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梅三年级作文(精选6篇)
不过,我越往里走,花香越浓。我肯定了不是自己的错觉。果然,我的眼前一亮,看到了一树树的黄色花朵。花朵虽小,但小巧、玲珑、精致、可爱!满树满枝都是,开得热闹,开得蓬勃。这是什么花 ?婆婆告诉我,是腊梅。我不由得走上前去仔细观赏。金黄的花瓣紧紧地聚拢在一起,有一种团结向上的凝聚力。花瓣稍稍向里弯曲,形成碗状。花瓣表面有一层蜡质,在冬日阳光照射下闪闪发光。
我觉得更可贵的是它的精神,是它的品格。它不畏严寒,在凛冽的朔风中绽放。它给冬日的小区带来了一道亮丽的风景。它给小区的人们带来了一种蓬勃向上、不屈不饶的精神。它给我们带来了春的信 息;它给我们带来了浓浓的花香享受。
【关键词】作文;兴趣;积累;动笔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这段话阐述了写作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性质与地位。对于刚刚学习写作的三年级孩子来说,习作成了学生望而生畏的科目。我认为对于刚学习写作的孩子来说不要刻意强调种种要求和规矩,而是让学生放胆去写,自由去写,树立起写作的自信心。为了让学生把写作变成自己内在的需要,由“要我写”过渡到“我要写”“我想写”。教师就必须做好作文的指导与训练工作。三年级作文如何起步呢?我觉得做到以下几点很重要:
一、乐于表达
当学生有了自己心里想说的话,有了对周围事物的观察,有了现实生活的关注与热爱,才能提起写作的兴趣,才会“乐于表达”。叶圣陶先生也说:“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泉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叶老的话揭示了作文与生活的关系。对三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是观察,只有亲身去接触事物,仔细的观察事物,才能获得真实、深刻、细致的第一手资料,写作时才有话可写,写出的文章才会真实生动。
二、善于积累
要让学生善于写作就必须善于积累,所谓的“善于写作”就是让学生写得清楚,写得充分,写得实在。“万丈高楼平地起”,作文也像语文基础知识、阅读一样需要积累,比如积累好词、佳句、精彩片段等。
首先积累来源于课文内容。认知心理学指出,3岁—12岁是记忆最佳期。为了帮助三年级的学生积累语言,提高语言的储备量,可以布置学生每天摘抄好词好句,定期检查。
其次,除了让学生多进行课内阅读之外,还应督促他们养成良好的自觉阅读课外读物的学习习惯,教师也要多向学生介绍一些课外的名言、古诗词、儿童诗歌,要求他们熟读成诵,并学习运用。
三、勤于动笔
“作文就是用笔写话”。作文是技能,不是知识,既是“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要把练笔渗透到阅读教学之中、各科学习之中、日常生活之中,只靠每学期几次习作,是不可能形成很强的作文能力的。要让学生在认真观察和积累的基础上勤于练笔。例如让学生将观察到的情况用一两句话记录下来,作素材笔记等。另外写日记也是练笔的最佳途径,还是积累材料的最好方式。由于日记的内容很广,可写听到的、可写看到的、也可写想到的。总之,自己的喜怒哀乐都可无拘无束地表现出来。这样就让学生有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也能够写真实的事情。
四、勤于修改
这里的勤于修改并不是指教师要包教包改,而是要让学生养成勤于修改的习惯。袁微子老前辈曾主张:“写作文提倡学生自己修改,老师少去改它,改得越少越好。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检查后加批语”。对于袁老的上述主张,我非常赞同,对于学生作文中的错别字、误用词语、标点符号及病句等,切忌一改到底,教师只需简单提示修改的方法,或者用各种符号标出该修改的字、词、句、段,至于具体应怎样改,则由学生自己去完成。
三年级作文起步说难不难,说不难也难。只要教师引导学生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去亲近大自然,感受生活,体验生活,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充分发挥想象力,相信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能力都会一步一步地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杨亚勤.三年级作文起步教学应从“细”处着手[J.考试周刊.2011(65).
我是一株腊梅,生长在乡村的田野里,我每天汲取着土中的营养,喝着甘甜的露水,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直到有一天,一些人把我拔了起来,放到车的后厢里,我绝望地闭上了眼……过了好久,后箱终于打开了,我睁开了眼睛,眼前是一座房子,虽然不大,但有很多可以种植植物的地方,我对他们说;“我要种在那块田里!”他们好像听见一样,把我放在一块满是花的田里。
春天和夏天
春天来了,我也收起我的花苞,然而,令我惊讶的是,很多花朵在我收起花苞同时开花了,对此,我受到了不少的嘲笑;
“哈!这里怎么来了株小草”
“你怎么收起花苞了,现在是春天啊!”
我想反抗,但是没办法,它们不信。直到傍晚,他们才安静下来。当我正要睡觉时,突然,只听见一个声音从后面传了过来;“你是谁,你来干什么?”我朝声音看过去,原来是一棵高大的桃树,我在以前的.土地上也见过桃树,于是就和它闲聊起来了,最后,它问我;“你什么季节开花。”我沉默而不语。
秋冬
秋天,我长出了花苞,桃花笑着对我说:“我知道了,你冬天开花。”我点了点头。
冬天,我开花了,成为了冬天里唯一的一朵花儿
还没有看到梅花,就已经闻到了腊梅那浓郁却又清幽,淡雅的香气。它在这严寒下,仍然挺立,传来这股香气,真是“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啊!
转过一个转角,梅花终于出现了。现在,大部分梅花都还没开,都是含苞欲放的红色花苞,远看却有一种说不出的美。
走近了看,它们一个个密集地排序在弯曲的枝干上,似乎它们多得一开花,就会压断枝头一样。而它的枝干,苍劲有力,并且通过它曲折,粗糙的表面能够看出它已被折断过好几次,可它还是迎风矗立着,不畏严寒,不肯屈服。
再看,有一个告示。原来是关于一种梅花的介绍。这种梅花叫四川大巴山老腊梅,世纪公园现有素心,红心,狗牙等多个腊梅品种,并且芳香四溢,在阳光的照耀下,蜡质的花瓣显得有点透明。走了几步,果然发现许多“透明”的花儿,香气逼人,我为它们拍了几张特写,照片中的它们倒挂着,是狗牙品种的。它油亮发光,小巧玲珑,招人喜爱。
走过一段路后,许多梅花映入眼帘,连成一片,像长长的画卷,画上了五彩的颜料。白的,黄的,红的,粉的……数不胜数,美轮美奂,远远地闻着也有沁人心脾的香气,使人心驰神怡。有一朵粉色的花的花蕊一条一条伸出来,又弯曲了,头上有黄色的球,粉色的花瓣张开得几乎都平了,薄薄的,嫩嫩的。真美!
我生长在公园里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我开出来的花是粉色的,有四片花瓣,中间那淡黄色的花蕊如同一个可爱的精灵实施着魔法,向大地散发淡雅的清香。
春天,我身旁的同伴们都雀跃起来了。玫瑰犹如一位高贵娇气的公主,换上了华丽的衣裳,高昂着头,接受着花儿们的朝拜;桃花也如一位婀娜多姿的仙女,亭亭玉立,向人们展现出最灿烂的笑容;柳树也不甘示弱,它也换上了绿装,弯着腰,抚摸着自己的长发,正对着镜子梳妆呢!蝴蝶和蜜蜂成群结队,在它们身旁翩翩起舞,人们也围着它们嬉戏、拍照。那些骄傲的花朵对我投来轻蔑的目光,人们也都瞧不起我。而我却毫不在乎,自得其乐地生活着。
终于,寒冷的冬天来了,西北风呼呼地刮着,我身旁的伙伴们经不住严寒的摧残,一个个都倒下了。而我却抵挡着寒风,自由地舒展着自己的身躯,缩放出自己最美丽的笑容。在这公园里,我独占风情,为这世界点缀了一点红。虽没有蝴蝶相伴,也没蜜蜂的呵护,甚至没有绿叶的衬托,但我却依然快乐,因为我愿意为这世界在寒冬中增添一抹暗香。
偶尔听见孩子们的欢呼:“妈妈,快看呀!这儿竟然有花儿开得如此美丽,这是什么花啊?”每当听见孩子们的欢呼,看见孩子们喜悦的面孔,那是我最开心幸福的时刻。
[关键词] 作文教学 兴趣 方法指导 扩大 知识面
作文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是集语文知识、观察能力以及思维能力方面的综合体现,由此也成为语文教学中最棘手的一项内容,作文教学在小学也存在着一定的难度。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小学三年级是连接低、高年级的纽带。三年级作文教学既要巩固低年级说话、写话教学的成果,又要为高年级作文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抓好三年级作文教学这个过度阶段,对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至关重要。
但是,在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三年级学生由于阅历浅,知识面窄,新知识,新信息吸收不足,认识能力低,缺乏作文方法和作文技巧等原因,作文时常感到“无话可说”,或“心中有话却说不出来”,不少学生害怕作文,一到写作文就束手无策。那么怎样使三年级学生克服作文畏难心理呢?我认为在教学中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激发作文兴趣,培养写作欲望。
万丈高楼平地起,基础是关键,趣味是先导。新《课程标准》也指出,习作起始“重在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和信心”。学生对作文有了兴趣,就会在行动上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主动精神。这时他们就会把作文看作一种愉快的学习活动,写作时大脑就会处于兴奋状态,使整个心理活动积极化。中年级是学生学习习作的起步阶段,课标已经降低了习作的难度,此时教师要在教学中借助“人文性”思想武器,让习作教学成为师生积极的生命互动,引导学生去观察生活,感受生活,引导学生写自己想写的事,抒自己想抒的情,写出自己的快乐,写出自己的烦恼,想写多少就写多少,这样起步作文,让孩子觉得作文并不可怕,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与写作热情。
此外,教师用批语赞赏学生,用成果激励学生,把学生写的好的文章或有进步的同学的文章读给全班听听,或贴在作文栏内展览,或投稿到学校“红领巾广播站”,或寄给报社发表……让学生的好作文得以较广的传播,这样,他们就会兴致盎然,从而增强写作的兴趣和自信心。
二、加强方法指导,丰富写作素材。
学生初始学写作文,总把作文看得十分神秘、感到腹中空空,无以下手。针对这种情况,教学时应先告诉学生,作文就是把自己说的话用文字写下来,并不是难不可“攀”的。然后再结合学生作文时遇到的实际问题,分析原因,找出问题症结,耐心指导,帮助学生审题,选材、组材,掌握写作方法和技巧,消除作文的神秘心理,克服畏难心理。
既然作文是生活的再现,那么作文中就需要学生有一定的生活阅历而小学生由于年龄小,对社会的认识肤浅,生活的接触面也窄,作文的题材自然也有限。一部分学生感到作文难,并不是他(她)不会写,而是难于没有东西可写,好不容易写出来的作文也是无病呻吟。由此可见,要引导学生克服作文的畏难情绪,解决学生的生活源也是必需的条件之一。本人认为首先要引导学生善于观察事物、认识生活、积累素材。生活处处皆有美,就看你能不能引导学生发现美、挖掘美。比如,教师中有很多感人的事迹。由于学生天天和教师在一起,往往对这些感人事迹习以为常。如何引导学生发现这种美呢?一次作文课,我先告诉学生:“同学们,今天我们的作文内容是写一位我们学校的老师,你认为哪位老师值得我们写呢?他(她)的什么事迹值得我们写呢?请同学们自由发表意见。”开始,只有几个学生能说上老师们的二三事,多数学生侧着脑袋在想,可就是想不出多少有价值的内容。后来通过启发,学生们一个个豁然开朗,随之举手如林,如数家珍地列举了一桩桩老师们的感人事迹。材料选好了,一篇《记一位辛勤的园丁》的作文也就轻松完成了。其次是鼓励学生多参加课外活动。春天到了,可以带领孩子们到大自然中去,感受大自然,让融融春意拨动学生的心弦;活动日,可组织学生走街串巷,看一看五颜六色的广告牌,品一品琳琅满目的商品;课余时,可鼓励学生动手栽花浇树养小动物……总之,多让学生参加有意义的活动,有利于积累习作素材。再次是在假期内有计划地布置学生参加一些社会活动,让学生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写出来;用心去体验,写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把自己内心的想法和真实的情感写出来。通过以上途径,学生有了丰富的原材料,生产“产品”也就不会勉为其难了。
三、拓展学生视野,扩大知识面。
三年级学生由于阅历浅,知识面窄,认识能力低因而阻碍了他们对作文素材的摄取。因而,在教学时,教师应该把加强阅读教学,丰富学生知识,开拓学生视野,培养观察能力和视察习惯作为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关键基础。引导学生从大量阅读中,积累词汇、句子,掌握重点和写作、获取作为技巧,为写好作文打下基础。
另外,还应该组织故事会,朗诵会等课外活动和参观、访问、野游等社会活动以及体育活动,文艺活动等,引导学生观察生活,观察社会,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观察习惯,学会从生活中选择提炼写作素材,产生写作欲望。
【腊梅三年级作文】推荐阅读:
我喜欢腊梅花三年级作文01-19
腊梅树的作文初一年级600字04-25
腊梅的作文:冬天的腊梅花06-11
幽幽腊梅香作文06-28
一株腊梅作文09-22
腊梅的精神作文03-05
描写腊梅的作文04-21
感动腊梅作文600字09-07
腊梅花的状物作文09-17
小学生描写腊梅的作文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