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风险管理学习心得_学习风险管理体会(共11篇)
企业风险管理学习心得篇一
错过了企业风险管理培训这一课很是遗憾,不过我想通过课后对讲义的认真研读和对相关知识的查阅,也能弥补一些缺憾吧。当今社会是个讯息万变的社会,充满了激烈的竞争,这其中既有高额利润的诱惑,也深藏着各种风险的陷阱。因此各企业在追求利润的最大化时,也面临着如何将风险最小化的挑战。因此我想能及时学习一些风险管理方面的知识,并了解这方面的一些案例,既有益又很必要!
企业风险管理是指企业为了长远发展,达到经营管理的预期目标以及为此而拟定的制度或程序能够得以实现,在企业内部实施的各种制约和调节的组织、计划、方法和程序,其目的在于防止目标的偏离或降低风险管理成本。企业风险管理的定义看似比较简短,但内容却很丰富。每个企业在经营中都有可能性发生风险,但如何化解和减少风险是企业经营者必须进行研究的,企业的风险管理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在企业家的头脑中首先要明确有哪几种风险,然后有的放矢地采取措施。只有加强风险意识,进行科学的管理和科学的决策,建立起相应的制度才能避免风险的发生。从目前市场环境来看大致有七种风险,相应采取的措施有:
第一为投资风险。它是指因投资不当造成投产企业经营的效益不好,投资资本下跌。企业对此应采取:在项目投资前,一定要各职能部门和项目评审组一起进行严格的、科学的审查和论证,不能盲目运作。对外资项目更不能作风险承诺,也不能作差额担保和许诺固定回报率。
第二为经济合同风险。它是指企业在履行经济合同过程中,对方违反合同规定或遇到不可抗力影响,造成本企业的经济损失。因此,企业在进行经营和产品合同签订后的履约及赔偿责任问题。合同签订后还应密切注视其执行情况,要有远见地处理随时发生的变化。
第三为产品市场风险。它是指因市场变化、产品滞销等原因导致跌价或不能及时卖出自己的产品。产生市场风险的原因有三个:(1)市场销售不景气,包括市场疲软和产品产销不对路;(2)商品更新换代快,新产品不能及时投放市场;(3)国外进口产品挤占国内市场。企业管理读书笔记 第四为存货风险。它是指因价格变动或过时、自然损耗等损失引起存货价值减少。这时企业应马上清理存货,生产时要控制投入、控制采购、按时产出,加强保管。有些观念保守的企业担心存货贬值,怕影响当前效益,长期不处理,结果造成产品积压,损失越来越大。
第五为债务风险。它是指企业举债不当或举债后资金使用不当致使企业遭受损失。为了避免企业资产负债,企业应控制负债比率。许多企业因股东投资强度不够,便以举债扩大生产经营或盲目扩大征税,结果提高资产负债率,造成资金周转不灵,还会影响正常地还本付息。最有可能导致企业资不抵债而破产。
第六为担保风险。它是指为其他企业的贷款提供担保,最后因其他企业无力还款而代其偿还债务。企业应谨慎办理担保业务,严格审批手续,一定要完善反担保手续以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第七为汇率风险。它是指企业在经营进出口及其他对外经济活动时,因本国与外国汇率变动,使企业在兑换过程中遭受的损失。企业平时就要随时注意其外币债务。密切注视各种货币的汇率变化,以便采取相应措施。特别是在银行有外币贷款的企业更应如此。
当然我们身处物流企业,又有其特殊性。在讲义中也具体陈述了物流企业常见的风险及规避法,如跟我们工作很贴近的操作风险,收款、结算风险,而且还用华运真实经营中的风险案例为我们每一个华运人敲响了警钟!我们不要像温室中的花朵,无忧无虑,也不要做温水中的那只青蛙,悠然自得,因为这些“无忧无虑”和“悠然自得”的背后必然隐藏着一些无形的隐患。我想作为企业的一份子,在工作岗位上尽心尽力的同时,更要对企业风险时刻保持一颗警觉的心!
企业风险管理学习心得篇二
《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是在1992年的《内部控制——整合框架》基础上发布的,是国际多个组织共同协作完成的,该框架整合了各种内部控制的概念和定义。它既是对《内部控制——整合框架》的超越,也标志着内部控制的转型,在内涵界定、目标体系、构成要素等方面进行了扩展和延伸。诠释了全面风险管理理论的精髓,已然成为企业开展全面风险管理工作的权威框架。现将自己觉得该框架比较关键的内容进行大致地提炼,供大家参考。
一、企业风险管理的定位
一系列令人瞩目的企业丑闻和失败事件的发生,使人们越来越清楚的认识到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对一个提供关键原则和概念、共同的语言以及明晰的方向和指南的企业风险管理框架的需要变得尤为迫切。《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不仅提供了关键的原则,还拓展了内部控制框架,关注于企业风险管理这一更宽泛的领域。
企业风险管理是一个过程,它由一个主体的董事会、管理当局和其他人员实施,应用于战略制订并贯穿于企业之中,旨在识别可能会影响主体的潜在事项,管理风险以使其在该主体的风险容量之内,并为主体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
COSO在对企业风险管理的定义中重点强调了7个属性和理念:1、一个过程,它持续地流动于主体之内;2、由组织中各个层级的人员实施;3、应用于战略制订;4、贯穿于企业,在各个层级和单元应用,还包括采取主体层级的风险组合观;5、旨在识别一旦发生将会影响主体的潜在事项,并把风险控制在风险容量以内;6、能够向一个主体的管理当局和董事会提供合理保证;7、力求实现一个或多个不同类型但相互交叉的目标。
COSO认为《企业风险管理》应发挥如下作用:1、协调风险容量(risk appetite)与战略——管理当局在评价备选的战略、设定相关目标和建立相关风险的管理机制的过程中,需要考虑所在主体的风险容量;2、增进风险应对决策——企业风险管理为识别和在备选的风险应对——风险回避、降低、分担和承受——之间进行选择提供了严密性;3、抑减经营意外和损失——主体识别潜在事项和实施应对的能力得以增强,抑减了意外情况以及由此带来的成本或损失;4、识别和管理多重的和贯穿于企业的风险——每一家企业都面临影响组织的不同部分的一系列风险,企业风险管理有助于有效地应对交互影响,以及整合式地应对多重风险;5、抓住机会——通过考虑全面范围内的潜在事项,促使管理当局识别并积极地实现机会;6改善资本调配——获取强有力的风险信息,使得管理当局能够有效地评估总体资本需求,并改进资本配置。企业风险管理所固有的这些能力帮助管理当局实现所在主体的业绩和赢利目标,防止资源损失。企业风险管理有助于确保有效的报告以及符合法律和法规,还有助于避免对主体声誉的损害以及由此带来的后果。总之,企业风险管理不仅帮助一个主体到达期望的目的地,还有助于避开前进途中的隐患和意外。
二、企业风险管理的目标
企业风险管理框架力求实现主体的以下四种类型的目标:1、战略(strategic)目标——高层次目标,与使命相关联并支撑其使命;2、经营(operations)目标——有效和高效率地利用其资源;3、报告(reporting)目标——报告的可靠性;4、合规(compliance)目标——符合适用的法律和法规。
对于目标的实现,企业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一样只能提供合理保证,而且对于不同的目标所提供合理保证的内容也不尽相同。对于合规目标和报告目标而言,因为有关报告的可靠性和符合法律、法规的目标在主体的控制范围之内,所以可以期望企业风险管理为实现这些目标提供合理保证。但是,对于战略目标和经营目标而言,由于这些目标的实现还取决于一些不在主体控制范围之内的外部事项,所以,企业风险管理可以提供合理地保证的是对目标的实现过程进行有效的信息沟通,既管理当局和起监督作用的董事会及时地了解主体朝着实现目标前进的程度。
三、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的构成为了保证风险管理目标的完成,《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整合框架》提出了企业构成全面风险管理的八个要素:内部环境、目标设定、事项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监控。它们源于管理当局经营企业的方式,并与管理过程整合在一起,是八个互相关联体。其中,内部环境是全面风险管理其它构成要素的基础,影响战略和目标的制定、经营活动的组织、对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和采取的行动,进而影响控制活动、信息和沟通系统、监督活动的设计和职能。而内部环境本身由众多要素组成,包括企业的价值观、管理当局经营风格、权利与责任的分配和员工的发展和任职能力。董事会是内部环境中的关键因素,他们不仅提供合理的建议、忠告和指导,而且要对管理当局进行监督和制衡。管理当局的态度和经营风格会影响到企业的风险偏好。目标设定主要包括长期战略目标、短期经营目标、有效报告目标和法律法规遵循目标的设定,其中,长期战略目标与高层目标相关,与企业任务和愿景一致并提供支持,短期经营目标与企业经营的效率性和效果性相关,包括业绩、盈利目标以及保障资源,有效报告目标与企业报告的真实准确完整性相关,包括对内和对外报告,涉及财务或非财务信息,法律法规遵循目标则与企业遵守使用的法律和法规相关。事项识别是指管理当局识别对主体产生影响的潜在事项,包括外部和内部因素,即确定潜在事项是机会还是风险。风险评估是评估风险对企业实现目标的影响程度或风险价值等,有定性与定量两种方法,定性方法包括问卷调查、集体讨论、专家咨询、政策分析、行业标杆比较、管理层访谈和调查研究等,定量方法包括统计推论(如集中趋势法)、计算机模拟(如蒙特卡罗分析法)、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事件树分析等,COSO建议将定性和定量的方法相结合。风险应对的部分则要求管理当局在风险容忍度和成本-收益原则下确定风险应对方案并考虑其对事项的可能性和效果的影响,然后设计、确定和实施选择的应对方案。风险应对措施通常包括风险回避、风险降低、风险分担和风险承担四种。相信大家对这四种措施都已有一定了解,在此就不再赘述了。控制活动通常包含两个要素:确定应做什么的政策和有效地实施政策的程序,也可以分为预防性控制、检查性控制、纠正性控制和补偿性控制等类型。信息和沟通的部分提倡的是:企业必须有效识别、收集来源于企业内部和外部的经营信息,并以适当的方式与相关利益者进行有效沟通。监控则是一个对风险要素当前功能及其业绩质量进行评估的过程,通常通过两种方法进行:通过持续的活动或者个别评价。持续监控建立在企业日常重复发生的业务活动和风险管理活动之上,个别评价则是在事后进行的,可以作为对持续监控的补充。
在全面风险管理理论中,风险管理目标、风险管理主体层级与企业全面风险管理要素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下图来表示:
图中,垂直方向的列表示企业的四类目标—战略、经营、报告和合规,水平列表示构成全面风险管理的八个要素,立方体的第三维则表示企业和它的组织单位—子公司、业务单元、分部和主题层次。《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整合框架》是一个框架性的东西,可以适用于各类企业的风险管理工作,而不仅仅针对金融企业的风险管理,相对于巴塞尔资本协议来说,无明显的行业区分,针对性相对较弱。
四、企业风险管理的职能与责任
企业风险管理由诸多方面实施,每一方面都有重要的职责。一个组织中的每个人都对企业风险管理负有一定的责任。首席执行官负有最终的责任,并且应该假设其拥有所有权。其他管理人员支持风险管理理念,促使符合其风险容量,并且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根据风险容限去管理风险。董事会对企业风险管理进行监督。外部方面经常提供对实现企业风险管理有用的信息,但是他们对主体企业风险管理的有效性并不承担责任。
五、启示
做为企业进行风险管理的风险管理人员,搞好风险管理应当把关注的目光投向三个方向。
一是掌握风险管理理论知识。没有高学识,不能站在理论高处,就不能知道什么是风险管理的基础所在。不曾上高楼,何曾见万家灯火。做风险管理不能局限于狭义的风险管理概念,还要尽量将相关理论打通来理解,比如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关系、COSO体系与巴赛尔协议体系的差异与共通之处。
二是服务于公司业务运作和发展。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风险管理的目的是什么,风险管理是服务于企业发展目标的,是企业整体目标的一部分,是为了业务更好地运作的。那么风险管理人员对于业务的理解和熟悉程度也极大程度地影响到风险管理的实施效果。风险管理人员要与业务条线的前台人员保持密切的沟通联系,要取得相互的理解和支持。我们如果时时能以业务人员的眼光去理解业务,来对待业务发展的需求,对我们的风险管理有很大的修正空间。
三是不断提高风险管理技术。有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又对业务运作有了相当的理解,但具体的风险管理方法和工具的运用也是非常重要的。风险管理人员在工作流程的掌握和数据处理的能力比如准确性和效率性方面,也要不断追求改进和提高的。在工作时,我们要反复询问自己,我们所采取的管理方法是不是完善的,所运用的工具是不是适当的,对于业务风险的判别和评估是不是切合实际的。如果不是这样,那么就不要轻下结论或提出控制,要不断地研究和改进我们的方法和工具。
简言之,在实施风险管理时,企业应结合自身发展阶段和公司战略,并考虑其管理基础,制定出适合企业需要的企业风险管理体系。同时,并根据企业内外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和修正公司的企业风险管理体系,使其充分发挥规范企业管理的作用,为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企业风险管理学习心得篇三
企业改制既是产权关系的变化,也是职工利益的调整。改制过程中,员工队伍中必然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诸多改制企业的实践证明,改制一旦触及到一部分员工的利益,如果不及时做好思想工作,就可能引发矛盾,甚至酿成集体上访事件,这里既有利益调整产生的情绪波动,也有思想工作不力导致的人为后果。从一些改制企业出现的情况看,我们应着重注意改变以下几种现象:一是采取传统方法“硬扳弓”。有些企业管理人员习惯用生产管理方式抓改制,在职工思想不统一、情绪不稳定的情况下,仓促上马,草率从事。没有把思想工作渗透到改制程序,硬性切入,强制推行。结果改制煮成“夹生饭”,员工不像服从生产管理那样俯首贴耳,而是一反常态,对改制产生抵触情绪。采取这种办法抓改制,多半事与愿违。二是运用生硬形式“走过潮。思想工作这个法宝在很多企业丢弃多年、有些改制人员急用先学,使用起来不免生硬,不能得心应手。很多场合,话说不到群众心上,事办不到关节点上,宣传教育只是照搬照套走过常在方案制定、员工分流等重要环节上,思想工作成了写在纸上的摆设。不少员工对改制方案不清楚,对改制政策不理解,从而产生抵触情绪。在改制成本不足的企业,做不好职工思想工作,就等于改制告吹。三是实施愚民政策“飞过海”。一部分企业改制操作者就是原企业负责人,由于种种原因,他们不敢做职工思想工作。有的是任职期间不干净,担心员工揭老底;有的企图通过改制接管企业,资产债务情况不如实公布;有的与资产购买方暗中串通,采取欺瞒手段,中饱私囊。该通过的程序不通过,该公开的情况不公开,躲躲闪闪,包包藏藏,妄图瞒天过海,结果使改制半途而废;有的是改制已经结束,由于问题暴露,后又推倒重来。从上述企业的改制实践中得出的教训就是:企业越是进入改制的攻坚阶段,越是离不开过细的思想工作。做好企业改制过程中的思想工作,不仅是维护员工合法权益的客观要求,也是保证企业改制规范运作的实际需要。改制愈向纵深发展,思想工作的重要作用就愈加显现。改制时期的员工思想工作,与平时工作有所不同,有其自身的规律和特点,因此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我认为应突出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立足“三公”原则。“公开、公平、公正”是企业改制的基本原则,也是做好职工思想工作的基础条件。“三公”的重点是抓好“公开”,着力在“公开”上形成硬制度。一是公开内容具体。根据企业的改制形式,确定不同形式需要公开的内容。包括清产核资、资产评估、资产处置、人员分流方案等情况。二是公开范围明确。根据不同情况明确不同的公开范围,这个度必须把握好。有的情况应该向职工代表公开,如改制初步方案等,先听取他们的意见和要求,争取他们的理解支持;有的情况应该向全体员工公开,如资产、债务、人员情况,改制程序和改制政策等,让他们拥有知情权、监督权;有的情况应该向社会公开,如企业资产状况、出售意向等,让社会法人、自然人参与竞标,实行阳光操作。三是公开形式规范。公开形式很多,包括召开会议,张贴公告,通过电视、报刊、局域网等媒体公开。坚持“三公”原则,提高工作透明度,引导员工能够立足企业现状实事求是思考自身利益,自觉做到上下一心,同心同德,共渡难关。
二、切准思想脉搏。思想工作不是空洞无物的理论说教,不是没有边际的夸夸其谈,徒托空言不能收到任何效果。思想工作只有切准思想脉搏,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收到事半功倍之效。一要变换角度,换位思考。有的同志做思想工作,磨破嘴皮,苦口婆心,总不能引起职工共鸣,很大程度是说话办事的立足点都是把自己放在员工的对立面上。企业改制思想工作的立足点,一定要放在政府、企业、职工三者利益统一的角度上,困难企业更需要强调维护员工利益,把应该解决的问题解决好。在这个基础上,说话办事就能与员工思想合拍。二要深入实际,摸准动态。企业改制要经历若干过程,每推进一步,员工都有自己的看法和想法。只有深入基层,广泛接触才能及时了解他们的意见要求,掌握他们的实际心态,使思想工作更加贴近实际。三要多方兼顾,综合平衡。企业改制带来的利益调整是多层面的,干部与职工、老职工与新职工、在职人员与离退休人员,其想法各各不同。思想工作不能笼而统之,应当因人而异,及时把握各个层面的思想情况,从中找出特殊性和同一性,这样才能真正切准思想脉博,形成兼顾各方利益,公正合理的操作方案。
三、把握重点环节。改制期间,员工思想往往复杂多变,思想工作抓不住重点,往往得不偿失。一要抓重点问题。整个改制过程,员工最关心的问题可以概括为:债务问题、“三金”问题和补偿金问题,思想工作一定要敢于面对这些问题,这方面思想工作做好了,其他工作就会水到渠成。二要抓重点阶段。思想工作不像生产经营,不可能每时每刻
一个变革的时代, 需要企业向学习型组织变革, 因为学习和传承是企业基业常青的核心动力。管理大师杜拉克指出:当前社会不是一场技术革命, 也不是一场软件、速度革命, 而是一场观念和思维方式上的革命。
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到来使得整个社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时代发展加快, 环境变化多端, 个人与全球信息流动加速, 知识更新、折旧很快, 拥有某种知识的优势会迅速失去。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 企业同样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有数据表明, 从70年代到80年代, 世界前500强企业有1/3无影无踪;美国高新科技公司有5年以上的寿命的只有10%, 中国国有企业每年按平均30%的企业走向亏损。西方国家市场经济的历史已经超过100年, 起步早, 积累了大量的资源和经验应对市场;而中国的市场经济的历史不足30年, 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我国的企业如果不能跟随全球市场变化的步伐, 这样的企业最终要被淘汰的。新的变革已成定局, 那么企业如何在竞争和挑战中与他人抗衡, 形成自己的持续优势, 来求得生存与发展呢?
西方的理论学家和成功企业已经破解了这个疑问。关键是:企业要在变革的社会中生存, 必须转变观念, 创建学习型组织, 促进企业持续发展。这种通过学习来塑造组织的变革能力建立起来的学习型组织, 它的本质是:不断地自我更新、自我创造、自适应组织、与外界变化同步的组织。这也是美国管理大师彼得·圣吉先生在《第五项修炼》中提出的精髓。
学习是一个增加知识的过程, 同时又是一个创造价值的过程。学习促进变革, 学习可以让企业对变化做出最及时、最全面的反应。
事实上, 许多知名企业已经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 以及为了促进组织的学习而建设学习型组织的伟大工程。世界排名前100家企业中40%进行学习型组织的实践;美国排名前25家企业, 其中80%在建设学习型组织;微软、IBM、GE、壳牌等公司, 及著名企业家都对学习型组织的理论和实践做出重要贡献。中国有许多企业从90年代开始摸索创建学习型组织。
学习型组织是指其雇员不断尝试学习新东西并运用于实践以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的组织, 最终达到帮助组织完成其战略目标, 学习型组织的核心是要搭建适合组织的组织学习管理系统, 并按照实施、控制过程, 保证输出, 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
2 组织内部的个体学习、组织学习与学习型组织形态与组织学习管理系统
如果把公司视为一系列知识、资源的结合体, 不断地获取知识、资源, 更新知识、使用知识、创造知识就成为组织的基本职能, 也是组织生存、发展的必要前提, 那么, 学习就是组织天生的而且是最重要的职能。组织的竞争优势并不来源于产业结构和网络中组织间的关系, 而是对难以模仿的知识、技能、资源与核心能力的占有。
因此, 组织持久的竞争优势源于比竞争对手能更持久地创造出核心竞争能力, 需要组织至少占有一种核心能力以适应迅速变化的市场和环境条件。所以, 组织必须不断地强化核心能力, 然而核心能力不能给予, 只能从组织内部构建。有两种途径来开发核心能力:一是开发和学习新的能力;二是强化现存的能力。这两种途径都必须通过组织学习来完成。因此, 组织的竞争优势归根结底来源于组织学习。
组织内个体学习与组织学习是紧密关联的。个体学习是组织学习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另一方面, 组织学习不是个体学习的简单累加, 而主要是具有共同思维模式的个体行为的结果, 组织可以主动地影响组织内成员的学习, 拓展成员的知识、技能、素质和态度。
如何确认一个组织在有效地学习, 应当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1) 能不断地获取知识、在组织内传递知识并不断地创造出新的知识; (2) 能不断增强组织自身能力; (3) 能带来组织行为或绩效的改善。所以, 组织学习是一个持续的过程, 是组织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 不断地获取知识、在组织内传递知识并创造出新知识, 以增强组织自身实力, 带来行为或绩效的改善的过程。
组织内的个体学习及组织学习构成了创建学习型组织的主要内容。成熟的学习型组织的至关重要的一点是学习与工作的相互结合, 即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二者的结合使组织的绩效因学习而获得改善, 组织成员个体因学习获得成长。
建立组织学习管理系统是有效开展组织学习的基础。组织学习是一个持续的修炼过程, 是一项系统工程。组织学习管理系统涵盖了组织管理中所有重要的因素, 如人、组织、决策、沟通、技术等。学习管理者对组织学习的管理主要是在组织学习管理系统平台基础上, 通过对这些资源及其它可用资源进行有效的规划、调配、使用来实现的。通过周密筹划的组织学习管理过程, 组织不仅可以提高内部资源、知识的利用率, 不断创造出新知识, 而且可以从各方面学习, 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 弥补缺陷与不足。
3 当前企业组织学习现状分析
纵观企业培训和学习的发展, 企业的组织学习过程经历了以下几个形态的发展:
第一种形态, 培训一直处于“附属”地位, 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
第二种形态, 企业已意识到培训的重要性, 并开始着手实施, 却陷于这样的困扰;
第三种形态, 培训得到领导与员工足够的重视且已开展较长时间, 但常遇到这样的问题;
第四种形态, 建立了基于企业战略、岗位胜任力的企业培训体系, 针对成人学习策划了有效的混合式学习方式, 培训效果成效显著, 不断在向企业商学院或者企业大学迈进。
以上发展形态可以看到第一种、第二种、第三种形态的企业状况, 尽管企业在员工学习方面的花费约为员工总工资总额的1.5%~8%, 对于一个中等规模企业来说, 这意味着每年将有数十万甚至几百万人民币的支出, 同时面临以下挑战:
(1) 学习的针对性不强。由于事先没有进行有目的性的学习设计, 不了解学习对象的真实需求, 即便是提供了某些学习机会, 员工还是抱怨没有获得工作所需技能的提高, 学习没有针对性, 因此学习效果不明显。
(2) 学习目的不明确, 与工作和组织的绩效联系不紧密。与传统的学校教育、培训最大的不同, 企业学习目的应是提高人员能力, 满足企业绩效目标。而目前许多企业设计的学习活动没有很好地与学习人员的能力提高、组织的绩效目标挂钩, 甚至于目的不明确, 最后导致学习的投入产出率为零或为负。
(3) 学习缺乏系统性。企业学习应是相对长期、连续、递进的系统工程。很多国内企业在做学习时, 没有根据各岗位的需求、发展制定员工个人相应的系统性的学习一揽子计划, 更没有去有机结合整个企业的目标、特性、需求, 设计一些前瞻性的整个企业发展组织学习计划, 来提高企业的整体学习能力, 全面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
(4) 学习的内容更新速度慢, 严重依赖外界力量, 没有自主学习、自主提高的能力。目前国内绝大多数的企业主持企业学习的机构是内部的人力资源部。由于没有自己的管理者和学习中心, 人力资源部只能一次次地通过外部资源来进行, 缺乏自己内部造血的功能, 只能依赖别人的给予;而且学习的内容或许不能适应自身企业的特点。多数停留在培训的阶段, 机械地接受, 简单地模仿, 当然难以拔高一个层次了。
(5) 学习缺乏主动性。由于成年人主要是在实践中学习, 如果没有设立计划, 没有确定目的, 没有与工作、岗位需求、发展挂钩, 没有预见到学习的效果和好处, 当然会缺乏热情、缺乏主动性了。如果只是为了简单地应付企业组织的学习活动, 没有发挥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 学习效果当然不佳。这样反复恶性循环, 导致需要学习的主体的学习热情低下。
这些现象归结起来, 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企业、组织内部没有一套科学、合理的组织学习管理系统来计划、组织、领导、控制整个组织内部系统的学习。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到企业学习的发展趋势:企业的组织学习需要和企业的绩效结合、需要和企业的战略结合、需要促进能力的提升才是有未来的出路。
物竞天择, 适者生存。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来临, 诸多的压力让企业都在寻找新的出路, 大家都意识到只有拥有比对手更快、更有效的持续学习能力才是企业唯一的优势。在这个知识经济时代, 人力资本已成为企业重要的经营资本;要拥有企业的持续学习能力, 建设一套适用于环境、适用于自身的学习管理系统来管理学习是势在必行的。
4 组织学习管理系统介绍
组织学习管理系统和组织的培训内容体系、应用体系有机地形成“三大体系、一个平台”。
首先是组织学习管理体系:这个系统以ISO10015国际培训、质量标准为依据的全方位培训学习管理、P-D-C-A的管理流程、管理制度为体系核心。
其次是组织学习内容体系:以组织的组织结构、岗位为基础, 以组织的战略需要、岗位需要为基础设计全方位学习课程体系, 并结合组织的人员现状, 设计年度学习计划。同时利用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形成企业内部为核心并, 且不断影响企业外部和企业人力资源部门优化人才培养和招聘的新方案。将企业的知识管理系统、岗位能力系统、素质文化系统以新媒体的方式结合移动互联的工具向企业内部和外部输出, 形成岗位的新媒体学院和招聘新方案。
最后是组织学习应用体系:根据成人学习理论和组织学习理论, 设计学习应用流程和辅助工具, 推动学习转化为技能, 转化为绩效。
E-learning平台:运用电子E化技术, 将管理体系、管理流程、内容课件、应用流程全部软件化、多媒体化, 推动企业的培训学习和培训管理实现24小时无缝对接, 降低成本, 解决工学矛盾。
组织学习管理系统是一种全新的由外部控制向内外部控制相结合, 由被动管理向主动管理, 由零散、个别环节的标准控制向过程标准化、系统标准化的质量管理方法和管理工具的转化, 是企业实现学习管理科学化、标准化、系统化, 最终达成学习投资收益最大化。
提升学习绩效, 实现人力投资收益率的增长, 需要用组织学习管理系统来系统规划、综合管理, 从人力资源规划的角度来吸引人才、培育人才、满足人才各个时期的需求, 从而留住人才。
移动互联网十万亿的整体市场规模成为了中国在新一轮高科技产业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良好契机, 巨大的人口数字红利和10亿部智能手机的保有量使中国在移动互联产业发展中与世界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同时产生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经济、技术、人才、产业发展的重大机遇。人力是核心生产力, 人才是企业在新的时代机遇下不断发展的命脉, 学习型组织建设是将企业的人力资源和知识资源和能力体系有效传承和高效发展的核心能力, 人才的自我成长和企业成长是一个企业管理的永恒话题。
摘要:当今企业的最大挑战是快速变革的环境, 而企业的组织学习力是企业应对变革的关键能力。如何推动企业的组织学习, 本文从企业组织学习现状以及发展阶段进行了分析, 指出企业的个体学习、组织学习、学习型组织是并存的, 需要构建组织学习管理系统, 来管理、推动组织学习效果。同时, 提出了如何建设组织学习管理系统的思路和步骤。
关键词:企业管理系统,组织学习
参考文献
[1]ISO10015国际培训质量管理体系.
[2]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M].上海三联出版社, 2003.
关键词:传统企业管理学习型企业管理特点对比分析
企业管理对企业的发展建设具有重大的意义,科学的管理模式不仅可以优化企业建设,还可以全面提高职工的积极性,为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打下坚实的基础。任何企业都有其特定的管理形式,企业管理涉及的范围非常广,在企业的发展建设中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经济社会逐渐向信息化转型,企业之间的竞争力逐渐由传统的技术竞争向人力资源竞争转型。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传统的企业管理已经很难满足现代企业的发展需求,为了保障企业的发展,必须结合现代企业的发展现状创建全新的企业管理模式。学习型企业管理应运而生,在现代企业发展建设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1传统企业管理与学习型企业管理的概念
1.1传统企业管理
传统企业管理在现代市场上应用的范围仍比较大。传统企业管理是指企业管理者以企业内部发展的实际状况为出发点,将企业全体人员划分为行政、职能以及决策三大类,将每个部门细分为若干机构和部门,通过各机构和部门的职能,对其进行具有针对性地管理。在传统企业管理模式中,企业组织形式以科层制为主,决策层决定企业发展建设的主要方向,通过制度建设,完成对下属各部门的监督与管理,并通过下级单位传达决策层的各项制度规定,最终落实并实现企业的管理职能。由此可见,科层制在传统企业管理中发挥着不可代替的作用。
1.2学习型企业管理
学习型企业管理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产物,是传统企业管理的发展与升华。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学习型企业管理逐渐应用于我国各行业的发展建设中,并取得了较高的成就。学习型企业管理综合现代企业管理特点,通过营造组织或企业的学习氛围达到管理的目的,从而激发职工的积极性,提升职工的整体素质。学习型企业管理采用多元化管理手段,对企业进行全方位科学地管理,是促进企业发展建设的重要手段。
2传统企业管理与学习型企业管理特点对比分析
2.1传统企业管理与学习型企业管理的特点
2.1.1传统型企业管理的特点
传统型企业管理在企业发展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制度明确。传统型企业管理最明显的特点是其拥有明确的制度,是企业建设过程中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为了维护企业发展的稳定性,企业建设者根据各组织发展的实际状况,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增强了管理工作的可行性;第二,分工明确。传统企业管理将企业内部各项工作细化,各任务都有比较明确的分工,每个岗位都有专业的人员负责;第三,职权明确。以传统型管理模式为主的企业,其领导层职权非常明确,严禁领导人员受个人意志的影响滥用职权。第四,体系明确。传统企业管理模式将企业内部各机构的层次划分的很细,其指挥体系由上至下非常明确;第五,升迁明确。传统企业管理模式中管理人员不能凭借个人意志辞退或者升迁任何职工,严格按照考核要求,才能作出升迁或者辞退的决定。
2.1.2学习型企业管理的特点
学习型企业管理非常重视团队的作用,在实际运用过程中以企业全体成员的共同愿景为基础,是具有灵活性的学习组织。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学习型组织管理的核心是增强职工的学习能力,重视职工创造能力的发挥;第二,学习型组织管理以学习为企业管理发展的主要手段,以学习满足转变的需求为最终目标;第三,学习型企业管理综合运用了现代科学技术,重视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和网络化,管理职能具有综合性;第四,学习型企业管理注重管理层和基层职工之间互相管理;第五,学习型企业管理以计算机手段作为管理的基础,充分挖掘人的潜能。
2.2传统型企业管理与学习型企业管理优缺点分析
2.2.1传统型企业管理优缺点分析
传统企业管理的优势:第一,传统企业管理以层级组织关系为基本出发点,企业各部门之间具有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以制度为约束,为提高企业的生产力水平和达到基本管理目标提供了充分的制度保障;第二,以传统企业管理模式为主的企业职工必须严格遵守规章制度,严格遵守上级部门的命令,是提高企业领导人员执行力度的基本保障;第三,传统企业管理模式对企业职工的辞退和升迁有严格要求,禁止任何人员以人员原因私自变动企业职工。
传统企业管理的不足:第一,这种管理模式需要企业投入大量的管理资金,不利于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第二,传统企业管理不利于形成有效的竞争机制;第三,科层制是传统企业管理最明显的特点,这在很大程度上形成了企业等级观念,不利于企业上级与下级之间的沟通。
2.2.2学习型企业管理优缺点分析
学习型企业管理的优势:学习型企业管理模式以扁平化的管理组织机构为主,是传统企业管理组织机构的发展与升华,在缩短管理距离的同时,还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企业的工作效率;第二,学习型企业管理有助于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职工互相交流,是企业沟通机制建立的重要保障;第三,学习型企业管理对管理流程进行了重新确立,是促进企业向信息化、智能化以及多元化发展的重要手段。
学习型企业管理的不足:学习型企业管理综合运用了现代科学技术,引导企业向信息化和网络化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企业的成本投入;第二,学习型企业管理以动态的社会经营活动为管理依据,不仅给企业发展带来了较高的风险,还增加了企业管理的难度。
2.3如何完善现代企业管理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传统企业管理模式已经很难满足现代市场的发展需求,企业必须在传统企业管理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改革创新,完善企业管理工作。学习型企业管理是企业建设者在不断探索发展过程中获得的成果,在企业的发展建设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但是,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着明显不足,如何完善现代企业管理是行业发展的当务之急:首先,企业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原则,重视职工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充分尊重职工的权利,保障管理者和与职工的“共赢”;其次,企业还应该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制度是企业管理顺利开展的保障,结合企业管理的实际状况,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应增加企业的培训投入,加强企业的软件建设;另外,完善现代企业管理,还需要企业具有创新意识,结合现代社会发展的状况,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扩充管理手段,促进企业发展。
3结束语
总之,传统型企业管理与学习型企业管理具有较大的差异,这两种管理模式均具有自身的优点和不足。企业管理者应该明确传统企业管理和学习型企业管理优势以及不足的前提下,针对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如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原则、完善管理制度、以及注重创新等,促进现代化企业管理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马蕾.传统企业管理与学习型企业管理特点对比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1.
[2]赵方圆.试分析传统企业管理与学习型企业管理的特点[J].新经济,2014.
[3]刘怡爽.传统企业介入电子商务的风险分析[D].黑龙江大学,2001.
从我入公司至今,公司一直力求人性化管理的模式,但是我个人认为并没有发挥到最佳的效果,没有完善制度下的人性化管理只会削弱其管理模式的优势。今日我寻找资料时看到这么一个案例:
某公司是一家港资企业,实施人性化管理,在工业区xx年的运转以后,致使大部分老员工产生了“公司理应如此”的思想,同时员工甚至管理人员看到公司管理宽松,开始出现思想懈怠,自律性不强,工作积极性欠缺,责任感较差等不良现象。如办公室空调只开不关,个人电脑下班不关,在办公室吃早餐,上班挂着qq,下班铃声一响立即离开,即使当日的本职工作未完成也不配合加班等等。在人力资源部加强管理时,员工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你们讲不讲人性化管理,都什么年代了?”于是,在公司内就形成了一种令人非常困惑的工作习惯和企业氛围:一方面,公司尊重员工,保障员工福利;另一方面,员工却钻人性化管理的空子,工作主动性不够。老板发现此种现象也会发火,“炒人”也就逐渐成为了家常便饭。这样又形成了另外一种问题:员工一旦产生离职念头,并不主动向公司申请,而是故意工作散漫、拖拉,等待公司辞退,以便获得相应的补偿金。这样一来,人力资源部在工作时就会非常棘手:给予员工补偿金,今后就会更难管理;不给予员工补偿金,员工就会到劳动部门投诉。长此下去,员工就会越来越“刁”,管理起来就会越来越困难,从而影响到企业的发展。
以上的案例对我产生了启发,该公司推行人性化管理,突出了员工在管理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管理宽松,尊重员工,注重提高员工待遇,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提倡自我管理等,但却放松了制度约束。像这样重视人性化管理而放松制度化管理,从而引发管理困境的情况,在现在很多国内企业中还较为普遍。如果说在人性化管理过程中只是讲感情、重“亲情”、照顾情绪、满足需要,而放松制度约束,那么这不符合人性化管理的本质要求。
从词义上来看,“人性化”是一个定语,也就是说,要在做好管理的前提下,才能谈人性化。人性化管理是以严格的管理制度为依据的,是具有科学性和原则性的,它是基于人的人性特征而实施管理的一种模式。一旦失去科学的制度依据,管理就会趋于人情化。如果单凭管理者个人好恶进行管理,非常容易走偏。中国社会是一个注重血缘、亲情和人情传统的社会,如果不用科学理性的尺度去丈量、规范管理者的行为,企业管理难免会缺少公正、公平,员工就会受到不平等的对待。离开制度管理来谈人性化,也就离开了管理的前提和基础,失去了管理的方向和目的(平等、公平、公正)。
从企业治理的角度而言,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企业必须要有一套严格、完善的管理制度,对员工的行为加以约束和规范,形成一种决策科学化、流程标准化、监督制度化、考核系统化的管理模式。在这种管理模式下,员工按照规定的程式步调一致地工作,直至达成预定目标。当今社会竞争激烈,严格的制度看似冷酷无情,但它却是企业正常运转和不断发展的保证。科学的制度化管理不仅符合企业的整体利益,同时也符合员工个人的利益。
从个人的角度来看,人都是有惰性的。管理松弛、分工不明、职责不清的“大锅饭”,是滋生员工惰性的最佳“土壤”。有一定自觉性的员工能做好“份内的事”就不错了,“份外的事”是绝对不会干的。而自觉性较差的员工恐怕连“份内的事”都不会好好干。长此以往,员工私欲膨胀、各自为政、放弃责任、混时度日。在管理实践中,人性化管理要重视人性,但对人性不能放纵。一方面,在管理中要充分尊重人性,以人为本,使管理贴近人性;另一方面,又要看到人性的弱点与消极面,对人性的弱点与消极面不能放纵、不能无原则、无限制地张扬。否则,人性的弱点与消极面会阻碍管理,损害组织与社会。只有这样才算是真正的、有实践意义的人性化管理。因此,健全的制度是企业运行的基础,再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如果没有制度作保障,也会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6S”即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六个项目。整理即区分要物与不要物,除了需要的,其他一切都不放置;整顿即是任何需要的东西都能马上取出,减少寻找浪费的时间;清扫即是将看得见、看不见的工作场所内清扫干净,并保持下去;清洁是贯穿整理、整顿、清扫的综合体;素养是由心态养成的良好的工作习惯;安全是保证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的基础,做任何一项工作都要把安全放在首位。通过学习我认识到,“安全”是日常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可以说,推行“6S”是我单位实现安全生产的重要途径。
首先,我和大家分享使用6S的层次问题,处在不同的层次会面临不同的问题。
第一层次处于不知阶段:由于不知道有这样一个管理方法,生产现场一片混乱、效率低下、废品率高、成本居高不下、工人怨声载道、领导焦头烂额;
第二层次处于知道但不会推广,所以认为6S无用的阶段:看着定义、案例、描述觉得不错,可一旦用起来,却是老虎吃天,无从下口。看别人用的很好,而自己就是用不好,最后归因到企业员工素质不够上;
第三是掌握了6S的使用工具、流程控制工具,但由于没有养成良好的管理意识、职业化意识、工作习惯等,觉得推行6S是麻烦,反倒影响了效率的阶段:结果是半途而废;
第四就是既树立了良好的职业意识、管理意识,也养成良好的操作规范和习惯的阶段:通过6S管理获得高效、整洁、愉快的管理成就。
知道了这四个层次之后,我们从第三个层次开始入手。在和大家分享我的方法之前,我要请教诸位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你是否一定要实现现场的高效、整洁、怡人管理?第二个问题:是否无论何时,都会对6S始终如一,不离不弃,坚持到底?
张瑞敏说过:“什么叫不简单?把一件很简单的事情,始终如一的做好,这就叫不简单。”坚持锻炼身体很简单,但每天坚持锻炼20分钟,做得到吗?生气会伤身,碰到不如意,依然心平气和坦然面对,做得到吗?其实,就这两点,如果你一生都能做到,功成名就不为奇。有决心才会有习惯,有习惯才会有结果。
我认为做好6S的第一要点是领导作用,第一是决心,不坚持到底誓不罢休;第二是支持,包括物质支持、环境支持、资金支持、时间支持、培训支持、人力支持等。
做好6S的第二要点是全员参与,包括我们各部门、各基层员工,都要参与进来,6S管理绝不是某个部门自己的事情。公司要从政策、制度、奖惩措施上,通过规章制度的形式确定下来,我们按制度执行到底、坚持到底。
做好6S的第三要点是过程、方法、检查网。过程中要建立科学的流程管控,整个管控过程中要求事事有人管,职责明确,奖惩兑现。方法要丰富,表格管控、目视管理、定置管理、看板管理、目标管理等。要按流程、部门、工序逐级建立检查网,层层有人负责,形成有检查就有结果的习惯,人们只会做你检查的事情,而不会做你希望的事情。
以上就是我个人在推行6S管理过程中,收获的一点经验和体会,由于时间、经验有限,我知道还有很多欠缺的地方。但我一直坚信,一个人如果下定决心做某件事,就会千方百计的找方法突破,只要找到路,就不怕路远。认真第一,聪明第二;结果提前,自我退后;锁定目标,专注重复;把简单的事情重复做好就是成功
★ 6S管理心得
★ 6s管理心得
★ 企业演讲稿:6s管理
★ 6s管理伴我行范文
★ 车间6s管理实施方案
★ 化验室6s学习心得体会
★ 有关6s范文
★ 6s管理心得体会与感悟
★ 6s管理的宣传口号
在当今企业环境因素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多变,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时代,战略管理作为作为高层管理人员活动的内容,越来越显示出其企业管理中的重要地位。
战略管理是企业的高层决策者根据企业的特点和对内外部环境的分析,确定企业的总体目标和发展方向,制定和实施企业发展总体谋划的动态过程。它包括企业总体战略和产品组合、商场竞争、技术创新以及企业文化、企业形象和人力、财务等战略,基本上涵盖了企业产生和发展的全过程。
认识战略管理的地位和作用,不断地重视企业的战略管理,有助于决策者从琐碎的日常事务中解脱出来,及时发现和解决那些有关企业生死存亡、前途命运的重大战略问题;有助于用战略眼光将企业经营活动的视野放在全方位的未来发展和广阔的市场竞争中,获得更大的发展。
近几年来,全球经济发生了巨大变化,经济环境越来越复杂和变化莫测,竞争异常激烈,不仅对大企业提出了挑战,而且对众多的中小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没有规模、没有品牌、没有特色就很有可能被淘汰,而具备这些,不是一时一刻就能得到的,需要有战略眼光,从现在开始,对系统、对企业进行战略策划,从而寻求出适合自己成长的最佳道路。美国著名未来学家托夫勒在(企业必须面向未来、一书中说:“对没有战略的企业来说,就象在险恶的气候中飞行的飞机,始终在气流中颠簸,在暴雨中穿行,最后很可能迷失方向。”许多事实证明,如果对于将来没有一个长期的明确的方向,对本企业的未来没有一个适应市场的战略规划,不管企业规模多大,地位多稳定,现有的情况有多么好,都将在这场革命性的技术和经济的大变革中失去其生存条件。
市场经济飞速发展下,企业间竞争不仅体现在人才、技术、企业文化上,更体现在管理方法上,传统企业管理中能够看到过去发展的影子,很多值得借鉴的经验与方法,但是,时代在不断进步,市场经济变化莫测,传统企业管理受到挑战,学习型企业管理成为传统企业管理延续与传承,下面对两种管理主要内容与优缺点进行分析,以发现两者的差异,从中探索出企业管理新思路。
1 传统企业管理
传统企业管理是指企业建立之初实施的运作与管理模式,很多企业会在原有管理模式基础上加工与创新,还有的企业未对其进行改变,继续沿用。传统企业管理依据企业员工分工将员工部分分为三种,分别为决策机构、职能机构以及行政机构三种,不同机构进一步划分出细小机构[1]。在这种运行模式,企业管理者集中了更多权利,可以运用自己的职权管理下级员工,对工作提出指导,但是权利过分集中,使企业次一级管理者权利非常小,作用微乎其微,每一个决策均要向上级汇报,工作受上级与下级双重监督。传统企业管理有显著的管理特征:首先,分工明确,不同层级员工都可以在本岗位上发挥职能;每个组织都构建了规范的管理制度,进而使内部分工更加明确、更加细致,各项工作均能按照规章制度、流程进行;管理者对待不同级别员工与不同部门工作更加公平,事件处理更加谨慎,所有工作都有一整套规范与制度指导[2]。
传统型企业管理优缺点体现在:优势是通过细致与明确分工将员工工作效率提高;有严格规章制度约束与上级管理者的监督,可以使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开展;员工考核更加严格、事件处理更加谨慎,出错率降低,减少人事变动对正常工作的影响[3]。缺点为:上下级管理复杂、各个部门间关系繁琐,每一件事都要向上级汇报,增加了沟通成本,影响办事效率,经常遇到一个部门处理同一件事件的情况,某些部门喜欢将本部门利益突出化,容易与其他部门产生分歧,增加解决内部矛盾的时间与成本,促使人员流动增大,降低了工作积极性;传统企业管理遵循固有模式与制度,不能与时代发展相契合,长期会降低市场竞争力。
2 学习型企业管理
学习型企业管理就是全体员工有组织、有纪律、有规范的学习,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调动工作积极性,培养创新意识,是一种充分现代化气息与人性化的管理模式。学习型企业管理模式特点体现在:首先,团队合作意识强,单独个体的学习对企业作用微乎其微,而团队学习,提高团队知识水平,可以为企业带来更大价值,并且团队中所有员工都积极学习,营造了一种相互督促、相互激励的状态,不断提高自身能力[4]。其次,管理与被管理者之间存在平等与互助关系,上下级关系存在但不突出,建立了双向学习的关系;学习型管理不仅可以提升员工知识水平,还能使创造力与想象力得到开发,工作热情更高。学习型企业管理模式优缺点:优点体现在通过全员学习在上级与下级之间建立一种双向学习的相对平等关系,将员工与企业管理者的距离缩短,减少隔阂与矛盾,可以面对面沟通与探讨问题,节省了沟通成本,增强了员工自信心;应用先进的理念与知识逐步取代老旧、无价值的管理,在发掘了员工自身潜力的同时将管理效率提高,另外,扁平化管理模式更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员工通过学习创新意识增强,增加了企业发展机会。
缺点:学习型企业管理注重学习氛围的营造,但、忽视各项管理制度的更新与调整,管理者对员工监督与考核减少,容易使各项生产陷入无序状态,增加了参与市场竞争的风险。
3 企业管理模式完善的对策
传统企业管理与学习型企业管理各有优势与不足,将两种管理方法优势结合,去除两种管理的不足之处或者在原有问题基础上改进与调整才能逐步提高管理水平,更加顺应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学习型企业管理无疑成为现代化企业规划与发展的重点,但依然要充分学习借鉴传统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与制度方面的经验,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对知识型人才加强培训与教育,提升综合素质,实施人性化与柔性化管理,健全奖罚制度,控制人力风险投资成本,创新薪酬体系,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5];同时,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借助互联网、新媒体等加强企业文化宣传,打造企业特色文化,树立品牌意识;最后,对传统企业管理工作环境逐步改善,确保政策下达与员工意见反馈通道畅通,关注员工思想动态,消除思想顾虑。
4 结语
总之,传统企业管理与学习型企业管理各有优劣,学习型企业更为先进,迎合市场需求,需要在总结传统企业管理基础上进一步优化管理,创新管理形式,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葛伟超,李婷.传统企业管理与学习型企业管理之间的特点分析[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3(11):30-32.
[2]亮玉.传统企业管理和学习型企业管理的特点分析[J].商场现代化,2015(8):123.
[3]乔莎莎.学习型企业管理与传统企业管理的特点比较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5(11):79.
[4]刘新军.传统企业管理与学习型企业管理特点对比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19):131-132.
一、实施知识管理开发和深化企业的学习行为
(一)把企业传统学习方式制度化、信息化,最大限度促进员工知识交流和更新。在技术创新和信息、知识日益成为企业市场竞争力决定因素的情况下,在企业建立知识共享平台已显得日益重要。在没有知识共享平台的情况下,企业中重要员工的离职、退体会给企业造成重大的损失。因为重要员工的经验、客户关系、独特技能和专业知识是企业的无形财富,充分利用这些财富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同时,员工之间的交流、差别知识的互补和企业文化中价值观的强化,都需要一个共享的知识平台。现在局域网和internet的普及给企业提供了这种共享平台,知识管理就可利用这个平台充分共享员工的差别知识,将个人知识和信息提升为组织知识。同时,知识管理还必须将企业传统学习方式制度化、信息化,以促进企业的学习行为,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强化员工间的知识交流制度。员工之间进行知识交流的方式很多,最普遍的就是“传帮带”。成长中的员工通过先进员工的传帮带可以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因此,传帮带活动需要经常化、制度化。2支持自学。自学是员工积累知识的重要途径,而且较少占用组织成本。任何组织都应该支持员工各种形式的自学。3,定期培训。定期培训是最完善的培训制度,它可以使员工及时获得本行业的最新信息和技术。
(二)对文档资料实行开放式管理。文档资料大体可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跟本单位的业务直接相关的文档资料,包括上级文件、内部规章、财务档案等;第二类是外购资料,包括书刊音像、网络信息等。针对第一类资料,开放式管理的重点是规范化与透明化;针对第二类资料,开放式管理的重点是共建共享。
(三)积极收集外部信息。外部环境的变化在很多情况下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组织的生存与发展,收集外部信息是知识管理的重要任务。这些信息包括:政治政策信息、经济发展信息、法律信息、科技信息、市场供求信息等,这些信息有的可以通过检索媒体、向人咨询、请人讲演、参加相关的会议收集,有的则需要通过系统的调研收集。对外部信息的收集能力是衡量知识符理水平的重要指标。
二、促进企业向学习型组织转化
在新的知识经济时代,如何成为学习型组织将成为新的管理革命的重要内容。学习型组织是能对不断变化的世界做出有效反应的组织,应该是一个能不断适应与变革的组织。
企业要想将自身改造为学习型组织,除了注重企业的知识型管理外,必须从建立适合于学习的组织结构人手。一般来讲,加强领导和管理、强化反馈机制、创新企业文化是目前我国企业向学习型组织转化的当务之急。
(一)领导与管理。在学习型组织中,各级领导人和经理人员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从事学习的个人和团队提供强有力的支持:1规范学习行为;2,建立一种促进学习的体系;3鼓励员工提出创新建议:4,保证知识传播和学习渠道的畅通;5,企业资源向从事学习的人员和团队倾斜。
(二)信息反馈机制。传统企业要向学习型组织转化,首先要建立员工建议系统和顾客意见反馈系统;其次要成立专门的组织调研企业内部和外部的情况变化,并要把这些信息加工成对企业决策有价值的报告;第三要善于接受咨询公司的帮助,在企业重大决策前重视外界智力的作用。
(三)企业文化。文化是企业强大的精神动力,是员工之间的黏合剂,是知识管理的基础。知识管理要想收到最佳效果必须首先建立同利同心的企业文化。同利同心的企业文化需要三大支柱,即: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细致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和深入人心的员工黏合机制。这三类机制的任务是使员工得到公平的对待和全面的尊重与关心,将员工之间产生矛盾的因素减少到最低点,充分保护和激励员工参与管理和进行创新的积极性,最终在组织内形成崇尚创新、学习先进、敬业助人的文化氛围。在具备了一定的组织结构基础后,企业还要着重塑造组织的学习文化,培养组织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气氛。要开展经常性的学习,以提高企业整体的学习积极性。
三、通过学习最终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这是知识管理的最终落脚点,也是企业学习的同的。知识只有作用于实践。才能给人们带来价值。同时,也只有通过在实践中不断扬弃,知识才能不断更新,适应人类改造世界的需要。一个组织能否充分利用组织的知识。能否不断地创造出新的知识,进行知识更新,将是其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
通过“风险(创业)投资与企业发展”的学习,进一步认识到“企业高速成长的奥秘在于资本运营。如果单靠企业生产经营,企业只能按常规速度发展。现代企业的发展战略必须两个重要的支点:即生产经营战略和资本经营战略,两者缺一不可”。通过学习,对于我们这样正处于成长中的天然气能源企业,在今后发展战略、战术上的运用也大有裨益,意义重大。
比照我们公司的现状,在当今能源短缺,注重环保的时代,我们天然气公司作为资源型能源企业,似乎可以衣食无忧、等客上门,无需考虑太多。但事实上,由于天然气企业具有业务投资建设时间长、投资额度大、资产专用性大、同时投资回收期长、存在资源的不确定性等特点,在投资方面深受诸多风险因素的影响;加之天然气企业所具有的市政公用的性质,需要承担安全责任、公共责任、社会和环保责任,因此,本次开设的风险投资课程,使我们收获很大,受益良多。现就结合我公司的成长和发展,谈谈粗浅的看法。
一、企业高速成长的奥秘在于资本运营。
资本运营是指通过投融资、资产重组和产权交易等手段,对资本实行优化配置和有效使用,以实现资本盈利最大化为经营目标。它是以价值为核心,通过整合、吸引优秀资源为企业发展服务的过程。象我们这样的省属能源企业,在经过原始积累后,要迅速发展壮大,资本运营也是有效的途径之一。如果单靠原有的资源进行生产经营,单 打独斗,企业发展的空间将越来越小。回首我公司的发展历程,我们体会到,象我们这样的公司也需要理念、商业模式、方法手段的改变与创新。资本运作有三个层次的内容,通过学习认识到我公司正处于第一、第二层次,处于产权资本运作与无形资本运作的初期。过去几年,我们首先根据公司和国内天然气市场的实际,积极推进产权资本运营。我们为了锁定资源,和资源开采方#####进行了合资重组,建立了产权明晰的现代企业及制度,从而为进一步锁定上游资源,扩大下游销售,为公司的快速稳健发展奠定了基础。几年来,公司依靠合资重组带来的资金和资源,先后建成了多个天然气项目,初步形成了###地区天然气多气源供应环网。其次,我们也注重无形资本的运营。今后几年,力求通过天然气管网运营产生的凝聚力和辐射力,进一步扩大公司的影响力,从而进一步加强公司的品牌建设,我们还要通过业务建立良好的美誉度,通过独特的商誉和服务来进一步增加我们的无形资本。第三,金融资本运营,也是我们未来考虑的方向。在推进资本运营和公司发展中,我们要积极做好风险控制,主要防范和控制好以下风险:
1、第一类是不可抗力风险,这类灾难风险是不以人类意志为转移的,如地震、洪涝、雷击等等,以及社会异常事件;
2、第二类是政府政策风险,由于政府监管政策的变化,会给天然气市场以及企业的经营模式和收益带来一定的风险;
3、第三类是公共社会风险,天然气行业属于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公共行业,在进行经营管理决策时,在考虑投资进入或退出时,还必须考虑社会和公众的利益,这无疑增加了经营发展中的不确定性;
4、市场和经营风险,如国际原油价格涨跌、天然气供给、需求关系变化,都会导致天然气价格的剧烈波动,使得供求双方的优势地位发生转换,进而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另外,竞争对手及天然气替代能源的发展,都会带来一定的市场和经营风险。
二、对我公司今后发展战略的思考。
通过对“风险(创业)投资与企业发展”篇目理念的学习,企业成长的演进规律为:创业管理→半职业化管理→职业化管理。按照这个理论,我公司正在从创业管理向半职业化管理过渡,我们要抓紧做好以下工作:
1、抓资源,全力培育和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
通过多年的实践,我公司管道资产具备了一定规模,市场份额逐步提升,经营绩效迅速增长,尤其是通过与资源方的全面战略合作,成立合资公司,使公司产权结构得到优化,上游资源制约的瓶颈问题得到有效缓解。资源实际上就是我们能源企业的重要核心竞争力。我们的战略目标和风险管理要紧紧围绕资源而展开,和资源相匹配,包括天然气自然资源、上、下游市场资源等。我们的战略目标如果过于急于求成,希望以最快的方式获得回报,结果可能会导致在经营与发展过程中承担过多的不可承受的风险,导致市场应对能力不强,安全隐患增加、资产回报率低、企业发展后劲不足,甚至于可能导致在重 大风险事件发生之时无从应对,陷入生存困境。通过学习,这一点我们一定要充分把握。
2、抓业务,努力夯实产业经营的基础。
我们天然气输送企业的各项业务,强调量力而行;我们要根据公司的经济实力、核心竞争力确定业务范围。我们的业务扩展不是越大越好,而要有一定的路径。天然气管道输送是我们的核心业务,我们将在完成“####天然气环网”的基础上,按照“###线”、“####线”、“####线”的先后顺序,在全省稳步地推进多气源输气管网的建设工作。我们的业务板块还包括液化天然气码头建设(LNG)、压缩天然气加气(CNG)业务、天然气发电与供热等业务。当核心业务遇到很好的发展机遇而资本资源又很充裕时,当然要尽快扩张;当核心业务遇到很好的发展机遇,而内外部资源又遇到瓶颈时,我们就要及时调整策略,收缩一些对企业资产增值或贡献不大的业务,将有限的资源集中到核心业务上。
资产经营始终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基础,“吨位决定地位”,我们一定要快速扩大规模,以规模获取优势。我们要把准资源及市场的需求变化,规划好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要优化扩张路径,优化业务结构,对外部环境和内部资源做出正确的判断,要遵循量力而行、成本效益比的原则;遵循全方位全过程风险管理的原则,以最恰当投入获得最大的收益和最安全的保障。
3、抓管理,加强组织控制与治理。
抓好管理,首先要全面加强完善企业内控制度,树立良好的风险 管理理念,主要包括岗位授权制度;报告和批准制度;责任制度;考核评价制度;重大风险预警制度;突发灾难应急制度;企业法律顾问制度;重要岗位权力制衡制度等。作为天然气企业,主要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关注天然气资源、下游市场、管输安全、环保、管输沿线的城乡建设动向和国家地方法律法规,对LNG板块,还要关注涉及的其他国家和地区。二是注重涉及员工的法律风险管理,做到合法用工、规范管理、科学授权和有效考核;三是加强合同管理,加强合同全过程的风险防范;四是加强员工生命健康(HSE)、安全技术、生产运行相关的管理体系建设;加强风险理财与安全投资决策的财务体系建设等等。通过逐步建立各项管理体系,使风险的防范更加稳妥、公司的运转更加快捷有效。
4、抓人才,着力建立一流管理团队。
企业要快速发展,根本出路在于资本运营。而资本运营,表面上看到的是资本的运作,实际上是企业管理团队的综合素质的体现。因此,关键在于企业管理团队。一支充满活力和激情、反应敏锐、骁勇善战、坚忍不拔、执行力强的战斗团队才是企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核心竞争力。近年来,我们公司着力培育“
1.从课程中你学习到了什么?请至少阐述三点?
1.情绪的记忆、反思、恳谈、测试方法可以帮我们识别情绪。2.课程给出了两种通过情绪管理冲突的方法。(1)主动说出自己的坏情绪,以获谅解;(2)设法营造为自己和别人带来快乐的氛围,离快乐近一点,设法回避“众人嫌”,离负面情绪远一点。3.做思维型冲突领导,多动脑子,想清楚再做;不做行为型冲突的领导,少订不切实际的目标,先建立起领导联盟,才能依靠团队力量去实现目标。4.情绪的导火线主要包括:情绪上的愤怒、波动、焦虑、不满或激烈的言词碰撞。
2.通过课程的学习,哪些方面可以与实际业务工作结合?下一步您将如何行动?
善于识别情绪、懂得转移不良情绪、控制冲突直到解决冲突是管理者的修行。觉得课程思维型冲突领导作风,值得在管理中恰当运用。身为团队领导一言一行,已经不止是对自己负责更重要的是对团队负责。想清楚了再干是营造和谐团队氛围,最终带给自身良好情绪的途径。
3.您感觉课程还可以从哪些方面优化?
关键词:学习型组织;构建;企业管理;问题
随着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剧,社会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同时,随着信息革命、知识经济时代进程的加快,导致企业面临的竞争环境越加的恶劣。对于企业来说,传统的组织模式和管理理念已经不符合当下的发展需求,如果仍然沿用传统守旧的模式将会导致企业失去竞争实力,被时代所淘汰。因此,企业必须抓住当下发展的机遇,不断构建学习型组织模式,更新管理理念,实行高效地企业管理方式,切实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另外,我国企业应该吸取国外优秀的经验,吸收西方管理文化的精髓,再结合自身的实际发展需要,形成行之有效的管理方式。
一、企业构建学习型组织的意义
(一)企业获取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
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下,各大企业面临着竞争激烈且复杂的外部环境,为了切实提高企业的竞争实力,立足于市场,加强对企业的高效管理是至关重要的一大环节。因此,企业的管理者必须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在学习速度远远超过外界变化速度的基础上才能促使企业内部的变化大于外部的变化,帮助企业真正立足于竞争激烈的市场,实现企业更好地生存与发展。
(二)切实提高企业的竞争实力
在商业这个特殊的行业中,由于外部环境与因素是不断变化着的,因此没有永远的王者与不败神话,只有“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法则。企业为了立足于市场,确保长远稳定地生存与发展,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学习与创新,完善生产过程中不足之处,优化企业内部结构,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实行高效的生产机制,对企业进行全方面的改革。由此可见,企业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丰富自身的经验,才能切实提升自身的综合竞争力,随机应变地面对任何事件。
(三)彰显出一种新型的企业文化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企业文化作为一项无形资产,是企业发展灵魂和重要标志。企业战略、组织结构、业务流程以及办公环境都是围绕企业文化而展开的。企业构建学习型组织是指通过不断地学习获取更多有用得知识,从而实现对企业的不断创新和改造,进一步完善了企业文化。在优秀企业文化的渲染下,能够有效增强企业内部员工的凝聚力,推动企业更好地发展。
二、企业构建学习型组织面临的障碍
(一)等级式组织模式和管理方式
根据相关调查结果显示,我国超过一半企业实行直线职能制的组织形式,剩下的企业中有22%左右的企业实行事业部制,还有极少部分的企业实行团队形式。另外,所有企业中国有独资企业普遍采取直线职能制。由此可见,我国各大企业已经意识到管理的重要性,逐渐加强企业的基础管理工作。同时,部分企业开始了组织创新。然而这种创新仍然是建立在传统的等级式组织模式和管理方式上,管理水平较低。在等级式组织的影响下,企业难以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并且具体的学习行动不能贯彻落实到位。由于种种因素的制约,导致我国企业构建学习型组织面临更大的困境。
(二)企业学习氛围不浓,缺乏充足的学习场所
知识经验丰富的优秀人才是企业最核心的发展动力,能够有效推动企业的快速发展。因此,必须鼓励企业员工充分利用一切业余时间积极进行学习,丰富自身的知识内容,不断优化知识结构,从而对企业进行一系列有效地创新和改造,推动企业更好地发展。然而,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企业虽然表面上积极倡导员工主动学习,但是没有营造出一种浓郁的学习氛围,从而导致员工将大量的业余时间都花在娱乐上,很少进行对技术的钻研。另外,企业仍然存在重物质文明建设轻精神文明建设的现象,尚未给员工提供良好的学习场所,员工只能下班回家独自进行学习,缺乏与其他员工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导致资源不能共享,降低了学习的效率。
(三)对学习能力的探讨不够深入与实用
针对学习型组织构建,彼得·圣吉所说过:“学习型组织仅仅完成了理论发明,而远未达到实践创新的境地。”同时,由于学习型组织构建这种新型思想理念在我国起步较晚,虽然进行了相关的研究,但是这种研究尚未达到成熟和完善的程度。并且对实际活动缺乏深入的普及与推广。另外,在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大形势下,企业一味注重增强自身的竞争实力,忽略了对学习型组织的全面了解,导致在构建学习型组织的实际工作中逐渐出现诸多问题。最为突出的就是在建立组织学习的过程中,企业侧重于建立知识架构、知识内容以及知识系统,过于追求全面的知识内容,严重忽视了知识内容应该保持与时俱进的原则。即使知识内容再丰富多彩,缺乏学习能力,构建学习型组织也只是空中阁楼。由此可见,企业尚未明确学习与组织之间的关系,缺乏合理的因素来检验组织是否开始学习。归根究底,造成学习型组织建构困难与障碍的最主要原因还是缺乏对学习能力的深入探讨与实用。
三、企业构建学习型组织的具体措施
(一)调整组织结构,更新管理理念,改变管理方式
在当下这种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为了需求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必须抛弃已经不符合发展需求的传统组织,积极向学习型组织进行过渡。学习型组织能够实现对企业的创新和改造,切实增强企业的竞争实力。首先,需要优化和改善组织结构,促使组织结构趋于扁平化。同时,减少管理层次,对于职能重复的部门进行重组,撤除不必要的部门,将企业的资源运用到核心部门中。另外,良好的管理理念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企业构建组织形式的过程中,树立全新的管理理念,引导企业制定出正确的整体战略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取向,切实提高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从而显著增强企业的竞争实力。
(二)领导以身作则,引导企业内部员工积极自主学习
在学习型组织中,领导者作为员工的顶头上司,应该树立一个积极的榜样作用,以身作则,做出良好的示范。首先,领导应该帮助企业员工清楚认识企业所处的社会现状,深刻了解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在正确把握企业的基础上,提高员工对组织系统的了解能力。其次,领导应该具备较强的事业心,顾全大局,保持胜不骄败不馁的心态。同时,领导应该拥有自知之明,扬长避短,勇于承认自己的不足,虚心接受别人的批评。最后,勤于思考,积极进行自我总结。一个优秀的领导者能够在企业内部培养良好的学习之风,有效带动员工积极开展自主学习,不断提高员工的整体实力。
(三)建立行之有效的学习机制,营造良好的学习文化氛围,增强团队的学习能力
知识能够为企业提供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因此,企业应该建立有效的学习机制,积极组织员工进行自主学习,切实提高员工的整体能力。虽然我国企业已经意识到学习型组织地重要性,但是该组织模式是建立在西方高度发达的管理基础之上的,我国企业的管理水平偏低,不能完全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因此,目前提高我国企业竞争实力最主要的方式都是不断学习,通过有效地学习创新对企业进行适当创新和改革。首先,企业应该将员工的学习情况作为竞争上岗的重要指标,建立学习型组织,引导员工意识到知识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大大提高了员工的学习积极性。其次,企业应该注重人力资源投资,加强对员工的知识管理,营造出一种信任的氛围,鼓励员工积极自主进行学习,切实提高组织的整体学习能力。最后,企业应当给员工建立一个信息平台,帮助员工实现相互之间的信息与资源共享,加快了学习内容的交融,显著提高了学习的效果和质量,从而切实提高了团队学习的实效性和整体学习能力。企业员工之间经常性的互动共享学习不仅有效提高了员工的学习能力,促进员工综合实力的提升,而且为企业未来发展提供了持久的动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面对当下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趋势,企业必须积极构建学习型组织,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对企业进行不断地创新与改造。同时,不断更新管理理念,在先进的管理理念的指导下,加上高效的学习型组织模式,不断推动企业又好又快地发展,实现企业立足于当下社会。
参考文献:
[1]游丹,李映波,王娅敏.企业构建学习型组织的探讨[J].云南科技管理,2008(01).
[2]肖艳红.企业管理与构建学习型组织之探讨[J].中国商贸,2011(31).
【企业风险管理学习心得_学习风险管理体会】推荐阅读:
现代企业管理学习心得10-24
企业管理培训学习心得01-08
工程建设施工企业质量管理规范学习心得09-12
企业参观学习心得体会12-23
企业员工听课学习心得体会10-25
企业干部学习十七大报告心得体会06-06
学习企业文化心得体会:创造美好生活10-21
企业内部员工学习反腐倡廉心得体会01-13
2021年企业员工培训学习心得体会文本07-09
企业管理个人心得体会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