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识字4》教学反思

2024-09-0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苏教版语文《识字4》教学反思(精选12篇)

苏教版语文《识字4》教学反思 篇1

《识字4》同前面的《识字3》一样,都是一组形声字,借用插图形象地揭示了形声字偏旁、字词的本意。在以往的字词教学中,我们也注意渗透识字方法,利用偏旁记住形声字的意思,所以本课的教学内容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

但是我认为只记住这些词语,记住这些生字是怎么写的,那是远远不够的。课文中精美的插图是说话训练的好教材,我是从来都不会放过的。晴空万里,气候温暖,小姑娘在晾晒衣服,这一幅图画正好可以用上第一组的词语来说话。下面的两幅小图可以用上第二组的词语来说话,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还能利用图画来区分不同的“看”。我还让学生一边做动作来表示不同的“看”,一边说话。如:下课了,我站在走道里眺望远方。我生气地瞪了我的同桌一眼。上课的时候,我紧盯着老师。通过做动作,学生就懂得这些表示看的动作都是“目”字旁的。第三组词语描写的是一组与寒冷有关的词,上面一幅南极企鹅图正好又是一个说话的好材料。

语文课上我们不能为了教而教,一定要挖掘教学资源,多进行说话训练,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苏教版语文《识字4》教学反思 篇2

1.仔细观察图画, 认识图上描绘的事物, 并与所学词语联系起来。

2.学会本课八个生字, 认识绿线内的三个生字, 理解文中词语。

3.诵读词串, 积累词语, 体会农村夏夜的情趣。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诵读词串, 趣味识字。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词语卡片、大幅挂图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孩子们, 用我们想好的“记忆中的夏天”向大家作个简单的介绍。

生1:夏天的晚上, 我和爸爸妈妈到街上去散步, 霓红灯亮起来了, 五彩缤纷的, 很好看!

生2:夏天的晚上, 我和妈妈去公园看到很多人在湖边乘凉, 还有许多人在彩灯下跳舞。

生3:夏天的晚上, 我们一家人待在空调房间里, 一边看电视, 一边吃着大西瓜。

……

师:听你们交流真是一种享受, 我就好像看到了你们一家人过夏夜的情景。你们知道吗?当我们在霓虹灯下散步时, 当我们在公园里乘凉时, 乡村的夜晚也特别美丽、安静, 夏日炎炎似火, 可夏天的夜晚却是人们无限向往的。天空湛蓝湛蓝的, 巨大的夜空嵌满了钻石般的星星, 星星仿佛离我们很近很近, 就在头顶上。乡村的孩子们早早吃完晚饭, 端来小板凳, 拿把蒲扇, 坐在院子里, 听大人们讲那古老的神话故事……同学们, 你们想不想到这样的夜晚去看一看呢? (师述同时播放优美动听的配乐, 创设夏夜温馨宁静的情境。)

【点评:由于我把尊重孩子的生活经验放在首位, 把教学活动与孩子的生活实际相联系, 并用他们喜欢的绘画手法表现出来。因此, 孩子们的积极性特高, 一个个踊跃登台, 落落大方地介绍自己过夏夜的情景。】

二、创设情境, 图文对照, 理解词义。

师: (课件出示《乡村夏夜图》) 你们瞧, 这就是一幅《乡村夏夜图》, 你们都看到了什么?

生:爷爷奶奶在给小孙子讲故事, 小孙子听得可认真了!

生:我看到他们旁边有许多萤火虫提着小灯笼在花丛中自由自在地飞翔。

生:天上有许多许多的星星, 好像在对我们眨眼睛。

生:我想爷爷也许在给小朋友讲牛郎织女的故事呢!

……

师:我们一下子认识了三个人, 他们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我看到了爷爷, 看到了_________, 还看到了________。

2. 我看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在院子里乘凉。

师:你还会这样说吗?同样的意思我们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 是不是觉得语文很有趣?想知道关于爷爷、奶奶、小丁丁三个人的故事吗?识字6的内容就和乡村的夏夜有关, 让我们打开到《识字6》读一读课文。

师:请小朋友们打开书, 轻声读读课文中的词语, 注意:读准字音, 词儿连读。

(生自由读词语)

师: (课件出示课文) 小朋友们词语读准了吗?谁来当小老师, 提醒大家哪些字音要特别注意?

生:“繁星”的“星”是后鼻音。 (带读)

生:“亮晶晶”的“晶”是后鼻音, “亮”是边音。 (带读)

生:“爷爷奶奶小丁丁”最后一个字都是轻声, “丁”是后鼻音。 (带读)

生:“萤火虫”的“萤”是后鼻音。

师:小朋友们难点找得可真准, 把词语连起来读一读。

(生齐读词语)

师:同学们不仅将字音读准了, 还读得津津有味!这样吧, 你们最喜欢读哪一排词语, 就再将那一排词语多读几遍, 一边读一边在脑中放电影, 待会儿读给全班同学听好不好?

(生自由练读)

【点评:在具体的操作中教会学生学会边想象边朗读的学习方法, 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 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同时尊重学生的个体选择, 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师:谁来汇报?听好老师的要求:先告诉大家你最喜欢那一排词语, 再读给大家听听, 最后说说你喜欢这一排的理由。 (培养学生口头表达时的句群意识)

生:我喜欢第一排词语 (出示“夜晚、繁星、亮晶晶”) , 因为读完这排词语我仿佛看见了夜空中有许多许多的星星, 数也数不清。

师:书上用了哪个词? (繁星) 是啊, 这么多的星星!谁能读好这个词?

生:我也喜欢这排词语, 我看到了许多星星一闪一闪的, 好像在对我们眨眼睛呢!

师:书上用了哪个词? (亮晶晶) 你们还知道什么东西是亮晶晶的啊?

生:妈妈戴的钻石戒指。

生:擦干净的玻璃是亮晶晶的。

生:我们的眼睛也是亮晶晶的。

……

【点评:结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 通过形象性地看图, 引导学生想象理解词语。而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语, 则能将词语理解得更加透彻。】

师:说得真好, 谁能读好这个词呢?

师: (课件出示闪烁的繁星图) 你们看, 湛蓝的夜空布满了闪烁的星星, 真美啊!让我们再来把第一排词语美美地读一读。

生:我还喜欢第三排词语 (出示“竹椅、蒲扇、萤火虫”) , 因为读着读着, 我好像躺在舒适的竹椅上飞上了天, 来到了星星的身边。

生:我也喜欢这排词语, 因为夏天的夜晚摇起蒲扇我感到特别凉爽。

生:我想到了我小时候到农村去找萤火虫的情景, 小小的萤火虫提着小灯笼在花丛中飞舞, 非常美丽。

生:我还知道车胤囊萤夜读的故事呢, 从前……

生:我知道萤火虫依靠尾部的发光器发光的, 人类还根据萤火虫的发光原理发明了日光灯还有电视机的荧光屏。

师:看来萤火虫这小东西不仅可爱还非常有用, 谁来夸夸它?指导理解“竹椅、蒲扇”。

师:多美的一排词语啊, 让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

师:你们还喜欢哪一排词语呢?

生:我喜欢第二排词语 (出示“爷爷、奶奶、小丁丁”) , 因为我想到了小时候和爷爷、奶奶在一起生活的情景:那时候我们住在农村, 爷爷身体不好, 奶奶要经常照顾他, 我常陪伴在奶奶身边, 现在爷爷去世了, 我很想念他。

生:我的爷爷奶奶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 我看到小丁丁和他的爷爷奶奶在一起很幸福, 我很羡慕他。

师:多么美好温馨的画面啊, 你们能把这种感情读出来吗?

生:我喜欢最后一排词语 (多媒体出示“牵牛、织女、北斗星”) , 我还知道关于牵牛和织女有一个美丽的神话故事, 相传……

生:其实这只是个神话故事而已, 牵牛和织女之间有三万光年的距离, 就是打电话还要很久才能接到呢!

师: (课件出示牵牛织女星图) 你们看, 这就是牵牛星, 在它旁边的两颗小星就是他们的一双儿女, 银河对面的就是织女星。

生:我见过北斗星, 它共由七颗星组成, 排列的形状就像一把勺子。

(师课件出示北斗星图。)

生:我知道在十万年前北斗星的形状并不是一把勺子, 北斗星是在不断变化的, 我还带来了十万年后北斗星的组合形状图, 你们看!

师:同学们, 你们的知识可真丰富, 你们都是从哪儿知道的啊?

生:我是通过上网查资料知道的。

师:多么浩瀚神秘的夜空啊, 谁再来读读这排词语?

师:其实在着神秘的夜空中还藏了许许多多的神话故事呢, 老师向你们推荐一本书《星座的奥秘》。

【点评:充分利用课程资源, 激活语言文字内涵, 使课堂充满活力。将课堂留白, 把语文学习延伸到课外, 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 无时不有的意识。】

师:刚才同学们每一排词语都读出了自己的感情, 你们能将全文连起来读读吗?老师给你们配上音乐。

(生配乐有感情朗读)

师: (伴随着优美的音乐) 夏天的夜晚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

生:宁静。

生:迷人。

生:温馨。

生:神秘。

……

(学生一边回答, 教师一边板书。)

(生再次配乐齐读。)

三、自主识字, 指导书写。

师:这节课你们的表现特别出色, 字音读得准, 课文读得美, 老师相信大家生字也会学得很棒!

师: (出示生字“星、奶”) 仔细观察这两个字的字形, 选一个你已经学会的教大家。

生1:我来教大家学星星的“星”, 上边是红日的“日”, 下边是小学生的“生”, 大家跟我写笔顺。 (书写)

生2:我也早就会写“星”字了, 我觉得要注意的是“日、生”都要写得扁一点。

生3:“奶”字是左右结构。左边是女字旁, 右边第一笔叫横折折折钩。

师:你们看得真仔细!教老师写吧! (生说笔顺, 师在田字格里书写。)

师:在生活中, 你知道这两个字有哪些好朋友?

(生踊跃给这两个字组词。)

打开习字本, 先描红后写字。听轻音乐, 开始描红。

【点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识字、写字是一二年级的教学重点, 是阅读写作的基础。所以, 不仅要创设情境识字, 还要踏踏实实地进行写字训练。】

四、拓展延伸, 回归生活。

师:最后, 让我们听着轻音乐, 诵读这些诗一样美的词串。

生:在音乐声中边读边想象画面。

师:这些词儿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多么美好的画面呀!你们想在自己的画上添上一些词, 读起来也像诗一般美吗?

(生略加思索, 便争先恐后地发言。)

师:说得不错, 小组合作在画上添词。

生1:我们小组添上的词是:

空调冰箱电风扇

冷饮棒冰大西瓜

生2:我们小组写的是:

散步乘凉数星星

夜景闪烁霓虹灯

【点评:似乎令人难以相信, 一年级的孩子竟能这般妙语如珠, 事实上, 只要我们有心给孩子创设一个情境, 为孩子提供语言实践的机会, 让充满灵动的学习放飞孩子们的思维与想象, 我们定将体验只有创造者才能体验的喜悦!】

附:课堂练习

1. 照样子写词

写出几个像“亮晶晶”这样ABB式的词语。

2. 量词填空

一 (%%) 星星%%一 (%%) 竹椅%%一 (%%) 蒲扇%%一 (%%) 萤火虫

苏教版语文《识字4》教学反思 篇3

【关键词】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注意力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背景介绍:

识字教学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是语文学习的基础。我们一线的大多数教师总是让用简单枯燥的识字教学来教学,结果孩子们注意力不能集中,感觉不到学习的乐趣。本节课教学,我旨在通过多媒体画面让孩子们能够乐学,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

因此,在设计本课教学时,我用了“复习导入新课——借助图画,初知偏旁和韵文——探究规律,区别‘礻、衤——看图读韵文识字,理解词语——小结——自主识字,指导书写”这几个过程。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5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比较“礻、衤”两个易于混淆的偏旁,看图读熟与此相关的词语。

3.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培养识字能力和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识字写字,区别易于混淆的“礻、衤”这一组偏旁。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习字册》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1.小朋友,这学期的《识字4》我们已经辨析了“木、禾”“、艹”“日、目”和“冫、氵”这四组形近偏旁。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以形近偏旁带生字的形式出现的看图读韵文识字。

2.板书课题:识字7,生齐读。

【上课开始,交代本课的学习内容,让孩子们对要学的知识有一个初步的概念,孩子们学习的兴趣被激发,有了学习的积极性。】

二、借助图画,初知偏旁和韵文

1.(多媒体出示图表)看看图表上列了些什么?画了些什么?

2.指导学生看图说话。(按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顺序)

3.生自由读韵文的第一、二行。要求:看清音节,读准字音。

会读了的读给其他小朋友听,不会读的互相帮助,互相正音。

4.不带拼音,自由练读,然后开火车读。

【利用多媒体课件,初步感知偏旁和韵文,让孩子们从画面中感受偏旁的区别。培养孩子们观察、探究能力、说话能力。】

三、探究规律,区别“礻、衤”,识别两个偏旁的字

1.了解“礻”的演变过程。

出示“神话、祝福、祖先”,读一读,找一找,你们有什么发现吗?

(多媒体显示“礻”的演变过程,观察“礻”的古文字像什么?

看看图,读读词,想想这些字为什么都有“礻”这个偏旁?(与神仙、祖宗等有关)

你还知道哪些与“礻”有关的字?指名说。

2.了解“衤”的演变过程。

(1)出示“裙子、裤子、衬衫”,读一读,找一找,你们发现了什么?

(多媒体显示“衤”。)认识裙。

(2)同桌合作:看多媒体演示“衤”的演变过程,讨论“衤”的古文字像什么。这些字为什么有“衤”这个偏旁?(大都与衣服有关。)

你还知道哪些与“衤”有关的字?指名说说。

(3)指名读,齐读这组词。

(4)连起来诵读第一二两行。

【通过观看部首演变,让孩子们对部首和字的印象深刻。这样,孩子们学生生字的兴趣也变得浓厚,更好地记忆了生字。】

四、看图读韵文识字,理解词语

1.出示“神话、祝福、祖先”这三幅图。

神话:我们读过哪些神话故事?自由说说。如:嫦娥奔月、沉香救母、后羿射日、女娲补天、八仙过海、牛郎织女等。

祝福:请学生说一句祝福的话。

祖先:如图中画的原始人,就是我们人类的祖先。

【让孩子们通过学过、读过的神话故事来理解词语,感知词语和图之间的关系,让孩子们一看到图就能想到“神话、祝福、祖先”】

五、小结

1.刚才我们学习了两组词语,第一组词语“神话、祝福、祖先”都与什么有关?在这组词语中所学的生字都带有什么偏旁?第二组词语“裙子、裤子、衬衫”都与什么有关?在这组词语中所学的生字都带有什么偏旁?

2.齐读词语。

【通过总结让孩子们明白两个偏旁的汉字的规律,利用这种规律来给自己头脑中类似这种偏旁的汉字进行分类。渗透到这类词语,让孩子们产生梳理同类词语的意识。】

六、自主识字,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指名组词读。

2.同桌交流:怎样记住这些字?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3.集体交流:“礻”和“衤”要区别开。

4.教师指导书写:这些字都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5.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影、练写,教师巡视指导,相机纠正写字姿势。

【写字教学是我们低年级的教学重点,所以教学中要做到扎实有效。我注重让孩子们先观察、分析字形结构,比较两个偏旁的不同后,再让孩子们进行练习。写字练习时,我们进行适当的讲评,并将孩子们写得好的字展示出来,让其他孩子进行欣赏。在欣赏的过程中让孩子们能够取长补短,在以后的练习中共同提高,共同进步。】

【教学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要注意儿童心理特点,将学生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利用各种机会主动识字,力求识用结合。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小学生往往用形象、色彩、声音来进行思维。”所以本节课我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通过多媒体的演示揭示部首的演变过程,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发现汉字的规律。运用多种方式学习、理解词语,使学生始终处于兴奋之中,在学习中认识词语,领会词语。在学写生字前,再一次回顾两个偏旁的区别,回顾本课内容,再一次强调了本课学习的重点。

苏教版语文《识字4》教学反思 篇4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生字,两根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

方法目标:在民主、开放的课堂中,大胆放手,鼓励孩子们去尝试、去发现、去合作、去探究,引领孩子们亲历朗读、识字、感悟、美读、写字的整个学习过程,从中体验到探究的乐趣、合作的快乐以及收获的喜悦。

情感目标:了解一些昆虫的名称,培养学生探索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识字、写字、朗读。

教法教具:

1、教为主导,学为主体。

2、生字卡片,实物投影仪。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看图导入。

二、看图学文,学习部分生字词。

1、出示图,看图说图意,相机出示:观察、采集、昆虫。

2、他们到哪里去找昆虫的呢?相机出示:田野、树林、花丛。

三、读准字音,归类读词。

1、学生自读,出示生字词。

2、认读生字、正音。采:平舌音。虫:翘舌音。

四、指导写字。

1、学生照笔顺提示,自由练习书空。

2、重点指导:集、采。

3、教师范写“采”、“集”。

4、学生描红,仿影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旧知。

1、读生字、新词卡片。

2、书空“采”、“集”的笔顺。

二、继续看图学词语。

1、说说图上有哪些昆虫?相机出示:蝴蝶、天牛、蟋蟀、螳螂、蚂蚁、蜻蜓。

2、学生借助拼音自读生字词。

3、指名认读,注意正音。

4、理解词义。

(1)出示蝴蝶标本,教师介绍。

(2)“蟋蟀”也叫“蛐蛐”,介绍“蛐蛐”。

(3)介绍蜻蜓,告诉学生蜻蜓是益虫,能消灭害虫,我们应当保护它,不要捕捉它。

三、诵读韵文。

1、归类读韵文。

2、齐读,边读边想象大自然的美景。

3、背诵课文,边背边想象。

四、指导书写。

1、教学生字“牛、蚂、蚁”。

2、学生按照课文提示说笔顺。

3、记忆字形。

4、“蚂”和“蚁”都是左右结构,注意左窄右宽。

苏教版语文《识字4》教学反思 篇5

最后出示填空:“动物园里的动物可真多呀!有,有,有,有,还有 „„”在学生说的过程中,我先请学生加上怎样的,再让学生把话说完整,这些动物在干什么,小朋友说得比较好。这样的练习,既充满着求知的氛围,又给孩子们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学到了知识,同时也一享说话的快感。

因此,我觉得,低年级的识字教学,要做到有情趣。教学中,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既有利于弥补他们生活经验的不足,更能诱发他们学习新字的饱满热情。拓宽视野,更好地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

当然在教学中,更重要的还是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在教学本课生字时,我先让孩子们自学,让孩子

苏教版语文《识字4》教学反思 篇6

4教案

课题识字1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8个,绿线内的个3生字只识不写,认识3个偏旁;2、按一定顺序观察图画,把认识图画上的事物同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3、朗读词串,积累词汇。了解春天景物的特点,感受春天景色的美好。重点识字、写字难点识字、写字教学模式教具挂图、录音机、生字卡教学方法感悟、细听、表达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小朋友,春姑娘悄悄来到了我们身边,她给大地万物带来了生机。春天在哪里呢?今天,老师和你们去郊外、去田野找春天,好吗?

2、播放《春天在哪里》的歌曲,学生闭上眼睛边拍手,边唱歌。

二、图文结合,认知词语

1、语言过渡:睁开眼睛看看四周的景色,美吗?是呀,春天给大地披上了绿装,到处生机勃勃,春意盎然。小朋友,春天在哪儿,你能找到吗?

2、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出示词语。(教师同时在黑板上贴出大幅情境图)教学步骤 过渡:小朋友们,看到这副春景图,你有什么感受吗?春天的景色证是太美了?它们还有一些汉字朋友呢,你们想学吗? 游戏:你能用这些词语来说一句话或许一段话吗?

二、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1、自读课文,看清音节,读准字音。2、小组内开火车读词。3、全班认读词语。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受美景1、同学们,词儿读准了,读得也很美,但如果我们把这些词儿连起来读,你会感到更美老师范读课文。2、同学们,你们也想读好吗?你们一定能行。3、以小组形式交流汇报读课文情况。

四、写字指导 出示田字格里的生字组成的词“春天、布谷”。1、认读字词,读准字音,明确学习生字“春、布、谷”。2、学习新偏旁。3、笔顺记忆生字笔顺,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4、学生描红书中生字,并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影、临写。第二教时

一、检查复习,巩固旧知 1、认读生字、词语卡片。2、朗读、背诵课文。春风:春天的风有什么特点? 春雨:春天的雨是怎样的? 嫩芽:谁来说说嫩芽是什么样子的? 布谷:你见过吗? 梨花、杏花、桃花:图上的三棵树分别是什么树?你是怎样辨认它们的?认识“日”,书空笔顺,找出带有这个偏旁的字读一读,知道含有“日”的字多与太阳有关。教学步骤

二、写字指导1、出示田字格里的生字:草、芽、树、梨、杏。2、学习新偏旁。认识“草字头”、“木字旁”,书写笔顺,找出带有这个偏旁的字读一读,知道含有“草字头”的字多与花草植物有关,含有“木字旁”的字多与树木有关。3、学生看笔顺记忆生字笔顺。4、重点反馈“芽”“树”“梨”的笔顺。5、学生仔细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6、教师重点点拨并范写“芽”“树”“梨”。7、学生在书上描红,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影、临写生字。

三、语文实践活动

课外让学生采用多种途径,收集描写春天的词语或诗句,利用晨会时间进行交流。(先带拼音读字词,再去拼音读字词)板书设计识字1相机出示生字卡片课题识字2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8个生字,只识不写。认识6个偏旁。

2、借助插图,理解本课词语,了解一些运动知识,积累词汇。

3、教育学生从小热爱体育运动,树立为国争光的远大志向。重点能认识本课所有的生字,并能正确、美观地在田字格内书写生字。难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词串,激发学生对体育的热爱。教学模式教具教学挂图、词卡、录音机教学方法听、读、写、背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出示获奖运动员手拿鲜花致意图)并放国歌。同学们,这幅图画了什么?

2、是的,运动员在国际大赛上为国争光,那么你们了解哪些体育项目呢?今天,我们来学识字

2二、图文结合,学词语

1、(出示挂图)看一看,图上的运动员在进行什么运动项目呢?你能向同学们介绍一下你熟悉的其中一项体育项目吗?(板书课题)教学步骤

2、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相机在挂图旁贴上相应的词卡。篮球(1)读准生字的字音,“篮”是边音。指名读、齐读。(2)介绍一点相关的篮球知识。足球(1)读准“足”的声母,是平舌音,齐读。(2)爱踢足球吗?知道XX年,我国男子足球对实现了什么梦想呢?排球(1)齐读词语两遍。(2)你了解些有关排球的知识。竞走(1)读准生字的字音,“竞”是后鼻音,“走”是平舌音。(2)什么是“竞走”呢?“竞”表示比赛的意思,那么“竞走”就是什么?(3)简单介绍一点有关竞走的小知识。跳高、跳远

(1)读准生字的字音,齐读词语。(2)“高”的反义词是什么?“远”的呢?它们都是速度为主,是径赛。第二课时

一、朗读词串,积累词汇

1、打开书,读一读这些词串,把字音读准。

2、归类朗读词串。

二、教学生字

1、今天,我们学习4个生字,还要学习它们的偏旁。铁饼、铅球、标枪(1)自读词语,把生字字音读准,尤其是“饼”、“枪”都是后鼻音。(2)指读、开火车读、齐读。(3)这三种是田赛项目,是以力为主的体育项目,属于田赛。游泳、射击、登山(1)读准生字词的读音。(2)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3)你了解这几种体育项目吗?教学步骤

2、“竞”:是立字头,怎样记住“竞”呢?你能用它扩词吗?“跳”:是足字旁,跟“足”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想一想有“足”,跟有什么有关呢?“远”:是走之儿,分三笔写成。“泳”:跟水有关,想一想,还有什么三点水旁的字?注意右边“永”的笔顺。

3、学生描红。

三、指导写字

1、怎样才能把4个生字写美观呢?仔细观察一下,来告诉老师和同学们。

2、学生回答,老师补充。

3、老师范写,学生仿影,临写,放录音。板书设计识字2适时出示生字卡课题识字3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个字只识不写,认识4个偏旁。

2、初步了解一些象形字的来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有感情地朗读儿歌,体会儿歌表达的情感。重点能认识本课的生字,并能在田字格内正确、美观地书写。难点能有感情地朗读儿歌,并能想象相应的画面,陶冶情操。教学模式教具录音机教学方法听、说、读、写、背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很久很久的以前,我们的祖先生活、劳动都在一起。他们看到很多的东西,遇到了很多的事情(1)出现“船”的实物图,这是什么?(2)出现“竹”的实物图,这是什么?(3)出现“石头”的实物图,这又是什么?(4)依次出现“泉水、河川、燕子”的实物图,引导学生认识。

3、有时他们需要把看到的东西、遇到的事情记下来,可那时还没出现文字,这怎么办呢?我们的祖先非常勤劳、聪明、能干,于是他们想出一个办法,把看到的东西照样子画下来。教学步骤

4、展示挂图。他们画的像吗?这些字就叫象形字,是由我们祖先用画图的方式创造出来的,是我国最早的一种造字方法。

5、为了便于书写,人们在象形字的基础上,又造出了现在的汉字。点拨词语的意思:(1)这是一艘小船,船也叫什么?小船就叫什么?(2)竹子就是“竹“,读一读,注意“子”在这里读轻声。齐读,分小组读。(3)从泉里流出来的水就是

?齐读两遍。(4)显而易见,这就是石头,读准“头”是轻声,指名读,开火车读。(5)古时候河流也叫“川”,读一读。

二、加深记忆

1、学生自由读书,体会这些象形字是怎样产生,又是怎样变成现在的汉字的。

2、说说现在的汉字与原来的图画有什么相似之处?汉字是怎样创造出来的?(1)学生互相讨论,交流。(2)指名说,互相补充。

3、读一读生字和表右面一行的词语。注意看准音节,读准字音,找到“石头、竹子、燕子”词中的轻声。第二课时

三、教学生字

1、显示:舟

燕(1)

读准字的字音,前4个生字都是翘舌音。(2)

带拼音认读,去掉拼音认读。“川指的是河流,河流也叫“河川”。读一读。我国四川省的“川”就是这个“川”,想一想,通过这个名字,你知道那里什么多?教学步骤

2、“燕”中有个新偏旁是“四点底”,跟老师读一读。这“四点底”像燕子身上的哪个部分?记一记。

3、其他的生字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

4、看课后生字笔顺表,记忆生字笔顺。指名书写生字的笔顺。教师点拨笔画较多的字。

四、指导写字

1、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怎样才能把这些生字写美观?

2、学生互相交流,老师重点指导。

3、老师范写生字,学生描红。

4、学生仿影,描红,老师巡视指导。板书设计识字3适时出示生字卡课题识字4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个字只识不写。认识5个偏旁。

2、初步了解一些基本字加个不同的偏旁可以组成其他字的知识,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3、诵读谜语,理解谜语(字谜),体验猜字谜的乐趣。重点能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生字,能书来年认读,正确运用“池”“驰”这两个字。难点读好字谜。教学模式教具转盘、录音机生字卡教学方法听、说、读、写、背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观察字盘

1、师板书“也”。

2、小朋友,你们认识这个字吗?今天老师给“也”找来了

小朋友,你们看。

3、师转动字盘,将“也”分别与“土、马”组合、演示。

4、板书“他、地、池、驰”。

二、读准字音,学习词语

1、生借助拼音,自由读生字新词。要求:读准字音,词儿连读。

2、四人一组交流:哪些字的读音容易读错,在书上用“。”做记号,多读几遍。

3、检查指导:⑴ 指名读生字及词语。⑵ 相机指导:“池”“驰”是整体认读音节。⑶ 齐读生字及词语。⑷ 理解:(出示字盘)“奔”的韵母是“en”,不要读成后鼻音。“塘”的韵母是后鼻音。看图理解“田地”、“池塘”。

师生对话表演,用上“你我他”。让学生感知“你我他”的用法。联系图来理解“奔驰”。教学步骤

三、游戏巩固

请一名学生当小老师,转动字盘,让其他学生用字盘辩字,并口头组词。

四、学习字谜歌1、借助拼音自由朗读,圈出生字,读准音。2、出示卡片,开火车检查字音。3、指名读字谜歌:

告诉学生:这是一首字谜,让我们猜一个字。4、四人一组讨论:这首字谜的谜底是什么?5、全班交流:6、指导朗读: ⑴ 师范读,读出韵味,读出猜字谜的情趣。让学生说说听了老师的朗读,觉得怎么样。⑵ 生自由练读。师巡视,注意纠正学生中的拖腔唱读或停顿读。⑶ 指名读字谜歌。评一评。⑷ 同桌一起读字谜歌。7、课外延伸:

小朋友,猜字谜有趣吗?课外请小朋友搜集一些字谜,下节课我们一起来猜。

五、析记字形,指导书写1、析记字形:2、指导书写:

⑷ 播放音乐,生说写字姿势歌。⑸ 师巡视,及时表扬写得好的同学。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给“也”字找朋友,并口头组词。2、读生字新词。3、诵读字谜歌。

二、析记字形,指导书写 1、析记字形: ⑴ 认读生字:行、千、庄。⑵ 教学新偏旁。⑶ 说说怎么记住这几个字。提醒学生注意:“行”韵母是后鼻音。“稼、千、虾、庄”都是三拼音。师根据学生回答相机转动字盘,显示学生所说的字。并引导学生看相应的插图,帮助理解字谜。

1、⑴ 认读生字“奔驰、池塘”。⑵ 教学新部首:“马、大、土”。⑶ 交流记字方法。教师及时小结学生的记字方法。

2、⑴ 让学生仔细观察字帖中的范字“池塘、奔驰”。⑵ 说一说怎样才能把“池塘、奔驰”写规范,写漂亮。⑶ 教师范写生字并重点指导:

“奔”大字头的撇、捺要写得分开些,舒展些。“十”写得小些,扁些。下面横要写得稍长,撇竖要分开些,能承受住整个字。“驰”左窄右宽。马字旁最后一笔是提。“塘”左窄右宽,“土”要写得偏上些,短些。教学步骤2、指导书写: ⑴ 小许交流:怎样才能把“千、行、庄”写规范,写漂亮? ⑵ 教师范写生字并重点指导。⑶ 学生随着音乐描、仿、临写生字。

三、课堂练习

1、加偏旁组词:也:()()()()

2、扩词:

行:()()()

奔:()()()3、选字填空:

池 驰

⑴ 鱼儿在()塘里游来游去。

⑵ 骏马在草原上奔()。

苏教版语文《识字4》教学反思 篇7

1.学会本课9个生字, 认识两个偏旁:竖心旁、目字旁。

2.初步了解形声字的构字规律, 创设情境, 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树立学好汉字的信心。

3.诵读儿歌, 培养语感, 积累词语。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激发兴趣

1.由学生熟悉的动画形象喜羊羊导入, 从“青青草原”引出基本字“青”。

师: (出示喜羊羊图) 认识它吗?

生:认识。

师:那就响亮地叫出它的名字吧。

生: (齐) 喜羊羊。

师:喜羊羊住在 (青青草原) , 它最爱吃的是 (青草) 。它特别特别喜欢生字“青”。

2.追本溯源, 学习“青”字。

师:瞧, 这就是, 会意字, 上面是“生”字, 植物刚长出嫩芽形状, 下面是“丹”字表示颜色。它的本义是像春天刚刚长出的小芽那样的绿色, 比如青草、青山绿水, 有时也表示黑色, 如青丝。你还能用“青”组几个词吗?

生:青豆, 青菜。

师:对, 在这里“青”也表示绿色。

【评析:“青”是本课形声字的主要偏旁, 学习“青”字, 胡老师追溯字源, 让“青”在学生的脑中变成一幅图画, 既有助于学生快速理解字义,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对祖国文字的热爱之情。】

3.认识部首, 学习新部首“忄”“目”。

师:生字“青”特别爱交朋友, 今天它给小朋友们带来了它的部首朋友, 它们是谁呢?谁来说一说?

生1:三点水、虫字旁、日字旁、竖心旁、言字旁、目字旁。

师:这里有两个新部首:一个是目字旁, 不过这个部首我们上学期就认得它了, 是吧?另一个是竖心旁, 你也知道它的名字, 真棒!同学们一起读两遍。

师:你们知道这些部首表示什么意思吗?

生2:“氵”表示和水有关, “虫”表示与昆虫有关, “日”表示与太阳有关, “讠”表示与语言有关, “目”表示和眼睛有关, “忄”表示与心…… (生迟疑不确定)

师:你不太确定竖心旁是不是和“心”有关, 对吧?这样吧, 我们一起来看看竖心旁是怎么演变来的? (出示课件, 演示竖心旁的演变过程。)

生: (恍然大悟) 哦, 竖心旁其实是“心”演变来的, 它应该与心情有关。

师:对!不过这个部首的笔顺容易写错。请伸出你们的手, 和我一起写。

师: (边范写, 边口述笔顺, 生跟着书空。) 左点低, 右点高, 长竖贴着右点靠。先写两点, 再写中间的竖, 顺应笔势, 这样写才能又快又好。请大家在生字本上写两个。

(生书写, 师巡视检查, 提醒坐姿和握笔姿势。)

师:今天, 喜羊羊带着“青”还有部首朋友, 要和大家一起玩一个有趣的转盘游戏,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识字8》这一课的内容。 (板书课题, 全班齐读。)

【评析: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喜羊羊导入新课, 并将喜羊羊这一可爱的动画形象贯穿全文, 创设故事情境, 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快乐识字。】

二、学文识字, 发现规律

1.学生自由练读。

师:“青”和转盘上的部首手拉手, 它们就组成了一个个可爱的汉字。接下来, 请大家轻轻地打开书第81页, 对照拼音自由轻声地读一读字、词。先自己轻声读一读, 再读给同桌听。同桌读得好就竖起大拇指夸夸他, 读得不对就请帮助他。

(生自由练读, 同桌互读, 师巡视辅导。)

2.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先带拼音读 (小老师领读, 男女生合作读) , 然后去掉拼音读 (开火车读, 齐读) 。】

3.游戏巩固。

师:看到小朋友们学得这么认真, 喜羊羊可高兴了。它想和大家玩一个有趣的吹泡泡游戏, 你们想玩吗?

生:想。

师:那好, 小火车开起来———

(游戏:喜羊羊吹泡泡, 每吹一个泡泡, 泡泡里均含有一个本课的生字词。生开火车读字词。)

【评析:自读、同桌互读、男女生合作读、游戏中读等多种方式, 遵循儿童心理特点, 激发了学生积极识字的兴趣。】

4.发现规律, 区别字形。

师:这些字词, 小朋友们读得非常好。现在请同学们用火眼金睛仔细观察这六个字, 看看能发现什么。

生1:我发现它们都含有“青”, 而且都是左右结构。

师:不错, 你发现了它们字形的特点。

生2:我发现它们的音节很相似。

师:怎么个相似法, 说说看。

生2:清、请、晴、情、蜻的音节都一样, 只是声调不同。

师:你观察得很细致!是的, 这六个字都是左右结构, 它们的读音都与右边的“青”有关, 意思都与左边的偏旁有关, 因此“青”是声旁, 而左边的偏旁是形旁。像这样一部分表示读音、一部分表示意思的字, 我们叫它形声字。 (课件出示:形声字)

师:这些字长得很像, 读音也很接近, 你有什么好办法区分它们吗?

生:要根据形旁来区分它们。比如:三点水的是“清”, 因为与水有 关 ; 言字旁的 是“请”, 因为要用语言请别人;蜻蜓是昆虫, 所以“蜻”是虫字旁;晴天有太阳, 所以“晴”是日字旁;“目”就是眼睛, 目字旁的“睛”就是眼睛的“睛”。

师:有道理!那还有一个“事情”的“情”, 为什么是竖心旁呢?

生: (稍思考后) 因为事情做得好不好, 影响心情, 所以与心情有关, 是竖心旁。

师:呵呵, 你是这么理解的呀!你很聪明, 懂得用形声字的规律来记这些生字。这样记就不容易混淆。我们把掌声送给他。

师:老师也有一个好办法区分这些字, 想知道我的好办法吗?

生:想。

师:我把这些字编成了一首儿歌, 请大家读读看。

太阳出来天放晴, 加个目字大眼睛,

小河流水甜又清, 有了虫旁小蜻蜓,

语言文明要说请, 人人都有好心情。

(生放声齐读, 指名读, 师生合作读。)

师:怎么样, 现在是不是记得更牢了?

生:是。

【评析:引导学生观察六个带有声旁“青”的字, 让他们发现构字规律, 并教给识字方法, 提高了学生的自主识字能力。】

5. 巩固练习———转盘游戏。

师:这些字你们都记住了吗?喜羊羊要把大转盘转起来了。请同学们看准字形, 读出生字的音, 并给它组个词。

(师转动转盘, 组成生字, 生开火车读字、组词。)

6.拓展识记。

师:生字“青”很喜欢交朋友, 你们知道它还会和哪些部首交朋友, 组成什么字吗?

生:我知道“青”和“女”组成“婧”, 我们班的陈婧就是这个“婧”。

师:你很细心, 从我们班同学的名字中找到了“青家族”的生字, 说明你是个生活的有心人。

生:我知道“青”加“米”就是“精”, “精神”的“精”。

师:是的, 瞧瞧第二组的同学多有精神!个个小眼亮晶晶的, 腰杆儿笔直笔直的, 真棒!

(其他组的学生闻言, 立刻自觉端正坐姿, 精神饱满。)

(生沉默, 可能一时想不起其他带有“青”字偏旁的字。)

师:这些也是“青家族”的字, (出示:倩、氰、静、靓、猜) 你们认得它们吗?

生:我认得“猜”“静”“倩”, 其他两个就不认识了。

师:你是怎么认识它们的?

生:图书馆的墙壁上挂着一个“静”字, 我看到了, 就记住了。“猜”是“猜谜语”的“猜”, 我在书上看到过。“倩”在我姐姐的名字里有, 所以我知道。

师:看来“处处留心皆学问”呀!只要我们留心, 可爱的汉字就在我们身边。比如, 课外书中、图书馆里、校园的每个角落, 还有大街上的招牌、标语, 等等, 希望大家向这位同学学习, 留心生活, 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

师:另外两个字不认识, 是吧?那好, 跟着老师读。这是“氰”, 认真看看它的形旁, 猜猜它的意思。

生:它是表示和气体有关吧。

师:聪明!是的, 它是一种气体。这个字大家应该很熟悉, 中央台曾曝光, 三鹿奶粉里含有———

生: (有几个学生恍然大悟, 脱口喊出) 三聚氰胺。

师:是的, “三聚氰胺”的“氰”就是这个“氰”。“三聚氰胺”可把小宝宝们害惨了, 希望各个部门严查问题奶粉, 让孩子们早日喝上放心奶粉!

师:这个字 (指“靓”字) , 有两种读音, 一个读jìng, 一个读liàng。左边的“青”表示“精华”“最佳部分”, 右边的“见”指 (让人) “睁大眼睛”。“青”与“见”联合起来表示“展示精华部分”“呈现最佳形象”。本义是妆饰、打扮, 引申为俊俏、漂亮。比如, 对面走来一位漂亮的大姐姐, 我们就可以说:“哇, 靓女!”

(生乐, 哈哈大笑。)

师:出来玩了这么久, 字宝宝有些累了, 能把它们送回家吗?

生: (热情再次被点燃, 个个兴致勃勃) 能!

【评析:引导学生运用形声字规律拓展认识其他带有“青”的字, “学一字带一串”, 大大提高了识字效率。学生学得轻松快乐, 兴趣盎然。】

7.游戏巩固———送字宝宝回家 (选字填空) 。

情请蜻晴睛清

星期天, 我 ( ) 小朋友来家里玩。

妹妹有着一双明亮的大眼 () 。

小河里的水真 ( ) 呀!

天气 ( ) 朗, 爸爸妈妈带我去登山。

做事 ( ) 时, 不能三心二意。

( ) 蜓像一架小飞机。

8.观察课文插图, 读儿歌。

师:看着大家玩得这么开心, 小蜻蜓也忍不住飞过来凑热闹了。瞧——— (出示课文中的插图引导学生说话, 略。)

师:老师还为这幅图配上了一首儿歌, 请大家一起读一读。 (生读儿歌, 略。)

【评析: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点, 胡老师设计“吹泡泡”“送字宝宝回家”“转盘游戏”“读儿歌”等环节激发学生的兴趣, 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 初步了解了形声字的构字规律, 牢固掌握了生字的读音、字形和字义。】

三、扎实指导, 规范书写

1. 指导书写“晴”“情”“睛”。

师:小朋友们, 字宝宝回了家, 多开心呀!谢谢大家!现在进入我们最喜欢的写字环节。咦, 是谁在哭啊? (课件出示:哭泣的懒羊羊)

生:懒羊羊在哭。

师:哦, 原来呀, 懒羊羊老写不好这几个字, 急得哭起来了。孩子们, 你们能教教它怎样写好这些字吗?别急, 先认真仔细地观察观察。

生: (踊跃举手) 这三个字都是左窄右宽。

师: (赞许地点头) 你发现了这三个字最重要的共同点。

生:“青”单个儿写的时候比较胖, 但是变成偏旁以后要写得瘦一些, 给左边的部首让地盘。

师: (竖起大拇指) 非常好,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汉字书写中的“避让”。咱们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 人与人交往要讲谦让。汉字书写也要谦让, 不仅要注意避让, 还要注意一些笔画的穿插, 这样写字才好看。比如:写“情”, 右边的第三横要穿插到“竖心旁”的右点下, 这样写才好看 (师边说边在投影仪上示范书写“情”) 。“晴”和“睛”的写法和“情”差不多, 请大家自己对照田字格, 每个字写两遍。

2.学生写字。

教师提醒正确的写字和握笔姿势。提示学生写完一个后, 跟例字对照着看一看, 然后再写一个。

3.学生作业展评。

要点:三个字都是左窄右宽, “青”下面的“月”第一笔变成竖, “情”字右部的第三横要穿插到竖心旁下。

【评析:《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版) 在写字教学建议中指出:“第一、第二、第三学段, 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 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 做到天天练。”本教学环节, 胡老师很好地落实了这一理念。胡老师舍得花时间在投影仪上示范书写, 并讲解笔画的避让、紧凑、穿插等技巧, 同时指导学生归类识字, 重点指导“情”的书写, 让学生举一反三, 自主写字, 使学生掌握了书写技巧。】

4.迁移学法。

运用形声 字规律识 记“眼”, 拓展学习带有“艮”的生字“很”“跟”“根”“狠”“恳”“垦”。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一个爱交朋友的“青”, 其实在这篇课文中还有一个偏旁很爱交朋友。

(出示生字:眼) 认识它吗?

生:眼。

师:你是怎么记住它的?

生:“一根”的“根”换成目字旁, 就是“眼睛”的“眼”。

师:你用的是“换一换”的方法, 可以。不过, “眼”这个字其实也是一个形声字, 左边是“目”, 表示———

生:和目有关。

师:是的, 右边这个“艮”像一个人瞪着大眼睛往后看的样子, (出示课件) 它的读音是“gèn”。这个“艮”, 也非常喜欢交朋友, 比如加上木字旁, 就变成了 刚才同学 们说的“根”。大家想一想, “艮”还可以和哪些部首交朋友, 组成哪些字啊?

生1:加上足字旁, 它就是“跟着”的“跟”。

生2:加上双人旁, 就变成“很多”的“很”。

生3:加上反犬旁, 就变成“狠心”的“狠”。

……

【评析:美国心理学家米勒曾提出组块的概念, 他认为对信息进行组织, 使其成为组块, 会扩大该系统的容量。本课中胡老师依据汉字的系统性, 发挥偏旁部首“举一形而统众形”的作用, 先科学解析偏旁部首, 比如先解析“青”“艮”等的音、形、义, 再识记更多的含有这些偏旁的字, 然后将这些字统起来成为一个“组块”。这样既利用了汉字的系统化特点, 又遵循了心理学的记忆规律;既提高了识字量, 也使学生理解了汉字的构形特点, 提高了科学识字的能力。】

四、拓展延伸, 迁移学法

苏教版语文《识字4》教学反思 篇8

1. 小朋友,秋姑娘悄悄地来了,她给江南水乡换上了一件美丽的衣裳,你们想去看看吗?

2. (播放金秋江南的图片)看,这就是金秋水乡如诗如画的美景。(配以轻音乐,学生静静地欣赏)

二、 初读词串,认读生字

1. 在金秋的水乡,你们都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相机出示词卡)

金秋烟波水乡

芦苇菱藕荷塘

夕阳归舟渔歌

枫叶灯火月光

3. 小朋友们看得可真仔细。今天,我们就乘着想象的小舟到水乡游一游、看一看。你能把这课的生字朋友都读好吗?请小朋友借助拼音读准字音,遇到难读的生字词可以多读几遍。

(生自由读,教师边巡视边指导,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4. 小朋友读得很认真,谁愿意展示一下你的朗读?

[设计意图:词串识字承载的不仅仅是学会几个生字的任务,词与词之间的留白给学生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犹如一首音韵和谐的小诗。读正确、读通顺、读得有滋有味……就在学生一遍遍琅琅上口的诵读中,传达出汉语言特有的声韵美。]

三、 想象画面,感悟诵读

1. 想一个好名

小朋友们,如果给《识字1》起一个好听的名字,你会起个什么名儿?(“金秋水乡”“水乡的秋天”“水乡真美”等等)

2. 展一幅画卷(指导学习第一行词串)

(1) 我们坐上小船,乘着秋风来到了绿水荡漾的水乡。瞧,一望无垠的湖面在微风中荡起了粼粼的波纹,远远望去,湖面烟雾茫茫,是那么辽阔。(出示图画:水乡景色)你看到了什么?(引导学生说出事物与生字的对应)

(2)(出示:金秋 烟波 水乡) 你能读好这几个词语吗?

(3) (出示“秋”的古文字)教师讲述“秋”的造字规律:小朋友,你们看,“秋”的左边是个“禾”,它表示是庄稼。秋天,庄稼成熟了,变成金灿灿的,就像火烤过一样,所以,古人在“禾”的右边加了一个“火”字。当庄稼像被火烤过,黄灿灿的时候,秋天就到了。

(4) 教师有感情范读第一行词语。猜一猜,老师为什么这样读?(引导学生一边诵读词语,一边想象水乡秋天美丽的画面)

[设计意图:一个古文字“秋”字,是中国几千年汉字文化的一个小小缩影。就在孩子们追本溯源,探寻汉字的造字规律时,我们的情感与古人的精神世界也就贯通了。教学时要发挥汉字表音、表形、表义的优势,变机械识记为明字理、悟结构的文化熏染。]

3. 赏一池秋色(指导学习第二行词串)

(1) 秋天不仅是一个美丽的季节,还是一个收获的季节。小朋友想不想去荷塘找一找秋天?多媒体播放荷塘的秋景,展示一组画面,让学生说说芦苇、菱藕的样子。随着学生的描述,教师在黑板上勾勒出荷塘的简笔画。

(2) 在一个碧绿的荷塘上,一片芦苇在秋风中摇曳,洁白的苇花随风飘舞,一节节莲藕嫩生生的,多美的荷塘啊!(出示:一片芦苇、一节莲藕、一个荷塘、几个菱角)刚才我们看到的像“一片、一节、一个”这些词,我们叫它数量词。数量词与后面的事物一定要搭配得当,否则会出笑话的。现在,谁想把自己看到的景色告诉大家?(自由读、指名读、小组间赛读)

(3) 读到这一行词语,你觉得金秋的水乡怎么样?(美丽、富饶)

(4) 把水乡的美丽景色读出来,齐读第二行词串。

4. 听一曲渔歌(指导学习第三行词串)

(1) (多媒体播放一段渔歌)听,这是什么声音?夕阳西下,晚霞映红了湖面,一只只小舟从远处归来,渔民们唱着欢快的渔歌满载而归了。

(2) (出示:一轮夕阳 一只只小舟 渔歌)同桌练读,汇报朗读。

(3) 读到这一行词语,你觉得金秋的水乡怎么样?(忙碌、富饶、幸福)

(4) 把你对水乡的赞美加进去,齐读第三行词串。

[设计意图:不同的量词和名词巧妙组合,构成了一幅有色彩的图画,奏响了一支有旋律的乐曲。内涵丰富的识字课,既为孩子识字提供了语境,使识字与阅读紧紧相连;又活学活用,在积累中简单运用语言,加强了字词的综合训练。]

5. 赏一湖夜景(指导学习第四行词串)

(1) 夕阳落下去了,月亮升上来了。在皎洁的月光下,你看到了什么?(出示:枫叶 灯火)

(2) 你能在“枫叶”前面加上一个词吗?(火红火红的、红艳艳的)引导学生观察枫叶的颜色、形状、姿态等。

(3) 想一想,在“灯火”的前面,可以加个什么词呢?(星星点点的、若明若暗的)

(4) 读到这一行词语,你觉得水乡的秋夜怎么样?(宁静迷人)把你的感觉带进去,齐读第四行词串。

[设计意图:词串识字中,一行词串就是一幅动人的画面,四行词串连起来便勾勒出一幅江南水乡迷人的秋景。“读到这一行词串,你觉得金秋的水乡怎么样?”教师用语言激活了一个个词语背后的画面、情感,虽是同一个问题,但每一行的回答却不相同,或悠远、或清新、或富饶、或宁静,水乡的金秋就在这一次次的叠加中越来越丰厚、有意蕴。]

四、 回归整体,赏读全文

1. 小朋友,这篇识字课文读起来很上口,很好听,知道是什么原因吗?(指黑板上字卡“乡”“塘”“光”三个字红色的韵母)哈哈,原来它们都押韵呢!(教师范读,强调韵尾。同桌连读,汇报朗读)

2. 小朋友们发现了吗?这些词虽然是一个一个独立的,但每一行词语串起来读就觉得很美,像一首优美的小诗,像一幅美丽的画面,四幅图连起来就是金秋水乡美丽、富饶的场景。让我们一起美美地读出来吧!

3. 金秋,我们摇着小舟来到碧波荡漾的水乡,首先看到了——(引读)金秋 烟波 水乡。我们来到了清凌凌的荷塘,看到——(引读)芦苇 菱藕 荷塘。夕阳西下,渔民们满载而归,我们看到了——(引读)夕阳 小舟,听到了——(引读)渔歌。夜幕降临,水乡变得格外宁静,只见——(引读)枫叶 灯火 月光。

4. 学完课文,你对金秋的水乡又有了怎样的印象?

5. 带着对美丽水乡的热爱之情诵读《识字1》。

五、 共同探究,巧记生字

1. 现在,我们不仅要读准这些生字,还要想办法把这些汉字深深地印在自己的头脑中。比一比,赛一赛,看谁记的办法最奇妙!

2. 小组内交流,全班汇报。

3. 指导书写,引导实践。

(1) 引导学生认识两个新偏旁:“火”和“欠”。

(2) 重点指导:“歌”和“烟”。

苏教版识字8教学反思 篇9

首先,一年级的学生由于识字量和对文字理解能力的限制,对于老师出示的自学重点和自学提示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难,需要老师给与一定的帮助,将语句的含义解释清楚,而且,老师在准备自学提示的时候,要注意尽量采用简单易懂的词句,有时可采取口述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对提示的理解。

第二,在自学环节,要给学生留有充足的时间自学,可是在课堂上,我发现学生并不能完全按照自学提示进行自学,而是简单的将书上的填空或练习完成,而对那些带有思考性的问题,例如你是怎么想的,你能想到几种方法这样的问题,思考的不够。对于这样的问题,我认为还需要在今后的课堂中,加强对学生善于思考和表达方面的训练。

第三,在小组讨论环节,何老特别强调小组合作学习对学生之间的互相促进作用。由小组长组织,组员积极配合的合作学习,能最大程度的锻炼每一个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促进学生慢慢养成静心听取别人意见的好习惯。可是,目前的小组讨论还没有达到这样的效果,讨论时不能完全按照提示来进行,小组长的作用没有很好的发挥,组员的集体意识还没有形成,这些还有待训练。

第四,点拨自学得失环节,何老强调要言简意赅,这需要建立在老师对学生自学和讨论情况的充分了解,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第五,在巩固自学成果环节,我认为可以让学生自己谈谈在这节课学习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或有什么要提醒其他同学的,这样调动了学生自己总结巩固所学只是的积极性,梳理出一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对于从整体上把握课程有很重要的意义。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识字3教学反思 篇10

《识字3》是一组以介绍公园景物与设施的词语串连起来组成的韵文,并在“公园”的统辖下按“自然美景”、“景物设施”、“儿童娱乐设施”分类组合而成的“模块”。编者通过韵文在情境中识字,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识字能力,而且为今后的阅读、写作做好必要的储备。另外,课文配以相应的图画,形象地描绘了公园的美景与设施,图文对照也可以帮助学生识字和理解词义。

结合新课程标准及教材特点,我将这节识字课的教学目标定为:学会4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韵文。能将画面描绘的事物与词语联系起来,使学生了解公园的景物和娱乐设施。而识字和写字是本课的重点,也是识字起步的难点。

一、创设情境,游戏中识字。

新课标中明确提出: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始终以“趣”贯穿整节课,巧妙地创设了多个有趣的情境,让孩子们在情境中和游戏中,不知不觉地认识事物、认读词语、学习汉字。如:在教学时,我们就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去公园玩闯关夺红花的情境。(放音乐《郊游》)当音乐响起,学生手舞足蹈,有的跟着旋律唱了起来,个个兴奋不已,仿佛置身于郊游中。

二、鼓励孩子个性化朗读。

朗读,是语文学习实践活动,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是学生、教师、文本、情感之间的一种对话方式。在朗读过程中,我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充分利用多种读(指名读、小组读、男女读、齐读、导读)的形式,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朗读的评价,善于用多元化的评价机制引导学生多元化的朗读感悟,从而既张扬了学生的个性,又正确提升了学生的自主感悟。

三、巧妙地渗透说话训练

从教材入手,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践,练习仿说,拓宽学生的思路,训练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在练说中不作统一要求,尊重学生,鼓励学生思维的多样性,对于不同层次学生的发言给予相应的鼓励。

四.利用生成资源,进行语言积累。

识字的学习过程应该是一个综合训练的过程。在教学中,我能及时利用学生所说的动词,编成儿歌,作为课中操,不但积累了动词,又让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这既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五、悟中识字,感受汉字形体美。

在我们的教学中常常存在着孩子们对生字的短时记忆的情况,孩子们在学字时记得很好、很快,但过一段时间又忘记了。那么。又如何使孩子们对识的字记得牢呢?其实我们教学中国汉字,要站在文化的平台上,将文化融入汉字,使孩子们能感受到中国汉字所蕴涵的美。所以在教学中,我通过象形字“水”和“火女”告诉孩子们汉字的演变、来历,记住字形,使这些汉字在孩子们的眼里不再枯燥,而且是慢慢生动、鲜活起来,变成一幅幅图画、一个个故事。

苏教版语文《识字4》教学反思 篇11

第一个问题:如何对待阅读教材的基本单位

我国中学语文阅读教材“文选型”的特点,决定了阅读教材是由“课文”(选文)和依附于课文的“引导文字”(思考题、练习题、提示、注释)两部分组成的。教学中教师以单篇课文为基本教材单位,设课时、定目标、设计教学,而苏教版语文必修课本却无视这一规律,将课文思考题编得远离课文,不利于学生学习。

苏教版语文必修课本为表现编辑新意,过分强调单元综合,其实单元综合要在单篇课文阅读理解的基础上才有价值。

原形阅读理论认为,“课文”是一个相对完整的语文教材基本单位,阅读教学要培养的诸多能力,如识读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鉴赏能力等,都必须附托在课文阅读上,离开了对课文的认真阅读,所谓“单元综合”就会成为“空中楼阁”。

我们将苏教版和人教版的相同课文进行对比,看一看两书编者的安排有何不同。

例一:《沁园春·长沙》

《沁园春·长沙》是一篇传统老课文,它在苏教版中的位置是必修一的第一篇。我们看到,课文印在课本的第4页上,在课文后面紧接着的是一张图片,内容是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书法手迹,下一页便是另外一首诗歌了。相关的思考与练习题在哪里?一直要到课本的第10页,才出现了关于这篇课文的思考题:“围绕《沁园春·长沙》的内容,了解毛泽东青年时代学习、生活的经历,体会诗人的情怀。在把握感情基调的基础上,朗读并背诵这首词。”关于该诗的意象手法与结构特点方面的学习内容,则丝毫未涉及。

《沁园春·长沙》在人教版中的位置也是必修一的第一篇,而紧跟课文的有“研讨与练习”三道题:“1.反复朗读并背诵这首词,注意把握情感和节奏。2.用自己的话描述这首词所描写的湘江秋景,看看诗人主要通过哪些意象来表现自己的情感和思绪;词的下片转到‘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围绕‘同学少年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怀?3.毛泽东既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又是一位有着鲜明个性和独特风格的诗人、书法家。课外欣赏毛泽东的诗词和书法作品,并与同学交流心得。”人教版课本的这三题“研讨与练习”就切实抓住了该诗在意象、结构、情感方面的学习要点,不空浮,是把该课文当作“一个相对完整的语文教材基本单位”来对待了。

例二:《荷塘月色》

《荷塘月色》也是一篇很经典的传统课文。它在苏教版课本中编在了必修二的“慢慢走,欣赏啊”专题中,直到与课文相隔4页处才出现一个相关的思考题:“朗读《荷塘月色》,想一想,全文的感情基调是什么?作者的情感有什么样的变化?作者重点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而在人教版中,紧跟在《荷塘月色》课文后面就有三个“研讨与练习”题。第一题:“作者描写了清华园荷塘的哪些景物?这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找出文中描写心理感受的语句,说说作者的情绪随着景物的转换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第二题:“完成下列练习,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1.通感……品味下面的句子,指出其中通感的用法及其艺术效果……2.作者精心选用动词,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说说下面两句中加点动词的表达效果……3.本文有大量的叠音词,找出一些来理解、品味。”第三题:“下面是一些有关朱自清散文的评论,各是从什么角度分析的?对于这些不同甚至相反的意见,你有什么看法?与同学讨论一下……”这三道思考题是按照由表入里、由浅入深的阅读理解过程编写的。

由以上两例,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苏教版课本的编者没有在每篇课文的后面紧跟着配备必要的思考与练习题,而是在一个专题的几篇课文后面才安排一组单元思考练习题。这样的安排有违“课文是一个相对完整的语文教材基本单位”这一阅读教学规律,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同时也削弱了单元练习的作用和价值。我们认为在这方面人教版处理得比较好,人教版课本在每篇课文后面设置几个与课文语言、内容、艺术手法、思想感情联系紧密的思考题,能有效引导并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文章、深入把握文章的思想内涵。而单元综合练习要在单篇课文阅读理解的基础上才有练习价值。

第二个问题:是否尊重阅读“主体”的认知规律

在语文阅读教学课堂中,学生是“主体”,学生既是一个认识者,又是一个发展者。教材编者和语文教师应尊重学生“认识主体”和“发展主体”的地位,合理制定、有效实现语文阅读课的教学目标。一堂堂语文阅读课应该成为学生书面语文能力成长过程中的一个个加油站,而一道道课后练习题则应成为学生书面语文能力成长过程中的一层层台阶。

单篇课文的阅读理解指引,要能够让学生对课文中的重点内容、重点段落、重点写作方法建立清晰印象,这些按原形阅读理论不宜跳过的阅读思维过程,往往被苏教版课本的编者忽略了。而人教版新教材就十分重视这些阅读思维过程的引导。

先以《沁园春·长沙》为例(具体内容见上文)。苏教版的编者将了解写作背景、诗人生平、把握诗歌情感以及背诵等多项要求,笼而统之地放在一个题目中,一股脑儿地抛给学生。编者完全没有考虑到,学生阅读一首诗歌、理解一首诗歌,是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的,语文课本就应该为学生提供这方面的引导。最好的帮助就是以一个个练习题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为学生搭起一层层台阶,引导其一步步走上去,一步步得到提高。

再看人教版中该课的练习题,就体现出一定的阶梯性。第一题是针对词这一特殊的文体提出的背诵要求。第二题引导学生以意象为抓手,正确把握词人的情感。第三题是以课文为中心的拓展与延伸,引导学生去认识伟人毛泽东的诗人、书法家的鲜明个性与独特风格。这三个练习题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很好地遵循了学生的阅读认知的规律。

再以《荷塘月色》为例。苏教版先问“全文的感情基调是什么?作者的情感有什么样的变化?”再问“作者重点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这是一种头脚倒置的问法。而人教版课本的第一题则是先问写了哪些景物以及景物的特色,后问“作者的情绪随着景物的转换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第二题以练习的方式引导学生从通感、动词的表达效果和叠音词的使用这三个方面体会文章的语言特色;第三题拓展到对朱自清散文特色的讨论。人教版课本这三道“研讨与练习”题的设置,既遵循了阅读理解由浅入深的规律,又紧贴散文的表现规律和语言特色,这是对语文课堂中学生“认识主体”与“发展主体”的尊重。

第三个问题:文言文阅读首先抓什么

苏教版语文必修一至必修五的五册课本中,共收入文言文22篇。在这些课文中,文言字词语法知识中的通假字现象、意动和使动用法、被动句现象、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等现象已较多出现,应该在必修三至五的文言课文后面配备相关知识点的梳理与讲授,以便于学生按文言文弱语感教学法规律及时理解文言现象。现在,苏教版课本将这些最基本的文言知识移到选修课程《<史记>选读》中去教授,这是不妥当的。从理论上讲,按新课程标准,理科班学生可以不选修《<史记>选读》,但是上述基本的文言字词与语法知识却是必须掌握的,并且也是语文高考的基本要求,所以,这些内容应该安排在必修的五册课本中去讲授与学习。

“文言文弱语感教学法”指出应高度重视培养学生对文言实词的释读能力,认为让学生弄懂、掌握一定量的文言常用实词,是中学生学习现代汉语语素的高效率方式,能够大大提高他们对现代汉语词汇的理解能力,是一条“一举两得”的词汇学习途径。我们看到苏教版文言文后的练习设置明显忽视了这一点。就拿必修一里学生最先接触的文言课文《劝学》和《师说》来说,这两篇文章在文言字词知识方面具有很好的典范性,编者却不编设这方面的练习,而是直接进入思想内容的“问题探讨”,要求学生探究“《劝学》所劝的是什么样的‘学?”“韩愈有关‘师道的主要思想是什么?”直到与课文相隔5页的地方才出现背诵要求和关注“一词多义”现象的要求。这样的教学引导是违背文言文教学规律的。

原形阅读理论强调指出:以原形阅读理论审视文言课文的阅读教学,“排除语言障碍,实现顺畅阅读”应为教学的第一要务。做到了这一步,文质俱佳的课文才会对学生头脑中的语文转换生成系统发生影响,促进其文言阅读能力的发展。“释读”这一步是艰难的,惟其艰难,才更需要教材编者和语文教师想方设法指导学生“排难”。[1]

因此,笔者认为在高中语文必修课本的文言课文后面,应该配备与课文相关的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方面的练习,先要重视一步步提高学生文言阅读中字、词、句的理解能力,再引导他们深入探究文章中古人深刻的思想、严谨的表达以及精妙的构思。教材应遵循当今中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认知规律,选择教学内容,配备课后练习,这样做对学生的发展才最有利。

(本文为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资助)课题:原形阅读理论与语文教学实践。批准号:B-a/2006/02/064。)

注释:

[1]徐忠宪.审视文言课文的阅读状态——关于原形阅读与超原形阅读[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1).

苏教版语文《识字4》教学反思 篇12

一、现阶段对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课后练习使用中存在的 问题

(一) 重视程度不够

在实际教学中, 很多教师更重视教学环节中的实施过程, 课后练习被视为课堂的补充和延伸:有的不分轻重, 题题落实;有的习惯在一个章节或专题教学完成后集中处理解决;有的一带而过简单化处理;也有的将之纳入课堂教学的内容中, 在课堂教学中顺带解决。

(二) 片面追求知识的消化和巩固或重复训练, 忽视了学生情 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过程和主动性参与性

部分教师片面追求课后练习题中知识点的消化和巩固而忽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过程, 忽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参与性和创造性的实现, 导致教学目标、学习主体的缺失和教学效率的低下。

(三) 片面追求练习评价的甄别和选择功能, 忽视了学生的个 性发展

有的老师在处理课后练习特别是那些开放性拓展性题目时, 习惯就题论题, 看重教学指导书提供的参考答案, 喜欢进行答案的正误校对, 而忽视了学生在解答过程中对学习领域的拓展和创新意识的激发。这样的简单操作, 易使学生独立求知和主动学习的态度削弱。

二、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课后练习设置分析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的课后练习题大致分为“有关学习方式的建议”、“积累与应用”、“写作”三个方面。本文重点针对“有关学习方式的建议”中文本研习、问题探讨和活动体验三类练习题进行分析。

(一) 文本研习型题目的特点

苏教版语文教材在课后练习的文本研习的设计中非常注重引导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欣赏:教材中涉及的题目大都针对文本内容提出, 又与专题重点知识相联, 目的在于方便学生预习, 提升对文本的理解欣赏和研习延伸能力, 引导学生增加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教材中的文本研习题也注重知识的重复和巩固:有些练习题注重在积累运用语言的基础上发展学生的智力, 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 这些题既注重知识的局部训练, 也照顾内容的综合概括。通过处理这种练习, 能让学生在知识的总结概括中找出规律, 化繁为简, 变难为易, 将散乱的知识点形成系统的知识。教材的文本研习题还注重知识的延伸:有的课后练习题以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养成自学习惯为目的。

(二) 问题探讨型题目的特点

苏教版教材课后练习的“问题探讨”主要围绕着对文本的阅读、表达、讨论、交流等方面展开。通过相关问题的训练,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 进而提高学生的文本阅读能力, 同时在问题探讨过程中促进与他人的沟通交流, 提高合作能力。

例如:有关《安妮日记》的问题探讨型题目设计:

(1) 日记是生活的记录, 是与自我心灵的对话。为什么在备受迫害的情况下, 安妮仍然能说, “我必须执著于我的理想”?这表现了安妮什么样的精神境界?

(2) 安妮认为“我不相信战争只是政客和资本家搞出来的, 芸芸众生的罪过和他们一样大”, 对此你如何理解?

(3) 《安妮日记》中有很多章节表现出作者强烈的反战情绪, 选取你认为最有感染力的语段诵读。

(4) 读了安妮的日记, 你一定会有很多感触, 请给文前安妮的照片配一段说明文字。如果安妮有安息之地, 你将为她写一则什么样的墓志铭?

问题1、2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问题3训练学生的筛选信息和朗读的能力, 问题4考查学生的思维发散能力和写作能力。笔者在实际教学中, 在处理问题3时, 刻意安排学生讨论, 通过反复的朗读, 体会作者强烈的反战情绪。而墓志铭的写作交流和朗诵, 更是调动了很多同学的悲伤情绪, 感受到了战争带给人类的痛苦。

(三) 活动体验型题目的特点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要根据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特别提出了口头交流和沟通的要求。苏教版教材在课后练习中有意识地增加了活动体验的内容, 以期学生能在对文本的阅读、鉴赏、评价中, 感受语言文字的美, 体验文学带来的不同感受, 进而提高语文素养。教材中设置了一些指向性非常强的题目, 例如:

(1) 如果有条件, 集体观看《辛德勒名单》, 围绕“人性和兽性的冲突”的主题, 组织一次讨论。

(2) 借助网络和图书馆搜集有关苏轼和柳宗元生平的资料, 思考他们的人生遭际和自然感悟之间的关系。

有些活动体验型练习题还刻意引导学生扩大视野, 增大阅读量。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灵活借助课后练习, 精心设计, 多向拓展。将书本和课外阅读、语文单科活动和与其他学科交叉渗透, 多向拓展。如:阅读“刘姥姥进荣国府”“刘姥姥进大观园”, 将它们与“林黛玉进贾府”进行比较, 讨论交流不同的眼睛所观察到的不同的生活风貌、人情世故。

可拓展成:阅读“林黛玉进贾府”“刘姥姥进大观园”“锦衣军查抄宁国府”片段, 讨论交流在黛玉和刘姥姥眼中, 贾府在环境布置、生活特点、人物性格、人情世故等方面有什么特点?你眼中的大观园是怎样的?

还可拓展成:请你从建筑学或室内设计学的角度谈谈大观园。

这样拓展阅读范围设题, 既让学生看到了奢华鼎盛时期的贾府, 也了解到“呼啦啦似大厦倾”时的贾府, 还可以在阅读中去了解中式建筑及室内陈设的特点, 进一步促进学生探究兴趣, 激发他们养成主动阅读的良好习惯。而且, 在互助合作的讨论交流中也能加深对文本的认识。

三、对运用和处理语文教材课后练习的思考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不要把课外课后练习当成课内课后练习的追加。课外课后练习应当是知识的发展的深化, 是学习能力的改善, 是掌握课堂知识的准备, 应当让学生在课外去观察自然界的事物和劳动现象, 发展个人的爱好的需要, 满足和发展个人的多方面的智力需要。”语文教师应:

(一) 应根据教学需要有目的地选择练习题

不必将课后练习题题布置, 逐一落实。布置给学生的练习题应根据教学实际选择, 应少而精且目的明确, 要尽力让所选题目都能为教学目标服务, 为提高学生的能力服务。为此教师必须结合备课, 亲自做课后练习题, 进一步领会教材的精神, 发掘教材和习题的联系, 了解习题的难易度和解题方法, 选用合适的, 删改不合适的, 增补空缺的。

(二) 尊重学生的差异性, 分层布置课后练习

从教育心理学角度看, 如果否认学生个体的差异, 势必会造成“吃不饱”或“吃不了”的现象发生。可以在布置与实施过程中根据练习题的内容、要求和难度, 采取分层策略,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有选择性地去做。如文本研习, 可设计预习和巩固练习两种形式, 每生必做, 以保证学生的基本知识和技能都得到发展;问题探究性练习, 分为个人独立探究和小组合作探究, 题型灵活多样, 偏重理解、想象和创新解答, 能力强的学生可选择独立探究, 其他人可选择合作探究方式。

(三) 立足文本练习题, 适当补充, 以满足学生兴趣需要

教学实践证明,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佳动力。因此可针对学生的兴趣需求来适当补充富有色彩、充满情趣的多样化课后练习。如书面文字形式或口头表达形式的;识记性的或操作性的;听、说、读、写与演、唱、画、做等形式结合的;甚至观察思考与调查探究等多层面进行, 目的是激发学生多方面的感官体验, 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丰富和积累愉快而幸福的学习经历。也可根据内容难易程度选择练习, 通过做批注、圈划要点、口头概括、书面表达等方式进行, 尽最大可能满足不同兴趣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要求。

高中语文教材课后练习题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互促进的平台, 更是教学资源宝库。要想利用好这些资源, 老师必须不断更新教学观念, 吃透教材, 把握重点, 改变教法, 并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 才能让课后练习题体现出更多的效用。

摘要:课后练习题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环节之一, 合理安排课后练习布置、有效实施课后练习是一条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途径。但长期以来, 语文课后练习的低效反馈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发展。本文通过高中语文课后练习现状进行分析, 并结合教学实践对苏教版语文必修教材课后练习的特点进行分析, 对练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和反思, 进而提出应对策略。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语文,课后练习,策略

参考文献

[1]刘培俊.中美中学语文教科书作业设计比较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 2011.

[2]张如意, 黄之能.高中语文作业个性化设计与实施策略[J].现代教育科学, 2013 (2) .

[3]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师研修手册.语文课程标准研修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7.

上一篇:中班家长开放日活动记录下一篇:餐厅后厨安全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