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金蟒蛇有感

2024-09-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读金蟒蛇有感(通用2篇)

读金蟒蛇有感 篇1

——读金一南《苦难辉煌》有感

品茗历史,犹如啜饮清茶,仿佛全身心都侵染其中。“人爱自己的历史好比鸟儿爱自己的翅膀。”瞿秋白如是说。历史之于人便如土壤之于树木,是养分之来源,是本性之源泉。

《苦难辉煌》是一本讲诉土地革命时期中华大地上风起云涌的红色书籍,作者金一南,国防大学战略教研部副主任兼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所长。这一本书着重介绍了工农红军在这一时期所经受的磨难困苦,以及那些风流人物在历史转合中的跌宕起伏。

书名的含义可以用书中两句原话来概括: 他们历经苦难,我们拥有辉煌;

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工农红军最深重的苦难和最耀眼的辉煌,皆出于此(长征)。我们可以将它们合为一句,最耀眼的辉煌,来自于最深重的苦难。而这些苦难,他们究竟是怎样克服的,历史上一直是个谜。“四一二”反革命事变、五次围剿,几乎将共产党逼入绝境,这支火种却一直不肯熄灭。国民党不是没有人才,“小诸葛”白崇禧、何应钦、何健、陈济棠,个个都是名震一方的角色,第五次围剿国民党倾尽全力,仍然只是将工农红军打成了一块精铁罢了。是什么力量使中国的红色政权能够存在,中国共产党人能够一次又一次檫干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体,又继续战斗?岁月默默无言,随着这些曾在历史中叱咤风云的人物的渐渐黯淡、消逝,故事也渐渐蒙上了神秘的面纱。

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主席汪精卫认为,原因在于农业破产。

蒋介石也列出了五点理由,其中认为“赤色帝国主义者之毒计”是根本的一条 美国作家布莱恩•克洛泽将蒋介石的失败归因于“运气不好”。

或许他们说的都有道理,但他们都忽略了一点,也是常人最容易忽略的一点,就是自身的原因。毛泽东在1928年写的《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中给的第一条原因即是“白色政权之间的战争”,即意军阀混战是根本的一条。无论是汪精卫还是蒋介石,他们的眼里始终只有自己的利益,他们将历史的成败看成个人的成败。不考虑朋友感受的人交不到朋友,不考虑民生的政党也无法获得民心。

蒋介石并不缺乏运气,不然他根本上不了舞台。他缺少什么呢?阶级的核心是政党,政党的核心是领袖,领袖的核心是什么呢,是意志与思想。有的领袖提供意志,有的领袖提供思想,所以列宁说,需要一个领袖集团。而列宁本人,既提供了意志,又提供了思想。毛泽东也是如此。但蒋介石只给他的政党提供了意志,提供思想的是孙中山。仅此一点,蒋便不敌。

只关注自身利益是什么后果呢,有一个很典型的例子,在蒋介石亲自部署的第五次围剿中,本来已将红军逼入湘粤一带的绝境中,负责湘江联防的是何健部的湘军和白崇禧的桂军,还有陈济棠的粤军在湘粤边境设防,追击的中央军由薛岳带领,本来是对红军非常不利的作战计划,偏偏蒋还想着顺手灭了军阀割据,于是交代薛岳以驱赶为主,逼得红军尽可能多地与粤军、桂军、湘军相拼,以收渔翁之效。陈济棠、白崇禧与何健也非易与之辈,探清蒋意图后,都只想着将红军堵在自家领地之外,于是给红军留出了一个大口,这被称之为“送客式的追击,敲梆式的防堵”了,蒋也只能仰天长叹:“这真是外国的军队了”。红军得以突破四道封锁线,离不开军阀内部的勾心斗角的原因。国民党之失败,似乎也是在所难免的了。

相比之下,工农红军的力量便在关键时刻显得异常强悍。南昌起义失败后,留守三河坝负责殿后的部队已经是个损兵过半、四面都是敌人、与上下左右皆失去联系的烂摊子,思想上和组织上都相当混乱。茫然无措的军队人心涣散,有人建议去香港,有人提议回上海联系其他力量,营长、连长们结着伙走,南昌起义留下的微末革命火种,随时可能会熄灭掉。关键时刻,站出来的人是部队的临时负责人——朱德,在天心圩军人大会上,朱德用自己的信心与激情坚定了大家的信念,革命的火种由此保留了下来。这支部队后来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的基础,战斗力的核心。解放战争中,指挥东野的林彪,指挥华野的粟裕,当时皆站在天心圩的队伍中。

我时常想,是什么给了像邱少云、黄继光他们那样的勇气去迎接死亡,毫不畏惧;是什么让方志敏、刘畴西他们在威逼利诱前毫不动心,慷慨求死;是什么让朱德、粟裕在一片人心惶惶的绝境中,依然能够坚决自己和部队的信心。除了相信,别无其他。只有在坚决的信念中,人才能勇敢地面临绝境甚至死亡,一点点的动摇,都会带来不一样的结果。汪精卫年轻时刺杀清朝大臣被捕后,作诗明志“慷慨歌燕市,从容过楚丘。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最后却死于刺杀。蒋介石年轻时也曾明志“光我神州完我责,东来志岂在封侯”,但后来却只顾着封侯了,神州都丢到了一边。他们年轻时也是何等的意气风发,最后却背弃了最初的理想。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在这一百年的光辉岁月里,有多少荣耀,就有多少苦难。是信念支撑着红军走完了二万五千里的长征,是信念让这些苦难没有白费。

在那个战火不断的时代,爱国的青年们有着坚定的信仰,而到了安乐平稳的现在,很多人却迷茫了。很多人安于现状,耽于享受,现在一代的年轻人少有人明白自己身上的使命,有人说我们这代缺乏信仰,其实我们很多人不是没信仰,只是信仰是我们自己,以自己为信仰的人始终是走不远的,因为你都不知道你自己是什么。每个时代总需要领导,就像船总要有个船长一样去指引方向。有个说法很恰如其分,时代是一辆客车,很多人坐着车里只顾自己的事情,幸运的是总有那么几个人会探出头来看看这辆车开往何处,也有几个人会试图去改变它的方向。许多年后,我们这一代人中必将有人以自己的意志和思想领导这片大地,新的战场不是拯救,而是建设,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苏。只有从苦难中磨练出的信念,才能为众生指引方向,点亮明灯。

读金蟒蛇有感 篇2

一、办学思想与真实生活的关系

学校是育人的地方, 是培养人的场所。学校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让学生成人, 即学生有完善的人格, 是社会的可用之人, 对社会起推动作用;二是让学生成器, 即学生有一技之长或多才多艺, 是社会的有用之人, 能用自己或大或小的“技艺”具体推动社会进步。这应是衡量学校办学是否成功的标准。学校要达到上述育人目标, 就必须从实际出发, 确立符合本校实际的办学思想。这既是办学的首要问题, 也是立校之本。

如今, 我国的学校无论是大学、中学还是小学, 都有自己的办学思想。办学思想是一个学校的灵魂, 决定着学校的发展。但不切实际的目标会使管理者产生力不从心、高不可攀的疲惫。和学校校情不相符合的理念只能成为空洞的口号, 在一遍又一遍地高呼之后, 最终一无所获。

金建中校长根据教育实际, 提出了“提高均衡化水平, 满足社会多元化需求, 办人民满意的优质教育”的办学目标和“激人奋进、助人成功”的管理理念;努力在“五育并举”中创建办学特色, 有效地推进了学校的素质教育, 让学生全面、健康、快乐地成长。同时, 他把“说得好, 做得要更好”作为行为准则, 身体力行, 率领全校教职工理论联系实际, 重视实践的过程, 说到做到。金建中校长实现梦想的过程让我明白“精英教育”和“超一流学校”不应该是全日制公办学校的追求, 我们追求的理想教育应该是把学校办得离生活近一些, 让每个孩子都能在校园里拥有尊严和快乐, 拥有孝心和爱心, 拥有健康的体魄, 拥有健全的心智, 最终把每个孩子培养成身心健康的平凡人。

二、学校管理与特色建设的关系

为了遵循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金建中校长以“实实在在、活活泼泼”为特色, 加强德育工作全程、全员、全面的“三全”管理, 努力在“五育并举”中显现学校德育工作核心地位。他抓住各种教育契机, 利用各种社会资源, 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 使不同学生的自主性和自我教育能力得到充分地培养和发展。这充分说明学校特色建设应遵循学生发展规律, 一所学校的特色不仅是外显的, 如校园文化建设、班级文化建设、各种学生社团活动以及艺术、体育、科技、特长等成果展示, 更多的特色应体现在内部的细节管理、课堂教学及日常育人的各种活动之中。

以往, 我们总是习惯于将特色建设的重点放在一些外显的活动化的过程中, 我们可以如数家珍地列出学校集体与学生个人在各个领域获得的各项殊荣, 并引以为傲。这些成功的喜悦固然是学生成长不可或缺的动力, 但金建中校长告诉我们:每一个“当下”更是我们应该关注和实现教育理念的契机。“真水无香, 倾听天籁”, 那些浸润在日常教育教学中的无声行为恰恰是对孩子一生成长最重要的滋养, 也应该成为管理者追求的学校特色。

因此, 想利用学校特色带动学校优化发展, 就应该让学校特色与孩子的天性近一点, 离孩子的梦想近一点, 这样也会离我们的办学初衷近一点。

可以说, 一所好的学校必有一个好校长, 一个好校长必能成就一所好学校, 成就一批好教师。优秀的校长一定是善于思考的, 思考如何把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化为具有个性的办学思想, 思考如何将办学思想转化为教师的教学行为和教学成果, 思考如何让老师的工作压力转化为追求等, 这一切的思考反映了校长的管理魅力和管理风格。

上一篇:人民代表大会制例题下一篇:企业文化制胜总结