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如何预防肺结核(推荐12篇)
如何预防肺结核呢?大家知道,我们常常说的新生儿“出生第一针”就是接种卡介苗,这就是预防肺结核的。但是,接种卡介苗主要对儿童期发生较严重的结核病有预防作用,对学生及成年人的结核病预防作用是非常有限的。因此,我们要预防肺结核的发生,还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点,积极发现并治愈在校学生中的肺结核病人。如果发现连续咳嗽、咳痰两个星期以上或者有咯血等症状的学生,就要怀疑得了肺结核,要及时报告校医和学校领导,并尽快与家长取得联系,及时带同学到结核病防治专业机构检查。
第二点,一旦确诊学生或教职工得了肺结核,一定要休学或者休假在家正规治疗,避免传染其他同学。等到经过检查确认没有传染性了,凭结核病防治机构的证明就可以复学、上岗。
第三点,积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努力改善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对教室和集体宿舍要经常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第四点,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在咳嗽、打喷嚏的时候应该将手纸巾捂住嘴巴和鼻子,避免结核病菌通过飞沫传染其他人。
第五点,加强体育锻炼,生活要有规律,注意饮食营养和睡眠充足,保持健康心理,增强机体抵抗力,尽量减少发病机会。
第六点,学校要通过健康教育课、讲座等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对学校师生进行结核病等传染病防治知识教育,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月—2010年12月我院行结核菌试验的2 220名初中、高中学生为对照组, 男1 116名, 女1104名;年龄11岁~16岁。选择2011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行结核菌试验的2 205名初中、高中学生为观察组, 男1 099名, 女1 106名;年龄11岁~17岁。两组学生性别、年龄等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护理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护理干预模式, 具体如下。
1.2.1. 1 预先收集学生资料
制订学生情况登记表, 内容包括学生一般资料、PPD皮试禁忌证和适应证、皮试前后注意事项, 要求学校在PPD皮试前把学生情况登记表发给学生, 并详细交代学生家长需填写内容, 家长填表后签名。医务人员需在操作前收集学生资料, 了解学生情况, 筛查每名学生有无禁忌证, 有禁忌证者不能皮试, 防止皮试后不良反应的发生。
1.2.1. 2 环境准备
为了注射安全以及保持良好秩序, 注射场所选择在学生所在班级, 课室内打开门窗, 保持空气流通。请学校每班安排2名老师协助医务人员维持秩序、安抚学生等, 保证课室内的安静, 为学生提供舒适、安静的注射环境。在科室门口预先准备几张椅凳以及糖水、急救用物等。
1.2.1. 3 皮试前宣教
通过皮试进行肺部疾病的筛查, 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抽象, 因此皮试前进行宣教很重要, 增加学生对皮试的了解。在注射前10min对需注射的学生集中进行宣教, 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 介绍皮试的工作流程, 取得学生在注射过程的配合;了解学生的进食情况, 告知学生空腹注射会引起晕针的不良反应;提醒学生皮试后需在课室休息半小时以上, 听从护士的指导, 有不适应及时告诉护士;介绍皮试后早期局部有花生米大的皮丘, 2d或3d后有学生会出现红肿、瘙痒的症状, 属于正常现象, 减少学生紧张情绪。
1.2.1. 4 心理干预
现阶段的学生独生子女较多, 独立能力及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确定皮试后大多数学生会出现不良心理反应, 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紧张、焦虑和恐惧。护士应反复讲解让其心情放松, 消除顾虑。护士操作过程应热情及耐心, 一边操作一边与学生沟通, 交谈学习与家庭, 分散他们的注意力, 讲话语气要温和, 通过良好的语言与行为学生建立相互信任的人际关系。对特别紧张甚至肌肉颤抖的学生不要急于注射, 护士应耐心解释注射的作用与注意事项, 局部按摩使肌肉放松, 还可以请老师或同学轻轻协助固定学生注射的手, 通过亲近或身边的人给予鼓励, 减少学生恐惧的心理。
1.2.1. 5 疼痛干预
注射时因药物的局部刺激产生疼痛, 不同个体对疼痛的阈值不同, 疼痛阈值低的学生容易发生晕针, 一般女学生阈值较低, 注射时应加强观察, 过分紧张的学生应给予安慰, 分散注意力。护士还应熟练掌握注射技术, 操作过程动作应轻柔, 在几种注射技术中皮试部位在表浅及敏感部位, 因此疼痛最明显, 护士应不断研究减轻疼痛的注射技术。
1.2.1. 6 皮试后的观察与护理
皮试后指导学生在课室休息或自习30min, 期间不能离开课室, 通知学校皮试当天应取消体育课, 减少学生的剧烈运动。护士皮试后需在每个班至少观察20min以上才能进行下一班的注射, 早期主要观察学生有无出现晕针、药物变态反应等, 交代学生出现头晕、眼花、胸闷等不适应及时告知医务人员。根据晕针病人不同症状表现可分为轻微、中度和重度晕针。
1.2.2 观察指标
观察并比较两组学生结核菌试验晕针发生情况。
2 结果
人 (%)
3 讨论
传统的皮内注射部位神经末梢分布较多, 对疼痛刺激敏感, 进针与皮纹垂直会使皮纹产生机械断裂损伤, 且因药液逆流阻力大, 易产生撕裂样疼痛[3]。而腕指横纹上三横指 (病人的手指) 正中为尺神经和桡神经末梢分布的部位, 在此与腕横纹平行进针, 机械损伤少、注射药液无阻力, 可收到88%微痛和无痛效果[4]。通过减少学生的疼痛, 减少晕针的发生。学校群体性结核菌试验应安排在课室内, 课堂外空间大, 皮试后学生到处跑, 难于维持秩序, 不便于护士对学生皮试后不良反应观察。交代学校当天不安排上体育课, 以免学生剧烈运动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晕针应与药物变态反应区别。药物变态反应是指有特异体质的病人使用某种药物后产生的不良反应, 常伴有呼吸困难、发绀、脉细速、荨麻疹、喉头水肿等过敏症状。而晕针发生时正确判断晕针的程度, 对症处理, 早期处理可减少严重后果的发生。应把晕针的学生安排在课室外空气流通的地方平卧, 解开衣扣, 保持呼吸道通畅, 安慰学生不要紧张, 给予温开水或温糖水, 必要时予吸氧, 一般数分钟后可自行缓解。对于晕针的学生经处理症状缓解后护士仍需密切观察30min, 观察过程注意生命体征的变化。学生发生晕针后不宜在课堂内当着全班学生进行处理, 因学生的心理素质差, 看见其他学生发生不良反应后会产生紧张心理, 容易导致群体性晕针。曾有1个班因1名学生晕针, 在课堂内进行处理, 然后连续发生4名学生不同程度的晕针, 因此处理皮试后异常反应的学生应安排在课室外或独立的房间。护士在处理晕针时应冷静、熟练, 加强心理护理, 减少学生紧张情绪。两组43例晕针者经过及时、有效的处理, 10min后症状缓解, 未发生严重的后果。
本研究显示, 观察组学生结核菌试验晕针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提高护士的整体能力与素质。护士在工作过程不仅要掌握专业知识及操作技能, 还要掌握一定的心理知识及沟通技巧, 加强工作责任感, 减少护理纠纷的发生。在工作中重视预防晕针的发生, 注射时掌握晕针的护理干预方法, 才能防止晕针的发生。
参考文献
[1]王星, 李海, 高永香, 等.两所中学高中生结核菌素反应性特点[J].临床肺科杂志, 2010, 15 (3) :354-357.
[2]周新民, 张新爱, 时红梅.晕针病人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河南大学学报, 2006, 25 (1) :70-71.
[3]胥常琴, 郑家玲, 王春英.改良皮试法对疼痛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 2006, 12 (8) :1569-1570.
【关键词】肺结核;治疗方法;预防措施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076-02
肺结核是常见的一种肺部传染性疾病,能够对人类身体健康造成严重的威胁,是目前我国主要的传染性疾病之一。本文选取2009年2月至2012年11月在我科接受治疗的92例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肺结核的治疗方法与预防措施进行探讨,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09年2月至2012年11月在我科接受治疗的92例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57例,女35例;年龄范围20-79岁,平均年龄(41.1±5.8)岁;病程0.6-31年;初治61例,复治29例。所有患者经检查,均排除肝肾功能异常及精神类疾病;X线胸部平片结果显示,所有患者肺部均存在结核灶,42例可见空洞;痰涂片检验结核菌结果显示,53例呈阳性。主要临床症状:所有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咳嗽咳痰、食欲减退、盗汗等症状,其中42例出现痰中带血,11例咳血;经过药敏实验证实,8例患者属于耐药型结核病,对利福平及异烟肼两种药物产生了耐药性。
1.2治疗方法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对痰涂片检验呈阴性者给予吡嗪酰胺、利福平、异烟肼强化治疗2个月,在给予利福平、异烟肼巩固治疗4个月;对初治痰涂片检验呈阳性者,其强化治疗在前者基础上增加乙胺丁醇用药,巩固期则与前者相同,用药方式改为顿服;复治患者给予链霉素、异烟肼、乙胺丁醇、吡嗪酰胺、利福平强化治疗,疗程为2个月,随后给予乙胺丁醇、利福平、异烟肼巩固治疗,疗程为4个月,再根据痰涂片检验结果制定疗程;对咳血量超过100ml者给予0.5%葡萄糖或垂体后叶素缓慢静脉滴注,必要时给予镇静药物;对耐药者在复治患者的治疗基础上加服氧氟沙星片;对合并其它疾病者给予对症治疗;所有患者均进行痰涂片、尿常规、血常规及肝功肾功检查,每月1次,进行X线及CT胸部复查,每月2次,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2结果
本组92例患者经过6个月的治疗后,83例病情得到控制,临床症状有所缓解,总有效率为92.22%。其中痰涂片检验结核菌结果转阴性者49例,转阴率为92.45%(49/53);胸片结果显示,病灶完全消失8例,占8.7%,部分消失67例,占72.83%,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11例,占11.96%,呈扩大趋势6例,占6.5%;存在咳血、痰中带血者,症状完全消失48例,占90.57%(48/53),症状无好转甚至加重5例,占9.43%(5/53);耐药型结核病者病情好转5例,占62.5%(5/8),治疗过程中新增耐药型结核病者4例,占4.35%(4/92)。
3讨论
目前,我国治疗结核疾病常用的治疗药物为利福平与异烟肼,二者能够有效控制结核病的进一步发展。但是由于化疗药物及抗生素的滥用,导致结核杆菌的耐药性不断加强,尤其对利福平与异烟肼的耐药性,致使传统治疗方案的治疗效果明显下降[1]。医生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对耐药者应在复治患者的治疗基础上加服氧氟沙星片。伴有高热者容易产生耐药细菌,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用药,尤其是抗生素的使用。咳血者根据咳血量采取不同的治疗措施,咳血量<100ml,给予止咳及毛细血管通透性缩小治疗;咳血量≥100ml,在前者的基础上给予止血治疗。为控制疾病扩散以及咳血时导致窒息,应选择侧卧位,咳血患者必须绝对卧床休息,并随着准备好抢救治疗所需设备,以确保患者出现意外时能够及时抢救。
大量临床实践证实[2],肺结核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加强自身免疫力,其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纯的西药治疗。钟爱虹等研究发现,肺结核患者在化疗时同时给予云芝糖肽用药,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缓解临床症状,减轻不良反应,提高治疗效果。笔者建议,在治疗过程中应加强肝肾功能的检测,及时发现异常,减少药物对身体的伤害。此外,在用药期间应注意以下几点:①合理用药: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选择最佳剂量,若剂量过少,则难以达到治疗目的,若剂量过多,容易对身体造成伤害;②规律用药:患者用药期间应遵医嘱用药,避免出现早用药、晚用药或漏用药等不规律用药情况;③全程用药:一般情况,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治疗方案,疗程所需时间从数月到数十月不等,患者应坚持全程用药,确保治疗能够顺利进行。
肺结核主要的预防措施有以下几点:①接种疫苗:儿童时期接种卡介疫苗,提高对结核杆菌的免疫力;②保持环境及饮食卫生:经常曝晒衣物及床上用品,保持室内通风,用餐时避免与陌生人有任何唾液接触的可能性;③加强锻炼,注意心理调节: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保持好的睡眠质量,加强身体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力,同时注意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及时调节不良的情绪,缓解心理压力;④定期检查:定期来院进行体检,及时发现问题,有效控制病情;⑤加强传播源管理:肺结核患者应加强传播控制,禁止随地吐痰,外出时戴口罩,避免与人正面交谈,并注意保持距离,不可对着他人打喷嚏或咳嗽[3]。
综上所述,肺结核疾病的治疗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合理使用抗生素及化疗药物,同时大力宣传肺结核的相关知识,提高广大群众对肺结核的认识,加强预防,减少传播。
參考文献
[1]杨光京,徐薇,卢润生,等.治疗初治涂阳肺结核与预防肝损伤的探讨[J].四川医学,2010,04(06):66-68.
[2]贡秀云,张书金.健康检查发现肺结核患者121例分析[J].职业与健康,2010,01(24):102-103.
——攀枝花市第十二中学
时间:2013年12月5日
教学目的:
1、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肺结核的传播途径及主要症状。
2、明白预防肺结核的措施。
3、教育学生按时接种卡介苗。教学重难点:
1、肺结核的传播途径、预防措施。
2、教育学生按时接种卡介苗。教学用具: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你们看过《红楼梦》吗?知道《红楼梦》中的人物——林黛玉的死因吗?(学生思考、议论、回答问题)(忧郁、茶饭不思)教师小结——自古道:红颜女子多薄命。在解放前俗称“肺痨”,夺去了多少无辜百姓的生命。教师提问:那么,肺结核病是怎样感染的呢?(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回答),教师小结:(1)营养不良(2)医疗技术落后(3)预防知识缺乏
(4)社会不安定:国家灾难多,无法顾及百姓的健康。(5)不良的情绪
„„同学们,想知道肺结核的防治知识吗?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
二、肺结核的相关知识
1、肺结核的传播途径
(1)肺结核90%以上是通过呼吸道传染的。
当病人咳嗽、打喷嚏、高声喧哗时,带有结核菌的飞沫喷出体外,健康人吸入后即被感染。
(2)不注意卫生、与患者亲密接触、免疫功能不全(源自慢性病,例如艾滋病)、饮食不均衡、久坐的生活方式,均增加患结核病的几率。
2、肺结核的症状
此病的初期类似流行性感冒。通常由咳嗽开始,并且痰里带血丝。干咳、疲乏无力、不思饮食、午后低热(两腮潮红)、夜间盗汗、消瘦、严重咯血。师解释:(1)发热(午后低热):多在下午4-8时体温升高,一般为37-38℃之间。这时病人常伴有全身乏力或消瘦,夜间盗汗。
(2)痰中带血:痰内带血丝或小血块,大多数痰内带血是由结核引起的。(3)“盗汗”:即病人在入睡或睡醒时全身出汗,一般发生在体质虚弱的孩子(有时正常的小孩也可能有此现象),严重时衣服被子都可以湿透,而且患者自觉竭度疲劳和虚弱。
肺结核是一种顽固的慢性疾病,一旦感染发病,若不及时、规范、彻底治疗,最终将导致复发、恶化、机体产生耐药性,最终形成难治性肺结核。
三、肺结核的预防
(1)按时接种卡介苗。(强调七岁加强针应积极参与)
卡介苗实际是一种减毒的活结核杆菌,人工接种可剌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力,这种获得的免疫力可使人体在再次感染结核菌时,不致发病。已成为人类预防结核病的有效武器,特别是对儿童和青少年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2)加强营养,锻炼身体,增强抗病能力。(3)保护环境卫生,不随地吐痰。
结核杆菌生命力强,很顽固,它在强烈阳光直射下能存活1~2小时。在阴暗潮湿地方可以存活数月之久。痰内的结核杆菌在沸水中只能存活5分钟。(4)保护自己,避免与病人接触。患了肺结核病的病人,在咳嗽时1公尺的距离都可能把病传给其他人,尤其抵抗力差的孩子。(5)隔离并治疗病人
家中有患肺结核病病人时的做法:家中病人在咳嗽时,最好用干净手帕把嘴捂起来,说话及咳嗽时和健康人至少保持1公尺的距离,以避免传给其他人。
四、肺结核病的辅助治疗
肺结核病是一种富贵病,应做到:
(1)吃好:因病人的食欲特别不好,为增加食欲,可在烹调上下功夫,做到品种多样化,色、香、味、形好。有条件的除每日三次正餐外,可另加两次点心。应忌食刺激性食物及辛燥生痰之物。因结核病是一种慢性传染病,在药治和饮食调治。(2)注意休息好:单独的卧室,光线要充足,通风良好,房间要经常消毒。(3)注意环境卫生:结核病患者不要随地吐痰,应把痰吐于纸中或痰盂里,然后焚烧或消毒后倒去。不要对着家人大声说话、咳嗽或打喷嚏。最好戴口罩,口罩要每天煮沸后清洗。
(4)注意饮食用具的卫生:用过的器皿、用具(食具、衣物)要煮沸消毒,时间为10~15分钟。衣被要经常清洗并在太阳下曝晒,可达到杀死结核杆菌的目地。
五、怎样判断自己有没有患肺结核病?
由于早期大多没有症状,可依赖胸部X光检查和验痰中有无结核杆菌来确定。常常接触肺结核病人应定期接受检查,以早期发现,早期治疗。一般成年人固定每年做一次胸部X光检查更是重要。
六、学习本课,你应怎样做,避免感染肺结核病?(学生小组议论,联系自己进行汇报)总结
一、我国患肺结核病情况:
我国目前现有肺结核病人约450万,其中传染性肺结核病人约150万,每年有13万人死于结核病。我国的结核病人数居全球第二位。
二、肺结核病人会有什么症状?
早期肺结核几乎没有任何症状,也不会不舒服,所以很容易被人忽略,真正有症状出现,如食欲不振、体重减轻、咳嗽、吐痰、盗汗、甚至咳血等时,大多已经是中度或重度肺结核了。不分年龄、种族、男、女、老、少都可能得肺结核病。尤其是身体抵抗力较差的人
三、如何知道有没有肺结核病?
由于早期大多没有症状,要知道有无肺结核病,只能依赖下列二样检查方式:
1.胸部X光检查。
2.验痰:如痰中有结核杆菌,表示是具有传染性的开放性结核病人,常常接触肺结核病人应该要定期接受检查,以早期发现,早期治疗。一般成年人也应该固定每年做一次胸部X光检查。
四、肺结核的传染方式:
肺结核的传染源是排菌的肺结核病人。以呼吸道传播为主,飞沫感染为常见的方式。
肺结核临床表现为午后低热(一般在38℃以下)、消瘦、乏力等全身症状及咳嗽、咳痰、咯血、胸痛等呼吸系统症状。
五、肺结核的预防:
肺结核的预防首先是要及时发现、治疗病人。平时要自觉养成良好卫生习惯,不随地吐痰;房间内要经常开窗通气,保持空气清新;接种卡介苗,以及开展适量的体育运动,增强体质。
1、注意不让病人对着你大声说话、咳嗽、打喷嚏。
2、室内要经常通风,冬季也要每天通风一次。
3、远离病人的痰液。
4、家中的寝具(特别是病人的)要时常在阳光下晾晒。
《預防肺結核》主題班會
瀚仙中小五年級
活動目の:
1、讓學生認識到肺結核是由於肺結核杆菌侵入人體肺部而引起の一種傳染性疾病
2、使學生了解肺結核病傳染途徑及預防方法。活動重點難點:
使學生了解肺結核病傳染途徑及預防方法。活動過程:
一、主持人宣布班會開始:
今天,我們要舉行與大家身體健康有密切關系の一個班會,預防肺結核。
二、調查問答:
1.調查展示:查一查在自己家裏或周圍鄰居中有沒有人患過肺結核病,都有什麼症狀?
(整天咳嗽,還不停咯血。易傳染,十分痛苦。)
主持人:是啊!得了結核病の人不僅十分痛苦,同時也會嚴重地影響工作和學習。為了給病人加強營養,還增加了家庭の經濟負擔。
2.有哪位同學知道結核病是怎樣傳播の嗎?
結核病の傳播途徑有兩種,一種是空氣中の結核杆菌,通過人の呼吸進入人の肺部,在那裏繁殖、生長,這樣人就會被傳染上肺結核。另一種是血液傳播。就是說原發肺結核病灶迅速發展,結核性腦膜炎等等疾玻
3.患肺結核の病人,有哪些主要症狀呢?
患者の主要症狀是咳嗽,渾身沒有勁,軟綿綿の,人漸漸消瘦,晚上睡覺常常盜汗,面部潮紅,下午發低燒,胸口發悶,嚴重の時候還會咯血。這時病の傳染性很強,因為病人咳嗽の時候,空氣中會有許多結核菌。所以,前面那位同學講他爺爺過去得了肺結核,媽媽不讓他到爺爺の屋裏去玩是有道理の。這一點,大家都要注意。
過去,我們國家の醫療水平很落後,得了這種並の人,只有等死。現在可不同了,我們國家の醫療水平有了很大の提高,肺結核病也不是那麼可怕了。只要我們平時注意預防,就不會被傳染上肺結核。有哪位同學知道,我們平時應該如何預防呢?
晴晴
晴晴
4.怎樣預防結核病?
由於肺結核病是一種呼吸道傳染病,所以做好室內通風和消毒是預防肺結核の主要方法;少去或者不去通風不良の公共場所;鍛煉身體,增強體質;避免受涼和過勞,以免機體抵抗力下降。凡發現有低燒、乏力、咳嗽者,請及時到校醫院診治。對與傳染源密切接觸者進行健康體檢,發現可疑病人及結核菌感染者及時進行藥物預防。
三、教師總結
學校這種人員比較密集、相對比較集中の地方,一旦出現更是比較容易傳播,會對廣大師生の工作學習帶來較大の影響,因此我們有必要對春季常見の傳染病及其預防措施有所了解。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我区2010年—2013年780例肺结核患者的资料, 其中男435例, 女345例;年龄24岁~72岁, 平均年龄 (43.5±5.6) 岁;经临床诊断, 均符合肺结核诊断标准。
1.2方法采取肺结核疾病控制统计报表、患者登记本、痰检实验室登记本等资料, 按照《中国工作指标及发现方式》[2]等, 统计分析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
2结果
2.1患者发病情况2010年—2013年, 新涂阳患者发现人数154例, 涂阳登记人数42例, 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登记人数364例, 重症涂阴患者40例, 其他涂阴患者180例。
2.2 2010年—2013年肺结核患者发现情况根据相关规划期内, 预计完成活动性肺结核患者320例, 实际完成人数448例, 完成率为140%。
3讨论
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 人体感染结核菌后, 肺结核不一定发病, 但抵抗力降低时即可发病, 并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命安全。我国卫生部门采取了结核病防治10年计划, 扩大行政干预范围, 使肺结核防治率增加。且由于肺结核发病率逐年上升, 其危害性逐渐增大, 逐渐认识到肺结核诊断及治疗的重要性。在实施转诊激励制度后, 可改进医院制度, 并贯彻落实疾病发现情况, 形成合理的肺结核防治措施, 并不断提高防治人员的工作效率, 以此提高肺结核的诊断准确率。另外, 在疾病防治工作中, 不断提高肺结核诊断覆盖率, 完善肺结核患者的诊断、登记及报告工作[3], 使肺结核诊断率及发现率明显提高。本文预计完成活动性肺结核患者320例, 实际完成人数448例, 完成率为140%。由此可见, 随着各项政策措施的完善, 提高了肺结核的发现率。
而随着肺结核发现率的不断提高, 必须同时积极预防和控制肺结核疾病。
3.1加强肺结核健康知识宣传教育相关人员必须要加强对群众的疾病宣传工作, 尤其是一些流动人口或经常外出工作人群。可开展社区教育, 采取公告栏宣传、发放小册子、开展讲座等措施, 加强居民对疾病预防及控制知识的掌握, 使群众能够意识到防范结核疾病的重要性, 从而早期发现疾病, 并早期治疗。
3.2提高防治人员的操作技术在肺结核疾病的防治工作中, 必须要保证工作人员具备足够的技术水平, 对防治人员实施相关专业知识的培训, 确保防治人员能准确掌握肺结核疾病的防治知识, 具有熟练的防治技术。同时对于疑似肺结核患者, 应免费实施痰检, 并积极宣教, 使患者能够更好地配合治疗。
3.3加强疫苗接种工作某些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 群众缺乏足够的健康知识, 不重视儿童疫苗接种。为了降低肺结核的发病率, 必须要加强疫苗接种工作, 积极开展儿童计划免疫, 提高群众的健康意识, 保证儿童疫苗接种工作的顺利实施, 以此提高儿童的免疫水平。
3.4完善临床检查和治疗工作在发现肺结核患者后, 临床需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 制订合理的治疗方案, 加强肺结核患者的治疗, 以此提高肺结核疾病的治愈率。同时医护人员要提高肺结核的诊断水平, 及时进行痰检, 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 降低肺结核的传播。
3.5积极预防控制外出人口患病情况每个地区都存在一定的流动人口, 在肺结核疾病的控制中, 需加强外出人口的控制, 积极预防疾病的发生, 并鼓励患者尽量在家中休息治疗, 避免外出。
综上所述, 加强肺结核患者的管理, 根据肺结核发病现状, 采取积极的预防控制措施, 以此控制肺结核发病率, 达到控制肺结核传播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郭飓飚, 王先化, 马前程, 等.昌吉市肺结核流行现状、发展趋势分析研究[J].中国保健营养 (中旬刊) , 2014, 24 (4) :2091.
[2]杨永红, 梁智林.卓尼县肺结核发病的现状以及防范对策的分析探讨[J].中国中医药咨讯, 2010, 2 (17) :210-211.
关键字:未成年犯罪;法律意识;认知不良现象能力;预防犯罪
当今社会未成年犯罪越来越多,成为社会的第三大公害,而且犯罪的年龄还在下降,对于未成年的界定,国外各有各的法律规定,不尽相同,而我国负刑事责任的起点年龄为14周岁,我国宪法又有关于“未成年人是指未满十八周岁的人”的规定,可以得出我国的未成年人犯罪是指已满14周岁至不满18周岁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未成年人实施的违反刑事法律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依法应当受到刑事处罚的行为。具体而言,我国的未成年人犯罪包括已满14周岁未满16周岁的实施的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又包括已满16周岁未满18周岁的人实施的所有刑法予以禁止的行为。
技工学校的学生多数是初中起点的入学的青少年,从入学到毕业正是16岁到18岁之间的年龄,年龄再小一点的有14岁或15岁入学的,他们的年龄正是未成年犯罪界定的范围。这一时期的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心理发育尚不成熟,辨别是非与控制自我的能力较弱,对于教育者来说,如何加强学生管理预防犯罪成为第一重要的事情。作为技工学校的教育者,我们做了以下尝试:
一、学校定时开设法律讲座,使学生了解未成年犯罪的概念,建立法律意识
世界上各个国家根据自己的国情,都有自己的有关青少年犯罪的法律规定,如:英国《青少年法》第一条规定:“本法所称的青少年是指那些违法犯罪时不满18周岁的人”。美国《青少年犯教养法》第四十章也规定:“本章所称‘少年是指未满18周岁的人”;原联邦德国《青少年刑法》第4条规定“少年的违法行为看做是犯罪还是过错以及时效问题,皆依照一般刑法规定处理。”也就是说何为未成年人犯罪严格按照刑法的相关规定处理,而不考虑“身份犯罪”。《俄罗斯刑法典》第87条第2款也规定“对实施犯罪的未成年人,可以判处刑罚,或者对他们适用教育感化性强制措施。”对于刑事责任年龄的起点德、俄都规定为14周岁,即在这两个国家未成年人犯罪是指年满14周岁未满18周岁的人实施的处罚刑事法律的行为。通过这些法律知识使学生知道自己虽然是未成年,同样需要对社会负责,如果行为不当同样会触犯法律,受到法律的制裁。
二、定期开设社会现象分析或心里分析讲座,使学生提高社会不良现象侵蚀和网络毒害的免疫功能
对于社会的不良现象,我们应该通过分析不良现象产生的原因,对社会的毒害,帮助学生正确看待和认识它,分清是与非、分清善与恶,分清美与丑,学会拒绝非法的、丑恶的、不健康的东西,在进行社会现象分析的同时,结合法律知识更能够加强学生的认知能力,如:在认识和分析贪污现象时,可以结合《刑法》第三百八十二条: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是贪污罪。第三百八十三条、第三百八十四条等法律条款都从不同程对贪污罪进行了界定。让学生明确,不良的行为过了界限是要负法律责任的。对社会不良现象是认识而不是让学生蒙住眼睛避开它,刻意的避是避不开的,只有学会拒绝,才能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
对于处理网络的毒害更是如此,教育者一直喊着要青少年“远离”网络。网络随处可见,“远离”教育是不现实的,只有正确的分析和认识网络中的毒素才能提高学生的免疫功能。比如:和学生一起分析“虚拟”和“现实”的区别;分析网络游戏的创作者是如何利用青少年的好奇心来设计游戏的,分析青春期人的心里变化,通过对不同人群、站在不同角度进行心里分析,学生会正确认识网络中的情节和现象,分析现实的自我和虚拟空间的自我的区别,这样才能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高自身的免疫能力,以期達到预防犯罪的目的。
三、通过“爱心”教育、感化、挽救有不良行为和心里的落后学生,使其迷途知返,预防犯罪发生
日前,省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条例征求意见稿中规定,教育行政部门应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纳入对学校的综合考评,学校也应将这项工作纳入对教师的考核。
挽救、帮助“不良少年”,是各级各类教育机构责无旁贷的职责和义务。负责任的教育,有作为的学校,和有爱心的老师,应该为每个孩子提供宽松的转化机会,让他们得到健康向上、充满爱心的教育环境。这是教育的“唤醒”和“激励”的本质所在。
时下的技工学校,没有“升学的压力”,有更好的教育环境,可以采取宽泛的教育手段,融人格道德教育、情商发展于一体挽救不良学生,只要我们教育者肯献出爱心和经历,只要我们的机构将预防学生犯罪工作纳入学校的年度考核,必将能够督促教育执行者,把教好“不良少年”当作重要的教育责任,认真作为。这样学校里才能更好的建立和谐的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教育体制。
【参考文献】
[1]刘杰超.《未成年人犯罪的预防和惩治》[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6,(07).
[2]张梅姿.《学校教育与未成年人犯罪预防》[J].新西部(下半月) .2007,(10).
[3]刘宝璋.《青少年犯罪的预防与控制研究》[J].青少年研究(山东省团校学报).2008,S1.
网络是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使人们的生产生活发生了质的变化,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人们的生活也离不开网络。而就学生“网络成瘾”来说,更多的是指学生沉迷于玩网络游戏,在现实的学校生活里找不到的自信,在虚拟的网络游戏中实现了个性的张扬,满足了自尊和虚荣。而对于校园中的学生来说,“网络成瘾”成为他们全面发展的“拦路虎”,如何有效赶走这只“拦路虎”,则成了家长和老师较头疼的事。我认为可从以下三方面去尝试:
一是积极改善师生之间的关系。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多关心学生的生活,关心学生的思想动态。处理学生的问题时,不粗暴武断地下决定,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思考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来之老师的尊重和爱。如我班学生赵某,周未作业没完成,经了解后得知他母亲在周未期间出了车祸,他在县医院帮父亲照顾受伤的妈妈而没能及时完成作业。在我主动关心他妈妈伤情时,他眼里流露出惊喜和羞愧眼神,我知道我成功了。他在日常学习中也更加认真,同时也学会关心帮助同学。让学生亲近老师,其实也不难,只要做到与学生平等交流,辅以正确的思想引导,多深入到学生中去,走进学生的心里去,学生会主动爱戴你。
二是开展一些丰富多彩主题活动。形式多样,丰富有趣的主题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归宿感,真正融入到班集体中去。开一次“网络面面观”主题班会,用同龄人沉迷了网络的反面事例帮学生正确认识网络;出一期《学习与网络》主题手抄报,引导学生用辩证的眼光去看待网络;可以开展一些有趣社会实践活动,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让学生兴趣更广泛,让学生从沉迷网络泥潭中走出来。
三是加强学校与家庭的联系。在召开家长会时,穿插如何让你的子女不再“沉迷网络”的主题交流。现在多数是独生子女家庭,子女娇生惯养,不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我们可以向家长宣传,要把对学生的爱放在心里,学生回家后,安排学生参与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感受家长为了生活而承受的辛劳,重要的是引导学生体验劳动成功的喜悦。并且也认识到自己是家里重要的一员,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
策
划
书
–
奉献友爱互助进步
马克思主义学院青联分会
凯里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志愿者联合分会
关于开展肺结核预防宣传活动策划
一. 活动背景
结核病俗称“痨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要侵入人体肺部。主要是由于家庭中存在传染性肺结核病人相互传染的结果,而不是遗传。肺结核是我国发病,死亡人数最多的重大传染病之一。据调查结果显示,我国现有结核菌感染者4亿人,结核病患者500万人,其中传染性肺结核患者200万人。每年因患结核病死亡的人数达到15万人,为了让身边的人免受传染,学习预防结核知识,消除结核危害,从我们做起,让肺结核远离我们。
二. 活动目的为了大力宣传结核预防知识,让身边及周围的人免受传染肺结核,能使每个人都健康都生活,让每个人都提高对肺结核的防治意识,开阔眼界,扩大知识面。
三. 活动主题
结核知识普及宣传系列活动——“你我共同参与,消除结核危害”
四. 活动时间(待定)
五. 活动对象
凯里市经济开发区中学全体师生
六. 活动地点
凯里市经济开发区中学
七. 活动单位
主办单位:黔东南州疾控中心
承办单位:凯里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志愿者联合分会
协办单位:凯里市经济开发区中学
八. 活动内容
前期准备:
1.提前联系开发区中学领导,向校方说明我们开展本次活动的目的及意义。
2.待校方同意之后,向校方说明我们的需求。以便校方为我们做准备。
3.活动前夕召集所有参加本次活动的工作人员开会,将本次活动安排与大家详细讲解,确保活动能够有序进行。
4.事先与学校确定借桌椅,及其他工作设施。
5.充分准备好宣传资料,以便更好的给同学们宣传相关知识。
6.选出优秀志愿者参加本次活动。
活动期间具体工作:
1.我们拟以在校园里设点进行宣传。
2.在活动开展前,提前向开发区中学借用桌凳,设立宣传点。
3.在活动地点挂宣传横幅并摆好宣传资料,利用同学们的休息时间,志愿者
给他们详细讲解有关预防肺结核相关知识,让大家知道什么是肺结核,该如何防止肺结核。同时,针对同学们做一些问卷调查。
4.活动节束后,志愿者与同学们合影留念,打扫活动场地,清点人数集体返
校。
5.内部具体工作另行安排。
九. 注意事项
1.活动前期的各项工作必须按时完成,并且要保证有一定的质量。
2.问卷调查必须做得认真,且工作人员注意收回问卷。
3.活动中,相关工作人员要有组织性,纪律性。
4.在与同学们进行交流时,注意行为举止,礼貌用语。
5.活动结束后相关部门做好活动的宣传工作,并将相关材料及时上交。
十. 需要材料
1.需要向开发区中学借用约10张左右凳子。
2.需要在活动地点悬挂宣传横幅。
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志愿者联合分会
【关键词】掌握 进行宣传 传染病的预防方法
【中图分类号】R18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6-0234-02
学校由于人口密集,学生自身抵抗力低,也是传染病易感人群集中的场所,特别是春秋两季,气温骤冷骤热,学生患各种传染病的机会也明显增多。学校做好各种传染病的宣传,让学生了解传染病,掌握传染病的预防方法,是校医的一项重要工作。
为了让学生能记住几种常见传染病的病名和预防方法,我以前的做法是:通过广播反复宣传,等到期末做调查问卷时,根本没有几个学生掌握了常见传染病的预防方法。分析原因,是学生对此不敢兴趣,听不懂,也不理解,所以记不住。
怎样才能让学生记住常见传染病的症状和预防方法呢?
1.采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进行宣传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更喜欢动画片或者是卡通人物,我根据流行病传播的季节性,将此季节流行的传染病制作成卡通动画片。例如每年的三四月份流行手足口病,我就将手足口病的症状和预防内容制作成卡通动画片形式,当每一个卡通动物或者是故事情节出现一次的时候,就附带一条手足口病的症状和预防内容,同时配上卡通动物的声音,孩子们在对动画片感兴趣的同时,也慢慢记住了手足口病的常见症状和预防内容。
2.采用情景剧的形式进行宣传
有些传染病不仅在学生之间容易传播,成年人也很容易互相传染,不仅需要学生掌握,而且家长也需要掌握很多的预防知识。例如肺结核,它是一种传染性极强的传染病,不仅可以通过呼吸道传染,也可经食入带菌的食物传染。病程很长,需要在专门的医院治疗,而且也需要特定的药物进行治疗。病人吃饭用的餐具是要单独的,洗漱用品也是要单独的,个人卫生相关的垃圾尽可能单独处理。根据这种传染病的特点,我决定采用情景剧的形式进行宣传。
将班级设定为结核病医院,我作为专门治疗结核病的医生,同学们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有病人,病人的父母,病人的姐妹,还有病人的同学。病人出现咳嗽、低烧和全身无力等症状,在家人的陪同下去结核医院检查。先让病人自诉得病的症状。我告诉前来看病的病人和家人这些都是肺结核的症状,作为医生的我向他们讲诉肺结核的治疗方法和隔离方法。同学们想去探望,我又向同学们讲解肺结核发病时,传染性最强,应该彻底隔离,不仅病人需要隔离,连病人用过的生活用品和餐具也应该单独使用,用过后高温消毒或者焚烧。最后我又向同学们详细讲解了肺结核的预防方法。同学们听了以后,当时感觉有点紧张,我告诉同学们肺结核是可以预防的,只要掌握正确的预防方法,得病的几率很小。
以这种形式进行宣传,让同学们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从身边的事来理解传染病。加深了同学们对传染病的印象。知道传染病可防可控,掌握了预防方法。
3.采用竞赛的形式进行宣传
在对四五年级的学生进行传染病宣传时,我以前经常发预防各种传染病的宣传单,好多学生已经知道常见传染病的病名,但是对于常见的症状和预防方法印象不深,我采取以班级小组为单位,用竞赛的形式进行宣传。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竞赛前几天布置任务,让同学们收集我指定的几种常见传染病的资料,包括传播途径,常见症状,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同学们为了取得好的成绩,看书,上网查资料,整理我以前发放的各种传染病宣传单,每个小组准备的资料都非常多。竞赛时,我提问题,同学们抢答,我提的问题有的是我说症状,同学们根据自己收集的资料判断病名,有的是我说传染病的名称,同学们回答常见的症状或者是预防方法。
4.制作手抄报
在对六年级学生进行艾滋病宣传时,我改掉以前用广播和宣传单的形式,改成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手抄报,然后对制作内容好的同学进行奖励。为了制作手抄报,同学们自己上网和看书查找资料,这个过程其实就是对学生进行了一次艾滋病知识的宣传,同学们在查找的同时,也逐渐了解了艾滋病的传播 途径,常见症状和预防方法。同学们将自己认为最重要的艾滋病知识写在纸上,这又是一个加深印象的时机。将同学们制作的手抄报贴在墙上,除了评比以外,让同学们在观看,这也是一个更好的宣传单,只不过宣传单的内容不完全一样,但都是围绕着艾滋病进行宣传。比老师制作的宣传单更好,同学们也更愿意看,而且也达到了意想不到的宣传效果。同时通过对艾滋病的了解,也增加了同学们对艾滋病病人的关爱,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心,使学生的情感也得到升华。
调查结果显示, 有一半以上的中学生发生过不同程度的运动损伤, 且在这部分学生当中, 体育特长生受到运动损伤的频率要高于普通学生。运动损伤在中学生群体中发生率很高, 尤其是喜欢参加体育运动的学生和体育特长生发生运动损伤的比例偏高。 其中男性学生比女性学生运动损伤更为严重。 发生运动损伤的类型主要有肌肉韧带拉伤和关节扭伤、擦伤、脱臼、骨折等。而这些学生普遍都没有完整的自我保护意识, 甚至有些在运动之前不会做准备动作。 而在运动损伤事故发生之后, 很多学生也没有一定自救意识, 或者有些并不了解该如何进行自救。从学校的整体体育课程安排来看, 针对学生体育锻炼的项目安排较多, 但是对于各项运动对于学生身体的意义并没有明确研究, 且并没有形成该如何循序渐进的提升学生身体素质之类的方案, 因此导致学生在如何有效预防损伤方面并没有完整的概念。
在此形势下, 如何有效预防学生的运动损伤事故, 对保护学生和保持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根据本人二十多年的体育教学工作总结, 对如何有效预防学生的运动损伤事故提出以下观点。
1、强化安全意识
大量的事实证明, 运动损伤的发生, 常与体育教师和学生对运动损伤的认识不足有关。 他们多存在着一些片面的认识或受错误思想的影响, 如“运动损伤难免”、“运动损伤是一些小伤小病, 关系不大”、“预防运动损伤是任务人员的事, 与已无关”等。由于学生缺乏生活经验, 好胜心强、好奇心大, 思想上麻痹大意, 缺乏预防运动损伤的观念, 往往心血来潮, 忘乎所以, 盲目地进行体育锻炼;或情绪急躁、急于求成, 忽视了循序渐进和量力而行的原则;或在动作练习中因畏难、恐惧、害羞而产生犹豫不决和过分紧张。这些不良的思想心理状态, 常是造成运动损伤的重要原因。在体育教学, 、运动训练和比赛中, 克服麻痹思想, 平时加强安全教育, 认真贯彻以预防为主的方针, 发扬良好的体育道德风貌, 长期给学生灌输安全意识问题, 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形成运动时集中精力、注意安全的意识, 并容易得以强化, 从而避免不必要的运动损伤。
2、正确的理论指导, 规范的动作示范
如果学生对各项体育运动的动作要领没有掌握, 在进行体育运动时, 时常没有按照要领, 违反了人体结构的特点和运动的力学原理, 从而容易发生各种错误运动而造成运动创伤。例如:篮球传接球时, 由于手形不正确引起手指扭挫伤;学习跳马支撑腾越时, 没有掌握好助跑和踏跳, 动作不协调, 速度快, 向前冲力过大, 控制不住身体而摔倒受伤, 所以对于一位专业的体育教师而言, 教会学生正确的理论知识和各项运动的技术要领尤为重要, 如果专业技术不过关, 教授的动作出现技术性错误, 这样容易出现伤害事故。
3、运动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
运动前的准备包括场地的准备和身体的准备。1、 场地的准备:运动场地不平, 有石块、玻璃器具碎片及其它障碍物;沙坑太硬或有小石块;器械年久失修或维护不良, ;器械安装不牢固或安放位置、器械大小、高低与轻重不妥当;运动时的服装不合适, 鞋子过大或太小等, 这些都能成为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因;2、身体的准备:通过教学中发现, 有相当多的学生在活动时准备活动不充分或根本就没有做准备活动的意识。这样神经系统和内脏器官的功能没有被充分动员起来, 肌肉伸展能力欠佳, 关节不够灵活, 动作不协调, 就很容易导致运动损伤的发生。这主要是学生对准备活动的作用不明确或不会独立做准备活动, 错误地认为做准备活动是浪费体力, 往往急于参加运动而损伤, 有的教师不认真指导学生做准备活动, 结果使学生造成损伤。所以要让学生知道怎样做准备活动, 要做到什么程度。
4、合理安排教学、训练和比赛, 注重特别学生的保护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健康状况和运动技术水平, 认真研究教材, 估计哪些学生、哪些项目和技术动作容易发生损伤, 特别是一些在身体素质上存有不足、 疾病或曾有过运动损伤的学生, 做到心中有数, 事先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对于活泼爱动的中学生来说, 即使身体不适时, 仍表现出对体育活动强烈的愿望和浓厚的兴趣, 对此要适当加以调整或抑制, 要遵循个别对待等教学训练原则, 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5、教会学生必要时的自保和自救
调查结果显示, 一半以上的学生认为自己的自我保护能力很弱, 由于学校教育的缺乏或者家庭教育的欠缺, 很多人并不能掌握或者不了解运动损伤的处理办法, 损伤时没有得到及时的处理。针对一些较为常识的内容, 很多学生由于实践较少、教师平时强调较少等情况, 遇到时并不知道该作何反应。如身体失去平衡应立即向前或向后或向左向右跨出一大步, 以保持平衡;从高处跳下时要用前脚掌先着地, 同时屈膝缓冲;在身体很疲劳或生病期的时候暂时不进行些剧烈运动, 甚至不参加运动等等;当在活动的时候肌肉韧带拉伤或者关节扭伤应尽快用“冷敷”, 一旦发生脱臼或骨折时, 应嘱病人保持安静、不要活动, 更不可揉搓脱臼部位, 找木板、塑料板等将肢体骨折部位的上下两个关节固定起来。 妥善处理后送医院治疗。只要掌握一定相关知识, 在损伤后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不要盲目的处理, 就可减少损伤和并发症, 恢复也更快。因此教会学生必要时的自保和自救必不可少。
学生安全问题的有效防御不仅能够给学生提供健康、 安全的学习环境, 提升其素质水平, 提高家长对于学校的信任感, 而且能够提升学校整体的管理水平, 为学校的良好运作提供有效的发挥空间。鉴于此, 学校需要提高对于学生运动安全的重视水平, 对学生的运动安全防护做全方位的情况预估和基本的教育整改, 提高教师对于此类事件的防护警惕, 提升学生对于自身安全的防护意识, 尽可能减少损伤事故的发生, 保证学校体育教育的有效展开, 保证学生身体素质的有效提高。
摘要:为贯彻落实国家对于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的要求, 学校除加强文化课程教育之外, 还开展了多种多样的实践活动和体育锻炼活动。阳光体育运动在应和国家号召的条件下不断深入, 带动了一大批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锻炼当中来, 为提升其身体素质, 营造健康的身心成长环境等作出积极贡献。不过, 相应的, 学生因为参加体育活动过程中注意不当或者安全防护措施不到位等情况, 经常受到意外伤害。针对这种情况, 学校需要采取一定防护措施, 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做好动作规范指导和准备活动, 合理安排学生的活动时间并教给学生必要的自保措施。
关键词:运动,损伤,预防
参考文献
[1]陈雅玲.中学生运动损伤调查与分析[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