望长天之明彻/ 望高阁之巍峨

六、课后作业

1、找一下,文中运用了哪些典故、哪些成语?并积累。

2、背诵并默写全文。

教学设计反思:

本文教学设计重在让学生理解本文情感的基础上,品味作品的优美语言。

朗读教学,既是传统的,又是时兴的;既是语感的,又是技能的;既是文学的,又是审美的。本教学设计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通过教读活动、析读活动、品读活动、听读活动及说读活动等不同的朗读活动形式,使这节课充满琅琅读书声,从而在美读中鉴赏了骈文之美。

本文的教学不要求学生看有关的参考资料,以免“先入为主”,在名家的分析面前丧失了自我阅读的勇气和信心。“我思故我在”,相信“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滕王阁序 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了解王勃生平与作品,了解骈体文的文体特征,积累一些文言、文化知识。

2.掌握文中常见文言实词的意义或用法,理解典故的作用。

3.领会情景交融的写法,感悟语言。

4、体会和感悟课文的情思和哲理及其对人生的启示。

过程和方法:

诵读、感受、理解、讨论、鉴赏、背诵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情景交融的写法,掌握骈体文的语言特点。

难点:理解大量的典故的作用,准确把握诗人在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安排: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一.导入

师:在我们祖国这块神奇的大地上,积淀了五千年的文化遗产,宫殿园林,亭台楼阁比比皆是。在众多的人文景观中,“中国古代四大名楼”,因其精美的建筑流传千古,更因名人的游历题诗而具有了特殊的含义。那么有谁知道“中国古代四大名楼”呢?

明确:鹳雀楼 黄鹤楼 岳阳楼 滕王阁

师:与四大名楼有关的名人题诗,谁能例举一二?

……(参考)1.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唐•崔 颢《黄鹤楼》

2.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3.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4.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

5.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王勃《滕王阁序》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让滕王阁名扬天下的、初唐诗人王勃一挥而成的《滕王阁序》。

(插入藤王阁视频)

二、学习《藤王阁诗》

三、学习《藤王阁序》

1、教师范读全文,并做诵读指导

师:听完全文,给我们第一个感觉是这篇文章在句式上采用大量对偶、排比、夸张等修辞手法,大量用典,而且词藻华丽,节奏鲜明,和我们以前学过的一篇古文相似,大家说是哪一篇?

明确:《阿房宫赋》

师:说得好,因为《滕王阁序》和《阿房宫赋》都属于骈文。

骈文:魏晋以后产生的一种文体, 南北朝是骈俪文的全盛时期。唐与“古文”相对称为“骈文”。又因它通篇四、六字句,亦称“四六文”。骈文本义即对偶文的意思。其主要特点是:特点:1.讲求对仗,2.平仄相对,3.多用典故,4讲究藻饰。5.多用四六,6音律和谐。其句子多为:四四、六六、四四四四、四**六、****五种形式。

四字句读法(一种)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六字句读法(四种)

孟学士/之词宗;访风景/于崇阿 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 钟鸣/鼎食/之家;青雀/黄龙/之舟 谁悲/失路之人;气凌/彭泽之樽 七字句读法(四种)

襟三江/而带五湖 潦水尽/而寒潭清

龙光/射/牛斗之墟 宾主/尽/东南之美

都督/阎公/之雅望 秋水/共长天/一色

2、学生朗读全文,检查字音和句读的落实

3、整体感知

师:刘勰在《文心雕龙》里早给骈文特点作了总结说:“铺采离文,体物写志”,即写景抒情,借物言志。根据这样的特点,我们把文章分成两个部分:写景、抒情。该怎么分?

明确:1—2段:描写滕王阁美景

3段:抒写人生感概

因为这是一篇作诗序言,因此在第4——5段,诗人就交代了写这篇序言的情况。课文就可以分成这样三段。

第二教时

一、学习第一段

1、齐读第一段

2、疏通文意。结合学案的预习部分,突出重点句子。

3、探究:王勃称赞滕王阁所在的地方是“人杰地灵”,这都表现在哪些地方?

(答案见课件)

二、学习第二段

1、个别朗读,检查学生的熟练程度。若不好,再齐读一次。

2、疏通文意(对照学案),并在此过程中赏析名句。(1)“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这句话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试赏析其妙处。

明确:“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写出了色彩变化之美。这两句不囿于静止的画面色彩,而着力表现水光山色的色彩变幻:寒潭之水因积水退尽而一片清明;傍晚的山峦因暮霭笼罩而呈紫色。上句设色淡雅,下句设色浓重,在色彩的浓淡对比中,突出秋日景物的特征。

(2)赏析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相传都督阎某拂袖而去后,闻此句矍然而起,说:“此真天才,当传不朽矣。”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这一景色。

明确:这一句更是写景名句,青天碧水,天水相接,上下浑然一色:彩霞自上而下,孤鹜自下而上,相映增辉,构成一幅色彩明丽而又上下浑成的绝妙好图,表现了欢快、喜悦、昂扬的情感。该两句在句式上不但上下句相对,而且在一句中自成对偶,形成“当句对”的特点。(3)比较鉴赏:“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和“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明确:王勃的句法点化庾信,但原句都显得雕琢造作,意境也不如王勃的优美动人。落花与马射队伍中绘着芝草的车盖齐飞,联想欠自然。王勃的句子较原句更真实自然,优美动人。落霞在天上飘动,野鸭在空中翱翔,红白相映,色彩鲜明;晚霞原本是无生命的自然景物,与有生命的飞鸟并提,构成了鲜活有趣的画面。

3、教师小结:这篇骈文,摹写景物,笔法多变。色彩变化之美 远近错落之美 上下浑成之美 虚实相映之美

4、背诵这一段

三、延伸拓展,提高能力。

春行即兴

·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从“情”和“景”角度进行赏析。

明确: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均有特色。但诗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诗中”花自落“”鸟空啼“之景都显出了山中的宁静,从中更透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

第三教时

一、检查背诵情况

二、学习第三段

1、齐读第三段

2、结合学案,疏通文意。(可插入阮籍的故事)

3、问题探究

(1)同学们找找看,这里哪一句话是作者由描写转到抒情了?

明确: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2)王勃抒发了哪些感慨?

明确:宇宙无穷,个人渺小之悲: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怀才不遇,功业无成之悲: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联系王勃生平)

壮怀激烈,穷且益坚: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赏析名句)……北海虽赊,扶摇可上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王勃介绍:

王勃(649—675),字子安。“初唐四杰”之一。六岁即善写文章,十四岁便科举中第。沛王李贤闻其名声,邀请他作王府侍读。因一篇游戏文章《檄周王鸡》,被逐出沛王府。后因杀死官奴而犯死罪,幸亏遇上大赦,保住了性命,但仕途终结,父亲也受牵连被贬交趾。名句欣赏: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评析:人老了应当更有壮志,哪能在白发苍苍之时改变自己的追求?处境艰难更应当坚强,不能放弃远大崇高的志向。这是全文中最富思想意义的警语。历来有志之士对自己的理想总是能尽量克服一切困难执着地追求,即算在郁郁不得志的逆境当中也不消沉放弃。东汉马援云:“大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王勃在此化用,强调“失路之人”不要因年华易逝和处境困顿而自暴自弃。王勃此时怀才不遇,仍有这般情怀,确实难能可贵。

4、背诵本段中的名句

三、学习第四、第五段

1、齐读第四段,疏通文意。

2、齐读第五段,疏通文意。

3、简单梳理四、五两段的内容。

明确:写自己报国无门之情怀:勃------慕宗悫之长风

写路过滕王阁的原因及与会的喜悦:舍簪 笏于百龄------喜托龙门 借典故表明自己愿意作诗:杨意不逢------

奏流水以何惭

再赞盛会表作序旨意:呜呼------各倾陆海云尔 滕王阁诗:滕王高临江渚------槛外长江空自流

四、总结

滕王阁联

• 兴废总关情。看落霞孤鹜、秋水长天,幸此地湖山无恙

古今才一瞬。问江上才人、阁中帝子,比当年风景如何

五、课堂练习,巩固知识

根据课文的情境对出下句。

A.腾王阁中,高朋满座;都督宴上,盛友如云

B.见秋水之浩淼;望长天之云彻

C.文不加点,谁人腾蛟起凤;倚马可待,王勃绣口锦心

附录:《滕王阁序》 赏析(供老师备课参考)

一、本文的借代和谦辞

1.辨识六处借代用法

(l)棨戟遥临:棨戟代阎公。

(2)檐帷暂驻:襜帷代车驾,实代宇文氏。

(3)仙人之旧馆:代滕王阁。

(4)帝阍:代朝廷。(5)奉宣室:代入朝做官。

(6)抚凌云而自惜:凌云代司马相如的赋。因汉武帝曾夸其赋“飘飘有凌云之气”。

2.了解六个礼貌谦辞

(1)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家君,称自己的父亲。童子,王勃自称。全句意思是,家父作交趾县的县令,自己因探望父亲路过这个有名的地方(指洪州);年幼无知,(却有幸)参加这场盛大的宴会。

(2)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三尺、一介,都是王勃的自称。古人称成人为“七尺之躯”,称不大懂事的小孩儿为“三尺童儿”。“一介”同“一芥”,比喻自己很渺小。微命,指卑微的地位。全句意思是,我是身份卑微、地位低下的一个读书人。

(3)他日趋庭,叨陪鲤对。趋庭,快步走过庭院,这是表对长辈的恭敬。叨,惭愧的承受,表示自谦。鲤对,指在父辈面前接受教诲。全句意思是,过些时候自己将到父亲那里聆听教诲。

二、《滕王阁序》的用典

王勃用典不仅多而且灵活,由明用、暗用、画用、连用等。

如“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虚;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天柱高而北辰远”等属明用典故。

“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冯唐易老,李广难封”;“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余抱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等属暗用典故。前两句句写自己报国无门,济世无路,言辞哀婉,情意绵绵;后三句又抒发作者对人生理想的坚定信念。

“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相遇,奏流水以何惭”句属化用,虽说的是古,而喻的却是今,写出自己渴望知音,渴望能展示自己的才华。

“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今兹捧袂,喜托龙门”句属连用。四个典故恰当地表达出了年轻的王勃受宠若惊而又自怨自叹的复杂心理,也表达了自己报国之志和远大的理想抱负,给人以一气贯之的畅快淋漓之感。

三、《滕王阁序》写景“四美”

1.色彩变化之美

文章不惜笔墨,浓墨重彩,极写景物的色彩变化。如“紫电清霜”中的“紫电”,“飞阁流丹”中的“流丹”,“层峦耸翠”中的“耸翠”,“青雀黄龙之轴”中的“青雀”“黄龙”无不色彩缤纷,摇曳 生辉。尤其“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一句,不囿于静止画面色彩,着力表现水光山色之变化,上句朴素淡雅,下句设色凝重,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之句。

2..远近变化之美

作者采用恰当的方法,犹如电影的拍摄技术,由近及远,构成一幅富有层次感和纵深感的全景图。“鹤汀凫渚”四句写阁四周景物,是近景;“山原旷其盈视”二句写山峦、平原和河流、湖泽,是中景;“虹销雨霁”以下则是水田浩淼的远景。这种写法,体现了作者立体化的审美观,把读者带进了如诗如画的江南胜境,读者和景物融为一体,人在景中,景中有人。

3.上下浑成之美

“层峦耸翠”四句,借视角变化,使上下相映成趣,天上地下,城里城外,相与为一,不可分离,体现了作者整齐划一的审美观。而“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更是写景名句,水天相接,浑然天成,构成一幅色彩明丽的美妙图画。

4.虚实相衬之美

“渔舟唱晚”四句,即凭借听觉联想,用虚实手法传达远方的景观,使读者开阔眼界,视通万里。实写虚写,相互谐调,相互映衬,极尽铺叙写景之能事。

《滕王阁序》教案 篇3

教学重点

1.理解基础,熟读本文直至背诵。

2.通过仿写感受了解文言的特征。

教学过程:

1.初步理解,打好导读教学的基础。

A、知文体:《滕王阁序》是一篇骈体文,其特点是:讲求对仗,一般是用四字句和六字句;平仄相对;多用典故,讲求藻饰。

B、知经历(见印发的材料)滕王阁在江西南昌赣江之滨,为唐太宗之弟滕王李元婴所建,历代屡有兴废。为三大名楼之首,现楼高25米,为明三暗五层结构。诗文以王勃的《滕王阁序》和《滕王阁》诗最著名。

C.求读准:骈文的七字句和诗句节奏不同,诗句的节奏一般是四三,而骈体文七字句的节奏一般是三四、三一三、二五、四一二、二三二等。

2.读通脉络:本文篇幅较长,在上述导读之后,把握文章脉络对于理解文意、背诵课文不无益处。理脉络时可以由句到层,由层到段,聚零为整。

第一段的内容概括即可按此步骤进行。①—③句,叙述洪州地理位置。④—⑤句,用两典故,盛称洪州地方和人物的美好。⑥句,言城池繁荣,人才众多。⑦—⑩句,表宾主尽东南之美及宴会盛况。⑾句,自己与会的缘故与荣幸。

由此可归纳出第一段主要写洪州形势雄伟,人物云集,阁上盛宴及与会缘故。

第二段主要写滕王阁之宏伟壮观以及阁上所见美丽如画的秋景。第三段,主要写参与宴会的多是喜饮酒、擅诗文的宾客,并由欢娱引出兴悲之情,抒发身世之感;第四段,抒怀才不遇之悲,勉励自己要坚持高尚志向;第五段,写苦于无路请缨但幸得款待,有感于盛宴不再,愿与众宾客一同赋诗。

首叙天文地理,次叙贤主嘉宾,再叙山川景物,然后描写阁内近景、阁外远景,接着用“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二句总收胜景,转入抒情,先感慨古代失志者,再劝勉当今失志者,最后叙到自己,以逊词结束全文,甚为得体。

探讨主旨:即在通过朗读从整体上把握文章脉络后,反复诵读关键语句,表现在课文中,即表宴会“盛大”的语句、抒情的语句及典故的用意,要读中见情,读出文意。例如:“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读这两句时“难”“悲”“怀”“不见”“何年”需重读,读出真情,读出不得志之苦和渴望被赏识之情。“奉宣室”的典故,巧妙地为下文“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作铺垫,同时意在叹息难以接近朝廷,效忠皇帝。

通过关键句的朗读,领悟主题在于抒发远大的政治抱负和怀才不遇之情,委婉曲折地表达对所谓“圣君”“明时”的不满情绪。

读求鉴赏:要求学生在朗读中,感受文章思想内容、艺术特色的魅力,根据体验、兴趣选其一点品评、评价,以达到强化延伸的目的,真正做到感受、理解、品评,学以致用。无论“命途多舛”,但仍要“穷且益坚”的人生态度启人心智;委婉的抒情,动人心弦;开阔的意境、华美的语言予人美感……在鉴赏中,学生才能真正与作者产生共鸣,产生自觉背诵的欲望。7.本文是一篇骈体文。骈体文形成于魏晋,南北朝是全盛时代,这时骈体文成为文章的正宗,中唐古文运动兴起才逐渐走向衰落。我们要培养阅读古文的能力,就不能不了解这种特殊文体。

(一)语句方面的骈偶与“四六”

A.骈偶:即对仗。骈偶的基本要求是句法结构的相互对称,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复句对复句。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出例句:

例(依次):a 雄州 雾列,俊采 星驰。

b 披 绣闼,俯 雕甍。

c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

d北海虽赊,∕扶摇可接; 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骈体文一般是用平行的两句话,两两配对,即上下句相对。也有句中自对,然后两句相对,这种“当句对”的句式显得更加工整。试从文中找出例句:

例:a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清霜,王将军之武库。b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B.“四六”:即骈体文一般是四字句和六字句。“四六”的基本结构有五种:①四四;②六六;③四四四四;④四**六;⑤****。这就决定了对仗的句式特点相应为四字句对四字句,六字句对六字句

例:四四四四

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二)用词方面的特点:用典与藻饰

a、用典:骈体文用典目的主要在于使文章委婉、含蓄、典雅、精练。文中典故不仅用得恰当,而且要引导学生欣赏其善于把古代事典中传颂的美谈与眼前的情景巧妙结合起来的艺术手法。如:“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

b、藻饰:即追求词藻华丽。颜色、金玉、灵禽、奇兽、香花等类词是骈体文用得最多的词语。这一特点在文章的第三段中有明显体现。

该文 写景雄伟壮丽,文辞华美;抒情真挚委婉,借助典故,充实内容,抒发心志,毫不滞塞。可从“藻饰”“用典”两点入手,赏滕王阁盛景,解王勃心怀。

导标显示屏幕

1.学习掌握有关作家作品和文体知识,学习本文写景抒情的表达技巧;

2.积累掌握故、尽、属、即、胜、数、舛、幸、且、矣等实词虚词的多义用法;

3.背诵课文名段并积累有关成语典故和名言警句知识。

本文全题为《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此序当为赠序而非书序。聚散之因缘,登高之见闻,贤主嘉宾之寒暄,旧识新交之志趣等都是赠序之应有之义。如何立意寓旨,如何取舍结构,则颇见为文之功底。王勃天生才智,宛如妙手偶得。统观全文,由地及人,由人及景,由景及情,步步递进,紧扣题意。文因饯别而作,但对于宴会之盛仅略叙数笔带过,而倾全力写登阁所见之景,因景而生之情,这就脱去了一般饯别文章颂扬、应酬的窠臼,辟出了自家新径。结构图:

第 一 段:扣“洪 府”,地势雄伟、物产珍异、人才杰出、宾主尊贵。

第二、三段:扣“秋日登阁”,楼阁壮丽、山川胜景,秋景特色,流光溢彩

第四、五段:扣“饯”,宴会胜况,人生遇合 借古勉今,穷且益坚

第六、七段:扣“别”,自叙遭际,谢主引宾

如何理解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作者在着意铺叙美景之后,以腾挪跌宕的笔势,由逸游的豪兴,陡然引出自己仕途坎坷的感慨,表白了报国无门却壮志不坠的执着态度。“望长安于日下”四句抒写了远离京城,失意流落之情,接着从关山难越,念及英雄失路,连用屈原、贾谊、冯唐、李广四人的典故借怀才不遇的人物表达自己有志难伸的悲愤。至“所赖”一提,振起全篇。“老当益壮”几句,勉励同仁不要因因年华易逝和处境困顿而自暴自弃,为全篇警策。接着又以“大鹏”作比,表明凌云之志,又用“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的成句,表明自己信心未泯。同时,又反用“贫泉”“涸辙”、阮籍之典,说明处困顿而清操不移,逆境中壮志弥坚。作者就是如此展示了其抑扬升沉的情感发展轨迹,披露了交织于内心的希望与失望,追求与痛苦,奋进与失意的复杂情感。

1.“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评析:作者善用灵活多变的笔法描写山容水态,表现楼台壮观,从而把读者带人身临其境的审美境地。“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写出了色彩变化之美。这两句不囿于静止的画面色彩,而着力表现水光山色的色彩变幻:寒潭之水因积水退尽而一片清明;傍晚的山峦因暮霭笼罩而呈紫色。上句设色淡雅,下句设色浓重,在色彩的浓淡对比中,突出秋日景物的特征,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更是写景名句,青天碧水,天水相接,上下浑然一色:彩霞自上而下,孤鹜自下而上,相映增辉,构成一幅色彩明丽而又上下浑成的绝妙好图。该两句在句式上不但上下句相对,而且在一句中自成对偶,形成“当句对”的特点。如“潦水”对“寒潭”,“烟光”对“暮山”,“落霞”对“孤鹜”,“秋水”对“长天”,这是王勃骈文的一大特点。

运用:(翻译)蓄积的雨水已经消尽,潭水寒冷而清澈,烟光雾气凝结傍晚的山峦呈现出紫色。2.“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评析:这一句更是写景名句,青天碧水,天水相接,上下浑然一色:彩霞自上而下,孤鹜自下而上,相映增辉,构成一幅色彩明丽而又上下浑成的绝妙好图。该两句在句式上不但上下句相对,而且在一句中自成对偶,形成“当句对”的特点。如“潦水”对“寒潭”,“烟光”对“暮山”,“落霞”对“孤鹜”,“秋水”对“长天”,这是王勃骈文的一大特点。

运用:(翻译)落霞与孤独的野鸭一起飞翔,秋天的江水和辽阔的天空浑然一色。

3.“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评析:这是全文中最富思想意义的警语。历来有志之士对自己的理想总是能尽量克服一切困难执着地追求,即算在郁郁不得志的逆境当中也不消沉放弃。东汉马援云:“大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王勃在此化用,强调“失路之人”不要因年华易逝和处境困顿而自暴自弃。王勃此时怀才不遇,仍有这般情怀,确实难能可贵。句中“老当益壮”“白首之心”“穷且益坚”“青云之志”现均可作成语使用。

运用:人老了应当更有壮志,哪能在白发苍苍之时改变自己的追求?处境艰难更应当坚强,不能放弃远大崇高的志向。

下面是一副名胜古迹的对联,阅读后回答1-3题。

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怆然涕下!

诸君请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阳城东道崖疆。潴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 1.“一楼何奇”中的“楼”具体指的应该是()

A.鹳鹊楼 B.岳阳楼 C.滕王阁 D.黄鹤楼

解析:本对联用典较多,且多为文史典故,好在我们学过四楼的有关作品。其中岳阳楼、滕王阁、黄鹤楼号称江南三大名楼。本题考查对对联中有效信息的把握能力,上联“杜少陵……三过必醉”写有关岳阳楼的史实传说,下联“洞庭湖……东道崖疆”盛绘岳阳楼的山川形盛。尤其是范希文、滕子京两个人名及“南极潇湘,北通巫峡”的描绘在中学学习《岳阳楼记》时接触过,据此断定为岳阳楼。答案:B 2.“两字关情”中的“两字”指的是()

A.王之涣在《登鹳鹊楼》一诗中说到的“千”、“一”。

B.王勃在《滕王阁序》诗中说到的“老”、“穷”。

C.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一文中说的“忧”、“乐”。

D.崔颢在《黄鹤楼》一诗中提到的“愁”、“愈”。

解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范仲淹,字希文,又由《岳阳楼记》一文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知“两字关情”为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说的“忧”、“乐”。鹳鹊楼、滕王阁、黄鹤楼没有影响如此深远的两字。答案:C

3.这副对联的内容丰富,归纳上下联的主要意思正确的应该是()A.上联写楼的史实,下联写作者的感慨。

B.上联写楼的史实和传说,下联写洞庭湖的位置。

C。上联写楼的传说,下联写湖光景色。

D.上联写楼的史实和传说,下联写洞庭湖的风景大观和作者的感慨。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意的把握。综观全联,上联写楼的史实和传说,下联写湖庭风景及作者感慨,即此地人杰地灵,这正是作者要表达的真意。A中少言“传说”及“景观”,B中没谈下联中作者感慨;C中缺“史实”及“感慨”等内容。

岳阳楼、滕王阁、黄鹤楼号称江南三大名楼,有联赞曰:“洞庭月,衡岳云,巫山雨,波撼气蒸,揽天下风光,堪称独步;崔灏诗,范相记,王勃序,两楼一阁,数江南文物,各有千秋。”

黄鹤楼在武汉长江边的蛇山上,隔江遥对龟山。始建于公元223年,传费文伟于此驾鹤成仙而得名。此楼屡建屡废,现楼高51.4米,共五层,古色古香。诗文以催颢的《黄鹤楼》诗和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诗最为著名。

《滕王阁序》教案 篇4

1.了解王勃生平与作品,了解骈体文的文体特征,积累一些文化知识。

2.掌握文中常见文言实词的意义或用法,理解典故的作用。

3.领会情景交融的写法,感悟语言。

4.准确把握诗人在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难点

1.结合注释,疏通文意,体会骈文特点。

2.指导诵读,注意停顿,通过诵读体会文章优美的语言。

3.利用句式特点理解实词的义项及虚词的作用。

第一课时

知识连接:

第一知识背景介绍

1.江南三大名楼

岳阳楼、滕王阁、黄鹤楼号称江南三大名楼,有联赞曰:“洞庭月,衡岳云,巫山雨,波撼气蒸,揽天下风光,堪称独步;崔灏诗,范相记,王勃序,两楼一阁,数江南文物,各有千秋。

2.王勃及文章写作背景

王勃(649~675),字子安,降州龙门(现在山西河津)人,初唐文学家。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王勃才华早露,六岁即善写文章,十四岁便科举中第。被司刑太常伯刘祥道赞为神童,向朝廷表荐,对策高第,援朝散郎。沛王李贤闻其名声,邀请他作王府侍读,两年后因一篇《檄英王鸡》的游戏文章触怒了唐高宗,被逐出沛王府。因擅杀官奴而犯罪,父亲也受连累贬为交趾令。上元二年(公元675),王勃前往交趾省亲,途经南昌,正赶上当地都督阎某在滕王阁上欢宴群僚和宾客。王勃在宴会上赋诗并写了这篇著名的《滕王阁序》。两个月后,王勃渡海溺水,英年早逝。

3.序,文体的一种。有书序、赠序、宴集序等。书序是著作或诗文前的说明或评价性文字,如南朝梁萧统的《〈文选〉序》。赠序,是指亲友间以作文相赠,表达惜别、祝愿、劝勉之意,如韩愈《送李愿归盘古序》,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等。宴集序,是指古人宴集时,常同赋诗,诗成后公推一人作序,这样的序叫宴集序,如王羲之《兰亭集序》。

本文是饯别序,即临别赠言,属于赠序类的文章。

4.骈文,是魏晋后产生的一种新文体,又称骈俪文。南北朝是骈体文的全盛时期。骈体文的表达方式与一般的散文有所不同,语言上有三方面的特点:第一是语句方面的特点,即骈偶和“四六”;第二是语音方面的特点,即平仄相对;第三是用词方面的特点,即用典和藻饰。

第二朗读指导

本文有四字句、六字句、七字句等,要注意朗读的节奏:

(1)四字句只有一种情况,即二二式,如:南昌/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2)六字句的情况大致有四种,如:孟学士/之词宗;王将军/之武库。c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c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c钟鸣/鼎食/之家;青雀/黄龙/之舳。

(3)七字句大致有四种读法,如: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c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c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一、自主学习

1.注意下列字的读音。

翼轸瓯越台隍()綮戟()懿范()襜帷()

胜饯()潦水()俨骖騑()崇阿()绣闼()雕甍()

云销雨霁()孤鹜()遄飞()睢园()邺水()

2.成语积累(请在文中找,试列举)

例如:

一介书生一介:一个。旧时读书人自称。或对一般读书人的雅称。

投笔从戎投:扔掉,放弃。笔:笔杆子,指文墨生涯。从戎:参军。指弃文就武,放弃文墨生涯去参加军队。出处是《后汉书?班超传》。

高山流水原指含蓄在古琴曲里的两种喻意。后用以比喻知音或知己。也用以形容乐曲的高雅精妙。出处是《列子?汤问》。

盛筵难再盛:盛大。筵:筵席。盛大的筵席难以再得。

陆海潘江陆、潘:晋朝的文学家陆机、潘岳。本是称颂陆机和潘岳文才很高。后用以称颂学识渊博,才华横溢的人。

二、交流展示(熟读课文,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1.熟悉前三段,解释黑体字词的意思。

(1)襟三江而带五湖

(2))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3)都督阎公之雅望

(4)胜友如云高朋满座

(5)宾主尽东南之美

(6)序属三秋

(7)披绣闼,俯雕甍

(8)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2.试着整理后四段的重要文言现象(自主完成)

包括内容:通假字、词类活用、特殊句式、古今异义。

第二课时

一、赏析第一部分

(一)集体朗读

(二)具体赏析(小组讨论,然后进行成果展示)

1、阅读第一段完成以下探究:

(1)作者是如何写洪州地理风貌的?突出了什么特点?(点拨:从古到今,由天及地再到具体地理位置)

(2)作者是如何写人才俊美的,照应了前文的哪个词语?

(3).文章开始不写楼台,不写宴会,而先写地势与人物,这样写有何好处?

二、赏析第二部分

(一)齐读课文,本部分是著名的写景段落,历来脍炙人口。你最喜欢哪些句子?找出来,并说出你喜欢的原因。

(二)具体赏析

1.请用自己的语言把这幅“晚秋暮色图”的意境描述出来。(自主完成)

2.鉴赏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并展开想象,将该句扩写成百字左右的短文。(自主完成)

3.这两段秋景的描述与传统中描写秋景的意境有什么不同?(小组讨论)

三.作业:背诵二、三段。

第三课时

学习过程

一、检查背诵。二、探究与对话

一、阅读后四段,完成以下探究:

(1)这两部分是由眼前的宴饮娱乐引发的人生感慨。而在写作上最大的特色是用了大量典故来叙事、抒情,有的是历史故事(事典),有的是前人文句(语典),(来自史传上的记载称事典,来自典籍上的现成语句叫语典)通读课文,找出文章引用的典故并思考抒发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感慨。

(2)如何理解“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的思想意义

二、达标检测

1.下列词语中的字的读音没有错误的一组是()

A.徐孺(rǔ)棨(qǐ)戟襜帷(wéi)星分翼轸(zhēn)

B.萦(yíng)回胜饯(jiān)涸(hé)辙钟鸣鼎(dǐng)食

C.东隅(yú)请缨(yīng)猖(chāng)狂衡阳之浦(fǔ)

D.暇(xiá)日雨霁(jì)邺(yè)水遥襟甫(fǔ)畅

2.从语音角度看,下列读音规律都相同的一组是()

A逦迤伛偻扶摇B参差窈窕霹雳

C舳舻徘徊逡巡D沆砀涟漪睇眄

3.下列词语书写有错的一组是()

A.鹤汀凫渚睢园绿竹东隅已逝

B.落霞孤骛舸舰迷津萍水相逢

C.棨戟遥临躬逢胜饯逸兴遄飞

D.无路请缨星分翼轸青云之志

4.下面两组虚词的含义和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①穷(且)益坚

②若属皆(且)为所虏

③宾主尽东南(之)美

④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A.①句与②句相同,③句与④句不同。

B.①句与②句相同,③句与④句也相同。

C.①句与②句不同,③句与④句也不同。

D.①句与②句不同,③句与④句相同。

5.《滕王阁序》多处用典,表意精练含蓄,根据文意,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两处用典,赞美了滕王阁所在地的物华人杰。其中,“龙光”“徐孺”还是词语的减缩。

B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

作者用班超投笔从戎典故暗示自己想要从军。其中,“投笔”是词语的减缩。

C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

“谢家之宝树”、“孟氏之芳邻”两个典故说明自己并没有谢玄那样的才华,因此也找不到孟母寻找的好邻居。

D他日趋庭,叨陪鲤对

典出《论语8226;季氏》,王勃在这里是说自己过些时候要到父亲那里聆听教诲。

答案:C(“谢家之宝树”、“孟氏之芳邻”两个典故说明自己并没有谢玄那样的才华,却能在今天的宴会上结识各位名士)

6、默写填空: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烟光凝而暮山紫。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秋水共长天一色。

③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⑤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滕王阁序教案修正版 篇5

班级:高二(8)班

《滕王阁序》是很难啃的一篇优秀的文章,症结是学生自己的生活经历和诗人存在很大的隔膜,由于教者肤浅的阅读,本身也无法被文字所打动,而套用一些流于表面的不属于自己的一些论断,无论教者如何着力和卖力,只是隔靴蚤痒。如果一篇优秀的文字自己没有阅读透,没有读出属于作品的味道,属于自己的味道,而仓促上马,这和烂尾子工程有何区别,甚至还不如。简直可以不上。如果教师的内心是一沟死水,想激起学生的心理的波澜,是异想天开,痴人说梦。教者必须要放大自己的眼睛,敞开自己的心灵,学会被亲近、被感动。只有自己先被文字感动,被情怀点燃,然后如何大胆取舍文本的内容,为我所用,以情动人,亲近古人,是这次设计的出发点。

建议两课时,第一课时朗读为主,少讲解。骈体文,较华丽,重技巧,易朗诵。

师:出示王勃非同寻常的人生经历(瞧,这个人!)

投影6岁善文辞,构思无滞,词情英迈。

9岁鉴赏力超群,得颜师古注《汉书》读而作《指瑕》以正其失。

14岁被赞为神童,并向朝廷表荐,成为朝廷最年少的命官,被授朝散郎。

17岁时就做了沛王李贤王府侍读。王勃撰《周易发挥》五卷,对推步历算尤其精通,曾作《大唐千岁历》。

18岁,侍读一年,他因为“戏为《檄英王鸡》”一文,被唐高宗怒逐出府,22岁时,他好容易又得补为虢(GUO)州参军,可是又因为“匿死罪官奴,恐事泄,辄杀之“犯下死罪,遇大赦天下,免除灾难。但宣告了他仕途的终结,也连累了他的父亲。王父因儿子王勃犯罪,被贬为交趾县令,远谪到南荒之外。

27岁远行到交趾去看望父亲,途中溺水而死,从而结束了他年轻的生命。

师:他是谁?

生:王勃

师:作为初唐四杰的他,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的人生经历吗。

(学生回答,命运悲惨,才华横溢,波澜起伏)

师:老师的概括是,过山车式的人生大起大落,大喜大悲。有悲剧感的人生。

(出示年少而才高,

官小而名大,

行为都相当浪漫,

遭遇尤其悲惨

--闻一多)

师:如今这位天才登上江南名楼滕王阁,非常喧闹繁华的滕王阁,胜友如云,高朋满座的滕王阁,但他还是无法抹去生活给他带来的种种的创伤和悲凉,这集中体现在第三自然段中,(师生共同朗读)

师:这是王勃的千古一叹--兴尽悲来,越过喧嚣,叹尽辛酸,满纸悲凉文,谁解其中味?

师:我们从文字看到了哪些层次悲,(学生寻找、回答)

生:从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悲叹人生短暂。

师:有志之士总是悲叹人生的短暂,因为想要做的事情实在太多了。像曹操,一代英雄,也感叹,人生苦短,譬如朝露。再说初唐知识分子的功业意识特别强烈,就是进取心尤其强烈,宁为百夫长

生:胜做一书生。

师;这是第一层次的悲。还有吗?

生: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师:你用怎样的语气来读这段文字?(学生朗读,重点是谁,尽两字要念出,同情者稀少,人生的无助感。)

生:还有。“望长安于日下”四句,

师:注意其中的方位,明写南(南溟)、北(北辰),暗藏东(吴会)、西(长安),抒写远离京城、被四方抛弃,失意流落之情。

生:失意流落,孤独之悲,为前途渺茫而黯然

师:这和王勃的名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鲜明的反差,是海内无知己,比邻若天涯。对一个有抱负的知识来说,这些悲是次要的,更深层次的悲,还有?

生:就是怀才不遇。

师:对,怀才不遇是最致命的创伤。哪些句子可以说明自己怀才不遇?

生: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是不能见到皇帝,离理想越远。

师:还有写怀才不遇的,不一定得写写自己呀?

生:写了冯唐。李广、贾谊、梁鸿

师:你挑自己熟悉的说一说?(学生能够自由的说)

师:我们经常说一个人才的悲剧就是生不逢时,在错误的时间遇到错误的人,这些文人武将大臣贤人真的是生不逢时吗?

生:皇帝还是不错的,汉武帝、汉文帝都是一代明君。

师:生正逢时,那为何这些人还是那么悲剧呢?

生:时运不齐,命途多舛。

师:时运怎样理解?

生:时代和命运

生:时代和命运,不是同时出现的,一个好的的时代,一个有才能的人不一定有好的作为,

师:这就是命,这才是真正的的悲剧。当然,一个好的时代应该让每个年轻人拥有梦想,实现梦想。王勃对周易有很深的研究,周易就是讲命和运的书籍。

师:本文的可贵之处王勃毕竟还年轻,有朝气,流动的永不停息的热血,看到的大唐灿烂无比的太阳。年轻人,一切皆有可能。所以这位年轻人没有一味的悲哀,而是喊出了我为自己代言的青春宣言

生: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生:无论年龄大和小,处境顺畅还是阻碍,积极向上的力量是从不消失。

师:对,要相信年轻没有失败,年轻不相信眼泪。文章用怎样形象的来说明这一点?有人这样写可以吗(出示。啊,我命运不佳;/建功立业难。/有才有德的人,就一定有机遇吗?/但我要瞅准机会,立足实际,坚持坚持再坚持。/艰难环境里,我要保持清醒,我要保持乐观。/理想虽远,但我有信心,我还要珍惜时间。)

生:这是喊口号,原文内容丰富,有许多典故例子,让人产生一种文化感、厚重感,历史感、具体感。

师:这就是骈文的魅力。要多读点书。没有阅读就不能很好的写作。

生:饮贪泉但是我仍然精神清爽,我不会改变自己的情操。在涸辙的困境中我仍然不改其乐。

师;这里的贪泉、涸辙就是

生:困境

生:乐观开朗的情怀,令人钦佩。

师;一般的人在穷困是容易失去自我,就像在成功是容易失去自我一样,忧而不改其乐,不改其志,贫贱不能移,真的很难。相当难,赞一个。

生:用北海虽赊,扶摇可接,自己还是有能力。

师:这里暗用了大鹏鸟的典故,自己就是展翅高飞的大鹏,我可以飞的更高,只要给我一次机会。

师:我们从王勃的人生也可以说他是很不守规矩的,不走寻常路,当然天才就是不守规矩的。

想到了历史不守规矩的一个典范。谁呀?

生:阮籍

生:猖狂。

师:何谓猖狂

生:狂放,不守礼法。

师;历史上有名的阮籍三哭(出示《晋书》卷四十九〈阮籍列传〉

籍嫂尝归宁,籍相见与别。或讥之,籍曰:“礼岂为我设邪!”

邻家少妇有美色,当垆沽酒。籍尝诣饮,醉,便卧其侧。籍既不自嫌,其夫察之,亦不疑也。

兵家女有才色,未嫁而死。籍不识其父兄,径往哭之,尽哀而还。其外坦荡而内淳至,皆此类也。

时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恸哭而反。

尝登广武,观楚、汉战处,叹曰:“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

师:对于这件事,王勃怎么看?支持还是反对?

生:岂效穷途之哭,认为这是一种逃避,是消极和颓废。

师:王勃不甘沉沦,也不会沉沦。

师:这样有起伏的洋溢的青春风暴的文章能感动人,情绪是由悲到壮的转换。相信未来,相信自己。

当没落的穷途无情地封杀了我前进的脚步。

当难越的关山轻蔑的耻笑他乡的失路之人。

我还是固执的对自己说: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师:第四段的写法和第三段非常相似,一脉相承。也是有无路请缨的悲凉,转到天生我才必有用的的自信。这一段自己课外去发现。

师:在唐代的作品中,登高而作赋,抒发悲凉的甚至悲壮的情怀是一种习惯,也是一种需求。无论从前不见古人

生: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师:英雄的悲叹,还是无边落木萧萧下,

生:不尽长江滚滚的来

师:仁人志士的悲壮。丰富了诗歌的内容,也点燃了内心的情怀,成为了不朽的经典。

师:我们还是回到文章中的关键句,

生:兴尽悲来

师:有哪些高兴的事?生朗读第三段的开头部分。(学生回答这是一场很华丽的盛大的宴会,歌舞,音乐,文人墨客)

师:这次宴会的地点就是在

生:滕王阁

师:滕王阁在哪里?

生:南昌。

师:你们去过南昌吗。余秋雨在(《青云谱随想》)曾用这样的一句话来概括他对南昌的看法:恕我直言,在我到过的省会中,南昌算是不太好玩的一个。

师:但在王勃的笔下,南昌是个好地方,好在哪里?(学生自由回答,几个重要词语要落实襟带、雾星逢迎)

师:地方好,还有

生:人好

师:读一读相关的句子(学生朗读)

师:还有呢?

生:宴会好。

师:说来说去主办方好,就是领导好,地好宾客好,关键是领导好。当然这是客套话,无非吹捧阎公伟大英明。宴会的热烈、美酒的醇香、赞叹的纷繁,都不能替代清醒,不能压抑悲凉。

师:此刻这位才子见到的秋景又是如何呢?登高,写出深秋滕王阁特有的景色,读几句?(学生朗读)

师:中国诗文写景总是和自己的情绪交织在一起,从某种意义上说,纯粹的写景是没有的。《长亭送别》写秋景,晓来谁染孀林醉,总是离人泪,眼泪和红色霜叶毫不相干,但在作者眼中,关系密不可分。

师:中国人都知道的写景句子是

生: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师:古人对写景有自己的见解,“状难写之景,如在眼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师;能把这千古名句解释解释。(学生解释)

师:这里的鹜是什么?

生:野鸭

师:有个成语叫做趋之若骛。一哄而上,有贬义色彩。

师:这种水鸟的特点是

生:很渺小。很不起眼。

师:如果换做大雁,或者鸿鹄可以吗?

生:这是作者王勃的自我写照,他不再是鸿鹄了。因为鸿鹄的志向高远。

师:你说王勃就是一只鸭子?

生:是平平淡淡、貌不惊人的野鸭子,丑小鸭。但绝不自卑。还是要勇敢的飞翔,尽管是只鸭子。也有飞翔的理由。

生:落霞往往给人创伤感,很凄凉。更何况在广阔的秋季的天空中,孤鹜更加渺小,敢于和落霞齐飞,于是更加很悲壮,也很伟大。

师:落霞,秋水,长空这些大自然的伟大者,这时都不幸成了背景,而真正的主角就是孤骛,只要你敢于飞翔,你就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长空和秋水。无生命的晚霞与有生命孤骛的并举,组成了一幅波澜壮阔的画面。我们看到的广阔的胸襟和气度。是旷达的人生和雄健的精神。是诗人自身形象的“映射”和一颗勇敢的心。好的诗文能穿越是空时空,用文字打败时间,让信仰点亮人生。(朗读最后部分的诗歌)

师:年轻人的希望与失望、追求与痛苦、奋进与失意,一颗不甘寂寞的灵魂。有时不得不相信命运,一座普通的楼台静静的坐落在江边,就是为了等待一位年轻的才子的降临,为了等待一篇光耀千古的奇文的诞生。滕王阁之于王勃。,就如黄鹤楼之于崔灏,赤壁之于苏东坡,岳阳楼之于范仲淹,好象是一种千古的约定,一段前世的情缘,一个永远流传的故事。在漫长的岁月长河中,虽然生命渺小如被人忽视的沙砾,寄身在天地朝生暮死的蜉蝣。但总会有人成为永恒。成为传奇。如今,在滕王阁的栏杆上,我们仍然可以感受他的深邃的孤独,高贵的寂寞,还有永远的温度。

小刘

《滕王阁序》教案用 篇6

三维目标

1、知识和能力

《滕王阁序》公开课教案要求学生理解和积累掌握“故、尽、即、胜、幸、且、矣”等多义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了解骈文的特点。2、过程和方法

通过教师诵读指导使学生熟读成诵,通过学生研读和讨论,疏通文字,把握文意。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会文章的感情,初步感受骈体文的文采和音韵之美,理解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失意和不平及不甘沉沦的乐观进取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

积累掌握重点文言字词意义和用法,体悟辞采典雅华美的特点并能熟读成诵。

教学难点

理解把握作者失意而不失志的复杂的思想情感。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在我们祖国这块神奇的大地上,积淀了五千年的文化遗产,宫殿园林,亭台楼阁比比皆是。在众多的人文景观中,“中国古代四大名楼”,因其精美的建筑流传千古,更因名人的游历题诗而具有了特殊的含义。

那么有谁知道“中国古代四大名楼”呢?

蓬莱阁、滕王阁、岳阳楼、黄鹤楼

二、作者和背景介绍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王勃,唐代诗人,字子安,绛州龙人。

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诗文齐名,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

他才华早露,未成年即被赞为神童,16岁授官朝散郎,后因事被逐,其父亦受累贬为交趾令。26岁时,王勃南下探亲,路过南昌,赴都督阎某在滕王阁的宴会,赋诗并作序。后在赴探亲途中渡海溺水受惊而死。《滕王阁序》遂成为他的“绝唱”。

王勃著《滕王阁序》,时年二十六。都督阎公不之信。勃虽在座,而阎公意属子婿孟学士者为之,已宿构矣。及以纸笔让宾客,勃不辞让。公大怒,拂袖而起;专令人伺其下笔。第一报云:“南昌故郡,洪都新府。”公曰:“亦是老生常谈!”又报云:“星分翼轸,地接衡庐。”公闻之,沉吟不言。又云:“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公矍然而起,曰:“此真天才,当垂不朽矣!”遂即亟宴所,极欢而罢。

(阎公)问王勃下人:“请问你家王博士,常酒醉写文章吗?”

下人笑答:“博士凡写文章前,不堪精思,先磨墨数升,一饮而尽,然后蒙被大睡,称为腹稿。然后,一跃而起,写成文章,不改一字。王博士今日只饮酒,假若饮墨,其文章更好。” 初唐四杰: “初唐四杰”是指我国唐代初期四位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合称,简称“王杨卢骆”。

他们都是官小而名大,年少而才高的诗人,在初唐诗坛具有重要的位置。在唐诗史上,他们是勇于改革齐梁浮艳诗风的先驱。他们把诗歌从狭隘的宫廷转到了广大的市井,从狭窄的台阁移向了广阔的江山和边塞,开拓了诗歌的题材,丰富了诗歌的内容,赋予了诗歌新的生命力。初唐四杰为五言律诗奠定了基础,并且使七言古诗发展成熟。

王勃的死,众所周知,是在去交趾探望父亲的路上,过海溺亡的。时年不到28岁.卢照邻,中风半身不遂,丢官得病,灰心学道,越学越灰,最终含泪投入自己最痴迷的颍水河自尽,时年40岁。

骆宾王,追随徐敬业讨伐武则天失败,一说被砍了头献给朝廷;一说逃入江湖不知所终,没头没尾没下场.杨炯,神童出身,老老实实写诗做官,四十多岁病死,算是下场最好的了.三、文体知识

赏读2014年满分作文《绿色生活》一段,了解骈文。

呱呱小儿,但饮牛湩[dòng],至于弱冠,不明犍[jiān] 状。佌佌[cǐ]之豚,日食其羓[bā]。洎[jì]其成立,未识豜豭[jiān jiā]。每啮毚臑[niâ chán nào],然竟不知其夋[qūn]兔。方彼之时,窋[zhú]诧之态,非阓阓[huán huì]之中所得见也。译文:呱呱哭啼的小儿,只知道喝牛奶,到了成年时却不知牛是什么样子。(人们)每天都吃着幼小猪崽的肉,等猪崽成年长成健壮的大猪后却不认识了。经常吃着煮烂的兔肉,却不知狡兔三窟的典故。而狡兔之窟中错综惊奇的形态,也是在闹市街区所看不到的。

骈文:魏晋以后产生的一种文体,又称骈俪文。南北朝是骈俪文的全盛时期。唐与“古文”相对称为“骈文”。又因它通篇四、六字句,亦称“四六文”。此文体盛行于唐代。特点:

1.讲求对仗,一般用四字句或六字句。2.平仄相对,音律和谐。3.多用典故,讲究藻饰。

序:是写在文章前面的文字,用于说明书籍写作或出版的意图、宗旨、过程、编排体例等内容。由作者本人写,也可由他人代写。

四、正音

五、诵读指导

六、自主翻译课文并整体感知

第二课时

一、结合导学案检查预习结果

二、整体感知

刘勰在《文心雕龙》里早给骈文特点作了总结说:“铺采摛文,体物写志”,即写景抒情,借物言志。

根据这样的特点,我们的文章写景、抒情的两个部分是? 2—3段:描写滕王阁美景; 4—5段:抒写人生感概。

三、理清思路 第一部分(1):概写风貌,引出与会人物。第二部分(2-3):三秋时节,滕王阁万千气象和周围的自然、人文景观。第三部分(4-5):写宴会盛况,抒发人生感慨。第四部分(6-7):叹知己难遇,胜宴难再。

四、具体研习课文内容 1.第一部分

历史之久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地域之广

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 人物之盛

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

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 与会人物

都督阎公

宇文新州

孟学士

王将军 2.赏三秋之美景

寒潭清

暮山紫

色彩变化之美

层峦耸翠

飞阁流丹

青雀黄龙

彩彻区明

鹤汀凫渚

桂殿兰宫

远近变化之美

山原盈视

川泽骇瞩

云销雨霁

彩彻区明

上出重霄

下临无地 上下浑成之美

闾阎扑地

舸舰弥津

落霞孤鹜

秋水长天 虚实相衬之美

渔舟唱晚

雁阵惊寒 3.重点研习

读2、3两段,看看前后景物、心情方面究竟有哪些变化? 景物:静—动;暗—明;上—下;实—虚 视野:由集中到开阔

心情:由欣赏到震惊(既为一种崇高的美所折服,也有一种“一览众山小”的豪兴)

4.赏析名句 “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翻译:蓄积的雨水已消尽,潭水寒冷而清澈,烟光雾气凝结傍晚的山峦呈现出紫色

评析:作者善用灵活多变的笔法描写山容水态,表现楼台壮观,从而把读者带人身临其境的审美境地。“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写出了色彩变化之美。这两句不囿于静止的画面色彩,而着力表现水光山色的色彩变幻:寒潭之水因积水退尽而一片清明;傍晚的山峦因暮霭笼罩而呈紫色。上句设色淡雅,下句设色浓重,在色彩的浓淡对比中,突出秋日景物的特征,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相传都督阎某拂袖而去后,闻此句矍然而起,说:“此真天才,当传不朽矣。”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这一景色。

前人写水天(或天地)相接景象的句子很多,阅读下面三句子说说王勃的句子好在哪里。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春江花月夜》)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与朱元思书》)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马射赋》)

这一句更是写景名句,青天碧水,天水相接,上下浑然一色:彩霞自上而下,孤鹜自下而上,相映增辉,构成一幅色彩明丽而又上下浑成的绝妙好图,表现了欢快、喜悦、昂扬的情感

第三课时

一、赏析第三部分

1.齐读四段,体会作者情感

讨论:这一段哪里写“乐”?哪里写“悲”?“悲”从何

来? 为何而乐?

良辰、美景

赏心、乐事 为何而悲?

天地阔远而自身渺小

宇宙无穷而人生短暂

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

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这段包含了作者哪些复杂的思想感情。欢饮之乐;

对宇宙无穷的感慨; 对人生无常的感叹;

我们学过的或接触过的诗文中,有没有类似的联想?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苏轼《前赤壁赋》:“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刘禹锡《西塞山怀古》:“人生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2.第四、五段写参加欢娱宴游引发的人生感慨。

管弦之胜,歌声之美

写宴会盛况

宴会豪华,人物高雅

第四段

人生苦短,盈虚有数的顿悟

兴尽悲来

众人皆乐,唯我独悲的孤苦

时运不齐,命途多舛的感叹

壮志难酬,知音不遇的痛苦

第五段:

言自己虽时运不济,但因之自勉,从消沉中振起,理想、志节不变 3.名句赏析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这是全文中最富思想意义的警语。历来有志之士对自己的理想总是能尽量克服一切困难执着地追求,就算在郁郁不得志的逆境当中也不消沉放弃。东汉马援云:“大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王勃在此化用,强调“失路之人”不要因年华易逝和处境困顿而自暴自弃。王勃此时怀才不遇,仍有这般情怀,确实难能可贵。

二、赏析第四部分

1、作者自谦之辞是哪句? “三尺微命,一介书生”

2、作者写终军、班超、宗悫的目的何在? 暗示自己不甘做一介书生

3、写尽古今宴会曲终人散的凄凉的句子是哪句? “胜地不常,盛筵难再”

4、作者写潘江、陆机的目的是什么? 期望在座各位施展文才,各赋所怀。第六段:写自己有幸与会,应命做诗。

第六、七段表明写序的目的,以谦词作结,结束全文。

三、全文小结

初唐文人都有以天下为己任的远大理想,以及勇于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这种对理想的执着往往在遭遇挫折时会产生巨大的痛苦,面对人生的困境,有的人以老庄、佛家的思想为寄托,去寻找诗意的人生,有的人执着于其中,痛苦而不能自拔,进而愤世嫉俗,玩世不恭。王勃的选择是什么呢?文中写道:“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面对人生的困境,王勃的理想更加坚定,斗志更加昂扬,他以飞翔的姿态定格于滕王阁的秋水长空,那青春的宣言响彻了历史的天空,今天听来,仍让人砰然心动,热血沸腾。

三、课堂练习

四、作业

上一篇:大班美术教学反思《脸谱装饰》下一篇:壮丽的长城作文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