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如何预习

2024-10-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大学如何预习(精选14篇)

大学如何预习 篇1

预习的好处

通过预习我们能发现我们知识的薄弱点,还有预习是提前学习的一种方式,我们可以在课前就搞清楚需要学习的重点内容,还有难点所在,这样我们上课就能有目的的去听课了,这样也有利于我们提高学习效率。

该如何预习?

预习首先是要把我们课本的内容都通读一遍,然后再读一遍,然后边读边将课本中的重点内容圈划出来,还有就是要思考,思考我们预习的内容,去理解解读它,试着将这些知识内容进行一次有效的学习与记忆,这样上课的时候就知道该怎么听课了。

大学如何预习 篇2

一、 预习的作业要科学合理地规划

现在的教学倡导的是“ 先学后教”。 在教学中,“ 先学”主要体现在预习中, 但是教师在布置预习的时候也不能把过多的文本理解、 字词的掌握放在预习这个环节内, 这样不但不能激发学生预习的兴趣, 还会扼杀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我们可以 在预习的 方法方式上、内容上、检查的形式上科学合理地规划,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布置三项预习作业,可以两个是知识性的, 一个是实践性的。 在教学《 梦圆飞天》( 苏教版五下) 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些预习作业:( 1) 对照拼音,读通课文,争取把课文读正确、通顺。 ( 2) 画出文中优美的词句, 借助上下 文和工具 书尝试理解,适当地作记号。 ( 3) 搜集关于“ 神舟5号”的相关资料,准备交流。 ( 4) 观看“ 神舟5号” 发射的全过程,写一写自己的感受。 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 减轻学生的压力,我检查预习的时候, 只要学生完成了第4项, 前3项即使没有完成好, 也算完成了作业。 因为只要观看过视频, 即使不读课文、不查工具书,理解课文对学生来说也很容易了。 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只完 成其中的 一项也算完成。 能力强的学生,预习题都完成则受到表扬与奖励。 这样的预习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学生也不会把预习当作负担。

教师要对学生的课前预习进行认真的考评, 让学生交流预习成果, 为学生创造一个分享成果、表现自我、展示个性、 体验自己和他人成功喜悦的舞台, 让学生的辛勤劳动得以展现,激发学生的预习兴趣。

二、 预习要结合年级段布置任务

在预习中, 读是必不可少的。 教师要善于根据年级段的不同,相机地布置预习任务,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 如低年级的预习, 教师可以布置学生借助课后拼音大声地朗读课文的作业,读准、读正确即可,关键是让学生知道在家预习也是一种学习,并能长期地做这件事。 对于中年级的预习, 学生能熟知课文内容, 能正确地把所学生字带入文中, 正确通顺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思,逐步形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到了高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能力后, 教师再逐步地提高预习要求, 让学生学会深入地读思质疑, 初步体会文章的写法,等等。 在不断地自己问自己的过程中, 学生提高了自己的阅读能力, 针对自己提出的疑问, 能够自己去动手解决一些; 对于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 学生可以在课堂上和同学、教师交流讨论,养成了良好的预习习惯。

三 、 预 习 应 要 求 学 生 动笔墨

1“. 动”在疑难问题处。

在预习中, 学生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疑难问题。 教师可以让学生将不认识的生字圈画出来, 在不理解的内容旁边画上问号, 写出自己的疑惑。 然后, 学生可以将这些疑难问题整理出来, 查查工具书和其他资料或者请教同学或老师。 这就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探究意识。 另外,对于有些仍然没有解决的疑难问题, 学生还可以集中注意力 听老师在 课堂上讲解, 这样能够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

2“. 动”在好词好句处。

小学语文中的课文多数是文质兼美的。 所以,学生在预习中会遇到很多好词好句。教师可以让学生将自己喜欢的词语或自己认为值得学习、借鉴的句子摘抄在摘抄本上, 并背诵下来。 这样,一方面,学生积累了词句; 另一方面, 因为有具体的语境, 在积累的过程中学生也逐渐能够学会运用自己摘抄的词句。

如何指导学生预习 篇3

一、学生现状

我校高一新生大部分来自经济贫困、文化落后的偏远农村,由于地理位置、教学设备、师资水平等方面的原因,大多数学生英语语言知识基础薄弱,很多学生连课文都看不懂、读不通,觉得越学越难学,越学越不想学。一些学生反映,他们之所以对上英语课失去兴趣,原因是:“基础没打好”,弄得现在“听不懂,说不上,记不住”。我们还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能自觉预习课文,平时很少朗读课文,对于大量的新单词只是临考突击记忆。

二、预习的重要性

1.预习可促使学生认真听课。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听课,学生的注意力十分集中,注意的指向性特别明确,从而提高课堂40分钟的教学效率。

2.预习可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课堂上,当学生熟悉的刺激物重现时,他们已没有心理上的障碍,会快速做出反射活动,向他人展示自己。当这种心理需求不断得到满足时,学生的内心深处就会产生一种自我激励的情感,意志力就会大大增强。

3.预习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观能动性,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积极参与者。

4.预习可促进教学双边活动的有效开展。教师都有这种感受:经过学生充分预习的一节课,学生与教师的配合会十分到位,学生在课堂上会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基础较差的学生也不甘示弱,他们的注意力会随着教师的引导,从一个刺激物迅速转到另一个新的刺激物,整个教学过程紧张有序,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找到了最佳结合点。这样,教师的知识传授加强了针对性,减少了主观性、随意性和盲目性;学生的听课有了明确的目的性,能抓住重难点、易混点、易错点。教师可以少讲精讲,学生可以多练多用,加大了学生语言实践的广度和密度。

三、具体做法

1.激发学生兴趣。在旧课即将结束之时,抽几分钟时间,用英语向学生介绍新课文作者及涉及的西方文化风俗习惯,以激起学生对预习课文的兴趣。鼓励学生去图书馆、阅览室或上网查找有关课文的背景资料。这些活动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活跃班级学习气氛。

2.让学生自己讨论预习时不懂的问题。如果通过讨论,问题还不能解决,就把这些问题写在纸条上,自己或让科代表交给教师作为教师备课的依据。

3.要求学生利用课文生词表正确拼读单词。这最好在早晚读进行,利用课文注释通读全文两次,并弄清Prereading的问题。

4.引导学生朗读课文,划出新出现的词组、句型,并引导学生借助工具书,引旧联新,自己解决一些力所能及的问题,为顺利地学习课文做好准备。学生对通篇课文的内容有了一定了解,为教师的精讲扫除了障碍。

5.对每个单元的Useful Expressions和新句型,要求学生先从课文中找实例,然后借助课文注释、词典等进行分析、理解、模仿造句。教师要有布置有检查,做好检查记录。在检查时要注意学生中存在的带有共性的问题,随时注意师生间的信息反馈。

6.让学生利用墙报提前预习。从一课书中选出一个或几个比较好的词汇或句子写在墙报上,内容不拘一格,如一句多译、词语的联想与搭配等,可以分成几个小组轮流进行,负担也不重。

采用上述预习方法,学生反映听课效率显著提高,学习成绩上升也比较快。简而言之,在预习过程中,要求学生做到“读、划、查、联、问、记”六个字,即读单词和课文,划出词组、句型和难点,查阅工具书和资料,新旧知识联想比较,问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记好预习笔记。

笔者曾对两个班进行了指导预习和不指导预习的实验对比。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验,笔者对所教的两个班级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学生情感、学生课堂表现的自我评价、英语课堂氛围等方面。调查数据显示,笔者指导预习班级的学生在英语学习各方面的表现都比不指导预习班级的学生要好。

总之,笔者认为预习这种自学的方式发挥和发展了学生的聪明才智,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对英语科表现出极高的热情,他们很快把英语列为他们最喜爱的科目之一。

如何学会自我预习 篇4

第一、发现问题,提高听课效果

通过预习,可以发现新课中的一些问题。 “问题”有两方面含义:一是感兴趣的内容和重点知识,包括知识重点和个性化重点。二是预习不懂的知识或模糊的地方。无论是哪一方面 “问题”,要善于发现,要带着惊喜的喜悦的心情去发现。让问题浮出水面了,问题就不成为问题了。因为,围绕着这些问题去听课,你还担心有什么问题吗?

提高上课效率的另一个,原因是多数学生注意力不能持久久。在上课时都有溜号的情况出现。通过预习,我们可以熟悉教材,当教材熟悉之后,可以使我们上课时更容易跟上老师讲课的节奏,就算有注意力的现象,恢复注意之后也可以及时跟上老师所讲内容,不会因此而影响整节课的听课效果。

第二、扫除知识障碍,理清知识脉络

在我们预习时,通过利用各种学习资源,清除学习新课时的知识障碍,理清新旧知识的关联,明确知识框架,为新课程的学习拓平道路,使新课的学习更为轻松更为容易。

例如语文的新课预习后,通过查阅工具书解决了生字、生词,利用各种文献资料对课文的写作背景写作意图等有一个初步的理解,通过阅读了解了文体特点。这些障碍通过预习就会轻松扫除。再如数学,通过看书你就知道新课所讲的内容是什么,通过阅读你就大致了解新课知识的框架,通过思考你还会及时发现新课知识与那些知识相联系等。而理科则重于新旧知识的关联运用,学科知识的结构关系等。如果相关联的知识不好,就能及时复习,避免上课出现问题。总之是可以有效的减轻上课压力,更好的掌握和运用知识。

第三、培养自学能力,提高学习水平

一个人的知识,真正来源于课堂学习的只是少数,大多数的知识并不是来自于课堂,而是来自于我们自己的学习和实践,也就是自学。我们的预习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自学过程,通过预习,我们可以掌握新课中的不少知识。利用各种学习资源,利用自己的知识储备。将课内外知识,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就形成了知识网络,提高乐自己的能力。在长期的预习过程中,可以逐步培养我们的自学能力,从而提高我们的学习水平,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不仅对于我们当前的学习非常有利,对我们今后走进社会,参加工作有着更大的益处,它可以提高我们的社会生存能力。

第四、增加知识储备,提高学习兴趣,

如何上好语文预习课 篇5

课堂的主要课型有三个:预习课、展示课、反馈课。要想展示课堂精彩,预习课堂的充分则至关重要。只要在预习课上充分准备,预习到位,学生才能展示课。下面是我的一节的预习课安排记录,请各位师生指正点评。

生预习语文的方法:

方式很多,有速读、默读、朗读等,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一种方式进行,或根据老师要求来选择。

们常说:“不动笔墨,不读书。”预习时,心到、眼到、口到还不够,手也必须到。边读边用笔在文中用符号做圈点批注,把自己对课文内容的感悟记下具书,解决生字、生词,达到积累词汇的目的;查与课文相关的内容,如作者、作者的其它作品、本文的写作背景等。

人云:“学者先要会疑。”预习课文时一定要善于思考:作者在文中写了什么、怎样写的、为什么这样写。思考中,确定自己理解上的疑难点,这恰恰是课上,通过师生的互动,你可以解决自己的问题所在,及时补自己的不足。

点,关键在于坚持运用养成习惯。好的学习习惯,会让语文学习轻松起来。

做好充分的准备,就是要做好“备课”和“备学生”这两项工作,设计好导学案。备课首先是就是阅读课文、教材、教参、了解掌握相关的知识内容、重其次是“备学生”,在这一环节中,我们还要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学生的具体实际情况和语文学科教学的特点来决定教学的重难点、教学步骤、教学中动活动等相关教学设计,并要对在课堂可能出现的问题和状况要有所预测和准备充分的应对措施与方法。最后就是在“备好课”和“备好学生”的基础上生实际、重难点突出、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有利于诱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有利于启迪学生进行拓展创作的导学案。这是上好“杜郎口模式”实验课堂展示课和反馈课的基础。

论:主要完成本组内存在的问题,小组长可以根据本组的实际情况,安排好“对学”或“群学”,有效地解决问题,并将本组解决不了的问题全部记下来。

学生中去,了解学生情况,对学生进行学习指导。“杜郎口模式”实验中的课堂教学模式是一种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在这里,教师退居“二线”,课堂学生由过去的满堂灌的对象变成了学习的主人,由过去的认真听讲、认真做好笔记的接受性学习变成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学生在接受了六年、甚教学模式后,一下转到“杜郎口模式”实验的课堂教学模式中难免有些不适应,说白了,就是没有掌握新的学习方法,不知道该怎样学才行。在这个时候失,必须为学生释疑解难。绝不能在预习课中,在发下了导学案之后,教师就对学生放任自流,不闻不问了。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去,了解学生情况,及题。特别是在目前,在“杜郎口模式”实验的初期,师生都对这种教学模式掌握得还是不够透彻的情况下,我们更应对学生进行学习指导。

大学课程预习的方法有哪些 篇6

大学课程预习方法多重任务会让你纠结要不要回复邮件、怎么回复,是专注于你正在干的事还是着手干扰事件。这些选择无疑耗费了你的能量,或者说氧化葡萄糖。列维京说,在多件任务之间转换会让你精疲力尽,没有方向感,焦虑。相反,专注于做一件事,并将其作为核心会比多重任务所消耗的精力少,减少大脑对氧化葡萄糖的需要。

据斯坦福的神经学家罗司·波特拉克所说,多重任务还有其他方面的牵绊。他发现,那些同时看电视和学习的学生本该对知识的获得和储蓄可能会被新事物所取代。

如何抓好化学的预习环节 篇7

一、教师要备好预习目标

1. 预习目标不同于教学目标

教师要备好哪些内容可放在预习目标里, 要防止过度地依赖学生, 而过分地弱化教师的引导、指导作用。这里的预习目标要比本堂课的教学目标所要求的标准要低。预习目标只要求达到“初步了解水平、基本理解水平。”而教学目标需达到“理解水平、应用水平。”[2]

2. 目标要分解, 学生要分工

为了节省时间和材料,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把目标进行一定的分解。目标当中有班级的共同目标、有小组的共同目标、有个人应达到的目标;现仍以“燃烧与灭火”为例, 班级的共同目标是为了防止学生在此环节造成相互之间的差别, 其原则是让所有的学生都要达到一个共同的高度。小组目标是让一组同学做往着火的木柴上覆盖沙子;一组同学做往着火的木柴上浇水;一组同学做先让锅里的少量油着火, 然后再立即用锅盖盖上;一组同学用扫帚把火砸灭等。个人应达到的目标为要求每个学生阅读本节内容, 了解一般性的概念。

3. 明确组内交流、组间交流的内容

根据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 教师要做到哪部分该小组内交流?哪一部分该组间交流?哪一部分该师生共同交流?如“什么是通常所说的燃烧?燃烧所需的条件, 着火点”可放在组内交流;而“灭火有哪些方法?”则放在组间交流。组内交流的目的是能够面向全体, 可由小组长组织。组间交流主要由教师来担任导演, 让每个小组选派代表, 把该组经努力所取得的成果呈现给其他组, 达到成果共享, 这里常出现学生们表达的不全面, 教师不要忙于点评, 而要再让该组的其他成员来补充, 这才是一个称职的好导演。

不同的教学方式产生的教学效果是大不相同的, 学生对所教内容的平均回忆率为:

从表中, 我们可以看出, 平时我们使用最多的教学方法就是效率最低的讲授法, 而在预习过程中, 学生为搜集信息会参加实践;分成预习小组, 会出现兵教兵、兵点兵、兵强兵;出现疑问时, 会发生争执和讨论。这些都是表中处于后面的效率很高的学习方法, 所以, 学生预习好, 就一定能减负增效, 且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向全体, 全面发展。

二、学生预习时间的届定

现在家长比较担心的是, 子女到家后, 除了完成教师规定的作业外, 就是漫无目的了。作为我们教师既要对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生活负责, 也要对他们不在校期间的学习、生活做好指导工作, 关于预习时间可分为以下几种:

1. 暑假

每年的暑假是七、八两月, 时间较长, 最重要的是他们将升入高年级, 对下一阶段的学习只存憧憬, 却无计划。这就需要让学生先借已毕业的学生的化学教本, 帮他们制订预习计划, 最好细致到某周完成哪些预习内容, 安排哪些与化学知识相关的活动。如:我们选以同住一个居委会的同班学生编为一个预习小组, 并选出预习小组长, 负责召集本组成员统一到某同学家中共同预习, 由小组长每周一次到校, 汇报本组预习情况。

2. 寒假

由于是同一学年度的两学期的中间, 学生基本上都能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 用不着学生小组长的返校和教师的跟踪检查。同时, 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本常识, 我布置的作业不是别的, 而是每人阅读一本科普书, 如《课堂上听不到的化学传奇》或杂志《未来科学家》《科学大众》等。

3. 星期天

由于是毕业班, 中途学生在校时安排的内容密度较大, 为给他们一个完整的星期, 以及考虑语、数、外要布置预习的内容, 所以, 化学反而不布置任何预习作业。除非专门安排学生考察社区内的工厂、河流、小区的环境等。

4. 当天

布置第二天的预习内容, 时间大约在20分钟左右。

5. 当堂课

针对当堂课, 教师只要洞悉到学生没预习好, 就可以随时停下讲授, 让学生去预习, 坚持“不预习, 不上课”这一底线。

因此, 预习时间应该是贯穿始终, 没有什么固定的时间。

三、安排预习要与生活、实践相结合

生活、大自然, 无所不包化学原理。预习过程中, 需有大量的信息储备, 才能打造出高效课堂。

如学习“生活中的酸和碱”, 我仍把预习目标定在小组, 每个小组长领一袋pH试纸, 他们集中到某一家的厨房间, 测醋、甜油、食盐水、柠檬汁、味精溶液、白糖水、碱水等的pH值;然后到洗漱间, 测量洗衣粉水、肥皂水、洗发精等的pH值, 并有专人记录。与生活联系起来, 除了让学生感觉到所学的知识不空洞, 更重要的是培养了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事实证明, 这种实验方式, 远比把实验样品和仪器带到教室内要鲜活得多, 学生的创造欲望不是在死记一些现成的概念中产出的, 而是在自我探索中培养出来的。

学习“化学与环境保护”内容时, 我们组织学生到社区内的一家化工厂参观。了解如何防止“三废”排放到环境中, 怎样做到废物利用。这种实践活动, 让学生切身感受到既要重视地方经济发展, 也要重视环境的保护, 这是对学生进行科学发展观的最好教育例证。

四、教会学生如何进行课外咨询

预习当中, 关键是查找、搜集一些资料, 如果每个问题都要亲历亲为, 那样不但时间不允许, 有的时候也没有必要。因为我们的教学内容大多还是间接性的知识, 间接性的知识能满足人们在很短的时间内掌握大量的知识。因此, 还要培养学生学会咨询。

1. 向教师求教

学科之间是相通的, 虽是化学课程, 但有的内容还需问其他学科的教师。如我们在走进大自然中, 发现山中岩层出现不同的颜色, 这就可以咨询相关的地理教师;在撰写相关的科普文时, 要咨询语文教师, 指导书写的格式和应注意的文采;关于气压、密度可以咨询物理教师等。

2. 向书籍资料求教

学校有图书室, 鼓励学生到图书室查阅资料, 当学生渴求得到答案时, 此时的书才是学生饥饿时的面包。久而久之, 学生自然爱书并且爱读。

3. 向网络咨询

这一点由于是最容易操作, 也是最易得到答案的, 为防止学生养成懒惰行为, 所以, 我把它放在最后, 教师要求学生们要慎用。

五、培养学生记录预习笔记的好习惯

在做笔记方面不要教条, 否则会给学生带来不必要的负担。如化学练习册上的填空题、判断题、简答题等, 能写在书本上就直接标识在书本上, 如果再硬性规定把它再重新抄写一遍到预习笔记上, 就会浪费学生大量的时间。但对于有疑问且是有价值的疑问就必须做记录, 对出现的疑问可以用不同颜色的笔进行标识, 教师根据学生笔记当中记录的反馈结果, 就能掌握学生的共性疑问, 才能保证备课能备到实处, 也才能达到“会而不讲”。

做到了以上几点, 可以说是一种成功的预习, 而成功的预习就等于课堂教学成功了一半, 在“减负增效”的课改背景下, 我们更需重视、研究“预习”。

参考文献

[1]蔡汀, 王义高.苏霍姆林斯基选集 (第五卷) .教育科学出版社.

如何让学生爱上预习 篇8

一、激发预习的兴趣

教师就要善于激发学生对所预习内容的兴趣,使学生体验到预习的作用和乐趣。这样才能获取课前所要掌握的知识点,达到预期的预习目标,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例如《蝙蝠和雷达》这篇课文,为什么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原因,为什么给飞机装上雷达,飞机就能在夜间安全飞行的问题。涉及到常识性的知识一知半解,教学时不易理解,但这对突破课文重难点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辅以必要的调查了解,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打下基础。于是,布置预习作业时就采取了让学生做小调查,通过查找资料获采访家长等方法弄懂课文中涉及到的自然科学知识,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这样既增强了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又扩大了学生的知识视野。

二、培养预习的习惯

为了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我们必须密切关注学生的“课前预习” 这一环节。预习是学生自己摸索,自己动脑,自己理解的过程,也就是自己学的过程。通过课前预习,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锻炼,从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因此,课前预习习惯是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好语文的第一步。

开始训练学生预习时,的确有一定的困难。在每篇课文开讲前,可以安排了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预习,发现错误及时纠正,随时解答学生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并组织学生开展预习经验交流,提倡互学互帮,互相督促。在学生基本掌握预习方法后,教师再逐步把预习活动放在课外进行,但每次都要进行预习情况的检查,久而久之,预习活动切实落实,学生基本养成习惯并勤于预习。

三、教给预习的方法

教师除了要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培养语文预习习惯之外,还要向他们提供一定的学习方法。课前的预习方法可以从读、圈、查、划、抄入手。

(1)读。读是学生获得课文信息的主要手段,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了解作者的写作技巧,更有助于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增强听课的目的性。读的目标是读准生字的字音,在此基础上读准词语,读通句子,读顺课文。一般的课文,学生在通读三到五遍的情况下,便可以形成一定的阅读速度。通常情况下,一般的学生都能够通过课前预习,通过自读自悟,理解课文的大概内容。

(2)查。初读新课文,学生遇到不易理解的生字词。这就要请工具书来帮忙,并把易错的字音、较难记的字形、字义记录在书上或预习本上。特别是一些多义词,鼓励学生反复体会,结合上下文理解,自查自悟。这样,扫清了阅读障碍,过字词关。同时,查的过程,也是学生动手动脑理解的过程。

(3)找。学生在学习新课文的时候,有些文章涉及的知识面非常广,碰到一些历史名词、科学术语、背景介绍、人物介绍等相关内容,或许是学生从未接触过的。建议学生到图书室翻阅有关资料、上网查询或请教长辈。待到课上,可借此搜集整理的资料与同学、老师一起交流。这样的学习才会使课堂更加丰富多彩,既锻炼了学生搜集整理知识的能力,又培养其动手查找资料的习惯,有利于学生深入地了解课文内容以及作者写作的意图,为学好课文打下基础。

(4)疑。学贵有思,思起于疑,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还要从培育问题入手。教师要引导学生把质疑问难作为一项重要的、必不可少的预习内容。预习时留有一定的时间质疑。无论读课文过程中或读完之后,都要提问,使学生逐渐养成“好问”的习惯。由学生自己提出“我知道(懂得)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对于学生的质疑,教师的态度应该是:提倡、鼓励、引导。通过提倡、鼓励使学生从不敢问做到“敢于”提问;通过引导,使学生逐步做到“善于”提问。预习课文时,提出的问题越多,意味着对课文理解得越深。

(5)抄。积累词语是语文学习的一项基础工程,预习中做一些语句的摘抄很有必要。常做这项练习,有利于提高对句子的感悟能力。因此,对于课文要求掌握的生字、新词或者优美的语句等抄写在积累本上,巩固记忆,丰富自己的词汇。

如何才能让学生自主预习 篇9

通过改变传统的上课方式,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中来,让课堂变得生动有趣。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变得主动,不再需要督促才会想起还有学习没有完成。

要制定合理的学习安排计划,不要自由散漫的,要让学生真正把学习放在心上。

要实行鼓励式教育,学生不会不懂错误的地方,一定要耐心的教导,不要盲目的批评,要多鼓励。

如何提高学生预习的能力 篇10

做好预习,是教学中的关键所在。很多学生是为了完成作业而去预习,其中不乏糊弄现象,做得很不认真,有时自己都不清楚预习了些什么?这种预习对课堂学习不仅没有帮助反而起了反作用。针对这种情况,我就对学生的预习进行了有目的的指导。首先帮助学生提炼对学习有帮助的预习内容,由于我 带的是毕业班的学生,重点要对课文赏析和课外的延伸,而淡化字词方面,但也不能完全轻视,要挑重点少而精。其次是建立奖励机制,课堂上及时表扬奖励预习到位的同学,让学生体验到课前充分预习,课堂才能有良好的发挥,为了课堂上有充分的表现而更好地预习,让学生形成良性循环。

2、课堂中多小组合作

课堂中的小组学习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供其发展的舞台,但是学生良莠不齐,难免会造成能力强的学生掌控了大局,变成了他们的专场表演,其他同学都是配角。为了避开这种情况的发生,我将小组成员进行了分配,好中差结合。这一举动大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大家都非常重视在小组中的作用,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发挥各种才能,平时成绩不突出的同学在这个平台找到了自信。仅这些我还采取小组竞聘制度,由小组长组织聘任组员。同学们的积极性特别高生怕成为不受欢迎的人,更加积极表现自己。有意思的是一个自主学习表现优秀的人才还经常遭到别的小组“挖墙脚”呢?还有的组长被组员“弹劾”了的呢?绝对得优胜劣汰!一个完整的自主学习机制的建立,等待我们的绝对是 迭起。

3、课后适度完成作业

其实每个学生对作业都是抱着抵触的情绪的,与其让学生带着怨气去完成作业,倒不如不做。怎么样能让学生满心欢喜地去完成作业呢?我打了个游击战,先是列了个作业清单,让学生自己选择,这一选择学生兴趣就来了,不但兴趣有了,层次也区分开了,我再做指导,怎样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时间长了,学生对自己应该学什么,什么地方应加强已经有数了,在此前提下,我又放手,让学生自己给自己留作业,这可热闹了,有人顾着练生字,有人练阅读,有人忙着向课外拓展,有人觉得今天收获很大了就不写了,作业就这么自由。但是,有一条第二天的课堂我要验收学习任务的,而且是以小组为单位的,为了小组的荣誉,大家心里都有数,可不能自己偷懒,而使小组蒙羞,他们都在心里较着劲呢?这样的自主发展空间很大。

三、在小组合作中让每位学生尝到学习甜头

学习的过程是快乐的,但不是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这种快乐的,只有融入到学习的氛围中去,才能真正享受到学习的快乐。我班有个学生,鬼主意多,精力旺盛,但一提到学习,门都没有,这样的学生我也为他伤透了脑筋,我从他自身挖掘优点,让他融入大集体。就这样一个学生,自从把他融入到班级这个大集体,大环境中后,他渐渐就变了,大家积极的学习态度影响了他,大家做什么,他也跟着做,但常常是一片混乱,我就专门为他搭配组员帮助他,监督他。令人惊讶的是,他以前的鬼点子现在全都用在了为小组出谋划策上了,为了集体的荣誉,他能够在把鲁迅讲的特精彩,能把范仲淹讲得很有趣,博得了大家的阵阵掌声。为了能让小组的成绩领先,他能在午休的时候,静静地趴在桌子上练习,半个小时都没讲一句话,没左顾右盼一下,这还是以前的他吗?他的举动怎么能不令我刮目相看呢?原来一个学生身上的潜能这么大,只有让他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找到学习的动力,才能更好地投入到学习当中来。

小学英语如何“有效预习” 篇11

1.预习目的不明确。很多教师在布置预习任务时,并没有很明确的目的,只是把它当成一种教学“装饰”泛泛地布置,例如“预习B部分单词”“听音跟读3遍”等,学生也就敷衍了事,预习效果大打折扣。

2.预习方式不正确。很多教师谈到预习就布置听音跟读的作业,使学生对预习失去了兴趣,甚至不屑完成。对此,教师应该根据知识特点或者学生实际来灵活布置预习作业。如果教师在布置预习作业时能够注意到这些关键点,有意识地提醒学生注意辨别、选用恰当的方法,预习的作用将大大提高。

3.预习内容不精确。英语学习应该准确把握教材内容,直击重难点,节省时间,提高效率。因此,预习并不是对所有新知识的全盘准备,而是要针对重难点进行选择性预习。比如《牛津小学英语》4A第二单元的单词部分学生只需对bear、rabbit和lion这三个单词进行预习,并且把重点放在读音方面。这样既简化了学生的预习任务,又突出了重难点,以此便可以保证预习的效果。

4.预习检测不得力。由于预习的目的不明、要求不清,一些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缺乏相应的检测环节,或检测与其他教学环节无关联,从而导致预习全无效果,流于形式,打击了学生预习的积极性。

二、设计合理的“预习任务”

1.激发兴趣。比如《牛津小学英语》3A Unit2 Lets make a fruit salad,预习作业可以设计为:⑴先让学生听录音,不一定要会读,重点听一听故事的内容;⑵让学生动手做一做水果沙拉,明确需要什么、怎么做。这样的作业既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对新知识的学习自然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2.操作性强。以《牛津小学英语》6A Unit6的课文教学第一教时为例,教师可以设计如下预习要求:⑴默读课文,划出文中节日的名称和日期;⑵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中西方国家的某些独特节日及其风俗:⑶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个节日,对其进行简单描述。这样的预习可以在小组内分工合作进行,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选择各自能力允许的任务去完成,既让学困生有事可做,也能让尖子生展现自我。

3.家校配合。部分家长没有充分认识到小学英语预习的重要性,教师要通过预习作业的布置和检测,让家长能懂得如何指导和监测学生自觉预习,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三、“有效预习”方法

A.找一找。了解明天学什么,也就是找出需要预习的内容。教师可以告知学生明天将要学习的主要内容,让学生明确应该预习教材的哪一页或者哪几部分,增强预习的针对性。

2.学一学。联系已学知识,初步理解即将学习的新知识,找出不会不懂的地方。比如在学习新单词时,可以要求学生听音跟读,特别是一些易混淆或难掌握的读音,教师应该事先说明并要求学生多听细听,预知该单词的读音;在预习课文时,教师可以提几条概要性的问题,培养学生快读语篇了解大意的能力。

3.想一想。让学生对问题进行初步思考,看看自己能解决到什么程度。比如听读单词的预习作业,可以尝试对单词进行分音节拼读、按读音规则试读等;对于语篇里的问题,可以回到原文追查,了解自己的阅读水平;背景知识类的作业则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等形式共同完成。总之,要求学生利用已有经验(无论是知识还是方法)尽量解决问题。

4.划一划。要求学生记录下预习中未完成的作业,带着自己的思考在课堂上重点听讲,努力理解,争取顺利解决问题。

四、关注“有效预习”的反馈

1.及时检查预习效果。教师布置了预习作业就要及时进行检测。通过预习效果的反馈,及时掌握学情,从而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学生经过课前的独立思考,不管是略有领悟或者是不得要领,经过教师的指导,应用与理解的程度一定会加深。还有一些学生,通过得到教师的激励评价而获得成就感,学习动机得到了增强。与此同时,教师既有可能因为学生的“略有领悟”而使教学进程顺利,收效明显,也有可能因为学生的“不得要领”而临时生成新的教学方法,提高自身的课堂应变能力。

2.适时运用预习成果。运用预习成果是指将学生预习的结果在课堂上展示出来。这既可以作为对预习作业的检测,也可以作为新知识的呈现。比如前文所讲的中西方节日习俗,教师可以先让一些英语基础好的学生介绍自己喜欢的某个节日,然后再过渡到课文,让一些暂差生说课文中的人物谈论了哪些节日,从而自然过渡到课文的学习。这样适时地运用预习成果,既保证了预习的有效性,又与课堂教学巧妙结合,可谓一举两得。

相关调查结果显示,在达到预期学习效果的主要因素中,预习可达八成,复习达二成。教师一定要培养学生坚持先预习、后学习,先复习、后巩固的好习惯,以“有效预习”促“有效学习”,让学生的英语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浅析如何做好小学语文的预习 篇12

一、明确预习要求并重视检查

预习是学生自己摸索、自己动脑、自己理解的过程,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有效途径。但是对于小学生而言,这是需要量变积累的过程,也是需要逐渐培养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让学生明确预习目标,可以把预习的任务具体化。如我曾给学生明确列出一学期语文的预习要求:(1)积累新知识,做到会认、会写,能理解、能运用。 (2)大致了解作品内容(能给课文分段 ,说出段意、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 (3)找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说出通过预习自己学到了什么。通过这种方法,预习效果好了很多。

预习效果好,学生预习是主要方面,同时,教师对预习作业的检查也不能忽视。很多教师在布置了预习作业后,忽视了对预习作业的检查,这样的做法纵容了学生的惰性,如果教师多次不看不批,学生的预习成绩得不到教师的认可,就会失去预习热情,长此以往,提高预习的实效性就成了一句空话。因此,教师不能忽视对预习作业的检查。

二、预习作业也需精心设计

1.粗读课文 ,解决字词 ,了解主旨。预习课文 ,应对课文有大概了解。应首先粗读课文,解决字词,扫清障碍,弄清课文主旨,知道课文围绕什么而写,写了些什么,线索是什么,文章好在哪里?每拿到一篇新课文时,总会遇到一些读不准或不认识的字词,这就需要学生借助工具书,扫除障碍。了解作者资料和作品写作背景。教师要教学生树立意识,即遇到新课首先查作者、查背景。这些信息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

2.对课文做标注。在预习课文时 , 可以让学生做一些标注。根据自己的习惯运用不同的符号做区分,这样一目了然,学生在上课时就能有区分地对待,看到这些不懂的地方,上课时就能特别留心听老师讲课。这样听课的目的非常明确,态度积极,注意力也容易集中,听课效果就好。久而久之,就能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3.划分层次 ,理清思路。再读理解。 弄清文章结构层次及作者写作思路,找出一些与中心密切相关的句子、段落。在粗读课文的基础上,应抓住文体特点,进行层次划分,了解段落大意,知道课文先写什么,后写什么,进而对全文有比较详细的了解。在层次划分的时候,还要把握重点,知道文章详写的是什么,略写的是什么。然而在教学时,却常常发现很多同学只会照着书上的原文读,而不会用自己的语言概括。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学生对课文内容不熟悉, 预习时没有理清课文思路。

4.对课文重点进行尝试性分析。在掌握课文重点之后 ,应在教师讲解之前,进行尝试性分析,而不要被动地等待老师讲解。通过分析,找出课文是怎样突出主旨的,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采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或说明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为什么用这些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为什么用这些方法,从而加深对课文的认识和理解。

5.结合课后习题进行预习。课后的思考习题 ,通常是一篇文章的重点,解决了这些问题,课文就领会了。因此,在对全文的内容和形式进行充分预习之后, 要尝试性地解决课后题,以检查自己在预习过程中,还有哪些不足,以便能及时查漏补缺,同时对不能理解的问题,可以先画下来,当做难点,以备听课时认真听讲,当堂解决。对课后的思考和练习,若能事先思考,就可做到心中有数,在老师讲授时,就能找到这些问题的思考角度或答案。这样既提高了作业的质量,又节省了时间。

三、预习要讲究方法

1.阅读。读 ,不仅是读课文 , 还要读课文前面的“训练重点”、“预习提示”, 明确这篇课文应掌握的知识和方法。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 ,学习之前应通读教材 ,了解教材的结构和知识的内在联系。在进行具体的单元学习之前,我们要先阅读本单元的内容说明,了解本单元读写训练的要求。我们对整个单元和单篇课文有了初步印象和全面了解之后, 就有利于对课文的纵深阅读和理解。

2.查阅。学生预习课文时 ,经常会碰到陌生的生字、新词 ,要了解这些字词的读音、含义及用途,就要借助工具书。“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借助工具书可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3.思考。思考在语文预习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思考会刺激智力觉醒。”这是对预习较高层次的要求。要求学生根据提示、课文及练习题进行思考,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通过思考划出自己理解上的疑难之处,从内容、背景、布局谋篇等处提出不同见解,之后就可以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听课。

总的来说,学生要培养和锻炼自学能力,就要掌握自学的方法,特别是养成预习的良好习惯。能力要提高就是要在预习过程中思考,在思考的基础上听讲,如果能做到这一点,那么不仅能提高听课效率,更能培养自学能力。但是要注意,预习的方法不是千篇一律的,要因人而异,不断创新。

摘要:课前预习是有效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因此,要重视语文学习中的预习,做好预习需要从多方面着手,既要精心设计又要讲究方法,只有这样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如何培育学生早晚自习的预习习惯 篇13

酒泉第四中学七年级韩爱霞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学校的课堂已发生了很大的变一化,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地位有了空前的提升,教师的角色也在悄然变化.作为寄宿制学校的一名普通体育教师,有幸担任七(6)班班主任,也一直在思考怎样使学生的各科文化课成绩都能优异.通过学习, 深刻认识到,预习是学习和掌握知识的有效方法,通过预习,学生可以了解学习内容的重难点,并进行有的放矢的学习。

一.预习的重要性

1.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课前预习实际上是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对即将所学知识进行的自学。在学校教师能教给学生的只是最基本的、起码的知识。大量的新知识*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不断的去探索,根据需要去自学。因此,学生从小就培养自学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预习正是过渡到自学的必要步骤。

2.有利于学生提高听课效率

学生在预习新课文时,会有不懂的内容,这属于正常现象。课本中看不懂的地方,往往就是教材的重点、难点,或学生学习中的薄弱环节。弄懂这些不明白的地方,恰好是学习深入的关键所在。预习时可以把这些看不懂的地方记下来,上课时特别注意听老师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这样,听课的目的非常明确,态度积极,注意力也容易集中,听课效果肯定会好。

3.有利于暂困生扭转学习被动的局面

学习困难的学生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基础不牢,已学的知识不巩固,课后用于复习、做作业的时间也相应增加,以致愈学愈困难,造成“恶性循

环”。为了扭转这种被动学习的局面,提高每一堂课的听课质量,减少用于复习、做作业所费的时间。有效的办法,是争取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预习。经过预习,一方面,由于复习了需要掌握的旧知识,扫除了听课中的一些障碍,课堂上可以听懂,或基本上能全部理解,增强了学习的信心;另一方面,因为上课听懂了,课后用于复习的时间相应减少,做作业的速度相应加快。预习虽然用掉了一些时间,但从听课、复习和作业的效率上得到了补偿。时间一长,就能赢得一定的时间,用在回头系统地复习过去学习这门学科时没有弄懂的地方,或遗忘了的地方,从而使学习逐步转为主动,学习成绩也相应会上升。

通过课前预习实施,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了很大提高,学习效率大幅提升。

二.预习的方法

1.鸟瞰预习法

鸟瞰预习法又称宏观预习法。鸟瞰就是概括地看,从总体上看。从高处往下看。鸟瞰式预习就是从整体上粗略地预习,对所学知识的大体了解,作到心中有数,在此基础上,制定出科学的学习计划。鸟瞰式预习多是在假期里或开学之初进行,因为这段时间多数能自我安排,并且学习比较轻松。

2.标记预习法

有的同学在预习时,只是走马观花、浮光掠影地看看,浅尝辄止;这样走过场式的预习是无效的劳动。虽然是预习,也应力求取得最好的效果,要能够发现问题,找列难点。标记预习法就是如此。标记预习,就是指在预习时边读边画。边读边批、边读边写。预习时遇到新的公式、定理要想一想,做出标记。标出重点、划出层次、写出体会。

3提纲预习法

预习时把事点的地方划出来,这只是第一步,有的科目像历史、地理、生物、政治等,还可以运用提纲预习法,以增强预习率,加深理解和记忆。运用提纲预习法,就是通过预习,把所学的内客列成不同形式的提纲、提炼概括为有逻辑联系的纲要结构,使之脉络清晰,层次分明。文字精练,观点突出,便于掌握章节大意和中心思想。

4尝试预习法

尝试预习法,就是按照课文后的思考题目,复习题目或练习题目进行预习,尝试作答。答不出时再预习,预习过再尝试作答,直至大体掌握为止。尝试预习的关键是初步处理教材之后,自己合上书本,围绕课后几个思考题想一想:这一课讲了什么新问题,自己弄懂了没有?这些新知识与旧知识有什么联系?自己是否已经掌握?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需要上课时听老师讲解?这样回忆之后,就可以初步检查自己的预习效果怎样,进而尝试作题,检验出自己的知识或技巧方面的欠缺,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预习的方法或要复习的内容。

5.思考预习法

预习不能走过场,要讲究质量。因此,要想提高预习质量,就必须会用思考预习法。预习要着眼于发现疑难,提出问题,循题而读,边读边思,自己寻求解答,对难以理解的问题,争取上课听懂,还不懂,问老帅或与同学商量。思考预习法是指一边读一边想,或读完一课教材之后想一想。“一边读一边想”是指在阅读教材的同时,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以及有关资料和参考书,进行积极的独立思考.多和几个为什么,咬文嚼字,努力发掘新

旧教材的联系,尽力弄懂教材中的每一个新概念。“读完后想一想”就是在通读教材的基础上,合上书本,再回过头来想一想,哪些弄懂了;哪些不明白,哪些是重点,哪些是难点,哪里还有疑点,哪些知识与旧知识有联系,怎样联系的;如果对通篇课文有一个完整的了解。在预习的过程中,有时有的新知识逻辑性很强,一环扣一环,一步接一步,一步搞不懂就读不下去,这就得一边预习一边思考。有的新内容涉及到旧的知识记不清;一则又想不起来,这就需要翻开旧课本,找到相应的部分复习一下,再合上书本想一想,努力搞清楚新旧知识的联结和线索,明确里面的结论是怎样得出来的。这样做,既预习了新知识,又复习和巩固了旧知识,同时还锻炼和提高了思维能力,真是一箭三雕。

6定量预习法

初中阶段,开设了十几门课程,学生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重点预习的科目、内容、时间等。从而提高预习效率。要想科学安排自己的预习工作,就必须采用定量预习法。所谓定量预习法,实际上就是依据自己的生活规律,制定好一个科学的预习计划,安排好科学的预习程序,确定科学的预习方法。定量是指在预习时要定时间、定内容、定数量、定质量。定量预习,要注意及时进行自我检查。具体方法是在总的时间内,定出若干个期限,每一个期限应该学到哪,事先定好。到期就自己检查,看看是快了还是慢了。快了,就注意对知识是否掌握了;慢了,就努力补上。还需要强调一点,定量预习要严格控制自己,保证执行计划,如计划还没执行遇到一场好电影怎么办?学习时间有好朋友约你玩怎么办?这时候要克制自己,勉励自己坚持下去,完成定量。如果自己放松了,就会使计划落空,更谈不上提高学习成绩了。

7浏览预习法

通读教材,了解内容。读后合上课本想一想,下节课老师要讲什么内容?与新课相联系的旧知识有哪些?自己是否读懂了,还有什么地方不明白?上课时应着重听老师讲什么?

8笔记预习法

阅读课文后将要点简明扼要地用自己的话写出来,顶习的心得体会及未解决的问题也要记下来。还可用彩笔在书上勾画、圈点、批注。

三.具体操作方法

如何指导小学生进行语文预习 篇14

但如今, 提起语文预习, 有的学生认为太简单了:不就是读读课文吗?是呀, 预习离不开读课文, 但是, 单纯的读一两遍课文是达不到预习目的的。大部分学生把预习理解为对课文的通读和浏览, 却不动脑分析。这时教师的正确引导, 对学生的有效预习就显得非常重要。那么, 如何指导小学生进行有效的语文预习呢?

一、引导学生养成自觉预习的习惯

习惯的形成, 首先要有内驱力, 在心理学上, 这种内驱力称之为动机。我们知道,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笔者常采取以下方法刺激学生形成自觉预习的内驱力。

1. 利用好胜心理。

在初始阶段, 教师要给学生布置一些预习问题, 让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借助这些问题, 学生基本上能搞清课文内容, 但是对主观性较强的题目, 他们很难有把握。在听课的时候, 他们急于想知道自己的解答到底做对了没有, 急于和别人一比高下。在课堂上, 优秀的教师会进一步挑起学生的这种急切心理和好胜心理。例如, 刘谦式的:见证正误的时刻即将来临;又如, 张三李四, 谁又技高一筹, 答案能使多数同学满意呢?利用心理手段, 不仅刺激了学生的预习积极性, 而且能促使他们课堂上更加集中精神。

2. 巧妙设置悬念。

关注谜底是人性的共同弱点, 否则刘谦也不会红遍大江南北, 因为大家都知道魔术是假的。“投入水中的东西会漂走, 风中的东西会被吹走, 埋在地下的东西怎么也会走呢?”在教学《科里亚的木匣》之前, 我这样对同学们说。带着这种悬念, 学生的预习效果明显提高。

二、传授预习方法, 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

小学生年龄小, 自主学习能力差, 教师的指导必不可少。刚开始, 教师要先传授学生预习方法步骤, 作为学生预习的“指南针”, 再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和学习认知规律, 进行阶段性的辅导。

1. 降低预习要求, 领学生“入门”

由于低年级学生年龄小, 没有预习的经验, 要求不必太高。我认为, 首先要教会他们学会学语文书。读书时必须做到:字音读正确, 语句读顺畅, 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于是我指导学生预习课文第一步是要先读生字, 把字音读准确, 这个环节为阅读课文扫除了第一个障碍。比如, 一年级的首要任务就是识字、写字, 由于学生在家预习了生字, 第二天上课再经教师点拨和强化, 他们的记忆就会更加深刻;生字认识了, 就可以放声诵读了。“眼过三遍, 不如嘴过一遍。”大声诵读, 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记忆都很有好处, 最后就是正确、流利地读熟课文。因为要求低, 学生容易完成, 对预习作业乐意接受。

2. 循序渐进, 逐步提高

学习语文, 首先就是要学生学会读书。经过多次的训练, 学生已经掌握了预习的基本方法。“不动笔墨不读书”, 要培养他们从小读书的意识和习惯。所以, 到了后来, 我便提高了预习要求, 增加了预习的内容。具体做法是: (1) 借助拼音初读课文, 把字读正确、句子读通顺, 并画出自然段; (2) 再读课文, 用横线画出生字条里的生字所在的词, 口头读三遍, 并想一想用什么办法记住它们; (3) 继续读课文, 要求把句子读流利, 并尝试有感情朗读; (4) 读完课文, 想一想从课文中得到了什么。

三、让学生懂得怎样预习

就是要让学生弄清预习要掌握些什么内容。就小学语文阅读课的预习来说, 大致以诵读、摘记、思考、收集等手段进行预习。笔者归纳了一下, 应该掌握的有以下内容:

1. 自学生字。

如文中出现生字“蔼”, 要懂得音节Ai的读音, 识记“蔼”字字形结构、写法、字义等, 会组词“和蔼”。识记生字的方法很多, 对于结构复杂或较为生僻的字词, 要采取合适的方法进行识记并经常与同学交流。

2. 掌握新词。

例如“枯竭”一词, 在《只有一个地球》中, 两个字均为熟字, 却是一个生词。应该理解其意思为“断绝或体力、资财等用尽”, 会运用于造句。再如, “地球太容易破碎了”中“破碎”一词, 要理解其原意指物体解体, 这里的意思是, 地球容易遭受致命的破坏。

3. 理解句子。

预习时, 可以找出重要的句子和不懂的句子, 通过反复诵读、联系上下文、查资料、向别人请教等方法进行学习。例如,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四周围黑洞洞的, 还不容易碰壁吗”是个双关句子, 鲁迅先生在旧社会都碰了哪些“壁”, 小作者因为年纪太小, 直到长大了才明白, 我们却不可以留下这种疑问。解决的办法有:查阅鲁迅的生平资料, 向家长、师长讨教等。

4. 把握篇章结构。

预习同样要以读为主, 遵循读准——读通——读懂的过程, 直至了解文章内容、熟悉文章脉络、体会中心思想、尝试写作方法等。遇有好词佳句、精彩描写, 还要反复诵读、欣赏体会。例如, 《桂林山水》中, “漓江的水真静啊……真清啊……真绿啊……”不经反复诵读、品赏, 就难以体会句式的节奏美、韵律美, 更难以跟作者欢愉激动、赞赏的心情产生共鸣。

5. 生成、解决问题。

这里的生成问题、解决问题不单单指就课文内容所产生的质疑、释疑。就如在预习《只有一个地球》中, 有位同学产生了调查我们身边小河所受污染情况的想法。他联合几名同学收集了河中的污水、人们丢弃其中的废塑料袋等样品, 研究了污染源, 有力地向人们敲响警钟, 漂亮地完成了本次预习。

上一篇:浅析物权法中的善意取得制度下一篇:爱无言却有声作文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